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如今,在整个消费市场中大学生这个消费团体受到了很大重视。他们拥有比初、高中生更多的自主掌控的时间和金钱,并且他们还没有跨入到为生活奔波到焦头烂额,没有时间娱乐休闲的阶段。因此我组认为大学生中存在着广阔的体育市场,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并锻炼我们通过科学方法收集资料和客观合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黑白配”小组六名成员经商量决定从5月15日至5月24日在北京体育大学校内对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体育传媒系、外语系、运动康复系、竞技体育学院、教育学院、武术学院八个院系不同性别的同学进行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调查目的是了解现在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以及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市场是否具有潜在发展的机会和机会的大小。
调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首先,通过小组讨论、上网搜索我们确定了这次的调查问卷。问卷共设18道题目,分别涉及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月生活费以及闲暇时间、日常消费集中点等)以及他们现在的体育消费水平和对体育消费的态度(每月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购买体育用品的金额、以及从体育消费中得到的收获等)。其次,通过分工我们把问卷下发到各个院系,每院系5份。之后,我们及时收齐下发问卷并进行各个题目的数据统计。最后,组内通过讨论、修改和数据分析完成了这次调查报告。在调查进行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条在方法上的经验,第一,调查问卷的问题不需要完全自己想,可以借助网络找到既精准又切题的问题。第二,在分发问卷时也要注意方法,可以通过一个人分发给所在院系的其他人,提高效率。
通过这次调查,我组分析总结得出以下五点认识和结论。
第一.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不足。经过调查:“较多”和“非常频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30%,而在“几乎没有”和“偶尔”这两个级别上的同学却占到了45%。况且这次调查地点是在北京体育大学,这里拥有场馆齐全和良好体育氛围的特殊性。因此客观估测国家其他非体育大学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程度会更低。
第二.大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多。经过调查统计大学生每周大概有20-40小时空闲时间不等。平均下来每周按30小时计,每天就有约4.3小时空闲时间。而学生把这部分时间大部分用来上网,玩游戏或是看书。只有小部分人肯每天抽出1-2小时进行体育锻炼。
第三.大学生每月在体育上的消费偏低。经调查大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主要在800元-1200元之间。800元以下和1200元以上的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17.5%和35%。然而大学生们平均每月在体育上的消费却少的可怜,基本在50元以下,这样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57.5%。而消费在200元以上的只占到5%。照此估算平均每年大学生在体育上的消费只有600元,也就是一双名牌运动鞋的价钱。我们还了解到大学生每月除伙食等日常消费之外的主要消费为学习和人际交往。而他们如果有了充足的资金,更渴望的消费是购物(42.5%)和旅游(20%)而不是体育消费(12.5%)。当问道是什么原因阻碍体育消费时,大学生们的回答多是学校体育设施收费过高,资金有限、没有能力进行体育消费,和空闲时间不多。第四.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要原因是对体育的兴趣(65%)和强身健体(55%)。因此大学生在体育鞋帽及运动器材这样的体育实物消费和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这样的劳务性消费上资金投入较多。彩票和门票等投入较少。
第五.大学生对自己目前的体育消费现状不是很满意。经调查统计对自己体育消费现状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37.5%,其余的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体育消费的现状感到一般或不是很满意。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希望,因为经另一项统计有67.5%的大学生表示一定或是可以考虑以后投入更多资金到体育消费上。
根据以上五点认识我们分析,目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原因并不仅仅在于那些大学生自己认为的客观阻碍因素(例.体育设施收费过高,资金有限,没有能力进行体育消费,和空闲时间不多等)因为经其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而且资金也负担的起。真正的原因是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自主管理时间和金钱的习惯,导致他们现在认为自己没有余力把金钱和时间投入到体育上。对此我们认为可以在校内宣传体育用品的同时把调查结果公布给学生看,并宣传展示合理健康的时间表以及体育锻炼对身体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体育消费为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改变,还有精神上的,让他们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针对校内设施不足或是太贵的问题商家可以在校外开一些小型便宜的健身俱乐部或是台球厅也一定能吸引到更多的学生。最后多开发体育周边产品也能吸引更多大学生在体育上的消费。因为目前来说大学生们的消费还是更倾向于购物而不是健身锻炼。
结论:现在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商机。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姓名:梁家铭 班级:营销1321 学号:***7 指导老师:赵峰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消费倾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消费群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次调查是以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对象,着重考察其日常消费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调查时间:2014.10.10-2014.10.18
三、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 50份,收回有效问卷 46 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取在工商管理学院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的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信息。我们将所收集的信息运用统计的方法重点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情况,探究大学生日常开支的来源渠道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并分析比较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消费差异,最后提出我们的建议。
此次调查活动集中在工商管理学院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会受到唐山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采样的数据有限,调查时间相对较短且较集中,以及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同学认为调查的项目涉及到个人隐私而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等因素都会对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调查分析结果会有一定缺陷,在此特别加以说明。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概述: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日常生活开支,这些费用相对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来说,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消费结构方面而言: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产品的丰富,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开支,还包括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如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就数量方面而论:包括学费、住宿费、餐饮费用的增长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成本的提高。究其原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物价上涨是一个方面,但伴随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同步增长的其他相关方面的支出却与学费的快速增长不成比例,这一点在近几年中已经引起了社会有关学者的思考。
大学生的消费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尽管对当前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鉴于大学生的消费对今后社会的消费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调查分析更多关注的是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和趋势。在数据的调查与分析中我们发现:
1、大学生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
2、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均存在差异;
3、大学生在电子产品以及书籍消费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五、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具体分析
统计调查问卷中有这样几个主要内容,大学生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消费支出情况,其中资金来源渠道包括父母给的、勤工俭学、做兼职、其他。在支出的调查中,有如下几个内容:购买服饰、购买饰品或精品、购买电脑软件或学习工具等,这些基本上列示了现在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和消费方向,可以全面系统地考察大学生的收支状况。虽然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但专业、性别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具体为: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300 —500 和 500 —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
.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在50-150元的占到 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 0.1 元,话费每分钟 0.3 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1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 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 100 元以下的达到 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生活资金来源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调查的大学生中,理科生对自己的消费状况并不清楚,甚至很混乱。这说明了:一是目前大学生的财商意识有待提高;二是文科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于理科学生,对消费方面问题的思考更深入。而从我们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各学校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消费方面的教育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很有必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消费理财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财商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网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将日常生活上网当做不可缺少的事情.从这个方面表现出大学生精神上比较空虚,在调查中每个月平均上网的费用达到了50元,最高的在200元以上.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在这些方面的教育.6 .在谈论消费水平满意度时,60% 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如图所示:
7.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8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9.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如图所示:
六、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2,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七、讨论和建议
在此次的调查过程和后期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对前期的调查活动和后期的讨论研究做了一些总结,并对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建议。.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思修社会实践论文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
内容摘要: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而消费观念作为价值观的一种,反映了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而如今大学校园中互相攀比,盲目追从等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滋长丛生,作为大学生——社会消费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部分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关键字: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念积极指引
一、调查结果
在实践周内,我对大学内部一定范围内的同学进行了相关调查,通过您的月消费大概处于什么水平;您在购物时是否更倾向于名牌商品;您是否经常参加同学聚餐;您选择聚餐的地点一般是;您的消费是否会经常受到别人的影响„„等问题,加上后期的统计分析,我得出了如下的结论:
1.大学生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
2.不少大学生表示,愿意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几乎成为大学生的共同观点。
3.大学里,聚餐之风盛行,并大多都是选择高消费的场所。
4.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行为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5.校园中互相攀比,盲目追从等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滋长丛生
二、错误的消费观念
1.互相攀比
曾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则令人有些心酸的报道:在镇江市区一数码视听专卖店内,一对父母和刚赶来入学的儿子僵持着,儿子刚从茅山老区一乡镇考取江苏大学,是今年村中唯一一名考上江大本科的学生。而在购买一款MP3时,父母因价格和儿子发生了争执,因为儿子以父母建议的较为便宜的MP3式样太土和说功能太少,没有办法和同学相比为由,始终不肯让步,母亲急的抹眼泪。其实这对父母都是务农种田的,日子过的并不宽裕,考虑到孩子学习、联系方便,他们已经给孩子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还为儿子买了一部可以摄像的手机。这次带儿子入学报到,他们几乎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但却只换来儿子因攀比心理而带来的不懂事,不体谅。当代大学生之间,攀比之风逐渐盛行,类似的例子不在少数。
生日,聚会要去酒店或者咖啡厅,不然没有面子;手机,电脑,MP3必须定时更新,不然没办法和别人比„„这一切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也正是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开始恶性循环,形成无休止的攀比现象。
2.盲目追从
如今的大学校园中,耐克,阿迪达斯,杰克琼斯等品牌已经屡见不鲜,而LV,Burberry等一些奢侈品也慢慢进入同学们的视线中,“品牌的东西注重信誉,质量好,周围很多同学都在用”等类似的观念已经渐渐取代了同学们心中的实用主义,而导致盲目跟从周围群体的消费趋势和潮流进行不必要的消费,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为买到的东西没有实用价值而后悔当时的冲动,或者为无法安置多余的物品而发愁,却又在日后的生活中依旧不自主地随波逐流。
三、深层次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必定都有原因。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互相攀比、盲目追从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不断蔓延,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相联。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而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树立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
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会为追从之风的产生和扩张提供了条件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
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4.教育与引导不够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导致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
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四、总结和建议
对于此次的调查活动,我做了相应的整理和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努力克服互相攀比和盲目追从的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营造大学健康的消费氛围。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所以当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营造大学健康的消费氛围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两者相辅相成,不让错误的消费观念有可乘之机。.提高精神境界,减少对物质需求的过分依赖。通过学校与家长双方共同努力,让学生养成阅读,写作等良好习惯,培养其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减少对物质需求的依赖,从而督促正确的消费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技术物理系材料物理09-1 郭永胜 540911020108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决定对理工大学学生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调查方式
在学校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问答。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之间。我认为,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350以下和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二)、饮食消费
由调查结果的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饮食消费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
(三)、通讯支出
从调查得到的结果看,现在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这也跟目前手机价格大众化有关。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20-50元的同学占41.8%,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四)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五)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MP3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郑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女生中,84.6%饮食费用在2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而男生中也只有85.7%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90%的同学表示不怎么在意。
(四)、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五)、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消费思想及消费行为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二)、消费观念的导向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宿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第五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关注“新消费运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我们队南通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
1天的网络调查,共接受调查100人次。问卷、网络调查共计80份。
二、调查总体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65.71%,女性大学生占34.29%,被调
查者中,42.7%来自农村、27.75%来自乡镇、29.55%来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占39.74%,3000-5000元占23.26%,1000元以下的占21.25%,5000元以上的占15.75%。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1000元以下为主体占65.83%,1000-2000元占25.64%,2000-3000元以上的占7.84%。有7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5.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还有4.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1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三、调查结果分析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4.3%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2%的选择了“价格”,有15.59%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应当加强。
(四)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恋爱)的花费,100元以下的只占14.5%,300元左右的占40.6%,300元以上的占55.1%,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
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有57.5%的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35%的同学选择送礼物,7.5%的同学点歌送祝福。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此外,在问及“每餐食物浪费情况”时,只有20.5%的大学生是“吃干净每餐的食物”,有41.8%的大学生是会“略有剩余”,出人意料的是,有38.5%的大学生是选择了“吃一半倒一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调查人:冯光尧班级:纺工101学号:101501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