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调研笔记

时间:2019-05-14 02: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概调研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概调研笔记》。

第一篇:毛概调研笔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洞泾区实地走访:调研阶段一

——走访本区绿化、建筑和交通建设情况

调查时间:2012/11/10 调查地点:洞泾区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对象:基础设施 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主要是以走访的方式,并在这一天时间内对洞泾区的绿化、建筑以及交通建设进行实地的了解,走访居民的居住环境,通过所见的大体去记录拍照该区目前绿化、建筑和交通的建设情况。本次的走访,由我们组的所有成员一起分工完成,有的作记录,有的负责拍照片。通过收集有效资料以及记录目前洞泾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城乡发展过程中所属的位置与情况。

我们搭地铁并转公交车来到这个地区,刚开始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高楼密布,我们上网查阅过资料了解到这几年的发展,洞泾区并没有很大的变化,而是在以前的发展基础上增加了不少的企业,如果拿城市与乡镇来定义这里的话,也许仅仅是一个稍微好一些的乡镇而已,并无法在城乡区域发展中很好地凸显自己优势,很多空地也许还需要很好的规划。

我们看到这里的建筑相对比较简陋,相对较老的楼房依然很多,以前走过很多的地方,发现这边的基础设施还是蛮落后的,居民的居住环境相对比较差。到处可以见到比较肮脏的水沟、低洼地带以及未能完全建成的建筑物。这里没有看到很多的大公园或者小的健身场所,几乎随地都可以被四方的灰尘吹得满脸都是,可见这边的绿化很不见人意。在我们沿着公路不断并且交错地走着,想要看见一些繁华的地方以便给自己一点惊喜,然而我们的希望并无法实现,有时我们一路走着走着会迷失方向,也许这里真的是太空荡了。如果稍微留点意的话,可以很容易就看到农田,以及一些破烂的私人垃圾回收站。这里的交通建设并不怎么好,大街上普遍见到的是一些比较旧的小型卡车或者是摩托车,伴着大量尘土飞扬的道路,也许真的很叫人心烦,就像是没有打扫过的一样。道路交通纪序相对比较混乱,道路两旁的清洁卫生都比较差,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见到随处飞扬的垃圾袋或者卫生纸等。

第 1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我们试着在一个公交站台等车,结果要花上大量的时间等到一辆可以带自己去目的地的车,别说这些,更恐怖的是等了大半时间都没有一辆公交车或者出租车经过。

在洞泾,我们拍了很多的照片,而这些照片都恰恰证明了洞泾区发展的不见人意。长期以来洞泾区的居民处于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也许在很多方面都不太会讲究,也许政府的投入力已经逐渐、大幅度地提高,然而这些年的发展并没有给我们多大的惊喜,本区的居民也许只是淡漠地面对这一切。但是,上海对区域发展平衡的重视,各企业都已经往这个区转移,劳动力大幅度提升,居民收入进一步地改变,居住条件也慢慢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洞泾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不断增多,劳动力要流动量也慢慢变大,除了就业机会提升了,企业对于本区块居民的教育水平和职业培训水平也相应提高。调研心得:

这次调研以实地走访的形式进行,在比较轻松的走览中,我获得了一些信息,了解到了洞泾区的发展情况。对于调研结果,我内心收到很大的震撼,这个区域的发展确实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居住条件并不充裕,并不那么得人心。这边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政府去重视,各个企业去投资开发,以使得该区块得到快速稳定有效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城乡的差距。

尽管此次走访并不能得到齐全的资料,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大概了解到这边的发展情况以及人们生活的水平。我们认真地做了很多的记录,抓住每一个可以反映目前区域情况的图片,可以说这些对我们后面进一步的分析都非常有用。

对于这次调研的结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我们前期的准备工作做的很细致。我们知道成功与否心态很重要。相信自己,在调研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交际、实践能力是很必要的。

(2012/11/12)

浦东新区实地走访:调研阶段二

第 2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走访本区绿化、建筑和交通建设情况

调查时间:2012/11/17 调查地点:浦东新区 调查方式:走访 调查对象:基础设施 调查内容:

我们都知道浦东区是上海市比较繁荣的区域,每个节日我们都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游客都积满这边,拥有很多豪华的饭店以及咖啡馆,还有很多漂亮的景区以及好玩的游乐场所,人们各尽所能地享受着自己所拥有的以及政府所给予的一切,他们开心地过着每一天快乐幸福的生活,在所有人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

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浦东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建设情况,具体内容我们都首先作了整洁的规划与安排。以更好的内容以及调查方式去得到我们想要的调查目的。我们做了大概一个半小时的地铁来到了陆家嘴,我们眼前见到的完全跟之前在洞泾区的不一样,这里的街道特别的干净,而且交通流畅秩序井然,每一条交通路线都有很多的公交车来满足大家的出行,如果你能仔细一点的话到处都可以见到比较豪华的名牌车。各种百货商城在这里密集,而且很多国际大牌奢侈品都在这里有专卖店,逛街的人流中,我们看到的只有奢华。

我们之前调查过资料了解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上海的主要金融中心区之一,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面对外滩。整个金融贸易区总面积共有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开发地区为6.8平方公里,已有约100座大厦落成。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全中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必须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设办事处,因此陆家嘴是不少外资银行的总部所在地。目前共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陆家嘴设立办事处,当中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 浦东城区面貌明显得非常美观,抓住世博会重大契机,浦东的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累计达到浦东生态环境1700亿元左右,比“十五”时期增长1.2倍。浦东国际机场二期、7条轨道交通线、25项世博配套工程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顺利建成。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5.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完成削减目标,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2.6%。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区”、“国

第 3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家卫生城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浦东坚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良好的生态城区。浓度超标上百倍。调研心得:

通过这次调研,我发现与第一次调研相比要容易得多,浦东新区的交通相对比较便捷,所以我们走访的时间缩减不少,效率也提高了很多,而且得到的数据资料也比较多。另外,在浦东区我们的调研对象也广了而且很多的资料我们可以借助许多方式提前了解,使得这次的调研更加顺利一些。

对于这次调研过程,我认为效果很好。以前也做过一些调研,但难度不近相同,碰壁是难免的。然而这次非常的顺利,计划中的每一步我们都做得尽可能的完美,我们得到了想要的资料,并整理出了很好地说明问题的数据。相对于上一次的访谈来说,这次最大的不同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全然不同于在洞泾区,并感受到了身边一切的便捷与美好。大体来说,浦东新区很大程度地给我们展现了现代化建设的一切。

我觉得只要用心调研,做好充分的前期工作,就能获得很好的结果。问卷也好,走访也好,都能够很好地得到自己想要的调研目的。

(2012/11/19)

对洞泾浦东新区进行居民访问:调研阶段三

第 4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随机调查两区居民了解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调查时间:2012/12/1-2012/12/2 调查地点:两个区 调查方式:访问和发放问卷 调查对象:居民 调查内容:

虽然我们大家以前都发过和填过一些这样的问卷,但那都是帮同学或朋友发或者填写的,所以实际上对于我们的锻炼并不是很突出,虽然很辛苦,感受也很深。这个阶段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访问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以便获取更广泛性的信息,使得更好地达到我们的调研目的,了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中人们的各自所属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了解情况。为了更好地整合好我们的时间,这次的问卷调查同样安排是在星期六到星期日的白天进行。同时保证数据的有效性,我们也必须分两天分别在两个区块进行详细调研。面对有效调研对象发放我们的问卷以及口头访问,而且是随机进行,不同的街道的不同的小区,不过年龄层我们都统一在30-40岁的居民。

这次问卷调查我们准备了600份调查问卷。而且所调查的每个问题我们都经历了一番的讨论,以便得到我们想要的数据。调查的每个对象我们都做了仔细的筛选,对于一些看起来也许不乐意接收我们的问卷的我们尽量避免了。我们5个人平分了问卷,分别去不同的区域发放,最后集体进行采访并统一数据加以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地居民所属区域的真实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想带着我们的真诚走进了不同的居民家进行访问并发放问卷。当然我们所想要的希望居民能够热情地接受我们的来访。

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可以说在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些难度的,特别是在繁华的浦东新区,人们似乎看起来都比较的忙碌,有很多人拒绝了我们的调研,同时有些人还有种不屑一顾的神情,但接收我们的问卷的人中,有些人答卷特别快,以至于我们并不能很好地保证我们的问卷是否真实有效。我们反反复复在不同的小区,总想着得到一份真实有效的答卷,我们需要是真实的答案,以便更好地了解城乡发展情况和他们对本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了解,以及在这样的发展情况 第 5 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调研笔记

下他们的意见以及建议。在洞泾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有些居民并不想真实地勾选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他们有的还希望我们的问卷能够添加一些更能表达他们对目前发展状况看法的问题。也许他们的生活环境并不是很优越,但其中一些人很仔细认真地阅读了我们的问卷,在填写的过程中还问了我们许多的问题,有的写着写着就抱怨说现在政府的关心实在不平衡,并希望我们的问卷能够有效地说明并反映一些现状,而不单单是当作学生的任务去完成它。

这次的问卷调查主要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与百姓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机会,拉近了与群众的关系。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所体现的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大相径庭,交谈也并不像我所想象的那么容易,有温馨有感动也有不屑与不理解,我不得不感叹这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点也不假,我为自己的稚嫩天真感到惭愧,未来的路很长,我需要不断汲取经验,不断参与实践锻炼,使自己尽快成长 调研心得:

发问卷以及访问与之前的走访截然不同,问卷的调研范围变得广了,同时我们与调研对象之间的交流也确实多了了,虽然我们也无法确定每一分问卷的结果的有效性,但我们确实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不少。

这是一次深刻的经历,它让我学到了交际的技巧、实践的重要、团队协作的珍贵以及做事要保持一个积极仔细的态度,要善始善终,这样的学习经历要比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有趣,也使知识掌握地更实际更具体,相信也会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问卷调查过程中也许很出乎我们的意料,有些人非常认真并谨慎地填写我们的问卷,对每个问题仔细地问一遍,甚至还指明我们问卷的冗余部分„„种种情况,面对同一份问卷里的同一道题,不同的问卷对象能就该问题作出不同的答案,有些也许在我们思考的过程中有猜测出些蹊跷,然而有些却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最后,每一份问卷完美完成都会带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喜悦。

(2012/12/5)

第 6 页

第二篇:毛概笔记整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笔记整理

一、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官方哲学,对国家来说是指导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是理论基础。

2、马克思主义学说更多的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学说。

3、马克思影响历史的最大贡献:①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规律。

②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的本质(即社会性),应与十七世纪牛顿力学的创立、十八世纪进化论的提出并列看待。(牛顿力学把上帝从科学界赶走了,进化论把上帝从自然界中赶走了,唯物史观把上帝从历史的领域赶走了)

4、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

5、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是已被实践证明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经验和理论原则。

(二)毛泽东思想包含两个层次(毛泽东思想全是独创,两个层次有高下之分):

1、六部分独创性内容(解决六大具体问题)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3)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4)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武装斗争)(5)关于政策和策略的建设(统一战线)①(6)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2、三个活的灵魂(贯穿六部分始终,超越六部分之上)

(1)三个活的灵魂实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东西。

(2)三个活的灵魂实质上反映了三个方面,即基本立场(工人阶级)、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基本方法(辩证法)

①基本立场是工人阶级③的立场。为何马克思主义到目前仍起着深刻的影响?因为他选择了一个最有前途、最有希望的阶级,因为工人的利益与历史发展的趋势一致,工人的利益与大机器生产联系在一起,也是唯一能改变现实的力量(农民不可能有科学的实践观和历史观)

②基本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践观、历史观④(唯物主义的人类历史观)。

③基本方法是辩证法,联系的、运动变化的、一分为二的(重点论与两点论)

(3)三个活的灵魂将三个方面的内容融会贯通,用中国人的语言形式表达,即实事求①② 3、4、5这几点(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被称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三大经验,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谁要是正确的理解了这三个基本问题及其关系,谁就等于正确领导了全国革命。

④ “活的”的含义是“不死的,超越生命时空局限” 无产阶级指一般的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指具体的工人阶级。(不是同一概念)西方的“历史”的概念是相对于“自然”的,更多指的是人类历史。

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① 实事求是①的地位:a.(对党)是党的思想路线②

b.(对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c.(对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和基本点③

② 群众路线的地位(全是对党而言):a.党的组织路线

b.党的认识路线

c.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

d.党的根本的工作方法

③ 独立自主的地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独立自主最有意义的内涵:第一层: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走适合中

国国情的道路;

第二层:要求依靠中国同志解决中国问题,反对照搬照抄

别国经验。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毛泽东

三、邓小平理论体系

改革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胡锦涛

邓小平理论体系包含三个层次:

1、围绕“两个”(关键):始终围绕两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

2、解决“九个”(九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全在发展):

(1)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初级阶段;

(3)本质和发展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发展的动力——改革;

(5)发展的外部环境——开放论;

(6)发展的政治保障——四项基本原则;

(7)发展的战略——三步走;

(8)发展的特殊任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9)发展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发展的依靠力量——人民。

3、贯穿“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①④ 即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

思想路线即“思维路线”,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

其他两个灵魂是由实事求是派生出来的。

邓小平的观点常被概括为“猫、摸、抓、不争”即“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摸石头过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资”“社”“公”“私”不争论。② ③ ④四、一组肯定群众地位的说法

1、是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

2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①之一;

3、是三个代表之一;

4、是80 年党的历史留下的三大启示②之一(10 年前提出的)

5、中国共产党没有独立的利益,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利益诉求。

6、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执政后遇到的最大的危险是

脱离群众。

7、有无群众观点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是真正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四大区别:领导力量(最主要的区别);指导思想;

前途不同;世界历史的意义不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

级领导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一场革命的性质不取决于谁领导,而是领导任务,反帝反封是历史赋予资产阶级时代的使命。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体系包含七个方面:

1、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

2、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③④

3、领导力量:工人

工人阶级成为领导力量的必然性:

(1)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告诉我们:农民不行,民族资产阶级不行。

(2)中国工人的特殊优点:受压迫最深,因而革命性最强;

人数少(200万)但集中性强(沿海);

第一辈工人是农民变的,出卖劳动力,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

4、性质(三层)和前途(两步走)

5、纲领⑤:经济、政治(建立什么样的国体和政体)⑥、文化

6、道路(两个方面的本质性):a.武装夺权b.农村中心,农村包围城市。

为什么要走武装夺权的道路?这就要论证和平的议会斗争走不通,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对内没有民主形式可言,无议会和合法渠道。

②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80年党的历史留下的三大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依靠人民群众,必须始终自觉 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不剥削人,唯一与资本主义共同的地方是私有制。小资产阶级没有阶级共识,资产阶级分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

包括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又叫具体纲领或目前纲领。

国体即国家主体,政体即政治体制,国体是实质,政体是形式,“体制”表达“制度”。加强和改进党建。③不会成为领导力量。④ ⑤ ⑥

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与优点之一。——斯大林

7、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

五、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个概念: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一件事,两者是一般和具体的关系,考察问题的角度不同。

社会主义革命的含义:

1、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革命,;

2、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①

3、是解决无产阶级的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4、因此它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意识变革。

六、教材体系梳理

第1、2章是全书的总论,第3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4章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第5——15章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第5——7章总论性质,第5章是本质论,第6章是初级阶段论②,第7章是改革论。第8——11章分别写经济、政治(对内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第12章是特殊任务(实现祖国统一),第13章是第9章政治方面的继续(对外政治),第14——15章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总论,第14章是依靠力量(即统一战线,分为汉族和少数民族,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四类人③),第15章是领导核心(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②只要是把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永远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初级阶段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解决了国情问题。包含三样东西:初级阶段本身、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路线从根本上规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纲领是基本路线的具体化。

③ 工人是头,农民是主力,知识分子是最主要的创新力量,军人是长城

第三篇:毛概考试笔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三、3、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3.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二、两在理论成果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最

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 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

(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

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经验与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

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

会主义。

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

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

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 目标和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

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

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第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八、中国梦

(二)思想内涵中国梦深刻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形象描绘了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集中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愿景。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特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经济更加发达,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政治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2)民族振兴: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进而使中华民族再次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再次以高昂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三者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意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中国道路:就是中特道路,中特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每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

九、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原因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十、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答: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只有坚持五位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形成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的发展格局,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政治领域:强化党和国家在生态文明建

设中的政治领导力进一步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领导力,以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保障生态文明政策创新,是目前的紧迫需要,要发挥党强大的动员能力,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各级执政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建立党总揽生态文明大局、全体群众广泛参与的建设氛围。加强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化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学决策作用。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议题作为党中央决策的重大问题,给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的执行力度,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上。增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监督问责职能,保证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 到实处,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强化政协对生态文明工作的监督职能,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局面,促进政协在组织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会议和活动上发挥积极作用。(2)经济领域:大力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实现绿色发展,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排放产业发展;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传统资源型产业升级和转型,积极培育和引导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新型服务业等产业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将环保产业作为促进绿色发展的突破口之

一。(3)社会领域:建立公民社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提高公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参与程度,使社会公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第一,将公民环境权明确确立在宪法中,并在相关条文中具体规定,对包括环境使用权、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请求权等具体内容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加大公众对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力度。第二,完善环境管理信息公开制度。第三,健全环境立法听证制度。第四,完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第五,建立和发展我国非政府环境保护团体的制度。同时,加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宣传和权利意识教育,使环境意识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觉行为。(4)文化领域:将生态文明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完善建设生态文明的道德文化制度,形成广泛、持久的社会意识形态,将生态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执政观、政绩观。加强环境文化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境文化发展机制;加强媒体宣传机制,创造环境文化社会氛围;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环境文化建设;借鉴西方环境文化理念,加强国际环境文化交流与合作。倡导绿色消费文化,培育生态消费意识。规范绿色产品标准,鼓励企业绿色生产,为消费者绿色消费提供更大的绿色市场。如何正确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关系? 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当前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建设状况,社会政治条件以及人口素质等,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党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必须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做好生态保育工作,建设循环经济。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十二、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第一,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套好的领导制度、方法及优良工作作风,都是应该继承和继续发扬的,但有的必然要随着任务、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进、补充和更新。如果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势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党的领导和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削弱。第三,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党内存在着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组织不纯的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损害了党的战斗力;在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方面,一些党的组织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领导工作涣散软弱,治党不严,一些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不够,某些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在党内滋长蔓延;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度方面也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十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2.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3.发展基层民主。

第四篇:毛概复习笔记

毛概复习资料(权威)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是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背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7、三个代表的主要内容:代表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实事求是的内涵: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因为强调实事求是一方面是要我们学会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学会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党和国家经过长期经验确立的思想核心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概括

12、解放思想的内涵: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管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革命。

1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1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论断资本桂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6、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9、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五中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本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2、发展才是硬道理:

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的需要。

23、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5、科教兴国的含义: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科技第一、教育优秀)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含义:

1、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和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主要特征:

1、从生产力情况看,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具有多层次和不平衡性。

2、从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未成熟,还不完善。

3、从上层建筑状况来看,这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律还未成熟,还不完善。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0、“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在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2、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3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34、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3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再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36、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7、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8、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9、试论述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

4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人民民主专政(国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4、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45、政治协商制度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也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46、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

47、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4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50、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5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5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长期不变。

53、新世纪阶段的对台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与台湾人民方针决不改变。

54、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邓小平)

55、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56、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毛泽东)

57、五项基本原则(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第五篇:毛概串讲笔记(范文模版)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考纲要求

1.“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

2.“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思想体系及活的灵魂。”

本章是《毛泽东思想概论》部分的绪论。主要论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逐渐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

学习本章,主要应对以下四方面的问题理解和把握。

首先,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一系列创造性经验做出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是毛泽东思想。

其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再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主要方面。

最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一、选择题

1.首先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C)

A.刘少奇 B.朱德 C.王稼祥 D.邓小平

2.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D)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3.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B)

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 D.抗日战争时期

4.毛泽东明确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B)

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六届七中全会 D.党的七大

5.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学习和时局》

6.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C)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一切为了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一切依靠群众

7.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

8.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D)

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9.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C)

A.遵义会议 B.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10.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是(D)

A.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B.党的其他领导人的思想

C.党的文件和决议 D.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11.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是在(C)

A.1921年 B.1927年 C.1938年 D.1949年

12.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会议是(D)

A.党的七大 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1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B)

A.新民主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14.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间

15.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使用“统一战线”的概念的是()

A.毛泽东 B.蔡和森 C.瞿秋白 D.邓中夏

16.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 B.中共四大

C.中共七大 D.1948年晋绥干部会议

17.毛泽东首次使用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是在哪篇文章中()

A.《反对本本主义》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论联合政府》

18.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的文章是()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本本主义》

19.在中共历史上第一次明确使用“群众路线”的概念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20.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A.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B.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22.毛泽东在哪篇著作中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三个显著标志之一。()

A.《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B.《论联合政府》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反对本本主义》

23.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阶级是在()

A.辛亥革命以后 B.五四运动以后

C.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24.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主要标志是提出了()

A.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C.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D.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25.毛泽东思想范畴中不包括()

A.党的各种文件和文献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 D.党的其他领导人的思想

二、辨析题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自发的产物。

答:(1)毛泽东思想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决不是偶然的。它的产生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发展的产物。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有:首先,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其次,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源泉;再次,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最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中国革命自发的产物,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错误。

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答:(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

(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创造最多、水平最高,因此,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天经地义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3)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错误。

3.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答:(1)新文化运动是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倡导和发动的思想启蒙运动,是1911年辛亥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延续。

(2)它的目的是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开辟道路。它所使用的思想武器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

(3)新文化运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错误。

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代表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1)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作,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2)毛泽东在土地革命前期发表的《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4篇文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代表著作,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错误。

三、简答题

1.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答: 毛泽东思想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产物。

(1)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造成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欧洲许多国家接连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勃发展起来。这就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有利的国际条件。

(2)由于俄国与中国相邻,而且地大人多,经济文化落后,沙皇统治时期政治腐朽,其国情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而十月革命的胜利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影响更为巨大和深刻。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中认识到世界潮流的变化,得出了“走俄国人的路”的历史结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努力运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活动,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因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就成为时代的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

2.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答: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决定了中国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社会大革命,以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改变封建的买办的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而要实现这种大革命,就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就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人民大革命。即使有了一时的革命运动,也是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的中国人民革命运动,无论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还是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无一不是由于没有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作指导。

(3)历史充分证明,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必须由先进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提出新的革命思想和革命纲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适应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继续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3.简述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思想理论条件。

答:(1)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①1915年9月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启发了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激起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探索民族解放新途径的热情,从而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之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巨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由从西方资产阶级文明中寻找出路转而向俄国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俄国革命经验重新考虑中国问题。“走俄国人的路”,就是他们得出的基本结论。

③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中国进步思想界的主流。中国的先进分子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考察、思考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并经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适合于中国情况的正确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就不可能产生毛泽东思想。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答:(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是由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思想理论基础,不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全部理论的科学性,而且还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并成为一个完整而又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它在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政策和策略、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以独特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毛泽东思想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3)这些理论是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和历史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使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系统而又完备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具有科学性、独创性和完整性的鲜明特点。

5.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答: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是:

(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对毛泽东思想最精辟最科学的概括。它正确阐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实际的关系;毛泽东个人智慧和全党智慧的关系。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它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宝库。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6.简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或内容)

答: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础观点是:

(1)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即大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指出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即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买办资产阶级的各个集团以不同的帝国主义为靠山。据此确立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对资产阶级的政策和策略。

(2)科学地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阶层,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确立了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的思想。

(3)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的法宝”.(5)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著作中。

7.简述毛泽东思想成熟的基本标志。

答:(1)毛泽东思想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率先垂范,从事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工作,他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理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党的建设的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都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体现了成熟时期的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

(2)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主要是指党已经能够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作出科学总结;已经能够深刻认识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并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已经形成了既属于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并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3)把成熟的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

8.简述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原则。

答: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原则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

(2)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原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和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 根本保证。

9.简述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 党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有:

(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具体涵义是: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把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在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必须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4)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它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

10.简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特点。

答: 毛泽东思想的独创性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一体系具有以下三个鲜明特点:(1)科学性。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独创性。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但不拘泥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已有的结论,而是根据中国特殊情况所作出的理论创造。

(3)完整性。它在深入分析中国社会状况的基础上,系统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领导、道路、前途、步骤及转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它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它贯通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它是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11.简述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答: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个科学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绝不能用毛泽东在某一时间内和某一条件下对某一问题所说的某一两句话或某一两个观点,去代替对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性把握,不能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完整、准确的理解。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尤其要着重掌握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是指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则是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主要是指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等“左”倾错误理论观点。这些错误理论观点明显地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因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体系范畴。

(3)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客观真理、科学的理论。它的基本原理,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必须坚持的。但是毛泽东思想也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样,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只是为认识和发展真理而开辟了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必定要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不可能一成不变。邓小平理论,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四、论述题

1.试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提出的科学论断,并得到全党的肯定。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理论,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由于各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如何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运用它,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使之能够解决本国的具体问题,就成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考虑的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

(3)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完成了这一特殊困难的事业。

②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具体内容上,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对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经验进行了正确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理论;在表现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政策。毛泽东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试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

答: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找到了解决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胜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

(2)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毫无疑问,社会主义中国的基本制度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治基础。

(3)毛泽东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两者又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的许多重要思想,为后者提供借鉴、启迪并被吸收;前者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后者所继承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和政治优势。毛泽东思想中所倡导的许多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等,教育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动力。

(5)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是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落后而又极不平衡,毛泽东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在这样的国家中,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孕育和启迪了邓小平理论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

3.试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毛泽东用中国语言概括为“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

(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而形成的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是对党和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总结,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之一。

(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提出的根本方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必须坚持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的相支持和帮助,但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本国,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依靠本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去探索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正确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和向外国学习的关系,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关系等。

4.试述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答: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中,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主要是: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的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同样,正确的革命理论,只有同亿万群众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和形成。作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毛泽东思想,不是个别天才人物主观臆造的东西,而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不断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科学体系。在如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教条主义的倾向;另一种是经验主义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都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割裂开来,都不能引导中国取得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获得了克敌制胜的强大武器。

(2)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就清醒地分析了国民革 命失败后的形势,适时地将革命进攻的方向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全党树立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榜样。在“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毛泽东虽然屡遭排挤和打击,但他从未停止过同党内连续出现的“左”倾错误的斗争。

1930年5月他所写的《反对本本主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这篇文章初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从教条主义的束缚中,从对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的迷信中解放出来,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3)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项事关中国革命成败的特殊而伟大的事业。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正确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在理论上提出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主要是使产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来了一番改造,使它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5.试述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1)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学说。

(2)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了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3)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4)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经济体制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观点。

(5)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着重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

(6)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任务,提出了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以及一整套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建设方针。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可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提议,等等。

(7)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

第二章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产生。”

2.“掌握近代中国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性质及其历史发展。”

3.“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考纲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认清中国的国情,即认清中国的社会性质,这是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学习本章,主要应把握如下问题:

首先,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贫穷落后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近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特点。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种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的条件。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具备了政治、经济、思想条件,并在“五四运动”后由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担负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起,实现了这一转变。

再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路,这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殖民地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B)A.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共二大 5.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 B.洋务派开设的工厂 C.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6.1919年五四运动时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为(B)A.100万 B.200万 C.500万 D.1000万 7.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C)

A.旧民主主义 B.民主主义 C.新民主主义 D.社会主义 8.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D)A.革命原因不同 B.革命对象不同 C.革命动力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9.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D)A.帝国主义不容许 B.封建主义不容许

C.无产阶级不容许 D.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软弱性 10.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______相结合的产物(A)A.中国工人运动 B.中国革命实际 C.中国知识分子 D.中国国情

1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C)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

A.中国同盟会 B.中华革命党 C.中国共产党 D.第三党

13.在近代中国首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是(D)A.《〈民报〉发刊词》 B.兴中会誓词 C.中共一大 D.中共二大

14.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是(A)

A.封建势力 B.买办资本家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本主义 15.系统地、科学地解决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著作是(D)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6.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B)A.康有为 B.孙中山 C.严复 D.章太炎

17.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D)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商业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D)A.帝国主义的凶残 B.封建势力的强大

C.领导者的错误 D.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19.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A)A.封建地主阶级的腐败 B.帝国主义的入侵 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农民的愚昧

2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C)A.进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和反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B.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发展生产力

C.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辨析题

1.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答:中国农民阶级有较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是,他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①由于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

②他们看不清斗争的前途,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教训,也难以抵制封建主义的影响,不能始终保持革命队伍的团结和巩固,因而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③历史证明,中国农民阶级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正确。

2.戊戌变法是维新派领导的旨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

答:①戊戌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和经济的改革,来发展资本主义、富国求强的社会改良运动。

②资产阶级改良派企图在不触动封建制度根基的前提下,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和一批帝党官僚,通过改良的办法来发展资本主义,而且幻想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下实行变法革新,完全脱离人民群众,走温和改良的道路,因此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不是革命。

正确。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是由于共产国际的帮助。

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曾经得到了共产国际的帮助。但是,从根本上来说,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这是主要原因。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促使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要条件。

错误。

4.中国同盟会纲领是一个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答:①同盟会纲领即旧三民主义,它是近代中国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张暴力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这个纲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是一个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错误。

注意:灵活掌握简答题变为辨析题的做法。

三、简答题

1.简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

答:(1)基本特点是:

①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

③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⑤中国近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⑥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简述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历史任务。

答: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历史任务是:

(1)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在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之下,近代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压

迫,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应该完成的历史任务。因此,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推翻封建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3.简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答: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这是因为

(1)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中国,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

①从政治上看,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外交主权等逐步丧失,中国已经是国不成国;

②从经济上看,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获得了兴办工矿企业、铁路,进行出口贸易等特权,中国的经济命脉已牢牢地被列强控制了;

③从文化上看,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实施文化侵略政策,中国人民的精神被麻醉,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④另外,西方列强还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要改变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掠夺。所以说,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2)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的统治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所以说,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4.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什么?

答: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

(1)中国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在鸦片战争后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国早期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和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步成长壮大的。其社会力量和社会基础比中国资产阶级要广大得多。

(2)中国无产阶级不仅具有世界无产阶级的一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而且还有许多特殊优点:

①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

②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③高度集中,便于组织、动员;

④中国无产阶级从开始走上政治舞台起,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是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5.简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

答: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条件是:

(1)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呼唤新的领导阶级。这是转变的历史条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转变的经济条件。

(3)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这是转变的政治条件。

(4)新文化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这是转变的思想条件。

6.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这是因为:

(1)从时代特征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这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客观上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同盟军及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从革命目标来看,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已不同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目标已不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革命的前途是实现社会主义。

(3)从革命领导力量来看,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并对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五四运动表明,中国民主革命则由无产阶级来领导。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是新旧民主革命的根本区别,使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从指导思想来看,中国的先进分子在五四运动中起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指导作用,他们所宣传和用以指导行动的理论武器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它所指引的方向则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7.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 胜利的道路。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四、论述题

1.试述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

(1)帝国主义不容许。

①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

②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热烈地向它们表示友谊,还是不能得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

③事实上,袁世凯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2)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根本的原因。

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

②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

③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

(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

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试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性飞跃具备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

(1)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发展一直很慢,但在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比较迅速。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品输入量减少,出口量增加,中国外贸逆差额逐年下降;中国近代工业,其中主要是轻工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资本集中趋势日益明显,拥有千万元以上的大企业开始形成。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奠定了政治基础。

①中国无产阶级是在中国社会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最先出现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的社会力量。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在中国沿海开办企业,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60年代起,在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企业中,诞生了中国第二批产业工人;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已达200万人。

②中国工人阶级比资产阶级资格更老,反帝反封建更坚决。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群众觉悟的提高,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日益发展。一是罢工次数增加,规模扩大。二是同盟性罢工日益增多,工人阶级的组织能力有很大提高,开始成立“工团”组织。三是罢工斗争由经济斗争向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发展。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提供了思想指导。

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第2卷起改名为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政治,反对封建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废除文言文,给封建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破除了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发挥了思想启蒙运动的作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自由观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对中国最大最深刻的影响是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③近代中国第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实现。

3.试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和革命发展、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到1921年,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①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大量涌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纷纷建立;马克思主义课程开始登上高等学校讲坛;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著作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陆续翻译出版;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队伍逐渐形成。

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斗争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开展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批判了基尔特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不断扩大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阵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五四运动中,他们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巨大威力,实现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五四运动以后,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表明中国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条件日趋成熟。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后,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深入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从1920年起,他们开始着手建党活动。在中国最早筹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在上海成立。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成立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

(4)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从各方面给予的实际帮助,从外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人民从此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日益兴起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指导思想,就能够制定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和正确的方针政策,保证中国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直到胜利;

③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考纲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性质、前途及纲领。”

2.“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考纲分析

本章着重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具体展开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本章应把握好以下问题:

首先,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个总路线的具体内容包括:

(1)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区别。

(2)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即通常所说的“三大敌人”或“三座大山”.(3)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力量。其中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这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关键问题和主要标志。

农民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大资产阶级依附于帝国主义,通常是革命的对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

其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旧民主革命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它以无产阶级为领导,其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

再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是: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2)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继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3)文化纲领是:创造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A)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C)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中共四大 D.中共五大

3.“二次革命论”是由谁____提出来的?(A)

A.陈独秀 B.瞿秋白 C.李立三 D.王明

“二次革命论”是指先由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然后由无产阶级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关键问题是排斥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B)

A.反帝反封建 B.无产阶级领导

C.农民同盟军 D.非资本主义前途

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取决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无产阶级领导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则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C)

A.民族资产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农民阶级

6.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A)

A.农民阶级 B.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7.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D)

A.独立的国家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共和国 D.社会主义

8.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D)

A.合作社经济 B.私人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营经济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D)

A.武装斗争 B.建设农村根据地

C.政权建设 D.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10.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C)

A.是否以爱国主义为内容 B.是否以民族形式出现

C.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D.是否为人民大众服务

11.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对象之一的是(C)

A.小资产阶级 B.旧式富农

C.官僚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2.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D)

A.独立国家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共和国 D.社会主义

13.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70年代 D.20世纪初

14.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D)

A.官僚资本 B.民族资本

C.买办资本 D.封建剥削制度

15.毛泽东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B)

A.《五四运动》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体”是(D)

A.无产阶级专政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C.资产阶级专政 D.几个革命阶级的专政

17.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A)

A.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B.议会制

C.委员会制 D.政治协商制

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当中的地位。

18.毛泽东在哪部著作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D)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政策》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19.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B)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农民问题 C.革命对象 D.革命动力

农民问题的关键问题是土地问题,即改变现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20.毛泽东明确提出土地改革总路线的著作是(B)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A)

A.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封建主义

D.实现共产主义

22.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C)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民族资本主义

C.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D.个体经济

23.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C)

A.买办阶级 B.自由职业者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知识分子阶层

24.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

A.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英美派(C)

25.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B)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新政治协商会议

二、辨析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只是反对资本主义中的官僚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中的官僚资产阶级,因为它们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错误。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答:(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错误。

3.在中华民族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是革命的“天然领导者”.答:(1)人类社会一般的规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异常强大,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阶级,联合各革命阶级,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2)中国资产阶级应当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重任,但由于其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它始终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要有新的领导阶级,走新的道路。

(3)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这一要求,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而且,中国的无产阶级由于其自身的许多特殊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的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 任。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

(4)对于无产阶级领导权这一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识清楚。在民主革命早期,党内曾有人认为,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者”.这种观点强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天然领导者”的认识却是错误的,因为,领导者并非天然地属于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会尽一切力量来争夺民主革命的领导权。民主革命的实践证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是通过不断的斗争来实现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的。

错误。

三、简答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完整概括:“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②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目的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相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如何理解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1)帝国主义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第一个最凶恶的敌人,是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向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以武力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与独立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是最大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3)帝国主义还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主要支持者。

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来看,中国共产党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3.简述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答:(1)是由民主革命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们互相勾结共同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把80%的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和发动农民,才有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农民问题,或者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2)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内容。

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但是,如果没有广大的同盟军,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一句空话,革命就不可能胜利。由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无产阶级同农民建立牢固的联盟,就成为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首要条件。没有工农联盟,就不会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也不可能团结其他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就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的武装斗争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我们的军队,百分之八十是农民,革命战争胜利主要依靠农民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援。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4.简述我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可靠的同盟军,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农民阶级包括富农、中农和贫农,三者状况不同,对于革命的态度也不一样。

(1)富农占农村人口的5%,他们有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带有半封建性,但一般自己也参加劳动。他们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一份力量,在反对地主的土地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

(2)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20%,一般不剥削别人,经济上能自给自足,政治上没有权利,受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压迫,不但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和土地革命,并且能够接受社会主义。因此,全部中农都可以成为无产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是重要的革命动力的一部分。中农态度的向背是决定革命胜负的一个因素。

(3)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的70%,贫农没有土地或很少土地,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5.简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共和国,其主要特点有:

(1)新民主主义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新民主主义的政体,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3)新民主主义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过程中,一定时期采取的一种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四、论述题

1.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

毛泽东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同时,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纲领,作为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1)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一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政治的集中体现。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特点是:

①“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②“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③新民主主义政治既与欧美式的三权分立有本质区别,又与苏联无产阶级苏维埃制度不同,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国家形式,其前途是社会主义。

(2)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具体说来: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解放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步骤。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官僚资本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从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上是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既不同于封建文化,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文化,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形式。这种文化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奴化思想,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它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这种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而也是民主的文化。

总之,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试述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

(1)中华民族资产阶级难以担当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本来应充当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他们为此也曾进行过不懈的努力,但由于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终究不能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可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总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充当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 通。

(2)中国革命客观上要求有新的领导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需要,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这是由中国工人阶级本身的特点和优点决定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它除了具有国际工人阶级的一般优点,即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外,还有特殊的优点:

①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因而最富于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中国没有改良主义的经济基础。

②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的大中城市,并相对集中在外国资本和官僚买办资本的大型企业中,易于形成统一和强大的力量。

③与广大农民具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天然的联盟,比较容易得到占有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民的支持。

④在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最有觉悟的阶级。

总之,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只有工人阶级是最有觉悟、最有远见、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

3.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及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历史教训。

(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不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划分了新旧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②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③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的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2)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党内曾经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只看到了两者的区别,没有认识两者的联系,要在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主张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这两种错误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4.试述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民族资产阶级是带有两重性的阶级。他们一方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因而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没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革命性和妥协性就是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的特性。

(2)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原因是植根于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之中。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起就受到多方阻碍,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

①是外国姿本的压迫。它们在中国倾销商品和直接投资经营企业,致使中国的市场为它们的廉价的商品所占领。

②是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它们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占据垄断地位,其工业在资金、技术设备、原材料供应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

③是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农村生产力十分低下,农民购买力极其微弱,致使国内市场显得非常狭小。

④是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它们所实行的苛捐杂税等政策,使民族工商业获利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

⑤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

(3)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但在某一特定时期,又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只能是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对他们要采取极为慎重的政策。

5.试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半殖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旧民主主义已经让位于新民主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任务都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的阶级压迫,但两者之间有着原则区别。

①是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工人阶段只是追随资产阶级参加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

②是时代条件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③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为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④是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只有认清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6.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及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历史教训。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一般来说,这一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中国民主革命已经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由无产阶级领导,其前途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2)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旧民主主义已经让位于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两者之间有着原则区别。一是革命领导权不同;二是时代条件不同;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因而,革命目标与革命前途也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要在中国建立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然后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两种革命的关系是“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4)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上,党内曾经流行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割裂两个革命之间的衔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有认识两者的联系,要在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混淆两个革命的界限,主张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搞所谓“无间断”的革命,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这两种错误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在实践中造成了巨大损失。

7.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毛泽东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过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后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把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明确概括为:“没收封建阶段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一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①农民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土地问题。因为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不到农村人口10%的地主、富农掌握了70%~80%的土地,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劳动者只有20%~30%的土地。

②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和剥削关系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是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根源。因此,消灭封建地主阶级,实现土地制度的根本改革,这就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③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这将解放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革命战争提供物质基础;也使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农村人民政权的建设;并为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创造必要的前提。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①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形成,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它同外国垄断资本、本国地主经济相结合,成为买办、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不仅压迫工人和农民,而且压迫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官僚资本约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2/3,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并垄断全国的金融业。

③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的革命性质:一方面反帝反封建、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解决大资产阶级与官僚资本问题,又带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④完成没收官僚资本的革命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没收占垄断地位的官僚资本,使新民主主义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其次,无产阶级可以利用由官僚资本转化而来的经济力量,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为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及相应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3)保护民族工商业。民族工商业是民族资本家经营的那部分企业。中国共产党在对待民族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上,曾出过偏差,走过弯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主要原因如下:①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比较进步的生产关系。

②是由民族资本的特点决定的。民族资本占现代工业的10%,大多数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保护和发展它们,对支援革命战争、改善人民生活、发展国民经济均有重要意义。

③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表现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部分时间内,一定程度上参加了民主革命,是团结与争取的对象。

④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全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因此,在新民主主义国家权力达到的地方,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本必须给予保护。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革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必须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考纲要求

1.“了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个主要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和掌握这三个法宝的基本理论观点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

考纲分析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系统地阐述关系中国革命胜利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个基本问题。毛泽东把它们概括为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理解了这三个问题就理解了中国革命;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中国革命就能获得胜利。学习本章,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首先,统一战线问题。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以及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其次,武装斗争问题。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人民军队,开展人民战争;这支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执行严格的纪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支军队必须接受党的绝对领导,人民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是游击战和带游击性质的运动战,它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依托,采取有中国特点的符合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再次,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掌握者,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基础,必须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是开展党内整风,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是政治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作风建设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传统作风。

最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特别强调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并具体指明了执政党建设的内容:

(1)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武装全党;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3)接受党内和党外的双重监督,这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条件;

(4)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

(5)努力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一、选择题

1.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是(A)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土地革命 D.党的建设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间派是(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3.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C)

A.西湖会议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中共三大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B)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爱国主义 D.民主主义

5.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B)

A.井冈山 B.江西瑞金 C.福建长汀 D.延安

6.无产阶级的天然和可靠的同盟军是()

A.农民 B.市民 C.学生 D.资产阶级

答案:A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突出的特点是(B)

A.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性 B.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C.没有固定的正式的组织形式 D.没有共同的具体的政治纲领

8.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

A.工农联盟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联盟

C.劳动者同非劳动者的联盟 D.被剥削者同剥削者的联盟

9.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C)

A.人民团体 B.人民政府 C.人民政协 D.人民代表大会

10.中共同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A)

A.有理有利有节 B.独立自主

C.武装对抗 D.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11.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A)

A.武装斗争 B.工人斗争 C.农民斗争 D.经济斗争

12.中国革命队伍的主力军是(B)

A.工人 B.农民 C.学生 D.市民

13.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是(B)

A.城市 B.农村 C.边疆 D.山寨

14.开始确立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的是(B)

A.南昌起义 B.三湾改编 C.八七会议 D.广州起义

15.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B)

A.经济工作 B.政治工作 C.军事工作 D.行政工作

16.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强调了(B)

A.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性 D.城市工作的重要性

17.人民军队的宗旨是(D)

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建设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8.“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C)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B.积极防御

C.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D.战略进攻

19.“工农武装割据”就是(D)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上述三者的紧密结合

20.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在主观上一开始就是按照(A)的建党原则和道路进行的。

A.列宁 B.斯大林 C.伯恩斯坦 D.考茨基

21.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是(D)

A.惩办主义 B.残酷斗争,无情打击

C.不扣帽子,不揪辫子 D.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22.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C)

A.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C.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指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党员和党的组织;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来教育和武装党员,来指导党的组织的各种活动。

23.中国共产党各方面建设的基础是(B)

A.政治建设 B.思想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24.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D.党委制

2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B)

A.实现共产主义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6.党内矛盾和斗争基本上是(B)

A.政治斗争 B.思想斗争 C.路线斗争 D.阶级斗争

27.解决党内矛盾和正确处理党内斗争的基本方法是(D)

A.从严治党 B.走群众路线

C.加强党内民主 D.批评与自我批评

28.党的建设的理论是在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斗争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特别是同(C)

A.地主阶级思想的斗争 B.农民阶级思想的斗争

C.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D.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

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数在党内的比重较大,因此是思想斗争的重点。

29.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C)

A.统一战线的发展 B.武装斗争的水平

C.党的建设的状况 D.三大法宝的关系

党是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核心,党的领导思想、力量如何决定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发挥作用的情况。

30.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必须实行(D)

A.独立自主 B.土地革命 C.武装斗争 D.群众路线

31.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D)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3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

A.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

33.延安整风的中心任务是(A)

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C.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反对主观主义就是反对那些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

延安整风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肃清这种主观主义在党内的影响,整顿学风,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作用。

34.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C)

A.服从命令听指挥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35.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C)

A.又联合又斗争

B.一切经过统一战线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

“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对顽固派的斗争方针。

36.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的根本问题是(B)

A.方针策略问题 B.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坚持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二、辨析题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

答: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

(2)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地域的广大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

(3)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4)事实上,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错误。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惟一的斗争形式。

答:(1)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2)中国革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这并不是说可以排斥或放弃其他形式的斗争。相反,毛泽东主张武装斗争要同工人的、农民的、青年的、妇女的、一切人民的斗争,同经济的、政治的、思想文化的斗争等等,或者直接或者间接地配合起来。

错误。

3.“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

答:(1)三大作风,是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所作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2)这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还形成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自力更生的作风,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作风等。

正确。

4.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

答: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

②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错误。

三、简答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答:(1)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这是统一战线得以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基本保障。

(2)无产阶级领导权,主要是指共产党对于全国人民的政治领导和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

(3)实现无产阶级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的基本条件是:

①制定统一战线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

②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

③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④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⑤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简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中国复杂的国情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难题。

(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获得他们的支持和衷心拥护。

(3)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使中国共产党人能正确开展党内斗争,经常揭露和克服自身活动中的缺点和错误,巩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

3.怎样保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怎样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呢?主要是通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来实现。

(1)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我军的指导思想,坚持对军队进行军队性质与宗旨教育,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

(2)政治领导就是用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上的正确性指挥军队工作,使其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3)组织领导就是在军队中建立和健全党的各级组织,把支部建立在连上,班排建立小组,保证军队绝对服从党的命令。

4.简述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1)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在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中一项重要原则,是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为此,必须在党内进行思想上、组织上的认真整顿,开展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以解决党员从思想入党的问题。

(2)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教育,进行党的理论建设;二是要对全体党员进行以党章为重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高党员的素质。

(3)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5.简述中国共产党怎样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两个联盟的关系。

(1)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性质不同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同一切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这两个联盟中,前者是在阶级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劳动阶级的联盟,是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体;后者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2)要正确处理好两个联盟的关系必须做到:

①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②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以斗争求团结。

③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互相促进。

6.简述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思想在战争中的作用。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主要原则。这一作战思想和方法在战争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它是实现战争胜利最有效的手段,它的效果一是全歼,二是速决。

(2)它能使敌人士气衰落,我军人心振奋。

(3)它可以使敌人的人力、物力不断减少,我军的人力、物力不断得到补充。

(4)它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歼灭敌军的增援部队,始终保持战场上的主动权。

四、论述题

1.试述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历史经验证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取得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必要性。

①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不仅有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还有与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相勾结的大资产阶级,要打倒三大敌人,单凭无产阶级孤军奋斗不可能取胜,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共同对敌。加之中国军阀内部充满了矛盾与争斗,无产阶级可以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争取同盟者,以打击主要敌人。

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尖锐对立,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则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无产阶级要打倒三大敌人,就必须联合在革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③中国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曲折性与长期性,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运用统一战线的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促使敌我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革命的方向转化,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

(2)可能性。

①近代中国社会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在客观上提供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阶级关系也决定了中国建立广泛统一战线的可能。

2.试述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因主要有:

(1)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中,需要“经常自己批判自己”,也就是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 更好地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如果不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则是不可能的。

(2)它是由中国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旧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要成分、封建主义影响较深的国家,农民、小资产阶级人数众多。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之中,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比重较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思想建设问题,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3)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深刻地反映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如:在政治上容易“左”右摇摆,走极端;在组织上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作风上常常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要克服这些错误,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克服小资产阶级的影响和侵袭。因此,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必须以党的思想建设为基础,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位,以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3.试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

(1)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原则,它关系到党本身的巩固和发展,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

(2)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体现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之所以有力量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就是要求全党始终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共产党员不能有任何的私利,一切都要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党的干部要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以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3)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也是由党的根本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是解决党内矛盾、进行党内斗争的有效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这一作风,能够使党员自觉地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袭,严于律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勇于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4.试述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三者的相互关系是: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关系。

当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地处理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着统一战线的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要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才能充分认识到在各个不同阶段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并在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独立原则,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才能充分发挥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增强统一战线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科学地总结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促进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党的建设和武装斗争的关系。

当党能正确处理革命武装斗争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前进一步;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时,党的发展、巩固和布尔什维克化就会后退一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党才能在极端的白色恐怖下,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不动摇,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旗,揭开中国革命新的一页;才能从实际出发,走上符合中国国情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且认真研究和解决相关的重大问题,创建一块块革命根据地,并使这些“星星之火”逐步成为“燎原之火”;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素质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从而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奠定坚强的武装力量的基础。

(3)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的关系。

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都密切联系于武装斗争这一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离开了游击战争,就不能了解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武装斗争。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因此,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如果党不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同它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同样,如果党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不进行坚决的、严肃的武装斗争,党也会瓦解,革命也会失败.第五章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实践。”

2.“掌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理论。”

3.“理解革命新道路理论的重大意义。”

考纲分析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系统地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学习本章,要把握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首先,中国革命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起义到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和认识过程。

其次,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革命进攻方向转向农村,而且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逐步从理论上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进程,最终实现了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标。

再次,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应试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A)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三湾改编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南昌起义

2.第一次明确指出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这一思想的著作是(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的会议是八七会议

3.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B)

A.地主阶级政权 B.城市买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政权

4.“工家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B)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

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

5.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C)

A.陕甘宁根据地 B.太行山根据地

C.晋察冀根据地 D.晋冀鲁豫根据地

6.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B)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井冈山土地法》

C.《兴国土地法》 D.《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土地法》

7.土地革命时期主张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和消灭富农政策的是(D)

A.陈独秀 B.瞿秋白

C.李立三 D.王明

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是(A)

A.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

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取消富农经济

9.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C)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五四指示》 D.《中国土地法大纲》

10.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C)

A.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十二月会议

11.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C)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洛川会议

12.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洪湖革命根据地

13.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是(A)

A.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 B.整编军队

C.制定夺取长沙的计划 D.向井冈山进军

14.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C)

A.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 B.共产党的领导

C.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国民革命的影响

15.毛泽东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唯物主义哲学基础的著作是(D)

A.《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6.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B)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B.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C.以反帝反封建为两大革命任务 D.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7.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会议(D)

A.中共八七会议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遵义会议

18.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B)

A.辽沈战役 B.济南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9.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八七会议后 B.中共六大后

C.古田会议后 D.遵义会议后

20.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D)

A.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斗争 B.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

C.抗捐抗税,打倒土豪劣绅 D.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

二、辨析题

1.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答:(1)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领导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2)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才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问题。

错误。

2.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实际上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答:(1)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通信,否定了照搬外国经验的“城市中心论”,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2)这个结论把建立小块红色政权提高到将来夺取全国政权的必由之路的高度,实际上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逐步积蓄革命力量,创造条件夺取中心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基本形成。

正确。3.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答:(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地方性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在农村,而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可以不依赖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奠定了物质基础;

(2)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

(3)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4)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的回旋余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 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5)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国民党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政权,它不仅未能解决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相反,却使各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激化,促使中国革命的形势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的客观条件。

错误。

4.工农武装割局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坚持工农武装割据。

①“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紧密结合。

②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

③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2)当新民主主义革命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党的工作重点已经由农村转到城市,开始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所以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是:在经济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政治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错误。

三、简答题

1.简述八七会议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决定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建立工农革命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作为党的最主要的任务;

(2)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阐明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3)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扭转了党内的混乱思想和悲观情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新篇章;

(4)但对于农村革命根据地问题仍缺乏明确的认识,同时滋长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2.简述秋收起义和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它是在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在战略上把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展开进攻和从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暂时退却两者结合起来的范例。

(2)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在实际上开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的历史进程,从而开辟了一条在农村重新积蓄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基本点,即:强调组织革命军队、注重军事问题的极端重要性;革命军队必须同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发动土地革命、建设革命政权、创建根据地;准备将革命工作的重点从敌人力量较强的城市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革命较有基础的山区去,为后来这一理论的最终形成作了思想准备。

3.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完整表述,是毛泽东在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提出的,它的内涵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

(1)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斗争形式。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因而没有武装斗争,便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能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态势,也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不能开辟、巩固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2)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依托,没有根据地,革命武装就无从开展土地革命,革命也就成了黄巢,李闯式的流寇主义。必须把农村根据地建设成巩固的阵地,才有可能与占据中心城市的强大敌人作长期的艰苦的斗争。根据地必须逐步发展扩大,采取波浪式地推进的政策,发展巩固中心区域,扩大边缘区域,然后向前推进。不发展根据地,就不能扩大红军,进而就无法进行一场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武装决战。

(3)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农民发动起来,从根本上摧毁反动统治的基础,使党和革命武装最大限度地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展土地革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关键是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贫苦农民,又要保护中间阶层的利益,这样才能使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站在革命一边,使根据地兴旺发达。

4.简述王明“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为代表的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其错误集中表现在他所写的《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一书中。

(1)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关系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夸大中国现阶段革命中反资产阶级、反富农斗争的意义。在土地改革中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旨在经济上消灭富农的政策。

(2)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上,无视敌强我弱的事实,夸大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革命主观力量的发展,否认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继续主张发动中心城市起义,形成全国革命的高潮。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城市中心论”,要求农村根据地服从和配合城市工作,轻视红军游击战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意义。

(4)在组织上推行宗派主义,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赣南会议和宁都会议上排斥了毛泽东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

王明“左”倾错误不仅使共产党丧失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有利时机,而且使党在白区的力量几乎损失百分之百,党在苏区的力量损失百分之九十以上,红军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央根据地被迫放弃,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毛泽东于1928年底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从理论上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的经济形态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中国广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划分势力范围的政策造成了军阀割据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生存发展的广泛空间,使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发生、坚持和发展起来。

(2)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是国民革命时期受到革命洗礼、并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的地方。

(3)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由于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社会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随着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与人民大众之间矛盾继续发展,为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和发展、并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创造了条件。

(4)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

(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执行,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2.试述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毛泽东于1936年底至1939年底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受帝国主义压迫,没有民族独立;内受封建制度压迫,没有民主制度,并且国民党新军阀凭借武装力量在全国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人民大众没有任何民主和自由,在全局上和长时期内不具备合法斗争的条件。因此武装斗争就成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军队成为聚集革命力量的主要组织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特点。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确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

(3)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的对比极为悬殊。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走狗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很难首先在城市发展和取得胜利,而广大农村则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要积蓄和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巩固的根据地,长期斗争,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

3.试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贡献及其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最基本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对外没有民族独立,对内没有民主制度,国民党反动政权凭借其武装 力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因此,无产阶级只能用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农村,建立广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领中心城市,广大农村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薄弱地区。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广大农村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而胜利的道路。

(2)毛泽东科学地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①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占优势,造成农村可以相对地脱离农村而存在,为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各派军阀的封建割据与利害冲突,以及农村又是反动势力统治的薄弱环节,使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国,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

②中国广大农村有较好的群众革命基础。广大劳动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拥护革命政权。

③各派军阀的反动统治,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根据地的扩展。

④相当力量正规红军的存在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根据地政权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证。

(3)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重要途径和形式。“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内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的三者紧密结合的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整体理论。它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①这一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②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③这一理论是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理论的重大贡献。第六章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各派政治力量在建国问题上的斗争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3.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本章的中心任务是:阐述中国共产党对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的认识历程,阐明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取得的最大成果。

学习本章要把握好以下问题:

首先,国家政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各派政治力量在建国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较量。斗争的结果是: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独裁政权覆灭了;欧美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破产了,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人民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共和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其次,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主义国家与革命学说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努力探索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的形式,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战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解放战争后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发展历程。

再次,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和阶级关系决定的。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内容。

最后,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国家政权问题上有许多独创性的贡献。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应试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在(B)

A.中共二大上 B.中共一大上

C.中共四大上 D.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

2.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工农政权的思想是在(C)

A.中共八七会议之后 B.八一南昌起义之后

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 D.广州起义之后

3.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B)

A.永新县工农兵政府 B.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C.莲花县工农兵政府 D.宁冈县工农兵政府

4.从1927年11 月至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B)的方案

A.劳农专政 B.工农民主专政

C.人民民主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5.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立(A)方案。

A.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B.工农专政共和国

C.人民民主共和国 D.中华人民共和国

6.“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中的成分构成是(A)

A.共产党员、非党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1/3

B.共产党员、知识分子、中间派各占1/3

C.无资阶级、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各占1/3

D.共产党员、国民党员、民主党派各占1/3

7.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党派主张建立(A)

A.资产阶级共和国 B.人民民主共和国

C.国民党***国家 D.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8.1947年10月,被国民党宣布为非法团体的政党是(A)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青年党

C.中国共产党 D.中国社会党

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A)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董必武 D.周恩来

11.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解放南京 D.北平和平解放

12.工农民主政权实际上是(D)

A.工农联盟的政府

B.工、农与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C.工、农与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

D.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联盟政府

13.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即国体是(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D)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联合政府》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5.标志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形成的文章是(C)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

16.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组织形式即政体是(C)

A.人民民主专政 B.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7.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D)

A.人民代表大会制 B.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C.民主集中制 D.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B)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参议会制度

19.第一次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人民民主专政组织形式的会议是(A)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B.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会常委第一次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第一届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20.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是(B)

A.工、农、商、学、兵联盟

B.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农联盟

21.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次实现了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革命政权是(C)

A.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B.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工农民主政府

C.“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府 D.解放区政权

2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B)

A.半社会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共产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B)

A.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二、辨析题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两个联盟,具有广泛的政治基础。答:正确。

(1)在政权组织的阶级结构上,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两个联盟,有广泛的政治基础。一般的无产阶级专政只实行工农联盟而把资产阶级排斥在国家政权之外。

(2)毛泽东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两个联盟:一个是工农联盟;另一个联盟,在民主革命时期是工农劳动者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在社会主义时期是工农劳动者同赞成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之间的联盟。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形式。

答:错误。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衔接了两个革命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也就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一种向着无产阶级专政过渡的形式。

(3)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我国开始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则由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因而这个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性质就由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政权,变为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即由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答:正确。

(1)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以及建国以后的根本任务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2)在1954年宪法颁布前,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三、简答题

1.简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只有对敌人实行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只有发扬人民民主,才能对敌人实行有力的专政。

(2)人民民主专政必须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工人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它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也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政权的机关是用普选方法产生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由代表大会选出的各级人民政府。

(4)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对内维护国家的统一、独立,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以至消灭阶级、实现大同。

2.简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点和特点。

答:(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总结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的经验、逐步摸索的政权组织形式;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2)这一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点: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它体现了人民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既保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使各个国家机关合作分工,各尽其责。

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便于我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国家意志、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④ 人民代表大会采取的协商与表决相结合的原则,保证了国家重大决策的正确与科学。

3.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答:(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①必须建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任何私利,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向敌人作斗争的无产阶级政党。

②必须建立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完全新式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

③必须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④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主要依靠中国各族人民自身的力量去夺取胜利。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

①它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②它是十月革命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激励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群众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增强了他们的斗争决心和信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③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由于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被确认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4.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最适当的组织形式。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适当的组织形式,即政体,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原理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与我国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经验相结合的一个创造。

(2)它是人民民主专政最好的组织形式,①它全面、直接反映了我国人民当家做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本质,采用了民主集中制的政权组织形式,组织全体人民建设新社会,摒弃了独裁制度和西方议会制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不相适应的弊病。

②它决定了我国的其他制度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它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是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最好的政治组织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1)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打碎敌人的国家机器,建立人民自己的国家政权。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解决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先后提出过“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国”等救国方案,并进行过多次英勇的斗争,但都失败了。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人民革命战争实践中,不仅找到了中国革命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而且积累了建立和发展农村根据地政权的丰富经验,创造了完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人民民主专政,从而解决了国家政权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

(2)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是因为中国革命是分两步走的,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接着就要不停顿地走第二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不能满足于以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来维护和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而是要以此作条件,使中国有可能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稳步地由农业国进入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进而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也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和任务。

2.怎样理解我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经验的基本总结。

(1)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经过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必经之路,中国也不能例外。

(2)近代以来中国资产阶级发动领导的一系列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失败,证明建立资产阶级领导的独立的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证明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成功之路。

(3)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阶级关系非常特殊和复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主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都曾是革命的动力,民主革命胜利后民族资产阶级仍能为发展经济文化作出贡献,并愿意接受无产阶级领导。所以,民主革命胜利后不能建立工农联盟的无产阶级专政,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专政的对象,而必须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人士在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型国家政权。总之,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3.试述人民共和国代替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两种命运与前途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国民党则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中间党派幻想在国共两党之间走第三条道路。最终结果是:人民共和国取代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1)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不容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战后美国取代日本的地位,扶蒋反共,企图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所以美国绝不允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社会主义特别是社会主义苏联不容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必然得到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无产阶级的有力援助。战后的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力量的中坚,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起着支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也是不可能的。

(3)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力图坚持***,更不容许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此,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国民主势力一直进行疯狂镇压和摧残,特别是1947年月10月国民党政府竟公然宣布民盟为“非法”.11月,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其他民主党派也遭镇压。这样,民主党派所谋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幻想也就彻底破灭了。

(4)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也决定其不能实现建立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往往依附于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其政治上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加之它提不出正确的纲领和农民政策,得不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能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因而建立以本阶级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只能是个幻想。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及其所领导的革命斗争的胜利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放弃了“第三条道路”.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坚持和扩大统一战线的政策,积极团结、热情帮助民主党派人士,使他们逐渐认清美蒋的反动本质,克服中间路线的幻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胜利发展,使他们看到了光明前途。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间派人士绝大多数抛弃了“中间路线”的主张,确认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走上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

由此可见,在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4.试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或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但其实质仍是无产阶级专政。

(1)两者的领导力量相同。两者都是工人阶级领导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标志就是共产党的领导。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

(2)两者的阶级基础相同。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为了保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必须争得农民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尤其是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这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战略和策略理论的基本原则。中国革命胜利的依据主要是工农联盟,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

(3)两者的职能相同。两者都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是对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敌人专政两个方面的互相结合。

(4)两者的历史任务相同。两者都是以消灭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基本目标。第七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考纲要求

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掌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要点。”

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4.“正确评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理论成果。”

考纲分析

本章集中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学习本章,应掌握如下问题和线索:

1.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一直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2)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再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党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最后,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一、选择题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B)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内的主要矛盾仍是(D)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

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B)

A.1949年10月至1952年10月 B.1949年10月至1956年12月

C.1953年12月至1956年12月 D.1957年1月至1966年5月

4.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D)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C.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D.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5.建国初期,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B)

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 B.保存富农经济

C.消灭富农经济 D.限制富农经济

6.我党对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B)

A.没收、没收 B.没收、和平赎买

C.和平赎买、没收 D.和平赎买、和平赎买

7.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循序渐进的步骤是(C)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8.国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是在(B)

A.开始委托订货之后 B.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之后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之后 D.实行了统购统销之后

9.1951年至1952年开展的“三反”运动是(B)

A.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B.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C.反贪污、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

D.反腐化、反贪污、反官僚主义

10.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两面性是(D)

A.革命性与妥协性

B.主动性与被动性

C.进步性与反动性

D.剥削工人的一面与拥护宪法、愿意接受改造的一面

11.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C)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帝国主义之间矛盾

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

1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D)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B)

A.对个体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C.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D.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1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C)

A.个体经济 B.私营经济

C.国营经济 D.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

1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与手段是(A)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C.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

16.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C.全国大陆的解放与统一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标志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全国大陆的统一 D.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 18.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依法治国

19.中共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C)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云 D.邓小平

20.中共八大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

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2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B)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C.进行思想、政治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二、辨析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便为大规模地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准备条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才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错误。

1956年12月,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了,才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和平赎买政策。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关于用和平赎买手段消灭私有制的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从必要性看,对民族资本采取与对官僚资本不同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两面性决定的,即它既有剥削工人、追求利润的一面,也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愿意接受社会主

义改造的一面,对其进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其现有优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从可能性看,建国后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为和平改造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具体实现步骤上看,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最终逐步实现对所有制和对人的双重改造。

正确。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主革命遗留下的任务还是大量的,国民党军队还占据着华南和西南地区,残留大陆的土匪、特务以及各类反革命分子活动极为猖狂,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改。此外,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财政经济严重困难,形势错综复杂。

(2)人民共和国面临的主要任务还不是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头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尽快地恢复国民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三、简答题

1.简述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包括:

(1)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现代性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其中的百分之八十是官僚垄断资本,百分之二十是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因此,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国家所有,以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允许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存在和发展,并鼓励其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对于占国民经济百分之九十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要慎重地、逐步地和积极地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实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

(2)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权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是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国内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前者将决定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来的发展前途,因此,对待资产阶级既要联合,又要斗争;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既要允许其充分发展,又要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方面。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带有过渡性的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社会。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952年12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3)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它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3.简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是:

(1)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及时地领导农民走上互助合作道路。这不仅是制止农村两极分化、正确解决国家工业化与小农经济之间矛盾的惟一正确办法,而且是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先实现合作化后实现机械化的经验。

(2)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和农民的习惯,采取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由低级到高级的步骤和形式,逐步地引导农民摆脱私有制走上公有制的道路,这既能避免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又能使农民愿意接受,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任务。

(3)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贯彻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指导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4.简述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

(1)严格区别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与改造的政策,实行和平赎买,避免了暴力与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

(2)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坚持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的形式,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逐步把他们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四、论述题

1.试述党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割断城市资产阶级与带有自发倾向的个体农民的联系,推动城市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实现两大改造的相互促进。

②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与改造农村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推动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合作化的成果。

③ 走“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实现集体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

④ 坚持自愿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说服、教育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

⑤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

(2)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① 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

② 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通过和平的方法对资本家进行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同国家政权结合并受国家政权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性质和作用完全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条件;其实质是通过和平赎买,而不是没收的方式;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具体实现步骤是,先把私人资本主义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国家计划轨道,然后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结果是实现双重改造,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2.试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之所以必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是因为:

(1)向社会主义转变是由近代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① 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力量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不可能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② 中国民主革命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当然不能容许资产阶级独占这个胜利果实,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③ 中国革命所处的国际环境,也不容许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④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民主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并为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经济上、理论上和干部上作了长期的准备。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的强烈愿望,完全符合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

①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努力,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胜利完成,但我国仍是一个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农业大国。只有加速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状况,更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迫切需要。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同国家经济政策、同国营经济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因此,只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之间的矛盾,解放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

③ 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的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一方面,土地改革后,广大个体农民为避免重新两极分化以及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业产品的需求日益扩大,也必然将分散的农业和手工业及时引导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上来。

3.试述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巨变。它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2)1956年,我国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大国,完成消灭私有制的壮举,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和社会的巨大动荡,反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空前奇迹。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已经基本消灭,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和发展,为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在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我党和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马列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和平赎买的设想,并创造了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形式,同时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从而用新的经济和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八章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纲分析

考试大纲对本章的具体要求是:

1.“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及其曲折历程。”

2.“掌握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

3.“正确评价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局限。”

本章系统阐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及其成果。

学习本章,应着重把握以下各方面的问题:

首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开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成为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端。

其次,毛泽东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成果。其理论成果是很宝贵的,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体说来:

(1)从指导思想上看,强调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从基本方针上看,强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思想等。

再次,毛泽东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理论成果的伟大意义是:它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它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源泉。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A)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D.《不要四面出击》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A)

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3.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是(D)

A.列宁 B.斯大林 C.马克思 D.毛泽东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C)

A.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B.对抗性的矛盾 C.非对抗性的矛盾

D.到处充满着矛盾,并且正是这些矛盾运动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5.毛泽东提出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的方针是(B)A.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D.利用、限制、改造

6.毛泽东提出繁荣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是(B)A.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团结——批评——团结 D.让工农兵占领文化艺术舞台

7.毛泽东提出,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属于(C)A.敌我矛盾 B.对抗性的矛盾 C.人民内部矛盾 D.无法调和的矛盾

8.周恩来在全国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上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的表述是(A)A.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知识分子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C.知识分子不属于工人阶级 D.知识分子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9.刘少奇在我国教育方针问题上提出了(B)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劳动相结合 B.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 C.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D.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10.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是(D)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B.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缺乏思想理论准备 C.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

D.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1.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我国开始进入(B)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方针是(C)A.反修防修,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

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进一步变革生产关系,以便迅速进入共产主义

1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所呈现的状况是(B)A.完全的公有制

B.基本上是单一的公有制

C.国营经济领导,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D.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14.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A)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调整、巩固、立实、提高 D.大干快上,超英赶美

15.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中最重要的问题是(C)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

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问题 D.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问题

16.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是(D)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毛泽东首先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7.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是(C)

A.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B.对抗性的矛盾

C.非对抗性矛盾 D.完全相适应

二、辨析题

1.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道路的任务,论述了处理经济、政治、中外关系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原则,这篇讲话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八大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正确。

2.在党的“八大”上,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1)在中国共产党“八大”上,他采纳了陈云提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的思想。

(2)这是对原有社会主义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极大突破。

正确。

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毛泽东确定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方针。

(1)在政治上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2)在经济工作中采取“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3)在科学文化工作中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方面采取“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正确。

4.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

(1)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2)1957年后的20年中,受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影响,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导致经济上急于求成和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入歧途。

正确。

5.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正式提出 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他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强调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按照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

(3)还应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中央与地方,国家、集体与个人等一系列关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错误。

三、简答题

1.简述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

(1)关于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

第一,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提出适当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避免走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老路。

第二,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提出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既要积极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也要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使我们可以更有力地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第三,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在加强国防建设的基础上,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

正确处理上述关系,其目的在于开辟一条跟苏联过去道路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的道路。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设想

第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提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关系,不能只顾一头。

第二,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避免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把地方卡得死死的,一点机动权都没有,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大党十分重要。

这些论述,表明了毛泽东对改革我国过分集中的经济体制所进行的探索。

(3)关于国家政治文化生活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一,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提出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同时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第二,正确处理党和非党的关系。提出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统一战线方针,改善同民主党派的关系,调动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

第三,正确处理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提出实行“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对一切反革命分子,都应当给以生活出路,使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第四,正确处理是与非的关系,提出在处理党内矛盾时,继续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

第五,正确处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提出向外国学习的方针和口号,学习一切民族和国家的优点和长处,反对盲目照搬和一概排斥。

《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问题,正确地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规律,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文中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为中共八大召开进行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文献,并对即将开始的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功绩。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次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路线和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构想和新成果。

(1)科学分析了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后的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任务,实际上确定了党的工作重点的战略转移。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总结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确定了第二个五个计划的基本任务,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陈云在会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建议,即以国家和集体经营、国家计划生产、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个体经营、自由生产、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为打破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探索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思想,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

(3)提出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要求加强对国家政府机关和领导干部的监督,反对官僚主义;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加强法制教育,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4)提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任务。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和突出个人;发扬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还提出废除在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问题。

“八大”是在我国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适时召开的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会。这次大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并提出了许多富于创造精神的新方针和新设想,是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创造性运用,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当然,由于实践的时间还短,理论上和思想上还不可能很成熟,许多新的观念和方针还不可能牢固地确立并取得深刻的共识。

总之,这次会议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还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发展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

3.简述“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从1956年开始陆续发表一些讲话,作出一些批示和规定,强调改善企业管理,提出了企业民主管理的思想。其要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1)实行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和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有根本不同的性质。资本家管理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企业是人民的企业,工人和干部是企业的主人,他们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和。因而工人参加管理,是工人当家作主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干部只有参加劳动,才能同工人群众保持最广泛、密切的联系,才能深入实际,熟悉生产,从而取得生产的主动权;才能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

(2)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职工群众实践的总结,在一定时间内,应当有相对稳定性,但不

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求规章制度也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新中国成立后在企业中施行的规章制度,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因此,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随着生产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3)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这是在技术改造的技术革命中解决重大技术问题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由于工人、技术人员、干部分工不同,在生产中执行不同职能,因此,观察问题的角度和工作经验都不尽相同。技术人员了解科学技术,工人熟悉生产,干部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管理经验。实行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就能够各自发挥长处,优势互补。

总之,“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是中国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它是毛泽东在改革中国(沿用苏联)企业管理制度的进程中提出来的,自然带有探索的性质。就其体现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这个指导思想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经验。

4.简述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

(1)客观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

(2)主观上,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过分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最终导致在经济建设中盲目冒进、急于求成的错误。

5.简述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1)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我国文化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2)这一方针要求在艺术上使各种不同风格和形式自由发展,在科学上使各种不同学术流派自由争论;反对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或禁止一种风格、学派或另一种风格、学派。

(3)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要通过自由讨论和实践来解决,而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去解决,从而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指明了方向。

四、论述题

1.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取得了哪些理论成果。

这些理论成果具体为: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 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提出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认为,要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工业化建设的速度的快慢和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力相适应。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还必须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 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3)对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三大改造完成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经济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政策思想,例如毛泽东提出了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思想;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补充的思想。这些思想为后来改革开放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4)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处理社会政治生活和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各种矛盾,使国家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毛泽东进行了深入探索。这方面的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尤其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运用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并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这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试述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地阐述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其基本内容是:

(1)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毛泽东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不表现为对抗的形式,可以经过社会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地解决这些矛盾而向前发展的。

(2)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有两类社会矛盾存在,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大量的、普遍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该不同。

一般说来,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应该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

(3)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即: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上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方针。

(4)强调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指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特别是正确处理大量表现出来的人民内部矛盾,其目的在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的思想,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重大成果。它以完整的理论形态、独创性的内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毛泽东是怎样论述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创造性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主要内容是:

(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它们之间存在着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这一矛盾同以往社会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加以解决。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社会前进。

(2)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社会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必须用民主的办法。

(3)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必须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避免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

(4)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全面兼顾的方针;在教育工作中,实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为解决我国社会存在的不同形式的人民内部矛盾指明了方向。

4.试述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1)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在于:

① 它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我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开端;

② 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正确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③ 这一探索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丰富经验。

(2)其历史局限是:

①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以致出现“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从而使探索走入歧途;

② 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正确理论成果,也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有的还出现了严重的背离;

③ 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倾向逐步发展,主要是指1957年后发生的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的错误。出现失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下载毛概调研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概调研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概终极笔记

    毛概终极笔记 一、 十七会议  一大(1921,7)《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1、 二大(1922,7)半殖半封;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

    第一次调研笔记毛概调研笔记(精选多篇)

    学历不同对就业的影响 —学生自身的看法 材料学院 053112220 崔朋贺 调查主题的意义: 我国高学历人才总体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但同时却出现了大量高学历人才处于失业状态......

    毛概笔记(考试专用)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

    毛概调研报告[合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题目 1、改革开放给城乡带来的变化(从经济、文化等某具体方面)——以家乡为例 2、新农合实施情况的社会调查——以家乡......

    毛概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 践 教 学 关于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调研报告 指导教师:张凤军调研人员:张诚 夏汀 李本 周先立 邓阳杰 专业班级:2014级微电2班......

    毛概调研方案

    调查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以"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为主题,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近三百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了学生共识程度较高的若干"好......

    毛概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研报告专业:信管1201 姓名:秦廷龙 学号:201206040117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教育体制就 业市场参考文献:《教育转型与专科毕业生就业》《高校就业指导模......

    毛概调研论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调研论文 论文名称: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研论文 年级专业: 2012级土木Y1201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评阅教师: 曾艳 提交时间: 2013—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