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人生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1、你崇拜下列的哪类人物()
A、政治家 B、经济界人物 C、明星 D、科学家 E、普通人 拜对象
2、你认为以下哪种人生才算是幸福的()
A、家庭美满 B、事业成功 C、腰缠万贯 世 F、其他_________
3、你在对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A、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得到最大满足的同时满足集体、国家利益
C、只要能满足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可以不顾
4、当今,你怎么看待“马列主义”()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
B、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
C、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
D、不求闻达,只求奉献于社会
5、你觉得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是什么?()
A、信仰共产主义,个人人生追求 B、愿意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C、把它当成是一种荣誉的标志 D、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
6、你对“感动中国 2005”携妹求学的洪战辉的事迹的看法是()A、一种高尚的行为,值得提倡,值得学习B、可能是出于某种名利上的目的 C、一种愚蠢的行为,毫无经济头脑和自我意识 D、无所谓,与我无关 E、尚且不知道关于这个人的光荣事迹
7、你怎样看待命运()A、命运是上天注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命运是“说不清的东西” C、命运靠自己掌握 D、命运就是一种机遇,由外界环境主导
8、你对自我的世界观的评价是:()
A、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弱
9、中国是否需要宗教?(A、不需要)
B、需要(原因:___________)
10、中国是否应当以儒学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
A、不应该 B、应该
11、你对中国 20 来年的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是()
A、虽生活水平提高,但民族道德水平下降 B、虽物质生活丰富,但人们精神家园空虚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D、人们的责任心下降 E、人际关系淡淡,一切以利益为上
12、你认为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最好采用哪种途径()
A、老师、家长的传授 B、书籍 C、网络、大众传媒 D、其他______
13、你的终极价值观是什么()可多选
A、家庭安全 B、舒适的生活 C、真挚的友谊 D、成就感 E、幸福 F、社会承认
14、你的人生信条是:___________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人生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调查报告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环境 人生观
1、前言:
21世纪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环境下,我国人民的精神信仰状态也在不断变化。许多外来思想、观念涌入,对我国人民的信仰产生巨大冲击,使得信仰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性等。那么当代大学生信仰状态如何呢?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特作了本次调查,希望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健康状态作大致的了解。它之于学生有如灯塔之于航船、引擎之于汽车。大学生不管年龄还是体魄都进入了成年,但他们的心智发展还不十分平衡。他们有知识,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他们的识辨能力和应变能力还比较幼稚,还缺少敏锐和老练。他们的世界观正处在形成时期,如不及时匡正就难成大器。学习价值观是世界观的一个方面,从世界观的角度讲,如不能解决好为什么学、为谁学等属于学习价值观的问题,很难说他们都会成人、成才、成为国家栋梁。近几年发生的大学生涉及刑事案件的事实就是有力的佐证。
2、方法:
(1)被试
以五十名高校大学生跨四个年级为被试,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环境下,外来思想、观念的涌入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产生的冲击。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健康状态作大致分析。
共发放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男女比例为26:24。
(2)问卷
样题如下:
1、你崇拜下列的哪类人物()
A、政治家B、经济界人物C、明星D、科学家E、普通人F、我自己G、无崇拜对象
2、你认为以下哪种人生才算是幸福的()
A、家庭美满B、事业成功C、腰缠万贯D、不求闻达,只求奉献于社会E、出世
F、其他_________
3、你在对待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A、个人利益服从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B、个人利益得到最大满足的同时满足集体、国家利益
C、只要能满足个人利益,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可以不顾
4、当今,你怎么看待“马列主义”()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
B、人们更多的追求物质生活,忽略精神家园的建设,出现信仰危机
C、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
D、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
5、你觉得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是什么?()
A、信仰共产主义,个人人生追求
B、愿意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C、把它当成是一种荣誉的标志
D、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
6、你对“感动中国2005”携妹求学的洪战辉的事迹的看法是()
A、一种高尚的行为,值得提倡,值得学习
B、可能是出于某种名利上的目的C、一种愚蠢的行为,毫无经济头脑和自我意识
D、无所谓,与我无关
E、尚且不知道关于这个人的光荣事迹
7、你怎样看待命运()
A、命运是上天注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命运是“说不清的东西”
C、命运靠自己掌握
D、命运就是一种机遇,由外界环境主导
8、你对自我的世界观的评价是:()
A、强B、较强C、一般D、较弱E、弱
9、中国是否需要宗教?()
A、不需要B、需要(原因:___________)
10、中国是否应当以儒学作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
A、不应该B、应该
11、你对中国20来年的改革开放的总体评价是()
A、虽生活水平提高,但民族道德水平下降
B、虽物质生活丰富,但人们精神家园空虚
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
D、人们的责任心下降
E、人际关系淡淡,一切以利益为上
12、你认为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最好采用哪种途径()
A、老师、家长的传授B、书籍C、网络、大众传媒D、其他______
13、你的终极价值观是什么()可多选
A、家庭安全 B、舒适的生活C、真挚的友谊D、成就感E、幸福 F、社会承认
14、你的人生信条是:___________
3、结果与分析
(一)由上表可知,排在前六位的终极价值观依次为“家庭安全,舒适的生活,真挚的友谊,成就感,幸福,社会承认”,而这些终极价值观都与大学生个体自身感受密切相关,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体内在体验,关注自身生活。(1)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被排在了第一位,说明温馨的家庭在大学生中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可见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照顾自己所爱的人。究其原因,出现这种情况与当今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由于一方面家庭人口减少,家庭关系相对简单,使家庭关系日益密切,另一方面由于单亲,离异家庭增多,使很多学生心灵受到撞击,更希望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2)舒适的生活排在第二位,则说明大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普遍注重物质上的享受,追求富足,舒适的生活。(3)真挚的友谊说明大学生由于尚在校园之中,更希望寻求一份真挚的友谊,有几位知己好友。这可能与大学生由于远离家乡,内心孤独有关。而由于就业,及对未来的不确定等原因爱情仍不重要地位。
(二)价值观的矛盾性与失衡化
我们研究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有着自身价值取向的选择倾向与评价标准,他们高度认同当代提倡的正确的高尚的社会现象与价值取向,他们对社会弊病深恶痛疾,却无可奈何;他们认同高尚,却畏惧世俗;他们为祖国的强大而引以为荣,他们关注发展,关心时事,乐于积极感受国家命运脉搏,却对社会大众道德的滑坡、信仰的缺失无能为力。同时,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性”,与社会上普通大众的“现实主义”盛行有着极为紧密的正相关性。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实用化”,也日益反映到这个特殊群体的信仰心态上来,这种种的社会现实已经成为他们心头的一道疤痕,剧烈的疼痛之后也许他们就不愿再去感受现实,感受社会了,于是,大学生的信仰心态日益“入流”,他们产生了矛盾,遭遇了失衡,于是,他们迷惘了。
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人树立科学信仰的关键,价值取向定向化意味着信仰方向的确定和层次的定位,价值取向的意识定位直接反映信仰心态的状况,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作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大部分是正确的,积极的,与社会提倡的主流精神相符,也出现了“物欲化”与“冷漠化”心态的倾向,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矛盾性与失衡化。正确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体现在问卷上就是他们对“感动中国2005”携妹求学洪战辉光荣事迹的高度赞同与积极评价,对这种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有81.8%的同学选择了A选项“一种高尚的行为,值得提倡,值得学习”,表现出高度的集中性与一致性,同时,广大的同学能基本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有59.6%的同学认同“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这与我国一贯倡导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和谐的。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20来年的总体评价”一题,深度测试了广大学生是否能够以正常的以及全局的整体观念客
观评价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得到的答案是:有26.9%的同学认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超过了其它的负面选项。这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变得理性化了,并且价值取向也日趋成熟。
但是,通过调查,也反映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上的矛盾与问题。社会转型时期,个人与社会正常的关系被扭曲,用个人否定社会成为这种扭曲的一个典型,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一时非常盛行,价值取向的功利性集中体现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利己性”上。在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时候,仍然有近一半达40.4%的同学把个人利益优先化,着重强调个人利益的重要性,认为“个人利益得到最大满足的同时满足集体、国家利益”;在“你认为哪种人生才算是幸福的”,为数不少的同学以个人为出发点做了选择,有45.7%选择了“家庭美满”,有29.3%的同学选择了“事业成功”,在此选项上,反映出较强的性别差异,男生占到了64.7%。同时,只有不到5.1%的同学认同“不求闻达,只求奉献于社会”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冷漠化倾向,而这与大学生高度赞同洪战辉精神,认为“值得提倡,值得学习”是极不对称的,是极为矛盾的,这也从心灵深处折射出当代大学生的心态:“认同,但不会去做”这样一种信仰缺乏坚定性的表现。
让人深思的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一少部分大学生价值观的高度扭曲以及人格上的缺陷。他们对于洪战辉的行为提出了质疑,怀疑起他行为的动机,认为这是“出于某种名利上的目的”。这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现象。一个人这样怀疑他人伸出的友爱之手,长此以往下去,那它就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了,于是,社会危机感、无安全感就会萦绕着他,使他的价值观不断地塌陷。更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马列主义的淡漠,致使广大同学开始怀疑起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有高达68.0%的同学认为学生入党是为个人发展获取资本,有20.4%的同学认为这种行为是用来赚取荣誉“把它当成一种荣誉标志”,只有不到4.9%和6.8%的同学认为学生入党“是信仰共产主义,个人人生追求”和“愿意更好地为同学服务”。两种正负价值取向的对比度高达76.7%,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广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没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甚至有时个人意识极强。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同学判断是非的标准过于偏激,常以局部代整体,用个别现象来概括全部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最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和当今社会大环境下,人们价值观念的实用化,认为入党就可以换来地位、名誉与金钱这种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紧密相关,影响了广大同学的价值取向。
同时,调查问卷的分析还反映出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无责任化倾向,即生活状态就是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一种低迷、消极的生活方式。仍然是对洪战辉事迹的看法,在调查中有10.1%的同学体现出这样的价值观:他们认为“无所谓,与我无关”、“尚且不知道关于这个人的相关事迹”这样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但是,他们在对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些问题又表现出强烈的不满与关心。他们有20.9%的人认为“虽生活水平提高,但民族道德水平下降”,有18.1%的人认为“虽物质生活丰富,但人们的精神家园空虚”,有15.7%的人认为“人们的责任心下降”,有18.5%的人认为“人际关系淡淡,一切利益为上”。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造成大学生心态的失衡,一方面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问题的现实世界中,无论是道德水平下降还是责任心下降,无论是精神家园空虚还是一切以利益为上,都深深影响着他们,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与方
式,同时,社会大的洪流下,在主流意识主导地位的影响下,他们对这种种现象又感到不满与困惑,于是矛盾与失衡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另一个矛盾点体现在大学生对“马列主义”等指导思想情感淡漠的原因的问题的讨论上,只有30.8%的同学站在自身的角度,审视自我问题,而剩下的同学则大部分认为是“多元信息、文化、思想”的冲击造成的,占55.8%,更有甚者认为“马列主义是空洞的理论,毫无任何实践性,不再信仰马列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列主义的指导意义已不重要”。马列主义是正确的理论,是经实践证明的,是无容置疑的,它具有发展性,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背景下都具有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适用。部分同学颠覆性的答案,体现出其价值观已走向歧途,这与当代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与理论学习是极为矛盾的。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部分同学的政治学原理与理论学习不够,只沉浮在表面,未能深入研究,这样在判断问题上,现实与理论的矛盾,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就产生了,这也造成了当代部分大学生心态的失衡。
4.讨论
(一)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向上的,积极的,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他们更加注重自我,强调内心感受,希望能照顾自己的家人,有舒适的生活,有真挚的友谊,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
(二)由于现在国家稳定,大学生的政治责任意识并不强烈,在国家安全的大背景下,他们更愿意追求个人自身的感受,这些变化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变化的影响,而不能仅仅归咎于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淡化。
(三)大学生更加注重现实世界,而对比较遥远,虚无的东西部感兴趣,他们不太在意所谓永恒的生活。而更强调现实感受。
(四)当代大学生因其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终极价值观的选择充满了矛盾与冲突。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终极人生价值观,实现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和谐发展。
5、结论
从作这一次的调查开始,我们就在身边的同龄人身上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种种气息:有清新的,有偏激的,也有其他的„„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认为不应悲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观的状况。毕竟,他们是渴求发展渴求进步并努力迎合社会的一群,在这一次的调查当中,几乎全部的男生和女生都都希望过兴奋的充满挑战的生活,从这里可以看到他们朝阳般的气息和生命力,的确社会需要这种生机勃勃的干劲和理想才得以不停的往前发展。这种不甘平庸,积极创造的精神特质也是现代大学生身上非常可贵的品质。
众所皆知,人生价值的特点,首先在于价值关系中的两重性,人既有自身的需要,要求社会和他人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又有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其次在于价值表现上的能动性,人既是价值的承担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再次在于价值取向上的社会需要性,符合社会需要并被社会肯定的人生便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知识分子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将对我们有更大的考验,特别是身处经济特区的我们,在第二次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且各种思潮的涌入必然会让我们面临更多的诱惑。所以,更多地引导学生以面向未来的眼光看待现实,超越由
现实问题引起的种种困惑,更多地倡导一种“必要的牺牲”精神,求得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对于这一代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荡涤中健康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大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是科学的合理的,他们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但不容忽视的是,有近30%的人人生观上存在问题,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加以正确的引导。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调查报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招生分配制度改革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近十年来,从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著与调查报告相继面世,但从教育学尤其是高校价值观教育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相对较少。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及其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面对新的就业形势,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我国高校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鉴此,本文拟从职业选择角度探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及其高校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嬗变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进行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标提供充分的理由。职业价值观反映的是人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是人对社会职业的评价。选择职业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人生的一大选择”。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不过是其价值观念的集中反映。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不断发生变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是择业途径从“统一分配”到“双向选择”,大学生择业的竞争意识增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大学生就业一直实行“国家统一分配”政策。自1995年开始,国家逐步确立了高校毕业生“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与学校推荐相结合,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目标模式。在“统分”政策下,考上大学就意味着毕业后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学生普遍缺乏竞争意识。然而,为了分配好工作,毕业学生及家长拉关系、走后门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双向选择就业模式的确立,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当大学生进入职业准备阶段,职业竞争所需要的文凭、证书、技能就进入他们关注的视野。近年来,国内各种专业资格考试、研究生考试以及国际通行的资格证书考试和出国所需要的语言等级考试等让大学生应接不暇。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河北理工大学对全国36所高校9472名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其中,“大学生对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选择”结果显示,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实用技术以超过半数的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而位居前列,而“政治理论”学习却几乎被大学生排在了最末一位,说明大学生重视现代实用技术与职场能力培养,轻视思想素质与理论素养训练的倾向十分明显。
二是择业目标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从建国到80年代初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几乎杜绝了大学毕业生择业自我意识产生的可能性。1
在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下,出于对党、政府、祖国与人民的爱,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服从分配,心甘情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而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昔日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如果说前几代人习惯于把“小我”融化到“大我”中以感受奋斗目标的意义,当代大学生却更乐于把“小我”从“大我”中分离出来以定位自我的人生目标。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1998年,丁雪红对大学生职业动机进行定量比较研究后发现,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能力和挑战等自我实现因素。1999年,凌文全等人对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后发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符合自己的兴趣、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自我发展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调查,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回报家庭与社会”作为社会价值取向,把“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得更好”、“证明自己的价值”、“出人头地”作为个人价值取向,得到的数据显示,19.8%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38.5%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价值。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
三是择业标准从“内在精神型”到“外在功利型”,大学生择业的功利色彩凸显。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择业更注重个人志向和人生理想,既不谈个人现实利益要求,也不以物质或经济标准去判断职业。1986年,詹万生等人的调查显示,“经济收入高”被排在第四位,而“学习条件好”、“社会地位高”被排在第一、二位,表明当时大学生更看重知识渴求和职业声望,而经济收入并非职业选择的主要动因。但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务实,职业定位追随市场感觉。大部分学生开始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愿意为之倾付心血的事业。1996年,北京大学团委的调查结果显示,把“经济收入高”作为影响择业的重要因素的学生比例高达73.3%[4]。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大学生选择未来职业考虑最多的因素”调查中,86.4%的人最关心经济收入,70.24%的人最关心权力、地位升迁机会,65.88%的人希望工作舒适、地点好,61.39%的人关心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只有12.37%的人表示不在乎职业风险;同时绝大多数毕业生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作为自己的选择意向,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部分大学生仍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影响,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工作。这些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以就业地区选择为保障,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四是择业取向从“一元”到“多元”,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在计划经
济体制下,我国经济成分单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名声是大学生们择业最看重的因素,国家机关、科教文卫、国营大厂是青年最想去的单位。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曾经被归入另册、被认为可有可无的一些就业领域开始吸引大学生择业的目光,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冲击,大学生择业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丁大建、高庆波在“2003年北京地区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首选”调查中,33.1%的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的人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选择政府机关,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
二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挑战社会本位价值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念的规范和影响,呈现出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这种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强调集体、国家利益至上,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局限性。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的独立自主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敢于积极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自我意识、成就欲望、自我责任明显增强,这无疑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表现。然而,市场经济犹如一柄双刃剑,它在造就大学生独立自主择业意识的同时,也使相当部分大学生择业的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表现出在择业时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和需要,关注西方式的个人奋斗和自我营造,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择业意愿,不惜一切手段,滋生了严重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本位的职业观对高校传统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带来了强烈冲击。
其次,功利性职业观挑战诚信价值观。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有些大学毕业生为了获取一份理想的工作,不惜违背做人原则,背信弃义,在求职材料上运用各种心思和技巧,仿造各种证书,使求职材料的水分越来越重。一些用人单位发现,他们所收到的学生简历,有2/3以上的称自己是三好学生或者优秀学生干部,有近一半的称自己获有计算机或其他等级证书,有80%以上的称有工作(实习)经验。这说明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有夸大在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等行为倾向。一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为了谋求个人的私利,还擅自毁约、随意跳槽或不按就业合同办事据报道,浙江余姚某电器企业招聘省内外20余名大学生,不到一年只剩下1名在坚守岗位,公司不得不再到洽谈会上急寻人才。大学毕业生频频毁约跳槽,已成为用人单位的心病。另外,毕业生的诚信问题在助学贷款归还上面也表现出来,直接影响到银行对贫困学生助学贷款的发放。
再次,竞争性职业观挑战以和为贵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稳定安定,是古今中外许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家追求的理想王国。“以和为贵”的传统价值观在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人们广泛认同,并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然而它容易导致人们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随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在竞争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他们多年的校园生活都是在各自为战的学业排名中度过的,他们体验最多的是个人之间的竞争,这容易使他们满脑子充斥竞争,忘记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忘记人类社会是靠人与人的协作而不断取得进步的。有的大学生在求职时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采取卑劣手段;或在工作岗位上为了独显自己的能力,不愿与他人合作。经历了激烈竞争的校园生活的锻造,相当部分大学毕业生个人能力极强而团队协作精神缺乏,这给他们的事业与生活发展带来了极不利的影响。2004年,在企业人才需求专题研讨会上,美国毕益辉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的人事经理称:“我们不要高校的尖子生,因为他们的个人能力过强,与别人的磨合能力差,会造成整个团队协作出现困难。企业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最合适的人。我们要的是人品好、踏实的年轻人。”确实,具备“团队精神、品行好、敬业精神、沟通表达能力”,是不少外企录用人才的标准。
最后,多元化职业价值观挑战一元主导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是社会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集合体。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居主导地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评价统一在“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点上。当今,在承认个人利益、通行等价原则以及维护民主、自由、竞争等思想观念的前提下,社会价值取向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趋向多元化的。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现象在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观上表现得十分突出。有的把金钱作为评价职业优劣的标准,信奉拜金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当官作为一生求职的奋斗目标,崇尚权力主义价值观有的把出名作为职业的支撑,追求虚荣;有的认为择业是为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坚持“报效祖国”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总之,在当代大学生职业观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一幅多元纷呈的价值图像。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之我见
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交往、创造,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一定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人生这样或那样的意义。成就什么样的人生,是事业有成,还是碌碌无为;是崇高善良,还是卑鄙邪恶,除了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人们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决于人们追求什么样的人生目的、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
在这里,我只是粗浅的谈谈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概念。
人生观的解释是: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而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要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然而,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不仅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只有符合社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才能实现。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是能够实现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决不能脱离社会的客观条件。当今社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人生观领域呈现出复杂多变、多元多样的状态。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所以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生不仅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因为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人生必须认真、务实、乐观、进取。“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事态度,其背后必然是庸碌沉沦的人生观。我们大学生是社会的“先进分子”,应当有成为“先进分子”的能力和人生态度。
十二年的学习路,高中三年的拼搏奋斗,终于拿到了大学的准入证,或许没有进入自己想进的大学,但大学仍然是大学。大学,是学习的地方,而不是玩乐的地方。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放松了学习,逃课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这些同学沉沦了,人生观也不是正确的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的生活才会充实而精彩。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就是教育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通过课堂教学、课外的社会实践、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接受教育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不仅具有动物的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了社会,人是不能存在的;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是社会的主宰。没有人的存在,就没有社会可言。每个人对他人来说只是手段;最后,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系是一个必然的事实。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人要存在,必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必然要处理各种关系,这些关系总归为社会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从教育的实效性来说,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客观地认识、分析、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更高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广大的公民遵守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基本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
二、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特点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人生观教育的特点应重点体现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协调方面。从施教主体的角度分析,教育工作者的施教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矛盾。人生观教育要正确解决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首先必须解决他们现实的思想问题和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能脱离现实社会和学生自身实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但学校也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学校不是封闭的环境,学校与其之外的社会享有的信息是互通的。因此,要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就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明白,从理论和实际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要激励他们以科学的人生态度去迎接更大的挑战。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这对于人类又是新的挑战。人与社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就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它必然要解决现实中的各种矛盾,人与社会才能逐步向前发展。
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教育相结合。人的一生都有各自的人生目的。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活动的大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是先进分子的追求。大学生是社会的“先进分子”,从思想教育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对所有的大学生都提出这一要求。人生要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这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然而,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不仅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地位,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目的和意义。人生的目的只有符合社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才能实现。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符合当今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是能够实现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决不能脱离社会的客观条件。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也在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有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存在,人与社会才能发展。我国社会发展的事实已经充分证明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无论在教育的内容还是在方式方法上都要充分认识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性,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的千差万别主要是门类繁多的价值观导致的,耶稣和佛陀的价值观成就了他们神佛的品质,希特勒的价值观成就了他魔鬼的品质,有人从政,有人经商,有人当牧师法师,有人成了大盗窃贼,这主要是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成就的。
价值观就是一种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或者说他们的价值观是混乱的,不确定的,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也不清楚人生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他们在随大流,东风大了跟东风,西风强了随西风,忙了一辈子,也没忙出一个所以然来。
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的苦恼和不幸主要的在于没有人生的方向和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来自对宇宙时空和生命的正确认识,所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对大千世界纷呈万象的认识和感悟使我们觉悟到宇宙中有一个超自然灵魂——上帝,也认识到宇宙是有序运行的,控制有序运行的力量就是道,一切的一切都在上帝的灵——道的掌控之中。我们同时知道宇宙中有36维空间,生命是不灭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站,人生只是生命的一次旅行,人生旅行的终点就是又一次生命旅行的起点,这个起点的好坏取决于人生到达终点时生命的品质,品质好的,可以去天国旅行,品质差的,就去生命的下层空间旅行。
基于以上的世界观和生命观,生命禅院倡导的人生价值观是这样的。
完善生命的反物质结构是人生的头等大事,生命是无限的,人生是有限的,人生奋斗一辈子所获得的有相的东西最终都是空的,只有获得的无相的东西才是实的。人死的时候能带走什么?金钱、名利、地位、有形财产一样也带不走,父母配偶子女也带不走,带走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修行修炼成就的生命的品质,从基督耶稣的教诲讲,就是积存在天国的财富,从佛陀的教诲讲,就是我们成就的正果。
不惜一切代价完善生命的反物质结构,死后去生命的高层空间享受生命的永恒最有价值,为此,我们敬畏上帝、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走上帝的道,我们悟道、求道、证道、得道、守道;为此,我们聆听耶稣和佛陀的教诲,积极探索时空和生命的奥妙;为此,我们积德行善,努力偿还亏欠的一切人间债务,尽心了心,入世出世,超凡脱俗,勇敢攀登人生和生命的最高山峰;为此,我们积累功德,勤奋工作,努力积存财宝在天国;为此,我们努力了却尘缘,广结仙缘,越过苍茫,超越时空,将视野聚焦到千年界、万年界、极乐界,将有限的人生投射到无限的生命时空。
除此之外,我们将人生当作一场游戏,单调也罢,复杂也罢,得到也罢,失去也罢,辉煌也罢,寂寥也罢,短命也罢,长寿也罢,富裕也罢,贫穷也罢,好也罢,赖也罢,反正人生是一次旅行,到站必须下车,活一天,就最大限度地追求自由,追求开心,追求快乐,追求无愧我生。
对生命的原理明白的越早越好,或许明天就是人生的终点站,所以,活着的一天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不能虚度任何一寸光阴,决不能把宝贵的时光浪费在虚无飘渺的东西上,不与天斗,不与地斗,不与人斗,不与政府斗,我们把生命交给上帝,交给道管理,决不把生命交给国家,交给政党,交给宗教,交给家庭,交给师父,交给丈夫(妻子),交给任何帮派或组织,更不能交给任何其他个人。
我的命运我掌握!
如此人生就是精彩人生、美好人生,祝福大家都能获得一个灿烂人生。追求独立人格,塑造个性自我。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大学生们追求建构自己的独立人格,建构自己的独立性和主体性,追求与众不同,注重塑造自身的个性特色,寻找适合各人自己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能够尊重多样性,包容差异性。个性张扬的时代必然是一个多样化、多元化的时代,这种多元化是包括人们的思想志趣、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多样化。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多元化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我们应该在基本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共识的基础上尊重多样性,包容差异性。这恰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谐不是单一和单纯,而是包含了各种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对此,当代大学生能以积极的和赞成的态度尊重多样性,包容差异性。
第五篇:作为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即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也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是唯一正确的人生观,“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精辟概括,也是它的核心、灵魂和基本特征。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是国家和人民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以下途径和方法:
第一,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面对灯红酒绿的美食城、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第四,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树立“三观”的过程中,作为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如何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造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每个党员都应该履行的,但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更大,其作用也更明显,工作有失误,可危害一片。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十分珍惜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真正实践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
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