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02:5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

第一篇: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

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

xx 摘要: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国际地位;形势;影响力;机遇;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

一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评价一国国际地位的根本依据。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它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高低和作用强弱的主要标志,反映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能力与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的外在能力的能力总和。

二是外部世界。一国所面临的外部世界是影响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外部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国际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面临的外部世界的结构和状况。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不变的情况下,国际环境的变化可以影响其国际地位的高低。两极格局或多极格局、战

争或和平等不同的国际环境,都可以使国家的国际地位发生变化。外部联系即一国与国际体系联系的性质和程度。

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客观地讲,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联、深入互动的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

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变化三:“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总的看,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世界的目光逐渐聚焦中国,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二、世界怎样看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无论是在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企业高管、商界领袖,人们在感叹中国奇迹的同时,都在关注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发展走向。

美国:中国崛起是大势所趋,更重要的是,当前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不仅离不开中国,更需要中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009年1月美国新政府上台后,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等政府高官高度重视中美关系。2月13日,希拉里出访东亚4国之前在亚洲协会发表演讲称,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发展积极的关系,这对美国未来的和平、进步和繁荣不可或缺。4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奥巴马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第二次金融峰会期间成功会晤,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奥巴马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令人瞩目地向前发展,美国希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国内日益重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美国人认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不是一般的大国,而是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重构的过程中,几乎都需要中国发挥作用,甚至是主导性的作用。在朝核、伊朗核等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都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作用,可以说,解决当今世界的国际问题都需要中国的参与。

三、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基本的身份属性,是由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国家

性质所决定的。中国具备大国的基本禀赋和要素,任何时候都是世界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中国也应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当然,中国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不是为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利益服务的。中国是否承担了国际责任,也不能以特定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利益来衡量。

2.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有四大机遇

(1)和平转型的国际体系,有利于中国渐进式地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当代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趋势是,从大国对抗为核心的传统特征向大国合作治理全球问题的未来特征转变。“和平与发展”将成为未来几十年国际体系的主导力量。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当代国际体系转型是正相关的历史进程,这是以往后起大国所没有的历史条件。

(2)在全球事务中各方对中国的借重和需求显著上升。虽然以联合国为主

体的全球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但国际社会认为,主要国际组织应在现有架构基础上发展和演变,继续发挥而不是削弱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作用。

(3)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影响上升,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道路不可或缺的战略依托。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道。这不仅表现在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日益显著的影响力,而且出现了“钻石七国”迅速上升的势头,整个非洲经

济也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也就是说,中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不是孤军奋战,不是单兵崛起,发展所遇的阻力会减小。

(4)中国和谐世界的理念已经形成,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互利共赢等理念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理解和支持。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影响力和吸引力下降,中国的治国理念、体制和发展模式等受到更多推崇。

3.面临的风险挑战

(1)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外部发展环境空前严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恶化蔓延成波及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成为“9·11”事件后对美国乃至全球产生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性事件。目前,美欧日经济同步滑向衰退边缘,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金融危机正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由经济金融领域向政治社会领域加速扩散,其严重后果还将进一步显现。

(2)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周边乱象从生,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朝核、伊朗核等国际热点问题有升温趋势,局部冲突和战争频发,中东、中亚和外高加索地区动荡加剧,海盗、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际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些大国调整军事、安全战略,国际军事竞争更加激烈,世界军事变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地缘政治因素和军事安

全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再度突出。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政局持续动荡。南亚反恐和地区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3)意识形态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升,中国外部舆论环境中仍存在压力和挑战。尽管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同和欢迎中国和平发展是机遇,仍有一些人或者由于对中国缺乏全面、客观的了解,或者由于存在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的偏执,对中国的和平发展抱有种种疑虑,充满误解和偏见,甚至鼓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如何消除外部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让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一个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将是中国长期面临的复杂挑战。

总的看,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是单一的、静态的,而是复合的、动态的。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内在蕴含着大和小、强和弱的对立统一,具有明显的矛盾、复杂性。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还具有快速多变的特性,正处在从大而弱的国家走向大而强、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之中。参考文献:

[1]从马克思视角看德沃金平等思想/刘美玲//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2]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秦越存//伦理学研究,2009.4 [3]百度网

第二篇:从家庭变化看中国变化——形势与政策论文

从家庭变化看中国变化

——形势与政策论文

2005-2015,是中国巨变的十年。十年里,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世博会;十年里,三峡水电站全面竣工并投产,青藏铁路全面建成并通车;十年里,中国已经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都在感叹.中国飞起来了。

2005-2015,这十年里我的家,我的家乡同样在腾飞。通火车了,建机场了,办旅游节了,路越来越宽了,楼越来越高了。你会发现,我的家乡几乎是一年一个模样。

我们赶上好时代了。我们正走在通往幸福的大路上。

不由得想起了寒假时回家的场景。放假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赶紧拖着行李去了机场。8:55的飞机,10:50脚就已经踩在了家乡的土地上。一下飞机,老爸就已经开着车在机场等我。接着,在前两年刚刚通车的省道上―路畅通到家。我望着前面这一望无际消失在天际的宽阔的道路,心中是满满的喜悦。

老爸开着车感叹道:“多亏了这几年建了机场了,不然啊,你回趟家怎么可能才花不到两个小时。火车十九个小时可得有的你受。”我想,是啊。从学校到家1530公里,这么快就能到家,这在十年之前谁会想得到。再早个几年,家乡没火车站的时候,还得先花半天的时间到南京或者到无锡去坐火车。前年老爸又刚好买了车,要不然啊,自己还得拖着行李坐公交回家,又得是―番折腾。我坐在车上吃着老爸早就给我准备好的零食,心里突然有了些酸 楚。许多年前,在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家里过得并不算好,那时候去—越肯德基绝对是奢侈的事情。我记得有—次老爸给我买了―双两百多块钱的鞋,回家老妈还差点跟他吵架。后来父母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家里的日子才逐渐变好。

我家在农村。十年前,我跟父母住在农村老式的砖瓦平房当中。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候的厕所,拿一口大缸,挖一个坑,一半放在地面下,一半露在地面上,然后人就坐在缸的边缘方便。小孩子总是会对这样的厕所有一种本能的抗拒感,可是又不得不接受,因为只有这样的厕所。再谈谈那时候我们家周围的情况吧,脏乱差,垃圾到处都是,还有鸡鸭乱飞,路是烂泥地,一下雨就是泥和水的海洋,中国其他地方的农村怎样,我的家乡大概也是如此。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安排和实施方案。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关于推进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于是乎,我的小村庄也走在了改革的路上。不久后,整个村子已经全部有了公共厕所,每天有专人打扫。再后来,村里所有的道路都变成了水泥路,一直通到了大公路,全村都装上了路灯。再后来,村里有了专门的健身场,还有了老年人活动中心。三年前老爸又在村里新规划的宅基地买了一块地基建了别墅。终于我们的家不再拥挤,我有了自己的大房间。

我一直觉得自己家的变化其实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缩影。都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老百姓要有粮食吃,然后才能去学习遵守礼仪。人是铁饭是钢,由此可知“吃”的重要性。十年来,我家的餐桌同样发生了许多变化。从最初的老妈只是让我吃饱每一顿饭,到现在的追求均衡营养。寒假在家的时候老妈每天都得拿出各种食材的营养成分表研究半天。火龙果,山竹,樱桃这些水果,奶奶是这么说的:“这东西以前见都没见过。”这些老一辈人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平常了。

手机呢,小的时候总觉得抓着手机打电话的老爸特别帅气。我记得那个时候老爸买的第一个手机很小很小,类似于现在的老人机,可就是这样的手机价格还很贵。到了2005年,老爸在用翻盖手机,再后来又换成了流行的滑盖机。到了近几年,功能多样的智能机逐渐占领了整个手机市场,手机的价格也在慢慢降低。

食物跟手机,这是最能印证十年中国经济变化的词语。高速发展,加快转型;开发西部,全面富裕。中国经济经过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10年,也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共赢的10年,更是中国百姓得到巨大实惠的10年。

还有诸多方面的变化。记忆中,那时候每次要到过年之前,总会有人到种地的爷爷家收地租(说是地租其实就是农业税),每到这个时候奶奶就在不停地嘀咕,种地本来就赚不了多少钱,每年还要交好多钱。后来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那―年秋收的时候奶奶捧着收进家的稻子,不住地激动:“这下都是自己的了。”

2009年,国家又实施了新农保政策。于是.我国农民首次享受到在60岁之后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后,又实现了“养老不犯愁”。一开始爷爷个月可以领到60块钱,之后国家又在慢慢提高金额,到现在一个月可以拿到90块钱了。这些年,国家还在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前年外婆因胆结石住院手术的时候,共是花了三四千,最后实际上自己只掏了不到一千块,其他的都是国家给报销了。这一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减轻了农民农因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总之,这十年以来,我的家经历的这些变化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最好的证明。

十年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GDP升至世界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进出口额逐步增长,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成熟完善,人民的幸福生活得到保障。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国家付出的极大努力和实施的正确的政策。十年来,国家在改革中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调整经济关系,促进多种经济共同发展;重点扶持区域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危机中实现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十年来,国家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起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这些全国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矛盾具有对立统一性,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分为 全面地看问题。我们在感叹这些喜人的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忧心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十年前.那时候的天还很蓝,家门前的河水还是清澈的,每天早上总有很多的人在河边淘米洗菜,鱼儿就在脚边游动。可是后来,我发现,天慢慢地变灰了,水慢慢得不清了,鱼也慢慢地不见了,河边淘米的人也慢慢消失了。我们的环境开始慢慢地被污染了,即使是在我们这个一直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兴化。再放眼全国,华北的空气污污染严重,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70%的江河湖泊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那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23.3%的河段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情况不容乐观;植被状况令人担忧,自然灾害日益增多,生物多样性面临考验。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步增强。在国家的努力下,生态环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多次强调和表述。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2009年,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全面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表明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相信,在国家坚定的决心下和有效的政策下,蓝天碧水很快又会重新属于我们。

时间周而复始地运转着,一个回眸间我们国家就走过了这十年的路程。这是属于我的家与我的国家之间的故事。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国的家住在心里,家的国以和矗立。国是荣誉的毅力,家是幸福的洋溢。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祖国啊,你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形 势 与 政 策 课 程 论 文

———我看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

国际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格局发生重要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凸显了出来,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更离不开中国。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

人瞩目的力量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他们眼下不时要面对的西方模式。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这跟一百年前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形一样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

第四篇:形势政策作业-中国国际地位分析123

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

前言

弹指挥间,时至年终,又到形势政策交论文时。这次的话题是“中国国际地位分析”。事实上,关于中国国际地位的分析虽然早已成为舆论热点,但对我而言,这个题目并不好写,最主要的原因是的这个题目综合性太强,必须从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等方面分析,缺少其中一个方面来谈中国的国际地位,都显得片面。而就我个人的知识面来说,要全面分析中国国际地位却是有些吃力。为此,我查阅了大量的文字材料,虽然真正属于自己的预言并不多,但在这过程中确实学习到了很多。在分析中国国际地位之前,我先去了解了一些基础的知识。

有关国际地位的一些知识

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发展情况。

2008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国际影响扩大最快的一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中国经济实力地位的上升

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中国军事、科技、软实力的增强

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另眼看待的地步了,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找中国帮忙发射卫星,这不也是变相的承认中国航天科技的发达吗?

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展示了歼十战斗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战略导弹、“空警-二000”和“空警-二00”预警机、。“直-九” 新型武装直升机、改进型九五式枪族。在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十四次阅兵中以全部是国产的先进装备出现在阅兵方块中,歼十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ZTZ-99式新型坦克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九五式枪族再次说明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轻武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系列的名头面前还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身试险呢? 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另外,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地大物博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原本发展就不好,领土辽阔导致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由于政策和地理位臵的原因发展迅速,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内陆地区,西部的经济并没有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许多山区的交通、教育仍旧处于落后阶段。人口的基数大,增长速率快所带来环境问题,法制建设不够全面等问题、奥运会境外火炬传递、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台湾问题虽然有所收获但仍旧未能统一等。在国际上,仍旧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国际争端,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争端、中印边境西段阿克塞钦地区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中韩苏武岩问题、南海群岛问题。看似一小块面积的问题其实牵扯出了巨大的利益,双方都不可以无条件放弃,唯有中国足够强大才能震慑住这群妄图侵吞中国财产的饿狼。在西方国家的眼里中国人给她们的印象也不怎么样,大量的偷渡客只能让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连自己的人民都不愿待下去的国度,偷渡客越多正是因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所导致的。

我们在世界的形象有两个:一个是强国,越来越强;另一个是“坏国”,批评我们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是世界的主流,没有民主、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法制、没有信用,这是西方世界比较普遍的看法。这一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他们说我们是强国这是事实说明的,对我国的负面印象也不是空穴来风,我们在骄傲的同时也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客观的心态来看待如今的地位。现在,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走在世界的前列,就这两点就可以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没跟上脚步,中国政府已经注意到了,相信在不久后中国就能摆脱名声不够好的困境了,毕竟这也是西方国家有意渲染的结果。

我不禁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本篇文章,作者表示,美国某杂志称中国为“超级大国”其实只是一些西方国家的“糖衣炮弹”。当需要中国分担更多责任时,某些西方国家便会适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我们不妨一同浏览一下这篇文章——

中国成超级大国是个伪命题 据美国研究机构最近的统计数据,过去10年中,中国的崛起甚至超过伊拉克战争和“9·11”恐怖袭击,成为世界头号新闻。而在美国《福布斯》杂志15日的一篇文章中,人们发现其题目竟然“赤裸裸”地用了“中国已是超级大国”。对此,俄罗斯专家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近日撰文指出,虽然中国竭力证明它对超级大国的地位既不艳羡也不憧憬,只专注于国内问题的解决,但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及规模不可避免地提升了它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的分量。

在即将过去的2009年,中国表现得更像是一个传说中的“超级大国”。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经济仍旧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7.1%。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被国际社会广泛认为是牵引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引擎之一。据有关机构估计,中国今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50%。与此相应,有一个很微妙的事实是,在今年以来的重要国际会议上,“听中国怎么说”已成为一种常态。

那么,中国真的已经是“超级大国”了吗?很显然,这是一个伪命题。单就经济数据而言,中国的“超级大国”头衔就名不副实。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8日在哥本哈根出席气候变化大会时说得很明白:中国有13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3000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还有1.5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一些西方媒体如此“抬举”中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崛起和影响力提升的一种肯定,但在这背后,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西方国家居心叵测的动机。所谓的“超级大国”其实只是“糖衣炮弹”。当需要中国分担更多责任时,某些西方国家便会适时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比如,在刚刚闭幕的哥本哈根会议期间,西方媒体就热炒所谓“中美共治”的概念。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促使中国为发达国家造成的恶劣后果埋单。无独有偶,当美国深陷阿富汗战争泥淖之际,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竟宣称,中国应介入阿富汗战争。但谁都知道,这对中国来说无疑会引火上身。

“超级大国”这顶高帽子,在很多时候还会让中国成为受攻击的靶子,它让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悄然抬头。事实证明,这是西方国家挑拨中国与他国关系并在其中扮演平衡角色的一贯伎俩。当中国-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管道14日正式通气的时候,许多西方媒体将中国称为中亚能源的“重量级玩家”。言下之意就是,中国正在中亚地区排挤他国的势力存在。而事实上,中土天然气管道开通只不过是中亚国际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和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战略的结晶,它在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中亚国家与其他国家在欧洲争夺市场的压力,是一项多赢的举措。

后记

诚然,作为一名大学生,得知国家国际地位取得上升,兴奋之余应当学会居安思危,理性的分析国家现在存在的主要矛盾及应对措施。所以我要感谢形势政策这门课程,给我一个机会,在忙碌的学习及社会活动之余多去接触和了解时事的动态,同时提醒我要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医学生,不要以为时事、政治与自己无关,别忘了,我们是七八点钟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最后,我要用李开复博士的一本书名来激励自己:“世界因我不同!”

当今国际形势分析

通过本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我对当今变幻多端的国际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有助于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成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了解世界的经济政治形势来了解整个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且十分复杂,正处于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分析当前的国际格局,应该说还是一个以美国为超级大国,以欧盟、俄罗斯、日本、中国为大国及国际集团的形式。

利比亚战事至今已经持续九个月,随着反对派的节节进逼,政府军被迫退缩于以卡扎菲的家乡苏尔特为核心的屈指可数的几个城镇。反对派政府“全国过渡委员会”水到渠成地入驻首都的黎波里,其实已经宣告了卡扎菲政权的覆灭,而这场举世关注的利比亚战争就此也到了最后的收官阶段。利比亚战争不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战争,也不是什么民主与独裁之间的战争,其实质是利益之争。利比亚虽是小国,却是一个石油大国,欧美列强愿意出钱出枪甚至赤膊上阵资助反对派推翻政府,就为着石油利益。国际关系一切都取决于利益。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有证据表明,3.11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的地位在短期内是不会动摇的。首先它的经济地位是不会动摇的,第二,它的军事地位是无法取代的,第三,是科技实力的优势。这些都为美国的大国地位及奠定了基础。

欧盟的发展也极为迅速,欧盟的发展是对美国和俄罗斯的抗衡,因为欧盟的东扩实质是在侵占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的后继者不能控制整个东欧。相反,欧盟抓住机会,利用欧洲共有的信仰和理念拉拢东欧,对俄罗斯形成威胁;欧盟的扩展也是在蓄势对美国抗衡,试图摆脱美国的阴影,此前的欧洲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而现在欧盟正在建立自己的军事共同体和导弹防御体系。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叫板的国家。俄罗斯的科技在国际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说航空航天业,它拥有航天航空的核心技术。只是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我国政治持续稳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提高。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增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加强,成为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积极因素。美国等西方国家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难以阻挡,被迫调整对华政策,但遏制中国发展、“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随着西方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利益矛盾和冲突日益显露,我国在国际上将处于更加主动有利的地位。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 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 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 一个成功人士!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把握住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明天的建设添砖加瓦。

谈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摘要 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发展前景。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就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随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提升、国际影响力也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中国的参与。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格局发生重要的变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更加凸显了出来,这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更离不开中国。

关键字 中国 国际影响力 国际地位 国际形势 金融危机 经济政治、军事、科学、文化

正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一样,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经济严重落后,国家事业百废待兴。光阴如水,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全球安全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面对新的挑战,各国应超越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交流合作,密切相互协调。应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建立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革不合理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体制,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应当充分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各种文明和各种发展道路应和谐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和平、缓和与发展,合作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主流。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国都寻求与中国合作,中国的市场潜力与综合国力是众所瞩目的。大国关系主旋律是协调、良性互动。美国一超多强中的超级大国,但是尽管美国的全球安全战略目前没有变化,但它政治上失策、经济上失控使它不得不放弃单边主义,更注意寻求大国间的合作支持。欧盟的战略地位有所上升,国际参与力度进一步增强;俄罗斯进一步抗衡西方的战略挤压,特别是北约东扩。俄格冲突表明俄不会牺牲战略底线,但不寻求同西方的对抗,不会回复到冷战时期。日本寻求大国地位的战略意图并没有改变,但也十分注意处理好同邻国的关系。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增强,西方大国在处理国际热点时寻求与它们的合作与协调。大国关系力量对比的这些变化会牵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不少国家已提出要建立新的地区经济体或货币体系。新的地缘战略正在酝酿调整之中。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在美欧日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世界普遍寄希望于中国率先走出危机带领世界经济复苏。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可以说中国一直在向世界传递着战胜危机的“中国信心„‟。

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欧盟财政规划和预算事务委员达莉亚•格里葆丝凯特的观点颇有代表性:“虽然具体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各方的磋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这轮金融危机是无法完全得到解决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可望在危机后进一步提升甚至有专家认为,“金融危机将成为中国从地区大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的标志性事件”。

变化三: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

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拉开序幕。受金融危机影响西方国家深陷衰退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二十国集团峰会,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美欧等西方国家主动深化与中国的合作,新兴大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协调发展中国家希望中国维护其利益各国对中国的借重明显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中的话语权提高,在联合国改革、气候变化谈判、粮食和能源问题等其他重要国际议题方面中国的主张和建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英国外交大臣米利班德公开称:“历史学家将会审视2009年发生的一切.看到中国在稳定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发挥的重要作”人们相信中国将成为国际舞台上更为引人瞩目的力量变化四:“中国模式”等软力量大幅提升,推动发展模式多样化

此次金融危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影响力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突破了传统计划经济的框框,又不盲目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模式,而是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相结合。在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支持下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和监管.使得中国具有较强的规避危机与应对危机的能力。

一些舆论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拉美模式”、“东亚模式”相继失败之后“中国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一种真正可行的“替代方案”。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等学者认为“中国模式”代表了世界发模式的未来潮流。如果说欧洲“莱茵模式”和美国“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分别在19世纪和20世纪引领风骚“中国模式”‟将主导21世纪。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中国模式”的影响在全球范围日益彰显。

4.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把中国发展当作自身新机遇,同时也担心竞争的一面。

拉美国家在经受了上个世纪90年代“拉美模式"的失败之后对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模式关注度日益上升。拉美国家认为中国模式不同于已经失败的苏联东欧模式也不同于他们眼下不时要面对的西方模式。他们对中国发展模式最感兴趣的是怎样以本国的人文理念为指导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既维护政权稳定又实现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

非洲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现在的发展态势,使中国对非洲的需求比60年前有了明显的上升,这正是非洲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非洲“向东看”的主张进一步增强。很多非洲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非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以及经济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如果中国的中产阶级达到40%的规模就有数亿人要进入中产阶层的行列这跟一百年前西方国家经济快速崛起的情形一样必将极大拉动全球包括非洲经济的发展。

中东伊斯兰国家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经济大国更是一个在全球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他们希望中国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支平衡力量帮助他们减轻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帮助解决中东热点问题上,能使局势朝着有利于他们的方向发展。

从文化上讲,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越来越大,全世界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开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与一些国家互办“文化年”活动,也是中华文化影响的例证。奥运会、世博会在中国召开,更是对一个国家文化的认可,也是更好的将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的途径。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升,在外交上有明显的体现,目前中国已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展现了一个大国的风采。

第一,经济实力地位显著上升。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今年2月16日,日本内阁府(Cabinet Office)发表的统计速报显示,扣除物价变动因素,2008年四季度(10月至12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实际下降了12.7%,创下自1974年以来近35年的最大跌幅。1974年日本经济因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当年一季度GDP曾下跌13.1%。反观中国,GDP逐年增长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本不得不谋求与中国的合作,日首相鸠山在与中国主席胡锦涛会晤期间提出其按欧盟形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其方式可能包括采用单一货币等。胡锦涛未对该提议表示同意,但他表示希望通过解开争端症结以实现海域的和平与友好。早在日本侵华时期,日本就提出了建立大东亚共荣圈,那时候明显是为侵略所找的借口。但现在这种形势下提出,明显是日本的民主党派认为中国可以帮日本脱离美国,寻求更好的发展,东亚共同体的主导国必然是中国,统一的货币必然是人民币,这难道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升吗?

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另眼看待的地步了,法国等一些国家也纷纷找中国帮忙发射卫星,这不也是变相的承认中国航天科技的发达吗?

2009年中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上,中国展示了歼十战斗机、新型主战坦克、新型战略导弹、“空警-二000”和“空警-二00”预警机、。“直-九” 新型武装直升机、改进型九五式枪族。在中国建国以来的第十四次阅兵中以全部是国产的先进装备出现在阅兵方块中,歼十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ZTZ-99式新型坦克综合性能处于世界第三代坦克的前三位;九五式枪族再次说明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够独立研制轻武器的国家之一。在这一系列的名头面前还有哪个国家敢于以身试险呢?

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此外俄罗斯等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也持续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虽然发展速度不慢,但其实力和国际地位始终无法追赶中国。

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中国对外关系持续改善和发展,在联合国事务、国际经济金融改革、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反海盗等方面的行动和表现,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和平转型时期,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首先我们应解决好自己内部的问题,如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制度建设的滞后性,生态与资源问题等.并且应该统筹国内与国外的两个大局,处理好两个关系。在国际上随着自己地位的提高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自己大国的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一件好事情。中国的和平崛起,会为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看到自己强大的一面,还应该正视我们依旧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许多外国人来到北京、上海等繁荣城市的外国人都说他们不相信中国是发展中的国家,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带来的震撼一度使外人认为中国已经不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阵营。中国,六十年以来的巨变,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也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6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我们要继续努力,实现中华之复兴

字数:5510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的新变化

从1949年到2011年,新中国走过了62年的历程,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中国在世界媒体的报道中已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所有这些都能使人直接地体会到中国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应该如何理性地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如何解读和把握这种变化的意义和启示?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

1,1978年以来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有在中国投资,并且他们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开始转移到中国的企业主要集中于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然后渐渐上升到中高端产业。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由此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大国,结束美国在制造业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超越德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万亿美元。目前,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为应对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这些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3,中国深入参与国际体系调整,将牵动世界格局走向。从金砖四国的迅速崛起,到发展中国家有一席之地的20国集团(G20),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作为金砖四国中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正从世界舞台不太中心甚至一度边缘的位置向中心位置靠近。作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进出口国、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的国家,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及国际秩序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备受瞩目。

二、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与挑战

1.全面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杂性: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中中国是一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跻身世界前二,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但中国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人均GDP仍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仍然排在全球95位。分配差距扩大的状况值得警惕。如城乡收入差距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1:1,扩大到了3.3:1,而世界上城乡差异的一般水平是2:1左右。2.面临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紧要关头。它必须应对不断抬头的商品和房地产价格通胀。通胀的根源在于,中国为确保高投资和高增长所需的资金,显著加大了对信贷(信贷质量有时存在问题)的依赖。但政府化解通胀根本原因的政治意愿很低,也不愿利用市场机制来设定利率和合适的资本价格。中国还必须加紧推进再平衡过程,也就是说,摆脱以投资为中心的增长模式,转到基于消费和服务的增长模式。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很可能导致明显的经济波动——而且极具政治意义。它需要把现由既得利益者(企业、沿海地区、军队和省级党政精英)掌控的权力重新分配给被落在后面的阶层,包括消费者、农民工和农村地区——7.8亿中国人仍依赖农村维持生计。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祖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更应该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努力成长为“四有”新人,为祖国事业谱写出更壮丽的青春之歌。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论文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两岸关系趋向于和平发展的方向,本文先从认识台湾的局势开始,进而认识当前的两岸关系已经入巩固深化时期、两岸的交流局面持续深入拓展以及两岸政治对话进展仍然缓慢,最后认识对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两岸关系的报告。

关键字 两岸关系 形势 台湾局势 十八大

一、当前台湾政局

尽管马英九在2012 年年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成功连任,国民党也在“立法委员”选举中赢得超过半数的席次,然而从今年台湾政局的发展形势来观察,执政的国民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 优势,执政党面临非常被动的境地。蓝绿恶斗的政治生态环境并没有任何的改变。在两岸层面,随着马英九的连任成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局面得以维系,两岸关系进入不断巩固与深化的新时期。从今年两岸关系发展的综合情况来观察,总体上继续保持着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界的大交流、大合作都在持续有序地进行,这充分说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蓝绿恶斗一直是台湾政治的重要特征,从2012 年台湾政局的发展来看,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蓝绿恶斗的情形并未改变,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一局面已严重伤及台湾政局的稳定,不但造成台湾政治运行的空转,而且也对国民党的施政及效率都产生很大的负面伤害。今年,蓝绿恶斗主要是围绕一系列议题的攻防来展开,诸如在美国牛肉进口、油电双涨、证所税改革、陈水扁特敕等议题进行,蓝绿可谓是全面上演激烈的攻防大战。国牛肉进口问题事实上,不只是美牛事件,包括油电双涨、证所税改革等议题,蓝绿双方都展开了激烈的政治攻防。除了上述施政议题之外,蓝绿双方的恶斗范围相当广泛。在全世界都因欧债危机,从拼经济转向救经济时,台湾政治却在大选后更进一步空转、虚耗,走向蓝绿恶斗的自杀式斗争,这对于台湾而言,其负面代价与伤害将无法评估和预料。

二、两岸关系

(一)两岸关系进入巩固深化时期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状况表明,两岸关系无疑已进入巩固与深化的新时期。从今年大陆领导人以及对台工作部门负责人的讲话内容来观察,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大陆对台工作重点转到巩固深化既有成果、争取民心、全面夯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来。今年2月底3月初,对台工作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对台工作的总目标:以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为主线,进一步扎实有效做好各项对台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有利条件。3 月正由开创期进入巩固深化期,要持续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取得更加扎实、更加丰硕的成果。3 月15 日,中台办、国台办主任王毅在腾冲会议上提出四个具体目标: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巩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深化互利合作;巩固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深化文化教育领域交流;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深化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这些表明,新时期的对台工作将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重点。3 月22 日,胡锦涛总书记会见吴伯雄荣誉主席时,双方就如何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并取得了重要共识。首先是明确两岸关系发展方向,均同意要珍惜与巩固来之不易和平发展局面,把和平发展的根基扎得更牢固;其次要探讨两岸定位问题,重申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原则立场,就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形成更为清晰的共同认知和表述;第三是沟通了两岸协商议题,同意推进两岸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并就两岸民众关心的问题继续进行磋商。“胡吴会”对于国共两党统一认识,携手促进两岸关系在正确路线上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因而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在6 月份举办的第四届海峡论坛上,王毅主任又宣布了包括放宽台生及其他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的相关政 策、进一步为台胞往来大陆和在大陆居留、生活提供便利的相关政策以及台湾居民可以在大陆高校申请教师资格证的相关政策等等。事实上,从今年的两岸关系发展状况来观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在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3月22 日,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北京,与胡锦涛总书记举行了会晤,充分说明国共平台的运转相当良好,这对于未来四年两岸关系继续保持和平发展的势头至关重要。4 月31日,尚未正式就职的台湾地区副领导人吴敦义率团参加2012 年博鳌亚洲论坛,并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举行了会晤,双方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都寄以厚望。5 月20 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其连任就职的演讲中,也对过来四年的两岸关系发展予以很高的肯定,他表示未来四年,两岸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继续巩固和平、扩大繁荣、深化互信,并强调要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等等。而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已确定在7 月份召开。上述情况都说明目前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继续维持。

(二)两岸交流局面持续深入拓展

今年,两岸关系在总体上继续保持着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界的大交流、大合作都在持续正常地进行。两岸在经贸领域的交流合作进展相当神速。今年2 月,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要求把台商投资区建设成为海峡两岸产业深度对接的集中区域、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这无疑为广大台商前进海西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同一时期,台湾方面正式公布陆资赴台投资原则,参与台湾公共项目增至25 项,此举使陆资参与的总项目达到54% 的比例。而在第四次海峡论坛举办期间,4 家大陆银行宣布未来3 至4 年内将再为台湾企业提供6 千亿的融资额度,这是对台资企业,包括台资中小企业更大力度的一个支援。此外,两岸在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后续相关谈判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两岸民间及人员交流更是蓬勃发展。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不断增多,今年4 月28 日,大陆又新增了天津、重庆、南京、杭州、广州、成都等6 个城市赴台个人游试点。到今年年底包括福州、深圳等在内的其他4 个城市也将列入个人游的试点城市之列。6 月,为期一周、由两岸68 家有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开幕,海峡论坛作为两岸基层民众大交流的重要舞台,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盛事,成为两岸之间参与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交流盛会。今年,大陆各省市继续组团赴台采访,两岸各专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此外,两岸业者还签署了冷链合作协议,谋划联手进军全球市场,这对于推动两岸相关产业的合作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两岸政治对话进展仍然缓慢

尽管马英九已无连任压力,但在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两岸启动政治对话的可能性仍然较低。由于当前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前景还不明朗,特别是在美国尚未完全摆脱危机、欧债危机仍然持续恶化、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马当局最急迫的任务无疑是台湾经济发展以及民生方面议题的巨大挑战。马英九在其连任就职的演讲中,也表示未来将把施政的重点放在台湾经济发展上,这也说明未来几年,由于面临巨大的内部民怨之压力,特别是在目前马英九民意支持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马在推动两岸政 治对话方面的意愿自然不高。另一方面,从总体上来看,尽管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突 破,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有所积累,但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仍然远远不足,毕竟过去四年的时间太短暂,两岸社会和民众仍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进行交流与沟通。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台湾执政当 局在施政上出现了一系列失误,民意的强烈反弹无疑使马英九当局在处理两岸政治议题上的力度受到很 大的牵制。尽管如此,只要两岸双方努力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局,并积极为两岸未来破解政治难题不断创造条件,两岸未来进行政治对话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从的情形来观察,马英九在第二任期内,希望在稳住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迫切希望大幅提升美台关系等对外关系发展。今年,大陆针对岛内政局的变化,在对台战略方面提出了要不断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大陆继续与执政的国民党方面加强沟通与交流,不断累积互信基础,深化两岸的共识与合作,为两岸各项交流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大陆方面也对民进党的政策采取了越来越主动与积极作为的措施,至少在一些问题上的做法明显有所调整。5 月中旬,国台办发言人公开表示,愿在两岸政治对话的进程中就双方关心的问题,包括人权、法治等问题平等交换意见,以增进彼此了解。这一说法在大陆对台发言中尚属首次,充分表明大陆愿意积极正面回应台湾同胞对这类问题的关心,受到舆论的肯定。三、十八大报告推进祖国统一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

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

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

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文献:1.《特别关注》2012年第九期;

2.新华网;

3.搜狐新闻;

4.《时事报告》2012年;

5.《两岸关系》2012年。

下载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看中国国际地位新(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形势与政策论文

    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 ——住房问题 摘要:如今我国居民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需要迫切解决的民生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房价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摘要】周边环境安全是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一个国家只有保证周围环境安全才能做到和平稳定发展,当前世界大环境下的中国面临着安全环境机遇和挑战并......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民生问题从古至今,民生都是老百姓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这关系着人民群众生活的许多方面和自身利益。民生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民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

    形势与政策论文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举例说明我国未来调结构的方向和措施 1调整结构的含义2事例3调整结构面临的困难及如何应对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全球经济的今天,我国难免遭受到了不少的影响,社会热点问题不......

    形势与政策论文[模版]

    《形势与政策》论文 题目: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杨婷 时间: 1209034228 程航 1209034223 肖艳玉1209034131 2014年5月 《论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论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 摘要:201......

    形势与政策论文

    认识中国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大旗,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习近平同志多次就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发表重要讲话......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析大学生就业难之原因及其对策 摘要:阐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并从大学生和高校两个层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和个人自身各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