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学生是教师之本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
麻宝山
爱学生是教师之本,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本的美德。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师作为终生职业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当教师的首要条件,孔子说:“教不倦,仁也。”他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还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孔子对学生极其热爱,全面关心,堪称爱生典范。他对学生思想品德、专业才能以及日常生活无不关怀备至。他关心学生志向,多次让学生“言志”,并加以指导;关心学生的出路,负责推荐学生的专长;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在教育教学中“无私”、“无隐”,学生家中有困难,他设法给予帮助;学生有病他亲自探望;学生不幸早亡,他悲痛欲绝。他时常和学生生活在一起,或讨论学问,或谈笑歌舞,或到河里沐浴,真是做到了师生打成一片,感情深厚。孔子对学生的热爱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敬。学生敬佩孔子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教人得法;孔子有病,学生焦急万分,服侍在旁;孔子死后,学生守丧三年,决心继承其遗志,传播他的学说。孔子与其弟子尊师爱生的佳话为人们世代流传。
朱熹也是“诲人不倦”的典范。他对学生充满深厚的感情,他的学生评论他“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半。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沈疴之去体,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从为忧。”他曾尖锐批评过学生中师生关系不好的现象,“师生相见,漠然如行路之人”。他晚年被贬,仍讲学不息。他去世时,官方曾严加监视,不让送葬,但四方弟子不避风险前来者仍有千人之多,可见师生感情之深。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从康有为、梁启超到蔡元培、李大钊、杨贤江、陶行知无一不是怀着深厚的情感去培育学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蔡元培被 1 毛主席称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伟大精神,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被毛主席称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外国史上教师热爱学生的事例也是不胜枚举。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比作智慧的园丁,称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育对学生应“保持一种关怀的态度”,“对学生要亲切、和蔼,粗暴只会使学生与自己疏远”。好的教师“要尽可能把一切东西教会所有的人”。
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更是把对学生的爱看成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说,“如果有人问我,在我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儿童的爱。”在他看来,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最可爱的人,对学生要呕心沥血,精雕细刻,并把这一点看成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的标准。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指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他在儿童身上倾注了一生的心血,他的名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发行了几十版,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优秀教师无一不是热爱学生的模范。马芯兰、丁榕、张明珠、宁鸿彬、孙维刚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桥梁。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学生不能只靠语言,必须有情感的投入。抽掉情感的教育是挫败的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学生把教师作为可以信赖的人,师生只有心与心相契,情与情交融,教育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教师的爱是教育的推动力。教师的深情厚爱使学生产生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现代心理学,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很好的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以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动机论”,认为人具有七种相同的基本需要:
G.自我实现需要:实现个人的潜在能力。F.审美需要:秩序和美。E.认识需要:求知、理解和探索。D.尊重需要:胜任工作、等到赞许和认可。
C.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近、受到接纳、有所依归。B.安全需要:生活有保障而无危险。
A.生理需要:饮食等等。
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特有的潜在能力的发挥、创造力的发挥。只有一个人各种需要都能得到满足时,才能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满足时,人们就有爱的社会情感和归属需要,既接受他人的爱又给予他人爱;既能接纳他人,又被他人所接纳;以后又出现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重,被他人尊重和正确评价的需要。学生的自尊、自重是前进的内驱力,启动它需要教师的爱。
教师的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某些态度品质,为此,他认为教师应有四方面的态度品质。
第一、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 第二、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情感和意见; 第四、深入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他提出,教师要创造一种促进学习的真诚、关心、理解的气氛。
人的思维活动受情感制约。在智力发展中,不能没有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思维中。
作家魏巍曾撰文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他曾是个数学尖子,一度重理轻文。3 是后换的一位数学教师改变了他的一生,那位数学教师有着“冰冷的心,冰棍的脸,枯燥的语言,古板的眼”。恰巧这时他又遇上了一位知识渊博、和蔼可亲的语文教师,这使得他的一生发生了喜剧性的变化,他放弃了当数学家的理想,弃理从文而成为一名作家。现实中,类似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教师的爱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情感。情感只能靠情感去熏陶,情操只能靠情操去陶冶。热爱学生的人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的人,而厌恶学生的人有可能培养出厌恶社会的人。冰心在为《应当尊敬的人》一书作序时写到:“从我的人生经验中,除了父母之外,一生自幼至老,在学识的成长上,人格的修养上,都是受益于老师的教诲,时至今日,每逢在生活中有情绪上的波动或工作上的挫折时,我总能从回忆中的某一位老师的充满慈爱的教诲中得到安慰。我深深感到爱是教育的基础。”
爱学生不是在师范院校的书本上和课堂中学到的,这种情感产生于教师的品格和职业道德,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凡是有作为的教师都是从这个问题做起的。因为爱学生是教师之本。
第二篇:教师是立校之本
兴安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总结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培养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高尚的师爱形象、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我校充分落实县教育局《开鲁县教育系统“立师德、正师风、树形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方案》,把师德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的方方面面,强化监督与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和参与各种师德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提升师德师能,力求把学校创建成为“让学生开心,让教师安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倾心的”令人向往的好学校。
一、弘扬正气,营造良好师德氛围
学校充分利用集会、例会时间,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使教师真正明白自己的神圣职责及权利;利用媒体、报刊学习有关教育模范人物的先进感人事迹;学校领导特别善于发现身边教师的典型事例,以身边的感人事迹感染带动身边的教师,并认真记录每位教师的先进事迹,不仅给予口头表扬,还和评优晋级严密结合,使真正优秀的教师得到优酬,以优促优,营造了良好师德氛围。2012年,我校结合“师德建设年”之精神召开了师德动员会,并利用宣传栏、例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师德建设年”活动的重大意义。为确保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深入实施,学校高度重视,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学校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协作互助,具体负责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日常工作。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兴安学校师德师风考核细则》和师德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师德考核工作,并将师德考核结果和评优、晋级、聘任严密结合。
二、以学习促教师师德素养
学校有师德师风学习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保障学习的时间、纪律和效果。如,利用暑假、寒假培训时间,组织教师系统观看了金正昆教授的《教师礼仪讲座》十二集、纪录片《教育能改变吗》六集;政教处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教师推荐购买自学书目,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薛瑞萍的《平心静气的一年级》、朱永新的《新教育》等。尤其是校领导为每位教师印发优秀文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对师德的理性思考,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
三、以评教促自省,加强师德修养
学校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召开教职工座谈会,讨论学校及教师曾经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并严格组织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家长评教活动,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测评结果在例会上进行总结反馈,让各位教师了解学生、家长、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做到防微杜渐,倡导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评教活动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该项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自省、自悟,自觉改进提高,也时刻提醒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学生、家长及所有人心中“学高方为师,德高方有望”。
学校曾组织开展了“我的遗憾”师德小故事讲述活动,每位教师在轻松地氛围中说出了自己身上曾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学校每学期总结师德亮点及问题,及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学习、考核、激励、监督等机制。
四、以活动促师德提升
1、以表彰促师德
学校大力倡导向身边的人和事学习,树立身边师德典型,在每学年初开学典礼上表彰一批“优秀教师”,他们的名誉是别具一格的:如“特殊贡献奖、乐于奉献奖、课改创新奖、读书之星、教学之星”等等。校长亲自为他们撰写颁奖词并颁奖,例如:为“乐于奉献奖”撰写的颁奖词是:他们不仅勤勤恳恳于教育教学,诲人不倦于学生,更乐于为学校诸多事宜出智慧,流汗水,态度积极,任劳任怨,但求奉献,不问回报。为“优秀班主任”撰写的颁奖词是:他们是最小的官,却管着最多的事,他们是最小的官,却操着最多的心,他们是最小的官,却有忙不完的“政务”;忙碌是他们最好的写照,充实是他们最大的收获,为学校,为班级,为每个学生踏踏实实、尽心尽责,以一腔爱心和耐心,用自身的卓越造就卓越的班级。……每年的此时此刻,全体教师都陶醉于自己因曾经的努力和高尚师德而获得荣誉的幸福之中。
2、关注教师心理,做健康型教师。
学校组织为我校教师就“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进行指导。培训会上深入浅出的讲解了心理疑惑,还进行了 “找朋友”、“互相说优点”、“微笑一分钟”的有趣游戏,很大程度缓解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也使教师认识到“只有自己是快乐的,学生才是快乐;只有自己是健康的,学生才是健康的”。
4、丰富教师业余生活,提高教师凝聚力。
利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学校都要举行全体教师参与的集体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的业余生活,又提高了教师的凝聚力。
五、以整改促提高
1、认真查摆。坚持开门搞查摆的原则,广泛听取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全体教职工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采取自已找、同事提、学生评、家长议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进行问题查摆。把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和分散精力招收住宿生办“小饭桌”行为作为重点进行查摆。所有的教师都认真地回顾了自身的思想作风、教育教学作风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写出自查材料。在此次活动中,要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组织师德师风测评等方式进行。由学校工作小组对所获悉的意见进行整理,并把结果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反馈给全体教职工。并形成了书面报告。
2、整改中突出了重点。结合各自实际,重点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开展了查找。一是遵纪守法,二是爱岗敬业,三是尊重学生,四是尊重家长,五是团结协作,六是廉洁从教,七是治学严谨,八是为人师表。
3、整改中首先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措施,写好个人剖析报告。其次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抓好了整改落实,个人整改方案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按照《通辽市教育局关于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管理规定》进行了处理。对教师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确保整改得到了有效落实。同时开展了四项活动,以活动保整改。一是开展了师德承诺活动。组织教师签订了《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促使教师不断规范从教行为。二是开展了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活动。班主任对本班学生进行了家访,任课教师与学生开展了谈心活动,班级组织学生家长开展了征求意见座谈会。三是开展了帮扶特殊群体学生活动。帮扶生活贫困学生及留守儿童,给他们送温暖;帮扶学困生,给他们送信心;帮扶残疾生及留守儿童,给他们送方便。四是组织了师德师风主题演讲比赛。通过开展演讲活动,讴歌教师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感人事迹,进一步弘扬了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总之,通过学习、查摆等阶段的活动,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之本、教育之魂,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一言一行的具体再现,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校在学校管理中牢牢抓住师德师风这条主线,积极树典型做引领,弘扬正气,一年来从没有违反师德师风的不良现象发生。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并形成长效机制,以更有力的工作措施,树立师德典型,搞好师德培训与引领,加强管理,努力培养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高的教师团队。
兴安学校 2012年12月
第三篇:教师是立校之本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一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围绕打造“人本和谐教育”这一中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树峄山中学的良好形象,提升办学质量,经过努力,取得显著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塑造优秀“班子”形象
一流的业绩来源于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师资来源于一流的管理,所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优秀的“班子”形象,是提高师德建设水平的必由之路。为塑造“班子”形象,优化管理水平,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1)是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由刘绪光校长任组长,亲自抓师德建设工作。小组制定规划,分解任务,强化检查,责任到人,务求实效。(2)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重要文件和精神,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科学谋划、人文管理、规范办学。(3)是在班子成员中开展了“五四三二一”活动、即“五个意识提升”教育,是提升竞争意识,提升创新意识,提升忧患意识,提升全局意识,提升法制意识;四是干部“四做”,要求是做先进人、做明白人、做带头人、做廉洁人;三是“三个强化”教育,即强化校党组织建设、强化领导艺术建设、强化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建设;二是“两个表率”教育,即争做率先发展的表率、争做德高望重的表率;一是每个班子成员都要认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通过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干部素质,提升了班子形象,提高了管理水平,为峄山中学的再次腾飞奠定了牢固基础。
二、塑造优秀“教师”形象
1、强化措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督促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理论水平,依法执教。(2)是相继制定完善了《教师行为十不准》、《师德修养二十条》、《师德师风督查二十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计划》、《教师廉洁从教二十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3)在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的引领下,与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责任到人,狠抓践诺。
2、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师德水准。为了使师德建设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一切有违师德的思想和言行,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1)寒假期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霍懋征事迹报告会、李镇西----如何做优秀的教师等视频,让教师们认识自己职业的伟大,(2)七一期间组织全体党员到台儿庄接受教育,凸显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3)为全体教师购买了《致加西亚的信》,人手一册进行研读,让教师在研读中感悟敬业、忠诚、主动、自信,提升教师素养;(4)邀请著名的演讲家-----赵一博先生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托起明天的太阳》的演讲,在全校引起共鸣,反响强烈。(5)开展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构建师德交流平台,探讨师德的提高,树立师德典型。通过搭建平台为教师创设提升职业自豪感、提升育人水平的机遇,让教师在德育活动中向同事学习,让老师们深切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6)为教师印制了70余页的师德师风学习材料,让教师在暑假期间找差距、定措施、写感悟,通过一系列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密切了领导和教师、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促进了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人本和谐校园”建设。面对挑战,我们将不断努力,锻炼一支师德更高尚,更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相信峄山中学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第四篇:善待、宽容学生是教师的育人之本
善待、宽容学生是教师的育人之本
宽容善待别学生是教师的育人之本。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而自尊心是人内心世界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 , 保护它、发展它 , 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得到别人的承认 , 受到别人的尊重 , 是一个人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
在青少年的心灵深处 , 就有这种自尊的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是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我在善待、宽容学生方面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唉,想起来就后悔!那是星期二的一节数学课。按照课前的准备,上课顺利地进行到第五个环节:学生轮流讲解练习册上的题目。按照以往的习惯,从第一排的学生开始纵向轮流讲解,当轮到最后一排的何怀佳时,不知是他坐的有点偏还是当时在潜意识里认为就是叫起来他也不会讲,反正鬼使神差的没有叫他,而是直接叫了第二排的学生,当时何怀佳本来高昂的头低下了,积极的情绪也随之消失。为了课堂进度,我当时也没有在意。题目很快就处理完了,学生开始分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当我巡堂到何怀佳身边时,分明看到他想说什么,但我没有停下。我第二次走到何怀佳身边时有意识地停了下来,等了片刻,何怀佳站了起来,语言急促地说了一句让我后悔终生的一句话:“老师,其实第五题我也会做,我也能讲好的!”望着何怀佳涨红的脸,我无言相对。片刻后,我说:“我相信你,下一节我再让你回答,好吗?” 在下一节,我不仅让何怀佳回答了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还让他讲解了一道中档难度的题目,尽管语言表达有些欠流利、不连贯,但毕竟把问题的核心答出来了,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课后,我回想着何怀佳回答完问题时的那股高兴劲儿,我想了许多:其实,善待、宽容也是教育的一种美丽!
首先,宽容善待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我们知道,在任何班级中 , 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则尊重、偏爱,对差生则嫌弃、厌恶。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一敏感的角落,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的矛盾。
其次,宽容的内心是爱,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善待学生是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老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宽容学生善待学生应以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现在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应运而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善待和宽容学生,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正在而且必将使我们的教育在新的世纪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美丽——一种跨越百年的美丽、一种永恒的美丽!
宽容善待学生就意味着我们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和孩子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宽容的内心是爱,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善待孩子是以心对心去滋润孩子的心田,去包容孩子的过失,去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老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宽容学生善待学生应以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只有我们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现在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应运而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我们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孩子取得的成绩,并和孩子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孩子通过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
善待和宽容学生,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正在而且必将使我们的教育在新的世纪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美丽——一种跨越百年的美丽、一种永恒的美丽!
第五篇: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爱是育人之本
当我们畅游在教育的理想国之时,有很多教育家、哲学家描绘过教育的样子,比如,“教育即生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蒙以养正圣功也”……真的走到实践中,在二三十个乳臭未干的孩子面前,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完全想不到这些之乎者也、圣人之言,更多的是如何Hold住这些娃,让他们先听我的。
新手教师带“新手娃”是怎样难忘的体验,想想也知道。最初的日子里,最头疼的莫过于那几个怎么说似乎都不明白,如何要求似乎都无法“合群”的孩子。我期待小朋友们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度过一日生活,于是我不由得提高警惕,时时关注那些可能偏离轨道的孩子。
很不幸,我发现我像个警察一样,我的工作也不像是在育人,而更像是一一“打地鼠”,谁冒出头就“回击”谁。呜呼哀哉!怎样包容这些孩子,让他们浸润在环境中慢慢改变呢?这需要一个怎样的环境?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目前我的答案是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班里有一个需要老师经常关注的孩子,会常与其他孩子产生肢体碰撞。比如,别人在洗手的时候他在后面排队会撞到别人(有时候看起来像是故意晃到人家身边撞人);跑的时候容易摔倒而撞人;别的小朋友“批评”他,他说不过可能会动手推人、掐人;排队的时候一定要站第一名;发饭的时候一定要当小值日生;睡觉的时候也总要老师陪在身边……老师没有关注到,或者他没有当上第一名,或者被批评的时候一定会大哭大闹起来……看似有很多行为问题,真的很让人头疼。
如果教育就像巴普洛夫训练那只狗一样,仅仅是“刺激一一反应”这样简单,那每次这个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老师就条件反射一样“打地鼠”就好了。但是事实证明,“小地鼠”们在行为表现上会“越挫越勇”,形成老师越来越头疼、孩子越来越淘气的恶性循环,甚至萌芽“习得性自弃”的行为表现。而在心理方面,一次次的“回击”一定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容易使他在面对很多任务情境时变得胆怯。
虽然我不能像医生一样给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表现“对症下药”,但从孩子最明显的表现来看,他显然没有和老师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需要老师时时给予、时时“填充”。用《游戏力》的作者劳伦斯的观点来看,代表孩子自我的那个杯子明显是不满的,“对孩子打骂、严加处罚或者不予理睬,只会使他们的杯子空得更快。孩子本指望我们来加满杯子,现在杯子反而被我们打翻在地”。因此,我决心先用爱填充孩子的杯子,让孩子感受到,你在这里很安全,老师会接纳全部的你,你并不需要做特别的事引起老师的关注,你可以试试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享受游戏、学习、人际交往的美好,享受融入集体后老师的肯定、同伴的接纳以及自我的价值感。在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减少无意义的指责、批评,直接告知正确的行为方式,少说“你怎么能……”“不许……”,多说“你应该……”,多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和鼓励,而在孩子的行为哪怕出现微小的改变时,马上给予及时的、非物质的奖励,让孩子意识到是他的行为本身受到赞扬,多激发他的内部动机,鼓励他自我价值感的发展。
另外,孩子身体运动、肢体碰撞方面的行为表现,体现出身体协调能力、控制能力的不足。而从儿童的生理发展来看,触觉、前庭平衡觉与本体觉等身体感觉负责协调身体双侧、计划动作、集中精力与稳定情绪,因此发展孩子前庭平衡觉与本体觉的相关活动或训练应该会对这个孩子有所促进。这个孩子很喜欢抱老师,也喜欢和小朋友有肢体接触(有时候是不适宜的接触方式),考虑到他可能是在寻求促进自我发展的触觉刺激,因此我会尽可能满足孩子拥抱老师、和老师亲近的需求,同时引导他用适宜的方式与别的小朋友产生身体接触。
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辩题恐怕难分胜负,但不管它是什么,不管以科学之术还是艺术之道来育人,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认为爱应该是起点,没有爱就没有关注、没有思考、没有教育。想到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管是摇动、推动还是唤醒,爱是这一切的出发点,需要我们时时用一颗饱含爱意之心去保护、守护、呵护一个生命,一个有独立意志的人的成长。爱是育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