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专稿]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4 19:4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研专稿]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研专稿]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本站推荐)》。

第一篇:[国研专稿]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本站推荐)

[国研专稿]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2013-11-25 摘要:本文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涉及医药行业的表述进行解读。总体而言,《决定》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利好医药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今后,财政将加大对医疗、养老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医疗平台(医院经营)、养老产品(医药、器械)等方面有望受益。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3年11月15日晚间,《决定》正式公布。对医药行业而言,《决定》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总体利好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医疗卫生事业支出持续扩大

《决定》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此外,《决定》还提出,要形成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以利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上述改革的推进,将促使地方政府,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加强对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对于医药行业而言是利好消息。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卫生统计公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8.8%,而“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总费用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将至少保持20%以上。2011年全国卫生费用总投入为2.4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国卫生费用总投入将达到4.9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将由2011年的5.07%提高到2015年的接近9%。今后,财政将在扩大医疗卫生等民生支出、压缩行政经费开支、推动地方政府提供地方居民真正需要的医疗、养老等公共品方面推出重要举措,这将有力拉动我国医药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医药定价机制更趋灵活

《决定》提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由于药品和医疗服务不应归于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也不应全部归于公益性服务,因此,预计国家基本药物、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应当仍在政府定价范围内,但药品和医疗服务方面的定价品类范围可能会有所缩小。今后,药品定价机制将更加灵活,医疗服务或将界定公益性和非公益性范围,各地方政府也将减少对医疗服务价格的干预。此外,若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更多地由市场确定,预计国家发展改革委对药品调价的频率和范围将会大大缩减,而非公益性医疗费用的控制或将更多地由医疗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谈判解决,即形成消费终端倒逼上游的市场化定价机制,这既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公关成本,也有助于企业根据成本和需求状况制定合理的市场价格,对市场声誉度好的品牌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均有一定程度的利好。

三、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公立医院改革加速

《决定》提出,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政府更多地采用购买方式来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有助于理清政府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潜在说明购买对象不仅限于公立医疗机构,还包括民营医疗机构,进而有助于民营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获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发展机会。此外,逐步取消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有助于真正理顺公立医院和卫生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消除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之间行政上的不平等关系,促进医院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动,民营医疗机构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将加强。

事实上,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于行政化管理的医疗卫生行业而言,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既往的改革中,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一直难有突破。特别是政府如何明确定位,下放行政权力,有效行使保障和监管职能,都需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这也是落实政府责任、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

四、放宽投资准入,外资与民资共享医疗服务业

《决定》提出,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此外,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决定》还明确继续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金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允许医师多点执业,允许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目前,社会资本举办发展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准入门槛高、经营压力大、发展空间小、技术人才缺乏、监管机制不健全、社会氛围不佳等困难和问题。《决定》的提法表明决策层期望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意味着社会办医的“路障”被进一步清除。今后,外资将会加速进入我国医疗服务产业,这既有助于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也有助于提高国内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此外,随着国家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民营医疗服务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医疗市场有望形成真正的竞争格局,医药行业将享受“供给需求双重增量”。但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市场机制的进入,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缺失。如何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规则,如何监管市场行为,都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撒手不管,同样也是对于市场的不当干预,甚至会让整个体系失去控制,成为某些利益群体牟利的工具。

五、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医疗保健需求同步释放

《决定》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目前,我国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来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2012年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65亿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72亿人,参加新农合的人数为8.05亿人,三者合计为13.42亿人,基本覆盖了我国99%以上的居民。因此,我国基本医保已经基本实现了人口全覆盖。但目前各地医保之间还不能有效衔接,进城后的农民还不能有效将新农合体系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中,省内异地医保、跨省医保等各项政策也处于推进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保人员的积极性。因此,上述改革若能顺利完成,将既有助于提高进城落户农民的参保积极性,扩大医保资金来源,也有助于释放医疗保健的需求,进一步体现公平性。

六、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医药行业潜在需求增加 《决定》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有关数据,2012年,我国城镇基本医保收入为6,939亿元,新农合筹资额为2,484亿元。若能实现“三保合一”,基本医保方面待遇将逐渐平等,农村居民的就诊热情将大大提高,这将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此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味着“银发经济”的到来,医药企业应积极应对,一方面可以在老年人用药剂型、包装、销售渠道等方面积极改进,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参与养老机构的建设。

七、多管齐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决定》提出,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药价格,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事实上,在医药行业,深化改革一直是进行时。《决定》中涉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分不过数百字,但却为医改进一步深化指明了方向,并明确提出改革的两个关键环节:坚持强化落实政府责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在已经开展的基层综合改革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以投入换机制,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决定》在肯定这一改革方向的同时,明确提出在公立医院改革等“硬骨头”上,政府必须加强责任落实,这意味着对于关系国计民生和劳动力素质的公共医疗卫生产品,在由市场提供存在效率缺失的情况下,政府将更加注重发挥其公共服务提供的支持职能和重要作用,成为最主要的投入者。此外,如何配置现有的医疗资源,同样需要政府明确应有的责任。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极大发展,但优质医疗资源依然稀缺且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同时也加大了医疗风险和医患纠纷的出现。《决定》指出,要完善分级诊疗,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就是要求政府发挥宏观管理的作用,促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保障群众能够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解决医疗“可及性”和“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机制上取消以药补医势在必行,其关键在于理顺医药价格和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整体来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将促进药企良性竞争,而销量萎缩、规模小、产品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或将受到较大影响。

八、小结 综上所述,今后财政将会加大医疗、养老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而对医药行业形成利好。相对而言,医疗平台(医院经营)、养老产品(医药、器械)等方面有望受益。此外,尽管改革的决心明确、目标远大,但是从目前的改革内容来看,涉及面较宽,具体措施和进度还需要等待和落实。

作者: 国研网行业研究部 来源: 国研网《医药行业月度分析报告》 责任编辑: 樊晓娜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股市影响浅析

东北财经大学课程论文

三中全会对股市影响浅析

摘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 月9-12 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市场普遍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堪比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和经济全面改革的起点。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发布后第四天,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显著超出了市场预期,在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过去20 年的历史表明,三中全会往往是启动重要经济体制改革的踏板,而重要的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决定资本市场命运的关键。从这个意义来说,本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亦有望引领A股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整体来看,改革将对中长期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而对金融改革板块、土地改革板块、产业政策调整板块和生育政策调整板块和国防,传媒等新兴产业的影响更是长久而持续的。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股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录

摘要....................................................2 一、三中全会与大盘行情情况...............................4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情况..........................................4

(二)大盘行情...............................................................................4 1.技术分析层面...........................................................................4 2.政策层面分析...........................................................................5

二、历届三中全会后股市表现.............................5三、三中全会对大盘走势的影响...........................5四、三中全会受益板块...................................6

(一)看金融改革受益板块.........................................................6

(二)土地改革受益板块.............................................................7

(三)产业政策调整受益板块.....................................................7(四)生育政策调整受益板块...........................................................8

五、总结..............................................8

三中全会对股市影响浅析 一、三中全会与大盘行情情况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经济改革情况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0月29日召开会议,决议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主要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2013年11月12日,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下一步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改革时间表及相关路线图。改革涉及众多领域,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内容,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热议。与之前表述的“基础性作用”不同,全会提升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将其升至“决定性”地位。这一改变表示,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民营经济将获得更大自由空间。这是一个崭新的重大理论观点,符合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且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一战略判断。对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凸显了中央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决心,也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模式需要转变,预计未来经济体制改革将有一系列新举措,改革将进一步向市场放权。我们认为,全面的、以深入市场化为核心的改革,进一步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必将为

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中国经济全局带来根本性的影响,也必将革新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制度根基。

(二)大盘行情

1.技术分析层面

大盘整体小幅波动,处于盘整期。从技术指标来看日线超买后回落,周K线向10周均线靠拢。月K线三连阳,并收在10月均线下。季线收在10季均线附近,遇到重要阻力。上证指数达到最大涨幅22.8%,情况较为喜人。有四日成交超过1500亿,其中最大日成交量达到1900多亿。三季度成交量更是创下2011年6月以来的新高。2.政策层面分析

10月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个月,虽然有上海自贸区这个最有亮点的政策出台,但市场参与者依然对之后更多的政策出台充满期待。3.总结

经过 4 个月下跌,9 月份初步止跌,但9月的股市虽然依旧是小盘股逞强、题材股暴炒、金融股短炒的市场,不过其市场热度普遍强于大多数人的预期。对于金融股的短线操作依然没有成功,但市场并没有像6月大跌后又会回到下跌之前的价格。10 月份大盘以收阴结束,石油暴跌引起煤炭,有色大幅度下跌,3 季度公布业绩,经济下滑上市公司业绩受到一定影响,政策利好没有出现,股民们期待降低准备金或者降息政策利好没有出现,单单靠房地产抵不过煤炭有色下跌。市场没有增量资金进场,原有资金不足以维持上涨。

9,10月份的股市虽然偶有亮点,当因为资金,政策利好的缺乏,股票市场那体走势并不明朗。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3个交易日中,沪指连跌3日,累计跌幅达到2.35%。不少中小投资者在这一阶段抛售了自己手中的股票,但众禄等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基金等投资者在这一阶段加仓了股票。

二、历届三中全会后股市表现

十四届三中全会于1993年11月11日-14日召开,会议前大盘上涨半个月,会议结束以后上涨保持了1个月,然后下跌。十五届三中全会前大盘上涨2个月,会议结束以后上涨1个月,然后下跌。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大盘持续下跌,会议结束以后继续下跌1个月,然后上涨。长期来看,在2005—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色、煤炭、钢铁金融和地产等行业上涨幅度最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息息相关,投资成为当时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会议前大盘持续下跌,会议结束以后继续下跌1个月,然后上涨。对比此前历届三中全会后的股市表现,可以看到,A股市场的表现在历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往往是会前下跌的会后涨,会前涨的会后跌的规律。本届三中全会之后市场又将如何表现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三、三中全会对大盘走势的影响

在会议持续的过程之中,投资者对于改革的预期逐步升温,在11月,11日、12日两天中,A股稳步回升。13日当天,沪指下跌了1.83%,并在当时创下最近3个月收盘低点。A股仅有“国家安全”主题的上市公司得到市场青睐。从指数看,当天上证金融指数下跌了2.93%,深证金融指数下跌了2.63%,跌幅均超过大盘指数。11月15日当天,有消息显示将发布三中全会《决定》全文,A股在当天大幅上涨,表现“亢奋”。当天A股个股普涨,大盘涨幅一度超过2%,收盘虽有回落,最终沪指涨幅也达到1.68%。大盘自11月18日以一根大阳线一举突破60日均线以及年线等众多均线的压制,两市早盘双双高开,改革概念股全面爆发,尾市放出天量,一举收复年线,沪综指大涨2.87%,逼近2200点整数关口,两市近60只个股涨停,创业板延续反弹,盘中涨逾2%,离1300点整数关口一步之遥。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中股指持续在年线上方形成相对缩量的窄幅震荡。日K线图上,已经有两次股指回踩年线附近,并且在年线处受到一定程度的支撑。而从小周期看,股指的短期均线系统呈空头排列并开始呈向下发散趋势。而28日早盘两市股指呈现出震荡整理走势,再次下探2177点后,金融股全面上涨,推动股指快速收复2200点关口。创业板盘中大涨3%。创业板为首的中小盘题材股大幅上涨,高送转、电子、军工、智能穿戴等板块走势强劲稳住大盘。两市午后继续震荡上行,沪深股指涨幅双双超过1%,沪指也再度重返2200点整数关口,从资金流向来看,资金呈现大幅流入迹象。

整体来看,改革将对中长期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三中全会明确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之中的决定性作用。这将推动整个经济向着更自由化、更开放、市场运行更完善的方向上转变。

四、三中全会受益板块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受益板块主题来看,主要有金融改革受益板块、土地改革受益板块、产业政策调整受益板块和生育政策调整受益板块。

(一)看金融改革受益板块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最关注的是《决定》的第三项第12条中所表述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决定》是这样表述的: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 革。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决定》提出,要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注册制将是中国股市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上市公司数量将有望大大增加,此项规定最受益的是券商,投行业务有望再次成为最赚钱的一块。受此影响,在18日沪指的大涨中,券商股强势上涨,中信证券涨停,国金证券、海通证券、东吴证券、招商证券等涨幅居前。

(二)土地改革受益板块

李克强总理主导的新型城镇化,很重要的突破口就是土地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拥有土地资源的企业将迎来新一轮资产重估,包括受益集体用地流转放宽,拥有农地、林地储备的企业;拥有大量城镇土地储备,未来土地可以转商用的企业;以及受益存量城市建设用地优化,自由工业用地转为商业用地的工业企业将显著受益。受此影响,深华发A、深桑达A、沙河股份、辉隆股份等土改古近期涨势迅猛。

(三)产业政策调整受益板块

产业政策的收益板块以传媒为例,在11 月19 日大盘形势下行的情况下,文化传媒板块仍旧表现抢眼,强势跑赢大盘,登上涨幅榜前三的位置,其中新华传媒股价直线拉升,涨幅一度超过7%,其优异表现直接带动了其余个股纷纷走强,天舟文化开盘10分钟涨幅达到4.5%,紧接着华谊兄弟也是一路拉升上涨超过3%。为何三中全会之后,互联网板块能出现如此强势的上涨行情?对比此前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十八大报告,此次全会中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描述中新增若干“现代”定语。例如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中曾提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而此次《决定》的表述变动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变化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中央层面鼓励,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设备提供和丰富文化产品与服务提升人民文化生活水平,鼓励包括网络、移动互联、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视等在内的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而此外,加快生态文 明制度建设推进生态补偿制度所涉及的环保股、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所涉及的自由贸易区等自贸区概念股等其他六个板块也是备受关注的受益板块之一。

(四)生育政策调整受益板块

这也可以从两方面看,首先生育政策调整,是因为中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务院此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 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把服务亿万老年人“夕阳红”打造成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另一个层面是单独二胎政策,首先是“单独二胎”政策的放开。将带动母婴消费产品的需求增长,奶粉、婴儿医疗等概念股将长期受益,11月18日,骅威股份、博晖创新、高乐股份、群兴玩具、戴维医疗、中顺洁柔、北玻股份、三元股份、星辉车模等9只“二胎”概念股涨停就是对此很好的例证。

受益十八届三中全会主题的这些板块,有些是短期事件刺激性的,持续性不足,有些则是长期的投资主题,比如传媒产业、老龄化、自贸区、国土安全这些将是未来长期确定的投资主题。

五、总结

三中全会改革力度超过预期,未来大盘或将走出逐步向上的趋势,也许将会化解市场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整体上看好市场后期走势,而改革所带来的制度红利,依旧是驱动股市表现的重要力量。对A股带来绝对利好,有望引领大盘展开一轮轰轰烈烈的改革行情。年底将至,跨年行情预期也开始升温,改革红利的释放有望令跨年行情提前预演。而改革所涉及的热门概念,也必将是国家发展与社会投资的重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制度体系改革,持续释放政策改革红利,整个生产要素激活后,对股市中长期是实质利好。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届时中国的各项制度体系将上升一个台阶,相对完善制度体系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实现2020年GDP及收入翻番的目标奠定基础。”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从公报读出促进公平正义的正能量在增加,解放生产力及消除体制弊端的希望在上升,保障经济增长及改善民众生活的基础在增强。深化改革有利于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升A 股上市公司业绩水平,进而推动A股市场估值重心上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股市的积极影响是长远的,改革红利的释放将是一个中长期过程。那些直接受益三中全会决定的相关行业板块,未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持续反复活跃。

第三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

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是指导中国改革发展里程碑式的纲领性文件。本社从21日起开设“新华社信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解读”专栏,对《决定》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编者按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时代旗帜,是中国人民最为自信和自豪的伟大创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并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反复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必将开启我国新一轮改革浪潮,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7到8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第四篇: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

解读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近5000字,全面回答了深化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调动起各个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学生必须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二、总体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三、改革重点

(一)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二)设立两大机构

/ 10

1、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统筹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第一,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改革,每一次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因此,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二,建立高层次、有权威的改革协调机制和工作机构。这是在改革的关键时期攻坚克难的重要举措。

2、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家安全部的职责是不一样的,也可以理解国家安全委员会是国家安全部的上级部门,它把公安、武警、司法、国家安全部、解放军总参二部三部、总政的联络部、外交部、外宣办等部门,全部揉并在一起,成立一个大的国家安全委员会。

目前,世界上设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外,还有美国、巴西、智利、南非、土耳其、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其职能是负责协调涉及国家安全、外交的重大战略政策,同时向国家元首提供涉及国家安全的建议,是跨部的协调机构,其成员来自军事、外交、情报、执法等事涉国家安全的机构高层。

四、改革要点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共同发展

全会公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个方面是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们既强调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也强调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实际上强调的是共同发展,让国有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

(二)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1、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 10

2、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3、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4、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改善和加强政府管理,关键是要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基础上搞好宏观管理,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效能,建设现代政府。

1、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我们最大限度地放权,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这次转变职能,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

2、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在经济领域简政放权的同时,我们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职责必须加强。

3、要优化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政府转型要有个过程,不该审批的不再审批,该审批的则要把关审好。由于多种原因,像钢铁、水泥等行业上项目都是需要审批的,但多年来恰恰没有管住管好,以致造成产能严重过剩。相比之下,家电、服装等行业早已走上市场化轨道,不用政府审批,靠市场优胜劣汰,没有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

4、要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转变职能、减少微观事务管理后,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管宏观,管好那些最该管的事。

5、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转变政府职能本身就是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政府职能,推动改革发展,建设现代政府。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1、深化预算制度改革。这不仅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源头上反腐倡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

/ 10

2、完善和规范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是各级政府间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合理划分财政收入的一种分配形式,一般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力补助。

3、积极稳妥推进税制改革。要按照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制度和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继续做好各项税制改革工作。

4、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益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的分配作用,推动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五)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决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决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六)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开放型经济的主要特征是:要素、商品与服务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从而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作为开放型经济体的国家必须尽可能充分地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合开放型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组织机构和法律法规,涵盖组织体制、程序体制、管理体制以及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

(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发展基层民主

1、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重大问题决策前协商的制度

/ 10

(八)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1、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2、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

3、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改革司法管理体制,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九)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十一)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1、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3、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规范招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5、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10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2、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3、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5、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十三)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生态保护红线 资源有偿使用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1、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依据不同方向安全需求和作战任务改革部队编成。

2、健全完善文职人员制度。完善兵役制度、士官制度、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配套政策。

3、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平时征用和战时动员法规制度。

4、健全军费管理制度,建立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机制。

(十五)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打破干部部门化。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 10 五、七大新意

(一)改革总目标的设置上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时间表。

(二)对市场角色的全新定位

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两字之差,区分出来的是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定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更加强调市场作为资源主要分配者的地位,其中隐含的强调信号是,政府应该习惯于做市场仲裁者的地位,习惯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担当主要供应者的作用,为民生托底。除非市场失灵,政府理应管住“闲不住的手”。

(三)对法治的高度强调

在建设什么样的政府上,公报提出了“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在如何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上,公报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操作路径。核心上向社会让渡可以放手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合力。而公报中对司法体制改革使用的“依法、独立、公正”三个词,也预示了法治建设的现代化,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四)对民生领域改革的高度关切

在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改革的态度,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五)对于城乡二元结构弊端的坦率表述

公报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六)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 10

公报指出,“通过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为处理好央地关系,提高科学调控水平指出了路径。

(七)对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空前强调

生态文明建设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当前发展模式中的主要矛盾。一方面,是GDP数据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大气、江河海洋、土壤土质的大面积恶化。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GDP增长的成果都将被吞噬,而且将影响到当下和未来公众的基本生存权。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既意味着对此前就已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的继承,也意味着一系列新的制度优化的开始。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括性的、方向性的论述。这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点。新,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和路径,也表明着中国的未来。

五、重大意义

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天开幕了。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中国领导层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核心改革框架,指导未来10年决策。这次会议将是1978年邓小平让中国踏上经济改革开放之路以来最重要的三中全会。

(一)突围利益固化的藩篱

改革,就是利益的调整。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普惠式的改革让所有人受益,如今的改革则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新一轮改革首先需要“破障”。尽管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但十八大以来,不论是中央领导同志的公开表态,还是陆续推出的改革措施,都让人们看到了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决心。半年里,国务院先后3次下发文件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达221项。

人们都关注改革、期盼改革,但改革动力何来?

(二)凝聚改革共识,实现公平正义

改革遭遇瓶颈期,关键是要凝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最大能量释放制度红利。

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在哪里?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的改革历程,前35年是“做大蛋糕”,今后应当在此基础上“分好蛋糕”。一项媒体调查中,近六成的人最期待“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位列榜首。由此可见,推进公平正义不仅是现阶段改革重要的民意基础,也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 10

公平正义体现在方方面面。通过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权益,经济领域,所有市场主体应不问“公”“私”,实现公平竞争;社会领域,人人都应该是依靠规则而不是依靠关系;司法领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更要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中。人们期望,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平准则”为改革凝聚更大的力量。

(三)整体推进加重点突破,改革全面提速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近些年来,经济领域改革较多,而社会领域改革相对滞后,导致经济、社会发展“一头重一头轻”的问题日益突出。

实际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发展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确定今后改革方向,整体推进全方位改革、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自然在情理之中。

回过头来,改革要整体推进,但不是齐头并进,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逐步有序推进,特别是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实现突破。

人民网开展的“你最关心哪些改革关键词”的网络调查中,收入分配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制度改革、医药卫生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得票数位居前列。这些领域改革如何突破,人们期待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回应。

(四)冲破经济转型中的社会束缚,释放发展活力

改革激发活力,活力推动发展。今后的中国要长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依旧需要通过改革,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持续喷涌。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一些领域束缚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有不少,在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创业难、创新难中都有体现。一位企业家直言:“跑个项目,我连政府部门的收件员、预审员都得打一遍交道,期待政府职能转变再加力!” 总书记强调,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从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到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从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到月收入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暂免征收营业税,从上海自贸区揭牌到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从市场到企业、从经济到社会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无疑都将激发更大的发展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如何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开出“药方”,进一步突破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

/ 10

/ 10

第五篇: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年11月12日闭幕,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决定》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此次会议的重点就是深化改革。事实也是如此,全会公报中“改革”一词出现了59次。纵观公报全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其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要点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具体包括建设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财税体制改革、城乡一体化发展、开放性经济新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法制中国、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改革、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下面就其中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收获:

一、经济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

我们在学习经济学的时候研究过市场和政府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政府是看得见的手在进行宏观调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决定经济规律,而我们所想搞清楚的是政府和市场谁是最为道德、最为有效呢?很长时间以来,自由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最重要的就是“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等经济学家都认为背后“看不见的手”——经济规律在起作用。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金融危机,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进行国家干预,通过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对经济进行调控和干预,政府的作用在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凸显,于是出现了凯恩斯主义,就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者结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两只手如何有序的使用,我认为应该是“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中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这只手在干什么呢?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管理和调控的范围、力度超过了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其结果就会抑制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势必会导致两个严重后果:一是以投资和出口驱动为主要特征的旧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难以转变,使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宏观经济失衡等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二是由于各级政府手里掌握太多太大的资源配置权力,造成了权力寻租的庞大基础,也使腐败蔓延,难于遏制。虽然市场化经济在快速发展,我国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但在能源资源、公共事业、环保收费等领域,都是由政府来做价格和投资的决定,价格不合理问题仍比较突出。因此,转变政府职能问题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我们需要明确的知道什么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怎样才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大创新,从强调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转变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正当干预,这涉及到政府如何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如何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情,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必须下决心放手那些不应该管或者管不好的事情、改善应当管又没有管或者没管好的情况,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决定》说得很清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和“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也就是说,政府主要就是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我们建造公共服务型政府,政府基本职责不是自己干多少事,而是管好自己的手,做应当去做的事。改革就是改革政府自己,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要严格限制政府权力,权力要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权力的运营必须严格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这样经过市场化改革、价格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财税体制改革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但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较多,但是中国存在事权和财权不对应的问题,导致地方政府盲目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下降,地方债务大幅度增加。因此,税制改革是政府的重要着力点。《决定》指出:要完善税收制度,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增值税改革,适当简化税率;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这些改革与老百姓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目前,我国个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例约6%,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多在30%以上。中国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已经必须将将公平正义纳入税制结构设计的考量视野,而且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矛盾和贫富差距矛盾已经一再地挑战中国社会稳定发展大局,在稳定税负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直接税对现行税制结构作有增有减的调整显然是必要的。个税改革后,富人阶层的税负可能有所增加,这符合《决定》中“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方向。这一改革有利于减小贫富差距,大家知道,贫富差距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未来没有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巨大差异,社会将会平和很多。正如最近大家讨论很热烈的是否征收遗产税的问题,我认为征收适当比例的遗产税是可行的,类似于“劫贫济富”的说法,这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大侠风范。

另外增值税等间接税的税率降低,间接税暗含在商品价格中,主要承担者是普通消费者,其税负降低是对百姓的一大利好。税制改革中对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和税率的调整,可以引导居民的消费方向,形成健康、绿色的消费模式。

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决定以来,困扰房地产税开征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既得利益格局和税收征管机制。上述的两大障碍,一直困扰着房地产税在中国的实施进程。倘若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开征房地产税的规划将持续停留于“纸上谈兵”状态,而且,因以房地产税为代表的财产税的缺失而带来的中国税制体系的不完善,也

将持续地阻碍社会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甚至会危及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考虑到这一切,《决定》提出了以“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的新思路。其目的就在于,在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框架内,求解开征房地产税过程中遭遇的种种难题,让房地产税尽快落户中国。

三、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总书记在全中国烧起了一股反腐倡廉的大火。随之而来的十八大三中全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明确的改革目标: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不得不说,腐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小到村长,大至局长,被揪出的贪官所贪污受贿的数额之大令人震惊,试想这些钱拿来做民生工程,那么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将会大大提高。因此腐败是能够威胁党和国家的敌人。建设廉洁政治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只有“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才能体现党中央防治腐败的信心,才能让人民群众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只有让人民群众看到清澈透明的政府,而不是给人一种看不清、摸不透的感觉,人民才会信任政府。

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革命”和“变革”,农民都做出了很大的牺牲,但是他们的牺牲与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对等的利益。城乡二元经济差距的日益扩大,让农民更加渴望惠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梦享“共同富裕”的生活,盼望更为新颖的“免除农业税”等惠民新政的涌现。这就需要我们破解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城乡二元医疗体制、城乡二元保障体制、城乡二元就业体制以及城乡二元投资体制。《公报》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

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应该赋予农民更多的权力,促进公平正义,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让乡下人更好地融入城市,让城里人更好地去乡下投资。期待未来的城乡成为一体。

三中全会会议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新的亮点、新的突破。公报一方面表现了整体全面推进的特点,注意各项改革之间的相互呼应。另外,各方面改革的重点是比较明确。既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同时也注重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希望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全体人民惠及这一改革的成果。

下载[国研专稿]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研专稿]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专家:制度化了 地方改革创新才不是“一阵风”2013年12月02日 07: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广州网上发布行政权力清单‛、‚陕西高陵官员上电视晒房‛、‚安徽宿州书记市长带头登......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报告摘要】 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汇总: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汇总: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一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报告摘要】 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三中全会《决定》高频词:“制度”以183次居榜首 人民网北京11月15日电 (田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今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更能推动改革 内容概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12日闭幕,会议通过公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的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影响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一) 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1.日趋柠檬化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导致大学毕业生质量下降乔治.阿克洛夫在其经典论文......

    全方位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方位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 核心提示: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2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