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素材 北师大版5篇

时间:2019-05-14 19: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素材 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素材 北师大版》。

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素材 北师大版

人物评传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 1 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传世名篇 摸鱼儿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词题《花菴词选》作“暮春”,《草堂诗余》作“春晚”。作者自题曰:“淳熙乙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此词为淳熙六年(1179)暮春辛弃疾由湖北转运副使调往湖南时所作。

【原文】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地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水龙吟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登建康赏心亭”。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十三岁的辛弃疾,以中原义军将领的身份,由已沦陷的故乡山东投归南宋。不久,向孝宗献奏《美芹十论》,畅论抗金大计,朝廷不纳。乾道五年(1169)辛充疾被任命为建康通判,登赏心亭,面对大好江山,想到收复中原的事业一筹莫展,百感交集而作此词。

【原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满江红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江行,简杨济翁、周显先”,《花菴词选》作“感兴”。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由大理少卿,出任湖北转运副使,乘舟溯江而行,作此词,是年三十九岁。此词写舟中所见所感。

【原文】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行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要寻,今犹昔。菩萨蛮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书江西造口壁”。造口即皂口,在赣州(江西万安西南)。此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二、三年(1175、1176)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期间。时辛弃疾驻节赣州,感念四十多年前金兵侵扰赣西地区事,悲愤而作此词。

【原文】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祝英台近【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晚春”,《花菴词选》作“春晚”。作年无可考。此摹词写晚春闺怨。

【原文】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花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青玉案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元夕”从词的内容推测可能作于作者在临安任职之时,确年无可考。内容描写京城中元宵节之夜满城灯火,游人如云,彻夜歌舞的热闹场面,在此繁华场面中,却另有一人,不逐繁华,独立在灯火阑珊之处,这正是作者千百度寻求才突然出现的意中人。作者借所谓的意中人,寄托怀抱,表明自己宁愿遭受冷遇也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趣。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清平乐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村居”。辛弃疾于淳熙八年(1181)受投降派排挤,罢职闲居于江西之上饶,直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才出任福建提刑。在此期间他写过不少反映田园生活的词,此即其一。此词以农家生活为题材,反映江南农村淳朴宁静的风貌。作者运 用素描的手法,通俗的语言,把农家老小五人各自不同的语言、行动和神态描写得生动如画,反映了喜爱村居生活的恬淡心情和幽雅情趣,体现了辛词朴素平易的另一种风格。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贺新郎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陈诧异与弃疾纵论恢复之事,并长歌互答。此为弃疾答和陈亮之作。词中斥责宋之软弱,表露出慷慨昂扬的爱国之志。

【原文】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盂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西江月 【题解】

见《嫁轩长短句》。题为“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闲居上饶时,曾筑书堂于上饶西之黄沙岭,往来其间。这首词当作于此时。此词描写农村夏夜景物,有明月、清风、疏星、小雨,有蝉声、蛙声,还有稻花的香气,在宁静的气氛中蕴含着一片生机,反映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恬适心情。风格清新活泼,笔调灵活轻快,乃描写田园风光之佳作。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木兰花慢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作年莫考。内容写作者在送走中秋明月时,对月亮提出若干疑问。

【原文】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水调歌头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词前有作者自题。作者以高旷绝尘之笔,自由挥洒,任意驰骋,创一高朗空灵之意境,暗寄人生之感喟。

【原文】

赵昌父七月望日用东坡韵叙太白、东坡事见寄,过相褒借,且有秋水之约。八月十四日余卧病博山寺中,因用韵为谢,兼寄吴子似。

我志在寥阔,畴昔梦登天。摩挲素月,人世俯仰已千年。有客骖鸾并凤,云遇青山赤壁,相约上高寒。酌酒援北斗,我亦虱其间。

少歌曰:“神甚放,形则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破阵子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年莫考,约写于作者闲居江西带湖时。此词极写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恢复祖国河山的一片壮心。这些是作者在梦中也不能忘怀的。但他的幻想终于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所碾碎。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鹧鸪天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作者在济南金占领区,率起义队伍二千余人,投义军耿京部任掌书记。次年,受耿京委派至建康谒宋高宗,归途至海州,闻耿京被判徒张安国所害,作者率义兵五十余人直趋济州(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将判徒擒获,突围渡江,至临安献俘。此词上片即追念少年时这一壮举。写义军声威之盛以及与金人战斗之激烈,豪情洋溢。下片突然低沉,从往事想到眼前功业无成,鬓发已白,用对比手法表现抚今思昔的主题。表现出作者报国无门而被投闲置散的苦闷以及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原文】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胡(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永遇乐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宋宁宗嘉秦三年(1203)韩侂胄大揽,欲借抗金以巩固其权位,因起用长期闲居,年已六十多岁的 辛弃疾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辛弃疾为想借此机会,实现抗金宿愿,但也意识到韩侂胄轻率北伐,很难有所作为。他满怀忧时爱国的悲愤,写下此词。词的内容借古讽今,抒发感慨。

【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杜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南乡子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此词作于知镇江府任上,意在通过对孙权的怀想和歌颂,鼓舞人们抗金复国的斗志。

【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丑奴儿 【题解】

见《稼轩长短句》。题为“书博山道中壁”。约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以前。博山在江西上饶附近,风景优美,作者闲居上饶时,常往来于博山道中,作词甚多,此即其一。此词以“少年”时春花秋月的闲愁和“而今”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哀愁作对比,在“欲说还休”中包含多少政治上遭受打击、恢复大业难以实现的痛苦。

【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案(北师大版)[范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宋词和元曲教

案(北师大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14课宋词和元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明白文学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就有什么样的文学内容。

2.知道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有关的历史图片和戏剧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增强对有关历史知识的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通过这种情感的迁移,启迪学生关心国家命运,关注社会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

难点:元曲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

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宋词和元曲》。

二、学习新课:

(一)意境悠远的宋词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所附苏轼的词,认知词的形式。

教师提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什么文学体裁?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诗与词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现为诗的句式很整齐,或五言,或七言,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比较自由多变。宋朝是词最为繁荣的时期。

.词的形成。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来,音乐发展较快,而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音乐是灵活多变的。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它在唐朝出现,五代得到发展,宋朝达到高峰,取得辉煌成就。

2.成就。宋朝涌现大量的词人,仅《全宋词》著录的就有1300多人,词91900多首,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利用多媒体列表讲述三人成就及其特点。

A.(多媒体显示苏轼头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苏轼是四川人,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皆具极高的文学才华。苏轼对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在他之前的词大多拘泥于个人情感,格调不高。苏轼拓展了词的内容,既有关于个人情感、山水风景的,也有咏史、说理的,不拘一格。下面我们来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一下他的风格特点。

学生大声朗读,体会其风格。教师创造意境,给予指导:读这首词,犹如站在一个高高的山崖上,脚下是滚滚的江水,巨浪轰响地拍打着山崖,你昂首挺立,极目远眺,气定神闲地望着远处的山、远处的水和那无尽的天……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景象雄浑壮观,心情豪迈奔放,这就是苏词的风格特点。

B.与苏轼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是另一番天地。

出示李清照头像及其代表作《如梦令》全文。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杰出的女词人,生活于两宋之交,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由于生活于动荡的两宋之交,生活不稳定,她的词风在前后期有所不同。前期清新、快乐,后期忧郁、多愁。我们来欣赏她的代表作《如梦令》。

学生低声吟读,体会其意境:这首词的含义是--昨天晚上雨小而风急,早晨醒来,余醉中寻问侍女,一夜的风吹雨打,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回答海棠依旧,词人不满地驳道,应该是绿叶多而红花少。

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教师点拨:与苏轼那种气势磅礴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给我们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清新与自然,而且通俗易懂,感情真挚,风格委婉,所以她被称为婉约派词人。

c.南宋虽然偏安江南,在词方面也颇有成就,其代表人物为辛弃疾。

出示辛弃疾头像及其代表作《破阵子》:辛弃疾为南宋杰出词人,山东济南人,生于南宋时期,一生关心抗金事业。曾参加过抗金义军,多次上书要求恢复中原,但未被采纳。我们来欣赏一下他的词。

学生朗读《破阵子》之后,教师解释其含义:这首词的含义是--醉酒时也不忘拨亮灯光来看心爱的宝剑,睡梦中也似乎听到雄壮的军号声,看见士兵正在吃肉,乐队正在演奏战歌,军队正在被检阅,骑着飞快的马,拉开强劲的弓,英勇作战,奋勇杀敌,恢复中原,实现祖国统一,赢得爱国的美名。只可惜我已是年老无力了。这首词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渴望驰骋沙场,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却已不再有这个机会与能力。表现了有志报国而不得伸的悲愤,但仍可看出他那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的豪迈风格。这与苏轼有相似之处。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词在宋朝的繁荣昌盛。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一般给予这样的总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突出成就,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元曲。

(二)“感天动地”的元杂剧

.元曲的形成。

元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形式?它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元杂剧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歌唱、道白和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属于一种戏曲艺术。散曲是一种新诗歌,只有清唱,没有动作、道白,散曲在句式的长短表达上更为自由,更接近口语。元曲是一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的艺术形式,因为它不仅在内容上能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其表演方式也通俗易懂。

为什么元朝会出现这种接近人民的艺术形式呢?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这是元朝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宋金以来,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在一些大城市中,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也对文化生活提出需要,所以产生了这种于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

2.成就。

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代表。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剧本,当时知名的剧作家有79人,杂剧有136种,其中关汉卿的作品最为出色。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著名剧作家,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生活,熟悉民间语言,而且懂得舞台艺术,一生中创作大量剧本,保留至今的有15个,大多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抨击压迫者的残酷。他最出色的作品是《窦娥冤》。

谁知道《窦娥冤》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尝试介绍,教师补充:《窦娥冤》写了一个名叫窦娥的女子被冤枉的故事。窦娥3岁丧母,7岁被卖给蔡婆婆作童养媳,10年后又死了丈夫,生活悲苦。一天蔡婆婆外出讨债,遇见坏人,被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相救。后来这两人以此为借口住进蔡家。张驴儿见窦娥貌美,非要娶她为妻,窦娥不肯。后来张驴儿想毒死蔡婆婆,不巧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张驴儿诬陷窦娥并逼她顺从,窦娥不屈。张驴儿告到官府,官府见钱眼开,窦娥受了重刑,但为了年迈的婆婆免于受刑,屈打成招,在被押赴刑场的,窦娥对这个不公的世界大加控诉,并诅咒,如果她是冤枉的,她死后将出现三件奇事:鲜血飞链,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她死后,果然应验。在戏剧最后,窦娥的冤魂出场,让她的父亲为她报了仇。这个故事不可能是真实的,但它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爱憎,而且表现了人民群众申冤复仇的愿望。

元朝时期,著名的剧作家还有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王实甫等,另有一些著作《汉宫秋》、《西厢记》等。

三、课堂小结:

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珍藏。最后让我们在苏轼的诗句中结束这节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4春风形容春风的句子素材北师大版教案

形容春风的句子

1、中午的春风是那么温柔。在马路旁行走着,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庞,她们顺着我的袖口,衣领钻进我的衣服里,仿佛一只毛绒绒的小兔子钻进去,痒痒的,她好像在和我玩游戏。春风也是那么顽皮,如同一个孩子,想找个人同她作伴似的,不停地和我玩捉迷藏。路边的柳条刚刚萌发出一点点绿色的嫩芽,她在春风的引导下,舞动着她那婀娜的身姿,如同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春风下欢快的舞动舞动着,真令人陶醉。

2、春风和煦,明媚的春光照在大地上,万物呈现出一片生机,形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

3、春风是温暖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便从人的触觉方面直言春风和煦而无寒意。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两句诗也同样写出了徐徐春风的和煦温暖。

4、清晨的春风虽不像东风那样刺骨,却很寒冷。打开窗户,风儿呼--呼--呼地吹着,把窗帘、头发统统都吹起来了,好像在得意地嘲讽我:快抓我啊!快抓我啊!抓不到我吧!嘻嘻!她好像存心要把我惹恼似的,难道她知道我脾气不好?如果是这样,那我偏偏不上她的当。她看见我无动于衷,于是更加用力地吹了起来,看来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呀!

5、那股代表着正义的春风向四处纷飞,幻化成正义。垂柳的柳絮随风而动,弯曲在池塘边与之一唱一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描写的不就是这样一幅情景、这样的一幅迷人景色吗?它的缔造者是那迷人的春风啊,那二月间似剪刀的春风啊。当春风在草原上休息时,仿佛一切都焕然一新,绿色遍布草原,充满着生机,那么的振奋人心,我相信拥有春风的地方总是那么的美好。

6、小鸟从南方搬家回来了,围着大树直转,小兔子脱掉了自己的毛皮大衣,换上了凉爽的春装,在草坪上奔跑着,小朋友们换上了毛衣毛裤,愉快的笑着,一个小男孩跌倒了,春风见了想去帮助他,可还没等春风过去,他就爬了起来继续和小伙伴们奔跑在春天的田野里,整个大地又恢复了往日繁华的景象。

7、春雨霏霏,在春风的邀请下也来参加这场盛大的春之宴会。于是,春雨在风姑娘的的陪伴下,流星般滑落天际,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灵动的音符随风飘荡。唯美的句子

8、春风拂面的季节,依偎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徜徉在泼墨山水的诗情画意中,何其洒脱,何其潇洒。春风的爱抚使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更使春潮带雨晚来急。春雨霏霏,在春风的邀请下也来参加这场盛大的春之宴会。于是,春雨在风姑娘的的陪伴下,流星般滑落天际,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灵动的音符随风飘荡。

9、春风仙子悄悄地吹着,吹得是那样温柔,吹得人神清气爽。她吹过广场,广场上空,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吸引着人们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看!一位老爷爷拿着线轴,让孙子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起!孙子手一松,老爷爷便不断转动着手中的线轴,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只窜入云霄。祖孙俩仰望着那青黑色的小燕子在风中盘旋,他们的心仿佛也一起飞上蓝天

10、冬去春来,春风习习,给人们带来的是盎然的春意、温暖的生活。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对春风情有独钟,以其生花妙笔一次又一次地吟咏之。在中国古代诗人们的笔下,春风富有春意,又是异彩纷呈的。

11、春风仙子悄悄地吹着,吹得是那样温柔,吹得人神清气爽。她吹过校园,学校里原来光秃秃的柳树,披上了嫩绿的新装,在微风中尽情的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吹面不寒杨柳风,小草好像感到奇怪,悄悄的探出小脑袋来观赏春天的美景。莲翘花、迎春花听到春风仙子的召唤,不失时机的献出了自己最美丽的一面,莲翘花举着金黄色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迎春花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

12、和煦的春风,轻抚大地,像是慈母,抚摸着孩子的脸颊。春风,带给我们春天的气息。春天,不同于夏的热情,秋的伤感,冬的沧桑。春天的温暖,吸引着每一个人的加入。

13、春风,不像夏天那么猛烈,不像秋天那么瑟瑟,不像冬天那么刺骨。那柔风,轻轻扶过脸庞,轻轻吹过耳边,带着花儿的的甜蜜,带着泥土的芳香,那么温柔,那么可爱,令人难以忘怀。

14、看,春风驾着五彩祥云姗姗而来,浑身散发着缕缕沁人的清香。她化作娇嫩的草芽,从坚实的大地中钻了出来:她化作北归的大雁,从遥远的天际飞了回来;她化作姑娘身上薄如蝉翼的丝巾从熙攘的人群中款款走来——和煦的春风是春的使者。看,她飞过了山脉大川,留下了丝丝绿意,掠过了大地,留下了阵阵清爽,飘过了翠绿的田野,留下了点点翠光。描写春风的唯美句子

15、春风娓娓讲述着缠绵悱恻的絮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纤细的柳叶,清晰地脉络,果然出自是春风的妙笔。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吹绿了江南的春风,你何时又成为了信使,将游子的乡愁传递。春风啊,你又为何不度玉门关,在羌笛声中回旋飘荡。桃花依旧,以灿烂的微笑欢迎着春风,将笑魇如花的美尽情绽放。

16、春风扑面而来,使我想起了一年之季在于春春给人带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人生目标

17、春风化雨,春雨戏风。他们嬉闹着,欢笑着,不知不觉荡涤了污浊的心灵。同时将纯洁的种子撒向大地,使纯真无邪的童心在世间开花结果。

18、四季的风,最可爱的要算是和暖的春风了。春风像慈母的手扶摸着大地,小草被春风吹翩翩起舞,好看极了;小动物也被春风吹得浑身舒服;农民们在春风吹拂下开始撒播种子,为将来美好的收获而工作。

19、春风吹来,迎春花摆动着柔软的枝条,像在空中跳起欢快的舞蹈。

20、春风过柳绿如缲,晴日烝红出小桃。娉婷的柳条率先舞摆着婀娜的身姿,含烟吐翠,拂地摇风,宛若一展歌喉的飘飘仙子,衣袂临风,长袖飘举,将一揽春意和着曼妙的乐曲,学舞枝翻,呈妆叶展。

21、周而复始,那份爱残缺的越来越多,许多碎片已经随着岁月的侵蚀风化的了无痕迹。于是,梦便成了我唯一能寄托爱的地方,因为只有在梦里那份爱才是完整的。

2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3、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24、春风也是如此:春风不同于夏风的炎热,怎么扇,都扇不去热气;春风不同于秋风的悲凉,风声铮铮,枯叶飘絮;春风不同于冬风的刺骨冰凉,搜刮着可怜的温暖,碰一下,都瑟瑟发抖。春风温柔,婉约,像一个艺术家,奏出美妙的春之交响曲。

25、料峭春风拂走整个冬季冰寒刺骨的霜雪,柔弱的花枝极力吸取着尘世的气息,随时准备在某一个夜里忽的冲破泥土的掩埋,宛若蝴蝶破茧般,急促的拥抱阳光的温度。

26、春风和人一样,我们都有着共同的故乡--大地,春风给人们带来希望,给人以生命的启迪,给人接受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它如一首诗,演绎着生命的诗歌,充满热血的奔腾。当花儿正悄悄绽放时,一袭春风吹来,使之香气四溢,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散发出迷人的味道,各种各样的花儿都在春风拂过之后悄然绽放,一幅美丽迷人的画面就这样展现在大自然,微风吹来,那种感觉十分美妙,那么美,那么清凉,那么沁人心脾。

27、春风有时寒冷,有时温柔,有时顽皮。看来不仅仅是人才有情感,看来世间万物都有情,春风通过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自己最美丽的一面。

28、清晨,当太阳挣脱地平线的束缚跳跃而起,第一缕阳光笼罩着你我。泪干了的爱,再次碎的撒落一床。所以,喜欢雨天,那份潮湿可以让爱在清晨碎的不那么彻底。

29、春风吹过的夜,也没有大模样,黑暗并没减淡,也还是那几粒零星,在黑空中排练。老的实在厌人,可是总比一片黑空觉得舒坦,这毕竟有春风作美,在诱惑。不知情的人上当也不觉得理亏,这般此景,倒也没几头得见。难得呀!就这么机会,满足归满足,欣赏于欣赏,美景此处只出一次。爱赏可观,不爱也可看。

30、春风像神奇的画笔游走大江南北,走过山川、掠过都市,为万物生灵和都市生活添加亮丽色彩。

31、温暖的春风吹化了残雪,吹绿了树枝,吹蓝了天空,吹得河水也泛起了笑容。

32、、被春风拂过的花儿,姹紫嫣红,五彩斑斓。我问春风:春风春风,你为什么能使花朵变了色?她说:因为我是一个大画家,把花朵描绘得更加美丽娇艳。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3、春风是那样的平凡,又是那样的重要,春天不会失去她的,因为她是梦的编者,没有春风的存在就不会有春天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春天是思念的季节,我把我的高兴、忧愁,附在蓝天的彩云里,托春风悄悄捎给您——老师。

34、有了春风,就有了这放飞风筝的季节。而那只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使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无忧无虑的童年,随即想起了一首幼时背过的诗,诗名早已忘记,只记得诗是这么写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好美的意境,我完全陶醉在这放风筝的快乐里,同时也放飞的还有我的梦想!

35、假如没有春风的存在,春天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

第四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3课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教学设计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重大发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了解活字印刷的优点,认识中国发明的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革新,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2.了解指南针、火药的发明、改进、应用及其向外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火药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3.了解郭守敬及天文学成就。

4.了解黄道婆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对元代棉纺织业的贡献,初步认识先进生产工具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讨比较分析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区别,体会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性,认识此项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2.通过阅读了解指南针的发明、改进、应用、传播情况,认识指南针对中国及欧洲航海业的促进作用。

3.讲述黄道婆的事迹,使学生认识到黄道婆对元朝棉纺织业的贡献。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宋元时期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2.三大发明及棉纺织技术革新多出自普通劳动者,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传播。难点: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到了宋元时期,中国的科技又有了巨大的进步,都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

学生回答: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天文学的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从而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一)活字印刷: 出示“毕昇”的图片及问题:大家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什么时期的人?他的身份、地位如何?此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创造?

学生回答明确: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其实在此之前,印刷术已有了一次创新,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它是在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学生回答:雕版印刷、唐朝

有了雕版印刷,为什么还要发明活字印刷术呢? 请两组同学上来用两种不同的印刷方法为大家演示一下: 第一组同学演示雕版印刷;第二组同学为大家演示活字印刷。演示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相比,究竟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认识到:活字印刷省时、省力、省料、灵活、方便。教师:大家知道活字印刷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样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唯一记载下来的是沈括的《梦溪笔谈》。指导学生阅读“每课一得”。

教师小结:这充分说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由于泥活字易损坏,难着墨,所以未大力推广。后来,元朝的王桢又制成了木活字。到了清朝,又出现了金属活字。活字印刷传人朝鲜后,朝鲜人民又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铅活字。约15世纪,活字印刷又传人欧洲国家。欧洲的活字印刷比中国要晚了四百多年。

中国的这一项伟大发明创造,对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下面大家讨论两个问题: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什么好处?(从文化发展和社会效益方面分析)

2、你知道我国的印刷术近年来有什么变化吗?

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节省了材料,提高了印刷效率,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实惠。近年来,我国印刷业开始了“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走向光与电”的时代,由键盘输入汉字,经电脑排版后,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由电脑程序控制的复印机、油印机可进行大批量高质量的印刷,另外扫描仪、数码照相机也可与电脑相连,实现方便快捷的图文印刷。所以,同学们也应该多多了解我国和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学习,增长知识,这样,才能适应将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局面。

过渡:宋代不仅在印刷技术上有了突破,而且在指南技术、火药火器制作上有了重大改进,并将它们广泛应用于航海业和军事领域。

(二)指南针与火药的应用。

教师指导学生看本目内容,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

女同学一组:讲述指南针的发展历史,思考:

1、宋代指南针技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进步?

2、指南针除了用于航海外,还可以用于什么方面? 男同学一组:讲述火药火器方面的发展情况,并能列举几个火药火器的名称。思考:

1、火药最早是何时、何人发明的?

2、火药的发明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教师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正如西方学者培梗所说: “这三种东西(印、火、指)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创作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的确,中国的这些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我们有着辉煌的过去,但它不能代表现在。现代国家的竞争就是科技的竞争,所以科教兴国成为许多国家的基本国策。我们大家更要以科技武装自己,不断接受新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

学生自读课本65页内容后讲述郭守敬的天文学成就。明确:郭守敬是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研制成了新型浑天仪----简仪,他主持修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了300年。

过渡: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看,大家住得好、吃得好、穿得也比较讲究。你们看看身上穿的衣服基本上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学生:棉花

教师指出:用棉花做成衣服,穿起来比较柔软、舒服。但这种成品衣服需要用多种不同的手工技术整合而成。古代元朝在棉纺织技术方面就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四)棉纺织技术革新

质疑:在元朝棉纺织技术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是谁?(黄道婆)出示“黄道婆”,思考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学生阅读课文65-66页有关内容讲述黄道婆在棉纺织技术方面的贡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她对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的技术革新。

2、毫无保留地传递先进技术,使松江棉纺织业落后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3、促进了全国棉纺织业蓬勃发展,棉布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改善了人民生活。

三、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这些成就多出自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和辛劳,你从毕昇、黄道婆身上学到了什么?

第五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宋金南北对峙教学设计

第9课 宋金南北对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1)了解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和金南北对峙,宋金和议,金朝改变女真旧制等基本实。

(2)知道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建立金国,靖康之变,岳飞抗金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课件、直观形象地了解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有关史实。(2)搜集靖康之变,岳飞抗金等故事,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宋金的和战,提高从课文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多民族不断斗争,学习,融合的结果。

(2)了解完颜阿骨打,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3)女真抗辽斗争、李纲和岳飞以及北方义军的抗金斗争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都是正义的。岳飞等人永远受到人民的尊敬。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宋金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如宋金战争、宋金和议)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岳飞等人为维护人民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优良品质,并认识到女真族对开发东北地区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宋金的和战。

三、课堂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及特点,我用传统评书的格式改编本课内容,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三个子目分别更名为:

第一回

抗辽女真立国

侵宋靖康之变 第二回

英雄精忠报国

奸佞弄权误国 第三回

革旧俗立新规

女真心向中华

1、导入:以评书的格式开头,引出北宋末年天下兴亡的大事,分析天下形势,探究女真民族的源起、强大,由此进入课题。

2、女真民族的源起、强大,用多媒体展示,并辅以练习,以加深印象。金灭辽,和金灭北宋之间,注意区别战争性质。南宋的建立作简单处理,了解基本情况即可。

3、岳飞抗金,注重分析他能打胜仗的原因,用视频展示岳家军战斗的场面,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敬爱之情。

4、宋金和议,要充分认识它带来的和平的意义。金的改制,要重点突出各民族不断融合形成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媒体设计 对“女真民族的介绍”、“岳飞抗金”等处设置视频,其他重点内容设计了形势变化图等媒体教学幻灯片,它能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要点,突出重点知识,同时帮助突破难点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提出问题,并利用网络等媒体搜集有关资料。

2、准备课本剧:《靖康之变》选择五名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别担当完颜阿骨打、宋钦宗、李纲、李邦彦、旁白的角色。

3、查阅资料,了解岳飞的一些小故事。

(二)课堂环节

导入课题:故事由北宋末年开头,话说北宋末年天下纷争不断,分析天下形势,点出重大事件:女真民族的强大;金灭辽、北宋;岳飞抗金等,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来了解。

1、第一回

抗辽女真立国

侵宋靖康之变

(1)、承接导入,认识女真民族:播放视频,然后以抢答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女真民族作较全面的了解。抗辽斗争、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作简单了解即可。

(2)、“金灭辽之战”,注意强调战争的正义性,是反抗民族压迫的抗争。

(3)、“金灭北宋之战”,与“金灭辽之战”比较注意区别战争的性质,这是掠夺性战争。设置问题,适当启发,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靖康之变”标志着北宋王朝的灭亡,我设计了一个课本剧,它的主题是交待清楚这一事件的各种因素,突出北宋军民是如何抗金的,靖康之变之所以发生的主要原因,揭露统治集团的腐朽,这样就基本了解了整个事件的全貌。强化了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全体同学的兴趣,让学生好学、乐学。靖康之变标志着北宋王朝的灭亡。师: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第二回

英雄精忠报国

奸佞弄权误国(1)、南宋的建立

师:上回书说到徽、钦二帝被掠到金国,宋朝江山顿时无主,幸好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趁乱逃了出来,逃难路上登基作了皇帝,这就是宋高宗。后来辗转到临安立为都城,历史上称为南宋。对一事件教师以配字幕作简要交代即可,随后转入重点知识的学习。(2)、英雄精忠报国

宋朝皇帝逃到南方去过安稳日子了,不想再恢复故国,留下人民作金军的奴隶,军民们不堪被奴役,开展了大规模的抗金斗争。强调金对北宋的战争是以掠夺为目的的,是非正义的战争。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是反掠夺战争,是正义的。学生活动:从课文中找出主要的抗金队伍

岳飞领导的岳家军

王彦领导的八字军

韩世忠大战金军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答案。

众多抗金队伍中最有名的是岳飞领导的岳家军,教师展示岳母刺字的画面,让学生讲述精忠报国的故事。

接着 重点突出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的抗金斗争,学生讨论:岳家军为什么战胜金军、打胜仗? 回答、归纳出岳家军战无不胜的神威。

播放视频《满江红》强化战场上岳家军所向披靡的战斗场景。接着展示郾城大捷形势图,郾城大捷壁画,表现出岳家军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大好局面。但是皇帝和秦桧却向金求和,命令他班师回朝。话题转入秦桧谋害岳飞的事件。(3)、奸佞弄权误国

展示岳飞墓及墓前秦桧的跪象画面,学生能轻松回答跪象人物,让学生了解墓前的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学生讨论:这表达了后人怎样的评价?学生可自由发挥。岳飞抗金的意义:抗金战争虽然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阻止了金军南下掠夺,给南方人民带来安定和平。维护了人民利益,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所以千百年来人民都没有忘记他。(4)、宋金和议

岳飞死后,南宋很快与金达成和议,以屈辱的条件换取暂时的安宁。此处,学生回答和议内容。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教师展示宋金对峙局面图,加深学生对对政权并立的印象。如何正确认识宋金和议,以“岁币”为切入点,点出“岁币”的负担加在人民头上,但和平的环境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转题:金国占据了中原大片领土,能守的住吗?

3、第三回

革旧俗立新规

女真心向中华 师:话说金国占据中原后,女真民族就发生了许多变化。(1)、变化的原因:

A、女真民族与汉民族的差异比较:学生得出汉族文化先进,女真落后的结论,并进一步认识落后向先进学习的历史发展规律。

B、金统治者出于统治中原的策略需要:用中原的政治制度统治中原人民。(2)、金改革旧制的内容:

由学生参照课本作出回答,以幻灯片配合问答。(3)、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旋律

师:金朝以后,在中原地区还能找到女真这个民族吗?

女真民族哪里去了?-----融入汉族大家庭。结论:中华民族的繁荣是由古代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创造的。

六、问题探究:

学习本课的心的,学生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就应该肯定。

七、小结、作业

下载(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素材 北师大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4课 宋词和元曲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素材 北师大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