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

时间:2019-05-12 15:4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解读《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解读《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

第一篇:解读《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

解读《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

在‚十二五‛圆满收官、‚十三五‛扬帆起航的重要时点上,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撰写的《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面世了。该书围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新要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回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读后催人奋进,给人以共鸣和力量。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在上世纪末如期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现在,这个跨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我们要实现的全面小康将是什么样的图景?如期实现这个目标具有哪些条件,面临哪些严峻挑战?该书都给我们作了详实而生动的回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只是‚小康‛,更重要的是‚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小康。通常很容易从经济视角去理解‚小康‛,认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

年翻一番,就实现全面小康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经济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而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了,就算不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此,该书分别从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维度,勾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和新图景。

需要指出的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我们既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又要适应变化,主动应对,‚将机遇和挑战化为现实,将风险和挑战化为动力,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是《建议》最鲜明的特色。《建议》强调,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什么这么说?主要在于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该书分别以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奏响全面发展‚协奏曲‛、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合作共赢谱新篇、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为题,以鲜活素材、生动案例,阐释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创新是发展的动源。‚创新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国家兴衰的经验所得、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该书阐明了创新对我国发展的关键意义。创新发展的核心是科技

我国同发达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如果科技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对于如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该书强调,要让基础研究‚强起来‛,企业创新‚动起来‛,转化渠道‚通起来‛,政府之手‚活起来‛,生动表述了推动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书中还用大量案例说明,‚互联网+‛对经济带来的化学反应,‚中国制造2025‛对发展高端制造的引领作用,以及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撑作用。

协调是发展的节律。我国发展不协调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关系上。实践证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跑不快也跑不远。该书从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入手,提出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即区域协调‚大合唱‛、城市农村‚比翼飞‛、两个文明‚两手硬‛、军民融合‚道路宽‛。该书还专门就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了深入剖析,提出要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关心的‚就业、住房、医疗、社保、教育‛五件事,加快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新增指标、中央基建投资安排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挂钩‛,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这些阐释抓住了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也回答了百姓关心的话题。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人们的心头之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小

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该书从功能定位谋划好、低碳循环可持续、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治理出重拳等方面,诠释了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点任务。

开放是发展的大势。坚持开放发展,才能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扩大开放需要谋划大棋局,推进‚一带一路‛是这个棋局中的关键一招。要坚持共商共建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让‘一带一路’动起来,让开放全局活起来‛,谱写对外开放新篇章。

共享是发展的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享发展,就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在共建中共享。该书围绕事关群众福祉的民生话题,对今后五年在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健康等方面的新举措,从百姓视角作了解答。书中还就今后五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70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以及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背景、政策效果和保障措施等,作了入细入微的说明。

全面小康关键在党。要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抵达全面小康的彼岸,就必须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这艘巨轮定好向、掌好舵。该书从提高领导干部专业化水平、运用法治推动发展、提高

阐明了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着力点和主要任务。

第二篇: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连载⑦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连载⑦

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如何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

作者: 《光明日报》(2016年02月05日 02版)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全面小康的百年梦想,要靠党领导人民来完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出部署,对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使党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

一、全面小康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所在。回顾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都十分重视提高领导能力,团结带领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情况异常复杂,任务极其繁重。新形势新任务是对党 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一场“大考”,能不能通过这场考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也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看世情,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散,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抓住发展主动权,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看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呈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相互纠葛,新老问题错综复杂、交织叠加,提高改革共识度、把握发展平衡点、寻找最大公约数的难度在增加。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看党情,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与肩负的执政任务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体制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滞后、能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还是习惯于老思路、老套路,出现了“本领恐慌”和不敢作为的现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责任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还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仍然屡禁不止,“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不断提升自己,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要求,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才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二、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如果把我们国家比作“中华号”巨轮,党就是总舵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航程中,要确保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就必须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航船定好向、掌好舵。

当前,我们党领导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没有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党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面工作、协调各方面利益,完成这样艰巨繁重的任务是根本做不到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停滞不前,很大原因就在于执政党软弱无力、领导无方。

正是基于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我国发展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制度化建设是根本。我们党是执政党,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权限,理顺党政关系以及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使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坚强有力。应进一步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履行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 职能,议大事、抓大事,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决策科学化是重点。决策是体现党的领导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强化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重点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准确预判经济运行的状态和走向,及时了解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评估论证,确保不发生重大的、方向性的错误。另外,还要善于借用“外脑”,注重发挥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善用信息手段增强决策的精准性。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是基础。我们党有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这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组织资源和优势,也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坚实力量支撑。要使“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顺利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着力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必须在取得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 4 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三、提高领导干部专业化水平

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绣花要绣得漂亮,手必须灵活灵巧。同理,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能不能变为现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养。

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需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迫切需要更多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做经济工作的领导人才。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既有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也有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无所适从、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存在素养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那种习惯拍脑袋决策、仅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为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是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本领恐慌的意识,加强专业学习,加强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努力具备较强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培养专业思维。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是看有没有专业思维。具 体来说,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通过“苦练内功”,学习运用这些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专业素养。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是制胜秘诀。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几把刷子”,很难胜任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紧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着力打造能力和素质的“升级版”。一方面要做到“博”,广泛学习掌握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知识,拓展横向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做到“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深钻细研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真正成为内行领导。

掌握专业方法。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果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就难以胜任现在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原原本本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努力学习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普遍联系等分析法,更好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工作。

四、运用法治推动发展

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要把各方面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带头尊法学法守法 6 用法,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根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立法领导。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就是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重大任务,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促进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通过党的各方面领导,监督和促进政府执法部门严格执法。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支持公正司法。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党支持公正司法,就是要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权利的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同时,各 7 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不得让司法机关做出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

带头守法用法。“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决策,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考虑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律程序是什么。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健全各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切实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五、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2015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制定并印发了社会体制改革系列文件,围绕社会服务体制改革、社会组织体制改革、街道体制改革、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和社会领域党建创新等问题进行了部署,采取了一整套措施,初步探索出大城市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路子。京沪两地创新社会治理的有益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示范。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党和政府致力于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完整思路,取得了重要进展,收到了很好效果。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任务还很重。因此,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党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制度安排是关键。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同时,还要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在不断发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势在必行。改进社会治理,总的思路就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就是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方参与治理;依法治理,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综合治理,就是采用道德、规范、经济等多种手段来治理;源头治理,就是把治理环节向前端、向基层延伸。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需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为人民安居乐业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屏障。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我们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跑好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一棒,开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新图景。

第三篇:《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⑦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

锻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⑦)

——如何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

《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05日 14 版)

“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现全面小康的百年梦想,要靠党领导人民来完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于新的形势和任务,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作出部署,对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出明确要求。站在“十三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创新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提高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进改革的能力,使党更加坚强有力,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

一 全面小康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关键所在。回顾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还是改革时期,我们党都十分重视提高领导能力,团结带领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是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要带领13亿多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情况异常复杂,任务极其繁重。新形势新任务是对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一场“大考”,能不能通过这场考试、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也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不断巩固。

看世情,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余波未散,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如何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抓住发展主动权,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看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呈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体制机制的深层次矛盾相互纠葛,新老问题错综复杂、交织叠加,提高改革共识度、把握发展平衡点、寻找最大公约数的难度在增加。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如何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看党情,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与肩负的执政任务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体制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滞后、能力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还是习惯于老思路、老套路,出现了“本领恐慌”和不敢作为的现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责任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还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仍然屡禁不止,“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如何不断提升自己,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对党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要求,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才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问与答

问:什么是“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

答: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二 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如果把我们国家比作“中华号”巨轮,党就是总舵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航程中,要确保这艘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就必须发挥好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航船定好向、掌好舵。

当前,我们党领导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程度前所未有。没有党坚强有力的领导,没有党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发展战略、统筹各方面工作、协调各方面利益,完成这样艰巨繁重的任务是根本做不到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停滞不前,很大原因就在于执政党软弱无力、领导无方。

正是基于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我国发展航船始终沿着正确航道破浪前行。

制度化建设是根本。我们党是执政党,抓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治国理政第一位的任务。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要完善相关体制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权限,理顺党政关系以及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使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坚强有力。应进一步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必须切实履行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职能,议大事、抓大事,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决策科学化是重点。决策是体现党的领导一种很重要的形式,强化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重点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准确预判经济运行的状态和走向,及时了解存在问题和潜在风险,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评估论证,确保不发生重大的、方向性的错误。另外,还要善于借用“外脑”,注重发挥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作用,善用信息手段增强决策的精准性。

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是基础。我们党有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这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强大的组织资源和优势,也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坚实力量支撑。要使“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顺利实现各项目标任务,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举。着力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激发全党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增强创造活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己身不正,焉能正人。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离不开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反腐倡廉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不能停步、不能放松。必须在取得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巩固反腐败成果,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专家解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季正聚(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坚持讲政治讲规矩,把纪律挺在前头;二是严字当头,继续保持反腐的高压态势;三是把党规党纪落实、落细、落小、落常、落长;四是振奋精神,消除“懒政”和“庸政”问题,凝神聚力,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好。

链接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准则》和《条例》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一个倡导思想道德高标准,重申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优良传统作风,重在立德;一个开列违纪行为“负面清单”,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这两个党内法规是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党员干部的行为提供了对照标准和衡量尺子,对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提高领导干部专业化水平

俗话说:“绣花要得手绵巧。”绣花要绣得漂亮,手必须灵活灵巧。同理,全面小康的宏伟蓝图能不能变为现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取决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养。

现在,我国发展领域不断拓宽、分工日趋复杂、形态更加高级、国际国内联动更加紧密,对做好经济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需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迫切需要更多政策水平高、专业能力强、实践经验多、善于做经济工作的领导人才。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既有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也有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无所适从、不会为不善为的问题,存在素养和能力不适应的问题。那种习惯拍脑袋决策、仅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的做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为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的专业化水平,是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支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有本领恐慌的意识,加强专业学习,加强调研思考,加强实践历练,努力具备较强的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培养专业思维。思路决定出路,思维水平决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顺利推进工作,关键是看有没有专业思维。具体来说,各级领导干部就是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通过“苦练内功”,学习运用这些思维方式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专业素养。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是制胜秘诀。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没有“几把刷子”,很难胜任新形势下的领导工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紧学习掌握各方面知识,着力打造能力和素质的“升级版”。一方面要做到“博”,广泛学习掌握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知识,拓展横向知识面;另一方面要做到“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深钻细研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真正成为内行领导。

掌握专业方法。方法是过河的“船”和“桥”,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果没有好的思路和办法,就难以胜任现在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原原本本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努力学习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普遍联系等分析法,更好把握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工作。

链接

五种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就是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就是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过时的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

——摘自《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微评

◆党员干部要“有几下子”,全面小康会“快点步子”,人民群众才“多些乐子”。

◆群众参与多一点,科学研究足一点,意见征求勤一点,决策失误就会少一点。

◆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来做。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

四 运用法治推动发展

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要把各方面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我们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按照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作出新的部署,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要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根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立法领导。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就是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重大任务,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体制和程序,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促进严格执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通过党的各方面领导,监督和促进政府执法部门严格执法。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通过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支持公正司法。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党支持公正司法,就是要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对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权利的司法保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同时,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得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不得让司法机关做出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

带头守法用法。“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坚持依法决策,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考虑法律依据是什么、法律程序是什么。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健全各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切实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链接

2015年11月中央政法委公开通报的5起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案例

1.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原庭长陈海鸥过问案件案。

2.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丁维和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案。

3.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原书记员刘一定过问案件案。

4.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法警队法警李朝阳过问案件案。

5.云南省昭通市维稳办副主任彭泽高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案。

五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2015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制定并印发了社会体制改革系列文件,围绕社会服务体制改革、社会组织体制改革、街道体制改革、社区治理体制创新和社会领域党建创新等问题进行了部署,采取了一整套措施,初步探索出大城市创新社会治理的新路子。京沪两地创新社会治理的有益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示范。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这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条件和方式的不断变化,党和政府致力于创新社会治理,形成了完整思路,取得了重要进展,收到了很好效果。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进入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稳定进入风险期,社会治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任务还很重。因此,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党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制度安排是关键。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同时,还要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建立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在不断发展,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势在必行。改进社会治理,总的思路就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就是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多方参与治理;依法治理,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综合治理,就是采用道德、规范、经济等多种手段来治理;源头治理,就是把治理环节向前端、向基层延伸。

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需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极端宗教活动,为人民安居乐业构筑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屏障。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已经拉开,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艰巨任务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我们党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跑好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一棒,开创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新图景。

问与答

问:什么是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

答: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是由公安部牵头,国家统计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联合推进的一项重大基础工程,旨在建设一个覆盖全国人口、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以人口基础信息为基准的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息整合和共享。

问:什么是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答: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以公民唯一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制度,旨在实现公民和组织信息的统一共享,实现社会信用的全面覆盖,提高我国社会治理服务水平。

深阅读

1.《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

2.《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2日。

第四篇:《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④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建设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④)

——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02日 09 版)

近年来,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兴起“晒天气”的风潮:每有蓝天白云,微信朋友圈大都会被“天空蓝”刷屏;每遇雾霾天,“吐槽”大大增加,不少网友说“我也是醉了”。可见,空气质量好坏变得格外引人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我们该怎样留住更多蓝天,创造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可以说,坚持绿色发展,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

绿色,大自然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常被喻为生命色、环保色。绿色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古代就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观点,这些认识反映了古人对绿色发展的朴素看法,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示。

绿色发展也是世界潮流。早在2008年,联合国就倡导世界各国推行“绿色新政”。世界许多国家都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国家发展战略。如美国出台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通过一系列节能环保措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日本推出“绿色发展战略”,把绿色增长的重点放在发展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上;韩国提出“低碳绿色增进”的经济振兴战略,依靠发展绿色环保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创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等政策目标。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也将全球气候治理的理念进一步确定为低碳绿色发展。在全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先后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强调要走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责任担当,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深邃思考。

我国资源状况需要绿色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面积、淡水资源、森林面积分别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8%和12.8%,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长期以来,我国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加剧了环境约束,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坚持绿色发展,才能缓解我国资源紧张的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形势需要绿色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2014年,在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45个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许多城市常常被雾霾笼罩。水污染依然严重,在主要河流、湖泊设置的968个水质监测点的监测数据表明,有近四成水体被污染。镉、砷、铅、铬、汞等重金属污染严重,成为土壤中长期存在的“毒瘤”。“美丽中国”已经难以承受环境破坏之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

我国发展阶段需要绿色发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污染呈现上升趋势,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就会达到峰值,经过拐点之后,环境污染程度会逐渐下降。从我国发展阶段来看,经过长期快速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再不刹车就可能跌入“环境陷阱”。能否顺利越过这个坎,绿色发展就是关键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绿色发展。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如果经济发展了,但环境恶化了,人们整天生活在雾霾中,见不到蓝天白云,那也算不上幸福,是得不偿失的。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使中华大地呈现出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的美丽景象。

权威声音

“十三五”时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窗口机遇期

陈吉宁(环境保护部部长):“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期,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窗口机遇期。我们将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改革环境治理制度入手,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二 功能定位谋划好

国土是绿色发展的空间载体。国土空间就如同一个家,需要分出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和储藏室等,让不同的区域承载不同的功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2010年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把我国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明确了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各类主体功能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开发方式不同、保护内容不同、发展首要任务不同、国家支持重点不同。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几年来,在主体功能定位方面,我们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大力加以推进。

推进“多规合一”。规划落实最怕不统一,各顾各的“一亩三分地”。中央出台主体功能区规划后,截至2014年12月,各地区都发布了本地区的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发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目的就是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各主体功能区合成一张图、形成一个统一目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这样一来,各地区发展有方向,各类政策有遵循,社会监督起来也有依据。

加强政策配套。没有政策配套,再好的规划也难以落到实处。主体功能区建设要谱写出美丽乐章,必须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引导各类主体功能区把激励政策与限制、禁止性政策相结合,把开发和保护相结合,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谋发展,约束不合理的空间开发行为。比如,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优化开发区域,要求其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防治“城市病”。

完善生态补偿。“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限制和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作出了牺牲,付出机会成本,因此要对其进行生态补偿。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引导和鼓励开发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上游与下游通过自愿协商,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帮扶、人才支持、协作开发等措施,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完善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积极探索社会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使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回报。

微评

◆生态环境与民生密切相关,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零容忍”。

◆我们既要“求温饱”,又要“盼环保”,不能为了“温饱”忽略了“环保”,也不能只顾“环保”不顾“温饱”。

◆如果违反自然规律,一味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迟早会报复我们。

◆污染无地界,治理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联合行动。

三 低碳循环可持续

2015年,受财政部等部门新能源汽车优惠政策的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火爆程度超出预期。从几年前少人问津到今天渐入佳境,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后几年,随着政策效果逐渐显现,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华丽转身”,是我国推动产业低碳循环发展的一个亮点。

推动低碳循环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提高资源循环利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使经济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和谐。

我国的低碳循环发展从20世纪90 年代起步,在一些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作为一种较新的发展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十三五”规划建议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对低碳循环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总的要求是,要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

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合理的能源结构和较高的能源效率是现代能源体系的两个基本特征。目前,我国能源结构还很不合理,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过高,2014年的煤炭消费比重高达66%,能源利用方式粗放,综合能源效率不足40%,比发达国家低15%—20%,如不改变,我国的能源供应将难以持续。我们将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动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主动控制碳排放。实行低碳发展,核心就是降低发展的“碳依赖”。当前,我国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还处于比较高的阶段,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需要以更大的力度和更强的措施,加强对高能耗行业能耗的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同时,还要推动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绿色出行,降低人均碳排放量。

发展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原则。形象地说,就是“变废为宝”,把废弃物真正转换为有用的东西。目前,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不断增加。据测算,仅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就有1.71亿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极为迫切。“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晒政策

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2015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确定了到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

◆坚持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

◆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

◆坚持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

◆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

四 资源利用高效化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们生产生活的源泉和条件。如果资源短缺,或者资源枯竭,将极大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人类都无法生存。

目前,我国水资源空间匹配性差,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水资源如此,其他资源亦然。一个时期以来,土地、能源、水资源等普遍吃紧,资源利用陆续亮起红灯,资源约束加剧,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强调要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以切实的措施破解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难题,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4年,我国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4 项考核指标均达到控制目标。今后要继续守住用水总量、用水强度、节水标准“三条红线”,咬定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放松,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确保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我国虽幅员辽阔,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通过优化土地使用,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积极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坚持产能为本、保育优先、保障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让耕地休养生息,保持可持续发展。

强化能源利用市场机制作用。市场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最有效的手段。长期以来,由于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权限模糊,以市场为导向的初始分配制度不健全,造成资源使用价格严重扭曲。为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让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

倡导全民节约社会风尚。节约资源人人有责。如果我们平均每人每年节约1度电,全国每年可节约13亿多度电,相当于节约了52万吨标准煤、520万吨净水,减少了35.36万吨碳粉尘、129.61万吨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排放。“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开展能效、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习惯。

五 环境治理出重拳

2015年的第一天,期盼已久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提出了对环境污染“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狠招,成为治理污染的“钢牙利齿”,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环境保护部手握治污重典“强势环保”,公开约谈20多个城市的市长、叫停小南海水电站……中国环保制度将会更加严格。

由于历史积累的问题较多,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严峻,存在环境质量差、生态受损严重、风险隐患高等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瓶颈制约。“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要求,强调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环境质量指标。

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空气、水、土壤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近年来,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甚至触目惊心,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今后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战役。力争到2020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程度减少;水环境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环境治理需要联防联控、齐抓共管,跨区域、跨流域、跨领域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多污染物综合治理的协同效应和区域流域的共治效应,推动形成改善环境质量的整体效果。

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保护环境不仅要治理已有的污染,更要减少甚至杜绝产生新的污染,否则就会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怪圈。下一步最重要的是用好污染减排这一重要手段,在继续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的基础上,增加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实施区域性、流域性、行业性差别化总量控制指标。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治理环境必须在完善制度上下功夫。“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通过扎紧制度的笼子,更好地保证天蓝地绿水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还对我国环保管理体制作出一项重大改革,就是提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从体制上增强环境执法的统一性、权威性、有效性,让环保执法队伍真正强起来。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保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屏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只有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让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田更肥、湖更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才不再遥远。

链接

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2013年6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2.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4.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天然气、煤制甲烷等清洁能源供应;5.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6.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7.用法律、标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8.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对各省(区、市)的大气环境整治目标责任考核体系;9.将重污染天气纳入地方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10.树立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

水污染防治十条措施

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十条防治措施:1.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2.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3.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4.强化科技支撑;5.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6.严格环境执法监管;7.切实加强水环境管理;8.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9.明确和落实各方责任;10.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深阅读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5月6日。

2.《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人民日报》2015年9月22日。

第五篇:《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⑤合作共赢谱新篇

合作共赢谱新篇(《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⑤)

——如何坚持开放发展

《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03日 09 版)

今天,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向世界张开怀抱,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2014年相聚北京雁栖湖畔到20国集团首脑相约在2016年杭州的西子湖边,从淘宝行销海外到中国高铁走出国门,从数百万人海外打拼到上亿人走出国门享受“说走就走的旅行”……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着眼于国内国际大局,提出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擘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宏阔图景。我们将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 开放是发展的大势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句广为传唱的《春天的故事》里的歌词,描绘了深圳这座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边陲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大都市,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开放发展的典型样本。

3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对外开放进程。这些年来,从创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从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全面开放沿边内陆地区,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不断加快,范围不断扩大,一幅壮美的开放画卷在神州大地渐次铺开。

正是由于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市场规模世界第二,外贸出口、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开放成为中国少走弯路、快速发展的秘诀和法宝。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开放是国家发展繁荣的必由之路。把坚持开放发展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正是我们党充分考量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作出的战略选择。

这是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深刻启示。回望我国历史,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秉持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态度,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媒,与外界进行频繁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外交流的美谈。但由于后来闭关锁国,与世界潮流隔绝,逐步走向衰落,甚至被列强的坚船利炮强行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荷兰、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相继崛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实现自身发展。

这是顺应世界经济大势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商品、服务和要素跨国流动,各国相互依赖加深、共同利益增多,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我国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对我国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唯有顺势而为、坚持开放,别无他途、别无选择。

这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迫切需要。经过长期快速发展,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硬约束不断强化,劳动力、土地、能源等传统竞争优势减弱,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更为迫切。只有进一步扩大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先进要素,进一步利用好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才能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深刻洞悉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我们党吹响了对外开放新号角,提出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等重大任务,通过一系列完整配套的战略举措,努力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微评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开放一路走来成就“富裕中国”,开放继续前行建设“富强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我国大规模“引进来”的30多年,也是大踏步“走出去”的30多年。

◆“一带一路”好比一根“玉带”,串起了沿线国家“散落的珍珠”,让中国梦联通亚洲梦、世界梦。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沿线国家参与的交响乐。

权威声音

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高虎城(商务部部长):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凝聚开放的共识、增强开放的自信、理清开放的思路、提高开放的能力,牢牢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不断为我国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 大视野: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展开中国对外开放的画卷,可以看到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宏伟图景,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东部地区继续领航,纵深广阔的内陆地区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潜力巨大的沿边地区借助区位优势竞相发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谋势。”想下好对外开放这盘大棋,就要善于审时度势,对开放区域、对外贸易、投资这些“棋子”进行科学排兵布阵,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能。我国目前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总体来看是合理的。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深刻影响,国内外环境发生新变化,对我国对外开放布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三大布局”的任务,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其更趋合理,更加符合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的要求。

在开放区域布局上,形成沿海内陆沿边分工协作、互动发展的新格局。由于开放政策、地理区位、发展基础等差异,对外开放海强陆弱、东快西慢特征明显。以2014年为例,东部地区对外贸易、吸收外资分别占全国85%和81.9%,让中西部地区望尘莫及。今后我们将加速内陆沿边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江海联运、铁海联运、陆航联运等运输方式,立足自身优势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对沿海地区来说,要继续发挥开放引领作用,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更好地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在对外贸易布局上,从外贸大国迈向外贸强国。我国是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靠数量和价格取胜,新兴产业总体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较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其他新兴国家的竞争,让外贸出口“压力山大”。这就要求我国外贸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鼓励传统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完善营销售后服务,大力推动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享有良好国际声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出口,努力扩大文化、中医药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出口。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向全球扩大市场开放,建立与世界分享的“中国市场”。

在投资布局上,完善双向投资布局。双向投资,就是在 “引进来”、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加快“走出去”,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规模。如何“引进来”?除了引进资金,还要更多吸收创新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如何“走出去”?就是要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国门,建设一批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推动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使之成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力量和重要依托。

三 大格局: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

201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投资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3月,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出台,大幅减少限制性措施;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发布,从顶层上设计了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这一系列法律文件的制定和出台,反映了我国为加速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作出的不懈努力。

建立开放型经济,关键是要完善“引进来”“走出去”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合作共赢的新体制。毋庸讳言,我国对外开放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等。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排位虽相比上年有所上升,但在189个经济体中仍排在第90位,主要原因还是各类行政审批等管制措施太多。这些体制上的弊病,成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影响了对外开放的效果。

为破除这些羁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有利于合作共赢并同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总的来看,就是要牢牢抓住体制改革这个核心,坚决破除一切阻碍对外开放的制度性障碍,加快形成有利于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体制机制。

建立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让出口“跑得快”。贸易便利化,就是减少中间环节,让我国外贸产品尽快出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外贸企业利用“互联网+外贸”快捷、低成本的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我国外贸新增长点。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围绕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优化海关监管措施、完善检验检疫监管、规范进出口税收等方面形成新体制,为其出口提供便利条件。同时,还要简化对外贸易管理环节,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大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让外资“进得来”。外资进不进得来,就看能否提供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是国际投资的通行规则,已有70多个国家采用,实践证明能降低企业准入门槛,有效引进外资。2013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出台了我国第一张针对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后,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共用一张负面清单。这些“门槛”的拆除,将极大促进国内外资源的有效自由流动,促进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公平竞争。

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让我国企业“出得去”。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活跃,对外投资规模已经接近引进外资,连续3年位列全球第三,遍布制造业、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农业、服务业等领域。为适应这一形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作了安排。一方面是简化程序、减少限制,除少数必须经过批准的以外,其他境外投资原则上一律取消审批核准,清理束缚对外投资的不合理限制,让企业放开手脚闯世界。另一方面是积极引导、提供服务,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政策咨询和产业指引,引导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问与答

问:什么是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

答:单一窗口,是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平台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的要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贸易便利化。

通关一体化,简单说就是“多地通关,如同一关”。原来海关的分布是属地化的,实现通关一体化以后,以往需要在多关办理的手续可以在一个海关办理,企业可以自主地选择申报、纳税、验放地点和通关模式,大大简化了通关手续。

四 大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丝绸茶叶陶瓷萃,商贾僧人行旅偕。”描绘的是古代丝绸之路上商贾云集、车流如织的繁华胜景。往事越千年,昔日的丝绸之路如今重焕华光。

2013年9月和10月,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提供了一个具有广泛包容性的合作平台,是推动开放合作、促进和平发展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提出后,得到沿线国家的热烈呼应,“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势头已起,效应初显,前景广阔。

“十三五”时期是“一带一路”建设从起步到提速的关键阶段,要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串点成线,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扎扎实实的进展。

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一带一路”要活起来、动起来,首先要让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畅起来,让道路这条“经络”通起来。目前,我国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滞后,多数骨干通道存在缺失路段,不少通道等级低,通而不畅。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国家和地区间交通建设规划的对接,共同优先推进骨干通道建设,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构建联通内外、安全通畅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加强能源资源合作。“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在这方面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具有较好基础,未来合作前景也十分广阔。我们将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推进与沿线国家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加工等方面的合作。同时,还可以与重点国家加强合作,就地取材,利用所在国能源资源,建设一批境外生产基地,提升就地加工转化率和资源所在国的深加工能力。

共建境外产业集聚区。境外产业集聚区就是把国内工业园区模式推广到沿线国家,帮助我国企业“集体出海”“抱团取暖”。这也契合了沿线国家实现工业化的需要,能够达到“双赢”。目前,我国已和沿线23个国家共同建设了77个经贸合作区。还要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合作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将中国的优势产能和沿线国家市场、资源结合起来,帮助它们发展特色产业,支持它们建立产业体系。

建设金融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远远超出了多数沿线国家的能力,而原有的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资金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这就需要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打造金融合作平台,畅通投融资渠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作为中国发起设立的金融机构,丝路基金作为一个开放的合作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引擎,目前已按照市场化、国际化、商业化原则启动运作。同时,中国将支持中外金融机构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凝聚沿线国家金融资源,吸引国际资金,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持续可靠的融资保障。

此外,还要坚持弘扬和传承古丝绸之路的友好传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环保等民生领域合作,造福当地民众,使“一带一路”成为沿线国家人民的福祉之路。

五 大担当: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的发展和强盛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在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今天,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展示泱泱大国的风范,既是我们追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对世界应有的贡献。

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国间的互联互动十分密切,需要全球合作解决的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新兴国家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背景下,全球经济治理中必须增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也需要中国积极承担责任和义务。为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并对相关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近5年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4。作为世界经济最强有力的增长引擎,中国理应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今后中国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在重大经济议题上发出中国倡议、提出中国方案,支持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此外,还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

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今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谁也离不开谁,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迫切需要加强国际协作,合力应对挑战。气候变化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将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严肃对待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切实落实减排承诺,为全人类永续发展贡献力量。恐怖主义挑战人类文明底线,成为全世界公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国际社会积极开展反恐合作,加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力度,大力维护国际公共安全。

积极做好对外援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长期以来,中国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的援助,建设了2700多个成套工程项目,培训了近1200万名各类人才,为发展中国家建设提供了极大的援助。今后,我国将加大对外援助规模,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防灾减灾、减贫等领域援助,把援助重心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同时,还将完善对外援助方式,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人才,分享中国经验技术,增强其自主发展能力。

2015年9月,总书记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再次向全世界郑重承诺:中国的开放大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在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中国的开放不会放慢节奏,更不会停下脚步,只会不断扩大深化,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深阅读

1.《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人民日报》2015年3月29日。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9月18日。

下载解读《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解读《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