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4 19:3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现状分析》。

第一篇:大学生现状分析

大学生现状分析

第一阶段:迷茫状态

处于这一状态的学生,往往刚进校不久正在大一或大二年级。对于部分不是很主动的学生,这一状态一直会持续到高年级甚至毕业。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学生往往被来自教育系统、父母、社会、传统观念及当下思潮给自己带来的期望而获得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我必须做什么?我必须做什么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我必须做什么才能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我必须做什么才能考上好的大学?我必须做什么才能比别人更优秀?由于这样的心态,学生会被来自不同方面的期望要求做不同的事情,并且与自己的本性、爱好发生冲突。比如父母费了很多心血才换来自己读大学的机会,所以自己必须以非常优异的专业学习成绩才能回报父母。而当下思潮可能会教育学生要出国读书给自己镀金,所以自己必须在专业课之余猛攻托福GRE,确保能获得出国的英语技能敲门砖。同时,自己可能对目前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找不到热情,但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有兴趣。

在外界不同方面的期望的冲突以及与内心真实渴望的不协调时候,如果学生并没有通过寻求外部的帮助或者不同的渠道去解决这个不协调,而且持续把这种不协调回避或者忽略的话,我们称这类学生处与迷茫状态。

第二阶段:摸索状态 相对于迷茫状态,学生会进一步通过寻求外部的帮助来反省自己和观察世界,从而去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道路。通常学生会通过阅读名人的传记文书、和校内外的职业规划导师沟通、向师兄师姐请教经验、参与不同的社团实践活动等方式来了解个人职业发展的种种可能性。不同的学生,摸索的力度和广度也不一样。有的人可能浅尝辄止,有的人可能反复尝试,不断探索新的领域,扩大自己的知识边界,并扩大自己对未知疆域的认识。

但不论如何,相比于第一种状态,学生变得更加主动,更加愿意学习和接受新的事物,可能会不断挑战自己以前所接受的别人强加给自己的“假设”和自己“需要”做的事情。但由于还在摸索当中,时而对自己做出的判断还会怀疑。

大部分的大学生开始从大

二、大三进入摸索状态,后知后觉的学生可能到研究生或者毕业后才开始进入摸索状态。

第三阶段:定式状态

在经历过一段摸索期之后,在面临着人生一些重要选择的关头,比如进入毕业年级的时候,学生往往会给自己的摸索期下一个结论。我决定要考研、找工作还是出国读研。不论这个结论是否能够让自己心服口服,但大部分情况下,迫于现实的紧迫,学生必须给自己的未来做出一个判断,否则会贻误战机从而在竞争中失去机会。但客观来说,学生在选择毕业出路的时候,信息大部分是不对称的。多数情况下迫于竞争的压力,学生会朝着既定目标的工作去努力准备实习、面试等等,因为这些努力都是必要的,而不会有时间再进一步了解这个既定目标或者思维定势是否适合自己。

第四阶段:领导状态

90%的学生会认为在定式状态的阶段,已经找到了自己个人发展的方向以及下一步的选择。但事实发现,很多学生终于实现了其既定目标,根据其定式思维进入了人生的下一站的时候,其现实离自己的期望还差得很远。可能是以前期望的公司,并不像自己想象中有那么好的文化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可能是发现自己原来不适合继续作学术,做研究。可能是发现所谓的研究生文凭、海归文凭并没能给自己镀上多少金子。在这些学生中,除了少部分人会持续摸索新的途径来突破自我,很多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社会、年龄增长的压力将慢慢习惯这种现实与自己期望的差距,并减少自己的期望,从而把目标放在日常的琐事而庸于现状。我把这种结局称之为“定式状态的悲剧”

发生这种“定式状态的悲剧”的根源于一种被动的定式的思维方式。那就是:我必须做什么?而这种思维方式的根源又来源于一种稀缺和不自信的心态。

因为我们工作很难找,而且我现在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我要读研。但是否存在另一种状态,可以让青年学生真正发挥其潜力、激发其兴趣和热情,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热情和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达到一种自我领导的状态。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达到领导状态,需要从之前三个状态中都具备不同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在迷茫阶段,与其拥有被动的思维方式,应该问自己:我喜欢什么?我对什么事情有热情?根据我过去的经验,我擅长做什么事情?这个世界上,什么样的角色或者工作能够充分发挥我的潜力、兴趣和热情? 如果没有找到,我自己是否能开创一个?

在摸索阶段,与其浅尝辄止,而要持续学习,持续主动寻找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去锻炼自己、开拓自己。永远觉得自己是很狭隘的井底之蛙,永远保持一个客观的心态去看待所谓的“事实”。永远记住,做正确的事情比有效的做事情更重要。不要因为为了担心损失目前的利益或者竞争优势,而放弃去寻找真正帮助自己走向领导阶段的可能性。

在定式阶段发生后,永远不要放弃突破自我的愿景和坚持,永远不要降低自己的期望而庸于现状。

只有拥有主动的心态,去选择你所感兴趣和擅长的事情,而非做别人期望我必须做的事情,我们才能够真正领导自己,革新自己,超越自己。

对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1.树立自己就业的信心.大学生数目的增多,只能说明自己所处的平台更高,更宽,应该对自己就业有所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2.树立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机会和平台的理念.适合的是最好的!

3.应该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品德素质要足够重视,不应该受冷落.品行兼修,并且都优秀!

4.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它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让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

5.学校邀请就业比较成功的大学生定期回校进行就业交流沟通.多让部分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士回校讲课,演讲,或者成为授课教师!(特别是营销类,管理类)

6.学校尽量建立企业的HR/管理层来校指导就业的平台。

7.建立实事求是的,有规律、有目的性的在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的平台。

8态度和认知:抛去自己身上天子骄子的光环;自己仅仅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自己前面是一条不平的工作之路;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是知识运用的开始;充分的利用自己家庭的人脉,使自己站在一个比别人高一级的平台之上,向前进;学习无止境,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无数的知识,仅仅等着用即可,社会和市场在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认清自己所知所学;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认清自己优点和不足;认清自己能得到的支持和帮助;选好自己就业的方向;选好自己就业的道路;准备好自己就业中面临困难的处理;树立自己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的心态。

记住: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的开始,而不是稳坐钓鱼台的开始!

大学毕业是从一个平台进入了另外一个平台,学校的知识和文凭不代表你未来职业发展的未来!

人生要经历无数起起伏伏,人不能一直如意,人需要不断磨练,才能最终修成“正果”,尤其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最需要历练。未来是可见的,只要坚定心中的那块种满梦想种子的田地会发芽!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

根据近年来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多方面调查分析,我了解到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扩招的政策使大学生的人数飙涨,同时也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人才的增加,使得大学生的工作越来越难找。本文章从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引 言

受前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14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14年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正文

一、大学生就业背景:

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据统计,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727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中,在高手如云的求职大军中,如何脱颖而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是每个毕业生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 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3.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就业期望值较高,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表现在毕业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二、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待遇定位、地区定位和职业定位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11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

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首先是待遇定位。专家称:“我们不是用钱来衡量自己,而是要把自己的期望值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相结合,避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其实这一点上,学生也在逐渐适应,降低自己的就业底线,这是很正确的。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毕业后我们没有工作,生存都出问题的情况下,还如何谈发展、谈未来?在当前受金融危机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包括像很多建筑行业公务员等职位都有相对的削减,部分企业的薪酬、待遇等都会有所下降,我们应认识到当前的形势,给自己一个合理、合适的待遇定位。”

其次是地区定位。“客观上讲,北京的就业机会确实很多,但同样就业的人数也很多。高学历的人才跻身激烈的就业市场,所谓万军难过独木桥。因此我们不妨拓宽自己的眼界,着眼一些其他城市的就业岗位。没有必要非留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等我们去开拓。国家的政策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扶持也是很大的。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结语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更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业敬岗,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报告默认分类 2009-11-30 12:32:59 阅读275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报告当今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当今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一、目的.对象与方法

1.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

2.对象:XXXXX大学学生

3.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4.资料处理:对全部原始数据进行认真分析和统计。二.问题提出

现金大学生消费问题一日渐成为一个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校园与社会交界处,脱离了父母,开始经济独立,独自生活。大学是一个精彩的世界,社会生活又是充满诱惑的,对大学生的消费都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不免回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是消费问题。为了弄清大学生的消费问题,笔者对学校的同学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弄清楚化多少,怎么花钱,他们的消费中有那些问题,应该怎样的去改造这些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消费新概念1.消费方式已经进入网络电子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社会消费方式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向现金、信用卡、支票等多样化的交易方式转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趋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有着开放的思想意识,从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消费方式上是怎样的状况呢?在调查中发现,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许多大学生都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银行取款卡、上网卡甚至运动健身卡等,“刷卡”时代使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潇潇洒洒,用某些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卡一刷,钱就花”。

2.消费多元化倾向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唯一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调查中,当问及“在经济条件许可情况下,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大部分学生选择了“旅游”,其次是“买电脑”,反映出大学生具有想走出校园、融入社会与自然、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更会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4.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共同特点。最突出的消费就是使用手机。当代大学生们的消费中普遍增加了手机的消费项目。有调查表明学生手机拥有率不低于40%。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用计算机系同学的话来形容,他们简直就把电脑当成自己的“情人知己”。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资料也印证了这一点,就所占比例来看,“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四、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五.资金收支概况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88%的同学选择了父母,14%的同学选择了贷款,5%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11%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2%的同学还有其他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然而随着年级的上升这一比例略有下降,且来源趋向于多元化。由于课程安排和对大学生活的适应等影响,大二表现的尤为明显,有17%的同学选择了打工、7%同学获得奖学金、20%的同学进行了贷款。此时贷款也不再是农村同学的专利了,在贷款人群中约有40%来自城市。一位同学如是说:“父母为我付出了很多,我应该要学会减轻他们的负担了。”“贷款上学”成为可能后,一些持“超前消费”观的学生开始打起了它的主意。也不乏有同学认为,现在贷款有50%的贴息,比商业贷款负担轻,这笔钱可以用来进行投资或给家里购置房产。

六.消费项目

诚然,不论用怎样的方式付款、到哪里去购物都阻止不了钱从我们的口袋流入商家的腰包。虽然大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但大学生始终是消费实力不可小觑的一族。小到大学校园里无处不在的连锁超市,大到方圆几公里内鳞次栉比的卖场、餐饮店,在计算销售额时,都不得不为他们的鼎力相助而心存感激。可以说,大学生对于扩大内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除了伙食费用以外,再让我们看看其他费用的分布情况:学习、日用品各20%以上道不足为奇,而休闲娱乐也以23%与之分庭抗礼,可见大学生课余生活之丰富。

(1)通讯与电脑

在通讯费用方面,平均而言,每位手机用户每月消费76元,每位同学每月要打掉54元的电话卡(包括201卡及IP卡等),BP机则几乎被时代所淘汰。如果要知道各家手机制造商们推出的最新机型,相信你最先想到的应该不会是大学校园吧。但事实却是,几乎一切新宠都能在这里见到。目前,大学生中拥有手机者不在少数,且随年级的上升有明显增长趋势。据网络调查,大一新生的手机持有率约为20%,这个比率在二年级跃升至50%。再看高年级,由于实习等客观因素,超过80%的人已成为现代通讯网中的一员。在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学校这个比率更高,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拥有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有44%的大学生拥有电脑。从对拥有电脑的同学调查得到购买电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其次为休闲娱乐,再者为查资料。当问及对电脑的要求时约70%的同学选择了经济实惠型,20%同学选择了笔记本电脑。总的看来,大学生购买电脑与专业和年级有关,其电脑消费并不是盲目的,主要为满足其发展需要,更与经济实力有关。在现今最想购买的物品的调研中,电脑也以超过50%的绝对优

势胜出,其次是手机,接下来有Diskman、Walkman、照相机等等。出现这样的结果也是和现在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及校园网的开通不无关系,便捷的网络环境是导致同学购买电脑的最主要原因。

(2)网络

忘了是哪个广告的文案,却说出了许多大学生的心声:“e浪淘沙出名人。”不每日触网的莘莘学子仿佛就很难证明自己是信息时代的新人类。有的痴心网虫甚至可以凭对网络的无限热情来抵抗人类几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然欲求――食欲、睡眠。当某人迷迷糊糊地在6:30分时醒来,却发现上铺才脱衣服睡觉,也绝不会大惊小怪。同学们给“上网”起了一个昵称,叫“抄机”。可抄的都有什么呢?光怪陆离的电子游戏,牛皮吹到天也不会破的聊天室,更有五光十色的花边新闻。

大多数院校都会在开学时向学生提供一定数目的免费上机时间。但这几十个钟头只可算正餐前的开胃酒。想吃主食仍需掏钱。校内价格最低,每小时仅需1元,但缺点是网速奇慢,chinaren等较有影响的网站是很难登陆的。相比之下,校外的网吧价格翻了一翻,但愿意掏钱“慢慢享受速度乐趣”的是大有人在了。

(3)其他

旅游在大学生消费娱乐项目占有一定比例,但因费用较高,平均每人一年一次左右,其实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以及合适的价位同学们还是很愿意去旅游的。同时去快餐店的次数也是平均每人一月1~2次。

九.自我评价

结果显示,71%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

十、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3.贫困生应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贫困生们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消费能力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他们的消费欲望并没有衰减。所以,贫困生更要注重正视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查中一位贫困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清扫校道时,我会对走过的每个人微笑,因为我知道,靠自己双手挣的钱是最光荣的”。这是一种很好的心态,贫困生应积极地面对自身情况,按切身实际分配消费。

4.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5.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

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消费状况及特点进行研究,以把握大学生消费的主流趋势,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在对自身正确认同的基础上理性消费,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消费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合理消费

本文以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为基础,从不同维度对我校大学生消费的结构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消费调查的数据分析我校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并由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个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一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大学生虽然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是也是符合这个层次需求满足规律的。

首先,大学生用于伙食和衣物方面的消费就是为了满足生理方面的需求,这是层次最低,最基本的需要;其次,现在有很大的一部分大学生谈恋爱,在大学生生活中寻找感情的寄托,在恋爱的过程中要进行消费,这个消费可以看作为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这部分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很容易导致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后果;再次,大学生年轻、有朝气,加上具有超前的消费观念,往往有会一些档次较高消费,如电脑/上网消费、手机/通讯消费、旅游消费、娱乐消费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消费,这部分消费属于尊重需要的消费;最后,随着对在社会竞争的残酷的了解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规划,大学生慢慢的意识到“知识无价”、“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他们开始忙考研、考证,参加培训等智力投资,因此用于学习上的消费也就逐渐的提高,这部分的消费归结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消费。这样,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和系统的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结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大学生由于生活在校园的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中,主要由学校来提供财产安全及生命安全的措施,因此大学生用来维护安全的消费额度是很小的,在研究中被忽略不计了。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描述与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特点

如今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新变化,同时消费也呈现出了新趋向、新特点。这一新趋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来源单一。作为经济来源相对较少的大学生,由家里供给生活费仍是绝大多数大学生获取生活费的主要途径。二是消费结构的多样化。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除了生活、学习所必需的消费外,还滋生出了日益多样、日益普遍的零食费、上网费、手机费、化妆品费以及感情投资费(恋爱、交友等)。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存在的误区

1、追求时尚和名牌的心理

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他们远离父母,少了许多约束,于是将个性展现的淋漓尽致,他们越来越关注品牌,甚至有部分学生缩衣节食省生活费就是为了买一件体面的名牌服饰、时尚杂志等也成了多学生的 着装宝典。

2、节约观念淡薄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们正处于求学阶段,自身时间及能力有限。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因此,大学生们无法真切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所以,大学生普遍节约观念淡薄,“月光族”大有人在。

3、感情投资过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大学生,特别是部分谈恋爱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费用远远超过伙食费,同学之间为了庆生日、联络老乡、考试帮忙、疏通关系都得请客送礼这项开资每月不定,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会弄得自己节衣缩食、身心疲惫,影响学习,这是让人十分感到忧虑的方面。

二、导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自身的也有环境的,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等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体系分为两大类,既个人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个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行为方式、方向和强度主要受消费者个人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于我校大学生的一些非理性消费行为,本文将其影响因素主要可归结为四大类: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因素;家庭的传统影响因素;学校的管理

影响因素和社会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不合理因素

价值观是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它随着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社会时期的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人思想的内核,决定着人的追求,主宰着人的思想与行为。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观是指构成消费选择和决策的主观形态,它是价值观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学生不合理消费观念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很大。一方面是心理因素。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因为成绩优秀而倍受老师的偏爱和家庭的关怀,这时他们努力学习,通过学习成绩好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但是在大学,都是天之骄子,要想获得好成绩相对较难,而很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和兴趣。所以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课外活动都没有突出的表现。以前的优势不存在了,他们感到很失落,迷茫的心理驱使他们通过其他途径去显示自我价值。这时,他们往往会选择一种超前的、炫耀的、攀比的消费方式。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他人注意,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

另一方面是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物质占有,将极度消费看作人生最高目标的价值观念,其核心是消费之上,享受之上,将消费看作是获得个人幸福和社会认同的通道,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种消费主义思想对中国消费者产生了较大影响。大学生作为特别活跃的消费群体,思维活跃,观念新潮,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时他们年轻冲动,辨别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价值观念还未成熟,所以,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巨大影响,使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奢侈消费、炫耀消费、攀比消费和一次性浪费消费等现象,享乐主义倾向严重。

(二)家庭的传统消费影响因素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家庭传统消费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1)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家庭消费具有遗传性,这是指由十每一个家庭都属十某一民族文化、社会阶层或宗教信仰,并受一定的经济条件、职业性质及教育程度的制约,这些条件的作用形成了家庭的消费特色。(2)家长溺爱的不良影响。由于传统文化、教育体制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还不能完全依靠自己来实现经济的独立。子女一旦远离父母去上大学,家长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大把大把的钱塞给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孤身在外苦了他们。这种一味给钱满足大学生消费的溺爱行为为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影响因素

高校教育主要重视大学生文化知识和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心理了解和关心不够,缺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正确引导。

高校对大学生的不良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重视知识的传播和素质的培养,合理引导消费的教育缺失。(2)校园周边环境的影响。(3)高校日常管理滞后。

(四)社会的影响因素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社会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巨大影响。

1、社会的消费观念

在传统社会,面子是极其重要的东西。因此,面子有时比纯粹的经济利益更重要。大学生身上的面子更多的是表现为虚荣,他们通过超前消费、炫耀消费来展示自己,以引起同龄人的关注,维护自己的面子,体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这种贪图物质享受,鄙弃高格调的精神追求的自目消费观念对我们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产生了深刻地不良影响。

2、社会的消费环境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不断繁荣。这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市场化导致产品种类范围的增多,人们选择范围的扩大,因而使人们的消费需要也开始复杂化了。另一方面,市场化导致大众化市场的形成,使消费需要常常以大众化的形式出现。大学生年轻的特点使他们具有好奇的心理,各种各样的产品会使他们买些新奇但不需要的产品,从而导致消费的浪费。

3、群体示范效应的影响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属于社会中的一员。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每个人的观念和行为都会受到社会中其他个体和群体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也是如此。消费参照群体实际上是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大学生的参照群体最初指家庭、朋友等个体与之具有直接互动的群体,但随着其不断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也包括了那些没有直接面对面接触的,但对其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群体,这些群体往往是所崇拜和喜爱的群体。例如,明星、政治领袖和其他公众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可以作为消费者决策时的参考和指南。哪个喜爱的明星穿了一件新款的衣服或使用了新上市的化妆品,视为偶像的大学生就省吃俭用的仿效之。这些消费参照群体可能在空间上离大学很遥远,但是通过大众媒体的作用,他们的消费为大学生所尊崇和模仿,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不小的影响。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

(一)倡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应自觉摒弃奢靡的消费观念,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改掉超前消费的陋习。在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性消费的今天,大学生更应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以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完成大学学业。

(二)培养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意识和行为

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反映学校应开设一些关于理财的课程或组织开展一些关于大学生消费的讲座,增强大学生的财商。

(三)社会、学校、家庭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共同对学生的消费进行教育和管理

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养成离不开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合作。社会作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场所,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家庭作为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来源,三者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消费风气,共同对学生的消费进行教育和管理。社会应引导理性消费的主流方向加强健康消费信息的传递。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要加强对子女消费的监督与引导,并要积极鼓励子女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大学学报,2001年6期

[2]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宏.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与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年14期

[4]张振良.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5]王海艳.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对策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8期

[6]金振蓉.我们该怎样“科学消费”[N].光明日报,2002

[7]张静.消费主义背景下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的思考[J].现代交

际,2009年12期

[8]张玉奇.论大学生消费与消费观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5期

[9]李苒.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苏志宏.和谐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教育[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

[11]金辉等.关于大学生消费的分析与研究[J].经济论坛,2004.15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下的最新定义中,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良好适应力并列为健康的三要素。而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快,是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时期,同时也是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最集中和最复杂的时期,此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不容乐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001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对北京6000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显示,有16.5%的学生存在中等的心理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其中达到严重程度的比例为3%—5%。北京16所高校调查报告,大学生因精神疾病而休学、退学的人数占休学、退学总人数的39.3%和64.4%。浙工大每年新生入学都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测试发现,平均有2.032%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生活而休学、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卫生部2003年调查统计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6%—25.4%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中国犯罪研究会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社会刑事犯罪的12%。大学生犯案数量及犯罪人数自1999年起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54.5%,2002年较2001年增加97.1%

生联系在一起,足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轻生现象屡有发生

2007年5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名女生从科技楼11层坠下,当场身亡;5月14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内的一名大二男生坠楼身亡。5月14日凌晨,清华大学一名女生从一栋学生宿舍7层坠下身亡。5月8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一名大二学生从主教学楼坠下身亡„„

一些重点高校的大学生选择在5月结束自己的生命,5月竟变成了阴郁恐怖的“黑五月”。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大多数都发生在重点高校。我们不禁要问:他们到底怎么了?

(二)刑事案件层出不穷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公布了2005-2006年海淀区在校大学生的犯罪案件分析,两年来,114名在校大学生(包括统招、民办、自考、成教等)被审查批捕,受理审查批捕的85件案件中侵财案件最多,其中盗窃类案件比率最高。[3][1]【2】。这些不寻常的现象和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

此外,校园犯罪已经成为广泛的国际现象,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应引起所有教育界的反思。

2007年5月31日,徐州矿业大学发生三名学生铊中毒事件。经过警方调查此次事件系同学为报复而投毒,起因竟然是这几个同学不和他玩了。透过这起事件,我们应该关注青少年精神的中毒与排毒问题。马加爵把锤子挥向同学,是因为同学在打牌的时候羞辱了他;刘海洋把浓硫酸泼向动物园里的熊,只是为了验证熊的嗅觉是否向人们说的那样灵敏„„

„„

这些也许只是个案,但我们不禁要问:这些大学生都怎么了?或杀人,或自杀,或违法犯罪,都不把生命当回事,她们怎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身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走上不归路?让人思索的是我们大学教育是不是忽视了什么?

二、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

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对几所高校的大学生做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调查人数100人,其中男生80人、女生20人;研究生5人,本科生95人。调查结果显示,65.75%的受访学生承认曾受到心理问题困扰,但只有10.22%的学生选择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而在调查人群中,受人际关系困扰的占到了总数的38.53%,学习问题的占到41.89%。同时,有40.79%的受访学生对自身前途感觉茫然,感觉自卑的学生比例也占到了13.25%。此外,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社会、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等,成为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

(一)担心自己无法适应社会

由于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变化,使不少常规被打破,同时也带来了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新生事物的观念不断产生,从而使整个社会变得日益纷繁复杂。同时,正确的和错误的,积极的和消极的,陌生的和熟悉的,预料之中的和无法想象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现象掺和到一起,相互矛盾又相互影响,一切变得复杂化,从而搅乱了人们的思想,混淆了既往的是非标准。现代的大学生正处在这个变化环境中,尽管他们是崇尚变化的一代,但他们的思想和习惯却依然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加之他们人格尚未成熟,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社会阅历浅,使他们缺少对社会巨变的足够思想准备,特别是理想、自我与社会现实发生矛盾时,可能会感到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一时间调整不过来,也适应不过来。

在调查中,有39%的大学生感到自己所面对的学习、择业压力过大,这让他们有些不堪重负。普通大学的大学生反映,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他们希望在学校里能储备更多的知识,给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因此,在学有余力的同时他们频频给自己充电、积累能量,或者从一入学就开始为自己的考研梦而努力,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超负荷的学习运转下有些吃不消,而且自己没法及时排解、释放这些无名的压力,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问题。

而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却发现大学前“惟我独尊”的情形不存在了,他们为了保持自己以前的地位,必须更加努力,因为对手今非昔比,个个都强。这使得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从没有经历过挫折,[5][4]

这次是一个考验。此外,情感的关怀在大学里面是稀缺品,这使得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的大学生感到困惑,从而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毕业时,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不但大,而且是十几年来压力总释放的导火索,用即将要喷发的火山来形容也不夸张。因为高中时,我们会说考上大学就轻松了;上了大学,压力依旧,会说毕了业找到了工作就解脱了,我们总有个希望。写不出论文、毕不了业、找不到好工作,希望破灭了,以前的努力都付之东流,便会怀疑自己的人生价值。学历越高,学校越是名牌的人,承受的压力越大。极端的会选择自杀,在他们看来,死亡不恐怖,死亡是一种解脱。但是,这种解脱其实是一种逃避,是对生命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

(二)抑郁症困扰着大学生

据有关资料反映,有15-2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五大病因之一,并成为致命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抑郁症、癌症及艾滋病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疾病。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这是因为,经验的缺乏和知识的幼稚决定了这个时期人的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许多尴尬、困惑、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我国社会情况正在发生复杂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这种情况也会在早晚要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中引发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例如父母下岗、家庭生活发生变故、学习成绩不佳、交友失败、失恋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总是挥之不去,日积月累,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障碍,导致抑郁。

在调查中显示,有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自负和自卑的矛盾心理。他们表示,在遇到困境或者挫折时,往往无所适从。有学生说:“现在社会对每个人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也给自己设定了比较高的门槛,并且设定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信念。因为我觉得自己输不起,一旦失败了就会和同起点的人差一大阶,自己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挫折和失败在我看来很可怕„„”

这部分人往往把自身的弱点加以泛化,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对大部分活动丧失兴趣,对一切都感到无所谓。他们沉闷、恐惧、焦虑的情绪无法排解,生活中有严重的无助感、精神极度疲惫,学习感到吃力费劲,有强烈的自责感和负罪感。于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孤僻离群,甚至悲观失望。据相关资料显示,约占15%的抑郁症患者可能轻生,通常选择自杀的方式终结生命。

(三)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

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的情绪出现,这是此次接受调查中的1/3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松懈散漫,对学习感到厌倦,对学校和班集体活动不感兴趣,没有远

大理想和人生目标,也没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事业追求,整天混日子,随波逐流。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对大学校园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学生对大学抱有一种伊甸园式的幻想,认为一切都将是新鲜和完美的。然而,进入大学暂时的新鲜感消失后,许多同学发现大学生活其实枯燥无味,全无想象中的浪漫与美好,于是陷入矛盾之中,产生失望心理。二是目标暂时失去的间歇心理,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该松口气、歇歇脚了,该好好地玩一玩了,于是学习提不起劲,整天无精打采、无所事事,在彷徨和无聊中打发日子,这种现象在大一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可能导致意志消沉,失去进取意识和奋斗目标。

(四)人际交往出现障碍

目前已有发达国家将幸福快乐作为国家发展的最大目标。诚然,在过去的五十年,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没有与之相匹配,而影响人快乐的重要因素是人际关系,应该关怀生命,纳悦自己,与他人和谐相处。

目前大学生人际交往主要有三种问题:不愿交往;不敢交往;不会交往。第一种认为人们之间不需要交往,陷于孤独、孤僻之中;第二种是缺少自信,怕被拒绝;第三种是交往技能缺失,出现交往技能障碍。

有一位大三学生,平时他很少和舍友交流。作为独生子的他,总觉得舍友们的思想和做法与自己格格不入。与舍友和同学相比,他更愿意在网络中寻找倾诉对象,因此,QQ聊天成了他主要的交流方式。同时还有很多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出现问题没有倾诉的对象,不良情绪无法宣泄。当调查中间及“你怎样发泄你的不良情绪”时,有相当多的人都选择遇到不良情绪时选择“闷在心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学生对记者说:“我觉得社会很复杂,所以也不太相信别人,遇到什么事情我想还是自己解决得好。”

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对大学生的此种做法表示并不认同,他们认为,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或者情绪不好的话,一味“闷在心里”自己又不能及时进行调适,那么负面情绪的淤积将可能导致危机心理的出现,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学生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出现极端事件。

三、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干预

(一)加强入学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入学教育是使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时间,较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尽早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教育资源、学习方法等,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

新生入学时的军训,是新生互相认识,建立感情和友谊,结交新朋友的良好机会。有利于学生摆脱离开父母所带来的孤独和不安,以良好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挫折

高等学校是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教育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增长才干。在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今天,知识和信息瞬息万变,所以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树立人生目标,怎样学习和求知,掌握求知的方法和途径,确保他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要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也要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更好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外,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面对同样的玫瑰花,有人说美丽的花上长了刺,也有人说刺上长出了美丽的花。悲观与乐观、消极与积极的差别就在于此。他启示我们在自卑时要会换一个角度思考,从另一个方面来刺激自己,不要总是沉浸在失意之中。要坚信,这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失败,失败过不等于失败者,只有走向成功的曲折。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压抑自己,要善于排解。排解的方法有很多:通过心理训练使自己的性格完善,变得健康快乐;看书、听音乐、上网来转移情绪;找朋友聊天、购物、运动、大吃宣泄自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要能承受挫折,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

(三)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和治疗手段,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和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咨询者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适应和提出的问题,帮助求询者正确地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而对现实,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增加求询者的心理自由度,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心理咨询兼有心理预防和心理治疗功能,通过心理咨询,为咨询对象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

心理咨询是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水平不够,力量薄弱,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还不是很高。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走进心理咨询室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怯懦的学生,他们往往最需要帮助,却最缺乏勇气,因此,还应加大学校的宣传力度,使学生正确看待和认识心理问题,这对于开展好心理卫生咨询至关重要。

(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营建和谐健康的心理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也离不开校园文化,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教育,规范自身行为。因此,应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而且能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要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要正确认识自我,不要盲目地和别人攀比,发现自己独特的方面,树立自信心。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涯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都是一段无法割舍的人生体验。在这里,不管我们愿意与否,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独立地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大学生们以极大的热情去直面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会发现生活之舟是那么复杂,有时甚至是那么地难以驾驭。在痛苦的反思之后,有人开始调整目标、重塑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的人生课题;有人则选择了逃避与自暴自弃,以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对抗生活。积极的接纳与奋进是美好人生的起点,而消极的对抗则有可能一事无成。因此,作为学生应把健康的心理,积极进取的心态,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实现自身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有效地将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正如梁启超所说:“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为端,皆归本于学校。”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及时预防并积极有效地干预,促进人才良性发展。

下载大学生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的新鲜血液,是新生代的力量。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好坏会直接左右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前进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情况 10级营销(2)班29号邱波 今年底到明年的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一个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第一,毕业生多。今年是611万,明年是659万。第二,就业空间相对紧。特......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及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高校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大学生道德现状 大学生道德现状 道德 当今,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要求大学生尽 快成才。大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社会人才,能否为社会发展......

    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发 展状况分析姓名:张咏梅学号:20113915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班级:11级税务一班电话:***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承受的......

    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

    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分析就业环境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就业起激励、约束、导向作用的主客观和社会发展因素的总和。大学生就业总是受到社会客观环境、个体......

    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对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导读]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部分镇江市大学生的观点,而且从大学生就业取向、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和大学生就业压力后移倾向这三个方......

    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论文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 要】当代大学生逐步成为社会的中间力量,其法律意识的现状影响着我国的法治进程,据调查研究,当代大学生普遍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