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时间:2019-05-14 19:2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位置

1、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

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一般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如数对(3,2)中的“3”表示第三列,“2”表示第二行。

3、物体平移前后顶点的位置变化:

(1)图形向左或向右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列,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行,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有变;

(2)图形向上或下平移,改变了顶点所在的行,没有改变顶点所在的列,数对中的第一个数没有变,第二个数变了。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1、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2、分数乘分数,应该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注意: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注意:一个大于0的数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大于0的数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进行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又有加减,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数。

4、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1)乘法交换律:a×b=b ×a(2)乘法结合律:(a ×b)×c=a ×(b ×c)(3)乘法分配律:(a+b)×c=a ×c+b ×c

5、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6、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分数的倒数是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求整数的倒数是把整数看作分子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和位置。注意: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7、真分数的倒数一定都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一定都小于或等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①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②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③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一个数除以小于1(不等于0)的数,商大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

一个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4、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与整数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

5、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6、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分率句”来进行分析,找出单位“1”的量,然后再看所求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是求单位“1”的量就用除法来计算,如果不是求单位“1”的量就用乘法来计算。

7、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 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 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比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 15:10也可以写成,但仍读作“15比10”。

因为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所以在比中后项不能为0。

8、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整数比。(最简单整数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

9、(1)把整数比化成最简单整数比的方法: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整数比的方法: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整数比的方法:先把小数化成整数,再按照整数比化成最简单整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9、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化简比的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而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最简单整数比,要写成“几:几”的形式。求比值和化简比和结果都不带单位。

10、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应用题,最关键的一步是找准要分配的总数和这个数一共占几份。

第四单元:圆

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都是平面上的一种直线图形;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2、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

3、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即 d=2r或r= 1、2d

3、圆的画法:(1)、定半径: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2)、定圆心: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3)、旋转一周: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注意:①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②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等于圆的半径。

③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直径是最长的一条。

4、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这是利用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性,车轴放在圆心的位置,车轮滚动时车轴保持平稳状态,使行进的车辆也保持平稳状态。

5、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对折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在轴对称图形中,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6、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一般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一般的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7、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上直径。

8、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我国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所以圆周率约等于3.14。

9、有关计算的公式:

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直径:d=2r

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半径:r=d÷2 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2∏r

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周长:c= ∏d 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d=c÷ ∏

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半径:r=c÷ ∏ ÷2

10、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圆的半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求圆面积用公式表示S = πr 2

11、一个环形具有两个特点:

一、两个圆的圆心在同一个点上(同心圆);

二、两个圆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圆环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用字母表示:S=πR2-πr2或者S=π(R2-r2)

12、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这四部分中,如果圆的半径扩大a倍,圆的直径和周长也相应扩大a倍,圆的面积就扩大a2倍。如果两个圆的半径比是a:b,这两个圆的直径或周长比也是a:b,而面积则是a2:b2

13、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圆的面积最大。面积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圆形周长最小。

14、在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的边长。在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直径等于长方形的宽(也就是最短的一条)。在圆里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圆的直径等于正方形对角线的长。

15、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这四项中,只要任意一项相等,那么其他几项也相等。16、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6π=18.84 7π=21.98 8π=25.12 9π=28.26 10π=31.4 15π=47.1 20π=62.8 25π=78.5 17 当周长一定时,所有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这个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教材上提到的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的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吸收水份。

第五单元:百分数

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数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和百分数的不同是: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的关系,百分数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成一个具体的量,可以带上单位名称。

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但要注意读百分数的分母时,不能读成一百分之几,而只能读作“百分之几”。

3、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4、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分。(注意:①把百分数化成分数时,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②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要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百分数改写成分子是整数的分数,再化简。)

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先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利用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注意:在用分子除以分母时,如果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

5、为什么求百分率都要乘100%呢?因为百分率在计算过程都需要乘100%,这样既可以保证把结果写成百分数的形式,便于比较和计算,又可以保持数值不变。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点: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用分数表示。

6、在一个数的后面添上百分号,这个数就比原来缩小100倍,去掉百分数的百分号,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7、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解题思路(1)、找准单位“1”,作除数;(2)、求出比较量与标准量间的差,作被除数。

8、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解题思路:(1)、找准单位“1”,作除数;(2)、求出比较量与标准量间的差,作被除数;(3)、结果要化成百分数。

9、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出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10、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的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11、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款,应纳税款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12、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利率纳税,教育存款、国债、国库券的利息不纳税。

13、相关公式:应纳税款=本金×税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息税=本金×利率×时间×5%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注意:本息是指本金与利息之和。

14、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一成”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三成五”就是二分之三点五,改写成百分数就是35%。

第六单元:统计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重点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负数

1.(1)正、负数的读写方法:

1、写正数时,加“+”号或省略“+”号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加“+”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号的,这个“正”字也要省略不读。

2、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一”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2.能表示出正数、0、负数的直线,我们把它叫做数轴。3.(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温度计也可以看作是一数轴。

4.(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即负数都比0小;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即正数都比0大。因此,负数都比正数小。

(3)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与其对应的两个正数的大小,对应的正数大的那个负数反而小。

温馨提示: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0在这里的意义不是表示“没有”,而是一个具体的数。6.温馨提示: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量为正(或负)。如果上升用正数表示,那么下降一定用负数表示。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1.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三部分组成的。2.(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

(2)底面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底面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柱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

(3)底面的特征:圆柱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3.(1)圆柱周围的面叫做侧面。

(2)特征: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4.(1)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

(2)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

5.把圆柱平行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和底面大小相同的两个圆;把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6.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7.在圆柱的上下底面周长上任取一点分别为A、B,连接AB(使AB不是圆柱的高),沿着AB将圆柱的侧面剪开,圆柱展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温馨提示:圆柱的底面是圆形,面不是椭圆。

温馨提示:沿高剪开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10.从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观察会得到圆;从圆柱的正面或侧面观察会得到长方形(或正方形)。11.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长方形,那么该圆柱的底面周长大约是其底面直径长度的3倍。如果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个正方形,那么该圆柱的高大约是其底面直径长度的3倍。

12.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如果用字母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用C表示底面周长,用h表示高,则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Ch 13.(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πd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

(2)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S=2πrh直接求出圆柱的侧面积。14.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

15.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用字母表示为S表=S侧+2S底。16.(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根据公式:

S表=2πrh+2πr2直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时,可以根据公式:

S表=πdh+π(d÷2)2直接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3)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可以根据公式:

S表=Ch+π(C/2π)2=Ch+C2/4π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17.温馨提示:求通风管、烟囱、油管等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其实就是求它们的侧面积。18.温馨提示:把一个圆柱截成n段后,其表面积增加了2(n-1)个底面积。19.一个圆柱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

20.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或V=πr2h 21.温馨提示: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计算容积的数据要从里面测量。22.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那么要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计算公式是:V=πr2h,V=π(d÷2)2h,V=π[C÷(2π)]2h 23.温馨提示: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扩大到原来的n倍,则体积扩大到原来的n2倍,若底面半径、直径或周长缩小到原来的1/n,则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n2)。

24.温馨提示:在圆柱的立体图形中,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但在圆柱的平面展开图中,长方形的宽(或正方形的边长)才是圆柱的高。

25.两个圆柱的半径比是1:a(a>0),高的比是a:1,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1:a。26.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组成。

(1)底面:圆锥的圆面就是它的底面,它有一个底面。圆锥底面的圆心、半径、直径和周长分别叫做圆锥的底面圆心、底面半径、底面直径和底面周长,分别用字母O、r、d和C表示。(2)侧面:圆锥周围的曲面就是它的侧面。

(3)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高用字母h表示。(4)圆锥只有一条高。

(5)转动直角三角形可以形成圆锥。27.温馨提示:

(1)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锥的母线,圆锥母线的长度大于圆锥的高。

(2)任意画一条母线,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因此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3)把圆锥平行于底面切割,切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该圆要比圆锥的底面圆小;把圆锥沿高垂直于底面进行切割,切面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角形。28.温馨提示:半圆能围成圆锥,但整圆不能围成圆锥。

29.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用字母表示:V圆锥=V圆柱÷3=Sh÷3 30.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2倍;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2/3。(2)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高比圆柱的高多2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高的1/3,或者说圆柱的高比圆锥的高少2/3。

(3)等高等体积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底面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的底面积比圆柱的底面积多2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底面积的1/3,或者说圆柱的底面积比圆锥的底面积少2/3。31.温馨提示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V=πr2h÷3来求圆锥的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V=π(d÷2)2h÷3来求圆锥的体积。(3)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V=π(C÷2÷π)2h÷3求出圆锥的体积。

32.利用V=Sh÷3计算圆锥的体积时不要忘记除以3或乘1/3。

33.温馨提示: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或者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以“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为前提。34.在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两个圆锥中,以较短直角边为轴旋转而成的圆锥的体积比较大。第三单元:比例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写比例时,组成比例的两个比既可以写成带比号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3.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是一个等式。

4.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不是相等,若比值相等,则能组成比例;若比值不相等,则不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6.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7.如果a×b=c×d,那么a:d与c :b能组成比例。

8.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也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这两个比化成最简比,如果所化成的最简比相同,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9.温馨提示:比例中等号的两侧必须都是一个比。

10.温馨提示:把等式ax=by改写成比例式后,a和x必须同时为外项,或同时为内项。11.判断四个数是否能组成比例,先把最大数与最小数相乘,再把其余两数相乘,如果这两个积相等,那么这四个数就能组成比例。

12.如果四个不同的数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四个数一共能组成8个不同的比例。13.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先把比例式转化成外项乘积与内项乘积相等的形式(即以前学过的方程),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

15.温馨提示:把比例转化成学过的方程时,应该是外项的乘积等于内项的乘积。

16.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17.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成正比例,那么其中一种量中任意两个数的比等于另一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即能组成比例。18.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1)判断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是否一定,若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否则就不成正比例关系。19.正比例关系图像的画法与折线统计图的画法相同。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0的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直观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20.温馨提示: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不成比例,与边长的平方成正比例。圆的面积与半径不成比例,但是与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2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表示为:x×y=k(一定)。22.反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

(1)判断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判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是否一定,如果积一定,这两种量就成反比例关系,否则就不成反比例关系。

23.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异同点: 相同点:(1)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不同点:正比例(1)“变化方向”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3)关系式:y/x=k(一定)。反比例(1)“变化方向”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2)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3)关系式:x×y=k(一定)。

24.温馨提示: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不一定,而和一定时,它们不成任何比例。铺地面积一定时,方砖边长与所需块数不成反比例,但是方砖面积与所需块数成反比例。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

11册数学资料一、一般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几几

1、求一个数的(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一个数×(或百分之几)=多少 几几

几几

2、已知“一个数(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即:多少(或百分之几)= 一个数 几几

几几几

3、比单位“1” 的量多(或百分之几),就加(或百分之几)。即:分率是(1+); 几几几

几几几比单位“1” 的量少(或百分之几),就减(或百分之几)。即:分率是(1-)。几几几

4、找单位“1” 的量:两个量相比较,后面的一个量是单位“1”;“一个数的”中的“一个数”是几

几几单位“1”;比“一个数多或少”中的一个数是单位“1”。几几

几几几几几几几几5 等表示比单位“1 等表示比单位“1。几几几几几几几几

6、一般情况下,一个分数带上单位就表示具体的量,用原先的量直接加或减这个量;当分数不带单位

几时,一般表示分率,既单位“1,在根据 几

二、计算:

11×7=7713×2=2613×3=3913×4=5213×5=6511×13=14317×2=3417×3=51

22217×4=6819×2=3819×3=5723×2=4623×3=6920=40015=22525=625

三、百分数、小数分数互化:

113123 =0.4=40%=0.6=60% 244555

41357 =0.375=37.5%=0.625=62.5%58888

1111 =0.1=10%=0.05=5%=0.04=4%=0.02=2% 10202550

四、圆周率的值:π

3.14×2=6.283.14×3=9.423.14×4=12.563.14×5=15.703.14×6=18.84

3.14×7=21.983.14×8=25.123.14×9=28.263.14×12=37.683.14×15=47.1

222223.14×2=12.563.14×3=28.263.14×4=50.243.14×5=78.53.14×6=113.04222223.14×7=153.863.14×8=200.963.14×9=254.343.14×15=706.53.14×25=1962.5

五、圆——公式:

知道直径求半径:r=d÷2知道周长求半径:d=C÷π÷2知道半径求直径: d=2r

知道周长求直径:d=C÷π知道半径求周长:C=2πr知道直径求周长:C = πd

知道半径求面积:S=πr2知道直径求面积:S=π(d÷2)2知道周长求面积:S=π(C÷π÷2)2

22环形面积:S环=S外-S内=πR-πr2=π(R-r2)

2知道半径求半圆周长:C=πr+2r知道半径求半圆面积:S=πr÷2

知道直径求半圆周长:C=πd÷2+d知道直径求半圆面积:S=π(d÷2)2÷2

六、比较大小:一般的题,把○两边的结果算出来,在比较。

1、积与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只看另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大于1,积就大于这个因数;另一个因数小于1,积就小于这个因数;另一个因数等于1,积就等于这个因数。

2、商与被除数比较大小:(只看除数)除数大于1,商反而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反而大于被除

第三篇:2014年小数学六年级重点知识判断

重点知识判断

1、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相等。()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分别剪去

11、米后,剩下的绳子一定一样长。()663、小数点后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两个数是互质数,这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5、1 的倒数是 1,0 的倒数是 0。

6、用100克药粉和1千克水配制成的药水浓度是10%。()

7、圆内最长的线段一定是直径。„„„„„„„„()

8、3个0.1与7个1的和是1。„„„„„„„„„„()10

o9、一个三角形最小的内角是50,按角分这是一个钝角三角形。„„„()

10、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比是3:1。

11、某班学生进行体育测试,结果48人达标,2人不达标,达标率是98%。

12、三条长度分别是1厘米、3厘米和3.5厘米的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

13、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两个“0”,这个数就会扩大100倍。„„„„„„„„„()

14、王丽年龄的11和李强年龄的相等,那么王丽的年龄大。„„„„„„„„()6515、大于90度的角叫做钝角。

16、把0.36 :0.6化成最简整数比是6。()

17、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18、.圆和半圆都有无数条对称轴。

19、如果3X=1Y,(X、Y均不为0),那么X和Y成反比例关系。820、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2。

2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6立方厘米,那么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厘米。

第四篇: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总结

冒沙学校

向红

一、升和毫升1、2、3、4、5、6、7、8、9、容器盛满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哪个容器盛满水的量多,哪个容器的容量就大。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

升是常用的容量单位。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就是1升。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1毫升的水用滴管滴在手上,大约滴20滴。1升=1000毫升,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升化为毫升要乘进率1000、毫升化为升要除以进率1000.二、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1、2、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先估计商的大致范围再计算,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除数,如果够除商就是两位数,如果不够,就看前三位,商是一位数。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着整十数来试商。”四舍“之后,除数小了,初商可能偏大,要调小。“五入之后,除数大了,初商可能偏小,要调大。每一步都要注意余数比初商小。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解决问题要理解题目,找出有联系的条件进行思考,解决问题之后可以把结果代入题目进行检验。

3、4、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解决问题要注意四个步骤:

(1)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列式解答。(4)检验

2、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可以通过列表、画图等方法进行分析,读懂“照这样”里的相同数量关系。可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五、垂线与平行线

1、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量出长度,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间的距离。

2、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可以组成角。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

3、量角时要注意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从0°数起,看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是多少。

4、直角是90°,锐角比直角小,锐角小于90°;平角是180°;钝角比直角大,比平角小,钝角大于90°小于180°;周角是360°.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5、画角时要注意先画一条射线,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这条射线重合,对准要画的度数,点上一个交点,然后从射线的端点起,连接射线的端点与刚画的点,再画出条射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叫垂足。

从P点向已知直线画一条垂直的线段和几条不垂直的线段,与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最短。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画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就是画出相交的角是90°的两条直线。

在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6、7、8、9、10、根据两条直线不相交的道理,利用方格纸,尺子等工具就可以画出一组平行线。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help with housework帮助做家务on weekends在周末how often多久一次hardly ever几乎从不

once a week每周一次twice a month每月两次every day每天be free有空

go to the movies去看电影use the Internet用互联网swing dance摇摆舞play tennis打网球

stay up late熬夜;睡得很晚at least至少have dance and piano lessons上舞蹈课和钢琴课

go to bed early早点睡觉play sports进行体育活动be good for对……有好处go camping去野营

not…at all一点儿也不……in one’s free time在某人的业余时间the most popular最受欢迎的such as比如;诸如old habits die hard积习难改go to the dentist去看牙医

morn than多于;超过less than少于

help sb.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How about…?......怎么样?/ ……好不好?

want sb.to do sth.想让某人做某事How many+可数名词复数+一般疑问句?……有多少……?

主语+find+that从句.……发现……spend time with sb.和某人一起度过时光

It’s+ adj.+ to do sth.做某事的……的。ask sb.about sth.向某人询问某事 by doing sth.通过做某事What’s your favorite……?你最喜爱的……是什么?

the best way to do sth.做某事的最好方式

下载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知识梳理

    第 一单 元 复习形近字 激(激动) 暴(暴露) 律(纪律) 俏(俏丽) 巷(巷子) 龙(巨龙) 邀(邀请) 瀑(瀑布) 津(津津乐道) 峭(陡峭) 港(香港) 庞(庞大) 悄(悄悄) 供(供应) 侠(侠客) 辩(辨认) 拷(拷问) 漆(漆黑) 烘(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课文知识梳理(精选)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重点课文知识梳理 一、重点课文可能涉及到的考点 1、作者2、文章标题及含义3、文中重点问题4、蕴含的哲理(中心思想) 5、写作方法(包括文体)6、评价主要人物7......

    语文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

    六年级上册重点课文 一·《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作者访问的是古桥、鸟儿、露珠、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雷阵雨是一些自然界的朋......

    六年级上册各单元重点

    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联想与想象,直接与景物对话 1.《山中访友》作者是(李汉荣),全文多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背诵全文。 2.《山雨》的作者是赵丽宏,读熟全文。 3.《草虫的村......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小结

    第一单元总结第二单元总结第三单元总结第四单元总结第五单元总结第六单元总结第七单元总结第八单元总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学初班主任主要抓好以下六件工作。1、做好......

    最新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竞赛检测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检测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填空题(每题4分)1、一个数由5个千万,4个十万,8个千,3个百和7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四舍五入到万......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大全(五篇范文)

    高二数学重点知识汇总【导语】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

    六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