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以石狮市为例
浅谈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
——以石狮市为例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本文以石狮市为例来讲述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与发展。石狮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石狮市的服装产业群是我国沿海地区最早出现的产业集群之一。
石狮发展的初期,在市场的带动下,服装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关联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产业相互带动,形成了产业集群现象。目前,石狮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为核心,涵盖纺织、漂染、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产业链。石狮的服装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都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从原材料到成衣,石狮服装产业具有明显的集群性特征,并形成了整体优势。基地化生产特征也开始凸现,石狮市已经形成了彭田运动服装、凤里童装两大服装基地。与服装业的发展相应,石狮的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街无处不经商”的城市,使得服装及其原材料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服装市场、面料市场和辅料市场,以服装市场为例,石狮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服装及其原材料集散地之一,全市共有18条以服装为主的商业批发街,8个专业服装批发市场。在18条商业街上分布着1万多家商店,其中有6000多家服装店,从商人员3万多人,服装年销售额在60亿元以上。而且,石狮市正在投入资金建设大型现代化服装商城,服装城中心区规划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该服装城将是亚洲最大的,集产品展示、品牌孵化、商品交易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为了提高竞争力,石狮服装业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海外营销网点四通八达,为石狮服装更快、更多地占有市场提供了充分保证。一般而言,产业集群具有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有关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意大利,那些特色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其他地区。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要比集群外的同类企业表现得更为良好。那么,以石狮为代表的中国服装产业集群有什么特征呢?
(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主要以传统产业集群为主。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国服装产业集群主要以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升级。
(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的小企业群生型。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与大中小企业共生型不同,石狮服装产业群众多的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联系,共同形成一个互动互补、竞争力较强的有机的产业群落,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用。
(3)多数集群处于形成期或成长期,少数集群步入成熟期。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这个时期集群内企业较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集群中企业的合作关系多为利用一定规模的上游市场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专业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利用集群规模效应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集群内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并趋于价格竞争模式。
(4)集群内大企业地位彰显。据统计表明,服装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仅占产业集群企业总数的25.37%,而工业总产值则占到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67.41%,销售收入占61.69%,利润总额占70.24%,平均职工人数占56.87%,产量占产业集群总产量的50%。仅占1/4的企业,用一半多的职工,创造出70%以上的利润,足见规模以上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这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均明显高于产业集群平均水平,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
以石狮为代表的服装产业群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在于较早地利用市场机制、在国内取得了劳动力成本较低、资金相对宽裕、信息比较灵通等先行优势。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石狮服装产业所具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逐渐丧失,且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服装产业科技含量较低。石狮绝大多数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服装产品主要为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不高。(2)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企业对信息化认识不足,加上设计能力差,企业很难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3)品牌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具有品牌的企业还比较少。石狮服装产业在福建省内部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全国驰名商标还只有2个,国际知名品牌还没有。(4)人才紧缺:石狮市民营企业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现在服装企业最为紧缺的人才有两类:一是设计师,二是管理人才。
基于以上产业集群的特征和问题,为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几条建议。
(1)注重学习和创新、塑造集群持续生命力。从长远来看,缺乏创新能力的企业必定缺乏竞争能力。产业集群一个重要优势就是知识在产业集群中的传播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服装产业集群明显知识流缺失,属于模仿复制型集群,创新和学习能力下降,长期被锁定于价值链低端,随着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集群风险反而不断上升。从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看,一个能激励企业不断采用新技术并不断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制度,能使新技术会不断被采用、产生和提高,因此,要使产业集群保持长久的生命力,构建集群制度创新系统十分重要。
(2)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配套设施的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主要承担公共信息服务、行业信息服务、培训咨询、检验检测、专业设备设施共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服务、与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联系和合作、以及中小企业产品研发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为服装产业集群中最大的企业群体——中小企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降低成本、提高创新能力,从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整体进步。
(3)强力打造服装品牌,带动产业由数量竞争向价值竞争迈进。品牌战略能带来销售渠道的变革和创新。销售渠道应由单一的批发市场走向多元化。品牌战略对产业内品牌提出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高性价比的要求。个性化、差异化能为企业营造出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高品质和高性价比可以吸引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从而激励企业的产品研发投入、创新行为和服务意识,从而形成了“品牌促市场,市场助品牌”的良性循环局面。
(4)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产业集群借助其规模优势更有利于吸引人才。人才的不断引进能有效地提升了集群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又促进了集群人才的学习能力和集群对人才的培育力度,进而有效地增进了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二篇: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因为地理上的集中而形成了有别于分散的单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即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优势和基于议价能力提升的成本优势。但是,由于集中仅仅是整个集群过程的最初状态,初步地表现出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特点,产业关联及其薄弱,不能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协作和产业链关系,产业层面的集群优势几乎为零。同时园区企业对地域的嵌入性和依附性不强。
因此,处于集中阶段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利用空间上集中的已基本形成了园区经济总量上的规模,赋予了集群企业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难以较好发挥集群的外部规模效应。
(二)集聚
产业园区由集中而集聚的提升,是产业园区向集群方向发展的中间阶段,在此提升过程中,园区企业依托的主要是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市场规范和服务配套要素,四者构成了园区企业向某一产业集聚的基本条件。由此,在具备了上述四大要素的企业集中的园区中,产业具备了明显的行业特征,产业园区的发展指向了特定的产业,从而形成集聚。
此时,产业园区的竞争优势逐步扩大;生产效率优势一方面表现为基于资源共享的效率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分工引起的效率提升;产业园区内的产业协作增强,企业间的合作规模扩大,使得成本优势覆盖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大部分。
(三)集群
集群是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而集群形成的基本要件除了上述两阶段的要素外,还必须具备人文环境、集群特色、产业配套及创新企业家群体四大要素。
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中,例如中关村、硅谷、新竹等,都具备了地理集中性、根植性、柔性精专、合作网络性、创新性、自组织性等特征,创新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新的层次。同时,产业园区也不再是集中于集聚状态下的“松脚型”的产业园区,而是嵌入本地社会文化中的园区集群。
二、辐射接受中心一向内辐射中心一向外辐射中心
(一)辐射接受中心
在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层次上,园区进入集群发展阶段,相对集聚,辐射接受中心的产业形成了明显的优势产业,显示出较好的产业链效应和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是,辐射接受中心往往只实现了产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功能,园区功能相对简单,其竞争力的提升相对而言是被动的,有赖于外部技术的流入。
因此,此类园区具备一定的集群优势与产业竞争力,但产业升级与竞争力提升主要依靠接受外部产业辐射。
(二)向内辐射中心
辐射接受中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将超越生产加工的简单功能,而跃升到向内辐射中心的层次。在此阶段,产业园区的优势产业形成了面向集群内部辐射作用,即优势产业中的具备了较高的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实力的龙头企业,首先产生了寻找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的意识,并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张,从而对园区集群内部相对弱小的企业发挥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带动整个集群共同提升竞争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充分扩大到整个地域范围,区域品牌逐步形成,区域创新功能得到发挥,集群在当地的根植性也有所增强。
(三)向外辐射中心
向外辐射中心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技术输出效应,是所属行业的品牌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它不仅对园内企业有辐射力,使集群整体呈上升式发展,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园外企业都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辐射力,使大批的外部企业成为其代工生产企业,甚至使外部企业形成专门的集群为其提供配套支持。
分散的企业由集中而集聚而集群,产业园区的集群由辐射接受中心而向内辐射中心而向外辐射中心,这就是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逻辑轨迹。
第三篇: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
小官庄镇方 春
玻璃(水晶)工艺制品产业是我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其中玻璃工艺制品以小官庄镇为主导,水晶工艺品以西安丰镇为主体。2007年玻璃制品产业集群被列为江苏省100个产业集群之一,2008年,宝应被授予“中国玻璃水晶工艺品出口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小官庄等镇引导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向规模化、多样化、高新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为了促进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通过深入企业调研,请教业内相关专家,摸清了产业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企业众多,产品种类齐全
目前,全县拥有玻璃(水晶)工艺制品企业200多家,其中产销过100万元以上的企业80家,500万元以上企业30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20多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4家;产销规模20多亿元;有外贸自营出口实绩的玻璃制品企业10多家。年自营出口达2000万美元以上,供货出口在4000万美元以上。每年开发玻璃新品3000多种,产品结构逐步由过去的纯圣诞工艺品向高档玻璃工艺品、日用品等综合性产品延伸。玻璃工艺产品发展到玻璃圣诞工艺品、玻璃水晶工艺品、玻璃拉管、玻璃热弯工艺品、窑炉工艺品等五大类上万种产品。
(二)骨干企业领衔,成长型企业崭露头角
美瑞华、六堡、旭阳春、全华、康龙、星汉等重点企业继续在行业内居于主导地位。一批年产销2000万元左右的企业通过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加快市场拓展,提高机械化程度等,成长步伐不断加快,产销年均增幅达30%以上。
(三)配套能力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配套项目,到目前,全县拥有氧气厂2家,玻璃棒管生产厂2家,再生纸生产公司2家,纸箱包装企业5家,彩印企业3家,此外还有管道天然气项目。玻璃棒管项目、平板玻璃工艺品等一批项目的引进落实,优化了产业结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四)平台建设加快,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小官庄镇为推动玻璃制品产业发展,先后建设了玻璃特色产业园、东部工业园、创业园,玻璃特色产业园是为发展玻璃工艺主导产业而设立的园区,进区企业20多家,东部工业园区是小官庄重点建设的园区,是玻璃工艺制品的配套园区,已形成玻璃工艺制品从棒管原料到产后包装的完整产业链。创业园是为促进本地民资发展而设立的园区,是想创业、能创业的民资主体发展壮大的孵化器,目前已有6家企业进园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群规模不大,产业层次不高。产业经济总量不够大,大中型企业太少,行业顶尖企业少。2010过亿元的企业还没有突破,美瑞华、全华、康龙等企业虽搞了多年,但由于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又没有与专门科研机构进行联合开发产品,科技含量不够高等,导致发展速度缓慢。产品结构还是以圣诞玻
璃工艺礼品为主,产品价格低、竞争力弱,新品研发、工艺创新、中高端产品开发还未真正突破。
(二)企业恶性竞争,分工协作欠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缺乏相应的行业引导,加上少数企业的短期意识和狭隘思想,集群内企业互相恶性竞争,自相残杀,严重削弱了产业优势和对外竞争能力。从企业间的联系来看,许多企业间没有建立起上中下游的产业链关系,这种缺乏深层次的分工协作,使企业难以享受到企业集群内部的规模经济和区域经济优势,形不成产业集群的“配套”,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的联体凝聚效应。
(三)品牌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由于产业的特殊性,产业集群中有市级以上品牌的微乎其微,产业集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都不强。而由于大部分企业实力不足,管理落后,科研创新力量薄弱,人才支撑不够有力,科技服务企业缺乏,使得产业集聚大多尚未形成创新机制,模仿多于创新,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多以“低质跑量”为竞争手段,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附加值低。
(四)集约程度不高,市场抗风险能力不足。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规模扩张中对劳动力、土地的要求都很高。主要面向欧美等国际市场,受国外市场需求波动性的影响较大,同时产品退税率、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玻璃工艺制品产业也有较大影响。
三、玻璃工艺制品产业发展方向
针对玻璃工艺制品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一是传统的圣诞工艺礼品要强化外观设计,引入“声、光、电”一体化的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竞争力。二是丰富产品品种,改变圣诞工艺礼品一枝独秀的现状,大力发展
日用玻璃制品、玻璃装饰品、窑炉玻璃工艺制品等新品种,扩大企业的发展空间。三是逐步突破高端玻璃工艺品的瓶颈,引进精密模压玻璃工艺品,脱蜡浇注玻璃工艺品(琉璃)等高端产品,向晶体振荡器等玻璃电子元器件产品拓展。
四、有关建议
(一)做好集群规划,强化政策导向。江阴临港新城在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的第一步就是狠抓规划重完善,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我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力度,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玻璃水晶工艺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末,玻璃水晶工艺产业在全国影响进一步扩大,成为全国的产业发展基地。玻璃水晶工艺产业在纳入规划的同时,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集镇规划相衔接,使产业集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县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快玻璃水晶工艺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提出发展目标,制定工作措施,扶持、引导、规范产业集群发展。
(二)培育比较优势,实现转型升级。江阴注重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研发创新、产业孵化、人才培训等服务。因此我们一要大力提高创新能力。实施自主创新策略,构筑企业创新特色;实施联合创新策略,构筑产学研合作特色;实施制度创新策略,构筑技术创新新机制,使一批有实力龙头企业跨入企业技术创新先进行列。二要努力提升综合功能。建设行业生产中心、贸易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和标准制定中心。
(三)提高品牌意识,培育知名企业。品牌是产业集群价值的外在表现,是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一要制订产业集群品牌梯队培育建设规划。编制出台产业集群品牌指导目录,建设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二要实施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扶持政策。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引导社会资源流向高成长性的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商品。三要注重培育和树立企业家品牌。培养出一批知名的具有战略眼光的大企业家。四要积极扶持重点规模企业。大力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提升发展水平,形成经济规模。
(四)立足产业特点,开展产业招商。江阴围绕产业链、大项目招商,延长、做强了产业链。要加快做大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集群,招商引资是必由之路。一要精选一批投资总量规模大、投资强度大、投资效益高的产业带动型大项目,据此进行补链和节点,不断拉长、做精、打粗产业链,实现企业间产能和资源的最佳组合,扩大产业集聚效应。二要注重引进外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带动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
(五)加强载体建设,营造良好环境。江阴等地的发展实践证明,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最有效载体。要围绕集群发展的需要,高标准规划和建设玻璃工艺制品工业园区,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布局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向产业园区集中,保证园区的永续经营和增强园区竞争力。不断优化政府服务。进一步研究激励扶持政策,创新工作机制,打破区域、部门界限,凝聚部门力量,强化对产业集聚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形成发展合力。整合各类资源,多层次做好服务,实现政府、企业和专家的良性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
题。引导全社会的参与,建立商会或协会,充分发挥其作用,共同营造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四篇: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约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政发[]69号),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在特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区域形成产业链接和聚集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竞争优势的经济群体。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工业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产业集群规模,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有效集中,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围绕“争进十强”的奋斗目标,抓住襄樊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机遇,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明确发展产业集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培育壮大区域特色经济,加速生产要素的集聚和产业提升,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区域经济竞争优势,促进我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公共服务,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环境。
2、集聚发展原则。增强集聚功能,强化专业协作,发挥群体优势。把优化产业布局与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把加快园区建设与促进产业聚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集聚。
3、技术创新原则。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打造产业名牌和区域品牌。
4、内外兼顾原则。注重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和领域,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5、可持续发展原则。把发展产业集群与建设生态、绿色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环保生产,最大限度地推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
三、发展产业集群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及各镇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全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建设,重新配置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明确界定主导产业,鼓励产品相类似的企业相对集中生产。
(二)继续壮大企业规模。以构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为主线,突出抓好规模以上企业的培植和改造,充分发挥其产品辐射广、技术示范精、信息扩散宽的作用。重点抓好规模以上企业尤其是产销过亿元企业发展壮大。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事业科研成果转化。鼓励规模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利用多种途径,对其周边企业进行并购和改造,不断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扶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和知名企业。鼓励名牌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技术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产品的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地缘优势为依托,提升本地区产业集群的知名度。
(四)实现产业集群内企业优势互补。加大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沟通力度,引导集群内企业构建新的生产秩序,实现既有专业分工、又有系统合作的局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产业集群基础建设、空间布局、横向联系等方面的不足,使产业集群的功能更加完善。
四、发展产业集群的主攻方向
围绕自身优势,集中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机电汽配产业、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现代物流产业等3个产业集群建设。
(一)扩大汽车零配件生产规模,发展机电汽配产业集群。以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充分发挥毗邻高新区的地域优势,以长源东谷、荣华集团、轴承工业园为重点,大力发展汽车主导产品、汽车零配件以及与汽车生产相关的各种服务,形成上下游产品相衔接、大中小企业相配套的汽车零配件产业群,增强汽车零配件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为现有厂家配套向全方位、系列化方向发展。到“”末,汽车零配件产业的产值突破100亿元。
(二)提高纺织服装、粮油食品生产能力,发展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重振纺织服装工业雄风,提升和改造我区现有纺织服装企业,加快对落后的设备进行彻底更新换代,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纺织服装基地。同时,充分利用我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产业化经营手段,实现工业与农业、农村与城镇的有效对接,把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强势。以鲁花、万宝粮油、襄樊正大、希望、安华纺织、金安泰制衣等企业为重点,用工业化的理念培植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到“”末,以纺织服装、粮油加工、饲料加工、蔬菜加工为主体的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亿元。
(三)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群。充分发挥我区地处全国铁路、高速公路交接点和通讯网络“八纵八横”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从我区实际出发,重点建设两大物流中心:一是围绕东风汽车公司庞大的购销业务,依托华中光彩大市场、天润汽车大市场、新世纪建材及一批汽车4S店,在316国道旁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仓储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物流中心;二是以新规划的襄樊铁路东站为核心,抓住货物运输将从城区转向市郊的机会,在肖湾东站建立一个物流产业中心,为各大专业市场及其他用户开展服务。到“”末,物流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五、完善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体系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自主经营、有偿服务”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打造一个以信用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人才培训、技术攻关为重点的企业服务体系。
(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采取政府重点扶持、社会共同资助、企业投入为主的方式进行,利用现有产业技术基础,实行市场化方式运作,有效整合各种服务资源。
(二)加快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一是充分发挥现有担保机构作用,壮大资本金规模,拓展担保业务,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二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创办商业性的民营贷款担保机构。三是开展企业诚信评价工作,加快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一个有统一标准、客观公正的信用数据库。
六、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的政策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的指导,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打造产业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将产业集群发展纳入本地、本部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制定并落实各项扶持措施,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要素市场,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工作措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区经济、发改等部门要结合《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科学拟定全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及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地方优势和利用地方资源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布局与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区级各商业银行对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应根据国家投资政策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效益比较突出、有还贷能力的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给予优先安排。从今年开始,区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年拿20万元),重点用于公共服务平台、集群信息化建设以及技术攻关和产业链的延伸,由区财政局和区经济局共同制定经费使用办法。科技部门要从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向产业集群发展项目倾斜。区经济局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扶持的同时,要不定期开展银行和企业对接活动,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三)进一步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加大部门间组织和协调工作力度,推动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建设,尽快在规模较大、具备条件的产业集群中建立行业协会,以规范企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对涉及产业发展、行业规范等有关问题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推动国家各项政策和政府工作部署贯彻落实。
以前有关文件有与本意见相抵触的,一律以本意见为准。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和《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
第五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不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这个品牌。
2.建设一个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一直没有启动,希望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主要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同时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根据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同时,要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
4.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制造业发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培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不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能够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发展的直观范本和发展目标。因此,一个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荐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同时鼓励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产业。青山湖区可充分利用“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这一平台,紧紧抓住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优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打造一批中国服装名牌和江西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