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时间:2019-05-12 07: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第一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调整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成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抓手。广东省中山市以发展产业集群为着力点,积极推动“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中山服务”转型,“中山产品”向“中山质量”、“中山实力”升级。

促进产业组织优化和服务社会化,将产业链延伸到研发和销售环节。抓住产业链上的研发和销售环节,逐步实现三个延伸:一是将主导企业的质保体系延伸到配套企业,提高配套协作企业的产品质量,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二是把产业链从产品制造过程逐步延伸到产品设计、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三是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技术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将服务延伸到产业集群和产业链中,在集群内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提高产业集聚的层次。

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新兴产业规模化,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一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高新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加快由委托加工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推动传统产业集群由低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二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鼓励企业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水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标准体系,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鼓励科研院所和产业集群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吸引跨国公司、优势企业设立制造基地、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地区总部。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链条长、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特色现代产业集群。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健康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集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配套完备的高技术产业群。

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转变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一是按照生态产业链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改造,建立产业集聚区内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网络。二是通过推行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利用等,推动产业集群向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对于排放集中、污染严重的产业集聚区,探索集中治理方式,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降低污染治理成本。三是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制定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标准,对占地少、能耗小、产出高的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倡导“零用地”招商,提高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严控无项目厂房建设。统筹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相关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加快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积极创建生态镇、生态村和生态社区,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全面融入全球产业体系。一是更加主动而有选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国际分工地位,促使产业集群沿着提高附加值之路升级。重点引进价值链高端项目,推进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实现外资企业本土化,弥补本地产业集群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二是创新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与港澳和珠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协作,共同构筑优势互补、产业配套、资源共享、环境共保的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传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鼓励和引导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部分劳动特别密集、对劳动力成本特别敏感的生产工序和环节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地区转移。

第二篇: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转型升级

耿海斌

发展产业集群是迅速提升经济总量和质量、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路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半岛高端产业区的建设为蓬莱市的“转方式、调结构”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抢抓这个机遇,切实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就必须牢牢地抓住培育产业集群这条主线,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同步提升。

一、蓬莱市培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蓬莱市已经培植起了烟台中粮、金创集团、国电、蓬建、京鲁船业、巨涛重工、北奔重卡、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形成了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产业的品牌建设也取得一些成绩,葡萄酒产业打出了“蓬莱产区”的品牌,旅游产业先后荣获多个国家级称号,造船产业被省政府授予“全省船舶工业聚集区”。

临港工业集群,依托蓬莱港、栾家口港两个一类开放港口,重点发展造船重工、能源等临港型产业。全市船舶重工产业迎来开门红,上半年600箱集装箱船、8000吨多用途散货船、4000HP拖轮和5800吨成品油轮等各型船舶4艘交付使用,1-8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亿元、利润1.47亿元、税收8307万元,分别增长13.8%、12.9%和12.3%。目前在建各型船舶34艘,年内计划交付各类船18艘;能源产业,国电2×300MW热电机组、东海热电2×24MW热电机组、华润平顶山及徐家集风电场、民和牧业3×1000KW沼气发电机组相继建成发电,年内华润大柳行风电、中电风电等风电场项目将建成投产。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北方奔驰和山汽改为龙头,建设北方奔驰和山汽改工业园,形成了以重型卡车、改装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已发展到60多家,已形成年产重卡5万辆、改装车2万辆、车桥15万根的能力,全市1-8月份生产重卡14258辆、改装车5736辆、车桥6.3万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亿元、利税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486%。

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全市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达67家,中粮长城、君顶酒庄、烟台张裕、天津王朝、华东、香格里拉及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知名葡萄酒企业先后在蓬莱建设企业及配套基地,蓬莱市是我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也是国内外著名葡萄酒企业最集中的原料基地和生产所在地。“蓬莱产区”的品牌已经打响,全市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1-8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亿元、利税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7.4%和6.8%。

服务业产业集群,突出旅游业龙头地位,以历史悠久的蓬莱海洋文化为基点,依托蓬莱阁、三仙山、海洋极地世界等著名景区,通过旅游载体、文化、购物、娱乐的配套联动,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海上观光和涉海专项旅游,博展国际商贸城、阳光海岸假日小镇、旅游休闲服务中心、太阳岛国际俱乐部、八仙娱乐城等重点项目迅速推进。利群华玺大酒店4月3日举行开业庆典,水城备倭都司府6月29日正式对游客开放,蓬莱旅游度假区内涵不断丰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市1-8月份共接待游客29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4.7%。

二、在产业培育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链条不够健全,产业集成度不高,“低、小、散”问题仍比较突出。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与龙口南山集团、招远玲珑集团和招金集团等大型企业相比,不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远不够;产业链条短,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产业链上的配套和延伸,专业协作能力不强,阻碍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规模的扩张;协作配套能力差,部分大企业与本土企业联系相对较少,产业配套和协作主要在行业内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联系和流动较少;产业装备优势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相当部分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上差距较大,在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不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是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产业低级化问题比较突出。企业产品很多属于产业链分工的末端,不具备非价格竞争优势。多数企业对新产品开发、设备工艺改善等投入不足,装备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品以模仿为主、主导技术以引进为主的现象较为普遍,产业高度化远远不够,无法承接国际上精度和难度要求较高的业务。

三是资源要素紧张,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比较突出。要保证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仍有赖于必要的要素资源投入。蓬莱市人多地少,土地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土地资源制约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另一方面,多年来,相当部分企业仍采用粗放型增长方式,资源利用水平不高,且占用了本来就不多的土地、岸线、港口腹地等资源,制约了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的上马,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四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09年全市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是30.45%,与邻近县市区相比明显偏低,这与旅游城市的地位极不相称。以休闲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动漫创意、文化娱乐等新型服务业发展上还有所欠缺,文化产业、运动休闲、养生保健等特色行业的潜力有待挖掘。

三、关于培育产业集群、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思路和建议

总体思路: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坚持大公司进入、大项目带动,以培植发展销售收入过50亿元、30亿元、10亿元骨干企业和大项目为工作重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多元化投资为支撑,强化工业园区载体建设,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把临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服务业等产业集群作为招商引资和有效投入的重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优势明显、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一)打造临港工业集群

造船重工产业依托北沟镇和经济开发区发展船舶工业的天然港湾和完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坚持船舶制造和海洋重工、船舶配套并举,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加快聚集,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重点推进京鲁造船、渤海造船、浩通造船、巨涛重工、大金重工、斯瑞尔重工等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集装箱船、多用途散货船、三用工作船、海洋工程辅助船、冷藏集装箱运输船、全回转拖轮、海上吊机、导管架、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等优势产品,加快引进大型海洋工程、修造船、中低速船用柴油机、船用齿轮箱、海洋石油天然气钻探设备、大型铸锻件等船舶制造与海洋重工项目。争取到2015年,全市造船能力达到20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培育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船舶及海洋装备企业1家、过30亿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4家;能源产业依托港口和区位优势,推进国电二期2×100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工程的建设,围绕经济开发区和大辛店镇经济快速发展,规划建设2×300MW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依托丰富的风能资源,加快推进华润、香港中电、国电、国华、华能等风力发电项目建设,打造风电产业集群。依托畜牧养殖资源,推进民和牧业3MW沼气发电二期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依托光照资源,利用荒山、荒坡等引进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到2015年,全市常规能源机组装机容量达到3800MW,风能、生物质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超过700MW。

(二)打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依托北方奔驰、蓬翔汽车两大产业龙头,着力促进重卡、改装车生产规模化,推进属地化配套步伐,重点推进万寿机械、兴华工业、孚瑞克森刹车片、天日聚氨酯、永进传动机械、九星机械、杰信车用空调、星叶汽车座椅等项目建设,巩固发展重卡、改装车、车桥总成、汽车货箱、悬挂总成、制动鼓总成等整车及零部件系列产品,加快引进变速箱、离合器等大部件、大总成及轿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促进整车向高附加值、重型化、多品种方向发展,汽车零部件向专业化、精品化、大批量方向发展,将蓬莱市打造成山东省继济南、青岛之后的第三大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争取到2015年,全市重型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万辆、改装车达到3万辆、其他车型1万辆、车桥30万根,零部件生产企业突破150家。

(三)打造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

推进葡萄基地标准化、优质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培育和引进适合蓬莱产区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和砧木,优化本地主栽的赤霞珠、蛇龙珠、霞多丽等品种,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新品种。通过举办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世界七大葡萄海岸高峰论坛等各类大型活动,加强对“蓬莱产区”的宣传,强化消费者对“蓬莱产区”的认识。依托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集群效应,积极发展酒瓶、制盖、木塞、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全面提高产业的整体配套能力。以“中国葡萄酒名城”、“世界七大葡萄海岸”等为载体,注重葡萄酒文化的挖掘与普及,引导和支持企业改造生产环境、新上文化项目,推动企业发展由实物生产到文化创意的转型,进一步浓厚葡萄酒文化氛围。以高档酒庄为平台,抢占国内葡萄酒旅游制高点,推动蓬莱产区成为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葡萄酒旅游度假区。争取到2015年,全市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葡萄酒生产企业发展到80余家,葡萄酒产量达到25万吨,建设30多个特色突出的精品酒庄,成为可与国外著名产区相媲美的中国优质葡萄酒产区。

(四)打造服务业产业集群

依托蓬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突出发展大旅游业这一领航产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依托两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蓬旅航线开通和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潮水国际机场,建设蓬莱港物流园区、栾家口港物流园区、德龙烟铁路蓬莱中间站物流园区和潮水国际机场物流园区,突破性发展现代物流业。跟踪落实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设立,进一步加大其他金融保险机构的引进力度。加快博展商贸城项目建设,完善商贸城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尽快建成北方乃至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小商品市场。抓好文化产业、运动休闲、养生保健和高档星级酒店宾馆的建设,提升旅游产品档次。抓好水城保护开发、旅游休闲服务中心、世嘉游艇与游乐场、阳光海岸假日小镇、艾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崮山景区、温石汤温泉开发项目的建设,全力推进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转变,构建大旅游业格局。争取到2015年,年接待游客52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以上,建成蓬莱港、栾家口港等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培育5-10家较大规模的现代物流企业。

政策建议:

(一)以载体建设推动转型

强化基础平台建设。蓬莱港港区,重点规划建设大型深水泊位,完善已建成的5万吨级泊位及5万吨级航道配套设施,规划建设2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航道,并开展2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的前期工作。加快发展客运滚装运输业务,规划建设3—5个万吨级滚装泊位和旅游泊位,为承接烟台港客运滚装运输转移和发展大型海上观光旅游船舶搭建平台。尽快恢复蓬莱—大连航线,力争开辟蓬莱—塘沽航线,大力发展客运滚装运输;栾家口港区,依托石油化工、水泥建材、造

船重工、能源等临港工业,规划建设10万吨级煤炭专用码头及10万吨级航道工程。安邦油港在已有5万吨原油码头建设的基础上,力争近期建设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同时规划建设1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基础配套设施,积极推进牟黄路大辛店至龙口段、泊柳国防路等重点公路建设项目,配合做好烟台新机场、龙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力争北起蓬莱大辛店荣乌高速公路、南至栖霞松山沈海高速公路的高速路连接线工程早日付诸实施。加快推进胶东调水蓬莱段配套工程、北沟峰台110千伏变电站、渤海燃气天然气加气站和调压站建设,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二)以科技创新支撑转型。一是推进企业创新。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利用市场经济调整的倒逼机制,把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更多地投向企业,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活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自主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落实好政府各部门在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企业技术中心、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科技企业税收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站在产业前沿的创新型企业,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二是完善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落实好科技创新“三百工程”等相关政策,选择对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有重大作用的共性、关键性技术,推动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联合,实现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的新突破。三是强化人才支撑。千方百计引进产业发展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需要的人才。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联手,充分发挥部门、企业和文化产业学院、建文学院、高职等学校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培育企业大量需要的“蓝领”技术工人。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抓好黄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探矿投入,不断增加资源保有量,为长远发展积蓄后劲;积极推进资源整合,保护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有机农业的培植发展。引导化工、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优势行业走改造提升的路子,做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四)多元化开拓融资渠道。鼓励各金融单位加大对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力度,在贷款方向上,向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倾斜。鼓励和引导企业战略合作和公司制改造,走资本运作、跨越发展之路。大力推行股权多元化,积极推进股权转让、交叉持股等合作方式。抓好上市资源储备,拓宽上市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运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鼓励重点企业积极探索信托基金、私募基金、投资银行基金等多元化融资的新途径,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完善内部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自我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五)强化要素资源支撑。有关部门按照产业集聚布局的要求,促进有限的土地、岸线等要素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坚持集约利用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率,优先将土地资源向成长性好、财政贡献大、产业拉动力强的项

目配置,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采取有效措施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开拓开发存量资源。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岸线的使用和管理,加大控管力度,严禁任何乱占滥用港口、岸线及腹地资源的违法行为,科学安排项目布局,合理有序利用岸线资源。

(作者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局)

第三篇:促进大连产业集群发展

促进大连产业集群发展

白雪梅 2005-09-28

发展产业集群,是国际制造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决定区域产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当前,世界制造业正在进行深刻的战略性重组,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一个中心,也已形成了在少数优势区域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大连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是:

1.商务环境建设重“先期免费”轻“后期服务”。给内外商留下的印象是:给了一些优惠,搞了“一站式”办公,招商时承诺得好,可企业运转起来有的服务就会走样。

2.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低,工业结构单一,分工程度不高,目前主要依赖低成本优势。如何加入到全东北亚、全国的分工网络中去,实现有效的分工协作,有问题。

3.工业园区建设离集群化要求有较大差距,缺乏功能分区,专业化分工不明确,企业间产业关联不密切,限制了产业配置效率和区域竞争力的提高。产业集聚受行政区划影响较大。影响了跨区域制造业带和地区专业化分工体系的形成。各区市县都积极创办工业园区,并且有各种具体的指标来考核各级领导的业绩。

4.招商引资中存在问题。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以外销为主,投资项目中零部件项目比较多,整机项目较少,而且规模小。外资企业关联度不高,拉动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的能力不强。配套环境不足是大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竞争力不高的瓶颈。

大连的产业必须在互补整合、集聚优化中提升整体竞争力,增强大连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实现大连市产业基地建设的宏伟目标。

1.准确定位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

在各种经济政策中,对产业活动影响更直接、更深刻的应当是产业政策。而产业政策的本质是一种政府行为,是非市场性质的经济调整手段。在产业集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扎实地转变职能,放松行政管制,着力实施以提升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的产业政策,规范法制管理,建设诚信市场,创造有竞争力的区域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能源、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加快现代物流业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类专业市场的功能;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为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提供保障;实现市场的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利用集聚的自发性诱导产业集聚的发生,最终形成由政府政策引导,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动态调整、协调运作的产业发展新机制。

2.创造高质量的市场环境,为产业集聚奠定基础

实现产业集聚的根本力量是市场,是开放的、有序的、公平竞争的、有活力的市场。因此,发展产业集群必须以高质量的市场化环境为基础,以适宜于产业迅速集聚和成长的经济和社会机制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果在公共政策之外,政府单独支持某个(些)企业,这不仅有违社会公平,而且后患无穷。何况产业不兴旺,企业单打独拼也难有发展前途。相反,如果政府支持产业化,支持产业集聚,企业从中得到的则是长期的战略性利益。所以,政府要从“扶持企业的发展带来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变为“支持产业的发展导致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政府应当随着市场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规划,改变孤立布点、就项目本身来研究项目的老路子,通过改善环境、政策扶持、招商引资等办法支持发展配套产业、服务业及下游产业,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群,把孤悬的点状企业拉成链条产业,把产业链条变成产业“板块”。积极扶持现有的产业园区,不仅从基础设施等硬件上创造条件,还要从企业的产权机制、融资渠道、人才吸引等软件上予以支持,为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一个好的政务商务环境和市场环境,把政府的产业集聚规划变成规范的市场行为。

3.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

制造业产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吸引大量外部资源,只有以规模大、设施齐全完善的城市作为依托,才能吸纳更多的外部资金、人才、技术和项目,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向优势区域的集聚。北三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增长点是工业化,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而县级市的经济发展又为大连制造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因此,政府应充分重视在新阶段中工业化与城市化协同发展的科学规划,高度集中规

划的编制权,加大规划制定的投入力度,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集群化是工业园区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有利于提高园区的整体竞争力。政府应在推进园区化的同时,积极推进产业集群化;根据全市产业集聚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从实际出发,严谨论证和科学规划北三市工业园区的发展;按照产业链协作配套的原则,整合各类园区的资源,提高园区土地的投资密度和集约化程度,重点扶持产业集聚度高的园区,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各专业园区集聚;以科学的整体规划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培养和扶持北三市发展制造业,并迅速做大规模,提高其市场层次、技术层次和结构层次,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注重特色制造业和品牌制造业的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主业突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动产品升级换代,促进和带动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一定要警惕和避免由于相互分割的地方利益,由县级市政府把几十个工业园搞成产业门类混杂、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不能形成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的园区。

4.立足全国和国际分工体系,发现、鉴别和选择产业集群

不能站在大连看产业集群,要跳出大连谋发展,促进产业链的跨地区延伸。要立足于全国、立足于东北亚、立足于国际分工体系,依托东北和环渤海广阔的产业腹地,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和东北亚的产业配套,形成分工合理、错位互补、共享共赢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集聚,形成制造业的生产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服务中心。要借助于引进外资和接受外部产业转移等途径,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上,通过存量调整和增量扩张,完成自身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和密集化,并实现与东亚乃至国际制造业的产业对接,获取制造业发展所需的技术、市场、人才和资源,成为国际制造业分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产业集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链群,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支撑、优势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相配套、具有较强产业竞争力和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体系,进而增强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5.加强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

建立在市场化或外部化基础上的发达的社会网络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产业集聚的核心正是建立在社会化和网络化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和新型专业化分工体系。为此,政府要支持和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和网络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少企业由于独自搜集信息造成的成本浪费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同时,要加强有利于生产者和市场互动的公共机构和交流手段的建设,支持建立为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的本地公共机构。此外,要加快信息咨询服务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要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各种为企业服务的社会化的中间组织。市政府可建立和统筹“建设产业基地专项基金”,用于培育和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以及面向行业和区域的共性技术中心,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调动企业积极性,引导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实现电子商务。鼓励企业主动走出去,提升发展层次,增强竞争力;支持企业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推动大宗产品进入国际营销主网络。引导和培育企业联系的发展,帮助企业建立企业间的联系,尤其是产业内企业之间的联系。还应完善集聚区的企业和机构网络以降低企业间的贸易成本,促成更大规模的产业集聚的发生。

6.注意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没有产业集聚,大企业就不可能走出大而全的旧模式,实现企业组织的自我创新。制造业的配套环节多,产业链条长,迂回生产方式复杂,对产业组织方式的创新有着相对迫切的需求。许多产品的生产并不具有明显的内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中小企业的集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利用其灵活多变、接近市场的特点,激励创新。没有众多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就无法形成充满活力、分工细密的产业集群;没有产业集群,就永远不会有工业制造业的振兴。

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水平低、技术开发能力低,创新能力差、信息与人才缺乏等等。只有在产业集群内,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面临的种种问题。(作者系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第四篇: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沁北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创建全省一流产业集聚区,打造全国知名产业,培育超百亿企业群体”的战略目标,按照“四集一转”的工作要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努力做好各种要素保障,强力推进集聚区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主要做法:

一是建设一个新载体。在沁北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一个面积达6000亩的化工工业园(包括氯碱化工园、氯氢精细化工园和复合材料工业园)和一个面积达4000亩的铝工业园,引导相关企业入园发展,实现集约经营。新规划园区与沁北产业集聚区连成一片,共享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首先,以昊华氯碱化工为依托,规划建设一个面积达1500亩的氯碱工业园,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关联企业,带动全区中小化工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以申报省级特色园区为手段,鼓励现有玻璃钢企业改造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成为支撑能源化工产业发展的新载体和新的增长极。其次,以沁澳铝业和广东兴发为支撑,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制品及相关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两大产业规模的扩张和产品的上档升级。

二是打造一批名优品牌。重点打造“中国〃沁阳玻璃钢制品”区域品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建设,以重点骨干企业、优势产品为重点培育对象,引导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质量、营销能力,争创一流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截至目前,园区创建中国名牌或驰名商标2个(件),省级名牌产品3个、著名商标8个。通过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了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实施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以龙头带动辐射,壮大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培育规模以上化工企业30余家,铝及铝加工企业10余家,其中:培育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化工制品企业9家、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铝及铝制品企业4家。积极引导和培育骨干企业(或集团)上市融资。重点支持永威集团、思可达和尚宇公司等企业整合资源,申报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开拓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企业规模。

四是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1)广东兴发10万吨高档铝型材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

(2)广东兴发铝业幕墙门窗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

(3)河南神火10万吨铝板带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

(4)北京金隅100万吨水泥项目,计划投资5.2亿元;

(5)思可达公司4×700万平方米太阳能封装玻璃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

(6)河南启瑞年产15万吨高性能增朔剂项目,计划投资5.2亿元;

(7)永威集团年产5800万平方米阻燃装饰板项目、计划投资6.6亿元;

(8)河南尚宇10万吨三氯氢硅项目,计划投资3亿元;

(9)泓盛精细化工年产1万吨系列化工产品、河南焯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0吨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海世鸿工贸有限公司年产8万吨氯化石蜡-52生产装置和鼎泓工贸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氯化石蜡生产装置等项目,总投资12亿元。

(10)山西晋煤集团煤化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建设“1830”项目。

新建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新增产值180亿元以上。

五是建设一系列服务平台。完善行业协会和商会建设,增强玻璃钢制品企业商会等社会中介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沁阳市玻璃钢制品企业商会建设,加强会员企业之间以及会员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国内外举办的产品推介会、展销会活动,促进玻璃钢制品和其它制品企业与外界的信息资源共享和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提升商会的服务能力。扶持行业公共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扶持行业公共

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信息技术支持、教育和培训、电子商务等服务,建立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体系。办好中国(沁阳)耐腐蚀制品博览会。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把博览会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端行业展会,为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交流、营销平台,提升玻璃钢制品产业集群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组织参加国内外名优产品经贸活动,引导、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定期举办产品发展研讨会、座谈会等活动,为企业发展探索新路子。加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开展产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扶持培育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努力促进高等院校和社会科研机构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难题;鼓励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大企业的科技研发机构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发挥技术人才、装备等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六是培养一批技术人才。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院)等教育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办各种加工技术专业培训班,为企业培养技术专业人才。积极利用省内外大专院校、研究所的力量,把引进人才与引进项目、重大课题

研究和重点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进项目、人才、智力引进一体化。加强技术员工在职培训。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重点工种定期培训和工程技术人员再教育制度。以技能培训、岗位培训为主,开展员工在职培训活动。保护员工的民主权利、工资报酬、医疗保健、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形成了一支稳定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队伍。

存在问题:一是两大主导产业原料和市场为“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极高,容易受国际国内市场波动的影响;二是两大主导产业在产品质量、技术进步和争创品牌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三是企业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技术标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的能力不足。

第五篇: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小城镇建设

发展产业集群促进小城镇建设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农民在城镇就业并迁徙到城镇定居;另一条是一些有条件的乡村发展为城镇,农民就地、就近转业从事工商业变为城镇居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镇人口比例提高18.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0.83个百分点。现阶段主要是大批流动人口从第一条途径涌向城镇,特别是涌向东南沿海城镇,使这些城镇迅猛扩张。深圳是非常典型的移民城市。1980年建特区前,深圳及宝安县总人口仅31万,2000年已达700.84万,其中户藉人口121.48万,暂住的非户籍人口579.36万,95%以上都是外来人口。现在所说的城镇化建设,一般意向往往偏重在第二条途径,即重点放在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上,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人口聚集、能发挥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作用的小城镇。发展小城镇是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小城镇的蓬勃兴起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城镇人口已占全国城镇总人口的40%以上。近10年来,小城镇共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000多万人,占同期转移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小城镇发展已成为推进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之一。迅速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城市与农村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服务的中心。在东部地区,一些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中、西部地区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的水平。

尽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一些地方把推进城镇化片面地理解为加强城镇建设,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甚至不惜举债建设大广场、大马路和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些地方通过修编城镇规划、设置开发区,以及“县改区”、“乡改镇”等,把规划区做大,把开发面积做大,以获取土地开发的短期收益。很多地方城镇规划面积的扩张速度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有城无市的地方为数不少,没有把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如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上来。

一些地区把城镇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原则绝对化。简单地将城镇化等同于工业化,片面强调要在本市或本镇建多少工厂和制造业基地。反映在工作上,就是不惜代价招商引资,盲目上工业项目,但却忽视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带动、互为前提的作用。还有一些城市脱离本地实际,贪大求洋,追求高标准,试图

建成国际性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等;只重视现代服务业,不重视那些能增加就业、吸纳农民进城的一般性服务行业的发展。

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城镇化建设上,发展小城镇的推动源应当是产业行为,即市场行为。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产业来支撑,即需要产业载体,这种产业可以是第二产业,也可以是第三产业,或者二、三产业并重。但在我国不同地区小城镇的就业结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从事第一、二产业的人员比例不同。小城镇发展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替代上。东部地区部分小城镇已初步完成工业化,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仍很低,经济的发展水平不足以支撑小城镇的发展。

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小城镇是非农产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为非农产业提供场地、设施、劳动力、市场等,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非农产业的发展。非农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内容,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经济支撑力,使之规模扩大。载体与内容的发展要相适应,否则会带来诸多问题。建国初期,我国的城市发展在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下走了一条重内容轻载体的发展道路,把城市建设成为生产基地,建设了许多工厂,而忽视了生活消费,造成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并因此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现在全国各地搞小城镇建设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重载体轻内容,不少地方高标准搞基础设施建设,搞“五通一平”甚至“七通一平”,而非农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使小城镇建设没有经济支撑。

非农产业集中效果不好。东部发达地区业已分散的乡镇企业搬迁成本太高,只好维持现状。中、西部地区则缺乏乡镇企业,许多乡镇可以说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乡镇工业,或者说还没有开始农村工业化进程,也就没有集中的对象。

从城镇发展的历史过程看,城镇多因在交通要道上的商业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先有市(market)后有镇(town)。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城镇在原始市镇的商业功能上增加了政治、军事功能;资本主义社会又增加了工业功能。随着功能的增加,城镇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说,是先有非农产业,后有城镇建设。我们要实现大战略,就必须在理论上认识到非农产业与城镇建设的先后关系。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应该明确这一点,优先发展非农产业,壮大经济实力。

通过产业集群引导我国小城镇的建设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小城镇建设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诸多方面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首先,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有利于地区的产业和经济增长。产业集群可以使集群内企业分工更为细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与一般企业内部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不同,产业集群的分工和规模经济主要的不是单个企业内部,而是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在产业集群内,单个企业的生产可能非常专业化。甚至可能只是某一类型的配件或某一道加工工序。而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合作关系很稳定,效益成本很小,因而可以共同分享规模经济的优势。此外,产业集群中许多企业集中在一起,可以分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其他组织机构的产品,能够很好的发挥其他组织和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所以,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建设。

其次,产业集群能有力地促进技术进步和扩散,这也非常有利于小城镇建设。对于区域经济而言,产业集群就是重要的创新体系,产业集群不仅有利于企业创新,而且形成了新的创新模式——集群式创新。因而,产业集群能加速技术进步,不断为经济增长提供原动力。对于技术扩散,产业集群更有明显的优势。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地缘接近、联系紧密、互通有无,技术扩散的速度非常快。技术的迅速扩散,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工艺,调整要素投入组合,能够普遍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出量,从而增加地区经济总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集群有积聚力量,会吸引区外的技术、资本和劳动等经济资源向产业集群集中,这将增强地区经济实力,提高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产业集群使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有组织地集中,成长能力非常强,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因而它必然对集群外企业和组织非常有吸引力。相关企业和组织如果有条件一定会向集群地区迁移。在现实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产业集群对外资的吸引。产业集群政策能够降低外资进入的成本和风险,对地区吸引投资非常重要;而外商投资的地域和行业集中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甚至能培育新的产业集群,这将对地区经济增长有双重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建设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产业集群为一些城市的经济集聚提供了动力和实现方式,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多数城市长期增长战略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如新加坡、香港、上海和北京等城市都利用产业集群策略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速地区经济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发挥集聚经济和竞争优势降低了产业集群的平均成本和产业集群中单个企业的平均成本,使产业集群所在区域无形资产提高,对其他地区的企业

很有吸引力,能吸引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集群地区,从而促进城镇经济增长。在地区发展过程中完全可以实现产业集群和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它揭示了在一些地方相关企业集结成群,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产业集群以地区内部的相互联系和共同促进为基础,没有区域内部的共生机制,就不能真正发挥集聚优势,单靠地理上的集中并不能创造出共同得益的相互依赖性。

因此,小城镇建设规划不能脱离经济的发展,应该通过产业集群的优势来促进经济与城镇化的同步发展。现在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数量多、规模小、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如果我们不顾这一现实而盲目发展小城镇,只能助长城镇化与产业化脱节的现象,其结果必然是贻误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

作者:白建国 梁红岩

下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升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不错,值得借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

    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 一、集中一集聚一集群 (一) 集中 在集群发展的起始阶段——集中过程中,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要素和设施配套要素是吸引园外企业入驻的最大原因。 在此阶段,园内企业......

    壮大区域品牌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产业集群面临着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区域品牌作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为推进区域品牌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的若干意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为促进产......

    玻璃制品产业集群发展

    玻璃工艺制品产业集群发展调研报告小官庄镇方 春玻璃(水晶)工艺制品产业是我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其中玻璃工艺制品以小官庄镇为主导,水晶工艺品以西安丰镇为主体。2007年玻璃制品......

    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开发(名胜)区管委会,区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节约利用资源,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

    促进应急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应急产业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应急产业是为科学预防和有效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产业,涵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领域,具有安全......

    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作者:陈国宝 来源:《北方经贸》2012年第08期 摘要:杭州市由“西湖时代”迈入“钱塘江时代”,为四季青街道现代服务业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