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
这里还有两种不同的情况需要加以区别,一种是课文(课本上的文章),另一种是课外的文章,可能是报纸、杂志上的文章,也可能是试卷中的阅读文章。这两种情况在方法技巧上是有区别的。
对于课本上的文章,就我的理解、感受与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和方法可以采用:
1、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本教材编者的整体编写思路与体例,教材的编写和一般著作的编撰是相同的,都要围绕一种基本思路与构架,每一部分之间会有一种内在联系,这些可以帮助学生来整体把握某一部分(比如单元、文章类型等)的一篇课文的整体内容及其特点。
2、根据课文的体裁整体把握其内容大概(类型上的)。比如记叙文,其内容主要记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内心世界,重要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影响、意义等,比如议论文,其内容主要是论证某种观点看法,表明某种态度倾向,比如散文,其内容主要是描绘山河美景,或表现人物情绪情感与精神思想,或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百态人生,表现深刻的思想与认识等,比如说明文,其内容主要是说明(介绍)事物的特征,比如文言文也可根据其大体类别依此类推。
3、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家庭出身、人生经历、社会思想、生命体验,甚至还可以联系作者的创作历程等,来把握文章的内容。(这是时代的大背景,社会背景。)
4、了解、分析文章的创作背景,涉及作者的人生遭际与思想特点、创作意图等。(这是小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
5、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与主体思想倾向。这一条对那些问题特征特别明显的作家尤其适用,比如像沈从文的《边城》,萧红的《呼兰河传》,巴金的《家》,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高晓声的《陈奂生上城》,鲁迅的小说、杂文等。
以下就是具体的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把握了,对课本上的文章当然同样适用,我在下面来说。
对于课外的文章,包括报纸、杂志上的文章,和试卷中的阅读文章,就我的理解、感受与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角度和方法可以采用:
1、文章题目。
尤其是试卷中的阅读文章,特别是高考题中的阅读文章,一般都是精心选择精心设计的,包括文章题目,都是非常规范与标准的,这类文章的题目就一定会有一定的提示作用,比如提示文章体裁,提示文章内容范围,提示问题,甚至直接揭示文章主题。
我这里所说的文章,也包括(古代)诗歌。像今年山东卷高考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选取的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寄远》,这首诗的题目有两种版本,还有一个版本是《南陵道中》,查阅相关诗集选本与类籍,我们可以发现《南陵道中》这个版本是更为流通的,出题人却偏偏题作《寄远》,我感觉就有提示的用意(作用),如果考生能够注意到题目的作用,就可以降低审题和把握诗歌内容的难度,然后再联系张九龄的名作《望月怀远》,这首诗大部分考生小学就能够背诵的,就可以明确这里的“远”都是指远在故乡的亲人。这样就很容易地把握准了诗歌的主题,分析理解判断写作手法都不会有特别大的偏差了。
当然,报纸、杂志上的文章或者是一般模拟试题上的阅读文章,题目的设计可能就粗疏一些,这种办法不一定白分百奏效。
2、作者。
作者的情形又分几种情况,一种是知名作家,大家都很熟悉,你也熟悉;一种是一般作者,不熟悉;第三种,是知名作家,可能有很多人熟悉,但是你不熟悉;第四种,不是知名作家,可能很少有人熟悉,但是你熟悉。
如果是大部分人都比较熟悉的作家,就有可能有一定的提示或暗示作用,或者文章内容与主题会隐含在作者的某些背景情况之中。如果学生能够调动起自己的储备,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与把握与此结合起来,也会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是大部分人都不熟悉的作家,可能就较少提示或暗示作用(尤其是在试题中),但是文章作者与文章主题之间一定有联系,所以,如果你自己熟悉的,还是可以联系作者的相关资料,知人论世。
3、文章体裁。
对考试题中的文章来说,主要是科技类、社科类文章(以说明介绍情况为主,主要采用说明或者说明色彩很浓的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以议论性散文为主的文学类作品,以新闻特写、新闻综述、人物访谈、人物评传类文章为主的实用类文章。这些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文章主要内容及主题的把握上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都可以利用。
比如议论性散文,或者抒情性散文,就需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包括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和感情色彩的词语。比如科技类、社科类文章,就需要特别注意文章中的主要概念和不同人物的不同观点以及前后观点或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因果联系)。
4、文章思路与结构。
文章的思路揭示作者思想的发展过程与结果(即情感或观点),结构就是思路的外部形式,这对把握文章主题至关重要。凡是文章思路不清楚者,表明文章作者的感情不冷静不深刻,思想不成熟,观点不明确,这是一条文章写作的死律。而高明的作家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好的文章思路都非常清楚明确;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通过梳理文章的思路来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试题中的尤其是高考试题中的文章都应该具备此项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方法需要与文章体裁结合使用。不同体裁的文章,其行文思路的特点不同,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迅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比如议论性散文,其行文思路一般是遵循“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基本模式,所以一旦确定了文章的基本体裁,就可以特别注意文章开头一段和文章最后一段。一般说来,这应该基本就可以把握住文章的基本主题了。而且,高明的作家,不只是整篇文章都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就是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段,都是如此,所以每一部分每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把握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来把握。
比如今年山东卷高考试题心中的第一篇大阅读文章,选取了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这篇文章就非常典型。文章第一段就点明了主旨:“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而且第一段的思路非常清晰,先是叙述自己每到一个陌生城市总喜欢随便走走的习惯,然后顺势一转,“我想,人生也是如此”,接着就摆出了自己的基本观点:人应该努力创业做事,但是不能忽略内心世界的保养与追求。这样就不难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而且,这篇文章符合高手文章的条件,所以“文章题目”也可以考虑。这篇文章的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家”,“家”在这篇文章中是一个象征,作者在第一段就对其象征意义作了非常明确的解释:“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回”就是回归。“记住”就是不要忘记,就是不能忽略,就是要好好把持,保护。)
5、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词句。
对于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文章,自然不在话下。其实,无论是何种体裁的文章,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词句的都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标志。对于作者来说,这是方法;对于读者来说,这也是方法。另外,充满感情色彩或有明显感情倾向的词句也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标准,比如在记叙性的、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文章里,表示色彩的词语往往有特别的韵味。
6、使用了修辞格的文句。
记叙性的、抒情性的文章里,都会或多或少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这些文句往往都包含很深的意蕴,需要深入揣摩,也一定会对把握文章内容与主题起到很重要的帮助作用。而且,就试题的考查方式来看,很多试题就直接结合文章中的修词句来设题,尤其是比喻。在议论性的文章里,比喻虽然不被称作修辞格,但是也时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也经常被作为考查点来设题,其实也可以放在这一类情况里来掌握。
7、类似的词语或文句。
尤其是一些抒情性的或议论性的词句,因为它们往往具有暗示或者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所以与这些词语或句子相近似的词句,也就同样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们可能是为了具体解释,也可能是为了强调突出。
联系试题中的题目设计来看,大阅读试题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查点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具体到试题设计,一般是直接让考生分析两三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既然命题人将这个句子拿来设题,那这个句子一定是“重要”的,其重要性就体现在它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这就需要首先对这几个句子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揭示句子、文段或文章主要内容的词语),然后再将这个句子还原到原文当中去,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思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其准确含意(既然是关键词,文章一般就很可能会反复出现,或者反复出现与此“关键词”相近的词语)。据我的经验,这种办法基本上是屡试不爽。
当然,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题的角度与方法肯定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提炼、积累起来的一些粗浅的方法,希望与各位同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二篇: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濮阳师第八中学小学部尚荣萍
在平时与部分家长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脑袋特灵,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就是计算时太粗心了。我们家长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你为什么不检查?’‘你太粗心大意了!’‘下次要记得认真检查哦!’„„学生解题态度是认真的,解题完毕也在不断检查,可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普遍担忧是,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到底能走多远?看来,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得结果。为了算
得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那些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的同学,还应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迅速跟上。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15、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1)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对某些差的学生,必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如小数加减法,应当练整数,小数数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练整数与小数或带小数相加减的,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对较难掌握的或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练习机会。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
除讲清算理外,进行对比练习学生印象深训练效果好。如分数四则学完后,把学生易混的问题对比。如: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前不约分,乘除法计算前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不必化成假分数计算等。编成对比的题目给学生练。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也可能用同样的题目。
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让学生得出两种答案(比值是4,化简比是4:1),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新旧知识交叉练。
就是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适当练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教师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千万不能让学生学到后面丢了前面。我们有过许多教训,学分数四则计算时,往往遇到小数计算问题拉后腿;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时,也是如此。而学生在学分数乘除法,往往又把加减法中的通分带到分数乘除里来了。原因就是没有经常地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备新课时,就应当想一想有哪些学过的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练。高年级学生学过的东西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也越多,交叉处理新旧知识的练习尤为必要。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这样,一方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凡分母里只
含有2或5的质因数的分数。”由于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的分数比较常见,即应特别指出,凡是3的倍数作分母的最简分数是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这样学生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的途径就明白的多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晚上都进行10——20道口算训练,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竞赛,听算,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此外,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里的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选出口算能手,参加每学年一次的学校里的口算比赛。平时,学完笔算后,把那些算得认真、仔细的学生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
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总之,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计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第三篇: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
提高七种能力心得体会 2020 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 10 月 10 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基层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正所谓解题要有思路,攻坚需有利器。年轻基层干部长期扎根基层,与群众有直接联系,更应不忘让国家需求培育我成长的初心,调整心态,坚守品质,不论身处何方,都应在工作中下苦功,都应 hold 得住这三点。
Hold 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品质。明年我们国家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对干部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年轻基层干部在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和压力下,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遭受委屈和误解,但年轻基层干部要有“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坚定,站好立场,不随波逐流,勇于面对困难,磨练出“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从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对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Hold 住“荣华富贵是云烟,淡饭粗茶比蜜甜”的心态。自十九大以来,总书记的讲话时时刻刻激励和告诫着基层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当
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激荡的多元思想挑战着主流的价值观念,形形色色的诱惑席卷而来,冲击着干部的自律防线。年轻基层干部的工作环境往往都很清苦,在各种诱惑和考验这些“云烟”面前,要坚持“淡饭粗茶”的操守,要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高瞻远瞩,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加强自我约束,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切实做到“手不沾”“心不贪”“嘴不馋”,唯守住初心和底线,才能真正得到党和人民的认可与肯定。
Hold 住“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喜”的作风。从2019 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从 2019 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到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心系基层、关爱干部以及重视基层干部的深厚情怀,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不为独香,而为护花,在基层,基层年轻干部普遍存在人少事情多,资源贫矛盾繁,权力轻任务重的问题,这些问题通常要用“5+2”“白+黑”的工作模式来解决,需要年轻基层干部在时间、精力甚至是家庭上作出一定的牺牲。不管是疫情防控攻坚战、脱贫攻坚战,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旧是在农村、在基层。要干好基层工作,必须抱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无私奉献与敬业精神,将党的利益和群众的利益摆在前面,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真心和温情来服务群众,换来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喜”。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家的重大需求引导和培育年轻基层干部的成长,也塑造了年轻基层干部的人生,日后年轻基层干部要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年轻基层干部“润滑剂”、“助推器”、“稳定器”的作用,为续写祖国辉煌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Hold 住,新时代年轻基层干部!
第四篇:如何提高计算能力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加强口算,提高计算能力
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所以我每天安排2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二、注重算理,提高计算技能
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算理上。小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运用,往往出现一些错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算理不理解,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一定要注重算理。
学生只有理解了算理,才能真正的提高计算的能力。
三、养成良好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
很多学生计算结果不正确是马虎,粗心等不良习惯的造成,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
首先,要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现在的学生读题目的时候是一看而过,没有认真的去读。其次,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最后,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五篇: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海关各项工作的前提。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没有公民法治素质的提高,没有依法办事的落实,就不可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民群众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谐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是参与国家执法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政府部门,担负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责,是保障社会法治、市场公平、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责无旁贷地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只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才能为国家把好关,才能确保海关工作最终达到“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推进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已经制定,海关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正在为此规划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工作。当前,党中央对海关提高把关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海关面临的改革创新、整合协调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完成税收、打私各项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规范化、社会法治化的过程中,既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又充分发挥海关职能,推进现代海关建设,必须不断加强海关能力建设,而提高构建和谐海关能力是海关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海关的根本保证。我们所讲的提高构建和谐海关的能力就是要始终贯彻好“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16字方针,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追求“把关”与“服务”职能的和谐统一,因此惟有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才能正确处理好“把关”与“服务”的关系,才能顺利实现现代海关制度第二步发展战略规划的宏伟目标。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是海关法制建设和执法实践的需要。近年来,总署党组把加强海关法制建设,作为海关系统贯彻十六大精神的落脚点,以新修订的《海关法》为核心的海关法律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基本适应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海关执法的需要,海关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均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法制工作在海关工作中的基础性、全局性、保障性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二是制度建设尚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整个海关工作的快速发展相比,制度建设相对落后,而且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三是执法实践过程中,对实体法和程序法是执法的两大保障的作用重视不足,实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依然普遍存在。近年海关系统接连发生的复议、诉讼案件中,反映这方面的问题就比较集中;四是法制意识亟需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少数关员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徇私枉法,受贿放私,顶风作案的现象仍不时发生,基层和一线岗位的执法风险始终非常大。上述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和谐海关的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海关工作方针,因为尽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职责任务的变化,海关的工作方针历经几次调整,但“依法行政”始终摆在第一位,成为海关各项工作都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因此,在构建和谐海关的过程中,必须把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