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初中作文教学
初探初中作文教学
青海省湟中县拦隆口巴达初中
杨明娟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主要体现出学生对字、词、句、段的组合能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有层次的,呈螺旋上升的趋势进行,首先教师应认清作文的目标、本质,进而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本位,进行做人教育的渗透,从而写出内心情感的娱乐性活动。
[关键词] 学生主观能动性 写作欲望的激发 选材与做人
作文评价
在长期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作文教学已经成为让学生惧怕,老师作难的一项工作,咎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老套,组织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过分的夸大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究,认为作文教学是可以利用一种快乐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的一项娱乐活动。
一、认清作文教学的目的、本质和价值,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认清了目的,行动才有方向,认清了本质,活动才能够依本而行,才不会乱了手脚,弄清作文教学的目的、本质,我们才能够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有序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既定的目标和命题下去抒发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作文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可以概括为“作文是写文章的教学活动,学生作文是在语文教师以学生为本位,抒发其思想感情的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师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知道了这些,我们就能合理、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正确的进行教师自我定位,认清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能围绕这个题目进行素材的选取和构思。对于学生来说,作文的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作文题目的选择,作为教师应在学生选题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进一步增强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让学生写一次活动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活动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情节。然后,利用各种感官来说明为什么有趣,为什么印象深刻。最后让学生进行简短交流,开始构思怎样去描述这个场面,该用怎样的语句。这样的话,我认为:
一、让学生知道了作文的任务和目的,有方向、有目的的去写文章;
二、让其有物可写,相应的减轻了作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认清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命题自主化
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把握不够准确,提出与学生实际相差较远的题目,没有正确的进行分析,一味的按照课本按部就班的进行,这样,学生就开始胡编乱造,写出流水帐般的文章,无法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变成了一种体力劳动。初中学生作文应是写短文、写句子。因此,我们应分层次、分阶段的确立作文的难度和深度,根据学生的写作功底进行帮助,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写作任务,写作能力差一点的,写句子然后写短文,能达到文从字顺。写作能力好的,写短文然后琢磨句子,语言更精练,更有深意。这样学生就能写出能张扬个性、放飞心灵的短文或句子了。我在作文活动中主张学生自拟题目或学生提出自己想写的或能写的题目,尽量不写命题作文,这也是一位学生给我的启发。在一次作文活动中,我给学生布置好题目后,大部分学生都开始选材和构思,一位平时很胆小的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可不可以不写这个题目,我今天想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因为上周我姥姥去世了,她一直很疼我,我想为她写一篇作文。”我想了一想,便欣然接受了。我看到她在写的过程中很投入,并流出了热泪。最后这位平时胆小的学生写了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我让她在班上读了她的文章,后来她的作文一直很不错。新的作文教学,我们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厌写和无物可写的局面,变他们为“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挖掘出他们写作的潜能。
三、注重素材选取训练,进行做人教育
作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积极的做人态度,明辩是非能力。这是作文教学另一功能,也是我进行组织作文活动的方向标,学生通过对素材的组织和构思,抒发的是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和对事物的观点和认识,这也正是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形成正确方法论的良好契机,作为教师应知道学生的作文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的综合体,我们应从作文中发现文明的言行、美好心灵,对生活的独到见解进行表扬,使得好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在选材上,应引导学生选取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材料,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还可增加其对问题认识的广度。在上次的作文活动中,我给学生找了一些关于玉树地震的新闻及感人事迹、图片,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学生看完后都哽咽无语,我就给学子们说:“孩子,看到这些场景你们很震惊,那么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祈福吧,你不觉得应该给这些顽强的生命写点什么吗?把我们的想法都诉诸于我们的笔尖吧,老师打算和你们一起完成这次对生命的再认识。”这样教师的参与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给学生起到模范作用。在选材上,还应该注重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积累更多的素材,从而使学生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思、有所感,才能保证学生下笔有物可写。
四、注重作文讲评的多样化、以鼓励为主,引导、帮助为辅的方式进行。
常规的教学方式总是教师讲评,这样学生只阅读评语,但不知为何如此,致使教师与学生的观点无法沟通,老师感觉批改作文累,学生也感觉到老师没有理解自己的写作意图,我在讲评中依然采用让学生先自评,然后,进行小组评价,最后师生进行综合评价,再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多引导、多启发、多帮助、多鼓励的原则,不断的去发现全班的共同进步之处,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写作的热情。对于存在的不足和共性的问题,利用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示范说明,使没有写好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特别要关注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的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写作的信心。我始终认为:我们在学生的作文讲评中,下的评语应有一定的艺术性,不要总在学生的作文上写着“通篇语句不通”等,为什么不找出作文中文从字顺的几句话,划上线,批上“这几句写的通顺连贯”。这样不就更能突显出对学生帮助的意味,更能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讲评结束一定不要忘了,讲评后的文章交给学生,让其根据讲评情况对文章进行润色,进行二次创作,增强学生的写作技巧。总之,作文的讲评的方式应多样化,应有新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指导作用,对以后的作文写作有启发。
综上所述,我认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充分体现学生本位的思想,使他们在作文中写下心灵,播种快乐,收获成功,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也给教师们摆脱了苦恼,减轻了负担,而且能够达到以文娱乐,以文育人的效果,又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第二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百尺一中
张春霞
学生的作文水平,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历来人们都非常重视作文教学,狠抓作文教学。但要大面积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还是很困难的,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那种模式能普遍开花结果。其实,作文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事,谁要用什么固定模式或方法去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那是不符合写作规律的。近年来,我也试着对初中的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探索,并有如下心得体会。
一、起始阶段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设法让学生愿意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才会孜孜以求。学生作文亦然。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方式方法很多。我认为,对于我们农村初一新生,首先一定要让他们坚信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作文并不难。为此,我鼓励学生大胆写,在每次作文话题范围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鼓励他们说真话,抒真情,“我以我笔写我口”、“我以我笔写我心”;鼓励学生常写日记和随笔等。只要努力做到句子通顺、意思清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写作意图即可。这样,学生一般都能把文章写得较自由,写得较通顺具体。其次,教师要降低作文评价“门槛”。在教师心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层次的“基本要求”,学生作文只要达到了“基本要求”就给以充分肯定,做得更好些的则大加赞赏。这样做,让每一个学生都尽量多地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第三,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时机,让学生多作片段仿写练习,引导学生向规范的表达一步步靠近。这种练习做得多了,就会在学生头脑中积累许多文章“零部件”的范式,以后他在写成篇文章时,就可灵活选择模仿甚至创造性地运用,使作文越来越“像样”。学生常常能体验到写作的成功,能使他们有形可仿逐渐向规范表达靠近,使作文水平渐渐得到提高,他们就会对作文有心趣,就愿意作文。
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真正让学生敢于写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可以说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表达。教师不能只用自己成人的思想情感准则去评价学生作文,更不应以作家或文艺家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作文。因此,我评价学生作文时,首先看他文章是否说真话、抒真情,是否“具体明确、文字顺从”地表述了自己的意思,是否符合此次作文的基本要求或重点要求,然后才看其形式结构和某些技巧。我评价作文时,既做到有针对性的精批细改,更要做到多就少改,多批(导)少改,充分肯定学生哪怕一点点的成功之处。这样做,使学生增强了写作自信心,减轻了畏惧心理,从而敢于大胆写作文。
三、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写
指导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可谓老生常谈。这也确实是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中尽量多地吸收人类优秀文化和智慧,提高文化素养;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观察自然和社会,多体验生活,以积累素材,积淀情感。
“读”中有思,才能有“发现”,才能有真切感悟,才能闪现灵动的火花;动笔作文前思考,才能表达得清楚明白,才能表达得有见地、有深度,才能把情意表答得准确。所以,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教育学生多思考感悟,争做思考型的人。
任何能力都是练出来的。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非练不可,非多练不可。所
以,我在教学中是鼓励学生多写的。当然,“多”要有限度,要是大多数学生都能承受的。如提倡每周写1—2篇日记,平时结合阅读教学做片段写作,每周开展课前三分钟有备演讲(演讲前写好稿子,每课一人),结合课外阅读写几篇读后感,结合教材每学期写大作文不少于6次,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等等。多练能生巧,学生作文就会越写越好。
四、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教学和写作方法的教学
阅读教学中重视和加强语言教学,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学到语言运用的很多方法和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写作中就有可能写出“语言文字好”的文章来。为此,我注意引导学生精读品读教材中的优秀篇章,品味课文中精彩的片段或富有意蕴的词句,教育学生认真完成教材中有关语言品析的练习。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教给学生写作方法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讲究方法对于写好文章也很重要,并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和实践。
五、教师要十分重视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写作能力。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而老师批改,可能作用不大,终究还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明确要求:“要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习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教师没有理由不教学生修改作文,教师没有理由不千方百计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学生不但要学习修改自己的文章,还要学习给他人修改文章。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模版]
描写的奥妙
湖阳一中
曾凡乐
学习目标:
1.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描写的方法。
2.在掌握描写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老师,谈一下你们对老师的印象。(学生回答)看来大家对老师的观察还是很细致的。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自己会描写吗?会描写的同学请举手。
二、回忆旧知
同学们,那我就一起来回忆一下有关描写的知识。哪一组同学愿意展示一下?(学生展示)(学生补充)通过刚才两组同学的回答,结合前面大家对老师印象的谈话,这不正说明大家实际上是会描写的呀,怎么会没人举手呢?
三、牛刀小试
1、多媒体出示:鸭子戏水图
2、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在下面写。(三至四分钟)
3、三位同学写依次朗读自己的作品。
4、引导学生寻找作品中写到的共同的东西,(板书学生回答结果)这三个句子那个描写得更好一些?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评价、补充。
5、教师总结评价:大家的意见各有独特的见解,几位同学的描写可能各有特点,或者这么说,他哪个地方好,或用了什么词就显得好些呢?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6、引导学生明确描写时要注意描写对象的特征。(板书:特征)
7、上面几句有哪些词语是表示鸭子、水的特征的?
8、如果没有这些特征,会让人觉得怎么样?
9、除了使用形容词这一点之外,哪一位同学的表达更好一些?为什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作品。
10、将精彩的作品投射到大屏幕上。请学生认真思考:他的描写好在哪里?(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思考成果。)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
四、引导性归纳
1、首先,描写是什么呢?那个小组的同学来回答一下? 引导学生回答,(板书:有什么)这幅画面上有什么呢?刚才几个同学已经告诉我们了——
有鸭子,有水。
2、光告诉我们有什么当然还是不够的,我们还想知道
它们的特征、动作、细节,也就是还要告诉我们什么?
它们怎么样。(板书:怎么样)
3、有时候,我们感觉还不够,描写时还需要告诉大家什么?大家认真观察几位同学的作品,小组间讨论一下。那个小组的同学发表一下你们的见解。
还要告诉我们“它们像什么”。(板书:像什么)
4、教师强调:“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像什么”使描写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五、检查、修改、交流展示
1、运用这三条原则,检验自己对这个画面的描写,看看自己的描写还缺点儿什么,哪个地方还可以更好一些。也可以给别人改,改好后一起展示交流。
2、学生阅读自己改后的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3、以朱自清的《春》里面描写小草的句子分析归纳描写的奥秘。
(学生齐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4、有多少个角度?(师生共同分析)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是它的情态,“嫩嫩的”是它给人的感觉,“绿绿的”是颜色,“一大片一大片”是写它的多,一共四个角度。
5、再次强调描写的奥秘。(播放幻灯片)
六、当堂测验。(出示幻灯片:风车的画面)
1、以这幅画为描写对象,把刚刚学到的方法用上去,随机选几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请大家评论一下,时间是三到四分钟,要求朗读时声音洪亮。(生写作,教师巡视课堂)
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板书学生评价中的新结果。
2、教师总结:描写是很简单的,但是,我要提醒大家,描写又是很复杂的,有很多变化,需要长期练习。
(播放幻灯片:草原羊群图)这是什么场景?重点是什么?还有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这幅图景描写一下,或描写自己家乡的一处场景。(这作为课下作业来完成)
七、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的学习重点是什么?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生总结)今天我们重点训练的是如何进行具体而形象的描写。
八、板书设计
对
象→特
征→多方面、多角度 有什么 湖
水
碧
绿、清澈的、怎么样
平静的、宁静的、像什么
柔柔的 重 点
描写的奥妙
湖阳一中
曾凡乐
第四篇: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并形成良好写作素养的活动。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作文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过程。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反思是提高作文教学智慧的前提,探索是获得作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加强各环节的实践性和开延性思维。探索作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
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写文章并形成良好写作素养的活动。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领域。作文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语文能力。又要教会学生做人。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极具开放性。改革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作文教学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实行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才能做到“育人”与“练文”并举的效果。作文教学应追求真、美、新,从学生自身生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真;从学生阅读出发,作文教学要求新;从学生实际出发,作文教学要求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应当十分重视作文教学,研究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探索作文教学最优化的途径。
一、反思是提高作文教学智慧的前提
对于初中作文教学,我们不能在困惑与无奈中停滞不前,放弃发展和创新的机遇。而是必须经过深入的教学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高作文教学的智慧。
㈠反思作文教学模式,反思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反思作文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反思,即从改变教师的惯常态度和例行行为入手,客观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初中作文教学长期普遍遵循“命题、指导、批改、讲评”四环节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都以教师为主体,着眼于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教师一人的思维品质和写作能力的高下对学生作文能力培养影响过大;教师批改作文的周期较长,负担过重,而学生作文又得不到及时、全面的反馈;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严重限制了学生写作的针对性和真实性;教师评语的形式、内容单调,讲评面窄,激励少数人,否定多数人,造成学生写作兴趣的大面积丧失。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上,教师只重视审题、立意、写作方法、写作思维的指导,要求学生模仿名家作品进行作文,急于求成,没能将写作能力看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反映。从而让学生感到作文的高不可及,神妙莫测,容易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和勇气。因为这种方式不是着眼于学生写作能力的长远发展,而是将写作能力看成是纯技巧的活动,使写作无法成为学生自主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所以,中学作文教学长期停留在口号上,末在实践中落实。在作文评价方式上,评价角度存在局限,评价反馈周期长、收效少,评价针对性不强,评价方式单一;教师评语已成套话,指导价值不大;在评价作文上,教师书面评改,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教师的好恶成了作文质量评判的唯一标准。
针对以上反思,每当学生与我讲解分析完一单元文章后,我就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用两个课时,让每组的每一个成员从不同的角度,选择自己最心仪的点各自命题。然后在小组长的领导下进行讨论,得出各组最有价值的命题(如果每一小组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可保留其观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不同形式、不同题材、不同风格当场完成作文(若当场不能完成,允许在课余翻阅资料完成,但必须要求在当天22:00前完成)。作文以小组形式收齐后,我只需要花
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随意抽取一小组一成员的作文进行评价批改。第二天,我便把作文又以小组的形式分发给被批改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带动下进行评价批改。这样,我上下一节作文课时,便可把每一小组的作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让各小组批改作文的学生及其他学生各抒己见,把作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能真正学到有用的、有价值的作文。
㈡反思中学作文教学的升华。
在以上的作文反思与尝试中,为了让学生写作能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于是我对作文教学进一步升华。
1.训练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中,训练写作技能是为培养写作能力服务的。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它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渐形成。故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书写能力等。
2.培养写作兴趣,养成写作习惯。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必须转变那些陈旧的教学观念,学会教育教学创新。如搞一些“口头作文接龙”,“巧对对联”“人物描写大家猜”,“吟诗填词”,“成语联珠”等作文游戏。并巧妙设题,适时激励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吕叔湘先生说:“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实践养成的”。故而,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育教学时,对每一位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反复训练其学生的写作技巧。
3.提高思想认识,涵养道德情操。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情感操守、志趣爱好等个性特点总要在他的文章中反映出来。南朝梁刘勰曾说:“才有庸隽,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这里指出人的才能、气质、学历、习惯对文章“体性”的影响。实际上,道德情操、思想认识、修养习性等不仅影响文章的风格,也影响文章的风格。一个追求低级趣味的人,很难写出格调高雅的文章;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也很难理解和表现一个大公无私的人的思想境界。在作文训练中,学生也会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和涵养。比如,当他(她)表现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时;当他(她)批评一种社会不良现象时;当他(她)赞美人性的善良或美丽时,他(她)都会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感的升华。于是,语文教师每一个环节中都应把“作文训练”和“做人训练”统一起来。
二、探索是获得作文教学智慧的必由之路
生活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文人合一是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重视思维训练,使学生思维从闭锁规束走向多元创新;重视语言训练,使作文语言从俗语套话趋向丰富多彩;重视改革作文评估体系,从保守狭隘走向民主开放。故而,我们教师应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写作兴趣,着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引导学生加强文化积淀,勉励学生不拘一格张扬个性,努力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1.让学生具有较持久的作文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核心任务是打消作文的畏惧感和顾虑,让每一位学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使其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敢写,想写,爱写,对作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则应该重视贴近学生实际,实施多种有利于写作兴趣发展的训练策略。如:先放后收,由俗入雅,由简入繁,由浩荡入纯粹;巧妙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单项训练;进行作文游戏,适时激励等。
2.激励学生思维创新。住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索,自主消化,变“我学写”到“我会写”,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故而,我们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鉴赏;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联系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求异性,灵活性与敏锐性。
3.加强学生文化积淀。学生没有人生价值尺度,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文章就没有底蕴;没有真正的生活感悟,文章就没有真情。因此,作文教学应将做人指导与作文指导相结合;应将阅读指导与作文指导相结合;应指导每一位学生关注生活,丰富人生
体验,并正确地获得信息,使用资料,博览群书。
4.勉励学生张扬个性。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要尊重学生观念的个性化,重视积极引导;尊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提倡突破定势;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语言,欣赏其精彩的表达,使其呈现自主、真实、创新的个性化内涵。
5.提高作文评改实效性。学生评改文章要建立在反复推敲,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使其更加明确写作要求,更加理智地反思作文的得失。而我们教师只需完成评改指导和典型评语,指导学生评改有计划的进行。首先,教师示范批改。其次,小组集体评改。最后,学生自评自改。
三、加强各环节的实践性和开延性思维
作文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因而,无论什么都需要有新意,以最具色彩的教学魅力吸引学生。
㈠命题的要求。命题就是为作文训练确定题目。命题指导着学生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样写等问题。题目命得好,可以点燃学生写作兴趣的火花,使他(她)们有话可说,不吐不快。反之,题目出得不好,则会窒息学生的创造灵感,使他们“望题兴叹”,徒唤奈何。所以,命题要适应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使命题具有适应性、迁移性、计划性、教育性、启发性,让学生有事可叙,有景可写,有物可状,有情可抒,有理可论。命题只有切合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学生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财源”滚滚。当然,命题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命题作文,自由拟题作文,情景作文,材料作文(文字材料,图画材料,音像材料)等。
㈡指导的科学合理性。指导是指命题之后对学生作文的指导。教师应进行创造性的启发指导,调动学生的活力,共同去实现作文训练的目标。
1.审题指导。审题,就是对作文题目进行认真审察和分析,全面准确的了解命题意图,按照题目的要求来写文章。审题时要使学生明确题目的限制与非限制,使学生掌握分析法、补充法、比较法等多种审题方法。如:在写“风中的妈妈”这一个题目时,从题目要求看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妈妈”即所要突出的人物,而题目的特点在于“风中”,限制了人物活动的环境。于是,学生在写作时要特别注意,写这一环境中的事例,要充分利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为抒情服务。
2.立意指导。立意指导就是指导学生根据题意,确立和提炼主旨,并围绕主旨构思成文。如何对学生进行立意指导呢?首先,要使学生懂得立意的重要性。其次,时学生明确立意的要求。即立意要健康、正确;立意要集中、鲜明;立意要深刻、新颖。最后,要教学生掌握立意的方法。比如:披沙拣金法、见微知著法、逆向思维法、纵横联系法等。披沙拣金法,就是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去发掘事物的本质;或从材料所具有的多方面的意义中拣选出最亮的闪光点;或从众多材料中概括并揭示出决定其价值的更深层的原因。见微知著法,就是从看似不起眼的“小”材料中,发现不同寻常的思想意义。逆向思维法,就是对文题或材料进行反向思考,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纵横联系法,就是立意时充分展开纵向或横向联想,使认识得以升华,主旨更加深化。
3.选材指导。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形成和表现主旨的基础。材料的质与量直接影响文章主旨的确定与呈现,材料选用得好往往会赋予文章以鲜活的生命力。在选材上要指导学生切旨、真实、典型、新颖。
4.组材指导。组材指导就是指所选材料谁先谁后,何详何细,如何使之完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这是使文章凸显,思想内容得以完满表达的保证。在组材时,要让学生明确组材的原则,教会学生掌握常见的组材方式,使每一位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
5.行文指导。行文就是进行书面表达,是学生把自己的构思成果物化为篇章文字的过程。行文显示着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力,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表达效果。故而,在指导学生行文时,行文要简明生动,一气呵成,恰当得体,快速迅捷。在这方面,还可训练学生当老师,演练口才。
6.修改指导。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不仅可以使文章越改越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作文态度,克服马虎大意和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以往那种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只指导作不指导改的作文教学,是片面的。而只有既指导“作”,又指导“改”,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比如:自读自改法,互读自改法,小组修改法,共读自改法等。
㈢批改的合理性。批,就是批评,评价;改,就是改而正之。作文批改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前提。它可以使学生懂得做人之道。在批改时,可多就少改,以点带面,鼓励为主,重在启发,教师浏览,学生批改。
㈣讲评的完善。作文讲评是对全班作文的总结,讲评和指导,是引导学生由写作,修改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活动。学生往往热切地期盼老师及早地评估他们的训练效益和劳动成果,从正反两方面经验中具体明确这次作文应该怎样写,自己应该从中吸取那些教益。作文讲评时要有理论,有实例,采取专题讲评,典型讲评,对比讲评,综合讲评等多种多样的方法提高作文讲评的实际效果。作文讲评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积极发言评论,介绍他们的写作经验,交流心得体会,互相传阅学习,推荐并评价优秀作文。
评价后可指导学生订正或修改,也可让学生写作文后记,办优秀习作展览,办写作园地等。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扩大作文指导的成果。
总之,作文教学的质量是衡量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成功的作文教学,要求教师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有探索的勇气和信心,有实践和开延的思维。反思作文教育教学的得失,探索作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从而,才有提高初中作文教育教学的实质,让作文教育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
第五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科目:语文
题目: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作者:熊俊付
单位:灵川县大境初级中学 邮编:541206
电话:6337100
时间:2011年05月
浅析初中作文教学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初中(541206)熊俊付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展示个人魅力和引领个性发展的主渠道。作文的重要性虽已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也经常谈“文”色变,教师也就如隔岸观火爱莫能助。因此,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对于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做了努力的探索和尝试,力求寻找到最佳的途径。
一、注重生活的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材料的积累对于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有教育家说:“语言的积累和应用正如存钱和花钱。如果不是平时积攒得多,到用的时候怎么会‘囊中取物’一样拿出来花呢?”因此,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经常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推荐优秀读物,选择其中精要、精彩部分,如哲理名言、刻画传神之处、妙语连珠的段落等等,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阅读兴趣。并且,在每周的作文课上让学生做演讲.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阅读量也增加了。同学们既可以自由诵读,也可以记下优美的词句,这就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的作文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经过平时的积累,大部分同学的语言表达的更加丰富、生动形象了.生活实践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实际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这就要求学生的脑子里要有丰富多采的生活场景,储存各种写作素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然而,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受年龄、生活经验、观察水平等局限,不可能时时留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普遍的现象是到了写作的时候才着急。于是我告诉学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看似平淡却富含深刻的道理的。所以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们注意观察生活,并加以领悟就能写出好的句子或篇章。比如宋代的词人苏轼面对明月就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中常见事物的仔细观察,却耐人寻味并给人以启迪。为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真实,我还带学生站在风中感受风、来到雪地中欣赏雪。花间月下的一隅风景,霞光中的一抹色彩,一个景致,一处远山的轮廓„诸如此类,只要经常观察思考,动笔写写,一定能写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佳作。因此,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走进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广泛的接触自然。坚持从实际入手,把活动和写作结合起来。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其中的乐趣;这样作文时,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二、注重学生良好作文兴趣的培养。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的、积极的接受写作训练,主动的去提高写作水平。在激发写作兴趣方面,我首先注重了中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例如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比如《我的老师》这样的题目,过去可能写过多遍了,可能难以写出新意,我就改为《老师的„„》,这下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多了,纷纷列出题目,如老师的“笑容”、“眼睛”、“皱纹”等。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抓住一点来写,果然写活了老师的形象。而到了初二下学期以后,学生就逐渐进入闭锁期,这时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尊重他们,表现在作文上则喜欢写一些比较深刻的东西。针对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我就指导学生写一些哲理性或科学性强的作文,于是友情、机遇、挫折、自信、科学研究这样的话题在他们的笔下闪现了与众不同的色彩,打造了全新的亮点。再有根据他们喜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特点,我就多进行议论文的训练,题目也和时事紧密贴近。由于题目灵活,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也满足了他们的想要表达的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其次,激发写作的兴趣还要尽量实现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是最具有开放性 的,囤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走向校外去认识、感受 丰富的生活,不断扩大写作领域。教室之外、图书 馆、阅览室、体育场、风景名胜、农贸市场等,都应 成为学生主动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辟更大阅读空间,加大知识容量和 信息密度,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纵横综合的思 维和恢弘博大的胸襟,让本应充满生命气息的作文走出窒息灵魂的传统训练樊篱,再现其亮丽的色彩,实现其思维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 的,视界是最明澄的,个性是最独特的,生命意识 是最强烈的。创新也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力克立身处世上的盲目从众;创设民主化的思维场景和宽松和谐的思辨氛围,自由地发展学生独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由此出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去获得不同的感受,丰富作文思维的内涵并找到独创的新意;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出作文思维上的定势,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思维空间,写出好作品。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必须抓好学生的课外练笔,提倡写随意文,其形式包括日记、周记、评论读书笔记以及信函等等。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
三、注重渗透式训练。
1、以课文为范文。
作文渗透在教学中。在讲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加以模仿训练,非常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背影》是一篇朴实感人的散文精品。在讲授这一课时,我提问道:本文用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为什么却能把父爱表现得那样感人,那么催人泪下呢?我们能不能写一段关于自己的父母的故事呢?讲课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在作者眼里,父爱是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殷切的期望,也是温暖的关怀„„因为作者能够感受到爱的存在,所以能把自己的父爱亲情表达得这么好,这么动人。我们也都在父爱和母爱的笼罩之下,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自己的父母和作者的父亲有什么不同?如果我们对父母的关心视为理所当然,而不知道心存感激,不知道那是父母的爱,又怎么能写出动人的文章?经过我的引导,同学们纷纷列举自己父母关心、呵护自己的小事例。借此我及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给父母写寄言,然后交给父母看看,让父母也了解孩子的心声。那一次的作文特别出色,学生和家长都很感动,我也非常高兴,没想到讲一篇课文竟收到那么真实感人的效果。
2、勤于练笔,培养写作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心,挖掘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点,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如仿写、续写、写读后感和日记等。仿写,从模仿到创造,是写作的必然过程。在写作训练中,应该注意仿写练习。仿写既非生搬,更非抄袭,而是从范文得到启示和借鉴。模仿的文章可以是名家名篇,也可以是学生的优秀习作。续写,这是继续、补充原文的内容、情节,使原文获得新的发展的一种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写作的兴趣。续写的文章一般宜选用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练习写读后感,不仅会加深对所读文章,所看影视片和戏剧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而且还有利于促进读写结合,增强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认真而仔细的阅读原作,在切实掌握原作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体会,从而有感而发。坚持写日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生写日记可以不具形式,不具体裁、写景、抒情、看到的事,自己做的事都可以。从三言两语到几十字、几百字。坚持这样做,不但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叙事说理水平,从而使作文成绩提高。
四、注重方法的指导。
写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和写后指导。写前指导包括通过各种方式 材料和培养构思能力。如老师组织学生将要写的题目或题材分组讨论,讨论不是漫无边际地乱谈一通,而是根据老师或教材具体问题开展讨论,使人人胸中有数。要努力调动学生写作 兴趣,让学生有写的愿望,有东西可写
写中指导主要是指教师在学生作文过程中指导学生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这是过去作文指 导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中指导较之写前指导和写后指导具有更实际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写成的作文里,才能发现学生作文有哪些不足,学生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行修改和相互修改才可以亲自体会文章该怎么写。写中指导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使学生养成重视修改的习惯,学会“自能改文”。写后指导指教师的批改和讲评。作文批改时要尊重学生的精神劳动成果,要善于发现每个学 生的进步、每篇文章的长处,给予热情的鼓励,保 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严格要求、循序渐进,讲评时要尊重教学规律,以鼓励赞赏为主,充分肯定学生作文的成功之处,要拨开学生心头的 迷雾,鼓起学生上进奋发的风帆,让他们对下次写作充满成功的希望。事实上,求全责备,讽刺挖苦只能加剧学生的厌恶畏惧心理,与我们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总之,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的必须围绕“生活化”的基本路线进行,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写作体验,而这需要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深信,只要勤于实践,努力挖掘,大胆创新,坚持不懈,作文教学一成会取得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