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平的调查报告
摘要内容:这是关于当代80、90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对于已经进入大学校门的“80、90后”的大学生,他们的消费理念及消费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根据此次调查,我得出了三大点来总结80、90消费观念不同的原因,结论是80后追求时尚,追求“超前消费”但却是实际的物质生活,90后追求富有新意且大胆的消费方式,各有各的特色。
关键词:80、90后消费理念
一.消费水平:当今的大学生,20岁到25岁的青年是大学校园的主体,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恐落后潮流,这是当今中国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消费就是手机在大学校园的普及。这使得大学生们的消费中增加了手机的消费。这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高达98%。此外,数码相机,上网卡,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还有就是是发型、服装、饰物等,大学校园中追新之风十分严重。这次我们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就比例来看,“是否流行”也成为大学生考虑的一大因素。在我们调查中在每一个高校中,我们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会追求名牌吗?100%的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前提是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我们都会追求名牌的,这也正反映了大学生的一个很突出的消费心理。80后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当大一部分80后已开始正常的就业生活步入社会,而小部分80后还在大学就读,根据调查相关资料,已经就业的80后与还在读大学的80后消费水平差距并不大,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还是大学生的80后并没有稳定的收入,而消费水平却和已经就业的80后差不多。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是成正比的,许多大学生还处在“啃老”的状态中,但消费水平却和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差不多,调查中发现,许多80后的父母工资普遍在1000~2000中之间,而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月开销平均在1500元左右,没有稳定收入却有这么高的消费水平,这实在令人深思!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导致物价总体水平也不断升高,这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在我们问卷调查中,第3个问题:买东西是否爱买名牌?大约70%的80后都坦言自己也不是非名牌不可,最主要是看质量,但是现在的物价“节节高升”,要求质量好那就不得不买名牌了!相比之下,90后的消费水平就没有80后这么高了,但从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现在90%的90后都还是学生,并没有稳定的收入,日常生活的开销来源都是来自于父母,但他们的消费水平也不“逊色”于80后。大部分中学生都处在即叛逆又彷徨的年龄段,在消费的时候,约87%的90后都把“个人喜好”放在考虑是否购买的首要位置,不管价钱贵与否,只要自己喜欢就买下,而许多商家就是利用这一点故意把价格抬高,使得许多90后经常购买到一些“价格高于价值”的商品。这种盲目的消费也是90后消费水平不低的原因。调查中还发现,90后比80后还爱买名牌,约45%的90后表示自己的鞋子都是匡威或阿迪达斯或耐克的,而买衣服都是去一些大型商场或知名牌子店,其实这其中都是“攀比心理”在 1
作怪,因为现在90后父母的工资普遍在3000元以上,自己的同学一身都是名牌,为了不输别人,也开始买名牌,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买名牌的习惯。现在的90后一般都是“独苗”,父母总是宠着,所以一般家庭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长就会给孩子比较多的零用钱,而这也是造成90后消费水平不低的原因之一。总体来说,80后的消费水平比90后稍微高些。
二.消费方式:一定的收入决定了一定的消费方式,而个人的价值观也是决定一个人消费方式的主要因素。在调查中,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反映了80后与90后的区别。有约79%的80后就表示自己一个月花钱比较多的地方是在学习和休闲娱乐方面,而约60%的90后则表示自己每月最多的的还是花在购物和休闲娱乐上。大多数人都觉得现在的消费市场80后应该占主流,但随着休闲娱乐方式越来越多,90后也渐渐有了各式各样的消费方式。有专家指出:90后的消费力是带有冲击性的,在不久的未来,90后消费能力将远远超过80后和70后。对于我行我素,思想特立独行的90后来说,他们觉得钱包里有大把的钞票才会有安全感,所以90后通常喜欢用直接支付现金的消费方式。他们的零用钱花在休闲娱乐方面远远高于花在其他方面,和朋友出去唱K,吃饭,购物等是他们最主要的消费方式,对于他们来说,一时的开心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他们普遍都是冲动派,他们会花很多钱去买一条破了很多洞的牛仔裤,只是因为他们喜欢。当然他们永远不必担心“信用卡透支”因为父母会无限量的提供RMB,但也因为如此,他们的消费方式有局限性。然而,相比之下,80后就显得比较“理智”,许多80后喜欢用信用卡或手机消费,也比较热衷于贷款或分期付款,网上购物的消费方式,对于已经赚钱了的80后,因为自己已经有了经济能力,所以在消费上往往比90后更加自由。但也正是有了经济能力,所以80后有时也是“我行我素”,像信用卡透支等事件时有发生。许多已经进入社会的80后,生活成本普遍很高,许多刚步入职场一两年的80后都成了“有车一族”或“有房一族”,这是一种社会发展下的趋势,一种潮流,所以80后的消费方式将成为广大商家关注的焦点。然而,80后和90后不约而同的共同消费理念就是:我愿意为时尚买单。他们都追求新潮,自由,前卫的风格,他们都有着独特,大胆的消费方式。
三 需要解决的问题
1.消费结构不合理
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80年代至今,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消费的主要集中在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占了很大的比重,调查的物价水平,全国大学生在校每天消费13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400元左右。调查还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一半人饮食费用在300元以下,有的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选择廉价的饭菜;而男生中也只有80.00%达到标准。还有就是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有的远大于生活费用,用于话费的大约都在60元,用于上网的消费大约在40元,甚至有的大学生沉于网络,用于上网的费用多达几百元,还有就是用于穿衣的费用,在这次的调查中大约在50元每个月。在衣服这方面的消费,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所以说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自己来说,同一地区的人也显得不合理,对于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来讲,相比也显示出了一定的不合理性。
2.观念淡薄
在这次的调查中,在东西部和南北的高校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十分的淡薄,往往很多人都是“入不敷出”。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钱回家,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意识需要加强。
3.时尚,名牌,攀比
在调查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 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 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4.恋爱
在这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恋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而且在高校也相当的普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多支出150元左右,少的有50元左右。普遍认为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并且这些人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变成了两人AA制原则,两个个人一起吃饭一起上街,都是用自己兜里的钱给自己买东西,恋爱也渐渐地成为了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在这么多的高校的调查中也显示出了一个共性,那就是恋爱的支出越来越多,有大部分的人用于恋爱的钱已经超出了用于吃饭的钱。其实,这一点上也值得我们当今的人冷冷地思考一番。
四、大学生消费问题的分析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家庭的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社会导向更直接、更多地关注高消费和超前消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高消费风气和广告对她们的影响最为巨大。与此同时,包括消费意识、消费理念在内的西方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冲击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生活准则。他们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这种导向上的错误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理念。
2.家庭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多数家长都认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然而,事实证明物极必反。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消费需求家长基本上予以满足,就是贫困家庭家长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同学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3.学校因素的影响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也是大学生盲目消费的原因之一。在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课中,与人生观、价值观和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在遇到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问题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和得力措施,对于他们存在的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现象不能进行及时的批评教育,或者没有教育到点子上,而对自觉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表扬和宣传力度不够,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他们走入消费误区的原因之一。另外,学校后勤保障的建设和制度上还必须不断完善。
4.自身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消费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地是自身的一些因素造成的。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家从小有家长的关怀和照顾,中学面临高考的压力,许多家长为了避免她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她们分担,故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不知父母的辛苦,又没有理财的意识、理财的过程和经验。再有,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往往会跟着时尚走,追求享受、追求品位、追求人情消费等等。
五.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水平问题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树立节约消费和适度消费的理念,避免和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自觉抵制消费主义的影响,不超前消费、不炫耀消费、不奢侈消费。根据客观实际,将每一分钱的效用最大化,做到精打细算、量入为出、通盘考虑、合理计划。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提高理财能力,多学习,多读一些理财方面的书籍,参加一些理财方面的培训,其次是多实践。
2.家长应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引导和监督孩子的消费行为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让子女了解获取金钱所要付出的辛苦,体会生活的辛苦,了解“一丝一饭当来之不易,一针一栈恒念物力维艰”的道理。改变“一切为了子女,为了子女一切”的观念,适当控制子女的消费,制定消费计划,建立消费账本,节制和监督消费,培养理财意识。
3.学校应加强对80、90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加大引导和教育力度
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力度,一切从有利学生、方便学生出发,充分体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帮助他们增强经济来源,减轻经济负担,提供更多的勤工俭学岗位,体味赚钱的辛苦。
加强他们的消费教育和思想管理,将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入到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去,充分发挥思想道德课的主阵地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有益的消费教育活动,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和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俭而有度”的消费理念。
4.社会应为80、90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实现和谐消费
倡导节约型消费模式,引导他们科学合理消费,全社会都应该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节约型社会,构建节约型消费模式。
总之,80、90后大学生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虽然他们的消费心理已经日趋理性,但是仍存在攀比情绪和爱慕虚荣的心理。高校应积极引导,同时也需要个人努力,家庭的监督和社会配合,以帮助她们树立科学和谐的消费观,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将对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塑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姚立,黄甲寅.城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差异的统计分析[J].青年研究,1999(11):27-30
[2]宾迎.女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的道德问题与消费伦理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4)
[3]刘金勇等:部分高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及其引导[J].河北大学学报,2007
(6)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技术物理系材料物理09-1 郭永胜 540911020108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决定对理工大学学生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调查方式
在学校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抽样问答。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800之间。我认为,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350以下和12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二)、饮食消费
由调查结果的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饮食消费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
(三)、通讯支出
从调查得到的结果看,现在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这也跟目前手机价格大众化有关。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20-50元的同学占41.8%,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四)打工目的方面
最高的选项是增长社会经验,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做家教的目的不在于经济方面,而只是为增加社会阅历,由这点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经济状况较好,有足够的资金应付日常支出。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这些资金的来源,于是我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五)生活资金来源及家庭收入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
四、更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大学学子目前正受到市场经济的强力冲击。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他们像鸡尾酒一般拉开层次,并且区分程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MP3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三)、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郑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300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女生中,84.6%饮食费用在250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选择廉价的饭菜;而男生中也只有85.7%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90%的同学表示不怎么在意。
(四)、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五)、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达到500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甚至有超过男方的情况。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被充分演绎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消费思想及消费行为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
(二)、消费观念的导向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
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宿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第三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关注“新消费运动”,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我们队南通大学学生进行了调查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在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
1天的网络调查,共接受调查100人次。问卷、网络调查共计80份。
二、调查总体情况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65.71%,女性大学生占34.29%,被调
查者中,42.7%来自农村、27.75%来自乡镇、29.55%来自城市,家庭收入以1000-3000元居多,占39.74%,3000-5000元占23.26%,1000元以下的占21.25%,5000元以上的占15.75%。
(二)大学生总体消费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1000元以下为主体占65.83%,1000-2000元占25.64%,2000-3000元以上的占7.84%。有74.6%的同学生活费全部来自父母,有5.23%的同学靠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还有4.2%的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每年的奖学金。三者兼有占15.94%,此外,少数(大约占4%)困难的大学生靠助学金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来源是依靠家庭。当问及到“花父母钱,心中有何想法”时,有25.6%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所当然”,有52.5%的选择了“无可奈何”,只有22.4的大学生选择了“希望今后有所回报”。
被调查者中,吃喝、娱乐和消费品(服装、化妆品、饰品)三项,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其中,吃喝占比例为47.65%。除了吃喝方面的花费外,有29.25%的大学生把钱花在了娱乐上,而这一现象在大二以上的大学生中尤为明显。另外,27.9%的大学生(女大学生占多数,尤其是高年级的女大学生)把钱用在服装、化妆品、饰品等消费品上。
三、调查结果分析
现在的大学与社会已经没有了围墙,市场经济到处充满了诱惑,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受到极其重大的影响。调查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还是理念和水平来看,大学生消费都呈现出超前、实用、多样化等特点,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注意。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讲牌子摆阔气等社会风气已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校园,致使部分大学生受到影响,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最注重的因素”时,有54.3%的大学生选择了“质量”,有20.2%的选择了“价格”,有15.59%的选择了“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品牌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三大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消费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然后才会做出合理的选择。但消费趋势是在慢慢变化的,许多同学的消费已经在向“小康”过度,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昂贵的MP3、电脑、手机等用品,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蔓延,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已在慢慢增加。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为薄弱
当代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父母,调查显示,只有38.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当问及“做兼职的目的”时,有44.6%的大学生选择是增长社会经验,18.97%的大学生选择渴望独立,只有28.2%的大学生是为了补贴生活费,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打工目的不单纯是为补贴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而更多的是为增长见识,增加社会阅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等。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使得大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消费没有太大的顾忌,经济上处于被动。正因为这样,大学生往往会不约而同地发出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为何用得这么快,又是用在哪些方面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79.6%大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金额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大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可见,大学生消费的计划性应当加强。
(四)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浪费情况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淡薄,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交际、食物浪费。社会交际(包括谈恋爱)已被大学生称为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据调查,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恋爱)的花费,100元以下的只占14.5%,300元左右的占40.6%,300元以上的占55.1%,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
会送对方礼物。每逢自己生日或是好友生日,有57.5%的同学会请同寝室的人或朋友吃饭;35%的同学选择送礼物,7.5%的同学点歌送祝福。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上路”不够交情,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请客吃饭,赠送礼物之风在大学校园蔚然成风。此外,在问及“每餐食物浪费情况”时,只有20.5%的大学生是“吃干净每餐的食物”,有41.8%的大学生是会“略有剩余”,出人意料的是,有38.5%的大学生是选择了“吃一半倒一半”。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浪费情况还是非常严重的,尤其是在食物浪费方面,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节约、环保的时候,大学生更应该增强节约意识.调查人:冯光尧班级:纺工101学号:1015012024
第四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姓名:梁家铭 班级:营销1321 学号:***7 指导老师:赵峰
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社会消费水平快速增长,消费结构、消费倾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又庞大的消费群体,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次调查是以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为对象,着重考察其日常消费情况。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分析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调查时间:2014.10.10-2014.10.18
三、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问卷情况:
本问卷共发放 50份,收回有效问卷 46 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在此次调查活动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获取在工商管理学院及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就读的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信息。我们将所收集的信息运用统计的方法重点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日常开支情况,探究大学生日常开支的来源渠道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并分析比较不同区域,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消费差异,最后提出我们的建议。
此次调查活动集中在工商管理学院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会受到唐山整体消费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采样的数据有限,调查时间相对较短且较集中,以及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同学认为调查的项目涉及到个人隐私而不配合我们的工作等因素都会对我们的调查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调查分析结果会有一定缺陷,在此特别加以说明。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概述: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是日常生活开支,这些费用相对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来说,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数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消费结构方面而言:得益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产品的丰富,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开支,还包括一些电子产品的消费,如手机、电脑、mp3、数码相机等。就数量方面而论:包括学费、住宿费、餐饮费用的增长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成本的提高。究其原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物价上涨是一个方面,但伴随物价水平的上涨而同步增长的其他相关方面的支出却与学费的快速增长不成比例,这一点在近几年中已经引起了社会有关学者的思考。
大学生的消费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特殊部分,尽管对当前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不会有太大影响,但鉴于大学生的消费对今后社会的消费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我们的调查分析更多关注的是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和趋势。在数据的调查与分析中我们发现:
1、大学生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
2、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均存在差异;
3、大学生在电子产品以及书籍消费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五、大学生消费情况的具体分析
统计调查问卷中有这样几个主要内容,大学生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消费支出情况,其中资金来源渠道包括父母给的、勤工俭学、做兼职、其他。在支出的调查中,有如下几个内容:购买服饰、购买饰品或精品、购买电脑软件或学习工具等,这些基本上列示了现在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和消费方向,可以全面系统地考察大学生的收支状况。虽然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主要因素,但专业、性别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具体为:
1.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300 —500 和 500 —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
.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在50-150元的占到 43%,已经接近一半。对于这部分人,按照每条短信 0.1 元,话费每分钟 0.3 元计算,月平均支出在150元以上,就意味着每天要打十几分钟电话或是发几十条短信,显然,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而且颇严重的。相比之下电话卡的开支就比较小了 以我们的感觉,似乎大一的时候电话方面支出较多,而大二除了极个别人外似乎这方面的支出锐减,而我们的数据也基本反映了这个特点,月支出在 100 元以下的达到 78%,接近八成的同学每月都很少打电话,或每个电话时间较短。即使考虑到目前的手机普及率,大家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生活资金来源 其实出这个问题之前,答案就在我们意料之中了,不过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资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这个数据还是说明了一切,这种情况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情况。很多社会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即使做家教,也不是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或是尽早经济独立,大家经济独立意识之差可见一斑。大部分同学的家庭月收入都比较高,因此,再回头看前面大额的、惊人的月支出,就也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还要问一个问题,是不是赚得多了,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手大脚的花钱。
.调查的大学生中,理科生对自己的消费状况并不清楚,甚至很混乱。这说明了:一是目前大学生的财商意识有待提高;二是文科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于理科学生,对消费方面问题的思考更深入。而从我们调查的情况可以看出,各学校对大学生所进行的消费方面的教育很少甚至没有,因此我们认为学校很有必要经常对大学生进行消费理财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财商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网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将日常生活上网当做不可缺少的事情.从这个方面表现出大学生精神上比较空虚,在调查中每个月平均上网的费用达到了50元,最高的在200元以上.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在这些方面的教育.6 .在谈论消费水平满意度时,60% 的被调查者认为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家又一直保持着这种花费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如图所示:
7.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8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9.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8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250元左右。如图所示:
六、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2,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另外,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费用的额度等主要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在校风建设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七、讨论和建议
在此次的调查过程和后期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对前期的调查活动和后期的讨论研究做了一些总结,并对调查结果提出自己的建议。.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第五篇: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最终版)
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消费水平调查报告
湛江师范学院 商学院 07财会2班 陈丽 2007244201 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给每一个家庭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人民的消费质量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也给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学生整体的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我们从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在2009年11月,我们从湛江师范学院的一万多名学生中,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进行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实际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为100份,回收有效率达100%。其中,男生38人,女生62人。具体情况如下:
一、大学生消费基本情况
1.消费水平。从下图数据显示中我们可以知道月平均消费金额在300元以下的学生占56%,300—500元(包含500元)占27%,500-800(包含800元)占14%,800-1200的占3%,1200元以上占0%。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月平均消费金额为500元以下,每月消费金额超过500元的只占17%,层次性较为明显,而且是逐层替减的,部分原因是湛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大多来自经济状况较一般或较差的家庭中,贫困生占的比重较大。由此也可知社会上一些舆论认为大学生代表着高消费,代表着奢侈浪费的看法是片面的。
月平均消费额3%14%0%A.300元以下B.300—500元(包含500元)C.500-800(包含800元)56%D.800-1200E.1200以上27%
2.经济来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日常消费经济来源方面,70% 的学生生活费主要由父母供给,课余打工占17%,参加学校勤工俭学占8%,奖学金占0.00%,其它占5%。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学生的生活费都是来自家庭的支持,学生不能自力更生去寻求经济来源,经济独立能力较弱,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 16 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但也有部分同学是自己打工赚钱作为自己的生活费主要来源的,这值得肯定,不过我认为学生应以学业为重,花在做兼职的时间应该适度,不要因为兼职而影响学习。
生活费主要来源***007081705A.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B.课余打工C.家中补给D.奖学金E.其它
3.消费方式。要理性消费就应先学会计划性消费。大学生在消费时选择有计划消费的占44%,.能省则省的占33%,毫不在乎肆意挥霍的占6%,选择其他的占17%。可见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总体上是比较稳定,有计划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是毫不在乎肆意挥霍,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有必要进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
消费方式50403020100A.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4C.毫不在乎肆意挥霍6B.能省则省33D.其它17系列2
4.学生消费顾虑。从下图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学生消费时担心钱不够用的占44 %,对于商品的选择占33%,心疼父母的血汗钱的占2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计划做得还不够好,还会有钱不够用的问题,部分原因是家庭比较贫困,父母所提供的生活费不多,但在校的生活和学习费用较高。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在消费的同时能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消费是比较理性的。
消费顾虑***51050A.商品的选择B.钱不够用C.心疼父母的血汗钱443323系列1
5.消费结构方面。
每月的通讯费用:25元以内占22 %,25—50元的占50%,50—100元的占28%。从数据中可知大多数大学生的电话费支出在25—50元之间,这是比较合理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讯费是超过50元的,据我们了解有些是因工作需要,但也有学生是因为远程恋爱或同学朋友在外地的,煲电话粥是经常的事,这导致他们的通讯支出超过了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在手机消费方面,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每学期花费在护肤着装等形象的费用:300元以下占61%,300—500元占33%,500—800元占6%,这说明我校学生花在形象上的费用还是比较合理的,这也是湛师的学子给人一种朴素大方的感觉的原因。大学生基本上是一个纯消费群体,过高的消费追求会加重父母的经济负担,看来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有这个意识。
每学期花费请客送礼等面子消费方面的费用:100元以内的占33%,100—200占元22%,200—400元的占22%,400—600元的占23%。从数据中可知现在的大部分学生的人情消费都占了挺大的比重,请客吃饭和聚会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学生们的人情消费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现在这种支出呈现一种上升趋势,让人忧心。6.当钱不够用时的解决办法。自己存钱的占56%,直接向父母要钱占33%,向别人借了再说占11%。从上面的数据中可知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挺强的,当没钱时不会毫无节制的花,大部分会自己攒钱,还是挺体贴父母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没钱时直接向父母要或向别人借,说明他们的储蓄观念淡薄,虽然不能批评他们的不对,但学会控制自己的消费也是非常必要的。
钱不够用时的解决方法11%33%56%A.向父母要钱B.自己存钱C.向别人借了再说
7.消费水平的自我评价。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刚刚好的占44%,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偏高的占33%,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非常低的占17%,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偏低的占6%,认为非常高的占0 %。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是适度的,但也有好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超出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另有小部分同学则认为自己的消费水平低得无法接受。
自评每月消费情况17%6%0%33%A.非常高B.偏高C.刚刚好D.偏低E.非常低44%
二、存在的消费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但部分学生存在消费误区,,消费方式中存在毫不在乎肆意挥霍的情况;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为通讯支出和人情支出;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存在消费盲目性。主要原因如下: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大多数的大学生消费没有计划,盲目性较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阶段,相互攀比的现象较为普遍。追逐时尚和新潮成为了大学生消费的流行趋势和消费个性化的表现形式。人际关系费用逐渐成为大学生高消费的一部分,有的人为增进彼此的友情,在人情消费方面毫不讲度。(二)学校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学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却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三)家庭因素。家长的过分溺爱促使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消费观念。一部分大学生因其是独生子女,父母不限制子女的生活费用,造成子女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一部分大学生家庭经济水平较差同,为了面子奢侈地消费,父母为了能让孩子上大学、让孩子过得好竭力满足子女。
(四)社会环境因素。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不力,治理没有规划性,长期性,众多的网吧、KTV 等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大学生的消费。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现在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受到外来价值文化的熏染,商家媒体不断推销和吹捧的消费行为冲击着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影响他们的消费倾向。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社会、家长、学校共同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氛围,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
(一)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大学生要在消费行为中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提高自身消费的合理性,形成自己的理财观念,用理智支配消费。一方面要注重消费支出的总量,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是家庭,所以要根据家庭情况适度消费;另一方面要注重消费的合理支出,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消费效应的最大化,合理安排消费结构。大学生个人应努力养成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念,也为身边的同学树立好的榜样。减少奢侈消费,将自己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习上, 用最合理的最经济的方式来完成自身的学业。
(二)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在校园中开展消费道德教育,将消费、理财等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 一项主要内容。使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水平和其他同龄人的消费有一定的了解,自己督促自己做到不乱花钱,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使整个校园都能有一个良好的消费风气。抓好学生行为培养,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鼓励他们要自觉追求有利于增加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涵养,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三)家长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经济上困难的家长要理直气壮地要求孩子自己承担一部分,没困难的家长也要让孩子承担一部分,消除孩子索要、依赖心理。家长应该合理根据家庭条件分配给子女生活费,帮助子女设计合理的消费计划,引导他们合理开支,及时过问子女对钱的使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不要任凭子女花钱,把好防止奢侈消费的第一道关。家长自身也要合理的消费,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理念。
(四)塑造节约型的社会理念。加强美德教育,提倡理性消费和节约意识,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提高大学生对不良消费的抵制力,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