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立足优势
优化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
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发展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功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进而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使命。搞好小学科学课教学可有效地辅助其它学科的教学,弥补单一学科培养目标的不足。因此,搞好科学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时时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但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如何挖掘地方资源,发挥农村的优势,优化科学课的教学呢?
一、运用社区课程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农村虽远离都市,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但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据时令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各种各样的花》和《花的构造》教学调整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
-1- 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而《果实的共同特征》则选择在金秋十月的收获季节进行教学,发动学生到大科学课中广泛收集各类植物的果实,然后带到课堂中观察,采用浸泡、解剖、尝味等多种实验方法来丰富、增进、完整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又如我们在教学《动物怎样吃东西》一课时,预先布置学生们亲自喂养家禽家畜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它们吃东西的样子以及食物类别等,这些要求,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来说,可谓易如反掌的事。教学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启迪、相互补充,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动物吃东西的全面了解,进而获得了动物的食性分类知识。科学课中的《青蛙》、《昆虫》、《叶画》、《养蚕》等很多内容,皆可随时而择、因地而授。
二、“土”“洋”结合,就地取材,丰富科学课教学器具 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时时制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如何立足于现实,在进一步加大力度装配、建设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同时,走自我创新之路,探索出一条既适合于现代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富有个性特色的地方实验教学的新路子呢?我们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这样不但解决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校充实了大量的教具、学具,也推动了科学课教学器具的更新换代,极大地提升实验教学的开设率。比如《遇障碍自动停止装载器》、《肺呼吸活动模拟器》、《自动转臂吊车》等教
-2- 具在市级评比中获奖,《水的净化》微型厂、《水循环》模拟器、航模制作等学生作品新颖别出。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更是同学们的拿手好戏;到沙堆中捡鹅卵石、到石子中捡有植物及小动物化石的石片也是为学生津津乐道的趣事。这些带“土”气的教学具和现代科学课教学具相结合,确保了科学课教学规范化、现代化、一体化的优化运行。
三、综合教材资源,探索学科间的科学活动
随着科学教材一次次的修订,教学内容日趋丰富多彩,大都与我们的农村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教师是教材的二度开发者,在教学中,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放眼于农村教育资源,千方百计地寻求两者的缔结点,发掘教材中的内在因素,将有关知识放置于农村教育资源的大背景下,综合其他学科,在教学中拓展延伸,不断充实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书本中的有关文化知识,更深切地体会到身边的事和物都是学习资源,并能从中悟出一定科学道理。例如语文课《秋姑娘的信》一文的教学,通过了解秋姑娘摘下枫叶,分别给大雁、青蛙、松鼠、孩子们写信,道出了一些动植物过冬的方式及特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苗,是农村孩子再熟悉不过的。在教学中,让孩子们当一回爱的使者,帮助秋姑娘送信,给它们读读信的内容。在这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到秋姑娘的爱心,更了解到各种动植物过冬的方式:大雁要飞回南方过冬、青蛙要冬眠、小松鼠要收集好足够的食物过冬、小树要裹上冬衣睡觉。知道了
-3- 这些有关动植物过冬的科学常识,学生的头脑中还会冒出“别的动植物过冬会有什么特别的方式呢?”之类的想法。语文课与科学课教学的结合,就让学生涉足了大科学课,到广阔的农村天地中作出了“其他动植物过冬方式”的科学探索活动。再如语文课学习了《云雀的心愿》以后,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有了深刻的体验,这时科学老师乘势而上,顺应学生的意愿,开展了一系列课外拓展活动。学生为了解环境污染情况,进一步向人们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分成小组到周围收集白色垃圾并拍摄了照片,采集工业水污染的样本,并到附近的自来水厂检测水污染指数。同时,资料收集小组的同学则深入图书室或上网查寻相关资料。在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学生们收集了详细的环保资料,统计了丰富的污染数据,在科学老师的倡议下,召开了“让地球更美”的主题中队活动,并邀请部分厂矿企业领导参加。本次学生的调查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撰写的书面报告,引起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一举摧毁了几个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土小企业,改善了居民生活用水的质量。这事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家乡、爱农村的情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另外,我们在《人类的“老师”》、《航天飞机》、《小稻秧脱险记》《只有一个地球》、《宇宙生命之谜》……语文课文的教学中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学探索活动。
四、基地实践,“做中学”,拓宽科学课教学渠道
科学课教学活动不仅要做好课内知识的传授,还需要积极引
-4- 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将学生求知的触角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有机协调好课内外的关系,可强化科学课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建立了优秀科普实践基地,以拓宽科学课教学的渠道。在校内不仅每个班级建立了以科学课为主的科普角,而且,校园外建立了供学生兴趣活动的植物种植大棚、花卉园、果树种植园等科学课活动基地。我们邀请了当地的黄金桃种植大户来学校作科学栽培黄金桃讲座,并作现场指导。请七位科技能手做学校校外科技辅导员,定期到科普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课上,“小科学迷”们忙着开展“嫁接”、“接蔓”、“修枝”、“菊花栽培”等小种植、小试验。“自古实验出真知”,一次次的尝试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科学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建立科学课科技实验基地,就能使学生从事更为丰富的课外考察活动和收集分析资料活动。比如,科学课教科书中的《天气》、《青蛙》、《养蚕》等课目,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如学生通过参加气象小组的观测活动,就进一步认识了常见的天气现象,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使学生深入体会到科学课事物的变化不仅有规律可循,也可为人类所掌握,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用科学的能力。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的《水的循环》的学习,自觉应用于实践,主动考察研究全镇水资源循环情况,找到了村镇居民生活用水变味的原因,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
-5- 了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实践告诉我们:善于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广泛的农村教育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地域优势,挖掘农村的地方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这不仅能提高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可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农村小学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探寻出一条新途径。
-6-
第二篇:[作文教学论文]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_语文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家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农村孩子见识面窄,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贯用方言,表达能力不佳”成了怕作文的理由。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
一、培养观察习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到村里考察:只见到处是成群的鸡鸭鹅,又肥又壮的牛和羊;高楼一幢幢,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大片大片的庄稼绿油油„„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城市孩子怎能有呢?你帮我割稻,我为你插秧,你尝我的甜粥来我品你的糕点„„农家的淳朴善良,好不叫人动情?为致富,村干部群思集某、四处奔走,使改革春风吹遍乡村,让乡里面貌焕然一新,这可是尽人皆知的呀!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充当了导游角色,适时给予介绍,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考察”结束,孩子们不觉惊呼:这些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呀!这可是学生有了切身体验后的真情流露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二、强调口手如一,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第一,坚持普通话交谈,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孩子克服方言的影响,使语言规范化,“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变“土”为“洋”,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课堂上,我用普通话讲,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第二,先说后写,边读边改,读后再抄 《课标》在关于写作总目标的陈述中特别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我们知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帮助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因此,每次习作练习,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说,说通后才写下来,写完了反复读几遍,并对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读一读,读顺了才誉写。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
一、口手如一”。第三,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 ”“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在习作指导过程中,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三、适时指导练笔,促使学生变知识为技能“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的“乡土文”,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我告诉学生,“课文就是作文”,如果我们能写得像课文那样,就是好作文。因而,我常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规范语言,通过经常性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语言来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就说“猫”吧,为防鼠,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把它当作活宝来喂养,而真要让学生写关于猫的作文时,他们往往无从下手。在学习老舍的《猫》时,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特别浓厚,都被猫那种古怪的性格所吸引,眼神里流露出求知的强烈欲望。于是,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当天回家后仔细地观察猫、研究猫,并回忆平时养猫的体验,然后以“猫”为题,写一篇有特色的作文。因为有老舍的《猫》作参考,又有亲自观察、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加上亲自喂养成的切身体验,学生的作文都写得很有味,其中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家的猫呀,不但淘气,还挺馋,总挑食儿„„它遇到不合口味的,轻则扭头就跑,重则把饭碗抓翻;而遇上有鱼时,却恨不得把碗用口水洗干净„„”小作者观察得多仔细,描述得多形象呀,虽模仿了老舍的某些写法,可也不乏自己的特色呀,让人一看,就喜欢上这只淘气的“馋猫”。此外,我还经常结合读写例话加以引导,使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得更有特色、更有说服力。综上所述“立足农村,优化作文教学”是乡村学校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我们只有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第三篇: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
安龙县兴隆镇青龙小学郑纯才
小学科学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学好这门课对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自然观,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潜能,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渴望了解大自然中的种种秘密。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农村小学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重视课堂上知识内容的传授,而应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参加科学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科学的神奇魅力,学会主动观察、主动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科学课?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作手: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
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在科学课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还要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激发兴趣,体验科学。例如:有一次,笔者在讲“除去叶绿素后会是什么样子”时。同学们怎么也听不进去。于是,我就让组长到室外摘几片绿叶来,他们很高兴地摘来了绿叶。让他们把采来的绿叶放入平底烧瓶中,让同学们观察,同学们都兴奋地说:“绿色的!”接着,我再让他们往平底瓶内注入酒精,并用药棉塞住瓶口。又让同学们仔细观察酒精和叶子各是什么颜色?(酒精没有颜色、叶子是绿色的。)然后让同学们给它们加热,注意观察叶子和酒精有什么变化?这时同学们的精力更集中了,不一会儿都不约而同地说:“叶子的绿色开始变浅了,酒精也开始变绿了„„”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认识了“除去绿叶中的叶绿素后是无色的,而酒精却变成了绿色。”
二、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的周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他们经常见到一些动物和植物,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和养殖过程,熟悉大自然中的山川地貌和岩石。如:《花的的观察》、《植物的一生》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2、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各种地貌等等。如:笔者教《寻访小动物》、《蜗牛》、《蚯蚓》、《蚂蚁》等课时,实验前, 先引导让学生到校园里亲自观察各种小动物,并捉几只蜗牛、蚯蚓、蚂蚁等或让学生自己回家捉几只蜗牛、蚯蚓、蚂蚁等。让学生亲自观察“蜗牛、蚯蚓、蚂蚁”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体会如何才能捉到更多的蜗牛、蚯蚓、蚂蚁。这样学生做起实验才更有兴趣,对实验的理解才更透彻,才能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在思想上不能抱着“等、靠”的依赖思想,等来了设备,有的学生已经毕业了,这是很不现实的。笔者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教《水的观察》一课时,烧杯、量筒各只有两个,无法进行分组实验,我就拿自己家的透明度好的玻璃水杯,让学生找来矿泉水瓶代替烧杯、量筒。又如教《用根茎繁植植物》一课时,教材中的插图夹竹桃、天竺葵,老师也未必认识,何况学生呢,教学中我就启发学生用本地随处可见的杨柳、葡萄等植物进行压条、扦插实验。
四、培养学生走进大自然
活用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创新。初步了解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利用、改造和保护。从而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自然(科学)的科学常识,发展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受到科学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祖国等思想的熏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目前,许多科学教师,往往要到上科学课时,才带着准备好的教具、材料走进教室,上完课就又带着教具、材料离开了。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就不能进行观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笔者认为,我们应把大自然(科学)“搬上”课堂。在室内“自然(科学)角”主要是放置动物、植物或它们的标本。如饲养蚕、小蝌蚪、蜗牛等。引导学生回家经常观察、了解动物的外形以及飞、走、爬、游的动物的生活习性;可以充分利用学校里现有的花坛,开辟一块“种植园地”,种植常见的、科学课上需要学习的植物,也可以是观赏性的花草,可食用的常见农作物等,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根、茎、叶、花的形态及其生长规律。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五、农村科学课教学要从实际出发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最主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农村小学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教学,才能使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科学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科学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科学教学的新局面。
总之,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的途径有多种多样的,最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的科学老师。相信,只要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明天就会更上一个台阶。
第四篇:农村小学科学课改现状(精选)
农村小学科学课改现状—-“让我们欢喜让我们忧”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祖国的城镇和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换与调整,更给我们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并由此理念带来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说给基础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作为科学学科的教学步子更大了,沿海有实验区已几乎直接从外国引进科学教材,并用之于教学实践,成为课改的“先行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却并不如意,尤其是农村的小学科学课教学受到教学配套实施、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学信息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举步维艰,困难重重。本文就目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作一些浅显的分析,以启读者之思。
一、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现状调查
1.农村教学配套设施奇缺,难以进行现代的科学教学。
教学资源缺乏是制约农村科学教学发展的“瓶颈”。虽然农村学校已凭借创建教育强乡、强镇的东风,投入大量的财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农村小学经费紧张,很多与教材配套的设备、设施不能配备到位,尤其是实验器材的配备,已严重影响了科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农村小学的教室里面一般是课桌和一个不太光滑的黑板,除了这些基本的教学设施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教学设备。很多教室没有电源插座,更没有电视进行录象教学,更谈不上进行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甚至连弹簧称、天平、温度计和试管这些最基本的实验仪器学校也没有。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农村教师感到非常困难,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自己去制作仪器和准备材料,很多教师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做,所以就干脆带学生读课本,这样很多的科学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走过场”。诸如在XX小学班级人数超过50人,而学校实验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较低、数量较少,使得有的演示实验变为看图口述,有的学生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这种“短斤少两”的资源配置,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难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培养,这种“画饼充饥式”的教学,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多数较差,难以胜任科学教学。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效果。目前,农村学校科学课师资力量呈现“年龄高、兼任多、素质低”等特点,已严重地影响了科学课的正常开展。“年龄高”指科学课教师的年龄偏大,不少学校在排课时将年龄高的,不适合带班的教师任教科学。“兼任多”指科学教师专任少,兼任的多。农村学校由于教学点分散、教学规模小、教师配备少,一般每位教师都身兼数职,担任好几门课的教学。农村学校科学专任教师几乎没有。科学课在很多情况下仅仅是“添头”,谁的课时不足就由谁兼任,成为平衡课务的一项科目。科学课在很多人眼里仍是无足轻重的,能正确地对待科学课的更少。“素质低”是指任教教师的科学素质不高,难胜任科学教学要求。小学科学教师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农村科学教师由于业务不熟练,科学素养不高,又缺乏必要的培训,缺少时间钻研、学习有关知识,要真正上好科学课,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谈何容易。可见,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知识匮乏、科学能力差,对于科学知识自己都很难理解,更难接受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农村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现状是制约农村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3.农村的信息不够通畅,教学信息资源少,学生查阅资料非常困难。
在教材中有很多查阅资料的活动,可是农村没有城里的图书馆、网络,更没有科学博物馆,查阅资料非常困难。即使教师查阅资料也都很难,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还是课本、课堂,虽然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农村的信息量也在不断地加大,但农村的信息流动媒介比较单一,信息量强劲的英特网尚未得以广泛应用。记得有一次学生问我有关太阳黑子的知识,当时就没有回答上来,只好对学生说课下去查阅资料,可是课下也没有找到合适的资料,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对于这种处境,我想很多的农村科学教师也都有过,这就需要农村科学教师付出更多地努力,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但这恰恰是农村科学教师的弱项。
二、推进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对策思考
推进课程改革是一项事关民族未来的大事,农村小学科学是科学启蒙,肩负着培养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未来公民的重任,不应成为新课改的“盲区”。如何立足实际改变这一现状?
(一)增加教学器材投入。
提高农村科学课的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是提高科学教学器材的配备标准。农村学校应加大对实验教学仪器的投入,使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经历科学教材要求的实验过程,感受科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用足用活现有教学仪器、设施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地方的物产资源,就地取材,配合相关教学内容开展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学具活动。
(二)提高教师科学素养。
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要按照“融入新课程,重塑新教师”的思路抓好教师业务的提高。农村学校应改变观念,想尽一切办法,克服困难,至少有一名专任科学教师,让专任科学教师有充足的时间,集中精力学习研究科学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并抓住一切机会让专任科学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科学教学教研活动,提高专任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然后由专任科学教师负责对其他兼任科学教师开展培训、交流、听课等教研活动,由专带兼,由一带多,从而提高学校科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挖掘农村自然资源。
农村与自然融合紧密,农村学生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中。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科学教师应该融合教材,争取学校领导及班主任的支持,因地制宜,挖掘资源,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学习科学,探索大自然的秘密。科学教师要大胆地开展符合农村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如四年级《油菜花开了》一课的教学,科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油菜花盛开的油菜地里进行实地观察研究,学生面对着一朵朵金黄色的美丽的油菜花,产生了观察研究的欲望,轻松的认识了花的结构,了解了花的生长过程。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组主编《课程理念的更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的科学课
丘北县八道哨乡鱼塘小学 周自琴
„摘要‟:与城市的学生相比,我们农村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物质条件可能差一些,因为家里缺少这方面的书籍,没有上网设备,也难得到科技馆和图书馆去一趟,但我们不能对科学课敷衍了事,随便应付,更不能不上。我现在教着农村的孩子,在我来之前他们没有听说过黑洞,也不知道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更不知道地球与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来的。这些科学书上没有,也没听别人说过,当我在跟孩子们讲这些知识的时候,还以为老师在跟他们讲故事呢。虽然我不是专业的科学教师,但是我决不放弃对科学课的教学,虽然我们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也没有齐全的实验器材,但我也要让孩子们有亲自动手做实验的机会。没有实验室,我们寻找地方,没有实验器材,我就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没有教具,我就寻找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没有专业的教师,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想办法寻找实验器材等。努力把科学课上好,上活。让我们的农村孩子在这一环节上减少和城市孩子的差距!
„关键词‟:实验器材 自制教具 农村资源 兴趣 设计 农村小学学生
我们农村小学和城里的学校相比就会显得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欠佳、学生不容易去少年馆或科学馆等,这些时时困扰着农村科学课教学的高效开展。在现今还是以中英数主导的教学下,我们应该如何上好科学课呢?
意识地加强联系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发挥孩子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根据季节的不同,可以改变教科书中的有关教学内容的顺序,力求做到因时而教、源趣而授,使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的更为紧密。将有关《小孔成像》的教学调整到晚上来上,买点蜡烛,找点白纸,学生们就可以走进新课堂了,通过实验,讨论,然后总结出实验结果,这样即把课堂变得有趣,学生们也可以动手做实验了。把有关《太阳的颜色》的内容调到阳光好的时候在上,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上,通过模拟彩虹实验,让学生们自己总结出结果,这样一堂死的课就可变得活了。把有关《花的特性》调到春暖花开的阳春三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学课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特征及其区别。这样一来我们的实验材料和 实验场地不都解决了。
四、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科学课上得更好,更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要上的知识感兴趣了,学生接受知识就变得容易了,教师的课堂气氛也变得好了。如在上《沉和浮》之前,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淹不死人的海”吗?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石块放在水中沉下去了?同一个马铃薯放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为什么在一个杯中沉,在另一个杯中浮?游泳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接下来用我们自制的水槽、萝卜块、小船、马铃薯条等来做了实验,没有实验室我们就把教室、操场改做实验室。学生们亲自动手以后,对实验产生了兴趣,不仅问题得到了解决,课堂也活了起来。
五、巧设情景、精心设计活动
在我们农村,情境的创设更重要,因此在上每一节科学课时,教师都要考虑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巧设的情境,从而达到有利于学生科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科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主要是要巧设疑问,引起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此外, 在操作活动中最好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通过大家的协调、交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反思习惯及能力,实现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进行《蚂蚁》的教学时,我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不同的情景,带学生去看蚂蚁窝,随着情景再现生活或已有知识,随着情景的深入学习、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从而达到超越情景的目的。
六、让学生“动”起来
农村科学课的教学要重在“动手做,开口讲,用脑想”,这是教材的灵魂。强调动手做就是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只有学生亲自做了,才能培养他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