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读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时间:2019-05-12 01: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面解读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面解读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第一篇:全面解读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全面解读中小学新课程改革

http://.cn 2003年08月01日09:22 黑龙江日报

小学三年级开英语课

“走进哈尔滨”为地方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必修课

初中设理科和文科综合课

评价学生标准不再是一张试卷

今年秋季,黑龙江省的73个地市级课改实验区进入新课改阶段,2004年秋季,哈尔滨市七区十二县将进入新课改阶段;2005年全国中小学将全面进入新课改阶段。教育界人士称,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对中国千百年来教育的总结,也是教育方法和国际接轨的契机。新课程改革究竟改什么呢?对于学生有何意义?对于老师有何要求?今后中小学生如何上课?7月30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孟凡杰。新课程如何设置

孟凡杰说,新课改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小学阶段的新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

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还要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还要设置多样的选修课,开设技术类课程。试行学分制管理。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都称为课程

孟凡杰说,新课改是个系统工程,与过去传统教材截然不同,过去是老师教教科书,学生学教科书。现在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成长的资源都可以称为课程,包括教师讲课所依据的资料,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积累的经验,教师在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互动、交往、交流、思想碰撞、共同的体验和使学生获得发展的各种资源。

理解和认识新一轮课改后,老师不局限一本教材或某一个知识点、基本技能。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借助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知识当成桥梁、当成手段,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得到了相应的训练,同时在过程中学到方法,有更深入的经验和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课改把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和教的目标确定为六大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孟凡杰说,过去的教学过程设置以教师传授知识、讲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为主。学习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最后考试。用掌握知识的多少、快与慢衡量学生素质的高低。这种观点是极偏颇和错误的。新课改后的教和学的过程是把知识当成手段、载体、工具,追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素质教育目标。强调学生个性注重学生差异

孟凡杰说,新课改将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重大改变。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的以传授知识、做题为主转变为突出以人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走出过去着眼知识的传授、一味做题、以学生考试的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误区。现在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而不是以往“目中无人”的教育。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当成教学主体,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注意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和人格,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互助、尊重的师生关系,而不是教师居高临下地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容器。

另外,新课改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如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开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类型和不同的学习方法因才施教,从实际出发。走出过去一刀切、齐步走、整齐化

一、千万人做一道题、答一张考卷的路子。还有,对学生采取灵活教育方法。用学生自身感悟、探索和实践来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积极、主动地去内化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东西。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根据教材来教学生,还要把握课程标准,详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发展需要来开发和满足学生需要的课程和资源。教师角色需要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策划者、帮助者、服务者、辅导者等等,着眼于学生需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转为主动。新课改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反思、体验式地学习。课本实行三级管理

新课改在课程结构上做了调整,过去国家教育部门要求对中小学生传授的课程是统一的,同一年级学生学的是同一本书。现在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由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地方课程着眼地域特点,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在本省范围内自主设置课程。哈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处刘洪涛处长介绍,目前哈市教育行政部门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整合,将“走进哈尔滨”作为一门地方课程,让学生对当地有关地理、历史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学校课程是学校在执行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着眼每一个学生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资源,教师因才施教,避免学生万人一面、万人读一本书的局面,使各学校办成特色学校成为可能。评价学生标准不再是一张试卷

新课改使课程评价发生变化,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用不同考核方式来考核学生,考试名次不能诊断出学生发展程度和水平。考试只能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提供经验,以利于学生学习。

孟凡杰介绍,目前省内不少新课改试点给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把学生最闪光的经历装进记录袋,如学生做得最好的一次作业、一次助人为乐的事迹、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等等,总之记录的是学生最满意的事情,而且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可以随时更换。全面启动的新课改将让孩子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解放出来,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新课改后的课程更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在的联系、知识的应用、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的了解。评价学生也有多种多法,如作业、练习、面试、小论文、总结等,考试的机会也多了,学生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试题,对学生评价考查的是学生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的道德品质上发生的变化。中、高考中的综合试卷就是考查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必修课

新课改中规定,小学至高中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

识和能力。孟凡杰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普及新课改需要全社会支持

教师队伍怎样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摆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道难题。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教书的匠人,而是一批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教师自身知识结构需要更新,不仅要掌握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懂相邻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程方面的理论。

教师怎样评价自己在新课改过程中的成绩?孟凡杰认为,教师在新课改中取得成绩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在教学中对学生是否尊重,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才能实现新课改的价值。进入新课改后,在考核教师方面,不以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权衡,而是看学生是否全面发展。黑龙江省教师的各种培训制度正在制定和逐步完善中。

孟凡杰介绍,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三年级就要开英语课,需要语音设备;高中要开设相关技术课,技术课不能不动手凭空讲,需要各种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设施和工具。这就需要整个社会为新课改创造条件。

背景资料

2001年秋季,国家教育部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新课程实验教材,首次在38个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试用。我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和宁安市的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成为国家级实验区;2002年秋,我省启动20个省级课改实验区;2003年秋,我省将启动73个地市级课改实验区。(生活报)

第二篇:解读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解读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张世宏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在整个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新课改包含了很多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所以,它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深入细致地学习,还要将这许多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消化吸收为己所用,将新课改理念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核心,而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要培养合格的创造性人才。当前,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情况下,要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就需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入手。我们时刻都要认识到,只有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才会对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给予高度重视,才会深刻意识到,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才是成功的教育。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认为,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创新人才,而与之配套的就是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改革。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案要求:中小学实行以知识记忆为主的教育向以培养创造力为重点的教育转变,将创造力培养正式定为中小学教改的核心。这就是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动力之源。

二、新课程改革如何实施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全面实施,宣告了新课程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它是发展创新教育的一个必经阶段,它所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影响是深远的,从以下几方面可以深刻体会到:

1.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师生民主平等转变,由封闭式办教育向开放式办教育转变,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教学观转变。

2.教育模式从传统的封闭型,向现代的开放型转变,创设了一种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的育人环境。

3.教材编排方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使学生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发展的新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注重实践,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空间,使课程更加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突出实践性,便于学生的操作和活动,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对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及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进行根本性改变,增强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开放性,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进先进的教学媒体手段,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倡导网络、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应用。

5.在教学评价方面,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6.在教师创新方面,大力提倡教师发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掌握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方法,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创新性劳动的宽松环境,并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提高。

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

1.归属于技术领域

过去一直用劳动技术作为技术课程的唯一形式,并且偏重劳动,轻视技术。实际上,技术教育不能等同于劳动教育,技术课程的目标不是培养一定的专门技术,而是培养学生合理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技术的思维方法,了解技术本身的原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社会与技术的关系。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就是由过去的侧重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传授转变为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由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基础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相结合新课程改革后,实行了高一阶段基础必修课程和高二阶段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模式,实际上,这是一种新的课程管理的具体体现。就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普通高中课程管理权力逐步分散,从上到下实行中央、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这样,中央能统一调控课程,地方和学校又有很大的自由度、选择权,既可以保证全体学生获得广泛而坚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又能促进他们全面、个性化地发展。

3.课程内容上有很大的调整

新教材分为高一必修:信息技术基础;高二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算法与程序设计、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涉及面很广,又不失灵活性,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淡化了操作步骤和理论知识的描述,转而提高了过程与方法的引导,最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过去,学生学了2年的信息技术,只会按部就班地执行一条条操作,遇到稍有变化的问题就不会去思考,更别提举一反三了。新教材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

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客观存在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能够顺利开展下去的话,学生在进入高中时应该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和操作技能积累,但是,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有些初中学校不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生根本就不会操作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了解≈0,这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以后,在学习上会有很大的困难。

2.教师能力亟待提高

新课改以来,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课程也在改革的总体系之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八大学习领域的一个科目,使信息技术与物理、化学等科目并列,并且也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一门课程。同时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发展很快的课程,知识能力的更新与淘汰都很快,而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广阔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要不断地学习、研究新知识、新问题;教师还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原先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

结 语:新课改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过去的陈旧教育思想,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改要真正地实行下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还需要从制度、管理、教师等多方面着手,努力实践与探索。

第三篇: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标准解读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标准解读

高中课改要求:

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以下简称“新课改”)将于2012年秋季学期起正式实施,新课改后,对普通高中生的评价,将由原来的主要以学科成绩评价,改为综合素质评价,更强调培养高中生的公民素养。新课改后,将全面实行学分制,普通高中生3年必获得144个学分方可毕业。

课改要求:从2012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年级起,对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实行学分管理。学生修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相应学分。普通高中学生3年须修满144个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学分至少达到116个,包括语文、英语、数学各10个学分;思想政治、技术各8个学分;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各6个学分;音乐、美术各3个学分;体育与健康11个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选修课程至少获28个学分。

全区普通高中之间学生所得学分可互认,由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转入广西的学生,提供相关材料后,可认可学生在原学校所获学分。

高中英语新课改标准解读

以新课程的理念实施高中英语教学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共同基础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特别强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英语。

2、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改变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

3、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 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拓展学习渠道,增加语言输入量。

6、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

7、实践“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8、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来实施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特点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高中课程还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引导高中英语课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

高中课程设计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体现了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高中英语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类。必修课程的设计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五级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达到七级目标要求。高中英语必修课程共分10个学分,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即达到英语学科的合格毕业要求。学生需完成必修学分,并通过英语七级证书考试(即达到七级水平)方能获得申请大学学习的资格。

高中英语课程的基本结构

高中英语课程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选择、升学深造以及个人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

高中阶段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展国际视野,增强A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几个新字

1、新设计,新思路

新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从小学、初中、高中教学通盘考虑,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保证各学段课程的有机衔接。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六年级结束时,达到新标准二级,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如下所示:

九级←高考的要求

八级←高考的要求

七级← 普通高中毕业要求

六级

五级←初中毕业时的要求

四级

三级←小学毕业时的要求

二级

一级

2、新的课程目标

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标准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3、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4、新的评价机制

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5、新的词汇要求

新标准加强了对词汇的要求,高中阶段从原来的1800~2000个增加到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优秀的要达到4500~5000个词汇。词汇量掌握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词汇量过低不

4但无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使学生由于可利用单词太少而难以形成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增加对词汇量的要求,势在必然。从近几年高考来看,不掌握3000~4000词汇很难应付。可见高考试题已向着新标准的方向发展。

6、新的阅读要求

词汇量的加大,必然对阅读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外阅读量,在高中毕业时,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10年级和11年级(即高一,高二)分别达到20万和30万词以上。即相当于每天要求学生读五篇阅读文章。对阅读的质量也提高了,新标准要求高中毕业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

第四篇: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十年汇报材料

**中学课改工作汇报

(2012年4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正值全校上下学习贯彻省州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之际,省教育厅教研室王老师一行在百忙之中,深入我校调研指导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这既是对我们十年课改工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我们向各位省垣教育专家学习先进经验的一次难得机遇。在此,我代表珠固中学全体教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我校十年课改工作作一简要汇报,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祁连山脉东段,东北与甘肃省天祝县接壤,南邻本省互助县巴扎乡,西接本县仙米乡,距县城72公里,是门源县的东大门。行政区域面积100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1287户5229人,有藏、汉、土、回、蒙古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65.5%,藏族人口占62.75%,是一个藏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乡。

全乡共有适龄少年316名,适龄儿童572名,共有在校生1020人,其中住校生74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5.6%、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学期末在校生巩固率100%。全校共有教职工110名,其中女53人,正式专任教师45人,特岗3名,见习10名。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二、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革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强化寄宿制学生服务水平,坚持明德全人教育”的办学特色。我们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工作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触课改,克服困难,摸爬滚打干三年 自2002年全县课改全面启动以来,我们满怀激情推行课改,全校教师都对课改充满美好憧憬,但当时课改之路却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面对困难,我们积极寻求对策,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狠抓落实,确立了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课改目标,保证了学校课改实验稳步推进。

一是立足实际,着力分析本校课改特殊性。从地理位置看,学校地处门源县东大门的峡谷地带,地域与甘肃省和海东地区相连,外县文化影响较大;从民族分布上看,学校所在村汉族较多,其余大多数地区以藏族为主,多元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从家庭教育来看,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家庭教育盲目性过强,留守学生逐年增多,隔代教育学生比例不少。从学校自身来看,学校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年龄差距很大,小至六岁,大到十七八岁,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校又为一所寄宿制学校,住校生占绝大多数;教学点较多并

且分散,办学规模很小;学校办学条件落后,信息技术设施、音体美等实验设备一片空白;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结构矛盾突出。可以说,我们没有现成的任何一套课改成功模式借鉴,没有一个典型的案例让我们“拿来”。

二是更新观念,科学确立学校课改工作思路。我们结合实际,不断更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提出了以“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建立学习型学校;以研究型学习为突破,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评价与综合评价为突破,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核心,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形成了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为目标、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生评价为突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的课改体系,找到了一条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课改实验之路,为学校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员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为了更新教师的观念,顺利实施新课改理念,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召集教师集中学习新课改理念,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边学边讨论,教师个人边学习边反思,力求让每位教师准确把握课改内涵,明确把握新课改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反思教师教学中的成败。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的教学观摩活动来借鉴

经验,使教师不断提高操作新教材的能力。另外,在校内精心组织各种教学评比活动,认真总结反思,稳步推进了学校新课改进程。

这样,我们摸爬滚打做了三年的课改实践。三年来,既有山重水复的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三年来,催生了学校新的教学理念,激活了教育发展潜力,推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二)推进课改,以校为本,兢兢业业又三年。我们在县教研室专业引领的基础上,以校为本,确立了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整体提高”的教研思路,构建了“一实、二抓、三课、四拓展”的校本教研方式,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一实”:即校本教研要实际化,具有可操作性。校本教研围绕珠固乡基本情况展开,研究解决学校实际出现的问题,不空喊口号,不搞形式化,通过有效切实的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解决学校新课程实施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全面提升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抓”:即根据学校实际主要抓青年教师培养和现代远程教育。一是抓青年教师培养:我们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每年新上岗教师较多,中层领导干部干部都为35岁以下教

师,青年教师占89%。在校本培训中,我们特别针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不仅要求青年教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而且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的培养,经常性开展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撰写教学随笔,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效能性的特点。二是抓现代远程教育:学校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师生视野狭窄。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并结合教师远程教育培训,在全校开展了以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听评课为主的学习研讨活动,为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补充教师充实到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管理队伍中,安排专人负责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运作、管理、维护工作,确保了远程教育设施正常运转。

“三课”:即校本教研的三大模块。一是课堂教学: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学生来自农牧区,学生放学回家忙于家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课堂教学。对此,我们以新课程理念为要求,全校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破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交流的新课堂,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巧妙进行教学资源融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形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二是课题研究:为使科研工作更加规范化,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包括课题规划、立项、研究、过程管理、结题验收、档案管理等内容的管理制度,增强了科研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因为我们处于经济欠发达农牧区地区,少数民族较多,社会和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氛围不浓,学校内寄宿制学生占绝大多数,学生各方面行为习惯普遍较差。这成为制约学校健康、全面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难题,学校开展了针对性课题研究。目前,学校共围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常规教育等内容开展县级研究课题11项,校级课题20余项,有州级课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顺利结题。三是校本课程开发: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突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性,学校校领导亲自带领中层领导干部深入学生家庭、课堂,深入学生生活,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调研及指导,构建校本课程社会——学校——学生体系。最终,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共开发出校本教材三套:《美丽的家园》、《快乐成长》、《行为点亮人生》,并由年级组具体负责实施。

“四拓展”:即拓展学校管理者的校本教研能力、拓展校本培训渠道、拓展校本教研平台、拓展教师专业成长渠道。

一是拓展学校管理者的校本教研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我们坚持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切实加强学校校本教研管理者队伍建设,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提高管理队伍的校本教研能力,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定期召开会议共商校本教研领导机构科学化、规范化,做到校本教研管理精细化。不断细化领导班子分工,并选拔了一些有培养前途、踏实肯干、管理能力较强的优秀年轻教师补充到中层干部队伍中去,给他们分配了任务,安排了工作。此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拓展他们校本教研能力。二是拓展校本培训渠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结合县教育局教师培训规划,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学校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县级以上培训和校本培训,采取外出培训,学校集中培训、光盘培训、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在资金困难、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仍不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培训活动,呈现出了培训力度大、规模广、重点明的特点。2005年以来,共组织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62人次,省级培训196人次,州级培训356人次,县级培训400余人次;在校内,积极创设条件,搭建教师学习、交流、锻炼平台,实施现代远程项目,共举办各种评优、教学能力评比、业务培训百余次,参加教师达2000余人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已形成了一个以“校本培训为主,县级培训为导,自我培训为辅”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模式。三是拓展校本教研平台,全面提升师生素质。我们一方面虚心接受上级领导的检查指导,在省、州、县上级领导的检查指导中,我们及时整改上级领导提出的问题。积极外派教师参加县级以上教研活动。同时,学校在校内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努力拓展学生素质发展平台,在校本教研理念指引下,教师积极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每年精心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化学、英语、语文能力等竞赛,明德智能创意大赛,全省青少年科技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省级明德项目 “优秀学校”、“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3次,获得州级“文明学校”、“十佳学校”等荣誉称号8次,获得县级“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12次;教师个人在县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达到200余人次,学生个人在县级以上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达到800余人次„„四是拓展教师专业成长渠道,推动校本教研更快更好发展。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成长过程有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实践智慧的提升,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

学校通过个人实践、同伴协作、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全力拓展教师专业成长的渠道,实现教师自主地、能动地、开放地,有目标、有规划、有特色的发展。

(三)深化课改,以生为本,良性发展新三年 一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新课改健康发展。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呵护下,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各类项目的机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全县农牧区寄宿制学校中的佼佼者,努力在全县农牧区学校实现三个“率先”:率先实现布局调整,大力优化了学校资源;率先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现代化,构建现代远程教育网、校园局域网、宽带网,实现“三网合一”和“班班通”教学,教师争用笔记本进行多媒体授课,教育教学手段实现了历史性的变革和跨时代的飞跃。既转变了老师的教育理念,又打开了学生放眼世界的窗口。学校孩子再也不会因为路途遥远、行路艰难而放弃上学的梦想。即使是从未走出大山的孩子,也能观看卫星电视、上网浏览查询,也能和城里孩子一样分享现代文明的阳光雨露了;率先实现硬件设施建设最优化,先后兴建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教学楼、学生食堂、开水房、锅炉房。音体美、理化生实验等教学设备一应俱全。

二是以人为本、规范管理,加强住校生管理。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形成了一套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核心的学生管理特色。学校把培养学生,尤其是住校生良好行为

习惯作为住校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我们把此项内容作为专项课题进行长期研究,并开发了校本课程《行为点亮人生》,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重点,将其理论化、系统化、课程化。同时,采取生活指导老师精细指导、班主任耐心教育、学校人性化服务等措施,多措并举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寝室安排一位兼职生活辅导老师,全面负责学生的生活起居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尊重孩子人格,切实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关心学生疾苦,认真把老师对学生的爱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年级寄宿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实行人性化管理,创设人文化环境,实施了人情化服务。同时,设立“亲情电话”,通过校园、教学楼、宿舍楼安装的电话让孩子经常与父母沟通联系。让学生在校都是明礼善学的好学生,在家都是尊人孝亲的好孩子,达到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这一办学目标。

三是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味,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们从建立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管理文化入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重点抓好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力求让每一位孩子在校健康快乐的成长,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我们狠抓环境文化建设,有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在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内悬挂儒家经典名篇、名人名言、行为规范、学校制度,在教学楼内安装了LED电子显示屏,让学生一走

进楼道,就受到了教育,从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整个学校充满美丽的点缀,让学生微笑的面对生活的每一天。另一方面我们抓实精神文化建设,利用各种节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读书节、歌咏比赛、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美术大赛等各种活动,张扬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了平台。同时,学校购置了乒乓球桌、跳绳、呼啦圈、羽毛球架、篮球架等体育设施及器材,开展全校性阳光体育活动。2008年以来,共召开主题班会500余次、团队会100余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50次,国旗下讲话60余次,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举办专题讲座30次,开展全校性实践活动3次、文艺演出6次,诗歌朗诵12次,爱国主义歌咏比赛3次,主办宣传栏400余期,创设了优美和悦的校园环境。这些根据学生特点开展的活动,寓教育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愉快。

四是以人为本,为学生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课堂之上,时时都能感受到教师十分重视课堂评价,除了师生互评外,还有生生互评。课堂上师生互评,不但培养了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的习惯,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思考、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同作业的巧妙设计、答案的多样为学生设置了展现才华的平台,使学生都有了施展本领、锻

炼自己的机会。课堂之外,教师用动态发展、综合的眼光评价学生。在日常评价中,班主任、学科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与发展、学习特点与潜能等情况,对学生达到的学科和学段目标进行随机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让学生本人、同学、家长和教师对学生成长记录进行评价。并且结合学生实际印发了《成长记录册》,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信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突出特长表现、身体素质发展、基础素养发展、综合评价等。这些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学习充满了活力,通过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形成了对自己的鞭策,开辟了发展的通道,通过评价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密切了师生的关系,加强了师生沟通和理解。进行心与心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学校管理制度以人为本,注重对师生激励促使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及领导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关系越来越融洽,越来越和谐。

五是勤写随笔,记录教学成长轨迹。一名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教学理论观念,还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反思总结能力。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及时记录自己成长的轨迹,撰写教学随笔在教研组内交流探讨,并计划明年年

终整理成册在校内交流。目前,教师都能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真实地记录身边世界,记录着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机智、学习感悟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他们正用这种方式努力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成为新课程的成功实践者,让自己成为学习型、反思型教师。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新课改,我们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专业性教师缺乏、无运动场等。和其他兄弟学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课改之路任重道远。

实施新课程改革十年来,教师享受着课改拂面而来的春风,孩子们演绎着新课程带来的精彩。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思想的碰撞,情愫的放飞,在时光里成为实境;机智、活力、诗意和恒心是课程改革的不竭动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历经课改洗礼的珠固中学将和所有学校一起,与时代同步,转变观念,坚定信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行走在愉悦的追寻中,成长在课改的诗篇里。

第五篇:照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照中小学2010年秋学期 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为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甘肃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新坝学区新课程改革工作方案》提出的各项目标,在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和新坝学区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下,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通过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自修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使新课改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就此项活动的开展做一总结。

一、具体做法

(一)加强校本培训工作,增强教师整体素质。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负责新课改工作的决策、组织、保障和评价工作,并组织教师进行了培训工作,本学期开展了如下培训:

1.以自学为主的校本培训: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纲要》和有关新课程资料的学习,以参与式培训为主,加强新课改思想、理念、方法等的培训。提高了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实效。

2.以家长学校为载体的家校培训。组织召开各年级家长会,注重对新课程的宣传,为实施新课改营造良好的氛围。

3.以“班班通”工程为楔机的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培训。对全校教师定时限期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使所有科任老师能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方法、课件的制作,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化功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整合。

(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1.学校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进行新课改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学习,组织教师收看典型课例,收听专题讲座,交流课改经验,研读《课程标准》。

2.组织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组织平行班科任教师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提倡教师互相听课,及时反馈新课改情况,以指导、协调和解决教改中遇到的问题。

3.组织开展新课改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本学期有五名教师参加了学区组织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纷纷获得一至三等奖,三名教师代表学区参加了县教体局教研室组织的全县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其中贾宏荣老师、朱文娟老师分别获得小学数学、小学英语二等奖。

4.按计划进行全员参加的课堂教学评估活动。第十五至十六周,集中组织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课堂教学评估活动,人人过关,全员听课,集中说课、评课,既提高了学校的教研质量,又为新课改考核评价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建立校本教研体系,推动新课改工作。

1.制定了教研课题,实施“教育科研工程”,切实抓好教学研究工作。2.教改工作专人负责,教研活动抓落实,有实效,逐步形成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3.实现了信息化管理方式。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开展,建立教师工作档案,制定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采取信息化管理方式,收集积累教育教学成果。

(四)改革考试与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我校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本着为学生、为教师、为家长服务的指导思想,放弃校领导对教师、学生的权威性评价,建立了具体开放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主要有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学生评价主要有学生自评、伙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作业等六方面评价,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取得的成效

1.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同伴。师生间的距离正逐步靠近,让学生有了一种平等感、亲切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步形成。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面对课改,教师越来越多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教学反思的习惯。教师自觉运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既提高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又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3.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教师们以课改为契机,主动充电,互相探讨。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和交互式的讨论,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新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教研的氛围更浓了。4.学生在新课改教学中快乐学习。新课程的教学民主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快乐。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举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重视校本教研制度的完善,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积极推进课改进程,及时总结课改经验,提高课改成效,建立一系列制度保障新课程的实施。

3.继续推进经验教育教学评价改革,促进课改的深入发展。在研究完善考试与师生评价体系和机制改革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学校管理的评价改革体系。

照中小学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下载全面解读中小学新课程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面解读中小学新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 将乐二中汤秋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陈旧的音乐教学模式已被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不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核......

    广西特岗教师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广西中公教师考试官方微信:gxjsks 特岗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于1985年、1991年、1997年先后三次颁布和修订了《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

    新课程改革理论框架梳理解读

    新课程改革理论框架梳理 ●六个具体目标1. 倡导全人的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制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解读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与教师 1、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课程设计,目标,开发,创识) 2、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

    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搞好校本教研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搞好校本教研 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 ——大安市乐胜乡第一中心校 车晓光 自新课程改革在我校实施以来,我校按课改的精神,从学校实际发展需要出发,以学校为基础,以教师为主体,以促进......

    本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本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新课程改革整整走过了三年,三年来的新课改是怎样走过来的,给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带来了什么,在此进行总结回顾,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