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

时间:2019-05-14 10:22: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解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解读》。

第一篇:全面解读

全面解读

新《劳动合同法》有八大亮点

王玫认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者、用人单位产生的最大影响在于,加大了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加重了对用人单位违法成本。王玫同时结合近年经手的具体案例解决了这一影响的具体体现。

一、新《劳动合同法》适用事业单位

例:老姜是某事业单位的统计员,系聘用制工作人员,2004年,他在某事业单位工作了12年零11个月时,单位管人事的工作人员告诉其,下个月不再续聘,办理离岗手续,老姜要求续聘或由单位支付补偿金,单位不同意,老姜到劳动仲裁申诉,仲裁不受理。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实践中事业单位人员的构成是由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实行聘用制的人员;一般劳动者。由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一般劳动者适用《劳动合同法》,实行聘用制的人员部分适用。

《劳动合同法》“附则”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将实行““聘任制的工作人员””交由““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来”来决定,部分适用于事业单位,扩大了调整范围。

二、签合同前用人单位须履行告知义务

为了充分保证劳动者知情权,《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三、不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须按月付双薪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违法成本:《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违法成本: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四、同一劳动者只能被“试用”一次

例:去年5月份,应届毕业生小王到大连市开发区一公司应聘,该公司与其签定一年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为6个月,工资400元,试用期到期前10天,该公司表示还要对其考察,如果小王同意,公司再与其续签3个月的试用期,小王为了今后能留在该公司工作,便同意再签3个月的试用期,合同到期前,该公司通知小王在试用期内达不到录用条件,不再录用。

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按照《劳动法》规定,职工在试用期内达不到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正是由于现行法律的疏漏,劳动者权益受到侵害无法得到保护。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主要限定了了:试用期的期限,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次数,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中,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违法成本: 第八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五、鼓励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

例:老李在某公司已经连续工作15年,在第9年合同期满前1个月,该公司告其不在续签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老李无法维权,只能拿包走人。

按《劳动法》第20条规定,双方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必须具备3个条件:劳动者在该公司连续工作满10年以上;双方同意续签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出要签定无固定期限合同。

按现行劳动法律规定,只要用人单位不同意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老李就不能与用人单位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也可不支付经济补偿金。而按《劳动合同法》规定,老李提出与用人单位签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必须签定。《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如果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六、制定劳动规章制度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原劳动合同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应当经工会、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此条内容外资企业表现非常强烈,他们认为这是与现代企业制度背道而驰,股东((老板))作为公司的所有者,理当享有制定、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的绝对权。““如果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公司最高权力已转向他人之手。””甚至引发报界报道的美商会等资方““从中国撤资””的威胁论。最终通过的《劳动合同法》中已将“应当经……讨论通过“”删去,用“”平等协商确定”“代替。

实践中有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霸王制度度”",这种单方的规定很难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劳动合同法》规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不再是用人单位一方说了算,这样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违法成本: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七、行政部门不作为须承担赔偿责任

针对目前劳动者维权成本较高的现状,该法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八、明确了用人单位强迫劳动的四类情况

王玫归纳《劳动合同法》加重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还有以下五种类型:(一)、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情形被纳入到行政处罚范围,并辅之赔偿责任。第八十一条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三)、明确用人单位强迫劳动等四类情形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以下四类情形,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违章指挥或者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或者拘禁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给劳动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山西黑砖窑事件适用于该条法律。

(四)、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将受处罚。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劳动者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扣押劳动者档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五)、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4、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2008年1月1日起执行带薪休假和新的法定假日办法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

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第三条 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 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 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

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二篇:四个全面 解读

四个全面

解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指南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入新阶段、达到新高度。新的发展战略需要新的理论概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总书记总结经验、筹划全局、揭示规律、思考提炼,对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作出的准确表述和精辟概括。“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党、国家和军队各项工作的总纲领总方针。深入领会“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推进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一、“四个全面”是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和国家一以贯之的主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思想,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体系之中,来自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成果,这是继承延续与发展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都在接续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现在我们最为接近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处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冲刺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这个不变主题的继续和深化。当前我们既要推动没完成、留下来的改革任务,还要推动这些年新出现的领域和问题的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上我们不断前行。全面从严治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在各种考验和危险环境下的艰难课题。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最大的决心、最强的意志、最有效的举措,来管好党、治好党。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扭住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两年多来,依据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和 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渐次展开、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展现出治国理政的健康发展和主线轨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在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之中。

首先,可以从十八大后的开局看出来。2012年11月29日,十八大刚刚结束,总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他要求继续朝着这个目标奋勇前进,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同志就任后出行的第一站就是深圳市,来到莲花山瞻仰邓小平铜像。他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其次,可以从十八大以来的重要会议看出来。十八大的主题包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8日,中央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总书记在总结讲话中专门强调了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8点要求。再次,可以从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看出来。“四个全面”的每一个“全面”,习近平同志都有丰富而深刻的论述。例如,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同志强调,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这些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四风”问题越积越多,党内和社会上潜规则越来越盛行,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受到污染,根子就在从严治党没有做到位;从严治党必须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落实到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分别阐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实践基础、丰富内涵、辩证关系、贯彻要求等。

二、“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解决制度体制问题,而且要解决战略布局问题,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艰辛探索。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也就是“一化三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说,“一化三改“就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战略布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可以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可以说,“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是党在世纪之交的战略布局。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也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在十八大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勇担新使命、谱写新篇章,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临的时代课题。大文章需要大思路,大课题需要大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统领改革发展稳定全局,谋划各个阶段总体布局,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不断前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治国理政达到新的时代高度。

三、“四个全面”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真抓实干出成效,写下了一段段精美的篇章。“四个全面”是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集中体现和总的概括,是一个大写的脚印,是一段核心的篇章。

“四个全面”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模式。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完整准确的概括。在这一道路上,每一发展阶段由于主要矛盾有其具体表现形式,面临形势有其具体特征。因此,走中国道路还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模式体现出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总纲领,纲领具有道路的意义和功能。可以说,“四个全面”是新形势下中国道路的具体模式。“四个全面”围绕一个战略目标,构建三大战略举措,构成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具体道路。围绕保证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我们党推出动力机制、法治保障、领导力量三大战略举措,构建了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系统。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保证,是战略目标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证,是战略目标与治理方式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领导保证,是战略目标与组织力量的统一。“四个全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断创新的体系。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创新实践,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创新实践,蕴育和催生着党的理论创新。围绕“四个全面”,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如,明确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高度概括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价值本质;系统阐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理论;深刻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大提高了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深入研究从严治党规律,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推进到更深层次,等等。“四个全面”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稳固基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质上也正是从制度建设层面全面推进,为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夯实制度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则是用法治为国家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为国家有序发展提供规范框架,为国家持续发展提供确定空间。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加强制度治党,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改革立制、法治强制、治党用制,相互强化、相互深化,都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实践。

悠悠岁月,正道沧桑;中华大地风云扬,众志成城百业兴。

三大维度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治大国若烹小鲜。”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的今天,总书记对中国古代先哲老子这一富有哲理的古训,赋予了全新含义。他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们在今天复杂局面下治好国理好政,制定了一个引领各项工作顺利前进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2013年3月19日,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讲到一些国家领导人感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怎么治理?事实上,中国不仅国土大人口多,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千差万别,而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在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发展以后迎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 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社会矛盾有所增加。怎么在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同时,建构一个生动而有序的社会,决定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解决的最大课题是,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在“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主题下召开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而又具体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并集思广益,竭尽全力,为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步骤。

一是思想先行,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党的十八大后,先是通过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从高层做起,一面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一面把各级干部的行为规范到“八项规定”上来;接着,把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追求联系起来,提出了为中国梦而奋斗的宏伟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上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热情。

二是秉持“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要求,大力整顿党的作风和干部队伍。在统一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党中央认真地而不是走过场地在县处级以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雷厉风行地进行反腐败斗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打老虎”、“拍苍蝇”相结合的反腐斗争这两件大事,突显了党中央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治党格局和治党思路。

三是在从严治党的同时,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举措,特别是,在2013年和2014 年制定和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两个纲领性文件。这两个重要决定,一个是提出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个是提出了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可以注意到,这两个“总目标”,贯穿着同一个主题词即治国。一个是要通过制度现代化从根本上破解治国难题;一个是要通过法治谋求国家长治久安。

正是在这样的实践基础上,2014年12月14 日,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概括提出了“四个全面”。2015年2月2日,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在论述依法治国在全局中的意义时,第一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为党中央的“战略布局”。

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集中回答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怎样治理国家这一根本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四个全面”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书记曾经说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显而易见,这篇大文章的主题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写的重点是“坚持和发展”。“四个全面”这一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提出,在理论上的重大意义,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四个全面”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验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在“四个全面”中,每一个“全面”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相联系,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脱胎于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又在“全面”和“深化”上发展了“强国之路”和“根本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在坚持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同时,在“全面”和“推进”上发展了这一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全面从严治党”同样在“关键在党”这一根本问题上坚持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就是说,“四个全面”这一战略布局,就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

特别是,我们今天已经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我们今天所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也是“五位一体”。在“四个全面”中,由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战略举措,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它们是实现“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阶段性目标的战略举措。

其次,“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升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整体性、协同性。总书记说,这“四个全面”,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在“四个全面”中,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我们也知道,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显然,“四个全面”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因此,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再次,“四个全面”增强了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紧迫感。总书记在论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可见,这“四个全面”虽然每一个“全面”都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有“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之别,不能等量齐观。“战略举措”是为“战略目标”服务的。或者说,“战略举措”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也就是说,无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好,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好,无论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也好,这些攻坚克难的举措,都是为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在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清醒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在我们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口,总书记要重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我们的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四个全面”中的“战略目标”。我们都知道,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今天以及今后五年所做的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可以说,这是我们肩负的崇高、神圣而又艰巨、紧迫的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地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展开的。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天我们离2020年不到6 年时间了。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有一个硬指标,这就是我们在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按照十八大时测算,今后8年年均增长7%,国内生产总值就可以翻一番;年均增长6.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就可以翻一番。从目前来看,尽管这两年经济下行,还在可以实现奋斗目标的区间之内。但是,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在经济转型的同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是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我们不唯GDP,但不能没有含有较高质量和效益的GDP。所以,贯彻“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落实所有的举措,都要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总体要求,都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越来越近的战略目标。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落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是具有深刻哲理的治国理政思想,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彻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学会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就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总书记提出了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的要求。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把握好“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问题出发,统筹协调,以高超的领导艺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首先,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坚持讲政治规矩,在原则性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执行这些决策,落实这些决策,都必须把它们放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去把握,而不能偏离这个战略布局,更不能冲击这个战略布局。而在贯彻这一战略布局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相互关系上,我们既要认识到党在领导改革的过程中自身也要改革创新,从严治党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党自身的改革创新过程,又要认识到在中国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根本无法推进依法治国。事实上,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突显了在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过程中,处理好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同党的领导的关系,是多么重要,不可等闲视之。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由否定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的举措,是错误的,极其有害的;以改革开放和依法治国为名否定甚至取消党的领导,也是错误的,十分危险的。

其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坚持科学精神,学会用统筹协调的方法防止和克服片面性。这“四个全面”,特在“全面”,贵在“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我国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以后,为在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主题词是“发展”,特点是“全面”,是一个以实现现代化目标而奋斗的全面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是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各项改革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改革战略。这一战略的主题词是“改革”,特点是“全面”,是一个以完善社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全面改革战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国家现代化,并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法治战略。这一战略的主题词是“法治”,特点是“全面”,是一个以建设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为目标的全面法治战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在现代化进程中,针对党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以思想建设为重点,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相互配合的党建战略。这一战略的主题词是“治党”,特点是“全面”和“从严”,是一个以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为目标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与此同时,我们又要认识到,这“四个全面”之间也要全面把握,要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而不能只讲一个“全面”、不讲其他三个“全面”,更不能把其中一个“全面”与其他“全面”对立起来。

再次,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始终有系统思维的思想,把“四个全面”作为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来推进。正因为这“四个全面”,特在“全面”,贵在“全面”,因此,在实践中,难也难在“全面”,关键也就在“全面”。总书记在论述全面改革战略的时候,曾经说过:“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讲的“全面”,不是一个改革接一个改革线性推进的全面改革,而是各项改革协同配合、系统推进的全面改革。要做到这一点,既要有决心、魄力和胆略,又要有智慧、能力和领导艺术。全面改革有难度,“四个全面”统筹协调更有难度。应该讲,要做到一个“全面”已经很难了,四个“全面”相互配合更难。因此,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于要努力学习运用系统思维及其方法论,把握、操控、统筹、协调好这四个“全面”,全面落实这四个“全面”。

最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要始终坚持法治思维,处理任何问题都要以法以章办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发展这一硬道理,这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像过去一些地方一些人那样,目无法纪,违法乱纪,以“发展”为名贪赃枉法、中饱私囊。我们要形成以法以章抓发展的新思维。发展要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也要坚持依法治国。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认识到全面深化改革包括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我们只有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才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要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包括了改革也要于法有据,不能随心所欲突破法律规定。而要使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两者能够达到辩证统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健全民主程序。凡是同现行法律有冲突的改革的举措,可以经过民主程序报呈立法机关批准同意后进行。正如总书记2014年10月27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讲话中指出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下,不仅能够圆满完成2015年各项工作,而且一定能够扬帆远航,到达胜利的彼岸,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个全面

——新常态下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

所谓战略思维,是指立足现实,以远略谋大局、求长远。世界各国的发展轨迹揭示出这样一个道理:治国理政不能没有战略思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成就的取得,更印证了战略思维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战略地位和实践价值。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谙此道,2014年12月中旬,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并提“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总书记的哲学睿智和战略思维尽在其中。2015年伊始,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又一次强调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说,“四个全面”是新常态下治国理政战略思维的集中体现。

体现之一:“四个全面”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论

“四个全面”本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全面与重点的辩证统一。“全面”的内涵是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着重抓好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防止系统失衡,实现系统的和谐运行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正如总书记在2015年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指出的: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比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近日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总书记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既体现了注重总体谋划,又体现了注重牵住“牛鼻子”。

体现之二: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全面性

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四个全面”的显著特征是其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全面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示建成小康社会,不是“初步实现”,也不是“局部实现”,而是“全面实现”,是13亿人的小康,是56个民族的小康,这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不只是部分人富裕,而是全民共同富裕。不仅仅要解决温饱问题,更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全面进步的需要。2015全国“两会”中有许多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数据让全民感受到中国梦就是全民梦、个人梦,《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将“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单列表述,包含了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全面性和丰富性。正如报告所言: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全面深化改革,表明是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社会等全方位的改革。近来一系列的改革设想和措施让全世界感受到一个改革发展中强大崛起的中国。同时改革的目的是释放社会活力,改革的基础是人才汇集和创新聚集。实现中国梦缺乏资金、项目、平台,但最缺的是人才与思想。如何改变人才观念在深化改革中很重要,人人是才,关健在用。如何用才,本身就是一种才能,怎样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也是一种能力。创新同样重要,但当知识、人才得不到尊重和需要时,就没有人愿意创新了。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倡草根创业。就是想让创新驱动成为每个部门、行业、每个人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和第一推动力,从而让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来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正在形成“法治体系”,进入法治社会,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在根本上要依靠法治来保障,通过法治来推动。“法治体系”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首先是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其目标是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同时法治体系要求人们把法治思维渗透到日常工作、生活,用平等的宪法原则去“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达到每个公民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

全面从严治党,表明我党的自信与自律。“全面”二字更包含多个层面。一是在内容上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在主体上全覆盖,从严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领导干部不仅仅“独善其身”,而是要把班子和队伍建设好。三是在时间上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一系列的反腐措施和行动都体现出“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全国“两会”中总书记又强调,抓作风建设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做到有腐必反、除恶务尽。“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更是从严治党的形象描述,只有管理之树健康成长,根深叶茂,社会发展才会出现美景,人民生活才会幸福美好。可见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好的火车头。

体现之三: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的辩证性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其中,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是辩证的统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统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可靠保障和根本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动力;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法治护航,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以改革的魄力和改革的方法完善法治;以全面从严治党保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执政能力,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和正确的道路前进。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两者犹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四个全面”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体现了“两个伟大工程”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梦”开篇,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突破,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治国理政着力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放眼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并付诸了实践。

总之,“四个全面”从战略部署高度考虑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考虑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从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通盘考虑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总书记思考和分析问题时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只要围绕这一新的战略部署凝聚共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四个全面”的核心追求是增加人民福祉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顶层设计,又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它是大思路、大手笔、大智慧,此时提出,非同寻常。深刻理解其提出的背景、意义与核心追求,才能自觉落实、贯彻到位。

“四个全面”是新的实践奠基和催生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客观规律的战略抉择

现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对当代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是一个神圣时刻。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光明的前途上充满困难和风险。把握机遇,克服困难,就能为民族复兴作出历史性的贡献;如果应对失当,也会丧失时机,愧对先人与后代。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十八大刚刚结束,习近平就说,“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又以马克思主义者的远见卓识和科学态度思考如何实现完成这一任务。

历史昭示未来,经验是认识规律、形成科学认识的基础。经过多年探索,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大业已经聚焦于几个基本问题;通过系统总结历史经验,全党也对此形成基本认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实现?需要一步步地把蓝图变为现实。在总体达到小康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承上启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决定性措施,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把现实任务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使民族复兴得到牢固基石。

——全面建成小康的动力从何而来?唯有改革。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释放出这一崭新制度的不尽活力。中国的发展、巨变得益于改革开放,这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世界一切有识之士的共识。同时证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各方面都比较完善的体制是长期的过程,现在改革正未有穷期,仍然在路上。这里既有以往改革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长期积累的问题,也有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不仅改革的情势更紧迫,而且面对的困难更繁多。

——如何兼顾改革、发展和稳定?答案是依法治国。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硬措施、稳定是硬任务,每一方面都不可动摇,如何在实践中使三者统一起来,只能依靠法治。健全的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法律是现代国家最高、最根本的规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曾进入过发展快车道,但未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以有效措施健全法治。法治缺失使经济发展战略不能长期保持稳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无法在制度框架下化解,引发人心不稳、政局动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面临的矛盾更突出,必须充分发挥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对社会矛盾的调节作用、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作用、对发展的促进作用;在法治基础上推进改革,使改革成为常态,改革措施会减少随意性,使国家发展进步和长治久安得到根本保证。

——作为民族复兴领导力量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建设好?必须从严治党。世界政治文明史表明,一个国家政治发展不在于政党数量,而在于政党制度的适应性和政党执政能力。发展中国家的多党制是脆弱的,一党长期执政比多党竞争、轮流执政更有助于保持稳定和促进发展。近代中国所以被列强欺辱,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它造成的一盘散沙状态是根本原因。同样民族复兴不能自发实现,需要全体人民在先进政治力量领导下共同奋斗。中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符合国情民意,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承担领导民族复兴大业。这既是历史结论,更是现实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在党,也就提出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问题。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是党的一贯性要求,在今天尤为迫切。

由此可见,“四个全面”是由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奠基和催生的。它的提出标志着党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是历史必然性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觉性、创造性的完美结合,是在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上作出的主动战略抉择。

“四个全面”既是宏大的战略布局,又蕴含着深邃的系统理论

“四个全面”有鲜明特色,它既不是一项工作部署,也不是单纯的理论要求,是蕴含着深邃的系统理论的宏大战略布局,因而可以成为全党的思想指南和工作方针。作为战略布局,“四个全面”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样的全面小康与已经达到的总体小康比,是全面的、质的提升,将成为民族复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意是,既强调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摆脱“碎片式”改革;又要求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实质性问题,防止浅尝辄止,不去触动要害。这是在改革进入关键期、深水区时的动员令,也是对改革艰巨性、复杂性的科学回应。一是改革面临固有利益障碍,利益是“敏感的神经”,突破固有利益藩篱,协调利益关系,比一般的解放思想更困难。二是改革面临耦合性矛盾,各方面问题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单项突进难以收效。所以改革必须全面考虑、协调推进、敢于攻坚。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制度等六大领域改革,又提出十五项大的改革任务和多项改革举措。每方面的改革举措也具有综合性,既有主攻性、主打性措施;也有配套性、保障性措施,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目标,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的法律条文、法律制度会完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会进一步实现现代化。

“全面从严治党”把党的建设看作“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在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方面都严格按照党章和党规党法去做,处处体现高标准、严要求。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都可能出现“木桶理论”所讲的短板,影响从严治党落实。最重要的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以思想建设、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觉悟,是从严治党最重要的基础。思想教育并非万能,制度因其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人的行为具有更大的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可以巩固思想教育成效。制度需要人去执行,人的思想觉悟对制度执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思想建设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即是人的内在自觉性和外在约束性相结合,从严治党要求就能落实。

从思想史看,一种理论成为科学的系统理论要满足三个条件:有一个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作为基础;有一个研究、回答的中心问题;围绕中心问题形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思想观点,构成一个体系。“四个全面”达到了这三个条件。它以马克思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要回答的是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性问题。其理论的深刻性在于,不仅说明了“四个全面”是什么,而且阐释了为什么要坚持“四个全面”,怎样坚持“四个全面”。这四个方面不是简单并列关系,逻辑结构可以表述为:“全面建成小康”是战略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两大战略举措,二者如同车之两轮,共同推动经全面小康达到民族复兴的历史巨轮;起导航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保证。这样,“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既是完整的战略布局,又初步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理论,将发挥巨大的思想武器威力。

贯穿于“四个全面”的核心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福祉,这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

“大道至简”。“四个全面”丰富深刻、立意高远,又朴实无华,贯穿于其中的核心追求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人民的福祉,这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具体体现。把握这一核心追求,就理解了“四个全面”的精神实质,这一战略部署才能真正落实。

全面建成小康要惠及全体人民,深切满足人民愿望。党的纲领路线是人民利益的科学体现。“全面建成小康”既是现阶段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更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是涵盖全体人民的。小康不是少数人、部分地区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全国还有数千万人口没有脱贫,还存在欠发达地区,发达大城市也有低收入人群。要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在发展基础上,使地区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全面还意味着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教育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业充分化、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及建设住房保障体系等措施,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显然,这些都是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提出的目标,蕴藏着极大的动员力量,必将极大地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劳动创造热情。

全面深化改革要促进公平正义,增加人民的获得感。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为促进发展,也为了实现公平,这二者相辅相成。现阶段要把通过改革作为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关键举措。要把公平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就改革哪里,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就将之作为改革重点,通过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人民对改革的认同感和积极性来自公平感、获得感,当人民切身体会到改革带来的公平正义和改革的普惠性时,就会更加拥护、支持和投身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使人民成为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依法治国是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国家最有效的方式,在这里,党的领导是核心,人民是主体,法治是保障。全面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坚持法治建设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思想,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党的领导下保证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人民的主体地位也意味着权利和义务的统一,要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时,依法治国就会全面落实并被自觉尊崇。

全面从严治党要体现人民监督,获得人民支持,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通过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正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严治党作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不能关门进行,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监督,也一定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从严治党与党群关系建设呈现明显的正关联。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克服“四风”、严惩腐败等一系列从严治党举措,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党和人民群众联系进一步增强,为实行从严治党提供了更好的社会环境和民意基础。今后要以从严治党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措施,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从人民的批评和不满中发现问题,从人民的支持、监督中吸取力量,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这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全面从严治党解读

全面从严治党

——摘自《“四个全面”党员干部读本》

2014年12月,刘云山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要突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线,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组织建设从严、制度执行从严,统筹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各项任务。“五个从严”的提出,为进一步做好组织工作定下主基调,成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一章 思想教育从严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坚持思想教育从严,要站在履行党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高度,充分认识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规律,创新方法,不断提高思想理论建设的能力水平,实现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使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从严管党治党必须固本培元,从思想上入手、从理想上着力。一是紧紧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党性教育这个核心、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深入开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二是始终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讲好理论、抓好舆论、管好阵地,切实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三是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不断提高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定“三个自信”。四是把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理想和宗旨虔诚而执着,至信而笃行。

二、着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着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

第一,要把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结合起来。对于广大党员来说,就是要切实转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符合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领导方法,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分析和研究在改革发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

第二,要把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只有把统一思想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更好的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第三,要把感情共鸣与思想共识结合起来。实践表明,理论宣传工作者对党的创新理论怀有真情实感,真懂真信,才能有效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新时期理论宣传工作者的榜样方永刚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把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性认识和深厚感情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理论宣传中做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第四,要把提高认识与提升道德结合起来。广大党员干部应该自觉的把二者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努力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社会和谐的促进者。

三、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坚持思想教育从严,就要把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当作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好。

第一,坚持原原本本学,深入把握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二,坚持联系实际学,着力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改革发展稳定实践。

第三,坚持拓展内容学,把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党史国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四、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

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状况关系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一,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第二,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

五、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第一,要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第二,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第二章 干部管理从严

一、严格遵循党管干部原则

党管干部原则,是党的领导在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从严管理干部应当遵循的原则。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对于从严管理干部意义重大,具体工作中应当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由党制定。第二,干部的管理、决定任免或推荐、提名,必须由各级党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

第三,选拔任用干部必须经党委集体讨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出决定,绝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决定干部任免。

第四,正确处理党委推荐干部与国家权力机关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免干部的关系。

第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干部管理方法。

二、以严的标准提高选人用人质量

国以人兴、政以财治,是我们党治党兴国的经验昭示。从毛泽东倡导“五湖四海”“干部决定一切”,到邓小平改革人事制度,强调选拔干部“只要选得好,选的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再到今天总书记提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始终被我们党视为关乎千秋基业的核心问题。

第一,新时期好干部的标准: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立身之本;为民服务是好干部的为政之道;勤政务实是好干部的履职之要;敢于担当是好干部的成事之基;清正廉洁是好干部的正气之源。

第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干部选拔要严字当头,要严格把好干部选用标准关;要严格把好干部选用审批关;要严格把好干部选用纪律关;要严格破格提拔干部关。

三、以严的措施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或极易导致腐败。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禁而不止,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之所以查而不绝,干部监督乏力无疑是重要原因,从严管理干部,必须要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严明党的纪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一,严明党的纪律:就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还要严明党的组织纪律。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而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从严监督干部,就必须敢抓敢管,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第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就需要:完善权力制约机制;突出权力监督重点;强化制度执行;将权力纳入法治轨道运行;要加大问责和惩戒力度。

四、加强对为官乱象的治理

2014年12月19日刘云山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治吏、从严选好管好干部。要按照好干部标准,严把选人用人动议关、考察关、程序关,把干部选准用好;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抓苗头抓预防,动真格敢碰硬,让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继续加强对裸官、吃空饷、档案造假、买官卖官、说情打招呼、超职数配备领导职务、领导干部在企业违规兼职等的治理。第一,着力加强对“裸官”进行管理监督。第二,着力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第三,着力抓好个人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第四,着力遏制官员“天价培训”。

第三章 作风要求从严

一、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表明了中央对狠抓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制度建设的长远打算。我们需要更多的行动、更多的执行来赢得群众满意度,为民、惠民永无“休止符”。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总结了“六个必须”的经验;就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提出了八个方面的要求。这是我们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开创党的作风全面纯洁的新局面,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贯彻落实八项规定,须臾不可放松

党的十八大召开不久,中央政治局就制定了八项规定,以上带下,坚持不懈改进作风,极大的凝聚了党心民心。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初显成效,然而,改进工作作风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须臾不可放松,仍然需要全党全社会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第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好深化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第二,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深化作风建设的宣传引导。第三,组织部门要把作风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第四,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

三、紧抓“四风”突出问题,继续深化专项治理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一度成为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紧紧扭住四风突出问题不放,继续深化专项整治,首先要严格把握重点。其次必须讲究方法。最后必须加强领导和督导。要加强总体谋划、工作推进和协调指导,明确专门力量负责专项整治,重点问题随时调度,难点问题集中会诊,整治情况定期通报,确保各项要求真正落地。

四、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第一,全面把握“三严三实”的丰富内涵。“三严”,包括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实”,包括某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第二,扎实推进“三严三实”的学习贯彻。1.打牢思想基础,组织开展集中学习教育;2.灵活多样,采取多种学习教育形式;3.抓好落实载体,贯穿各项工作、活动始终;4.要形成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各项制度建设;5.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指导。

第四章 组织建设从严

一、坚持组织建设从严,必须抓好民主集中制建设

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1、四个服从的原则: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2、民主选举的原则: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3、定期报告的原则: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4、相互沟通的原则: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5、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

6、禁止个人崇拜的原则: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遵守党章。

第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不断健全党的各项制度。

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走群众路线。

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筑牢从严治党的根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大抓基层,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第一,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第二,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生机活力。1.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2.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队伍建设;3.推进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制度。

第三,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三、关键在人,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

毛泽东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新时期,要在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考核、教育培训下功夫,努力建设一支宏达高素质干部队伍。

第一,坚持干部标准,严格选拔任用,第二,干部教育从严:1.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培训;2.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训;3.加强党性党风党纪和党史国史教育;4.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5.加强推动科学发展、深化改革的能力培养;6.积极开展各种知识教育。

第三,干部管理从严。

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党的建设基础工程

总书记强调,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第一,严格按照十六字总要求发展党员:即“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

第二,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1.要严格党内组织生活,2.要加强党员组织关系管理。3.要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4.要做好服务党员工作。

第三,认真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1.要准确认定不合格党员。2.要严格执行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3.注意把握处置不合格党员政策界限。

第五章 制度执行从严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的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科学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总书记指出,“严肃的党内生活,是解决党内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要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促使全党同志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

第一,要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制度。党的组织制度是指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用党规党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要求所有党的组织和党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组织规程。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有正确的集中。

第二,要严格执行党内生活制度。习近平同志强调: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应该通过学习使全党上下都养成敬畏组织,遵守纪律的思想氛围和行为习惯,把组织性纪律性深深植入头脑中。

第三,要严格执行党内民主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完备的制度是判断党内民主能不能实现以及能不能持久的继续下去的根本尺度。

二、坚持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党的干部人事制度

总书记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共五方面20字的好干部标准,尤其强调信念坚定,敢于担当,这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尤为重要。

第一,要严格执行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各级党组织及其职能部门必须下功夫完善机制,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选人用人水平,把干部这一特殊的资源合理配置,管住管好。

第二,要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考核工作。时刻把握好干部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考核。

第三,要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让干部树立规矩意识,敬畏党纪国法,增强制度的执行力,防止“破窗效应”。

三、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的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服务发展。基层党组织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对推进科学发展负有重要责任。

第二,服务社会。基层党组织作为党执政为民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服务群众。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团结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重要职责。

第四,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作为组织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积极适应党员队伍结构,思想状况的新变化做好服务党员工作,是党增强自身凝聚力的重要任务。

四、坚持党管人才,严格执行党的人才工作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党的干部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一,执行党的人才工作制度首先要树立人才意识。我们必须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一项长期方针,“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珍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第二,解放思想,大力推进人才对外开放。人才就是生产力,只有真正实现人才开放,才能真正实现对外开放,才能切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人才开放,不仅仅是我们的人才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将我们的岗位和机会,一视同仁地开放全世界的人才,真正实现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真正做到“尚贤”和“唯才是举”。

第三,以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为契机,建设人才储备。注意在实践中培养人才,敢于把表现突出的后备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推向重要的技术和管理岗位,充分施展才华,在实践中成长和提高。

第四,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进一步完善制约制度和措施。要牢固树立管理监督干部就是爱护干部的观念,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全面了解下级的思想和工作,进一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的意识,在自觉接受监督的同时,亲自抓干部的管理监督工作。

以上就是对《“四个全面”党员干部读本》中全面从严治党的概括总结,希望通过本次学习,我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谢谢!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四篇:四个全面内容解读

四个全面内容解读

习总书记四个全面讲话有什么含义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就这“四个全面”作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而在公开报道中,将“四个全面”并提,这还是第一次,意蕴深邃。

从“三个全面”到“四个全面”

上个月,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这一次,则在“三个全面”基础上,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日臻成熟。

先来回顾一下党中央对“四个全面”分别有哪些具体部署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

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中央全会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同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任务、布局进行了全面部署。

全面从严治党从公开的新闻报道看,这6个字合在一起表述尚属首次。但其主要精神总书记在10月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已经体现出来—“今天这个大会,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部署。”

专家指出,对于管党治党来说,“全面”二字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无死角,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各个领域。二是主体全覆盖,从严管党治党不仅是党中央的责任,党的各级组织都必须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同时,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意味着一把手不仅仅“独善其身”,还要把班子成员管好。三是劲头不松懈,要把从严治党常态化、制度化。

“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一:总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关键词二:姊妹篇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闸门,到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旗帜,两次全会、两大主题、两份决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总体战略在时间轴上的顺序展开,是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蓝图的姊妹篇。

关键词三: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均进行了专门论述,不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都对从严治党提出了新要求,也都以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治国理政方略更加清晰

以“中国梦”开篇,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突破,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治国理政着力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放眼党的长期执政、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并付诸实践„„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两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不断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深刻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意义

“四个全面”,是习近平同志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在坚定中国自信、发展中国道路、优化中国模式、总结中国经验,带领人民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提出来的,既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又是实践创新的巨大飞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开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不断开拓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升的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深刻把握治国理政的若干重大关系,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思考谋划治国理政一盘棋,先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任务和战略部署。“四个全面”廓清了治国理政的全貌,抓住了治国理政的关键,拎起了治国理政的总纲,集中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

确立中国由大向强发展的总方略。由大向强,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如何实现这“关键一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课题。由大向强可谓“树大招风”,越是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是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越大。同时,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用几十年解决西方在几百年的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解决自身特有的突出矛盾问题。国内外安全风险叠加交织,面临“中等收入陷阱”“西化分化陷阱”等,这些都给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能更好统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实现中国梦的统一,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民族复兴和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来确保发展风险有序可控,以全面从严治党来强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开启接续打造“中国优势”的新篇章。无论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继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还是以“中国奇迹”的升级版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核心都在于完善“中国模式”,打造和增创“中国优势”。“四个全面”是将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之中的大手笔,特别是明确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意味着中国模式的核心之一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牢牢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与内在逻辑

“四个全面”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我们应结合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深对“四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准确地掌握其精髓要义和逻辑关系。

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时代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确保到2020年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就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深化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的关系,具有“总分总”的逻辑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具有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这表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同为支撑,共同支撑和推动奋斗目标的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关键一招、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只有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使我们党坚强起来,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因而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前三个全面的坚强保证。

“四个全面”是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四个全面”作为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的整体,一是统一于“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都离不开“四个全面”的协调共进。抓好“四个全面”,就能形成“四个伟大”联动的时代洪流。二是统一于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四个全面”涵括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就统揽了治国理政的全局。三是统一于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既是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打造中国优势的大棋局,又是中国进一步拥抱世界、引领时代的大棋局;统筹好“四个全面”,“中华号”巨轮必将在世界大潮中行稳致远,驶向胜利彼岸。

着眼实现中国梦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坚定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务实的工作举措,戮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落实。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不仅是工作部署的创新,更是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应树立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加强各方面的配套和衔接,注重整体效果,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抓重点把整体带动起来。树立“摸石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各地各级和各系统各单位推进“四个全面”的工作要在中央和上级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与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一致起来;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阶段性工作的基础上来谋划,力争在摸清暗礁、认准规律、取得共识后再推开全局的工作。树立激发活力与保持定力相统一的思想观念,勇于进取,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勇气,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又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切实把积极与稳妥、有力与有序、蹄疾与步稳统一起来。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需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善于担当。面对世所罕见的改革攻坚任务以及大量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困难和风险,领导干部要像习近平同志要求的那样,“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为念。面对利益固化藩篱、体制机制顽瘴痼疾和既得利益盘根错节相互交织的积弊,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克服部门利益掣肘。坚持党性原则、勇挑千钧重担,做到大是大非面前敢亮剑,歪风邪气面前敢斗争,矛盾问题面前敢攻关。强化问题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和关键问题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四个全面”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近年来,党中央通过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军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等组织,加强对“四个全面”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集中统一领导。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汇报工作。这是保证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性安排,是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大制度创新,对党的各级组织统筹“四个全面”在本地本级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第五篇:四个全面【考点解读】

四个全面【考点解读】

一、‚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二、四个‚全面‛之间的关系如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

1.‚四个全面‛是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催生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2.‚四个全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3.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4.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

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

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它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6.‚四个全面‛共同托举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四、‚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新在哪里?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锻造我们事业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

五、我国应如何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4.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5.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参与政治生活。6.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我们青少年能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学习和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科学发展观,提高人口、资源和环境忧忠意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认真学法,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关爱他人、社会和自然。【能力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15年2月2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首次把这‚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据此回答1-2题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基本内容有()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实现现代化 ③全面深化改革 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⑤全面从严治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

①依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地且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 ②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④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于‚四个全面‛首位。要实现全面小康,最根本的途径是要坚持()

A.艰苦奋斗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因为经济建设()

①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②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能够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④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最鲜明的时代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的改革密切配合。这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现阶段的中心工作 ②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③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开放能使我国迅速赶超发达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6.2014年10月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法治建设作为中央全会的专门议题,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这是因为()

①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③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④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7.十八大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治理风格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如何才能简便地理解他的治理思想呢?请完成下列表格: [转载]最新热点、考点:‚四个全面‛重要思想

8.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2月,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总书记先后11次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形成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问题。

【全面小康】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位居首位。

(1)总书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为什么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位居首位?

(2)请你写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及建成后的美丽景象。

【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是推进‚四个全面‛得到落实、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

(3)为什说‚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四个全面‛发挥作用的强大动力?

(4)全面深化改革,青少年应该做些什么?

【依法治国】‚四个全面‛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5)现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何重要意义?我国应该如何做?

【从严治党】‚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什么要坚持党的领导?

下载全面解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解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个全面深度解读

    四个全面深度解读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调研。习近平时代要完成什么任务,“四个全面”给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乃至国际上......

    解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戴焰军:“打铁还需自身硬”—解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戴焰军 创建时间:2015-05-22 今天,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一系列论述,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学习体会和认识......

    风冷式冷水机全面解读

    风冷式冷水机 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电器自控系统。风冷式冷水机是冷水机型号之一,将常温的水通过冷水机的压缩机制冷到一定的温度以强化冷......

    解读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

    一.单选题 1.改革开放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 环节。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B A.坚持和发展 B.完善和发展 C.建......

    新加坡签证全面解读

    Http://tiandaoedu.com 新加坡签证全面解读很多申请新加坡留学的同学们,其实对新加坡签证的分类和办理并不了解。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全方位的介绍一下新加坡签证的相关信息,希......

    解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敬爱的党支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湖北自考全面解读

    1、什么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

    “四个全面”解读之教案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解读 一、“四个全面”提出的历史背景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基于怎样的历史背景提出的,最重要的背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已经近在咫尺,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