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春晓为例
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打印内容〗发布时间:2015-12-13 16:42:13 来源:语文网 浏览:18463 作者:匿名
有
奖投稿
【摘要】
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从素质教育的背景出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表达和演绎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年龄、智力、个性特点,力求易用、生动,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实践性的原则,切实这学科教学服务,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学设计的展示和演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领会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关键词】
语文 教学设计 依据 原则 技术的应用
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信息化环境下,依据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对象,如何促使人(师生)机、技术与课程、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 《春晓》一课为例,试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遵循的依据
多媒体教学形式在传递信息方面适用范围很广,但目前更多的是表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这就表明学校中的多媒体教学必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据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及教学对象来展开。就一年级语文而说,它的教学设计必须有下列依据。
1、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的教学必须体现:⑴ 全面性;⑵ 学生个性特点;⑶ 教育规律;⑷ 主体性、主动性和发展性。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所以素质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人服务,语文的教学设计也是为人而设计。同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人而设计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不仅为学生的智力提高,也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与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下,着重体现阶段性目标。就一年级而言,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技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技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设计必须反映这些目标,而不能跳出这一圈子,哗弄取宠。
我设计《春晓》一课就紧围绕该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包括:情感目标(热爱自然春天,环境时光和生活,感赏诗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拼写、朗读、背诵、初步审美)等。在教学目标的展示和演绎中,我配予明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及动听的音乐来进行,效果极好。
学生年龄、智力特点和个性。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智力的发展远未成熟,经过幼儿园的教育,有一定接授知识的经验,但是低层次的,仅仅是初步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语文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智力特点,从他们的主场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他们虽小,但他们是好动的,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急于了解周边的事物。设计的内容力求做到反映儿童的求知需求,分量程度适当,便于教和学。在《春晓》一课中,从目标至过程,从画面色彩的选择到音乐声音的搭配,都体现出反映儿童的求知特点,突出主体,顺序渐进。
3、技术条件: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课堂。信息技术的成熟,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教学软件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依据。各学校为迎合信息化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普遍建立教学平台和校园网。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市场上可供购买的教育软件很多,有资源类、教学课件类、试题类、管理类、平台软件类以及刚刚兴起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类教育软件等。掌握了技术,制作课件是不难的。我在制作《春晓》教学辅助课件,就使用了工具软件Flash、PhotoShop。这些工具在动画制作、图片处理方面效果好,且占用内存空间小的特点,还可以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学科特色与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系统。为教师备课、讲课提高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学说读写能力,打好语文基础,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必须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而进行。在设计中要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实践性和可变性的原则,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用,真心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1、科学性:
首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以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脚本的编写包括识字(生字)、写字(笔顺)、朗读(情感发挥)、口语(注音)、练习(作业)等准确表达教学内容。其次教学程序设计要合理,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它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如《春晓》一课,程序设计为:〖封面导言〗以小学语文课本封面图案为基础;〖知识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生字、课文、等;〖交互方式〗让使用者在一组多个可能的对象中进行选择,各种可能的选择项以菜单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跳转关系〗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要点确定超文本的节点,丰富节点的内容,以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节点间的联结关系,从而改变了一般教学软件死板的线性或树状结构,成为跳转灵活的网状结构使本课件在教学中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实施因材施教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导航关系〗通过导航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评价与练习〗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矫正和定位的作用。
2、辅助性: 就目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说,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多么先进,都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虽说课堂教学可以进行人机对话,但任何机器同人是不能比拟的,因为人是有情感的,有血有肉的,所以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仅是辅助性的。如果教师不注重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仅靠令人眼花暸乱的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来开展教学,那将是失败的教学。虽然动人的画面一时可以吸引儿童,但它没有实际的内容,靠纯技术性的运作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将被儿童厌弃。当然,辅助并不是简单的辅助,它必须尽可能体现出人机、技术与课程、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切实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3、实践性:
首先是实效性。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程序合理、易于操作、画面简洁生动、色彩明丽、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的个性。在实践中有效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其次,适合交流与合作。教学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赋予课件以生命,便于人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每位儿童在课件的生动演绎中享受到人机对话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会认知,学会学习。
4、可变性: 语文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除了追求教学效果,易于操作外,还应该可以进行修改和补充。因为当今知识递增迅速,被教育者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应得到不断的整合,体现其最高的价值。
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还应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该如何运用,媒体该如何选择等问题。本文不再一一探讨。概括来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和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围绕学生年龄进行、围绕易用生动进行,以科学性为指导,以实践性为核心,以生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把德、智、美、情、境、意、声、形、色融于一炉,课堂教学的演绎中,使学生领会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北京·人民教育·1999、7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下册》·人民教育版社·2001、12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春晓》一课设计的六个步骤】
《春晓》是一篇古诗文。古诗,有别于其文体,它语言凝炼含蓄、想象丰富,并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优雅的韵律美。须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求其形体且难,解其神韵则更不易,而将其授之儿童,以一堂课的时限,达到其形,明其意,会其神之目标,岂不难于上青天?而我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展示情境,点化含义,学生如身临其境,教者借学生情,情境交融,神情随感觉而动,于是神韵由情感而生,本篇课文的重点、难点随多媒体教学的意趣而解。一幅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春景,流入学生惜春、爱美、赏心悦目愉快的心田。为突破这一重点和完成常规教学目标,我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动画激趣
分别演示四幅动画,伴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谐厚,注意力集中,在享受中初步感知整首诗蕴含的诗情画意。
第二步:润画引诗 在感知动画的基础上,再由每一幅画面分别引出四句诗,最后展示全文,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样设计合乎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第三步: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通朗读,进一步感受整首诗,为下面学习生字,理解诗意打基础。
第四步:掌握生字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识字,要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按其笔划顺序书写,更重要的是能理解其意灵活运用,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快捷性,生动性优势,设计了注音、读音、笔顺、组词等多媒体方式,从而轻易地实现了准确掌握、活用字词。
第五步:读背诗文
根据诗歌的音韵特点,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品尝中国古代诗歌别有的风味,而且能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历史中的现实、现实中的意境、意境中的神韵:──“作者胸有境,心境始与亲”。朗读时,我除注意指导节奏和音韵外,还要求学生在脑海浮现《春晓》的多媒体的动画意境。第六步:想象复述
古诗语言精炼含蓄,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领会诗的内涵,体验诗的情味。因此,复述时我注意指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限制,描绘《春晓》多媒体动画中的情境。同时,指导学生感悟诗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结合提问:看到如此美丽的春色,作者有何感受呢?鲜花被风雨吹打在地作者又会怎样?我们平时应如何对待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环保的思想教育。回查字典首页>>
返
第二篇:课例设计春晓(样稿)
用《语文第一学段本色课堂评价标准》指导备课
——一年级语文古诗诵读《春晓》课例设计
江汉区红领巾学校 吴琪
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我们知道,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是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基础,而《语文学科第一学段本色课堂评价标准》是衡量一节课质量达标与否的重要量尺,更是指导老师备课的风向标。
一.课堂评价标准及教材解读:
下面以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古诗诵读《春晓》为例,谈谈参照《语文学科第一学段本色课堂评价标准》中的要求,我的几点备课思路。
上课前,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全面的解读教材,《评价标准》中提到,“从编者、教者、学生三个角度准确解读教材,并针对学生实际恰当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单元定位、课型特点和前后的知识衔接。
1、从编者的角度解读教材:
(1)单元整体定位。
教师应清楚整个单元编排的意图,不出现偏离文本主题现象。本单元教材是以“春天”为话题组织材料的,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去细细地品味这些美的诗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融入春天,乐于观察,善于欣赏。单元中的《春晓》是一首展现春天美景的优秀的中国古诗,编者希望教师怀着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看、一起听、一起读、一起悟出春天的美好,感受语言的美好,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好!
(2)看看作者的表达。细读《春晓》,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的脉络回环往复,不依时间先后进行描写,而是先从眼前的不觉晓写起,再写百鸟争鸣的晨景,继而追忆昨夜“风雨”,最后寻问花事,回到眼前,尾首照应。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托爱春,行文曲折,情真意切。
2、从教师的角度解读教材。
当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时,应该有一个系统的思考,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特点,编者的意图,根据教材的课型特点来掌握教学的策略。如古诗《春晓》的特点就是要熟读成诵,了解大意,难点是不能说出逐句的解释,而是在意境中感悟春的美好,体会并升华情感,并将情感由心而发,读出心声。如教学第一句,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看图加想象体会春天的美好,在了解了整首诗大概内容的基础上,应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诗文拉向了边上的插图,启发学生:“整首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看插图,你觉得画家画得怎样?”待学生仔细观察,品味到其中的美之后,再让学生进一步体味诗句,读出春的美好。
第二句就应通过创设多种情境来营造出春的意境,通过描述、声像、动作、图画、想象等多种具象化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悟、想象体验,发现探究,了解诗人的所思所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我们应该考虑到,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学期就已经
学过古诗诵读,他们对这种课型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他们知道结合图去看,知道熟读成诵,我们应进一步引导孩子在此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语言美,在情境中读出古诗的意境美,在联想中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2、根据学生的积累来分析难点。在孩子们读古诗的过程中,相对来说,第一句比第二句难读,前两行中的生字很多,双横线中要求会认的字全部出现在古诗的前两行中,字音呢很难咬准,这就需要多种读字的方法相结合,如反复认读、放在古诗中读,同学之间互读互评字音读准了没有,以攻克这个教学难点。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古诗的意境上来看,第二句就要比第一句难以体会一些,怎样引导他们从看到的听到的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想象当时的美境,这就需要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去感受,与诗人交流对话,与文本碰撞共鸣。
三、目标的制定
在《评价标准》中说:“目标全面具体明确,体现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及低段学生特点。三维目标有机融合,突出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起步培养,凸显语文素养的初步养成及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学习了评价标准,我制定《春晓》的教学目标更准确,也有创新:
1、会认“晓、眠、觉、处、闻”这5个生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
2、巩固学习方法的培养,如圈生字的方法,边看图读诗的方法,认字的方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等。
3、正确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激发朗读古诗的兴趣,感受浓浓春意,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重视积累,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在第一条目标的制定中,我增加了多种识字方法来学生字的目标,关键不是教他们认识几个字,而是通过教字,引导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把握认字的规律。第二条教学目标是巩固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条目标是语文教参上没有提到的,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后,我知道一定要重视学习习惯和方法的起步培养,目的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于是制定了这一条方法目标。如何让孩子感受到这浓浓的春意以及如何让孩子有朗读古诗的兴趣,是我这篇课文需要完成的情感目标,它融合在第三条目标中,无论是一开始的导入,到整体感知,到体悟诗意,到最后的朗读成诵应为学生营造一份浓浓的诗情春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第四条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制定的。
我们不难看出上面的目标是全面的,和谐的,清晰地,他们不能孤立存在,而是有层次的步步达成。当然我们所预设的教学目标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实际状况灵活地做出调整,让教学目标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教学思路及设计说明
1、思路层次
我通过整体把握各教学板块的内在联系,合理分解目标,将《春晓》教学分成四环节进行:(一)感受春景,兴趣导入;(二)初读正音,读出春韵;
(三)精读悟春,激发想象;
(四)熟读诵春、拓展积累。这四环节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层次,根据学生语文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
另外为了找准有效地切入点,牵一发动全身,我决定抓住《春晓》的诗眼,围绕着一个“春”字展开行文,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春之美,到各种“春”的感官体验,再回归到整体感受爱春惜春之情,去意会前后的关照,句子之间的因果
联系。
2、本色的教与学(即设计说明)
(1)创设有趣的语文学习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初读古诗前用一段小故事将孩子们引入情境,再用师朗诵激发读诗兴趣,指导体会“闻”时,我通过课件出示“鸟啼声”以及动作(用手贴耳边),再问下学生听出来了吗?鸟儿在说着什么?唱着什么?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体会心情并指导朗读。
在这种自然有趣的对话中,在我为他们创设的种种情境中,孩子们轻松快乐地学习着,收获着,品味着,朗读着。
(2)发挥想象体验诗歌画面美与意境美。
在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人把画与诗相提并论,以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最高境界。《春晓》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我在教学第一句时引导学生通过看图体会春景的美丽,再激发他们根据所看的转化成想象——到处都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学生自由想象)。这样在教学中利用春景这幅美丽的图画加学生的想象映现在他们的脑海,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令他们久难忘怀。
(3)通过描述、声像、动作、图画、想象等多种具象化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悟、想象体验,发现探究,从而习得语言,学习方法。
如在精读第一句后巩固一下设计一个“最佳搭档”游戏: 老师来说一句话,看看谁能在古诗中找一找,用古诗中的一行来说一说。说对了,就是最佳搭档,击掌祝贺。这是考虑到学生实际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去体悟诗意,让学生敢于说、乐意读。又如教学第一句结合看图与想象,再听鸟叫声,第二句听风声雨声想象当时的情境等等,这些描述性的语言,直观的图画、声音,都将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触动他们自主地想象着,体验着,深情的朗读者。
(4)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有多种感受。
在引导学生个性化体验后两行诗时,问学生:诗人看到满地飘落的花瓣,会有什么感受呢?可鼓励学生说出不一样的感受和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独特的心灵提体验。如可以读出很美,也可以读出很惋惜之情。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这一节课上,在体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看到飘落的花瓣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能打开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有多种感受,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5)激发创造潜能。
在拓展积累环节中,我让孩子们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画下来。还可以为你的画写上一句美美的句子!这个拓展训练,对一年级的孩子具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学生“跳一跳”,“苹果”是能够摘到的。一旦学生的创造潜力被开发出来,那里蕴含的丰富宝藏,就会发出巨大的能量。(6)教学效果描述
在上这节课时,我很注意合理安排教学容量,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比例合适,突出重点教学,多给每一个同学语言实践的机会,在评价时很注意评价学生的优点,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自信,鼓励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新知,学习能力增强。同时也很注意自己语言的简练,富有童趣,问题的指
向清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评价及时有效,方法规律有提炼升华,激发自信。
附:教学整体实施过程 教学目标:
1、会认“晓、眠、觉、处、闻”这5个生字,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有韵律,背诵古诗。
3、在情境中朗读古诗,感受浓浓春意,体会诗人对明媚的春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表达力、想象力与创造力,重视积累,鼓励学生乐于表达。教学重难点:
1、会认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味美、语言美、意境美,感受诗人对春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景,兴趣导入
1、同学们,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瞧——(播放课件)
2、你们看到了什么?是呀!春天多么美好。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早晨的古诗《春晓》。(板书课题)
3.(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就是太阳刚刚出来,指“早晨”,那春晓就是——
4.齐读“春晓”。
二、初读正音,读出春韵。
1、在春季的一天,诗人正在甜美的睡梦中,不知不觉天亮了。刚一醒来,就听见窗外到处都是鸟儿在歌唱,朦胧中记起昨夜曾听到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禁想到,不知道有多少花儿在风雨中飘落了。于是诗人就写下了一首诗。师朗诵。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古诗。
1、学生边读边在古诗中找到要求会认的字,用横线标出来,借助拼音读几遍。
4、在小组中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5、检查反馈,开火车、个别读、齐读等。
(在检查中提示,晓:与烧比较字形,右上没有一点。眠:目字旁,闭目则眠。闻:与问比较字形,课文中是“听到”,现在的意思是用鼻子嗅气味。)
6、生读古诗,互相评价,正音,节奏韵律。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7、自由读古诗,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8、初春的早晨,空气里飘着呢土的清香,眼前一片绿色,心情真的棒极了,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齐读古诗。
三、精读悟春,激发想象。
1、整首诗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看插图,你觉得画家画得怎样?
2、在这春天的早晨,大诗人睡得很香甜,连早晨天亮了都不知道,是谁把
它叫醒的呀?(小鸟)对啦,到处都是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学生自由想象)大诗人一起床,就听到这么好听的叫声,精神真好呀!这真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指名读。
3、“最佳搭档”游戏: 老师来说一句话,看看谁能在古诗中找一找,用古诗中的一句来说一说。说对了,我们就是最佳搭档,击掌祝贺。
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睡觉的时候,睡得很香很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4、用耳朵听,所以闻中有个“耳”字,这么认真就奖励大家“闻一闻”鸟叫声,请用手做好“闻一闻”的准备动作。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课件播放鸟叫声)
5、听出来了吗?鸟儿在说着什么?唱着什么?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带着这样的心情赶紧读读这两行吧!
6、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齐读读1、2句`)
7、这春天的清晨,窗外到处是鸟儿的叫声,鸟儿多么快乐。可是昨天夜里…朦朦胧胧中,我仿佛听到了风声雨声,经过昨夜的风雨,现在怎么样了?(课件展示满地落花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讲你看到的景象吗?
8、想一想花儿落到哪里了?(地上:好像花毯。小溪里:在打转又好像鱼的花伞。)⑵ 落到地上,落到小溪里,不知有多少花朵被打落了。(强调句子:花落知多少
9、看到那么多打落的花儿又想到了什么?
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引出句子:夜来风雨声
10、诗人看到满地飘落的花瓣,会有什么感受呢?
(1)预设1:很美。
引导: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有——有——还有——?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美吗?你就是诗人,把你对花儿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吧!
(2)预设2:很可惜。
引导: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惋惜)诗人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惋惜地吟诵—
小结:是啊!这就是春的气息,这就是春的脚步。《春晓》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画面上花红柳绿、百花争艳,活泼可爱的小鸟停在枝头。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四、熟读诵春、拓展积累。
1、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读出你的感受。(配乐朗读)
2、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3、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人,是大诗人李白的好友,他擅于写山水诗,诗中表达出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正如《春晓》,诗人把握住“春天”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对春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4、师: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
5、春天的美景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画下来。还可以为你的画写上一句美美的句子!
第三篇:以《母亲》为例浅析高尔基(模版)
以《母亲》为例浅析高尔基文艺观思想
内容摘要:高尔基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者和伟大的代表。他一身创作了大量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权威”,并称赞他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很多工人不自觉的参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对自己会有很大的益处”。在世界文学中,《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关键词:社会主义工人运动革命
《母亲》是我极为喜欢的一部作品。描写了前苏联时期工农人民为真理,为平等,为自由,为过上好的生活而不断奋斗的故事场面。以巨大的艺术力量阐述了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在革命斗争中不断觉悟、成长的过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文章主要描写了巴维尔是工人区中钳工的儿子。他偷偷地学习——因为这是工人所不能拥有的权利。一些工人的子女和他一起读书、讨论问题、办报、散发传单,干起革命事业。母亲尼洛芙娜起先担忧自己的儿子,慢慢的,她喜欢并钦佩这些年轻的革命者们,自己也受到了教育,参加了革命工作。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壮大,沙皇反动政府开始迫害革命者。但以巴威尔为首的组织却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革命思想。工农运动越来越浩大,群众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母亲尼洛芙娜的思想觉悟也越来越高,她将整个心灵献给了属于人民自己的革命事业。
在世界文学中,《母亲》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在高尔基之前,不少俄国作家和西欧作家在创作中反映过工人的痛苦生活。在俄国,19世纪60年代,工人的日常生活和繁重劳动就成为民主主义文学的重要内容。八九十年代,在绥拉菲莫维奇等作家的创作中,对工业无产阶级的描写也占有一定的地位。但那些作家总是把工人描绘成资本主义制度的牺牲品。《母亲》同过去反映工人生活作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第一次深刻地反映了马克思主
义政党所领导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反映了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阶段。
《母亲》显示了高尔基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高度艺术才能。
首先,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是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通过一系列革命斗争表现了工人革命者成长的过程和高尚的品德。由于这些革命者植根于群众之中,体现了群众的愿望,又得到群众的支持,因而众多的群众场面是小说结构的特点。群众场面和对两位主人公的思想和革命活动的描写使小说成为完整的统一体。
高尔基在认为:文学无论写什么人,由于每个阶级的作家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评价去描写,因而在作品中宣扬的都是自己的阶级倾向。高尔基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首先对文艺的阶级性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他一部未完成的《俄国文学史》草稿的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提出“文学的社会诸阶级和集团的意识形态——感情、意见、企图和希望之形象化表现。它是阶级关系的最敏感、最忠实的反应”。高尔基认为,文学的阶级性首先表现在它表现什么人上面。每个阶级的作家往往是从本阶级选择描写对象。这不仅因为作家最熟悉本阶级的人物,关心他们生活和命运,还因为通过描写本阶级的人物,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认为,既然文学都具有其阶级性的特征,那么社会主义文学必然具有这样的阶级性质:它从属于工人阶级,是为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在他1904年和一个年轻作家通行中就对作家写作目的的问题做了完整的表述:“您是为谁而写作呢?您必须好好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你必须了解,我们今天最优秀、最珍贵,同时也是最细心、最严肃的读者,就是识字的工人、识字的抱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农民。这些读者首先在书中寻找对自己在社会和道德方面的疑惑的解答......”从此,文学和工人阶级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就成为一条红线,贯穿高尔基一生文艺思想的始终。
其次,高尔基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来刻画英雄人物。如巴维尔的成长主要表现在语言变化中。他参加革命以前语汇贫乏,句子简单,语气粗暴;参加革命后讲话愈来愈明确中肯,政治用语日益占重要地位。他最后在法庭上的演说更是具有启发群众觉悟、激动人心的巨大力量。又如母亲的觉醒更多地表现在心理描写方面。通过母亲的感受来展示小说的一切重大事件和人物是高尔基揭示母亲内心世界的重要艺术手法之一。这种手法使母亲的形象
在小说的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不仅揭示了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还使作品中的事件和其他人物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高尔基认为,“语言是人民创造的”。艺术家要更好地发挥“时代喉舌”的作用,就必须知道人民的历史和他们的政治思想,而这些恰恰就表现在民间故事、传说、俚语和谚语中。劳动人民的全部生活经验和社会历史经验都凝固在简练的谚语和俚语之中,因此,这些谚语和俚语都可以教作家如何去压缩语言,并从中发现与时代任务相对立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就是一种“活生生的思想”。
高尔基还论述了劳动人民对专业作家创作的重大作用:第一,从历史上看,艺术家能创作出伟大作品是时代,往往正是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群众精神昂扬奋发的时代,艺术家和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第二,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成果,它的内容、形式,也哺育了各个时代的作家,“各国伟大诗人的优秀作品都是从民间集体创作的宝库中吸收滋养,自古以来这宝藏曾提供了一切诗的概括、一切成名的形象和典型”。
此外,高尔基在刻画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时,突出地描写了他们之间崭新的人与人的关系,如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和她崇高的母爱、巴维尔与莎馨卡的爱情关系、革命者之间的友谊等等。在小说中,尼洛夫娜的母爱就有一个提高和发展的过程。最初,她的母爱同一般劳动妇女的母爱没有什么区别。经过一系列事件的教育,她的思想达到了新的境界,她坚信儿子真理在握,必然胜利。因此,她在散发儿子的演说稿时才能表现得那样镇静和勇敢。尼洛夫娜的母爱之所以那样崇高和伟大,就是因为她跟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已经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又如,小说对巴维尔与未婚妻的爱情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却真挚感人,充分表现了他们高尚的情操和无产阶级的人情美。小说还着重描写了革命者之间深厚的友谊,如巴维尔同安德烈像亲兄弟一样亲密,尼洛夫娜同尼古拉姐弟的关系也是一种崭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说对母爱、爱情和革命友谊的描写深刻揭示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世界,使这些形象显得更加生动和丰满。
高尔基这所以能够把人物的关系和心理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刻画的如此生动和丰满是因为他认为“形象思维”的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方式,艺术家要用“形象”来思考,用“画面”来说话,用“感情”来渲染,否则就无法使读者获得审
美享受。同时在创造性想象中,要创造出真实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既要注重直觉,也需要理性、逻辑,并且要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要做到“想象力和逻辑、直觉、理性的力量平衡起来”。
这种“形象思维”高尔基也称之为“艺术思维”,他认为,无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需要观察、比较和研究,同时“必须具有想象和推测——‘洞察力’”。艺术创作中的想象区别于科学研究中的想象还在于:艺术创作的想象要设身处地,要进入角色。高尔基对此深有体会:“文学家的工作或许比专门学者,例如一个动物学家的工作更困难些。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公羊时,用不着想像自己也是一只公羊,但文学家则不然,他虽然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他虽然毫无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个贪婪的守财奴,他虽意志薄弱,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强调这种想象对创作的重要性,把它看作是作家的才能的总要表现,创造成功的艺术形象的必要条件。
高尔基在《母亲》中首次运用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即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去描写现实。《母亲》是用这一创作方法进行写作的第一部新的文学作品。
第四篇: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摘要】
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教学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从素质教育的背景出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准确表达和演绎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年龄、智力、个性特点,力求易用、生动,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实践性的原则,切实这学科教学服务,为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学设计的展示和演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促使学生领会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关键词】
语文 教学设计 依据 原则 技术的应用
当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条件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信息化环境下,依据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对象,如何促使人(师生)机、技术与课程、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成为广大教师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 《春晓》一课为例,试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遵循的依据
多媒体教学形式在传递信息方面适用范围很广,但目前更多的是表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这就表明学校中的多媒体教学必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据学科的要求和特点及教学对象来展开。就一年级语文而说,它的教学设计必须有下列依据。
1、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的教学必须体现:⑴ 全面性;⑵ 学生个性特点;⑶ 教育规律;⑷ 主体性、主动性和发展性。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所以素质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切都是为人服务,语文的教学设计也是为人而设计。同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人而设计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不仅为学生的智力提高,也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2、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与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语文教学设计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下,着重体现阶段性目标。就一年级而言,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技能,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技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教学的多媒体设计必须反映这些目标,而不能跳出这一圈子,哗弄取宠。
我设计《春晓》一课就紧围绕该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包括:情感目标(热爱自然春天,环境时光和生活,感赏诗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拼写、朗读、背诵、初步审美)等。在教学目标的展示和演绎中,我配予明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及动听的音乐来进行,效果极好。
学生年龄、智力特点和个性。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生理、智力的发展远未成熟,经过幼儿园的教育,有一定接授知识的经验,但是低层次的,仅仅是初步具备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语文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智力特点,从他们的主场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他们虽小,但他们是好动的,活泼的,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急于了解周边的事物。设计的内容力求做到反映儿童的求知需求,分量程度适当,便于教和学。在《春晓》一课中,从目标至过程,从画面色彩的选择到音乐声音的搭配,都体现出反映儿童的求知特点,突出主体,顺序渐进。
3、技术条件: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更广泛地应用于课堂。信息技术的成熟,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为教学软件的制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和依据。各学校为迎合信息化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普遍建立教学平台和校园网。这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市场上可供购买的教育软件很多,有资源类、教学课件类、试题类、管理类、平台软件类以及刚刚兴起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类教育软件等。掌握了技术,制作课件是不难的。我在制作《春晓》教学辅助课件,就使用了工具软件Flash、PhotoShop。这些工具在动画制作、图片处理方面效果好,且占用内存空间小的特点,还可以将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具有学科特色与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系统。为教师备课、讲课提高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设计遵循的原则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是以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注重培养学说读写能力,打好语文基础,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必须围绕这一教学目标而进行。在设计中要体现科学性、辅助性、实践性和可变性的原则,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用,真心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1、科学性:
首先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对象,以现行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要依据,脚本的编写包括识字(生字)、写字(笔顺)、朗读(情感发挥)、口语(注音)、练习(作业)等准确表达教学内容。其次教学程序设计要合理,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特点,它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具体表现。
如《春晓》一课,程序设计为:〖封面导言〗以小学语文课本封面图案为基础;〖知识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生字、课文、等;〖交互方式〗让使用者在一组多个可能的对象中进行选择,各种可能的选择项以菜单形式显示在屏幕上;〖跳转关系〗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知识要点确定超文本的节点,丰富节点的内容,以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节点间的联结关系,从而改变了一般教学软件死板的线性或树状结构,成为跳转灵活的网状结构使本课件在教学中产生了革命性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实施因材施教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导航关系〗通过导航条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评价与练习〗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矫正和定位的作用。
2、辅助性:
就目前社会发展的要求来说,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多么先进,都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虽说课堂教学可以进行人机对话,但任何机器同人是不能比拟的,因为人是有情感的,有血有肉的,所以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于教学,仅是辅助性的。如果教师不注重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仅靠令人眼花暸乱的多媒体技术的展示来开展教学,那将是失败的教学。虽然动人的画面一时可以吸引儿童,但它没有实际的内容,靠纯技术性的运作是短暂的,时间一长将被儿童厌弃。当然,辅助并不是简单的辅助,它必须尽可能体现出人机、技术与课程、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组合,切实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3、实践性:
首先是实效性。在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程序合理、易于操作、画面简洁生动、色彩明丽、适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的个性。在实践中有效果,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其次,适合交流与合作。教学设计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赋予课件以生命,便于人机交流与合作。通过教师的指导作用,使每位儿童在课件的生动演绎中享受到人机对话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会认知,学会学习。
4、可变性:
语文教学设计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除了追求教学效果,易于操作外,还应该可以进行修改和补充。因为当今知识递增迅速,被教育者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学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应得到不断的整合,体现其最高的价值。
在信息环境下,语文的教学设计还应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该如何运用,媒体该如何选择等问题。本文不再一一探讨。概括来说,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和信息化环境下,语文教学设计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围绕学生年龄进行、围绕易用生动进行,以科学性为指导,以实践性为核心,以生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把德、智、美、情、境、意、声、形、色融于一炉,课堂教学的演绎中,使学生领会知识,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北京人民教育1999、7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下册》人民教育版社2001、12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
5、《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春晓》一课设计的六个步骤】
《春晓》是一篇古诗文。古诗,有别于其文体,它语言凝炼含蓄、想象丰富,并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优雅的韵律美。须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求其形体且难,解其神韵则更不易,而将其授之儿童,以一堂课的时限,达到其形,明其意,会其神之目标,岂不难于上青天?而我借助于多媒体教学,展示情境,点化含义,学生如身临其境,教者借学生情,情境交融,神情随感觉而动,于是神韵由情感而生,本篇课文的重点、难点随多媒体教学的意趣而解。一幅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春景,流入学生惜春、爱美、赏心悦目愉快的心田。为突破这一重点和完成常规教学目标,我按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动画激趣
分别演示四幅动画,伴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耳目一新,兴趣谐厚,注意力集中,在享受中初步感知整首诗蕴含的诗情画意。
第二步:润画引诗
在感知动画的基础上,再由每一幅画面分别引出四句诗,最后展示全文,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这样设计合乎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第三步:朗读体会
引导学生通朗读,进一步感受整首诗,为下面学习生字,理解诗意打基础。
第四步:掌握生字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特别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识字,要能读准字音,辨清字形,按其笔划顺序书写,更重要的是能理解其意灵活运用,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快捷性,生动性优势,设计了注音、读音、笔顺、组词等多媒体方式,从而轻易地实现了准确掌握、活用字词。
第五步:读背诗文
根据诗歌的音韵特点,诗歌教学中,朗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不仅能从中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品尝中国古代诗歌别有的风味,而且能实现更深层次的理解,历史中的现实、现实中的意境、意境中的神韵:──作者胸有境,心境始与亲。朗读时,我除注意指导节奏和音韵外,还要求学生在脑海浮现《春晓》的多媒体的动画意境。
第六步:想象复述
古诗语言精炼含蓄,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领会诗的内涵,体验诗的情味。因此,复述时我注意指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限制,描绘《春晓》多媒体动画中的情境。同时,指导学生感悟诗中蕴含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达到共鸣。结合提问:看到如此美丽的春色,作者有何感受呢?鲜花被风雨吹打在地作者又会怎样?我们平时应如何对待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环保的思想教育。
第五篇:企业文化个案研究_以阿里巴巴为例
网络企业文化研究
——以阿里巴巴为例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企业逐渐的壮大,他们在借鉴了美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成功之后,总结了他们取得巨大成功的秘密是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阿里巴巴的成功也是离不开他成功独特的文化的。阿里巴巴对阿里文化的重视程度非比寻常的,它每年要花50%的精力在其文化的管理上。阿里巴巴、六脉神剑、快乐、江湖。团队提及阿里巴巴,首先想到的是阿里巴巴在中国创造的B2B的网上交易市场和它那c2c的淘宝子公司。它们的成功不仅来源于这个市场的空白,还来源于阿里其独特的文化。当事人把阿里的成功归于马云时,马云却对大家说:“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才是阿里巴巴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在2000年的时候,阿里巴巴就推出了“独孤九剑”的价值观体系,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中国市场的发展,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也有所修改,但其宗旨和核心是不变的。现在,阿里巴巴的文化分别为: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被尊为“六脉神剑”。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在它的公司中仿佛自己身在江湖,而不是现实中,他们的员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
二、耳熟能详的武侠花名,并一起用青春捍卫自己的名号。段誉、语嫣、乔峰、胡斐、小龙女等来自金庸小说的“武侠人士”出没周,大家往往忽略其真名而只记住其花名。在阿里巴巴,员工讨论公司大小事,不是聚首“光明顶”,就是笑傲“侠客岛”,因为这里所有的会议室也都是以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地名来命名的。“光明顶”是比较重要的会议室,“侠客岛”则是比较轻松的会议室。每逢盛会,所有员工则是根据自己的花名加入不同帮派,争夺“天下第一帮”称号。
阿里巴巴一直主张:企业文化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要挂在墙上,而要印在员工心里;不依靠任何大张旗鼓的宣传,于细节处施以点点滴滴的影响,浸润每一个员工。比如,关心员工的生活起居,策划阿里员工的集体婚礼、趣味运动会、单身舞会,建立 STAFF CLUB,创办内部邮件杂志“感动阿里”,内刊 “阿里人”等等。在招聘新人时,公司就注重选择那些价值观符合公司标准的人。它们要的是那种个人价值观能够与公司价值观相一致或相近的人。它们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是阿里巴巴需要的人才,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这是阿里巴巴一贯的形式作风。一个成长型的企业,处于一个新兴的行业里,思想的统一性与文化的统一性是必须的。阿里巴巴在人员的培训方面,与其说是在培训还不如是在努力为阿里巴巴创造一个满足员工多元需求、充满活力与趣味的立体学习环境。在这个立体学习环境中,阿里巴巴根据员工的层级、职能,将笼统的学习细分为:阿里党校、阿里夜校、阿里课堂、阿里 1
夜谈和组织部,另外针对庞大的销售队伍还组建了专门的销售培训部门,“送课下乡”项目确保了培训学习资源到达一线员工。
阿里巴巴为了让员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氛围,打造了一个轻松又有活力的集体。每一个阿里人都可以在公司自发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自娱自乐的活动,阿里巴巴称之为“兴趣派”。其中最有名的是“阿里十派”,其中囊括了羽毛球、篮球、足球、乒乓球、音乐、“杀人”游戏、、摄影、宠物、车友、电影十个五花八门的兴趣派,在这里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员工关系部不放弃每个节日、纪念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让员工快乐起来。为了继承和发扬阿里巴巴员工在经历SARS考验时所体现出的积极乐观、互助互爱的精神,每年的5月10日被打造成阿里精神纪念日,阿里集体婚礼、亲友见面都被安排进去,从写字楼办公室,把文化和精神的感悟辐射到员工的亲属、家庭、朋友,共同体会造就共同的理想;愚人节、儿童节、感恩节、圣诞节、中秋节则无一例外成为大家互送祝福、互相找乐的好机会。只有员工快乐工作,才能快乐生活,才能更有激情。工作不再仅仅是养家糊口、买车供房的手段,也是人生中充满激情、享受其中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理念就相当于一个宗教没有信仰,一个组织没有宗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所以人们认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