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专题之议论文的事例论据
作文专题之议论文的事例论据 ——议论文如何选择事例、叙述事例、议论事例
★总论:使用事例论据要做到:
1.紧扣论点,选择真实、典型、有说服力的事例;
2.紧扣论点,对事例进行概括,突出精华和重点,与论点有机结合;
3.紧扣论点,分析事例,使事例与论点结合紧密。
★议论文事例论据的选择
一、选取事例论据的原则
1.论据要典型。
只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论据才有说服力。切忌以偏概全,顾此失彼,只选取身边琐事作为论据。如论述“近墨者黑”这个观点时,用“我邻友某某锒铛入狱……”这样的事例。往往难以令人置信,缺乏说服力。
2.论据要确切。
事例论据要使人信服。其材料必须准确真实,切忌张冠李戴甚至胡编乱造。不少学生因为材料记忆不准确,又懒得再去核实。就凭着记忆写作,结果把爱迪生发明电灯的事安到了爱因斯坦身上,把居里夫人淡泊名利拿给孩子玩的奖章说成是金表。文章论证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论据要有针对性。
有的事例内涵丰富,运用时需仔细斟酌。同时,即使是同一件事,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如果把握不好其中诸多因素的细微差异,就会打“擦边球”。造成论据与论点的脱节。因此,只有材料主旨与论点相吻合,才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4.论据要新颖。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如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文章当然也就没了新鲜感,少了吸引力。诗文贵在创新,那些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无可读性的,因为它缺少了作者写作的灵气和个性。因此。选用材料应力求新颖。舍弃大家都用的角度。选用那些会令读者眼前一亮、怦然心动的新材料,如此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议论文事例论据的概括
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论点和事例都有了,却不知道怎样用语言去叙述事例。有的同学为图省力,三言两语,一笔带过。仔细一读却发现所引事例不能证明论点,或者事例和论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甚至严重脱离。有的同学则是洋洋洒洒几百字,从事例的起因,一直到事例的结束都“搬”了进去。读其文,不禁会想,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简直就是四不像文体。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类:
一、过分地追求“简洁”,丢掉了“明了”。
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有一部分同学因没有认真听课,自己又不会分析课文当中的论据是如何概括的,只是笼统地记得教师所说的议论文中的叙述要简洁。于是,在自己写作文时,便错误地认为只要字数少就行了,不管有没有将论据交代明确,从而导致需要重点交代的事情没有表达出来,致使行文平淡如水,叙事不明。也导致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不紧密,论据自然不能有力地证明所要论证的论点。
二、“眉毛胡子一把抓”,错误地认为写得越详细越好。
在作文当中,一些同学分不清记叙文中的记叙和议论文中的记叙有怎样实质性的区别,一味地追求叙事生动,写人详细。便将记叙文中的写人叙事全盘吸收,把论据叙述得情趣横生、文采飞扬。虽然,让读者过了一把欣赏美文的瘾。可是,其做法却已违背了议论文的写作规律,使作文变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因为在叙述论据时理不清哪些地方对论证论点有利还是无利,不懂得删掉和论点无关的细节,自然也不会写出高质量的议论文。
应对策略:
怎样能避免出现上述弊端呢?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议论文中的记叙要求具有概括性和针对性,议论文是为了“以理服人”,首先考虑的是说理的需要,所以议论中的记叙,常常写得相当概括,重在把能证明论点的部分叙述清楚,其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从略。
事例论据的叙述要遵循两个原则:
1.概括性,论据叙述要简明。
阅读下面的两则事例,比较一下,记叙同一件事情,在记叙文和议论文中分别呈现出怎样的形式?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946年夏,西南联大解散,闻一多也想随师生北返清华,却苦于全家搬迁费用而滞留。这时国民党当局认为昆明民主力量削弱,又嚣张起来,于7月11日夜间用无声手枪暗杀了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当时一些名学者跑到外国领事馆要求避难,市内又盛传黑名单下一个便是闻一多,地下党通知他暂时隐蔽。闻一多却把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参加了15日下午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会上本没有安排他发言。当李夫人介绍丈夫被害经过泣不成声时,混入会场的特务却叫嚷捣乱。闻一多忍无可忍,对着会场内的千名师生和嚣张的特务,发表了一生中著名的最后演讲,宣布自己“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会后他又赶赴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五时许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便遭军用吉普车内冲锋枪扫射而死,长子闻立鹤为保护父亲也负重伤,凶手则驱车扬长而去。(王文《蓦然回首:闻一多以身殉志的诗人》)
前一则例子中,叙述闻一多的表现是作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论据,只有一句话,语言简洁干净,没有具体的铺展,但气势豪迈,掷地有声。后一则事例中,非常具体地交代了闻一多先生被杀的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叙述详尽、细致,是典型的记叙文写法。
2.针对性,选取最能证明论点的角度进行概括。
如果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每一件事本身蕴含的意义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同一个事例可以产生多个角度的观点。而一篇议论文只能有一个论点,所以,我们在叙述事例时,就要有所侧重和取舍,要明确所叙事例中与论点联系最紧密的内容,从最能体现文章观点的方面去概述事例,删掉那些无关痛痒的要素,把相关内容简洁明了地概述出来,并灵活针对中心对事例进行强化与扩展。
例如 “小马过河”
1、证明的是有关“实践”的观点,那么,就应该从“小马”的角度去解说分析——原来万事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千万不能听他人一说,就贸然作结。
2、证明“教育孩子”的观点,那就应从“马妈妈”的角度补充解说——马妈妈深懂教育之道。她明白,河的深浅与否只能让小马自己去寻找答案。作为父母重要的不是代孩子走路,而是应该教会孩子自己如何走路。这样才会使孩子的人生路尽可能顺利,从而减少人生的迷失。
3、证明“做事要符合客观实际”,那么,应该从“牛大伯小松鼠”的角度作议——说话做事不能只从自我角度出发,而要多从对方的实际考虑,这样,才会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练习:
请先阅读下面一则事例,看看这个事例中包含哪些观点?要突出各个观点,应怎样处理材料?
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家世代行医,父亲给穷人看病,常常不收诊费。李时珍亲眼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的父亲不愿儿子当医生,但是李时珍却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还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有一回,父亲给人看病,病人患的是一各疑难病症,父亲一时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李时珍轻声地说了一个古方,父亲一听,正是对症良药。从此以后,父亲同意他学医了,他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性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他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几年以后,他回到湖北蕲春老家,开始写书。他整整用了二十七年的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中的一部伟大著作。这一年,李时珍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
这一事例中包含多个观点:
1、要立志高远。
2、要有献身事业的精神。
3、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要突出各个观点,就要选取与观点联系最紧密的内容加以强化突出。
1、要突出立志高远:应着重写李时珍从小救死扶伤的志向以及重新编写《本草纲目》的决心。
例:
李时珍出生在行医世家,看到父亲救死扶伤,年幼的李时珍立下了为穷人治病的志愿。尽管当时行医受人鄙视,他的志向不受父亲支持,但是李时珍毫不动摇,发奋学习医学知识,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当发现药书有不少致命的错误后,年轻的李时珍更立下志向,决心重新编写科学的药物学著作。经过27年的研究,“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诞生了。(159字)
2、要突出献身事业的精神,应侧重写李时珍跋山涉水,亲尝百草。
例:
李时珍为了能完成编写《本草纲目》的伟大事业,不怕毒蛇险崖,不怕严寒酷暑,跋山涉水,走遍了产药的名山。有时为了能科学地测出各种药的药性,他竟然亲自尝草药,就算中毒也无所畏惧。李时珍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草药的事业,最终成就大业,写出了“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129字)
3、要突出持之以恒的精神,应强调他用了27年的时光。
例:
李时珍为了能写出一本科学的药物学著作,从青年时代起,遍访名医,远涉深山旷野,经历了无数艰辛,甚至在亲尝草药的过程中中毒,但这些并没有中断他的研究工作,经历了27年的漫长时光,“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终于诞生了。这一年,李时珍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124字)
★议论文略例排比的写作
如果所选的事例是名人名事,我们还可以采用略例排比的方法叙述事例。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为了证明论点,常常需要一组同类事实论据(一般是名人名事),因为这些材料多是读者比较熟悉的常见材料,不必详述,每个事例只需用一句话概括列举出来就行了。运用概括列举法。既简明扼要,节省笔墨,又组成排比。气势如虹,能使立论大气磅礴。无懈可击;反驳则如摧枯拉朽,势不可当。这就是略例排比的方法。
如果说文中那些具体、生动新鲜的详例剖析是“点”,那些大家都比较熟悉的、相对典型的略例排比就是“面”,点面结合既能使论据数量充足,也不会因论据增多而使文章臃肿。
注意:略例排比之后要对这一系列例子进行一个总的议论。
例1: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包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例:2:是啊,怎么才能天下安定?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是禁烟斗士林则徐的修身铭文吧?“我自横刀向天笑”,这是维新勇士谭嗣同的慷慨高歌吧?“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这是反清义士林觉民的悲愤绝笔吧?“天下为公”,这是革命志士孙逸仙的毕生追求吧?怎么办?先觉们为之前赴后继,但悲壮的事实宣告了这种种求安之法的失败。
★议论文事例论据的议论分析
议论就是讲道理,要使自己的道理使人信服,所以在事例论证中,必须在概述事例后,对事例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才能让文章深刻有内涵,更好地突出论点(即“简洁事例+深入议论”)。但有些同学在对论据进行议论时往往会犯这样的错误:
1.堆砌论据:只有论据的罗列,缺乏理性的思考。
2.不会分析:就例论例,分析表层化,不够深入。
3.油水分离:论据不当,论据与论点结合不够紧密,或分析论据脱离中心论点。
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错误,让议论文更上一个等级呢?我们要掌握因果分析、条件分析、反向假设分析、内涵分析、引申类比、综合分析等几种议论分析的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在概述事例后,通过分析事例(果)与论点(因)之间的因果关系,指出事例中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就是文章的论点。这样,事例就能有力地证明观点。
分析示例:
论点: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事例:李时珍为了能写出一本科学的药物学著作,从青年时代起,遍访名医,远涉深山旷野,经历了无数艰辛,甚至在亲尝草药的过程中中毒,但这些并没有中断他的研究工作,经历了27年的漫长时光,“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终于诞生了。这一年,李时珍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124字)
议论(因果分析法):指出事例中的结果产生的原因就是文章的论点。
李时珍为什么能花上27年完成一本《本草纲目》(果——事例的结果)?因为他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论点),在漫长的艰辛研究中,他始终能坚持认真研究,从不松懈,更别说放弃。正是由于持之以恒的精神,李时珍终于写成了高水平的药书,造福了后人。(113字)
再如《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一文中引用爱因斯坦和华罗庚这两个事例的一段分析:
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运。爱因斯坦就曾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华罗庚曾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议论分析: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本段文字就是通过分析两人“脱颖而出”的原因,阐明了“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和“努力拼搏奋斗”对人的直接影响,发挥了事例的论证作用,直接论证了“要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的观点。
二、条件分析法
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常用关联词有:只有……才……;只要……就……
分析示例:
事例:当今社会,物质文明进步极快,商品极度丰富,文化多元发展,各种价值观纷呈而至,高雅的,低俗的,积极的,颓废的;钱的刺激,商品的招摇,情色的诱惑,青少年面对着一个充满复杂的花花世界。违法犯罪,泥足深陷,失足成恨的人不在少数。(110字)
议论(条件分析法):因此我们更加需要说明好坏。只有明辨,才不会迷失正确的方向;只有明辨,才能保持本性的纯洁与质朴。这样无论这个社会怎样的复杂,我们都可以稳稳地把握住自己。做回真正的我、本来的我、纯洁的我。(92字)
三、反向假设分析法
反向假设分析法,就是举典型事例后,假设出一种与事例相反的情况,从相反方向进行议论。所举的是正面事例就从反面假设,所举的是反面事例就从正面假设。得出结论体现出论点的正确性。
分析示例1:
如《六国论》中的一段分析:“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再如《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的一段议论分析:
如果李白当了大官,享受荣华富贵,不用流浪江湖,那么诗仙的豪迈与脱俗肯定与他无缘;如果李煜一直当着皇帝,那么他就永远只会作一些才子佳人的词,而不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如果没有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那么李清照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分析示例2:
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虽然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摧残,受到一些人的耻笑,但他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议论分析:“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运用此法分析事例,可大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内涵分析
深刻地揭示事例的内涵,让读者明白事例和结果的关联。
分析示例:
事例: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
议论分析: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从此奋发向上。
上述语段中年轻人的“喝茶”行为与其最后“满载而归,奋发向上”的结果,语意上有较大的跳跃。年轻人“喝的是茶”,但为什么会“满载而归,奋发向上”?这中间年轻人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而这心理活动我们如果能填补解说出来,不但文气贯通了,而且年轻人从消沉到发奋的原因也揭示出来了。这样,“理”就透了,读者也就“信服”了。
五、引申类比法
就是把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
事例: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三十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八百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三百多位时就出现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来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
引申类比: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什么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高考优秀作文《人生的“出”与“入”》
六、综合分析法。
有时候,光用一种方法分析事例,议论不够深入,为了能深入议论,使内容更丰富、充实,对一个事例可以用几种分析法结合分析。
例: 论点: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分析示例:
事例:李时珍为了能写出一本科学的药物学著作,从青年时代起,遍访名医,远涉深山旷野,经历了无数艰辛,甚至在亲尝草药的过程中中毒,但这些并没有中断他的研究工作,经历了27年的漫长时光,“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终于诞生了。这一年,李时珍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
议论分析(综合分析法):李时珍能写成药学巨著,完全是因为他27年来持之以恒的研究(因果分析法),假如在漫长的艰辛研究中,他不能坚持下来,松懈放弃,今天我们就不能看到令人惊叹的《本草纲目》了(反向假设分析法)。可见,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才能在艰苦中造就成功(条件分析法)。(103字)
★举一反三 学会道理论证
道理论证也是议论,没有例子我们可以围绕观点讲道理进行议论,这就是道理论证。我们可以借鉴以上所讲的因果分析法、条件分析法、反向假设分析法或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议论。
道理论证示例:
观点: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造就成功。
在缺乏事例的情况下(假设没积累到李时珍的例子),我们可以进行道理论证: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会轻易成功;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会翻越那一座座人生高峰;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会错失许多风雨后的彩虹(反向假设分析法,运用了排比)。只有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才能在艰苦中造就成功(条件分析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因果分析法)。(125字)
(不管用哪一种方法进行道理论证,都可以采用排比的手法把道理拓展开去,增强说理和文采,还可以达到字数要求。如上文“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会轻易成功;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不会翻越那一座座人生高峰;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会错失许多风雨后的彩虹”。)
小结:掌握了写作的规律将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从容面对作文,只要我们付出一定的努力,重视写作,那么,在高考考场上,作文将能帮助我们轻松拿下半壁江山!
第二篇:高中议论文如何用好事例论据[定稿]
高中议论文如何用好事例论据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作文中事实论据的作用很大。例如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落地快。”伽利略却手持轻重不同的两个铁球登上比萨斜塔。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铿然巨响粉碎了禁锢人们头脑一千八百年的谬误。这就是事实的威力,可见事例的雄辩作用。
事实论据从哪里来呢?主要途径有三:一是取自生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感受融进作品);二是取自历史(阅读中获取的名人名事);三是取自文学(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
要用好既典型又生动的论据,必须做到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不能为叙述而叙述,叙述应为议论服务;事例叙述完后要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选取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是:只叙述事例,不进行分析,形成“论据十论据=观点”的错误形式。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用好事实论据有如下两个方面:
一、如何叙述论据
1、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例如: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用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画线句子从正反两方面列举事例,使事例由前面的句子一线贯穿。
2、化用事例
即用一两句话对所选事例进行高度概括,然后再运用到议论的行文中。这样的前提是,所选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的。
如: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又如: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
这两段文字分别化用了四个和两个事例,都没有展开,而使得整个句子紧凑、生动。3.一线串珠,高度凝练。
即把很多具有共同主题思想的事例高度锤炼,使之成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或排比段,凭句子结构的整齐、事例的丰富去征服阅卷老师。
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
画线句子内涵丰富,各方举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为后面的议论张本。
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画线句子把几位作家的事例紧凑凝练地排列在一起,表达出选择文学的情蕴。4.由点到面,层次分明。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例如: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具体事例,即“点”)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概括事例,即“面”)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最后展开议论)
二、例证后如何分析 l、例后假设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如: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常用引导词:“假如不这样”“试想”“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假使„那就„„”。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密切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如: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再如: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
画线部分就是对事例的评论。因为有了这段评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得以充分揭示,使事例和观点关系更加密切。
3、例后比较
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发现不同,能够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或拿所叙事例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比较,突显写作的目的。
(1)列举相同的例子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
画线句子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使读者深刻理解所举事例的内涵,强化所论述的观点。
(2)列举古今的事例分别对比分析。如下: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先对应所叙事例展开议论)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
(3)亦可列举两个正反不同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个例分析。如下: 曾经,驰骋战场,震慑欧洲大陆的拿破仑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从没有过快乐的一天。”而自幼生活在黑暗的无声世界里的海伦·凯勒却说“我热爱这个世界,生活是如此美好。”一位战功赫赫的君主他不曾幸福快乐,而又聋又哑的盲人凯勒却如此幸福,为何?原因在于前者他虽然取得了辉煌,但他忘记了太多人性的温暖,而是将敌人的伤害,战争的苦痛铭记于心,所以他背负着太多怨气和怒火去奴役他的臣服者,最终被流放孤岛;而海伦·凯勒忘记了命运给她的苦痛和不公待遇,在短暂的生命里,她铭记住身边的鸟语花香,铭记了父母老师给予她的爱和温暖,因而她是幸福的。(正反对比)
4、例后设问
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其中的画线部分,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常用引导词:“为什么”
“正是因为”“因为„„所以„„””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5.例后归纳
即收光聚焦,点材成金。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一篇文章如仅仅局限于某一事物或某几个材料的界定之内,就象课堂上端坐的小学生,那表达效果一定不好,相反,如果考生能够将文章的材料聚焦在一个深刻的道理上,就会平添文章深邃的内涵,使阅卷人折服。
例如:中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珠子之于牡蛎?”而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鲜明的语言展示了他的理解:珠子是牡蛎体内生病的产物,而作家的文笔同是作者内心深处沉痛感情的流露。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玛丽·居里远走他乡,发愤攻读,矢志成才,一生两次荣获诺贝尔奖。中国历史上,“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可见痛苦之中不仅有快乐,而且有创造。
总之,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事实论据与道理阐述不是孤立存在的,综合运用并恰当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三篇:高中议论文道理事例论据
议论文论据集锦
一、理想篇
1、道理论据: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罗兰
2、事实论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
二、立志篇
1、道理论据: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高尔基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石玉昆
2、事实论据:
周处立志好学 鲁迅异医从文
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
1、道理论据: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泰戈尔
2、事实论据:
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竺可桢“我知道太少了。”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事业的奠基人。1974年1月23日,是他逝世前两个星期的日了,这天,照例有少人来看望他,因他病情日重,竺夫人便把所有的亲朋好友留在房外。猛然间,竺可桢听到外孙女婿的声音,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进去。竺可侦的外孙子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而竺可桢深感自己缺乏“基本粒子”这门新学科的知识,并为此着急而曾五次向晚辈求教。现在,他又抓信这个机会,要求“补课”了。竺老病重,听觉受到严重损伤,带上助听器也听不清外孙女婿的讲话,只得要求把讲的写下来。竺夫人劝他休息,竺老缓慢地吃力地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了。”当他听完国外研究基本粒子的近况,以及杨振宁的《规范场》取得的新进展后,满意地笑了。
四、勤奋篇
1、道理论据: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是不必担心不能成材的。——华罗庚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范晔
2、事实论据:
王羲之苦练成“书圣” 刮目相看 头悬梁锥刺股
自学成才的高尔基。高尔基小时候是在每天十几小时繁重劳动和鞭打责骂下度过的。但即使过着这样的生活,他也总是抓住每一分钟空闲时间读书。店老板不许他读书,他千方百计地弄到书,躲到阁楼上、储藏室里阅读。夜晚借月光或自制的小灯盏照着读书,没有蜡烛,他就把老的烛盘上的蜡油收集起来,装在一只罐头盒里,再注入一些灯油,用棉线卷一根灯芯照着读书。在面包房当工人时,他用零碎的木棒在揉面的台子上架起一个临时的书架,一面揉面团,一面读书。有一次,老板走进去看他在读书,想把书拿走扔到火里去,高尔基抓住老板的胳膊愤怒地叫喊:“你敢烧掉那本书!”吼退了老板。监视、威吓没能阻止高尔基读书,反而使他自学的信念更坚定了。
五、积累篇
1、道理论据:
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战国策》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黑格尔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2、事实论据:
陶罐积累资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日记说:“这里有100个题材。”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司马迁游学积累。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六、勤学好问篇
1、道理论据: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知,不思则不得也。——晁说之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会毫无用处。——富兰克林
具有创造性独立思维的人才可能有创造事业。——伯克
2、事实论据:
华罗庚一生好质疑。伽利略多思好问。
鲁班发明锯子。鲁班生活在工匠之家,从小好学肯钻,随家里人参加建筑工程劳动,学会多种手艺。一次,他的手指被草拉破出血,他便研究起茅草,发现茅草边上有许多锋利的锯齿。据此,他发明了锯子。他还发明了曲尺、钻子、凿子、铲子、机关锁、机动的木马车和云梯等工具。两千多年来,他直被木匠奉为“祖师”。
七、惜时篇
1、道理论据: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最短,最平凡而又是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如果说时间是最宝贵的东西,那么浪费时间就是最大的挥霍。——富兰克林
时间可以获得金钱,金钱却买不到时间。——谚语
2、事实论据:
分秒必争。苏联昆虫专家柳比歇夫每天晚上要把一天的活动,包括休息、读报、写信、看戏、说话花去的时间,十分精确地记录下来。一月做一次小结,一年做总结。1963年是他最满意的一年,因为他创造了2006小时的最高工作记录。他出去散步,便背外语,遇到废话连篇的会议,就演算习题,真是分秒必争。
巴尔扎克惜时如金。巴尔扎克是位多产作家。他的时间一一秒也空过的。一次,巴尔扎克太累了,对一个朋友说:“我睡一会儿,你一小时后叫醒我。”一个小时过去了,朋友实在不忍心叫醒他,巴尔扎克醒来,发觉超过了一个小时,几乎是暴跳如雷地对朋友说:“你为什么不叫醒我,耽误了我多少时间啊!”
闻鸡起舞。东晋祖逖与刘琨均为同州主簿时,共同立下大志,决心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来。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听到野外鸡叫,将刘琨蹬醒说:“此非恶声也。”直床练习舞剑。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我与您都应当离开中原到外边干一番事业了。”
八、助人为乐篇
1、道理论据:
高洁的人喜欢施惠,而耻于受惠。——亚里斯多德 助人应及时,帮人应诚心。——谚语
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2、事实论据:
韩信与施恩不图报。
雷锋的优秀品质。雷锋生活上艰苦朴素,却常用省下来的钱去帮助别人。战友中谁家里有困难,他就偷偷地把自己的钱寄去;战友的衣服脏了、破了,他就悄悄地帮助洗净、补好。业余时间,他到学校当校外辅导员;逢年过节,他到火车站扶老携幼,到候车室打扫卫生;出差外出,好事做一路。一次,有位妇女为丢失火车票犯愁,他掏出自己的津贴买来票,还送她上车。有人说他是“傻子”。他却说:“我是甘心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是需要这样的‘傻子’的,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的。”
老人种苹果。有位老大爷种了许多苹果树。有家问他:“你这种这么多苹果树干什么呀?要等好久好久,这些树才能结出苹果来呢,恐怕你吃不着它们了。”老大爷说:“虽然我吃不着,可是别人吃得着呀,那时候他们会感谢我的。
九、勇敢坚毅篇
1、道理论据
遇事难易,而勇于敢为——欧阳修
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不屈服。——居里夫人
古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
2、事实论据:关羽胃疗毒 伯承开刀 勾践卧薪尝胆 斯特洛夫斯基用生命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十、友谊篇
1、道理论据: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论语》
成功可以招引朋友,挫败可以考验朋友。——贺拉斯
真挚的友谊犹如健康,不到失却时,无法体味其珍贵。——培根
2、事实论据:
举世无双的密友——马克思和恩格斯,管鲍之交
高山流水觅知音。春秋时期,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弹奏描写高山的曲子,钟子期便赞美道:“弹得好啊,高耸巍峨的泰山。”当伯牙转而弹奏描写流水的曲子,钟子期又赞赏道:“弹得好啊,浩浩荡荡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断弦,从此再不也弹琴了,认为世上再没有知音了。
管宁割席。三国时,管宁和华歆本是少年时代的同学。两人曾一起在菜园中锄草,看到地上有一片黄金,管宁看也不看一眼,只管锄草。华歆把黄金捡起来看了看,才指导它掷去。有一次两人同坐一席读书,门外有一们官员路过,身穿鲜明的官服,坐着车子,前呼后拥,好不气派。管宁照常读书,一点也不动心,华歆却忍不住出去看热闹,心下羡慕不已。管宁看到这种情况,便把坐席割开,跟华歆各坐各的。并且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我不能跟你坐一起。”
十一、孝敬父母篇
1、道理论据: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肥哺之义。——谚语
长江能容百代客,寸草难报三春晖。——楹联
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俗语
2、事实论据:
孝道要看尽心。孔子的大弟子子路是个有孝心的人。有一天他想到已去世的父母,感慨地说:“我真伤心,因太贫困了父母在世时,没有好的东丁供养他们;父母去世时,丧礼办得也简单。”孔子劝解地说:“你不要有这样的想法,你用大豆做食品,将白水当饮料,侍奉父母又亲,虽说是清苦些,但能尽量让他们高兴快乐,就算尽到你的孝道了。”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恩格斯的父亲去世时,留下一笔巨额遗产。按照法律,长子恩格斯应该得到一笔遗产,但恩格斯的弟弟却蛮横地要恩格斯入弃继承权。这时,恩格斯的母亲正患重病,为了不使母亲因兄弟间的财产纠纷加剧病情,他毅然放弃了继承权。一年之后,母亲的身体逐渐康复,恩格斯才将真相告诉母亲。“世上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使我让您在晚年时因家庭纠纷而悲伤。我还会有成百上千个企业,但我永远只有一个母亲。”
山东济南一中创立“孝敬日”活动
十二、热爱劳动篇
1、道理论据: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李大钊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可待幸福长眠——达•芬奇
劳动最使一个人的道德高尚。——加里宁
2、事实论据:
陆龟蒙种地。唐代陆龟蒙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他家住在松江甫里,有田数百亩,房屋二三十间。他家的田苦于地势低下,一下大雨就跟江水连成一片,因此收成不好。陆龟蒙经常亲自拿带着农具,到田里筑堤,排水,除草,忙个不停。有人讥笑他过于劳苦,他说:“尧舜治理天下晒黑了脊梁,大禹治水磨出了厚茧,他们都是圣人,尚且如此辛苦,我一个平民百姓,怎敢不勤劳呢?”
十三、节俭篇
1、道理论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朱德
2、事实论据:
曹操不爱奢华。曹操节俭,不爱奢华。他不准后宫的人穿锦绣衣服,也不准侍人的鞋子有两种颜色。他使用的帏账屏风,补了又补。用来取暖的茵蓐,也没有饰过。攻城拔邑所缴获的华美物品,他全部赏赐给有功之臣,尤其对功勋卓著的部下,重奖不惜千金。各地进献来的物品,也都和群臣一起享用。临死前,他留下遗言:“收殓时仍用平时穿的衣服,不要以金玉珍宝陪葬。”
十四、健身强体篇
1、道理论据:
斯泰
人生的本质就是于运动,安谥宁静就是死亡。——帕斯卡
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木村久一
2、事实论据:
朱德同志喜受爬山。毛泽东的“日谈”
巴甫洛夫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经常参加骑自行车、划船、做操、游泳、滑雪运动。60岁时他练吊球和鞍马。70岁后,他练快步走,到80岁后,他练负重散步,长年的锻炼使的身体强壮,冬天从不觉得冷。
十五、爱国篇
1、道理论据:
忍看图事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2、事实论据:
苏轼牧羊,虎门销烟
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得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种极其痛苦的事情。——列夫•托尔世界上最朴素的将军——朱德
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科学家归国。40年代后期,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生活、科研环境,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辗转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十六、以民为本篇
1、道理论据: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你停止生命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2、事实论据:
危难时不弃百姓。曹操南下,刘琮束后无策,刘备率领兵马往江陵撤退,当时荆州百姓多旭附刘备,当撤至当阳时,百姓已达10余万人。装载什物的车辆有几千辆,一天只能赶几十里路。有人劝刘备说:“我们应急行军去保护江陵,现在人马虽众,战士却少,如果曹军赶到,凭什么去抵抗呢?不如抛弃百姓速行。”刘备回答说:“要想成大事业,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现面百姓危难中归附我,是希望我能保护他们,我怎么能忍心抛弃呢?”
周总理心系灾区人民
江总书记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1998年8月13日,汉泽民总书记来到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上午10点,江总书记一下飞机,就直奔荆江大堤。当时,烈日当空,暑气逼人,长江第五次洪峰正在通过沙市,水位达到44.83米,流量为4.94万立方米每秒,是入汛以来最大的一次。江总书记来到重点险段观音矶察看险情。下午,江总书记又随着洪峰急速赶往洪湖。在中沙角险段大堤上,江总书记亲切慰问抗洪的广大军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保护城市,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
十七、无私奉献篇
1、道理论据:
只在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鲁迅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萧楚女
我们愿意做一个攀登科学高峰的“人梯”,让年轻的一代踏着我们的肩膀上去。—华罗庚
2、事实论据:
孔繁森的遗物:一是仅有的8.6元钱,二是他去世前4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几条建议。
“抗洪英雄”高建成。
无私奉献永不变。1998年8月21日,全国劳动模范张霓向南京市慈善总会捐赠了10000元。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这1这万元,是全国商界首家劳模公司——张霓实业有限公司的第一笔业务收入,也是一家私营企业为了得到她的“首堂授课权”的开价。在此之前,张霓已先后三次向市慈善总会、全国慈善总会和市抗洪指挥部捐款共1400元。张霓要告诉大家:“劳模无私奉献的本质永远不会变。”
十八、实践篇
1、道理论据:
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林鸿
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队滩。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华罗庚
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实践的活动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克罗齐
2、事实论据:
做科研的有心人。竺可桢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可他上下班从不坐配备的小汽车,而是坚持步行一段再乘公共汽车。这样既锻炼了身体,更主要的是可坚持观察物候变化,为科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他每天都这样观察、记录,把天气变化、风力级别、气温升降等都记载下来,一生写了40多本这样的日记。临终前一天,他还记了这天的气象情况。
从木匠到画家。齐白石出身于贫苦农家,12岁就为生计所迫而学木匠谋生。但他自小就酷爱绘画,七八岁时就开始练习,天天抽空临摹或写生。为了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他时常在野外悉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和习性,晚上躺下被窝里还在用手指画草稿,经过数十年这样刻苦的实践磨练,他终于成为一代宗师。1957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实践出真知。五代末,著名建筑工匠喻皓曾用8年时间,在开封设计建造了开宝寺塔。此塔8角13层,高36丈,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开封地处中原地带,多西北风,他设计时特地让塔身略向西北倾斜,预计在风力的作用下,100年后塔身可以笔直,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喻皓的预见。
十九、创新篇
1、道理论据: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陶知行
不去探索更新的道路,只是跟着别人的脚印走路,也总会落后别人一步,要赶过前人,非有独创精神不可。——华罗庚
科学需要幻想,发明贵在创新。——爱迪生
2、事实论据:
商鞅、王安石变法,爱迪生发现和改进灯丝
推销商。有人到澳洲一个土著部落去推销鞋子,看到那里的人都赤着脚。一个失望地回去报告说:那里没有鞋市场,因为人们不穿鞋子。别一个很高兴地报告说:那里有很大的潜在市场,因为还没人在那儿经营过鞋业。
二十、机遇篇
1、道理论据: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范晔
喜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培根
生命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机会不会出现两次,必须当机立断,不然就永远别要。——罗曼•罗兰
2、事实论据:
苹果为什么落地——牛顿
孟浩然错失良机。孟浩然四十多岁时才到京师游历,他曾在太学作诗,满座宾客都感慨佩服,无人能及。一次,大诗人王维邀请他到内署,忽报唐玄宗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显示自己才华的时机,但孟浩然却惊慌地躲到床底下。王维实话实说,玄宗大喜道:“我听说过这个人,但从来没见过,他为什么要害怕得躲起来呢?”下令叫孟浩然出见。这原本是能让他平步青云的大好时机,但他又没好好把握,当皇帝问他的诗时,他朗诵的又是怨天尤人之诗,到了“不才明放弃”一句,唐玄宗很不高兴地说:“你自己不想做官,我何尝抛弃过你,为什么要诬蔑我呢?”于是孟浩然被放还,一生未受重用。
凡尔纳误撞大仲马。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18岁时,在巴黎学习法律。有一天,他参加一个上流人士的晚会。当他从楼上向下走时,童心未泯的凡尔纳像孩子一样从楼梯扶手向下滑,结果撞在一个胖胖的绅士的人身上。此人正是著名的作家大仲马。从此,两人相识了,大仲马的影响下,凡尔纳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最终被誉为法国“科学幻想之父。”
二十一、逆境成才篇
1、道理论据:
逆境是检验强者和弱者的试金石,也是造就英雄豪杰的先决条件。——箴言
逆境也有它的好处,就像丑陋而有毒的蟾蜍,它的头上却顶着一颗珍贵的宝石。——沙士比亚
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2、事实论据: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与命运抗争的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司马迁写《史记》,公元前110年,汉朝的史官司马谈在临终时交代自己的儿子司马迁:做史官时,不要忘记自己所要写的史书。司马迁哭着答应了父亲的请求。这就是要写作《史记》。可是,在他着手写《史记》不久,就被牵连进了李陵案件。因为李陵与匈奴打仗,战败后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大为生气,司马迁为安慰汉武帝,就说李陵可能是假设降,汉武帝认为李是替李陵说情,就把他设进监狱,并施以严酷的刑罚——腐刑。遭些打击,他曾萌发出自杀的念头,但他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含垢忍辱,历经20年,终于完成了《史记》。
二十二、批评篇
1、道理论据: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唐太宗
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歌德
千万别讨厌批评,它是你忠实的门警,假如把它一脚踢开,你的一切将会被错误偷尽。——格言
2、事实论据:
齐恒公不听忠言。周处改过自新。
希腊的进谏日。在希腊,狂欢节的最后一天称为进谏日。百姓可以向政府官员进忠告、献计谋,或者诉说自己的困苦、不幸和要求。群众在广场上以表演节目的行式进谏,政府官员们端坐在看台上或者街道一两边,边看边记录。
二
十三、珍爱人才篇
1、道理论据: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隋书》
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人才。——罗曼•罗兰
2、事实论据:
邓小平慧眼识人才——王兆国
用人杰得天下。刘邦曾对大臣们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前方的供应,我比不上萧何;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双比不上韩信。但是我能够任用这些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能够统一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一个范增,却不能重用他,因而被打败。对他的番话,大臣们无不心悦诚服。
美抢购俄科学家。前苏联解体后,美国疯狂地在俄罗斯购买廉价的科技人才和成果。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是第一个收益者。自1992年起,该公司已与俄科学家做成了三笔大交易。第一笔生意是与俄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达成的,它获得了对俄罗斯光纤研究成果和200名俄科学家的使用权。俄科学家每年从该公司领取的报酬只是720美元,对饱受通货膨胀之苦的俄罗斯人来说,这钱算处上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它根本无法与美国科学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薪相比。
二十四、遵守公德篇
1、道理论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修,心有礼则心泰。.面对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我的笑声中动摇!.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命不能争,运可以造,弱者认命,强者抗命,能者求命,智者造命。
.善用内在潜能,你就是走运的人。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现场直播..珍惜今天的拥有,明天才会富有。
.想法产生看法,看法产生做法。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时间让我们沉淀,空间让我们成长。
.坚持是一种智慧,固执是一种死板
第四篇: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上论据分析课,请同学们看两则例文。比较论据的使用上哪一则存在问题?你觉得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一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
“自古英才出寒家”。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明代大学士宋濂家里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两袖清风,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去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纪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2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续起来反抗。
师生交流,明确:材料一犯了“例而不议”的毛病。由于对所举事例缺少具体的分析,论点仍然是论点,材料仍然是材料,油水分离,未融在一起,所以没有说服力。
材料二的事实论据紧扣论点进行了分析议论,使论点与论据融为一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而不议”这也是同学现在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只摆事实,不讲道理,不重视对论据的分析。
二、选用事例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例证一定要能为论点服务,必须能有力地证实论点,不能牵强附会、貌合神离。
其次,所选的事例必须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能杜撰,不能想当然,否则,论证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三,事例要典型而新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能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力更强,身边人的例子则缺乏典型性。所选事例尽量是生活中刚刚发生的典型例子,读来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四,例子要充分、多样。整篇文章至少三、四个,每个分论点至少
一、两个。兼顾古今中外,尽量不是一个类别的例子。叙述事例的要求与方法:
叙述事例要概括,语言要简明,因为所选的事实例子是为说理服务的,只要能证明观点就可以,切忌喧宾夺主。叙述完事例后要略加分析,不能以例代议。
分析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假设分析法:
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假设材料中能达到的某种结果的条件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有志者事竟成
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呀!
教师范读
分析:作者为了论证“有志者事竟成”这个论点,选取了王羲之的事例,之后对这个事例进行了分析。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
迁移训练题 材料四 论点:“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才会彰显个性,取得成功
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假若
上面文字所举的是反面论据,体会这个段落的特点。并用“假若„„就„„”复句从正面假设分析
教师小结:这两段例文,一个正面举例,反面假设;一个反面举例,正面假设,都是由我们写作的具体情况决定的。
标志性词语:假如、如果、试想、倘若
2、探因分析法 对论据进行的分析,紧扣论点,探寻原因。
材料五 自信,但不能盲目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
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指名朗读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讨论,这段文字在叙述完论据后,对其从什么思路上做了分析?
明确:形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在探因的时候就朝论点的方向考虑,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使论据证明论 点。
标志性词语:“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
迁移训练:运用探因分析法分析王羲之的论据 材料三
拓展思维:用假设分析法分析论据(材料五)
3、意义分析法
即在举出实例之后,提炼出事件或行为意义,揭示出价值、影响或者危害。
材料六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文天祥当面叱责前来劝降的叛将吕文焕,最后在狱中不屈不挠.从容就义.实践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徐悲鸿面对洋学生的诬蔑,勇于向洋学生挑战,勤学苦练,在多次竞赛和考练中一直名列前茅.使那位洋学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富有聪明才智。朱自清宁愿饿死,坚决签名拒绝美援和拒绝接受配售的美国洋面粉,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妥协的反帝精神。华罗庚得知祖国解放的消息,毅然决然地抛弃了洋楼、汽车,带着全家登上邮船,回到祖国的怀抱。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真正表现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气概.他们是有骨气的中国人,他们的凛然正气将永远名垂青史,永远为人们所敬仰。
分析:在列举概括性事例之后,用意义分析的方法,揭示出出四个人行为的共同特点:他们都具有一种浩气四塞的凛然正气!四个人虽是出自于不同的朝代,经历着不同的遭遇,但相同的一点便是他们都是中国人,都具有中国人的铮铮铁骨和傲然正气。从而证明了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总结:运用意义分析法,可从正面分析其闪光点,也可对错误的行为分析其丑陋处,揭示其造成的危害后果,给世人以警醒。(正面:分析闪光点 反面:指出其危害)
思考:这段论据能不能用其他的分析方法,请同学们试一试。(口头表达)三总结:
在运用论据分析的方法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1、分析必须结合论据,紧紧围绕论点展开。
2、同一论据,可以采用多种分析的方法,到底用哪一种,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同一论据,可以提出不同的论点,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四、检测:
指出下段文字在分析论据方面的毛病,并加以改正。
失败是成功之母。发明家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六百二十八项发明,经过多少次失败且不去
说,仅在发明电灯的试验中寻找一种适合的灯丝,就试用了一千六百多种材料。试想,假如
爱迪生没有顽强的毅力,遇到困难而却步,那么,电灯的出现,还不知要推迟多少年?
板书设计
事实论据的分析
假设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如果---就 假如-----就 倘若----就
探因分析法 标志性词语:之所以-----是因为 “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
意义分析法 正面:分析闪光点 反面:指出其危害
4、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正反两种事例形成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论“从谏如流”》)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轻松起跑》)
5、归纳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回扣深化论点。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又如:
磨砺自己,乔达摩·西达多甘愿深居山中,潜心修炼,终于悟出禅机,成为了佛教的如来。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而窃取圣火,甘愿遭受终身被老鹰啄食肝脏的酷刑!唐僧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取得真经,成为了“长生不老”的圣佛。正是那些苦难才磨砺出他们坚韧的意志,而正是他们的坚韧才创造出那一个个不朽的神话,也正是那一个个神话使他们成为人类思想上的君王。《砺志之歌》
6、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事例与现实的对照中用反问句来表现,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入思考。如: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谈及自己文革时期虽下乡劳动仍不忘阅读的经历时,眼眸中闪动着泪光。在那样艰苦的时期,一个青年,用顽强守护着心灵的净土。无尽的折磨,疲倦的劳动,都没能占领这最后一片精神的净土。在那样的年代,尚且手不释卷,现如今的我们,又怎能以“没时间”“没钱”这样不堪一击的借口,来丢掉心中最后的一片领地呢?与这些人相比,难道我们不该为易中天先生的执著击节叫好吗?(《坚守心中的净土》)思考:以上各种方法有什么明显的标志性词语? 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列四组材料,完成问题。
A组
1、为什么李白成不了一文不值的大官?是因为诗仙的豪迈与脱俗在流浪的山水间得以凝结;为什么李煜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只因他承受着亡国奴的狼藉与悔恨;李清照没有成为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也是因为她尝遍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正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2、李白官场失意了,他不能当上大官,最后在文学上有大作为;同样,李清照、李煜也因遭到苦难而最终成为一代优秀诗人,生活的磨难使他们激发创作灵感,成就人生大业。
B组
1、李清照过着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居无定所;司马迁遭到宫刑,忍受着别人的冷眼热嘲,尝尽人生百味;屈原被放逐到荒野之地,饥寒交迫;但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没有使他们失去活着的信心,而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这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C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D组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一共试验了606次,最终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二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么会问世呢?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那也决不会有“606 ”的诞生。正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最后获得了胜利,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E组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30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800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300多位时就出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几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1、以“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为论点,对比A组的两个文段,看看哪个写得更好,写得好的这个事例运用了何种方法分析说理?请分析并总结。
2、其余四组,分别运用了何种方法分析说理?这种方法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论点:逆境造就成功
试想,如果毛泽东主席在革命斗争面临逆境时放弃奋斗,那么我们还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国父孙中山在革命事业最困难的时间里,也是拼尽全力,勇往直前。李嘉诚先生面对失败的生意,从不想到放弃,而时迎难而上,在逆境中创造奇迹。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成功?是逆境!千千万万的成功大都来自于逆境,也正是逆境,造就了无数人的成功。但,也有不少在逆境的滚滚浪涛中黯然退下的人,他们只能作为历史,永远成为档案„„
思考:上文共用了哪几种分析方法?
三、阅读下文,根据论点,结合论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说理。
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就不应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要怀着执著的信念,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不断超越自己。世界球王贝利一生共踢进两千多个球,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射门。然而当人们问他所进的球哪一个最漂亮时,他却说:“下一个。”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他所导演的影片多次获金鸡奖、百花奖,有的还得了国际奖。而当人们问他对哪一部电影最满意时,他的回答却是:“下一部。”
因果法
假设法
对比法
归纳法
引申类比法
1、因果分析法。
一个是世界球王,一个是著名导演,正因为他们具有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才登上了事业的顶峰。他们不愧是真正的强者!
2、假设法。
假设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更多的人像谢晋那样,永不满足,永远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那么,我们就将拥有全世界最多最优秀的人才。而谁赢得人才,谁就将赢得未来,那时我们还有什么大业不能成就,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从正面推出其必将导致的结果,使论点和论据融为一体。)
试想,假如缺乏这种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贝利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头号球星的,谢晋也成不了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从反面推出其必将导致的结果,使论点和论据融为一体。)
3、对比法。即引出与论据中的事实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借助其与论据的对比使论点和论据融为一体。试以此法扣合如下:
与贝利和谢晋恰恰相反,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赋幽深奇丽,尤以《恨赋》《别赋》最为脍炙人口;到晚年却沉湎安逸而不思进取,以致“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好作品。又据《青年博览》载,人称神童的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就会微积分,进了安徽科技大学,除了只身到图书馆看他的微积分,就是在校园里闲逛,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结果退学后当了一名油漆工。诸如此类的例子,难道还不足以发人深省吗?
4、归纳法。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世;爱迪生自16岁发明电话自动拨号机开始,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新发明;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5、引申类比法
像世界球王贝利和著名导演谢晋这样在事业上堪称登峰造极的大师级人物尚且时刻不忘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作为本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青年一代,又岂能满足于刚刚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第五篇: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
(一)选用事例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例证一定要能为论点服务,必须能有力地证实论点,不能牵强附会、貌合神离。
其次,所选的事例必须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能杜撰,不能想当然,否则,论证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三,事例要典型而新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能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力更强,身边人的例子则缺乏典型性。所选事例尽量是生活中刚刚发生的典型例子,读来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四,例子要充分、多样。整篇文章至少三、四个,每个分论点至少
一、两个。兼顾古今中外,尽量不是一个类别的例子。叙述事例的要求与方法:
叙述事例要概括,语言要简明,因为所选的事实例子是为说理服务的,只要能证明观点就可以,切忌喧宾夺主。叙述完事例后要略加分析,不能以例代议。分析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因果分析法
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例如:
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在数学方面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努力与成功》)
作者在叙述事例之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费尔马资质的优劣,最后用“由此看来”得出结论。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又如: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自信,但不能盲目》)
2、假设法
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的正确性。如:
有人把科学家有重大发现、发明的原因归结为偶然的机遇,这实在是一个谬论。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指出:“在观察的领域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试想,如果弗莱明不是一个细菌学专家,或者对葡萄糖没有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或者粗心大意,把发霉的培养液随手倒掉,那他还能成为青霉素的发明者吗?(《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文中用“试想”“如果„„不是„„”的思路,对事例从反面加以剖析,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原论点“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的正确性,方法巧妙。
3、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正反两种事例形成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如: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论“从谏如流”》)
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
(《轻松起跑》)
4、归纳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回扣深化论点。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10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稀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坤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又如: 磨砺自己,乔达摩·西达多甘愿深居山中,潜心修炼,终于悟出禅机,成为了佛教的如来。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而窃取圣火,甘愿遭受终身被老鹰啄食肝脏的酷刑!唐僧在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取得真经,成为了“长生不老”的圣佛。正是那些苦难才磨砺出他们坚韧的意志,而正是他们的坚韧才创造出那一个个不朽的神话,也正是那一个个神话使他们成为人类思想上的君王。《砺志之歌》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
(二)5、揭示本质法(意义分析法)
举例后,对所举事例多侧面多角度地条分缕析或作纵深式的剖析挖掘,使事例的本质意义得以突出强调,使论点更为透彻明晰。如:
我想到了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挡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对于上流社会,他始终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他只是那样固执地画他笔下的农民,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宁静安详底下,我突然读懂了他的灵魂,那是一种精神的亢奋和难言的内心的悸动。对于米勒来说,任何财富都阻挡不了他对完美的追寻,他只是勇敢地追寻灵魂的高洁,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问灵魂》)
也就是说,在叙述事例之后,用精练的语言评判事例中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境界或其所作所为的价值、意义等。例如: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他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籍。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舍得》片段)本法跟第4种方法本质是一样的,区别在例子的多少。
6、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事例与现实的对照中用反问句来表现,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入思考。如: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谈及自己文革时期虽下乡劳动仍不忘阅读的经历时,眼眸中闪动着泪光。在那样艰苦的时期,一个青年,用顽强守护着心灵的净土。无尽的折磨,疲倦的劳动,都没能占领这最后一片精神的净土。在那样的年代,尚且手不释卷,现如今的我们,又怎能以“没时间”“没钱”这样不堪一击的借口,来丢掉心中最后的一片领地呢?与这些人相比,难道我们不该为易中天先生的执著击节叫好吗?(《坚守心中的净土》)
思考:以上各种方法有什么明显的标志性词语?
课堂练习
一、阅读下列四组材料,完成问题。
a组
1、为什么李白成不了一文不值的大官?是因为诗仙的豪迈与脱俗在流浪的山水间得以凝结;为什么李煜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只因他承受着亡国奴的狼藉与悔恨;李清照没有成为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也是因为她尝遍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正是他们创作的源泉。
2、李白官场失意了,他不能当上大官,最后在文学上有大作为;同样,李清照、李煜也因遭到苦难而最终成为一代优秀诗人,生活的磨难使他们激发创作灵感,成就人生大业。
b组
1、李清照过着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居无定所;司马迁遭到宫刑,忍受着别人的冷眼热嘲,尝尽人生百味;屈原被放逐到荒野之地,饥寒交迫;但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没有使他们失去活着的信心,而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这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c组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d组
欧立希为发明一种新药,一共试验了606次,最终成功制出了以试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试想,如果欧立希仅仅试验一二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那么,新药又怎么会问世呢?即使他试验了605次,又失败了,如果他这时丧失了信心,那么,他也会功亏一篑,功败垂成,那也决不会有“606 ”的诞生。正因为他坚持下去了,最后获得了胜利,可见,坚持就是胜利。
e组
英国数学家多番维尔倾注了30多年的精力,把圆周率值推算到小数点后800多位。可是后人发现,他在第300多位时就出了错误,也就是说,他后面二十几年的努力都是白费。科学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多番维尔如果能在推算过程中经常客观地审查自己的步骤和数据,就可能不会留下这个遗憾了。科学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常常听人后悔自己做得不好,什么不该做;事后再多的悔恨也于事无补,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对“出”的意义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1、以“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为论点,对比a组的两个文段,看看哪个写得更好,写得好的这个事例运用了何种方法分析说理?请分析并总结。
2、其余四组,分别运用了何种方法分析说理?这种方法是如何结合事例分析说理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论点:逆境造就成功
试想,如果毛泽东主席在革命斗争面临逆境时放弃奋斗,那么我们还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国父孙中山在革命事业最困难的时间里,也是拼尽全力,勇往直前。李嘉诚先生面对失败的生意,从不想到放弃,而时迎难而上,在逆境中创造奇迹。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成功?是逆境!千千万万的成功大都来自于逆境,也正是逆境,造就了无数人的成功。
但,也有不少在逆境的滚滚浪涛中黯然退下的人,他们只能作为历史,永远成为档案„„
思考:上文共用了哪几种分析方法?
三、阅读下文,根据论点,结合论据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说理。一个人想成就大事,就不应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要怀着执著的信念,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不断超越自己。世界球王贝利一生共踢进两千多个球,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射门。然而当人们问他所进的球哪一个最漂亮时,他却说:“下一个。”我国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他所导演的影片多次获金鸡奖、百花奖,有的还得了国际奖。而当人们问他对哪一部电影最满意时,他的回答却是:“下一部。” 因果法 假设法 对比法 归纳法 引申类比法
1、因果分析法。
一个是世界球王,一个是著名导演,正因为他们具有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才登上了事业的顶峰。他们不愧是真正的强者!
2、假设法。
假设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更多的人像谢晋那样,永不满足,永远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那么,我们就将拥有全世界最多最优秀的人才。而谁赢得人才,谁就将赢得未来,那时我们还有什么大业不能成就,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从正面推出其必将导致的结果,使论点和论据融为一体。)
试想,假如缺乏这种执著的信念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精神,贝利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世界头号球星的,谢晋也成不了中国著名的电影导演。那将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从反面推出其必将导致的结果,使论点和论据融为一体。)
3、对比法。即引出与论据中的事实相反或相对的事物,借助其与论据的对比使论点和论据融为一体。试以此法扣合如下:
与贝利和谢晋恰恰相反,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赋幽深奇丽,尤以《恨赋》《别赋》最为脍炙人口;到晚年却沉湎安逸而不思进取,以致“江郎才尽”,再也写不出好作品。又据《青年博览》载,人称神童的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就会微积分,进了安徽科技大学,除了只身到图书馆看他的微积分,就是在校园里闲逛,不思进取,成绩一落千丈,结果退学后当了一名油漆工。诸如此类的例子,难道还不足以发人深省吗?
4、归纳法。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世;爱迪生自16岁发明电话自动拨号机开始,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新发明;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5、引申类比法
像世界球王贝利和著名导演谢晋这样在事业上堪称登峰造极的大师级人物尚且时刻不忘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我们作为本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的青年一代,又岂能满足于刚刚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
由此,我不禁想起传说中的凤凰,亦古阿拉伯神鸟及西方之长寿鸟。其鸟“满五百岁”乃集香木浴火更生,华美而不复死。然而,其后每五百年,凤凰复又浴火一次;每一次心甘情愿、充满痛楚的浴火都是为了新的更为华美的更生。朋友们,让我们都成为新时代的凤凰,不断浴火更生,不断超越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