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培训研修成果《高尚的职业》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明确了我们教师应遵守什么条令法规,怎样做才是合法的行为,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师德师风,自身素质应在哪些方面提高等几方面的问题,为使今后更加努力工作,现在就本人多年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剖析如下:
1、思想政治方面
理论学习不够,学习理论时未能完全按照学习要求,有拖沓,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学习过程没有认真记录,学习体会的心得写得不够深刻,对政策法规只求一只半解,其深刻内涵缺少挖掘;其次是业务知识学习不够。新形式下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不够,仅停留在学过、看过、听过,钻研不深不透,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做得不到位。
2、工作态度方面:基本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能按时完成学校布署的各项任务,但不够积极主动,满足于一般性工作。工作作风上有时比较散漫、松懈、不够严谨;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虽然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常常给自己找理由,不能够付诸实际行动并改之。
3、教育教学方面:能注意树立优良学风,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但在钻研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不够,有时凭着自己的以往管理经验,管理日常的教育教学,对学生新的思想动态了解不够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状况关心不够。尤其本学期由于分班,对部分班级新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材施教方面做得有不够的地方。另外在工作中按部就班,缺乏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倡导要培养有创造力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作为教师首先要大胆创新,改革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大胆尝试,勇于开拓。
4,日常言行方面:基本能做到为人师表,处处做学生的典范。但有时由于个性急躁,对某些上课不认真听讲,屡说不改的学生缺乏耐心,有时进行大声训斥,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有损老师的榜样形象。这样的言行与为人师表相违背。
针对以上情况,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提高个人素质,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1、坚持不懈地抓好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理论,认真听课,做好记录笔记,结合实际情况,在提高理论素养上下工夫,加深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等重要思想的理解。
2、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时刻记住“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努力开拓创新的专业学识。新的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追求目标,新的教育形势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知识,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专业学识水平从经验型、知识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乐教创新型教师的方向转化。
3、严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严禁对学习基础差、各方面能力较弱的学生轻视态度或恶语相击,对他们的过错进行冷静科学耐心的教育,放大心眼,敞开胸怀,真诚接纳学生,使其受到感化。使孩子们在师爱的海洋里学到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以提高。
——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伦理反思》。程亮博士条分缕析地介绍了:我们面临着怎样的道德困境、我们为什么需要职业道德、我们拥有怎样的职业道德和我们应怎样践行这些职业道德。程博士的课虽然激情不足,但理念新颖,剖析到位,对我们来说收获颇大。
1、关于“请家长”
当前有很多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在孩子犯错误时,动不动就请家长。我也曾经如此。今天程亮博士说:请家长往往只是为了惩罚学生。一语中的啊!思考一下我们请家长时的心理状态,不正是如此吗?程亮博士给我们展示的案例让人心寒。教师把孩子的不良表现告诉家长,家长一般都要对孩子进行惩罚,而被惩罚后的孩子又如何看待教师呢?如果是我,恐怕也只剩下了怨恨!而我们又为何要让孩子怨恨我们呢?
请家长,往往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是自己面对学生的错误软硬兼施而效果不明后所采用的终极“杀器”。我觉得,你叫家长来校本身,就已经体现了你的能力不足!如果有能力,我是不会请家长的!
更为关键的是,并不是不能请家长,关键在于我们为什么要请家长。如果我们请家长只是为了惩罚,那就大可不必请了。但如果出于与家长沟通交流的目的,为了与孩子及其家长共同沟通,那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我也多次请过家长,但几乎每次都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坐在我人办公室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一起谈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在此过程中,一定会不失时机地对孩子某方面的优秀品质大加褒扬,如此孩子没有多余的负担,家长也并不会觉得被叫来学校是一个丢人的事情,而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也并未受损,并为自己以后继续做工作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2、学生关系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会比教师的影响更大
在程博士出示的一个案例中,因为同学投票而回家反省的小姑娘自杀了。在投票之前,教师做足了让小姑娘回家的暗示,而同学们又如何敢逆天而行呢?而当小姑娘深感在同学们中间已如此不受欢迎后,她的心灰意冷应是必然的。一个教师教唆一个集体排斥一个弱者,恐怕正是这出悲剧的根源。
一个教师对孩子的影响能有多大?非常大,这在很多人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甚至在我们自己的内心里也可以看到。但学生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能有多大?我们却一直都在有意无意地忽视着。其实,如果我们真的重视这个关系,从正面利用这种关系,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呢?我们是不是又多了一条教育学生的有效路径呢?
但下午在育才中学所听的《最后的常春藤叶》却令我失望,也引发了不少的思考。
这节课的基本过程是这样的:
教师用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导入新课,其中一句是: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最好的导师。
介绍作者生平、成就及代表作,并就文学常识进行拓展: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和中国短篇小说巨人。
招聘5位同学分别扮演文中的五个人物进行分角色朗读:医生、苏艾、琼珊、贝尔曼和叙述者。学生自主报名,但不够积极,经老师再三启发才凑够了角色。等到读完,本节课的时间已过去25分钟,然后指名一位学生对朗读情况进行点评,而老师也有一句话的点评。
梳理故事情节:
1、小说故事情节通常包含哪些部分?
2、你们认为这篇小说的高潮是哪个部分?结局是什么?
3、请按照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概述小说故事情节。这几个问题均由教师提出,由学生思考然后举手回答,若不同意别人的答案,则另请不同意同学的学生再答。
教师提出关于文章的几个疑问:
1、琼珊为何会将生存的希望寄托于一片树叶?
2、琼珊为何会无法分辨窗前树叶的真假?
3、贝尔曼为何不将树叶粘(缚)在藤上,而要费力地画?三个问题并未研究完下课铃声便响了,一节课匆匆结束。如果没有接触过“新基础教育”,没有聆听过吴亚萍教授的精彩报告和评课,我可能仅仅认识到这是一节非常不成功的课。但现在,我更觉得这是一节理念落后、备课粗糙、效益低下的课。原因在于:
1、前面对课文的朗读,在文学作品欣赏课中应该是必须的,这无庸置疑,关键在于我们要让学生读课文,不能无目的地朗读,而应该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并且在读前或读中、读后,教师应对如何读好、读出感情、读出味道作必要的指导。如果全文朗读,便可以情节的梳理概括、复述等作为任务;如果问题在于赏鉴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深挖作品主旨,则宜局部朗读,甚至反复品读,让学生在读中切实体悟到语言之美、人物之美、主旨之美。如果把这一步朗读作为“放”的话,我以为“放”一定是有原则的,而不应该是盲目的。
2、梳理故事情节部分,教师提了三个问题,可是我们发现这三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知识性的回顾,有必要;后两个问题则突兀而无序。你都已经明白小说的高潮和结局是什么了,还有必要概述故事情节吗?而你要知道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分别是哪些段落,不应该先让学生概述或复述故事情节吗?孩子的能力应该是有序向前推进的啊!再者,我们不是应该先“整体”再“局部”而后“再整体”吗?
3、关于后面的“几点疑问”,问题的设计我觉得都很好,但由于前面朗读课文占用了(更恰当地说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已经无法深入探究了。而从学生的表现来看,我感觉学生对课文应该是不够熟悉的,否则这几个问题由这个全国知名的学校的学生来回答,应该是小菜一碟,可惜,学生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并且,这几个问题很容易就触及到作品的主旨和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可惜教师却无意向这个方向引领,“局部”探究后,没有再回到“整体”。我一直都有一个思想:在课文学习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将高考所必须的各项能力体现其中。而本课时的教学与本人观点严重相左,不知孰对孰错?
总之,我将抓住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对孩子多一份关爱,对教育多一份执着,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怨言,做一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校长培训研修成果
农村校长素养提升工程返岗后实践的
心 得 体 会
盐山县静远中心小学
赵全庆
我叫赵全庆是盐山县静远中心小学校长,我很荣幸参加了2016年“河北省困难地区农村校长素养提升工程”培训班的学习,利用在保定学院的面授学习和网络培训,聆听观看了一批优秀领导及有经验的专家教授的讲座,一个个鲜活的课堂实例,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受益匪浅。本人通过学习研修,收获颇丰。特别是在学校规范化管理、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等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次培训学习,不仅是一次理论性学习,更重要是如何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来更有效的指导学校的各项工作。下面就如何当好一名小学校长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校长要有过硬的素质,要是学校工作的多面手
校长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工作作风,耐得住繁琐、耐得住平淡、耐得住寂寞,率先垂范。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领导,更重要的是要以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与较高的专业水准引领团队发展。
在学校管理中,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这样一来,教师便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为学校而工作,学校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开展。
二、校长要把握好学校的发展方向
校长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更是教师的勤务员。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因此,校长必须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要当好一名校长,首先必须勤于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三、校长要努力建设一支团结高效的师资队伍
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入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支团结高效、分工协作、相互激励、学习型的教师团队。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注重教师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教师个人成就与集体荣誉有机结合,建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的教师团队。
四、返岗后学校所做的工作:
我们学校建于2009年是原有五处小学合并而成的中心小学,学校占地31200平米。有一栋教学楼,平房130间,现有学生(含附属教学点一处及幼儿园)共计1428人,有教师65人。是沧州市标准化小学.曾获得沧州市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市安全A级单位,沧州市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县级奖励,在当地算是明星学校。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组织了几次大型活动,如“安全在我心中”师生演讲比赛;“一本好书给我带来的启发”书画朗诵比赛;“励志、礼仪”板报比赛等。
2、更新教研活动项目,在原来听评课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班主任管理艺术培训,数学、语文优质课观摩,和帮扶单位互派教师上示范课,并成功举办了全体教师参加的粉笔字、简笔画、才艺展示专项素质大赛,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张华老师获得县小学班主任素质大赛一等奖,郭淑珍老师获县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卫丽丽老师获县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二等奖。
3、校园文化开展的有声有色,学习回来后校委会成员二次去沧州、青县、黄骅等地参观学习,把他们的优点亮点学回来,师生自己动手动脑布置班级及楼道文化,使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县教育局、兄弟单位领导多次来我校参观指导,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五、存在的困惑,希望领导、专家及广大同仁给予解答和指导
1、校长如何处理好安全与教学成绩的关系? 大家都在说: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但现实中,学校真的是以教学为中心吗?学校的安全标语都这样写:安全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问题犹如悬在校长头上的一把利剑。因为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为了安全,校长费尽了心思。成天提心吊胆,胆战心惊。“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学校来说已到了比教学还重要的程度。
2、课程改革如何进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用什么教材?
课程改革是现在教育上流行的话语,但实际教学中老师们该怎样去做才能适应?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只是喊口号应付检查,又能收到怎样的效果?
总之,经过这次校长培训学习,我汲取了很多知识,也拓宽了视野,要把学校的工作抓好,把学生教育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是校长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校长要有前卫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有高超灵活的管理手段,要有高尚的灵魂,要有不断学习进取的习惯,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制校方略。其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好、培养好,要通过多种形式,关心、支持我们的老师,树立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让我们教师热情干工作,无怨无悔为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贡献。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转变观念,辛勤工作,不断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人性化管理,努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全面提升我校的综合竞争能力,力争将我校办成一所家长信赖、学生向往的学校。
第三篇:网络培训研修成果
网络培训研修成果
作为历史教师的我有幸参加了今年的远程教育培训。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受益匪浅,体会颇深。经过一轮的培训,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便有如下点滴体会和思考。
一、教学方式初探
1、小组合作
新课标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实践过程中我觉得小组合作模式比较容易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们是互致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体现互助和竞赛。学生们学得愉快,学到的自然也就更多。
2、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可以使学生在轻松地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往能力。有些平时在考试中并不出色的学生,就可以利用此活动大显身手,大大增强了其自信心。在角色表演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既“导”又“演”,一节课下来是“苦不堪言”,而学生好象“还不领情”。
3、讲故事比赛
每个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就可借助故事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感悟道理。如在学习《春秋战国》这一节时,可以开个春秋战国故事会。学生自愿选择讲故事类型,人物故事、成语故事任选,教师参与按历史时间给所讲的故事排序。
4、小教师活动
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改变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者的身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让学生当一当“老师”,教师则做一做“学生”,这是多么有意思、有意义的角色转换。上课时,教师让出讲台,小组派“小教师”上台讲解。小教师活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二、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教师的素质要不断提高
《历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课程,它整合了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课程。新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对教师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知识结构体系方面,仅有历史知识是绝对不可能把新课程教好的。对此,我不得不求助于网络,求教于其他学科教师,甚至要请学生帮帮忙(找资料);利用双休日积极开发一些校外资源(地方史),扩大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平时看书、读报、看电视要都留心一些相关知识、时事新闻。古人云:名师出高徒,自己感觉到惟有经常地、终身地学习,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基于现有条件所限,学校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料很少,加上时间限制,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对已用传统教学手段教了几年书的我将是一次新的挑战。
2、适时调控课堂纪律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一个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所以教师上课态度较过去平和多了,教学方法也变得多样化了,学生自主的时间也多了。有时学生的兴奋情绪就收不住,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喧闹,一点小小的“乱”。对此,我认为这也是情感体验所必需的。同时,教师就应担起组织者的角色,及时调控,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不要着急,一个个说”,即保护鼓励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及时控制了课堂纪律。有时,只要学生不过分,教师一个小小的眼神,就让学生感受到了必要的尊重,会回报一个甜甜的微笑。但孩子活泼的天性决定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插曲”,这也是我今后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3、如何把握课堂45分钟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一节课只有45分钟,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如何把阳光雨露播撒在每个孩子身上,这就需要认真备课、充分预设。但备课再仔细,预设再充分,也不可能预见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一切。这个矛盾也将是必须克服的一个难关。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渐进的过程。面对新课改,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
第四篇:校长培训研修成果
校长培训研修成果
永城市陈集镇刘河小学:刘锋
如今,信息发达,知识不断更新,新观念层出不穷,思维方式的转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学校管理理念的更新,使从事教育管理几年的我晕头转向。!按照永城市进修学校学习计划,结合我个人实际制定了个人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按步就班,不至于一曝十日寒。平时挤时间看专家讲座,边看边动笔,再思考,与同事们交流,结合学校管理,倡谈学习心得,对照管理理念排查我校管理需要改进和提升的环节。有时为了内化一观点,不惜耗时翻阅课堂笔记,加强理解。休息日回想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完成作业。
观念与思考积累
一、我对校长学习力的理解
我们常讲要提高学习力,而究竟什么是学习力知之甚少。结合培训内容和查阅有关资料,学习力可理解为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三要素。具体讲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单位、一个组织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而校长的学习力不仅是个人学习内容的“长”、“宽”、“高”的 程度和组织与个人的开放程度;也包含校长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校长的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校长的知识增量,能否将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对学校集体而言,组织学习力是人们创
新能力的集中体现,能直接转化为创新成果。它倡导团队学习比个人学习更重要,团队具有整体搭配的学习能力,团体内信息和知识自由流动,高度共享,团队学习既是团队成员 相互沟通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也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和统一行动的过程,从而也是产生团队的“创造性张力”的过程。
对校长而言,学习是经验的改造,是为了重新认识过去,更好地设计未来。所以说,校长的学习力对一所学校,对一团队都是举足轻重的。
在实践中我们学校成立了“读书俱乐部”和“文化院”“科学院”,学校除了有专一的教师读书读报阅览室,还为每个教师办公室配了书厨,要求每个教师都有读书笔记,学校在“读书漂流活动”中,“组织读书长跑”,读书笔记交流,交流心德体会,确保读书流量,质量,吸纳量。
二、现代管理理念对校长的要求
北京五中校长有这样一论述:没有与世界的先进潮流合拍的理念,是没法当校长的的;没有丰富的德才学识和博大的胸怀,没有抗挫的能力和在矛盾中奋斗不息的意识是没法当好校长的。因而我体会到现时的校长必须做到:
(一)将管理理念内化为观念再转化为实践。教育理念是引领人的思维的发展,思想的升华。其最根本的是校长运用先进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以“校本”为主,行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摸式。达到管理最高境界:“管”而不“理”,“管”而自“理”。
(二)强调主体意识和自信心的宏扬。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无论是哪一学校的管理模式都不可复制他校的管理模式,这就与世上没有两片相同树叶一样,每一学校都有不完全相同的校情,在管理的实践中要以“校本”为主,尽量做到人云我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是学校管理的“根”;“以人为本”,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参与管理,研制出管理方法,管理目标,在实践中完善提升。是学校管理的“本”。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校长要激情不了,要有“我能行”的思想,要看到自身管理摸式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出管理的个性。
(三)开放的方式和合作的意识。要合作,首先就要开放。要开放,关键在解放思想。没有思想上的解放和观念上的更新,合作就无从谈起。所谓“开放”,就是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说实在的一所学校要纯粹依靠过去累积滚动的方式寻求更大规模的发展就非常艰难;除了校情的差异和规模的不同,大家在竞争面前几乎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必须找准自己的弱点,看到自己的问题,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所谓“合作”,就是要抢抓机遇,善抓机遇,及时赢得竞争优势。学校的管理质量的竞争不完全是竞争关系,竞争与合作是辩证统一的,合作是为了更高水平上的竞争,竞争又可以促成更大意义上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对于引进新的观念,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建立更大的发展平台,意义都十分深远。
开放意识体现在合作上,就应该是全方位的合作。首先是合作对象的全方位。通过合作,我们尝到了甜头,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在开
放与合作上的决心。其次是合作内容的全方位。三是合作形式的全方位。比如,走出去是合作、请进来也是合作。据条件和时机,可以展开形式多样的合作。增强开放与合作意识,同样有助于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效能。学校在发展中,尤其是在战略发展阶段,特别要增强对内开放与合作意识,促进大团队建设,提高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任何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乐于听取不同意见、带有个人色彩的行为,都是刚愎自用、故步自封的表现,都是排斥组织、排斥提高的表现,无益于学校发展,最终也无益于个人发展。随着学校管理组织的快速发展,分工与合作日益明显,沟通层级与范围不断增加,需要交换的信息量和协调的工作量也在快速增长,没有一个全方位、高效率的内部沟通与协调机制,就很难实现有效的组织推动。要建立这样的内在机制,树立开放与合作意识是前提。因而,谁在开放与合作中赢得了主动,谁就有机会赢得先发优势。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走进七小校园,学习管理,确实体到了好的效益。事实说明要走出校门,放眼教育界,登山顶,取他山之石,“兼容并蓄”,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校长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变化
(一)、要有学习意知。校长的思想、思维、管理的激情,唯一的来源是学习。校长有了学习意识,管理思路、管理的措施才会不断出新,才能下活全局一盘棋。
(二)、要有多元的管理知识。校长的管理知识不仅是教育界的,还有其它行业的,丰富多彩的管理知识决定学校管理的措施
更新力,而校长的管理更新力来自于多元的管理知识的储备,这样校长可根据学校管理的中期目标调整管理标杆,例如我校由“为普通老百姓办好一流的学校”的目标提升“为学生营造幸福的学习环境”。管理观念由“学生第一”调整为“教师第一”。这些是为了提高师生的幸福指数。
(三)、要有与时俱进的素质。新的管理理念要求校长应既是教育管理行家里手,又是教学教科研的高手,还应是一个懂的教育规律并用教育规律经营学校的能手,从而使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校长要有开阔的心胸,强烈的责任意识;校长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亲和力,能达到师为己用的效果,起到魂领功效;校长应树立终生学习观,丰富自身内涵;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通过价值引领,打造整个团队竟争意识;校长应把握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育政策的脉搏和前沿动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持续发展为管理目标。校长要以人为本关心教师家庭、生活、学习、工作,让教师感受到尊敬、关爱,从心灵上产生共鸣。在相互尊重和合作中达成一个默契:我们有着共同的专业目标和追求,共享着同一的价值观。
校长是学校 “领导者”或“管理者”,在团队管理中专业权威和道德权威越来越由边缘被推向中心舞台。因而校长须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学术专业的进修,研读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加强道德修养,为师之表,用自身的言行默化团队每一成员,实现管理质的转变。校长应强化教科研意识,人人有课题,个个参与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意识;组织开展示范课、同课异构、研究课等教学展评活动,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以企达由教师发展促学校发展的目的,丰富教学管理的内涵,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管理目标。
学习,是净化校长灵魂的途径,是校长的工作的动力;学习,对校长,不是知识的叠加,不仅是知识的重组,更是知识资本的转化,是管理的资源,是化学反应;学习,是引领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是主动参与管理的内动力,是学校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五篇:高尚师德
高尚师德——新时代人民教师的追求
“师有百行,以德为首”。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师德,犹如教师的生命,微小中蕴藏着博大,短暂中孕育着永恒。《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教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于意见》指出:“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教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新的世纪里,肩负着民族振兴重任的我们,应当怎样去做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民教师?本人认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与实践:直面不良现象,剖析师德缺失根源;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时期师德内涵;注重师德实践,做高尚人民教师。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识新时期师德内涵
近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培训工作,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有所提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但在社会转型期,特别是当今社会重经济、重效益、追求物质生活,提倡超前消费的潮流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对教师的思想观念、师德意识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海南——南中国海上的一座绿岛,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建省的短短十几年中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然而在教育事业中师德失范现象也时有发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比如说: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教师缺乏热情与爱心,“道是有情却无情”;有的教师物欲熏心,成了金钱的追逐者;有的教师无法安于山区教师的清贫,放弃了教师的梦想……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极其复杂的,这与我们的师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分不开的。师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使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高尚的师德成为新时代教师的追求。
1、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无私奉献、能够敬业勤业精业创业的教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这一职业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默默耕耘的敬业者。21世纪不再提倡教师像红烛一样为照亮别人而悲惨地燃尽、消亡,但是,教师职业的特定内涵,决定了它始终都要像燃烧的蜡烛向世人承诺着光明与奉献的坦荡胸怀,一旦投入其中,奉献精神将成为其生命的主旋律,只是燃烧中不仅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所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不过是别人对教师的赞美与评价。身为教师,既然挑起了这“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重担,就得无私奉献,不仅敬业勤业,更要精业创业,把这担子挑得好,挑像样。
2、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充满爱心、懂得尊重与信任的教师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无论从敬业奉献到教书育人,从求精探索到面向学生,从模范行为到为人师表,无一例外,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拓展。懂得尊重,不仅仅是禁止野蛮和粗暴的教育,还要求教师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在教育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仅仅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家长、单位领导和同事,善于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形成自我的人格魅力。
3、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勤于学习、善于不断自我更新的教师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因此必须有真才实学。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要“为人师表”,恐非易事。因此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必须不断进取,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讲的那样:“哪怕你用天使般的语言说话,拥有一切人的聪明和知识,如果你不努力进修……那么你就始终是一种鸣锣和响钹,但决不会属于能„推动人类前进‟的人们的行列。”
4、追求高尚师德,做一名关注人类命运、深怀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代表和高校名师奖获得者时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老师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温总理的当代“师说”不仅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教书育人的内容,也指明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去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二、注重师德实践,塑造大特区高尚师魂
解读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我们不难把握师德的内涵。认识的飞跃是行动的先导,师德教育不能流于形式,而应紧紧抓住教育教学实践这一师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将师德规范要求真正内化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确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塑造高尚的师魂。
1、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实现献身教育的人生价值现。为收获理想之果,广大教师应当具备两种意识:一是参与意识,教育改革已进入实质性的攻坚阶段,如不少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我们不能充当事外闲人,应当使出浑身解数,满怀信心地投入其中,以高素质、高水准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二是奉献意识,教师常常与清贫划等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要乐守清贫,要呕心沥血,今天我们提倡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但仍然要弘扬“春蚕精神”“红烛精神”,养尊处优本来就与教师无缘,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更不是教师职业的应有之义。
2、弘扬师爱,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面对孩子,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在新型师生关系中,如何处理爱与严的关系?真正的爱,是真诚,是尊重,是信任,但不是迁就;而严,则要有度,有方,还要有恒。尊重与严格要求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尊重是前提,严格要求是保证,两者缺一不可。诚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有人问我:你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你的教育经验的本领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确立正确的人才观。何谓新时期的人才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完成这个宏大任务,我们必须矫正自己的人才观,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以一模识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旧社会追求的是“学而优则仕”、出人头地、高人一等,今天的许多人追求的是上名牌、读重点,如此这般,难免培育出畸形“人才”,难与时代合拍。
4、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适应科学发展形式。以前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这几乎已成为笑谈了:教师的水一定能比学生的水多吗?教师那桶水,有多少年没有更新过了,是否已经变质?诸如此类的质问,的确令教师不得不反问自己,知识量是否严重不足,知识结构是否存在缺失,等等。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广大教师已认识到必须尽快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以应对校园里的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革命。
5、加强学习,掌握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素质教育给教师素质提出全新且全面的要求。科技的高度发展促使文理相渗相通,作为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必须既专且博,而现今教师的现状则令人堪忧:语文教师不懂理科常识,遑论新科技;数学教师常写错别字,更不说正确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绝大多数教师不识五线谱,不懂色彩、线条。总之,我们不少人专得不够,何谈为博?为了拓宽知识面,承担素质教育这副重任,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了补救措施,如开设音乐、美术、普通话、电化教学讲习班,程度不同地改变着教师知识水平的缺胳膊少腿现象,但历史的痼疾非朝夕之间能够痊愈,我们必须有打常规战、持久战的准备。就个人而言,当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一点一点的积累,一个顽堡一个顽堡的攻克;就主管
部门来说,应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予以必要的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真正扎实有效地补好这一课。
6、投身课改,更新教学方式方法。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进行了三年,课改中广大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学与教的方式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教师为主导”,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加重学生负担为能事,搞得学生苦不堪言——已在课程改革中被永远地摈弃。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还自主给学生;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要恰当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依托校本研训,创新师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各种教师教育都依托校本研训得到深入的开展。2002年,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督导团检查组来到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进行检查,对九小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基于了高度评价。在这个普通的小学里,短短几年间走出了两位杰出的女性:前任校长、党的十五大代表韩玉玲,现任校长、党的十六大代表吴素秋。一所普通的小学校,接连走出两位党代表!这两位校长,堪称海岛教师的代表,她们不仅自己树立了绿岛师德楷模形象,同时在校长岗位上建立健全了校本研训制度,结合形势需要把师德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对新的时期里师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做了有效的探索与创新。
1、引导价值取向,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努力克服只重教师专业素质、不重思想道德的偏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价值取向上,提高教师对自我从事职业的崇高性认识,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在激励机制上,加强对教师少德水平的考核,并严格落实到对喜师的学考核之中,在政策导向上给予激励和监督。
学校还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以“铸师魂、重师德、练师功、正师风、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教育全体教师在新世纪里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通过全方位、分层次、系列化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学校、教师向社会承诺,家长学生对教师评价,教育行为多方位接受监督学校召开家长会,公开向家长社会承诺办学方向,公开教师行为“十不准”、用语“十不准”和“十提倡”,承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立校外监督委员会,发动学校、教师进行监督,定期召开座听诊会,广泛听取意见或建议,共商办学大计。在学校工作中则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使学生具有“五爱”、“五心”、“五小公民”的良好品质。
2、运用案例评说,提高依法执教水平
在师德校本研训中运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法,积极开展“以案谈理,明辨是非”师德教育大讨论。结合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让教少们联系相关的法律法规,谈认识浏体会、谈做法,并开展组内和校内合交流活动,剖析案例,认识危害,从而激励教师“强自身素质,创九小名牌”。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剖析案例,寻找根源,认识危害,提高依法执教水平。同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教师们还以持续性研讨会,互助培训指导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抓住计划、行动、观察、反馈四个环节,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行动中促进师德的内化。
3、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开拓师德教育新天地
学校还依托校园网络,拓展了师德教育的空间。在网上开展在线学习、组织在线观看教育影片,围绕师德问题开展在线讨论,对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努力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
校本培训模式中师德培养配研究和探索,造就了一支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无论是在美丽的海岛上,还是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高尚的师德都是一个人民教师永恒的追求。作为21世纪的教
师,将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人才而不断探索创新教育的规律,更新教育观念,赋予师德丰富的内涵,再造历史的辉煌。
机器,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以加重学生负担为能事,搞得学生苦不堪言——已在课程改革中被永远地摈弃。因此,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还自主给学生;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之中获取新知;要恰当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益,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依托校本研训,创新师德教育新途径新方法
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各种教师教育都依托校本研训得到深入的开展。2002年,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督导团检查组来到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进行检查,对九小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实施基于了高度评价。在这个普通的小学里,短短几年间走出了两位杰出的女性:前任校长、党的十五大代表韩玉玲,现任校长、党的十六大代表吴素秋。一所普通的小学校,接连走出两位党代表!这两位校长,堪称海岛教师的代表,她们不仅自己树立了绿岛师德楷模形象,同时在校长岗位上建立健全了校本研训制度,结合形势需要把师德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对新的时期里师德教育的途径、方法做了有效的探索与创新。
1、引导价值取向,完善激励机制
学校努力克服只重教师专业素质、不重思想道德的偏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价值取向上,提高教师对自我从事职业的崇高性认识,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增强教师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增强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在激励机制上,加强对教师少德水平的考核,并严格落实到对喜师的学考核之中,在政策导向上给予激励和监督。
学校还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以“铸师魂、重师德、练师功、正师风、树形象、促发展”为主题的师德建设年活动,教育全体教师在新世纪里要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依法执教、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通过全方位、分层次、系列化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
学校、教师向社会承诺,家长学生对教师评价,教育行为多方位接受监督学校召开家长会,公开向家长社会承诺办学方向,公开教师行为“十不准”、用语“十不准”和“十提倡”,承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成立校外监督委员会,发动学校、教师进行监督,定期召开座听诊会,广泛听取意见或建议,共商办学大计。在学校工作中则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使学生具有“五爱”、“五心”、“五小公民”的良好品质。
2、运用案例评说,提高依法执教水平
在师德校本研训中运用参与式案例教学法,积极开展“以案谈理,明辨是非”师德教育大讨论。结合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让教少们联系相关的法律法规,谈认识浏体会、谈做法,并开展组内和校内合交流活动,剖析案例,认识危害,从而激励教师“强自身素质,创九小名牌”。全校教师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准绳,剖析案例,寻找根源,认识危害,提高依法执教水平。同时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勤奋、向上、求实、创新”的校风,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教师们还以持续性研讨会,互助培训指导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法,抓住计划、行动、观察、反馈四个环节,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行动中促进师德的内化。
3、依托校园网络平台,开拓师德教育新天地
学校还依托校园网络,拓展了师德教育的空间。在网上开展在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