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八至十集

时间:2019-05-14 19:4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八至十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八至十集》。

第一篇: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八至十集

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

第八集 创新先锋

事实上,自从智力和资本走到一起,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几何级数。自从有了公司,人类很多的新知识、新发明、新创意,都有了明确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据统计,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被经济学家认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

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开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2006财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20亿美元,而美国公司的研发预算则达到了2000亿美元。

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道:“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因为,在创新活动的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术。

自由,是科学研究中最需要被尊重的品质,也是创新者不可或缺的环境。给思想自由的天空,才可能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发表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被认为是美国国家科技政策的经典之作。报告要求国家制定政策支持科学事业,同时又强调了在科学研究中保障自由探索精神的必要。

保罗·欧德宁 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基本上,硅谷里的公司都只关注未来的发展。没有人会回头看旧的技术或模式。你的下一个产品才是重点,而非上一个。关键是重新发现自我,发掘新的市场、不断地成长。

公司随生随散、分化变形在硅谷逐渐变成惯例,人们通常认为“工作是为了活着”,而硅谷人认为:“活着是为了工作”。在这里,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失败被视为一种值得彰显的资历,因为那表明你曾经尝试过奋斗。

史蒂夫·布兰克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在这里,失败并不丢人,反而是荣耀的徽章,你经历的失败越多,人们认为你的经验越丰富。

加斯·塞隆纳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

这就是硅谷的魅力之一,因为即使你的企业失败了,只要你已经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对得起你的员工和投资者,你就可以起来,拍去灰尘,开始一次新的尝试。

凭借一个新技术、新想法,就能获得投资开创事业,这在硅谷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有人评价道:正是风险投资,让硅谷“创造了这个星球上有史以来最大量的合法财富。”

史蒂夫·布兰克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风险投资者的介入,不是因为他们好心,而是因为他们可能是这个星球上最贪婪的资本家。事实上,正是创新和贪婪的这种交叉,才使得硅谷迅猛发展。

加斯·塞隆纳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

硅谷是一个奇迹,当我们谈论硅谷模式的时候,其实我们真正谈论的是创办新企业的平等制度。

汉斯—皮特·米勒 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教授

公司往往带着他们的远见和计划闯入一片已经稳定的领域,并且会彻底颠覆这片领域,很多原有的公司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破产。这些新的公司成为市场领导者,这就是毁灭性的创造。但这也是典型的市场经济活力。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要鼓励创新,我想诺斯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什么样的一种制度是最能够刺激、鼓励人们的创新呢,就是他创新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取得的回报,这之间越一致,差距越小,越能够鼓励人们创新。

第九集 本土雄心

专制制度下,商人的利益脆弱得就像一件瓷器,随时会被粉碎。中国历朝历代的商业活动不可谓不繁荣,但众多经营有方、富可敌国的商帮,终未能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公司。因为,在至高无上的君权之下,自由、平等的契约精神和法律保护下的产权制度都是奢谈。

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一文,指出了当时中国公司存在的四大弊病。梁启超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法治环境。他说:“股份有限公司必在强有力之法治国之下乃能生存,中国则不知法治为何物也。”

第十集 地球无疆

全球公司或许仍将代表公司最好的那一面:提高生产力,并因此而改善各地区、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但它也时时表现出公司最令人忧心的一面:超越了国家的巨型组织更容易远离道德和约束。

哪里成本低,哪里有需求,公司就千方百计去哪里。这是一个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的简单的逻辑。正是这个简单的逻辑,一点点改变了世界的样貌。

大前研一

日本创业者商学院校长

我最先提出了“全球化”的概念。“全球化”这个词是我创造的。20年前我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到,竟然会有这么多国际化的大公司出现。

皮埃尔·道克斯 法国里昂第二大学教授

一个封闭的国家注定是失败的,将会被创造力所打败,创造力产生竞争,使人们总是想竞争、想做得更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反思。一个过分受到国家保护的经济,是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公司,历史性的机遇都稍纵即逝,它只属于那些引领潮流的开创者。

约翰·奈斯比特 未来学家

全球竞争对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来自全世界的生产者都在竞争,看看谁能把产品卖给像你和我这样的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变得更好,价格变得更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就是消费者。

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要在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

今天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活动的大舞台,大家都可以登台,扮演着某个角色,台词甚至剧目并不雷同,但没有人能演独角戏。

没有人能够断言,处于矛盾、机会、合作、分歧种种复杂境地中的公司,最终将会走向哪里。但我们知道,历史不会回头。

没有人能够预测,在财富、权力、科技、文化等等的合力作用下,公司还有多少可以被激发的潜能。我们只知道,未来总在想象之外。

第二篇:中央电视台十集大型纪录片《货币》

中 文 名: 中央电视台十集大型纪录片《货币》

发行时间: 2012年11月19日

文字语言: 简体中文

对白语言: 普通话

地区: 大陆

简介:

她是美索布达米亚平原上的泥板,她是黄河远古文明用于交易的贝壳,她是小亚细亚吕底亚王国的黄金,她是意大利佛罗伦萨古老银行家族的徽章。她是欲望的载体,她是交换的工具,她是我们最熟悉的,却也是最陌生的——她,就是货币。

从46亿年前地球的诞生,到250万年前人类的起源,从5500年前隐藏的最早的货币历史,到250年前工业文明的到来,从67年前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到今日国际货币体系的再重建„„货币从最初的起源、到局部的通行,从站在国际贸易的制高点,到今天成为世界经济浪潮中最棘手和根源性的课题。人们对货币从哪里来,和她又将如何影响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困惑和期待——货币到底是什么?是金钱,是债券?是黄金,是钻石?是财富,是国家意志?是梦想,还是其他?——让我们共同穿越历史,带着对货币的渴望和疑问,一起进入货币的世界„„

《货币》是中央电视台特别制作的十集纪录片,将以每集45分钟的容量在黄金时间隆重推出。

《货币》的主创团队将由完成了《大国崛起》(点击观看)、《水问》(点击观看)、《华尔街》(点击观看)等央视重大选题的核心骨干成员组成,金融团队汇聚了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在华尔街等世界金融中心工作生活多年的业内人士。

本片由货币的起源开始,到货币的发展,货币的崛起,货币的灾难和货币的未来,对货币和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运行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一次较为全面深入的梳理,以一种开放、通俗、生动的方式来解读货币。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曾这样描述货币:“货币化是市场化深化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同时,货币化的发展也是个人自由的前提。”货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疑惑。因此,研究和分析货币,既是对财富的探讨,也是对人性的探讨。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货币,本片将带领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历史,进入货币的世界„„

内容框架:

一共十集,分别是:

第一集 有价星球

第二集 从哪里来

第三集 黄金命运

第四集 银行历程

第五集 权力之争

第六集 通胀之殇

第七集 三条红线

第八集 汇率之路

第九集 超越国界

第十集 未来多远

第一集 有价星球

国际舞台,汇率之争已经成为各种国际会议的主题;而对于普通民众,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等生僻的词汇开始搅动日常生活——这一切都与“货币”相关。自从货币诞生之后,1

地球上的每一个物件都可以货币化,货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和丰富,同时也让我们的生活失去温暖变得冰冷。那么,货币究竟以何种方式影响了整个地球的转动?她又如何决定我们的未来?

第二集 从哪里来

最初的货币是贸易的工具,中世纪的犹太人发掘货币的资本价值,意大利的城邦帮助货币完成了从货币到资本的跨越。那么,为什么是犹太人?为什么是意大利城邦?货币成为资本需要怎样的土壤?

第三集 黄金命运

黄金本身是一种商品,也是人类使用范围最广、历史最长的货币。它被人们赋予了永恒价值和绝对财富的地位。本集在人类几千年的货币史中,试图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黄金是如何成为国际货币,又是如何被美元取代的?而回归金本位的争论又是基于怎样的世界货币环境?我们对黄金的探讨,也是对财富的探讨,对人性的探讨。

第四集 银行历程

商业银行如何创造了货币?什么样的制度和环境为商业银行的艰难跳跃提供了土壤?商业银行的诞生与发展又如何进一步促进了货币化与市场化?本集通过商业银行的起源、发展和崛起,探讨现代银行业的信用体系和公司治理结构。

第五集 权力之争

本集通过展示历史上货币发行权归属的演变,使观众明晰中央银行的诞生与发展的脉络,回答观众“钱是从哪来的?”问题。通过展示当今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样貌,引领观众一起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中央银行才是我们需要的?”这一问题。

第六集 通胀之觞

通货膨胀是怎么造成的?通货膨胀的受益者与受害者分别是谁?金属货币时期与纸币时期的通货膨胀有何异同?货币政策如何影响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导致的最终结果如何?本集通过对通货膨胀历史与货币历史的探讨,解读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及通货膨胀对老百姓和社会带来的伤害。

第七集 三条红线

国家的钱如何获得,国家的钱怎么花,国家的钱不够该怎么办?政府筹资的三种手段,税收,发行货币和国债,逐步升级,相互制约。现代政府的税收受到人民的监督,不能无限制征收;发行货币过量会影响通货膨胀;超出国力的国债的发行,会提升债务违约危机的可能性,导致国家信用缺失。三种手段的边界在哪里,本集通过追寻国家的钱的流向来解读现代政府权力的有限性。

第八集 汇率之路

主权国家的货币博弈主要就在于货币之间汇率的较量,而这种较量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外汇市场上的任何汇率波动,都深刻影响到个人生活、公司业绩,甚至是国家财富。本集将探讨汇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之路,讨论汇率与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展望汇率带给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第九集 跨越国界

通过梳理世界几大国际货币的出现及发展脉络,探寻国家货币演变为国际货币的条件,从而在全球化视野中为人民币的发展战略提供借鉴意义。

第十集 未来多远

为什么是欧洲?为什么是欧元?欧元区如何形成?又如何面对欧债危机?欧元的未来会怎样?本集通过梳理欧元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重要人物、重要思想,探寻货币未来的格局。

第三篇: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 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这一年为永乐元年。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

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

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尽管他按天子礼仪,给这位侄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被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真正的建文帝,很可能已经逃亡在外。这件事成为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

之后有一天上朝时,朱棣差点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

此事之后,朱棣在南京城里经常做恶梦。他或许更加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

站在南京皇宫的遗迹中,我们不难想像,曾经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乐皇帝,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住在南京。他开始谋划将第一京都迁往北京的行动。

很快当年的5月份,在一次临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北京是我旧时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然而皇上的建议,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从那以后,朱棣谨慎了很多,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

公元1403年,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迁至北京,即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这些人普遍比较富有,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

当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涌向北京时,在距北京万里之遥的西北草原上,蒙古帖木儿大汗指挥的铁骑大军,已经向中原开拔。大明朝的北方又面临着威胁。

然而正当永乐皇帝,准备布防迎战时,帖木儿却突然在行军途中病故。一场大战消于无形。

公元1405年6月,东南风吹起的时候,郑和受永乐皇帝的派遣率一支船队作远洋航行。带着永乐皇帝,向世界展现大明国威的使命驶向茫茫的海洋。据说这次航行,也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公元1406年8月,当郑和的舰队浩荡行进时,南京皇宫里发生了一件让朱棣高兴的事。我们已经无法考证,是出于永乐皇帝本人的暗中授意,还是大臣们自己揣摩上意的结果。总之在这一天的朝堂上,以丘福为首的一群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永乐皇帝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于是一场浩大的工程拉开了序幕。

永乐皇帝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他们中有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

这些人即将去往的地方,是四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他们这次要去开采的是楠木。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那里常常有虎豹蛇蟒的出没。官员和百姓们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丢失了性命。后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这里是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内景,当年那些被砍伐的楠木,就是被用来制作这些柱子的。那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早已难见踪影,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由松木拼凑而成的。

这是公元2004年6月,故宫大修进行的一次运木工程。这些巨大的木材,通过现代的运输工具运到故宫,也是一项庞杂而艰巨的工作。

那么500年前,比这些木材巨大数倍的楠木,又是怎么运到紫禁城里的呢?

被派往四川的工部尚书宋礼,这样向皇帝描述了一次大木出山的传奇情景。有一天山洪暴发,一株大木顺流而下。遇有巨石拦路,大木发出像雷鸣一样的巨响,撞击巨石。巨石裂开大木完好无缺。后来永乐皇帝将发生这一故事的那座大山封为神木山。

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更多的木材,从川贵湖北的崇山峻岭中依靠天然的河流和修好的运河,输送到北京。

永乐时期为建造新的宫殿,而进行的采木工作,据说持续了整整13年。然而开采修建宫殿的石料,同样也很艰辛。我们在保和殿后,看到了这块故宫中最大的丹陛石。它是在明代,由一块完整的石头雕刻而成。而这样巨大的石头,是如何被运到这里来的呢?

据历史记载,这些石头都来自于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和门头沟的青白口。这里从明清两代跨越600年,直到现在还在生产汉白玉石头。我们终于在明朝史料中,发现了保和殿后那块石料的开采和运输过程。这块石料开采就动用了一万多名民工和六千多名士兵,而运往京城则更为艰巨。数万名民工,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修路填坑。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在隆冬严寒滴水成冰的日子,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二万民工一千多头骡子,用了整整28天的时间,才运到京城。那些同样被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在故宫中轴线的御道上。

据现在的专家学者研究,这次宫殿建设的备料过程长达近十年。

在这十年中,北京逐渐成了大明王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这是今天我们用三维动画再现的,当年营建紫禁城时北京工地的景象。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在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中,能被历史记载下来的人,只有极少的几个。那些当年为这座宫殿付出辛劳的工匠,据说超过百万之多。他们中也不乏幸运者,有两个来自山西的工匠王顺、胡良。永乐皇帝视察工地的一天,看到他们的彩绘。皇帝扶着王顺的肩膀,对他称赞不已。

泰宁侯陈珪,公元1406年被任命为改造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总指挥。永乐皇帝在写给陈珪的一封诏书里说:“要善待工地上的军人和民工,饮食和作息要有规律,不要过于劳累。你们要体谅我爱惜百姓的想法”陈珪一直在北京监工,直到公元1419年去世,他没有等到紫禁城落成的那一天。

据历史记载,在参与这项工程的能工巧匠中,以老木匠金珩为首的二十多人被同时提升为营缮所丞。而其他一些著名人物,像负责石料制作的陆祥、负责工艺的蔡信,也都被历史记载了下来。

这里是现在北京的中南海。在600多年前,紫禁城尚未建成之时,朱棣的燕王府和紫禁城完工前的临时宫殿,就在这一区域的西北。

公元1409年,朱棣以巡狩的名义住在这里。从公元1409年至宫殿建成后的公元1421年,他在北京度过了5年又8个月。这使得大明朝的决策、军事和行政系统逐渐北移。跟随朱棣来到北京的一个叫王绂的画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燕京八景图》,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那个时候北京的美景和风情。那个时期,北京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移民军户对郊区的屯田垦荒,使北京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北京对于这个王朝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公元1410年到公元1414年,朱棣以北京为根据地,两次跨过长城御驾亲征,击败了多年来威胁北京的蒙古部落。在一次胜利后,他检阅了所带领的庞大军队。

就在朱棣谋划迁都北京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最亲密的一个人去世了。这就是徐皇后,他们的婚事是朱元璋亲自给说合的。怎样安葬这个结发妻子呢?陵墓理应建在南京,但是朱棣却悄悄派一个大臣和一个风水先生前往北京寻找吉壤建陵。两年后,在昌平以北20多里的地方,被朱棣降旨圈为陵区禁地。

这就是今天的明十三陵。借徐皇后之死而建陵,大臣们都意识到这是皇上向他们释放的一个迁都信号。

这之后南京城里的一些大臣开始上疏,直截了当反对永乐皇帝暗藏的迁都用意。很快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及参议陈祚被朱棣谪贬到农村去当普通的农民,而其余的人只好选择了沉默。

公元1416年十一月的一天,朱棣突然诏集文武群臣,和颜悦色地与大家谈论起一个关于北京的敏感话题。皇上对北京宫殿的修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民主,而这一次群臣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不仅一致通过紫禁城尽快动工修建,还赞美起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纷纷强烈要求将明王朝的第一首都定在北京。他们说:“北京北枕居庸关,西靠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壮丽,足以控制四方,统治天下,确实是可以绵延万世的帝王之都。”朱棣多年处心积虑的迁都欲望,瞬间变成了君臣的合意。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决定意味着中国政治中心开始北移,中国地缘政治从此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政治格局直到今天。

这是公元2005年4月10日的清晨,在故宫博物院的宫墙内出现了这样一群工人。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完成一项工程,就是对这座宫殿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这次大修将持续19年。

在将近600年前,同样在这块地方,曾经一次性的汇集了十万名工匠,开始修建这座宫殿。他们大多来自于河南、山东、山西、安徽等地。

今天我们无法知道,他们是怎样建造这座宫殿的。也无法知道他们曾经历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关于这座宫殿建设的正式记载在《明实录》上有这样的几句话“癸亥,初营建北京,凡庙社、宫殿、门阙,规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壮丽过之,至是成。”在公元1419年,关于这座宫殿的建设只能用文字记录。

而今天,我们却有幸能用摄像机记录这些影像。从这些大修的场景中,我们隐约可以捕捉到,当年修建这座宫殿的一些印记。

我们的故事讲到这里,不得不对历史的记载产生一些疑惑。我们同样在《明实录》上看到这样的记载:“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在今天一些研究者以此为据认为,紫禁城是自永乐十五年,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建成。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如此浩大的工程8000多座房子,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不可能用三年半的时间建成的。但是无论有怎样的争论,千百年来中国古典建筑的工程方法,却一直未有大的变化。虽然距紫禁城建成已经将近六百年,但是今天工匠们使用的建筑方法依然延续着那时的工艺。这些传统的工艺,在清代被人们概括为八大作。即木作、瓦作、石作、扎材作、土作、油漆作、彩画作、糊裱作。我们今天在镜头中所展示的工艺是在这次大修中所运用的。它和约六百年前明朝工匠所运用的手法,几乎是一样的。

在公元1420年,这座宫殿终于建成了。它是在元大都皇宫旧址上诞生的。那个元大都曾十分著名的延春阁被景山所取代,而整个宫殿建筑群由北往南延伸座落在整个北京的中心地带,成为这个王朝新的神圣之地。

这里的砖瓦木石,这里的色彩,这里的空间布局,都昭示着中国人曾经的文明意志和理念。从此这里开始历经24位皇帝和众多嫔妃皇子们的悲喜人生。开始上演中国历史中许多精彩的瞬间。

公元1421年,在宫殿刚刚建成之后,百姓迎来了那一年的农历元旦。这一天,朱棣在新落成的宫殿里,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朝贺仪式。他登上了高敞壮阔的奉天殿,接受大臣们的跪拜。朱棣和大臣们都为这座辉煌无比的宫殿所振奋与鼓舞。

不久春天到来了。那些曾经终年在北京服役的工匠民夫和军人们,甚至还有那些大牢中的犯人们,皇帝减赋免役大赦天下的诏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据说宫殿盖好之后,意得志满的永乐皇帝把一位会推算未来的姓胡的官员找来,让他算一下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胡回答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永乐帝大怒,把他关进监狱,并表示到时候若不着火就杀你人头。谁都没把这个人的话放在心上,大家都沉浸在新宫殿建成后的喜悦之中。也就是在这时,永乐帝派郑和第六次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公元1421年5月9日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三大殿大火突然升起真的被雷火击中了。朱棣到底有没有找官员测算新宫殿的未来,在历史上无法考证。那个胡姓官员预测的故事,基本可确立为是一种传说。而在《明史》上关于这次火灾的正确记载是这样的:“自永乐十五年六月兴工”言简意赅无更多笔墨。

永乐皇帝用近二十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建成的三大殿,只存在了三个月,就毁于天火。这对朱棣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痛惜宫殿的被毁之外,更令他痛苦的是对自身的怀疑。朱棣敕谕文武群臣说:“奉天等三殿灾,我心惶惧,莫知所措。如果我的作为果真有不当之处,大家应该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好让我有改过的机会,以回天意。” 下诏求言引发了官员们的激烈反应。一部分人都抓住这个机会指责朱棣好大喜功,指陈他迁都北京是错误决策。接着,处于惊恐与愤怒矛盾中的永乐皇帝,让大臣们跪在午门前相互辩论,还处死了一位指责他的官员。

不久之后,朱棣致力消除边患发动第六次北征蒙古的行动。但是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戎马一生的他居然从马上摔了下来,终于在北征蒙古的途中他在榆木川走向生命的尽头。

毁于天火的大明宫殿三大殿,在永乐时代没有再进行重修工作。之后的二十年中,曾经辉煌如梦境一般的紫禁城中央地带,是一片焦黑的废墟。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正统元年也就是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即位。这位实际年龄只有7岁的孩子十分崇拜他的曾祖父朱棣,他一登上皇位就做了一件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没有做成的事情——重修紫禁城。

这一年的秋天,朱祁镇下诏“命太监阮安、都督同知沈清、少保工部尚书吴中率军夫数万人修建京师九门城楼。”又过了五年,他正式下诏重修三大殿和乾清、坤宁二宫。下诏当日工程就正式动工。

一年半之后,拖延了十几年的重建工作完成了。

一切尘埃落定。紫禁城又完好如初,一道圣旨又昭告了天下。

北京紫禁城,最终成为中国明清两代统治天下的最高政治中心;一座世界一座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从此傲然于世;成为我们人类历史上迄今能看到的最大的宫殿建筑群;最终成为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紫禁城在重新建好后,又将面对数百年中的一次又一次灾难和重建,它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

惊心动魄的战争已见分晓。改朝换代正在进行。

公元1644年农历8月,在浩浩荡荡的随从队伍陪同下,一个六岁的男孩和他的母亲一起,从盛京老家向北京进发。男孩名叫福临,是大清王朝的顺治皇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他们在北京的新家:紫禁城。

对于六岁的顺治皇帝来说,这座他前所未见的高大城门,一定给他留下了新奇而深刻的印象。

这是紫禁城最大的门,有37.95米高。

按照中国的阴阳学说,正北叫子,正南叫午,所以位于紫禁城中轴线南端的这座城门,叫作“午门”.穿过午门,紫禁城的真容出现在顺治皇帝的眼前。

这里就是他们的新家,而对这座宫殿的占有,也将是他们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的象征。

深红色的宫墙和金黄色的琉璃瓦是这座宫殿最引人注目的特征,而这绵延一片的红色和金色也使紫禁城与周边的建筑完全区分开来。

紫禁城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处理朝政和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场所,称为前朝。后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帝后嫔妃的生活场所,称为内廷。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 晋宏逵:

紫禁城的总体部署就是这样,用若干条纵深的轴线来安排这么多的建筑,那么这些建筑都是用院落的形式来展开的。每个院落当中都有成组的建筑。每栋建筑相互之间都是有主有从,有正有配,它就是这样用建筑的手段,来表达封建社会、封建礼制所表达的那种等级和秩序。

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紫微宫一共是一万间,而人间的紫禁城一直流传着宫殿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说法。事实上,在长达五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一直在变化着。根据1973年故宫专家的调查,紫禁城现有的宫殿是八千七百零四间。

有人认为,当年顺治帝初次见到的紫禁城也许并不完整,因为比他早几个月进京的摄政王多尔衮,在给顺治皇帝的奏报中写道:李自成烧毁宫殿后逃走。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李燮平:

李自成确实放火了,那整个紫禁城受到什么损坏了,这实际上清代人自己有一个定位。乾隆朝修订的《日下旧闻考》就明确说过紫禁城宫殿是因胜朝之旧而斟酌损益之。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我对紫禁城的修缮都是在明代建筑的基础上来进行的。这就反过来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说紫禁城宫殿没像传说的那样因为李自成而受到那么大规模的破坏。

据《清实录》记载,六岁的顺治皇帝是在皇极门也就是现在的太和门登的极。

顺治二年,中轴线上的宫殿被一一修复,重新命名。这是改朝换代在建筑上最直接的体现。皇极殿改名为太和殿,中极殿改名为中和殿,建极殿改名为保和殿,对于当时尚不稳固的新政权来说,一个和字,包含了他们对天下和平、君民和谐的未来,最迫切的期盼。

从此,紫禁城的匾额上出现了满文。

顺治皇帝没能等到他所盼望的和平盛世的到来,就在二十四岁时离开了人世。这一年是公元1661年。

十八年之后,一个寒冷的冬夜。太和殿西侧的御膳房突然燃起了火光,大火一路蔓延,两小时后烧着了太和殿。几天后,引起这次火灾的六名太监被处以绞刑。此后太和殿在长达十八年的时间里却始终是废墟一片。

在这段时间里,年轻的康熙皇帝,在残缺的紫禁城中忙于指挥各地征战、稳定统治。十六年间,他相继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还打败了入侵的沙俄,签订了清王朝对外的惟一一个平等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此时的康熙皇帝终于可以腾出手来重建太和殿了。

但是这次修复却遇到了最大的难题。太和殿上一次重建是在明朝天启年间,此时已经过去六十九年,人们不知道太和殿确切的建筑比例与数据。当时,爱读书的康熙皇帝亲自查遍书籍,结果令他非常失望。

一位叫梁九的人令这件事情有了重大转机。当时已年逾古稀的梁九,从明朝崇祯年间进入工部,已经在工部工作了四十多年。

根据《梁九传》记载,当时梁九按照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模型,就靠对这座模型组件的放大制作,完成了太和殿的结构搭建。令人称奇的是放大出来的每一个木件安装上去都能严丝合缝,分毫不差。

让后人感到幸运的是,康熙三十四年这次重建太和殿的所有材料以及尺寸被详细记载在《太和殿纪事》这本书当中,这是关于太和殿修建的惟一一份详细纪录。对于今天即将进行的太和殿大修,这本书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熙三十六年,太和殿落成,盛大的落成仪式正在进行。这不仅是一座宫殿的庆典,更昭示着一个新的盛世的开端。

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

坐落在八米多高的汉白玉三台上的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核心,也是紫禁城整体建筑乐章的高潮部分。它的一切设计,都为着一个目的,就是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烘托到极致。

太和殿曾经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从庭院到正脊高36.57米,相当于12层楼房的高度。

太和殿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建筑。面积达2381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那麽大。它的长宽比例正好是九比五,代表着九五之尊。

太和殿与身后的中和殿、保和殿一起构成前朝的主体,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大殿。

紫禁城的建筑很多地方都与九这个数字有关,九为最大,体现至尊的含义。像大门上的九排九路门钉,房檐上的九个走兽等等。

然而,对于太和殿来说,连最大数字九都不足以表达它的尊贵,因此,在它的屋顶上出现了十个走兽。多出来的这一个叫行什,在中国所有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太和殿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建筑。

在这个号称世界之最的大殿里,布置却相当简单。

在基台的烘托下,皇帝的宝座是惟一的主角。目光所及之处,皇权的威严辐射到每一个角落。

太和殿一共有七十二根大柱子,围绕着宝座的六根被贴上黄金,每根柱子上都有一条巨龙,这是皇权的象征。

从这六根金柱当中向上望去,藻井上有一条蟠龙,蟠龙嘴里倒垂下来的宝珠又叫做“轩辕镜”。

康熙皇帝对太和殿的这次重新修建,改变了它原有的九开间形制,变成了十一开间。可以说,这是此次重修中最为实用的改造。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副主任 周苏琴:

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太和殿的时候,考虑到防火的因素,所以就把木构的斜廊改成砖墙了,同时把太和殿两边的游廊改成了夹室,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面阔十一间的格局。实际上还是没有改变原来这个面阔九间周围廊的格局。

2004年6月,故宫大修前的勘查进入到了太和殿的屋顶内部,我们也跟随他们进行了拍摄。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建筑的粱架。

而脊檩的彩画是康熙三十四重建时绘制的,它是彩画中最高等级的和玺彩画,距今已经三百多年。

我们的摄像机镜头在这里还拍到了一个神秘的物品。

它在太和殿顶部最中心的位置,位于藻井的正上方。

这就是雍正皇帝命人安放在这里的符板。

我们在收藏于第一历史档案馆的皇宫档案中发现了这样一段内容: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雍正皇帝命人把三份符板分别安放在养心殿、太和殿和乾清宫。

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 李国荣:

安放符板呢,本来是古代建筑中,风水学中很讲究的一个内容,为的是镇宅、避邪、保佑平安。雍正(皇帝)的这几块符板呢,除了传统的道教八卦图外还增加了藏传佛教的咒语,这反映了他是诸教为我所用,来保佑他的平安。

雍正皇帝放置符板的举动,无疑明确了太和殿、乾清宫和养心殿这三处宫殿,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地方,而除太和殿外,其余两个宫殿都在皇宫的内廷。

和前朝相对,紫禁城后半部分统称内廷,它包括皇帝皇后居住的后三宫,妃子们居住的东西六宫和皇子们生活的乾东西五所。至此,紫禁城建筑的乐章从阳刚的高潮乐段进入阴柔的慢板。

乾清宫与坤宁宫和交泰殿合称为后三宫。

乾清宫,在雍正皇帝以前一直是皇帝的寝宫。同为皇帝使用的宫殿,它比前朝的太和殿低十一米,面积小一千多平方米,置身其中,人的感觉会松驰许多。

明代时乾清宫有后暖阁九间,分上下两层,类似今天的复式建筑,上下共布置了二十七张床,皇帝可以任意选择。清朝时,东西暖阁改成了书房。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到了清朝,这座宫殿的室内装修有了很大改变,成为中轴线上最具有满族特色的宫殿。

它室内贯通,西、北、南三面都有火炕。西大炕供朝祭神位,北炕供夕祭神位, 东北角是祭祀时煮肉用的厨房。这种布局来源于满族民间“口袋房”、“万字炕”的居住习俗。

从坤宁宫东暖阁悬挂的这则坤宁宫铭上可以看出,坤宁宫的布置是依据入关前沈阳故宫中皇后居住的清宁宫照搬而来的。

除了皇后,在后宫中,还有很多当朝皇帝的嫔妃,她们就住在后三宫两旁的宫殿里,这些宫殿总称为东西六宫。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 王子林:

东西六宫它取自于《周礼》的六寝六宫制度,但是它更多的是融入了自汉代以来所形成的《周易》阴阳哲学思想,它的建筑布局从平面上看是一个坤卦的卦象,象征阴,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居住的是妃子。其功能呢可以从宫殿的命名上反映出来。比如说承乾宫,为什么叫承乾宫呢?就是说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妃子要顺承皇帝,所以说东西六宫的建筑它体现的是三纲五常,特别是夫为妻纲的伦理道德思想。

东西六宫的建筑形制比后三宫低很多,体现了居住在这里的嫔妃的从属地位。

这是雍正皇帝命人绘制的美人图。每一个皇帝都希望龙脉延续,子孙繁盛,从而使王朝兴旺,江山永固。

公元1856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女人一生的命运被改变了。她就是后来统治中国四十八年的慈禧太后。

储秀宫是她刚入宫时的居所,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内部装饰,已经是在她五十大寿时,花费六十三万两白银重新修缮布置过的了。

兰花,中国古人认为它有王者之香,又有生育男孩的象征,它与寿石组合的图案寓意为宜男宜寿,所以储秀宫的隔扇大量采用了这种绘画。

也许是巧合,慈禧太后刚入宫时被封为兰贵人,不久就生下后来的同治皇帝。母以子贵,随着地位逐渐显赫,她的寝宫装饰也奢华起来,在储秀宫的庭院陈设中还出现了龙,这也是东西六宫中惟一的例子。

内廷中的养心殿在雍正皇帝之前,原本是一座普通的宫殿。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并没有按惯例住进乾清宫,他表示:父亲康熙皇帝在乾清宫居住了六十多年,自己实在不忍心再住进去,决定移居月华门外的养心殿,并要求将殿内略微修缮,一定要朴素。

雍正皇帝的这个决定,使紫禁城内廷的格局出现了变化。从此,养心殿在紫禁城里越来越重要。

养心殿地位骤然上升之后,并没能一直朴素下去,配套装修很快跟了上来。在紫禁城中,采光好坏是衡量宫殿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改善养心殿的采光,它成为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雍正元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 木作》记载 “ 十月初一日 , 有谕旨 , 养心殿后寝宫,穿堂北边东西窗安玻璃二块 "。

当时,玻璃是非常稀罕的物件,全部依靠海外进口。

养心殿的位置靠近前朝,它将皇帝的休息和办公场所合二为一。这座宫殿的后半部分是卧室,皇帝在这里休息,若要处理政务时,只要穿过这条甬道,不到一分钟就可以来到前殿办公,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从雍正皇帝开始,到清王朝灭亡,清朝有八个皇帝把养心殿作为生活起居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在这里,留下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印记。

一座小小的宫殿见证了一个王朝从盛到衰的历史。

在等级森严、庄严肃穆的紫禁城中,有一片风格迥异的建筑透露出一份灵动和浪漫的气息。这就是宁寿宫花园,人们俗称乾隆花园,它是生性潇洒喜好游历的乾隆皇帝的得意之作。

这个花园建在紫禁城的东北角。狭隘细长,曲径通幽,四个院落相连,风景各不相同,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最为欣赏的江南美景尽收园内。

花园中还处处显示出汉族传统文化对乾隆皇帝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有一种祈福的祭祀活动叫褉赏,后来演化为人们暮春郊游的风俗。文人墨客此时也要相邀聚会,最著名的一次被记录在王羲之的《兰亭序》中。

九曲蜿蜒的水渠中清水流淌,随波逐流的酒杯停在谁的座前谁就要吟诗作赋,否则就罚酒认输,这就是“曲水流觞,修褉赏乐”乾隆皇帝以此为根据,给这个亭子起名“褉赏亭”。

花园中还有一个建筑叫“三友轩”,室内以松,竹,梅装饰, 松木刚劲而挺拔 , 腊梅 凌寒而开放 , 翠竹杆直而心虚 , 三者皆处严寒而不谢 , 所以被称为岁寒三友 , 古代文人以这三种植物比拟人品的刚直、高洁。乾隆皇帝不仅借三友轩表现自己的儒雅,更重要的是传达出清朝皇帝与汉族知识分子思想融合的一种态度。

乾隆花园的修建只是一个庞大的建设工程中的一小部分。

自康熙朝以来,经过七十多年的治理,到乾隆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综合国力达到巅峰。

乾隆皇帝开始对紫禁城进行了自1420年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造。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工程是和政治体制的改变紧密相连的。

第一个就是对乾西二所及周围区域的改造。

乾西二所是乾隆皇帝作皇子时候的居所。为什么他要对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呢?这还要从皇帝的立储制度说起。

雍正皇帝之前,皇太子的确立往往伴随着激烈而血腥的宫廷斗争,所以雍正皇帝便改用了秘密建储的方式,他亲笔写下两份确定皇位继承人的诏书,一份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另一封由他随身携带。皇帝在世时秘而不宣,等皇帝死后,两相对照无误,才能对外公布,迎立新君。

乾隆皇帝作为秘密建储制上台的第一个皇帝,没有享受过一天太子的待遇,因此他要把自己的故居乾西二所地位升格,由所改为宫,不再让其他人居住,以此强调他继承皇位的正统。

重新整修后,这个三进小院的主体建筑被重新命名,分别叫作崇敬殿、重华宫和翠云馆,习惯上统称重华宫,重华宫的名字来自汉族大臣张庭玉的提议。重华是指远古时期圣明君主“舜”,对汉文化颇为精通的乾隆皇帝非常高兴地采纳了这个建议。

乾西二所改造完成以后,周围的几座宫室也随之进行了改造,成为重华宫的附属配套设施:东边的乾西一所改为漱芳斋,室内建造了一个小戏台,取名“风雅存”,供皇帝观赏一些小戏时使用,在院内还添加了一座大戏台。它们是紫禁城中最早出现的戏台。

即位之后的乾隆皇帝虽然已经移居养心殿,但他一直把舒适的重华宫当作与家人、密臣欢聚的场所。

信奉藏传佛教的乾隆皇帝,还在重华宫的西南部修建了紫禁城里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建筑雨花阁。藏传佛教从元代进入皇宫,到清代发展到顶峰。雨花阁的修建,除了满足皇帝个人礼佛的需要,更重要的作用是以宗教信仰联络中国边疆地区的蒙藏各部,加强民族融合,以巩固国家的统一。

紫禁城改造中和政治改革密切相关的第二个重要工程是修建宁寿宫。

乾隆皇帝即位不久就宣布:为了不超过在位六十一年的祖父康熙皇帝,他将在执政六十年的时候将皇位禅让给儿子,皇位交接方式的这一改变,意味着紫禁城中将首次出现退休的皇帝。

宁寿宫,就是为乾隆皇帝退休准备的养老之所。作为太上皇的宫殿,宁寿宫的级别不亚于皇帝的居所。它也分为前朝和内廷,各种配套设施样样俱全。这几乎就是一个微缩的紫禁城。宁寿宫的造价达到一百三十多万两白银。仅宁寿门前的这对镀金铜狮,就用了黄金三百三十四两。

为当朝的皇上建造退休的宫殿,无疑是最受重视的工程,工部集中了全国顶尖的能工巧匠。这其中有一个雷姓建筑设计世家。

这是他们绘制的长达五米多的紫禁城中轴线大清门到坤宁宫的全部建筑的外观图样,上面清楚地标注着各个建筑的名称和它们之间地距离,数据精确到了寸。

从康熙年间开始,这个家族前后延续二百多年,一直从事皇家建筑的设计工作,他们主持修缮设计的作品中光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故宫、颐和园,天坛等等。

这个祖孙七代的设计世家又被称作“样式雷”家族。

中国古代的建筑设计,采用文字说明、图纸和烫样三者结合的方式。所谓烫样,就是立体的设计模型。它是中国古建筑设计中特有的产物。现在,故宫依旧保留着当年雷氏家族制作的烫样。

烫样用硬纸板、秫秸和木头等粘贴制做而成。模型制成之后,需要用小烙铁将细节部分烫平,故名烫样。

这是清朝晚期雷氏家族为紫禁城长春宫设计的烫样,在夏季长春宫院内建有一个巨大的凉棚。在烫样的相关部位,都有具体的文字说明和建筑尺寸。经过一层层展示,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建筑的内部结构。当时的烫样主要是为给皇上御览而制作的。皇帝的意志是决定宫殿建造最终的依据。

豪华、气派号称小紫禁城的宁寿宫完工之后,乾隆皇帝一天也没有住过,他在退位后,依然住在养心殿内控制着朝政,直到公元1799年,他八十九岁时去世。

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紫禁城历经三百多年的修建、改建和修缮,终于成就了今天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模样。而在紫禁城中演绎的历史,还将波澜壮阔地延续下去。

第三集 礼仪天下

在进入故宫的四座大门中,东华门是与众不同的。只有非常细心的人才会发现,它的门钉只有8行,有别于其他三座门的9行。

这一细微的差别,400多年前,曾经引发了一场震动朝野的**。

公元1521年3月,明武宗驾崩,武宗没有儿子,也没有兄弟。于是,皇太后决定,湖北的朱厚熜以藩王身份继承皇位。但是,朱厚熜行进到北京宣武门外,忽然止步不前了。

面对皇帝宝座,朱厚熜究竟有什么疑虑呢?

起因在于礼部拟定的继位礼仪:朱厚熜应由东华门入紫禁城,先到文华殿,追认皇太子的身份,然后再继承皇位。

门钉少了一行的东华门在等级上低于午门,神武门,也低于西华门。在紫禁城的设计中,这座大门临近太子的宫区——文华殿,是太子出入紫禁城的通道。皇帝本人,几乎不走东华门。

固执的朱厚熜拒绝了礼部的要求。这位继承人坚持:“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我是来当皇帝的,怎么能以皇太子的身份入宫呢?

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皇太后妥协了:皇位不可久虚,百官即日于城外上表劝进。

4月28日正午,朱厚熜如愿由大明门正中御路进宫继位,年号嘉靖。这场牵动朝野的礼仪之争,暂时告一段落。

在这场较量中,大臣敢于与即将继位的皇帝抗衡,而朱厚熜也甘愿冒着失去皇位的危险固执己见,难道仅仅只是为了一套礼仪程序吗?

在礼仪之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24岁的顺治皇帝去世。在弥留之际,口授遗诏,将皇位传给八岁的儿子玄烨。

两天后,正月初九,是玄烨登极的日子。

登极大典是紫禁城最重要的仪式,500多年只有20多次,真实的场景只有亲历者才能见到,却最能引发后人的无限想象。

这将是清入关后紫禁城举行的第二场登极大典。

当年顺治登极,正是明朝灭亡,李自成败退,紫禁城多处损毁,只能一切从简。大典没有按传统在太和殿举行,移到了太和门。

经过十几年征战,经营,当玄烨登极时国家基本稳定,已经可以按典章制度举办一场完备的大典了。

而大典应如何操办?大典程序,卤簿仪仗,人员站位等如何安排?

这是摆在清初礼仪官面前的一道课题。

其实,所有的大典细节,在历代的宫廷文档中,都有明晰的记录。即使改朝换代,除了服饰以外,主要的典礼环节,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于清代礼仪官来说,明朝遗留的典章制度文献——《明会典》,就是最好的范本。

今天,当我们试图再现清代登极大典的时候,《清会典》也为我们提供了所有重要的线索。

登极大典前,皇帝亲自或者派遣官员先到天坛、地坛、太庙、社稷坛,向天,地,祖先等通报一番。

典礼的当天,皇家侍卫严密驻守紫禁城各道大门。

天还没亮,王公大臣都已经穿戴朝服,依次进入紫禁城。

太和门外,陈设着皇帝的步辇,太和门屋檐下,陈设着丹陛大乐的乐队。太和殿屋檐下,陈设着中和韶乐的乐队。

太和殿广场东西两侧,陈设着旌旗,伞盖等卤簿仪仗。

太和殿所有的大门都打开了。

大学士会同礼部官员进入太和殿,分别将皇帝登极的诏书,写有贺辞的表文,笔墨纸砚等放置在不同的桌案上。大学士到乾清门取出皇帝玉玺,送到太和殿皇帝宝座正南方的桌案上。

一切都准备好了,这时,八岁的玄烨身穿白色孝服,在乾清门内,父亲顺治的灵位前行三跪九叩大礼,把自己即将登极的消息亲口禀告。接着,来到乾清宫侧殿更换皇帝礼服,穿戴整齐后,再到皇太后的宫殿里行三跪九叩礼。这时乾清宫中门垂下帘子,示意先帝的丧事暂停。

天色渐亮,皇帝由乾清门左旁门出,前往中和殿。在中和殿宝座就座,那些即将在典礼中指挥引导的各级官员提前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在接下来的仪式中,他们就可以免礼,而专心忙于工作了。

玄烨终于坐到了太和殿宝座上。此后,在这个位置上,他坐了61年。

紫禁城最重要的大典,今天已经难以如实还原。而宫廷绘画中也根本没有登极大典的资料。我们在专家指导下,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有关宫廷其他典礼的画作提取素材,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情景再现,动画合成的方法拼接而成了康熙登极大典的盛况。

笼罩在先帝丧礼气息中的登极大典,气氛肃穆。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陈设但并不演奏。

而当这些乐器奏响的时候,紫禁城也就迎来了重要的盛典。

对于紫禁城来说,每年都有三个最重大的典礼。

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这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王公大臣,外国使节在这一天向皇帝进献贺辞,其礼仪程序与登极大典相似,气氛却喜庆轻松了许多。

皇帝的生日,古称万寿节,是个全国性的节日。这一天,京城的匠人们用彩画,布匹等将主要街道包装得绚丽多姿,到处歌舞升平。各地文武百官,设置香案,向京城方向行大礼。

冬至,是紫禁城另一个大节日。这一天,北半球太阳角度最低,因而是阳光照射进太和殿最深的一天。在2004年冬至日,我们采用特殊的摄影方法,记录了一年中太和殿最难得一见的景观。在冬至这一天,阳光可以反射到大殿正中的匾额上。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中国礼制可上溯周代。《周礼 大宗伯之职》将礼仪总括为吉礼,嘉礼,凶礼,军礼,宾礼五类。号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礼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作为最高礼仪活动上演地,紫禁城的建筑处处显示了规范礼仪的作用。

试想当年一位第一次步入紫禁城参加大典的外国使节,他走过开阔而漫长的天安门广场,穿过幽深的天安门门洞,午门广场两侧的朝房使通往紫禁城的道路显得狭长。从午门侧门入宫后,眼前豁然开朗,穿越太和门一侧,他忽然看到一片极度开阔的广场,广场尽头是高高在上,金壁辉煌的太和殿。此刻,恐怕在这位使节心中,不得不由衷产生敬畏。

沿着中轴线的御道出入午门,是皇帝和大婚时皇后的特权。但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次破例。

一年之际在于春。阳春三月,是一年中孕育希望的季节。而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一生的希望,也是在这个时刻孕育的。

经过层层选拔,一些读书人即将步入紫禁城。

每三年一次的殿试,是古代中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道关口。事实上,所有有资格步入紫禁城参加殿试的考生,已经在先前的过关斩将中取得了贡士称号。这场在皇宫里举行的考试,会让每个考生感受到成为天子门生的无上光荣。

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一份殿试答卷,考生以工整的楷书完成皇帝亲自拟定的考题,在太阳落山前交卷,卷首写有考生的年龄,籍贯,本人,父亲,祖父的名字,身份,参加科举考试的经历。之后严密封存。先由读卷大臣精选出10份最好的,在第三天黎明呈交皇帝亲自审阅,由皇帝决定最终名次。

1790年之前明清两代殿试,都是在太和殿广场露天举行,乾隆年间改在保和殿内举行,以此显示皇帝对于考生的关怀。

殿试后的第五天,是公布成绩的日子,叫做传胪。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我们找到了1904年中国最后一次殿试的金榜,当年共有273人参加,一些著名历史人物谭延闿、沈钧儒等人榜上有名,末代状元为刘春霖。

传胪是紫禁城重要的典礼。

康熙六年的状元缪彤在日记中这样记录了当天的情形:”当天天气微寒,五鼓时分,我和各位进士跪在太和殿前等候传胪。前一天已经有传言,某某人是状元,某某人榜眼,某某人探花。我已经没有希望了,不过是跟着参加仪式罢了。传胪开始,上面喊第一甲第一名竟是我,每喊一次名字,就奏乐一番,我怀疑听错了,不敢出列。最后是礼部官拉着我出来。于是,我和榜眼,探花三人,跟随礼部官员捧着黄榜沿着御道,从午门中门出宫。”

这一天,三位幸运儿得以享用了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走过的道路,从午门中门出宫。这一定是天下读书人梦境中最漫长的一段路。

考生们在紫禁城里倍感煎熬和光荣的时候,中国的农民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

这是一组表现农民在不同时节辛苦劳作的画绢。有一个中年男人的形象,出现在每一幅画里。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其实,他叫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他的妻子儿女也出现在这组《耕织图》里。

康熙重视农桑天下皆知,这本画册无疑会让父皇很开心。

心计颇深的胤禛在激烈的皇位继承大战中笑到最后,年号雍正。对于农业的关注,并不亚于父亲康熙。

在这本记录雍正皇帝日常活动的起居注里,我们发现即使贵为皇帝,每年也要作一天农民。

这是雍正六年二月中旬,全国农民即将进入耕种时节。18日,城南的先农坛开来了浩浩荡荡的队伍。祭祀先农神,是中国历代帝王的惯例。清代在先农坛东南还开辟了1700亩农田,在祭祀完毕后亲自耕种,为天下农夫作一个表率,表明天子心系稼樯,尊重农耕。

耕田时,皇帝一手扶着犁,一手举着鞭。按礼仪规定,皇帝要推三次。而雍正皇帝意犹未尽,又多推了一次。

农业国家的兴衰往往依赖于上天的恩威,皇帝自诩为天子,是人世间得到上天恩泽最多的人,而一旦上天发怒,兴风作浪起来,那第一个应该领受处罚的人,也非皇帝莫属。与上天对话,是皇帝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而皇帝与上天对话的方式就是各种祭祀活动。

皇帝对于祭祀格外重视,连服装这样的细节都有严格的规定。

(嘉庆蓝色缂丝云龙夹朝袍——祭天

雍正明黄花妆缎云龙皮朝袍——祭地

康熙大红色云龙花缎皮朝袍——祭日

乾隆月白色缎绣彩云金龙夹朝袍——祭月)

宫廷祭祀共有80多种,分大祀、中祀和群祀三个等级。

大祀多为皇帝亲自祭拜,中祀一部分由皇帝亲祭,大部分派官员祭祀。而群祀,则完全是由官员代劳了。

绝大多数祭祀都是几千年一脉相承而来。当祖居关外的满族成为紫禁城的新主人,一种新的祭祀活动便出现在皇城之内。

坤宁宫祭神,是清代紫禁城中最为频繁的祭祀。这座明代皇后的寝宫,被紫禁城的新主人改造成祭祀众神的场所。

坤宁宫内,今天还保留着关帝的画像,每天早上都要祭祀。清人崇拜关帝,八旗将士把他视为保护神,每次战斗前都要祭拜,认为是他赐予了战无不胜的力量。

坤宁宫晚上的祭祀一般下午四点前后开始,祭的都是满族,蒙古族的神,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是清代皇室祖先流传下来的萨满教祭神仪式。

坤宁宫东北角有一间小屋,在清代门前有制作打糕的用具。而小屋内,是一座灶台,灶台上有三口大锅。每次祭神,都要在神位前杀猪,在这里用清水煮熟,再向神贡献。

亲自主持坤宁宫祭神后,皇帝会率领王公大臣吃祭神肉。据说神肉没有任何调料,吃肉对于王公大臣来说,是一件苦差事。常有人偷偷在袖子里藏一点盐,来度过难关。

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重视祭祀,在对上天、祖先和万物的敬畏背后,更重要的是对江山永固的虔诚祈祷。

然而,这种祈祷,并不能保佑一个王朝长治久安。

当明朝在天灾与战乱中风雨飘摇的时候,白山黑水间,一直新兴的力量出现了。

努尔哈赤和他的八旗将士们,最终征服了庞大的明帝国。当努尔哈赤的孙子坐在紫禁城宝座上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一种成熟而强大的文明形态。

没有多久,紫禁城的新主人,就已经完全融入到传统文明中来,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礼仪之法,又支撑起大清王朝统治的根基。

作为国家运行指南的各种典章制度,在清朝像他的前代一样完备复杂;而在紫禁城中上演的各种典礼仪式,在清朝更是空前的庄严盛大。

公元1793年,紫禁城的主人是古夕之年的乾隆皇帝。他被称为盛世的统治已经到了第五十八年,乾隆显然对自己非常满意,他称自己为”十全老人”。他身边的人正忙着为皇帝第八十三岁生日做准备。万寿节是国家三大节之一,不仅举国同庆,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要赶来祝贺。与往年不同,在这一年的生日庆典上,将出现一群与众不同的客人,历经千年几近完美的礼仪制度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公元1793年夏天,一支来自英国的船队驶进中国舟山群岛的定海港口,英王乔治三世的特使马戛尔尼率领着庞大的使团,以为乾隆祝寿之名进入中国。

英国使团成员在日记中纷纷记录了他们来到中国的第一印象。而随行画师亚历山大的作品也让今天的人们见到了1793年的中国。

——”这里的房子最高只有两层,曲线优美的屋顶,而且居然没有任何防备野兽和盗贼的设施,这个国家一定很安全。”

——”处处都是令人吃惊的忙碌景象,中国没有闲人,也看不到一个乞丐。数以千计的穷人愿意用肩膀抗运车子所无法装载的东西。”

——”中国人从小就受到做人要和气,待人要礼貌的教育。”

——”老年人和家里的年轻人住在一起,每家都保留家谱,祖先的榜样不断被援引,本家族每年至少一次在一起祭扫祖坟,家族成员之间从不中断往来,叔叔会对侄子说:„亲人之间,不必客气。‟”

很快,中国人生活中时常出现的一个动作也让英国人迷惑不解。

英国使团正使马戛尔尼这样写道:

“一名中国领航员和他的几名同胞上船帮助我们。他们非常好奇地参观了船上的一切设备。当他们在会客室里看到他们皇帝的画像时立即跪下,十分崇敬地磕了好几个头。那画像是20几年前一个商人带回英国的。这很有趣,一个去过中国的医生先前告诉我,大使必须对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礼。为了英国的荣誉,我不会那样做。”

只有在上帝面前才会双膝跪地的英国人自然无法理解叩头,在中国礼仪中的意义。

英国使团不肯向皇帝下跪的消息传到了紫禁城。

乾隆皇帝很不高兴。责令大臣尽快教会英国人叩头礼仪。

叩头,是每一队首次访华的外国使节都会接受的必修课。可惜,这一次来的,不是天朝恭顺的学生,而是正在飞速上升,并坚信自己才是世界霸主的英国。

马戛尔尼带来了当时英国最先进的科技产品,这是他的资本,他希望中国人会被吸引,会大量购买他们的产品。礼仪之争,不过

第四篇:纪录片《道德的力量》解说词

电视理论专题片——《道德的力量》解说词

第一集 厚德

浩荡奔涌的时代大潮,将我们带入了21世纪。东方地平线升起的美丽曙光,预示着一个伟大古老民族的崛起和复兴。

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普遍提高。全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怀期望地建设着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面对新的形势,怎样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价值观念,如何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标准,向整个社会、向每一个公民提出了新的挑战。

深刻洞察全局,我党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大略。以德治国的思想是站在新世纪、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对治国思想和治国方略的发展和创新,它深刻揭示了道德建设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为新世纪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途径。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奋斗的目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为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水平,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当前我们思想道德领域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新世纪指导道德建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明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阐明了当前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质,落实‚以德治国‛思想的基础性工作。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深入思考了当前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借鉴吸收了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有益成果。在这个45亿年前形成的蓝色星球上,生存着3000多万个物种。它们以各自的方式生存繁衍,无论是大是小,其生命的故事都一样精彩纷呈,张弛有致。

在这芸芸众生之中,是什么使人类能够脱颖而出,而成为万物之灵呢?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在理性之光的引导之下,人类走出混沌,脱离蒙昧。理性之光照耀着人类不断穿越荆棘,创造出绵延不断的地球文明。当人类还在丛林中以部族的方式生存之时,就产生了以风俗、习惯为基础的原始道德。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维系人类社会秩序诸多的因素之中,与政治、法律、宗教、文艺相比较,道德的源最远,流最长。

罗国杰教授:‚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动物界,主要是靠劳动来创造工具。脱离了动物界以后,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发展和不断进步,道德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道德通过示范激励、善恶评价来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是如此,在国家出现之后,道德又与政治、法律相辅相成,共同相互作用,保证社会秩序的维系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中国古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道德作为‚仁政‛思想的核心。孔子一方面十分强调道德教化的作用,一方面认为道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之道。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实行仁政。仁爱是一个国家建立的基础,也是一个理想社会建立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汉字的‚德‛字下面是一颗心,这是一颗善良之心,也是一颗辞让之心,羞耻之心。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里,对高尚道德的记载和推崇比比皆是:《易经》上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诗经》里留下了我们祖先的咏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左传》上记录下了对战争胜负的感叹:‚有德不可敌‛。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经历了多少变迁,经受了多少磨难,‚道德‛的理念,却越来越深刻地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德,是中华文化之宝;德,是中华社稷之基;德,是民族精神之魂。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核心就是为了塑造理想人格。孟子心中的大丈夫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诸葛亮毕生追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主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写下了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呼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面对旦夕之间的宠辱骤变,从容表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发扬我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同时积极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这是我们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特点,也是我们时代的主题。

科学地借鉴世界各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对我们理解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代民族国家,已经发展出完整的法律体系。但道德因素仍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国民道德素质的培育,在社会文化领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宣扬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念。

我们所追求的幸福社会是人人觉得被别人尊重、与人为善、安居乐业、和谐融洽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的境界,必须同时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

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

帝国主义列强的炮火,使近代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救亡图存,维新图强,改造旧中国,建立一个更有效率的、更道德、更公正的理想社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1917年,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中说:‚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

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千百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英勇牺牲,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崭新的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人在他们长期奋斗中,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中国革命传统中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继承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八十多年的岁月里,共产党人给道德这一古老的话题赋予了崭新的内容。不仅继承了中国优秀道德传统的精华,而且还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使命和时代要求的内涵。从党的领袖到普通党员,都在努力开拓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

2002年12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发表题为《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胡锦涛同志说:‚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要求每个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全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胡振民:‚两年前的今天,党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两年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德法结合的重要思想,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来加强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最近,经党中央同意,中央文明委又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我们相信,经过全国人民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将有一个大的提高。‛

道德自律、道德觉醒和道德创新,从来都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重要动力。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显示出它无可替代的力量。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将道德在人们心中的涓涓细流,汇成浩瀚大海。

第二集 爱国

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都会出现这样庄严的一幕…… 国旗,象征着浴血奋战中的力量与勇气,象征着外交活动时的形象与尊严,象征着和平年代里的理智与激情。五星红旗的每一次升起,都会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升腾起一股热浪、一份自豪、一种尊严。有五星红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团结和力量,就有光明与希望!

爱国,是人们千百年来凝聚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最神圣的情感,是炽热燃烧、薪火相传的民族情怀。爱国作为公民道德规范,要求公民牢固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至上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统一、尊严和领土完整,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力量。字幕———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的城市是:北京相信许多人都忘不了北京申奥成功那个激动人心的不眠之夜,狂欢的热浪波及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也延伸到海外华人的聚居地,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都成了欢乐的海洋。同样,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那些日日夜夜,到处都是热切关注的目光,到处都是欢欣鼓舞的笑脸。两件喜事,天南地北,神州内外,中国人的欢腾与激奋,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感情:对伟大祖国最深沉的爱。

字幕:伶仃洋眼前的这面海,看上去风平浪静,你可曾听到,海洋深处奔涌着巨大的历史回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在这里留下了如此悲壮的诗句。

字幕:珠江口几百年后,在这里,近代爱国英雄林则徐则抒发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烈情怀。

1840年,帝国主义在这里捅下了瓜分中国的第一刀。被拿破仑形容为东方睡狮的中华民族被骤然惊醒,无数爱国的仁人志士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者的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们的呐喊与抗争,是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忧患、悲愤和抗争的写照。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臶,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全国各族人民誓死抗战的英雄气概,使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由自发到自觉,他们的勇气和胆略,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气节和爱国情怀。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中华民族真正的独立和解放,为了人民民主和政权的诞生,中国人民致力于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他们所表现出的,同样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毛泽东:‚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天的到来,标志着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当中国人民还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巨大喜悦中的时候,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朝鲜战争,并直接威胁到祖国的安全。在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面前,中国人民又一次焕发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那个时代里令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的字眼,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愿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贡献出自己的一切。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促进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当中。投身于祖国的建设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江泽民:‚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钱学森同志表示祝贺。‛

2001年7月,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1955年10月8日,已经44岁的钱学森,冲破重重险阻,携家人义无返顾,从大洋彼岸回到了自己日夜思念的祖国。回国之后,怀着对祖国和人民事业的高度热情,钱学森以自己渊博的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

据统计,到一九五六年底,像钱学森这样从海外回到祖国的科学家就有两千名。

这些优秀的华夏儿女,始终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在他们心中永系着的,是一个牢牢的中国结。

爱国是公民道德建设最基本的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使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深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了报国的实践,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跨越历史时空的伟大的爱国典范。在他的垂暮之年,他还告诫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国家发达起来。‛语重心长的一句话,让我们更加清楚地领悟到:爱祖国与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

字幕:深圳华侨城这就是深圳美丽的华侨城。

华侨城自国务院批准成立后,就一直成为吸引华人和华侨资金、技术、人才的窗口和基地,华侨城集团作为‚侨‛字号企业,它的发展和壮大,与华侨城人心系祖国、回报祖国的爱国情怀密不可分。华侨城集团公司部党委书记张整魁:‚我们经常用两句口号来概括华侨城的文化理念,一个是‘中国心、世界情、华侨城’,另外一个就是‘寸草心、手足情、华侨城’。前一句表达了华侨城人立足特区,面向世界,赶超世界水平的一个雄心;后一句话,就是表达华侨城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华侨城企业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组织,我们报效祖国的一片赤子之心。‛

深圳华侨城康佳集团,是中国家电行业里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企业。

最初的康佳,是归国难侨的避风港。十几年前,当康佳还是一个电子厂的时候,300多名员工,几乎清一色的归国难侨。对于归国时的那段情景,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康佳集团公司员工、越南归国华侨沈世明:‚我是七九回国的,一回到祖国过了那个桥,就觉得有了安全感。为什么呢?有人接待我们,送饭、送棉被给我们,集中一个地方给我们住。‛

康佳集团员工、印尼归国华侨陈剑:‚我们回国时什么都没有。我们一到(华侨农场)那个地方以后,住的地方什么样子?当时我们也不清楚。一下车以后,(发现)房子都做好了一栋一栋的,门牌上都写好了名字,按照名字入住。床、被褥基本上都有了,当时是夏天,蚊帐什么基本都有了。‛

于是,康佳人对祖**亲就有了异乎寻常的深刻理解。‚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你为我,我为他,人人为康佳,康佳为国家。‛这是康佳人从心底里发出的声音。康佳的电子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向海外,外国人在使用康佳产品的同时,也在了解中华民族的力量。具有浓郁的爱国色彩和强烈民族意识的康佳人,以高亢的歌喉唱出了爱国主义的强音。

深圳,这是一座只用了20多年时间建成的现代化城市。这座城市的诞生,与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论断有关,与邓小平‚杀出一条血路来‛的要求有关,那种为社会主义正名的强烈渴望,那种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优势的不屈雄心,是深圳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气质。

今天,她所取得的成就,她所拥有的一切,都在表达着爱国的责任和报国的义务。

爱国是庄严和神圣的,同时也是平凡和普通的。欣逢盛世是历史对我们的厚爱,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维护国家利益的一言一行中,在为祖国振兴的不懈奋斗中,我们的道德境界会不断提升,我们的精神情操会更加高尚。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平年代的军人看上去似乎没有浴血沙场的壮烈,但他们的时刻警醒却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保证。他们的爱国情怀就像他们面前的这片大海,热烈而内敛,奔放而含蓄。一位将军来到某边防哨所考察,当他目睹黛色的群山,孤寂的环境,深有感触地说:你站在这里就是爱国。面对祖国,一位诗人写道: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这土地里。

面对祖国,一位诗人写道:风来,在风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这是华夏子孙对祖**亲的深情呼唤,这是13亿中华儿女对国家统一与完整的热切盼望。

爱国,就这样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就这样铭刻在无数志士仁人的墓碑上。

第三集 守法

1962年,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谢觉哉同志的故乡乱砍滥伐成风,眼看自家祖屋旁边的树将被砍走,谢老的几个亲属气不过也砍了几棵。

一封反映这个情况的书信被谢老发现。

谢觉哉夫人王定国:‚本来那封信,是高世文秘书收到的,他没有保管好,他(谢老)路过看见了,就老记得那个事,就写信回去了。他说你们把树砍了,这样不行,破坏森林,该罚!后来家乡来人了,同时又来了一封信,反复说明这个事。说明什么呢?就说我们不砍别人也砍。谢老就气了,他把东西一摔,就病倒了。平时他是不生气的,因为这事他确实生气了。‛

病中,谢觉哉再次写信,要求自己的亲属模范遵守国家的政策和法令。要一直检讨到群众谅解为止。谢觉哉之孙谢金圃:‚他要我砍一栽十,或者栽更多,意思就是不止一棵,不止十棵了。62年、72年、82年、92年,反正40年,年年栽了树。‛

谢老再也没从那场病中恢复过来。共和国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遵纪守法的故事,在人民群众中传为佳话。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所以备民也。‛早在先秦时期,先哲们认识到,法律是百姓的生命,治国的根本,是用来保护老百姓利益的准绳。

马克思说:法典是人民自由的圣经。在结束臣民时代的今天,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正是法律的出发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是社会秩序的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

中国人民政法大学教授江平:‚所以一个人要有两个意识,一个是履行法律义务的意识,法律规定的义务,不能破坏,要积极去履行。一个是法律赋予的权利,要时刻为权利而斗争。每一个人都为自己的权利而斗争了,我们国家的法律建设就完善了。每一个公民和法人,他的权利不受到侵犯,而每一个国家机关他要依法行政,依法进行活动,这两个加起来就是一个最高的、完整的法制社会。‛

建国之初,《土地法》、《婚姻法》等法律的颁布和实施,新中国的法制建设奠下了第一块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又连续实施四个五年全民普法规划,遵纪守法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注重法制建设,不但带头学法、守法,而且将法学教授请进中南海,讲授法律的有关知识。

2002年12月底,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其议题就是学习宪法。这一举动表明了中央新领导集体依法治国的决心。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一次庄严地写进了党的政治报告中。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守法的关键在于‚守‛。这种‚守‛不是被迫的、不情愿的,不是出于对法律的畏惧,害怕受到法律的惩罚,而是出于对法律的尊重和敬仰,是一种积极主动和自觉自愿的行为。

2002年8月27日,武警临沧公安边防支队勤务中队通信班尚道兵突然接到远在广东的弟弟尚健的电话,尚道兵在电话中得知弟弟已经到了临沧汽车站,同来的还有尚道兵的表弟陈吉波。

三天之后的中午,弟弟和表弟将他们来临沧的真相告诉了尚道兵。原来,他们在南方打工期间被骗入了一个黑社会组织,在‚老大‛的威胁下,他们杀死了一位姓张的老乡,来临沧,是为了寻求尚道兵的庇护。

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临沧边防支队一级士官尚道兵:‚我兄弟两个关系很好的,从小在一起玩得很好,可以说比较团结吧。比如说发生了什么事呀,哪个和哪个打架,可能(我们)都在一起,很团结。‛ 杀人偿命,把亲人交付政法机关就可能永远失去他们,也无法面对家乡父老。

2000年8月29日下午,平时爱说爱动的尚道兵坐在篮球场边极度矛盾,但他最终作出了把亲人交付法律制裁的决定。

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临沧支队保卫科科长尤进践:‚当时他精神状态确实不好。进来以后,我看到他的面部表情很痛苦。‛

很快,尚道兵弟弟和表弟就被警方带走。

尚道兵:‚一下子,随着那铁门的‘哐当’一声,心下沉,血液好像停止了。‛

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临沧边防支队中队长康健:‚我们这支边防部队是依法执勤、文明执勤的部队。严格公正的执法教育是我们政治教育的一个主题,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对每个官兵来说,法律观念在他们的脑海里都是根深蒂固的,碰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用法律来解决。‛

字幕:1952年2月11日刘青山、张子善因贪污巨款被处死刑

1998年7月31日陈希同因贪污被判16年

2000年7月31日成克杰因贪污被判死刑

2001年因厦门远华案职务犯罪而判刑的干部多达113人

一个法治的社会,首先要有一个法治的政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守法,最重要的是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党的一切活动也必须在宪法与法律范围之内。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是广大公民守法的基础,同时需要知法守法的公民,他们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政府的监督,是国家强盛、社会健康的前提。

违法犯罪,为人所不耻。当古老中国打开国门告别封闭之时,社会上出现的走私、偷税、网络犯罪、盗版、贪污受贿和图财害命等,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从高级干部到普通百姓,任何人只要践踏了法律,将必然受到法律的严惩。法令行则国兴,法令弛则国衰。遵纪守法,自觉地约束自我,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是守法这一规范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同时,守法这一规范也要求每一个公民见义勇为、嫉恶如仇,自觉捍卫国家法律的权威。十年后,2003年8月,徐洪刚回到四川省筠连县。济南军区某部副营职保卫干事徐洪刚:‚这条线是我从云南返回部队的必经之路。乘坐的是从牛街到筠连的公共汽车。十年前,我乘坐的公共汽车和这差不多,当时歹徒一起来就直奔这个女青年了,向她索要钱物,索要钱物不成就撕破了她的衣服。这时候我站起来了,我站起来是想制止一下,我也想把这事情压在最小的范围内。但他就冲我来了,打了我两个耳光,我都没还手。‛这时候又冲出两名歹徒,并持刀向徐洪刚扑来,搏斗中徐洪刚在连连被刺的情况下,仍拼命抱住其中一名歹徒。当年将徐洪刚送往医院的两名税务干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四川省筠连县税务局司机杨佳义:‚我刚到那地方,车子刚停稳的时候,就问这到底出什么事了?有人讲,杀了人了,杀了人了。我说杀了的人在什么地方?正在说话的瞬间,徐洪刚不知从什么地方走出来,手里拿着军人身份证,三步并两步一下子就扑到我车上。当时,我打开车门,一脚踩着刹车,一脚踩着离合器。‛四川省筠连县税务局副县级主任陈万兵:‚车门一打开,我们看到徐洪刚全身都是血,一大团肠子掉在外边,用背心兜着。‛徐洪刚并没有顾及自己的伤势,而是要司机驾车去追歹徒。但最终因伤势过重被送往医院。医院全力抢救徐洪刚,县电视台打破常规滚动播出徐洪刚的事迹,公安局很快将歹徒捉拿归案。四川省筠连县县委书记李勇蔺:‚徐洪刚见义勇为的行为在筠连感召了一批人,塑造了一种在筠连维护法律尊严的社会正义感。在筠连,通过学习宣传徐洪刚的英雄事迹,我们筠连的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一年之后,徐洪刚回到筠连,他受到了群众的夹道欢迎。在欢迎的人群,一位叫王可的小朋友给徐洪刚送上了一个亲吻。徐洪刚受伤住院期间,她曾让爸妈陪她为英雄的叔叔送去了自己最爱吃的牛奶。筠连中学学生王可:‚我将来想当一名医生。‛‚为什么呢?‛‚当年我看到徐洪刚叔叔的病情很重,我想以后再出这种事的话,我就可以用我的医术来治好他们。‛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重要的是要求公民自觉学法、用法,懂得与自己工作和生活相关的法律,增强法律意识、法治观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002年的6月12日,长春市专线车营运公司向一位85岁的老人赔礼道歉,他叫李成宪。李成宪为维护老年人权益打了一场一元钱的官司,一时成为媒体的焦点。原长春市第二建筑公司退休干部李成宪:‚我就这么一个硬劲,我就这么一个犟脾气。有人说,你呀,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呀,撞了南墙我不但不回头,我还要给你顶个窟窿,我非得弄个水落石出才完。‛李成宪认为长春市专线车营运公司不允许他免费乘坐该公司专线车,侵犯了其作为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一纸诉状将长春市专线车营运公司告上法庭。李成宪一审败诉,但他继续上诉,最后,二审判李成宪胜诉。李成宪每天都忙着为那些需要法律援助的普通百姓无偿的奔走,为此,他每月要从工资中贴近100多元的电话费。李成宪:‚法律和法规任何人侵犯不得,你们不要气馁。自己要维护自己的尊严。初院不行找中院,中院不行找高院;今天不行明天来,今年不行来年再来,十年、二十年,最终胜利是你的。‛‚我就是因为管闲事,我才多活了二十二年。真的,就是这样的。‛‚为什么管闲事身体还能好呢?‛‚你重视了,领导重视了,我心情就舒畅、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体内免疫功能增加,我就不得病。‛吉林电视台法制节目主持人史册:‚我觉得,国家的法制进程迫切需要加快,在法制建设逐渐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需要像李老这样的人,能够不顾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面子,站出来说一些问题,引起相关部门和媒体的重视。同时,要通过一些合法的程序和手段,促进社会逐渐地走向法制建设的道路。‛中国人民政法大学教授江平:‚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和社会主义的法律标准,大的方面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我们都把法律当作自己的行为准则,而且是行为的最高准则,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人见到,白天也好,晚上也好,有奖励也好,没奖励也好,有制裁也好,没制裁也好,我都按照这个规则去做。‛如果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世代高歌的主旋律的话,那么,依法治国就成为我们时代的最强音。在当代中国,法律,是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必要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每个公民既应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建设者和奉献者,也应当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决拥? ‚先有懂法守法的人,才有文明法治的社会,才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正在前进的中国正在证明和将要证明的真理。

第四集 明礼

任弼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延安时期党中央的‚五大书记‛之一。作为老一代革命家,他严谨、明礼的生活态度始终影响着自己的儿女们。任弼时二女儿:‚有一次妈妈带我和弟弟到康妈妈(康克清)家去玩,中途我和弟弟提前回家了。当时,我给弟弟出了个主意,我说咱俩藏起来吓她们一下。于是,我就藏在灯底下,康妈妈到家里来妈妈第一个要去开灯呀!我和那灯绳大概差不多高,她过去开灯时一下摸了一个毛茸茸的东西,我妈她吓得大叫一声。后来我爸爸回来了,他说你知道吗?人吓人吓死人。我们对人家,对你妈妈一定要尊重,对其他阿姨叔叔也要尊重。‛

任弼时要求儿女不仅要尊重父母,更要尊敬他人。作为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这种道德情操,从小事做起,成就大业,礼遇天下。

‚明礼‛就是讲究‚礼仪‛和‚礼让‛,包括重礼节、讲礼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讲的‚明礼‛,主要指的是‚文明‛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作为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明礼‛,就不是一般层面上的含义,而是更加注重人们内心能够自觉引发的一种对人、对事的真挚情感,从而形成良好的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

‚明礼‛的核心不是外在的礼仪,而是内在的‚礼让‛精神。一个人是否真正地尊礼重礼,最终要看他是否产生了内在的‚礼让‛精神。因此,‚明礼‛最重要的环节,是要用礼的形式去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谦让的内心感情。

这是安徽桐城一条普通的街巷,两座古老的深宅大院之间,相隔着宽仅六尺的小巷。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每天从这条六尺巷穿行往来。关于这条小巷,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桐城文物管理所所长张泽国:‚六尺巷的形成,主要是在清康熙中叶。我刚才讲过,张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就是现在这个巷道的南面,后来被人们称作宰相府。这个巷道的北面,是桐城大姓吴氏家族的居住地。当时可能是吴家多占了一点中间的隙地,然后张家觉得这是产权问题,所以就派人到京城向他们的主人,也就是向张英报告了这件事。当时张英还不是宰相,他是礼部尚书。他接到家书以后,轻描淡写地在家书上写了一首小诗。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就这样淡化地处理了这件事。张氏家人接到张英的家书马上就退后了三尺,后来吴家也退让了三尺,这样就形成了六尺巷。‛

走在这条六尺巷里,就如同穿行在一个民族美德的回廊。这两旁的一砖一瓦、脚下的每一个石子、墙上的点点青苔,似乎正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箴言:礼让。

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世代流传,而发生在河南汤阴的一件事更张扬了当代人的道德风尚。

这里是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乡。古往今来,精忠报国的传统美德一直洋溢在这块土地上。

2002年8月,菜园镇程岗村出了一件不起眼的交通事故,引出了一段两户人家互让互谅的故事。张良玉的小孙女张琳为躲避拖拉机,骑自行车不小心,撞倒了91岁高龄的老人闫宽手中的拐杖,老人一下子跌坐在地上,造成左大腿骨折。事后,张良玉多次探望老人,并且给闫家三兄弟送了几次钱,结果都被闫家三兄弟把钱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

闫宽老人的二儿子闫凤庭:‚至于这钱呢!咱不能要。为什么呢?一个老人花不了几个钱。小孩又小,又无冤无仇,为什么要收人家的钱呢?俺弟兄仨商量,不能要人家的钱,不能讹人家的钱,真的不能要一分钱。‛

张良玉:‚应该拿这个钱,先看病,看到哪儿算到哪儿,看到哪儿,花到哪儿,结果他们还是不收钱。‛ 一个多月后,闫宽老人因病去逝,张家听说后又拿出5000元钱,托人送到了闫家,作办后事之用,结果还是被闫家三兄弟退了回来。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善良与宽容、关心与尊重的良好品德,在岳飞故乡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但他始终以普通人的身份敬重他的老师,给全国人民树立了重礼节、讲礼貌的榜样。

小时候,毛泽东读过几年私塾,邹春培、毛宇居等曾做过他私塾老师。后来,毛泽东离开故乡参加了中国革命。革命成功后,他没有忘记给他启蒙教育的这些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与毛宇居等老人一起吃饭,并一一向他们敬酒。当敬到毛宇居时,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回答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97年江泽民访美期间,特地看望了他在上海交大上学时的老师———顾毓秀先生。

毛泽东、江泽民尊敬自己老师的故事,深刻地说明,一个人不论成就有多大,职位有多高,都离不开青少年时代老师的教导和帮助。因此,凡是品德高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铭记老师的教诲之恩,以最诚恳的礼遇来报答老师。

臧克家之子、山东大学教授臧乐源:‚礼仪、礼节,它实际上表现了一个国家的国格,也表现了一个人的人格。萧涤非先生是个学者,他比我父亲还小一岁,还没有教过我父亲。但我父亲对他以老师相称。萧先生说,你不要叫我老师。后来我父亲给他写信,写了一个‘您’,萧先生回信说:你何必多此一‘心’?‛ 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这里是书的海洋。而这部美籍华人靳羽西的新著《魅力何来》,以它独特、新颖的视角,对国际通行的基本礼仪作了深刻的阐述,从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

王府井新华书店马春来经理:‚做一个有品位、有修养有风度的现代人,这本书一上书架,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普遍欢迎,销售是非常好的,在排行榜上也是名列前几位的。‛

‚明礼‛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价值的一种自我认同。一个人的魅力最终源自他人格的魅力;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更是他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礼‛作为行为规范,要落实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行动上。如果‚明礼‛只停留在人们的口头上,就会变成脱离实际的说教。我国明朝著名的儒学大师王阳明说过:在道德上必须‚知行合一‛,就是要求人们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光说不做,不能算是‚明礼‛。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正昆:‚现代礼仪,它严格地讲,调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至于学习礼仪的作用,简单地讲,是所谓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对个人来讲,它有助于增强自己的自尊自爱。严格地讲,礼仪的基本要求就是尊重,既要求尊重别人,也要求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他就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同时,我们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单位。严格地讲,这也是一个敬业奉献的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求尊重他人,尊重上级,在工作中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在工作中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对上级而言,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尊重群众,尊重自己的服务对象,严格地讲,这是做人的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有助于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圆满。‛

良好的‚明礼‛行为取决于习惯,‚明礼‛的习惯需要在‚养成‛上下功夫。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担负着‚养成‛教育的任务。只有‚养成‛,人们才会有自觉的‚明礼‛实践。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在道德建设中,特别像明礼这样一些基本道德规范,从少年儿童时期起,就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启发和引导,使他们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的主要意义,就是要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从少儿时期开始,就要对他们进行有关道德的启蒙教育,使他们不断地形成一种以履行道德为光荣,违背道德为可耻的这样一种观念。‛ 上海的变化,令世人瞩目。

上海人正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时也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上海市委、市政府倡导、上海市民踊跃参与的‚七不‛活动,可以说就是上海打造文明城市的基础工程。上海市民自觉从‚不随地吐痰;不说粗话、脏话;不乱扔垃圾;不横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破坏绿化;不破坏公物‛的小事做起。

上海桑城小区居民:‚也有一些‘七不’里头没有包括。但类似的问题,引伸的一些问题,比如说不乱抛垃圾,在我们这里就可能延伸到了不乱遛狗等。‛

这里是上海卢湾区拥有450户居民的桑城小区。整洁的居住环境,井然的社区秩序,和谐的邻里关系,让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生活质量‛这个话题。

‚生活质量‛不单是指家庭收入、食物构成、居住面积等生活指标,而且包括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包括邻里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来的桑城小区,居民素质参差不齐,邻里之间因互不体谅、互不礼让发生的纠纷不断。后来,居委会通过组织450户居民开展‚大家评‛活动,让大家共同制定《居民公约》并郑重签字,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桑城小区居民:‚所以定了这个文明小区公约以后呢,自己对自己也有个约束。就是说我是小区一个居民,就应该讲文明,就应该做一个卢湾的新人。‛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著称。早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对‚礼‛有了独特的表达。

河南安阳殷墟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世放:‚西方文字是用语音,我们国家除了象形字之外,并不排斥语音。礼,就是礼仪的‘礼’和道理的‘理’,他们是相互沟通的。所谓‘明礼’,不仅要明白礼仪应该怎么举行,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明白道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明礼‛作为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提出来,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中国古代重礼、明礼优秀传统的继承,是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造出来的新的道德规范。

孟子第75代嫡孙孟祥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讲仁,讲仁政,仁者爱人。同时,孟子还对人的人格提出了标准。那就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今天,我们虽然不提倡沿袭古代刻板的礼貌和礼节,但是,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谈举止,帮助人们逐步改变不道德的行为习惯,告别不文明的言行,不断提高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必要的礼仪活动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在重要场所和重大活动中升国旗、唱国歌,举行入队、入团、入党宣誓的成人仪式活动。

‚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学者对人生境界和抱负的一种认识,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明礼‛所追求的,正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明礼‛,将造福于世世代代,造福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第五集 诚信

这振聋发聩的声响,当年曾震醒了多少商贾诚信的良知,更激发起国人对诚信回归的呼唤。在人们的交口称誉中,福建福耀集团公司用诚信之举,征服了市场,赢得了人心,铸就了信誉。福耀,是我国著名的品牌企业。它生产的汽车玻璃系列产品已占国内汽车玻璃行业的半壁江山,在国际市场上也拥有一席之地。

这是个视诚信为‚生命‛的企业。用福耀员工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诚信,就没有福耀!老师:什么是诚实?小学生A:诚实就是不说假话。小学生B:守信就是说到做到。小学生C:诚实守信应该成为人生第一信条。小学生D: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中学生:如果走上社会,如果一个人不诚实的话,那他怎么能与别人合作呢?怎么能得到很多人信任呢?

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要求每一个公民忠诚老实,恪守承诺,以信用取信于人。从某种角度来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之本,而且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王小丫的颁奖词:‚第一次,他上演了一个成功的版本;第二次,他演绎了一个失败的案例;这一次,他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并完成了对企业家精神的定义:执着、诚信、勇于承担责任。‛ 史玉柱获奖演说词:‚我是一个犯过错误的人,我的错误导致了巨人集团处于破产的边缘,所以也为中国的民营企业抹了黑,我没有想到,大家仍然给我宽容和理解。‛

史玉柱是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89届研究生。毕业后即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摸爬滚打,几年下来,由于诚信经营,精打细算,他创办的巨人公司声名鹊起,成为商海中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巨人。但是,在公司总部迁往珠海后,史玉柱计划建设一幢70层的巨人大厦,并以卖楼花的方式向社会筹款1.5亿元。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抽取公司全部资金投向巨人大厦,此举导致公司由盛转衰。1997年巨人大厦停工,史玉柱淡出商界,几千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幸运的是,它原先的主人重新站起来了。在上海东山再起的史玉柱,复战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当年巨人大厦的投资者还钱。他说:借债还钱,天经地义;背着污点,没法做人;不讲信用,企业将重蹈覆辙。史玉柱:‚我觉得我最大的财富,是我的这段教训,巨人失败的这段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当然成功也是失败之母。我觉得有了这段经历,对我们这支队伍,包括我本人和我们这支队伍,应该有比较大的提升;个人阅历方面、经验方面等等都有提高。‛与债权人一样,社会并没有把史玉柱看作是道德上的巨人。在我们这个处在转型期的社会里,不断重复的失信行为正疯狂吞噬着人们对诚信原则的敬畏和信仰。但是,诚信的力量仍是当前社会的主流,史玉柱还债和这些扑面而来的广告词一样,都在警示人们:失信必须付出代价,诚信才是安身立命之本。许多去过同仁堂药店的人,都会对店内的一副对联印象深刻:‚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正是靠着这份承诺,同仁堂历经300年风雨而不倒,从一家普通的家庭药铺发展成为国药第一品牌。

享誉四海的全聚德烤鸭店有个规矩:烤鸭出炉5分钟内必须端给客人,每只鸭子必须切90片以上。正是凭借这份童叟无欺的商业伦理,使全聚德的中外食客络绎不绝,成为北京旅游服务业的一张王牌。

开业六年不盈利却宣布自己成功了。这是河北省黄骅信誉楼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洪瑞在1990年说的‚瞎话‛。‚瞎话‛一出,一些企业界人士笑破了肚皮。

但是讥笑很快变成了敬佩。因为,在人们普遍感叹百货业越来越难支撑的上个世纪90年代,信誉楼却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张洪瑞:‚当信誉在社会上还属于稀缺资源的情况下,谁拥有了它,谁就拥有了成功的资本。在信誉楼开业将近六年的时候,虽然账面上没有一分钱的利润,但却创下了一块让社会公众认可的、信誉楼讲信誉的金字招牌,所以我敢说信誉楼成功了。‛

信誉楼商厦培训班教师:‚下面讲咱们信誉楼,为什么要把以信誉为本、切实维护消费者和供应商的利益作为咱们的经营宗旨。‛

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信誉楼商厦,最初仅是由15位农民集资兴建的一座小商场,如今,信誉楼的无形资产已超过亿元,信誉楼用诚信探索出一条以利润换信誉,借信誉树品牌,以品牌创效益的成功之路。

员工:‚面对顾客的时候,不能把他当作是一次赚钱的机会。我们要切切实实地站在顾客的角度,帮助他们买到满意的商品,为他们提供周到热情的服务。就像咱董事长说的那样,我们不是卖什么的,而是帮助顾客买什么的。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这双眼睛是一个多么深邃的世界,这里有哲人的智慧、智者的灵光。‚人而无信,不独为道德之羞,亦且为经济之累。‛

也许,今天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还记得这句名言出自中国革命的先驱陈独秀先生之口。但这句至理名言预见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桩桩、一件件令人痛心的实例。

新世纪第一个中秋节前后闹得沸沸扬扬的‚冠生园‛月饼事件,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南京‚冠生园‛食品公司是一个品牌企业,但企业将冷冻陈馅做成的月饼投放市场,这一恶劣行径被媒体曝光后,企业信誉一落千丈,不久,我们听到了企业倒闭的消息。

这是一条从报上得来的新闻:2001年底,北京市某区的绝大多数律师向税务部门申报的月收入都低于2000元。代表正义、形象高大的律师也在偷税漏税!

这是一张令人叹息的报表:前些年,某国有银行上海分行发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近5000笔,贷款金额4000万元。而今,该行放贷不足1000笔,金额只有1000万元。

据有关专家估计,由于信用缺失,我国每年付出了6000多亿元的沉重代价。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政府提出要建立一个诚信体系,我觉得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交换的经济体系,一方面要强调法制,建立一个有法可依的社会体系;另一方面,要强调道德的作用,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道德体系。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这样,我想当前大家所关心的诚信的问题、信用缺失问题,应该可以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改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发展的更好。‛

打铁先要自身硬。建设信用经济,首先要建设信用政府,最基本的要求是‚办事有章,言而有信‛;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务公开,依法行政。

2002年,上海有10家企业因涉嫌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假出资等违法行为,被上海工商管理部门吊销了营业执照。这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经理将被列入上海工商管理部门的‚黑名单‛。

‚为什么要找大众?‛‚服务好,安全可靠。‛

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向来都是公众的热点议题,很难有一家公司能做到有口皆碑。但是,拥有8000辆出租车的上海大众交通公司,却用‚诚实守信‛的服务品质赢得了这份殊荣,在全上海四万辆出租车近乎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大众出租的‚扬招率‛始终名列第一。大众出租员工:‚扬招?比如说客人站在马路上,看到出租车过来了就招手。有些客人看到其它的车不招手,看到我们大众的车,他才招手。他一招手,我就停下来了。‛

‚为什么呢?‛

‚因为诚信,所以树立了一个品牌的信誉。‛

汕头市开通了全国第一个由地方政府编制的信用网。诚实守信企业可在网上查询,失信企业则由新闻媒体向社会曝光。如今的汕头,诚实守信者扬眉吐气,信用缺失者倍感压力,‚守信受益,失信失利;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一,表现在个体是人格完美的象征;运用于社会关系之中,是道德规范的体现;作为治理国家的理念而渗透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则是文明社会的标志。

无锡市中小学生:‚我宣誓,诚信从我做起。‛

南通市中小学生:‚体现在行动上,人人都把诚信放在心中。‛ 驻广州市武警官兵:‚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履行公民的权力和义务。‛

2003年3月,由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教育局发起,华东12个城市的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诚信回归手拉手‛系列活动,率先在华夏神州高扬起‚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大旗。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社会无信则没有秩序。

千方百计树信用,不信东风唤不回。诚信正在向我们走来!

中央文明办协调组组长李伟:‚根据中央文明委的部署,中央文明办等7个部门将于2003年10月联合开展‛共筑诚信‚活动。这次活动,第一要解决政府诚信问题,第二要解决商务诚信问题,第三要解决信用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问题。通过这次活动,为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使我们的道德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

第六集 团结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缪贤舍人。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秦国不断向赵国挑衅,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以各自对国家的忠诚和才干,齐心在朝,致使秦国不敢贸然进犯,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团结,就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顾全大局,同心协力,互相帮助,共同前进,它是一个社会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团结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以弱胜强的革命法宝。

82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时,只有50多名党员,面对的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82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成为在全国执政50多年、拥有六千四百万党员的大党,中国人民已拥有一个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巨大变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一个历史奇迹。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召开。这一年,距离辛亥革命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但是,中国仍然没有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饥寒交迫,无数仁人志士仍在腥风血雨中探索,革命仍然在黑暗中徘徊。

由于敌人的强大和无产阶级的相对弱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团结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同盟军,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这是一条备受瞩目的红船,新中国的希望就从这条小船上诞生了。

在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毛泽东用这样的方式向工人描述团结的力量: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很难有人把它折弯。这位当时湖南地区党的负责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把团结摆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黄埔军校,见证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与当时的盟友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历程。为了推翻反动军阀的统治,共产党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取得了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而形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在延安,在黄土高原普通的窑洞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论持久战》等多篇雄文,深刻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成了千百万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追求光明的中心,空前壮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

中国人民大学党史教授张同新:‚充分发挥了全国各种抗日爱国力量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了每一个爱国同胞的抗日热情,形成了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的全国人民的抗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臶下,各个民族一致奋起,包括已经被日本占领的台湾的同胞都起来了,汇成了一支团结抗日大军。所以,才最终有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众志成城,众口铄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说明:中国人只有精诚团结,就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就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就能够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伟大胜利。1946年,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队大举向解放区进攻。中国人民从共产党人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毅然投身到伟大的解放战争之中。

这是一首被中国人民广为传唱的抗战歌曲,而在40年代末的北平,革命青年同样挽起臂膀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凝成钢铁般的斗志。

曲作者卢肃的夫人管林对此记忆犹新。

管林:‚后来是怎么传到北京呢?是秘密地通过一个账本,把歌曲写在账本里边,这样传进来的。所以学生们在那儿唱。‛

当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的时候,毛泽东已经预见到胜利的美好前景。

当他登上一叶扁舟东渡黄河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此时已拥有了数百万大军和亿万民众。历史又一次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民心者失天下,得人心者得天下。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对团结问题非常重视,毛泽东在多种不同的场合强调加强团结尤其是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团结的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受自然灾害影响,我国陷入经济困难时期。全国人民同舟共济,真诚团结,大力发展生产,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1964年,我国的国民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团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要求全党同志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8年的夏天,在长江特大洪水面前中国人民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团结精神。连日的狂风暴雨,长江洪水泛滥,湖南、湖北两省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抽穗扬花的稻田被淹,果园被毁,房屋倒塌,许多厂矿企业处于瘫痪状态,人民生命财产面临着巨大威胁。

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党中央发出抗洪抢险的总动员令,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前线视察,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洪水就是命令,洪水就是进军的号角。

为了抗击洪水的肆虐,扼住洪魔的泛滥,全国军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筑成了抗洪抢险、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钢铁长城。

王占成,这位当年68岁高龄的老人,在发现管涌的那一刻跳入江中。

王占成:‚一下摸着洞口了。我这个脚被卡住了。脚被卡住以后,会水的人都下来堵洞了。洞口好大,有一公尺二,有一公尺三。‛

王占成的这一站就是整整2个小时,在这每分每秒之间,他都有被洪水冲走的危险。舍小家、顾大家,抗洪大军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硬是将洪魔踩在了脚下。

岁月如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闯过一个个难关,除了有远大的理想外,靠的就是精诚团结、万众一心。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有力量。只有团结,才能凝聚人心;只有团结,才能推进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告别铅与火,告别纸与笔,王选的贡献,使他获得了‚当代毕癉‛的美誉。

王选经常引用这样一个公式:个别的我加集体的我,才等于完整的我。他解释说,在现代社会中,只有把自我融入集体,才能最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科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规律,这就是:重大的发明创造离不开科学家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实干精神,更离不开科学家团队的协作和支持。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当它和水泥、石子混合起来以后就像花岗岩一样坚硬。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2003年初,一种毒性很大、传染性很强后来被称作SARS的病毒,在短短的几个月间侵袭全国内地26个省以及港台地区。

4月28日,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战胜非典。我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最后的胜利,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人民。

中央领导全面部署,国家各部委迅速行动,协同作战,共同构筑了抗击非典的严密防线。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紧急部署,广泛动员,群防群治,全党全国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一场抗击非典的攻坚战在神州大地打响了。

危难中,‚白衣战士‛首先冲了上去,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护士长叶欣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这里危险,让我来。‛这句朴素的话语闪耀着‚白衣战士‛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北京缺乏抗非典药物的消息传开后,天津、山东、安徽等省市组织了大批消毒器材、防护服、防护口罩、抗病素药物迅速调运北京。当香港非典病毒肆虐急需医疗物资时,全国各省市迅速伸出援手,中央政府组织了大批医用物品无偿运抵香港。

在北京北郊,4000多名建筑工人连续奋战7个昼夜,建成了全国最大救治非典病人的专科医院———小汤山医院。1200多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于此,与非典病魔展开了顽强的搏斗。

当‚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臵生死于度外奋力抢救非典病人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全国各行业、各单位和人民群众自发捐款捐物,送到医院,送到‚白衣战士‛的手中。

在广州,市民们则以洁白的汉白玉塑像向牺牲的叶欣护士表达崇高的敬意。‚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世人昭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打赢抗击非典这场硬仗。

所有这一切都在向世人昭示:百折不挠的中华民族经此磨难,必将空前团结。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以更加坚实的步伐昂然前行。

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力量之源,中国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感召下,团结奋斗,努力拚搏,共同创造着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第七集 友善

雷锋,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名字。他出身贫苦,7岁就成了孤儿。解放后,他上学读书,参加了工作。1960年参军入伍,当了一名汽车兵。

雷锋日记中有一句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雷锋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把‚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化作助人为乐的实际行动。在列车上,他看到列车员忙不过来,就主动帮助扫地、擦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小孩、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行李;在建筑工地,他参加义务劳动;在出差的路上,他帮助老人找儿子,冒雨把带孩子的妇女送回家。他自己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支援灾区人民。从战士雷锋的身上,人们感受到了‚友善‛这两个字的道德力量。

友善,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人与人之间热情友好,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珍视友情。自古以来,友善就是中华民族所提倡的为人之道。

友善要求人们体谅别人,宽厚待人,助人为乐。一个有友善情怀的人,通常能从善意出发来理解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帮助,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这是希望工程援建的希望学校。十多年来,全国共有8000多所希望小学在贫困地区拔地而起。每一所希望小学都是当地农村最好的建筑,也是当地适龄儿童入学率和教学质量最高的学校,每一所希望小学都给了当地群众一种寄托。

然而,过去在贫困地区,许多山乡都缺少校舍。陕西省夹县贺家岩村小学由于教室破败,加上不通电,遇上阴天时,学生们只好离开昏暗的教室,蹲在地上上课。一场春雨过后,湖北洪安县周旗家小学的孩子,只好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每学期一二十元的书本费,对于贫困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民来说,像大山一般沉重。河南省商城县苏心石乡琉璃河村十四岁的姐姐杨永香把得到的希望工程救助款,让给了十一岁的妹妹杨永桂,妹妹激动的哭了。陕西省镇安县有一个十二岁的女孩齐远香,几年前父亲病故。母亲带着她和不足四岁的妹妹过着艰难的生活,她失学了。白天喂猪砍树,晚上拿出珍藏的课本自学。期末考试到了,她匆匆干完活跑到学校,在剩下的半堂课里认真的答完考卷。在考卷的末尾,含泪写下了四个字‚我想上学‛。1989年10月,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少年基金建立。它向海内外庄严宣告:让千千万万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在千千万万的捐款者中,我们还寻访到了第一个为希望工程捐款的小学生周铜,这是十几年前的照片,如今照片中这充满稚气的小学生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周桐:‚1989年,我就在这个存钱罐里存了一笔钱,都是一分两分的,最大的面额也就是一块钱。这笔钱总共有27块,存了半年多。这笔钱,当时我准备用来买变形金刚,但是在当天晚上,我看到电视新闻联播中有一组镜头,大概意思是说,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非常艰苦、非常贫苦,上不起学,所以我决定把这笔钱捐给他们。‛

这位老人叫何耀光,在香港创业已经四十多年了。尽管他并非富豪,多年来却一直关注着祖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支持希望工程。现在他已经在内地捐建了四所希望小学。

面对着国旗,面对着他所捐建的校舍,面对着孩子们,何耀光老人心中‚要做个好人,要帮助别人读书‛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张宗友,是接受希望工程特别奖学金资助,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受助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张宗友:‚那时的感觉就像一个掉到河里面的人啊,快要被水冲走了,突然有人伸出一只手拉你一把,然后你就上来了,得救了,就这种感觉。‛

十多年来,全国的近三百万失学儿童,由于希望工程的资助重返校园。各地开展的‚手拉手‛和‚1+1‛助学活动,使友善的春风轻轻的吹进了人们的心田。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强:‚从希望工程的统计数字来看,参与希望工程的人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其实,慈善本身就意味着千百万人民群众相互帮助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作为一种道德的感化力量,作为一种全民参与的力量,它如果影响大了以后,可以促进社会风气更加廉洁,使人们更具爱心,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我觉得开展‚手拉手‛和‚1+1‛助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她叫封昌红,是深圳700多万市民中一个普通的女性。封昌红:‚十年前的一天,深圳连续下了几场大暴雨,穿孔桥一带已经被雨水淹了一米多深。早上上班,我们一定要穿过穿孔桥。当时雨水快淹到我脖子了,没有办法,我只好一步一步趟着雨水穿过穿孔桥。我们的写字楼在国商大厦20楼,当时大厦已经停电,我只好一步一步爬上楼梯。当我推开公司的大门,只见一个有残疾的传呼员叫黄革联的,已经开始接电话了。当时,我惊呆了。我说怎么回事,你是怎么上来的。她说是一步步爬上来的。当时,我非常感动,眼泪一下就流了出来。‛

黄革联的精神感动了封昌红。之后,封昌红开始大量招收残疾青年做寻呼员,并将这家寻呼台改名为‚爱心寻呼‛。

三年后,封昌红出任深圳翔龙寻呼台台长。她让自己手下的420多名寻呼员都成了‚义工‛。她既是台长,又是‚义工‛队的队长。

‚为什么要做义工?‛有人可能会提出这出这样的疑问。

已经拥有自己的‚100在线‛通讯网络公司的封昌红说,我不知道做义工需要什么理由。你快乐了,所以我快乐。‚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因此,她在公司网站上专门开设了为病人服务的‚爱心空间‛,为贵州大山贫困儿童服务的‚大山的呼唤‛。

受助者:‚我们跟封昌红认识已经有好几年了。尽管工作繁忙,她每年的重要节日都非常牵挂我们这个地方,都会带上节日的礼物来看望大家,跟我们一起搞联欢,给我们带来了快乐,给我们带来精神食粮。我们非常喜欢她。‛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联结的纽带,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粘合剂。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这对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

可是,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母亲们只有一瓢浑水做饭,孩子们基本上不洗脸,许多人常年不洗澡…… 这里的人不是不讲卫生,而是因为严重缺水。

在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地区,有3240万父老乡亲连维系生命的日常饮用水都无法保证。在十年九旱的甘肃东乡,由于没有水,人们常年累月在贫困线上挣扎,这里种不成麦子、玉米,土豆成了当地的惟一口粮。正因为这样,缺水地区的人们要想喝上一口清水,痛痛快快的洗个脸,就成了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西部缺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2000年,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伸出了友善之手,发起了兴建‚大地之爱•母亲水窖‛奉献爱心活动,组织社会各界捐款,为西部地区老百姓送去了甘露。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秦国英:‚记得那是2000年,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非常活跃,捐款人中有我们的高层领导,有企业界,有机关,有学校,还有很多个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心愿,那就是帮助西部的母亲和儿童,摆脱因缺水所造成的生活和生产上的困难。我们当时收到了捐款1.16亿元。我们把这1.16亿元作为专项基金,从2001年开始,对西部实施母亲水窖项目。到今年为止,已经快三年了。三年来,我们一共为西部修建了8万多座水窖工程,还有一千多座小型汲水工程,解决了近80万人的饮用水困难。有一句话叫做:帮助别人,美好世界,幸福自己。社会各界的关爱,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同时也让西部的百姓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大地之爱的温暖。‛

兴建母亲水窖,就是用好心人捐来的钱买来水泥,在地下挖一个用来蓄水的池子,上面盖一个盖子,这就是水窖。因为不抹水泥的土坑水会很快渗到地下去。

在西部缺水地区,一眼水窖可以解决一家五口人,三头大牲口的饮用水问题。如果是两眼水窖,可以解决浇地用水问题,基本实现脱贫。如果建一个好一点的大水窖需要1000块钱,如果在偏远地区建一个小一点的水窖,其实用200块钱就够。

捐款人A:‚我们感到西部贫困地区群众吃水确实非常困难,我们觉得捐款是非常有意义的。‛ 捐款人B:‚通过参观母亲水窖活动,我们看到了水窖给西部带来的变化是非常巨大的。看到很多农民流着泪,用感激的目光来感谢妇联、感谢社会的一份爱心。同时,从他们感激的目光中,我们也受到很大的震撼。‛

一口水窖就能润泽她们的梦想和心灵,一口水窖就能够改变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幸福的阳光和雨露,就会降落她们的身旁。

友善是为人的基本要求,它要求宽厚待人、体谅对方,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关爱。即使对陌生人,也要有一颗诚挚善良的心。

上海和新疆,远隔着千山万水。汉族和维吾尔族,语言文化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然而,一次友善的偶然相遇,却孕育了雅森吐尔迪和吴青云两家人长达28年的深情厚意。

吴青云大女儿吴爱琴和几个年轻人在上海外滩照相。看到雅森戴着维吾尔族花帽,就想借来照几张像,结果雅森很爽快就同意了。吴爱琴照完以后,就给雅森家也照了像,并把取照片的家里地址给了他们。

几天后,雅森来取照片,找到了吴青云家。两家人开始有了来往。当时55岁的吴青云是上海大中华橡胶三厂的普通工人。他得知35岁的新疆米泉县拖拉机站站长雅森,在上海看病期间,遇到了不少困难,就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

当时,雅森身患重病,排队挂号身体吃不消,吴青云就在瑞金医院跑前跑后,为雅森排队挂号取药。雅森听不懂上海话和医生沟通病情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吴青云一家人就轮流在旁边做语言翻译。上海的天气热,雅森的小儿子出生才8个月,又哭又闹,影响大人休息。白天,吴青云一家就把孩子抱在家里看护;夜晚,再将孩子送回旅馆。维吾尔族的雅森不习惯吃汉餐,他想自己做饭,但又苦于没有上海粮票、肉票和油票。见此情景,吴青云给他送来了一套崭新的锅碗瓢勺用具,还把自己家攒下的多余票证全送给了雅森。这一件件的友善之举,正好似雪中送炭。雅森看在眼里,暖在心头。

一年后,雅森治好了病从上海回到了新疆,从此两家人书信不断,逢年过节都要互寄物品和照片。又过了几年,他们还跨越长江大漠像亲戚一样你来我往互相走动。走动的多了,还就真的为推动新疆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这层关系两地的干部和企业也有了越来越密切的交往。这为开发大西北,为两地发展取得双赢树立了榜样。

柳增宁:‚吴青云这个老同志,在我们厂1985年开始和内地搞横向经济协作的过程中,帮助我们在上海、南京、江浙找技术依托厂家,给我们提供新的信息。今天,我们厂子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我们当时的党委书记雅森同志也给做了不少工作。这两个民族老同志帮了我们的大忙,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提。‛

2003年8月,从新疆昌吉州乡镇企业局局长岗位上退下来的雅森和83岁的吴青云再次在上海相聚了。28年过去了,尽管时代在变社会在变,但他们两家的友情没有变,真诚善良的心没有变。如今,让他们深感欣慰的是,友好交往的种子已经在孙子辈的心田上发芽成长。这位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姑娘是雅森的大孙女。2004年高中毕业后,她想考到上海去上大学。因为她思念的吴爷爷家就在上海。

温暖如春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点一滴都爱心,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八集 勤俭

翻开历史,踏着青砖,走进这条古老的胡同,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深邃的民族精髓。这条幽深的胡同是北京西城区的勤俭胡同。透过胡同这充满沧桑的墙面,我们看到了

中华民族‚克勤克俭‛的历史精神。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胡同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总会指着这些青砖青瓦给他们讲述勤俭胡同的历史,讲述勤劳节俭的意义,讲述先人勤俭兴业的优良传统。穿越这条古老胡同的院门,放眼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先辈们勤俭的优良传统。

200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雪来到西柏坡考察,回顾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所倡导的‚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实现党的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开拓进取、团结奋斗。

勤俭,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了勤劳、勤奋、勤快、俭朴和节俭等等。这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对于劳动的态度和品德,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从事生产劳动,不贪图安逸享乐,不怕辛苦,不怕脏累,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保持旺盛的精力,艰苦朴素,从而创造出更充实和更丰富的生活。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俭节约、不怕艰苦著称于世。‚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些警世名言,今天读来仍然使人深受教育。我们党在领导我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一直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历尽艰险,饱受磨难而不坠革命意志,这是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

这是毛泽东同志用过的毛巾、穿过的衣服。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是个艰苦朴素的典型代表。1947年,毛泽东转战陕北的时候,他洗脚洗脸都用一条毛巾。警卫员李银桥劝他买条新的毛巾洗脸,他却开玩笑说:‚我们行军打仗,脚比脸辛苦,如果把他们分开的话,那就不公平了。‛李银桥笑着接过话语:‚那就买条新毛巾擦吧!‛毛泽东严肃地给李银桥算了一本账:‚话可不能这么说,我多买一条新毛巾,那算不了什么。如果全军每人都节约一条毛巾,我们就可以多打一个沙家店战役了。‛建国后,毛泽东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和作风。他曾强调指出,中国是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勤劳节俭,几十年后同样也要执行勤俭的原则。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毛泽东有一件穿了很长时间的毛衣,由于旧到无法进行正常清洗,身边的工作人员只好先把它放到肥皂中浸泡,然后每人拿一个角在清水中来回晃几下。和毛衣一样,毛泽东有一个日常办公用的公文包,他每天都拿着它装着治国之道的文件,直到公文包的皮也磨花了,铁扣也无法扣上了,他还舍不得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从毛泽东同志来看,在延安时期他带头勤俭节约。中国有个传统习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这是中国人民的习惯。毛泽东同志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品德。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全民达到小康水平,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要)积累财富,另外一方面还得要勤俭节约。‛

香港号称华人首富的李嘉诚,在生活中却是一个艰苦朴素的典范。出生于广东潮州的李嘉诚,在1940年日军进犯潮州的时候,被迫随家人逃到了香港。两年后他父亲得了重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离开了人世,年少的李嘉诚从此辍学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知道挣钱不易的李嘉诚,从那时起对自己挣到的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合理花费,形成了良好的勤俭作风,如今的李嘉诚虽然拥有了巨大资产的长江实业,但在花费上还是一如继往的勤俭节约。

财富需要日积月累。要获得财富,除了创造,还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创造财富的劳动,才能真正拥有财富。节俭既是治家之道,也是治国之道。俗话说:一天省一把,十年买匹马。珍惜成果,反对浪费,财富必然会越积越多,小家必然兴旺,国家一定富强。

这位是被人称作当代愚公的李双良老人。二十年前,在太原钢铁公司的南门外,有一个工业垃圾堆。这个垃圾堆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形成,到八十年代,所堆起的垃圾成为一座高23米、占地2平方公里、体积1400万立方米的垃圾山。它既影响市容又污染空气,是太原市民人见人烦的一块心病。就是这位名叫李双良的退休老人,他凭着自己的务实精神,艰苦奋斗,从1983年3月到1993年12月底,他不但从废渣山里挖出废钢112万吨,搬运废钢渣2381万吨,还新增了大型机械设备115台,建设综合利用工程17项,修筑道路2500米,总综合利用废钢收入2.469亿元,为了保护环境,李双良还把原来清扫的垃圾种植树木3万多株,绿化草坪210平方米。

李双良:‚这个废渣不转移,接下来就会越倒越多,要是把它转移,把里面的废钢取出来,卖的钱也足够搬迁这个废渣山。废渣搬迁,可以填沟造地,扩大土地面积,好处很多……‛

勤俭总会让人可敬,由于李双良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99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他全球环境保护‚500佳‛荣誉称号。

我们所提倡的艰苦奋斗,勤俭办事,是要求人们耐得辛苦、克服惰性、坚持不懈、经受磨练与考验。当然在倡导艰苦朴素,勤俭办事,并不是说生活越差越好,而是主张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怕苦、不怕累,不忘劳动的本色,珍惜成果,反对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这是深圳市龙岗区的南岭村。改革开放前,南岭村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小村,人均收入不到百元,生产靠贷款,吃粮靠救济。那时的南岭村,人心思走,有的村民忍受不了贫穷的折磨,拖家带口,冒着生命危险逃往香港。

改革开放后,为了发展经济,勤劳致富,村党支部一班人带头迁了自家的祖坟,平整了工业用地,办起了来料加工厂。如今,南岭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不到800人,集体经济纯收入7600多万元,集体固定资产达7亿元,实行了村民工资制,老人领取退休金,学生免费读书,家家住进新楼房。

如今,南岭村有钱了富了。那么,富裕之后的南岭人又是怎样看待工作和劳动的呢?

这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叫何秋容,她每天的工作是负责打扫工业区内两栋6层的员工宿舍,并将垃圾运往垃圾场。

何秋容:‚我们南岭村,现在脱贫致富了,其实不劳动,也可以过上很好的日子。我们每年分红都可以分到很多钱,但是我仍然很热爱劳动,如果不劳动就怕变懒变坏,劳动就是我们农民的本色。‛ 陈兰香是一个从外乡嫁到南岭村的农家姑娘,她的许多姐妹都羡慕她,认为她掉进了‚福窝‛。可是没有想到,南岭村给她的见面礼是一根挑石头的扁担。

陈兰香:‚当时我嫁到南岭村的时候,村里面安排我去挑石头。当时,我心里非常难受,也想不通。南岭村这么富裕了,为什么还要一个新娘子去干那种又重又累的活?完全可以请外地来的工人去干。当时我实在想不通。‛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南岭人不是故意难为这位刚过门的新媳妇,而只是用这种看似有点不近人情的方式,告诉陈兰香一个道理:人不劳动就会忘本,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勤俭的传统美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加入WTO之后的中国,将与世贸组织的成员国在国际市场上展开贸易竞争。中国只有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才能克服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十分有限等各种不利因素,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小学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忘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2002年年关,全国各地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钱江晚报》以大字标题报道了杭州某酒家有关黄金宴的消息。这种高档的年夜饭,每席分别为8.8万元、9.9万元和11.28万元。消息披露后,引起全国各地的强烈反响。褒扬者有之,贬损者有之,更多的人则持着怀疑的态度。在舆论和压力下黄金宴不得不偃旗息鼓。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正孝:‚我们对待一个事物,可以有四个态度,就是提倡、允许、反对、禁止,那么这个问题当然不是禁止的问题,像黄金宴。我的看法很大的可能是公款请客,这个属于穷奢极欲。虽然它合法,但它是不应该被提倡的,而且应该被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这都不是我们应该有的本色,这种表现如果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他就是共产党的败家子;如果是所谓的什么企业家,这种企业家,就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的、有远大理想的企业家,跟旧社会那种醉生梦死发横财的那些人没有什么两样,因此我们还是要提倡勤俭。‛ 今天,人们一方面要拓展消费市场,另一方面要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我们讲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去过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消费,而是要大力提倡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像勤俭胡同一样,它虽然记录了许许多多的勤俭故事,但为了城市发展它不得不拆迁了。接替她的将会是新的高楼大厦,新的城市景观。

北京勤俭胡同居民:‚我已经在这里住了四十多年了,我的上一辈也在这住着,勤俭胡同现在要拆迁了,但是我们勤俭的精神不能丢。‛

‚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真正懂得勤俭的道理。无论是修身、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劳节俭是必备的品质和要求;否则,为人必荡,理家必穷,治国必败。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持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党在8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拚搏。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今天富裕幸福的生活。

古人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勤俭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我未来发展的精神支撑和道德保障。

第九集 自强

刚刚发生的惊险一幕,只是这位荣立过一等功的特级直升机飞行员4000多个小时飞行历险中的普通一瞬。作为中国精锐陆军部队的武装直升机团团长,孙凤阳43岁的人生轨迹也像他们惊险飞行表演一样,充满了一个接一个的挑战和突破。

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直行机团团长孙凤阳:‚今天我们进行三提纲的战术课题训练,要求大家在训练时始终带着敌情。因为,训练场就是战场,要求大家严肃认真。完毕。‛

孙凤阳永远忘不了参军的前夜,时任某高炮部队副参谋长的父亲孙芸田给他讲述的悲怆往事———当年,由于我军没有自己的空军,猖狂的敌机经常如入无人之境,身边的许多战友被飞机炸死炸伤,孙芸田坚决要求去了高炮部队。

孙凤阳:‚记得我入伍的头一天晚上,父亲拉着我的手深情地对我说:儿子,作为一个中国军人很光荣,你要好好努力,自强不息,做一个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不要让我们这一代老军人的心头之痛,再在你们身上重演!‛

武装直升机是无处不在的‚低空杀手‛,是纵横战场的‚明星‛。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陆军航空兵,孙凤阳和他的战友在千难万险中锤炼着雏鹰的翅膀。

孙凤阳:‚自强对我们每一位军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一支拥有自强不息精神的军队,才会是强大的,才会是战无不胜的。‛

中华民族的自强,是与所有中国人的自强连在一起的。孙凤阳以创造中国陆军航空兵的多项第一,展示自强不息的力量,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自强,是中华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是亿万华夏子孙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自强作为公民道德规范,要求公民自立自强,树立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拼搏精神。

五千年中华文明历劫不衰,生生不息,她以惊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傲立世界。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股打不垮摧不毁的无比坚韧的民族凝聚力,有一种不甘屈辱舍命抗争的顽强拚搏精神。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漫长而雄壮的自强史诗。无数的民族先贤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德精神,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自觉将个人的奋斗与祖国民族的强盛联系在一起。神舟号系列飞船陆续发射成功,并顺利回收,中国人进入太空的梦想一天比一天接近。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这支素称‚铁军‛的队伍已经拼搏了千百个日日夜夜!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家军:‚我们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始终感到,困难是我们迈向成功的台阶,是我们上水平、提高能力的台阶。‛

任何一项科学实验都是有困难和风险的,尤其是航天航空这种性质的试验,风险就更大。因为它出现问题不可维护。所以,不许失败对航天航空来讲,就必须以自强自信的精神,养成坚毅、严谨、细致的品德,养成零缺陷的管理习惯。

袁家军:‚老一辈科学家在中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提出了要搞两弹一星,中央果断决策。当前,我们也是在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从事载人飞船工作,我们想,我们就是靠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朝向探索未知、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神舟飞船、长征火箭和原子弹、氢弹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民族的独立自强,党和国家历任领导人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建设,而参与其中的中华优秀儿女无不把个人的自强与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联系在一起。

这是一组长长的人物群雕!这是民族的自强意识激发的精神强光!在由这些人物组成的‚铁军‛面前,在自强不息精神强光的照耀下,帝国主义‚核讹诈‛被粉碎了,中国人的腰杆挺直了。

这是一条脍炙人口的公益广告。广告中表现的是在我国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型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与祖国共担风雨,与企业共度难关。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积极进取的坚强人格,同时又强烈体现出现代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自我觉醒意识。

1992年10月,28岁的童娴侠走出这扇大门的那一刻,她的心疼痛不已。她想起了自己进入这家国营大厂工作时的满心喜悦,她想起几年来在这里渡过的日日夜夜,那是把宝贵青春全部织进细密精致的布匹中的岁月……

湖南省湘潭市金虹羽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童娴侠:‚1980年元月,我接到通知,到湘潭纺织印染厂去工作,当时我非常高兴,高兴得几天几夜都睡不好觉。那个年代,那个时候的我们,能够去湘潭纺织印染厂这样的大企业去上班,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但是,她必须走,必须下岗。这家有一万多工人的大型国有企业碰上了经济转型期的困难,许多工人‚息工‛,只领几十元的生活费。童娴侠:‚企业需要改制,需要很多职工下岗,我也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得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不是滋味。以前我每年都是先进工作者,现在一下子什么都不是了。我不知道,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咬一咬牙,童娴侠走出了这个令她依依不舍的大门;咬一咬牙,童娴侠走上了下岗自谋职业的道路。

在下岗的日子里,童娴侠摆过夜宵摊档,卖过臭豆腐。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一家的生计,她想了多少办法,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不叫苦,不流泪,靠自强不息的精神终于为她撑起一片天。这里是湘潭市首家由个人兴办的超市,也是童娴侠开办的连锁超市的第一分店。被逼到墙角的童娴侠没有向命运低头,被生存压力压到最底层的童娴侠,靠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再一次让命运拐了弯。童娴侠:‚其实下岗并不可怕,只要自己去努力,一定能开辟出自己的新天地。‛

超市职工A:‚童总的事业发展到现在,靠的是她的智慧和汗水,还有她自强不息的精神。‛ 超市职工B:‚我当时下岗的时候,心情特别的不好,后来遇到了童姐,她告诉我,她也是从下岗做起的。童姐这个人挺实在,也挺好,在我们超市,像我这种情况的还有几十个。‛ 10年前,童娴侠走出这个大门时,她默念着的惟一一句话是:‚总有一束阳光会照到我的身上。‛今天,阳光实实在在照到了她的身上。她获得了湘潭市‚十大创业楷模‛、‚城区五万人就业工程自主创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03年8月,童娴侠当选为全国第九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

童娴侠也许没有意识到,阳光不是来自天空,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她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中的这句名言,深深铭刻在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上。在书法家的作品中,在毕业生的赠言簿上,在普通家庭的客厅书房,在无数办公室的醒目处,这句名言总是以极高的频率出现。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教师:‚上课,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人是什么?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每个同学首先应该理解,作为一个人必须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里是北京市崇文区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全班50多名学生,家庭人均月收入都在200元以下。从海淀、崇文、东城、怀柔等10多个区县的40所中学汇聚起来,组成宏志班,不仅因为他们家庭生活困难,更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屈的自强精神。在这群学生中,有全国‚十佳‛中学生,有全国奥赛的获奖者,有市级‚三好学生‛,98%以上都是共青团员。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现任校长吴生:‚我们从第一届开始,就在积攒宏志班教育的基点,基点在哪儿?基点我们首先要放在贫穷不是耻辱,贫穷是财富。那么这笔财富怎么用,你只有自强不息,一点一滴地通过三年的学习,让学生把贫穷最后变成财富。‛

宏志班教师:‚通过我们在座每个同学的事例,我们都应该清楚而且有切身的体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人的一生当中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届宏志班毕业生张文燕:‚宏志班的三年学习生活,我觉得是我这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第一届宏志班毕业生刘明:‚我在宏志班所学到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影响着我,并且我相信,以后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仍然会对我产生很大的影响。‛

照片加字幕———

刘明 第一届宏志班学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林猛 第二届宏志班学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刘刚 第二届宏志班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张晓 娟第二届宏志班学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张涛 第二届宏志班学生,毕业于清华大学。

张文燕 第三届宏志班学生,现就读于北京外交学院。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这个宏志班学生奋斗经历的真实写照。全班同学共同创造的100%的高考升学率,是一个奇迹,更诠释了一个真理:个人命运的改变在于自强精神的培养,个人的自强又与一个自强不息的集体密切相关。相互激发、相互鼓励与自我磨砺、自我奋斗如此完美地结合,使宏志班成了中国青少年自强教育的一面旗臶。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十年前,我写了《中日青少年夏令营中较量》的这篇文章,引发了中国教育界的一场大讨论。我发现,我们中国的青少年在自立自强方面,与日本的青少年相比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是我们发展中的一个隐患,能否对下一代进行自立自强的教育,能否使他们成为坚强的有创新精神的一代人,这就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关键。‛

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卧薪尝胆的勾践,凿壁偷光的匡衡,发愤著书的司马迁等等,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自强不息的典范。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所经历的屈辱和苦难,更唤醒了现代中国人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认识。奋勇争先的自我要求,发愤图强的行业意识,振兴中华的民族意愿,使自强精神成为普照神州大地的强光。

残了也要自立,缺了也要坚强,残缺也是一种美丽,显示生命的无限渴望。在一张张含泪的脸庞中,我们知道,肉体的健康或许无法选择,但自强可以赋予健康的心灵。

这位是国家教育部取消高考年龄限制以后,被录取的老年大学生。他们的参与升华了考试的意义,也诠释了自强的丰富内涵:考试只是获取一纸录取书或毕业证的一个过程,而自强才是贯穿人生过程的漫长考试。

当代中国有多少在职研究生和进修生,我们无法统计。但我们知道,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已成为当代中国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的动力来源于自强不息的驱动,创新的途径只能依靠与时俱进的探求。自强不息,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认识你自己‛,这是镶刻在古希腊廊柱上的铭文;‚改造这世界‛,这是近、现代中国人念念不忘的主题。但是,有哪一个时代,有哪一个国家,像近、现代中国这样将‚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刻进每一位国民的心中,落实在每一项事业的进程之中呢?

这是长江、黄河奔腾不息的坚强信念,这是中华民族迎接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第十集敬业 李素丽:‚乘客同志们,您可能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不管您来自何方,我都将会用北京人热情友好好客的传统,为您周到地服务。‛

21路公共汽车线路,北起北京北站,南至北京西站,南来北往的客人一下火车,往往通过这路车接受北京人的第一项服务。

‚阿姨,儿童医院有站吗?‛

‚有站。呆会儿叫你,啊!‛李素丽:‚年轻人,给让个座位好吗?谢谢!‛ 40岁的售票员李素丽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敬业爱岗,给乘客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敬业,是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态度。具体来说,就是敬重、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待自己的职业严肃认真,尽职尽责。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今天,敬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

深圳的锦绣中华是中国的第一座人造旅游景区,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微缩景区。它选取我国80个最有代表意义的古代建筑、山水名胜、民居民俗,按1:15的比例进行微缩建成,融华夏五千年历史文化于一园。而锦绣中华的第81景,却更让游客赞叹不已。

深圳市华侨城集团党委书记张整魁:‚在管理中,我们具体提到了比如像厕所、洗手间这样的环节,都要照国际标准来建设。所以,锦绣中华的洗手间非常干净,客人进入洗手间闻不到异味,所以受到国内外游客的一致称赞,被传媒称为锦绣中华的第八十一个景点。这个现象被中国旅游界称为锦绣中华的洗手间文化。‛

创造第81景的年轻人名叫黄积发。十八年前他就守在这个‚景点‛。在这个叫做‚厕所‛的地方,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把自己负责的洗手间当作一个景点来管理,靠的不是游客扔在盘子上的几张零钞、几个硬币,而是深圳人的敬业精神。

洗手间的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出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而华侨城四个景区的管理人员,正是从这个高度来经营和管理所属的近百个洗手间的。华侨城有一个口号———‚我就是一个景点‛。要求每个导游都是一个景点,每个保安员都是一个景点,甚至每一个清洁工都是一个景点。这些‚流动的景点‛敬业爱岗,有文化知识,有热情,有爱心,使优美的静景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让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尊重中国人,欣赏中国人。

敬业精神是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它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是社会责任的具体化,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持久的精神动力。

任何人的一生,都要以一定的职业身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职业无贵贱,从业者都应该像黄积发一样,热爱自己的职业。正是敬业精神的深入人心,才造就深圳‚一夜城‛的奇迹,也正是敬业精神的深入人心,才可能造就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春华:‚他是伐木工人,有人跟他半开玩笑的说:马老,记者写文章说你踏遍青山人未老……‛ 这是每一位中国老百姓都熟悉的老人,他叫马永顺,在共和国茁壮成长的岁月中,每一个年轮都有他用汗水和心血奉献的‚劳动模范‛勋章。

马永顺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当时的黑龙江林区是支援国家建设的重要物质基地。1951年冬天,马永顺苦干加巧干,年伐木量达到1200立方米,一个人完成了6个人的工作量,创造了全国手工伐木的最高纪录。

一个人顶6个人,那是用最敬业的精神创造的非常奇迹。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强烈热情,使他对伐木这一职业感到神圣和自豪,而对伐木技术的刻苦钻研,更使马永顺如虎添翼。

1959年,马永顺进京参加全国群英会。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周总理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同时还要多造林,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从那以后,‚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八个字就深深地刻在马永顺的心中。

马永顺:‚啊呀,你看看,这个木头还没长大呢!就给采了。多可惜呀!你们看看,这像不像眼泪,你看都流下来了。我采了36000棵树,我要把这36000棵树还上。还谁呢!就还那账。还谁的账呢?还国家的账,采多少我还多少。‛

1982年,马永顺退休了。但是,作为一个林业工人,他认为,他偿还大山债务的日子终于到了。他开始是一个人栽树,后来发动全家18口人一起上山植树。

马永顺:‚九一年,欠账还上了,到九九年植树已不只是36000棵了,现在已超过5万棵了。‛ 从1949年到2000年,‚英模‛两字一直伴随着马永顺。朱基同志评价他: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英雄;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

竹板响声高/人人赞马老/伐木好身手/锉锯有绝招/辛勤献栋梁/汗水化金桥/总理夸小马/主席赞英豪/转眼数十载/小马成马老/年过八旬人/壮心犹未老/儿孙齐上阵/挥起愚公镐/植树还欠账/兴安涌春潮/马永顺,了不起/他踏遍青山永不老。

从砍树到栽树,马永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千方百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光彩。这是国家利益至上的崇高精神,这是高度的敬业精神。他从不服老,退休后仍坚持年年上山植树,这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乐业精神……

这位皮肤黝黑、精神矍铄的老人叫袁隆平,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因他在农业科技领域上的突出成就而获首届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奖。

袁隆平说他就是一个老农民,在自己的科学试验田里耕耘了四十多年。如今年过70了,无论刮风下雨,只要地里有一棵稻子,他就要坚持下地!

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不同,没有上班下班制。我的工作主要是在试验田,就是打雷我们也要上班,每次打雷下大雨也要到田里去看,看水稻倒伏不倒伏,看哪些品种能够经得起几级风,真的要去看的呀!‛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的工作中不断地升华了他的敬业精神。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袁隆平历尽苦难而百折不挠,为了寻找雄性不育株,他逐穗检查了一万四千多株稻穗;烈日下,风雨中,袁隆平和他的助手每天都在野外奔走。

国家杂交水稻中心专家尹华奇:‚当时完全是按自发的经验进行,谁也不管谁,当时国家处于动荡时期。我们在广东南海县进行实验,接着去海南、云南和湖南做试验。通过大量失败以后,他(袁隆平)就总结扩大亲缘关系,向野生稻进军。‛

1970年11月,他的助手李必湖终于在海南岛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边发现了一株雄蕊不育的野生株,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野败‛。

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1973年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研究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获得成功。‚南优2号‛比常规稻增产20%,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的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达到2.3亿亩,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养活六千万人口,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2003年春,当一种叫做SARS的传染性极强的病毒袭来的时候,我国许多医护人员、科研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投入到救治病人和寻找病因的战斗之中。他们为什么具有这样的勇气和热忱?有人问中国工程院士、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他的回答很简单:‚我要找到那个未知数‛。

钟南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次是非典型性肺炎,说不定下一次是传染性心肌炎。我相信搞心脏的人也会像我们一样,站在最前线,他们不会因为怕传染,就不来了,不上班了。‛

没有豪言壮语,但这些朴素的语言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在抗非典战斗中,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普通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

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病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邓练贤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朱秀娟:‚原来他跟我说,这个年由我来定。我喜欢去哪里他就跟着去哪里,一起去玩的。但是他为了工作,他把这事忘掉了。‛

春节期间邓练贤每天都要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高度紧张的工作以及大量的体力消耗,就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难以支撑。回到家中,他难以入睡:经验和教训需要总结,下一步的工作需要思考。大年初四早上,邓练贤突然感到全身肌痛、乏力、头痛、高热,肺部出现炎症阴影,他感染了非典病毒,住进了自己工作的医院。

继邓练贤之后,中山三院相继有20多名一线医护人员也病倒了。面对未知的巨大危险,邓练贤和他的同事们成了第一批‚扫雷者‛。

2003年4月21日,人民的好医生邓练贤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离开了他所钟爱的妻儿和同事。他去逝后,广州市民和中山三院的医护人员含泪送别了这位勇敢的战士。邓练贤是人民的功臣,他树起了一座抗击非典的‚精神‛丰碑。

邓练贤去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请转达我对邓练贤同志不幸逝世的沉痛悼念,对邓练贤同志亲属的亲切慰问。我坚信,有广大医护人员的奋斗与贡献,有全国上下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像邓练贤这样具有职业操守和敬业奉献精神的医护人员还有许许多多,人们也许不熟悉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积发、马永顺、袁隆平、钟南山、邓练贤、叶欣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每一个中国人,并在各行各业的职业人员中发扬光大。我们相信,敬业爱岗将成为当代中国公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和鼓舞着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十一集 奉献

1994年11月29日,援藏干部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边贸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殉职,时年50岁。人们在料理他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6元;二是他的‚绝笔‛———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一位援藏时间近10年,先后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和阿里地委书记的领导干部,几乎没有向山东家里寄过钱。何以清贫到这个程度?他收养的两个藏族孤儿曲印和贡桑会告诉你,孔繁森爷爷是如何省吃俭用让他们衣食无忧、读书上学的;拉萨的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孩子会告诉你,孔市长如何一次又一次自掏腰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上。拉萨市委书记洛桑顿珠:‚我作为他的同事,作为他的朋友,我体谅他的困难。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作为援藏干部,他的工资留在内地给家里夫人小孩用,他拿的是进藏以后的地区差价补贴,所以他拿这一部分(钱)来抚养三个小孩,这个(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阿里地区的困难群众会告诉你,孔书记如何给他们送药、送食品,甚至当场脱下风衣为老人御寒。

‚冰山愈冷情愈热,耿耿忠心照雪山。‛孔繁森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将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藏族人民,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祖国,用生命书写了共产党员热爱人民、无私奉献的新篇章。

奉献作为公民道德规范,要求公民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甚至不惜生命;也要求公民在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履行责任、服务社会。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代诗人艾青的诗句,写出了古往今来一切仁人志士的心声。所有的牺牲都是来源于对山河家国和黎民百姓的高度负责,都是依凭对历史文化和生活自然的深情挚爱。

奉献是一种精神的外发,是一种境界的显现,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它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能力大小,无论职位高低,只要你的所思所行,克己为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造福人类,你就是具备了奉献的美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堵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在敌人的燃烧弹下纹丝不动的邱少云,隐姓埋名为国奉献聪明才智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抗洪抢险英勇献身的高建成,倒在抗非典第一线的白衣天使叶欣,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等,都是勇于奉献的道德楷模。

奉献是一种人生境界,它表现为助人、无私和牺牲精神。一个真正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他不是为了外在的需要而做几件好事,而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动指南,贯穿于全部生命的奋斗与追求之中。

他叫徐虎,是上海一个普通的水电养护工人。他热爱自己的岗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开箱时间:十九点。‛十九点,是每个家庭共享欢乐的黄金时间,徐虎把3700多个黄金时刻无私奉献给了上海的千家万户。他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十九点钟的太阳‛。徐虎:‚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即使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多少钉,让几百个徐虎成长起来,对我们事业的发展才有推动作用,对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种有力的举措。‛

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陈振民:‚徐虎同志是改革开放以后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和高超的服务技能,是新一代的知识性的劳模。现在,尽管徐虎同志的身份改变了,他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房屋维修工人成长为一个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管理者。形式变了,岗位变了,但是他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徐虎精神还没有变,在新的岗位上,他为人民服务的面更宽了。‛

居民:‚他随叫随到,去了以后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马上解决问题,人家有了困难,他总是能及时帮人解决问题。‛

把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融入人生价值的追求,崇高的职业道德,体现了一种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信念上对金钱和个人利益的超越精神。徐虎精神的社会意义在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个人追求正当利益合理性的社会环境中,奉献精神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个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做到奉献社会。而奉献社会所需要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不计较个人得失。

奉献要从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国家、有益于民族利益出发,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对国家有好处,对民族有好处,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心甘情愿,必要时候甚至献出生命。

中国是一个贫水的国家,内蒙古的八千里边防线更是极度的贫水区,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就担负着解决这一地区吃水难的重任。团长李国安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雁。李国安带领全团官兵满腔热情的在内蒙古地区普查和开发水源,为‚强兵固防‛解决边疆军民吃水用水困难,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增进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做出突出贡献。1993年9月23日江泽民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李国安,并勉励说:‚要再接再厉、再建新功。‛ 1993年秋天,一场大病差点使李国安再也站不起来了。他患了腰椎管肿瘤,解放军医院为他做了肿瘤切除手术,他能站起来了,但一条十五公分宽的钢围腰始终紧箍在他的腰上,尽管病魔缠身,李国安仍以惊人的毅力拼命工作。

李国安:‚我的生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深切地体会到,如果没有首长和同志们的救护,我早就完了。今天我又能工作,又能够战斗在我的岗位上,我想我的一切都是首长,是同志们,是党给我的。我多活一天就是多挣24小时,所以我要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地好好工作。‛

在内蒙古边防线上,徒步是很艰难的,对李国安来说乘车也并非易事。

战士:‚刚出院,他就带着钢围腰和我们在边防一起跑。当时我们就劝李团长说,您就这样的情况怎么还出来呢?他说我放心不下呀!由于边防上的路特别难走,特别是西部的搓板路特别利害,我们车内212的保险架都颠断了,团长的腰因为做完了手术吃不上劲,他就让我用背包带把他捆在车座上。团长围的钢围腰,把腰的皮肤都磨破了,每天晚上都得清洗。这样,光药水就用去了四十多瓶,洗不干净的内衣就扔掉了十几件。每天,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都要拄着拐杖徒步登上制高点去,这样光拐棍就用断了三根。‛

在任团长的8年时间里,李国安率领给水团征战200多万公里,打井近300眼,并在被视为无水的沙漠戈壁中找到了水,在矿化度很高的地区找到了能饮用的甜水。

战士:‚我今天特别高兴,这对我们青河口边防连来说是个大喜事。我们今天喝上了甜水,结束了我们三十五年喝苦水的历史。‛

戈壁沙海/终日奔跑/一息尚存/为了把水找/苦水是昨天/甜水今天到/离妻别子为了战友好。离某连部不远的后窑子村村民祖祖辈辈是靠天吃饭,全村三百多口人只有一口苦水井,可怜的水量远远不够饮用,李国安带着钻井连来了,如今两口日出水量近千吨的水井哗哗的流向这干涸的土地,给村民们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农民:‚以前说后窑子村种上一坡,拉上一车,收上一簸箕,回来一煮就没有了,靠天吃饭。每年一亩小麦最多打100斤,现在每年最少也能收600斤。村里原来有30多个光棍,不到40人。今年有了井水,村里成了好地方,今年连着就有13对新人入洞房。‛

又一家村民推倒旧房盖新房,不久又要有一位姑娘到这里做新娘了,后窑子村再也不是过去的穷山村了。

李国安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他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承诺,他的模范事迹打动了千千万万颗心,他的奉献精神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人。

廷•巴特尔:‚我自己没觉得辛苦,因为自己还是愿意在草原上生活,草原的空气特别好,自己愿意在草原生活。‛

锡林郭勒盟草原美丽辽阔,一望无际。

1974年夏天,一位高级干部的儿子廷•巴特尔,从呼和浩特来到这里插队,从此就在这草原深处扎下了根,之后一干就是30个春秋。

包书记:‚廷•巴特尔作为一个将军之子,在我们草原上生活了将近三十年。我有一个感觉,就是廷•巴特尔有个深深的草原情结。我与廷•巴特尔一起工作将近五个年头了,他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在去年的围、封、转移过程中,我们国家给休牧的牧民一定的饲草料补助,廷•巴特尔家得到了将近五六千斤的饲料。他当时对我说,包书记你看谁家缺饲料就送给谁吧!当时廷•巴特尔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时代这种人很少了,这种做法也很少了。他没有将草料直接送给生活有困难的牧民,而是让我给转交。我想他做了好事牧民都不知道,所以说廷•巴特尔的事迹是很感人的。‛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担任萨如拉图亚村村长的廷•巴特尔,在村里实行草畜双承包时,承包的牲畜最少,草场也最差。要带领一村牧民致富,廷•巴特尔的口头禅是‚拿出办法来,干出样子来‛。他把自己承包的6000亩草场分隔成6个区,实行四季放牧,外加种树、种青贮、打井、补播草籽,还在房后建立了暖棚,夏季种菜,冬季接浆。效果很快出来了,本来是全村沙化最严重的草场,现在变成了全乡最好的,牧草不仅够用,还有富余。牧民纷纷照廷•巴特尔的样子干起来,新畜牧方式推广的结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000多元,村里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防灾抗灾能力大大增强。

廷•巴特尔:‚我们这个嘎查吧有八十三户,三百一十六人,主要是放牧。这个草场一共是三十二万亩,分散得特别远,一般近的有两三公里,远的一般有二三十公里,因为住的距离比较远,比较分散。‛

‚那你平时都怎么管呢?‛

‚一般我们现在都还有电话,一般电话联系就可以。过去全部都是骑马开车一家一家走,一般开一个会议就要十天以前通知。‛

廷•巴特尔,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这位真正的草原英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最高要求。

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需要冲锋陷阵、赴汤蹈火、杀敌立功的英雄;改革和建设年代,党和人民需要苦干实干、无私奉献,与时俱进的英雄。廷•巴特尔正是这样一位在30年艰苦奋斗中创造出不平凡业绩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英雄人物。

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被鲁迅喻为中国脊梁的人在当代中国是越来越多了。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无论是稻菽千重浪的乡村,还是高楼林立的城市,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汇集成奉献的洪流,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

第十二集 立德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

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在21世纪的阳光中,已经踏入了现代文明的快车道。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庄严宣告:‚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江泽民:‚……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的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会使中国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也就是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从现在的850美元左右增加到3000美元左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发达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不仅应当有充裕的物质文明,也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维系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不仅是经济条件,也离不开法律的规范,离不开道德的调节,道德也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同时,思想道德建设本身,也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非常重要的目标。‛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历史给了步入新世纪的中国一次巨大的机遇,但是前进道路上充满困难和风险,形势逼人,不进则退。

在这场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中,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和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精神动力。

古往今来,民族精神激励着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它厚重的历史感和巨大的时空穿透力,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光芒。

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向我们袭来。在这场重大的灾害面前,全国人民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同疫病进行了坚决斗争,奏响了一曲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壮丽凯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我们看到了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人格,我们看到了不畏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我们也看到了团结一心,坚定从容的气节。仁者之心,智者之勇,中华民族精神和道德勇气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民族精神,靠的就是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塑造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激励全国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后,2003年又印发了《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这都为我们进行道德建设指明了具体内容和方向。100多年前,一位哲人提醒人们说:当我们为子孙后代着想的时候,必须记住,美德是不会遗传的。只有经过培育与传承,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才能得到飞跃和升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三大领域。只有具备适应社会和时代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行为规范,才能成为这个社会接纳的合格成员。时空转换,地球变小了。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关系越来越密切,交往越来越频繁,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

文明的社会必须规则明确,秩序井然。社会公德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人类的公共生活确立规则,如果毫无规则可言,那么人和人的关系、社会的和谐都将被破坏。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孩子咿呀学语的过程,也是一个道德教化的过程。遵守社会礼仪是一个人素质、修养的展现。在剧院看戏要保持剧院的安静;到银行取钱要遵守一米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要守时守约;不随地吐痰,保持公共卫生,保持环境的整洁美观。这些礼仪、习俗和举止规范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原始丛林之中,遵从着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界的,是社会的法则和道德的关怀,秩序、礼貌、尊重和关爱是其重要内容。高尚的道德如和煦的春风,温暖着人们的心田。公民道德,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公共场所,新设立了许多供残疾人士使用的设施。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理解、爱护和关怀,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同时,社会各界也广泛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工程:‚送温暖‛、‚志愿者‛、‚手拉手‛、‚希望工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经常性社会捐助‛。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不断涌现,无数平凡的人们在无私奉献,为社会文明添砖加瓦。

社会分工,使各行各业像天上的星辰一样排列有序,各发其光,和谐、灿烂,共同映照着整个宇宙。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日益被人们所认识。

职业道德是职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对职业负责,是现代社会经济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敬业爱岗,恪尽职守,不仅是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忠实履行职业道德的先进人物,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他们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平凡之中的伟大,细微之处的精神。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国杰:‚职业道德在道德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职业道德是我国当前道德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对于改善社会的风气,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职业道德建设中,诚实守信有着更加突出的意义。‛

无论哪一种经济制度,都有深刻的道德观念作支撑。市场经济运行的背后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市场通过利益驱动来调节人们的行为,但市场经济交易秩序必须建立在普遍信任的基础上。诚信是推动市场分工与合作的基本力量。

2001年高考作文题是一个寓言:一个青年得到了健康、美貌、诚信、才华、金钱、荣誉、地位七个行囊。在过河时遇到大风浪,艄公让他扔掉一个,不然就会葬身河底。于是青年扔掉了诚信。面临利益取舍的时候,诚信是否应该轻易抛弃?这个问题不仅仅应该由考生来回答,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对此进行一番思考。

文明社会的建立必须重视信用建设,但信用建设的关键是制定失信惩戒机制。对失信者惩处不力,就是对守信者的侵犯。如果失信不需付出代价,那么,诚信就要被人抛之于脑后。

在现实生活中,不讲诚信给社会带来的损失是惊人的。德法并治,强化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健全的信用制度,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一个人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多重的,要担负相应的责任,承担相应的义务。对长者之尊,对亲人之爱,对朋友之信,对邻里之善,如山中清泉,自然流露。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也使得家庭幸福美满、社区温馨文明、社会安定和谐。

公民道德,重在实践,重在参与。每个公民都是道德的传播者和培育者。‚知‛要落实到‚行‛,知而不行,就是不知。美德只能在人们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中实现。

中宣部宣教局局长杨新力:‚公民道德建设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我们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道德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更多的人看到道德的力量,看到道德的作用,动员更多的人关心道德建设,参与道德建设。‛

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以来,各地各部门大力宣传、推广、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激发了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参与道德建设的巨大热情,有力地推动了新形势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今天的种子,明天的希望。高尚的道德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新世纪的中国,必将谱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华章!

第五篇:公司力量解说词

第一集公司!公司!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公司改写了人与人相处的秩序,国与国竞争的规则。,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从有形到无形的种种成就,纷纷写下公司之名。

公司是一种组织,一种制度,一种文化。公司是一种生存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它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引领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用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明确所有权归属,这些正是自由交易和市场形成的前提。

公司到底是什么?对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公司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切问题从来都没有唯一和不变的答案。

我们出生之前,公司早已落地生根,我们离开之后,它还将长存于世。它是我们的过去,也是未来。

我们无法错过这个比我们的生命更加古老和年轻的命题。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我们想要再次回望来时路。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第二集 市场无限

斯密认为:“每一个人为改善他的状况而自然地作出的努力,当其具有施展的自由和安全时,就是一个十分强有力的原则”,他进而指出,不需要借助其他,这种个人的努力就能给社会带来财富和繁荣。

第三集猎富时代

1776年,美国独立前夜。

一本不到20页的小册子开始流传。小册子名为《常识》,作者托马斯•潘恩用朴素的文字,激励人们反抗暴政和奴役。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常识》一书对民众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选用《常识》中的一段话,作为发刊词。此后百余年中,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杂志扉页上的这段话,却从来没有改变。它被称为“企业家誓言”:

“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 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我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自豪地说: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已经做到了。”。

“君子不言利”。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这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在其他很多国家,这也是令人赞扬的社会品德。

但富兰克林却告诉大家:挣钱不是贪婪,也不为谋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绚丽多彩,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途径。

“时间就是金钱,信用就是金钱”,直到今天,富兰克林的格言仍然闪亮在尘世间。对于跃跃欲试的人们来说,还有什么比思想解放更能释放他们的能量呢!正如古代雅典人说的那样:承认贫穷并不是可耻之事,不努力去克服贫穷才是堕落。

自由竞争,把全社会最有奋斗热情的人筛选了出来。这些曾经饱受贫寒、生活在特权之外的人获得了自由之后,他们迸发的创造力让世人敬仰。

“和比自己强的人合作,而不是和他们战斗。”这是卡内基一生信奉的“常识”。他还特意撰写了一句话,让人刻在自己的墓碑上:“这里躺着的人,善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

合作是理性的成果。

一个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普通人,没有权利阻止其他的普通人获得成功;一个通过社会赋予的自由而登上舞台的公司,没有权利控制其他公司的自由。无论是谁,如果成了自由的扼杀者,最终受伤害的,也将包括他自己。

第四集进步之痛

公司曾经获得了那个时代最大胆的胜利。人们对公司的狂热曾经就像一次集体朝圣。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使得世界在19世纪一百年中所发生的改变远远超过此前的三千年。然而,正因为如此,世界也不得不同时面对与进步伴生的矛盾、冲突甚至灾难。

马克思则尖锐地指出了资本的贪婪本性:“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

第五集危机时刻

凯恩斯的理论被称为经济学的一次“革命”,有人称其影响就像是哥白尼对于天文学、爱因斯坦对于物理学。因为,它改变了此前一百多年中只由市场之手调节经济运行的理念,从此,政府对于经济生活的必要作用被重新估量。

“无人能够左右变化,唯有走在变化之前。”经济危机是市场重新洗牌的过程。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公司,都会在危机中寻找商机。

第六集谁执权杖

战后的世界,迎来了一个大公司竞争的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就是效率,管理就是利润。管理是公司创造并自我消费的产品,也是每一个成功组织的必修学问。

究竟谁说了算?决策又如何执行?权力的分配、制衡和传承,对每一个渴望长大、向往永生的公司来说,都是必须跨越的制度门槛。

只有时刻活在生死线上、站在悬崖边上的公司,才会拥有自我更新的主动意识,才会以 非盈利组织所不具备的内在冲动,开辟出崭新的管理模式。

职业经理人真正走上大公司的管理舞台。企业的命运从此超越了血缘和运气。

美国学者钱德勒认为:当一个企业中层和高层皆为领取薪水的经理人员所控制的时候,便可适当地称为现代企业。

公司完成自身现代化的这场革命,将逐渐影响到世界各国。

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族代代都有才人出。公司可以传给子孙,经营公司的秉赋却不一定能遗传。

要想实现“公司无限大”和“公司万年长”这两个梦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显然是更为理性的选择。一个开创了公司的人,能为它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许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离开。

当所有权日渐分散在大小股东手里,习惯了搭便车的股东们关心的是股票价格而不是公司经营;经营权都交到了经理人手里,却没有能够真正制衡经理人的力量,权力和责任的失衡,供养了一批现代帝王。

但是,在重新寻找责任人的时候,可以挑选、可以评判、可以撤换管理者的现代公司制度,依然是迄今为止最可依赖的纠错、校正系统的提供者。

要想基业常青,制度比人更靠得住。但世界上从来没有尽善尽美或一劳永逸的制度安排,每一种选择都有成本和时效。对任何组织而言,当旧的权力平衡被打破、信任被渐渐折损,唯一的办法是求取新的平衡,建立新的信任。

第七集各领风骚

面对强大的美国公司,松下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思路。他对属下说:从前是以一个日本人的立场来考虑事情,如今要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做出判断。作为一个经济的世界人,必须利用本民族文化的优长,才能从事世界性的经济活动。

人们发现:公司归根到底是人的组织。在制度和理性之外,要想调动人、激励人、凝聚人,唯有文化。那是公司管理的更高境界,也是效率和利润的新来源。

只有那些善于汲取先进文化、并创造出自己独特新文化的公司,才可能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改变了日本人的时间观念。“迟到”一词,随之出现在近代日语中。

自明治维新以来,主导开放改革的日本精英阶层就意识到,思想解放是国家进步的根本。

日本《公司法》出台的1890年,国会颁布了第一部《宪法》。《宪法》强调了天皇的绝对权力,但也赋予了民众一定程度的经济自由,规定:“日本臣民,其所有权不受侵害。”

1946年颁布的日本《和平宪法》中,天皇只作为国家象征保留,特权和身份制被彻底废除,平等原则被明确写入,同时写入《宪法》的还有:“财产权不得侵犯”。

丰田汽车的生产线上,有一根特别的拉绳,被称为“安东”绳。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发现异常,就可以拉动绳索,停止生产,以防止次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拉动安东绳的责任和权利,让工人不再只是生产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不再是可以任意替换的一个标准化零件。他们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情感、被重视的人。

日本管理学大师大前沿一总结说:日本企业的成功,远不只是公司歌曲和终身雇佣制度,而是在组织中重新发现了人。

归根到底,公司并不是豪华建筑、财政利润、战略分析和五年规划。而要想调动人的因素,文化的力量无形胜有形。

但文化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有善于学习和开放的文化,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

公司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利润增长点。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公司从文化中收获的利益,成为全世界的榜样。企业文化的内涵被迅速而充分地延展。

人们纷纷向各自的文明中去寻找,用美好的价值重组公司,用高贵的精神锻造公司,用超越利益的公共品质包装公司。这一切所取得的成就,是仅仅依靠硬性管理无法到达的高度。

无论身处何种文化环境,惟有更好地调动起自身文化中激发个人潜能的优势,更好地解读人与组织的关系,才有可能赢得竞争。

作为上个世纪最成功的学习者和追赶者,日本完成了文化的嫁接、融合、新生,日本公司也从公司文化的自觉践行者变成输出者,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它似乎还从未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

一个国家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每一个国民,决定了它在人类进步历程中的位置和高度,而这一点,将深深地镌刻进本国公司的文化中,成为其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历史再一次表明,惟有更具原创力的文化基因,才能长久地支撑起经济奇迹。

第八集创新先锋

事实上,自从智力和资本走到一起,人类社会的发展就呈现出几何级数。自从有了公司,人类很多的新知识、新发明、新创意,都有了明确的创造者和拥有者。

据统计,从17世纪到20世纪70年代,被经济学家认为改变了人类生活的160种主要创新中,80%以上都是由公司完成的。

今天,全世界70%的专利和三分之二的研究开发经费出自跨国公司。2006财年,美国政府的研发预算为1320亿美元,而美国公司的研发预算则达到了2000亿美元。

300多年前,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道:“知识就是力量”。而让知识真正成为力量、让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并不是知识或者科技本身,而是面向市场进行创新的公司组织。因为,在创新活动的诸多要素中,制度大于技术。

自由,是科学研究中最需要被尊重的品质,也是创新者不可或缺的环境。给思想自由的天空,才可能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第九集本土雄心

专制制度下,商人的利益脆弱得就像一件瓷器,随时会被粉碎。中国历朝历代的商业活动不可谓不繁荣,但众多经营有方、富可敌国的商帮,终未能转变为现代意义的公司。因为,在至高无上的君权之下,自由、平等的契约精神和法律保护下的产权制度都是奢谈。

1910年冬天,旅居日本的梁启超冷眼静观时局,写下了《敬告国中之谈实业者》一文,指出了当时中国公司存在的四大弊病。梁启超认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法治环境。他说:“股份有限公司必在强有力之法治国之下乃能生存,中国则不知法治为何物也。”

第十集地球无疆

全球公司或许仍将代表公司最好的那一面:提高生产力,并因此而改善各地区、各阶层人们的生活。但它也时时表现出公司最令人忧心的一面:超越了国家的巨型组织更容易远离道德和约束。

哪里成本低,哪里有需求,公司就千方百计去哪里。这是一个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的简单的逻辑。正是这个简单的逻辑,一点点改变了世界的样貌。

一个封闭的国家注定是失败的,将会被创造力所打败,创造力产生竞争,使人们总是想竞争、想做得更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的反思。一个过分受到国家保护的经济,是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

无论对于国家还是公司,历史性的机遇都稍纵即逝,它只属于那些引领潮流的开创者。

这是一个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要在竞技场上长久保持领先者的席位,惟有创新。创新管理、创新组织模式、创新技术。

今天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活动的大舞台,大家都可以登台,扮演着某个角色,台词甚至剧目并不雷同,但没有人能演独角戏。

没有人能够断言,处于矛盾、机会、合作、分歧种种复杂境地中的公司,最终将会走向哪里。但我们知道,历史不会回头。

没有人能够预测,在财富、权力、科技、文化等等的合力作用下,公司还有多少可以被激发的潜能。我们只知道,未来总在想象之外。

——我们不停的探索,所有探索结束时,都是物归初始,都是此境初识,他依然还在探索。

下载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八至十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型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解说词第八至十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型电影纪录片《丰碑》解说词[五篇模版]

    大型电影纪录片《丰碑》解说词 这是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曾经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 郭金梅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1997年8月22日这一天,她起得特别早,带领全家人在院子里搭......

    1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全文解说词

    1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全文解说词 书籍简介 12集《故宫》将从故宫的建筑艺术、使用功能、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程等方面,全面展示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

    大型纪录片《基金的力量》总导演阐述

    《基金的力量》总导演阐述一.为什么做 公元1500年,被认为是人类财富史的分水岭。此前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并没有带来巨大的财富突破,财富依然是满足生存需求之后的“剩余”。从......

    公司的力量解说词-全

    当下公司无所不在的影响力令世人震惊。在数百家乃至数十家跨国公司左右着世界经济运行的今天,公司已成为最重要的一种经济组织。公司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带动经济增长;公司推......

    1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全文解说词[共5篇]

    12集大型历史纪录片《故宫》全文解说词.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5则范文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有位哲人说过:“政党、国家、宗教是现代社会的缔造者,但真正在这其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其实是公司。” ——题记趁着国庆放假,又重温了一遍纪录片《公......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xiexiebang推荐)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影片的第一集呈现的思想内容是引人入胜的,它能够深深地钩住观众的心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类对既熟悉却又陌生的领域常常夹杂着这么一股冲劲。我们说说......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大全五篇)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精选多篇)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观后感 影片的第一集呈现的思想内容是引人入胜的,它能够深深地钩住观众的心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人类对既熟悉却又陌生的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