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难忘的泼水节》

时间:2019-05-14 02:1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说课稿《难忘的泼水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说课稿《难忘的泼水节》》。

第一篇:小学语文说课稿《难忘的泼水节》

小学语文说课稿《难忘的泼水节》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是XX号考生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三个维度出发,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

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五、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6.并思考:1961年的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7.老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8.老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第二篇: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汾西县第一小学 任秀萍

一、说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本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难点: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会令人 “难忘”?

三、说教学方法

1.谈话导入法、引导法、探究法。谈话导入,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想象当时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体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

四、说教学流程

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将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谈话: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图片激趣,启发想象

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 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二)接触文本 我知道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3.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启发引导 解决问题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四)反馈交流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启发1:

⑴.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⑵.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启发2: ⑴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⑵.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反馈交流: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 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启发3:

⑴.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⑵.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⑶.练习说话:

“一手……一手……” “一边一……一边……”

(五)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文本,我采用了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的朗读,在朗读时,老师进行及时点拨、或者激励性评价,以评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5.小结:这篇课文描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表达了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通过不断反复朗读“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这几句话时,我引导学生每次都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读完课文,我设计了拓展延伸: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七)作业

背诵课文,收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说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周总理 赶来、洒满 身穿 头上 接过 驶过 升上 敲着 踩着 跳舞

欢呼

一边……边…… 一手……一手……

幸福 难忘

第三篇: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语文的第十一课,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上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的泼水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我想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会认12个生字;正确、流利通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从欢迎总理的场面中,感受傣族人民的激动。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一)观图片,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播放泼水节的图片

2、交流泼水节的资料

3、交流周总理相关资料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认读生字的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章段落,勾画出重点词句。

2)体会傣族人民心情,指导朗读。

(三)教师小结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但很多的生成让我们很难预想,有经验的老师就会把握课堂整个教学结构,我的这次教学不管成功与否,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又迈进了一步。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2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3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

2、教材编排特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3、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文课程标准》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朗读感悟

《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

指名读一读有关段落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影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老师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呢?引出第二个环节

(二)范读课文。(课件)师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如果自己读一遍课文你一定知道的会更多。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2、标记自然段。

(四)认识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3、识字游戏:制作字卡,凤凰花的形状,认识了就奖励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

过渡语:认识了生字宝宝,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2、播放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指导朗读感悟。

七、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

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三: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知道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八: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4、5段。(2)思考: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知道朗读。

句子一: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周总理的饿亲切、和蔼。

(3)想象:这时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脚鼓什么样?(上网查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总理同傣族人民心连心。

句子三: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周总理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总理。

3、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4、交际互动:师演总理,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现情景,感悟周总理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后课件再次演示泼水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九)学习6、7、8段。

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十)小结升华: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遍课文吧!

(十一)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十二)作业: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民间习俗并写下来。最后两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课外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说明;知道写12个字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本课需要2课时讲完,所以写字教学部分我会分别放在每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训练,12个字中最难写的是:恩、寿、凤、凰四个字,它们分别是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的重点比画是凤凰二字的部首,要作为重点来指导。

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泼水祝福

寓意说明:

1、两颗心相连,表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揭示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主题。

2、“泼水祝福”则抓住了课文的描写重点,对主题的表现就是通过这个细节描写来揭示的。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5

说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北京。而《难忘的泼水节》则把我们带入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去和傣族人民、周总理共同度过那幸福,难忘的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与幸福。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人们的幸福与难忘。

说教学目标

由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认知目标为:认识本课12个生字。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是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由本文的内涵引出的情感目标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认识。重难点则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洋溢的热情、幸福与快乐,对周总理和人民的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随教学过程阐述)

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和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并在课前5分钟交流。

一、激情导入

我先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再引入:这图景就是1961年的泼水节,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走进那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字的奇妙。

二、朗读感悟

1、自读体会。自主读课文,想想这个泼水节为什么会如此难忘,找出描写人物表情、动作、心情的句子,去细细体会。

2、小组合作读。在小组内读有关词句并交流体会。

3、品读悟情。抓住重点词句:如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周总理的穿着,笑容满面的表情,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动作等,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总理的平易近人,人们的欢乐与幸福,从而感悟出周总理与人民的心连心。

4、入情朗读。在朗读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最后一句人们的欢呼“周总理来了!”引导孩子们走进情境,想象周总理就在身边,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去感受此时傣族人民的心情。或许孩子们体会到的是喜悦,是兴奋,是激动,是幸福。这时再让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而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我则利用范读加情感渲染导读:让我们再次细细品味这难忘的时刻,让我们沉浸在这浓浓的幸福之中吧!这样孩子们自然能放慢速度,读出陶醉的感觉。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

心连心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6

一、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五、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7

我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的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第一课时《快乐的泼水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泼水节》的旋律采用傣族民歌的典型音调编写,傣族民歌常用“1、3、5”和弦的分解进行,但这种进行又与大调歌曲有所不同,曲中还时常穿插“4、6、ⅰ和弦的分解进行。歌曲为单乐段结构,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第一、二乐句节奏完全相同,第四乐句的节奏与第一乐句相似,但第三乐句的节奏显然与第一乐句不同,主要是第一小节“×××.×”与“×.×××”的不同,因此,在节奏上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这首歌曲的速度标记为中速欢快地。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学会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2、通过学唱歌曲和创编舞蹈,从中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学习感受歌曲,让学生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三)、教学重点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四)、教学难点

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五)、教具准备

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教学工具。

二、说教法

依据课程标准和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和乐于参加音乐活动,懂得团结与合作等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听唱法、律动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等。在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表现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说、想、演、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为课堂的每一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制作了一套课件,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以媒体为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本课可分为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课前铺垫

我利用简洁而富有动感的律动加上跳跃的音乐把学生带进快乐的课堂氛围,为课堂的教学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第二环节:学习新课

(一)、导入新课

我利用谈话法导入新课。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对,除了汉族以外,其它的都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大多能歌善舞,有趣的是他们几乎每年都有一两次盛大的民族聚会,在这盛大的聚会里歌舞表演和民间传统是必不可少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民族的节日中先为我们介绍的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年节和歌舞节日——《快乐的泼水节》。

(二)、了解傣族风情与他们的节日泼水节。

多媒体出示傣族风情照片,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傣族。

(三)、听歌曲范唱,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音乐flash范唱歌曲。让学生听后师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欢快地、活泼地)。再次听歌曲,让学生带着问题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内容呢?

(四)、学习歌曲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2、引导学生唱准“×.×××”“×××.×”这两种不同的节奏和第二段歌词“人人都像只小水鸟︱”节奏,以其结束句中“哎罗”两字,起于第二拍的后半拍。

3、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特别在第三、四乐句中情绪比较高,要唱推出来些。随师弹琴伴奏或录音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4、介绍傣族乐器铓锣与象脚鼓。(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模仿铓锣与象脚鼓的敲击动作。

5、学生边唱边模仿敲击铓锣与象脚鼓的动作。

第三环节:创编舞蹈,并随音乐自由表演。

过渡语:傣族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的,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点,也不难学,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傣族舞蹈,然后再跟着老师学跳几个傣族舞蹈动作吧。

1、多媒体播放傣族舞蹈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2、跟着老师学习几个傣族舞蹈动作。老师示范并讲解动作,学生跟着模仿练习。这时我会让学生跟着学习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在此我会一一的讲解与演示动作,学生边积极主动的参与模仿练习中。

3、让学生分组自由编一编,演一演《快乐的泼水节》。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练习中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这时学生就很积极主动的把老师所教的动作通过自己的意识把动作连起来完整的表演了。

4、放录音伴奏,学生一边唱一边表演《快乐的泼水节》。

最后,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就让我们在这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舞蹈中结束这堂课吧。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8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学生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学生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学生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学生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己的感受,当时,学生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思考。

2、学生是最真实的,比如弱处理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场面,给了学生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学生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表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学生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毕竟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学生着想不够。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9

一、说教材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周总理的衣着、表情,动作中,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分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篇幅短,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课时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课文。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巩固理解,教学生字的写法。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从以前学过的《关怀》入手,引出周总理,然后再引出课题。

然后板书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虽然那样的课题会写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觉现场板书不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模仿老师写字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好字的兴趣。

板书好课题后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初步感知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紧接着让学生立即接触课文内容,通过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初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来读,这样的读书效果会更好一些。

读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3、读书识字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在二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这样的难度小一些。在一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联系到课文里的词语,因为一类字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类字里出现过。“恩”在课文里的词语是人名,所以我选择这个字让学生扩词。又让学生比较“恩”与“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词语。由“度”所在的词语“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4、细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内容也很简单,同时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开头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略讲。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训练点。

那就是从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导学生学会上下文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出“联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先出示周总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对于周总理的到来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接着抓住“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总理的欢迎、爱戴。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描写,本段的学习重点是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周总理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然后设置训练点:学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喷发,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习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总结,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和周总理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对周总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盛情迎候

敲鼓跳舞

泼水祝福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0

一、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课件激趣

1.(课件出示傣族泼水节活动场面)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泼水节的资料。

师:你参加过泼水节吗?想亲身经历、感受泼水节吗?现在我们就跟着作者回到1961年,去参加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多边互动,产生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有创新、有价值、有意义的效果,使教学沿着动态生成的最佳轨道运行。】

二)检查预习情况(闯关游戏)

1.我来说,你来找:“好、空、乐、盛……”

2.开火车认新词:“凤凰周恩来敲打对襟白褂四面八方……”

3.(课件出示句子,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1)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设计意图:【课堂资源无处不在,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关注文本,积累知识】

三)学习课文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再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吧!

1.(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那么难忘呢?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生介绍)

小结:周总理跟随毛主席带领革命先烈解放了全中国,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任总理。而且,1961年,周总理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是那么繁忙,却仍然专程从北京不远万里来参加傣族人民的节日。

师: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欢迎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呢?自己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1)交流、感悟。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以现几个句中,哪个字或词给你印象深,从这些字词中,你体会或感悟到了什么?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③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④句子4: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指导朗读,赛读

3.我们课本中还配了一幅描绘当时场面的彩图呢!请大家看图(出示看图要求)

(1)你能从图中找到周总理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4.学法指导:“先人物后背景”看图的一种方式

设计意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给学生过程与方法,使课堂处于热闹而又高效的状态】

师:看完图后,你喜欢周总理吗?就将你对周总理的喜爱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吧!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表演读齐读)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1)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2)猜猜周总理向大家祝福什么?情景表演

2.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师范读第五自然段)你能开心地读一读吗?

1.此时假如你是傣族人民中的一员,除了开心之外你还会感到怎么样?

2.师读7、8、自然段,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吗?

小结:周总理的到来时傣族人民感到了高兴幸福,难忘,同时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情欢迎,是这次泼水节更加难忘。此时让我们再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无疑,“读”是开启学生质朴心灵最好的钥匙。在“读”中,思维灵舞,思想涌动,心灵沟通。低年级中,“读”是学习、理解、讨论及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四)总结全文。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五)拓展:多么难忘的泼水节啊,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

课后:

1、课文导入,由创设情景问题入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兴致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直观性,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展示,调动了学生多种思维,轻松愉悦地进入课文意境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识记的过程中,利用闯关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生字,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3、“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为: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具体的运用将结合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说明。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突破重点。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五)布置作业,课堂积累。

下面我将对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多思考,通过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图片可以使他们更快的走进课本,走进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二)新课教学,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1)本课要写的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板书这四个字,其中“凤凰”两个字比较难写,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我是这样讲的:小朋友,看看这有两个字宝宝像双胞胎一样,仔细观察这对双胞胎那些地方长的像,那些地方长的不像。【在课堂上我使用小朋友感兴趣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兴趣。】

这时候,学生们就会踊跃发言:

生1:我知道,这两个字宝宝都是“风字头”

生2:我观察出来了,“凤”字里边是“又”和咱以前学的“风”字不能弄混了。“凰”字里面是一个“皇帝”的“皇”字。和“皇”的读音也一样。

我适时鼓励:这两个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回答的真好,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俩。

观察之后还要知道怎么写: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边说边板书。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最后再写里面的。

(2)出示“思”和“恩”作比较。同样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区别。此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

指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7、我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什么是“满面笑容”,找生站出来示范一下。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泼水、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此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8、我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突破重点。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回答明确:(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课堂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2

一、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泼、龙、恩、凤、凰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盛”

2、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初步体会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会写生字;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过程中,我随文识字了5个:襟、褂、凤凰、恩为主,词语教学时也分为2个层次,先是带有拼音的难读的字,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课文中比较长的词语。本课时写了4个字、泼、凤凰、恩,都是随文指导,然后集中书写。我的设计意图是:字词句的教学其实是一条线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识字重点要读好哪几个。

二、句与段的教学

今天学习的重点段落是第3小节,我以“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展开教学,由句子再细化为词语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引导学生明白人们赶来了,人们撒满花瓣,人们欢呼都表达子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句与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如精读第3小节时,我就采用了指名读、感悟地读、高兴的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形式。在指导读“周总理来了!”这句感叹句时,我又采用了提示读,“你欢呼着:他欢呼着,大家一起欢呼着”使小朋友身临其境。

三、作业设计: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翻看了课后及作业本发现有这么几个类型:生字抄写、看拼音写词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我会填正克确的量词,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造句。因此本课时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字词教学时穿插了多音字“盛”的教学,说话练习:用一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好像”造句指导学生把比喻句说得更生动,

量词的叠用:一条条、一串串要能理解叠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确运用从而能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四、课后发现的问题:

1、“对襟白褂”这个词的教学除了读准字音,如果能以学生的衣服为实物教学明白对襟是怎么样的,医生穿的就是白褂,让生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扎实的完成了教学。

2、语言表达: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如果能让小朋友学习这种写法,学会迁移,比如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们上学了等等,让小朋友学会运用。

第四篇: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泼、龙、恩、凤、凰5个生字,能正确认读多音字“盛”

2、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1—4小节

4、初步体会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记生字,会写生字;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过程中,我随文识字了5个:襟、褂、凤凰、恩为主,词语教学时也分为2个层次,先是带有拼音的难读的字,重点指导平翘舌音和多音字盛。然后是课文中比较长的词语。本课时写了4个字、泼、凤凰、恩,都是随文指导,然后集中书写。我的设计意图是:字词句的教学其实是一条线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一方面可以节省时间,另一方面还可以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小朋友明白我今天识字重点要读好哪几个。

二、句与段的教学

今天学习的重点段落是第3小节,我以“人们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展开教学,由句子再细化为词语的理解、运用与积累、再由句到段由局部到整体,层层引导学生明白人们赶来了,人们撒满花瓣,人们欢呼都表达子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句与段的学习离不开朗读的指导,朗读的指导还要有层次性。如精读第3小节时,我就采用了指名读、感悟地读、高兴的读、齐读、男女生分组读等形式。在指导读“周总理来了!”这句感叹句时,我又采用了提示读,“你欢呼着:他欢呼着,大家一起欢呼着”使小朋友身临其境。

三、作业设计:

在注重人文性的同时,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我翻看了课后及作业本发现有这么几个类型:生字抄写、看拼音写词语、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我会填正克确的量词,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造句。因此本课时的作业我是这样设计的:字词教学时穿插了多音字“盛”的教学,说话练习:用一组关联词:因为……所以……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好像”造句指导学生把比喻句说得更生动,

量词的叠用:一条条、一串串要能理解叠用表示很多,并能正确运用从而能达到日积月累的效果。

四、课后发现的问题:

1、“对襟白褂”这个词的教学除了读准字音,如果能以学生的衣服为实物教学明白对襟是怎么样的,医生穿的就是白褂,让生字的音、形、义在潜移默化中扎实的完成了教学。

2、语言表达: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如果能让小朋友学习这种写法,学会迁移,比如说:迎春花开了,春天到了。再比如: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们上学了等等,让小朋友学会运用。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2

《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语文的第十一课,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上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的泼水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我想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是会认12个生字;正确、流利通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从欢迎总理的场面中,感受傣族人民的激动。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一)观图片,交流资料,引入课题

1、播放泼水节的`图片

2、交流泼水节的资料

3、交流周总理相关资料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交流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认读生字的新词

3、学习课文第一——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文章段落,勾画出重点词句。

2)体会傣族人民心情,指导朗读。

(三)教师小结

总之,我的教学设计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但很多的生成让我们很难预想,有经验的老师就会把握课堂整个教学结构,我的这次教学不管成功与否,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又迈进了一步。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3

一、说教材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读书写生字;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能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2.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理解重点内容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周总理的衣着、表情,动作中,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分2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篇幅短,内容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第一课时就可以完整地理解课文。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并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巩固理解,教学生字的写法。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从以前学过的《关怀》入手,引出周总理,然后再引出课题。

然后板书课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虽然那样的课题会写得更漂亮一些,但是我感觉现场板书不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一个模仿老师写字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他们写好字的兴趣。

板书好课题后齐读课题,然后让学生看课题提问题,这样既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善于思考,也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初步感知

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后,紧接着让学生立即接触课文内容,通过初读,了解主要内容。初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带着要求、带着问题来读,这样的读书效果会更好一些。

读完后立即交流,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检验。

3、读书识字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我力争词语和生字交替出现,在二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词语,从词语中认识生字,这样的难度小一些。在一类字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现的是生字,然后由生字联系到课文里的词语,因为一类字相对来说简单一些,有很多是在以前的二类字里出现过。“恩”在课文里的词语是人名,所以我选择这个字让学生扩词。又让学生比较“恩”与“思”,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经常混淆这两个词语。由“度”所在的词语“一年一度”自然地引到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4、细读感悟

第二自然段内容也很简单,同时这一自然段也回答了开头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这部分内容略讲。在这里我设置了一个训练点。

那就是从理解“今年”是哪一年?指导学生学会上下文联系,理解课文内容,并指出“联系上下文”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先出示周总理一天的工作表,理解傣族人民为什么对于周总理的到来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接着抓住“赶来”、“一条条”、“一串串”等重点词语的'理解傣族人民如何欢迎周总理的到来,指导读出傣族人民的激动,兴奋,对总理的欢迎、爱戴。

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是课文插图最直接的描写,本段的学习重点是图文结合,通过观察周总理的服装、表情、动作,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第五自然段仍然先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想象周总理在泼水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再一次体会与傣族人民的幸福,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然后设置训练点:学习用“一手 一手 ”、“一边……一边……”说一句话。

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篇感情的集中喷发,这里不需要过多的讲解,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激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激情,使课文的学习达到高潮,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地对课文内容做一个总结,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加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和周总理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对周总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把课文主要内容显示出来,而且要简洁。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周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了象脚鼓,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周总理的到来。周总理身着傣族服装,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起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了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基于此,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欢乐。

3、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很学习方法,基于这样的一种教学理念,我把识字教学这个重点设计为自主探究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对阅读教学的处理,大纲要求,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所以对教学目标中的两个难点的突破我是通过设计各种形式的读:如齐读、分组读、领读、对读、挑战读、表演读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因为学生对泼水节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课前我要求学生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为了帮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泼水节的情趣和欢乐,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根据以上的教学思路,我把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播放一段泼水节的影片,问学生你知道这是个什么节日吗?学生很自然地会说是泼水节。老师进一步引导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泼水节是难忘的呢?引出第二个环节

(二)范读课文。(课件)师问: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接着说:如果自己读一遍课文你一定知道的会更多。

(三)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然后请教同学或老师。

2、标记自然段。

(四)认识生字:老师先过渡:看到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一群生字宝宝羡慕极了,急着要跟大家交朋友呢!(老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下一个环节)

1、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自由读的方法。

2、不会的提出来,同学帮他想办法记住。3、识字游戏:制作字卡,凤凰花的形状,认识了就奖励他。(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五)再读课文:

过渡语:认识了生字宝宝,大家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好了!(指名分段读,师生评价)

六、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凤凰花”的图片,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两个词语。让学生知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2、播放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指导朗读感悟。

七、指名读二、三自然段:

提出问题:

1、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自读第三段,划出相应的句子

3、交流感悟:(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

句子一: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句子二: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象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国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了天空。

抓住“鲜红的地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都

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会铺地毯,从而感悟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的迎客方式及当时的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与喜庆。

句子三: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一词,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指导朗读:在这个环节中要边引导学生感悟边知道朗读,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读出来。可以采用指名读,齐读,表演读等形式反复训练。

八:小组合作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提出合作学习的要求:(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4、5段。(2)思考: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交流合作成果:学生先说哪句就先感悟哪句,边感悟边知道朗读。

句子一: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了人群中。

(1)观察课文插图:周总理穿着什么样的傣族服装?通过着装感悟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2)抓住笑容满面一词来感悟周总理的饿亲切、和蔼。

(3)想象:这时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什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课文内容。

句子二: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象脚鼓什么样?(上网查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周总理跟人们一起敲鼓跳舞,感悟周总理同傣族人民心连心。

句子三: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感悟这句话: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周总理热爱傣族人民。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目的:引导感悟傣族人民爱总理。

3、练习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语文学习的目的之一是训练语言的运用能力。

4、交际互动:师演总理,生演傣族人民,互相祝福:再现情景,感悟周总理很傣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5、之后课件再次演示泼水的场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九)学习6、7、8段。

过渡: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啊!(教师用夸张而富有感情的语调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然后说,谁能把作者的心情用声音表达出来?继而进行朗读指导训练:可以采用学生自由读,个人展示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1961年的泼水节的幸福、快乐和难忘之情。

(十)小结升华: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那么令人难忘?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读一遍课文吧!

(十一)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

(十二)作业:课外搜集少数民族的节日和民间习俗并写下来。最后两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拓展课外知识容量,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说明;知道写12个字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本课需要2课时讲完,所以写字教学部分我会分别放在每课时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训练,12个字中最难写的是:恩、寿、凤、凰四个字,它们分别是上下结构和半包围结构的字。其中的重点比画是凤凰二字的部首,要作为重点来指导。

板书

11、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泼水祝福

寓意说明:

1、两颗心相连,表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揭示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主题。

2、“泼水祝福”则抓住了课文的描写重点,对主题的表现就是通过这个细节描写来揭示的。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的激情中淋漓尽致地得以展现。文章图文并茂,紧扣“难忘”二字展开,内容突出“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地读课文,从而感受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

二年级学生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与人民的关系了解不多,课前应布置他们搜集有关的资料,提高搜集、处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三、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到傣历6、7月份,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都穿盛装,端着清水,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泼水节。根据傣家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示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是永生难忘的节日。为什么是“难忘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泼”右边是“发”不要和“波”相混。

(二)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三)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 。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五)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六)口头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3.读一读,再口头填空。

鲜红的地毯敬爱的总理难忘的泼水节

鲜红的()敬爱的()难忘的'()

(七)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二)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 、“一边一……边”

(三)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四)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图片、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五)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资料袋

1、傣族有人口16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西双纳州和德宏州。临沧的耿马、孟宝、思茅的孟连、玉溪的新平等30多个县也都有分布。傣族历史悠久,在近年发现的傣文史籍中,记述着远古时期傣族先民的活动。“傣”,意为热爱自由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建国前,傣族地区处于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同地区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西双版纳为代表的领主经济保存比较完整;德宏、孟连、耿马是代表领主经济向地主经济过渡的地区;景谷、新平、元江等内地的傣族地区地主经济已经确立。

2、傣族的节日主要有开门节、关门节、送龙节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送旧迎新的传统节日,人们认为互洒清水可以消灾弥难,互相祝福。节日里还举行堆沙、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

3、漫话竹楼傣族人住竹楼已有1 4 0 0多年的历史。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顾名思义,竹楼是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西双版纳是有名的竹乡,大龙竹、金竹、凤尾竹、毛竹多达数十种,都是筑楼的天然材料。

阅读在线:绿色的竹楼

西双版纳,一片翠绿。那儿的房屋很怪,不用砖,不用石,是用绿色的竹子建造的。竹楼是悬空的,由粗大的竹子支撑着。把竹楼架高,不但能防潮,还能在楼下养牛喂猪呢!据说,这种建房子的办法,还是当年诸葛亮教给傣族人的呢!

进竹楼,先得把鞋脱下放在楼梯边,光着脚走在用竹子铺着的地板上,凉丝丝怪舒服的。人们盘腿坐在竹楼里火塘边的竹席上。老年人手拿一根二尺来长的大竹筒把一根小竹签在火塘里点燃,嘴斜着埋进竹筒里,呼噜噜地抽着。原来这是“水烟筒”。

吃饭时,人们围坐在竹编的圆桌旁。摆在桌上的菜更新鲜。什么“蚂蚁蛋拌酸笋”啦,“油炸青苔”啦,而鸡肉是用香茅草裹着在火上烤熟的。

走出竹楼,满眼是绿树、鲜花,连围寨子的墙,都是长得又高又绿的仙人掌。

西双版纳真是绿色的土地。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爱戴

幸福、令人难忘

更多本课教学资料返回

中考高考名著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6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

2、教材编排特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3、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4、课时安排: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文课程标准》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朗读感悟

《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

指名读一读有关段落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7

一、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四、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课件激趣

1.(课件出示傣族泼水节活动场面)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傣族泼水节的资料。

师:你参加过泼水节吗?想亲身经历、感受泼水节吗?现在我们就跟着作者回到1961年,去参加一次“难忘的泼水节”。(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多边互动,产生出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有创新、有价值、有意义的效果,使教学沿着动态生成的最佳轨道运行。】

二)检查预习情况(闯关游戏)

1.我来说,你来找:“好、空、乐、盛……”

2.开火车认新词:“凤凰周恩来敲打对襟白褂四面八方……”

3.(课件出示句子,要求读准确、读通顺)

(1)周恩来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设计意图:【课堂资源无处不在,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关注文本,积累知识】

三)学习课文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再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吧!

1.(1)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那么难忘呢?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生介绍)

小结:周总理跟随毛主席带领革命先烈解放了全中国,是我们新中国第一任总理。而且,1961年,周总理已经60多岁了,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是那么繁忙,却仍然专程从北京不远万里来参加傣族人民的节日。

师: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欢迎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呢?自己从课文中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1)交流、感悟。

(2)(课件出示重点句子)

以现几个句中,哪个字或词给你印象深,从这些字词中,你体会或感悟到了什么?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③句子3: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④句子4: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3)指导朗读,赛读

3.我们课本中还配了一幅描绘当时场面的彩图呢!请大家看图(出示看图要求)

(1)你能从图中找到周总理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理解“笑容满面”,并练习说话。

4.学法指导:“先人物后背景”看图的一种方式

设计意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给学生过程与方法,使课堂处于热闹而又高效的状态】

师:看完图后,你喜欢周总理吗?就将你对周总理的喜爱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吧!读第4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表演读齐读)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1)用“…一手…一手…,…一边…一边…”说话。

(2)猜猜周总理向大家祝福什么?情景表演

2.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这真是个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参加泼水。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真是个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师范读第五自然段)你能开心地读一读吗?

1.此时假如你是傣族人民中的一员,除了开心之外你还会感到怎么样?

2.师读7、8、自然段,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读读吗?

小结:周总理的到来时傣族人民感到了高兴幸福,难忘,同时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热情欢迎,是这次泼水节更加难忘。此时让我们再读课题吧!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无疑,“读”是开启学生质朴心灵最好的钥匙。在“读”中,思维灵舞,思想涌动,心灵沟通。低年级中,“读”是学习、理解、讨论及交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

四)总结全文。泼水节景难忘、人难忘、情难忘。

五)拓展:多么难忘的泼水节啊,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

课后:

1、课文导入,由创设情景问题入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兴致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直观性,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展示,调动了学生多种思维,轻松愉悦地进入课文意境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识记的过程中,利用闯关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生字,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2、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3、“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8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欢乐的泼水节》,它是本册教材中“爱国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祖国的民族风情。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对学生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共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一、二两句写人们做的准备,三、四两句写泼水地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学生:

课文生动描写了傣族泼水节的盛大场面,表现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可是,因民族差异,它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认知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但这些孩子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选择地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我想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活动起来,在活动中走入情境,全面热情参与情感的.体验,从而与傣族的泼水节来一次亲密接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师生一起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共同领悟、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四、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感悟课文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说过程: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这一课时的授课形式,我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足够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饱满的情绪状态,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3。详略交替,以读代讲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二句,以声、像手段为烘托,让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还原文本中画面,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传家宝”,教师应以读为本,积极营造一种以书声琅琅为主的课堂气氛。总结时我打算用激励性的语言:“小朋友,你们愿意用朗读,带俞老师去西双版纳过个快乐的泼水节吗?”来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开放的课堂才能彰显出无限生机,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学生蕴藏的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才能得到碰撞和闪光。所以最后,根据课后练习4的要求,在学生交流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我用图片的形式又适当补充了一些我国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鼓励感兴趣的同学,组成研究小组,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去查阅更多详细的资料。既让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精神世界,同时也把探索的种子播撒在了学生的心田。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学设计,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9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为: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朗读感悟等,具体的运用将结合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说明。

五、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共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突破重点。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五)布置作业,课堂积累。

下面我将对本课的教学程序进行具体的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学会多思考,通过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图片可以使他们更快的走进课本,走进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二)新课教学,整体感知。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1)本课要写的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板书这四个字,其中“凤凰”两个字比较难写,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我是这样讲的:小朋友,看看这有两个字宝宝像双胞胎一样,仔细观察这对双胞胎那些地方长的像,那些地方长的不像。【在课堂上我使用小朋友感兴趣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兴趣。】

这时候,学生们就会踊跃发言:

生1:我知道,这两个字宝宝都是“风字头”

生2:我观察出来了,“凤”字里边是“又”和咱以前学的“风”字不能弄混了。“凰”字里面是一个“皇帝”的“皇”字。和“皇”的读音也一样。

我适时鼓励:这两个同学观察的真仔细。回答的真好,同学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俩。

观察之后还要知道怎么写: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个字的关键,边说边板书。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最后再写里面的。

(2)出示“思”和“恩”作比较。同样让学生自己观察找出区别。此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

指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7、我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什么是“满面笑容”,找生站出来示范一下。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泼水、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此环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8、我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突破重点。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回答明确:(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课堂积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0

说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北京。而《难忘的泼水节》则把我们带入那美丽的西双版纳,去和傣族人民、周总理共同度过那幸福,难忘的泼水节。课文中洋溢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人们欢迎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与幸福。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人们的幸福与难忘。

说教学目标

由二年级教学的重点及本文的特点,确定认知目标为:认识本课12个生字。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是要达到的能力目标。由本文的内涵引出的情感目标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认识。重难点则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所洋溢的热情、幸福与快乐,对周总理和人民的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说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随教学过程阐述)

要理解本文的内容并有所感悟,必须对泼水节的来历,周总理和人民的关系有所了解,因此课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傣族、泼水节和周总理的资料,并在课前5分钟交流。

一、激情导入

我先用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情景,再引入:这图景就是1961年的泼水节,就让我们随着课文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走进那个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字的奇妙。

二、朗读感悟

1、自读体会。自主读课文,想想这个泼水节为什么会如此难忘,找出描写人物表情、动作、心情的句子,去细细体会。

2、小组合作读。在小组内读有关词句并交流体会。

3、品读悟情。抓住重点词句:如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周总理的穿着,笑容满面的表情,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动作等,引导学生体会傣族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总理的平易近人,人们的`欢乐与幸福,从而感悟出周总理与人民的心连心。

4、入情朗读。在朗读第三自然段时,我抓住最后一句人们的欢呼“周总理来了!”引导孩子们走进情境,想象周总理就在身边,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去感受此时傣族人民的心情。或许孩子们体会到的是喜悦,是兴奋,是激动,是幸福。这时再让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而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我则利用范读加情感渲染导读:让我们再次细细品味这难忘的时刻,让我们沉浸在这浓浓的幸福之中吧!这样孩子们自然能放慢速度,读出陶醉的感觉。

板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傣族人民

↘↙

心连心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难忘的泼水节》。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周总理在美丽的西双版纳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课文中洋溢着的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二、说学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3个维度出发,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会主动认12个生字,能认真、正确书写12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四面八方、难忘”等,感受词语背后的情感,并积累词语。

2、学习通过对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面和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

3、通过对“欢呼、笑容满面”等词语的理解和感悟,体会人物心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4、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并能主动积累词语。其中,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感悟,揣摩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设计理念和教法、学法

怎么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呢?下面我来谈谈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2、以读为本: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文本是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只有让学生朗读课文,触摸文本,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3、自主探究: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围绕“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从四面八方看到了傣族人民都赶来迎接周总理,从欢呼来体会兴奋。从第3自然段欢迎的场面描写中,感悟兴奋和欢悦的心情。从结尾的3个自然段4个感叹句,体会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这样抓住词语和重点句子,带着孩子们在文本中体会和感悟,揣摩内心情感,用不同方式的朗读重新诠释泼水节的“难忘”。

五、说教学过程

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理念,下面我来说说教学过程。本课我打算分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初步感知课文,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我的教学将以找写人物表情、动作和心情的句子说说体会为突破口,让学生读课文感受、体验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

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

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比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

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第五篇: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说课人:杨海青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说课人:杨海青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难忘的泼水节》是新课程标准第四册第三组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学段的阅读课文教学是

区别于其他学段的。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着眼点。2.教材编排特点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了解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本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3.重、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4.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

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a)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识字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朗读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情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b)朗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好文章要三读:初读读通——细读读懂——品读读美。《难忘的泼水节》这课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1961年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因此,它是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要使学生融入文章之中,要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发挥自己独特的心理体验,情感体验。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从插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引出新课,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让学生读课题,想想:为什么难忘?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读,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初读课文,并画出生字新词。(学生自读)3.全班拼读生字。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重点指导“凤凰”的书写

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5.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6.并思考:1961年地泼水节是怎么过的?

为什么这一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新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学会默读,现在就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默读思考了。)指名读一读有关段落 7.师结合学生所读词句,给予重点提示和指导。如:

(1)插图中发现:周总理穿着什么?傣族人民穿着什么?他们表情怎样? 在此教学阶段,理解“满面笑容”,并练习说一句话。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强调重点词:端、拿、蘸、泼洒、祝福、欢呼、泼水、祝福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8.师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突出“泼水节”,第二自然段强调“特别”、“周恩来总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点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最后两个自然段,“幸福哇”、“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读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三)读中感悟

指名分段读课文,同学边听边看课文插图,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当学生有了心得后,再读相关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挚了。

(四)课堂小结 从课文插图和课文的描写中,你感觉周总理和人民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心连心,师板书)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幸福、难忘的节日,师板书。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心连心

周总理————————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下载小学语文说课稿《难忘的泼水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说课稿《难忘的泼水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主讲人:黄玲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难忘的泼水节》,我的说课内容分成六部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一......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

    11课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上良中心小学 贾慧 一、说教材内容 《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围绕爱祖国、爱家乡。......

    《难忘的泼水节》语文教案设计

    课前透视课文热情洋溢地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总理的满面笑容、傣族人民的兴奋与喜悦在作者饱满......

    二年级语文下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合集5篇)

    说教材《难忘的泼水节》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里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带领我们走进风光秀丽的日月潭,瓜果飘香的葡萄沟、车如水、人如潮的北京。而......

    小学二年级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9个字,会认10个字。2、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教学重难点......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

    难忘的泼水节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来到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这篇看图学文由一幅图和一篇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