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基础知识重点(精)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02:0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安基础知识重点(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安基础知识重点(精)》。

第一篇:公安基础知识重点(精)

公安基础知识重点概述

一、重要含义

1、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监督主体)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监督对象)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察和督促(监督内容)。

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务: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部事务,指的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部工作运转程序和公安民警对外发生的联系活动。

3、人民警察义务:是指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约束。

4、人民警察的纪律:是指根据人民警察职业特点而制定的,要求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行为规范总称。

5、社会监督: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它是国家机关监督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补充,是一种非国家性质的监督,一般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6、公安行政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出申请,由受理的公安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决定的法律制度。

7、劳动教养: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经处罚仍不悔改,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实施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

8、收容教养:是对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满14周岁的)集中进行的文化教育、法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9、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依法强制剥夺其人身自由、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拘留

10、公安政策:是党和国家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任务而规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则。是由党和国家制定的。

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和政府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势,是党委领导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12、社会治安秩序:是指由法律、法规-----主要是《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其他治安法规所确认为系的社会秩序。

13、命令: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向负有特定义务的人发出的作为、不作为和约束的指令。又叫警察命令。

14、紧急排险:是指公安机关在紧急处置重大灾害事故或平息叛乱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15、紧急状态处置:是指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对突发的重大暴力犯罪、重大治安事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依法采取的非常措施。

16、公安机关的任务:是指公安机关在国家法律所规定的管辖范围内,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所承担的内容。

17、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8、警察: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罚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19、治安行政处置权:是指公安机关在公共场所等治安管理活动中,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对特定的人、物事、场所所采取的命令、禁止与取缔、许可等权利。

20、治安监督检查权: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应负治安责任的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履行治安责任、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21、人民警察的素质:是指人民警察应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诸多方面的总和。

22、人民警察的业务素质:是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是公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体现。

二、重要的时间 1、2000年6月1日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2、2003年1月22日公安部发布了“五条禁令”,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3、2000年3月11日110报警服务台开通 4、2005年8月28日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自2006年3月1日起实施 5、1999年6月10日决定在全国开展警务公开制度 6、1998年7月22日颁布了《公安部聘请特邀监督员办法》 7、1992年7月1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8、1829年英国通过了《警察法》 9、1927年12月在上海建立党中央特科(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10、1931年11月建立国家政治保卫局(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公安机关)11、1938年5月成立延安市警察队,全称“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简称边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12、1939年2月在党内高级组织成立社会部 13、1898年长沙成立的“湖南保卫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警察机构。14、1905年巡警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全国性的中央警察机关 15、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 16、1927年将内政部警政司改为公安局 17、1946年将内政部警察总署改为警察局 18、1949年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

三、重要知识点

1、公安机关任务的分类:

从时间上分,目前任务和长远任务

从范围上分,局部任务和全局任务

从层次上分,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

2、公安机关权力的特点:法定性、强制性、特许性、单向性

3、公安机关职责的特点:法律性、政治性、行政性、有限性、责任性

4、治安行政处置手段包括:命令、禁止与取缔、许可(审核批准、决定、登记、颁发证照、指挥)

5、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拘留

行政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没收,暂扣、吊销许可证、执照等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

6、治安行政强制权的种类:强制传唤、强制带离现场和强制拘留、强制隔离、约束特定人、盘问检查(留置时间自带到公安机关之时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继续盘问的情形: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有现场作案嫌疑的、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携带物品肯是赃物的。)

7、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包括: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紧急排险权、管制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可在一定区域内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采取交通管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现场管制)、戒严执行权(戒严:一般是指因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戒严,涉及地区大小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作出决定。戒严期间可以再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宵禁等管理措施)

8、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

(1)公安领导工作,是公安机关行政首长领导工作。主要有政治领导工作、行政领导工作、业务领导工作。

(2)公安秘书工作,主要是指公安秘书行政工作和公安对策研究工作。组织实施领导决策、为各项任务的完成进行督促检查、为领导提供信息咨询、协调各项工作

(3)公安指挥工作,领导指令的具体下达、统一协调,调度具体指挥、接受110报警、突发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处置与 救助。

(4)公安政治工作

(5)公安专业工作:刑事司法工作(国内安全保卫工作:隐蔽性、尖锐性、长期性、复杂性、刑事侦查工作、刑事强制工作、羁押工作、执行刑罚工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公安保卫工作、公安警卫工作(住地警卫、随身警卫、路线警卫、现场警卫)

(6)公安法制工作:公安教育与科研工作(包括公安民警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公安科研包括: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科学的研究

(7)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经费保障、装备保障、生活保障、信息保障

9、公安专业工作特点:复杂性、危险性、艰苦性、易腐蚀性

10、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公安机关服从党的领导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全面的和直接的。党的领导是公安决策正确性的根本保证。

11、党对公安工作领导的途径:政治、思想、组织、决策、法制领导

12、正确处理党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党政分开、彼此保证、互相结合、全面强化的原则。

13、一切为了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 一切依靠群众: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态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公安工作的基本方法。(人民群众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力量、公安工作具有社会性和群众性、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14、执法为民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1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

打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前提条件。防范: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管理:是重要手段。

建设:是关键环节。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范建设(建立法律、规章、制度)改造:是教育人挽救人和防止重新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16、巡警的建立与工作是公安工作由静态走向动态的管理新举措。主要负责:维护辖区治安秩序、预防和制止犯罪行为、参加处置灾害事故、维护交通秩序、劝解制止民事纠纷、为公民提供救助和服务。

17、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民主职能、专政职能。专政职能是实现民主职能的基本保障,民主职能是发挥专政职能的基础条件。

18、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的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是衡量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

19、公安机关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公安机关的任务。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机关的职责。

20、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维护国家安全(保卫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主权领土)、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生命权、健康权)和人身自由(公民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通信秘密)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预防制止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21、公安机关执行的刑罚:短期有期徒刑(被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缓刑执行、假释执行、拘役(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管制(3个月以上2年以下)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执行

22、刑事强制权包括:对犯罪嫌疑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拘留、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不包括决定逮捕)

23、人民警察的回避有其所属的公安机关决定,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

24、打击与保护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

25、秘密工作和公开工作是相辅相成的,秘密工作需要公开工作进行掩护,秘密工作寓于公开工作中。

26、公安业务工作所遵循的共同指导原则: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反映了我国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优势,主导方面在公安机关。党委领导下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这种结合是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27,公安政策的作用:指导、规范、调整作用。28,五项基本公安政策

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是我党根据历史经验提出来的,是指导人民警察同刑事犯罪作斗争的一项重要政策。严肃要以谨慎为保证、谨慎要服从严肃的要求。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总精神是不枉不纵,具体应坚持“稳、准、狠”。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是一项分化瓦解和改造犯罪分子的有效刑事政策。应注意:在惩办的前提下讲宽大、要争取多数从宽、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要善于从宏观上运用政策的威力。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依法从重依照《刑法》在量刑幅度以内从重处罚。依法从快依照《刑事诉讼法》在审理案件时限内迅速审结案件。重证据严禁逼供信

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是指导治安管理处罚的一项基本政策。处罚是治安管理的必要手段,目的是教育本人和他人,维护治安秩序。这一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以教为主,寓教与罚、教育多数,处罚少数、当罚则罚,罚如其分。

29、公安政策实际上是一种公安对策,他与公安法制、公安专业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等,构成完整的公安对策体系。政策是法律的灵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据

30,公安工作具有打击与保护的双重特点,这是由公安工作的对象所决定的。工作对象的隐蔽性与公开性,决定了公安工作的隐蔽性与公开性。

31、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侦查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和部分刑罚的执行。

32,公安刑事司法的主要措施

侦查措施(1)讯问犯罪嫌疑人: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讯问时不得少于2人。应让犯罪嫌疑人陈述有罪情节或无罪辩解。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传唤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连续传唤。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教师到场。在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律师可以为其取保候审。

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制作笔录。询问不满18周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询问证人地点可以是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人证言。询问被害人,适用询问证人的规定。

勘验检查:勘察现场时,应持有《刑事犯罪现场看查证》,必要时请专门知识的人,必须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人身检查:除紧急情况外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负责人批准,如犯罪嫌疑人拒绝检查的,而侦查人员认为有必要检查的,可以强制检查。检查妇女身体应当由女侦查员或医师进行。对于死因不明的尸体,侦查机关有权决定解剖,但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

侦查实验: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行为。

搜查: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不得少于2人。搜查时出示《搜查证》,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搜查妇女身体应当由女侦查员进行。不用《搜查证》可以搜查的情形(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其他突然发生的紧急情况)

扣押物证书证:现场勘查中由现场指挥人员决定,对扣押的无证书证,开列清单一式两份。一份交给持有人、一份附卷。

鉴定

通缉: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的管辖区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过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上级公安机关发布。

刑事强制措施

(1)拘传: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根据案件的情况应予拘传的或者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可以拘传。拘传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连续拘传。

(2)取保候审:需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保证人符合的条件(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的、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限制的、有固定收入和住处)。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遵循(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在此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3)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未经执行机关的批准不得会见共同居住的人及聘请律师以外的人。

(4)拘留: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在24小时以内,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家属及其所在单位。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被拘留的人,经审查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准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5)逮捕: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逮捕决定。在发现不应逮捕时,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

33、公安行政执法的特征:执法活动的强制性、执法手段的多样性、执法范围广泛性。

34、公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暂扣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执照等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

35,治安管理处罚适用的对象: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包括公民个人和单位。适用的主体: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36,治安管理处罚所坚持的原则:过罚相当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37,对四种人不执行行政拘留: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70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

38,违反治安管理的特征:社会危害性、行政违法性、情节轻微性、应受处罚性。39,违反治安管理构成的要件:客体(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客观要件(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危害行为在违反治安管理构成要件中处于核心地位,缺少这一要件违反治安管理就不能成立;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但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也可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主观要件(故意:是希望放纵发生;过失:疏忽大意轻信避免)

40,治安管理处罚中不通对象所承担的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应当责令监护人严加管教。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不能辨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不予处罚。

盲人或者又聋又哑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处罚。醉酒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给予处罚。

一人实施数行为的责任: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

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责任:对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罚。

41,治安管理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的情形:情节特别轻微的、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后果的,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处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的、主动投案向公安机关如实陈述自己违法犯罪行为的、有立功表现的。

42,治安管理从重处罚的情形:有较严重后果的、教唆胁迫诱骗他人的、对报案人举证人证人打击报复的、在六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

43,违反治安管理追究的实效:在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之日起计算;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44,劳动教养:1年至3年从作出劳动教养之日其计算,延长期限累计不超过1年。法制部门应当在3日内审核完毕。

45,不执行劳动教养的情形:

精神病人、呆傻人员、盲、聋、哑,严重患病者

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的婴儿以及年满60周岁又有疾病等尚失劳动能力者。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违法犯罪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华侨、在大陆犯罪的台湾居民和在内地犯罪的港澳特别行政区居民。

46,收容教育:实施卖淫嫖娼行为尚不够劳动教养的。期限6个月至2年,从执行之日起计算,延长最长不得超过2年。

47,强制戒毒:期限3个月至6个月,延长最长不超过1年。离所期限一般不超过3日。工作内容:治疗、管理、保护、组织劳动、教育。

48,公安机关行政执法范围:公安行政管理、公安行政处罚、公安行政强制措施、公安行政强制执行。

49,公安执法监督的基本特征: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形式的多样性、监督过程的程序性。

50,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

按监督主体分类: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等 按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隶属关系分类。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等

内部监督:督察监督、法制部门监督以及行政复议和国家赔偿制度等

51,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52,督察监督的主要方式:进行明察暗访、专项督察和集中督察、受理核查检举报告、组织开展警务评议

5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能提起公安行政复议的情形:不服从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不服从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民事调解或者参与其他民事活动的纠纷。

54,公安赔偿的种类:公安行政赔偿和公安刑事赔偿。国家赔偿的方式以支付赔偿金为主,以返还财产和恢复原状为辅。

55,公安赔偿构成的要件:主体要件、行为要件、后果要件、因果关系要件。56,监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具有政府行政监督的性质,是政府监督的重要形式。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侦查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监督的内容是公安机关的不立案决定。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57,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点是:四统一(统一录考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五规范(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着装、仪容、举止、行为、礼节)

58,公安机构设置正规化坚持的原则:精简、统一、效能。

59,加强训练做到三个必训:民警上岗和首任必训、职务和警衔晋升必训、基层一线民警每年 实战必训。

60,人民警察的素质包括:政治、业务、法律、文化、心理、身体素质。

61,人民警察的意识包括:大局、政治、忧患、群众、法治意识。

62,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特征: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人民性、行为的表率性。

63,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对党忠诚: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维护宪法,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热爱人民,甘当公仆,爱憎分明,除害安良。秉公执法:不循私情、不畏权势、严禁逼供、不枉不纵清正廉明:艰苦奋斗、克己奉公、防腐拒贿、不沾不染、团结协作:顾全大局、通力协作、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勇于献身:忠于职守、业绩精强、机智勇敢、不怕牺牲严守纪律:服从领导、听从指挥、遵守制度、保守秘密文明执勤:谦虚谨慎、不耍特权、礼貌待人、警容严整

64、人民警察义务的特点:主体的特定性、平等性、人民警察义务直接决定于国家的人用行为。

65、人民警察的义务侧重于:警民关系的影响。人民警察的纪律侧重于: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影响。

66、人民警察工作纪律包括:积极履行公务、秉公执法、文明执勤。67、公安部五条禁令

严禁违反枪支使用管理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严禁酒后驾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严禁在工作期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严谨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民警违反上述禁令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单位直接领导予以纪律处分。

69、录用人民警察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70、人民警察辞退的情形: 不符合录用人民警察条件,未按规定程序招收的 有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不称职的

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又不服从其他安排的

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旷工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

71、担任专业技术职务人民警察编制: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

72、行政处分的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人民警察受处分期间不得享受正常的晋升职务、级别,其中受警告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7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方针:从严治警、依法治警。

7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高效务实、加强监督、着眼基层。

75、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要求:公正廉明、英勇善战、无私无畏、雷厉风行。

76、警徽是人民警察的象征与标志。警歌体现了人民警察的性质、任务和宗旨。

77、个人奖励由低至高依次为: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个人荣誉称号是指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一级英模。

78、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都属于事后监督。

79、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由:公安部门、劳动部门、民政部门组成。

80、所谓治理,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建设,这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程的一项积极措施因此应是:边治边建、治中有建。

81、部门系统保卫工作主要是对铁路系统、交通航运系统、民用航空系统。

8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中,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 讯问。83、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是实现各项工作规范化的前提和保证。

84、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队伍必须保持政治坚定,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正确方向。

85、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犯罪嫌疑人住处进行讯问。

86、对于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执行,并且应及时将执行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

87、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因履行职责的紧急需要经出示相应证件,可以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见交通阻碍时可优先通行。

88、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建设。

89、对违反纪律的构成犯罪的人民警察按照《刑法》规定,依法给予刑事处罚。90、对于警卫守护、巡逻执勤等工作,公安机关的工作对策主要是保护。

91、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充分确实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加以刑罚。

92、在紧急排险中需拆除的建筑物、毁坏的其他设施的所有者,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公安机关现场指挥员的指挥。

93,行政监察机关在进行行政监察活动中具有的职权:检察权、调查权、监察建议权、处分权。

94、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监督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

95,公安工作整体上表现出的特点

阶级性与社会性相结合、隐蔽性与公开性相结合、打击与保护相结合、强制性与教育性相结合、集中性与分散性相结合、政策性与法律性相结合

96,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是打击的重点和关键,是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记重拳。

97,在全社会各方面健全治安防范制度,加强预防设施建设,检查堵塞各种治安漏洞。98,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治安形势和制定政策,这是公安决策的根本性保证。

99,打击与防范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两手,两者互相补充互相兼容。

100,刑事强制工作,即依据《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工作。

101,秘密工作以公开工作进行掩护,秘密工作寓于公开工作中。公开工作为秘密工作创造条件,公开工作需要秘密工作做后盾。

102,如果犯罪嫌疑人拒绝人身检查,而侦查人员又有必要检查时,可以强制检查。103,在治安管理处罚中有连续性为、继续行为牵连行为都不适用合并处罚。

104,阶级性,即国家与警察一致性的特点,在我国尤其是公安工作必须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

105,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队伍必须保持政治坚定,站稳立场,把握正确方向。

106,缓刑执行是指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107,公安教育与科研工作是为公安队伍提供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专门工作。

108,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如有严重疾病要保外就医的以及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由犯罪地公安机关执行。

109,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公安机关应当保密。

110,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我国国家机关由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组成。

111,刑事技术鉴定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或者其他专职人员负责进行。112,羁押工作是指对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进行关押看守的工作。

113,公安机关职责具有有限性,是指公安机关的职责是有范围的,超越范围就是越权。不可以越权行使。

114,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由于生理缺陷的原因而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115,根据法律规定,人民警察不服主管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述,应由行政监察机关受理。

11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由人民法院审理,依法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117,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予以考察。

118,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的诉讼权利是自我辩护,有罪情况或无罪辩解。

119,将公安队伍组成人员分为警官、警员、专业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四大类进行管理,是规范职务序列的内容。120,行政强制措施与行政强制执行共同特点是都以强制的方式实现目的。121,警察本质的三个特点鲜明的阶级性、手段的特殊性、任务的广泛性。12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对其先行拘留: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犯罪后被及时发觉的。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犯罪后企图自私、逃跑或者在逃的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窜供可能的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嫌疑的

123,警告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书面的形式提出谴责和告诫,指出其行为已经违法,并责令行为人改正或者警告行为人不再犯。警告在治安管理处罚中是最轻的一种,其特点在于它并不剥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实体权利,而是通过治安管理对行为人的名誉上的惩戒,在治安管理事件中,警告适用于偶犯、初犯或情节轻微的、认错态度好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这种手段适用于自然人或单位。

124,依法从快是指在审结案件时限以内迅速地审结案件。

125,罚款是治安管理处罚中最常见的制裁方法,也是适用最灵活、最广泛的处罚方法。

126,政策是法律的灵魂,是制定法律的依据。法律是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规范化。

127,党的公安政策指明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从事的工作的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128,在群众中普及防卫知识提高群众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本领体现了公安科技群众化。129,解放战争时期公安工作的重点逐步由农村转向城市。

130,《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规定,直系血亲和对本人有重大影响的旁系血亲中有被判处死刑或者正在服刑的不得报考人民警察。

131,国家赔偿法规定对受害人名誉损害的应当在侵权影响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但在国家赔偿法中没有规定关于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132,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过程中,遇到是本案当事人或本案当事人近亲属的、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与本案当事人其他关系的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133,谨慎,就是我们党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和人民高度负责精神的体现。

134,严肃,就是执法必严,使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不能逃避法律制裁,特别是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必须严厉打击。135,狠,就是要给犯罪分子严厉的打击,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

136,治安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不同,治安行政处罚是以公安行政强制力实施的处罚。137,个人奖励的对象是各级公安机关在职在编的人民警察。

138,加强规章制度正规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尽快建立与公务员制度相衔接,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体现公安机关特点的公安民警管理制度。

139,警民结合形式多样化:警民联防、流动派出所、警民共建精神文明、110报警服务监督系统。

140,警民协作的新形势:警民联防、设置治安岗亭、警民共建精神文明、组织指导群众义务执勤、帮教违法青少年。

141,警民联系新渠道:110报警服务台的开通、警民联系卡、巡警的建立与工作、利用电台媒体开设热线电话

145,总结推广群众的新经验: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纳入法制轨道、拓宽了警民联系的新渠道、创建了警民协作新形势、形成了群防群治的新局面、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

146,公安机关的总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147,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预防制止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148,公安机关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

149,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150,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有戒严的执行权,但无戒严的决定权,戒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决定

151,人民警察的辞退由任免机关审批,由任免机关的人事部门进行审核。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152,我国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153,我国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遵循的共同指导原则:坚持党委领导下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154,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优势是:党委领导下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155,公安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人民群众的支持

156,公安工作的政治优势是:坚持党的领导

157,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办案。通过办案,揭露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是犯罪分子受到相应的法律自裁。通过办案辨别真伪确保无罪者不受到法律的追究。

158,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的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包括:立案监督和执行监督。

159,社会监督的主要途径和方法:警务公开制度、特邀监督员制度、110报警监督投诉制度

160,公安工作的集中性即统一性,要求在服从国家意志,实行宏观决策、领导与指导方面高度集中在战略战役部署与实施、法制与政策相结合、多部门横向协同上高度统一。161,新时期预防和处置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总体要求是: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162, 1999年6月10日开展警务公开制度包括:警民联系卡、警务公开手册、通过报刊电台、通过口头告知的办法。

163,阅警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接受检阅为形式充分体现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良好的精神风貌、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

164,接待群众的基本要求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方便人民群众。

165,严格教育是从严治警的基础,严格管理是从严治警关键,严格训练是从严治警的手段,严格监督和纪律是从严治警的保证。

16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力量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力量手段和措施目标是综合的。

167,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证。

168,人民警察在受处分期间,不得享受正常的晋升职务、级别,其中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169,公安机关调整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70,公安机关所承担的专政职能是公安机关性质的必然体现。

171,公安机关的根本属性: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具有阶级属性。

172,《人民警察法》是设立督察制度的法律依据。

173,公安机关刑事司法权包括:立案权、侦查权、刑事强制权、刑罚执行权。

第二篇:2013版公安基础知识重点《第四章》

公安基础知识

第四章 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路线

第一节 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一、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一)在我国各种政治力量中,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安工作

1937年毛泽东拒绝国民党派遣当八路军。

(二)公安机关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绝对服的、无条件、全面的和直接的 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必须坚持四条:(1)人民警察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2)县级以上各级公安机关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3)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党委领导和保证作用;(4)充分发挥公安系统每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确立:①1950年9月,②毛泽东,③在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提出;④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

特别强大党的领导作用:指公安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指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党委的实际领导之下。

党的绝对领导实现途径:通过党委对公安机关进行实际的、直接的领导。

党对公安机关的绝对领导具体包括:(1)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安工作。(2)公安机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全面的和直接的。绝对性,坚持四条:①人民警察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②县级以上各级公安机关接受同级党委的领导;③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党委领导和保证作用;④充分发挥公安系统每个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必要性

奖惩党的绝对领导必要性体现包括:(1)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公安机关才能正确发挥其职能作用;(2)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公安机关权力和强大实力才能正确应用;(3)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接受其有力的监督,才能提高战斗力,保持公安队伍的纯洁性;(4)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号召广大人民群众作出各自的贡献,从而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政权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5)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才能保证公安决策的正确性。

三、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途径

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包括:(1)政治领导;(2)思想领导;(3)组织领导;(4)决策领导;法制领导;

政治领导:指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

思想领导: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的组织系统工作发挥党的领导、监督、保证作用。

决策领导:指地方党委对公安工作事关重大问题有权作出决策。

决策领导具体包括:①进行宏观公共安全决策;②对重大问题作出必要指示;③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法制领导:指党的领导下,制定各项公安法律、法规,并监督公安机关实施。法制领导的途径:①法律制定;②执法;③监督;

四、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党委实际的、直接的领导之下

(1)重要问题及时请示报告,认真执行党委的决定;

公安基础知识 第四章 1

(2)当好党的参谋和助手;

(3)党委对重大问题提出决策性意见后,公安机关必须贯彻执行;

(4)接受同级党委政法委员会的领导;

(5)严禁把侦查手段用于党内;

五、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政府领导关系应该遵循四大原则:

(1)党政分开的原则;(2)彼此保证的原则;(3)互相结合的原则;(4)全面强化的原则;

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政府的领导:行政领导;

第二节 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一、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群众的路线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二、公安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包括:(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的宗旨;(2)人民群众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本力量;(3)公安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尤其不能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4)处理好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基础;

人民警察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人民警察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人民谋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国际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来源:人民群众;公安机关调整社会关系基本关系: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贯彻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途径

打牢思想基础:执政为民;公安机关执法思想核心:执法为民;

群众工作包括:(1)做好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2)讲群众工作贯穿于各项公安业务活动中;(3)遵纪爱民,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三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P56)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容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和政府全面解决我国社会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工作中党委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式,党委领导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群众根本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任务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六大任务:(1)打击;(2)防范;(3)教育;(4)管理;(5)建设;(6)改造;

(1)打击

打击的主体:指公安机关、司法机关专门工作,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劳动改造、劳动教养机关,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行使职权;

打击的客体:指打击对象;

打击政策:①严打政策;②基本刑事政策;

“严打”:指依法从重、从快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分子;

“严打”政策包括:①依法从重;②依法从快;③对象特定;

基本刑事政策包括:①区别对待;②宽严相济;③分化瓦解;④打击少数,教育改造多数;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防范

防范含义:指采取政治、经济、教育、行政、法律等各种措施,减少犯罪因素和条件;(预防犯罪)

防范意义: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

防范对象:整个社会公民而不仅是有违法犯罪危险的行为人。

防范措施:①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教育;②在社会各个方面健全治安防范制度,加强预防设施的建设,检查、堵塞各种治安漏洞;③建立预警制度;

(3)教育

教育: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方法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施和完成;

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

防治治安危害社会教育是多层次的,包括:①正面教育;②针对性教育;③执法过程中教育;④制裁后的教育;

(4)管理

管理含义:各部门、各单位为建立良好社会秩序而进行方方面面的行政管理,防止出现漏洞,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治安管理的特性:行政强制性、行政说服性;

如何管理: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努力发展群众自治管理;

(5)建设

建设包括:①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建设;②组织建设;③规范建设; 要边治边建,治中有建;

(6)改造

改造含义:指教育人、挽救人、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的特殊预防工作,包括监狱对犯人的劳动改造工作和劳动教育机关对劳教人员的改造工作;

监狱和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应该坚持方针: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改造工作主体:中央是司法部狱政管理局,地方是司法厅狱政管理部门;负责改造工作执行机关包括:监狱、劳动改造管教队、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四种;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改造方式:劳动改造、劳动教养;

改造“三个延伸”政策:①向前延伸;②向外延伸;③向后延伸;

①向前延伸:指在预审、起诉、审判过程中,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各部门要加强对罪犯的认罪服法教育,并要向劳改单位移送案件法律文书副本,负责介绍案情、罪犯的作案原因和思想状况;

②向外延伸:指改造工作要发动罪犯的亲属、所在单位和社会都来关心犯人,发动政法院校和科研单位加强犯罪心理学和罪犯改造学的研究,配合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③向后延伸:指劳改人员刑满释放后,劳改部门要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有关单位介绍犯人的改造情况,落实接茬(chá)帮教工作,并协助当地有关部门认真做好

安置工作,以进一步巩固改造成果,把重新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

“三个延伸”实质:指把罪犯改造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之类范围,动员政法机关乃至社会的力量,共同做好改造;

“三个延伸”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改造质量,提高罪犯改好率,降低重新犯罪率,争取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好转;

“三个延伸”重点:落实社会帮教、社会安置、社会监督、社会支持;

三、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

(1)发挥职能作用,即依法严惩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2)加强基层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

(3)配合有关部门搞好维护社会稳定各项工作;

第三篇:人民警察专业基础知识(公安专业基础重点)

七、人民警察法

一、人民警察法的概述:

⑪人民警察法的概念:指规定警察任务、职权、义务、纪律、组织管理、警务保障、法律责任和执法监督的法律。⑫人民警察法的立法目的:

1.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为了加强警察的队伍建设,从严治警,提高警察的素质;

3.为保障警察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⑬人民警察法的适用范围: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和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二、人民警察的条件即录用:

⑪人民警察的条件:1.年满18岁;2.拥护宪法;3.身体健康;4.高中以上文化; 5.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品行;⑹自愿从事警察工作。⑫人民警察的录用:按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取。

三、人民警察的职权与任务:

⑪人民警察职权的概念与特征:人民警察职权的概念: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人民警察的职权与责任,是人民警察总任的具体化、规范化、法律化。1.人民警察职权的特征:

⑴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最基本的职责。⑵警察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⑶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警卫特定目标,是警察的重要职责。⑫人民警察的基本任务:1.维护国家安全; 2.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3.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4.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5.保护公共财产。

四、人民警察的机构设臵和职务序列: ⑪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机构设臵: 1.中央公安机关(国务院公安部); 2.地方公安机关(省、市、县三级);

3.专业公安机关(铁路、港行、民航、林业、海关)。

⑫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务序列:警官、警员、专业技术员、铺助人员。

五、人民警察的警务保障:

⑪法律保障:指警察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务,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

①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②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保证警令畅通。

③依法执行职务,不受非法干涉,有权拒绝执行超越其职权范围的指令。

⑫社会保障: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警察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所给予的支持和协助。①公民、组织有义务支持和协助警察依法执行职务。

②拒绝或阻碍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要承担法律责任。

③警察的警用标志、制式服装和警械受法律保护。

⑬物质保障:指警察在执行警务活动中,国家保证对警察物质方面的保障。包括经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装备保障、科技成果运用保障。⑭生活保障:指工资、福利、抚恤和优待保障。

六、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

⑪人民警察法律责任的概念:指警察机关及警察在执法活动中,违法法律法规构成侵权,或警察在执法行为时,由于违法而其行为最终构成犯罪时,依法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⑫人民警察法律责任的种类:

1.行政责任:对警察给予的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2.刑事责任: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予以行政处分。

3.降低或取消警衔:对于受行政处分的警察,按照规定可以降低或取消警衔。4.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对违反纪律的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5.承担侵权赔偿责任: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依法予以赔偿。其他:

①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停留,必要时可实行交通管制。

②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发事件,可以根据情况实行现场管制。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行驱散,对拒不服从的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或立即予以拘留。

③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必须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经人民警察院校培训,考试合格。

④人民警察的因公致残等同于现役军人的因公致残。

第二部分 警察专业知识

一、我国的政法机关

一、我国政法机关概述: ⑪我国政法机关的构成:

由党委政法员会、国家审判机关(法院)、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其领导的监狱、劳动教养机关、律师组织、公证机关,以及国家安全机关组成。

⑫各政法机关的性质和基本任务: 1.人民法院:

⑴法院的性质:是国家的审判机关。⑵法院的基本任务:审判各种诉讼案件,惩治犯罪,保障人权,解决民事纠纷,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制度和利益,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审判活动教育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院审判的案件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2.人民检察院:

⑴检察院的性质: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⑵检察院的基本任务:

①追诉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分子,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统一制度,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社会秩序。

②追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种犯罪分子,保护社会主义制度下各种合法的财产关系,维护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

③追诉侵犯公民权利的犯罪活动,维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④通过检察活动,进行法律宣传。3.公安机关:

⑴公安机关的性质: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具有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在国家政权中,军队和警察是最主要的支柱。周恩来曾说:“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

⑵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①维护国家安全; ②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③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 ④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

⑤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4.监狱:

⑴监狱的性质:是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实施惩罚与改造的国家刑法执行机关。

⑵监狱的基本任务:对罪犯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5.劳动教养机关:

⑴劳动教养机关的性质:是国家为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劳动教养法律、法规,收容、管理和教育挽救劳动教养人员、完成劳动教养工作任务而依法设臵的国家行政执法机关。

⑵劳动教养机关的基本任务: ①依法准确使用劳动教养。

②依法准确、及时地收容劳动教养人员。

③对劳动教养人员依法实行严格、文明、科学管理。④认真做好对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⑤积极开展劳动习艺和矫治。

国家安全机关: 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管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间谍工作和其他有关国家安全工作。开展隐蔽战线斗争,保卫、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政治稳定,保障国家安全。⑬我国执法机关的组织管理:

从纵向看:我国政法机关的组织分为两级:中央政府机关和地方政法机关,地方政法机关又分为省、市、县三级。

1.从横向看:我国政法机关组织系统包括党委政法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国家安全机关。除法院、检察院外,其他机关实行条块结合的双重管理体制。

⑭各政法机关的组织体系和机构设臵: 1.人民法院:上下级法院是监督关系。2.人民检察院:上下级检察院是领导关系。

3.公安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从人大,从上级。4.监狱:

①监狱的设臵主要包括两种: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

②监狱实行两级管理,国务院司法部主管全国监狱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监狱管理工作。

③监狱的设臵、撤销、迁移,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批准。

5.(戒毒)劳动教养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分为: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大中城市三级。按照所属关系分为:政府部门的劳动教养领导机关,司法行政系统的劳动教养管理机关,按特殊带来单位对待的劳动教养执行机关。命名:××省(市、自治区)××(地名)劳动教养管理所。6.国家安全机关:

在中央成立国家安全部,在省一级成立国家安全厅,在设区市成立国家安全局。在设区市以上的党委设立国家安全领导小组。

二、我国政法工作的概述:

⑪政法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政法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首要的政治原则

政法工作的原则有: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执法为民、依法办事、专群结合、改革创新的原则。

⑫党对政法机关工作绝对领导的必要性:共产党执政时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是由政法机关的性质及任务决定的。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公安机关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⑬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途径:

1.政治领导;2.思想领导;3.组织领导;4.决策领导;5.法制领导。决策领导包括:①进行宏观公安决策;②对重大问题作出必要指示;③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⑭政法工作的根本路线:群众路线,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和组织路线。

政法工作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是政法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政法工作的根本态度。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政法工作的基本方法。⑮政法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1.坚持群众路线是政法机关的宗旨要求。

2.坚持群众路线是政法机关的职能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保护人民、惩治犯罪。3.坚持群众路线是法律的要求。4.坚持群众路线是宝贵的经验。

执法为民是公安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方面,是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1.内容:

⑴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①人民民主;

②法制完备;

③树立宪法法律权威;

④权力制约。⑵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①以人为本; ②保障人权;

③文明执法。

⑶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合理合法;

③程序正当;

④及时高效。⑷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①把握大局;

②围绕大局;

③及时高效。

⑸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①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指导;

②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③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二、人民警察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警察的起源和发展: ⑪警察的起源:

警察的含义: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世界各国都拥有自己的警察力量。有国家甚至不设军队,但都设臵警察机构和专职警察力量。1.警察产生的条件是:

⑴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⑵阶级条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⑶社会条件: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⑷政治条件:国家机器的形成。

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决定警察必要性的直接因素是由社会矛盾引起的犯罪、对抗冲突和社会秩序问题。

⑫警察的发展: 1.萌芽期的警察:

⑴时间: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度过程中。

⑵功能:氏族武装从不脱离生产向独立武装力量转化。在萌芽时期同时伴生监禁行为和审判行为的萌芽。2.古代警察:

⑴古代警察的含义:指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与官吏。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警察的职能是由军队、审判机关和行政官吏分别掌管的。

⑵古代警察的特点: ①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②古代警察行使职权在法律上极不严格,神权、皇帝或长官的意志起决定作用。③私刑、私狱普遍存在。3.近代警察:

⑴近代警察的含义:指适应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和官吏。近代警察发端于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必然结果。⑵近代警察的建立:

①较早建立警察制度的法国与英国:

a.1789年法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保安官制度。b.1790年据人权宣言建立市政警察。c.1801年拿破仑建立巴黎警察总局。

d.1829年英国通过了《警察法》,并由罗伯特〃皮尔建立了首都伦敦警察厅。②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

由于受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警察管理体制:地方自治制和中央集权制。

地方自治制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这种警察管理体制的特点是警察受地方政府领导,中央政府只起监督作用。

中央集权制是以法国为代表的,这种警察管理体制的特点是警察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美国仿效英国,日本仿效法国建立了本国的近代警察制度。③中国的近代警察制度:

a.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

b.1902年,袁世凯在保定创设了警务总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警察专业学校:

保定巡警学堂。

c.1905年,清政府在北平建立“巡警部”,这是清政府的中央警察机构,也是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

d.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e.1927年,蒋介石设立“内政部警政司”。把各省、市、县的警察机关改为“公

安局”。同时,设立了庞大的特务机构。

f.1946年,设立“内政部警察总署”,各省、市、县警察机关改为“警察局”。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军、警、特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

④近代警察的特征:a.警察职能的独立化。b.警察机构的专门化。c.警察管理的法治化。d.服装及装备的统一化。

二、我国人民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⑪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公安机关: 1.中央特科:

1927年12月在上海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

它的主要任务是:⑴保卫党中央机关和中央领导的安全; ⑵收集情报、掌握敌情; ⑶惩办特务、叛徒、内奸;⑷建立秘密交通联络和秘密电

台。1933年党中央迁往苏区,特科工作于1935年结束。

功绩:积累了经验;收集了情报;保卫了领导;镇压了叛徒。

2.国家政治保卫局:1931年在瑞金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

安保卫机关。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以原来的苏区中央局保卫处为基础,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

3.延安市警察队: 1938年5月成立了延安市警察队,全称“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简称“边警”。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

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相继建立了除奸保卫机构,如:晋察冀边区公安总局、晋绥公安局、冀鲁豫边区政府公安总局。4.社会部: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内部成立社会部。

社会部的任务是:

⑴与敌伪特务、奸细作斗争,保障党的政治、军事任务的完成和组织的巩固;

⑵开展对敌情报工作和掌握敌人动向;

⑶进行锄奸宣传,培养锄奸骨干;

⑷负责军队和尚未建立民主政权的新辟根据地的锄奸保卫工作。⑫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安机关:(考点)

1949年10月9日任罗瑞卿为第一任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 10月15日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 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

1.“文革”前17年公安机关取得的伟大成就:

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了公安组织机构,明确了工作任务。公安工作的组织形式由党的组织形式变为政权形式。

⑵清除反动势力的残渣、余孽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

⑶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镇反运动从1950年10月开始,到1953年6月结束。⑷改造了大量战争罪犯。⑸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卫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 进行。

2.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公安工作遭受严重挫折。3.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事业在改革中创新发展:

公安工作的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迅速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实现了公安工作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三、人民警察的职责与权力

一、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 ⑪公安机关职责的含义和特点:

公安机关职责的含义:指公安机关依法在管理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

2.公安机关职责的特点:⑴法律性;⑵有限性;⑶政治性;⑷行政性;⑸责任性。

⑫新世纪、新阶段公安机关担负的三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由“二十公”提出:①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③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⑬公安机关的职责:公安机关有负责管理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责。

1.法律规定的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的职责: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形,应当履行职责。

2.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公益方面应当履行的责任义务:

警察遇到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或者处于其他危难情形,应当立即救助;

对公民提出解决纠纷的要求,应当给予帮助;对公民的报警案件,应当及时查处。人民警察应当积极参加抢险救灾和社会公益工作。⑭公安机关主要警种:

1.治安警察: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人民警察。2.户籍警察:是负责管理户籍、掌握户口动态等户政工作的人民警察。3.刑事警察:是负责刑事案件侦破工作的人民警察。“刑警”包括刑事侦查人员和从事刑事科学技术的法医、化验员、鉴定员、警犬训练员等。

交通警察:是负责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民警察。

4.外事警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对进出我国(边)境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 人)和我国公民进出管理的人民警察。

6.巡逻警察:是指在一定路线或一定地段用巡逻方式进行勤务活动的人民警察。7.督察警察:是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遵纪守法情况进行监督的人民警察。

8.边防警察:负责维护我国边境地区的社会治安,处理边境涉外事务的人民警察。边防警察实行义务兵役制,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1997年京津沪等九城市试点职业制人民警察。

9.消防警察,是同火灾作斗争的人民警察。

消防警察实行兵役制,属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

⑮公安机关各警种的分工与协作:各警种之间的分工是根据各警种的任务、职责、权限的不同而划分的,是为了便利日常工作。这种分工是相对的,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往往是各警种联合作战,在需要履行职责时,不允许以不属于其责权范围而拒绝执行。

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权力: ⑪公安机关权力的概念及特点:

1.公安机关权力概念:是指公安机关为履行职责,依法采取的权威性措施和手段。由于公安机关的权力是在法定职责限度内行使的,并受相应的制约,故又称为公安机关的权限。

2.公安机关权力特点:⑴法定性;⑵特许性;⑶强制性;⑷单向性。⑫公安机关的治安行政管理权: 1.治安行政处臵权:

⑴概念:治安行政处臵权,是指公安机关在治安行政管理时,依法对特定的人、物、事、场所采取的一种权力行为。⑵内容:命令,禁止,许可。2.治安行政处罚权: ⑴概念:治安行政处罚,是公安机关对于不履行治安法规所确定的义务或者危及社会治安秩序,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依法实施的行政处罚。⑵内容: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

治安监督检查权: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应负治安责任的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履行治安责任、预防治安问题的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

4.劳动教养审批权:劳动教养是指对有违反治安管理经处罚仍不悔改,有轻微违法行为而又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实施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5.治安行政强制权:

⑴概念:治安行政强制,是指公安机关在依法进行治安行政管理和实施治安行政处罚时,为达到使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或接受处罚的目的,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或不服从治安行政处罚的人所采取的人身和物品的强制手段。

⑵内容:强制传唤、强行带离现场和强制拘留、强制隔离、约束特定的人、盘问检查等。

⑬公安机关的刑事司法权: 1.立案权:

⑴概念: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只有经过立案,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才有合法的依据,才能行使侦查权力。⑵内容:

①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或举报。

②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并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①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

②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

③对于不属自己管辖的,应及时移送主管机关处理。2.侦查权:

⑴概念: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⑵权力组成:

①有权收集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②有权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传唤犯罪嫌疑人); ③有权询问证人(包括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④有权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进行勘验或检查; ⑤有权进行侦查实验;

⑥有权为收集犯罪证据和查获犯罪人进行搜查;

⑦有权扣押物证、书证(包括犯罪嫌疑人的邮件、电报); ⑧有权依照法律程序对刑事侦查对象的通信进行检查; ⑨有权对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 ⑩有权通缉应当逮捕而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经批准,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3.刑事强制权:

⑴概念: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的强制权力。⑵权力组成:

①有权对犯罪嫌疑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②有权依照《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拘留、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4.刑罚执行权:

⑴概念:执行,是法定机关将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付诸实施的活动。

⑵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刑罚:(与新法有出入,慎用)

①短期有期徒刑执行;②暂予监外执行;③缓刑执行;④假释执行; ⑤拘役、管制和剥夺政治权利执行;⑥驱逐出境执行。

短期有期徒刑指被判处1年以下或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有期徒刑。⑭警械、武器使用权:公安机关依法享有使用警械、武器实施管理、守卫、保护、制服和杀伤的权力。

①有权依法对警卫、守卫、守护目标采取武装保卫措施,以确保其绝对安全; ②有权采取武装追捕、押解、看押、巡逻等措施; ③有权运用武装力量进行边防检查、边境守卫;

④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的需要,公安机关的人民警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警械;

⑤遇有拒捕、**、越狱、抢夺枪支或者其他暴力行为的紧急情况,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使用武器。⑮紧急状态处臵权:

1.概念:紧急状态处臵,是指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对突发的重大暴力犯罪、重大治安事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依法采取的非常措施。2.组成:⑴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①紧急优先权;②紧急征用权。

⑵紧急排险权; ⑶管制权;

⑷戒严执行权。

三、其他国家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力: ⑪国家安全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力: 1.国家安全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⑴承担反间谍工作和其他国家安全工作,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 ⑵防范、制止和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⑶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⑷保障、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2.国家安全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权力: ⑴刑事执法权;

⑵依法执行国家安全任务时的其他权利: ①查验证、调查权; ②进入有关场所和查档权; ③优先通行权; ④优先使用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场地和建筑物权; ⑤查验电子通讯设备权; ⑥提请免检权。

⑫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力: 1.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⑴亲自行使监管罪犯的职权; ⑵依法执行刑罚; ⑶保障罪犯合法权利; ⑷清正廉洁; ⑸严守纪律。

2.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定权利: ⑴执行刑罚权; ⑵管理监狱权; ⑶教育改造权;

⑷刑罚变更执行的建议权。

⑬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力: 1.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 ⑴依法收容劳动教养人员;

⑵依法管理劳动教养管理所和劳动教养人员; ⑶维护劳动教养所的安全与稳定; ⑷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进行教育挽救; ⑸依法组织劳动教养人员进行劳动生产; ⑹依法保障劳动教养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⑺依法对劳动教养人员按期解除劳动教养。2.劳动教养机关人民警察的法定权利: ⑴收容执行权; ⑵行政管理权; ⑶教育挽救权; ⑷考核奖惩权; ⑸解除劳动教养处臵权。

⑭人民法院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力: 1.法院司法警察的法定职责: ⑴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

⑵值庭是负责传带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 ⑶送达法律文书;

⑷执行传唤、拘传、拘留;

⑸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或罪犯;

⑹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 ⑺执行死刑;

2.法院司法警察的法定权力:

⑴履行职责时,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依照有关规定使用机械甚至武器; ⑵为保障安全,可以对进入审判场所的非依法履行职务人员,进行安全审查,并采取措施。

⑶遵照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令,对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员采取强制措施。⑮人民检察院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权力:

1.人民检察院人民警察的法定职责:⑴保护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发现场;

⑵执行传唤;

⑶参与搜查;

⑷执行拘传和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

⑸提解、押送、看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⑹送达法律文书;

⑺参与执行死刑临场监督活动。2.人民检察院人民警察的法定权力:

⑴为制止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可以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依照有关规定使用机械甚至武器;

⑵对以暴力、威胁方式妨碍检查活动的人员,可以强行带离现场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

四、人民警察的义务与纪律

一、人民警察的义务:

⑪人民警察义务的概念与特点:

1.概念:人民警察义务,是指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作出的或不得作出的一定行为的约束。2.特点:⑴警察义务主体的特定性;

⑵警察义务具有平等性;

⑶警察义务直接决定于国家的任用行为。⑫人民警察义务的主要内容:1.秉公执法,办事公道; 2.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3.礼貌待人,文明执勤; 4.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

二、人民警察的纪律:

⑪人民警察纪律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人民警察纪律,是指根据人民警察职业特点而制定的,要求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行为规范的总称。

2.特点:义务在道德层面上多一些,而纪律在职务职责层面上多一些。纪律和义务都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纪律是最基本的要求,纪律是履行义务的基础,而义务则是在履行职责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警察禁止参加罢工,禁止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任何个人或组织。⑫人民警察纪律的内容:

1.政治纪律:是民警政治觉悟,政治行为和政治言论方面的规范。2.组织纪律:是对人民警察行动上的要求。

3.工作纪律:包括履行公务,秉公执法,文明执勤三方面。4.保密纪律。⑬五条禁令:

为严明纪律,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2003年1月22日,公安部发布了加强公

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五条禁令内容是:

1.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2.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3.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4.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5.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⑭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处分的种类: 1.行政处分:

⑴概念: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根据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给予有违纪行为的公安民警的处分。

⑵种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人民警察受处分期间,不能享受正常的晋升职务、级别,其中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2.警纪处分: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 务、禁闭的措施。

3.刑事处罚:对违反纪律构成犯罪的人民警察,按照刑法规定,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五、人民警察执法监督

一、人民警察执法监督概述: ⑪人民警察执法监督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人民警察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以及公民和社会组织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活动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督。

2.特征:⑴监督对象的特定性;

⑵监督主体的广泛性;

⑶监督形式的多样性; ⑷监督过程的程序性。⑫人民警察执法监督的分类: 1.根据监督主体分类: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公民和社会的监督。2.根据监督主体与对象的隶属关系分类:

⑴外部监督: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社会监督等。⑵内部监督: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自身,主要有督察监督、法制部门监督以及行政复议和国家赔偿制度等。3.根据实施监督的时间分类:

⑴事前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执法工作方案事前的审核,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审查批准等。

事前监督可以提前预防和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

⑵事中监督:包括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督察机构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现场督察等。

事中监督具有控制作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⑶事后监督:包括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

事后监督对违法行使职权所造成的后果,予以纠正和赔偿,具有救济作用。4.根据监督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类:

⑴直接监督:指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能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的监督。包括检察机关作出的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法院作出的撤销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等。

⑵间接监督:指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不能产生直接的法律后果的监督。包括社会组织、公民的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⑬人民警察执法监督的意义: 1.是实现公安机关职能的重要条件;

2.是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的重要手段; 3.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4.是加强公安机关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二、人民警察内部执法监督: ⑪督察制度:

1.督察制度的概念:是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 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2.督察监督的主要方式:

⑴进行明察和暗访; ⑵专项督察和集中督察;

⑶手里喝茶检举控告;⑷组织开展警务评议。3.督察机构的权限:

⑴督察机构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和下级公安机关拒不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命令的,可以责令执行;对本级公安机关所属单位或者下级公安机关作出的错误决定、命令,可以决定撤销或者变更,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

⑵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可以当场处臵: ①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

②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

③对违法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

⑶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纪律需要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措施的,由督察机构作出决定,报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批准后执行。⑷督察机构认为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需要给予行政处分或者降低警衔、取消警衔的,督察机构可以提出建议,移送有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⑸督察机构在督察工作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⑫法制部门监督制度:

1.法制部门监督制度的概念:指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本级公安机关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实施的监督。法制部门的主要职能:综合职能,办案职能,依法监督、检查职能。2.法制部门监督的方式:

⑴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程序和制度进行监督。⑵对起草、制定的有关执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及制度、措施进行法律审核。⑶对疑难、有分歧、易出问题和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需要专门监督的案件,进行案件审核。

⑷组织执法检查、评议。⑸组织专项、专案调查。

⑹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听证、复议、复核。⑺进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⑻各级公安机关决定采取的其他方式。3.法制部门监督的权限:

⑴对错误的处理或者决定予以撤销或者变更。

⑵对拒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责令其在规定的时限内履行法定职责。⑶对拒不执行上级公安机关决定和命令的有关人员,可以停止执行职务。⑷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已经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造成损害,应当按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给予国家赔偿。

⑸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因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按照《公

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追究执法过错责任。⑬公安行政复议制度: 1.公安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

公安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出申请,由受理的公安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 和决定的活动。2.公安行政复议的适用:

不适用的范围:①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②不服公安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上述争议均不能提起公安行政复议。⑭公安赔偿制度: 1.公安赔偿制度概念:

公安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的赔偿。公安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种,包括公安行政赔偿和公安刑事赔偿。

其赔偿责任的主体是国家,而赔偿义务的主体是具体实施侵犯行为的公安机关。2.公安赔偿的构成要件:

⑴主体要件: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

⑵行为要件: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职权的行为。⑶后果要件; ⑷因果关系要件。

3.公安行政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的赔偿。

4.公安刑事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侦查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的赔偿。因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或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而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的,不构成公安刑事赔偿。

5.公安赔偿的方式: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

三、人民警察外部执法监督: ⑪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制度:

1.概念: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2.方式:

⑴通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制约。⑵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公安工作经费的预算、决算进行审查,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

⑶依法改变、撤销受监督机关制定或批准的不适当的法律、法规、决定和命令。⑷听取公安机关关于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有权要求公安机关进行汇报,提出批评、意见、建议或者作出决定。

⑸通过对公安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议案,要求公安机关报告有关情况,改正错误的、不适当的行为。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享有受理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申诉和意见的监督权。⑫行政监察制度:

1.概念:行政监察监督,是指行政监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决定、命令的情况和违法违纪行为所实施的监督检查。2.方式:⑴经常性的一般检查;⑵专项检查;⑶立案调查。3.职权:⑴检查权;⑵调查权;⑶检察建议权;⑷处分权。⑬检察监督制度:

概念:检察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遵守和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的法律监督。2.方式:⑴立案监督;⑵审查批捕;⑶审查起诉;

⑷侦查活动合法性监督; ⑸执行监督。

⑭行政诉讼制度:指人民法院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具体审理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一种监督形式。三大诉讼包括: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不能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形: ①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②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③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④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⑮社会监督制度:

概念:社会监督,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公安机关

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监督。

2.社会监督的形式:

⑴人民政协通过批评、建议等方式的监督。

⑵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通过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方式的监督。

⑶公民个人通过检举、控告等方式的监督。

⑷新闻机构通过揭发、检举、控告等方式进行舆论监督。3.接受社会监督的形式:⑴警务公开制度;

⑵110接受群众投诉制度;

⑶特邀监督员制度。

六、人民警察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的素质:指人民警察应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诸方面条件的总和。

⑪政治素质:指人民警察应当具有的政治觉悟、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革命人生观的综合体现。⑫业务素质:

概念:业务素质是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务,完成各项任务的实际本领,是公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综合体现。

内容:岗位专业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变决断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写作表达能力。

⑬法律素质:指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所应具备的法律意识、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的综合体现。

⑭文化素质:文化素质不仅指人民警察必须具有相应的文化程度,而且要求人民警察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

⑮心理素质:指人民警察在特定职务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综合体现。

⑯身体素质:是人民警察各种才能得以正常发挥乃至超常发挥的物质基础。

一、人民警察的意识:

⑪大局意识: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公安机关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这个大局,积极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为现代化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⑫政治意识:“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公安机关在新时期的总任务。

⑬忧患意识:要充分认识到,虽然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

⑭群众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公安机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⑮法治意识: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公安机关在依法治国过程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

⑪概念: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务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人民性和行为的表率性,是人民警察的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⑫内容:1.对党忠诚:其要点是: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维护宪法,忠于祖国。2.服务人民:其要点是:热爱人民,甘当公仆,爱憎分明,除暴安良。3.秉公执法:其要点是: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严禁逼供,不枉不纵。4.清正廉明:其要点是:艰苦奋斗,克己奉公,防腐拒贿,不沾不染。5.团结协作:其要点是: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6.勇于献身:其要点是:忠于职守,听从命令,遵守制度,保守机密。7.严守纪律:其要点是:服从领导,听从命令,遵守制度,保守机密。8.文明执勤:其要点是:谦虚谨慎,不耍特权,礼貌待人,警容严整。

四、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指人民警察对自身存在意义、价值追求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决定着人民警察的目标和方向。

⑪“忠诚”——尽忠于国、至诚于民,是价值之魂,做信仰的坚定拥护者。⑫“为民”——民为邦本、生生不息,是价值之本,做宗旨的坚持实践者。⑬“公正”——公道大明、正气凛然,是价值之径,做正义的坚决捍卫者。⑭“廉明”——廉洁奉公、明公正气,是价值之源,做倡廉的坚毅实施者。⑮“奉献”——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是价值之基,做无私的坚实倡导者。

注意区分各知识点的区别,不要被迷惑!

第四篇:公安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判断题

判断下列所给出的命题正确与否,正确的,在机读答题卡相应的题号下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30题各1分 共30题30分。

1、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督察长、副督察长的任免必须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的意见。()

2、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从严治警、依法治警。()

3、公安机关处理内部关系的基本要求是: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协调一致。

()

4、评定授予警衔的人员必须是属于公安机关内人民警察建制的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

()

5、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的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规定: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6、民警张某酗酒滋事,不听同事劝阻,在所长办公室无理吵闹,严重影响办公秩序,可以对其采取禁闭的措施。()

7、政治领导,是指党在政治方向、政治路线、政治原则和方针、政策上的领导。()

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式,是公安工作党委领导的根本原则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9、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但并不能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

10、公安机关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世界各国警察,由丁受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形成两种不同的警政管理体制——以英国为代表的地方自治制:以法国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制。()

12、公安机关的专政职能是用以对付一切违法犯罪人员的。()

13、公安机关民主职能的实质,就是保障人民享有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

()

14、世界上除少数国家外,都拥有自己的警察力量。

()

15、维护国家安全既是公安机关的工作,也是国家许多部门的工作。

()

16、对于高度分散的、隐蔽的、又不断衍生的犯罪分子,应该采用“大兵团作战”,强调集中性,以提高效率。()

17、如果被搜查人或者其家属不在场,公安机关则不能进行搜查。

()

18、公安机关在行使权力过程中使用武器、警械,就其性质来讲,与《刑法》所规定的公民正当防卫没有原则区别。

()

19、实行警衔制度有利于增强人民警察的责任感、荣誉感,有利于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组织管理。

()20、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对本级人民政府的公安机关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提出议案,要求公安机关报告有关情况,改正错误、不适当的行为。

()

21、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是指导治安管理处罚的一项基本政策。

()

22、教唆他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应当从重处罚。

()

23、负责维护交通设施、交通秩序,进行交通监理、处理交通事故的警察称为交通警察。

()

2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的妨害公共安全行为是指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

全,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

25、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就是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知识产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

26、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员应当按照性别实行分别管理,女性戒毒人员应当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

()

27、民警王某在同犯罪分子搏斗中英勇负伤致残,并经医疗机构确认丧失工作能力,因此对王某不得辞退。

()

28、人民警察义务基于人民警察职务而产生,具有不平等性。

()

29、《公安机关督察条例》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均应设立督察机构

()30、积极履行公务,秉公执法,文明执勤是人民警察必须遵守的组织纪律。

()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

在题干后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正确的答案,在机读答题卡填涂相应标号。31-55题各1分 共25题25分。

31、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A、上诉

B、申诉 C、起诉

D、要求复议

3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的监督权属于(),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具有极大的权威性。A、国家监督权

B、司法监督权 C、行政监督权

D、人民民主监督权

33、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有公开原则、()、择优原则。A、公正原则、平等原则

B、公平原则、平等原则 C、平等原则、竞争原则

D、公正原则、严格原则

34、“二十公”提出的统一纪律要求是指严格执行(),加紧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对公安民警实行严格统一的纪律要求。A、《人民警察法》

B、《五条禁令》 C、《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D、《警衔条例》

35、人民警察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A、业务纪律

B、组织纪律

C、生活纪律

D、执法纪律

36、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行使职权活动的()进行监督。A、合法性

B、公正性

C、合理性

D、程序性

37、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担任人民警察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具有()以上文化程度。A、初中

B、高中 C、大专

D、本科

38、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以()名义开展公安工作。A、执政党

B、人民 C、国家

D、法律

39、下列不属于公安法制工作范围的是()。A、劳动教养案件审批

B、行政案件复议 C、缓刑执行工作

D、办理国家赔偿案件

40、公安工作的内容是由法律和()所确定,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来实施。A、行政法规

B、部门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公安法规 41、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安工作的重心和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转移,即()。

A、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 B、由以打击为主,转移到以防范为主上来

C、由单纯依靠公安机关,转移到公安机关与群众相结合上来 D、由主要依靠政策办事,转移到主要依靠法律办事上来

42、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阶级条件

D、社会条件

43、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A、已经有了专门的警察机构 B、已组建了专门的警察队伍

C、军队、警察、行政已有了明确的分工

D、没有专门的警察组织,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44、以立法形式确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地位,集中体现在《人民警察法》()。A、第一条规定

B、第五条规定 C、第八条规定

D、第三条规定

45、加强行政管理是减少治安危害,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直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A、专业工作

B、业务工作 C、基础工作

D、基层工作

46、防治治安危害的社会教育是分层次的,街道综治办开展的社区成员的政治思想、法制、道德纪律等方面的教育,是对全社会的()。A、针对性教育

B、专门性教育 C、执法性教育

D、普遍性教育

47、公安机关充分运用现代化传播媒介,广泛地宣传、教育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拓宽了警民联系的()。A、新方法

B、新渠道

C、新方式

D、新手段

48、鉴于历史上在贯彻群众路线问题上出现的偏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安群众上作逐步奠定在社会主义()。A、法治与德治基础上

B、专政与民主基础上 C、民主与法制基础上

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49、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公安工作的()。A、根本态度

B、根本原则

C、根本方法

D、根本政策

50、我们党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治安形势和制定政策,这是公安决策正确的()。A、根本方针

B、根本原则 C、根本保证

D、根本方向

51、下列各项中属于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警民结合形式的是()。A、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队

B、派出所窗口服务 C、治安检查

D、流动治安派出所

52、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的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规定: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

A、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B、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C、违者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D、违者引咎辞职或者撤职

53、在治安管理中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对依法当罚的违法者,要依法分别给予()。A、警告、罚款或行政拘留等处罚

B、警告、罚款或收容遣送等处罚

C、警告、罚款或刑事拘留等处罚

D、警告、罚款或逮捕等处罚

54、公安机关执法思想的核心是()。A、执政为民

B、执法为民 C、执权为民

D、勤政为民

55、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积极的预防工作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应对广人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

A、财产安全意识

B、自我安全意识 C、治安防范意识

D、人身安全意识

三、多项选择题

在各题干后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4个正确的答案,在机读答题卡上填涂相应标号,错选、漏选均不得分。56—85题各1.5分;共30题45分。

56、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提出,当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点是“四统一”、“五规

范”。其中“五规范”是指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和规范()。A、编制管理

B、执法执勤 C、勤务制度

D、行为举止

57、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的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规定: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A、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 B、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

C、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对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

D、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对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

58、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包括()。A、公开原则

B、平等原则 C、竞争原则

D、择优原则

59、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审查有关公安工作经费的(),并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A、计划

B、方案 C、预算

D、决算 60、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为()造成损害结果的,国家不负赔偿责任。A、主观无过错的违法职权行为

B、非职权个人行为 C、合法职务行为

D、公民的自杀、自残行为

61、某县发生重大抢劫案什,县公安局经侦查确定胡某为犯罪嫌疑人,但胡某已经逃匿,在对胡某实施通缉问题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县公安局有权发布通缉令

B、该县公安局只有权在本县范围内发布通缉令

C、如果要在全国范同内通缉胡某应由省公安厅发布通缉令

D、其他公安机关发现被通缉的胡某应立即通知该县公安局派人前往抓获 62、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应担负的政治和社会责任是()。A、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

B、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C、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D、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63、公安机关的权力主要包括()。A、警械、武器使用权

B、刑事司法权

C、紧急状态处置权

D、治安行政管理权

64、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属于人民警察个人奖励条件的是()。A、依法行政,文明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成绩突出的

B、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有理论创新、革新成果或者创造典型经验,成绩突出的 C、认真完成综合管理、警务保障等工作任务,成绩突出的

D、爱岗敬业,保持良好作风,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成绩突出的

65、人民警察应具备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法律素质、()和身体素质。A、业务素质

B、文化素质

C、科研素质

D、心理素质

66、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属于人民警察集体奖励条件的有()。A、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落实各项管理防范措施,有效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活动,成绩突出的

B、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实行科学、文明、规范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成绩突出的

C、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成绩突出的

D、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积极参加抢险救灾,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成绩突出的

67、对犯罪分子依法定罪量刑时,做到分清主次、区别对待,主要是根据犯罪分子的()。

A、犯罪事实

B、犯罪情节

C、犯罪危害

D、认罪悔改的态度

68、下列各项中属于公安机关侦查权的有()。A、讯问

B、勘验检查 C、鉴定

D、起诉

69、监察机关在行政监察中拥有的职权包括()。A、检查权

B、调查权

C、监察建议权

D、处分权

70、收容教育的对象是不够劳动教养的()。A、卖淫人员

B、嫖娼人员

C、吸毒人员

D、少年犯罪人员

71、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的途径有()。

A、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相衔接,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体现不同于一般行政机关,具有人民警察特点的队伍管理机制,实现依法治警

B、要制定健全公安业务工作的各项制度和队伍管理制度,完善实体性和程序性规定,消除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实现从严治警

C、坚持两手抓,抓好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内部、外部监督机制,严肃查处违法乱纪案件,保证公安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D、在现阶段,公安队伍建设寄希望于高薪养廉 72、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A、要如实地提供证据

B、要如实地提供证言

C、有意作伪证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D、隐匿罪证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73、下列各项中属于治安行政处罚权的有()。A、强制传唤

B、警告

C、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D、没收非法财物

74、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督察机构在督察工作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可以作出()的决定。A、停止执行职务

B、采取禁闭措施 C、给予行政处分

D、降低或取消警衔

75、警容风纪,是人民警察政治素质、文明程度、精神风貌、纪律作风和战斗力的综合反映。它主要是指()。

A、人民警察在着装方面的行为规范 B、人民警察仪容方面的行为规范

C、人民警察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 D、人民警察在礼节方面的行为规范

76、下列各项属于复议机关应当受理的,可以提起行政复议的事由是()。A、对行政处罚不服的 B、对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C、认为公安机关没有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法定职责的 D、认为公安机关侵犯其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77、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3条规定,下列人员应当辞退的是()。A、李某只有初中文化程度,通过关系成为某县公安局民警 B、武某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 C、赵某经常酗酒屡教不改

D、汤某私自将警服、警衔标志赠送给正在上中学的表弟 78、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可以构成公安刑事赔偿的情形是()。A、错误适用刑事强制措施造成损害结果的 B、刑讯逼供造成损害结果的

C、使用武器、警械造成损害结果的 D、错误适用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结果的

79、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信政策的基本要求包括()。A、要忠于事实真象,整个办案过程都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B、严禁刑讯逼供,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 C、禁止侮辱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给犯罪嫌疑人以人道的待遇 D、凡有违反者,必须从纪律上、法律上追究责任

80、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属于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的提起行政诉讼的事由是()。

A、对公安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 B、对公安机关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C、对行政处分不服的

D、认为行政机关没有按规定发给抚恤金的

81、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

()的情况所实施的监察和督促。A、履行职责

B、行使职权 C、制定法律

D、遵守纪律

82、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在执法监督中可以针对不同事项分别采用()等方式,对公安机关

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A、法律审核

B、案件审核

C、组织执法检查、评议

D、组织专项、专案调查

8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任务是()。A、提高公安民警队伍的战斗力

B、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

C、保证圆满完成公安机关的各项任务 D、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

84、下列哪几种权力属于公安机关的紧急状态处置权()。A、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

B、紧急排险权

C、治安行政强制权

D、戒严执行权 85、根据《行政监察法》的规定,下列各项属于行政监察机关监督职责范围的是()。A、检查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 B、受理对公安民警违反行政纪律行为的控告、检举 C、调查处理公安民警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D、受理公安民警不服主管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决定的申诉

答案解析

一、判断题 1.√ 2.√ 3.√

4.×

评定授予警衔的人员并非必须公安内部警察。

5.×

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并非予以纪律处分。6.√

7.√ 8.√

9.× 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10.√ 11.√

12.× 专政职能的对象是“敌人”具体而言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犯罪分子,并非犯罪分子都是敌人,都是专政对象。13.√

14.× 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毫无例外地建有自己的警察机构,设置专职的警察力量。15.√

16.× 对于高度分散的、隐蔽的,又不断衍生的犯罪分子,不宜采用“大兵团作战”,而宜分散地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地侦破,犯罪分子宜一个一个地制裁。17.× 被搜查人和他的家属不在现场,在笔录上注明即可。

18.× 公民正当防卫的前提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而公安机关行使权力中使用武器、警械也许仅是武装押解、看押、巡逻,并无不法侵害行为,因此有原则区别。19.√ 20.√ 21.√ 22.√ 23.× 维护交通设施并非交警的职责。24.√

25.× 公民的人身安全不包括知识产权。26.√ 27.√

28.× 人民警察的义务具有平等性。29.√

30.× 积极履行公务,秉公执法,文明执勤是人民警察必须遵守的工作纪律。

二、单选题

31.D 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32.A 33.C 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34.B 统一纪律要求是指严格执行“五条禁令”。

35.B 人民警察的纪律包括政治、组织、工作、保密纪律。36.A 公安执法监督的核心是对合法性的监督。

37.B 人民警察必备条件之一是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38.C 公安工作是由人民警察以国家名义开展工作。39.C 缓刑执行属刑事司法工作,非法制工作。

40.D 公安工作内容是由法律和公安法规所确定,必须按照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来实施。41.A

42.B 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43.D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是军警不分,警政合一。44.D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条规定 :“人民警察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而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肯定了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地位。

45.C 加强行政管理是减少治安危害,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是直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础工作。

46.D 对社区成员的教育是普遍性教育。

47.B 公安机关充分运用现代化传播媒介,广泛地宣传、教育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拓宽了警民联系的新渠道。

48.C 群众工作奠定在民主与法制基础上。

49.A 一切依靠群众,这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态度。50.C

51.D

52.A 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53.A

54.B 执法思想的核心是执法为民。

55.C 积极的预防工作,是减少各种治安危害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措施。应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提高其治安防范意识

三、多项选择题

56.ABD 五规范指 “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

57.BD 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引昝辞职或者予以撤职。

58.ABCD 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是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59.CD 权力机关有权对各级政府制定的有关公安工作经费的预算、决算进行审查,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

60.BCD 国家赔偿重点在于行为违法,而不在于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故排除A。61.AB 省公安厅无权发布全国范围内通缉令,故排除C,其他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必须及时布置,积极查缉。查获被通缉人后,要迅速通知发布机关核实,并非通知前来查缉,故排除D。

62.ABD 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证人们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63.ABCD 公安机关的权力包括治安行政管理权、刑事执法权、警械、武器使用权和紧急状态处置权

64.ABD

C认真完成综合管理、警务保障工作任务不属个人奖励条件。65.ABD 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素质不含科研素质,排除C。66.ABC 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不属于集体奖励条件,排除D。

67.ABCD 依法定罪量刑,即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实、情节、危害以及认罪悔改的态度,分清主次,区别对待。

68.ABC 起诉不属于公安机关侦查权,排除D.69.ABCD 检查,调查,监察建议,处分都属于监察机关的职权.70.AB 收容教育对象为不够劳动教养的卖淫嫖娼人员.71.ABC

72.ABCD 询问证人,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73.BC 强制传唤并非处罚,排除A;没收非法财物属行政处罚,但非“治安行政处罚”,排除D.74.AB 行政处分和降低取消警衔,督察机构可以建议,不能自己决定,故排除CD.75.ABD 警容风纪不含”家庭生活”的行为规范,排除C.76.ABCD

77.AB

78.AB公安刑事赔偿的条件是违法.使用武器造成损害不必然构成赔偿,除非违法,故排除C;D项公安行政赔偿,亦排除。79.ABCD 80.ABD

C为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讼.81.ABD 制定法律非公安机关的职权,排除C.82.ABCD 83.ABCD.84.ABD 行政强制权非“紧急状态处置权”,排除C.85.ABCD

第五篇: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基础知识(06版)

关于时间的总结:

1790年法国根据《人权宣言》建立了市政警察; 1801年拿破仑执政,建立了巴黎警察总局;

1829年英国首相威宁顿公爵说:“一个政权要依靠军队来维护国内秩序是很危险的,应组建一支不同于军队的、集中的、有力的警察队伍。”同年通过了《警察法》,并由罗伯特。皮尔建立了首都伦敦警察厅;

1989年,湖南巡抚陈宝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

1905年,清政府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统一控制和领导全国的警察机构,在北京建立“巡警部”;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

1927年,蒋介石为了残酷镇压革命活动,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不惜耗资扩充警察机构,设立了庞大的特务机构。

1946年,设立“内政部警察总署”,各省、市、县警察机关改为“警察局”。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杀害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当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

1927年12月,为了确保党中央的安全,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特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上海建立了中央特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

1933年党中央迁往苏区,特科工作于1935年结束。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出卖了党中央、中央特科及有关领导人。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以原来的苏区中央局保卫处为基础,组建了国家政治保卫局,这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保卫机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得以开辟,并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1938年5月,成立了延安市警察队,全称是“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简称“边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

1939年2月,中央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内成立社会部,下设侦查、治安、情报、干部保卫和中央警卫团等机构。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成立人民政权,建立哈尔滨市公安局。

1949年1月,东北公安总处改为东北公安部,东北各省设立公安厅。1948年5月,华北局社会部和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建立。

1949年7月,中央决定在华北局社会部和华北公安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央军委公安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民罗瑞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

1949年10月15日召开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研究解决了统一全国公安组织机构和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问题。

1949年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地方各级公安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大加强了我国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从1949年到1966年,共召开了14次全国公安会议。

1950年10月开始,到1953年6月结束,严厉打击了土匪、恶霸、特务、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反动会道门头子五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

1959年开始,对国民党战犯、伪满战犯分批特赦,到1975年全部特赦释放。到1982年,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下军政特人员全部被宽大释放。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公安事业遭到极大的破坏。

1944年9月,毛泽东为了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专门写了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对为人们服务的思想作了重要的阐述。

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03年召开了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

1950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对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的指示中说:“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并在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

2000年,公安部及时抓住社区改革的有利时机,把开展社区警务建设纳入社区改革总体布署,要求在2004年底前在全国大中城市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区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1957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及1982年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是劳动教养的主要法律依据。

2002年4月12日,公安部印发了《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对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以及审核、聆讯、决定、执行的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993年发布的《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规定,对卖淫、嫖娼人员,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于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三十条的规定处罚外,对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决定收容教育。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强制戒毒办法》,这是强制戒毒工作的法律依据。

1993年4月26日《公安部关于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少年犯罪人员收容教养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1997年6月20日发布施行的《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则对督察机构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督察的方式、程序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0年3月11日,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十二项措施》中,赋予了“110”报警服务台受理人民群众投诉公安机关和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新职能。

公安部于2000年2月26日发布的《关于认真做好“110”报警服务台受理人民群众电话投诉工作的通知》规范和完善了“110”接受群众投诉这项制度。

1998年7月22日颁布了《公安部聘请特邀监督员办法》。

1994年,公安部对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阐述,并在全国公安系统颁布实行。

2003年1月22日,公安部发布了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五条禁令”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五条禁令”不一致的,以“五条禁令”为准。

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警衔条例》。1992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实施办法》,发布了《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戴办法》。

1984年公安部又制定施行了《人民警察奖惩条例(试行)》。2003年根据《人民警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际,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并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2000年6月1日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本人正在准备考试,所以就把新书中所有有关时间的知识点整理了一下,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PS:由于是我自己一个一个字按照书打出来的,不排除有错误的地方,恳请广大朋友提出意见~!!

第一章 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国王路易十六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根据制宪会议的决定,建立了保安官制度,即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警察制度。1790年法国根据《人权宣言》建立了市政警察。1801年拿破伦执政,建立了巴黎警察总局。英国在中世纪就有治安法官制度。

针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和治安问题的严重化,1829年英国首相威宁顿公爵说“一个政权要依靠军队来维护国内秩序是很危险的,应组建一支不同于军队的、集中的、有力的警察队伍。”同年通过了《警察法》,并由罗伯特•皮尔建立了首都伦敦警察厅。

19世纪末期,中国许多地方试办警政。

1898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长沙成立“湖南保卫局”,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职警察机构。

此后,清政府先后在保定、天津等地创办“巡警局”、“警务学堂”、“巡警学校”。1905年,清政府为了维持起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统一控制和领导全国的警察机构,在北京建立了“巡警部”。这是清政府的中央警察机关,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专职警察机构。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将“巡捕”和“巡警”改为警察。

1927年,蒋介石为了残酷镇压革命活动,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不惜耗资扩充警察机构,设立“内政部警政司”,把各省、市、县的机关警察机关改为“公安局”。同时,设立了庞大的特务机构。

1946年,设立“内政部警察总署”,各省、市、县警察机关改为“警察局”。

1927年12月,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特委的直接领导下,上海建立了中央特科,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机关设立的最早的保卫组织。1933年党中央迁往苏区,特科工作于1935年结束。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之一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出卖了党中央、中央特科及有关领导人。中央特科打入敌特机关内部的钱壮飞同志抢在敌人行动之前将顾顺章叛变的情况报告了党中央。周恩来同志据此采取断然措施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以原来的苏区中央保卫处为基础,足见了国家政治保卫局,这是我国最早的人民政权的公安机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建立民主政权的同时,公安机关也随之建立。为了维护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市的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1938年5月成立了延安市警察队,全称是“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简称“边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支比较正规的人民警察队伍。

1939年2月,中央决定在党的高级组织内成立社会部,下设侦查、治安、情报、干部保卫和中央警卫团等机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罗瑞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10月15日召开第一次全国公安会议,研究解决了统一全国公安组织机构和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问题。11月1日,公安部正式成立。

1949到1966年,共召开了14次全国公安会议。

1944年9月,毛泽东为了纪念为革命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专门写了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了重要阐述。1945年4月,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高度,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第二章 公安机关的任务和职权

第二十全国公安会议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机关在新世纪、新阶段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

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九个城市进行了边防职业化改革试点,有兵役制改为职业制人民警察。

第四章 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路线

1950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对全国经济保卫工作会议的指示中说:“保卫工作必须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并在实际上受党委直接领导,否则是危险的。” 第六章 公安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

讯问犯罪嫌疑人:讯问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并应出示侦查机关的证明文件,传唤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搜查:搜查必须由侦查人员进行,执行搜查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要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扣押物证、书证:向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收集或者调取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持有公安机关介绍信和侦查人员工作证。对决定扣押的物证、书证要查点清楚,当场开列清单一式三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一份交给持有人,一份交给公安机关保管人员,一份附卷。

拘传: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拘留:公安机关执行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况以外,应当在二十四小时,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的处所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他的所在单位。对没有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的,应当在卷中注明。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对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对被拘留的人,经过审查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逮捕: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对四种人不执行行政拘留:A 是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B 是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C 是七十周岁以上的;D 是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行政拘留: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但《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又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劳动教养:1957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及1982年国务院发布施行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是劳动教养的主要法律依据。2002年4月12日,公安部印发了《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对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以及审核、聆询、决定、执行的程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动教养期限,根据需要劳动教养人的违法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动机和危害程度,确定为一年至三年。劳动教养期间,从作出劳动教养决定之日起计算,通知以前先行收容或羁押的,一日折抵一日。劳动教养人员在劳动教养期间进行违法活动,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延长劳动教养期限,但累计不得超过一年。

收容教育:收容教育的期限是六个月至二年。收容教育日期自执行之日起计算。被收容教育人员在收容教育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有立功表现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可以提前解除收容教育,但其实际执行的收容教育期限不得少于原决定收容教育期限的二分之一。最长两年。

强制戒毒: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戒毒的决定》,1995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强制戒毒办法》,这是强制戒毒工作的法律依据。

《强制戒毒决定书》应当在戒毒人员入所前交给本人。强制戒毒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通知戒毒人员家属、所在单位和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强制戒毒期限为三个月到六个月,自入所之日算起。可以延长,但是,实际执行的强制戒毒期限连续计算不超过一年。戒毒期间可以离所,不超过三日。

收容教养:是指对不满十六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集中进行文化、法律、职业教育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1993年4月26日,《公安部关于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少年犯罪人员收容教养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对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的规定办理,即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收容教养。

第七章 公安执法监督

国务院1997年6月20日发布施行的《公安机关监督条例》,则对监督机构的设置、职权、权限以及监督的方式、程序等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公安部于1999年6月10日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实行警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建立警务公开制度。

2000年3月1日,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十二项措施》中,赋予了“110”报警服务台受理人民群众投诉公安机关和民警违法违纪问题的新职能。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这项制度,公安部又于2000年2月26日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110”报警服务台受理人民群众电话投诉工作的通知》。

公安部根据《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建立聘请特邀监督员制度,并于1998年7月22日颁布了《公安部聘请特邀监督员办法》,具体规定了特邀监督员的条件、职责、职权和监督工作要求。首批聘请了31名特邀监督员。

第八章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1994年,公安部对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阐述,并在全国公安系统颁布实行《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

2003年1月22日,公安部发布了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

1,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2,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3,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4,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5,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五条禁令”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原有规定与“五条禁令”不一致的,以“五条禁令”为准。

1992年7月1日,第七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1992年9月,国务院批转了《公安部评定授予人民警察警衔实施办法》,发布了《人民警察警衔标志式样和佩带办法》。2003年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并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公安部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于2000年6月1日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公安队伍的内务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PS:最新改动了 关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十二项措施 发布时间.我网上查了下,应该是3月1日!

下载公安基础知识重点(精)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安基础知识重点(精)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基础知识

    招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备考知识点(一) 1,公安机关任务的分类: 从时间上分,目前任务和长远任务 从范围上分,局部任务和全局任务 从层次上分,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 2,公安机关权力的特点:......

    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基础知识 警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必须与国体一致,必须与政体一致 我国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是专政职能和民主职能 人民群众的支持,是公安工作最......

    公安基础知识

    1.对于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公安编制,由( )政府提出意见,经中央编办征求公安部意见后,进行审核,报中央编委批准下达,所需经费统一列入地方财政预算。A.县级B.市级 C.乡级D.省级 2.加强......

    公安重点

    黑龙江省公安厅党委提出的“三位一体” 第一个方面是“九项基本工作要求”,即:维稳、创安、护农、扶企、促商、固边、亲民、助弱、强基; 第二个方面是打造“四型”公安机关,......

    辽宁公安基础知识

    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 1.【答案】A。解析: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全党全社会的任务,作为负责国内......

    2007年公安基础知识

    2007年山东公安基础知识真题回忆 今天下午考了公安基础知识,感觉试题的知识点好多容易混淆的。特回忆几道题目,自己感觉容易出错的,奉贤给大家。有好多记不起来了,希望大家积......

    公安基础知识1

    4、公安机关公益方面应该履行的职责 《人民警察法》规定了公安机关在救护、扶助、调解等公益方面的职责。 五.公安机关主要警种的职责 警种是依据警察职位和工作特点进行的类......

    公安基础知识(五篇材料)

    一、判断题(下列命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涂A或全涂B不给分。每小题0.5分,共20分。) 1.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的形成主要受美、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 2.警察是国家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