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5篇)

时间:2019-05-12 08:35: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第一篇: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纺织服装产业在一个地区内高度集聚,形成工业群落或工业区以带动区域特点凸显的贸易大市场,继而推进一个地区经济大发展已成为国内纺织经济的发展新模式。成都市是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和纺织服装的贸易集散中心,充分利用现有成都纺织印染服装产业的整合,发挥工业集中区建设的集聚、拉动作用,将成都纺织服装产业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纺织服装制造基地、研发基地、营销基地,尽快形成以成都淮口纺织工业集中发展区为基地的产业集群和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是加快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进产业化发展、实现成都工业新跨越、保持全市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抓住当前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西移契机,发挥成都市作为西部纺织服装贸易中心的区位优势和四川劳动力、能源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效应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西部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形成纺织、印染、服装、交易市场集中发展的产业链发展格局,推进成都市纺织印染集中发展区的集约化建设,营造“西部纺织服装之都”。从而将纺织产业打造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承载产业,形成“一地筑基础、城乡共发展”的千家万户共同致富的富民工程。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工业强市作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

建立以原料为基础、纺纱为龙头、织布为纽带、印染为核心、服装为先导、市场为目标、服务为保障的纺织服装产业链。

产业集群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业分工配套、商贸流通畅达的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链,产品配套能力达80%以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形成以内销为主、内外兼顾的市场格局,通过链条式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效运营模式。建立总规模100万锭纺纱能力、3万台织布机、3亿米印染能力、3亿件(套)服装加工能力和两个纺织品贸易区的发展方向,经济效益目标:到2010年,园区产业链完成工业总产值210亿元,贸易额230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55%以上;培育1-3户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的企业,10-12户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以上的企业,出口创汇达到2.2亿美元。

二、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成都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03-2020年),成都市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成都市及四川省纺织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成都市纺织产业布局结构在空间上要形成“一县两地三集中”的123发展格局。即:形成以金堂县为基地的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中心;建立金堂和成都荷花池纺织城市场的两地贸易联动基地;推进由知名纺织印染大企业及中小企业相对集中的“淮口纺织印染制造基地”、以服装品牌企业相对集中的“金堂服装加工生产基地”、以纺织品贸易市场和配套服务业为跟进的“成都荷花池—金堂贸易集中区”的三个中心基地。通过合理布局,使功能定位明显,企业间分工协作到位,区域经济互动自给充分,实现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中成片地集群式发展。

三、优先发展的重点

建设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其关键在于,成都市现有纺织服装加工生产能力的集聚,建立标志性的纺织和印染企业,树立纺织服装发展的影响力和感召力;通过基础平台的建设,建立有竞争力的纺织产业发展的区域小环境;通过园区内服务市场化,建立积极的社会化服务功能体系和市场联动体系,促进集约化发展。因此,必须有步骤的重点建设好几项工程。

(一)纺纱能力的建设

现状:纺纱作为产业链的龙头,对纺织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我市现有纺纱企业13个,纺纱能力40余万锭,但是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产品档次低、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目标:纺纱生产总能力设计为100万锭,建立1-3个20万锭以上的纺纱企业,树立龙头带动作用。

实现产能100万锭后,可实现年产纱线13万吨,工业总产值32亿元,利税总额3.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2万个。其中高档精梳纱生产能力设计为40万锭,出口产量4.2万吨,年创外汇10000万美元。

同时为带动承接东部纺织生产能力的转移提供基础条件和平台。

(二)印染能力的建设

现状:印染作为纺织丝绸产业链中一个核心、关键环节,对织造起拉动作用,为服装、装饰和产业用布起推动作用。成都市现有印染企业32家,印染能力2.5万米,日排污2.6万吨。但企业分散,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低,效益差。

目标:印染是一个污染行业,其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环评结论淮口仅有2万吨污水处理容量。因此,印染能力规划布局与建设必须以环保容量为前提。

现已入驻园区的川棉和民康两公司建成投产后,年印染加工能力为1亿米,日排污1万吨。若两家企业分别实施污染物减排、碱回收、水汽循环利用和清洁化生产等技术改造,在不增加排污的情况下其印染年加工能力将达1.5亿米。

关闭我市现有不符合工业布局规划和排污不达标的印染企业,我市印染行业按年产3亿米,日污水排量2万吨进行规划布局。达产后可实现印染年产值30亿元,年利税2.5亿元,年出口创汇1.2亿美元,安置2500人就业。

(三)带动织布的发展

现状:织布作为连接纺纱和印染的中间环节,在产业链中必不可少。我市现有布机3200台,其中无梭布机仅420台占总台量的13%。

目标:织布的发展将依托纺纱的支持和印染的拉动,建成5-6亿米坯布生产能力。利用成都现有纺织企业的建设发展的带动,可在当地逐步形成2-3万台织布机的生产能力。织布的建设、经营可采用“(重庆)回龙坝+荷花池” 模式 和“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通过集中的工业园式厂房建设和分片分户的“万户工厂”经营,形成规划先进、建设规范、服务配套、集中发展的织造基地。建成后年产值30亿元,年利税1.5亿元,提供2万多个就业岗位,极大地推进城乡充分就业,以解决金堂富余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吸引外出劳工返乡建业发展。

(四)促进服装产业的集聚

现状:我市服装产业的发展受制于前端纺纱、织布、印染和服装配套产业的不发达。我市现有服装企业270多户和从事服装加工的个体户27000多家,主要集中在荷花池和大丰一带,但规模小、没有品牌和知名度。在形成100万锭纺纱、3万台布机、3亿米印染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出台政策引导服装企业在金堂集中建设,必将形成服装产业的集聚。

目标:以金堂县城工业区为发展基地,建立服装生产集聚地,通过成金快速通道的建立,吸引3000家大中小型的服装加工厂家的进入,形成年产服装3亿件(套)的能力,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利税15亿元,可提供就业岗位7万个。

(五)园区配套服务业的建设,建立原料、产品的联供联销机制

现状:成都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前期由于企业分散、规划缺失、总量不足,造成纺织产业的配套服务也严重缺乏。产业的上下游联动互补不足,一方面造成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和

经营的成本居高,企业发展的社会化成本大大高于产业集聚的地区;另一方面也造成市场的功能性互补不足、快速发应能力低下,市场化程度不高。

目标:以集中发展区为基地,大力扶持以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和企业分工协同为重点的服务业的市场化建设和产业链之间的配套市场建设,建立完善配套的生产服务保障体系和互动交易体系,最大限度地增强园区的市场功能;支持建立原料、辅料和产品交易行业自律的联供联销机制,为企业创造低成本和快节奏的生产保证服务。关联产业的贸易增加额达到10亿元。

(六)加强环境配套污染治理,建成绿色生态产业园区。

十一五规划在资源环境目标中制定的约束性指标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要降低3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通过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用于前处理;涂料印花替代活性染料印花技术;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新技术;高效活性染料替代普通活性染料和高效水洗工艺等,达到污染物减排提高吨水印染加工能力。

实行碱回收、水汽循环利用、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供、粉煤灰制建筑材料,在此基础上,把金堂种菌后产生的可燃废弃污染物利用起来,将园区建成绿色生态园区。

(七)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建立园区技术、产品研发中心。

纺织产业集群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模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创品牌、创名牌。推进龙头骨干企业、配套服务企业和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园区研发中心,提高园区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四、结论

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项目的推进,必将进一步带动成都纺织企业的发展和集团化整合的加快,必将对东部纺织产业向西部转移产生巨大的吸引,可以预见,建设规划期内,将形成纺织原料(蚕丝、粘胶、涤纶)、纺纱、织布、印染和服装的完整产业链条。通过市、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年产值、利税可达210亿元和22.2亿元,极大地带动金堂县及成都东北区域商贸和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10万个。将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推动城乡一体化,推进成都市西部经济中心的建立,实现工业强市的目标。

第二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不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这个品牌。

2.建设一个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一直没有启动,希望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主要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同时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根据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同时,要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

4.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制造业发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培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不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能够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发展的直观范本和发展目标。因此,一个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荐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同时鼓励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产业。青山湖区可充分利用“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这一平台,紧紧抓住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优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打造一批中国服装名牌和江西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

第三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纲

附件6:

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纲

一、×××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1.×××产业集群整体发展情况和优势(如产业规模、从业人员、研发投入、出口额、在产业链及国内外所处的地位等);

2.重点细分领域发展情况及代表企业介绍(如重点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发展模式特色、优秀技术创新成果);

3.×××产业集群各主体之间(企业间、产学研间、企业与中介机构间)的互动关系和促进作用;

4.×××产业集群相关创新资源及其作用(如大学院所、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孵化器、风险投资等);

5.产业集群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产业集群发展目标与促进措施

1.总体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模式,三年内的发展目标;

2.产业集群发展计划采取的政策措施(如投融资政策、产业要素引进政策、公共平台建设计划,以及科技行政部门、地方政府、高新区管委会等对产业集群的财政支持方式和金额)。

三、×××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的现状、发展规划;

2.拟申报的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产业集群中的任务和作用(说明这些平台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四、所具有的基础与优势(如平台建设相关资源、环境基础,平台建设单位具有的实力等)。

五、平台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和组织实施以及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

六、平台的进度与资金筹措(含政府的资金投入计划)。

第四篇:潮南纺织服装: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造集群产业模式(范文模版)

潮南纺织服装:协调可持续发展 打造集群产业模式

来源:作者:时间:2012.10.27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做了题为“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如何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孙会长谈到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强调纺织服装行业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责任,首先是对人的责任,即提供最大的就业机会。

2012“中国潮南内衣家居服装节”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隆重开幕,本次展会成果显著,从现实出发,为前来参加服装节的各大企业提供了丰厚的订单。长远看,本次展会为潮南区域纺织服装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潮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升级,深入研究潮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之路,“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峰论坛盛大召开。潮南区人民政府区长刘永铭,汕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林依民,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任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斌为论坛致辞,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产业创新办公室主任李瑞萍主持论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做了题为“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如何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孙会长谈到纺织服装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强调纺织服装行业在社会经济中所承担的责任,首先是对人的责任,即提供最大的就业机会。其次是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要提高节能创新产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综合来说,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节能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建立环境友好性的产业链,积极协调政策体制对行业的发展影响。孙会长强调潮南纺织服装产业需从三点切入:一是品牌战略,做区域品牌的构建。二是价值观的引导,建立在更高的价值水平上,增强企业责任感,承担社会责任。三是人才战略,创造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培养专业人才。

在论坛上,前沿顾问首席管理专家徐斌先生以“内衣家居服市场突破和品牌创新”为题,精辟的分析了目前纺织行业中的三个特点,即市场够大、品牌够多、竞争够激烈,品牌之间缺少差异化,定位不清晰,相互模仿严重。“趋势”是徐先生给出的一个关键词,从男正装到休闲装,再到运动装,到现在的童装,每个系列都经历了良好的发展阶段。这便是趋势使之然,在大好的趋势下,更要打造品牌。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同时在市场运营方面,形象、产品、服务、管理、理念力求统一。

汕头市曼妮芬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兴平以自身企业为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品牌成长的驱动”问题,吕总阐述了技术创新对于品牌成长的巨大作用,他说:“品牌是企业的资产,对于品牌的研究更加广泛和系统,已经从管理营销的范畴提升为企业战略的高度。提升品牌的手段已经从服务提升、名人代言、渠道扩张转变为技术创新、行业标准建立的阶段。三流的企业是价格的竞争,二流的企业是产品的竞争,一流的企业是品牌的竞争,超一流的企业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的竞争。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装新是品牌成长的强大驱动力。”

汕头电子商务产业协会会长、汕头移动公司总经理关苏华女士以“潮南纺织服装业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发展”为主题,结合汕头实际发展情况,分享了其个人见解。汕头市在2011年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电子商务逐渐成为汕头市发展的重点战略,势必给潮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好机遇。

关总认为,依托潮南地区的产业集群优势,借助电子商务的新型模式,将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缩短订货周期、改善信息管理和提高服务能力。抢占电商先机,势必会对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电商对于线下的市场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潮南的纺织服装企业要做大做强,电商之路势在必行。

中国工商银行汕头分行副行长陈赐雄先生做了题为“发挥产业金融在经济转型期的服务推动作用”的主题演讲,陈行长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金融服务提出的新的要求,现阶段企业走品牌化道路,应改变原有简单的依靠占压资金、人力、物力的经营模式,走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打造集群化的产业模式,完善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跳出潮南,发展潮南,扩大企业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在论坛的最后环节,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广伟主持了关于 “技术创新与设计的品牌驱动力”面对面圆桌对话,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院长李晓慧,森马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秀丽,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陈邦伟,汕头市曼妮芬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兴平在对话中展开了激情而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将本次高峰论坛推向了高潮。

第五篇: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长三角、珠江三角洲、海西地区和环渤海三角洲为主,特别是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作为行业发展的先行军,这五个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纺织产业集群,而且卓有成效。同时,在其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值得肯定的市、县、区、镇区域,他们在纺织产业集群工作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思路,也很值得借鉴和发扬。

目标瞄准四个“一批”

过去的2009年,江苏纺织服装业在逆势中谋发展,完成销售收入8329亿元,纺织产业的产值、利润、出口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2010年1—8月份,江苏省纺织服装业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总产值6730.50亿元,完成销售收入6579.51亿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了16.32%和22.85%,纺织服装业出口总额221.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36%,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产业集群是江苏省纺织服装业重要的发展特色,目前,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单位66个。其中,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集群33个,由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认定的纺织产业基地县(市)13个,特色城7个,特色镇42个。数量占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20%,位居全国第二位。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销售产值5600亿元,约占江苏纺织服装业工业产值的70%,上缴税金超过200亿元。

集群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的形成以及龙头企业的带动,为一批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发展时机。如常熟古里的波司登、太仓市的雅鹿、太仓沙溪的利泰、吴江盛泽的恒力、张家港塘桥的华芳、东渡,江阴的阳光、海澜等,这一批企业在行业内影响力大,在市场上竞争力强,在国际国内市场有一定的定价能力,为带动和提升集群内中小企业和集群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提高江苏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近年来,不少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出了名企、名牌、名镇一体化的工作思路。集群以企业集聚为基础,加速形成集群内企业品牌建设步伐,形成了地方品牌、省名牌、中国名牌以至中国世界名牌梯度发展的格局,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至2009年底,江苏省纺织服装产业拥有的中国世界名牌2个,中国名牌50个,江苏名牌300多个,产业集群中产生的品牌就占其中80%以上。同时各产业集群积极推动了区域品牌建设。常州湖塘镇、张家港塘桥镇、吴江盛泽镇、常熟古里镇、梅李镇、江阴顾山镇组

织集群内的企业整体出击,以参与江苏国际服装节等活动形式,进一步提升名镇的形象。今年新推出的南京高淳县、宿迁泗阳县、徐州睢宁县、苏州临湖镇等一批特色名镇也通过江苏国际服装节的平台,组织重点企业集体亮相,进行新兴区域品牌的塑造。

四个“一批”指引方向

发挥集群高度集聚的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搭建平台向提升集群服务水平努力。太仓璜泾镇、吴江盛泽镇、江阴顾山镇等一些产业基地、特色名镇建立工业园区,打造服务平台,设立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贸易及物流中心等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为提升集群科技创新、品牌发展水平夯实基础。吴江市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解决了一家企业解决不了的事,吴江盛虹纺织品检测中心90%的业务量来自中小企业,服务对象已达到2500家。

江苏省纺织服装业提出,通过几年努力,使江苏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中小企业聚集度达到60%以上的发展目标。通过各方面的工作,做到四个“一批”。即:在进一步积极发展产业集群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形成一批产能规模、效益水平居全国领先的、具备完善产业链的产业集群区域;建立一批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名牌产品以至中国世界名牌;引进、培养一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信息化提升国际竞争力

2009年浙江省共有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312个,实现销售收入2.81万亿元,出口交货值6122亿元,从业人员831万人。产业集群在全省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包括丝绸、针纺、家纺、花边、羊绒、纺丝、经编、贡缎、无缝织造、产业用布等;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针织服装、羊毛衫服装、童装、袜业、领带、线带、制鞋等29个行业,共吸纳163.8万人就业,年销售收入为5723亿。在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8个纺织产业集群经济中,生产单位超过2000个的有萧山纺织、绍兴纺织、鹿城服装、长兴纺织、诸暨袜业;从业人员在10万人以上的有萧山纺织、绍兴纺织等;出口交货值超过200亿元的有萧山纺织、绍兴纺织、诸暨袜业等6个。

产业组织形态多样化

改革开放初期,人多地少的省情和浓厚的经商传统,催生了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当时所处的短缺环境为纺织产业集群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使其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长。如宁波服装、余杭家纺、大唐袜业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发展,产业发展的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进入到建设全面小康的新时期,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的生成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招商引资成为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方式。如绍兴县滨海印染工业园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天台过滤布产业集群等。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起步阶段的基本模式是专业生产+专业市场,但通过多年来的演

变,块状经济的产业组织形态已形成两种主导方式:

一是互动提升型。一批纺织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专业化分工生产体系+城市空间发展体系的发展模式,推动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并越来越成为浙江纺织产业集群的主导组织形态。如海宁皮革城、绍兴柯桥轻纺市场、桐乡羊毛衫市场等一批国际性商贸市场,在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在省内外和国际市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由全球化和信息化导致的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的配置整合,促进了集群组织形态的变化,一批以营销和研发为主的服务型企业得以产生和发展,虚拟网络型的纺织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如温州的森马服饰、美特斯·邦威,嘉兴的雅莹服装等,以网络作为主要营销渠道,将产业链中的部分环节分离到外市甚至外省,而仅在本地保留设计、品牌和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

转型升级路径特色化

纺织服装类是浙江省覆盖面最广的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产业集群,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完成了产品和工艺流程的升级,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在品牌培育发展、营销体系建设等功能提升上下功夫。

当前,浙江省纺织需要更多地融入全球化网络体系当中,必须更加注重提高创新资源、社会资本、科技人才等软要素的支撑能力。从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审视,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在存在低端化锁定倾向、支撑要素的研究和创造不够。

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起源于农村工业化,家庭工业、专业市场是其起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和积累,浙江省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了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消费品工业和外向型经济“五个为主”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内生活力强劲且易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而剧烈波动的特点。

以服装为龙头完善产业链

福建省纺织工业经过20多年产能规模的快速拓展,纺织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区域特色已明显突出,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一批以市、县、镇区域经济为特色,以大型企业为骨干,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纺织产业集群开始形成并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到目前为止,福建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试点地区的共有17个市、县、区、镇,占全国纺织产业集群特色城镇数量的10%。

产业体系完备上下游联动

至2009年,全行业职工突破120万人,已形成了化纤、棉纺、织造、印染、非织造布、产业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服装服饰、纺机纺器等行业结构体系。

首先,以发展化纤、纱线、经编面料等纺织原料产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福

州地区的长乐市2005年被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长乐的金峰镇和松下镇分别为“中国经编名镇”和“中国花边名镇”。从长乐市的产业集群来看,长乐市纺织业以加快纺织原料开发生产为己任,不断满足国内纺织业发展的化纤、纱线、经编面料等的需求,从而成为国内纺织产业集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该地区化纤短纤、长丝年产70万吨;棉纺420万锭,化纤纱、混纺纱80万吨;经纬编面料、经编花边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1/5。

其次,福建还形成了由专业市场带动,上下游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从泉州地区的晋江纺织产业集群和石狮服装产业集群来看,泉州服装发展源于石狮服装集散市场,由于服装专业市场和服装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在石狮、晋江周边城镇以及泉州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服装产品为龙头,化纤、棉纺织、针织、印染、服装辅料、非织造布、纺机等相互配套的比较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泉州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17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999亿元。泉州的晋江市已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石狮市为“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产业集群品牌带动效应凸显,“九牧王”西裤、“七匹狼”夹克、“柒牌”男装、浔兴SBS拉链等一大批品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最后,与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链相关联的企业也形成了产业集群。革基布等产业用纺织品是福建内陆南平、三明地区的特色产品,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尤溪县、永安市等市县经过加大行业技术改造提升,形成了以革基布织造为龙头的纺纱、织造、染整、制革、后加工的产业用纺织品产业集群。

集群梯度转移成效显著

随着近几年全行业的转型升级,福建省的纺织产业的梯度转移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并已取得显著成绩。

泉州、厦门、福州等沿海地区,开始把新增纺织产业加工点以及新型纺织项目向闽中西部推进,不断深化区域协作配套,解决企业用地、用工稀缺等问题。已在工业园区建设、纺织面料开发、服装加工生产、竹纤维研发等方面取得进展。与此相对应,三明、龙岩、南平等内陆地区不断优化产业政策,加大承接梯度转移的优势,涌现出一批纺织服装规模企业、纺织产业科技园区以及新兴产业集群地区。

从龙岩地区的长汀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来看,长汀县是闽西的革命根据地,十多年来,在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中呈现出生机勃勃景象。已出现投资由小项目向企业集团大项目转变;由租赁厂房向企业自建厂房转变;由来料加工向自营内外销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闽南客商为主投资向闽、浙、粤、港澳台和海外客商共同发展转变,产业集群效应快速形成。

同时,内陆纺织业传统地区也不断提升,以形成产业集群。南平市是福建省发展较早的纺织基地之一,在长期调整发展中形成纺织产业集群格局。全市纺织服装企业2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6家,全区已形成PU革基布、洗洁巾、针织童装等三大产业。

龙头企业带动地方政府牵头

上承环渤海,下启长三角,对接东北亚,与日韩隔海相望,山东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都

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纺织工业是山东省重要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全国纺织工业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目前山东有国家级产业集群17个,2009年国家级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占山东纺织行业实现利润的一半左右,产业集群已成为山东省纺织行业实现集约式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国内纺织服装产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造成了严重打击。2009年以来,山东省各服装纺织产业集群努力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各种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经济运行压力较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了生产经营稳定,集群内重点企业没有停产、破产现象。可以说在重重困难面前,山东省的产业集群依然保持着稳健发展。今年1-9月份,山东重点服装企业销售收入增幅均在15%~20%以上,出口、上缴税金、利润也同步增长,产能发挥良好,产销基本平衡。山东服装业稳步走出“后金融危机”的影响,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

然而今年国内的服装企业同时遭遇了棉花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劳动力短缺等问题。这些对于作为服装大省的山东的影响也很明显,例如山东的邹平、高青、诸城等地“招工难”现象比较突出,用工缺口大约在20%左右。

应对外环境促转型

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服装企业转型发展的好时机。纺织服装行业是排得上号的高污染行业,“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是我国工业转型的重中之重,纺织服装企业正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逐步提高设备档次,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魏桥创业集团计划在三年内将现有棉纺织设备全部改造为:全精梳、全长车、全自络、全无梭,提高产品档次和自动化水平,减少用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

而面对招工难问题,山东服装企业也找到了自己的解决妙招。提高员工工资,实行人性化管理,用关心关爱留住员工。文登艺达家纺集团对员工宿舍实行公寓式管理,有专人打扫卫生和清洗被褥,用成本价供应饭菜并给予补贴。魏桥创业集团投资几千万元,为职工宿舍安装空调,使职工宿舍条件改善。

整合内资源促升级

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企业必须能灵敏应对,才能在危机中取胜,而山东产业集群自身存在的问题,更需要山东政府、企业携起手来,共谋发展新思路,实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目前山东的产业集群面临着三大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与南方先进省市相比,山东省棉纺织能力大,但染整加工能力薄弱,最终产品比例不高,这对产业链的延伸、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其次是国际市场环境仍制约着行业出口。当前主要经济体国家消费需求和就业情况并没有根本好转,外销产品仍面临订单和低价的双重压力。再次是土地、资金等的紧缩效应对行业有序发展不利。企业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中小企业融资难,人民币升值等问题让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山东服装人一直在开拓思路,积极思考。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用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希努尔集团、昊宝集团已经在这一方面走在前头。而对于产业集群中该怎样发展产业链的疑问,山东的思路是:强强联手,发挥各自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带动,调整纺织产业结构,通过完善产业链,壮大山东纺织产业。由地方政府牵头,广募社会资金,为服装企业融资的办法,已经在夏津县和临清市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山东是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文明的精髓在山东。而且这几年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人瞩目,山东省GDP已连续数年位列全国省级地区前三甲。“十二五”期间,山东省产业集群在政策指引明确、企业发展思路明确的情况下,必将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转型升级的历史重任

下载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规划(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千亿级产业。近几年来,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态势......

    产业集群成为纺织发展主路径

    产业集群成为纺织发展主路径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日前表示,面对外需疲软、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问题,依靠产业集群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当前,纺......

    xxx镇棉花纺织产业集群情况汇报(精选)

    xxxx棉花加工及纺织产业集群情况汇报xxxx位于xxxx东部,距市区12公里,国道新临高路、临博路东西穿境而过,德商高速公路(建设中)南北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辖区总面......

    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陕西省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加快我省产业集群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一)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概况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

    关于提高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水平的

    关于提高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水平的 调研报告 作者:李 成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50为全面了解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我县棉花生产资源优势,促进纺织服装产业持续健......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 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以棉纺、丝绸、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等行业为主,在丝绸、女装、化纤、针织、印染、家纺等领域已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