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集聚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河南省巩义市产业集聚概况
摘要:自2003年巩义市提出“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的发展战略以来,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工业强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以产业集聚区规划制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工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的发展战略,使产业集聚区建设有了长足发展。2006年,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豫联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产业园区、民营科技创业园区、耐火材料工业园区五个重点工业园区进入郑州市重点产业园区,2009年该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豫联产业集聚区进入河南省重点产业集聚区,2012年(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被国家工信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011年,该市5个重点产业集聚区完成销售收入809.4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05.2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16亿元,有力促进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字:产业集聚;河南省巩义市;经济发展。
引言: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新经济地理学(NEG)还是新增长理论的推论, 都认为产业集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泉。这一推论已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有力支持[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已经形成了以/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0为代表的, 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产业集聚。目前, 这占全国61 3% 的国土面积和241 2% 的人口的三大经济圈, 生产了占全国481 3% 的GDP。当前,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综合带动作用不断增强,逐渐成长为市、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城镇居民就业、增收的主渠道,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动机”。
1.产业集聚
1.1产业集聚概念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l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即“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马歇尔之后,产业集聚理论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流派。比较有影响的有: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E·M·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与钻石模型等。
1.2产业集群形成模式
1.2.1市场创造模式
区域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在我国,市场创造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该省内有许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1.2.2资本转移模式
一般是发生在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当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出于接近市场或节约经营成本的考虑,在生产区位上作出重新选择,并投资于一个新的地区的时候,有可能引发同类企业和相关企业朝这个地区汇聚。这样一种产业集聚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资本从外部的迁入。我们把缘于资本迁移和流动而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称作资本迁移模式。目前,国内在资本迁移模式下形成的产业集聚或产业集群有很多,其中起推动和促进作用的迁移性资本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
1.3产业集聚形成类型
1.3.1指向性集聚
这是为充分利用地区的某种优势而形成的产业(企业)群体。通常是在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原材料集中地、市场集中区或交通枢纽节点。这些区位优势因素作为某种重要指向,吸引形成了产业(企业)集聚体。
1.3.2济联系集聚
这种集聚的目的在于加强地区内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它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纵向经济联系而形成的集聚。纵向经济联系是指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这是种投入产出关联关系;另一种是横向经济联系形成的产业集聚。横向经济联系是指那些围绕着地区主导产业与部门形成的产业集群体之间的关系。
1.4产业集聚的集聚效益
1.4.1外部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有外部规模经济和内部规模经济之分,前者指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效益,后者是指随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大而产品成本降低的经济效益。产业集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发现,集中在一起的厂商比单个孤立的厂商更有效率(外部经济)。相关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可以促进行业在区域内的分工与合作。
这主要体现在:
(1)有助于上下游企业都减少搜索原料产品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使产品生产成本显著降低。
(2)集群内企业为提高协作效率,对生产链分工细化,有助于推动企业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集聚使得厂商能够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比较容易获得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了解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
(4)集聚形成企业集群,有助于提高谈判能力,能以较低的代价从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
(5)由于集聚体本身可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会对外地相关人才产生磁场效应。集聚区内有大量拥有各种专门技能的人才,这种优势可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以较低的费用找到合适的岗位人才,降低用人成本。
1.4.2创新效益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创新。企业的创新常常来源于企业之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在产业集聚中,新工艺、新技术能够迅速传播。企业更容易发现产品或服务的缺口,受到启发,发现市场机会,研发新的产品。由于集聚,不同公司员工之间接触沟通的机会增多,有助于相互间的思想碰撞而产生创新思维。同一园区企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定期交流会对各个企业带来创新灵感,这是知识技术外溢性的体现。
1.4.3竞争效益
波特的企业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中四个决定因素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间竞争,这四个因素是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产业园区的集聚企业具备这些条件,为提高本企业、本行业甚至本区域的竞争力提供了可能。产业集聚加剧了竞争,竞争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竞争不仅仅表现在对市场的争夺,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同处一地的同行业企业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可以相互比较。这给企业带来了创新的压力与动力,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及提高服务,追赶技术变革的浪潮。集聚区内的企业比起那些散落在区外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竞
争优势,更容易进入这一行业的前沿。
2.河南省巩义市概况
巩义市1991年撤县建市,现辖15个镇、5个街道,292个行政村,人口80万,耕地50多万亩,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0万人。2005年,全市完成GDP 23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8.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 045元,1992年以来,综合经济实力连续14年位居河南省首位,连续8届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是河南省赋予省辖市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的扩权县市、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和科技进步示范区。重点行业电解铝产量占全省的28%,耐火材料产量占全国的20%,净水剂产量占全国的50%。
3.巩义市产业集聚区概况
巩义市形成了以五个重点产业集聚区为骨干,以乡镇特色园区和重点企业园区为支撑的三级园区发展格局。全市拥有河南省级产业集聚区2个,郑州市级产业集聚区5个,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和豫联产业集聚区被评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还被评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销售收入720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34亿元,占到全市工业项目投资的65.7%,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亿元。
3.1豫联产业集聚区
3.1.1地理位置
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位于巩义市东北部浅山丘陵区,紧邻巩义新城区,北与河洛镇相接,南与大峪沟镇相连,集聚区内沟壑纵横,地势起伏较大,冲沟陡坎较多。连霍高速公路和陇海铁路从集聚区北部穿过;省道314和237分别位于集聚区北侧和西侧;建设中的巩登高速从集聚区西侧经过;规划建设的中原西路延伸线从集聚区南部穿过。集聚区地处郑洛工业走廊的中心地带,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1.2规划情况
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规划总面积12.1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1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4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5平方公里,规划涉及四个镇办(站街镇、河洛镇、紫荆街道办、北山口镇)驻地人口10.9万人。
3.1.3集聚区建设情况
目前,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607平方公里,拥有投融资平台1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家;有较为完善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网络,绿化面积65万平方米,吸收就业人口11850人,主导行业产品电解铝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9%。集聚区的铝及铝加工产业规模、装备水平、科技研发能力稳居中国铝行业第一方阵。全国500强之一的豫联集团是集聚区主导产业的领军企业,其控股子公司河南中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是沪深300综合指数成份股和上证治理板块成份股之一。2010年11月,由中孚实业等单位研发的“铝电解系列不停电停(开)电解槽的装置及方法”获得第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集聚区在豫联园区实施的国际合作环保示范项目,已被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伙伴计划确定为20个旗舰项目之一,是我国唯一入选的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2010年集聚区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3.1.4运营情况
2011年,巩义豫联产业集聚区完成企业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7.5%;税收收入
6.5亿元,同比增长85.7%;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同比增长29%;主导产业营业收入146
亿元,占全部营业收入的95%,2011年,集聚区投资强度为8795万元/万平方米。今年1-3月份集聚区完成营业收入31.77亿元,同比增长15%;税收0.7亿元,同比增长16.6%;固定资产投资3.6556亿元,同比增长11%。
3.2巩义市(回郭镇)产业聚集区
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位于回郭镇镇区。2008年入选我省首批省级产业集聚区,2010年被省科技厅命名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全区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第5,综合考核指标排名全省第67位。
3.2.1规划情况
全区规划面积13.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7.8平方公里,以铝加工、电线电缆为主导产业,入驻各类工商企业2000余家,法人企业217家,其中限额以上企业76家,超亿元企业42家,拥有明泰、永顺、万达、鑫泰4个销售收入超20亿元的铝加工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已建成铝铸轧生产线86条,热轧生产线3条,冷轧生产线28条,箔轧生产线27条,并拥有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4热轧生产线及中国第二宽1+2热轧生产线,年铝加工能力150万吨,销售收入308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
3.2.2运营情况
目前,集聚区铝板带箔产量占河南省铝板箔产量的36%左右,占全国铝板箔产量的21%左右。其中,电子箔占国内市场的80%以上,PS版基占45%,空调箔占30%以上,基本主导了全国该行业产品的价格定位。2010年,产业集聚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5亿元,营业收入3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5亿元。
3.2.3集聚区目标
根据集聚区发展规划,预计到2015年,区内超佰亿元企业将达到4家,上市企业3—4家,实现营业收入超800亿元,利税100亿元,并跻身省产业集聚区十强,努力晋升为国家级铝加工特色产业基地。3.1.2巩义市(回郭镇)产业集聚区。
3.3巩义市经济技术产业园区
巩义市经济技术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以冶金、能源、化工、高科技、新材料等为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已达到10平方公里。2010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126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9.16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投资0.5亿元。
3.4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
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位于巩义市康店镇,产业集聚区集金属制品深加工、机械精密制造、耐材、化工多种行业,其中河南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恒丰钢缆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2010年巩义市民营科技创业园区完成销售收入5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5.85亿元,完成工业项目投资完成10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完成0.044亿元。
3.5巩义市耐火材料工业园
巩义市耐火材料工业园位于巩义市城区总体规划以外,豫31省道两侧西河、山川、老井沟村区域。以耐火材料工业为主,包括仓储、耐材原料、耐材化工、机械加工、包装、物流等。2010年完成工业销售收入61.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工业项目投资完成9.7亿元。园区耐材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成为我省和我国重要耐材生产基地。
4.结果与建议
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向明确,发展过程中抓住政府扶持机遇,大力发展。但是,巩义市经过20多年粗放型的快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发展与资源、能源供给之间的矛盾、发展与自然相和谐之间的矛盾、发展的效益与投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潜力已接近极限。
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影响巩义市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因素,要突破巩义市发展的极限和顺利跨越这个鸿沟,就必须寻求新的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循环经济成为必不可少的发展方向。同时巩义市具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实力:
(1)巩义市可综合利用的“三废”产生量大,每年排放粉煤灰65万吨,炉渣
35万吨,净水剂渣18万吨,电厂冲灰水900万吨,化工废水294万吨,钢渣及 各种矿渣700万吨左右。加上历年积存的大量废弃物,足以支撑起一定规模的循环经济产业。
(2)巩义市企业类别较多,互补性强,物料在产业间转移的余地很大,能源梯级利用的空间巨大o
(3)巩义市企业的原始资本积累已基本完成,发展模式由低级、初级向高级跨越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所以发展循环经济是巩义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是推进巩义市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节约型转变,是实现巩义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之选、迫切之选,是巩义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洛平,产业集聚的交易费用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05;
[2]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 2006,(3): 103-114;
[3]王缉慈.关于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J].经济地理, 2004,(4): 33-36.
第二篇: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速产业集聚和升级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抓手。1997年以来,我镇先后规划了占地1400亩的示范印刷工业园区,205.5亩的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380亩塑编工业园区和总面积3平方公里的城东综合工业园区。目前,入园企业共家,其中家已投产,累计完成投资亿元,主要涉及印刷、纺织、塑编、礼品、不锈钢、瓷陶等产业。2002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03亿元,占全镇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的39.3。工业园区的建设有效地推进了产业的集聚和升级,成为我镇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工业园区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
1、园区规划立足于高起点。龙港工业经济经过十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印刷、纺织、塑编、礼品等为特色的块状经济。为了加快特色产业集中布局,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1997年以来,我镇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完成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各个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了各个园区规划的功能,既规划了具有产业特色的印刷、塑编等专业工业园区,又规划了3平方公里城东综合工业园区,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产业格局和相互配套、相互补充、功能齐全的总体布局。在规划实施思路上,坚持按工业园区建设和标准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坚持成熟一片,开发一片,不搞“散”、“小”和乱铺摊子。
2、园区准入坚持高要求。为了提高工业园区的建设档次,我们对项目从严把关,入园项目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属国家、省、市、县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优先安排;②项目投资必须在500万元以上,单个项目用地面积在10亩以上;③符合我镇产业发展规划或上档次的工业项目;④必须有相当大的资金比例用于技术改造投入;⑤禁止技术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和企业及法律法规禁止创办的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同时,为了培育小型企业的发展壮大,结合印刷业整治和“三合一”企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划建设小包装工业园区,建成20幢标准厂房,引进126家小型企业进入园区,对入园企业也设置了相应的条件。
3、园区建设坚持高标准。我镇在财政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了工业园区内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园区基本实现水、电、路、通讯、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六通一平”。在建设过程中注重质量、追求速度,使配套设施在入园项目设计完成前投入使用。同时,对入园区企业的厂房建设也设定了严格的标准,入园企业厂房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从严控制,严格防止企业改变功能,使园区达到厂房标准化、生活舒适化、环境绿化和美化的要求。如在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建设中,我们要求入园企业建筑密度要求在30-40以内,容积率控制在1以下,绿化率必须在40以上,围墙一律采用通透式。
(二)多渠道筹资,突破工业园区建设的资金“瓶颈”
1、投资主体多元化。我们采用“政府投入、企业分担、社会融资”的多元投入机制,拓宽了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启动园区前期开发。道路、水电、绿化等公共设施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适当分担,生产经营性设施在政府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自主建设,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投入,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企业可以通过土地、厂房抵押信贷筹集资金。如小包装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针对有些企业融资难的情况,我镇在全省首创厂房按揭贷款,入园企业只需交纳50资金购置标准厂房,其余部分由银行办理五年期的按揭贷款手续,有效地解决了入园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运作机制市场化。成立了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实行建设业主制,以市场化手段对园区建设开发进行具体运作。投资开发公司垄段园区的一级土地市场,控制企业用地的价格,对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实行统一安排。目前,我镇准备借助新雅集团、温州礼品城的品牌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采用集资联建、厂房出售出租等办法建设一批标准化厂房,积极引导小型印刷、礼品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生产,建立集研发、生产销售、培训等配套设施。
(三)优化服务,大力扶持园区的发展
1、强化政策的扶持。通过采用以建成区内的商住用地公开出让后得贴补工业园区建设设施建设的办法,保证工业园区的启动和正常持续的建设投入。大幅度调低用地价格,降低开发建设投资成本,对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给予不等的地价优惠,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事一策”的办法,落实帮扶措施,对入园区企业免征有关规费,实行技术改造贴息,鼓励入园企业进行重组和新产品开发。
2、建立服务机构,优化服务。成立了工业园区管委会,对入园项目实行一条龙服务,即统一立项、统一委托设计、统一组织会审、统一办理消防许可证、工程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土地过户、统一设施配套,使企业能一边
按照规划施工,一边按照程序办理手续,加快了入园企业建设的速度。项目建成后实行经常性服务,帮助企业早出成效。为了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我们在示范印刷园区三期建设中采取统一征地,切块供地的办法,从而缩短了企业与政府部门、村委会之间的协商过程,加快了项目建设的速度。同时,对原有的审批程序进行改革,取消项目建议书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采用填表式,总平方案和扩初设计合并联审,减少了企业在办理手续中的审批环节。
(四)创新机制,强化园区建设的管理
1、落实具体管理制度。在项目建设中,实行项目招投标制、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加强对企业基建项目的管理。凡进入园区项目必须按基建程序办理有关手续,限定时间,按规划和设计要求进行建设,不得擅自改变项目性质和建设内容。对于在园区内不能按限定时间内动工建设的项目,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如在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为杜绝企业改变功能,我们实行资本金管理制度,要求入园企业必须按照用地缴纳土建和设备资本金,镇政府根据进区企业项目实施建设情况对资本金进行分期管理,项目按规定建成投产后资本金全额返还企业。
2、突破园区征地难的问题。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妥善处理好园区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在征地过程中,我们采取多种办法予以补偿:一是建设住宅小区,在园区附近划出一块土地用于拆迁户安置,通过园区的建设,带动住宅小区的整体升值增值,让群众得到实惠;二是经济补偿,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拆迁户经济上的补偿;三是按排就业,通过建立园区搬运站,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另外还鼓励村级集体建设园区配套服务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拓展村民就业渠道。
3、规范园区的日常管理。在每个工业园区建立一支搬运队伍,实行公司化管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持证上岗。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建成后,借鉴房开公司经营管理做法,成立业主委员会,从入园企业中选举出9名有能力、有知识、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来担任业主委员会成员,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二、工业园区建设的体会
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做到“四个结合”,真正发挥工业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1、园区建设与产业特色相结合。在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结合本镇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对不同档次和类型的企业实行分类引导进入不同的工业园区,既规划建设了档次较高、规模较大的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区,引导成型企业的发展,又规划建设小包装印刷工业园区,接纳在印刷业专项整治过程中不达标的小企业,引导它们通过兼并进入标准厂房集中生产,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和家庭作坊式企业“三合一”问题;既规划建设了印刷、塑编等特色园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又规划建设了综合工业园区,培育新兴行业的发展。
2、园区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我镇始终坚持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两手抓,实现两者的互动。通过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筑招商引资的良好平台,积极吸引外来投资,有效承接温州及其他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去年以来,我镇共引进了瑞田不锈钢、法贝陶瓷、黄河超细纤维等11个投资超亿元的项目,一些外迁的企业也纷纷来此安家落户。
第三篇:2013年河南省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2013年河南省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
2013年,南阳市产业集聚区总体保持了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要指标表现良好。
一、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截止2013年底,南阳14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发展,年底建成区面积达到197.53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0.97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140.95平方公里;公共绿地面积45.54平方公里,比年初新增11.47平方公里;标准化厂房面积4692.10 万平方米,多层标准化厂房面积2817.40 万平方米,分别比年初新增1073.20 万平方米和764.90 万平方米;铺设自来水供水管道4908.10 公里, 比年初新增931.10 公里;修建道路4511.80 公里,比年初新增733.00 公里。
二、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全年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总投资达1206.24亿元,比上年增加130.06亿元,增长12.09%;总额占南阳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56.9%,对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的贡献率为32.0%,拉动南阳市固定资产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65.18亿元,同比增长9.0%,占南阳市基础设施投资的45.6%,占集聚区总投资的13.7%;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93.93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的67.1%,占集聚区总投资的90.7%。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施工项目累计866个,占南阳市施工
项目的32.3%。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635个,占南阳市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5.7%,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343个,占南阳市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的57.0%。
年末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达111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0家,资质以上建筑业84家,房地产73业家,批发和零售业158家,住宿和餐饮业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0家。
三、工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全年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962.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14.0%。有8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高于南阳市产业集聚区平均水平,其中南召县产业集聚区(23.8%)增速最高,高于南阳市集聚区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
南阳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89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今年以来,除12月、11月外,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各月累计增速在17%-20.1%之间波动,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增长。1-12月,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8.9%,比前三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对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为70.0%。实现利润总额107.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2%,占南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52.3%。
全年14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10.20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82%;产值能耗0.210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1%。
四、税收收入平稳增长
2013年前三季度,南阳市14个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共实现税收收入2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亿元,增长10.9%。
分部门看,国税实现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亿元,增长7.0%;地税实现收入1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亿元,增长17.8%。国税、地税收入分别占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61.3%和38.7%。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21.9亿元,增长8.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缴纳税收2.8亿元,同比增长26.0%;房地产企业缴纳税收1.5亿元,同比增长35.4%;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缴纳税收1.2亿元,同比增长3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缴纳税收占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收入的76.9%,对南阳市产业集聚区“三上”企业税收的贡献率达57.7%,主体作用明显。
五、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集聚区在平稳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用地不足。普遍存在土地制约,工业用地项目储备较少,有的因项目用地的土地手续程序繁琐、周期长,影响项目入驻时间。
(二)融资相对困难。企业融资相对困难,一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项目无法及时实施,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三)创新能力不强。南阳市产业集聚区目前的主导产业主要有食品制造、纺织、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
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偏低,多数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素质不够高,绝大部分行业是低技术行业,随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致使行业的整体利润下降。特别是研发、人才、品牌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还很不足,创新能力滞后于生产能力的发展。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民营科技服务企业培育有待加强,致使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
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既是齐心保增长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更是南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长远之策。要通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真正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南阳市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为实现南阳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产业分析(以Android和IOS为例)演讲稿
新闻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开始,Android使用量超苹果iOS达44.62%,最新数据显示,迄今为止Android系统的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市场份额由六月的43.75%上升至44.62%,而苹果iOS的使用量则由6月的45.61%下降至44.19%。据国外媒报道,Android一直以来在移动市场份额都占据第一的位置。虽然Android有庞大的安装基础,但是其移动使用量的市场份额总是落后于苹果iOS。不过最新调查显示,Android在第三季度使用量首次超过苹果iOS。就使用量来说,这一差距虽然很小,但是Android持续在出货量上占据上峰,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苹果iOS很难改变这一现状。
这是这一差距使苹果首次落后于Android,Android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使用的市场份额已超过iPhone和iPad使用量的总和。
但是苹果推出的大屏iPhone,今年10月这些旨在心音更多用户投向iOS。另外,Windows Phone平台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由六月份的1.99%增至2.49%,黑莓情况仍不理想
在智能手机领域,安卓系统以84.6%的绝对市场占有。优势大幅领先iOS、windows phone以及其他系统。
不过在营收方面,尽管安卓当前10亿用户,比iOS的4亿高了1倍有余,但在上一个月中其营收却仅为iOS的一半,而iOS的营收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
行为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战略
从比例上看,Android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IOS、WP等系统正在面临危机。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产品之间的差异化。
1.生产厂商的差异化
Android是由谷歌、开放手持设备联盟联合研发,良好的适应性使得世界上大部分手机生产商采用安卓系统生产智能手机。
苹果公司研发推出的智能操作系统,采用封闭源代码(闭源)的形式推出,因此仅供苹果公司独家采用。
2.下游厂商的差异化
因为谷歌已经开放了Android的源代码,所以中国和亚洲部分手机生产商研发推出了基于Android智能操作系统而的第三方智能操作系统,这使得安卓的供应厂商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也比以前有了更大程度的提升。
IOS系统由于封闭,且只供应苹果一家。由于兼容性较差,安装IOS系统必须使用苹果公司的Apple store进行软件下载,这极大地束缚了消费者的选择。
3.配套软件的差异化
Android由于系统开放,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使得下游的软件供应商也较多。这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选择空间。因此,系统与软件的衔接就更为便利。而IOS系统本身就是封闭系统,因此,它下游供应软件的厂商只能是它自己或者经授权的软件开发商。
(二)品质对比 Android配套设备的生产、操作系统的研发和软件供应商分别是不同的厂商,虽然供应充足,贴合度没有IOS那么高,所以Android系统会经常出现闪退的问题。
Apple公司从设备硬件、操作系统到软件都保持了高度的统一性。这个前提就是它的封闭特征,这既有利也有弊。由于苹果设备的高品质性,成功吸引了广大“果粉”,这些消费者的价格弹性几乎为零,这使得苹果公司可以大大提高利润。
(三)营销策略
安装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由于成本较低,安装方便,所以大部分中低档的手机都用它的系统,这使得它的市场供过于求,自然在营销策略上多采用“价格战”的形式。低廉的价格以及实用的系统符合消费者的习惯,并且能够接受。
IOS系统的设备,在市场上属于高档产品,不同的市场地位造就了产品价格上的差异化,苹果公司在此基础上也制定了相应的营销策略。无疑它的“饥渴战略”在大陆是十分成功的。从iphone6的上市来看,苹果公司不选择第一时间在大陆上市,而是在市场上虚造出一种供应不足的假象,进而提高产品的价格。
问题和建议
虽然操作系统产业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行业内部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
1.协调更新周期,使之与设备更新周期相适应
操作系统更新速度之快使得不少设备的更新赶不上它的发展速度,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浪费。对消费者来说,这种不断更新的速度加大了消费负担,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整个行业来说,过快的淘汰速度也会导致极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手机生产商和系统生产商应该协调好各自的产品更新速度,两者不能相互脱节。
2.保持操作系统的前后连贯性,避免消费震荡
操作系统的更新是对先前版本的进一步改造和升级,但是这种改造尽量不要和先前的版本产生较大的矛盾。某些大的更新从外观到性能上的极大变化使得消费者极不适应。
3.加强不同设备以及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系统的兼容性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加强电脑设备与移动设备之间的衔接更为重要。实现电脑和移动设备的资源共享,能更加高效地进行生产生活。同时,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也应该加强共通性。
4.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市场引导与监管
目前的操作系统行业是属于寡头垄断的一种市场结构。完善相关的法律与制度也变得极为重要。相关机构应该加强市场引导,防止恶性竞争;又要防止寡头之间实现合谋,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第五篇: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目标定位
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和变化趋势,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产业转移发生的原因。明白国际产业转移是国际竞争的必然结果。2.使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重大意义,理解产业转移给东亚地区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3.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国际市场发展变化规律,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世界市场的变化。
核心点一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产业转移的定义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被称为产业转移。2.产业转移的分类
产业转移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国际产业转移、区域产业转移。
所谓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它是伴随着国际直接投资而产生的,突破了国界线的地域限制。
区域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由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它完全发生在一国境内,没有突破国界线的地域限制。3.产业转移的原因
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4.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
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方向一般是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5.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思维拓展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它是企业追逐利润目标的产物,也是企业实现其规模扩张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核心点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改变区域地理景观,将环境污染向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增加
(1)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如图):
(2)国际产业转移对日本的不利影响(如图):
类型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新技术革命以后,有关美国产业转移的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转移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b.由南部向北部转移
d.由东北部向南部和西部转移 答案 d 解析 美国是个发达国家,新技术革命使其产生大量新兴工业,其产业转移总的趋势是由东北部(老工业区)向南部和西部扩散。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美国的老工业区——东北部工业区,已呈饱和状态,污染严重,地价昂贵,对新兴工业的吸引力减小。新兴工业对传统的原料和燃料需求少,对知识、技术和环境、交通等要求高,所以多在环境优美的西部、南部布局。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的发展,现代化交通条件的形成都为这一趋势提供了可能。美国在南部、西部地区发现和开发了原料和燃料,形成了一些以新的原料、燃料为基础的工业中心。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美国西部“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土地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变式练习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大量迁入内地。回答(1)~(2)题。
(1)这种产业迁移()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2)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①香港地价较高 ②内地服务业发达 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 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答案(1)d(2)b 解析 对迁入地而言,产业转移有利有弊,利在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弊在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劳动密集型企业属于第二产业和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企业;产业转移的内驱力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类型2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图表示我国某工业公司向异国发展的过程。
(1)影响该种工业生产布局的重要区位因素是()(2)根据生产布局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该公司在第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a.劳动力性质的地理差异 b.生产能力的地理差异 a.利用廉价劳动力 b.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分析某地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应从两方面入手:(1)分析产业向外转移对原产地的不利影响时要充分利用其提供材料中的因果关系;(2)分析一个地区工业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产业特征,应充分考虑劳动力因素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变式练习2 “世界工厂”的称号,19世纪属于英国,20世纪初属于美国,后期属于日本,这项桂冠现在又转给了我国。回答(1)~(2)题。
(1)我国成为“世界工厂”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a.我国经济增长迅速
d.我国改革开放获得巨大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技术(2)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工业发展的方向是()a.进一步加大优势产业的生产规模,以增加外汇的收入 b.先大力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创新型经济
下图表示20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
① ―→ ② ―→ ③ ―→ ④
50年代 60~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后期 1.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是()2.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 b.机械、化工、电力 3.图中所示国家或地区的共同特点是()b.都是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d.市场广阔,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 1.a 2.a 3.a 解析 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先是从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再转移到中国大陆,这类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它需要布局在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地区。读下图,回答4~5题。
4.近年来,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纷纷到我国兴办汽车厂,其主要原因是()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汽车销售量在逐年增长,另一方面,我国乘用车普及率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很低,说明我国的汽车销售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而吸引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投资办厂。5.目前,汽车的全球化生产已经形成,跨国公司把汽车组装厂设置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b.转移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6.2004年,山东省提出了“积极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口号,使山东由“经济大省”变为“经济强省”。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应主要布局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中以
和
为 核心的城市。
(2)①、②、③的三次转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20世纪60~70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
型产业为主。(3)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4)从资料看,山东利用外资居前两位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 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答案(1)济南 青岛(2)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劳动密集(3)国内生产困难,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等。
(4)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廉价丰富;③市场广阔;④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⑤ 内部交易成本低等。
解析 济南是山东省会,青岛是全国著名的港口城市,山东形成了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发展快,有利于吸引国外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日本20世纪60~7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向韩国和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造成日本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缩小等不利影响。分析山东省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从地理位置、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考虑。
基础过关
读“世界汽车产业三次大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19世纪80年代,汽车首先在欧洲诞生。有关汽车工业的正确叙述是()a.汽车工业出现在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汽车工业不易与相关工业集聚
解析 汽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技术革命,它与其他工业关系密切,易形成工业集聚,该工业的投入较大,属资金密集型工业;欧洲由于工业化较早,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也较好。2.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美国,美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b.钢铁、石化等工业迅速发展,为发展汽车工业创造了条件 d.国土辽阔,有利于发展汽车工业 答案 b 解析 汽车工业与其他工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由于美国的钢铁、石化工业发展迅速,它们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其产业优势主要得益于()a.原料、燃料丰富 b.分布集中、工业投入少 答案 d 解析 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量稳居世界第一,是其重视科技投入的结果。4.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 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答案 d 5.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
材料二 苏州、东莞电子信息企业与全球生产网络的联系示意图
材料三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海外侨胞2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皇岗的公路瘫痪,全球70%电脑将会加价。现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1)东莞电子信息企业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要功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东莞相比,北京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用工业区位原理,解释国际跨国公司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原因。答案(1)生产基地(2)高端产品研发或新产品开发和研究(3)濒临香港,交通便利;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市场广阔。
解析 东莞地区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吸引了世界电脑公司在东莞落户,但由于东莞地区科技力量较低,主要通过品牌企业提供设计图纸,按单进行生产,企业获利少,今后应提高科技,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能力提升 读“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图a)和“it产业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回答6~7题。
6.图a中,我国承接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环节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8~9题。
材料一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而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也是政府调控的结晶;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双赢共振。如此就有了“腾笼换鸟”之说。
材料二 目前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招商门槛土地价格平均工资水平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5 000万元30万元左右1 500元左右禁引污染企业 苏北某市<5 000万元2万元左右500元左右免征排污费 8.随着经济发展,原先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有关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劳动力需求量大 b.生产规模大 答案 a 9.“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10.分析全国与上海市产业结构有关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产业调整战略,目前正在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而努力。上海市不同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 “九五”
期间汽车制造、通信设备、成套设备、石油化工、钢铁、家电等 “十五”
期间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等 “十一五”
期间金融、集成电路、汽车、会展旅游、商贸、钢铁、航空航天、软件、生物技术与医药、移动通讯、物流、创意等
(1)按三大产业划分,“九五”期间上海市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以第________产业为主,“十五”期间新增加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第________产业。2005年上海市第三产业的比重比全国同年的统计数据高出约________%,其原因是上海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势。(至少答两点)(2)上海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部门,主要属于(单项选择)()a.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
b.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等 d.轻纺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等(4)举例说明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市“十一五”期间三大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答案(1)二 三 10 商贸繁荣;市场需求大;交通便捷;人才众多;科学与教育发达等(2)b(3)b a d 接近消费地;不易污染市区;交通便利(4)第一产业:世博会场地的布置将带动花卉、园艺业。
第二产业:世博会场馆及配套的市政工程建设,将促进钢铁及有关建材工业。第三产业: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促进会展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解析 第(1)、(2)题,由试题提供图表可以看出“九五”期间与“十五”期间相比较产业结构的变化及表现,“九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为制造业,而“十五”期间除汽车、成套设备外,重点发展信息、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且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约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这与上海强大的生产能力、市场广阔等条件关系密切。第(3)题,工业区位的选择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同时又要注意保护环境,结合工业区位选址原则可得结论。第(4)题,“世博会”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能大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世博会”的举办能加强国内外社会、经济联系,促进旅游、商贸、物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