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考点解读】

时间:2019-05-14 02:1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个全面【考点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个全面【考点解读】》。

第一篇:四个全面【考点解读】

四个全面【考点解读】

一、‚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二、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如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1.‚四个全面‛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催生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2.‚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3.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4.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

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6.‚四个全面‛共同托举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四、‚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新在哪里?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五、我国应如何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5.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6.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我们青少年能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忧忠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爱他人、社会和自然。【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5年2月2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有()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实现现代化 ③全面深化改革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⑤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①依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地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 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④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四个全面‛首位。要实现全面小康,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坚持()

A.艰苦奋斗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经济建设()

①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能够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④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密切配合。这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②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③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开放能使我国迅速赶超发达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6.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这是因为()

①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④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十八大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治理风格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才能简便地理解他的治理思想呢?请完成下列表格: [转载]最新热点、考点:‚四个全面‛重要思想

8.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总书记先后11次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问题。

【全面小康】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位居首位。

(1)总书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为什么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位居首位?

(2)请你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及建成后的美丽景象。

【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推进‚四个全面‛得到落实、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

(3)为什说‚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

(4)全面深化改革,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依法治国】‚四个全面‛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现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我国应该如何做?

【从严治党】‚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第二篇:四个全面 解读

四个全面

解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指南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入新阶段、达到新高度。新的发展战略需要新的理论概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总书记总结经验、筹划全局、揭示规律、思考提炼,对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准确表述和精辟概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党、国家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深入领会“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四个全面”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思想,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体系之中,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这是继承延续与发展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接续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现在我们最为接近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处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冲刺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这个不变主题的继续和深化。当前我们既要推动没完成、留下来的改革任务,还要推动这些年新出现的领域和问题的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上我们不断前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在各种考验和危险环境下的艰难课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意志、最有效的举措,来管好党、治好党。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两年多来,依据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 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渐次展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展现出治国理政的健康发展和主线轨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之中。

首先,可以从十八大后的开局看出来。2012年11月29日,十八大刚刚结束,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要求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奋勇前进,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就任后出行的第一站就是深圳市,来到莲花山瞻仰邓小平铜像。他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其次,可以从十八大以来的重要会议看出来。十八大的主题包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8日,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总书记在总结讲话中专门强调了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8点要求。再次,可以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看出来。“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习近平同志都有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例如,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同志强调,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分别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实践基础、丰富内涵、辩证关系、贯彻要求等。

二、“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解决制度体制问题,而且要解决战略布局问题,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艰辛探索。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也就是“一化三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一化三改“就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可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可以说,“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是党在世纪之交的战略布局。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在十八大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勇担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时代课题。大文章需要大思路,大课题需要大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谋划各个阶段总体布局,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不断前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治国理政达到新的时代高度。

三、“四个全面”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真抓实干出成效,写下了一段段精美的篇章。“四个全面”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和总的概括,是一个大写的脚印,是一段核心的篇章。

“四个全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模式。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完整准确的概括。在这一道路上,每一发展阶段由于主要矛盾有其具体表现形式,面临形势有其具体特征。因此,走中国道路还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模式体现出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总纲领,纲领具有道路的意义和功能。可以说,“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中国道路的具体模式。“四个全面”围绕一个战略目标,构建三大战略举措,构成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具体道路。围绕保证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我们党推出动力机制、法治保障、领导力量三大战略举措,构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保证,是战略目标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证,是战略目标与治理方式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领导保证,是战略目标与组织力量的统一。“四个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创新的体系。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创新实践,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创新实践,蕴育和催生着党的理论创新。围绕“四个全面”,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如,明确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高度概括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本质;系统阐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深刻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大提高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深入研究从严治党规律,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推进到更深层次,等等。“四个全面”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基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质上也正是从制度建设层面全面推进,为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则是用法治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国家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框架,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确定空间。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制度治党,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改革立制、法治强制、治党用制,相互强化、相互深化,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实践。

悠悠岁月,正道沧桑;中华大地风云扬,众志成城百业兴。

三大维度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治大国若烹小鲜。”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总书记对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这一富有哲理的古训,赋予了全新含义。他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在今天复杂局面下治好国理好政,制定了一个引领各项工作顺利前进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2013年3月19日,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讲到一些国家领导人感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事实上,中国不仅国土大人口多,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而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在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以后迎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 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社会矛盾有所增加。怎么在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建构一个生动而有序的社会,决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解决的最大课题是,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在“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下召开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而又具体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并集思广益,竭尽全力,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

一是思想先行,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党的十八大后,先是通过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从高层做起,一面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一面把各级干部的行为规范到“八项规定”上来;接着,把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追求联系起来,提出了为中国梦而奋斗的宏伟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上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热情。

二是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大力整顿党的作风和干部队伍。在统一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党中央认真地而不是走过场地在县处级以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雷厉风行地进行反腐败斗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打老虎”、“拍苍蝇”相结合的反腐斗争这两件大事,突显了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党格局和治党思路。

三是在从严治党的同时,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在2013年和2014 年制定和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纲领性文件。这两个重要决定,一个是提出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是提出了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两个“总目标”,贯穿着同一个主题词即治国。一个是要通过制度现代化从根本上破解治国难题;一个是要通过法治谋求国家长治久安。

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2014年12月14 日,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概括提出了“四个全面”。2015年2月2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在论述依法治国在全局中的意义时,第一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为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集中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四个全面”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书记曾经说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显而易见,这篇大文章的主题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的重点是“坚持和发展”。“四个全面”这一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提出,在理论上的重大意义,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四个全面”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相联系,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脱胎于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又在“全面”和“深化”上发展了“强国之路”和“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在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同时,在“全面”和“推进”上发展了这一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全面从严治党”同样在“关键在党”这一根本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就是说,“四个全面”这一战略布局,就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特别是,我们今天已经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我们今天所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也是“五位一体”。在“四个全面”中,由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是实现“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阶段性目标的战略举措。

其次,“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升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总书记说,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四个全面”中,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我们也知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显然,“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因此,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再次,“四个全面”增强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紧迫感。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可见,这“四个全面”虽然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不能等量齐观。“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或者说,“战略举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也就是说,无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好,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好,无论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好,这些攻坚克难的举措,都是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清醒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口,总书记要重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我们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四个全面”中的“战略目标”。我们都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今天以及今后五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是我们肩负的崇高、神圣而又艰巨、紧迫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展开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天我们离2020年不到6 年时间了。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有一个硬指标,这就是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十八大时测算,今后8年年均增长7%,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两年经济下行,还在可以实现奋斗目标的区间之内。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我们不唯GDP,但不能没有含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GDP。所以,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落实所有的举措,都要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总体要求,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越来越近的战略目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是具有深刻哲理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学会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的要求。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问题出发,统筹协调,以高超的领导艺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坚持讲政治规矩,在原则性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执行这些决策,落实这些决策,都必须把它们放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去把握,而不能偏离这个战略布局,更不能冲击这个战略布局。而在贯彻这一战略布局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相互关系上,我们既要认识到党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自身也要改革创新,从严治党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党自身的改革创新过程,又要认识到在中国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根本无法推进依法治国。事实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突显了在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过程中,处理好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的关系,是多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由否定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的举措,是错误的,极其有害的;以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为名否定甚至取消党的领导,也是错误的,十分危险的。

其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学会用统筹协调的方法防止和克服片面性。这“四个全面”,特在“全面”,贵在“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我国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主题词是“发展”,特点是“全面”,是一个以实现现代化目标而奋斗的全面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各项改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改革战略。这一战略的主题词是“改革”,特点是“全面”,是一个以完善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现代化,并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战略。这一战略的主题词是“法治”,特点是“全面”,是一个以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为目标的全面法治战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针对党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以思想建设为重点,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相互配合的党建战略。这一战略的主题词是“治党”,特点是“全面”和“从严”,是一个以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为目标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与此同时,我们又要认识到,这“四个全面”之间也要全面把握,要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不能只讲一个“全面”、不讲其他三个“全面”,更不能把其中一个“全面”与其他“全面”对立起来。

再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有系统思维的思想,把“四个全面”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来推进。正因为这“四个全面”,特在“全面”,贵在“全面”,因此,在实践中,难也难在“全面”,关键也就在“全面”。总书记在论述全面改革战略的时候,曾经说过:“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讲的“全面”,不是一个改革接一个改革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系统推进的全面改革。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有决心、魄力和胆略,又要有智慧、能力和领导艺术。全面改革有难度,“四个全面”统筹协调更有难度。应该讲,要做到一个“全面”已经很难了,四个“全面”相互配合更难。因此,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于要努力学习运用系统思维及其方法论,把握、操控、统筹、协调好这四个“全面”,全面落实这四个“全面”。

最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要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以法以章办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发展这一硬道理,这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像过去一些地方一些人那样,目无法纪,违法乱纪,以“发展”为名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我们要形成以法以章抓发展的新思维。发展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也要坚持依法治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要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括了改革也要于法有据,不能随心所欲突破法律规定。而要使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者能够达到辩证统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健全民主程序。凡是同现行法律有冲突的改革的举措,可以经过民主程序报呈立法机关批准同意后进行。正如总书记2014年10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不仅能够圆满完成2015年各项工作,而且一定能够扬帆远航,到达胜利的彼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个全面

——新常态下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

所谓战略思维,是指立足现实,以远略谋大局、求长远。世界各国的发展轨迹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治国理政不能没有战略思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成就的取得,更印证了战略思维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战略地位和实践价值。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谙此道,2014年12月中旬,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并提“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总书记的哲学睿智和战略思维尽在其中。2015年伊始,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说,“四个全面”是新常态下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

体现之一:“四个全面”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

“四个全面”本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全面与重点的辩证统一。“全面”的内涵是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防止系统失衡,实现系统的和谐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正如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指出的: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比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近日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总书记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既体现了注重总体谋划,又体现了注重牵住“牛鼻子”。

体现之二: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全面性

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的显著特征是其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全面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示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初步实现”,也不是“局部实现”,而是“全面实现”,是13亿人的小康,是56个民族的小康,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只是部分人富裕,而是全民共同富裕。不仅仅要解决温饱问题,更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全面进步的需要。2015全国“两会”中有许多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数据让全民感受到中国梦就是全民梦、个人梦,《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将“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单列表述,包含了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全面性和丰富性。正如报告所言: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表明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社会等全方位的改革。近来一系列的改革设想和措施让全世界感受到一个改革发展中强大崛起的中国。同时改革的目的是释放社会活力,改革的基础是人才汇集和创新聚集。实现中国梦缺乏资金、项目、平台,但最缺的是人才与思想。如何改变人才观念在深化改革中很重要,人人是才,关健在用。如何用才,本身就是一种才能,怎样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也是一种能力。创新同样重要,但当知识、人才得不到尊重和需要时,就没有人愿意创新了。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倡草根创业。就是想让创新驱动成为每个部门、行业、每个人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和第一推动力,从而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来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正在形成“法治体系”,进入法治社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来保障,通过法治来推动。“法治体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首先是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其目标是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同时法治体系要求人们把法治思维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用平等的宪法原则去“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达到每个公民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全面从严治党,表明我党的自信与自律。“全面”二字更包含多个层面。一是在内容上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在主体上全覆盖,从严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领导干部不仅仅“独善其身”,而是要把班子和队伍建设好。三是在时间上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一系列的反腐措施和行动都体现出“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全国“两会”中总书记又强调,抓作风建设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更是从严治党的形象描述,只有管理之树健康成长,根深叶茂,社会发展才会出现美景,人民生活才会幸福美好。可见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的火车头。

体现之三: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辩证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其中,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是辩证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法治护航,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以改革的魄力和改革的方法完善法治;以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前进。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者犹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四个全面”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体现了“两个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梦”开篇,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突破,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治国理政着力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放眼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并付诸了实践。

总之,“四个全面”从战略部署高度考虑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考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通盘考虑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总书记思考和分析问题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只要围绕这一新的战略部署凝聚共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四个全面”的核心追求是增加人民福祉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它是大思路、大手笔、大智慧,此时提出,非同寻常。深刻理解其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核心追求,才能自觉落实、贯彻到位。

“四个全面”是新的实践奠基和催生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客观规律的战略抉择

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对当代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是一个神圣时刻。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光明的前途上充满困难和风险。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就能为民族复兴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如果应对失当,也会丧失时机,愧对先人与后代。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十八大刚刚结束,习近平就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又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和科学态度思考如何实现完成这一任务。

历史昭示未来,经验是认识规律、形成科学认识的基础。经过多年探索,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已经聚焦于几个基本问题;通过系统总结历史经验,全党也对此形成基本认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需要一步步地把蓝图变为现实。在总体达到小康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定性措施,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把现实任务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使民族复兴得到牢固基石。

——全面建成小康的动力从何而来?唯有改革。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释放出这一崭新制度的不尽活力。中国的发展、巨变得益于改革开放,这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共识。同时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体制是长期的过程,现在改革正未有穷期,仍然在路上。这里既有以往改革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有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不仅改革的情势更紧迫,而且面对的困难更繁多。

——如何兼顾改革、发展和稳定?答案是依法治国。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硬措施、稳定是硬任务,每一方面都不可动摇,如何在实践中使三者统一起来,只能依靠法治。健全的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法律是现代国家最高、最根本的规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曾进入过发展快车道,但未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有效措施健全法治。法治缺失使经济发展战略不能长期保持稳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无法在制度框架下化解,引发人心不稳、政局动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矛盾更突出,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对社会矛盾的调节作用、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作用、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法治基础上推进改革,使改革成为常态,改革措施会减少随意性,使国家发展进步和长治久安得到根本保证。

——作为民族复兴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建设好?必须从严治党。世界政治文明史表明,一个国家政治发展不在于政党数量,而在于政党制度的适应性和政党执政能力。发展中国家的多党制是脆弱的,一党长期执政比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更有助于保持稳定和促进发展。近代中国所以被列强欺辱,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它造成的一盘散沙状态是根本原因。同样民族复兴不能自发实现,需要全体人民在先进政治力量领导下共同奋斗。中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符合国情民意,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承担领导民族复兴大业。这既是历史结论,更是现实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在党,也就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问题。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党的一贯性要求,在今天尤为迫切。

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是由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奠基和催生的。它的提出标志着党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是历史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性、创造性的完美结合,是在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上作出的主动战略抉择。

“四个全面”既是宏大的战略布局,又蕴含着深邃的系统理论

“四个全面”有鲜明特色,它既不是一项工作部署,也不是单纯的理论要求,是蕴含着深邃的系统理论的宏大战略布局,因而可以成为全党的思想指南和工作方针。作为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样的全面小康与已经达到的总体小康比,是全面的、质的提升,将成为民族复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意是,既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摆脱“碎片式”改革;又要求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实质性问题,防止浅尝辄止,不去触动要害。这是在改革进入关键期、深水区时的动员令,也是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科学回应。一是改革面临固有利益障碍,利益是“敏感的神经”,突破固有利益藩篱,协调利益关系,比一般的解放思想更困难。二是改革面临耦合性矛盾,各方面问题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单项突进难以收效。所以改革必须全面考虑、协调推进、敢于攻坚。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制度等六大领域改革,又提出十五项大的改革任务和多项改革举措。每方面的改革举措也具有综合性,既有主攻性、主打性措施;也有配套性、保障性措施,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的法律条文、法律制度会完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会进一步实现现代化。

“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看作“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方面都严格按照党章和党规党法去做,处处体现高标准、严要求。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出现“木桶理论”所讲的短板,影响从严治党落实。最重要的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以思想建设、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觉悟,是从严治党最重要的基础。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制度因其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人的行为具有更大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可以巩固思想教育成效。制度需要人去执行,人的思想觉悟对制度执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思想建设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即是人的内在自觉性和外在约束性相结合,从严治党要求就能落实。

从思想史看,一种理论成为科学的系统理论要满足三个条件:有一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础;有一个研究、回答的中心问题;围绕中心问题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思想观点,构成一个体系。“四个全面”达到了这三个条件。它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要回答的是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性问题。其理论的深刻性在于,不仅说明了“四个全面”是什么,而且阐释了为什么要坚持“四个全面”,怎样坚持“四个全面”。这四个方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逻辑结构可以表述为:“全面建成小康”是战略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两大战略举措,二者如同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经全面小康达到民族复兴的历史巨轮;起导航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证。这样,“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是完整的战略布局,又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理论,将发挥巨大的思想武器威力。

贯穿于“四个全面”的核心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福祉,这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

“大道至简”。“四个全面”丰富深刻、立意高远,又朴实无华,贯穿于其中的核心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的福祉,这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把握这一核心追求,就理解了“四个全面”的精神实质,这一战略部署才能真正落实。

全面建成小康要惠及全体人民,深切满足人民愿望。党的纲领路线是人民利益的科学体现。“全面建成小康”既是现阶段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更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是涵盖全体人民的。小康不是少数人、部分地区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全国还有数千万人口没有脱贫,还存在欠发达地区,发达大城市也有低收入人群。要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在发展基础上,使地区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还意味着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教育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及建设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显然,这些都是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提出的目标,蕴藏着极大的动员力量,必将极大地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热情。

全面深化改革要促进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为促进发展,也为了实现公平,这二者相辅相成。现阶段要把通过改革作为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举措。要把公平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就改革哪里,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就将之作为改革重点,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人民对改革的认同感和积极性来自公平感、获得感,当人民切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公平正义和改革的普惠性时,就会更加拥护、支持和投身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使人民成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依法治国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最有效的方式,在这里,党的领导是核心,人民是主体,法治是保障。全面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坚持法治建设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思想,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党的领导下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人民的主体地位也意味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要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时,依法治国就会全面落实并被自觉尊崇。

全面从严治党要体现人民监督,获得人民支持,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通过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严治党作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不能关门进行,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监督,也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从严治党与党群关系建设呈现明显的正关联。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克服“四风”、严惩腐败等一系列从严治党举措,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党和人民群众联系进一步增强,为实行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民意基础。今后要以从严治党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措施,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从人民的批评和不满中发现问题,从人民的支持、监督中吸取力量,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这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四个全面考点分析范文

“四个全面”考点、知识点大全

一、论证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二、简述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

三、试分析四个全面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四、“四个全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简述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过程。

“四个全面”是总书记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在江苏调研时首先提出来的。

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自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后,截至2015年5月5日,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其他不同场合涉及这一问题的讲话有20次之多。

2014年12月31日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中又讲到“四个全面”。他指出:“当前,时和势总体有利,但艰和险在增多。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次讲话总书记讲到第三个“全面”时,用的是“全面依法治国”,而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少了“推进”两个字。我认为,之所以减少两个字,是为了表述得更加精炼。“四个全面”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处于什么地位、要起什么作用呢?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这里总书记强调要用“四个全面”引领各项工作

2015年1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提出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5年2月2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四个全面”的理论地位。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战略布局”是总书记对“四个全面”最权威、最规范、最准确的理论定位。自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得到全党的接受和认同,并成为我们党对“四个全面”表述的标准语和规范语。

2015年4月28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把“四个全面”提到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的高度进行阐发。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这就把“四个全面”的理论地位和现实意义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定位呢?我认为,我们应该将“新飞跃”“最新成果”“新创造”“战略抓手”的概念和提法与总书记讲话中所使用的“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战略举措”“引领”“方略”“重要保障”“理论指导”“实践指南”等概念和提法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我们就能准确把握好党中央对“四个全面”的理论定位。

二、论证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关系。“四个全面”之间是辩证的、统一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四个全面”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大系统,而每个“全面”则又是相对独立的一个小系统。每个小系统又有自己的具体内容,由此决定着系统的性质、功能、作用和地位。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也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组合。

“四个全面”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层层递进的,构成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渗透的有机统一体。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系统。按照总书记的说法,它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系统。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是调控系统。

也就是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和关键。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逻辑关系关键词一: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逻辑关系关键词二: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逻辑关系关键词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是全局与重点的辩证统一。

“四个全面”是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辩证统一。

“四个全面”是历史现实未来的辩证统一。

三、试分析四个全面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全面依法治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特殊地位。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阶段,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党所肩负的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党面对的环境却又空前复杂,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高度重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并作出全面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其他三个“全面”来讲,具有必然的联系。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只有不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 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希望,才有保障。

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中,各项内容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彼此贯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和关键,我们要在这样的“四个全面”中定位全面依法治国。

其一,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来说,具有重要的、无法替代的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际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目标,它是一个包含“法治小康”在内的总体战略目标。2020年,我们将基本建成法治中国的阶段性目标,即“法治小康”目标。“法治小康”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组成部分,又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可靠保障。“法治小康”所具有的制度安排、规范手段、思想意识等都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可靠的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定要有一个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为这个战略目标服务,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我们的依法治国就失去了中心,也就失去了奋斗方向。实际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一种彼此需要的必然关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定要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使得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真正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使得宪法的实施和监督同时取得扎实进步。最终,使得依法治国的工作成为一项全面、整体的事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而提供可靠的保障。

其二,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实际上就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是三中全会《决定》的姊妹篇,对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总书记指出,“实现这个奋斗目标,落实这个顶层设计,需要从法治上提供可靠保障。”因此,可以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得以开展、能够成功的可靠保障。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要在法律框架内开展。正如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的时期,我们有不少改革都突破了当时的政策法律限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今天,我们的改革就一定要在法律框架内开展,这不仅因为法律体现了党的意志与人民意志的统一,而且还因为我们的法律已经承载吸纳了很多改革的内容,与深化改革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市场经济由于坚持市场主体资格的平等等基本原则,因此,它必然地要求法治保障。尽管其他方面的保障也很重要,但是,法治的保障始终是重要的,内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内在地需要法律,需要法治,而且,市场经济的运行也会产生和形成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则和惯例,这些都要求通过法律将其固定下来。只有当法律将其固定下来之后,市场经济的规则才具有了基本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三,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党的领导与全面依法治国是一致的,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 利益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幸福所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始终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我们党是一个具有崇高使命的政治组织,它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肩负的使命决定党一定要从严治理,以确保自己的使命得以实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旗帜下从严治党,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从严治党的任何措施都不能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和法治方向。只有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不断强化我们党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党才能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才能在党内培育一种强化纪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心态和氛围,使我们党真正实现既领导全国人民制定法律,又领导全国人民遵守法律。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同时,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全面依法治国,这意味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要求全党的思想有一个转变,在做事方式上也要有一个转变,要逐渐适应在尊重法律权威的前提下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种转变,对于我们很多领导干部来说,是一个硬任务,也是一个必须克服的障碍。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所有这些都要求一个有理想、有纪律、有担当、有奋斗精神的党。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个组织,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作为一个个体,任何党员,无论职位高低,都应该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可靠保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作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当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并不是对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并列看待,而是始终围绕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协调推进,不能丝毫偏离这个根本方向。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认识和化解当前的主要矛盾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突破口。如果我们在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的过程中,不注意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那我们的工作就将无的放矢,或者就将陷入一种只说不做的尴尬境地。

四、“四个全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根据时代变化与实践需要,大力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对中国战略布局进行新谋划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着眼新的实践,以新的理论概括,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内涵。

一、“四个全面”聚焦“中国梦”这个大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新路径

理论的生命力体现在对问题的解释、解答和解决的能力上。马克思主义总是在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开拓前进。我们认为,“四个全面”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回答了什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重大问题,为实现中国梦这一奋斗目标指明了路线图。总的来说,“四个全面”针对的是发展路径,谋划的是顶层设计,注重的是把握规律,是对当前社会发展种种问题明辨轻重缓急之后的明智抉择,有利于我们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具有思想引领、重点突破和战略提升作用。具体来看,每一个“全面”都与中国梦息息相关、密切相通。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此基础上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3个梯次递进的目标,共同形成了中国梦的基本构架。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新引擎”。发展是最大的民意,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硬任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将成为撬动中国梦的有力杠杆。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稳定器”。法治既是重要的硬约束,也是关键的软实力。法治中国既是中国梦的核心内容,又是中国梦的可靠保障。第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只有全面坚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才能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造成忠诚党的事业、勇于改革创新、深受群众拥护的“梦之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可见,“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途径,为推动中国梦的顺利起航树立了明确的前进航标。

二、“四个全面”对接“总布局”这个大蓝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立了新指南

每一种科学理论的产生都不是空穴来风,总以一定现实基础为条件;反过来,科学理论一旦形成,对现实基础有超越、引领和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久而弥新的真谛所在。“四个全面”站在新的时代高度,着眼深层思考和顶层谋划,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布局确立了发展目标,用全面深化改革为总布局带来了内在动力,用全面依法治国为总布局提供了有效保障,用全面从严治党为总布局形成了强大支撑,对促进总布局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三、“四个全面”植根“新常态”这个大背景,为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新方略

任何一种理论的诞生都离不开时代土壤的孕育。只有从时代沃土汲取丰富养料,马克思主义理论之花才会开得更加灿烂。“四个全面”打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刻回答了经济总量领先下的人均落后、先富起来之 后的共富挑战、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转变压力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破解新常态下的发展瓶颈提供了重要引领。全面深化改革适应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新形势,深刻回答了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推进新常态下的动力转换提供了有力支撑。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指明了国家发展的治理方式,深刻回答了将改革和发展引入法治轨道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经济新常态提供了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推动了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深刻回答了以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坚强保证。正是基于新常态这个大背景,着眼“发展起来以后”如何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个全面”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统筹改革发展法治党建之间的有机联系,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确立了新向导,是我们党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与时俱进的新方略,为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指引了努力方向。

四、“四个全面”彰显“正能量”这个大担当,为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增添了新动力

理论的魅力和威力源于真理对实践发展产生的正能量。有没有对不断变化的实践释放正能量的使命担当,不仅是衡量马克思主义自身价值的重要尺度,也是能否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生命常青的重要标志。“四个全面”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根本的4个关键方面整合为一个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战略性顶层设计,必将在思想上产生系统聚合效应,在工作中形成链式裂变效应,催生出促进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正能量,从而成为凝聚中国力量、鼓舞人民士气的精神旗帜。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乏力、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增多的突出问题,如何在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中啃下改革剩下的硬骨头,如何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如何用优化政治生态,既看方法智慧,又看精神境界,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四个全面”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激发起人民群众的极大创造热情,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因此,“四个全面”是集聚正能量的现实举措,为我们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迎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美好明天带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第四篇:四个全面内容解读

四个全面内容解读

习总书记四个全面讲话有什么含义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而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这还是第一次,意蕴深邃。

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

上个月,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这一次,则在“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先来回顾一下党中央对“四个全面”分别有哪些具体部署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总书记在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专家指出,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

“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一: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关键词二: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关键词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治国理政方略更加清晰

以“中国梦”开篇,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突破,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治国理政着力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放眼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并付诸实践„„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两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不断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深刻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开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不断开拓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升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思考谋划治国理政一盘棋,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部署。“四个全面”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集中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

确立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由大向强,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关键一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课题。由大向强可谓“树大招风”,越是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是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同时,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用几十年解决西方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解决自身特有的突出矛盾问题。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等,这些都给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能更好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国梦的统一,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确保发展风险有序可控,以全面从严治党来强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开启接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无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继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是以“中国奇迹”的升级版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核心都在于完善“中国模式”,打造和增创“中国优势”。“四个全面”是将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的大手笔,特别是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中国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与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我们应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精髓要义和逻辑关系。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是统一于“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协调共进。抓好“四个全面”,就能形成“四个伟大”联动的时代洪流。二是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统揽了治国理政的全局。三是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既是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打造中国优势的大棋局,又是中国进一步拥抱世界、引领时代的大棋局;统筹好“四个全面”,“中华号”巨轮必将在世界大潮中行稳致远,驶向胜利彼岸。

着眼实现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务实的工作举措,戮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落实。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应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树立“摸石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各地各级和各系统各单位推进“四个全面”的工作要在中央和上级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与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一致起来;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来谋划,力争在摸清暗礁、认准规律、取得共识后再推开全局的工作。树立激发活力与保持定力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勇于进取,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又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切实把积极与稳妥、有力与有序、蹄疾与步稳统一起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需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面对世所罕见的改革攻坚任务以及大量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领导干部要像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为念。面对利益固化藩篱、体制机制顽瘴痼疾和既得利益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的积弊,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坚持党性原则、勇挑千钧重担,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歪风邪气面前敢斗争,矛盾问题面前敢攻关。强化问题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四个全面”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通过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军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等组织,加强对“四个全面”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集中统一领导。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工作。这是保证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是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党的各级组织统筹“四个全面”在本地本级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第五篇:四个全面深度解读

四个全面深度解读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

习近平时代要完成什么任务,“四个全面”给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乃至国际上都能明确读懂的回答。

“四个全面”最早由总书记去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近日受到官方媒体的隆重解读。它的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有意思的是,“四个全面”的提法不是一次成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早提出于十八大报告,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全面依法治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全面从严治党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升华。最后一条也是习近平对治国理政的最新总结和补充。

“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我们应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精髓要义和逻辑关系。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是统一于“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协调共进。抓好“四个全面”,就能形成“四个伟大”联动的时代洪流。二是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统揽了治国理政的全局。三是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既是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打造中国优势的大棋局,又是中国进一步拥抱世界、引领时代的大棋局;统筹好“四个全面”,“中华号”巨轮必将在世界大潮中行稳致远,驶向胜利彼岸。

着眼实现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务实的工作举措,戮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落实。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应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树立“摸石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各地各级和各系统各单位推进“四个全面”的工作要在中央和上级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与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一致起来;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来谋划,力争在摸清暗礁、认准规律、取得共识后再推开全局的工作。树立激发活力与保持定力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勇于进取,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又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切实把积极与稳妥、有力与有序、蹄疾与步稳统一起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需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面对世所罕见的改革攻坚任务以及大量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领导干部要像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为念。面对利益固化藩篱、体制机制顽瘴痼疾和既得利益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的积弊,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坚持党性原则、勇挑千钧重担,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歪风邪气面前敢斗争,矛盾问题面前敢攻关。强化问题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四个全面”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通过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军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等组织,加强对“四个全面”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集中统一领导。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工作。这是保证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是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党的各级组织统筹“四个全面”在本地本级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此外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曾反复出现在十八大之前的官方文件里,但把它们都贯以“全面”二字,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历史性的第一次。它既是继往开来,又是战略性飞跃。中国的事情既难在开头,更难在善始善终,全面推进到底。过去我们说“进一步”“大力推进”,但一说“全面”,就成了不留死角和退路的庄严承诺。

“四个全面”是重大理论突破,属于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但它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推导出来的,它有着十分庞大、深厚的实践根基。没有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上的推进,没有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铺垫,大概就不会有“四个全面”的面世。正因如此,中国普通人也能比较顺利地搞懂“四个全面”与中国现实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后三个全面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举措。这强化了全党全国人民一段时间以来对小康社会的新认识。以往人们对小康的理解主要是经济物质上的,而现在人们同时渴求公平、法治和廉洁等等。习总书记的 “四个全面”肯定了 小康社会新的定位,给执政党压了更多担子。

让全社会都能搞懂,并且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支持,这样的治国大纲最有生命力。“四个全面”既深邃、严整,又十分朴实,体现了总书记论述治国理政的一贯风格。

下载四个全面【考点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个全面【考点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解读 一、“四个全面”提出的历史背景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基于怎样的历史背景提出的,最重要的背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已经近在咫尺,党中......

    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精选五篇)

    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原标题: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逻辑与思想脉络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10日电(万鹏)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使党......

    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权威讲稿

    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四个全面” 2015.4 一、“四个全面”提出的时代背景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总体布......

    解读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精选合集)

    “四个全面”:引领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出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诉求,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个全面[范文模版]

    四个全面:继往开来的重大战略布局 历史如同人生,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读(共5则)

    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心得体会 "四个全面"是由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奠基和催生的。它是国家宏观发展的大思路治国理政的大手笔更是深刻认识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大......

    媒体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一)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

    新书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范文合集

    新书解读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5年04月10日 15:39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现实逻辑与思想脉络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4月10日电(万鹏)习近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