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一、现状分析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如何?我知道的情况是: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个学期,学生写6-8篇作文,目标不明确,标准不恒定,层次不清楚,内容不确定,题目随心所欲,详批细改做不到,反馈修改不及时;平常考试,最不放心的是语文,最没把握的是作文,好学生得不到高分,差学生也得不到低分;中考之后,学生企求的是运气,恨不能烧烧高香,希望碰到一个“识货”或“不识货”的阅卷老师,给自己的作文打个高分……当然也有反例,不过从面上讲,情况大抵如此。
二、原因探讨
粗粗罗列,初中作文教学陷入如此困境,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教师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第二,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不知道怎么写。第三,教师不知道为什么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写。先分析第一点。这是写作教学的基点。
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吗?文学创作还是语体文写作?要不要教应用文写作?看上去,在中考命题的指引下,上海的初中语文教师们在教记叙文和小作文写作。记叙文写作教什么?语言、思路结构与立意?那么分解一下,教语言是否就是教书面语言表达的法则,教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表达方式?教思路结构是否就是教学生分段、顺序、线索、过渡、呼应?教审题与立意呢?是否就是教学生开头、中间、结尾点题,教学生对题目进行语义分析,小切口,高立意?学生的学是否对应于教师的教呢?
再看第二点。这是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知道怎么教,学生知道怎么学吗?从语修逻文、字词句篇入手教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吗?读写结合“读”能转化为“写”的能力吗?多读多写、背诵积累、模仿写作、看《作文选》等方法一定能教出“写”的语感吗?学生写随笔、日记、周记能提高写作水平吗?怎样进行思维训练?怎样教审题与立意?教学生写四平八稳的作文,还是标新立异的作文?语言重要还是结构、立意重要?教师的教是凭感觉、凭经验还是凭科学、凭理性?
最后看第三点。这是写作教学的逻辑起点。
学生为什么写作文?为了成为作家?(那要教文学创作,要虚拟情境)为了生活需要?(那要教应用写作,要真实情境)为了心灵渲泄?为了寻求人生的真谛?为了传递自己的思想?(那要教随笔日记,要真实情境)为了考试得高分?(那要教语体文,讲究审题、立意,要揣摩阅卷老师的心思,要教学情境)
三、出路思考 首先要解决“为什么教”、“为什么写”的问题,然后解决“教什么”、“写什么”的问题,最后才是解决“怎么教”、“怎么写”的问题。因此,对于初中写作教学走出困境,寻找出路,我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其一,初中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表达水平;初中学生写作,主要是为了应用、交流,我手写我心,心灵表述与应用需要首位。所以教师的教,首先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书面语的准确恰当的表达;学生的写,首先着眼于应用文与语体文写作。
其二,倡导编写《写作教材》,初中应以语体文尤其是记叙文写作为主,但要兼及应用文写作,弃用文学创作(不是文学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文学作为文化传承、美育、陶冶情感与精神、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等功能仍然保留)。文学爱好者的文学创作作为特长发展,另当别论(我们不是要把学生教成作家,实际上也教不出作家,而如果众多初中毕业生连写封信、留个言之类的应用写作都手足无措,恐怕我们难辞其咎)。要有基于课程学段目标、学生写作需求的写作序列,明确初中学生的写作教学内容。
其三,教什么写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考什么,要改革初中作文评价标准,导向为语言首位,思路结构次之,立意再次。要解决中考及各类考试的命题问题(现在的作文命题,很多时候都有价值倾向或诱导。我们要求学生写真实生活,但学生为了扣题,往往舍弃真实生活,虚构居多,胡编乱造居多。作文阅卷时,很多老师看重立意的高与新,以立意定高下。一篇作文,即使语言、结构上佳,如果立意一般,就可能被降档处理。这样做恐不合适)。要有各年级的分层分解标准,以满足各段学生的作文评价之需。
其四,怎么教怎么写不能凭经验凭感觉,凭“我以为是”的主观判断,要有科学理性的方法。读写结合要有针对性,多读多写可能是瞎子摸象。作文批改要基于教学目标,反馈及时才有成效。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
真实课堂中我们是怎样教作文的作文是一项大工程,创新是这项工程的设计图纸。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同学能写出光彩照人的文章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的探索、努力、认真的反思、研讨,使学生作文出现闪光点。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大致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班的学生写作文时经常心生“厌烦”,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地进行作文写作;我指导他们作文的时候,感觉好像也还是遵循我以前语文老师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多写多看。这样就使得学生作文总不见起色,而我也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有效地教作文。在三个多月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初中作文教学难,学生作文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的现状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功底都有关系。
1、我们学校的教师大多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许多初中教师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及各种表达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初中生对生活探索、发现的精神需求。学生缺乏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认识不到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而造成学生缺乏表达内心想法、思想的渴望。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动机、写作激情都得不到激发。失去了源自生活实践、课外活动实践的生动素材,导致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虚构故事、拼凑文章的状况。
2、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功利性倾向。语文教学中的课文教学与考试成绩相关性很大,只要平时教师教授过的内容,学生通过理解和记忆就会得到不错的成绩,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付出很多的努力来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最终可能收效甚微,这就消减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受应试教育顽疾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功利性思想,有些教师认为花大力气抓作文是得不偿失。
3、另外少数教师本身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有些语文教师平时忽视对自身文学素养、写作水平的培养,导致在作文指导与讲评时捉襟见肘。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使我认识到: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亟待提高,作文教学应受到进一步的重视。
二、如何提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教学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如何针
对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特殊性来提升作文教学水平成为师生、家长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具体如何做呢?
首先应打好基本功,师生共同提高写作功底。初中作文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都要打好写作的基本功,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写作能力。这就要求师生都要重视课外阅读和练笔。对学生来说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必要补充,广泛的阅读,丰厚的积累是学生提高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同时,学生平时写作练笔也是培养语感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养成了练笔的好习惯,写作时才能文思泉涌。对教师来说要加强阅读,把阅读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不是纯粹的知识积累,同时要勤练笔,积累写作经验。教师还要善于与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借鉴成熟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作文教学。
其次应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师生共同寻找写作乐趣。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初中学生存在着对生活的好奇心、对自然的观察力和对社会的新奇感,可他们在写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将自己的实践内容、生活感悟写入作文。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去找最熟悉或者最适合的材料来写作。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师生都置身在生活的海洋中,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观察、积累,教师和学生就能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和乐趣。最后应从修改中提升,师生共同参与作文批改。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经过长时间修改成稿的。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作文的修改必须经过思考,发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完成作文的修改。具体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写作基本功的形成阶段,为学生养成好的写作习惯奠定基础,师生共同合作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师生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
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可以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的教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
第三篇:初中作文教学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如何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跨进作文的大门,从而登堂入室,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一般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从小处入手。作文题目宜小不宜大;大容易空,容易泛。学生第一次作文,可以写“自我介绍”,如果再规定写作的具体角度更好,如“我的爱好”、“我的特长”、“我和我的亲人”、“我的自画像”、“我的学习生活”等。同样是环境描写片段,“我的校园”、“我的家乡”等题目,如果换成“我的教室”、“校园一角”、“我的卧室”、“我家的菜园”等,学生就容易接受、容易写好。
第二,从短处入手。在作文的篇幅字数方面,应提倡多写五六百字甚至三四百字的短文或片段。如“自我介绍”、“环境描写片段”、“拟人化描写片段”、“我的节日生活”等都可以明确规定和严格控制字数。短文章,当堂完成,及时完成,一气呵成,可以培养学生的效率观和守时习惯。在短文熟能生巧的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写较长的作文。
第三.从少处入手。基础性的作文练习,如生活日记、观察日记、读书札记之类,可以要求学生天天动笔,数量要多;而对于重点文体,则不妨进行“少而精”的强化训练。小学高段、初一,我们应把作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记叙文、特别是写人叙事的作文训练上,根据“生活真实—富有个性、情趣、新意—思想上的闪光点—不同时间空间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的联络点”这样的训练台阶,允许学生对原文一次次修改加工提高。这样,一学期下来,可以说只写了一篇作文。这样做,既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欢乐,又有利于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心理效果暗示。
第四,从慢处入手。一般说来,学生作文的速度宜快不宜慢,快速构思、当堂交卷固然是理想目标,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特别是重点文体、重点作文,可以把完成交稿的时间放宽一点,让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修改润色。这样,不仅可以收到“慢工出细活”的效果,还可以启发学生领会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道理,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勤于修改、善于修改的良好习惯。
第五,从评改入手。评主要是自评,就是对自己文章的得失优劣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改主要是自改,就是针对文章的题旨、结构、布局和辞句等方面的缺 1
点进行修改补充;另一方面则是对文章的优点,在修改过程中予以加强深化,使之更臻完美。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作文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布置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之前,应反复地向学生讲清楚自评自改作文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
其次,要根据作文训练要求来布置学生自评自改,主要是根据“大纲”要求,紧紧围绕着单元作文训练的要点来进行,使之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由于中小学生主要掌握的是记叙文,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要素,要注意记叙顺序。根据训练重点,修改的第一步则是文章的结构;第三、四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根据中心确定详略。依据训练重点修改的第二步则是文章的内容;第五、六单元的作文训练重点是:在叙述中结合描写、穿插议论。根据这一要求,修改的第三步训练就是文章的语言。
再次,要求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也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如在低年级,还应以教师批改为主,采用“评点法”,可以在学生作文本上点评,甚至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点评,由老师指出问题,提出问题,至于怎样具体地进行修改,则应留给学生自己去做,这样既可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引导学生效法,造成一种“榜样”效应。随着年级的提高,逐步扩大自评自改面,到高年级时,就可以把自评自改作文作为普遍要求来推行了。在高年级还可以逐步采取大家评、互相改的方法。
逐步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作文,不仅改变了以往学生写、教师评的被动局面,而且有利于把学生引进作文的大门,为学生写作兴趣的增强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在作文教学方面,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我们教师采用新办法去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我们应该坚持不懈的抓下去,不断探索、实践更切实可行的新措施、新方法,使作文教学走出困境。
第四篇: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很多教师都反映学生不爱写作文,常常把写作看成是件“苦差事”。因此,如何使学生爱写作文,是语文教师应认真加以探索的一个课题。学生不爱写作文,把写作文看成是件“苦差事”的原因甚多,教师应采用一切办法,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力争使学生写好作文。
一、开发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光靠教师个人的积极性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一爱二诱三鼓励的做法。
一爱,就是爱学生。因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讲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热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焰,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根基。在老师的眼里,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这一点必须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我认为爱学生,主要体现在师生情感的交流上、理解上、信任上。那种总把自己看成当然的先生,而把学生看成当然的学生,动辄说教,动辄训斥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样做,只能扩大师生之间的裂痕,增强学生的对立情绪,而爱才是师生之间神圣感情的黏合剂。
二诱,就是诱导。马卡连柯说:“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这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老师做出样子给学生看。因此,我要求学生遵守纪律,首先自己遵守纪律,要求学生把字写规矩,首先自己把字写规矩,要求学生范读,首先自己范读,要求学生背诵,首先自己背诵,要求学生演讲,首先自己演讲,要求学生写作文,首先自己写作文,要求学生写日记,首先自己写日记。在我做以上事情时,从学生如饥似渴的眼光里,从学生急于模仿的神态上,从他们雷鸣般的掌声里,我感到了教师榜样的力量。
三鼓励。鼓励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望的助燃器。一次对学生热情的鼓励,胜过一百次严厉的训斥。实践告诉我:任何时候都不能往学生身上泼冷水,都不能说学生“不行”,而要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安慰学生,并且鼓励不能只针对个别学生而要面向全体。为了鼓励全体学生写好作文,我在作文讲评时取来范读的作文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而使各类学生都增强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和勇气。
二、指导学生进行作文积累。
1.积累材料,扩大选材范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材料,学生写作就不会愁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接触事物有限,生活积累不丰富,常为写作材料的匮乏而愁眉不展。因此,可指导学生从写日记入手,要求学生平时仔细观察周围发生的事物并用心去体验,然后认真记录下来。也就是说,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点点滴滴的材料储存到自己的作文“仓库”里,到写作的时候,这些材料就一个一个跳出来了,写起来就有一种得心应手的快感。
2.积累知识,扩展想象空间。
知识的积累,内化是表达的基础,这就需要广泛的阅读,而想象则是中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你知识贫乏,腹中空空,怎样展开各种想象呢?例如学生写《走进未来城》这篇作文时,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对未来城的想象既奇特又合理,他们想象中的未来城既干净又美丽,汽车不再排出废气,马路两旁的花草一直散发着好闻的清香,马路上不再有隔离栏,但是如果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走上“隔离栏”,脚下就会有报警声。这些想象都很不错,但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那么也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想象,也许就只能产生“现实主义作品”。
3.积累语言,提高造句能力。
如果学生脑子里没有词、句、段等基本的语言材料,没有相应丰富的词汇,多样的句式、段式储备,作文又怎能做到用词准确、表达流畅、语言生动呢?因此可通过多种手段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指导朗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包含着语言文字“感知理解――吸收积累――转换创造”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强调背诵,通过背诵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辞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体味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式的真谛。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写好作文的钥匙,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指日可待了。
三、做好作前指导。
指导要具体,要到实处,不能空洞地指导。如果空洞地指导,学生不能受益,教师的劳动等于无效劳动。要具体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扩大视野,广开思路,尤其要做好定向指导。每次作文之前的指导,我们都要求学生用定向能力的五个要素对作文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定向能力的五个要素是:一是谁在作文;二是为谁而作文;三是为什么而作文;四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作文;五是以什么形式作文。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动笔写作之前,从这五个方面认真地加以思考,一般地说来,无论学生写什么形式的作文,无论写什么内容的作文,基本上都能够达到预定的写作目的。由于指导具体,学生的作文内容一般都比较充实,文理都比较通顺,字数都能达到大纲规定的字数。在作文写作的时间上,我们要求学生在50分钟之内完成。经过严格的训练,同学们写作文树立了良好的时间观念,习惯把作文叫做“50分钟作文”。在这个限定的时间之内,一般都能完成,一些写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4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
四、批改作文应多加鼓励。
批改学生作文,应多肯定其成功之处,少指责缺点与不足。如果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就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写作产生畏惧感。我的做法是:对作文的优点多加肯定鼓励,对存在的缺点,只指出其最明显的一两点。实际上,每次作文能意识到一点不足,就很不错了。如果上次作文写得差,下次有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使其品尝到作文的乐趣,领悟到作文并不难,只要肯下工夫,就能写出好作文来。对于写得好的作文,我还让作者在班上朗读,有时还抄写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这样,写得好的同学得到鼓舞,以求再接再厉;别的同学受到启发,也会争取一显身手。
总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同时又不能挫伤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这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努力研究,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子,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五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我的作文教学经验
细数我的教学生涯,已过去了4个年头。作文,不管是对于占了40%分值的应试考试来说,还是对一个学生的感悟能力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文教学能力也成了每位语文老师亟需研究和提高的能力。“作文”就是教学生会写文章,老师的指导尤为重要。
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不断变化着的,所以作文的学习也要有阶段性,层次性。所以不同时期要有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
一、预备年级时,作文的目标是要言之有物。
刚进中学,学生的作文水平参差不齐,习惯也有所不同。这时让学生开始每天记日记,坚持把每天经历的事情、情感,记下来。这样既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又为大作文的写作储备了材料。
这时,题目也较简单,对作文的要求是,要能够和完整记录一件事。
最失败的作文课就是把一个作文题扔给学生,学生一筹莫展,硬挤出一篇文章,空话假话套话一大堆,就别提有什么提高了。
1、平时为激发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可进行如下作文活动:
创设情景,要在学生有话想说时,有感想抒后再让学生动笔写。比如: 作文活动课作文模式:情境设置――学生活动――观察体验――进行写作――提炼发现 “走过去”
第一步:每个人都要准备好,用不同的姿势从前走到后。第二步:一次可以出来三到四人(节省时间),走之前,要先说明自己用什么方式走,如:跳着,唱着,哭着,单脚,爬着„„每个人记住自己走的方式,其他同学注意观察,有人重复的要提醒。
第三步:走完后,自由表演(看谁走的方式多),看谁的最精彩。
第四步:自由谈感受。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心理不一样,最后一个和前面的人感觉也不一样,要说真实感受。
总结学生感受:(1)、激发潜能,超越自我,我行,我一定能行!(2)、有些事情,我们看起来很困难,其实真正去做时,才发现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难,记住方法总比困难多!
(3)、走过去,前面就将是一片新天地!(4)、生活中有七彩,不一样的生活,却有同样的精彩。
2、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养成的习惯是学会审题。
通常学生拿到一个新的作文后,就急着套题,下笔。这样往往出来的文章没有学生的真情实感,自然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对于一个新的作文题目,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读题,比如:
作文题:《翻过这一页》
引导学生讨论后,提出问题:(1)、“翻过”是什么意思?(2)、哪类事是需要翻过的?
(3)、为什么要翻过这一页?
(4)、“这一页”是一件什么事,什么场景?(5)、翻过这一页后我有什么收获?……
同时作文中应该体现出这些问题。再根据这些问题来布局。
二、初一年级,目标是言之有情。
一年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完整记录一件事,但有些同学的文章却干瘪无味。文章有细节才感人,有描写才动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细节。
1、在一次“猜猜我是谁”的作文指导课上,让每位学生描写身边的一位同学,通过典型的动作,神态等等,但不要写出所写同学的姓名。课后,交流时,听读并猜出所写的是哪一位同学,猜不出的要修改。同学们在欢笑声中猜出了很多同学,也明白了文章应该怎样写。
2、可以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学习一些美文。
在学习语文书上的课文时,遇到典型的文章,可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如初一上学期学到一篇朱自清的《背影》,这一篇是文质兼备的经典文章,学生可学到很多东西,这时老师可把重点在“背影”这一凝聚着深厚父爱的典型特征上,让学生回忆平时凝聚自己父爱母爱的典型特征是什么,经同学回忆讨论后,有“一直鼓励我笑得弯弯的眼睛”,有“每天目送我进校门后,向我挥挥的手”,有“每天为我掖被角的手”……,然后以此为文章线索,让学生写一篇有关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这一次的作文质量高了很多,文章细节动人,真实感人。
三、初一年级下学期,言之有理。
所谓言之有理,就是你写的这篇东西,所提出的思想、阐明的观点,让人看了要受到启发。要有一定的道理。
1、如“记一件难忘的事”,有些学生写了去欧洲旅行的事,玩了,吃了,闹了,文章也结束了。这时有意的引导学生清楚自己的写作目地,文章或言情,或说理。
方法:让学生共同给同一篇作文的补个结尾。加入自己的感受再交流。如:是这里独特的文化让你难忘,还是某件事中某个人的某种言行,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2、评讲作文,人人参与。
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增强,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作文。在讲评大作文时,老师不要大包大揽。在班级范围内,交换作文。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发到的4本作文轮流评点,做到有批注,有评语。要求:以优点为主,缺点只能提出一个。最后,每组推荐一到两本手中最优秀的作文,在班中交流。
四、初二年级,言之有味。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完整的记叙一件事,详略得当,适时描写,并能做到对事件发表自己观点,但认识事情较为肤浅,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见解与感悟较为粗浅。思想的深度还需提高,鉴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这一学期,应充分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交流思想。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就加以鼓励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1、继续每天的日记,及时交流。每天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久而久之,就养成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每天交流几篇稍有思想深度的同学的日记,不仅鼓励了被展示日记的同学,还让其他同学能够耳濡目染,增强写作兴趣,提高思想深度。
方法:让学生共同修改同一篇作文的结尾,再交流。这样对事物认识深的学生可带动浅的学生。
2、学生也在慢慢成长,思维也在慢慢成熟。怎样引导学生作文的中心有思想,有深度,并且平时能够主动感悟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认识。老师可引导学生写托物言志的文章,引导学生关注“物”,从“物”中有所感悟。
如:《孔子论水》中:
“君子见到大水必定要仔细观看,是什么缘故呢? 孔子说:‘水,君子是用来比喻自己的德行修养的。它遍布天下,并无偏私,有如君子的道德; 所到之处,万物生长,有如君子的仁爱; 水必向下,随物赋形,有如君子的高义;
浅处流动不息,深处渊然不测,有如君子的智慧;
奔赴万丈之渊,略不迟疑,有如君子的临危处事果断;……’
讨论后,让学生选取任一角度立意成文,交流。当然一两次这样的引导是不够的,有的学生对事物的感悟还是很浅,不够深刻,再设计一些作文指导课,让学生能真正掌握一种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该是无序的,随意的。应该是阶段性的,符合学生不断增长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希望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中、成长中,领会到作文的乐趣,提高作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