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线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是指当出现这种检查结果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紧急处理。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当检查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将检查结果以电话形式告知临床医生。同时填写危急值登记表,并报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会诊。如临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对检查结果有疑问,应立即与检查科室电话沟通会诊,必要时复查。对检查、诊断一时不能明确的,如××待查、考虑××等,必须由上级医师(技师)或主任复查会诊并签字,方能发出报告。复核或会诊医师(技师)必须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到位,抢救患者15分钟到位。
第二篇: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的概念
“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迅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脑疝
③颅脑CT或MRI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④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或MRI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循环系统:
①急性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
3、消化系统
①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②腹腔脏器大出血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做好相应记录。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五、登记制度
“危急值”的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六、质控与考核
(一)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接受督察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和各临床医技科室(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七、注意事项
(一)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需详细做好相关记录。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
(二)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机值”,按操作常规完成扫描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放射科。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有关科室和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
(四)“危机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机值”。
(五)病人离开后,详细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
放射环境保护制度
一、严格执行《放射环境管理办法》,新建、改建、扩建和退役的伴有辐射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制度,首先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估,通过环评后方可进行建设。二、一切伴有辐射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伴有辐射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必须有放射环境管理的专业人员参加,经验收合格后,向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行政保护主管部门 申请验收,验收通过后方可启用。
三、开展粒子植入治疗时,放射源不得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露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源时必须进行登记、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四、所有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必须设置防护设施。其入口处必须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报警装置或者工作信号。
五、发生放射性事故时,除启动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后,相关科室须向区、市环保局报告。
六、对已从事和准备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体格检查并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合格者方可从事放射工作。
第三篇: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全面贯彻落实《患者安全目标》,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医院在借鉴国内外医院管理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JCI的标准),进一步修订临床实验室和放射科、心电功能科检查“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第二条
“危急值”的定义:指当出现这种实验和检查结果时,患者可能处于生命危急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紧急处理。
第三条 “危急值”的目的:第一时间将某一病人的某一项目或几项检验、检查“危急值”通知临床,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医疗安全,维护生命安全。
第四条 “ 危急值”报告程序及注意事项: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
2、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需详细做好相关记录。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
3、“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有关科室和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机值”,按操作常规完成扫描
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放射科。
4、医技科室建立《危急值报告记录表》,详细记录报告情况。“危急值”的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应分别建立检查(验)“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如下:日期、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检验(检查)项目及结果、复查结果、报告人、接收人、报告时间、备注等。
5、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结合临床情况即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需6小时内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7、各医技科室在对病人检查过程中发现急、危、重病人出现危急症状应立即启动急诊急救应急预案,并与临床医生、护士联系,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8、“危机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机值”。
9、病人离开后,详细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
第五条
质控与考核
(一)医技科室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 “危急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文件下发之日起,“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接受督察室、医务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和各临床医技科室(如: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第六条 “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一、放射科危急值”项目:
1、在放射科检查过程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者,即刻抢救并报告临床科室;
2、急性脑出血,经头颅CT发现的;
3、脑疝;
4、大量张力性气胸;
5、血气胸;
6、支气管异物;
7、大面积急性肺栓塞;
8、大量心包积液;
9、夹层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
10、消化道穿孔;
11、腹部实质性脏器破裂大出血;
12、颈、胸椎椎体爆裂性骨折、椎管占位截瘫;
13、可能危及生命的全身多处、多发骨折。
二、超声影像科“危急值”项目:
1、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近段大动脉造成真腔狭窄的);
2、大量心包积液合并心包填塞。
3、股静脉及近心段大静脉血栓形成;
4、外周动脉主干血栓形成(动脉闭塞的);
5、腹腔内、胸腔内出血(中等量以上或疑有活动性出血的): 5.1、急诊外伤见腹腔积液,疑似肝脏、脾脏或肾脏等内脏器官破裂出血的危重病人;
5.2、考虑为急性胆囊炎穿孔的患者;
5.3、考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5.4、怀疑宫外孕破裂并腹腔内出血;
5.5、妊娠晚期胎盘早剥。
6、全心扩大合并急性心衰;
三、心电图“危急值”报告范围
1、心脏停搏;
2、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急性发展期);
3、各种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 3.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3.3高、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3.4病窦综合症(心室率<35次/分钟)。3.5快速心房纤颤(心室率>150次/分钟)3.6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4、急性心肌损伤、心肌梗死;
5、多源性、Ront型室性早搏;
6、频发室性早搏并QT间期延长;
7、预激综合征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
8、心室率大于180次/分的心动过速;
9、二度II型及二度II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
10、心室率小于40次/分的心动过缓;
11、大于2秒的心室停搏
12、活动平板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心绞痛、血压下降等)。
13、动态心电图出现窦性停搏>3秒或多次>2秒者;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速>5秒者。
第四篇: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的概念
“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某项或某类检查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需要临床医生及时、迅速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或治疗。否则,可能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及时准确的检查、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脑疝 ③颅脑CT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
2、循环系统: ①急性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 ②急性心衰
3、消化系统①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②腹腔脏器大出血 4.休克、昏迷病人。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做好相应记录。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五、登记制度
“危急值”的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应分别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六、质控与考核
(一)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值” 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一级质量考核内容。对执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提出“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
七、注意事项
(一)在确认检查出现“危急值”后,应立即报告患者所在临床科室、接诊开单医生,不得瞒报、漏报或延迟报告,需详细做好相关记录。口头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和严重程度。
(二)检查医生发现病情达到“危机值”,按操作常规完成后,应立即通知科内危重病人抢救小组成员,力争确保病人安全离开放射科。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有关科室和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临床科室需将接电话人员的姓名告知报告人员。
(四)“危机值”的界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患者病情,与临床沟通机制,调整“危机值”。
(五)病人离开后,详细记录检查及通知过程。
第五篇:放射科危急值制度及报告项目
放射科危急值制度及报告项目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 ”(Critical Values)是指当这种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目的
(一)“危急值”信息,可供临床医生对生命处于危险边缘状态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发生,出现严重后果。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能有效增强医技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责任心,提高医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
(三)医技科室及时准确的检查及报告可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
三、“危急值”项目及报告范围 影像科检查“危急值”报告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
①严重的颅内血肿、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 ②硬膜下/外血肿急性期; ③脑疝、急性脑积水;
④颅脑CT扫描诊断为颅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范围达到一个脑叶或全脑干范围或以上);
⑤脑出血或脑梗塞复查CT,出血或梗塞程度加重,与近期片对比超过15%以上。
2、颌面五官急症: ①眼眶内异物;
②眼眶及内容物破裂、骨折; ③颌面部、颅底骨折。
3、脊柱、脊髓疾病:X线检查诊断为脊柱骨折,脊柱长轴成角畸形、椎体粉碎性骨折压迫硬膜囊。
4、呼吸系统: ①气管、支气管异物;
②液气胸,尤其是张力性气胸; ③肺栓塞、肺梗死
5、循环系统:
①心包填塞、纵隔摆动; ②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6、消化系统: ①食道异物;
②消化道穿孔、急性肠梗阻; ③急性胆道梗阻;
④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⑤肝脾胰肾等腹腔脏器出血
四、“危急值”报告程序和登记制度
(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影像科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
1、影像科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三)体检中心“危急值”报告程序
1、影像科工作人员检出“危急值”后,立即打电话向体检中心相关人员或主任报告。体检中心接到“危急值”报告后,需立即通知病人速来医院接受紧急诊治,并帮助病人联系合适的医生,医生在了解情况后应先行给予该病人必要的诊治。体检中心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医护人员接获电话通知的患者的“危急值”结果时,必须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给医生使用。
(四)登记制度
“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谁记录”原则。影像科应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对“危急值”处理的过程和相关信息做详细记录,五、质控与考核
(一)影像科要认真组织学习“危急值”报告制度,人人掌握“危急 值”报告项目与“危急值”范围和报告程序。科室要有专人负责本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情况的督察,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将纳入科室质量考核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