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与科学发展观知识80问
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与科学发展观知识80问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教训、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如何形成的? 答: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重要升华,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出来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关于这个重大问题的理论、方针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4、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6、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什么? 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答:以人为本。
9、什么是“以人为本”?
答: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0、坚持以人为本要从哪四个方面着手?
答:
1、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3、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4、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1、科学发展观所涉及的范围有哪些?
答: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1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4、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5、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增强发展协调型、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十七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什么? 答: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17、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二是坚持“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三是增强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辩证思维能力。
1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统筹兼顾。
19、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统筹兼顾,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0、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统筹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逐步扭转区域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2、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要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发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23、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要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4、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就是要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既利用好外部的有利条件,又发挥好我们自身的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扩大内需与扩大外需、利用内资与利用外资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国内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相协调。
25、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就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限和职责,做到事权与财权相匹配、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既维护中央的统一领导,又更好地发挥地方积极性。
26、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就要坚持从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既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7、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就要深刻认识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内政和外交的紧密联系,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28、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
29、按科学发展观要求,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答: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第二,必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第三,必须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30、为什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31、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虽然只有两个字的改变,但却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
3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哪些转变?
答: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3、实现未来的经济目标,关键要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
34、为什么说我们强调加快经济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 答: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3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答: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8、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36、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
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37、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8、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答: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39、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什么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突出位置?
答: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突出位置。
4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答: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41、什么是循环经济? 答: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
4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人民当家作主。
43、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体应做到哪几个坚持? 答: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44、建设服务型政府,应建成怎样的行政管理体制?
答:应建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45、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6、怎样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优化工业布局。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四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47、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有哪些? 答:一是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二是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四是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48、什么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9、“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深刻内涵是什么? 答: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50、现阶段,要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应从哪方面入手? 答: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5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2、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抓好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答: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5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答: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任务。
54、新型农民的标准是什么? 答: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55、新型城乡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56、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原则是什么?
答: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利用、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57、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是哪种文化?
答: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5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且紧密联系的整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5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60、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6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重点应从哪六个方面入手?
答: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62、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什么? 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63、当前应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答: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6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答:一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义,积极履行职能,增强为第一要义服务的观念,提高为第一要义服务的本领。二是党风廉政建设必须调整策略,从治标与治本相割裂向标本兼治转变,从治标为主向治本为主转变,注重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三是加强监督和制度建设。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密切联系群众。五搞好党员干部教育工作。六是与时俱进,提高创新力。
65、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什么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答: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66、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什么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答: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枯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67、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什么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68、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什么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答: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69、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始终把什么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答: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70、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专题研究什么问题?
答: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71、农村的基础制度是什么? 答:土地制度。
72、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设计的农村六大制度建设中,什么制度涉及到就业和劳动保障工作的内容?
答: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中的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73、2009年“一号文件”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什么? 答: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74、2009年“一号文件”的主要亮点有哪四个?
答:
1、农民种粮支持力度再度加大;
2、加大力度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3、农村民生建设重点投向5个领域;
4、农地流转强调进一步规范。75、怎样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也不能妨碍自主流转。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
76、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哪几个方面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习实践活动?
答: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77、简述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及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全面发展;二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
78、简述五个统筹的实质与内涵。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这五个统筹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其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
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地区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的实质,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顺利实现中国经济的振兴。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发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真正做到这“五个统筹”,还有赖于制度的创新,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五个统筹”是从全国总体情况提出来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实践中,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各异,统筹协调的重点也有所不同。79、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当前,存在于某些地区和部门领导干部头脑里的发展观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依然把“发展是硬道理”简单地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视为“以速度为中心”,还有的不惜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追求产值,甚至弄虚作假,贪大求洋,热衷于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更有甚者,一些地方借“统筹”之名搞新的形式主义,如有的打着“统筹城乡”和“城乡一体化”的幌子,动辄提出搞什么“国际一流”、“超一流”,歪曲和背离科学发展观的真正内涵;有的热衷于贴“标签”、炒概念,以口号代替对“五个统筹”的具体贯彻落实。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全社会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三是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要着力推进以下几项改革:一是要深化财税、金融和投资体制等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业结构趋同、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二是要消除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有序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引导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合理配置,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三是要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推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四是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为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创造条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要抓紧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坚决克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注意在实践中形成新思路,在群众中寻求新办法。要着力解决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惟其如此,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落在实处,才能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80、为什么说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摆在当前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好观念转换、动力机制和制度保障的问题。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与发展观相辅相成,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然。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决定一切。在这种片面发展观的指导下,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片面的政绩观。很多地方,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惟一标准。与此同时,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的引导和驱使下,一些地方开始脱离地方实际,为追求一时的增长速度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搞“形象工程”、“亮丽工程”、“夜景工程”,给地方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包袱和隐患。有的地方不顾群众反对,大肆圈地卖地,通过各种手段“挤占”群众利益,在当地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由此可见,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就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在政绩观上出现偏差,发展观就会与科学产生偏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什么是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要坚持看政绩用干部,努力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对那些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被实践发展证明确属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的,必须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认为是突出成绩、但被实践发展证明是虚假政绩或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加以认定和追究责任,已经因此得到提拔重用的干部,必须坚决撤下来。
第二篇:十七大与科学发展观范文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以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为依据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个结合”,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同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新的历史起点呼唤新的发展理论
(一)从国内发展看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工业基础的问题。发展方式上,主要是国家计划主导型的、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到70年代,完成了基本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历史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基础。由此也给下一步的发展留下了突出矛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暴露,经济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改善长期滞后。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到2000年左右,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问题。发展方式上,主要是总量扩张式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既尝到了这种发展方式的极大好处,也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发展方式带来的问题。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凸显,党内腐败和权力监督问题突出。
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这些特点,在十七大报告中归纳为八个阶段性特征。这八个阶段性特征告诉我们:一方面,当前的发展的确站在新中国成立近60年积累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另一方面,当前的发展又面临着长期积累的问题和新出现的问题,两难问题、利益问题大量出现。我们要同时破解不发展与发展后这两大难题。原有的发展理论已经不够了,这就呼唤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二)从国际发展看
我们以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作为考察的上限。20世纪40年代中期,直至整个60年代,在美苏两大阵营冷战格局的大背景下,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成为压倒一切的问题。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情况开始发生重大变化。根据变化,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做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判断。我们在大力推进改革的同时,也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中国开始不但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而且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生机的力量出现在国际经济舞台上。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局势又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持续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不复存在。二是以信息化为龙头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给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三是经济全球化经过长期酝酿发展,这时已经成为锐不可当的潮流。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以后,经过这些年的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十分重要的变化。第一,造成了发展上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对外依存度空前提高,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第二,造成了国内发展问题与国际发展问题紧密联系的格局。许多国内的发展问题(包括突发事件),影响面扩大到了世界。许多世界共同面对的发展问题,影响面也深入到了国内。而且,相互影响的时间差越来越缩小。这也提出了要用一种新的发展理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实现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这种新的发展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
(三)从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紧迫任务看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从领导中国革命的党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当时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能不能掌权的问题,能不能发展经济的问题,以及会不会当“李自成”的问题。因此提出“两个务必”。当时,我们党是用“翻身站起来”赢得民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又面临新的考验。这就是能不能纠正自身的错误,走上改革开放道路;能不能采用新的现代化发展思路,使国家迅速强盛起来,使中国群众迅速富裕起来。因此提出党要成为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这时,我们党是用“振兴中华”、“小康生活”赢得民心。
现在,我们党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征途上,又面临新的考验。一是来自发展的考验。这就是,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不发展的问题依然尖锐。因此,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共享成果的问题,影响和决定人心向背。二是来自权力的考验。作为执政党,我们党如何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如何使权力的运行置于人民监督、司法监督、纪检监督、舆论监督之下?当前发生的许多腐败问题,都是和发展中的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许多重大责任事故的背后,都有腐败身影。因此,也需要有一种理论,能够把发展与党建有机地统一起来,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党的建设有机地统一起来。这也呼唤着科学发展观的产生。
科学发展观与“十个结合”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总之,科学发展观,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但是又不能走发展的老路,这就要把发展同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紧密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以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实践经验作为实践依据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个结合”,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又同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第一,前三个结合,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涉及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分别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这三个结合,既揭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规律,揭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般规律,又揭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须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中间四个结合,即第四条到第七条,分别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这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这四个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基本规律的总结。同时,这四个结合,还贯穿了以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为根本,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兼顾的要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中,贯穿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克服困难、化解矛盾中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发展理念。一句话,是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布局中的贯彻和体现。
第三,最后三个结合,即“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强调了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保证作用。这三个结合作为一个整体,体现的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求具备的两种眼光和两种能力。其一是通盘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及其发展趋势的眼光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其二是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眼光和统筹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应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顺应改革开放使我国同世界关系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总之,这“十个结合”的提出,源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它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到改革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党建的方方面面。
第三篇:十七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参考题
一、问答题
1、十七届三中全会是于2008年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召开的?
2、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全称是什么?
3、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什么?
4、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什么作为战略任务?
5、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什么作为基本方向?
6、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什么作为根本要求?
7、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要实现几个基本目标任务?
8、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增加多少?
9、要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必须遵循几个重大原则?
10、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是什么?
11、家庭经营要向什么方向转变?
12、按照什么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13、什么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
14、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按照什么原则来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15、十七届三中全会再一次强调要坚决守住多少亩耕地的红线?
16、中央允许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多种形式流转的目的是什么?
17、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农民主要以哪些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18、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该按照什么原则进行?
19、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哪些方面不得改变?
20、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按照什么原则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
21、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什么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
22、什么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23、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什么样的农村金融体系?
24、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善那一个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使其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
25、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中提出那两个允许?
26、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尽快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27、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推进什么样的财政体制改革?
28、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坚持什么?
29、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要以什么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30、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农民在县乡人大代表中的比例?
31、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到哪一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
32、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要依法保障农民的哪些权力?
33、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什么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
34、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民主决策实践主要形式有哪些?
35、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民主管理实践以什么为主要目的?
36、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民主监督实践以什么为主要内容?
37、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农村社会自治功能应该培育什么样的社会组织?
38、中央明确指出,只有坚持什么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9、中央指出哪一个产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
40、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41、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进入什么样的关键时刻?
42、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已进入什么什么样的重要时期?
43、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什么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44、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始终把什么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45、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始终把什么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46、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始终把什么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47、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加快建立什么样的长效机制?
48、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把什么重点放在农村?
49、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始终把什么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50、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农村制度建设?
51、为了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央做出了什么新的决定?
52、农村统一经营要向什么方向转变?
53、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应该依法保障农民的哪些权利?
54、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的什么权益?
55、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怎样使用?
56、《决定》第三部分的标题是什么?
57、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那三个具体部署?
58、《决定》第三部分提出从几个方面进行农村制度建设?
59、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60、怎样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61、如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62、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增强哪三种能力? 63、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集中力量办好什么?
64、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都有哪方面的政策措施? 65、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标准是什么? 66、怎样增强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67、中央提出的粮食战略工程是什么? 68、什么居于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 69、怎样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70、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的要求是什么? 71、如何加快发展畜牧业?
72、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73、如何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74、如何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 75、如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76、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77、如何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 78、怎样大规模的实施土地整治? 79、怎样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80、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如何创新投资机制? 81、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什么? 82、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什么? 83、怎样健全农产品营销网络? 84、怎样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85、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怎样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86、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遵照的原则是什么? 87、要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必须做好哪几方面的具体工作? 8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89、怎样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90、怎样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91、新型农民的要求是什么? 92、如何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93、怎样办好农村教育事业? 94、如何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 95、怎样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96、怎样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97、怎样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98、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则是什么? 9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筹资的要求是什么? 100、如何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01、如何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102、农村五保供养要达到什么水平?
103、农村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以什么为重点? 104、如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105、“十一五”期末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106、如何推进农村能源体系建设? 107、如何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108、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和重点是什么?
109、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大对哪四类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110、如何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111、如何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112、如何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113、如何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114、如何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115、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农村坚强领导核心的途径是什么? 116、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的任务是什么? 117、如何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 118、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119、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是什么? 120、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流动党员管理?
121、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措施有哪些? 122、怎样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123、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要以什么为重点?
二、判断题
1、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自由、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2、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4、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允许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
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可以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6、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7、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农村宅基地可以以多种形式流转。
8、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这表明中央允许农民利用集体土地参与房地产开发。
9、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逐步扩大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10、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
11、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所节约的土地,首先要调剂为建设用地。
12、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
13、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14、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
15、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
16、禁止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17、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所有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18、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占后补,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
19、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放宽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
物权。
20、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加强农产品价格干预,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21、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22、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
23、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大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24、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大中城市落户条件,使在农民有序转变为城市居民。
25、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
26、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市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的体制。
27、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全国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
28、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2020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9、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0、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业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31、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七十年不变。
32、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家庭经营要向规模化经营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33、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农民以承包土地和宅基地向商业银行抵押获得商业贷款,以此来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34、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农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35、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
36、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主要在中央,与地方无关。
37、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扶持和壮大近海渔业。
38、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农业应用性、实用性科学研究,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
39、加强农村妇幼保健,逐步推行住院分娩免费政策。40、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确保供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
41、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农村基层政府。
42、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
43、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
三、单项选择题
1、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A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B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C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D统筹城乡改革
2、()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A 家庭经营 B统一经营 C集体经营 D适度规模化经营
3、()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A 家庭经营 B统一经营 C集体经营 D适度规模化经营
4、按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A 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 B 依法、自愿、有偿
C 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 D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5、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调控和引导,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A 市场 B 政府 C 价格机制 D 竞争机制
6、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A党群 B 干群 C 政府与农民 D新型工农、城乡
7、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A工业反哺农业
B农业支持保护
C 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D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8、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A先占后补 B先补后占 C严格控制 D 集约利用
9、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补贴。
A种子 B化肥 C农机具 D种粮
10、健全()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A农业生产 B农业保护 C农业生态环境 D 农业投入
11、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以()为单位集中投入、整体开发。A省 B市 C县 D乡镇
12、把()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 A搞活农产品流通 B推广现代农业技术 C加快土地流转 D发展粮食生产
13、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A亿斤 B十亿斤 C百亿斤 D千亿斤
14、力争()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15、加快普及农村()阶段教育
A、小学B、初中C、高中
16、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应重点加快发展农村()并逐步实行免费。A、小学教育B、初中教育C、高中教育D、中等职业教育
17、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A、二年B、三年C、四年D、五年
18、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A、党 B、政府 C、基层政府D、农民
19、抓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年内覆盖全部行政村。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20、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名大学生计划。A、一名B、二名C、五名D、十名
21、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年内实现全国乡村网络基本覆盖。A、一年B、二年C、三年D、四年
22、(),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
A、构建和谐社会 B、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C、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四、填空题
1、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以、、和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3、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 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4、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 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5、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 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 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7、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体系、体系、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
8、和,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
9、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 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 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 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10、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走 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形成 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11、我们要牢牢把握 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
2、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和社会主义
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 这个重点,在
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 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 的崭新局面。
12、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 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13、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坚持、和 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4、坚持立足国内实现 方针,加大国家对农业 力度,深入实施 战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全面稳定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15、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 创新,加快农业 转变。
16、按照、、、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17、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 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
18、划定,建立 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19、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 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____等权利。
20、加强 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 流转市场,按照 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
21、改革征地制度,严格界定 和 建设用地,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22、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 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解决好被征地农民、、。
23、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 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24、逐步建立 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 的土地市场、以 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25、健全 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 增长幅度,大幅度增加国家对 和 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
26、拓宽 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加强投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 制度,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完善办法,特别要支持增粮增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
27、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 机制。健全 保护制度,完善 调控体系,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改善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保护办法,充实主要农产品储备,优化农产品进出口和吞吐调节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28、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 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 对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
29、健全 制度,形成有利于保护耕地、水域、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
30、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 金融、金融、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
31、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 和 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 作为战略任务,把走
32、坚持 为农服务的方向,强化职能、落实责任,稳定和发展农村服务网络。拓展 支农领域,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 涉农业务范围。
33、改善 法人治理结构,保持县(市)社法人地位稳定,发挥为农民服务主力军作用。
34、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 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35、统筹 和,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
36、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____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
37、统筹城乡 和,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
38、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 就业,鼓励农民 就业,扶持农民工。
39、加强农民工,逐步实现农民工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改善农民工,保障生产安全,扩大农民工工伤、医疗、养老保险覆盖面,尽快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
40、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 条件,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
41、扩大县域 权,增加对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促进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增强县域经济活力和实力。
42、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挥好 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 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 和 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
4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推进、健全、强化 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44、逐步实行城乡 选举人大代表,扩大农民在 人大代表中的比例,密切人大代表同农民的联系。
45、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0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 和 职能。
46、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
47、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_____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 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 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 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48、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49、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
50、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向 倾斜,建立 制度
51、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 建设。
52、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必须长抓不懈。加快构建、、、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53、提高全社会节粮意识,强化 全过程节粮措施。
54、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以、、为目标。
55、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 自给水平。
56、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鼓励和支持 集中发展棉花、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
57、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推进 集约化、设施化生产。
58、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因地制宜发展。
59、支持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 保护力度。60、强化 财政奖励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61、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
62、着眼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力推进 创新,加强 创新、创新和 再创新,不断促进 集成化、机械化、信息化。
63、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重点在、、、、等环节取得新进展。
64、依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65、继续办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发挥 运用先进技术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示范作用。6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 建设,加强对 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的支持。
67、实施 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尽快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优良品种。68、大规模实施,搞好规划、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
69、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确保 年底完成大中型和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70、推广,搞好旱作农业示范工程。
71、按照、的要求,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建设,加快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和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72、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 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条件。73、支持农用工业发展,加快推进。
74、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75、保障 供应,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农害农行为。76、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77、继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延长 工程实施期限。
78、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 农业、农业、农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79、实施草原建设和保护工程,推进,发展,恢复。80、保护珍稀物种和种质资源,防范 入侵。
8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82、积极培育 产业,推进农林副产品和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83、推广 技术,加强农村工业、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84、提高统筹利用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拓展农业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85、统筹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培育 企业,逐步建立农产品国际产销加工储运体系。
86、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按照、的原则,完善农产品进出口战略规划和调控机制,加强国际市场研究和信息服务。
87、健全符合 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建立外资并购境内涉农企业安全审查机制。
8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89、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
90、坚持用 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
9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______、思想。
92、广泛开展、、、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_______、、、的社会风尚。
93、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三下乡”长效机制。94、保障、平等就学、完成学业。95、大力扶持 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96、加强 教育,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97、新型农民的标准是:、、98、服务关系广大农民幸福安康,必须尽快惠及全体农民。99、加强农村妇幼保健,逐步推行 政策。
100、在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要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
101、巩固和发展 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坚持大病住院保障为主、兼顾门诊医疗保障。
102、加强 工作,促进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
103、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原则,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04、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必须。105、推进、、“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
106、搞好,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作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
107、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 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
108、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完善处置预案,加强专业力量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109、坚持、,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 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110、农村广大干部要进村入户做好 工作,切实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111、建立健全农村 体制,提高危机处置能力。
112、要把 作为主线,以 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 113、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是:、、、。
114、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115、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建立、、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116、坚持和完善“米袋子” 负责制、“菜篮子” 负责制。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118、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
119、以 为重点、为保证、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120、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对做好农村117、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_______、工作至关重要。
121、注重从、、中选拔村干部。
122、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123、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尊重党员 地位,保证党员按照党章规定履行义务、行使权利。124、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机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125、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 管理机制 126、探索,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127、坚持、、、、、相结合,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128、以 为基础,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129、以 为核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130、健全、、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131、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132、,是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工作的重要保证。
五、讨论题
一、为什么“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你怎样认识我国农村发展的历史方位?
三、你们怎样理解“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你如何认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这是不是变相的“私有化”?
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三个制约前提是什么?为什么要有“三个不得”的规定?
六、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什么?应如何做好这件“头等大事”?
七、为什么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八、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是什么?怎样科学地理解?
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突破在哪里?
十、怎样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习题
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A.以人为本 B.发展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2.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A.发展社会主义理想建设 B.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
C.以人为本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
C.以人为本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
C.以人为本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足点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
C.以人为本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7.科学发展观是指()A.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8.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A.和谐文化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马克思主义 D.社会主义荣辱观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C.党的思想路线是正确的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10.东北人民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已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但市场经济观念还比较薄弱。这说明在振兴东北的过程中()A.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要充分发挥东北的资源优势,全面开发资源 C.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D.要坚持对外开放 11.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经挤学角度看是因为()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③共同富裕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途径 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开发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1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A.解放思想 B.改革开放
C.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以()为荣、以()为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
A.勤俭节约 贪污浪费 B.艰苦朴素 荒淫无度 C.艰苦奋斗 骄奢淫逸 D.遵纪守法 违法乱纪
16.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是()A.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B.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C.采取科学管理方法 D.建立有效股份制度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18.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19.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20.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2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A.统筹兼顾 B.发展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2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法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2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2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2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30.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3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D.我们党和国家到二○二○年的奋斗目标
32.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A.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科学发展观 D.改革开放 33.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A.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科学发展观 D.改革开放 34.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是()A.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 B.增加农民收入 C.转移农民就业 D.健全农村市场
35.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A.发展经济 B.改善人民生活 C.促进社会和谐 D.维护社会稳定
36.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A.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经济关系 B.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关系 C.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D.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的安全关系
37.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维护社会团结 B.改善民生 C.优先发展教育 D.扩大就业
38.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点是()A.坚定理想信念
B.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民主集中制
39.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点是()A.坚定理想信念
B.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民主集中制
40.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A.坚定理想信念
B.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民主集中制
41.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A.坚定理想信念
B.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健全民主集中制
42.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D.我们党和国家二○二○年的奋斗目标
43.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A.拓宽民主渠道 B.丰富民主形式 C.人民当家作主 D.健全民主制度
44.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革命 B.改革 C.创新 D.发展
45.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速度、结构、效益、质量四者的统一,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A.效益 B.结构 C.速度 D.质量
46.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以德治国 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是要()A.把人民视为目的而不是手段 B.把人民视为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C.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定,无条件地剥夺犯罪分子的一切权利 D.尽量缩小法的适用范围,扩大道德的适用范围 48.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坚持可持续发展
B.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C.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D.坚持以人为本
4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为人民服务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设和谐社会
50.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有()A.共同性原则 B.效益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公平性原则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A.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B.根据我国实际赋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鲜明的中国特色 C.坚持党的领导
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52.党的建设的主线是()A.思想建设 B.执政能力建设 C.先进性建设 D.改革创新精神 53.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54.十七大报告首提“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下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A.工资薪金收入 B.劳动者年终奖金所得 C.劳动者兼职所得 D.银行存款利息所得
5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A.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 B.经济发展方式 又快又好 C.经济发展方式 又好又快 D.经济增长方式 又快又好 5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A.实现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 B.实现工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 C.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D.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7.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这说明()A.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已经变化 B.民生问题作为次要矛盾制约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C.解决民生问题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 D.民生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
58.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实质就是要树立和落实()A.科学发展观 B.正确的政绩观 C.正确的执政方式 D.正确的世界观 5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提高人的道德素质
C.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D.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
60.“五个统筹”中,“统筹区域发展”的实质是()A.鼓励沿海地区先富起来,实现现代化 B,把握“两个大局”,促进共同发展
C.充分发挥沿海地区优势,实现我国工业化 D.东西部地区同时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61.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胡锦涛同志指出,()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A.改革开放 B.科学发展观 C.艰苦奋斗 D.和谐社会
62.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A.中国化 基本制度 提高效率 B.普遍化 精神文明 社会诚信
C.中国化 精神文明 提高效率 D.普遍化 核心价值体系 经济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怔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3.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生产和生活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而得出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发展观和发展方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运动,进入90年代,它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原则()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共同性原则
4.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D.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A.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B.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C.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D.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6.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是()A.实践特色 B.民族特色 C.时代特色 D.创新特色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主题包括()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B.继续解放思想
C.坚持改革开放 D.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8.坚持以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全面的发展 B.综合的发展 C.协调的发展 D.可持续的发展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马克思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0.在“6•25重要讲话”和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A.是中国共产党胜利前进的旗帜 B.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C.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D.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胜利的旗帜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公平,包括()A.消除分配的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B.体现在机会的均等上,即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 C.表现在规则的平等上,即每个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遵循同样的标准和规则
D.是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公平
1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的问题是()A.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B.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D.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13.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起步。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党中央又适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到2002年,国家在西部开工3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6000亿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一批项目总投资额数百亿元。到2020年,全国地区发展差异系数(根据各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离散系数计算)将控制在0.747以下。这段材料所体现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A.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B.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C.坚持东中西部平衡发展
D.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4.青藏铁路建设部门把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作为第一任务,严格控制施工活动范围,控制湿地、草甸和草原植被破土面积,做好植被、表土的保护和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施工范围内的草皮全部移植到选定场地并浇水养生,在工程完工时移回。环境保护已成为工程质量达标的前提条件。这一事实说明()A.必须坚持以环境建设为中心
B.要处理好西藏植被保护与青藏铁路建设关系 C.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D.速度、质量、效益要统一
15.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会议中讲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以及所取得的成果时指出:()A.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C.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一切问题和困难 D.只有改革开放才符合社会主义道路
16.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A.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B.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 C.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D.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7.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强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包括:()A.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C.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D.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18.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下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的理解是()A.国民经济发展必须把速度放在首要的位置
B.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C.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D.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19.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包含的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D.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20.中国政府倡导的新能源安全观是()A.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 B.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 C.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
D.逐渐减少油气资源开发,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替代能源 2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意义是()A.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B.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D.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2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24.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随后“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正式通过。这一过程表明()A.全国人大是我国唯一的国家权力机关 B.中国共产党通过国务院行使行政权 C.“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D.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25.胡锦涛指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A.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
B.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C.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军事大国为最终目标
D.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习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重点熟记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C【解析】思想道德建设解决整个民族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问题,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和纪律建设。理想建设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3.A【解析】精髓是整个思想理论体系赖以成立和富有生命力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揭示了坚持解放思想对于党在新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重要作用,并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继续解放思想。这就昭示我们,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是这个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理解这个理论体系的钥匙。只有牢牢把握这个精髓,才能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B【解析】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
5.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以说,在中国当前的形势下,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是核心。因此说以人为本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了以人为本,也就解决了该问题。
6.D【解析】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一科学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的十六大再一次强调:“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第一,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和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第二,我国现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第三,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现实状况和时代特征,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要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
7.A【解析】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它作为党和国家在发展同题上的根本思想。
8.B【解析】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这一科学论断,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9.B【解析】记忆性题。为十七大报告原文内容。
10.A【解析】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从战略上调整经济结构,切实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1.D【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目前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是生产力不发达的阶段,特别需要我们花大气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维护与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显得迫切。
12.D【解析】人类的活动要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在地球上拓展空间,不断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但另一方面,人类又必须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维持生态平衡。即要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路。否则,一旦自然界“发怒”,人类便会遭到“报复”。本题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13.A【解析】十七大报告内容。14.C【解析】“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的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5.C【解析】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6.A【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全会认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17.B【解析】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概念,并将这个理论体系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十七大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形成的,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推进逐步形成的。就其内容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回答。就其地位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个理论体系具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务实性、“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时代性、“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人民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
18.A【解析】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参看十七大报告。
19.B【解析】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参看十七大报告。
20.C【解析】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参看十七大报告。
21.A【解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A【解析】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
23.B【解析】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方法是坚持科学发展。
24.C【解析】参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5.D【解析】参考《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6.A【解析】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27.B【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希望和愿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改革开放近30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显著提高。国家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极大地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激励着我们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途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团结奋斗。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28.C【解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是紧密结合的。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就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和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又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和尊严,决不妄自菲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鲜明时代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品格。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才能冲破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破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让一切创造新生活的活力和源泉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使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29.D【解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精神力量。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大力发展各民族和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旧社会残留的封建主义道德的影响依然广泛存在,又面临资本主义腐朽思想道德的侵蚀。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给道德领域和社会关系带来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全社会普遍奉行的道德规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0.A【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1.B【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2.A【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3.B【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4.A【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5.B【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6.C【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7.B【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8.A【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39.B【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40.C【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41.D【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42.D【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43.C【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44.C【解析】为十六大报告内容。
45.A【解析】速度、结构、效益和质量的关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坚持速度、结构、效益、质量四者的统一,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多年经济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四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速度是前提,结构是条件,效益是中心,并要求保证质量。
46.A【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论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47.B【解析】此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资本主义社会把人民视为手段而不是目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目的是资产阶级追求剩余价值。但如果视人民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提出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主张。显然,人民的幸福只能由人民自己创造。C项内容过于绝对化,错在了“无条件”上。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中,对犯罪分子某些权利的剥夺要依法有条件地剥夺。D项的错误也很明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然要扩大道德的适用范围,但不能削弱法的作用,应当德、法并举,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
48.D【解析】以胡锦涛同志为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回答的是“为谁发展”的问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回答的是“怎样发展”的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49.A【解析】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0.ACD【解析】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个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强调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②持续性原则。核心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跨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③共同性原则。国情不同,所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上述的公平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不包含效益性原则。
51.AB【解析】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有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52.BC【解析】为十七大报告内容。
53.AC【解析】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54.D【解析】财产性收入就是指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等要素与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分为四类:①工资性收入(工资等);②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③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6.4%;④财产性收入。
55.C【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
56.D【解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7.C【解析】只要抓住“关键”两个字就可以,抓关键体现了抓住要矛盾,选项A、B显然不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民生问题。选项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初的矛盾。所以答案为C。
58.B【解析】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强调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59.D【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60.B【解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走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是指:东部沿海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率先发展起来;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要帮助中西部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61.B【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62.A【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
二、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重点记忆性题。为十七大报告内容,也是最新理论表述。2.ABCD【解析】科学发展观在实质上就是辩证的发展观,坚持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它们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贯穿、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3.ABCD【解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其原则主要有: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4.ABC【解析】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论断。
5.ABCD【解析】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该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6.ABC【解析】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7.ABCD【解析】贯彻十七大精神,首先要牢牢把握大会的主题。抓住了主题,就抓住了十七大精神的总纲和灵魂,十七大主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充分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深刻反映了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深刻变革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
8.ACD【解析】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9.ABCD【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10.B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11.BCD【解析】A项错误,因为公平并不否认分配上的差距,只是不能使差距任意扩大。
12.ABCD【解析】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13.AD【解析】本题考查统筹区域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题干主要涉及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问题、地区差距问题和东中西共同发展问题,AD项是这段材料蕴涵的发展观的精炼概括。题干没有提到鼓励东部地区发展的问题,B项被排除;统筹区域发展并不代表东中西部平衡发展,C项表述也不正确。
14.BC【解析】本题考查对 “五个统筹”要求中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观的中心是经济建设,因此首先排除A项。这个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题干论述的事实涉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具体内容是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BC项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论述。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是经济建设问题,在题干所述事实中没有得到体现,D项被排除。
15.AB【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16.ABCD【解析】科学发展观内涵。17.ABCD【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18.BCD【解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第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我们理解新型工业化主要是信息化。其实,新型工业化不止信息化一条路,根据国际分工格局,美国的新型工业化主要是IT业,英国主要是金融服务业,日本主要是终端消费品生产领域,德国主要是制造业,都具有本国特色。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大,中国的新型工业化要根据国情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模式。中国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主要特征应该是“三高两低”:高科技、高效益、高就业,低能耗、低污染。第三,提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过去提出扩大内需,主要靠投资拉动,现在继续提出扩大内需,重点已经转变,主要扩大消费需求。报告提出“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19.ABC【解析】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晰了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包含的三层含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0.ABC【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21.ABCD【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22.ACD【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23.AC【解析】参考十七大报告。
24.CD【解析】此题以“十一五规划”为载体,考查的是人大、国务院、党的地位、职权,选项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题目中说法错误。选项B,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而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我国的执政党,它的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行使行政权。所以此说法错误。而材料中可以看出“十一五规划”在全国人大上通过体现了CD。
25.ABD【解析】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说,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胡锦涛指出,全面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第五篇: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6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部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回良玉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变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奋勇夺取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斗争重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得到巩固和发展。
全会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特别是经济形势,强调我国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金融业稳健运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功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道路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并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更为重要的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为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全会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为推动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提供不竭源泉。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认为,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全会强调,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
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要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全会提出,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抓紧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强化农村发展制度保障。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全会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大事。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要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农村社会管理。
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要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农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加强对农村改革发展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健全党组织为保证、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围绕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集中群众智慧,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王新宪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改革,加快发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
科学判断
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贯穿了这一总要求。全会强调,继续解放思想,必须结合农村改革发展这个伟大实践,“以新的理念和思路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加强农业发展这个基础,“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社会和谐,必须抓住农村稳定这个大局,“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全会闭幕时发表的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
对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是作出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专家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国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环节和突出矛盾,有了更为深刻、透彻的认识和把握,意味着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意义更加重大、时机更加紧迫、任务更加繁重。农村改革仍然是我国改革的关键环节,农村农业发展仍然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础。
目标任务
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农村的面貌将会怎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明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要求,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再到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专家梳理这一脉络后认为,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为8亿农民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奋斗目标。
全会还确立了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在总结30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农村改革发展必须遵循的5项重大原则。专家表示,这一指导思想的确立和5项重大原则的提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确保了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向前推进。
3大部署
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径图”
“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
30年前起步的农村改革,使我国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但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保持农业稳定发展的难度加大;国际粮食供求形势紧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力增大;农民持续增收的机制仍未完全建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许多农村的面貌仍然较落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重道远……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3个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既切中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又有力应对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为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勾勒了一幅切实可行、富有可操作性的“路径图”。
制度创新
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进入依靠制度创新的新阶段。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专家表示,全会提出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意味着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将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留下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全会立足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
——全会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味着我国将从农业投入、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不断强化对农业这一国民经济基础和战略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着眼于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旨在从根本上破除导致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基础;“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根本目的在于加强村民自治机制建设,不断发展农村基层民主……
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并作出全面安排,必将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环境,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现代农业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
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另一重要成果——
全会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早在2006年,我们党就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并初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必将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就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全会从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关注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7项部署的首位。专家表示,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体体现。
此外,全会还就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等作出了具体部署。
有关专家表示,全会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作出系统部署,目的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真正建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在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的情况下,全会还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强调要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全程监控,切实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专家表示,这段表述虽然篇幅不长,却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可以预料,今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8大举措
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基于对“三农”问题的准确把握,这次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专家表示,长久以来,许多地方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来通盘考虑,城乡发展二元化结构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提升较慢,而且使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经济发展也面临后劲不足的问题,最终必然会制约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把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目标。
专家认为,这是我们党对8亿农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表明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更加重视解决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就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会从8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专家表示,随着一项项极有含金量的措施的陆续出台,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将不再遥远。相信在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进程中,8亿农民将分享到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3个要求
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和重大原则,也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主线,着眼于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工作水平,对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全会强调,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始终是做好党管农村工作的基础。全会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会还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专家表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整个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将以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加强监督检查党的农村政策落实情况,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全会作出的这一系列具体部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必将对建设文明、清廉、和谐的乡村产生重大而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