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别康桥》樊泽荣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执教人:图们三中:樊泽荣
导入
播放蔡琴的《再别康桥》
师: 歌声停了,但是我们同学依然还沉浸在刚才的歌声当中。这首歌是蔡琴深情演绎的,它的歌名叫《再别康桥》。她唱得是那样的深情,缠绵、哀婉。今天,我们试着用我们朗朗的书声来诠释这首诗(出示投影:)读出感情,辅以技巧。
师:字正腔圆、读出感情。要读出感情,就要辅以技巧。技巧就是指音量音调上注意轻重高低,语速节奏上注意快慢停顿。
下面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要求,来自由地初读这一首《再别康桥》。自由地,开始吧。
学生自由朗读
师:谁愿意为我们深情的诵读 学生朗读
师:你的朗读太精彩了,仿佛已将我们带入了那夜的别离中了。那么在刚才的诵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流露出来怎样的情感呢(出示投影:)不舍、依恋、伤感、惆怅
那么这些情感诗人是借助那些告别对象来抒发出来的?
是啊,他接住的恰恰是他在剑桥的时候陪过他走过大学生涯的一切让他感觉美好的景和物
诗人深情告别的对象难道仅仅是没有生命、没有情感的景和物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诗人跟康桥之间到底有一断怎么样的故事。
课件出示:徐志摩,现代诗人,1920-1922年在英国留学,大部分时间在剑桥度过。他回忆自己在剑桥的求学生涯时说:“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 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虽然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时期)。”自然,源于康桥的秀丽的天然景色;愉快,源于康桥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痛苦,则源于诗人在康桥的一段感情经历。这首诗是他第三次离别康桥之后写下的切身感受。(链接:在康桥,徐志摩遇到了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女子——林徽因。是一个见识广博、谈吐不俗,文学修养很高的小才女。徐志摩与她相识,相恋,相别。所以,康桥既是徐志摩爱之信仰萌发的地方,又是他爱之信仰破碎的地方。)
师:由此可见,诗人深情告别的绝不单单是康桥的自然美景,应该还有一些人,一些往事。
应该说让他离开这样美的所在,他肯定是很难受的。在康桥的生命中,徐志摩注定是一位匆匆的过客。而我觉得,在徐志摩的生命中,康桥一定不只是过眼的云烟。所以,他非常的不舍。这一种离愁别绪,丝丝缕缕,缠绕于心头,挥之不去,成了浓的化不开的康桥情节。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这首诗歌当中去寻找这样的深情,课件:从哪些诗句中,你读到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情?
师:请再次诵读这首诗,品味这样的深情。你可以选取一两句诗,也可以选取一个诗节,来谈一谈你读到的,他对康桥的深情。下面请各位认真的读。开始。来我们共同分享一下你读到的这种深情。
赏析交流 诗人追寻的梦到底是什么?我们看几则材料
课件出示:1.“我的眼光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2.他的文学素养和浪漫情怀在康河的怀抱里灿然绽放。剑桥大学自由、民主的学术分围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彻底地改造了他,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3.剑桥是徐志摩和林徽因相识、相恋、相别的地方。
师:康桥改变了诗人,孕育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观,是他的人生追求之梦;这里又有他与林徽因的一段美好情感回忆,是他的爱情之梦。这些都是徐志摩在那个刻骨铭心的夜晚所想要找寻的。
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又是残酷的。
课件示;社会政治理想:“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hamilton!”——英国“康桥式”的“爱、美、自由”理想成为一纸空谈。社会现实在他看来都成为:“民族的破产、道德、政治、社会、宗教、文艺一切都是破产了”(《落叶》)。因为1928年,中国军阀混战,正饱受帝国主义侵略生活理想: 且不说诗化生活一类的理想那是谈何容易实现,就说平常在实际生活的压迫中偶尔挣出八行十二行的诗句都是够艰难。┅┅最近这几年生活不仅是极平凡,简直是到了枯窘的深处。
爱情理想: 与陆小曼之间婚姻的不理想,为了满足她的物质需要在北京和上海之间奔波。
理想中的爱已如风中之烛。诗人所追求的政治理想生活理想爱情理想都没有实现,他的理想之梦破灭了。(板书:梦灭 抛物线)
那种伤感与愁苦笼罩着诗人:所以在诗中的第6小节写道“但我不能放歌,沉默、、、、、、”
一个但字让荡舟寻梦的快乐戛然而止,无边的离愁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而此时仿佛天地万物都参加了这场分离。诗人的伤感让那些平日里唧唧不休的夏虫也沉默了,这就是一种怎样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啊。
谁愿意饱含感情的诵读这一小节
此时你的朗读让我想起了歌词中的那句:“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在每个春夏秋冬。”
师:诗人不想打破这个宁静而美丽的所在,诗人心中该有多少秘密,又是多么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既然无人可懂,有无人可诉,那就让千言万语沉淀在心底吧!只有那不言不语的云彩,默默地看着诗人,见证着他的一切。“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不尽然是洒脱,更多的是无奈。今晚,诗人离开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告别了康桥,告别了一段生活,告别了一段爱情,告别了一个梦想,告别了一个精神家园…….没有抱怨,没有言语,更没有哭泣,不是因为释然,而是因为诗人的心已然沉寂。
下面,让我们带着那份依恋与伤感,带着那份惆怅与无奈,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用朗朗的书声,一起来诠释这首情的挽歌。并课件示:告别了康桥,告别了一段生活,告别 全体朗读
配乐
第二篇:大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樊荣贵
大坡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樊荣贵
民情日记
2012年4月20日星期日晴
为了全面落实《榆树市教育局春季安全防火紧急会议精神》,我对全镇各个村小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的检查。通过检查来看,各校都能按照中心小学的要求,对校园的用电、用水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但西山村小、后岗村小,校园外的百姓柴草垛没有移除,给学校的防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我和各村小校长对校园周边的柴草垛的主人进行了说服、教育,讲清了柴草垛给校园带来了很大的火灾隐患,希望尽快移除。百姓都非常支持我们的做法,并以最快的时间对校园周边的柴草垛进行了移除,确保校园平安。
2012年5月7日星期一晴
间操时间,学校总队开展了“雷锋精神感染了我捐资助学活动,在活动中领导老师带头,学生积极踊跃,人人伸出了援助的双手,献出了一份爱心,为贫困学生捐款,共收到师生捐款1237.5元,用以资助学校贫困的学生。
本次活动是总队组织开展的,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声有色地进行,真正收到实效。
2012年5月9日星期三晴
今天是校车收费第三天,大多数学生都已经上交乘车费用了。据我校学前班教师反映,学生李伟家境非常贫穷,父母离异,爷爷奶奶年迈多病,无力抚养,所以该学生只能寄居在新庄村双合屯的姑奶家,每天上放学乘坐校车,校车费用至今没有上交。得知这一情况,我亲自到孩子的姑奶家,确认该情况属实。回来后我和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决定用捐款交该生的乘车费用,不能让校车公司白拉我们的学生。我又亲自给孩子买了书包和学习用品,并答应孩子在我校上学一切费用全免。看到孩子再也不用为上学交费用而发愁时,自己心里感到了无限的宽慰。从今以后,自己要用实际行动,多照顾那些贫困的学生,让他们也分享到学校的欢趣,用爱去撑起一片蓝色的天空。
第三篇:樊荣霞师德标兵事迹材料
用爱心架设学生成功的桥梁
——师德标兵樊荣霞先进事迹材料
该同志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同时兼任少队辅导员及班主任工作。她师德高尚,数十年如一日,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中。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发光发热,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优秀的班主任。自1996年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她本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把爱的阳光洒向教育事业。始终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爱自己的事业,爱每一个学生,她把自己的爱与责任,都倾注在了教育事业上,以自己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和诚信朴实的人格形象,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她在十六年的教育教学中,渐渐领悟到:爱与责任是最重要的师德。没有爱,没有热情,就不会有奉献精神,就没法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她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平凡而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
一、师德高尚,身正为范。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心中有爱,心中有学生。从不挖苦、体罚学生,身正为范,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教师的品德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樊荣霞老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自觉加强这方面的修养。一方面,她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有关师德方面的文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服务、管理、教育中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争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另一方面,她以诚信教育为契机,在教师中组织开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德与才的关系”的讨论,进一步从思想深入树立了“德为教育事业之基”的观念,更加坚信“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这一被许多学者证明的道理。在学生的晨练、大扫除、课外活动等方面,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身先士卒,以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感染每一个学生。她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及其家长那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以致于有些学生在作文中称她为 “年轻的妈妈 ”, 童言无忌是孩子的天性,这就是孩子们对他们的老师来自内心的深情呼唤。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她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各方面的工作,做领导的好助手。每逢学校为庆“六一”、“读书演讲赛”等活动时,她都积极参与,配合其他教师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橱窗的板报很多是她精心设计的,在省市评估督导组来我校指导工作时曾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今年,学校为迎接省市检查团检查验收创强工作,全校上下忙得不可开交,很多周末都没休息,她家老人生病住院忙得不可开交,可她却从没因此耽误过一天工作,一直坚持到最后。在充实的工作中,她累并快乐着。
三、专业过硬,方法得当。
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十六年来,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实践新课改理念,努力创新,创出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展
现了独特的教学艺术,使其语文教学课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性。曾被评为“府谷县小学教学能手”。
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由爱学变成乐学,她开展了语文活动课的学习,每日课前一说一析一评一议。分角色朗读、故事表演、小品演出等正是她勇于实践的探索。这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目前已为同学们喜闻乐见。在作文教学中,她注意写作的指导与讲评这两个环节,充分肯定写作构思的不拘一格,所以学生们写作灵活,许多同学一个学期课外就能写出10-12篇文章,作文质量提升较快,多名学生曾在学校、市教研室组织的作文竞赛中获奖。学生们说,“上樊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对于老师而言,还有什么可以胜过学生的认可与夸奖呢?
四、关爱学生,塑造优秀人才。
在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工作勤恳,方法得当。在班主任工作者中,她是个创造性的教育工作者。她能够从学生的思想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进行思想教育。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教育方法,创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学生的眼中,老师是一个完美的人,是一个值得可信的人,是一个值得可敬的人。老师的言谈举止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强调师德不是强调理论说教,更重要是要塑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形象。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她的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使学生愿意亲近。在课堂上她严格要求成为他们的师长,在课余,她与他们平等相处成为他们的朋友。2010年她所带的六年级二班,有一位学生叫
刘佳。他父母都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生活困难,任性,喜欢打架、搞破坏。学习成绩也一塌糊涂。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他。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没有嫌弃他,每天到校争取利用课间时间和他谈话,了解家里的一些情况,组织同学们为他捐衣捐物,她还亲自为他购买了学习和生活用品。同时,她利用刘佳爱劳动的特点,鼓励他担任本班的劳动干事,负责全班的卫生工作。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她给刘佳补课。慢慢地刘佳变了,行为规范了,和同学们也搞好了关系,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刘佳在毕业后,和妈妈一起带着家乡的红枣来看她,她妈妈感激地说:“都是樊老师挽救了刘佳呀!”经过她的努力,功夫没有白费,她再接再厉,最终使他重新改变了自己,又重新回到班级的大集体中来了。
十六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始终把“关注整体”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所以她能做好和各个科任教师的协调工作。常常抽时间了解学生在其它课上的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的关心和帮助,尤其是对后进生,更是无微不至。她始终用“优秀班级”的标准要求学生,让学生树立“自己是优秀班级的学生,应该优秀”的理念。然后通过开展各种竞赛,开展“一帮一”“组组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带动后进生。正因为这样,她所带班级的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友爱。在学校组织的“体操比赛”“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
在樊荣霞担任班主任的这些年,她将心理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实践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个别教育中,她坚持“四多和四少”的原则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心理教育活动。
即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谈话政策。她刚接小学六年级班主任时,班上有一名学生懒散成性,上课不积极,拖拖拉拉,经常铃声过后方能走进教室。这种现象对同学们的影响极为不好。如何改变他的作法,不仅仅是对他一个人的教育问题,对全班的学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他的这种行为,樊老师对症下药,采用了“欲抑先扬”的说服教育法,从思想深入进行入微入致的教育,使他明白了提前几分钟到校,做好上课的准备是很重要的道理,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彻底改变了这种不良习惯。
五、真情付出,服务学生。
十六年来,在班主任这条战线上,她时时刻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嘘寒问暖,耐心教育。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生理特点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班队会以及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提高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协作、感恩、付出、向上、坚持等优秀的品质。2011年六年级毕业会上,她和学生设计了主题为“感谢有你”家长会。会上,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表演了节目,这些节目都是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孩子和家长有关的节目,都是孩子们自编自导的。当会上家长在孩子面前读取孩子们写的心理话的时候,当孩子和家长说心理话的时候,当她给家长和孩子们临别赠言的时候,出现了一个个让人感动的画面。
作为教师,选择这一职业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教师这一职业是无法用时间和金钱来衡量其价值的,她以博大的心胸接纳、热爱每一位学生。从教十六年来,她的教学成绩在学校同年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在最近几次的全县期末素质测评中,她所教科目的成绩均居全县前列,受到了教育局和学校的表彰奖励。她所带班级年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文明班级”。她个人也多次被学校评为“模范班主任”“优秀少队辅导员”,2004年被府谷县政府评为“模范教师”,2012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好班主任”。她撰写的许多论文获奖,其中《诚信,教育的必然选择》在榆林市“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征文活动中荣一等奖,《点燃创新火花 培养创新能力》在《现代教育研究与探索》上发表。
总之,樊荣霞老师是一个好老师,也是一个好班主任,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以自己高尚的师德,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爱学生的真心去书写更新的一页。
第四篇:罗泽荣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桂阳县2012年教师节表彰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推荐材料
痴心一片终不悔,心血浇开希望花
—--罗泽荣同志申报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材料
罗泽荣,男,现年43岁,政史本科专业,中学一级教师。该同志自九三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在飞仙中学、桂阳四中、士杰中英文学校、东塔中学任教,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十五年,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15年的春华秋实,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奉献的精神,得到了上级领导、广大师生以及飞仙片家长的一致认可,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执行教学常规先进个人”;多次获得校级、片级、县级教学比武一等奖。
一、扎根山区,情系教育,忘我耕耘,勇挑重担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怀着满腔的热情和执着的追求扎根进了山区教育这片沃土,一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第一线,作为我校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同时,还任教六个班的政治教学,经常是超负荷的工作,但他毫无怨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山区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教育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他把学习和传授当做了他对学生和岗位的唯一的报答方式。他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让一批批学子带着优异的成绩走进更高学府,走向社会,使更多的人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力军。
二、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团结互助,加强凝聚
该同志安心本职工作,工作扎实、任劳任怨,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把爱心洒在学生柔嫩的心田,把团结融在教师队伍的行列。严格遵守学校考勤制度,不旷工、不缺课,年年出满勤;每学期师生测评满意率均达到100%。
三、刻苦钻研,不断实践,勇于探索,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他除了用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和明晰的目标来支撑课堂教学外,还注意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他讲课生动形象,兴趣盎然,倍受学生欢迎。
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好“三生”:升华优生,考虑中等生,扶持
一般生;于是,教材和学生便成了教案中的两条红线,结果“好生吃得
饱”,“差生饿不倒”,达到了备课的最佳效果。
上课。采用启发式、对比式、情景式等有效方法进行教学,充分利
用电教媒体。成立了政治兴趣小组,围绕不同的教学重点,组织学生开
展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
他所任教班级政治合格率、优秀率均高于我校其它平行班级,名列
第一,且在全县的排名中也名列前茅。
四、率先垂范,以人为本,以德服人,努力创建上进和谐的班集体。
在班级管理上,该教师是桂阳四中的一面旗帜。班级管理方法灵活
多样,科学合理,富有成效。尤其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善于引导学生,转变学困生。他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
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真正成了学生的良师益友,赢得了学生的尊敬
和爱戴。尽管如此,罗老师并没有固步自封、自以为是。相反,他对自
己的工作并不满意,他经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自己还应再努
力。”
同时注意两个“重视”:重视做好联系班级和任课老师的纽带作用,重视和家长成为朋友,让留守孩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改变了一大批
后进生,他所管理的班级,班风好,学风浓,学生稳定,学生全面发展。
谭代华同学,由于自己学习成绩不理想,加上父母亲长年在外,对读书失去信心,罗老师从的周记中了解到此事,就及时找谈心,开导、鼓励,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并安排基础好的学生辅导,这个学生体会了他的良苦用心,重新树立了读书的信心,并且各方面的进步也很快。
雷永琪同学父母离异,由一年迈的奶奶抚养,家境十分贫寒。当严冬来临时,学生们早就穿上了轻松保暖的棉衣、棉鞋,可陈典继同学却穿着一双较破的布鞋,进到教室却冻得脸色煞白。我想,如果直接给买一双鞋送给,一定会伤了的自尊心,想过什么办法,既能帮助,又能保护的自尊心呢?通过和班干部商讨,我决定临时召开一个主题为“我想感谢……同学”的主题班会,因为我了解到陈典继同学曾经做过一件好事,我班的班长胡文同学不小心把碗打烂了,陈典继同学主动把碗借给用。这一次胡文同学就可以趁这次主题班会表达对的谢意,班主任和同学们也想帮助一次,于是,我跟几个班干部一起凑钱给陈典继及班上其三个贫困生各买了一双波鞋,当看到们接受这一份意外的惊喜所露出的笑容时,我心中充满了喜悦,而此时的陈典继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眶中泛起了泪花。
面对众多的留守孩子,他倾注了所有的爱心,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想学生之所想,为留住每一个学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学校的“文明班级”、“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光荣称号。
五、坚持不懈钻教研、教改,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
在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该同志不断通过各种方式为自身充电。平时博览群书,做了大量教学笔记与课后感悟,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多次获得校级、片级教学比武一等奖,县二等奖。他撰写的班主任论文《学
会沟通》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撰写的《浅析心有灵犀一点通》论文获县三等奖;论文《浅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获县二等奖;2011年考核荣获嘉奖;他制作的课件《科教兴国战略》在课件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无论是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课外辅导方面,以及各种培训学习,他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所带的班级各项考评成绩一直居同年级第一名。
罗老师热衷于山村教育事业。他在工作上忘我耕耘,默默奉献的精神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对待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他都有非常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堪称教师中的楷模。怀着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热爱,罗老师默默地耕耘着……
湖南省桂阳县第四中学
2012年6月14日
第五篇:《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目标择定】
1.从品读诗歌的意象和语言入手理解诗歌的情感和主题意蕴。2.以这首诗为切入点,了解“新月派”诗歌“三美”主张。3.通过朗读和品鉴培养良好的诗歌审美趣味。【探究一径】
【主问题】作为“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诗歌“三美”的? 1.诗歌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投射,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表现了什么情感? 2.“新月派”倡导的诗歌“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诵读全诗,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体现“三美”的?
3.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流传后世的名作颇丰,请你试着再写出一首体现了“三美”的诗作,并作简要赏析。
【助学资料】
1.新月派简介: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团体,1923年成立,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陈西滢等。他们不满足于新诗的过于自由,努力追求新的格律,其中卓有成就的闻一多。他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词藻,创立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新格律理论,对中国新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徐志摩经典作品集: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3.徐志摩经典语录
①有时,我们挣扎着喝完一杯苦味的咖啡,直到最后一口才尝到杯底甜蜜的糖味。这就是生活,加了糖,只是未被搅动激活起来。
②我将于茫茫人海寻找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③爱是两个人的事,如果你还执着着,纠缠着,原地打滚痛苦的爱着。时过境迁之后,你会发现,是自己挖了个坑,下面埋葬的全部都是青春。
④生命薄弱的时候,一封信都不易产出,愈是知心的朋友,信愈不易写。
⑤越走越浅的是爱情;越走越急的是岁月,越走越慢的是希望;越走越多的是年龄,越走越少的是时间;越走越长的是远方,越走越短的是人生;越走越远的是梦想,越走越近的是坟墓;越走越深的是亲情,越走越明白的是道路,越走越糊涂的是方向。
4、《再别康桥》的诗意美(谢克强)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表达一种极平常极普通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并无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我之所以喜爱这首诗,是这首诗的艺术美、诗意美。
这首诗的艺术美,表现是多方面的: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形式的美和音乐美。如整首诗诗行长短构成一种参差错落、舒缓有致的声调,而诗的开头和结尾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这首诗的语言,也是独具特色的。我曾读过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应该说这篇散文的语言是美的、生动的、准确的,但这种语言的生动、准确和美,主要是摹写,而在《再别康桥》里,已没有康桥的真实、具体、完整的图景,而只有从中提取的感觉和想像化了的意象,语言对意象的外部形态,也都是轻轻触及之后马上转化为心灵和情感反应,转化为主观想像和内心独白。同时,这首诗还具有丰富的联想性、意味性,它不仅通过意象来暗示和表现情感,还借助音乐节奏来加强和推动它,因此,这首诗的语言,不仅具有高度情感价值和意义的暗示性,也充满视觉美和节奏感。然而,在构成诗的艺术美的诸因素中,至关重要的却是诗的意境美。如果诗的意境不美,尽管你有美的形式、美的语言、美的旋律,它也不会给人以真正的美感,也不会具有诗的艺术美,从而也就失去了诗意美。
诗是很讲究意境的。所谓炼句不如炼字,炼字不如炼意,诗贵意境等,就是讲诗的意境的重要性。何谓意境?意境就是诗人对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感受以后产生的一种情怀,它的全部奥秘即是外部世界即境的心灵化与内部世界即意的具象化。意境的形成,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而意境的创造,则是诗人为源于生活的情意寻找一个更为典型的艺术环境的艺术实践。诗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对诗的意境是苦心经营和刻意追求的。在诗中,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融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间。由于诗人巧妙地把气氛、感情、形象三者融合为一,因而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你看,在诗人眼里,那河畔夕阳中的柳条被镀上了一层富丽而又妩媚的金色,在微风里轻轻摇摆,婀娜多姿的影子倒映水中,仿佛一位艳美绝伦的新嫁娘,这新娘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心中荡漾。在诗人眼里,那柳阴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一样绚丽迷人的梦。可谓融情入景,把那如水中月、镜中花一般的“彩虹似的梦”描绘得多么形象、鲜明,仿佛伸手就可以揽到似的。于是,诗人似乎乘着满载星辉的一叶小舟,向着青草萋萋的小河深处,击拍欢歌,去寻他彩虹似的梦……梦能寻到吗?几声浸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沉默的夏虫,沉默的康桥,烘托出一 2 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诗人只好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了。整首诗,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构成了诗的深邃意境,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再别康桥》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1.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浮躁(zào)藻荇(xìn)斑澜(lán)装载(zài)....B.沉淀(dìàn)笙箫(xiāo)漫溯(sù)穿着(zhuó)....C.憎恶(zèng)桑榆(yú)揉碎(róu)绿草如阴(yīn).....D.招摇(zhāo)静谧(mì)揣磨(chuǎi)应届(yìng)....2.给下面的诗句划分节奏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D.满载/一船/星辉,向青草/更青/处漫溯。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二、课文探究检测
4.对《再别康桥》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康桥”,现在通译“剑桥”,即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徐志摩年轻时曾在此读书、生活过,结识过许多英国朋友,故对此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B.第二节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将岸边柳树倒映在剑河里的情景,写得甜蜜而美丽,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C.第三节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水草的“招摇”,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他的热情欢迎,同 3 时用“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刻骨铭心的眷恋之情。
D.第五节的“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是回忆往昔在剑河上尽兴游览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
5.对《再别康桥》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A.“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清泉,诗人偏说不是,而把它想像成“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一方面写出梦之美,梦之虚幻,另一方面,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寻梦的描写。
B.诗人用“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把梦具象化,把抽象的诗意化为具体的形象,非常生动。
C.在充满诗意的地方诗人竟然不能放歌,是不可遏制的离情使诗人陷入沉默。D.最后一节将“轻轻”换成“悄悄”,这些叠字的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并把浓烈的诗情化为一种潇洒。
三、课外提升训练
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7.阅读曾卓的《悬崖边的树》一诗,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是()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A.B.C.D.这首诗三节层层深入,节奏整齐,韵律和谐。8.请仿照下面一节诗歌格式,在二、三节空线处续写诗句 在你步入青年、踏上人生旅途的时候,你是只求风和日丽、一帆风顺,还是不畏艰险、准备走曲折之路? 在你路途坦荡、志得意满的时候,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你功成名就、有口皆碑的时候,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参考答案
【探究一径】
1.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的情景里,着意描写了康河岸边的柳树、康河里的水草、水潭、榆阴等意象,表达的是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的离情别绪。既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更表现了对逝去的美好往事的无限怀念。
2.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回环复沓,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3.(略)学生可作个性化赏析,言之成理即可。【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1.B 解析:A项“荇”应为xìng,“斑澜”应为“斑斓”;C项“憎”应读 zēng,“绿草如阴”应为“茵”;D项“揣磨”应为“揣摩”,“应届”应读yīng;
2.D(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3.A(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而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符。)
二、课文探究检测:4.D 5.A
三、课外提升训练:6.C(赞叹的非树,而是人)7.D项(诗中的'我',指喻体'鸟'也是指诗人自己)8.示例:沾沾自喜 飘然而行 还是谦虚谨慎 为而不争 居功自傲 就此止步 甩掉包袱 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