太极大师铁恩方[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4 19:2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太极大师铁恩方[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太极大师铁恩方[小编推荐]》。

第一篇:太极大师铁恩方[小编推荐]

铁恩方(2011-07-03 00:49:25)

到了2004年1月,铁恩方已经91周岁了。

91岁的铁恩方,已度过了孔子所说的“心所欲不逾矩”之年,进入了王宗岳所指“耄耋能御众”的境界了;已度过了冯友兰先生所说“何止于米”,开始了“相期以茶”;已在陶渊明“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的状态中生活得很久了。

91岁的铁恩方,继续绽开活活泼泼的童心,以武会友,以道求缘。

2003年8月,铁恩方铁老来到我家。

90岁的铁老看着我的这个2室1厅的房子,很高兴,就像自己乔迁新居一般。他各个房间走了走,然后就坐下来与我们聊天,聊什么是“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铁老说,行如风,就是放松的状态要像树叶在风中一样,没有一处用力。这个说法与武术教科书上以及民间口耳相传的都不一样。是的,铁老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点点滴滴中,既有老辈人的代代相传的生命信息和自己智慧融通的灵魂感悟,又如春风拂面一样了无痕迹。

一聊就达5个小时。聊到后来,我心不安了,心想,您可90岁了,别累着您,就催铁老赶快回去。

坐上朋友的车的时候,天下起了飘泼大雨。铁老看着车窗外迷迷蒙蒙的大雨,不着急不着慌,甚至像少年一样,左看看右看看,满眼都是新鲜。

对任何事情都保持新鲜,这样的人会老吗?

有一天我想听听铁老以前讲解王宗岳《太极论》的录音,就打电话给铁老,借他讲《太极论》的磁带。铁老说:“我现在对《太极论》又有了新的体会,你过来,我给你重新讲讲。”

于是,我和几个朋友相约来到了铁老家。在铁老居住的四合院里,我们各自找好座位后,铁老才坐到自己的椅子上,随之,边背诵王宗岳《太极论》的原文,边一句句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要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重要的特点就是理法不二,理法一如,如果光懂理,并不代表着你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这个理,还必须从内在的功夫上去悟觉。因此,讲完《太极论》后,铁老就亲自展示了其中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四两拨千斤”能内涵的实质。几个习武多年的中年人看得目瞪口呆,使知“耄耋能御众”之言不虚。

上海来的庄英豪学过多家太极拳,但这次他所体验到的却是真正的《太极论》上的功夫。从铁老家归来后的几天,他还沉浸在怎么就被90岁的人给打得蹦跳起来了呢?

铁老是程式八卦掌第5代传人,但他为什么能把《太极论》分析得这样透彻呢?

铁老说,天下武功是一家。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

对于太极拳和八卦掌的传承历史,铁老的观点很独特。比如,历史上公认的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和八卦掌创始人董海川之间曾进行过一次比武。公认的说法是比了3天3夜后,不分胜败,从此达成了练太极的可学八卦,练八卦的可参研太极的佳话。铁老说,他们不是武夫,而是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大家,他们难道会像街头的小混混一样去打?如果这样,他们还叫有功夫?其实,他们一见面,一施礼,对方的功夫怎么样已经感觉到了,已经一清二楚了。他们是敞开心扉,凝神定气的畅谈了3天3夜。

这才是高手之间的惺惺相吸,以武会友,以道求心。

铁老的功夫是从八卦掌中来的。他的八卦掌很简单,就只一个八卦走转,加上单双顺三 1 个掌势。

然而,到了90岁的时候,铁老深有感慨地对我说:“我现在觉得,姿势越简单越容易出功夫,也有益于祛病延年、开发智慧。现在看来,只一个八卦走转就够了,就能把功夫练上身。甚至连单双顺都不需要。”

因此,他对每个来请教功夫的人只提一个要求:“回去好好走转,久转功自成。”

八卦走转,真的很简单,以致许多人刚学的时候,都很轻视它。

山东的李秀英老师,对这个走转就没有放在心上,一直把它当成一种散步,只在有空闲时间时候才走几分钟,没空就不走了。后来,有机缘听铁老作了一番讲解,就特别的重视它,结果3天后高血压就降了下来。

一位曾经的专业武术运动员,看到八卦走转时,说,“这是什么呀,一点运动量也没有,能不能让我学些流汗的动作。”但是,练了2个月之后,她的便秘的问题就不知不觉的解决了。她一高兴,就一天走转4个小时,结果变化更大了,连以前练套路时留下的胸闷后遗症都走好了,甚至走着走着,就感觉自己空了,和空气的空融为一体,和大自然的气息融为一体。至此,她才对八卦走转的丰富内涵有了感性的认知。

简单并不代表着初级,而是姿势简捷,一学就会,一练就舒适,越练越有效果,越练越觉得内涵丰富、韵味无穷。

为此,铁老用一生可的时光来参研它。我看过铁老60-75岁之间演练单双顺这三个掌势的照片,可谓神意气形,灵觉无碍,混元一体,上下一如。然而,铁老却用了更多的精力从道的层次上来研究八卦掌。势姿是人编,而功夫却是觉悟出来的。

董海川先师 “十数勇士围攻,手到皆疲。”的功夫值得研究;而“性情退让,不欲见异于人,”的修为更值得学习。第二代“眼睛程”程挺华所传的本来就是一个转掌,为什么到后来八卦掌的套路越来越繁杂了呢?程师所说的“伸缩、旋转、圆研之理”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年轻一代接受和理解呢?于是,他85岁开始,就把自己的悟觉的写成了几个口诀。这些口诀,古人称之为内功谱文,在“法不传六耳”的时代中,往往被渲染得很神秘。但是在铁老这里,只是简简单单的用“体会”、“养生”等词汇来命名它们。

铁老把自己88岁时写的一个歌诀称之为《八卦掌养生行功歌》。一般来说,走转有了基础后,可深入的体会这个口诀了。养生的精要和揉手的关键都藏在里边了:简易松无缓,环行神意凝;气聚身沉抱,智觉妙感通;离名空相寂,一巧任从容;师教圆明悟,久转功自成;久转功成中,接手找劲听;静如秤准立,动内吸呼济;虚涵双重避,卸化顺连续;实舍己从人,势如从心欲。

对于这个口诀,学练者可千万莫等闲视之啊!

大音希声。大相虚无。大道至简。大我践行。

祛病延年只是八卦走转所产生的微渺果实。走转的过程,是让自己知道为什么活着,以及活着的价值是什么的过程。

铁老说,人活着的价值其实就4个字:身心性命。

身是指人的躯体。人的躯体不能被疾病折磨病,所以通过锻炼使自己的骨骼健壮,气血流通,血液循环正常,神经灵敏度提高。

心指的人的精神状态,要经常涵养它,如何涵养呢?抓住“恬淡虚无”这个关键就可以 2 了。恬者,内无思谋;

淡者,不受外界干扰;虚无,就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归还自然。能做到还虚了,则“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性指本质,是一个人的品质、人格,生命的质量。能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性。

命就是人一生的使命。使命是人所想象的为什么活着的终极目标。那么,铁老一生的使命完成的如何呢?

八卦掌程挺华说:“将此道得之于身心,可以独善其身,亦可以兼善天下,身之所行,是孝悌忠信。”按这个标准来看,铁老已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最近,铁老又到同仁医院检查了一次身体,各项指标依然像以前一样正常。

对于生和死、名和利,铁老都不放在心上。

作为一个怡养天年的老人,他每天或接待来访者;或打打电话;或阅读中国经典,或安安静静在院子里走走;或坐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有的时候,铁老独自坐在椅子上,不自不觉间就与天地融为一体。也许转瞬间就是几个小时过去了;也许曾儒养过自己身心的某个经典中的句子会飘溢出来,这时候,那种温馨的气息和美妙的境界就会再一次的弥满周身。

他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只有生命的宁静与祥和。

他活得潇洒、愉悦、自在、无拘无束、虚灵明镜。

这是一种真正的身心健康状态。

“觉来普渡恩予何有向;悟到圆明大道自无方。”

或许,几十年前这幅融进自己名字的楹联是他此时此刻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八卦走转健身法

八卦走转健身法是混元文化传播中心蓝晟老师继承并传播的八卦掌健身功夫的精髓,愿智者认之、习之,迈进健康大道,走出健康人生。太极小屋欢迎交流心得和体会。

八卦走转健身法

身心修养走当先,四正四隅八步圈。里直外扣舒膝胯,平起轻落中空涵。

凝视前方平落处,双臂环抱踏脐前。左传右兮右传左,上下与中平三盘。

三盘旋转气为宗,周身环节须放松。应将有相能无相,阴阳变化自然中。

中正安舒和定意,道悟德培妙峰登。祛病延年微渺果,明心见性智慧融。

——铁恩方(程式八卦掌第5代传人)

八卦走转是现已93岁高龄的铁恩方老先生创立的健身方法。这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锻炼方式。这种锻炼方式的特点就是在锻炼的过程中,眼耳鼻等器官要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精神状态始终抱元守一,意识宁静而专一,没有杂念。此外,在走转的过程中,练习者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竖项提顶、含胸拔背、松腰收腹、合膝舒胯、凝 神定气等符合内功修炼规律的形体要求,如是,则气血就能形成一种有序化的运行,就会自然而然地营养我们自身。

八卦走转的基本要领:

锻炼者可以散步的幅度转圈走,一般以八步为一圈(不要超过十二步);绕树走或画一个圆圈沿圈走均可。左(旋)右(转)交替进行。走多少圈换方向,由练者自己定,如果走一小时,则半小时换一次方向。

每天至少练一次,每次连续走转30分钟——1小时。可边走边背诵16句口诀。

八卦走转的进步阶梯: 第一阶段:随意遛弯

在操场、公园、房间等空旷之地,想象自己沿着一个直径约1米多的圆圈(初学者也可直接用粉笔在地上划一个圆圈);然后沿着这个圆圈散步。散步的时候,要目视前方,两腿随意而自然的沿着圆圈行步;行步时迈步的幅度不要大,速度也不要快,两手顺其自然的随意摆动。此阶段的关键就是随意的蹓跶,没有任何其他的要求。此阶段每次蹓跶1小时,可在1~2个月后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第二阶段:七分蹓三分练

沿着圆圈先随意蹓跶几分钟;然后两眼凝神前方,竖项提领,含胸拔背,两臂环抱,肘坠而悬,两手置于腹前,腕微鼓,手心微微内涵,掌心朝下,两脚自然的迈开,在迈出内侧脚的时候,要把脚伸直,外侧脚迈出时,脚尖要微微内扣。就这样一步步迈出。等走了一段时间后,转身往回走的时候,上身在保持原形状的同时,外侧迈出之脚,按照尽量内扣90°的原则落地,然后,身体向回转的同时,内侧脚平直伸出,这样,内侧脚在转身之后,变成了外侧脚,而后面跟上的脚就变成了内侧脚。继续按照里直外扣的要求沿着圆圈行走。要结束锻炼时,两手可以自然地置于身体两侧,自然摆动,继续再这样走几分钟就可以了。此阶段每次练1小时,可在1~2个月后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第三阶段:七分练三分遛

仍然先沿着圆圈随意蹓跶几分钟,然后沿着八步左右一个圈的要求进行走转。此时,要依次调整上中下三盘。

调整中盘——头胸腰腹:头上方好像有一小细线悬提着头顶百会;颈项竖直,不偏不斜,颈椎与脊柱连成一直线;两肩向下松沉,双臂环抱;胸微微内涵,后背拔直,此为含胸拔背;腹部微微回收但不能瘪肚子;脊柱伸直,命门向后放松。

调整上盘——肩肘腕手:手指自然分开,拇指与食指成八字;掌心微微凹陷,有掌心含空之意,大拇指根节(即大鱼际)略略向掌心扣,小指与无名指微微向掌心裹,从而形成大指尖到大指根、掌心、小指根到小指尖成圆弧状;腕微鼓,掌指自然而放松舒展;肘尖有微微掩护和保护心脏之意,肘尖内侧正对着心窝。调整下盘——胯膝踝足:两胯自然向往外舒展;两膝内扣;两脚平起轻落;自然交替着迈步,脚心微微内含。

边走边调整上中下三盘,形成习惯之后,就进入专一心念阶段的练习了。第四阶段:专一心念

此阶段最关键的就是调节眼睛和耳朵,使眼睛和耳朵形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专一走转的状态。眼睛要在凝神定气同时又放松随意的基础上,平视前方;走转时身体转向那个方位,眼睛就随之看着那个方位。如果眼前有墙或者树木等障碍阻挡,在意念里要做到目光能 4 穿过障碍物似的,好像一看就看到天地交合处。在走转时,听到任何声响,都要不理会,就好像没有听到一般。如果能进入这样的状态,一次连续走2~3个小时也不觉得累,甚至会出现走得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的很美妙的境界。这样,也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无形无相阶段的练习了。第五阶段:无形无相

有形有相是指在走转的过程中一直在考虑动作要领,而到了无形无相的阶段,虽然仍然在很缓慢很缓慢的走转,但却会进入恍恍惚惚、似走非走、一片清澈、一片灵明的境界;此时,没有了一切人为的精神上和形体上的调整了,每一步都符合要领,每一步都很清净,每一步都很自在,每一步都是无我无为,“中正安舒和定意”的所有要求和境界都能体察到了。这五个阶段并不会像蹬台阶一样,一步一步分得很清楚。但只要我们认真、长期习练就可以一步一步地来实践它。

第二篇:太极大师马虹个人简历

太极大师马虹个人简历

马虹(1927一),原名郭毓,河北深州市前磨头镇人。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现任河北省石家庄市武协副主席,石家庄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温县国际太极学年会组委会副秘书长。1994年被国际太极拳年会评审委员会评为全国当代13名太极学大师之一。

1948年毕业于华北联大中文系,长期从事教育、写作和编辑工作。五十年代任机关秘书,整天加班加点,繁重的脑力劳动累垮了他的身体。起初是神经衰弱,夜不成眠,随之是头痛、胃痛、肾炎、关节炎、过敏性鼻炎接踵而来,本来瘦小的身材,一下子驼背、勾腰、腿软,打壶开水上三楼也得中间喘气定息,多方求医问诊,皆不奏效。无奈中他接受一位老中医的指点,开始学练太极拳。不料想练掌练出奇迹,一年后周身疾病云消雾散。他大喜过望,深感太极拳健身除病的神妙,决心研究太极拳。1972年,北上京城,拜陈照奎为师,倾注全部心血刻苦实践、潜心钻研。前后随师习拳达九年之久,尽得陈氏家传传统太极拳拳谱、拳理、拳法之奥秘。根据先师生前授拳时他的大量笔记资料和几十年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了《陈式太极拳体用全书》、《陈式太极拳技击法》、《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三部力著。

马虹多次参加全省、全国太极拳比赛和邀请赛,均取得优异成绩。1982年他倡导成立了第一个“陈氏太极拳研究会”,创办了刊物《陈氏太极拳研究》,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开办传授站80多个,他的学生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区。并先后应邀到美国、马来西亚、意大利、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讲学、授拳。他还在海内外有关刊物上先后发表太极拳学术论文30多篇。

1988年,马虹从石家庄市政协离休后,专心致志从事传统陈氏太极拳的继承、整理、研究和传播工作,为弘扬陈氏太极学以造福人类,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篇:上海算命大师铁樵先生简介

铁樵先生,法名释体森,江西庐山人.出生于易学世家,幼秉家学,中学时代即能熟背《周 易》经传.一九九八年九江市开设命相馆,历时两年,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易学应用技巧.在长期的易学研究与应用中, 发现易学与佛学的诸多不可言说的共性, 了知解脱的唯一途径 是皈依佛教,放下一切.二 OOO 年在湖南省娄底市古天王寺剃披出家,礼拜上圆下通法师为师.二 OO 二年在广东云门佛学院求学.二 OO 三年春考入杭州佛学院,对佛教经典,教理进行 系统深入的学习,对知命改运消灾解难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二 OO 四年春于宁波阿育王寺受具足戒.二 OO 五年在杭州市佛协会长光泉法师的关心支持下, 毕业实习被安排在杭州佛学研究所.为了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于二 OO 五年初 在杭州著名景点北高峰灵顺寺(即财神庙)接待八方来客的 解签,算命,占卦,取名,改名,姓名 诊断等各种咨询,是年冬,以全票 通过的优异成绩完成了佛学院的毕业论文答辩.出家六年来,为了寻访世外高人,法师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拜访了易学界的诸多 名士和民间高人,得到了各位长者的悉心指点,使其对奇门遁甲,紫微斗数,风水,八字, 六爻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应用到实践中.二 00 六年初,因缘所致,法师褪衣蓄发,于天堂杭州城西紫荆花路开设景佑风水占卜馆, 设算命,卜卦,风水,取名,改名等各种咨询服务.二 00 七丁亥年,承蒙全国各地客户的厚爱,景佑占卜馆得到长足的发展,铁樵先生应广大 客户的一致建议,把算命算卦的服务范围扩展到互联网,由此海外大陆,天涯咫尺.二 00 八戊子年初,铁樵先生将景佑占卜馆从位置相对偏远的城西紫荆花路迁至东部商业中 心,杭州和平会展中心附近.二 00 九年元旦,为了更广泛的弘扬佛法和易学文化,和世界接轨,铁樵先生将景佑馆迁至 国际大都市上海.研读佛,易十余年来,铁樵先生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修证,对命运预测和趋吉避凶 的和谐统一有了更多的心得和经验,若能以此广结善缘,度化有情,便是先生所馨香祷祝的 了!


第四篇:转帖 怀念太极大师刘晚苍---刘培一 .

转帖 怀念太极大师刘晚苍---刘培一.刘晚苍,1906年5月28日(阴历五月初三)出生于山东蓬莱大辛店东许家沟,1990年7月5日逝世于北京。晚苍先生于武术涉猎极广,尤精于太极拳术。他身体力行,德艺双修,数十年寒暑不移,且在北京地坛公园传授太极拳架,亲自喂招推手,培养了一人批拳术人才,堪称一代太极大师。

一、良师益友

晚苍先生原名刘培松,是我的堂兄,我叫他三哥。

1941年,我12岁时,老家蓬莱受日寇蹂躏,我孤苦无依,只身来京,蒙表伯曹伯垣收留,到北新桥兢存中学寄宿读书。学校离三哥刘培松打工的交道口恒记米庄很近,那里就成为我每个星期日必去之处。每次去米庄,都受到三哥的热情接待,谈笑风生,使我流连忘返,总有一种热乎乎家的感觉。

我在蓬莱时,曾随大哥刘光斗(刘元化)学过几天拳,到北京与培松三哥接触后,很快就萌生出继续学拳的想法,三哥对此很支持,先后亲自传授了谭腿、八卦、太极和七星杆、马眉刀,其中讲解和指点最深的是太极拳术。

我与晚苍先生交往达半个世纪之久,不仅得到先生亲传拳术技艺,而且从他诚朴的言谈身教中受到熏陶。先生和善朴实的形象就像一块强大的磁铁吸引着我,不论我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还是后来在国内外进行油气和海洋地质勘探时,凡有机会,我必然要到交道口恒记米庄探望,或者直奔安定门外地坛公园去练拳推手。

每次与晚苍先生习练太极推手,大多沾上即像被弹簧一样弹出。晚苍先生的推手就如同弯弓射箭,“引进落空合即出”。这样的太极推手习练煞是好看,人虽被打得满场乱飞,但可从中切实加深对“沾粘连随”、“不丢不顶”、“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等拳术理论的体会与认识。练拳休息时,我和拳友们都会围着晚苍先生,听他讲述拳术源流,讲杨露蝉、董海川以及“茶馆宋(永祥)”、“煤马(维琪)”等前辈练拳行功的逸闻事迹。

文革期间,我被迫离开了繁忙的海洋油气勘探工作,除了蹲牛棚,接受批斗之外,人多处于闲散状态。于是,我和晚苍先生商量合作写一本《太极拳架与推手》,系统地整理并论述晚苍先生数十年在太极拳术方面的传授、教诲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这期间,我得以聆听晚苍先生回忆往事,有幸列出提纲同先生多次讨论。还拍摄下先生弥足珍贵的太极拳架与推手的照片。我每写完一章,即与先生逐字逐句地研讨、修改。1980年此书由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4200册,不久即售尽。1983年再版,印数达33万册。

晚苍先生1990年7月13日以85岁高龄溢然长逝,他生前一再嘱托我对《太极拳架与推手》作进一步的修改与补充。先生去世后,1990年,我经许孔时教授的督促和鼓励,在原书的基础上,增加了太极拳术的力学基础、生理保健基础,以及太极拳术引论等章节,并重新定名为《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然而,补充的这几章都无法再经晚苍先生审阅,也无法请先生署名了,这是我的遗憾之处。

二、拳架基础

太极拳术以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指导拳架动作和推手应用。长期坚持太极拳术锻炼,可以修养情操,增进健康体质,但作为一种击技运动,对其理论、实践的认识及阐述,都必须以击技作为主线。为了明确习练太极拳术的十项要求,指导学者盘架子能够渐达圆融精妙的境界,晚苍先生特编制了一个歌诀:心率气行布四梢,顶灵身端蓄腿腰。神舒体选守丹田,虚实变化因意高。动中寓静静犹动,圆中有直直亦圆。太极一元多辩证,阴阳两仪不固定。

晚苍先生传授的吴式太极拳架有十个来回趟路,一百零八个拳式。但在编写《太极拳架与推手》的过程中,晚苍先生却要求将重复的拳式去掉,集中论述其中39个基本拳式,包括“太极起式”和“合太极”。为了强调太极拳架中的击技作用及其中的变换,特地为这39个基本拳式各编写了一个歌诀,既阐明其作用,又便于诵读和记忆,这对普及推广太极拳术是有重要意义的。

晚苍先生尊师重道。在《拳架与推手》的编写过程中,他要求收集并精选太极学术的古典拳论,并加以简明扼要的说明。遗憾的是,虽然此书记录了晚苍先生记忆中的一些拳论,我又在北京图书馆中查阅到一些,但保留在山尔蓬莱东许家沟的一些拳论如刘光斗撰写的《太极拳论》(见刘培

一、刘培俊《刘氏传统武术集》),当时就没有了解,也没有去收集。

晚苍先生在传授太极拳架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入门引路须口授,工夫无息法自修”。他一生平和待人,既没有人前阿谀奉承,更没有背后诋毁贬损,而是诚意实心,实事求是地传艺授徒,谈讨交流。他认为,太极拳术有许多流派,即使是一师所传,也会有所不同。只要是以太极阴阳学说为指导,大家在长期不断的修炼中积累起来的认识和体会,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尊重。只要像《太极拳论》所要求的那样,在行动走架中贯彻“贯串”和“用意”,符合原理,就不应该过分挑剔。

三、推手习练

太极拳运动之基础是太极拳架,而应用实践的习练则是太极推手。晚苍先生在传授太极推手时,首先说明太极推手八法,即四个正方向动作掤、捋、挤、按称为四正;四个斜角动作采、挒、肘、靠称为四隅。四正如拳架中的揽雀尾,四隅如卸步搬拦锤,它们合起来组成太极拳对敌打手的基本方法。其次讲解太极拳术中对敌打手的基本原则沾、粘、连、随和主要禁忌顶、匾、丢、抗。然后又反复阐释轻、重、浮、沉的重要性,指出这些名词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即“阴不离阳,阴不离阴,阴阳相济”。因此,在对敌打手中必须用意于贯串,连绵不断,舍己从人,否则势必陷于停顿和僵滞,遭受打击。

初学太极推手,许多人对上述讲解员听过很多次,但仍是似懂非懂,晚苍先生就一再强调,必须经过实战练习,在不断的体会中,才能逐步领会和认识。太极推手有定步与活步之分。晚苍先生经常演习的是定步四正推手,通过推手双方打轮来认识、理解和应用掤、捋、挤、按。四正推手便于示范喂招,及时讲解改正,有助于传授和体验太极拳的技法。经过相当时间的四正推手习练,可逐步加深了对太极拳架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开始对听劲和懂劲有了体会。晚苍先生每逢讲到这时,往往就会讲述一个故事,道出吴式太极拳术的精髓:

春节来临,杨露蝉从北京回老家探亲。全佑依依不舍,跟随骡车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杨老说,回去罢,不要送了。全佑则坚持再送一程。骡车到了芦沟桥,杨老对徒步扶车送行的全佑先生说:“回去好好练,站住中定往开里打。”

正是“站住中定,往开里打”的指示,经全佑先生融会贯通于拳架和推手之中,才形成后来的吴式太极拳术。

晚苍先生拳艺之精要,极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站住中定往开里打”下过深刻工夫。每次和晚苍先生推手,他腰似弓把,脚手如弓梢,“引进落空合即出”,正是“站住中定,往开里打”,以至动似放箭,上百斤重的汉子会立即被弹发出去,既体现出《撒放秘诀》中灵、敛、静、整的太极打手原则,又在沾、粘、连、随中干净利落地深化出一个“脆”字,形成了晚苍先生沉粘古朴、灵潜宏伟的个人风格。

晚苍先生传授太极推手,并非只讲定步四正推手。他也曾讲述过体现采、挒、肘、靠的活步四隅推手,并且指出这是从上步、卸步搬拦锤演化出来的。晚苍先生还教过我一种圆形推手,其手法仍是掤、捋、挤、按,而步法却沿圆线变化,脚扣腰拧使身体作大幅度转动,能够膝顶脚踢,肩靠肘打,展现出激烈的攻防运动。

四、听劲懂劲

太极拳术非常讲究听劲和懂劲。晚苍先生在教学中,依照古典拳论,将人体比作气球,而将听劲和懂劲形象地概括为:“你挨我何处,我何处与你说话”。

晚苍先生盘架子,早年与晚年有很多不同,他通过盘架子和推手的大量实践,将力学原理融会于太极拳术之中,结合传统太极拳理论,不断深化对听劲和懂劲的认识。

一次,晚苍先生在地坛公园做盘架子示范时,我发现在白鹤亮翅和王女穿梭中都明显地出现了小臂滚卷的动作。对此先生给出两种解释。首先,先生观察到用圆木垫住笨重物体之下,可以轻易地移动此物体;其次,拳论要求“擎起彼身借彼力”,对方施力于我小臂,如我臂顺其力滚卷,不要多大力量使着力点落空,对方身体势必腾虚,脚跟浮起,而我臂再作反向滚卷,恰好正击中对方。向后滚卷是顺其力,使着力点落空,反向滚卷,又是我发放的落点,使对方倾倒。这正是“乱环诀”中所谓“发落点对即成功”,也是听劲与懂劲的结果。

在击技中,首先要将自己安排好,这就要靠平日盘架子的工夫了;其次要通过听劲,仔细了解对方情况,明白其真实意回,迅速作出分析、判断,再根据力学原理,从弧线与直线、分力与合力、转动与滚动、杠杆与螺旋等方式选取最有力的作用,破坏对方的平衡。晚苍先生长年坚持在地坛公园演练太极拳术,通过示范、喂招、讲解来说明听劲和懂劲,通过实战来认知击技的全过程,应该说,先生讲解的是拳理、拳法,但处处符合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并能用生活中的实例作比喻,体现出先生在长期太极拳术锻炼实践中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无师自通地理解力学原理并融会于太极拳术之中的悟性和功底,使人十分惊奇和由衷地敬佩。

五、深刻怀念

太极拳术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融会贯通了中国哲学、医学、美学等多种思想智慧。刘晚苍先生在长期的拳术生涯中,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专心干太极拳术的研究,并博采谭腿、八卦、形意等众家之所长,从中深刻参悟太极拳术之精髓,独辟蹊径,达到圆融精妙的高度境界,这与他日常以韦画自娱,不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有关他数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刻苦钻研,承上启下,继承中华优良文化传统,精研太极拳术并加以发扬光大,实为一代揩模。2006年 5月29日(阴历五月初三)是刘晚苍先生100周年诞辰,谨以此文,寄托笔者深深的缅怀之情。

第五篇:国医大师邓铁涛在珠江论坛上的讲话

国医大师邓铁涛在珠江论坛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早上好!

本人有机会参与这个重要的会议——珠江论坛,在没有到会的情况下,能够来做一个发言,本人感到非常荣幸。在这里,对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祝贺大会圆满成功!下面就谈一谈我个人的不成熟的意见。

我要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以色列与吉卜赛谈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座有些同志可能说,邓老的确老了,离题万丈。其实,中医的根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天人合—。中医不是个微观的医学,是个宏观的医学,所以我还是按照这个传统来说的。第一个问题就谈到世界问题。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两个民族。欧洲有一个流浪的民族,叫做吉卜赛,还有一个分布到全世界的犹太民族,最后复国了,成为以色列。我们从这两个民族做—个对比。以色列犹太民族,据统计,诺贝尔奖金获得者,2/3是犹太人:而吉普赛呢,今年遭到法国的驱逐,他们是大篷车上一个到处流浪的民族。那么,这两个民族为什么处境这样不同呢?我曾经了解了一下,不过,了解的不全面,据说,犹太人对儿童有三宝:第一宝就是熟读经典;第二宝不阻碍儿童的创造力;第三宝,是教育儿童遵守规则。那这就是犹太人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传统,就造就了与吉普赛完全不同的处境。这个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优秀文化史,对世界文明之贡献,远远大于犹太民族吧。我整个讲话都会围绕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再谈到中医的文化的传承。中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那么中医的传承与这个瑰宝弘扬密切相关,我就先说一说犹太民族文化的优点,对照我们自己该怎么做,所以我并没有离题。我曾经跟大会请示过,我不按照那个邀请书讲的那个内容去讲我的话,因为我感觉不能畅所欲言,所以我说我的。

第二个问题谈衡阳会议的精神要发扬。衡阳会议讲什么呢?讲中医的特色问题。我们原来的卫生部长崔月犁同志,本来是个西医,但是他就看到了中医的前途命运。他到一个中医院去看,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挂着梅兰芳的牌子,唱着朱逢博的调子。这就说到了我们中医的要害之处了。现在我们全国,无论教学、医疗、科研,都是朱逢博的调子,不是梅兰芳的调子。这是要命的。因为中国的文化就是中医的基本理论的源头。如果中医理论的调子都变了调了,那还是中医吗?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中医的死穴。这个死穴不点活了,我们中医的命运就变成吉卜赛了。

第三个问题我要讲到毛泽东主席对中医的评价以及后来的情况。毛泽东对中医的评价是很高的,说是“中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那情况怎么样呢?原卫生部副部长王斌1952年横行霸道,要中医学习西医以改造中医,毛主席把他免职了,要西医学中医。但是,王斌是倒了,中医呢,曾经被打了一百年也打不倒。从那个汪大燮,把中医不列入教育系统,然后,余云岫要消除中医,而王斌则要改造中医。王斌是被毛主席撤职了,但是,王斌的思想——这个幽灵啊,就围绕中医的思想,还没有消灭。虽然,前些年那个“四人帮”要告别中医,我说那是民族虚无主义告别,不必介意,但是对王斌这个幽灵的思想,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王斌就是要改造中医。你是中医,不过你干的是西医,你想的是西医,你的思维是西医,你的研究是西医,这就要命了。所以这个王斌思想,我想请在座的同志你自己思考一下,有没有王斌思想的残余,如果有的话,赶紧把它丢掉,清除掉。你看,王斌倒了那么多年,到了1975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他批的第一个文件是什么文件呢?是有名的56号文件。56号文件要纠正的是什么呢?是中医乏人、乏术。而中医从解放前中国四亿五千万人的时候,有五十万中医。而前几年中央的统计,中医只有二十七万。那这不是乏人吗?乏术呢,就要考虑一下我们当前的中医院,到底你的中医的治疗率、治愈率占什么地位,有多大的比重?据说,有一个中医高等院校的附属医院的心血管科,那个科主任居然说,心血管科已经开除中医了。你说,王斌思想已经肃清了吗?还有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不是有句名言吗?叫做:中医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这个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我们的掘墓人啊!所以,这是最值得我们警惕的,我认为,要注意在我们中医界里面要肃清这个王斌思想,因为堡垒最容易攻破是在内部。外面的压迫我们都顶住了。100年,中医打而不倒,靠的是中医的疗效。但是,如果疗效都变成西医的疗效的时候,你说中医还存在不存在呢?所以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要当以色列还是吉卜赛?但是,幸亏我国有一个邓小平同志,邓小平的观点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那和崔月犁部长的想法是一致的,崔月犁部长想的是中医,邓小平想的是整个中国。如果我们还是以一个宏观的看法来看的话,那么,社会主义到底怎么走?我们开国的时候,很大的标语,就是马列主义是我们理论的基础。好了,到了上世纪末,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所提出是总结了马列主义的发展的。大家可以看看报,你看现在很少提马列主义,提的是马克思主义,而最新的提法是马克思主义要中国化、现代化、大众化。如果拿这几个来看中医的话,都适合。医学嘛,要中国化。将来西医要走到中医的道路上来,中国化、现代化。什么叫做现代化呢?就是病人花很少的钱,付出很少的痛苦,把他的病治好了。这就是现代化。而我们回顾医疗机构吧,刚好走的是相反的道路。—个骨折患者,用小夹板治疗的话,花钱又少,痛苦又少。不过医生就又累又得不到钱哦。如果采用开刀的话,那就要麻醉啊,等等等等,花钱很多。有可能早几天就可以走路,但最后还要把那块钢板拿出来。那到底哪个是现代化呢?所以应该要对“现代化”重新评价—下。但是,目前的制度,对中医很不利。就是我说的那个,既花钱少,病人痛苦又少,恢复的又好,那个功能恢复特别好,但是医生没有收到应有的报酬,医院收不到钱。因此,中医院不姓中,和这个制度也有关系,所以要谈医改的话,这就是很大的医改。要推广中医、发展中医,病人付出既省又合理,中医院能存活,就要从制度上支持中医,这是最大的医改。

再来看一看,从学术层面上,好像都是虚的,其实,那个是大的,决定这个小的。从学术来看,西医学是生物医学,它在哲学思想上是原子论。中医学是以人为本的医学,是充满了辩证唯物思想内涵的医学。西医学的方法论是“白箱论”,看得见摸得着,所以很迷人,很吸引人,而且承认那才是道理。而中医学的方法论呢,是“实践论”,神农尝百草嘛,就是实践,然后再到伊尹,通过再三实践把知识提高到有方剂学的内涵了嘛,我们用的麻黄汤、桂枝汤、等等汤啊,是伊尹的时候把多种食物合并起来产生了很好的营养价值,很好的味道,因此,移植到中医的医学里面,用药就有“君臣佐使”,而不是乱石打竹林,所以比何大一的鸡尾酒疗法,我们要比他高明,他只是伊尹以前的水平,把药集中起来用,听说河南的艾滋病病人成麻袋的药免费赠送,他们都不愿意要,因为他吃了,病一样,不想吃饭,不能劳动,受不了啊!这是西方的方法论的结果。而中医呢,中医的方法呢,是实践论,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地提高,所以中医也可以说是“理论医学”,因为它集中提升成为理论了。我们的理论过去就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说到经络其实是很了不起的,我预言,经络如果世界都认识的那一天,都承认它的存在的话,世界医学就要起革命了,最小的不是神经,是经络,经络解决了,许多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中医的理论是很宝贵的。又比如说那个“砭石”,西方看你这是迷信,那个石头刮刮就好啦?有什么道理啊,以前的确说不出来,我们就只能说这是经络的道理。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我的朋友谢南柱(物理学家)请了个地质学家去分析山东砭石,原来是方解石类,内含二三十种成分,而且当它加了温的时候,这个砭石能够放出低频的红外线,刮的时候能发出超声波。因此,人们认为最落后的东西,原来它是最先进的。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的优秀的威力所在,因此,我们在肃清王斌思想,你才能看的见,承认这些是科学、真正的科学,而且是尖端的科学。为什么说是尖端呢?你看外国的航天员上天,不是有一种叫做“航天运动病”,发病率是百分之五十。我们的航天部请王绵之老先生去给他们的航天员做“治未病”的工作,给他们调理身体,结果我们的航天员一个个上天回来自己能够走出舱,外国的航天员出来心跳一百多,我们的航天员的心跳基本上前后一样,谁的功劳啊,中医的功劳,外国不是比我们早半个世纪就研究这个病吗?没解决啊。王绵之老先生—年多的时间把它给解决了,不幸王绵之老先生已经过世了,很可惜,我们很怀念他。他带着他的博士生去研究这个运动病,大概—两年不到吧,问题就解决了,你看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中医是不是尖端科学:谈谈这个SARS的战斗,我们第一附属医院他们自己都说三个“0”,我说应该是四个“0”,什么三个“0”呢?零死亡,零转院,还有零感染(学生也好,医生也好,护士也好,护工也好,没有人感染),我说应该还要加—个0,就是零后遗症,你说谁要换骨关节啊,谁有关节坏死啊,没有;最贵的病人出院才五千元,香港的病人几十万上百万,而且死亡率是17%,这不就是对比吗?怎么统计,不用统计学,就可以得出最后的结论,一个是17,广州是4,北京开始不让中医介入,后来吴仪副总理命令介入了,5月为界,据闻中医介入前后死亡率之比是5:1,有统计学意义吧。不过说到医用统计学呢,那就要命啦!听说孟庆云同志说过医用统计学是中医的杀手,我认为他的说法很精辟,因为蒲辅周老先生在上世纪1956、57年期间,儿童医院请他去抢救乙脑,西医治疗的死亡率 30-50%,蒲辅周的治疗率,我没有详细的统计,据说他没有死亡的病例,也没有后遗症,后来卫生部请专家去鉴定,统计学专家就说了,治疗了那么多病例,但是用的药方呢,是十九、二十个方,最后的结论是“无统计学意义”,这一句定论就把蒲辅周的疗效抹去了!蒲辅周的那种经验是幸亏中医在总结了,但是卫生部没有宣扬它是一件中国对世界人民伟大的贡献,没有公之于众,这就是王斌思想的存在的结果。

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怎么得来的,它的基础理论是个黑箱论,黑箱论是它的方法论,它就是不断地输进信息,反馈信息,然后得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中医是信息医学:你看张仲景没有解剖病人、死人,但是他就知道脾脏有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是现在的术语,张仲景怎么说呢?“四季脾旺不受邪”,就是说—年四季你的脾都健旺的话,你就不容易得病,那这不就是免疫功能吗?而西医知道脾脏有免疫功能不到半个世纪,原来所有脾脏受伤的就把它切掉,认为脾脏是没用的。这种思维,也来源于它的模式,它是生物模式,—个白老鼠生病了,把脾切掉无所谓,可以把它应用在人的身上,这是它的白箱论的来源。那么张仲景的说法呢,就是从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得来的。你看,相差一千七八百年了,我们没有解剖学,但能认识这个脾脏的功能。还有,有人说西医了不起,能够换心、换肝!的确这方面是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绩。但是中医对这个方面有没有作用呢?我举一个例子,北京的樊正伦同志,他治疗一个病例,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女性,她的病是什么病呢?她是换了肝脏,遇到排斥。这个排斥,用尽西医的方法解决不了,最后认为她的生命只有最后三四个月了,没办法了。后来找到樊正伦医生去治疗,他就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来去处理这个病人,原先他也是没有把握的,但是他就按照中医的理法方药去处理。他开了七天的药,七天后病人来了,首先是全身的黄疸退掉了,胃口开了,他说有希望了,最后继续用中医的理法方药把她治好了。这个病人最后去见了给她换肝的那个医生,那个医生说,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不就是尖端么!所以中医面对没有见过的疾病,甲流、SRAS疗效都不错,它没有几十万倍的显微镜啊,找不到病毒的元凶,它的模样是不是冠状还是什么状,不知道,的确你是不够科学,元凶你都找不到。但恰恰就是这个紧靠黑箱理论的医学既能够治好它,又能够预防它。刚才我讲的附—院的那个,你说它几十例多少例也好,它就是我的同学刘仕昌老教授为主的团队创出来的成果。邓小平说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是实践,这个问题值得研究,研究—个新的符合辩证法的统计学来。不能说不符合现在的医用统计学的原理就—切都丢开。樊正伦先生不是国医大师啊,他下过乡去种过树,是上山下乡的一代,那这一代人也能够在科学的尖端上面去摸爬滚打,靠什么?靠中医的基本理论啊。所以不要轻易地用这个白老鼠点头不点头,而把整个中医的精华都丢光了,这是最危险的,这是我们老中医最放心不下的问题。因为过去的王斌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医疗科研它的模式几乎都全盘接受过来了,就等于第五次反围剿,全盘崩溃。那就是用共产国际的理论指挥了嘛!过去四次反围剿都是用毛泽东思想,用中华文化加马列主义指挥的,它就成功,所以现在为什么提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对有些人体组织结构不清楚,而能够当医生,那是因为我们可以得到那些组织结构更更深入的信息;而西医是掌握了它的外形,而且是死的,不动的,或者动的是动物身上实验出来的,距离人的距离还有一段,所以它还有很长的路走。但是我们也有很长的路走,而且我们已经走了五千年。如果我们把走了五千年得到的结果轻易地丢掉,那还是炎黄子孙吗?那是叛徒。所以这个问题既是学术问题,也是民族文化的国家大事。

最后,我说—说我的观点。胡锦涛主席不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吗,我也学习学习,我思考中医学的科学发展观,中医的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四大经典是根,这条根很重要。而过去我们的教育呢,就把这个四大经典贬低为选修课,二、三十个课时就完了。但是我们现在走到医学最前沿的是什么?是上工治未病。这几个字来源于哪里啊?来源于《内经素问》啊。我们就把世界的医学,第—道防线从医疗医学提高到健康医学。我们的目标不是治病,而是要求人人健康。你看,水准高啊,谁的水准低啊。所以我们现在就要重温四大经典著作,里面很多很好的。《内经素问》第一篇就是《上古天真论》,所以我说是理论医学嘛。整个《内经素问》都是以“论”名篇的。张仲景的书是《伤寒杂病论》,也是以“论”名书的。金元时代的《脾胃论》、《瘟疫论》,到了清代的《温热论》,所有的书都叫论。说明都是提高到理论高度的,我们中医不是实验高度,是理论的高度。所以“四大经典是根,各家学说是本”,那么我们是不是停留在战国时代,秦汉时代呢?不是。还有各家学说,不断的发展。所以各家学说是本。这个本可以算到民国时代止。“临床实践是生命线”,其实中医离开临床就没有生命了,生命就停止了。因为医学是应用科学,应用上治不好病,你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啊,所以“临床实践是生命线”。回顾我们这二三十年来的博士生、硕士生,那些研究生培养出来的,到底有多少是在临床得到提高的,有多少是通过让白老鼠点头得到证书的,这个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中医不是不要实验研究,将来的发展是要实验研究的,所以我谈到,“临床实践是生命线”。但是现在全世界的医学,缺少的是仁心仁术这个医生的灵魂。美国为什么那么有钱,它都解决不了人人享有医疗卫生的这一条,而且它的保险公司要破产,因为它的医疗药费越来越高。PECT我们国家照—次就要8000-9000元,而且不是治疗啊,只是诊断一下转移,其实这个是科学也是不科学,说他科学只是照清楚里面这个时间段人体里面的—点,而不能代表这个人整体以及他的—生。我们知道这个癌细胞会产生也会被我们的防卫的细胞,吞噬细胞吞掉,所以见到癌细胞,却见不到下一段它可能被吃掉厂,所以这个8000块有什么作用啊。我认为它是害人而不是有益于人的,但是“科学”认为这是最尖端的,能够看的那么清楚。所以它的医疗费呢,美国的医疗费是天文数字。如果我们全盘西化,中国有十三亿人口都来一个通盘地检查,我们国家的生产力,不要说吃饭了,钱都给外国搬走了,它的仪器进来卖了多少钱,以后又付出多少钱,就会亡国啊。所以这个实验研究不是不要,但是要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去干、去进行研究仪器自己生产。要有“仁心仁术”,要用这种思维去做卫生工作。另外一个呢,我认为,现在还要再加一条,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结合中华文化做指导,挖掘中医宝库。毛泽东说,“中医是伟大的宝库”,要用哲学思想去挖掘这个宝库。让这个宝库与新技术相结合,是自主创新的大方向。中医还是要发展的,这就是方向。而且挖掘我们五千年留下来的这个宝库,去挖宝,这个宝又要和现代的新技术相结合,而不是简单的中西医结合就能使中医前进。中西结合远远不够,有时候它还可能拖中医的后腿。一定要和新技术革命相结合。什么叫做新技术革命?这个词是来自美国的未来学家阿托普勒的《第三次浪潮》,新技术革命提出5条,一个是信息革命,一个是生物技术革命,—个是新材料革命,什么是叫做新材料革命呢?就是原来没有这种材料的,我现在要创造这种材料来。我家里就有个新材料,别人送的我有两把刀,很快的,比钢刀还快,但是不能掉地下,一掉地下就烂了,因为它不是钢铁,它是瓷的。这就是“新材料技术”。还有就是海洋技术,海洋现在我们只能下到6000米,6000米以下是个禁区,要到达海底还要努力,所以这是海洋技术。第五个是航天技术。就是航天,到月球去,到火星去。那么航天技术就有了我们中医了,你看我们航天员在航天器里面吃中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航天器里吃中药。

我们认为还要将马列主义的中国化、现代化再加上大众化。中医药是最大众化的了。是吧。我过去病是靠我的祖母治的,不是靠我的父亲,那时我父亲还没有学医。我生了癞疮,我的祖母就去药材铺买了水银和硫磺。回来一煮,就混合了。我们很穷嘛,地下是泥地嘛,她就拿个筷子,捅一个孔。把那个熔化了的水银和硫磺倒进去,等干了拿上来,然后找个钵头,用油来磨,就涂上几次医好。我祖母治疗了我不少病。她就是个群众嘛,她没学过医啊。所以中医还有个大众化,中医的优点,越说越多。中医这个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这一代不能去发扬它,那就说明我们这一代是笨蛋。如果我们这一代把中医丧失了,那我们是罪人!我的话讲完了。谢谢!

下载太极大师铁恩方[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太极大师铁恩方[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