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的哲学难题
人生的哲学难题
文/周国平前言
人活一生,会遇到许多难题。有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具体的难题,例如人生某个关头的抉择,婚姻啊,事业啊,也许解决起来难一些,但或者是可以解决的,或者事过境迁未解决也过去了,不会老缠着你。也有抽象的难题,那是在灵魂中发生的问题,其特点是:对于未发生这些问题的人,抽象而无用,对于发生了这些问题的人,却仿佛是性命攸关的最重要的问题;你要么从来没有发生过,倒也能平平静静过,可是一旦它们在你心中发生了,你就不得安宁了,因为它们其实是不可能最终解决的。
不可能最终解决――这正是哲学问题的特点。凡真正的哲学问题,其实都是无解的难 题。要说明哲学问题的性质,最好的办法是把它和宗教、科学作比较。科学是头脑发问,头脑回答,只处理人的理性可以解决的问题。宗教是灵魂发问,灵魂本质上是情感,一种大情感,是对终极之物的渴望,对神秘的追问,宗教不要求头脑做出回答,它知道人的理性回答不了,只有神能回答,情感性的困惑惟有靠同样是情感性的信仰来平息。哲学也是灵魂在发问,却要头脑来回答,想给宗教性质的问题一个科学性质的解决,这是哲学内在矛盾。
那么,哲学岂非自寻烦恼,岂非徒劳?我只能说,这是身不由己的,灵魂里已经发生了困惑,又没有得到神的启示,就只好用自己的头脑去想。对于少数人来说,人生始终是一个问题。对于多数人来说,一生中有的时候会觉得人生是一个问题。对于另一些少数人来说,人生从来不是问题。在座各位不妨问一问自己,你属于哪一种?确实有许多人认为,去想这些想不明白的问题特别傻,这种人活得最正常,我很羡慕。可惜我是属于欲罢不能的那一类,对人生的一些重大问题想了大半辈子仍想不通。不过,我的体会是,想不通而仍然去想还是有好处的。乘今天讲座的机会,我把我所想过的这类问题略加整理,与你们交流。预先说明,我只有问题,只有答案,即使说了一些想法,也是我拿不准的,不算答案。人生中哲学性质的难题有很多,我姑且列举其中的一些:
人生的目的与信仰。人生有没有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如果没有,人与动物有何 区别?如果有,人的精神追求的根据是什么?怎样算有信仰?
死。既然死是生命的必然结局,生命还有没有意义?如何克服对死的恐惧?应该怎样对待死?
命运。人能否支配自己的命运?面对命运,人在何种意义上是自由的?应该怎样对待命运?
责任。人活在世上要不要负责任,对谁负责,根据是什么?
爱。人因为孤独而渴望爱,爱能不能消除孤独?为什么爱总是给人带来痛苦?爱与被爱,何者更重要?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吗?
幸福。什么是幸福,它是主观体验,还是客观状态?幸福是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怎样衡量生活质量?
所有这些问题围绕着、并且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生意义。即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人生观。人生观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对人生的总体评价,即人生究竟有没有一种根本的意义。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表现为哈姆雷特的问题:“活,还是不活?”当一个人对生命的意义发生根本的怀疑时,就会面临着活着是否值得的问题。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因生命的短暂性而产生的问题:人的生命有无超越于死亡的不朽的、终极的价值?核心是死亡问题。二是因生命的动物性而产生的问题:人的生命有无超越于动物性的神圣的价值,人活着有没有比活着更高的目的和意义?核心是信仰问题。第二,对各种可能的生活方式的评价,即在人生的范围内,把人生作为一个过程来看,怎样生活更有意义,哪一种活法更好。核心是幸福(生活质量)问题。
对于人生有无意义的问题,大致有三种回答:第一,绝对否定,如佛教,认为人生绝对无意义。第二,绝对肯定,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有来自神的绝对意义。第三,一般人(包括我)在此两极端之间,既不能确定有绝对意义,又不肯接受绝对无意义,哲学是为这种人准备的。按照前两种极端的答案,怎样生活更好的问题有很明确的答案,对于佛教是求解脱,断绝业报的轮回,对基督教是信奉神,为灵魂在天国的生活做准备。对于第三种人来说,既然在人生总体评价上难以确定,就可能会更加看重在人生过程中寻找相对的意义,也就可能会更加关心尘世幸福的问题,不过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会有很大的分歧。
所有这些问题围绕着、并且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人生意义。即人生有没有意义,如果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构成了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人生观。我今天讲人生观的几个主要问题,即信仰问题、死亡问题、幸福问题。一,信仰问题
问你:为什么活着,你活着的目的是什么?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回答不出。我也回答不出。的确常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他们想,看你的书,对人生哲学谈得好像挺明白的,你一定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可是事实上,我在这方面之所以想得多一些,正是因为困惑比较多,并不比别人更明白。在人生某一个阶段,每个人也许会有一些具体的目的,比如升学、谋职、出国,或者结婚、生儿育女,或者研究一个课题、写一本什么书之类。可是,整个人生的目的,自己一生究竟要成一个什么样的正果,谁能说清楚呢?
有些人自以为清楚。例如,要成为大富翁、总统,或者得诺贝尔奖。可是,这些都还不是最后的答案,人生目的这个问题要问的恰恰是,你为什么要成为大富翁、总统,得诺贝尔奖,等等?如果做富翁只是为了满足物质欲,做总统只是为了满足权利欲,得诺贝尔奖只是为了满足名声欲,那么,这些其实只是野心、虚荣心,只能表明欲望很强烈,不能表明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亚利山大征服了世界,却仍然羡慕第欧根尼,正因为他觉得在想明白人生这一点上,自己不如第欧根尼。真正得诺贝尔奖的人,比如海明威、川端康成,决不会以得诺贝尔奖为人生目的,否则他们就不会自杀了。
还有一些人,他们从外界接受了某种现成的观念或信仰,信个什么教或什么主义,就自以为有明确的生活目的了。但是,在多数情形下,人们是因为环境的影响而接受了这些东西的,这些东西与自己的灵魂、自己的生命实质是分离的,因而只是一种外在的,表面的东西,不能真正充实灵魂和指导人生。我不是责备人们,而是想说明,一个人要对自己整个人生的目的有明确而坚定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件极难的事。那些自以为清楚的人,多半未作透彻的思考。作了透彻思考的人,往往又反而困惑。
人生目的至少应该是比欲望高的东西,停留在欲望(生存欲望,名利欲是其变态)的水平上,等于是说:活着是为了活着。因此,问题的更明确的提法是:人的生命有没有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如果没有,人就不过是活着而已,和别的动物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至多是欲望更强烈(更变态)、满足欲望的手段更高明(更复杂)而已。
为生命确立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可以有不同途径。其一是外向的,寻求某种高于个体生命的人类群体价值,例如献身于某种社会理想,从事科学真理的探索,进行文化艺术的创造,传播某种宗教信仰,等等。这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救世,目标是人类精神上的提升。其二是内向的,寻求某种高于肉体生命的内在精神价值,例如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潜心于个人的宗教修炼或艺术体验,等等。这相当于通常所说的自救,目标是个人精神的提升。凡高于生命的目的,归根到底是精神性的,其核心必是某种精神价值。这一点对于定向于社会领域的人同样是适用的。正像哈耶克所指出的,大经济学家往往同时也是大哲学家,他不会只限于关心经济问题,他所主张的经济秩序必定同时旨在实现某种人类精神价值。即使一个企业家,只要他仍是一个精神性的存在,即本来意义上的人,他就不会以赚钱为惟一目的,而一定会希望通过经济活动来实现某种比富裕更高的理想,并把这看做成就感更重要的来源。一般的人,哪怕过着一种平庸的生活,仍会承认人不应该像动物那样生活,有精神追求的生活是更加高尚的。由此可见,目的的寻求是人要使自己摆脱动物性而向更高的方向提升的努力。那么,向哪里提升呢?只能是向神性的方向。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一种努力有什么根据? 从自然的眼光看,人的生命只是一个生物学过程,自然并没有为之提供高于此过程的目的。那么,人要为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个高于生命本身的目的,这种冲动从何而来?人为什么与别的动物不一样,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多数哲学家的回答是: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但是,从起源和功能看,理性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发展出来的对外部环境的认识能力,其方式是运用逻辑手段分析经验材料,目的是趋利避害,归根到底是为活着服务的,并不能解释对意义(精神价值)的渴望和追求。于是,另一些哲学家便认为,原因不在人有理性,而在人有灵魂。与动物相比,人不只是头脑发达,本质区别在于人有灵魂,动物没有。可是,灵魂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指的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渴望,可以称之为人身上发动精神性渴望和追求的那个核心。我们发现,灵魂这个概念不过是给人的精神渴望安上了一个名称,而没有解释它的来源是什么。问题仍然在:灵魂的来源是什么? 二,死亡问题
许多人有这样的经验: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经历过一次对死的突然“发现”。在这之前,当然也看见或听说过别人的死,但往往并不和自己联系起来。可是,有一天,确凿无疑地明白了自己迟早也会和所有人一样死去。我在上小学时就有过这个经验,一开始不肯相信,找理由来否定。记得上生理卫生课,老师把人体的解剖图挂在墙上,我就对自己说,我的身体里绝对不会有这样乱七八糟的东西,肯定是一片光明,所以我不会死。但自欺不能长久,我终于对自己承认了死也是我的不可避免的结局。这是一种极其痛苦的内心体验,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一样。想到自己在这世界的存在只是暂时的,总有一天会化为乌有,一个人就可能对生命的意义发生怀疑。
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人似乎渐渐麻木了,实际上是在有意无意地回避。我常常发现,当孩子问到有关死的问题时,他们的家长往往惊慌地阻止,叫他不要想。其实,这哪里是瞎想呢,死是人生第一个大问题,只是因为不可避免,人们便觉得想也没有用,只好默默忍受罢了。对这种无奈的心境金圣叹表达得最为准确,他说:我今天想到死的时候这么无奈,在我之前不知有多少人这么无奈过了。我今天所站的地方,无数古人也曾经站过,而今天只见有我,不见古人。古人活着时何尝不知道有这一点,只是因为无奈而不说罢了。真是天地何其不仁也!但哲学正是要去想一般人不敢想、不愿想的问题。死之令人绝望,在于死后的绝对虚无、非存在,使人产生人生虚幻之感。作为一切人生――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幸福或是不幸――的最终结局,死是对生命意义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因而是任何人生思考绝对绕不过去的问题。许多古希腊哲学家把死亡问题看作最重要的哲学问题,苏格拉底、柏拉图甚至干脆说哲学就是为死预做准备的活动。
然而,说到对死亡问题的解决,哲学的贡献却十分有限,甚至可以说可怜。直接讨论死亡问题的哲学家一般都立足于死之不可避免的事实,着力于劝说人以理智的态度接受死。例如,伊壁鸠鲁、卢克莱修说:死后你不复存在,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痛苦了。可是问题恰恰在于,我不愿意不复存在!我愿意有一颗能感知、能欢乐和痛苦的灵魂!还有什么物质不灭之类,可是我恰恰不愿意仅仅是物质!死后的可怕正在于灵魂的死灭、不存在。斯多葛学派则劝说人顺从自然,他们说:如果你愿意死,死就不可怕了。西班牙哲学家反驳得好,他说:问题在于我不但不愿意死,而且不愿意我愿意死!还有一种巧妙的说法,意思是说:死后与出生前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为自己出生前不存在而痛哭,你会说他是傻瓜,那么,为死后不存在而痛哭也同样是傻瓜。这种说法巧妙是巧妙,但不能平息灵魂对死亡的恐惧。灵魂的特点是,它从未存在也就罢了,一旦存在,就决不肯接受自己不再存在的前景了。
要真正从精神上解决死亡问题,就不能只是为了劝人理智地接受不存在,而应该帮助人看破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界限,没有了这个界限,死亡当然就不成为一个问题了。这便是宗教以及有宗教倾向的哲学家的思路。宗教往往还主张死比生好,因此我们不但应该接受死亡,而且应该欢迎死亡。其中,基督教和佛教又有重大区别。基督教宣称,灵魂不死,在肉体死亡之后,灵魂摆脱肉体的束缚而升入了天国。所以,生和死都是有(存在),并且生是低级的有,死是高级的有。与之相反,佛教主张,四大皆空,生命仅是幻象,应该从这个幻象中解脱出来,断绝轮回,归于彻底的空无。所以,生和死都是无,并且生是低级的无,死是高级的无。我个人认为,基督教之宣称灵魂不死,毕竟是一种永远不能证实的假设,或者如帕斯卡尔所说是赌博,难以令人完全信服。相比之下,佛教可能是在生死问题上的最透彻的理解,是对死亡问题的最终解决。人之所以害怕死,根源当然是有生命欲望,佛教在理论上用智慧否定生命欲望,在实践上用戒律和禅定等方法削弱乃至灭绝生命欲望,可谓对症下药。当然,其弊是消极。不过,在无神论范围内,我想象不出有任何一种积极的理论能够真正从精神上来解决死亡问题。总的来说,就从精神上解决死亡问题而言,哲学不如宗教,基督教不如佛教,但佛教实质上却是一种哲学。对死亡进行哲学思考虽属徒劳,却并非没有意义,我称之为有意义的徒劳。其意义主要有,第一,使人看到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用超脱的眼光看人世间的成败祸福。如奥勒留所说,这种思考帮助我们学会“用有死者的眼光看事物”。譬如说,如果你渴望名声,便想一想你以及知道你名字的今人和后人都是要死的,你就会觉得名声不过是浮云;如果你被人激怒了,便想一想你和激怒你的人不久后都将不存在,你就会平静下来;如果你痛苦了,例如在为失恋而痛苦,便想一想为同样事情而痛苦的人哪里去了,就会觉得不值得。人生不妨进取,但也应该有在必要时退让的胸怀。第二,为现实中的死作好准备。人皆怕死,又因此而怕去想死的问题,哲学不能使我们不怕死,但能够使我们不怕去想死的问题,克服对恐惧的恐惧,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对死的自由。死是不问你的年龄随时会来到的,人们很在乎寿命,但想通了既然迟早要来,就不会太在乎了,最后反正都是一回事。第三,死总是自己的死,对死的思考使人更清醒地意识到个人生存的不可替代,从而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向死而在”,立足于死亡而珍惜生命,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独一无二的价值。
三、幸福问题
在世上一切东西中,好像只有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其他的东西,例如结婚、生孩子,甚至升官发财,肯定有一些不想有,可是大约没有人会拒绝幸福。人人向往幸福,但幸福最难定义。人们往往把得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实现自己最衷心的愿望称作幸福。愿望是因人而异的,同一个人的愿望也在不断变化。讲一个笑话:有一回,我动一个小手术,因为麻醉的缘故,术后排尿困难。当我站在便池前,经受着尿胀却排不出的痛苦时,我当真觉得身边那位流畅排尿的先生是幸福的人。真的实现了愿望,是否幸福也还难说。费尽力气争取某种东西,争到了手却发现远不如想象的好,乃是常事。所谓“人心重难而轻易”,“生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别处”,这些说法都表明,很难找到认为自己幸福的人。幸福究竟是一种主观感受,还是一种客观状态?如果只是前者,狂喜型妄想症患者就是最幸福的人了。如果是后者,世上多的是拥有别人羡慕的条件而自己并不
觉得幸福的人。有一点可以确定:外在的条件如果不转化为内在的体验和心情,便不成其为幸福。所以,比较恰当的是把它看做令人满意的生活与愉快的心情的统一。
那么,怎样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并且能带来愉快心情呢?这当然仍是因人而异的。哲学家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生活包括外在生活(肉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和内在生活(精神生活)两方面,其中,外在生活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内在生活是幸福的更重要的源泉。
对于幸福来说,外在生活具备一定条件是必要的。亚里士多德说:幸福主要是灵魂的善,但要以外在的善(幸运)为补充,例如高贵的出身、众多的子孙、英俊的相貌,不能把一个贫贱、孤独、丑陋的人称作幸福的。不过,哲学家们大多强调:这不是主要方面,而且要适度。亚里士多德指出:平庸的人才把幸福等同于纵欲。他批评贵族中多亚述王式人物,按照亚述王墓碑上的铭文生活:“吃吧,喝吧,玩吧,其余不必记挂。”哲学家一般不会主张这样的享乐主义,被视为享乐主义的伊壁鸠鲁其实最反对纵欲,他对快乐的定义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外在生活方面幸福的条件大致可以举出以下这些:一,家庭出身。在存在着财富或权利不平等的社会中,人们在人生的起点上就处在不平等的位置上,家庭出身决定了一个人早年的生活和受教育的机会,并影响到以后的生活。当然,出身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复杂的,富贵未必都是福,贫寒未必都是祸,不可一概而论。二,财富(金钱)。贫穷肯定不幸,至少应该做到衣食无忧,物质生活有基本保障。但是,未必是钱越多越幸福。我的看法是:小康最好。三,社会上的成功,地位,名声。怀才不遇、事业失败肯定是不幸。但是,成功要成为幸福,前提是外在事业与内在追求的一致,所做的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四,婚姻和家庭生活美满。对于老派的人来说,还要加上子孙满堂。对于新派的人来说,这些都可以不要,但至少要有满意的爱情。五,健康。托尔斯泰认为,个人最高的物质幸福不是金钱,而是健康。六,闲暇。一个人始终忙碌劳累,那也是一种不幸,哪怕你自以为是在干事业。要有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来品尝人生乐趣。七,平安,一生无重大灾祸。最好还能长寿,所谓寿寝正终。
内在生活方面的幸福也有诸多内容,主要包括:一,创造。创造是自我能力和价值的实现,其快乐非外在的成功可比。二,体验。包括艺术欣赏,与自然的沟通,等等。三,爱。人间各种爱的情感的体验和享受,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等。还有更广博的爱,例如儒家的仁爱,基督教的福音之爱,人道主义的博爱。四,智慧,智性生活。包括阅读和思考,哲学的思考,独处时内心的宁静。五,信仰。几乎所有哲学家都认为,内在生活是幸福的主要源泉和方面。其理由是: 第一,内在生活是自足的,不依赖于外部条件,这方面的快乐往往是外在变故所不能剥夺的。亚里士多德说:沉思的生活是人身上最接近神的部分,沉思的快乐相当于神的快乐。
第二,心灵的快乐是高层次的快乐。柏拉图认为,在智慧与快乐两者中,智慧才是幸福。他提出的理由是:智慧本身是善,同时也是快乐,而其他的快乐未必是善。约翰·穆勒从功利主义立场出发,把幸福等同于快乐。即使他也认为:幸福不等于满足,天赋越高越不易满足,但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因此,和肉体快乐相比,心灵快乐更高级,其快乐更丰富,不过只有兼知两者的人才能对此做出判断。当代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类似的意义上把人的需要分为不同层次,认为在低层次的物质性需要满足以后,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才会凸显出来,并感受到这需要之满足的更高的快乐。
第三,灵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的经历必须有灵魂参与才成其为幸福。因此,内心世界的丰富、敏感和活跃与否决定了一个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此意义上,幸福是一种能力。你有钱买最好的音响,但不懂音乐,有什么用。现在许多高官大款有条件周游世界,但他们对历史和自然都无兴趣,到一地只知找红灯区,算什么幸福。对内心世界不同的人,表面相同的经历(例如周游世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事实上也就是完全不同的经历了。
第四,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应成为人生的主要目标。真正能支配的惟有对一切外在遭际的态度。内在生活充实的人仿佛有另一个更高的自我,能与身外遭遇保持距离,对变故和挫折持适当态度,心境不受尘世祸福沉浮的扰乱。天有不测风云,超脱的智慧对于幸福是重要的。
一般来说,人们会觉得自己生活中的某一时刻和某一段时光是幸福的,但难以评定自己的整个人生是否幸福。其中一个原因是,幸福与否与命运有关,而命运不可测。所以希腊人喜欢说:无人生前能称幸福。希罗多德《历史》中讲过一个故事:梭伦出游,一个国王请教谁最幸福,他举的都是死者之例,因为可以盖棺定论了,国王便嘲笑他说,忽视当前的幸福、万事等看收尾的人是大傻瓜。亚里士多德对此也评论说:梭伦的看法是荒唐的。我认为,人生总是不可能完美的,用完美的标准衡量,世上无人能称幸福,不光生前如此。仔细思考幸福这个概念的含义,我们会发现,它主要是指对生命意义的肯定评价。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活得有意义。不管时间是多么短暂,这种体验总是指向整个一生的,所包含的是对生命意义的总体评价。尤其是在创造中,在爱中,当人感受到幸福时,心中仿佛响着一个声音:“为了这个时刻,我这一生值了!”因此,衡量你的人生在总体上是否幸福,主要就看你觉得这一生活是否有意义。当然,外在条件也是不可少的,但标准不妨放低一些,只要不是非常不幸就可以了。
由于幸福不能缺少外在条件和内心安宁,所以,在一些哲学家看来,幸福不是人生的主要目的和最高价值。历史上有许多天才并不幸福,在外在生活方面穷困潦倒,凡高是最突出的例子。深刻的灵魂也往往充满痛苦和冲突,例如尼采,像歌德那样终于达于平衡的天才是少数,而且也是经历了痛苦的内心挣扎的。同时,人生有苦难和绝境,任何人都有可能落入其中,在那种情形下,一个人仍可能以尊严的方式来承受,从而赋予人生一种意义,但你绝不能说这是幸福。归根到底,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
第二篇:人生哲学
柏拉图人生哲学与佛家哲学的比较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主要是从「生」、「死」这两方面确定了生死轮回是人存在无可避免的必然处境,而人之所以要堕入生死轮回之中完全是基于自己对欲望的渴求及沉沦,不愿过合乎正义的道德生活,故此现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学习哲学、追求真善美、由肉体上的「爱」开始层层超升突破,转化为对精神上的爱,追求真、善、美的理型。这样去作哲学的实践,净化自己的灵魂的话,死后必定能够脱离肉体的束缚返回理型的真实世界之中,获得最终的解脱。这种由现实人生要面对生死轮回的处境而追求生死解脱,超越生死轮回的思想跟佛教同出一辙。以下尝试将佛教的轮回思想跟柏拉图的思想作一简单的比较。
1.“人”作为存在主体的构造
佛教(原始佛教):人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及五蕴(色受想行识)所组合而成。当中有物质性的元素(四大及色蕴),亦有精神性的元素(受想行识四蕴)
柏拉图:人由灵魂及肉身这两部份组成,灵魂是精神性,肉身是物质性的。而人的肉身是由火、水、气、土这四大元素所组合而成。两者均认为人是由精神性及物质性的元素组合而成,佛教的四大跟柏拉图的四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人之所以要轮回的原因
佛教(原始佛教):被贪、嗔、痴等无明烦恼障蔽,不断起惑造业,这便要偿付错误行为的代价:生死轮回。
柏拉图:被欲望、罪恶拖累、渴慕虚荣、耽于逸乐,甘于过比较卑贱及非哲学的生活方式。两者都是以自己生命中的不良因素作为轮回原因,大家都是自作自受的。
3.贯通三世的轮回主体
佛教(原始佛教)说无我,只是以业作为贯通三世的媒介,后来瑜伽行派吸收部派的思想而安立阿赖耶识作为轮回主体。
柏拉图:以精神性的灵魂作为贯通三世的轮回主体。佛教是无我的轮回思想,柏拉图是有我(灵魂实我)的轮回思想。
4.轮回的界域
佛教认为众生是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之中轮回转生的。
柏拉图认为人会在畜生、昆虫及人这几类个体生命存在的形态中投胎,在人这界域中分为九等高低不同的投胎。在轮回的界域上,佛教比较丰富,基本上,柏拉图只划分出人及畜生二趣。
5.超越生死轮回的方法:
消极方面:
佛教(原始佛教):受持五戒、十善。柏拉图:不犯错,不作恶因。积极方面:
佛教(原始佛教):修八正道、积习善因、以求解脱。
柏拉图:学习哲学、以「爱」去追求真、善、美藉以净化灵魂。两者的方法虽有差异,但目的都是一致的。
6.解脱的境界。
佛教(原始佛教):超出六道、断除生死,证入涅盘境界。柏拉图:灵魂脱离肉体的束缚进入理型界的真实存在。彼此的目的地虽有不同,但是同样有超越生死轮回的要求。
从上述的比较可见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所讲的十分相似,尤其是在精神上大家是完全一样的,都是认为人自己行为上(生命中的恶及烦恼影响)的偏失引至到生死轮回,最终的理想都是要在现实人生上好好修行,突破自己生命的局限,最终脱离生死轮回的束缚。不过,在某些地方,如轮回的原因、轮回主体的具体运作及轮回的界域这几方面,佛教的论述是较柏拉图的要精密。佛陀所处的年代比柏拉图要早二、三百年,当时柏拉图有否机会吸收到佛教的轮回思想呢?这有待历史学家去作进一步的考证。虽然,柏拉图的轮回思想跟佛教的相比是较为逊色,但是柏拉图不竟是哲学而非宗教家,所以他的不足是可以理解的。柏拉图能够以哲学的角度去探讨前世今生的问题,并为现实人生确立方向、价值和意义,这已是柏拉图哲学的一大成就,这亦是他的人生哲学的价值所在───起了指导人生、安顿人心、确立人生超升方向的宗教意义。
柏拉图的人生哲学可以放在过、现、未三世的时间框架中以生死爱欲作为切入点来加以分析讨论。三世其实是处理三个主要的问题,在生死的交互循环之中引发了「生从何处来」及「死往何处去」这两个问题。前者是生命的起源问题,后者是终极归向,终极关怀的问题。对于生命的起源,柏拉图提出了创造神创造之说,指出神不单创造人的肉体,还创造了人不朽的灵魂,亦对人的结构加以分析。对于生命的终极归向问题,柏拉图提出了灵魂脱离肉体束缚而重返理型界永久实存的主张。在处理了生死及轮回的问题之后,便可安立现实的人生,突破生命的局限而展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在现实人生中,柏提图提出「爱」与「欲」这一对概念,提出人人皆有欲望,如果沉沦于物质享受及欲望之中,生命必定会下堕并沉沦于生死轮回之中,相反地,如果人能够遏制肉体上的欲望、突破肉体的爱而将之升华为精神上的爱,透过哲学的追寻而获得智慧,把握真、善、美的埋型的话,生命必定能突破局限,层层升进,待灵魂完全得到净化后便可摆脱肉体的束缚而与永恒真实存在的理型界相契相入,进入另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虽然柏拉图有关生死轮及超越解脱的思想没有佛家那么精密,但柏拉图不竟是一位哲学家而非宗教家,所以他的学说较佛教逊色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柏拉图学说作为一种哲学思考而能起着指导人生,安顿人心的宗教功能,这是柏拉图人生哲学成功及值得被肯定的地方。
参考书目
1.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2.杨绍南着《人生哲学概论》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6年3月初版第七次印刷
3、希尔贝克、伊耶著《西方哲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年第一版
第三篇:人生哲学
人生哲學
期末報告
資管2A
495710034
簡雅筠
ㄧ、問答題 1〃
分別解釋:
元-開始,亨-通暢,利-有益,貞-正道,這是乾的四德。
ㄧ起解釋:
『元亨利貞』意思是說『這是一個大吉利大亨通的卦,對你詢問的事情非常有利。』
『元亨利貞』是乾卦的『卦辭』。『卦辭』是判斷此卦吉凶的斷語。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會動念頭,但是自己的念頭不ㄧ定對,不對的就不實現。天不會出問題,因為當天出問題的時候它就不亨,始而不亨,當它不亨時就是不通,不通就沒人接受。如果只有我沒有你就不通,就像只有乾沒有坤,就不成立。
2〃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天道的變化,都有他ㄧ定的規律,而在天道運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當每個人守好自己的本分,做到最好的自己,社會ㄧ定會相當的和諧。
3〃
『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每個人都盡了自己的本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努力不放棄,只要不輕言放棄,努力都會得到回報,在人生中,它扮演了一個激勵、策勵的角色,最後努力的結果,『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6〃 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解釋:他終日的意思是白天,看到太陽的時候,日出而做,日入而息。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終日乾乾,每天都在做『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事,而『反復道也』,就是跟著天地的道一下白天一下晚上,一下有,一下沒有,一下有太陽,一下沒太陽,這叫反復。因為每天都是這樣,一直出來、沒有,出來、沒有,也就是一天出來、沒有才能夠修道,如果它一直出來或者它一直不見了,也沒有什麼好修的,就是出來一下又回去,回去又出來,才有道可以修,這叫反復道。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天行晝夜一周為一日,健而無有止息,九三終日乾乾,日乾夕惕,與天行一樣沒有止息,故曰:『與時偕行』。
舉例:
天道是運作不息的,而道是一定是反復的,沒有反復就不是道,例如:白天作息,晚上的時候他就要警惕,警惕的時候包括兩件事,一個是反省,一個是檢討,檢討反省,然後策勵自己的未來;策勵第二天要做什麼,這個就是檢討反省。每天反覆的檢討與策勵自己,如果能這樣就無咎,所以每天都要警惕自己所作所為。
7〃 含義: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順上加順,直方大就是坤的道路是非常寬廣又直又大你要往哪個方向都可以,都是又直又大的康莊大道,不需要學習、不需要辛苦工作就能得到利益。
啟示:
人生道路往往都會有挫折,而這在說,人生過的平順又安穩,在哪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成就感,不過,沒有經過歷練的人生,雖然看似堅強,但也脆弱。
含義: 六五:『穿上黃色下裳,獲得大吉。』是說溫文謙順的美德自然蘊含在其中,然而不能總不發,時候適宜便要發,黃裳是說坤之柔順的美德已然表露,然而這美德不是虛假的,是有他的內在依據的,文其中,含而不露,待時而發。
啟示:
ㄧ個人沒有表現出他的才能,並不代表他真的就是如此而已,所以當對待人時,不要用眼睛所看見的去評斷一個人,要用心去感受它的內涵。
9〃
印象最深的是咸掛,因為這個掛真的非常的好,咸加上心就是感,用心去體會、感受,不要被外觀跟眼前所見的給蒙蔽,咸卦主要在講男女、夫妻方面的事,就像熱汽球求婚一樣,雖然好像看起來很蠢的行動,但卻是一種浪漫,男生要多做些這種浪漫的事,女生會更高興,這讓我們知道,不僅要知道愛,還要知道,如何使愛更愛,使愛精練。
二、易經真的是蠻妙的一堂課,從來沒想過要學習它,因為,它令人感覺起來很像很古老的東西ㄧ樣,想說與我不相干的東西,何必去學習,可是,上過之後,才發現,原來它不像我想像的一樣,或許是因為它的文言文讓我卻步,可是仔細
上過後,原來它其實也是很符合現代的,想法古老的不是它,而是我自己,是自己不懂得變通去轉換易經中的每個含義,讀過後才發現原來它也是很趕的尚流行的!!
三、我討論到的是咸卦,我覺得我們選到一個很好的題目,後來才知道咸卦加上一個『心』就是感,一開始還真想不到,知道後才發現道理,用心去感受,多麼讓人深感其受的一個卦,它講的男女之間,講到有些部分我很喜歡,像報告中舉例例子方面,告訴大家要懂得浪漫,感情會加溫,想不到用易經也可以道出如此的道理,人們深感其受。
四、人生並無法平安的過日子就好,有很多的挫折、絆腳石、榮耀、快樂、悲傷,這都是需要去承受的,與其說是自己的人生,倒不如說是大家的人生,因為,如果沒有了對方,那麼,意義或許不再那麼重要,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
第四篇:人生哲学
不要在错误的领域坚持
有一个人,日夜不停地磨一块石头。此人非常有毅力,每天刻苦勤奋,坚持不写。寒暑往来,几年时间过去,他终于大功告成,把一块巨石磨成了一个小小的玩具牛(《百喻静*磨大石喻》)。
铁棒磨成针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传说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觉得读书枯燥无味,于是逃课出去玩。他在山上遇到一个老太太,手里拿着一根粗大的铁棒,正在石头上专心致志地磨着。李白好奇地问,您这是在干什么?老太太说,我要把这根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听后,满脸羞愧,赶紧回去用功读书。小时候,老师常用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只要有恒心,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
可是仔细推敲,老太太的动机非常可疑。用铁棒去磨绣花针,除了用来消磨时光,实在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意义。就像佛经里那个用巨石磨玩具小牛的人,花了很大的力气,获得的回报却极小。佛陀对此的评价是:“用功既重,所期甚轻。”显然持否定态度。能做绣花针的材料很多,干嘛非要用铁棒去磨,既浪费了材料,也能虚度了光阴。人只有一辈子,倘若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也太对不起自己。
目标错了,坚持就是失败,放弃就是胜利。吴宗宪最早是歌手出身,发行过好几张专辑,坚持了好几年,总是半红不黑。为了生存,他不得不身兼数职,既当歌手又当主持人,有时还在电视上跑跑龙套。歌没唱红,他那诙谐的口才和超级搞笑本领,却渐渐展露出来。吴宗宪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果断放弃了当歌星的梦想,转行当了主持人,全力以赴进军电视,终于成为一代综艺天王。后来,他深有感触地说:“一个常胜将军,不是因为他多会打仗,而是因为他懂得选择战场—后来我发现电视是我的战场。”可以想象,假如吴宗宪还在坚持唱歌,恐怕永远默默无闻。
为什么有的人明明很努力,却一事无成?多半是选错了“战场”。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但凡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努力经营长处的结果。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决心很大,勇气可嘉,可惜有力气却用错了地方。如果你是铁棒,即便磨成了绣花针,不觉得浪费吗?
摄入过量食用盐的危害
食盐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世界卫生组织对每天食盐摄入量的建议值是5g,我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是12g。盐是好东西,它对身体健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食盐过多会对身体造成很多危害。
1.食盐过多会导致高血压:经过许多调查发现,食用摄入量过多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尤其在我国西藏,是患有高血压人数最多的地方,这与西藏人爱喝盐茶有密切关系。
2.食盐过量会诱发哮喘:高盐饮食可以引起肾小球的通透性改变,加重肾脏的负担,食盐过多还能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的反应性,因而高盐饮食可加剧哮喘的产生。
3.食盐过量会伤骨,盐的摄入是决定钙排出量多少的一个主要因素,盐的摄入越高,尿中钙的排出量越多。动物实验表明,给小兔喂食高盐饲料十二个月后,其骨密度降低了50%.4.多吃盐的人易患感冒,因为高浓度食盐能一直呼吸道细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时还可减少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5.高浓度食盐可破坏胃黏膜从而诱发胃炎。动物实验表明:当喂给大白鼠高浓度的食盐水后,其胃黏膜易受损,容易诱发胃炎和胃溃疡。
6.实验表明,食物中的钠含量与淀粉的消化、呼吸速度和血糖反应有着直接的关系。食盐可加速淀粉的消化或加快对葡萄糖的吸收,以至于加重糖尿病。7.儿童经常吃过咸的食物,易导致儿童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也会导致孩子缺锌。看来低盐饮食应从“娃娃抓起”。
奥运经济
从以往举办城市的历史实践看,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会由于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二给举办城市带来阶段性加速发展;奥运经济是品牌经济,通过良好的运作通常能造就一批知名产品和企业品牌;奥运经济是借势经济,将对举办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产生类似加速器或催化剂的作用。奥运经济因其特有的聚合、裂变和辐射效应,而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从奥运经济的内容上划分,有将奥运经济划分为红线经济和绿线经济的说法,红线经济就是奥组委与国家奥委会就设限边界进行商讨和灵活应用相应规则所处理的奥运会举办期间的经济事宜。绿线经济就是举办城市借奥运之机加快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的经济事宜。
一、直接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
二、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
三、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
一些专家对三个组成部分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既三个组成部分包括:由于举办奥运会,奥组委在国际奥委会领导下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举办城市与奥运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就奥运经济的特点来看,角度不同,也有不同的表述。从发挥作用的机理,可以概括为注意力经济、品牌经济、借势经济。奥运经济是品牌经济,通过良好的运作通常能造就一批驰名的产品和企业品牌。奥运经济是借势经济,奥运会的举办将对所在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从而产生一种加速器或催化剂的作用。以上三种特征突出表现为三大效应:
聚合效应。在一定时间段内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果。裂变效应。在特定条件下使原有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释放出新的力量。辐射效应。主要是从举办城市中心点传导、递延出强大的市场和经济力量。从奥运经济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来看,它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覆盖性特征,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扩张特点相关,包括TOP计划的行业分析,热衷者都是着眼于全球发展趋势的企业和商品扩张覆盖更大范围消费者需求的特点。周期性特征,即从申办成功到举办奥运的7年期间的影响力、聚焦、发展、效益等经济现象都具有明显的周期特点。时效性特征,经济发展受速度因素制约极强,奥运经济的周期性决定其明显的实效性,即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高速发展的空间和效益。规定性特征,奥运会的运行有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规则,又要充分利用规则的附加值发展自身经济。需求性特征,奥运经济具有需求性特点,其领域清晰、层次清晰、市场清晰的经济现象都是以需求而定位的。如:领域清晰: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旅游服务业、电子信息业等领域。层次清晰:主要包括国际奥委会法定的、奥运会组委会管辖的、城市自身的和市场形成的几个层次。市场情绪:主要包括筹备市场(服务业空间)、赛后市场(旅游和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等。
在奥运会开始前一段时间,经济在该城市或地区会急速的发展,甚至膨胀,直至奥运会结束,结束后经济开始出现收缩,收缩幅度甚至会低于奥运前降级状况。
而这次伦敦奥运动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呢?那要等伦敦奥运开完之后,才能确定。
珍惜的变数
美国的天堂动物园里,新去了一个喂河马的饲养员。老饲养员给他上的第一堂课,让他有点接受补不了。听起来也确实有点离奇。老饲养员告诉他,不要喂河马过多的食物,不要怕他饿着,一面他长不大。
新去的饲养员听了这话,十分纳闷。心想,世上怎么会有这种道理,为了让动物长大,而不要喂过多的食物。他没有听老饲养员的话,拼命地喂他的那只河马。在他喂养的河马前,到处都是食物。人们无不感到他的仁慈和善意。
但是两个月后,他终于发现,他养的这只河马,真的没有长多大。而老饲养员不怎么喂的那一只,却长得飞快。他以为是两只河马自身的素质有差别。
老饲养员不说什么,跟他换着喂。不久,;老饲养员的那只河马,又超过了他喂的河马。他大惑不解。
老饲养员这时才一语道破天机:你喂的那只河马,是不太缺食物,反而拿食物不当回事,根本不好好吃食,自然长不大。我的这一只,总是在食物缺乏中过生活,因此,它十分懂得,是珍惜使它有所获得,有了健壮。珍惜使一种正常的生命反应,甚至是一种促进,是生活中的需要,而不是离奇的假说。
日本的一家动物园里,一个常年喂养猴子的人,不是将食物好好地摆在那儿,而是费尽心思,将食物放在一个树洞里,猴子很难吃到。正因为吃不到,猴子反而想尽了办法要去吃,猴子整天为吃而琢磨,后来终于学会了用树枝努力地去够,把东西从树洞里够出来。
别人都很奇怪,对养猴子的人说,你不该如此喂养猴子。
养猴子的人却说,这种食物是很没有胃口的。平时,你给猴子摆在眼前,它连看都懒得看,它也根本不会去吃。你只有这种办办法去喂它,让它很费劲地够着吃,它才会去吃。你越是让它够不着,它才越会努力去够。正因为猴子们很难得到它,在得到它时,才会珍惜。是珍惜使不好的东西变为了好东西。
生活中,我们正是因为懂得了珍惜,才使我们无处不获益。总之,拿一切“稀少”、“难得”当成宝贝,对一切够不着的东西努力去够,是人类的本性。这种伟大的本性,也是生命不断延续下去的深奥秘密。
《职场法则》:职场女性必知减压技巧
一、稍微放慢你的节奏职场
不仅仅是男人的战场,也是女人的竞技场。面对身边的瞬息万变,女性所承受的压力与日剧增。不仅要做好工作,还要承担着妻子、女儿、母亲这些角色,很多人每天的工作生活就好像有一只大老虎在身后紧追,在人生这列高速快车上你仿佛欲罢不能。我近期经历了痛失几位好友的悲伤,看到三四十岁撒手人间的悲剧,我感悟到减轻工作的疲劳和压力真的应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那么,就请你先尝试放缓你做事的节奏,试着做什么事都慢一些。除了调节工作的节奏,平时让走路、说话、开车和吃饭都再放慢一些吧。
二、将自己的目标放低一点
女强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女人更不能为了工作学习二不顾健康和快乐。你的CPA考试、MBA学业、还有职场升迁的夙愿,其实并不是生活的主要目的,而只是让生活质量上一个台阶的措施而已。我觉得不必在短时间内给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实现阶段性目标,并给自己点闲暇时间去感受幸福。因为别人眼里成功的你不一定是幸福的,生活是否幸福完全来自与自己内心的感受。
三、尽量别把工作带回家 下班时尽量别将工作带回家中。如果迫不得已,每周在家工作别超过两个晚上。你可以每天下班前两个小时列一个清单,提前为下班做准备。弄清哪些是你今天必须完成的工作,哪些工作可以留待明天。这样你就有充足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从而减少工作之余的担心。
四、在办公室保持精神活力
每天在职场打拼的你,应该格外注意在办公室保持精神活力。请你保持良好的坐姿来预防颈椎腰椎问题,平时走路时也注意挺胸,这不仅能保持形体,而且能让你每天都精神焕发,富有朝气和活力;午饭后尽量别坐在那里不动,尽量利用倒水、到咖啡、打印、法传真的时间活动活动;找同事的时候也尽量亲自走过去而不是打电话或发邮件;避免在工作中有情绪化的表现,可以交几个办公室朋友,适当的谈天,有时她们也会帮你排忧解难,是很好的倾诉对象。
五、保护你的消化系统
女性相对男性消化系统容易出现问题。在同样的压力下,男女吃同样的食物,女人需要比男人花更多的时间去消化它。因此,女人患慢性便秘和胃肠疾病的概率要高于男性。姐妹们,大家需要了解自己的这个弱点,加强保护自己消化系统的健康软肋。
六、SPA释放身心
都说“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这就要求我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善待自己。有时间做个SPA释放身心。SPA的愿意是“水疗”。如果你去专业护理中心,你可能会享受到美容、瘦身、温暖、泡澡、针灸、芳香精油按摩、身体各部位保养护理等等服务。
这些享受真的能帮助你缓解疲劳,放松身心。但如果你没时间去专业地点,完全可以自己在家营造一个SPA氛围。先花个20分钟静坐冥想一下,让纷扰的思绪慢慢沉淀;然后泡个热水澡,让精油的芬芳遍布你的全身,抛开焦虑,品上一杯花茶,真的是由内到外的放松;如果你还没有尝试过,就来试一下吧。
期待在我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
少女情怀总是诗。这是一封写给未来情人的信。浪漫真挚,感性动人。是否会让你想起曾经的自己呢?
我没有看过都少文章,没有读过多少诗书,我写不出或婉约或华丽的辞藻,或温柔或精辟的句子,但是现在只身一人的我,落入俗套的想写封信,给你,未来的你!
我不知道你现在在哪里,我不知道我何时能遇到你,我希望自己遇到你的时候正是自己最美丽的时候,现在的我不够成熟,不够优秀,我怕配不上你,我羞于见到你。现在自己是一个在人上不把别人当人,在忍下不把自己当人的女生,内心充满着小小的虚荣,小小的自卑。这样的我,我想不是一个你需要的我,所以,我努力,我付出,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就像“追着风筝的人”中哈桑对阿米尔一样---Fou you a thousandmes pver.为你,千千万万遍,都值得。
其实现在的我不是很好,不够温柔,不够体贴,不够美丽,不够智慧,但是我有一颗向上的心,一颗努力想把自己变得更好的心。我时常猜想,你需要的妻子,一定是温婉善良。伶俐智慧,孝顺父母,会照顾家庭;独立自强,又俏皮可爱拥有自己的小风格和大原则。最重要的一点是爱你,无论你身处何境,都能在你背后定力照顾你、支持你。愿意陪你走过苍山洱海,愿意与你执手走到白头。相信我,我正在努力,为了未来,为了你。
在我的期望中,也有你的一个模糊的轮廓,也许过于完美,但原谅我,那也只是一个妙龄女子花痴般的向往。你不必帅气多金。只要有比我高15cm的身高,清晰的轮廓,健硕的身材,乐观的性格,幽默的言辞,智慧的头脑,最重要的是,同我一样,有颗向上的心。愿意彼此包容,愿意一起共甘同苦,愿意理解支持各自的理想和追求,原以为我们共同的未来携手奋斗。愿意陪着对方走到人生的尽头,那时候,欣然的道一声:一路有你。
最近,正是周末考试周,复习没有状态,些许反草,些许忧伤。我想到了你,也许未曾相识已相思,我想我现在需要你,有不需要你。需要你,因为我难免失意落寞,小家子性格,遇事儿爱钻钻牛角尖,需要你的一个肩膀靠靠,需要你在身边而与几句,安抚安抚。需要你伴着我款过障碍,需要你同我一起奔跑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也许仅仅是有你在,就好。不需要你,因为我在烦恼,就代表我在成长,我需要完全独立,我需要练就自己自购强大的内心,我需要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这些事儿,只有经过自己一个人独自面对,历练,才能造就,才能出落成一个更好的自己。所以,我现在不需要你。因为我不能形成任何依赖,只能依靠自己。
现在不是什么七夕,不是什么情人节,只是一个普通的夜晚,写这篇随笔只是为了缓解一下对你的思念之情,等到我最美丽的时候遇到你,那将会是最的事。
相遇时,也许,你会觉得,我们似曾相识,我会道一句:好久不见。
当年自行车后的她,为什么没陪你走到最后
现在依然有很多姑娘愿意在你自行车上笑的。如果有一天她离开了你,是因为你把她弄哭了。眼泪流干了的时候,人就再也留不住。
《非诚勿扰》里乐嘉老师曾发过一段微博,大概是说乐嘉老师自己初恋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很爱他,那时候乐嘉人又穷,又桀骜,又倔又愤,就觉得你爱我你就应该怎样怎样的证明,最后有一天,姑娘终于跑掉了,确实跟了个有钱人,于是乐嘉就又觉得姑娘是因为嫌贫爱富,着实的去跟姑娘纠缠闹腾了一阵子。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乐嘉老师自己也成熟了,有钱有地位了,可以心平气和的想这段往事,才真的承认,人家姑娘当初跟他分手,不是嫌他穷。
年少的时候常常想能开一辆敞篷车又带着自己喜欢的人在满是落叶的山路上慢慢开,可是现在我发现这是很难得。因为开着敞篷车的时候旁边没有自己喜欢的姑娘,而有自己喜欢的姑娘在边上的时候又没开敞篷车,有敞篷的车和自己喜欢的姑娘的时候偏偏又只能被堵车在城里。然后随着时间过去,这样的冲动也越来越少,不像上学的时候,觉得可以为一个姑娘付出一切—对了,甚至还有生命。
偶只是觉得,什么都变得现实了,无论男女,可能纯真的爱情真的只能在学校里发生,我想,也只有在学校里才能不计较交通工具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无铃。也只能在高中大学里,可能会不计较男友贫富,好看就行,在寝室的室友面前也显得很有面子,但是一出大学,看见昔日的鸟朋友们都是宾士来接的,或者办公室微微有姿色的女友们都是名车接送,可能车的牌子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是车里的人很难看,这时候你是否会对你的骑自行车宾士过来的男朋友依然像以前一样?
有一篇文章《那个和你一起吃路边摊的姑娘,为什么没有陪你走到最后》讲了一个故事,主角是D小姐和S君,一对很普通的青年男女,毕业后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后来恋爱了,很常见的办公室恋情。一段工作结束之后,S君提出到别的城市去闯一闯,看一看,D小姐二话不说,打包了行李就跟他走了。又过了几年,他们所在的城市的发展也不看好,遇事双双回到了原来的城市,再再然后,两人分手了。偶然的机会,作者问起两人分手的原因,跟大多数苦逼男一样,男主角对分手的原因归结为经济问题。而在问D小姐的时候,D小姐则说是由于自己家里突遭巨大变故时,S君表现得比较孩子气,给予支持也有点不那么给力,让他自己一个人独自回家解决。然后再加上后面发生的一些事,促使了D小姐开始下决心离开。D小姐说,她…实在太伤心了。
故事的最后,老朋友们一起聚会,D小姐不在,大家纷纷问起S君,分开的原因。S君被追问的尴尬,再次笼统的回答,经济问题。故事讲到这里,你们猜猜,朋友们都有什么反应?听完S君的回答,预想的大家淡淡的安慰几句就算了的场景没有出现。出乎意料的,一桌子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开始数落起S君,女孩子说D小姐不是那种人,男生说肯定不是钱的事儿。
一个老大哥一语中的,他说:我不知道你们之间交往的哪些细节,但是一个姑娘,把她最好的几年都给了你,什么都给了你,跟你去流浪,当初你就穷,人家也跟你了,最后跟你分手,你如果还认为这是因为经济问题,那就是你有问题了!(你们看,这世界上总还是有着那么一群可爱的人们的)的却现在是有些姑娘是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但依然有很多姑娘是愿意和你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就像文中的D小姐,从大概23岁的时候跟着S君,奔走天涯,飘泊异乡,租小破房子住,S君偶尔事业的时候,也义无反顾的赚钱养家,到分手的时候,李静四五年,她已经快三十了。她不是为了要去坐在宝马车里哭,才离开的。我周围也有着许多像S君这样的男孩子。
当姑娘在公司受到上司无理的责难需要安慰的时候,当姑娘对于职业选择犹豫不决需要意见的时候,当姑娘辛苦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时候,当姑娘给你发短信说感冒生病的时候。我的一些男性朋友在干什么呢?他们只会安慰说,哎呀,小事情,乖,想开一点嘛,然后继续专心的看他的英超联赛。只会说,新人都是这个样子嘛,累一点多正常。忍一忍就好了。老婆,你昨天做的那个菜很好吃哎,今天再给我做一个吧。只会告诉她,听你的,你的选择一定是对的,然后转过身盯着屏幕,专心走位,冷静补刀。只会说出那句已经屡试不爽的黄金万能句,宝贝,多喝点儿热水,然后冲着YY大喊,治疗加大治疗量,T注意开技能。、而一些所谓的高帅富在干什么呢?他们会在姑娘辛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时候,对她说,累了一天啊,走,今天咱们出去吃,好好犒劳你一下。他们会在姑娘对于职业选择犹豫不决需要意见的时候,能够沉静的听你倾诉,温和、理性的给出自己的意见。在姑娘被上司无理责难需要安慰的时候,他们会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一些人真的遇到了一个不嫌贫爱富的好姑娘的时候,却不懂得怎么珍惜。最后一归结呢,就都觉得是经济原因,全世界的姑娘都是嫌贫爱富。
现在虽然的确是有很多姑娘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但依然有很多姑娘是愿意和你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如果她有一天离开了你的自行车,是因为你把她弄哭了。眼泪流干了的时候,人就再也留不住。
有时候离去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转身,而是一辈子的幸福。
走自己的路,不要期望每个人都对你满意!
担心别人对无论做任何事,你不能使每个人都满意。因为每个人都有看问题的标准和角度。为了获得别人的支持,你可以尽量迁就别人的要求,但是你不能期望每个人对你都满意。
每个人都有他个人的感觉,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看待世界。
所以不要试图让所有的人都对你满意,你就是拿出百分百的心对待,你也不可能获得他百分百的满意。不要期盼!否则你将永远也得不到快乐。
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人都有,即使你是好心,既便你尽了全力,但你还是不可能使所有的人满意。
不管你做什么,你打算怎么做,总有人对你表示失望,甚至有人在背地里骂你恨你。大千世界,人也是千奇百怪,不能把别人的感觉放在自己的感觉上,这样只能会使你失败或者压抑。
不能被别人的舌头压死,走自己的路,拿自己的主意,做自己的决定,凡是做到问心无愧就好。整天忧心忡忡自己的看法,只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直至成功。
好老婆都有哪些功能
1.漂亮女人可以有养眼的功能
男人通常都是视觉动物,绝大多数时候都会被自己的视觉所折服。在如今的社会,漂亮的女人总是会成为男人追逐的目标,即便是无法将美女娶回家,就是用眼光欣赏一下也会赏心悦目。2.聪明的女人可以有养脑的功能
男人通常喜欢跟聪明的女人打交道,尤其是那种头脑反应非常敏捷的智慧女人,不但可以教会男人如何勤奋工作快乐生活,而且还可以让男人摒弃那种胸大无脑的陈规陋习,让自以为是的男人们知道跟聪明女人在一起是可以养脑的,如果娶了这样的老婆,男人可以延年益寿啦。3.善良的女人可以有养心的功能
男人长年累月地出入浑浊不堪的职场,人之初,心本善的那些东西早就被消磨的所剩无几。因此,如果是心地善良的女生,可以让男人被扭曲了的良心被熏黑了的灵魂重新得到修复。4.温柔的女人可以有养神的功能
绝大多数男人都不喜欢娶一个性格刚强的女强人,这会让男人善于保护弱小的天性没有用武之地,而那些知书达理的文弱女子,永远都是男人追逐的目标。因为,这样的女子不会强迫老公先洗脚再睡觉,也不会动不动就给老公脸色看,让老公必须迎合她的大小姐脾气。5.知性的女人可以有养气的功能
待人处事落落大方的知识女子,善于运用身体语言。她是懂得时尚,行为得体,爱惜自己,尊重别人,善于生活的女人,因此,跟这样的女人在一起,她的女性魅力就会熏陶到男人,而她的处事能力同样会让男人折服。6.健康的女人可以有养身的功能
健康的女性不但身心健康,而且心智也很健康,她会用自己诠释生活的态度来影响身边的男人,把自己倡导的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告诉别人,跟健康女人生活在一起的男人,绝大多数不可能成为颓废的男人。
好女人和好老婆是一座学校,可以让男人和老公耳濡目染的成长机会,也可以让自己的家庭和睦相处共享快乐。
第五篇:人生哲学
人从二十到三十岁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三件事。
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在将来找工作的时候你可能会考虑金钱的因素,但如果只考虑金钱那是很悲哀的。一件能养活自己却不喜欢的工作,你可以做一年做五年做十年,但是不要忘记你真正想要做的事。不要把工作当成是挣钱的工具,而是一项事业。也不要等到你过了四十岁,那时候你就没有梦想了。
我个人认为在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上帝保佑这是同一个人,这是很难的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徐志摩说“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果你找到了,请珍惜;如果还没有,请等待。如果一直也等不到,那就是一个平衡和妥协的过程,男生找一个你爱的,女生找一个爱你的度过一生。这件事远比第一个重要。工作丢了随时可以再找,钱丢了随时可以挣回来,可是人一生中你爱的和爱你的人就那么几个,如果弄丢了可能再也找不回来。所以这是值得你花一辈子时间用任何代价去珍惜的。和这些想比,工作什么的都不算什么,为了所爱的人放弃自己的工作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能做到前两点已经很不错了,但如果做到第三点你会更快乐。那就是做一个好人。佛说人要行善因为因果循环。做好人最肤浅的层次是做好的事,在街上遇到一个老太太,你给了她一块钱,不要去想回报。因为她得到了一块钱而你立刻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人做任何事都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快乐更开心。第二个层次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每个人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
杨澜有一句话说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这是一种外化的成功,指的是金钱和权利。我个人认为成功是一种内化的成功,对于普通人来说,成功就等于幸福。自己用能力养活自己,自食其力,能够养活自己爱的人,同时为社会做一点点贡献。幸福不是来自于外在的骄奢淫逸,而是内在的平安喜乐。所以每天能够享受到平静生活的快乐,和自己爱的人享受相处到老的过程,就是对普通人来说的幸福。希望大学四年你能够得到心理的成长,能够拥有更加健康感恩乐观向上的心态。
王蓓蓓老师是一个爱旅游的人,她有一句话是陌生的地方总有风景。我更喜欢关于旅游的一句话是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沿途的风景,而是看风景的心情。人的一生遇到怎样的人,遇到怎样的事,看到怎样的风景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但你只要有了健康积极乐观感恩向上的心情,只要有了好的看风景的心情,不管你看到什么样的风景你都会觉得是很开心的。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自己终极的目标在奋斗,那就是能得到幸福的感觉。希望你通过几年的大学,通过几年的工作,当你三十岁的时候再回头看这十年的时间,至少觉得自
己是过的很开心的,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