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特色和民俗风情

时间:2019-05-14 02:1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居特色和民俗风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居特色和民俗风情》。

第一篇:民居特色和民俗风情

1.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因为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管、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檐柱上的抱柱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登斯庭院,有如步入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2.陕北窑洞 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一进三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一头连着炕,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还可以保持清洁。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窗外贴有窗花,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3.西藏民居 西藏民居与西藏的其他文化形态一样,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藏族民居丰富多彩,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结构建筑各有特色,就连窑洞也能在阿里高原上寻见。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为石木结构,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外墙向上收缩,内壁仍为垂直。碉房一般分两层,以柱计算房间数。底层为牧畜圈和贮藏室,层高较低;二层为居住层,大间作堂屋、卧室、厨房、小间为储藏室或楼梯间。若有第三层,则多作经堂和晒台之用。碉房具有坚实稳固、结构严密、楼角整齐的特点,既利于防风避寒,又便于御敌防盗。帐房与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区藏民为适应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方式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性建筑形式。普通的帐房一般较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长方形,用木棍支撑高约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牦牛毡毯,中留一宽15厘米左右、长1.5米的缝隙,作通风采光之用;四周用牦牛绳牵引,固定在地上;帐房内部周围用草泥块、土坯或卵石垒成高约50厘米的矮墙,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粪(作燃料用),帐房内陈设简单,正中稍外设火灶,灶后供佛,四周地上铺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帐房具有结构简单、支架容易、拆装灵活。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16、珞巴族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17、赫哲族 除与汉族相同的年节、正月十五、二月二及七月十五之外,还有“河灯节”“跳鹿神”和“乌日贡节”。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

收。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我国赫哲族的传统节日“乌日贡”大会是集赫哲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族人民的节日盛会。

18、回族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士尔”的意译,所以也叫“尔德”节,在新疆还称“肉孜”节。古尔邦节: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古尔邦节。古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林赴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友、济贫施舍。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19、满族 满族受汉文化的影响,节日与汉族相近,重视过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灯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过“添仓节”,农历二月二是“锁龙”的日子,还有五月端五,六月六“虫王节”,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添仓节:每年正月25日,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杆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20、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一年一度的最大的传统节日。“目瑙”(亦称“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意即“大伙跳舞”。景颇族语称大型歌舞盛会为“目脑”,称景颇族各支系为“纵歌”,统称“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21、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传统节日有诺鲁孜节、马奶节、喀尔戛托依节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族群众还过“肉孜节”和“古尔邦节”等穆斯林传统节日。诺鲁孜节:是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诺鲁孜”意为新年。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喀尔戛托依节:是柯尔克孜族妇女的传统节日。“喀尔戛托依”意为“乌鸦宴”,在节日这天,妇女们聚在一起,穿上新装,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妇女主持下,先每人喝下一碗奶子,以示忠诚、洁白、勤劳。然后唱歌、跳舞、讲故事,男人们则为妇女们杀羊准备食物。马奶节:每年农历小满节气的第二天是柯尔克孜族的马奶节,由于柯尔克孜人每年从这一天起开始生产和食用马奶,所以逢此时节就要举行庆祝活动。

22、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其他节日还有由生产活动、宗教祭祀仪式演变成的祭敖包、马奶节、剪羊毛节等。此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祭事活动,这就是成吉思汗陵祭奠。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二日和十月初三,在鄂尔多斯伊金霍洛举行四次隆重的祭奠活动。

23、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傣族的重大节日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在每年

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24、怒族 怒族传统节日有春节、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又称盍司节;仙女节,又称鲜花节,是居住在贡山一带的怒族的 民间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九日,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25、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26、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27、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开斋节和圣纪节。“圣纪节”,又叫“圣忌节”,在希吉拉历的三月十二日举行。主要是纪念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的诞辰和忌日。节日活动有诵经、赞圣、讲述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等。

28、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节日。过“肉孜节”前的斋月里成年人都要封斋,吃斋饭时,亲友邻里要互相邀请,如有客至,主人要热情款待。古尔邦节要屠宰牛羊炸油饼,吃手抓肉和抓饭以及民间特有的风味食品“那仁”。

29、藏族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酥油花灯节、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驱鬼节、响浪节、望果节、转山会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30、毛南族 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与当地的汉族或壮族相同,但最具本民族特色的要数一年一度的分龙节。它是毛南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盛大而隆重,其目的在于祈求五谷丰登。因毛南山乡易旱易涝,五谷收获常无保障。人们根据宗教意识,认为每年夏至后的头一个时辰(龙)日,是水龙分开之日,水龙分开就难得风调雨顺,所以要在分龙这一天祭神保禾苗,相沿而成为传统的农业祭祀节,称为分龙节。20世纪初叶之前,每年过节都先聚众于庙堂内外活动,故又称为“庙节”。此外,还有春节放鸟节、端午找药节。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31、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

32、瑶族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十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33、佤族 佤族和汉族一样过春节。还有插种节、新米节。

34、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35、畲族 畲族主要过三月三和畲族春节。

36、土族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37、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38、彝族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又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每年夏历的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贵州彝族地区也有于六月初六举行。

39、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

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40、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41、保安族保安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42、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43、哈尼族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44、拉祜(hu四声)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45、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46、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47、基诺族 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祭大龙” 这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

48、布依族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49、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和“纳吾鲁孜”(一说“诺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50、水族 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最隆重的当推“端节”。

水族有自己的历法,“端节”就选择在水历十二月至次年二月(相当于农历八月至十月),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也是水历的年终岁首,因此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的盛大节日。

51、羌族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个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52、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53、京族 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京族习俗中最隆重、最热闹的民族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唱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54、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剪马鬃节、祭祀“腾格尔汗”活动和藏传佛教

“腾格尔”在裕固语中是“天”的意思,的宗教节日。祭“腾格尔汗”仪式源自古老的萨满教习俗。“汗”是神的意思,“腾格尔汗”即“天神”(也称“长生天”)。春节是裕固族最主要的传统节日,节前有祭祖守岁活动。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九月大会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是裕固族纪念宗喀巴逝世的宗教节日。流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通常在农历十月廿四至廿六举行。也称“十月大会”。赶会时,人们汇集寺院上香叩头,喇嘛念经,并由专人吹唢呐,敲锣鼓,以示迎祭。寺院还以手抓肉、馍馍等招待大家。

55、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门巴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是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56、汉族 汉族节日:春节,是汉族最大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二月八,是沿江一带牧人的节日。

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清明节,农历四月五日。糍粑节,四月初八。

端午节,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七夕节,七月七日。中元节,又称“月半”,七月十四日,是汉族的祭祖节。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冬至节 腊祭,祭灶、灶君诞,除夕

0 6

第二篇:潮汕民居特色解析

潮汕民居建筑“下山虎”和“四点金”(图)

潮汕民居建筑“下山虎”和“四点金”

□中国易学堪舆学院院长 谢维成 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因此,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这是潮汕村寨的大格局更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同时潮汕传统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

“下山虎”(又称“爬狮”),是潮汕府第的最基本构成单位。顾名思义,“下山虎”(“爬狮”)的形状真有点如下山之虎双似爬行之狮,它以大门为嘴,二个前房为两只前爪,称“伸手房”,以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二间大房为后爪。总之,有如浑身是颈,张开大口,吸纳天地精气,时时蓄势待发的狮虎。为了最大限度地吸纳和贮藏“精气”,它的大门还被做成凹斗形式,使整个建筑成一个葫芦般的嘴阔、径窄(内门框)、肚大的富于变化的空间,以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

“下山虎”形制十分古老,在广州出土的汉代明器和北京故宫博物馆藏的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中可见其前身,其格局与云南白族“一颗印”住宅也颇为相似。

如在“下山虎”的前面再加上前座,就成了四角上各有一房压角的四合院“四点金”。

“四点金”的建筑构造方式是中轴线:前厅——天井——后厅。后厅前厅两侧各一房,占居四合院的四角,这就是“四点金”名称的由来。

“四点金”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压角得名。后面的大厅是祭祖的地方,两边的“大房”是长辈居住的卧室,门厅两侧的“下房”是晚辈与仆人的居室,天井左右有回廊的南北厅,有的还有两间小房,作厨房或柴草房,又称“格仔”。“格仔”与大房之间有通往外面的侧门,称“子孙门”,取多子多孙出入之间。

“四点金”形体庄重,极象一个以后座的厅堂为身,“大房”为两肩,“伸手房”为双臂,“下房”为交手的抱气入怀的人体,它中间敞开的庭院天井是其虚怀纳气的空间,这种格局和“风水学”中“山凹环抱”的“风水”美格是同构的。

“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这是因为“凡屋以天井为财禄,以面前屋为案山。天井阔狭得中,聚财”(《阳宅撮要》)。“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四点金”方正对称的格局极易扩展为宗祠和家庙。潮汕的宗祠就是在“四点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如将“四点金”回廊两侧的“格仔”和天井与后厅之间的“隔闪”(隔断),以及后厅和左右大房的墙统统拆去,使堂与堂,堂与厅之间相连,成为一个以中庭为中心的上下左右四厅相向的“亚”字形空间结构,并在大堂放上祖先灵位及神器,就成了可以祭祖的二进祠堂。王国维在《明堂寝庙通考》中言古代宗庙、明堂、宫寝“皆为四屋相对,中涵一庭或一室”,指的就是这种布局。

从这二进的祠堂开始,通过“四点金”与“下山虎”之间串联并联,即可组成大型民居群落。如在二进祠堂的蹭串联一“下山虎”就成“三厅祠堂”或“三厅亘”,这样不断串联下去可达“五厅亘”;又因中间的厅是通透的,只用木雕屏风和闪门格扇隔成客厅,以接待重要客人,故中厅也叫官厅(一般客人只在门厅接待),它是宗族聚会和举行婚丧寿诞家礼大典的主要场所。

祠堂后厅则是摆放列祖列宗的神龛,因此最为高大神圣。举凡族祭、社祭、醮祭、祖宗的生忌日等都要例行祭祀,每隔数年要举行一次大祭。大祭时摆上全猪全羊,其它供品,更是不计其数。老人们穿起了马卦,戴起了礼帽,随着主祭的号令,毕恭毕敬地叩头,经多次鞠躬祭酒和献供之后,鼓乐炮仗齐鸣,好不热闹。

为便于举办大规模的祭拜活动,祠堂厅堂必须阔大。然而,按照“小堂宜团聚,中堂略阔而要方正,大堂宜阔大亦忌疏野。”(《阳宅撮要》)的原则,太过阔大的厅堂就不免“疏野”而不聚气;空间过大阳气太盛,而祖宗的神灵属阴,从祖宗牌位所仰望所见到的天空(“风水学”称为“过白”)不宜太多。因此,为抑制过盛的阳气,潮人就在后厅与天井之间再建一“拜亭”这一时间和空间的交汇点出发,上可抑制神灵前的阳气,使祖宗能够安亭祭祀,还可为祭拜的子孙遮日挡雨,又增加建筑气势。因而,“拜亭”的设置是潮人重宗法制的见证。

潮汕“四点金”和北京四合院比较,可看出二者文化底蕴的不同。它们同为四面闭合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院落圈较大但不一定在中心,宽大的庭院是由一系列房屋和联廊“围”合而成;而潮汕“四点金”则房房相接,左右对称紧凑简练,天井位于中庭,北方宽大的庭院被缩小为狭小方正的天井,好像是“挖”出来的。北京四合院大门都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上,这是因为京都之地皇权甚重制度严密,只有皇帝的宫殿和庙宇的大门能居中面南,故北京“四合院”不能在南面中央开门,而应依先天八卦(即伏羲八卦)将大门开在西北角(西北为艮,艮为山)或东南角(东南为兑,兑为泽)上,这样才能使“山泽通气”。

先天八卦宋以后才开始在北方流行,对宋以前南迁的“河洛人”影响不大。潮汕“四点金”还是依照宋以前古制,把大门开在中轴线上,且居中而面南。这一点可从“四点金”和唐宋四合院的相似性得到印证。传唐代王维所画的《辋川图卷》中的四合院住宅,以及北宋画家乔仲常所作的《后赤壁赋图卷》(美国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藏)中的苏东坡在黄州的宅第,就与潮汕“四点金”如出一辙,可以断言,潮汕“四点金”确实原汤原汁地保存了唐宋四合院的形制与格局。

第三篇:潮汕特色民居范文

明安里位于潮阳区西北二十公里处的铜盂镇洋美村,是近年来由旅港企业家吴镇明先生捐资兴建的一处规模壮观的潮汕民居,坐北朝南,背负苍翠的铜盂小北山,前濒练江,现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明安里既作为铜盂洋美村吴氏族人供奉祖先进行祭祀活动的祠堂,又是潮阳旅游一处新景点,两者功能合二为一,这是明安里的一大特点,可谓是新千年潮汕民居的杰出代表。

潮汕民居的建筑形式,就是潮汕传统文化的缩影,最能体现潮汕地区的特色和时代特点,传统潮汕民居的基本建造单元有“下山虎”(也叫跑狮)、“四点金”和“驷马拖车”几种形式,其装饰有两个特点:一是装饰的类型多,主要有金漆木雕、石雕、灰塑、嵌瓷和彩画;一是装饰部位广,石木部件、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都可以装饰。明安里的主体建筑以“玉声家祠”及其后库为主轴线,由八座“四点金”对称合抱,故俗称为“九龙吐珠”。整座建筑群外观呈方形,四周围墙,入口龙虎大门、长廊、照壁、池塘(也叫“兜池”)、花圃、广场绿地、通道,主体“九龙吐珠”建筑群布局相宜,空间变化韵味错落有致,以庭院相隔,长廊相连,组成了外封闭、内开放的院落式建筑群,采用抬梁式、硬山顶、封火山墙结构,建筑屋顶以灰木琉璃瓦结构格局,是潮汕典型的民间宗祠建筑,既体现我国古代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具有潮汕民居建筑的鲜明特色,整座建筑群就像一件大型精美的工艺品,让我们从各景点中欣赏吧!

明安里的龙虎入口大门,为典型的潮汕民居凹肚的石门楼,体现了潮汕民居建筑风格和气派,富丽而庄严,显示了中国传统礼仪的规范。正中是现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所题的“明安里”门匾,两侧的“明泰鸿图宏展,九龙拱福星;安德世泽欢聚,八骏迎吉祥”门联则由原中国美协党组书记王琦题书,和盘道出了明安里这座艺术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一篇精辟导游词的开场白,门楼的顶端和屋脊还用潮汕地区特有的嵌瓷工艺作为装饰,这种华美艳丽的门面,具体地体现了潮汕地区人们的文化取向。

入门从左侧通道来到了一条笔直如线的长廊,只见照壁上刻着历代九十八位状元的墨宝。状元是古代科举“学而优则仕”杰出代表,能把诸多名家如椽巨笔会聚一处,各领风骚,实在是天造地设难能可贵,加之影印精确,刻工细腻,令观者抚碑而立,置身于碑廊,宛若漫步在书法历史的长廊中,使人感受到中华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从而获得美的享受,自2005年春节开放以来,深受海内外游客的赞赏,这归功于设计者吴国龙先生的匠心独具,打破潮汕传统在照壁上塑麒麟等吉祥兽的理念而建成的,难怪北京故宫博物院书画鉴赏家单国强先生观后感叹称:“这可谓是中华大地始创,因而,这又大大地提高了潮汕民居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档次。”

经广场绿地通道来到了主体建筑“九龙吐珠”的中间,以“玉声家祠”及其后库为中轴线贯穿上下,共有八座“四点金”分布左右两边,迎合潮汕宅居尚“中”的理念,这是儒家正统观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上的体现,在中华文化道德里,对外主张“中和”,对内讲“中平”,做事尊“中庸”,做人要“中正”,“玉声家祠”是整座建筑群的核心,门匾“玉声家祠”由现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先生题写。整座祠堂是一座三进大厅堂,分门厅、前厅、后厅,而且一进高于一进,这种前低后高的形式,是广东祠堂建筑的规矩,象征步步高升。前厅用来接待客人,这是吴氏宗族长老举行聚会议事的地方,后进大厅用于供奉祖宗神主牌位,是族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室外屋顶采用潮汕民居特有嵌瓷工艺作为装饰,屋顶采用穿斗式梁架的硬山顶结构,室内红梁蓝桷、雕梁画栋,且题材多样,造型生动,这些杰作都出自了潮汕民间传统工艺高手制作。置身于这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之中,给人以“潮州厝,皇宫造”的感受,更宝贵的是祠内收藏了许多中国现代“重量级”的书画名家的丹青墨宝,著名的有:史树青、沈鹏、王学仲,王琦、孙轶青、刘大为、刘艺、郭雅君等名家书画,这潮汕传统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完美结合,正是明安里引人入胜的地方

第四篇: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广东围龙屋、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被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广东围龙屋粤东一带客家人常见的传统民居,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客家人聚族而居,以围屋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围屋有殿堂式、围龙式两种,布局严谨,讲究坐向、主次、对称,外观均衡、堂皇,格调典雅、庄重,表现了儒家正统文化的审美旨趣和高度的建筑水平。

北京四合院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昆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陕北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就是现在的土窑。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大体分四种:土窑石窑砖窑接口窑。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石窑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再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结实。陕北窑洞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现在一般农户花2000元左右就能建一孔很象样的石窑。窑洞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素有“神仙洞”的美誉,是居家的首选。

广西的“杆栏式”广西地处亚热带,高温多雨,地方潮湿。民间多用竹木建居,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有些侗族民居在正房前二楼下,横腰加建一披檐,此作增加檐下使用空间,形成宽敞前廊,便于小憩纳凉。

云南的“一颗印”云南昆明、大理、丽江等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多为四方形,即所谓“一颗印”。建筑是由正房与厢房组成,对称平稳,方方正正,瓦顶土墙。从空中往下看,整个布局如同一枚印章,自成一统,也是一种封闭式民居。

第五篇:民俗风情

西南大学通识选修课《民俗风情》课程作业

《民俗风情》

题 学 专 姓 学 指 导

班 编 2010——课程论文

目:民俗风情之民俗节日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业 :化学教育 名 :袁建军

号 :*** 教 师 :周大明 号 : 1 号 : 9

年 11 月 21 日

共5页

第1页

西南大学通识选修课《民俗风情》课程作业

民俗风情之民俗节日

出于对民俗风情的喜好,我选修了这门课程,通过老师悉心的讲解,丰富多彩的图片,音影,我真有种足不出户而行神州大地的感觉,了解到了很多民族的风情特色,感受到了各个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在纷繁枯燥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找到了一丝绿意,呼吸到了一缕伴有泥土清香的气息„„

五十六个民族构成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歌唱的那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每个民族都张显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让人们去亲近它,探索它,读懂它„„

总所周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盛大节日,或是饕餮大餐,或是载歌载舞,或是斋戒祈祷„„尽管形式不尽相同,然而殊途同归,皆出于人们心中一种美好而神圣的祈愿,我想这也是每个节日的意义之所在。我就借接下来的笔墨介绍几个民族的特色节日吧。

一、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简介】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传说】

古时候,一个叫捧玛点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强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只有父王的头发能把父王的头割下来,就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但滚落地上的这颗头颅竟又变成了新的灾难,倾刻间邪火熊熊,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七个姑娘把魔王的头轮流怀抱,直到腐烂。每轮换时,她们便打来清水相互泼洒,去除污秽。七姊妹大义灭亲的果敢行动和功绩,受到普天下百姓的热情赞颂。深深的怀念变为了永久的敬意。也为了纪念麻哈捧重修风雨冷热法公诸于世,人们就把魔王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腐烂的日子,定为泼水的日子。这一天,浴佛之后,人们就用清水相互泼洒,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幸福久长。【泼水节习俗】

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

共5页

第2页

西南大学通识选修课《民俗风情》课程作业

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特色】

“放高升”和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人们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优胜者还将获奖。入夜,人们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也就是诸葛亮。

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泼水节每年在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举行。两地均可从昆明乘飞机直接到达。1961年4月13日,周恩来总理曾参加过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从此以后,泼水节的规模越来越大,每年都有数以万千的中外游客视为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二、维吾尔族——古尔邦节

古尔邦为阿拉伯语,意为“牺牲”、“献牲”,故回族学者将古尔邦节意译为宰性节,也有译为“忠孝节”的。

古尔邦节是宗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肉孜节在斋月结束后的第二天、古尔邦节前七十天。由于古尔邦节与肉孜节的日期与公历之间的差异,使这些年节有时候是在冬天,有时候却又是夏天。季节不同,节庆的色彩也不同,这就使得年节也异常的多彩。

临近古尔邦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好充足的美食。盛大的节日也是主妇们的手艺与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竞赛。

古尔邦节期间大家都要相互串门贺节,每到一户,主人必会为客人端上来一盘清炖大块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饱,也得尝尝主人家的羊肉。亲朋好友相聚,视歌舞为饭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会弹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处是一派欢乐的景象。

大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墓地去祈祷,怀并祝福死去的亲人。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当地的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

三、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简介】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共5页

第3页

西南大学通识选修课《民俗风情》课程作业

【火把节传说】

很早以前,天上有个大力士叫斯惹阿比,地上有个大力士叫阿体拉叭,两人都有拔山的力气。有一天,斯惹阿比要同阿体拉叭比武,即摔跤,可是阿体拉叭有急事要外出,临走时,他请母亲用一盘铁饼款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认为阿体拉叭既然以铁饼为饭食,力气一定很大,便赶紧离开了。阿体拉叭回来后,听母亲说斯惹阿比刚刚离去,便追了上去,要和他进行摔跤比赛,结果斯惹阿比被摔死了。天神恩梯古兹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派了大批蝗虫、螟虫来吃地上的庄稼。阿体拉叭便在旧历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来许多松树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领人们点燃起来,到田里去烧虫。从此,彝族人民便把这天定为火把节。

四、藏族——藏历新年

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与汉族的农历新年大致相同。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十五天。因为全民信仰佛教,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

藏族人民所过新年节日,与汉区春节大有不同。一进入农历12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做新年的储备。当新年的前几天,不管农、牧区,老少男子都要剃头,女的要洗梳发辫。如男子留长发过年,女子不洗梳发辫过年,表示家庭或心中带有悲痛而无心梳妆打扮之意。洗梳打扮表示为来年的吉祥如意。

十二月二十九日进入除夕。这天,要给窗户门相换上新布帘,在房顶插上簇新的经幡,门前、房梁和厨房也要用白粉画上十字符号等吉祥图案,构成一派喜庆的气氛。入夜,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例行的“古突”,类似汉族新年的团圆饭。

在西藏繁多的节日中,受到群众广泛重视的是藏历新年。了解西藏民间迎新年的相关传统民俗,可以看出人们对过年所怀有的特殊感情和重视程度。如农民在收割时将头次割下的青稞留下来作为欢度新年时献给神灵的供奉;牧民留下每次生下小牛的母牛之头道奶打出的酥油作为新年献给菩萨的供品。男人们打完场就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把每座房屋都粉刷得洁白、美观,每当这个时候亲友邻居们总是带着美酒前来祝福;妇女们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将自己亲手纺织的氆氇拿到河边洗涤,亲友邻居们也要捧上茶酒,祝福这家主人藏历新年将穿上新的衣服„„。

按传统习惯,欢度藏历新年一般要十五天。

五、蒙古族——那达慕

【那达慕简介】

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起源】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

共5页

第4页

西南大学通识选修课《民俗风情》课程作业

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那达慕意义】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重要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能罗列的只能这么多了,这只不过是极少的一部分,犹如花海中的几多鲜花,其它的,还等着人们去发现,去了解,揭开那些神秘的面纱„„

【感言】

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期末,就要和《民俗风情》说再见了,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想那应该是一种舍不得吧。都说大学的课堂很美好,而我却感到无聊,然而又唯有在《民俗风情》的课堂上,我能够感受到心灵的一丝悸动,出于情不自禁的悸动!老师的幽默风趣,同学的专心聆听,让课堂显得是那么的可爱。曾记得老师在讲台上给大家跳民族舞蹈,逗的大家哈哈大笑;曾记得藏族的同学给大家演唱他们的民族歌曲,博得一片热烈的掌声;曾记得老师给大家传看精美的民族工艺品时,大家的爱不释手„„

值得怀念的时光总是显得那么的短暂,所以这才让我懂得更加珍惜,在《民俗风情》的课堂上的每一秒都是开心的,我收获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找不到的东西,皆是精华,让我受益终生。此刻若问我最想说什么,我想那应该是一句由衷的感谢,感谢老师,同学陪同我一起度过了这段美好的“民风时光”。

即使一切皆不存在,然而这段时光将在我记忆里长存„„

共5页

第5页

下载民居特色和民俗风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居特色和民俗风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 题目:任课教师:周大明 《别具一格的民族婚俗》 学院:园艺园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 姓名:邹菊学号:*** 班号:2 编号:19 别具一格的民族婚俗 【摘要......

    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周大明 题目:民族建筑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师范 姓名:杨帅 学号:*** 班号:二班 编号:50 民族服饰 摘要:一个民族的服装,可反映民......

    重庆的民居特色[五篇范例]

    重庆的民居特色: 巴渝文化遗产--重庆的吊脚楼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建筑学082108054047葛珏骏 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

    改造特色民居 打造魅力新农村

    改造特色民居 打造魅力新农村 荆州区住建局在环“一江两山”沿线纪南镇拍马村特设民居二期改造项目建设过程中,加强领导,强化监管,保证质量,该项目顺利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验收。......

    台湾民俗风情

    台湾民俗风情 台湾民俗风情大多保留着闽粤古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节日与其他地方相似,如春节有走亲访友的拜年习俗;元宵节吃元宵、赛花灯、猜灯谜;......

    民俗风情论文论文

    西南大学民俗风情课程论文学院名称: 园艺园林学院年级专业: 10级园林3班姓 名:XXX学 号:222010325022XXX 论文名称: 彝族的民族节日火把节- 1 - 彝族的民族节日火把节 XXX (西南大......

    中外民俗风情

    略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