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防范买卖合同欺诈

时间:2019-05-14 02:2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如何防范买卖合同欺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如何防范买卖合同欺诈》。

第一篇:企业如何防范买卖合同欺诈

企业如何防范买卖合同欺诈

三明环球 李观明

一、买卖合同的概念。

买卖合同也称购销合同。买卖合同是出卖人将标的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买受人所有,买受人接受标的物并付给出卖人价款的协议。

二、买卖合同的特征。

1、合同标的是物。买卖合同的标的必须是具有一定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是可以用来进行交换的商品。凡是不以物或商品为内容而转移的合同,如发明、专利、劳务、货币等为标的而订立的合同,都不是买卖合同调整的对象。

2、标的物的所有权发生转移。这是买卖合同的主要特征。买卖合同一经订立,标的物的所有权即按约定期限由出卖人转移给受买人,出卖人对标的物的所有权消失,买受人对标的物的所有权产生。转移财产的所有权,是买卖合同区别于租赁、借贷等合同的标志。这些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只把财产交给他方暂时使用,而不转移财产的所有权。

3、是一种双务、有偿合同。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即出卖人交付财产的义务,就是买受人获得该项财产所有权的权利;买受人支付价款的义务,就是出卖人收受价款的权利。同时,双方当事人都以其为一定给付而取得财产利益,出卖人应向买受人交付标的物,买受人则应向出卖人支付约定的价款。这一特征使其与赠与合同相区别,赠与虽然也转移财产的所有权,但它一般是无偿的,赠与人虽然在赠与合同中可以附加一定条件,但他主要是尽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4、是一种诺成合同。买卖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买卖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时,合同即成立,并不以出卖人交付标的物为合同生效的条件。只要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合同就具法律效力,对双方都有约束力。这一特征使买卖合同与以实践为特征的货物运输合同、仓储合同等相区别。买卖合同是一种最常见最普遍的合同。合同的种类也非常繁多。①按照合同标的物的种类区分:有工矿产品购销合同,农副产品购销合同,房屋买卖合同等。

②按照合同涉及的买卖形式区分:有定购、供应、预购、采购、推销、产销、调拨、购销结合合同等。

三、买卖合同一般应约定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2、标的;

3、数量;

4、价款或者报酬;

5、质量;

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

8、解决争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规定包装方式、检验标准和方法、结算方式、合同使用的文字及其效力等条款。

四、买卖合同的漏洞与欺诈。

1、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没有实际履行能力。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合同欺诈行为就是订立合同的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根本没有履行能力。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以法人及其他组织为一方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中,主要表现形式为:

A、订立合同的一方根本没有提供法人资格证明;

B、合同一方虽然提供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为副本或复印件,其实是伪造的无效证明;

C、合同一方虽然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实际上是虚报注册资本,无实有资金,也就没有实际履行能力;D、合同一方在订立合同时虽然提供了正式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因未参加工商局年检或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2、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的签订中,经常发生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签订合同的情况,在被代理人授权范围内,代理人所签订合同的权利义务应由被代理人承担。但代理人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授权期限已届满后所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由行为人承担。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就有可能会给合同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

3、标的物为法律所禁止或限制的流通物。

在买卖活动中当事人不了解买卖物品在法律上有无限制、禁止买卖的规定,盲目签订合同后却因标的物为法律所禁止的流通物或限制的流通物,而导致合同无效。

4、买卖合同的内容中出现漏洞导致权利得不到保护。买卖合同中经常出现因对业务不熟悉或者谈判经验不足而在合同内容中出现漏洞,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常见漏洞主要有:

①质量约定不明确;②履行地点不明确;③付款期限不明确;④违约责任不明确;⑤付款方式不明确;⑥履行方式不明确;⑦计量方法不明确; ⑧检验标准不明确。

以上漏洞多出现在合同主文内容缺少或者约定不明确,使用字眼双方有争议等情况。

5、买卖合同中的恶意履行。签订了一份内容齐备、详尽完善的合同并不代表没有任何风险,在实际履行中有可能出现恶意履行的情况,一般有: A、借口产品质量差而拒付货款;B、产品质量有问题而故意不告知; C、在发生多交货时不予通知;D、在对方履行不符合约定时,不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

6、虚开支票,套取货物。虚开支票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一种欺诈行为。主要形式是开具不实面额的支票即空头支票。这样,当收票人将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行转账时会被出票人的开户行拒付而使支付额不能兑现,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另一种形式是故意制造障碍使开出的支票不能兑现,这种形式更具有隐蔽性。例如,支票上的印鉴与出票人在银行预留的印鉴不符、支票的大小写不符、日期有误、连笔致使支票不能清晰辨认、有涂改等都会导致支票被拒付。另外,虚开支票方利用收票人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弄清支票真伪而套取了货物,使对方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

五、买卖合同漏洞及欺诈的防范

对于买卖合同中易出现的漏洞及欺诈行为,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1、订立合同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订立合同前应对对方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资信状况以及近期的经营业绩、商业信誉进行必要的考察,如当事人自己进行了解有困难,可以向对方当事人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查询,也可以通过对方同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了解。

2、对代理人签订合同应对其代理权进行审查。对于对方业务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其单位订立的合同,应注意了解对方的授权情况,包括授权

范围、授权期限、所开立介绍信的真实性,对非法定代表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应了解其是否具有代表权。

3、注重提高业务人员(经办人)及其领导人的素质。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许多漏洞的出现是由于经办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所致。因此应注重提高业务人员(经办人)及其领导人的业务能力和素质,熟悉本行业的业务情况,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掌握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是否对该交易行为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对专业性较强的合同可以聘请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员提供帮助。

4、合同订立应采取书面形式并使用比较标准的合同范本。我国《合同法》虽然允许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但因为非书面形式在发生纠纷时不好确定责任,也难免被人利用进行欺诈,订立合同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同时订立合同时应尽量参照合同范本,并结合具体情况订立。内容应尽量详尽、明确。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布的合同范本可以进行参照。若有条件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进行鉴证。一方面可以对内容进行把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合同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5、对恶意履行的防范。对合同进行恶意履行的情况非常复杂,但在订立合同时如能进行积极的事前防范将大大减少合同风险。如,对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有所怀疑,应尽可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另外,在合同履行中出现问题,应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积极行使诉权,通过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权利,以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蒙受损失。

6、对用支票进行支付的应按规定程序检查。防止虚开支票的欺诈最有效的方法:一种是款到交货,根据支票转账所需时间,要求买方款到卖方

账面后才交货,但这种方法一般很难使买方接受除非货物较为紧俏。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到出票人开户银行去持票入账,马上就能知道支票能否兑现,如能兑现可以即行转账,如被拒付可以立即停止发货,从而避免损失。

2008年6月20日

第二篇:买卖合同中如何防范欺诈

买卖合同中如何防范欺诈

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合同的要求是当事人之间的意思表示一致,而且各个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都是在自由意志下完成的。但是不法分子会利用合同进行欺诈,很多人深受其害,那么到底如何防范合同欺诈呢?

一、买卖合同具的主要特征

买卖合同作为为典型的合同形式,具有合同的一般法律特征,即合同的共同属性,除此之外,买卖合同还具有自己的个别属性,即特征,这些特征使买卖合同与其他的经济合同相区别,并独立存在。买卖合同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买卖合同标的的所有权发生转移

当事人双方订立买卖合同的目的就是使财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通过买卖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卖方将自己生产或者经营的一定数量的产品转让给买方,买方接受卖方提供的产品并为此而支付价款。卖方因转让财产接受价款而丧失了财产的所有权,买方则支付价款而取得了财产的所有权。所以,合同标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只转移合同标的的占有或只为取得合同标的使用权而订立的合同不是买卖合同。买卖合同的这一法律特征,是它区别于财产租赁合同、借用合同和保管合同的主要标志。

(二)买卖合同是双务有偿诺成合同

买卖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互享权利互负义务的合同。卖方有取得价款的权利,必须转移财产的所有权;买方有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权利,必须为此而支付价款。买卖合同是为了实现双方各自的经济利益,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而订立的合同。一方要从另一方获得利益,必须支付相应的代价。买卖合同是诺成合同。买卖合同的成立,并不需具备一定的形式和手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合同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买卖合同自卖方和买方依法就合同的主要条款经过协商达成一致,合同就成立,并不以交付实行为合同的成立要件。

二、买卖合同的欺诈形式

买卖合同既然是合同中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与之相应的,利用买卖合同进行合同欺诈的数量和手段,方法也层出不穷,犯罪分子在针对被害人的犯罪过程中,往往利用买卖合同这一常见形式来达到不法目的,综合起来说有以下几种手段:

(一)假冒合同主体进行欺诈。

在生活实践中,犯罪分子往往本身不具备成为买卖合同卖方主体或买方主体的资格,而利用种种手段掩盖或隐蔽其真实身份,制造假象,使被害当事人与之签约,以达到获取不法得利的目的。从生活实践来看,往往有以下几种形式:

1、伪造、变造或盗取企业法人或非企业法人的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合同专用章与被诈骗方进行协商。针对部分人认为大公司、大企业可靠的认识,犯罪分子往往制造其为某大公司、大企业的业务人员或业务部门的假象,使对方过于相信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履约能力而与之签约。

2、伪造一个根本不在的单位与被欺诈方签订合同。

3、冒充财产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与被欺诈方进行交易,或是冒充财产所有者的代理人进行欺诈。

这几种方式都是以假冒的身份参与买卖合同的签订、履行,被欺诈方往往对其住所地、企业注册资产或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等情况一无所知,犯罪分子在合同签订后往往携价款或货物而逃,以致被欺诈方无法查找其去向或对其进行诉讼,结果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当然若犯罪分子是在合同纠纷发生时逃走,被欺诈方也无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解决纠纷或挽回损失。

(二)利用被欺诈方心理进行欺诈。

这种形式的欺诈往往出现在即时结清的买卖合同中,犯罪分子抓住被欺诈方某些心理进行欺诈,主要表现在:

1、利用从众心理进行欺诈。犯罪分子往往有一人作卖方,而以其他人作

2、利用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欺诈。将伪造的标的物以特别低的价格出售,利用被欺诈方爱贪小便宜的心理进行诈骗,这也是犯罪分子常用的手法之一。在这一类案例中,被欺诈方往往认为自己得利,殊不知犯罪分子正是抓住了这一心理进行欺骗,使受骗方蒙受损失。在生活中,此类事件数量不少,多以即时结清的买卖交易为主。

3、利用其他盲目心理进行欺诈,由于当事人所处环境、场景或特殊身份的特定心理状态,犯罪分子以虚构的事实或制造假象进行交易,以达到不法目的。例如利用被害方急于外出的心理出售假车票等行为。

应当指出,在以上几种手法中,犯罪分子往往将几种手法同时使用,使被害方上当受骗,而事后无法找到诈骗方,以致无法挽回损失。

(三)伪造、变造或虚构标的物。

在标的物上做文章从来是利用买卖合同进行欺诈的犯罪分子惯用的手法之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

1、以假充真,以劣充优,以次充好。以假冒伪劣的商品代替优质的、正宗的商品,隐瞒商品存在的瑕疵,是这种欺诈手法的主要表现。

2、虚构根本不存在的标的物,买空卖空。诈骗方虚构自己并没有的标的物,引诱被欺诈方与之签约以骗取货款。在实践中,卖方与买方在签约时并不一定就拥有合同标的物,如正在生产中的商品,但卖方应保证在合同履行期限内能够交付合同标的物。而在此类合同欺诈中,卖方未拥有标的物也没有拥有标的物的迹向和可能,主观上也不存在将标的物在合同期限内交付的意愿。

3、出售既非自己所有的,又未取得所有者的委托的商品。

4、出示高质量的样品,而在履行中以伪劣产品代替。

5、谎称自己的产品是“专利”或“名优特新”产品,利用对方对技术认识的欠缺骗取高额价款。

(四)利用合同条款的模糊性、歧义性、不完备进行欺诈。

钻合同条款表达形式的空子,利用被欺诈方的疏忽进行诈骗,牟取非法利益是欺诈人常用伎俩之一。例如甲农场与乙公司签订一批农副产品购销合同,在合同条款中规定质量标准是“无杂质、腐烂”,但合同将“、”号写成“,”号,货到后,发现有腐烂现象,乙公司提出抗议,但对方说合同上写的是无杂质,腐烂的产品,以为乙公司专要腐烂的,还声称“纳闷乙公司何以要腐烂的”。因对合同条款审查不慎重引起的纠纷,由此可见一斑。

三、买卖合同欺诈的法律后果

(一)买卖合同欺诈的刑事后果

买卖合同欺诈的刑事后果主要有合同诈骗罪及仿造公文、证件、印章罪。

由于买卖合同涉及金额可大可小,在生活实践中应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一般来说,数额较大或巨大的行为才构成合同诈骗罪,应承担刑事后果,否则只能要求诈骗方承担行政的或民事的法律后果。如已认定构成合同诈骗罪,对其提起刑事诉讼后,受害人可一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被侵害的权利进行补救。

在欺诈过程中仿造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是欺诈人用以达到欺诈目的的手段行为。如欺诈人的行为已构成合同诈骗罪,对其行为不再适用仿造公文、证件、印章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罚,而仅适用诈骗罪从重处罚。

(二)买卖合同欺诈的民事后果

由于欺诈的行为而订立的买卖合同属于无效合同,依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欺诈人应承担如下民事后果。

1、返还财产。对以虚假身份等形式进行买卖合同欺诈所得的财产,欺诈人负有返还给被欺诈人的义务。例如:欺诈所得的是实物,欺诈人已将实物出卖的,而且该实物已经不可能再追回,欺诈人则需要返还相当于原物的价款。返还范围应包括原物及其应有孳息。

应当注意的是,由于欺诈人对欺诈所得物的占有是非法的,所以不适用善意取得,被欺诈人可基于所有权要求占有该物的第三人予以返还。

2、赔偿损失。欺诈人因欺诈获得被欺诈人财产,是一种侵权行为。欺诈人对因其欺诈行为给被欺诈方造成的损失应予以赔偿。赔偿范围应包括直接损失及间接损失。

3、继续履行。对于在履行过程中出现的欺诈行为,如以劣质产品冒充优质产品的行为,欺诈人并无

4、支付违约金。对于在合同已经成立并生效的情况下,欺诈发生在合同履行阶段的,则被欺诈方可要求欺诈方支付违约金,包括合同约定的具有惩罚性的违约金,不以是否客观上对被欺诈方造成损失为根据。

5、没收财产。对欺诈行为已构成欺骗罪的,可没收其已经取得的或约定取得的财产或孳息。

(三)买卖合同欺诈的行政后果

对买卖合同欺诈行为造成的行政后果情况大致如下:

1、对实施了买卖合同欺诈行为的行政法人,可追究主要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行政责任。

2、对企业法人、事业法人实施的买卖合同欺诈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对行为主体予以警告或责令停业整顿、罚款等行政处罚。

3、对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实施的买卖合同欺诈行为,当不足以构成犯罪,无法追究刑事责任,但不予处理显然失当的情况下,可对行为人予以罚款或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

此外,对在买卖合同订立过程中玩忽职守,疏忽大意的工作人员,应视情节轻重由所在单位按内部规章制度追究行政责任。

第三篇:买卖合同中的欺诈防范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防范

关键词:追缴呆账、北京追债律师、追缴欠款 强制执行律师 民间借贷纠纷律师

买卖合同漏洞及欺诈的防范对于买卖合同中易出现的漏洞及欺诈行为,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防范措施:

1.订立合同前应尽可能了解对方当事人的有关信息。

订立合同前应对对方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资信状况以及近期的经营业绩、商业信誉进行必要的考察,如当事人自己进行了解有困难,可以向对方当事人所在地的工商部门进行查询,并且可以通过对方同行业或相关企业进行了解。

2.对代理人签订合同应对其代理权进行了解。

对于对方业务员或经营管理人员代表其单位订立的合同,应注意了解对方的授权情况,包括授权范围、授权期限、所开立介绍信的真实性,对非法定代表人的高级管理人员,如副总经理、副董事长等,应了解其是否具有代表权。

3.注意提高具体业务人员及领导人的素质在合同订立过程中许多漏洞的出现是由于经办人员对业务不熟悉,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所致,因此应注意提高业务人员及领导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质,熟悉本行业的业务情况切实反映和保护自己的利益。掌握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法律是否对该交易行为有禁止或限制性规定。对专业性较强的合同可以让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员提供帮助。

4.合同订立应采取书面形式并使用比较标准的合同范本。

我国《合同法》虽然允许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但因为非书面形式在发生纠纷时不好确定责任,也为避免被人利用进行欺诈,订立合同应尽量采用书面形式。同时订立合同时应尽量参照合同范本,并结合具体情况订立。内容应尽量详尽、明确。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布有标准的合同范本可以进行参照。若有条件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进行鉴证。一方面可以对内容进行把关,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合同的严肃性和可信度。

5.对恶意履行的防范。

对合同进行恶意履行的情况非常复杂,但在订立合同时如能进行积极的事前防范将极大的减少合同风险。如,对对方当事人的资信有所怀疑,应尽可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另外在合同履行中出现问题,应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并保留相关证据。积极行使诉权通过人民法院保护自己的权利,以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蒙受损失。

6.对用支票进行支付应按规定程序检查以免被套走标的物。

防止虚开支票的欺诈有两个方法较有效,一种是款到交货,根据支票转账所需时间,要求买方款到卖方账面后才交货,但这种方法一般很难使买方接受除非货物较为紧俏。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到出票人开户银行去持票入账,马上就能知道支票能否兑现,如能兑现可以即行转账,如被拒付可以立即停止发货,从而避免损失。

第四篇: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摘要】:信用证是一种常见的结算工具,它既可以用于国内贸易,更广泛地用于国际贸易,素有“国际贸易的血液”之美誉。信用证的最大特点就是银行通过为买方开立信用证的方式,将银行信用介入到买卖双方中,以银行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从而解决了买卖双方互不信任的问题。但由于信用证体制不完善,也使信用证欺诈情况很严重。研究信用证支付方式的漏洞,总结信用证欺诈的表现形式,分析信用证欺诈存在的原因,制定不同的防范对策,使这种支付方式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关键词】:信用证、欺诈、防范

一、信用证欺诈的成因及其特点

(一)信用证欺诈的成因

1、信用证自身存在的问题

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是产生信用证欺诈的主要原因。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严格相符原则是长久以来以UCP为代表的国际惯例所确立的两条基本原则。基于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信用证独立于买卖双方的货物买卖合同,银行只对单据本身的合格承担责任,而对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履行中的事情,如货物的品质、数量、价值以及发货人、承运人、保险人等的诚信与否、清偿能力、资信情况等概不负责。

基于信用证的严格相符原则,银行有义务合理小心地审核一切单据,以确定单据表面上是否符合信用证条款,但严格,符原则仅要求而且也只能要求单据在表面上与信用证相符。显然,这种规定给一些不法外商提供了利用假单据进行欺诈的可乘之机,他们可以伪造有关单据使其与信用证表面相符,从而取得货款。开证行因受信用证这一规定的约束而不去追查出口商是否真的提供了货物或者货物是否与买卖合同相符。1

2、打击信用证欺诈行为的国际立法薄弱

关于信用证欺诈问题,目前国际立法相当薄弱。国际贸易公约至今还没有出现关于信用证欺诈方面的条款。国际贸易惯例虽然涉及到一些,但已有的规定相当的软弱无力,没有强力的约束作用,远远不足以打击信用证欺诈。国际商会作为一个民间非政府组织又无法对银行做出强制性的规定,虽然其制定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在解决国际贸易争议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多次的更新仍然不能改变信用证的本质特征,让不法分子仍然有机可乘。2

3、高科技的发展使得信用证欺诈更加容易发生

参见陈洋:《信用证中的欺诈形式及防范措施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论文

参见狄俊峰,刘凤兰:《浅谈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金融经济,2008,(08)国际贸易的程序复杂繁多,涉及到银行、海关、保险、港口、商检等方方面面。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伪造单据及信用证非常容易和逼真。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相隔较远,难以了解交易对方的履约能力和信誉,再加上国际买卖合同的履约时间长,这些都给不法分子伪造单据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当事人缺乏防范意识和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当一部分信用证欺诈的发生源于受害的当事人自身的问题,他们对信用证缺乏深刻地理解,认为信用证交易就是绝对安全的,没有防范意识。还有一部分受害者对信用证欺诈有防范意识,对信用证交易也有一定深刻的认识,但是对于一些手段高明、隐蔽性极强的欺诈无法防范。3

5、信用证的软条款问题

信用证的软条款,是指在开立信用证时附带的限制性条款,这种条款可以使得开证行随时免除其付款责任或者将开证行的独立的、第一性的付款责任归于申请人的控制下。所以这些软条款的存在使受益人很可能会遭遇拒付货款的风险。这种软条款产生的初衷是为了维护申请人和开证行利益的,但后来也成为了不法分子诈骗受益人的最好工具之一。目前,中国的银行界和贸易界部分人士亦将软条款信用证视为一种信用证欺诈行为。

(二)信用证欺诈的特点

1、国际性

信用证支付是国际贸易支付的主要方式之一。国际贸易是在世界各国间进行的,跨洋越界,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一般都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由此发生的信用证诈骗案件自然也会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而且行骗者和受害者往往处于不同国度,诉讼必然带有涉外因素,涉及到国家间法律冲突与司法协助问题。

2、复杂性

信用证业务不仅涉及到众多处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而且涉及到众多的环节以及国际惯例、法律和复杂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随着电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诈骗手段也不断更换翻新,且时常各种手段交织在一起,更具隐蔽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给防范和侦查增加了难度,调查处理更为艰难。

3、多重非法性

通常,信用证诈骗都具有一定的贸易背景,发生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信用证诈骗不仅具有犯 3参见郑丽娜:《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法制与社会,2009,(1).罪性质,而且具有民商法意义上的违约和侵权性质,构成多重的非法性。4

二、信用证欺诈的类型

(一)适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者附随的单据、文件。5

该种行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虚假性。也就是说其信用证和单据是假的。假冒的信用证一般有以下特点:无密押电开信用证;电开证使用第三家银行密押,而第三家银行确认没有加押;信用证的签字无从核对;信用证随付印鉴式样是假冒的;开证行名称、地点不明;单据要求寄往第三家银行,而第三家收单行是不存在的。6这是进口商引诱出口商发货骗取货物的方式,即对出口商不利。

而伪造的单据作为信用证诈骗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因为银行处理的只是单据,与合同、货物无关,没有保证单据真实性的责任,导致中间环节出现错误。进口商向银行付款后才发现无货可提或提取的是假货。这种欺诈侵害的是进口商的利益。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证

信用证存在自身的时效性,一旦过了相应的期限,那么信用正就不再具有有效性,行为人适用已经过期或者无效的信用证来骗取财物,是不符合信用证要求的,这是一种欺诈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托运人和承运人相互勾结的共同欺诈

如果卖方发运的货物有重大缺陷,有可能已被船长批注,提单成为不清洁提单。一般情况下除非信用证明确规定可接受不清洁提单,否则是不可能议付的。卖方为了避免损失,便与承运人互相勾结,以保函形式换取承运人的清洁提单,诈骗收货人。

(四)以其他方法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的

主要是指利用“软条款”信用证进行金融诈骗的行为。软条款就是指开证申请人在申请开立信用证时,故意设置一些隐蔽性的“陷阱”条款,以便在交易中将受益人处于不能主动解决意外的境地,而开证申请人或开证行就可以以这种隐蔽性的条款为由,拒付款项。

三、如何防范信用证欺诈

(一)欺诈例外

信用证欺诈一直是困扰信用证业务的一大世界性难题。为了遏制和应对信用证欺诈,美国法院首先确立了欺诈例外原则。其后很快就被世界各国法院所普遍接受和遵循。4

57参见顾民:《国际贸易诈骗与防范(案例启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年12月 参见谢岚平:《国际贸易中信用证诈骗与防范》.时代经贸,2006年11月.6参见顾民:《国际贸易诈骗与防范(案例启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年12月 7参见张芳:《论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诈骗》商业文化 2012年6月 所谓“欺诈例外”,是指在肯定独立抽象性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银行在存在欺诈的情况下,不予付款或承兑汇票,法院亦可颁发禁止支付令对银行的付款或承兑予以禁止。欺诈例外即是对独立抽象性原则的一种限制或修正,即在出现受益人欺诈的情况下,该一般性原则不再适用。欺诈例外之“欺诈”的构成要件如下:

1、欺诈一般应是受益人的行为。它包括受益人本人实施的行为,也包括受益人之受托人或受雇人实施的行为,还包括受益人与其他人的共谋行为。受益人进行欺诈主要有伪造单据或在单据中作虚假陈述或记载。

2、欺诈应达到实质性的程度。在给予欺诈例外的救济时应从严掌握,不能以“只要虚假即构成欺诈”为依据,而应视单据上的虚假陈述是否会剥夺申请人的基本合同利益。

3、欺诈必须是有充分证据证明已经实际发生的行为,即欺诈已经成立并被证实,而不仅仅是怀疑或声称。8

(二)当事人的防范对策

1、开证申请人的防范对策

在交易之前要仔细做好对交易对象的资信、信誉等方面的调查,尽量掌握对方的信息,特别是对对方的信誉问题要认真的调查。

选择安全、合适的贸易术语。贸易术语规定了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选择何种贸易术语对自己来说是最安全、最合适的,要看具体的情况,若对出口商没有安全感,则需要尽量使用F组贸易术语,这样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就可以归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明确订立信用证条款,付款前严格审核相关单据,仔细鉴别单据的真伪,防止出口商恶意欺诈。此外,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亲自或委托可靠的代理人到装运港当场验货并监督装船,这样同样可以避免出口方用所谓的“货物”进行欺诈。9

2、受益人的防范对策

受益人要仔细审核货物买卖合同中的信用证条款。收到信用证后,要认真审核,严格遵守“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发现不对的地方时要及时修改,在修改信用证条款式应当慎重,仔细斟酌,最大程度避免潜在的风险。

选择安全、合适的贸易术语。根据实际情况,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的考虑,可以使用CIF术语,力争自己对船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选择权。

使用保兑信用证。保兑行充当和承担第一付款人的责任,受益人便可不用担心遭拒付的 89参见陈安:《国际经济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参见郑丽娜:《信用证诈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法制与社会,2009, 风险。

3、银行的防范对策

银行在处理信用证业务时,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客户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务;树立付款责任的风险意识,提高内部员工的业务素质;加强对开证环节的审核,加强对企业客户资信的调查;选择资信良好的银行作为业务伙伴等。

(二)完善信用证体制

信用证应该具有统一格式并和纸币一样具有有效的防伪措施,其他的相关单据也要有可靠的防伪措施,避免不法分子伪造单据;审货是信用证流程缺失的一点,所以银行有必要拓宽服务范围,让审单和审货都成为自己的义务,进口方可以将货物的规格、样品图片等资料提供给银行,银行代其行使审查权。

(三)完善信用证的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合作

信用证业务具有国际性和复杂性,不仅涉及不同国家的不同当事人,而且还涉及到众多的环节及国际惯例、法律和复杂的专业知识,各国法律对信用证欺诈的态度也不统一,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各国的密切合作、团结一致,这涉及到每个国家的利益。各国的法律由于法系和各自文化的不同,而国际惯例虽然受到各国的广泛认可,但缺乏强制力和约束力。鉴于这一点,国际惯例的效力有必要上升到法律效力的高度,同时各国协调各自不同的利益需要,在现有的法律、公约、惯例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适合各国的国际贸易法律。

(四)规避信用证软条款导致的欺诈

首先,要认真审证。国际商会有一套标准的信用证范本,可以要求开征申请人据此标准开立信用证,对信用证中的各项条款仔细审阅,尽量拒绝使用软条款信用证。其次,对开证申请人的资质进行深入的调查,对开证行的选择做出限定,这主要是防止申请人和开证行的合谋欺诈。最后,寻求专业人士帮助。信用证软条款欺诈本来就十分隐蔽、防不胜防,千虑难免一失,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审证,不法分子的欺诈很难成功。10

(五)司法保全要保证度

目前世界各国基本上是把对信用证的司法保全作为遏制和消除信用证欺诈的主要手段。尽管司法保全是遏制信用证欺诈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必须掌握一个适当的度。保持度所需要的条件有:

1、必须有充分证据证明实质性欺诈成立。

2、必须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害。申请人必须证明,由于缺乏其它合适的法律救济手段,10狄俊峰,刘凤兰:《浅谈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金融经济 2008 如果不颁发禁付令将给其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必须只能针对实施欺诈或对欺诈负有责任的人采取司法保全。1

1参考文献

书籍:

[1]吴百福:《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1月

[2]顾民:《国际贸易诈骗与防范(案例启示)》 中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3年12月 [3]金赛波:《中国信用证法律和重要案例点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一版 [4]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7年 [5]陈治东:《国际贸易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6]梁琦:《国际结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 期刊

[1]余皓洁:.《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适用的局限性及改进》商业时代,2008 [2]郑丽娜:《信用证欺骗的原因、危害及防范》法制与社会 2009 [3]狄俊峰,刘凤兰:《浅谈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金融经济 2008 [4]石冬莲:《信用证欺诈及出口企业的风险防范》 商业现代化 2005 [5]薛静:《信用证欺诈及其防范》 中国期刊网 1008-5645(2007)-0028-04

11参见陈安:《国际经济法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

第五篇:浅论网上银行的欺诈及防范

浅论网上银行的欺诈及防范 07会计学4班

朱春燕

0704022428 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运行部主任杜跃进博士说,网上银行欺诈事件在国际上是增长最快的安全事件之一。在各种金融诈骗面前,网上银行诈骗是目前应重点防范的领域之一。中国网上银行业务拓展迅猛,从1996年中国银行首次将传统银行业务延伸到Internet上,截至2008年初,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商业银行都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或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主页和网站。尽管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满足了公众消费和理财的需要,并提高了效率,便利了客户,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隐患。中国银监会曾特别提醒广大公众,个人消费投资应谨防各类风险,重点提到了要谨防网上银行欺诈风险。客户在享受网上银行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也要防范网上银行带来的风险问题。

目前,网上银行客户资金欺诈案件发生的具体形式包括使用弱密码、将网银密码设为与其他网站密码相同的密码、登录假网站上当受骗、被木马病毒盗取密码等。

一、目前发现,利用网上银行实施犯罪案件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使用冒牌网上银行进行诈骗、盗窃活动。犯罪分子利用在购物网站上设置虚假的在线支付的链接,制作一个与真实的网上银行基本相同的网上支付页面,使网上购物的顾客造成错误认识,在假冒的网页上进行转账等业务操作,结果银行账号、密码信息等均被犯罪分子所设置的程序所套取。

2、冒充国家公职人员或银行专业人士进行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冒充公职人员或银行专业人士,告知你的银行卡被异地盗用,或者你的账户涉嫌洗钱等,需要通过签约网上银行,设置网上报警系统、开展反洗钱监控等措施,通过骗取你的账户信息、身份信息、密码信息等,通过网上银行盗走你账户的资金;

3、利用手机短信、媒体广告等传媒手段抛出如“低息贷款”、项目投资等诱饵来进行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发布代办办理银行无抵押、无担保或低息贷款需要签约网上银行进行验资,或者是抛出优惠条件与你合作做生意、抛出利润丰厚的投资项目筹集资金,需要通过网上银行预存保证金等手段,以利益作为诱惑,骗取账户、身份等信息,利用网上银行骗走账户资金。

4、使用高科技手段来实施犯罪。如通过使用制作虚假网页、使用一些“木马程序”盗取账号信息等手段,都需要一定的科技手段才能够实施。这类犯罪案件的受害人一般都是在网络上曾经使用过网上支付手段,对网上银行的功能有一定的了解,因使用不当或者“中毒”而造成被动式的帐号信息泄露才造成资金被骗。

5、利用人们对网上银行这一新兴事物不了解来实施诈骗犯罪。虽然这几年我国的上网人数急剧增长,但使用过网上支付手段的网民数量目前还只占到总数的20%左右。网上银行业务虽然在这几年在快速的发展,但对于大部分的社会大众来讲,网上银行还是一个新兴的事物,大部分人对于网上银行的业务功能还不了解,还不知道通过开通网上银行业务之后,可以不到银行柜台就可以随时将资金转账。因此,在受到利益的诱惑或者是在相信了所谓的“专业人士”的谎话之后,往往会轻易地、主动地将自己的帐户信息、身份信息等告知对方,造成受骗上当。

二、防范欺诈的措施

目前,假银行网站是网银诈骗的一个重要途径。不法分子通过电子邮件冒充银行,以系统升级等名义诱骗不知情的用户单击进行这些假网站,或者利用网络聊天,以网友的身份低价兜售网络游戏装备、数字卡等商品,诈骗用户登录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网站地址,并要求他们同时输入自己的账号、网上银行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此外,还有人通过网络上的木马病毒来盗取银行密码等信息。因此,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必需的。

(1)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将密码和身份资料透露给他人,包括不要将密码告诉银行工作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也不会要求客户口头或者书面提供密码,也绝对不要回复要求你确认密码的电子邮件,因为这可能是个圈套。(2)在转账支付过程中,增加确认程序。也就是说,在客户在网上银行完成了相关的转账支付手续之后,在银行将资金从该客户账户转出之前,由银行再次通过短信提示,发送验证码,由客户确认。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群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账户资金被人盗走。

(3)客户不要随便开启来历不明并载有附件的电邮,而进入可疑网站前也应三思。当需要浏览银行的网站时,客户应在浏览器的网址输入有关银行的网址,或将真正的网址记录在电脑书签内,借此接驳至其网上银行帐户。

(4)密码不要设置为简单密码。有些客户在设置密码时,为了便于记忆和操作,将密码设得过于简单,简单密码具有较为明显的规律性和客户信息的针对性,极易被他人猜测、被黑客破解。还有,在进行网上交易后,注意关闭电脑,不要让电脑处于休眠状态。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由于网上银行所具备的随时转账、无纸化交易的功能,也给犯罪分子洗钱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由于目前反洗钱法以及人民银行相关的反洗钱法规所规定的反洗钱监测手段仍无法对网上银行业务实施高效、全面、实时的监控。因此建议金融监管部门,要尽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加快对利用网上银行洗钱开展电子监测的研究与应用,实施非现场监测,防止网上银行成为被犯罪分子所利用的洗钱乐园。

下载企业如何防范买卖合同欺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如何防范买卖合同欺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有效防范ATM欺诈案件

    如何有效防范ATM欺诈案件 2012年03月19日08:56 高岩 纪瑞朴来源:金融时报发表评论【字号:大 中 小】 ATM 是英文Automatic Teller Machine的缩写,意思是自动柜员机。因其大部......

    如何防范合同欺诈的心得体会

    如何防范合同欺诈的心得体会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与对方签订合同,从而约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近几年来,合同诈骗案高发且追赃难度加大。对于合同诈骗被害的风险......

    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案例

    防范信用卡欺诈风险的案例 一、案例介绍 客户来到网点咨询信用卡业务,并出示了本人办理“信用卡”业务时留存的业务申请书。客户经理通过审核该笔个人客户业务申请书,确认客户......

    信用证的欺诈与防范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信用证的欺诈与防范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系 别 经济贸易系 第 1 页 共 7 页 信用证的欺诈与防范 摘要:论文首先简单阐述了信用证在国......

    如何防范担保合同的漏洞及欺诈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担保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如何防范担保合同的漏洞及欺诈 一、 担保合同的概念 担保合同是指合同义务人为保......

    安全使用网银 防范网络欺诈

    安全使用网银 防范网络欺诈 第一招:核对网址,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您进行网上购物或进入网上银行交易时,不要从来历不明的网页链接访问银行网站,同时,在进入银行网站时,务必核对网......

    关于合同欺诈及防范的法律思考

    关于合同欺诈及防范的法律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合同已成为处理民事和经济关系的最基本方式。但在合同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常有欺诈现象发生,使受欺诈......

    合同欺诈的识别与防范

    合同欺诈的识别与防范 当前困扰与威胁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股浊流,就是市场经济的无序和企业信用的危机,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近些年来,利用合同进行欺诈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