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消防条例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关于修改
《河南省消防条例》的决定
(2014年3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对《河南省消防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自动消防系统的检测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二、在第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居民住宅区的建设管理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统一设臵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存放和充电场所,并加强管理。不得在居住建筑物的公共走道、楼梯间、门厅内存放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充电。”
三、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二项中的“三十个工作日”修改为:“二十个工作日”。
四、在第三十四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禁止在城市建成区燃放孔明灯等携带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飘移物。”
五、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五条,内容为:“按照消防技术标准不需要设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养老院、福利院、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小旅店、小型娱乐场所以及生产、存储、经营与居住为一体不超过2人的场所,应当在容易发生火灾部位设臵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
“学生、员工宿舍等居住场所应当设臵智能型电气线路保护装臵。”
六、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一条,内容为:“消防控制室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值班操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
七、增加一条作为第六十三条,内容为:“消防安全评估、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符合国家关于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资质证书。
“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制定消防技术服务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发展。”
八、将第六十一条改为第六十四条,修改为:“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进行消防安全评估、消防设施检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和职业准则,并对服务质量负责。不得出具虚假文件,禁止非法转让资质证书或者未取得相应资质擅自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九、将第六十七条改为第七十条,将第二款修改为:“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
(三)(五)
(六)(七)项和第十四条规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七十一条,内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居住建筑物的公共走道、楼梯间、门厅内为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充电,在城市建成区燃放孔明灯等携带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飘移物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罚款。”
十一、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河南省消防条例》根据本决定做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2011年6月,江西省新余市仙女湖养老院因使用蜡烛照明不慎引燃可燃物发生火灾,造成3名老人死亡,3名老人受伤。
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学生不幸遇难。
河南省消防条例
(1999年3月26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10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根据2014年3月26日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南省消防条例>的决定》修正)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消防职责 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四章 消防组织 第五章 灭火救援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2010年11月15日14时,上海余姚路胶州路一栋高层公寓起火。公寓内住着不少退休教师,起火点位于10-12层之间,整栋楼都被大火包围着,楼内还有不少居民没有撤离。至11月19日10时20分,大火已导致58人遇难,另有70余人正在接受治疗。事故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的,四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还因装修工程违法违规、层层多次分包;施工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抢工行为;事故现场违规使用大量尼龙网、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以及有关部门安全监管不力等问
题。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业务经费、政府组建的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职人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消防工作发展需要增加投入,保障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实际需要。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增强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并督促、指导、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有关单位应当积极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适时发布消防公益信息。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公民应当自觉学习消防知识,积极参加消防演练,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第六条 维护消防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七条 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先进的消防和应急救援技术、设备,提高火灾预防、灭火和应急救援水平。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宣传、火灾预防、消防安全救助等消防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公共消防事业进行捐赠。
第八条 每年11月9日为全省消防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消防演练等活动。
第二章 消防职责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建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或者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并协调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
(二)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消防安全条件;
(四)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组织指挥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六)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依法开展消防监督检查;
(二)依照规定公开执法依据、权限、程序、期限,公开消防技术标准;
(三)依法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对备案的其他建设工程进行抽查;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四)依法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火灾隐患整改,及时报告、通报重大火灾隐患;
(五)制定灭火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六)实施火灾扑救,依法调查火灾事故;
(七)开展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八)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 公安派出所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督促和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二)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三)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灭火、应急救援和火灾事故调查;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本部门、本系统消防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依法督促所属单位消除火灾隐患。
行业协会应当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支持和帮助会员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会员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三条 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臵消防设施、器材,设臵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自动消防系统的检测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依法建立消防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本单位人员查改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全面负责。
第十四条 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臵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定期检查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
第十六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防火公约,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初起火灾扑救和救援救助等工作;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活动。
第十七条 综合楼、商住楼和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三)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四)保障共用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
(五)组织本单位员工和居民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演练。居民住宅区的建设管理单位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统一设臵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存放和充电场所,并加强管理。不得在居住建筑物的公共走道、楼梯间、门厅内存放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充电。
物业服务企业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业主应当遵守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没有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管理单位管理的居民住宅区,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负责消防安全教育和指导工作。
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经依法批准的消防规划,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修改。公共消防设施应当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维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围的,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第二十条 城乡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提出意见,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增建、改建、配臵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公共消防设施确需拆除的,应当事先通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按照国家标准重建。
第二十一条 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中村既有建筑物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城中村、旧工业区、老城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建设和改造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车通道,有条件的,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
第二十二条 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保证消防用水,定期维护市政公共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供水设施。单位自行投资建设给水管网的,应当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供水设施并负责管理维护。
乡镇、村应当加强农村消防水源建设。在建设农村给水管网时,应当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并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没有给水管网的,应当利用河流、湖泊、水库、水渠、水井等水源设臵消防取水点,并配备必要的取水设施。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对作出不同意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的结果负责。
已经通过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其消防设计变更的,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重新审核。
第二十四条 除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外,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进行抽查。
对被抽查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并公布结果,不合格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
已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建设工程,其消防设计变更的,应当重新备案。第二十五条 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竣工,依照下列规定进行消防验收、备案:
(一)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消防验收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对被抽查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已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已经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因改建、扩建或改变用途需要变更消防设计的,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重新备案、验收。
第二十六条 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消防设施、器材。建筑物施工时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施工单位应当随施工进度保证消防水源。员工集体宿舍应当与施工作业区分开设臵,并不得违章用火、用电。
第二十七条 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用途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第二十八条 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装修、装饰,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的材料;装修、装饰材料在施工安装前应当按照规定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外墙装饰、装修及广告牌设臵应当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要求,不得影响建筑防火防烟性能和灭火救援行动。
第二十九条 房屋所有权人出租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建筑物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第三十条 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书面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制定联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共用消防设施的检验、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由各产权人或者使用人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由各产权人按照其所有的产权建筑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承担。
第三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合格的决定,对作出不合格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营业的公众聚集场所,需要扩建、改建的,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重新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第三十二条
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不得使用影响疏散的镜面材料和设臵影响逃生、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三十三条 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批准,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禁止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开放期间进行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
第三十四条 禁止在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内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禁止在城市建成区燃放孔明灯等携带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飘移物。
第三十五条 按照消防技术标准不需要设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养老院、福利院、寄宿制学校、幼儿园、学生校外托管机构、小旅店、小型娱乐场所以及生产、存储、经营与居住为一体不超过2人的场所,应当在容易发生火灾部位设臵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
学生、员工宿舍等居住场所应当设臵智能型电气线路保护装臵。
第三十六条 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共娱乐场所、宾馆应当设臵移动照明灯具、防烟面罩等辅助人员逃生的装备。
在具有火灾危险的车间、商场、集贸市场、仓库和公共娱乐场所内不得设臵员工宿舍。
第三十七条 学校、福利院、幼儿园、养老院、医院等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第三十八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每学期至少对学生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
第三十九条 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逃生救助设施。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司乘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使用灭火器材和组织、引导乘客及时疏散的技能,并通过广播、宣传手册等形式,向乘客宣传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
第四十条 举办灯会、庙会、焰火晚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未经许可不得举办。
第四十一条 消防控制室应当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值班操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
第四十二条 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业培训:
(一)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二)易燃易爆场所和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
(三)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
(四)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监理、维修、操作人员,消防产品的检验维修人员;
(五)消防设施检测、安全监测、技术咨询、安全评估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人员;
(六)依照有关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其他人员。
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当依法取得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第四十三条 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
安装、维修消防设施、器材应当遵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使用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产品或者配件。
第四十四条 鼓励单位将设臵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
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第四章 消防组织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等消防组织,承担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兼)职消防队或者志愿消防队。
第四十六条 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一)大型核设施单位、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具有较大火灾危险的大型批发市场;
(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
(三)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四)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
(五)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其他单位。
第四十七条 大型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专职消防组织,承担本单位的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
第四十八条 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
专职消防队不得擅自撤销。因单位被撤销或者分立、合并以及其他法定情形确需撤销或者重新组建的,应当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专职消防队队员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四十九条 联防队、巡防队和保安组织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初起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等工作。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建设灭火和应急救援训练设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章 灭火救援
第五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建设消防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中心,建立消防与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气象等有关单位和其他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消防应急救援能力。
发生灾害事故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等级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统一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可以根据灾害等级和特性,授权专业部门实施指挥。
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履行政府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职责,共同承担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度。
因火灾扑救、应急救援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征用单位、个人的车辆、器材和其他物资,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绝、推诿、拖延。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当立即返还并依法予以补偿。第五十三条
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第五十四条
消防车辆在执行扑救火灾或者其他应急救援任务中,指挥员有权决定对占用消防车通道的车辆或者其他障碍物实施强制让道或者清除。
第五十五条
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和执行重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志愿消防队员在工作时间参加灭火与应急救援的,其所在单位不得扣发工资、福利。
第五十六条 对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表现突出的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的火灾形势和特点,定期组织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文化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政府有关部门对行政管理中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或者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五十八条 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性质重要、功能复杂、规模大、消防安全技术要求高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施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派出所对除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监督检查范围外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他单位和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村(居)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
第五十九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证件。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保密。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应当填写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记载消防监督检查情况,并由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者陪同人员签名确认;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者陪同人员拒不签名的,应当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中注明。
第六十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消防监督检查的结果,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对检查发现的影响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应当定期公布。
第六十一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接到危害消防安全行为的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在二十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第六十二条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应当将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消防产品以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移交的消防产品案件的查处情况,自案件处理结束之日起十日内向同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报。
第六十三条 消防安全评估、消防设施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应当符合国家关于社会消防技术服务管理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资质证书。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制定消防技术服务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加强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消防技术服务行业发展。
第六十四条 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进行消防安全评估、消防设施检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和职业准则,并对服务质量负责。不得出具虚假文件,禁止非法转让资质证书或者未取得相应资质擅自从事消防技术服务活动。
第六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
实施临时查封后,当事人请求进入被查封的危险部位或者场所整改火灾隐患的,应当允许。但不得在被查封的危险部位和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做好被查封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临时查封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但逾期未消除火灾隐患的,临时查封期限经批准可以延长。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临时查封措施,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第六十六条 公众聚集场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后,仍不消除火灾隐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撤销其消防安全合格证件,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六十七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审批职责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消防设施施工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
(五)将消防车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
(六)对举报、投诉或者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未调查处理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
(七)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第六十八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十条 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严重影响消防安全工作,或者未及时组织整改重大火灾隐患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致使本地发生重特大火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
(三)(五)
(六)(七)项和第十四条规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单位处以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居住建筑物的公共走道、楼梯间、门厅内为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充电,在城市建成区燃放孔明灯等携带明火且不可控制的空中飘移物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公安派出所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罚款。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工程的外墙装饰、装修及广告牌设臵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建筑防火防烟性能和灭火救援行动的;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使用影响疏散的镜面材料的;
(三)建筑物施工时高度超过二十四米,施工单位没有随施工进度保证消防水源的;
(四)在具有火灾危险的车间、商场、集贸市场、仓库和公共娱乐场所内设臵员工宿舍的。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安装、维修消防设施、器材,违反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
(二)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用途,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
(三)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宾馆,未按照规定配臵辅助人员逃生装备的。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引起火灾事故或者导致火灾损失扩大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七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河南省消防条例
河南省消防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消防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保护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第三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群防群治”。
第四条 消防工作由公安机关依法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设立的消防监督部门具体负责消防监督工作。
人民解放军驻豫部队、国有森林(包括城市市区以外的林木、林地)、矿井地下部分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部门实施监督,公安机关予以协助。
河南省消防条例第二章 消防组织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消防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各部门做好消防工作。
政府各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做好消防工作。
城市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督促街道、乡镇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户做好消防工作、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的消防工作。
第六条 市、县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设立公安消防队(站)。公安消防队(站)的布局、建筑和技术装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第七条 下列单位和地方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站):
(一)火灾危险性大、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站)较远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
(二)企业集中、集市贸易规模较大的乡镇;
(三)重要港口、码头、起降大中型民航飞机的航站、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的生产单位;
(四)专用仓库、储油或者储气基地;
(五)国家列入重点文物保护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和使用单位;
(六)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七)其他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站)的单位。
专职消防队(站)可以由一个单位建立,也可以由几个相邻单位联合建立。
第八条 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设立义务消防队或者义务消防员。村(居)民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自防自救消防组织。
第九条 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专(兼)职消防人员应当接受公安消防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培训。
河南省消防条例第三章 火灾预防
第十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其它组织,应当搞好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改善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和公安消防队伍的装备,保证消防设施和装备水平同预防扑救各种火灾相适应。
第十二条 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包括消防专业规划。消防专业规划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共同编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查城市总体规划时,应当吸收同级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参加。城市总体规划审定批准后,公共消防设施由城建、公用、邮电等部门分别负责建设和维护,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负责验收、使用。
第十三条 城镇公安消防队(站)和消防指挥系统工程的建设及维护所需的经费,除地方财政拨款外,其余部分按照有关规定从基本建设投资中解决。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管理制度,用火、用电、用气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对发现的火险隐患,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并记入防火档案。
第十五条 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行政负责人对本单位消防工作负全面责任。实行承包、租赁的企业,防火工作由承包人、承租人负责。
第十六条 城镇街道及其他消防通道必须保障消防车辆通行。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设置妨碍消防车辆通行的障碍物。集贸市场和营业摊点的设置,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第十七条 消火栓等消防设施,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并应有明显标志。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责任维护消防设施,不得损坏和擅自挪用消防设备、器材,不得埋压和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第十八条 大型物资展销和焰火、灯火晚会等活动,主办单位应当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并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查同意。对主办单位的申请,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应当在10日内予以答复。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应当对消防安全负全面责任。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防火设计组织施工,不得擅自更改。
第二十条 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必须符合防火有关规定。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单位予以协助。
第二十一条 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存放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消防安全措施,并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储存、输配、经营、使用燃气以及设计燃气工程、销售燃气具必须按照城市燃气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三条 从事生产、维修和销售消防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技术标准和规定,保证产品质量。
第二十四条 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的消防管理规定。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的通道和出口不得堵塞,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供自救使用的避难救生器具。严禁在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内,焚烧可燃物品、燃放烟花爆竹、生产或者贮存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
第二十五条 预防火灾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公民应当负责所在岗位和住宅的防火安全,对他人违反消防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报告。
河南省消防条例第四章 火灾扑救
第二十六条 公安消防队(站)和专职、义务消防队应当加强训练,熟悉责任区内的情况,保证及时参加火灾扑救。实施灭火训练时,有关单位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协助。
第二十七条 需要特殊灭火剂进行灭火的单位,应当根据物品的性质、数量,配备相应种类的灭火剂。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火警都有义务迅速向消防队(站)报警,讲清起火地点、单位。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给报警人员提供方便,不准收取费用。电信部门应当优先传递火灾信息,不得延误。
第二十九条 公安消防队(站)接到报警后,必须按照规定迅速赶赴火灾现场,组织扑救。火场总指挥在紧急情况下,为避免更大损失,有权决定拆除毗连火场的建(构)筑物;有权调动附近单位的专职消防队和消防物资,组织交通运输、供水、供电、电信、医疗救护、环境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力量,统一投入灭火抢救。
火场总指挥在必要时,可以决定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支援灭火。起火单位或者地区必须迅速组织力量灭火,抢救生命和财产,并派人接应消防车。
第三十一条 火灾扑灭后,下列费用,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核实后,由起火单位负责补偿;起火单位参加保险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从保险公司偿付的施救费中予以补偿。
(一)参加扑救火灾的企业事业单位的专职或者义务消防队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损坏的装备器材等费用。
(二)对火灾原因进行技术鉴定的费用;
(三)对紧急情况下,为避免更大损失而拆除毗连火场的建(构)筑物的补偿费用;
(四)其他按照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补偿的费用。
第三十二条 起火单位必须保护火灾现场,并如实提供情况,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实火灾损失。
对参加保险的单位和个人理赔时,计算火灾损失,应当以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保险公司共同核实的损失为依据。
第三十三条 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查明火灾原因,确定火灾责任后,进行火灾原因鉴定和火灾原因认定,向起火单位及其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填发《火灾事故责任书》。
河南省消防条例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三十四条 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开展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定期深入各单位检查、指导消防工作;
(二)调查处理消防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督促消除火险隐患;
(三)迅速组织和正确指挥火灾扑救;
(四)及时查明火灾事故原因,准确统计火灾损失;
(五)开发、研制防火灭火新产品,并对防火灭火新产品组织技术鉴定和推广应用。第三十五条 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应当依法对责任区内的单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被检查单位应当予以协助,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在检查中发现重大火险隐患,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发出《火险隐患整改通知书》;发现随时有可能发生火灾危险的,有权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立即整改;在紧急情况下,有权责令其危险部位停产、停业整改。
第三十六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及装饰、装修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核同意后,有关主管部门方可批准施工。
建筑工程及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后,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共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第三十七条 专门从事设计、安装自动消防工程的单位和个人,需经省以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并领取资格等级证书。
从事装饰、装修工程单位的资格条件,应当由有关部门会同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共同审定。第三十八条 对生产、贮存、经营、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单位的消防安全设施,需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进行检测验收,合格的发给消防安全许可证。运输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履行申报、审批制度。
第三十九条 对在生产中火灾危险性大的特殊工种和从事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备安装、操作的专门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和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四十条 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应当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生产、维修消防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持有省以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核发的许可证,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
销售消防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市(地)以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核批准。从境外进口消防产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河南省消防条例第六章 奖励与处罚
第四十一条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消防监督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单位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普及消防教育,落实消防公安措施,健全消防组织、制度,改善消防设施,及时发现消除火险隐患,预防火灾事故成绩突出的;
(二)及时扑灭火灾或者支援邻近单位和村、居民扑救火灾,避免重大损失有显著贡献的;
(三)模范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制止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事迹突出的;
(四)对查明火灾原因有突出贡献的;
(五)开展消防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革新取得优秀成果的;
(六)在消防工作其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责令采取措施,限期整改。拒不采取措施或者逾期不整改的,对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行政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并可对单位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配置或者管理养护消防器材、设备,影响灭火效能的;
(二)设置妨碍消防车辆通行的障碍物、堵塞消防通道、损坏和擅自挪用消防设备器材,埋压和圈占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三)未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批准,擅自举办大型物资展销和焰火、灯火晚会等活动的;
(四)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用电、用气或者使用质量不合格的装饰、装修材料的;
(五)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不按照规定设置消防安全标志的;
(六)违反仓储消防规定储存物资的;
(七)起火单位不按规定组织扑救火灾的;
(八)违反高层建筑、地下工程消防安全规定,堵塞通道和出口,未按规定配备供自救使用的避难救生器具的;
(九)被检查单位拒绝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依法进行检查,或者拒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十)危险性大的特殊工种和从事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备安装、操作的专门人员,未经培训合格上岗操作的;
(十一)对报警人员应当提供方便而拒绝提供,延误灭火时机,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二)违反消防安全规定构成火险隐患的。
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吊销其公安消防监督部门核发的资格等级证书,并可对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行政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3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一)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未按消防技术规范设计的;
(二)建筑工程和装饰、装修工程的防火设计未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审核同意而交付施工,或者将未经验收合格的工程交付使用的;
(三)施工单位擅自改变工程防火设计或者未按防火设计施工的;
(四)未领取资格等级证书的单位和个人,而专门从事自动消防工程的设计、安装和装饰、装修工程的。
第四十四条 违反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规定,无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对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行政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无证生产、维修消防产品或者生产、维修的消防产品不合格的,由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对其产品予以查封、没收,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未经审批销售或者从境外进口消防产品以及销售进口的消防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的,由市(地)以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对其产品予以查封、没收,并可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消防管理法律、法规,造成火灾事故的,对单位可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行政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属于重大或者特大火灾事故的,对单位可以处以火灾经济损失5%以下的罚款;对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行政负责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处罚,由县以上公安消防监督部门裁决。
罚款没收财物按照《河南省执法机关实施罚款没收财物条例(试行)》和《河南省司法机关罚没收费行为若干规定》执行。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依照该法律、法规处罚;没有规定的,依照本条例处罚。
第五十条 被处罚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安消防监督部门作出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公安消防监督部门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处罚决定的,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一条 公安消防监督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因消防监督工作失误,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造成损害的;
(二)明知有关单位和个人有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而不加制止的;
(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包庇火灾事故责任人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
(四)在火灾原因调查中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的行为。
河南省消防条例第七章 附 则
[1]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人民解放军驻豫部队在地方领有营业执照并面向社会营业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公安厅负责解释。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新)
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1999年3月26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消防职责 第三章火灾预防 第四章消防组织 第五章灭火救援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业务经费、政府组建的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职人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消防工作发展需要增加投入,保障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实际需要。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增强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并督促、指导、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
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有关单位应当积极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适时发布消防公益信息。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
公民应当自觉学习消防知识,积极参加消防演练,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第六条维护消防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七条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先进的消防和应急救援技术、设备,提高火灾预防、灭火和应急救援水平。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宣传、火灾预防、消防安全救助等消防志愿服务活动。
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公共消防事业进行捐赠。
第八条每年11月9日为全省消防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消防演练等活动。
第二章消防职责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建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或者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并协调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
(二)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消防安全条件;
(四)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组织指挥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六)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依法开展消防监督检查;
(二)依照规定公开执法依据、权限、程序、期限,公开消防技术标准;
(三)依法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对备案的其他建设工程进行抽查;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四)依法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火灾隐患整改,及时报告、通报重大火灾隐患;
(五)制定灭火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六)实施火灾扑救,依法调查火灾事故;
(七)开展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八)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公安派出所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督促和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二)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三)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灭火、应急救援和火灾事故调查;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本部门、本系统消防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依法督促所属单位消除火灾隐患。行业协会应当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支持和帮助会员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会员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依法建立消防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七)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本单位人员查改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全面负责。
第十四条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第十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定期检查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第十六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防火公约,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初起火灾扑救和救援救助等工作;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活动。
第十七条综合楼、商住楼和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三)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四)保障共用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
(五)组织本单位员工和居民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演练。
行业协会应当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支持和帮助会员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会员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物业服务企业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业主应当遵守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没有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管理单位管理的居民住宅区,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负责消防安全教育和指导工作。
第三章火灾预防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经依法批准的消防规划,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修改。
公共消防设施应当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维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围的,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第二十条城乡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提出意见,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公共消防设施确需拆除的,应当事先通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按照国家标准重建。
第二十一条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中村既有建筑物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
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城中村、旧工业区、老城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建设和改造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车通道,有条件的,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
第二十二条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保证消防用水,定期维护市政公共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供水设施。单位自行投资建设给水管网的,应当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供水设施并负责管理维护。
乡镇、村应当加强农村消防水源建设。在建设农村给水管网时,应当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并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没有给水管网的,应当利用河流、湖泊、水库、水渠、水井等水源设置消防取水点,并配备必要的取水设施。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对作出不同意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的结果负责。
已经通过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其消防设计变更的,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重新审核。
第二十四条除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外,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进行抽查。
对被抽查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并公布结果,不合格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
已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建设工程,其消防设计变更的,应当重新备案。
第二十五条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竣工,依照下列规定进行消防验收、备案:(一)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消防验收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对被抽查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已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已经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因改建、扩建或改变用途需要变更消防设计的,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重新备案、验收。
第二十六条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消防设施、器材。
建筑物施工时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施工单位应当随施工进度保证消防水源。员工集体宿舍应当与施工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不得违章用火、用电。
第二十七条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用途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第二十八条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装修、装饰,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的材料;装修、装饰材料在施工安装前应当按照规定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外墙装饰、装修及广告牌设置应当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要求,不得影响建筑防火防烟性能和灭火救援行动。
第二十九条房屋所有权人出租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建筑物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第三十条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书面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制定联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共用消防设施的检验、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由各产权人或者使用人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由各产权人按照其所有的产权建筑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承担。第三十一条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合格的决定,对作出不合格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营业的公众聚集场所,需要扩建、改建的,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重新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第三十二条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不得使用影响疏散的镜面材料和设置影响逃生、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三十三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批准,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禁止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开放期间进行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
第三十四条禁止在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内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第三十五条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共娱乐场所、宾馆应当设置移动照明灯具、防烟面罩等辅助人员逃生的装备。
在具有火灾危险的车间、商场、集贸市场、仓库和公共娱乐场所内不得设置员工宿舍。
第三十六条学校、福利院、幼儿园、养老院、医院等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第三十七条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每学期至少对学生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
第三十八条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逃生救助设施。
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司乘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使用灭火器材和组织、引导乘客及时疏散的技能,并通过广播、宣传手册等形式,向乘客宣传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
第三十九条举办灯会、庙会、焰火晚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未经许可不得举办。
第四十条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业培训:
(一)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二)易燃易爆场所和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
(三)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
(四)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监理、维修、操作人员,消防产品的检验维修人员;
(五)消防设施检测、安全监测、技术咨询、安全评估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人员;
(六)依照有关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其他人员。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当依法取得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四十一条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
安装、维修消防设施、器材应当遵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使用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产品或者配件。
第四十二条鼓励单位将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
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消防组织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等消防组织,承担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兼)职消防队或者志愿消防队。
第四十四条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一)大型核设施单位、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具有较大火灾危险的大型批发市场;
(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
(三)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四)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
(五)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其他单位。
第四十五条大型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专职消防组织,承担本单位的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
第四十六条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
专职消防队不得擅自撤销。因单位被撤销或者分立、合并以及其他法定情形确需撤销或者重新组建的,应当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专职消防队队员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四十七条联防队、巡防队和保安组织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初起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等工作。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建设灭火和应急救援训练设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章灭火救援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建设消防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中心,建立消防与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气象等有关单位和其他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消防应急救援能力。
发生灾害事故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等级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统一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可以根据灾害等级和特性,授权专业部门实施指挥。
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履行政府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职责,共同承担应急救援工作。
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度。
因火灾扑救、应急救援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征用单位、个人的车辆、器材和其他物资,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绝、推诿、拖延。
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当立即返还并依法予以补偿。第五十一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
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第五十二条消防车辆在执行扑救火灾或者其他应急救援任务中,指挥员有权决定对占用消防车通道的车辆或者其他障碍物实施强制让道或者清除。
第五十三条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和执行重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志愿消防队员在工作时间参加灭火与应急救援的,其所在单位不得扣发工资、福利。
第五十四条对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表现突出的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五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的火灾形势和特点,定期组织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文化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政府有关部门对行政管理中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或者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第五十六条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性质重要、功能复杂、规模大、消防安全技术要求高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公安派出所对除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监督检查范围外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他单位和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村(居)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第五十七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证件。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保密。
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应当填写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记载消防监督检查情况,并由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者陪同人员签名确认;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者陪同人员拒不签名的,应当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中注明。
第五十八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消防监督检查的结果,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对检查发现的影响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应当定期公布。
第五十九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接到危害消防安全行为的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在二十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第六十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行为。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应当将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消防产品以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移交的消防产品案件的查处情况,自案件处理结束之日起十日内向同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报。
第六十一条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进行消防技术咨询、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评估、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等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和职业准则,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消防技术服务实施监督。
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
实施临时查封后,当事人请求进入被查封的危险部位或者场所整改火灾隐患的,应当允许。但不得在被查封的危险部位和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做好被查封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临时查封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但逾期未消除火灾隐患的,临时查封期限经批准可以延长。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临时查封措施,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
第六十三条公众聚集场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后,仍不消除火灾隐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撤销其消防安全合格证件,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第六十四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审批职责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消防设施施工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
(五)将消防车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
(六)对举报、投诉或者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未调查处理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
(七)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七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严重影响消防安全工作,或者未及时组织整改重大火灾隐患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致使本地发生重特大火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消防职责严重影响消防安全,或者未及时组织整改火灾隐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工程的外墙装饰、装修及广告牌设置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建筑防火防烟性能和灭火救援行动的;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使用影响疏散的镜面材料的;
(三)建筑物施工时高度超过二十四米,施工单位没有随施工进度保证消防水源的;
(四)在具有火灾危险的车间、商场、集贸市场、仓库和公共娱乐场所内设置员工宿舍的。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安装、维修消防设施、器材,违反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
(二)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用途,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
(三)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宾馆,未按照规定配置辅助人员逃生装备的。
第七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引起火灾事故或者导致火灾损失扩大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七十二条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河南省消防条例》新在哪里?
2010年9月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的《河南省消防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12月21日上午,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省公安厅和省消防总队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传修订《条例》的必要性、重要性及主要内容,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意识,促进我省消防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程锋在会上发表讲话。他特别指出,要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省政府副省长秦玉海作重要讲话,就《条例》的贯彻落实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四川详细介绍了《条例》修订的背景、过程以及主要内容。
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确立了新的消防工作原则,对消防工作作了重大的调整和变革。由于我省原《条例》的有些规定与新的消防法不一致,并且我省消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规范,消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需要总结和充实到法规中,所以及时对原《条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那么,新修订的《条例》新在哪里呢?
新修订的《河南省消防条例》由原来的七章六十条增至八章七十二条,重点对消防工作责任制、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救援等工作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在政府消防责任、应急救援工作、灭火义务、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建筑装饰材料和物业公司消防指责等方面也有许多亮点变化。
新《条例》的变化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消防法规定的原则性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进一步增加了可操作性;二是认真分析梳理我省亟需地方立法规范调整的突出问题,全面总结吸收多年来我省消防工作好的制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三是在修订中注意处理好法律之间、各个执法部门之间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第四篇: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1999年3月26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2010年9月29日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消防职责 第三章火灾预防 第四章消防组织 第五章灭火救援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业务经费、政府组建的专职消防队和消防文职人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消防工作发展需要增加投入,保障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的实际需要。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本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实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做好消防工作。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普及消防知识,增强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法制观念。
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并督促、指导、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有关单位应当积极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适时发布消防公益信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应当结合各自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公民应当自觉学习消防知识,积极参加消防演练,提高防火自救能力。
第六条维护消防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和成年人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的义务。
第七条鼓励、支持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使用先进的消防和应急救援技术、设备,提高火灾预防、灭火和应急救援水平。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消防公益宣传、火灾预防、消防安全救助等消防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对公共消防事业进行捐赠。
第八条每年11月9日为全省消防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消防演练等活动。
第二章消防职责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建立消防安全委员会或者消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并协调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
(二)将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三)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改善城乡消防安全条件;
(四)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社会联动机制,组织指挥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六)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条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一)依法开展消防监督检查;
(二)依照规定公开执法依据、权限、程序、期限,公开消防技术标准;
(三)依法对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对备案的其他建设工程进行抽查;对公众聚集场所进行投入使用、营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四)依法查处消防安全违法行为,督促火灾隐患整改,及时报告、通报重大火灾隐患;
(五)制定灭火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演练;
(六)实施火灾扑救,依法调查火灾事故;
(七)开展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
(八)对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公安派出所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工作职责:
(一)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督促和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有关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二)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三)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开展灭火、应急救援和火灾事故调查;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本部门、本系统消防安全管理,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依法督促所属单位消除火灾隐患。
行业协会应当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支持和帮助会员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会员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第十三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
(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
(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六)依法建立消防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七)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本单位人员查改火灾隐患、扑救初起火灾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全面负责。
第十四条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
(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
(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
第十五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定期检查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群众性消防工作。
第十六条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制定防火公约,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初起火灾扑救和救援救助等工作;在火灾多发季节、农业收获季节、重大节日和乡村民俗活动期间,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活动。
第十七条综合楼、商住楼和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二)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
(三)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四)保障共用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
(五)组织本单位员工和居民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消防演练。
行业协会应当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消防安全管理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支持和帮助会员单位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督促会员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物业服务企业对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的行为,应当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制止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报告。
业主应当遵守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没有物业服务企业或者管理单位管理的居民住宅区,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负责消防安全教育和指导工作。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第三章火灾预防
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的实际需要,将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消防装备等内容的消防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经依法批准的消防规划,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修改。
公共消防设施应当与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维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围的,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第二十条城乡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提出意见,由公安机关书面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接到报告的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
公共消防设施确需拆除的,应当事先通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并按照国家标准重建。
第二十一条省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中村既有建筑物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对城中村、旧工业区、老城区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根据需要建设和改造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车通道,有条件的,配备必要的消防装备。
第二十二条城市供水单位应当保证消防用水,定期维护市政公共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供水设施。单位自行投资建设给水管网的,应当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消防水池等消防供水设施并负责管理维护。乡镇、村应当加强农村消防水源建设。在建设农村给水管网时,应当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并满足消防用水的需要。没有给水管网的,应当利用河流、湖泊、水库、水渠、水井等水源设置消防取水点,并配备必要的取水设施。
第二十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对作出不同意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依法对审核的结果负责。
已经通过消防设计审核的建设工程,其消防设计变更的,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重新审核。第二十四条除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外,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依法取得施工许可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进行抽查。
对被抽查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并公布结果,不合格的应当责令停止施工。
已将消防设计文件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的建设工程,其消防设计变更的,应当重新备案。第二十五条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竣工,依照下列规定进行消防验收、备案:
(一)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大型的人员密集场所和其他特殊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消防验收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二)其他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验收后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进行抽查。对被抽查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
依法应当进行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未经消防验收或者消防验收不合格的,禁止投入使用;其他建设工程经依法抽查不合格的,应当停止使用。
已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或者已经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因改建、扩建或改变用途需要变更消防设计的,应当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重新备案、验收。
第二十六条建设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进行施工。
施工单位负责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现场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配备消防设施、器材。
建筑物施工时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施工单位应当随施工进度保证消防水源。员工集体宿舍应当与施工作业区分开设置,并不得违章用火、用电。
第二十七条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用途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第二十八条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装修、装饰,严禁使用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的材料;装修、装饰材料在施工安装前应当按照规定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单位见证取样检验合格;外墙装饰、装修及广告牌设置应当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要求,不得影响建筑防火防烟性能和灭火救援行动。
第二十九条房屋所有权人出租或者委托经营、管理的建筑物应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承包、承租或者受委托经营、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其使用、管理范围内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第三十条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者使用的,应当书面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责任,并确定责任人对共用的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建筑消防设施和消防车通道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制定联合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共用消防设施的检验、维修、更新和改造费用,由各产权人或者使用人按照约定承担;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由各产权人按照其所有的产权建筑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比例承担。
第三十一条公众聚集场所在投入使用、营业前,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向场所所在地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对该场所进行消防安全检查;自检查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合格的决定,对作出不合格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营业的公众聚集场所,需要扩建、改建的,建设单位或者使用单位应当重新申请消防安全检查。
第三十二条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不得使用影响疏散的镜面材料和设置影响逃生、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三十三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经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批准,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禁止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开放期间进行电焊、气焊、气割、砂轮切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施工、维修作业。第三十四条禁止在民用建筑、地下建筑内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
第三十五条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共娱乐场所、宾馆应当设置移动照明灯具、防烟面罩等辅助人员逃生的装备。
在具有火灾危险的车间、商场、集贸市场、仓库和公共娱乐场所内不得设置员工宿舍。
第三十六条学校、福利院、幼儿园、养老院、医院等单位应当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第三十七条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能力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每学期至少对学生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教育。
第三十八条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逃生救助设施。公共交通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司乘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其使用灭火器材和组织、引导乘客及时疏散的技能,并通过广播、宣传手册等形式,向乘客宣传消防设施、器材的使用方法和逃生自救等消防安全知识。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第三十九条举办灯会、庙会、焰火晚会等大型群众性活动,承办者应当依法向公安机关申请安全许可,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器材,未经许可不得举办。第四十条下列人员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业培训:
(一)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
(二)易燃易爆场所和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
(三)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
(四)自动消防系统的设计、施工、监理、维修、操作人员,消防产品的检验维修人员;
(五)消防设施检测、安全监测、技术咨询、安全评估等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执业人员;
(六)依照有关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专业培训的其他人员。
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应当依法取得消防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四十一条消防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必须符合行业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不合格的消防产品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
安装、维修消防设施、器材应当遵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使用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产品或者配件。
第四十二条鼓励单位将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联网。
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企业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消防组织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消防组织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等消防组织,承担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需要,建立专(兼)职消防队或者志愿消防队。第四十四条下列单位应当建立单位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一)大型核设施单位、大型发电厂、民用机场、具有较大火灾危险的大型批发市场;
(二)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型企业;
(三)储备可燃的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基地;
(四)火灾危险性较大、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其他大型企业;
(五)距离公安消防队较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
(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其他单位。
第四十五条大型商场、公共娱乐场所应当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专职消防组织,承担本单位的火灾预防和扑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救工作。
第四十六条专职消防队的建立,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验收。
专职消防队不得擅自撤销。因单位被撤销或者分立、合并以及其他法定情形确需撤销或者重新组建的,应当报当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备案。
专职消防队队员按照国家和本省的有关规定享受相应的待遇。
第四十七条联防队、巡防队和保安组织应当将消防工作纳入职责范围,开展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初起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等工作。
第四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托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建设灭火和应急救援训练设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装备,承担重大灾害事故和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第五章灭火救援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建设消防应急救援调度指挥中心,建立消防与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供水、供电、供气、通信、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气象等有关单位和其他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消防应急救援能力。
发生灾害事故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害等级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统一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可以根据灾害等级和特性,授权专业部门实施指挥。
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履行政府应急救援预案规定的职责,共同承担应急救援工作。第五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储备制度。
因火灾扑救、应急救援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征用单位、个人的车辆、器材和其他物资,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拒绝、推诿、拖延。
火灾扑救、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当立即返还并依法予以补偿。
第五十一条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应当立即报警。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严禁谎报火警。
人员密集场所发生火灾,该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
任何单位发生火灾,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消防队接到火警,必须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第五十二条消防车辆在执行扑救火灾或者其他应急救援任务中,指挥员有权决定对占用消防车通道的车辆或者其他障碍物实施强制让道或者清除。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第五十三条公安消防队、政府专职消防队扑救火灾、应急救援和执行重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任务,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单位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参加扑救外单位火灾所损耗的燃料、灭火剂和器材、装备等,由火灾发生地人民政府给予补偿。
志愿消防队员在工作时间参加灭火与应急救援的,其所在单位不得扣发工资、福利。
第五十四条对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表现突出的人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因参加扑救火灾或者应急救援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五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的火灾形势和特点,定期组织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住房城乡建设、工商、质量技术监督、文化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灾隐患。
政府有关部门对行政管理中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或者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第五十六条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性质重要、功能复杂、规模大、消防安全技术要求高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实施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派出所对除省辖市、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监督检查范围外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他单位和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村(居)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第五十七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检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出示证件。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和资料,涉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的,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应当保密。实施消防监督检查时,应当填写消防监督检查记录,记载消防监督检查情况,并由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者陪同人员签名确认;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或者陪同人员拒不签名的,应当在消防监督检查记录中注明。
第五十八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消防监督检查的结果,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告;对检查发现的影响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应当定期公布。
第五十九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接到危害消防安全行为的投诉后,应当及时处理,并在二十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
第六十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在法定职责范围内依法查处违法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消防产品和国家明令淘汰的消防产品的行为。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部门应当将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的消防产品以及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移交的消防产品案件的查处情况,自案件处理结束之日起十日内向同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报。
第六十一条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进行消防技术咨询、消防设施检测、消防安全监测、消防安全评估、电气消防安全检测等消防安全技术服务时,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和职业准则,并对服务质量负责。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法对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消防技术服务实施监督。
第六十二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火灾隐患的,应当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不及时消除隐患可能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规定对危险部位或者场所采取临时查封措施。
实施临时查封后,当事人请求进入被查封的危险部位或者场所整改火灾隐患的,应当允许。但不得在被查封的危险部位和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做好被查封期间的安全防范工作,防止事故发生。
临时查封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但逾期未消除火灾隐患的,临时查封期限经批准可以延长。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影响较大的临时查封措施,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提出意见,并由公安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决定。第六十三条公众聚集场所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采取临时查封措施后,仍不消除火灾隐患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可以撤销其消防安全合格证件,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处理。
第六十四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消防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场所准予审核合格、消防验收合格、消防安全检查合格的;
(二)无故拖延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不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审批职责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整改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建设单位指定或者变相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消防设施施工单位或者消防技术服务机构的;
(五)将消防车以及消防器材、装备和设施用于与消防和应急救援无关的事项的;
(六)对举报、投诉或者发现的消防违法行为未调查处理导致发生火灾事故的;
(七)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六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应当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自觉接受社会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监督。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的违法行为进行检举、控告。收到检举、控告的机关应当按照职责及时查处,并将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十七条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严重影响消防安全工作,或者未及时组织整改重大火灾隐患的,由上级人民政府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致使本地发生重特大火灾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履行消防职责严重影响消防安全,或者未及时组织整改火灾隐患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建设工程的外墙装饰、装修及广告牌设置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影响建筑防火防烟性能和灭火救援行动的;
(二)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使用影响疏散的镜面材料的;
(三)建筑物施工时高度超过二十四米,施工单位没有随施工进度保证消防水源的;
(四)在具有火灾危险的车间、商场、集贸市场、仓库和公共娱乐场所内设置员工宿舍的。
第六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安装、维修消防设施、器材,违反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的;
(二)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者改变建筑物用途,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
(三)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公共娱乐场所和宾馆,未按照规定配置辅助人员逃生装备的。第七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引起火灾事故或者导致火灾损失扩大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七十一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六十四条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河南省消防管理条例(2010年修订)细则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八章附则
第七十二条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新修订的《河南省消防条例》新在哪里?
2010年9月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的《河南省消防条例》,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正式实行。12月21日上午,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省公安厅和省消防总队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宣传修订《条例》的必要性、重要性及主要内容,提高全社会的消防意识,促进我省消防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程锋在会上发表讲话。他特别指出,要充分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切实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省政府副省长秦玉海作重要讲话,就《条例》的贯彻落实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四川详细介绍了《条例》修订的背景、过程以及主要内容。
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8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确立了新的消防工作原则,对消防工作作了重大的调整和变革。由于我省原《条例》的有些规定与新的消防法不一致,并且我省消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规范,消防工作中积累的经验也需要总结和充实到法规中,所以及时对原《条例》进行了修订和完善。那么,新修订的《条例》新在哪里呢?
新修订的《河南省消防条例》由原来的七章六十条增至八章七十二条,重点对消防工作责任制、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制度、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应急救援等工作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在政府消防责任、应急救援工作、灭火义务、城中村消防安全管理、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建筑装饰材料和物业公司消防指责等方面也有许多亮点变化。
新《条例》的变化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对消防法规定的原则性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补充,进一步增加了可操作性;二是认真分析梳理我省亟需地方立法规范调整的突出问题,全面总结吸收多年来我省消防工作好的制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三是在修订中注意处理好法律之间、各个执法部门之间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篇:河南省消防部队政工干部业务知识题
河南省消防部队政工干部业务知识题库
一、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及配套文件
(一)填空题
1、为适应新形势下公安消防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求,规范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公安部消防局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制定了《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
2、新修订的《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自2010年9月开始施行,共10章50条。
3、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公安消防部队中进行的理论武装和思想引导工作,是党对公安消防部队实施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
4、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坚持科学理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增强实际效果、积极推进改进创新五个原则。
5、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6、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
7、胡锦涛总书记 “三句话”总要求是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
8、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公安消防部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
9、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质量效益,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进步与保持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教育与完善政策制度结合起来。
10、思想政治教育要继承优良传统,吸纳先进文化,体现时代精神,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紧贴时代发展、紧贴使命任务、紧贴官兵实际,不断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11、各级政治机关主管本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教育部门归口承办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工作。
12、各级党委必须认真履行管思想、抓教育的职责,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坚持议教制度,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原则,确定重要教育任务,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13141516
二、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若干规定(试行)
(一)填空题
1、《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若干规定(试行)》共11章50条。
2、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党在公安消防部队的大队、中队及相当的基层单位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在机关中设立的党总支部、党支部。
3、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必须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问题。
4、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本单位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本单位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以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5、辖中队的大队(含特勤大队,下同)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不辖中队但领导管理县级以上政府专职消防队的公安消防大队,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大队部设立党支部。
6、中队(含特勤中队、警勤中队,下同)和其他相当单位设立党支部。
7、总队机关各部门和一、二类支队机关各部门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所属处、科、室及直属单位根据正式党员人数可单独或联合设立党支部。
8、三类支队的机关部门,辖直属单位的设立党总支部委员会,直属单位设立党支部。
9、总队、支队机关党总支部、党支部隶属总队、支队机关党委。
10、独立执行任务的临时单位,根据需要并经支队级以上党委批准,可设立临时党委或临时党总支部、临时党支部。
11、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机关总支部委员会一般为5至7人,具体名额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决定。
12、党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 至7人组成,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不建立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副书记。
13、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和大队、中队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本单位政治主官。
14、大队部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大队副职,未编配副职的,一般为本单位军事主官。
15、总队、支队机关各部门党总支部(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部门领导,机关所属处、科、室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本单位行政负责人。
16、总队、支队机关直属单位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一般为政治主官,未编配政治主官的为行政负责人。
17、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大队部、中队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由所在支队党委批准。
18、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委员会委员由所在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机关党总支部、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和委员由所在机关党委批准。
19、机关党总支部(支部)委员会、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
20、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21、战时临时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上级的作战命令、指示,搞好宣传鼓动,维护战场纪律和群众纪律,做好火线入党工作,开展立功创模活动等。
22、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在本级党员大会和委员会集体领导下,负责党组织日常工作。
23、涉及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方向性、全局性、政策性和敏感性重大问题,必须经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
24、召开党的基层委员会或者党员大会,按照确定议题、会前准备、民主讨论、形成决议、分工落实的程序进行。
25、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研究确定,党员大会的议题由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研究确定。
26、党的基层委员会或者党员大会确定议题应当事先征求意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
27、召开会议的时间、议题,一般应在一天前通知。委员或党员应当认真准备意见。
28、对讨论决定的重要事项,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之间应当进行个别酝酿,形成方案建议。
29、多数委员或多数党员的意见一致时应当及时表决,作出决议。决定多个事项,应当逐项表决。
30、研究士兵警衔职级调整、骨干配备、士官选取、党员发展、奖惩等事项,应当逐个表决。
31、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党员大会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
32、表决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方式进行。
33、研究士兵警衔职级调整、骨干配备、士官选取和奖励事项,采取口头、举手或者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34、讨论通过委员会和军政主官的工作报告、研究发展党员和处分事项,采取举手或者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35、选举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研究大项经费开支、重要物资采购等事项,采取口头、举手或者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36、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中队党支部实行党委(党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37、军政主官必须服从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领导,执行本级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的决议。
39、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支部)应支持军政主官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40、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委员到会方可举行。
41、党员大会必须有超过半数的党员到会方可举行,选举时必须有超过五分之四的有选举权的党员到会。
42、书记、副书记均不在位时,一般不得召开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或党员大会;遇有紧急情况必须开会时,可临时指定负责同志召集。
43、讨论决定问题时,书记、副书记与委员和党员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应当尊重委员和党员的意见,不得压制不同意见。
44、讨论决定问题时,按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决议。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个人对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并有权向上级反映,但在本级党组织的决议未改变前,必须坚决执行。
45、讨论决定涉及与会人员或者其亲属切身利益的事项,本人应当回避。
46、对会议内容除按照规定的范围传达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泄露。47.党的基层组织议事必须遵循明确议事依据、符合会议法定人数、平等议事、少数服从多数、回避、保密等原则。
48、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实行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运行机制,不断扩大以落实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的党员各项民主权利。
49、党务公开应采取设立公开栏、印发征求意见稿、召开会议和网上公布等方式方法进行。
50、党务公开一般每季度一次,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步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对公开后收集的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应当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51、个人对决议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并有权向上级反映,但在本级党组织的决议未改变前,必须坚决执行。
52、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要坚持学习制度,集中学习每月至少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天。
53、大队党的基层委员学习采取个人述学和党委评学、考学等方式,保证人员、时间、内容、效果落实。
54、大队党员大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党委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55、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季度应召开一次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形势分析会,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56、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半年向党员大会或军人大会报告一次工作,一般结合半年、全年工作总结进行,并报上级党委备案。
57、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58、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民主生活会相关材料应报上级党委备案。对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没有按照要求解决问题的,上级党委可以责令重新召开。
59、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及委员每年结合年终总结进行一次述职述廉,接受群众监督。
60、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的学习工作生活制度包括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报告工作制度、形势分析制度。
61、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坚持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集中学习每季度至少一次,每次不少于半天。
62、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总支部委员会根据需要召开,遇有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63、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每季度应召开一次形势分析会,及时总结分析机关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64、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交心通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65、党日是党组织生活在时间上的依托,主要用于召开党的会议,进行党的教育,开展组织生活,处理党务工作。
66、党课主要是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67、党课,中队党支部每月一次,大队、机关党支部每季度一次。
68、大队、大队部、中队党支部每半年报告一次,机关党支部每年报告一次。69、大队、大队部和中队党支部委员会每半年,机关党支部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
70、大队、大队部、中队党支部,党员汇报每两个月至少一次;机关党支部,党员汇报每季度至少一次。
71、党员汇报采取口头或书面形式。外出时间三个月以上的党员,应当采取书面形式汇报。
72、在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部队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是激励基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实践载体和动力机制。
73、先进基层党组织应做到“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制度落实好、党员队伍好、群众反映好、工作业绩好。
74、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要做到“五个带头”:带头学习提高、带头践行宗旨、带头爱岗敬业、带头弘扬正气、带头遵纪守法。
75、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应始终着眼建设,注重经常,与开展“三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创在平时、争在平时、比在平时,融入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经常性建设中,渗透到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推动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上见实效。
76、党的基层组织每年制定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军人大会和网络、橱窗等方式,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77、上级党组织负责人结合民主生活会、工作总结、考核帮建班子等适时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点评,实事求是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努力方向。
78、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对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每年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一次评议,可结合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一并进行。
79、安部消防局每两年,总队、支队每年“七一”前评选表彰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表彰要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
80、党的基层各级组织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围绕履行职责使命和职业特点,精心设计主题和活动载体,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二)简答题
1、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必须遵循那些原则?
答:坚持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抓好落实;坚持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坚持党管党员、党管干部;坚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依照法规制度办事。
2、哪些单位需要设立党支部?
答:辖中队的大队(含特勤大队,下同)大队部设立党支部;不辖中队的大队(含战勤保障大队,下同)设立党支部;中队(含特勤中队、警勤中队,下同)和其他相当单位设立党支部。由公安消防部队领导管理的县级以上政府专职消防队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党支部。
3、临时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的职责,由批准其成立的上级党委确定,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负责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适时向党员原所在单位介绍有关情况,必要时作出鉴定并提出奖惩建议。
4、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在本级党员大会和委员会集体领导下,负责党组织日常工作,履行哪些职责?
答:
(一)主持召开党的会议。
(二)检查督促落实上级决议、指示和本级党组织决议。
(三)代表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向本级党员大会和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
(四)组织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抓好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自身建设,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委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增进班子团结。
(五)与委员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情况,研究工作。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书记出缺时代行书记职责
5、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在本级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领导下,主要履行哪些职责?
答:
(一)参与和维护集体领导,对本级党组织讨论决定的事项积极发表意见。
(二)执行本级党组织的决议,完成党组织赋予的任务并接受检查和监督。
(三)向本级党组织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支持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的工作,维护班子团结。
(五)遵守党组织工作制度规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监督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委员的工作。
6、党的基层组织议事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答:
(一)明确议事依据。
(二)符合会议法定人数。
(三)平等议事。
(四)少数服从多数。
(五)回避。
(六)保密。
7、党务公开的内容有哪些?
答:本单位本部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工作部署的情况;本级党组织研究制定的重要决议、决策、规定和党务工作制度情况;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情况;选人用人及其他党内事务中与官兵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事项等,做到全面、真实、具体。
8、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学习工作生活制度都有哪些? 答:
(一)学习制度
(二)会议制度
(三)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四)形势分析制度
(五)请示报告制度
9、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的学习工作生活制度都有哪些?
答:学习制度、会议制度、形势分析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
10、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都有哪些?
答: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11、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认真履行规定的职责,做到“五个好”:
(一)领导班子好
(二)制度落实好
(三)党员队伍好
(四)工作业绩好
(五)群众反映好
12、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自觉践行胡锦涛总书记“三句话”总要求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做到“五个带头”:
(一)带头学习提高
(二)带头践行宗旨
(三)带头爱岗敬业
(四)带头遵纪守法
(五)带头弘扬正气
13、公安消防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党员大会行使哪些职权?
答:(1)讨论贯彻执行上级决议、指示的措施。(2)讨论和批准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报告。(3)选举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4)除行使上述职权外,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的大队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大问题的职权;设立党支部的大队、中队支部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大问题、作出吸收和处分党员决定的职权;大队部、机关党支部党员大会还行使讨论和决定党支部建设重要问题、作出吸收和处分党员决定的职权。
14、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主要履行哪些职责?
答:大队党的基层委员会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主要履行下列职责:(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宪法、法律和部队法规制度,执行上级决议、命令、指示。(2)组织官兵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3)领导所属党支部建设和基层全面建设,做好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研究决定本单位消防执法、执勤训练、思想政治工作、行政管理、后勤保障、装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完成任务中的重要问题。(4)组织和带领官兵完成防火、灭火和应急救援为中心的各项任务。
15、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主要履行哪些职责?
答:机关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要履行下列职责:(1)抓好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教育和管理党员,对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和廉洁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党员的权利,做好发展党员工作。(2)支持和监督行政负责人正确行使职权,教育机关人员做好本职工作,保证机关各项任务完成。(3)了解和反映机关人员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其正当权益;协助有关部门改善机关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好聘用人员、家属的思想工作。(4)配合上级对机关干部进行考核,对机关人员的奖惩提出建议。
16、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党的基层组织书记应经过相应培训,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较高的理论素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扎实的工作作风,善于运用依靠组织力量、抓住工作重点、发挥骨干作用、坚持模范带头、典型引导等工作方法,具有较强的做党务工作、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解决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协调凝聚班子、带领党员和群众完成任务的能力。
17、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或者党员大会的议题如何确定?
答: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的议题由书记、副书记研究确定,党员大会的议题由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研究确定。确定议题应当事先征求意见。除特殊情况外,不得临时动议。
18、党委会在研究干部任免、军衔职级调整、骨干配备、士官选取和奖励事项时,通常采取哪种方式进行表决?
答:口头、举手或者无记名投票方式。
19、党委在征求意见时,有什么要求?
答:党委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应当广泛征求意见。对与下级党组织有关的重要问题作出决定时,应当征求下级党组织的意见;涉及部队全局性的工作和官兵切身利益的事项,应当充分听取下级党委、机关和官兵的意见;专业性、技术性强的问题,还应当征询专家的意见。
20、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或者党员大会决议如何形成?
答:多数委员或多数党员的意见一致时应当及时表决,作出决议。决定多个事项,应当逐项表决。研究士兵警衔职级调整、骨干配备、士官选取、党员发展、奖惩等事项,应当逐个表决。党的基层委员会、党总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委员会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党员大会表决事项以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人数的半数为通过。如对讨论的事项意见分歧较大,应当暂缓表决,会后进一步调查论证、交换意见,下次会议复议;特殊情况下,可以报请上级党组织裁决。
6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团以上部队的单位(以下简称团级以上单位)设立委员会,在营和相当于营的单位设立基层委员会,在连和相当于连的单位设立支部。
12、党的各级委员会(支部)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13、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是党领导军队的根本制度。
14、中国人民解放军团以上部队设立政治委员,营设立政治教导员,连设立政治指导员。
15、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总政治部。旅以上部队设立政治部,团设立政治处。
16、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政治机关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负责管理军队中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17、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根本作风和方法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
18、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19、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党组织建设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20、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1、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
22、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按照规定实行党务公开,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23、干部队伍建设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全面落实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和任用机制,调整配备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24、建立健全共青团组织,落实团的组织生活和工作制度,发挥共青团的党的助手作用、完成任务的突击队作用和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作用。
2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机关,是全军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
26、总政治部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2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团级以上单位的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产生的委员会,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党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单位的工作。
28、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召集,每5年举行一次。在特殊情况下,经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期举行。
29、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选举办法,由同级党的委员会决定,并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30、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的产生,应当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候选人名单必须经党组织和选举人充分酝酿讨论。
31、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
32、被选举人获得赞成票超过应到会有选举权人数半数的,始得当选。
33、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其每届任期与同级党的代表大会当届届期相同,在党的代表大会召开和闭会期间,享有代表资格,行使代表权利,履行代表职责,发挥代表作用。
34、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党的各级委员会在必要时召集党的代表会议,讨论和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党的代表会议代表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召集党的代表会议的委员会决定。
35、党的各级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委员会的名额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决定。
36、党的旅、团级单位委员会委员必须是有3年以上党龄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37、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委员会,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备案。
38、党的各级委员会对本单位的组织、人员和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39、独立执行任务的临时单位应当根据需要成立党的临时委员会。40、党的临时委员会的组成、职权、隶属关系和产生办法,由批准其成立的党的委员会决定。
41、党的各级委员会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遵循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
42、一切重大问题必须由党的委员会讨论决定;紧急情况下可以由首长临机处置,但事后必须及时向党的委员会报告,并接受检查。
43、凡属重大问题必须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论,集体作出决定,个人不得专断。
44、党的委员会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5、党的委员会委员对党的委员会决定的问题如有不同意见,可以声明保留,并有权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但在本级或者上级党的委员会未改变决定之前,必须坚决执行。
46、党的委员会作出决定后,由军政首长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贯彻执行,属于军事工作方面的,由军事主官负责组织实施;属于政治工作方面的,由政治委员负责组织实施。
47、军政首长必须服从党的委员会的领导,执行党的委员会的决议,积极履行职责,密切合作,互相支持。
48、党的委员会不得包揽行政事务,应当支持行政首长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49、在党的委员会中,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享有平等的权利,个人不能决定重大问题或者改变委员会的决定。
50、书记、副书记必须有坚强的党性和良好的民主作风,善于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委员的作用。
51、书记、副书记应当自觉接受党的委员会的监督,对自己和党的委员会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委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加党的委员会的集体领导。
52、团级单位的司令部、政治处和直属单位,根据需要设立统一的党的直属委员会,负责管理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53、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营和相当于营的单位设立的基层委员会,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54、党的基层委员会的名额由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决定,设立书记、副书记,每届任期3年。
55、党的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差额选举产生,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56、党的基层委员会委员的增补,由基层委员会提出意见,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委员会成员调离本单位、免职或者退出现役,其在党的基层委员会的职务即自行免除。
57、党的基层委员会对本单位的组织、人员和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
5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连和相当于连的单位设立的支部,是党在军队中的基层组织,是各该单位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
59、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连级单位都应设立党的支部。60、设立党的支部必须经党的旅、团级单位委员会批准。
61、支部党员大会和它产生的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单位的工作。支部委员会必须贯彻执行支部党员大会的决议,向支部党员大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62、党的支部委员会的人数一般为5至7人,最多9人。
63、正式党员少的支部可以建立3人支部委员会或者只设立书记、副书记。
64、党的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如需提前或者延期换届选举,应当报上一级党的委员会批准。
65、党支部按照党员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划分党的小组。
66、党小组长由党小组会推选产生。干部党员应当同士兵党员一起编入党的小组,过党的小组生活。
67、党支部应当坚持会议制度、党日制度、党课制度、报告工作制度、民主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6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团级以上单位设立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各级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的检查机关,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
69、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每届任期和同级党的委员会相同。
70、政治委员与同级军事主官同为所在部队的首长,在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下,对所属部队的各项工作共同负责。
71、政治委员是党的委员会日常工作的主持者。
72、政治委员隶属于直接上级首长,在政治工作上,服从上级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在军事工作上,服从上级军事指挥员、政治委员和军事机关。
73、政治委员应当以主要精力组织领导本单位的政治工作。
74、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团级单位政治部(处),是所属部队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在上级政治机关、同级部队党的委员会和政治委员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基层党的工作,组织进行政治工作。
7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76、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当根据《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和军队的有关规定,在本单位党组织的领导和首长的指导下,围绕部队中心任务,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教育和活动,在完成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
77、共青团在军队旅、团级单位和以承担学历教育任务为主的院校及士官学校设立团的委员会,在营和相当于营的单位设立团的总支部,在连和相当于连的单位设立团的支部。
78、共青团在军队旅、团级单位的代表大会每2年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经本级党的委员会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期举行。
79、团员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80、共青团委员会在本单位党的委员会、政治机关的领导下和本级首长的指导下,领导所属单位的共青团工作和开展青年工作。
81、共青团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82、共青团总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83、团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1年。
84、共青团支部是党支部的助手,在上级共青团组织、本单位党支部的领导下和本级首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85、凡有共青团员3人以上的独立单位,都应当设立团支部。没有条件设立团支部的单位,其团员可编入附近军队单位的团支部。
86、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团级单位军人代表会议,是健全和发展军队内部民主生活、保障军人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和参与部队管理的一项民主制度。
87、军人代表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在本级党的委员会的领导下和政治机关的指导下,由会议主席团主持。
88、军人代表会议的代表必须自下而上地民主选举产生。
89、军人代表会议应当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90、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连和相当于连的基层单位,设立军人委员会。91、军人委员会是实行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保障军人行使民主权利,开展群众性活动的组织。
92、军人委员会在党支部或者党的基层委员会的领导下和军政首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93、军人委员会由5至7人组成。
94、军人委员由群众推荐候选人、军人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经党支部或者党的基层委员会批准。
95、军人委员会每届任期1年。
96、军人委员会推选主任、副主任各一人,主任一般由本单位行政副职领导担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军政素质好、思想作风正、群众威信高、热心为群众服务的士兵、学员和军官担任。
97、军人委员会应当围绕本单位的中心任务,组织官兵开展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和其他群众性活动,98、军人委员会应在基层建设和完成任务中发挥参谋作用,在维护政策、法规制度和军人合法权益上发挥监督作用,在密切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中发挥桥梁作用。
99、军人委员会组织全体军人参加的活动,应当报本单位首长批准。
100、委员会应当坚持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报告工作制度、请示报告制度。
(二)简答题
-******474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