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相处善待友情
我们一起成长
【活动理念及背景】
高二学生虽已成年,但心智上仍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而还有一些则仍保留有较多的独生子女童年为我独尊的印迹。普遍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和利己主义的倾向,判断是非的标准也是对自己是不是有利,缺乏宽容之心、同情之心、尊重之心,往往造成行为过于偏激,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人际交往也会受到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其实,每个人都有对于真诚友谊的向往、对良好人际的的向往,对于互相理解的追求,对于美好人格和道德的追求。在同学之间的交往中,学会处理好同学间的矛盾,经营好同学间的关系,与同伴和谐相处,才能收获友谊。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对于学校、教师便是责无旁贷的事情。
【活动时间】
1、授课时间:1课时
2、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真诚、热情、理解、宽容和讲原则是培养发展真挚友情的必要因素。
2、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经营同学间的关系、化解同学间的矛盾,知道如何以恰当方式表达男女同学友情。
3、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真挚的友情来之不易,需要长时间地培养和洗练,从而懂得用心呵护友情,倍加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2、怎样发展真挚的友情。宽容度测试
(请对下列问题作出“是”和“否”的选择)1 有很多人总是故意跟我过不去。碰到熟人我向他打招呼时,他视而不见最令我难堪。3 我讨厌和沉默寡言的人一起工作。有的人哗众取宠,说些浅薄无聊的笑话居然也能博得喝彩,我听到和看到都很生气。和目中无人的人一起相处真是一种痛苦。6 生活中充满庸俗趣味的人不少,我很厌烦。7 有很多人自己不怎么样却总是嘲笑他人。8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自以为是的人也能得到赏识。9 有的人笨头笨脑反应迟钝,真让人窝火。我不能忍受上课时老师为照顾差生而把讲课的速度放慢。11 和事事争强好事的人呆在一起使我感到紧张。12 我不喜欢独断专行的人。有不少人明知方法不对,还非要别人按照他的意见行事。14 有的人成天牢骚满腹,我认为这种处境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15 和怨天尤人的人打交道能使自己的生活变得灰暗。16 有不少人总喜欢对别人百般挑剔,而不顾他人的情绪。当我辛辛苦苦做完一件事情却得不到认可和赏识时,我就会大发雷霆。18 有些蛮横无礼的人常常事事畅通无阻,这真令我看不惯。评价标准: “是”得1分,“否”得0分,最后分数相加。⑴ 13—18分,说明你需要在生活中加强灵活性,培养宽容心。
⑵ 7—12分,表明是常人心态,尽管时时碰到难相处的人,但还尚能宽容。⑶ 0—6分,说明外界事物很难左右你的心态。
。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脍炙人口,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活动准备】 搜集以宽容为主题的哲理性和启发性故事 2 准备自排的小品 结束后发给与宽容相关的心理测试 【活动形式】心理测验、故事、讨论发言 【活动过程】 王晴:接下来我们作个宽容度测试,请同学们都拿出纸和笔,我们念一题,你认为是这样的,就请写下“是”,如果你不赞同,就请写下“否”,听清楚了吗?
三、班主任小结:通过本次班会,相信同学们认识了宽容,感受着宽容。其实宽容就是心中能顾全大局,不计较小的得失,不为日常小摩擦而困扰;严于律己,待人宽厚,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善于赞赏别人的长处,容忍和体谅别人的缺点。希望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我们每个同学都学会宽容,让世界充满爱。
我们认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从小抓、抓小事。通过本次主题班会,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严己宽人的含义。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反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让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
【班级口号】 “宽容你我他,快乐是一家”。
高二(2)班 郭文峰
背景:高二学生虽已成年,但心智上仍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而还有一些则仍保留有较多的独生子女童年为我独尊的印迹。在“遵纪守法,礼貌待人”、“勤奋好学,尊重他人”、“爱护同学,乐于助人”的系列班会后,时行“加强修养,宽以待人”的主题班会,是对之前德育工作的深化,十分必要和及时。
目的:通过开展以“加强修养,宽以待人”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从心中产生共鸣,有目的的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注意加强修养,宽以待人。
准备:在前一周班会课上,请一位同学诵读一篇关于宽容的小散文。要求每位同学都写一篇感想,周三上交,从中选出写的较好,请其做好准备于本周班会课上发言。在本周班会课前,请宣传委员布置好班级,写好主题及题记。形式:请学生代表上台,讲述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后,同学们简短发言,说说自己对加强修养宽以待人的一些见解和做法,最后搜集些有关格言做为座右铭
在我的生活中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这些朋友有的还经常来往,有的已杳无音信……今天,拿出以前的老照片,看着往日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有朋友真好,想想走过的春夏秋冬,有过多少朋友的帮助,有过多少朋友的祝福,和朋友有过多少共同的欢乐,有过多少坦诚的相处……如今,我把这种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友情、亲情、爱情,是贯穿人生的主题,善待友情犹如善待自己,它会让你觉察到生活中所拥有的浪漫情谊.今天,我看着这些老照片,有着从未有过的眷恋和怀念.善待友情是件快乐的事情,友情不需要小心谨慎的对待,只要有一颗诚挚、善良的心,在岁月的列车上就会收获一份珍贵的友情.虽然真挚的友情不需要太多的佐料,但也不要因为小事去破坏它,应该在保持自己原则的同时,用宽容和理解去对待它.与新朋友相处如沐春风,与老朋友见面如品好茶,只要真诚的善待友情,朋友将是你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友情是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与朋友分享快乐与忧伤,获得情感支持,减少孤独等负面情绪,能够降低消极情感,提高幸福感;遇到困难时朋友之间互相鼓励、支持和帮助,充分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支持与被支持的积极情感,能够增强自我满足感和生活满足感。
朋友关系是重要的幸福之源,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积极情感,它是积极情感的最普遍的一种预测来源。朋友关系同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关系密切,其相关系数达到0.4。朋友的数量、挚友的数量、共同活动的次数、联系的频率等因素也同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亲密的友谊可以增强自尊、提高自信,人们选择品质、技能和价值观方面与自己很相似的人做朋友,可以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建立互信关系能够满足人的归属需要,因此令人感到幸福和满意。
正如上面所讨论的,朋友关系能够增强幸福体验。但是,并非朋友越多就会感到越幸福。与朋友的数量相比,挚友的数量和朋友的质量更能对积极情感产生影响。因为人们不仅需要朋友,还需要一种关系网络。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若要形成一种密切的关系网络,就应不断增加自我坦露水平,没有这种自我坦露,朋友再多仍然感到孤独。许多调查显示,有些人交了大量的朋友,而且也花了许多时间和朋友在一起,但是他或她却仍然感到很孤独。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自我防 卫心理过强,自我坦露较少,较少与朋友分享自我感受,回避朋友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只取不予。
从本质上来分析,这种关系网络实际上是一种“内团体”,它既有助于团体内成员的同一性和自尊,也鼓励团队成员互相帮助和支持,这使得团体里的成员能在态度、信念、价值观、兴趣方面找到共同点。而互相表示接纳,互相分享则是这个团体的“游戏规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这个“内团体”的良性发展。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友谊是需要经营的”。朋友关系网络既存在性别差异,也存在人格差异。就性别差异而言,女性的关系网络注重人际亲密,追求情感予取;男性的关系网络注重人际承诺,追求能力予取。关系网络的亲密取向对女性来说更加重要,关系网络的能力取向对男性来说更加重要。因此,相比之下,避免孤独的最佳预示因素是经常与女性交往,至于和男性一起消磨时间,则对避免孤独不起显著作用。
总而言之,友谊所建立的互信关系能够满足人的归属需求,而且能够提供社会支持,有助于提升个人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水平。笔者建议各位职场的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积极发展并用心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子,使之成为自己重要的社会支持源之一,这将有利于积极情感的增强。而要保持朋友关系的良性发展,除了有共同的活动之余,还应注意适当地自我分享和自我坦露。是拜而不服的感情
对于鲍叔牙的宽深感佩服。因为一般人做不到,我也做不到。我们衡量朋友是否够朋友的标准
通常都是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不会太多考虑他的人性与孝道问题。然而我想,如果都像鲍 的这种大度,那岂不成全了许多不义的情谊!有时过份善良是对邪恶 的一种纵容,从某种程度上
也是一种邪恶!
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第二篇:和谐相处
和谐相处,创文明寝
寝室是每个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寝室文明与否是反映学生素质涵养的重要方面,是优良校风的重要体现,对每个大学生都会产生影响。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寝室无论是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都很好,寝室舒适温馨、文明和和谐,是真正的文明寝室。
文明寝室建设不是虚的,而是要求实实在在。学生一天中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要在宿舍中度过的,宿舍是什么风气,环境怎么样,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文明寝室建设,既要在硬件方面,如设施、安全等方面过得硬,但更重要的是在软件方面,如管理制度、宿舍文化、学生素质等方面过得硬。构建整洁舒适的寝室环境,形成良好温馨的寝室氛围,积极高雅的文化韵味,相互关怀、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文气息,应是文明寝室的必要求。
寝室同时也是考验我们社会参与度的重要方面。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信任机制的相对落后,带来了社会高度流动性和匿名性,人际交往中情感性的联结减少,人们的交往方式更多的建立在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基础之上,使得人们产生种种社会疏离感。逐渐走入社会的大学生同样难以避免,而这种社会疏离感的产生则导致了大学生程度不一的孤独和焦虑,这对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人格形成以及社会融入造成了不良影响。寝室作为大学生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则是建立信任机制,克服社会疏离感的第一场所。
生活在寝室这样一个集体中,大学生们最需要的就是一种集体认同感,克服独立独行,唯我独尊的心理,要懂得我甚或在寝室中,大家离不开我,我也更离不开大家。室友遇到了困难,要热情的上去帮助他;不开心了,要积极的给他关怀......以爱的心灵去对待人,每个人积极的融入这个集体中,脑子里具有集体概念,做事能从大家的角度考虑,奉献出热的心,那么就能拥有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
谁都渴望寝室有家的和谐融洽,让学习之后劳累的自己有个可以休息的归宿;谁都希望与室友亲亲密密,情如一家,多少冲淡一些思家的煎熬。然而事情偏偏有时不如愿。
与室友难以相处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回寝室后便没有“归宿感”,甚至宿舍成了不敢回、不愿回、不想回的令人痛苦的地方;
二是,与寝室中的某个人合不来,产生“疑邻人偷斧”的心理,如果不喜欢谁,则看他每个动作,听他每句话心理都觉得不舒服。久居同一屋檐下,有这种感觉也是很难受的。那么,导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大家都没有什么根本的利益冲突,发生矛盾也全是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大家有些不一致的习惯。比如说有的同学喜欢早起,可能在别人睡意正浓的时候他就起床,叮叮咣咣的声音吵醒别人,让人烦;还有,每个人在寝室里不知不觉有种回家的放松感,走出寝室时彬彬有礼的样子就会被回到寝室时衣冠不整的样子所替代。而且长久地住在一间屋子里,彼此发现对方的弱点会愈来愈多,从而可能发生某些不愉快的事情,致使无法相处。
如果与室友相处不好,会影响心情,甚至影响学习,那么该怎么改善这种关系呢?
1.要反省自己
如果你在寝室里比较孤立的话,那么就必须得检讨自己了,不要一味地抱怨别人。为什么其他人都那么“齐心协力”的孤立你一个人呢?也许是你的行为太“自我中心”了——凡事很少为别人着想,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该休息的时候偏偏发出些声音影响别人,或对寝室的公共事情不怎么关心,打扫卫生不积极,只顾及自己的那块小空间,甚至有东西从不与人分享而对别人的东西却毫不客气等等。这些看似不大的事情长久了会伤害室友和你的感情,大家就会对你淡淡的。要想与室友友好相处,只有改变自己,从小事作起,有好吃的主动与别人分享,手脚勤快一点,提水扫地要表现积极一点。当然,做这些事情要表现出诚心,而
且需要坚持下去,凡事多为别人着想一点,自然会改善与室友的关系,并结交很多的朋友。
2.要学会大度、宽容
对于室友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妨开诚布公地跟他谈谈。因为有的时候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妨碍了别人,如果有人给他提出来他可能就会注意了。大家同室而居,勺子总有碰锅沿的时候,如果经常为这等小事不满、烦心的话,真的是彼此很难相处了。
3.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你发现室友出门后彬彬有礼而在寝室里甚至有点粗鲁,可能正说明他真的把寝室当做可以随便表现自己、无须设防的家了。不能因为谁有某种不足就讨厌他,如果这个缺点不是品质上的,不是道德问题的话。
大家能够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种缘。当你们各自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驰骋时,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在花季时光里那些“住在我同寝室的兄弟”。与你的室友和谐相处吧!
由于适应导致的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对新生来说更为普遍,特别是寝室人际关系。由于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相互误解,致使生活在这一团体中同学感觉特别别扭。
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对宿舍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如自己生活习性是否给他人带来不便?自己言行是否得当?若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以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
其次,争取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大家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其三,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海纳百川,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平时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太耿耿于怀,该忘的忘,该原谅的原谅,该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所谓“大事聪明,小事糊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搞好自己的学习。
再次,真诚地对待他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人们无意识中在遵守“人际关系互惠”原则,你袒露真诚的程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人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上中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而又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所以你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对这点要有足够的信心。
最后,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学会欣赏、赞美他人,每天至少说一句让人感觉舒服的话,比如:“你太棒了!“你这个发型很好看!”这种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杨者带来快乐,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即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给周围所有人带来快乐。“快乐”,则会消融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寝室关系变得融洽。
G10231班
第三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作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统计学二班 吴炜佳
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再次强调:“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正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只有坚持可继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谱写更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章。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向人们警示着地球空间尤其是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像似一张大网紧密相连。如果这张网某些环节受损或变化,必将引起生物间连锁反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的同一体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即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命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三个和谐的统一。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人与社会的和谐,三是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的第一要务。
二、现代化社会的自然现状和自然难题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时间的车轮进入21世纪,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日渐凸显的两大难题:一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如果不加快改变这种状况,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经济难以持续,社会难以承受。二是以气候变暖为显著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事实,所产生的显著影响不可回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幅度可能会超过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系统所能承受的极限,造成突然的和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
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树立生态道德观,倡导绿色生活模式。人类是自然之子,我们无时无刻不受自然的恩惠,我 们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今天,我们不能再以一个征服者的面目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实现这一角色的转换不仅需要外在的法律强制,更需要我们的良知和内在的道德力量。虽然我们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严峻现实已经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但对如何 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尚缺乏有效的对策。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生态道德观,提高正确判断人与自然关系中是与非、善与恶的素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大 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等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 行为,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严格控制人口骤增,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 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制定与自然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全 社会的计划生育意识,确保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在鼓励使用可再生资源的同时,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 不用不可再生资源。
(三)、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必须承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支付一定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关键是这个代价不能过大。我们建设海峡 西岸经济区,是在人口密度大、资源较为稀缺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体系对整个社会而言具有战略意义。循环经济遵 循“无废论”原则,相对于传统经济的“两高一低”(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而言,循环经济表现为“两低两高”,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 率,将清洁生产和废物利用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从人类发展意义上讲,循环经济是经济、社会、环境整合的经 济,是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路径。
(四)、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树立新的政绩观。在制定重大经济政策、建设重大项目、开发改造城市等重大决策前,必须由有关专家对项目 实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减少因重大项目的决策失误带来生态环境问题,做到在“源头”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在最低程度;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把自然 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引导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逐步转到注重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上来。同时以新的指标体系来衡量社会经 济的发展,考核各级干部。新的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经济增长的总量水平,更应该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反映出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代价。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美,人类就能够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自由,这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须的,同时也是人类内在的精神享受和审美需求。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在我们享受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还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严重地制约和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人口骤然增加,掠夺资源的倾向在所难免。贫富悬殊,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上的不平等越来越严重。人心不安宁,社会不稳定。人类的欲望与日俱增,向自然索取变本 加厉,生态愈发脆弱,不堪负重。所以,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和谐的第一要务。只要我们与自然亲密接触、和谐共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问题。面对世纪的宣言,千年的呼唤,让我们戮力同心,形成巨大的民族合力,构建一个和谐的文明社会。让文明之光永恒地照耀孤独的人类!
第四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让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设计
郑庄中心小学 曲丙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它正遭到各种污染,环境污染已威胁到人类生存,我们要保护环境。知道一些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情感态度:关心热爱地球环境,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感到憎恨,愿意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活环境。
行为目标: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习惯。能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学法、知法、守法。教学重点:懂得环境对人类的重要作用,确立环境保护意识,能自觉保护环境。知道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制作有关“环保”的多媒体课件搜寻有关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然后再出示几幅河流污染漂满死鱼、工厂烟囱林立与空气污染、沙尘暴肆虐、水土流失等生态恶化的图片。教师:大家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讨论一下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1:看到美丽景色心情愉快、看到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心里难受。
学生2:这些图片反映了生态环境问题。教师:大家继续思考,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人类对大自然不合理的开发,以及认为对环境的破坏。教师:为了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从1973年,联合国设立了“世界环境日”,下面大家看书,谁能告诉我“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学生:每年的6月5日。
教师: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联合国及各国政府会采取哪些行动措施?
学生读书回答。
学生:联合国和各国政府都开展各种活动来宣传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
教师出示大自然给人类提供的各种资源和原料。教师:大家看图,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什么?
学生:我们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材料,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大自然,大自然是我的衣食父母。教师:如果自然环境不断恶化,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浪费,人类将面临怎样的未来?
学生:人类将失去生活资料、失去生存环境,最终只有面临灭亡。教师: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人口数量的激增,自然资源的耗竭,环境污染的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温室效应、洪涝灾害、沙尘暴等一些列问题摆在我们人类面前。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警钟已经敲响。
一、敲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警钟
教师:除了刚才我们列举的问题外,你还知道哪些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
学生1:2008年我国南方多省市遭受冰冻灾害。
学生2: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7.1%,1998—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760万公顷。
学生3:我国酸雨污染面积在扩大。……
教师:大家说了很多,从中可以看出大自然已经向人类宣战,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我们应该从人类自身深刻反思,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家看书,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学生: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久的和谐;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将失去家园;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他一切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都将无从谈起。
教师: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国家制定了一部专门保护环境的法律,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一起回答:《环境保护法》。
教师:从这部法律中我们了解一下环境指什么?
学生:“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课堂讨论:我们身边或你所知道的人为破坏环境的现象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一些小型工厂设备落后、燃料燃烧不充分造成大气污染。学生2:汽车尾气污染大气。
学生3:一些小工厂没有污水处理设备,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污染河流。
学生4:一些人到河里用药毒鱼,鱼都被毒死绝了。……
过度: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平时观察得很仔细,也说明大家很重视环境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二、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教师:作为大自然的征服者我们还能沾沾自喜,陶醉于胜利之中吗?
学生:不能。
教师:那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进行深刻的反省。教师:怎样反省? 学生看书回答。
学生:我们不能在以征服者自居,对自然发号施令,而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从一个号令自然的主人,转变为一个善待自然的朋友。
过度:为了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我国政府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而实现了依法保护自然和资源。
三、依法保护自然和资源
教师:我国形成了以那不法律为核心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学生:《环境保护法》。
教师:《环境保护法》是那一年颁布的,明确规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哪些问题?
学生1:1989年。
学生2:规定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目的、任务、方针政策、基本原则、制度、工作范围和机构设置、法律责任等问题。
教师:这部法律的地位如何? 学生: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法律,又是制定专门性环保单行法规的基本依据。
教师: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学生:要是具体情况而定。根据不同情况,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分别有警告,罚款,赔偿损失,责令限期改正、拆除、排除危害,停业、搬迁,关闭,以及对违法公务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教师:大家看一个案例,岳某看法自家的林木为什么会构成犯罪?他违反了哪部相关法律?
学生读书、探讨回答。
学生:岳某砍伐自家的水杉属于国家一级珍贵植物,有“活化石”之称。岳某未取得采伐许可证,其行为构成非法采伐珍贵树木罪。
教师:这件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
教师:大家继续看书上的两个案例。某工厂烟囱排放浓烟,污染河流,使水质恶化,违反了哪部法律?犯罪嫌疑人捕杀藏羚羊违反了那部法律?
学生:第一个案例中属于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个案例属于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并触及了刑法。
教师总结:为了保护环境,维护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世界各国都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更要从自我做起,关爱自然,保护自然。课下作业:我们应该怎样从自身做起,是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可以结组讨论、查找资料,最后总结归纳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分享:
第五篇: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一、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二、班会过程:
1、教师发言。比如:孩子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堂心理教育班会,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和谐相处,同学之间如何互帮互助。
2、图片展示。比如:PPT播放同学们和谐相处的情景以及大同学帮助小学生整理宿舍内务的场景图,让学生们体会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感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3、名言警句欣赏。师生一起欣赏一些关于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名言警句,更深层次地体会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4、教师提问。比如:你觉得应该如何与同学们之间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5、学生发言。比如:同学之间要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
6、实践应用。比如:列举同学之间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让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如何发扬好人好事以及如何杜绝不和睦相处和以大欺小的现象的发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充分地换位思考问题,最终达到使全班同学领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的现实意义。
三、班会总结
比如:是呀!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互帮互助,你对别人友好关爱,别人也会还你一份友好关爱,奉献一份,收获十份,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奉献着,相信你也会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