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教学的隐忧修改
多 媒 体 教 学 的 隐 忧
泸州市龙马潭泸化中学 毛世平
内容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以容量大、富于表现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等优点,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其间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课堂效率
优点
传统教学
方法手段
曾几何时,多媒体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它以容量大、富于表现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等优点,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不仅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但笔者目睹了许多多媒体教学课及各种大中小型的比赛,例如CAI优质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之后发现: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其间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笔者的肤浅的认识,希望能够和广大同仁一起探讨。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多媒体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无疑是值得肯定的。但广大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要让多媒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真正的媒体作用,就必须注意一些相关的问题。
首先,作为一种配套设施,多媒体的各个零部件及其组合应该是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反之,如果媒体设备要造成公害,它应该首先遭到拒绝,如电脑是否存在辐射,幻灯、光盘、录像资料是否正宗,能否影响正常的教学流程,投影仪的效果怎样,图像是否清晰,影不影响学生的视力等等。如果使用一些劣质设备,即便是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但连起码的革命本钱——身体都丢掉了,那又有何用呢?更不用说因为设备的原因影响正常的教学流程等情况了。因此,学校在添置这些教学设备的时候,应该以人为本,将环保作为首选条件。
其次,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学生对着一个屏幕,这就好似看电视,学生往往只注意画面对感官特别是视觉器官的刺激,往往只注意到了老师制作的图片怎样,音响怎样。如果色彩调配得宜人,动画制作精彩,音响效果悦耳,可能还能够吸引学生进入课堂,对所教学的东西有所收获。相反,学生就动不起来,特别是思维更加动不起来。为什么呢?前文已经提到,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学生对它产生好奇、产生兴趣是必然的。但长期使用惯了之后,能不能保证学生对此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或者说能不能让多媒体一直在课堂上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这关键要看老师能否制造出花样翻新的课件来。如果课件不翻新,学生一旦对此生腻,那么,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时候的多媒体使用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了。
第三,显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除了要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以外,还需掌握其他学科特别是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多媒体教学对老师的备课要求尤其要高。老师必须在课前花大量的功夫制作出相当有水准的课件,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这儿会有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老师自以为在课前花了很多工夫了,制作的课件质量相当高了,课前的准备已经足够充分了,到正式上课的时候就依赖于这些现成的东西去教学,这恐怕也是不行的。为此我们必须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让预先的设制锁定了教室上课的思路。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这样一点,我们每上一节课都存在着一个临场发挥的问题,因此不要让预先的准备将我们的思维模式化了。其二是老师应该注意到多媒体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前的粉笔、黑板依然存在,他们是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的。特别是对于临场发挥的需要补充的东西,对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还是应该充分利用起这两样教具来办帮助完成教学,也就是传统说不能丢。换言之,就是不要让你已有的课件呆板了你的课堂,也不要让你预先的备课主控了你的思维。利用多媒体教学仍然要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精力,作何解释呢?前文已经说到,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容易将其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运用多媒体就意味着教师的媒体运用和课件制作包含着多种成分,而学生却有各自的喜好,正因为如此,也许在听课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他们所喜好的那些元素上去了,而忽视了其他内容,因此学生得到的信息往往是残缺不全的,教学的效果也就随之而大打折扣。例如在教学《夏天也是好天气》一文时,有老师制作了一套课件,其中配乐、配图片朗读一部分,无论是音乐、图片,还是朗读,都极富表现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课件制作者可谓苦心经营,文、图、声并茂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展示了语文课的美育特征,这肯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不作很好的提示和必要的指导,恐怕学生就不一定跟着教学的实际走了。喜欢音乐的可能就只顾注意倾听音乐去了,钟情于美术的可能就只顾欣赏图片去了,而那些对语言敏感的恐怕就只顾注意聆听朗读去了,真正全方位去感受、去体悟的也许就很少了。因此,老师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如果事先不作诸如怎样将文字和画面结合在一起去欣赏,怎样将朗读和音乐融在一起去品味,或者每播放一次要求学生注意什么的方法性的指导,那么它的媒体使用恐怕也是失败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语文学科运用多媒体教学,笔者还想谈一下几个方面的隐忧。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以情为文的文章内容和风格。故情感在诸多的文章中都有丰富而完美的体现,例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祝福》、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等,喜怒哀乐忧恨爱,可谓七情皆备。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并且教学面对的学生也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而关键是现在的学生,在家里是唯我至上,往往不在乎身边的人对他们的感情,比如父母对他们的关心,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受之不愧。相反,他们却很在乎许多媒体传播给他们的情,但那些都不是感人至深的纯情,不是自然流露的真情,不是令人陶醉的雅情,而是些疯疯傻傻的狂情,如令人捧腹的搞笑片;是矫揉造作的虚情,如多而滥的言情片;是附庸风雅的忘情,如劲歌热舞等。面对这一反差,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当如何处理又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背影》时就不应该简简单单地将作者写到的几次背影通过图片播放出来就行了。如果这样,学生看了也许只会觉得好笑,根本就无法感受凝聚在“背影”身上的作者的真挚情感。教师应该结合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设计好问题,创设好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那醇酽而哀婉的至爱亲情。如果这一点做得不好,学生也就只是停留在“背影”的肤浅认识层面上,对文章的思想情感的理解也达不到相应的层次。另外,前文说到利用媒体教学容量大,课件制作花样应翻新,但也应注意不要将整个教学搞得过于花哨,否则就会给学生造成上课就是看电视、欣赏节目的错觉。这样一来,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到达不到,当然就更说不上运用语言、提升能力之类的了。何以言之呢?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左脑是主语言功能和想象思维能力的。而又有专家指出:看电视会影响左脑的开发。尤其是现在的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居多,在电视机面前一坐就是两三个钟头,有的说甚至是半天,长时间地可以不说一句话。节目好看他跟着看,电视里乐他跟着乐;节目不好看他也懒得看,根本就谈不上交流、说话、动脑思考的问题。长此以往,思维就不活跃了,反应就不灵敏了,表达也退化了。因此看电视会滞后了语言功能的发展,抑制想象力的发挥。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一位学生看多了日本的卡通漫画,平常很少与人交流,到后来就只会说“哇塞”一词了。虽然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电视在某个层面上的危害。因此多媒体教学不应当成为学生机械的坐着偷乐、偷懒的依赖。特别是像语文这种无所不包的学科,课件的制作与设计应该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参与、积极思考的能动效应因素,不要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媒体运用的展示课堂,不要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只看不动的“电视课堂”。
还有,有的语文老师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忽视了自古以来学习语文的老传统——朗读训练,殊不知这也是一个巨大失误。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其他任何媒体所不能替代、也替代不了的。因为语言文字的学习本身就存在这一种感悟即语感,朗读即是训练语感的妙招。故在实际教学中是绝不能轻视和忽略的。例如,学习高尔基的《海燕》,其诗化的语言是任何其他媒体手段代替不了学生的朗读的。语言是一门艺术,语文课是一门艺术课。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忽视了朗读的感受和领悟,将它变成一门技术课,那就未免太离谱了。即便是王维的诗画之间存在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关系,媒体图片展示固然可以完成,但真正要实现它们二者之间的互相转化,也只有靠读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的意境和情景,才能将语言表达培养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付诸实施。这一点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制作课件、运用媒体教学中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
综上所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传授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的确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它仅仅是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而已,它永远也取代不了人的主体地位。多媒体的应用应根据学科特点、学科内容及课时内容而定,并且在教学中应趋利避害,就如一位同仁指出的那样:多媒体教学不能搞一窝蜂。而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该因课而论。
第二篇:多媒体汇报材料修改
三台县刘营镇初级中学校
关于《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六认真”探索》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刘营初中的关心支持。
近年来,学校坚持“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的办学理念,以“立身以立志为先,立志以读书为本”为办学思想,以“追求卓越,追求一流”为办学目标,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六认真工作进行认真探索,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开拓创新,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校开展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六认真工作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在实践中探索
坚持以实践为先导,立足长远,按照“实践出真知”的理念,在成功文化的引领下,埋头实干,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为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六认真探索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认清形势,明确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以它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信息传输质量高,应用范围广,方便使用,注重多重感官刺激等一系列优势向传统课堂挑战。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对这一挑战,领导认清形势,在我校开展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六认真探索活动,提出“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促进师生素质全面提升”的总体目标和“让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具体目标。用信息化带动现代化,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发展,以教学技术现代化,课堂教学模式化,教学方式多元化为手段,努力构建更为科学更为实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工作,为每一位同学的终身发展奠基铺路。
(二)完善制度,科学规划
组织保障,责任落实。为使我校教师更多更好地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学校特成立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六认真管理领导小组。本着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教师对学科组长负责,学科组长对分管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对校长负责,一级级自查,一级级抓落实,保证落到实处。
依定校情,制定方案。学校根据县教研室的管理要求,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为了管好、用好多媒体设备设施,以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功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学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考核方案。比如:班班通使用的培训制度、班班通使用情况记录、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教
研组建立学科资源库的考核办法、教师使用多媒体上课的考核办法等,目的就在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努力地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在探索中创新
在县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我校逐步探索出了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六认真”中具有自己特色的“五步教学法模式”。其内涵是:课堂教学导入环节——启发探究,自学环节——自主探究,交流环节——合作探究,总结环节——引申探究,练评环节——应用探究。这是我校课堂教学的核心载体,经过一年的摸索努力,这种教学模式快速的进入了我校的课堂,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一)谈启发探究
一是激趣引题,创设情境。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校鼓励教师通过对前后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复习进行设疑;通过创设有关新情境进行设疑;通过展示相关教具进行设疑,不断培养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展示目标,明确重点。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重点是课堂教学的指引。在上课前,要求教师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展示出来,让学生有方向感,在展示学习目标的同时提出学习要求,注重教师的学法指导,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结合起来。
(二)谈自主探究
一是发现问题。在启发探究的基础上,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参照导学案,让学生静心动脑,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仔细分析,自主探究,积极寻找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发现问题。
二是思考问题。学生找出问题过后,教师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勤学好思的习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指导,并在课堂巡视中了解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谈合作探究
生生互动,相互学习。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分四至六人一组进行讨论,共同合作,积极探究,寻求解决组内同学所提出问题的方法,记录本组合作探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师生互动,加强点拨。教师要组织好和指导好学生的交流活动,注意控制好讨论时间和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要在师生交流中认真收集学生合作探究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
(四)谈引申探究
形式多样,展示成果。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先让每小组选派一个学生代表或由老
师针对性的抽学生以口头汇报或在黑板上书面汇报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示合作探究的成果。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对自己探究的成果进行补充和修改,既要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又要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然后教师总结。
鼓励进步,解决难题。一是对同学们的展示成果进行点评,肯定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错。二是对学生在探究中提出的且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做出准确的答复,教师要注意把握好答复问题的深难度。三是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相关知识要讲到位,要讲深讲透,重视归纳方法,总结规律,帮助学生进行引申探究。
(五)谈应用探究
重视练评,规范解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和引深探究,学生基本上识记和理解了相关知识,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更扎实、更灵活,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中要重视练评,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题,灵活多样的开展口头或书面的课堂练习,教师对课堂练习要针对性的重点评讲,主要展示规范解题的要求,指导学生审题、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力求做到对课本知识,当堂学习、当堂练习、当堂过关。
精心设计,拓展迁移。练评使学生积极开展应用探究,教师上课前应制定好与本堂课有关的拓展练习题,下课前,要求学生整理课堂学习内容,分层布置适当作业(或完成导学案中的作业),通过练习,将本堂课的知识发散开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
我校一直致力于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为辅助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让多媒体为我们的课堂服好务,为我校的成功文化奠基。
三、在创新中落实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我们的主战场,具体落实则为我们的课改战役提供了养料和补给,是我们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六认真探索工作的大后方。
(一)认真抓好备课环节,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服务教学需要的“资料库”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我校长期以来重视让教师积极参与资源共建,让教师在参与资源共建的过程中提升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
备课集体化。各年级以学科组为单位,实行集体备课制。
第一步是自主备课。各教研组组长组织教师自主备课。学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教师在自主备课时可通过校园网查询资料,了解教科研的最新动态,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实现资
源共享。第二步是讨论交流。学校将星期一到星期四下午确立为集体备课时间。在集体备课时间里,教师对教材进行充分的讨论,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形成会议记录,通过讨论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促进新老教师交流合作,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第三步是形成个案。教师利用集体备课资源和交流讨论结果,在已有教案的基础上二次开发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收众长,学校重点考核二次备课的情况,通过二次备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四步是下发集体备课个案。各教师可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使用,提高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
资源网络化。学校拟建了建校园网信息平台,将教师的教学资源、学校的信息发布均上传至该平台,以达到资源共建共享。教导处还对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学六认真常规管理和绩效考核中,并与老师的评优晋级挂钩。
培训专业化。为了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技能。学校在设备验收完毕后,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所有一线教师进行“班班通”设备的使用方法培训。学校安排专用的时间,由电教老师面对面地进行演示操作,然后在电教人员监督下逐一进行操作实践,直到熟练为止。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打印出来发给老师,以供他们随时参考。(二)、认真抓好讲课环节,使多媒体教学成为传播课堂知识的“直通车”
讲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位教师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学校对教师做出以下要求:
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独立制作课件。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善于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上每堂课之前独立制作适合该堂课的课件,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服务。
合理控制课件信息,坚持实事求是。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学校要求教师特别注意控制呈现的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明确课堂容量的大小并非取决于内容的呈现速度,而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理解程度,多媒体课件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加快信息传递的可能性,传递信息的多少还得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因此,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规律。设计好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适当,锻炼学生动手能力。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到接触重点快,理解重点慢,运用重点多,落实重点透。主次分明、条理清楚。尽量运用学具操作、直观演示、动手实验和多媒体教育技术等手段,使学生学得活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认清教学主体。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落实学生
课堂学习的主题地位,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所进步,尽快适应跟班学习。认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认清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不可能取代教师。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和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
(三)认真抓好听课环节,使多媒体教学成为点燃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听课显然也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下,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听课方法、提高听课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做好上课准备,温故而知新。孔子曰:“温故而知新”。上课要接受新知识但也要温习旧知识。预习的过程,是一种旧知识的温习过程、准备过程,也是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即温旧纳新的过程。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精美的复习课件,扩大了学生的习题练习量,提高了学生做练习兴趣。
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学校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教师切忌授课前或授课中挫伤或压抑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的发挥。不辱骂、体罚学生,对学生以鼓励为主。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听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状态之中,搞清教师讲授思路。对于不懂的地方,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引导学生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学习离不开思考,听课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也离不开思考。“思则明,不思则暗”,没有思考,理解新概念,掌握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是一 句空话,听课的实际意义也就不复存在。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相互转换的。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可以展开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直观的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认真开展教研活动,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对教学教法的专研创新。教师可以利用已有的多媒体课件资源,依据自己的课堂需要重新整合课件内容,形成新的、能够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
加强教法研究,注重学法创新。
在多媒体坏境下,教师应注重自己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媒体课件与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能力。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使学生更轻松的吸收知识。
参加集体教学研究,总结教学经验。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和教研组的业务学习、课题研究,在集体的课题研究中分担一定的任务,为集体的课题研究积累经验和成果。认真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做到活动前有准备,活动中有讨论,活动后有反思。积极参加读书学习活动,拓展视野,增加内涵,提高理论和专业素养。确立研究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实践、总结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五)认真开展各种帮扶交流活动,使多媒体教学成为学生课余学习的“自助餐”
在多媒体环境下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一改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写满堂的填鸭式教育,主张将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因此,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能够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基础。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下,学校十分重视课余时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交流。
加强教师内部交流。学校以年级和学科组为单位,建立了多媒体信息服务网络,每个学科组加入了QQ群,谁有优质教学资源按时上传,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学法、教法、教学反思上传,大家进行讨论研究,通过这些方式,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
开展多样帮扶活动。在多媒体环境下,学校开展老教师在教法上帮扶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多媒体技术上帮助老教师的活动。通过这样的互帮互助形式,使我校的新教师在老教师的帮助下,尽快熟悉教材教法,迅速成长。使我校老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时代同步,实现双赢。
加强师生课余交流。学校建立了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校讯通的方式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心理状况,通过和家长的联系沟通也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性格特征。再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课余时间的辅导。学校要求教师要走进学生,多陪学生,在教学之余,与学生一起谈心,通过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问题、对待矛盾、对待人生。
四、在落实中收获
学校现已拥有1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子白板室,一个微机室,一间电子备课室。随着灾后重建工程的竣工、投入使用,今年春季县教育局又为我校配备了20套“班班通”设备;学校也自筹资金,将网络牵进教师办公室,方便了教师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学校的教师都通过了市县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而且还通过市县校的各级培训,基本上掌握了多媒体的运用技术;学校还专门对教师进行了班班通设备使用的分批培训,全体教师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奠定了基础。今年秋季学校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着手建立了校园信息资源库,要求教师按照县教研室的要求进行备课、准备课件、编制导学案、编制检测资料,并将相关资源上传到资源库里,以便相同学科教师共享资源。学校也针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六认真”工作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管理考核措施,使其逐渐形成一种工作常态。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
近年来,学校在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六认真探索工作中取得系列成绩:在县、市优质课比赛中有20余名教师荣获一等奖,每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篇以上,每年均有10余名教师荣获县教研杯论文等级奖。学校语文组赵萍老师的论文《多媒体助推语文高效课堂》、数学组孙爱华老师的论文《浅议多媒体在学生学习数学中的运用》、英语组刘晓凤老师的论文《浅析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并荣获等级奖;青年教师王丽明在县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六认真”探索工作中上教学展示课一堂;青年教师羊文君、王丽明、孙爱华利用多媒体在全县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教育教学质量要上新台阶,必须要有新突破。在此,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一是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推动学校发展作为不懈的追求,进一步努力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强化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教学风气,立足校本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造就和凝聚一支讲团结、业务精、敢创新的教师队伍。
三是进一步深化德育内涵建设,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力求务实创新,把“后进生”转化工作落到实处。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以上汇报是我校近年来关于多媒体环境下教学六认真的探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兄弟单位比,我们还有不少差距。恳请你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更好的推进此项工作。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查找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的腾飞奠定更全面而坚实的基础,为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利率改革隐忧
利率改革隐忧
[导读]过去银行业“坐地收钱”的历史,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而一去不复返了。
1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等一系列决定,这标志着推动近10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进入关键阶段。
这一措施的出台,距离李克强总理在有关会议上谈及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刚好过去整整一个月。
作为调节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元素,利率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今年以来持续加速的中国金融改革,也在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一步后,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此次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最直接的目的,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是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经济增长。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是大多数业内人士对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评价。这一评价的依据是,目前银行信贷大多数仍在基准利率以下,而按照过去央行所设定的以7折基准利率下限发放的贷款在市场中更是难觅踪影。完全放开贷款利率,对于银行业短期来说影响并不大。
但这一举措的象征意义在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释放了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的信号,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
利率实现市场化后,最直接的冲击将是银行业,过去由非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所催生的令银行业利润丰厚的存贷利差,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一去不复返。在获得定价权的同时,银行业将发现自己置身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自身的经营业务水平、风险管理,将被迫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业在竞争压力下,采取高息揽储、过度放贷、倾向于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等非理性行为,在这方面,日本和美国等经历完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发达国家提供了前车之鉴。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央行仅放开了贷款端利率,而没有放开存款端利率,体现了其一贯的审慎风格,也恰恰反映了央行对于上述可能风险的担忧。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这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标志着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对于仍在前行中的中国金融改革,利率市场化仅仅是这一庞大工程的第一步,接下来,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每一步都将是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也将在更大程度上考验决策者的智慧,对于身处其中的金融机构来说,无异于一次洗礼。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19日晚间,央行公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一步,更预示了中国金融改革正在步入新阶段。
今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有关会议上谈及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便进一步明确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目标。
6月份发生的“钱荒”,让市场领略了即将到来的利率市场化的第一波冲击,也进一步印证了推进金融改革的迫切和决心。
不到半个月后,国务院办公厅便于7月1日公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上早在2004年便开始启动。当年,中国人民银行放开存款利率的下限管理,放开除城乡信用社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并首次允许贷款利率下浮至基准利率的0.9倍。
随后在2012年的两次利率调整,则标志着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提速。当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两次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0.5个百分点,上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累计下降0.56个百分点,下浮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而最新的利率市场化举措,则是将贷款利率下浮区间0.7倍的限制完全取消,实现了在贷款端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利率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在金融体系中起到释放信号,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在充分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中,金融资源能够实现优化配置,并起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个非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利率所能发挥的上述作用微乎其微,还将导致资源错配、银行业缺乏改革动力、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
中国经济在结束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目前进入一个中速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经济需要尽快解决此前的一系列遗留问题,诸如产能过剩、去杠杆化等,而过去过于倚重“三架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而相对忽略消费作用的经济增长模式,目前看来已经不可持续,拉动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使“三驾马车”均衡前行,是中国经济接下来要走的道路。
而利率市场化,对于调整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也能起到内生性的关键作用。在非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的框架下,资金的成本并不能客观反映市场对资金的真实供需状况,大型的国企、央企更容易获得贷款,并继而出现过度投资、产能过度扩张等问题,而长期被压抑的存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分析认为,这种高存贷利率差是中国国内消费持续低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
在利率市场化后,将更能反映市场中资金的实际供需状况,有利于金融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在央行公布放开贷款利率前5天,其行长周小川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
利率市场化后,原先贷款难的小微企业更容易获得贷款将成为大概率事件,在市场化的利率体制下,银行或许将通过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来弥补以较低利率放贷给大型企业的利润损失。
“从宏观一些的角度来看,这次利率市场化举措,可以被看做是对实体经济的一次刺激政策。”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说,“国有企业面对的有效利率将更低,有利于帮助经济在第三、第四季度获得进一步增长动力。”
高盛集团也指出,总体来看,此次贷款利率下限取消的政策,与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相吻合,即为企业减轻财务负担,并促进经济增长。
银行业或面临洗牌
此轮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将是银行,过去银行业“坐地收钱”的历史,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而一去不复返了。
在过去的非市场化利率体系下,银行坐拥利润丰厚的存贷利差,旱涝保收,没有丝毫的改革的压力和动力,而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尽管从短期来看,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对目前银行业来说冲击并不大,因为在目前信贷状况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利率水平总体高于基准利率水平,距离触及下限还有较明显的距离,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全国所有贷款中,只有11%的利率水平位于基准利率以下,几乎没有任何利率水平在此前央行所设定的7折水平。
但众多分析师指出,这一新政策的出台,从长期来看,必将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监管当局将利率的定价权交还给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将它们推向了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这一举措实际上倒逼银行业整体在服务水平、专业管理方面要迈上一个新台阶。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原先享受的存贷利差将进一步缩窄,这将给银行业利润带来直接冲击,为了应对这一变化,银行业将不得不采取措施,来弥补由存贷利差缩窄而带来的利润损失,原来银行不屑一顾的中小企业,或许将成为它们新的“上帝”,这与央行希望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提高小微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的初衷是吻合的。而向小微企业贷款,银行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参差不齐,这就要求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也要相应地有一个质的飞跃。
此次利率市场化措施,并没有触及存款利率,这在业内人士看来,反映了在当前情况下,央行一贯的审慎风格。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利率市场化的核心和关键步骤是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但目前的市场状况,并不具备全面放开存款利率的条件。
“这次没有涉及存款方面,是慎重的做法。”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余永定说。
“在当前市场资金比较紧张的时候,贸然放开存款利率,可能带来高息揽储大战和部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锋说,“存款利率市场化必须在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才会择时推出。”
对于银行业来说,存款无异于其业务发展的根基。新任招行行长田慧宇在最近的一次内部会议中一再强调,“大力抓存款不仅是利润增长的需要,也是流动性管理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央行此次并未放开存款利率。在不合适的时机下,盲目放开,可能导致银行在争夺存款时,采取一些非理性行为,从而伤害行业的整体秩序,进而对整个金融体系带来冲击。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后,储贷机构获得了涉足新业务的许可,但其本身由于流动性不足,管理水平和风控意识较差,加上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投资垃圾债券等风险因素,最终导致大量储贷机构倒闭,爆发了储贷危机。
而日本当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则使得大银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出现存贷款利率倒挂的现象。一时间,小银行难以招架,或被大银行吞并,或破产倒闭。这也说明了利率市场化符合收益递增规律,使得大银行日益强大,小银行纷纷破产。
不断迈进的利率市场化步伐,也为银行业敲响了警钟,不适应竞争,注定会被淘汰,这是市场规则的一条铁律,或导致银行非理性行为 资本项目开放未成熟
尽管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在经济调结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平安证券指出,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业迫于竞争压力,可能引发银行冒险经营,过度信贷,做出不审慎贷款决策,倾向于以高利率、高风险项目提供信贷以获得高额回报,一旦经济衰退,这些企业就会拖欠债务和破产,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大增。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显示,信贷膨胀往往和银行危机和货币危机相关。发展中国家75%的信贷膨胀和银行危机相关,85%的信贷膨胀和货币危机相关。
利率市场化还可能诱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加剧金融脆弱性。利率市场化以后,如果利率提高,比如阿根廷和智利,在逆向选择效应下,市场上将只存在高风险的借款人,而厌恶风险、安全的借款人将倾向于改变自己的项目性质,使之有高风险和高收益性,这种“风险激励效应”将加重道德风险。
上述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后,需要金融机构在面对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的环境下,能够做出理性化决策,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很大程度上将考验金融机构管理者的智慧和风控意识。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指出,这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标志着最容易的部分已经完成,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这一表态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接下来的过程和步骤将面临更为复杂和艰巨的环境。
光大证券首席分析师徐高三个月前曾发表评论称,中国目前并没有准备好利率市场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
徐高认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显性化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当这个条件尚不具备时,强行推进利率市场化很可能恶化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放大金融风险、并扭曲金融价格体系。
所谓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目前储户的存款由国家兜底,几乎没有风险,而建立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储户将会对风险的边界有清晰的认识,明确哪些风险是银行和自己承担的,哪些风险是政府承担的。
实际上,对于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政府已经发出明确信号。央行行长周小川在自己的著述中提到,中国明确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在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2年8月,央行在《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目前我国推出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7月15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一个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会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建设,为小型金融机构创造与大型金融机构公平竞争的环境。
不过存款保险制度,仅是利率市场化走向最终阶段的一个阶梯,多位央行高层曾公开表示,将SHIBOR培育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建立完整的货币市场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等工作,都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而这些前提条件显然在短期内还难于达成。因此步子迈得大的银行,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真正到来前,很可能会积累难以预测的风险。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另一大重要意义,在于其被视为中国取消资本进出中国限制,以及允许汇率浮动的必要步骤。
在两个月前举办的“2013人民币国际化全球论坛”上,与会人士认为,逐一启动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并推动资本项目开放或是最佳路径选择。尽管资本账户放开值得期待,但对风险要保持高度警觉。其中,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是避免资金套利的重要前提。
根据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泰国、台湾等 7 个经济体的经验,其中的5 个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的短期内都发生了国际资本的异常流动,这说明利率市场化对国际资本流动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生国际资本流动异常的国家和地区其资本账户都是开放的,而没有发生国际资本流动异常国家的资本账户大多处在管制状态下,这说明利率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需要在资本账户开放的情况下才能体现出来。
“市场化的利率和汇率,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两者协同推进有助于减缓资本流动的冲击,防止在市场化进程中出现利率和汇率剧烈波动的局面。”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
总体来看,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金融改革的推进,相互之间存在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连平认为,尽管目前我国在宏观经济稳定、金融监管完善、外汇储备充足等四个方面基本满足了条件。但他指出,我国在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方面程度还不高,而价格机制的市场化对于资本项目可兑换也非常重要。(腾讯财经
第四篇: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事半功倍
河南省新乡县朗公庙中心学校 张秋英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教育 教学工具 教学效率
内容提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打破了学生感觉器官的平衡,并以其多媒体的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教学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正文:作为 21世纪的伟大工程之一,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其有效载体之一的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也必将日益凸显它的非凡魅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打破了学生感觉器官的平衡,并以其多媒体的综合性、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现代化的语文课堂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应当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尝试和发展,它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讲,无疑是一项崭新、鲜活、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就无形被激活,其表现有二:一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教师必须活学活用这一新型的“教学工具”。二是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又决定教师必须活用善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如,面对一段“风戏垂柳,湖波荡漾,花前月下、深谷幽涧,泉水叮咚、百鸟鸣啭,碧江晚霞、夏岭秋山„„”的文字,教师如何尽其美,广其义,深其涵,行之远呢?这种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磨破“嘴皮子”,那么,久而久之,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是“书呆子”。但倘若引进了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鼠标轻轻一点,画面、音乐、文字落英缤纷,表情、眼神、思考也就流光溢彩。又如学习《祥林嫂》,就可以运用幻灯片或电脑将祥林嫂三次不同的肖像特征用镜头组合的方式进行展示,调动学生不同的感觉器官,按照规定的要求去接受,去比较,从而深刻体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迫害。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比教师生搬硬套的讲解要省力得多,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不仅能一目了然,还能在快乐中学习。
在这里,多媒体教育技术代替了“言”而有“文”,其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刻骨铭心,久而难忘了。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
课件与教学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普及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成为高校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部分高校还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和多媒体课堂的占有率作为重要的教学水平评价指标之一。多媒体教学是以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优化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确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师角色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 些不顾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滥用多媒体课件的现象。本文分析高校中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进而提出实现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完美结合的有效措施,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多样化、智能化、丰富化等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教育由“应试教育、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自我教育”转变的今天,开展多媒体教学,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1.教学内容多样化。2.教学过程智能化。3.教学资源丰富化。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一般事物发展一样,有其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目前,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正处于摸索阶段,在诸多地方有待完善和提高。
1.师生过多地依赖多媒体。2 币生交流较少。
3.教师课件开发水平受限。4.多媒体教学不够规范。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有选择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2、多媒体课堂教学应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不是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二者应是互相对应、互相支撑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1)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靠键盘、鼠标和屏幕来传达知识与信息。要转变教育理念.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加强师生课堂上的互动。教学中可适当的开展一些课堂讨论,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进去,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3)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和节奏。
(4)对于新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之前,最好应有传统教学方式的训练,通过一到二遍的传统教学方式讲授,真正理解“讲课”与“念书本”的区别,学会一定的讲课技巧。
3、多媒体课件的编制要注重教学需要课件编制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教师自己编制课件
(2)课件设计、编制要突出重点,内容适当(3)课件编制要注意内容充实、图文并茂
4、学校要制定多媒体教学检查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四、结论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促进了教学改革。而影响多媒体教学成功开展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出现的问题。它不是常规教学的全部,而只是辅助手段,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大力提倡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先进教育理念的一种延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方式。
总之,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工具,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只有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将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是为了改进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实现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而不是抛弃传统教学方式。因此,其重点应放在如何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教材内容,要点、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技术阐述清楚。我们应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一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准则,努力寻求它和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点,各施所长,二者互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