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授解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
高新民、许耀桐教授解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
2010年4月30日上午8:10—9:00,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邀请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博士生导师高新民教授、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许耀桐教授做客理论频道,以“解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为主题进行访谈,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摘要:
·高新民:干部选任四项制度体现了人事改革的大方向
·许耀桐:《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有五大亮点
·高新民:干部选任四项监督制度剑指选人用人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
·许耀桐:“一报告两评议”的效果需要党内民主加以保证
·许耀桐:落实四项监督制度要发挥好执行和监督两个主体作用
·高新民:四项监督制度扩大民主参与度保证“查倒”幕后黑手
·许耀桐:约束“一把手”权力还是得靠民主集中制
·高新民:干部选任四项监督制度从无到有取得五大突破
·许耀桐:《责任追究办法》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看重、倚重”
·高新民:公开透明是官员复出前提 公众要两方面看待
·许耀桐:制度上杜绝“三唯”才能防止王亚丽案再次发生
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理论频道视频访谈。最近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中央组织部同步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在上述四项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制度颁布之后,中央组织部负责任接受采访,并就有关问题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这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网友们也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演播室就请来了两位专家与网友交流,这位是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老师。
[高新民]:各位网友上午好,很高兴有机会一起探讨中组部的几个规定。谢谢大家!
[主持人]:这位是国家行政学院许耀桐教授。
[许耀桐]:主持人好,网友上午好。
[主持人]:欢迎两位老师,也欢迎网友与大家在线交流。
干部选任四项制度体现了人事改革的大方向
[主持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前不久,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想请高老师谈一下这项制度出台的背景以及深意有哪些?
[高新民]:中组部负责人对记者的问答里面已经谈了很多了,我就谈一点个人的理解。我想它的背景,第一它是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出台的。十七大以后我们制订了《2010年-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在这个《纲要》里面我们就明确的讲,要着力解决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还有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解决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出台一个与之配套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和其他的三项制度,这肯定是大方向的一部分。
[高新民]:另外,又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民主政治条件下要讲法治,权责对应。同时我们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党管干部是用人问题的核心问题,这个背景下我们承担了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部分职能,与之对应的责任也要承担下来,是对党内民主发展的呼应,既是党内民主发展的要求,同时又推动党内民主发展。这些年来,群众对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反应非常强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思想也是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这种责任追究办法就是恰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有很深的时代背景。
四项监督制度剑指选人用人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
[高新民]:意义也很多,简单的讲,一是,确实把目标指向了用人中存在的关键环节和关键问题。《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都是指的主要领导,是一把手,在用人权有很大的权利。目标指向清楚。
[高新民]:二是,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相配套,那个是完整的程序,这个是违反了程序会怎样,属于禁止性、强制性的约束。
[高新民]:三是,具有威慑力。也许我想违反这个规定,或者说我通过一些潜规则违反,这有一个条例摆在那儿,违反了就要处罚。干部失查责任追究,领导赤裸裸的进行干预,包括做潜规则的工作不是太多了,合法的程序必须要做。另外,回应了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犯了错再复出这种情况怎样处理,这些都有规定,具体的条例非常多。
《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有五大亮点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的分析。我还想请问一下许老师,这项制度从无到有可以说弥补了一些缺漏,在您看来这项新的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完善,亮点在哪里?
[许耀桐]:《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是弥补缺漏的制度。中共中央在2002年7月颁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条例》,对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条例》指出,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规定要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工作的监督责任制度,但是究竟怎样进行这种责任追究呢?条例本身只是做了这样的原则性的规定和说明,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回答。这就需要专门的制定怎样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否则实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度和监督责任制度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这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出台,就是对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方面做出了制度安排和制度完善,这就是当初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提出的原则性的要求、原则性的规定落实到实处,有了具体的实施细则。
[许耀桐]:谈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亮点,我感觉是很多的。概括而言,我认为主要是围绕着追究责任中心和重点有五大亮点:一是,第一次明确划分五类追究责任主体: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干部考察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和人员、以及其他有关的领导和人员。这五类责任对象既涵盖了干部选拔人员具有一定职责权限,能够对干部选拔任用结果产生影响的各类主体,同时又突出了负有重要责任的党委党组的主要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的负责同志这样一个重点。
[许耀桐]:二是,第一次针对有每一类追究责任的主体分别规定了应当追究责任的主要的情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了39种之多,非常的精细。
[许耀桐]:三是,第一次明确规定责任追究两个提起主体,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机关。
[许耀桐]:四是,第一次明确规定责任追究提起机制,有两种:第一,是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很清楚的,内容很具体的,就有组织人事部门提起这样的追究机制进行组织处理,也可以会同纪检检察机关进行不同的调查处理。第二,是受理举报,查处案件工作当中主动发现的要呈现哪些问题,这个时候可以由纪检机关进行提起做调查处理。第三,可以说有点被动,也就是“倒逼”机制,一些领导干部出事了,“倒逼”机制出问题了,就进行调查处理。第五,第一次明确规定组织处理、纪律处分和法律处置这三种追究的方式。其中还分别规定了相应的“影响期”,比如说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能再提拔。引咎辞职和责任辞职处理的,一年内不能任用。降职处理两年内不能提拔。这样的制度设计不仅增强干部选拔任用的责任意识,也防止出了问题分不清责任。以上这些亮点是创新丰富的选人用人的责任规定,也可以说开辟了选人用人工作的崭新局面。
干部选任四项监督制度从无到有取得五大突破
[主持人]:我们也看到中央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同时,中组部同步推出了配套的三个法规文件,请问高老师,这三项制度在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时候有哪些新的突破,这四个监督制度是怎样互相衔接的?
[高新民]:对突破怎样理解,首先这个事原来没有,现在有了,本身就是一个突破,现在有一些规定,比如说选拔任用工作叫做向全委会报告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办法》本身就是突破,过去没有这方面的规定,现在有了就是突破。第二,进一步理顺了党内关系,常委会和全委会的关系,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是全委会发挥主导作用,现在我们党明确规定常委会向全委会汇报工作,可是这个规定明确提出来“把选拔任用工作作为专题报告”,当然也可以跟你的年度总结结合在一起进行,但是明确规定了,就体现了党委的作用。毛泽东讲过党委的作用就是出主意、用干部,向全委会汇报体现了权力关系,这是一个突破。第三,进一步扩大了干部的参与。“一报告两评议”都有明确的规定,哪一级的领导参与评议,哪一级新提拔的干部被评议,等于大家参与的面更广泛了。第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规范化了。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里,哪些属于书面报告,哪些属于征求意见的,都有明确的规定,书面报告的五种情况,征求意见的七种情况,这些都是关键性的问题,是最容易产生“潜规则”的了。比如我要离任,不到换届期间大规模调整干部,这时候很容易调整问题,必须事先报告,有规范化的规定。第五,离任的领导。离任的领导在任期内,任用干部方面有没有问题,要做一个检查。这样的规定也是具有威慑力量的,这样的规定如此详细,一共12条,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这本身都是一种突破。
[高新民]:这几项制度是什么关系呢?我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是用人失察以后的责任追究,为了防止出现问题有一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这是事前的防范,从入口处把住关。《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是一种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在日常中就监督你进行干部选拔任用的工作。《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是在任期结束的时候或者调走的时候对你进行监督检查。后三个《办法》跟《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融为一体,当你违反了这些做法,我们对你进行追究。一加三一共是四个文件,缺一不可,真正体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姿态
《责任追究办法》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看重、倚重”
[主持人]:谢谢高老师的解读。我们知道最近组织部门越来越尊重民意在提高自身工作方面的作用,而中央组织部开展了“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的民意调查”,也是高度重视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整治用人不正之风这方面的意见。这次《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规定了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群众反映强烈的追究主要干部的责任。我们想问一下许老师怎样看尊重民意的作用,另外这个作用如何更好的发挥呢?
[许耀桐]:这条制度非常好,分量也很重。好就好在体现了在对民意的“三个重”,即对民意的“尊重、看重、倚重”。过去由于缺乏这一条,没有这样的要求,组织人事工作部门比较容易脱离人民群众的监督,也不太去听人民群众的反映,选人、用人并不在乎老百姓有什么实际的感受。好象有这么一句顺口溜,“领导说你行,但是群众说你不行,你不行也行”,反过来说“群众说你行,领导说你不行,你行也不行”。以前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感受,就说明人事任免工作完全是领导上的事,组织部门做的好,做不好无所谓,不怕老百姓的议论和指点,都可以我行我素。现在有了这条规定大不一样。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如果通不过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的话,相关的领导者和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就要被责任追究,我觉得这一招确实是很厉害。有关的领导人和组织人事部门今后就要有所顾忌。
[许耀桐]:充分发挥民意对选人用人的评价和监督制度,关键在于对这个规定要坚决贯彻落实,要定期、及时的进行这方面的民意考察和测验。此外,要发挥这条规定的作用还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人用人的工作尽量透明,让群众有知情权和话语权。二是每一项干部人事任免工作之前要听一听群众的意见和反映。三是对有争议的人和事尽可能的做沟通和解释。这样我们做起选人用人民意调查和民意测验满意度才不会低。
公开透明是官员复出前提 公众要两方面看待
[主持人]:刚才两位老师在谈的时候,也谈到了官员免职之后多久才应该复出的情况。近年来有少部分官员免职出现了复出的情况,网友对此非常关注。如果官员的复出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往往公众对此有质疑和怀疑。请问高老师,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高新民]: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因为权力是人民的,所以人民有权利知道。这是公开透明的第一点。第二,公开透明以后有利于公众进行监督。我们可以看看在复出过程中有没有违规现象。第三,是承担责任的表现,恰恰公开透明说明过去这个同志可能受过处分,现在能够复出,要向大家表明,这是当年撤他,处分他承担责任,现在复出同样是承担责任的表现,这个责任承担要公开透明。
[高新民]:另外解释一下,有些舆论对官员复出有反感的情绪,要两方面看,有的官员是犯了错误,可是错误的性质不一样,你要看他的综合表现。有的人一直很优秀,可能由于某种决策的失误或者由于他的下属出了生产安全事故等等原因受牵连,总体来看一贯表现优秀,而且在受处分中却有因素,有的就是为了体现一种责任,把某人处分,给大家一个交代,后来表现优秀依然可以复出,这是应该的。另外,复出的过程依然规范化、公开透明。
制度上杜绝“三唯”才能防止王亚丽案再次发生
[主持人]:干部带病提拔的问题也是网友比较关注的问题,带病提拔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也严重损害的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最近“王亚丽造假骗官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想问一下许老师您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从机制上防止这种现象的出现?
[许耀桐]:这个问题很尖锐,也有现实意义。这几年出现了不少贪污腐败的干部,他们中确实有不少的是边腐败,边得到提升的。你刚才举出的这个王亚丽这个事件,如果以王亚丽事件来看,她全身都造假,她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子,一路过关斩将,一路化险为夷,青云直上,一直升到石家庄团市委的副书记,显然暴露了我们一些党政部门包括纪检机关在选人用人上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王亚丽在提拔的时候,石家庄团市委接到的关于王亚丽的简历表这样显示:“王亚丽,生于1978年,1990年成为河北省军区后勤部战士,同时1990年-1995年期间解放军某军医院的药剂师”,稍有头脑的人都知道,12岁当战士或者参加工作有可能,我们有一些比较很小的人就当兵。但是到12岁到17岁期间就能够成为解放军某医院的药剂师,这就有点天方夜谭,开玩笑。显然,这样的履历最后也能通过组织部门的审核,原因在哪里呢?
[许耀桐]:我认为,第一个原因就是唯上,上面有人打招呼了,大力的举荐,因此在任命干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些组织部门就是“只唯上、不唯实”。因为是上面交代的,就可以不顾一切的提拔。这是失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的。第二个原因是唯亲。因为是上级部门的亲信,所以组织部门就提拔。第三是原因是唯利,唯钱是从。王亚丽在一路升迁过程中,她为了打通关节没有少花钱,她知道金钱的作用,她就是为了金钱不惜冒充人家的亲生女儿跟人家争遗产,最终暴露了假身份。正如中央批评说的,一些地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屡禁不止,就是指有些人花钱买官,以钱铺路,有些人则见钱眼开。
[许耀桐]: 如何从机制上杜绝王亚丽现象的发生,也就是杜绝我刚才说的“三唯”。要克服这三种现象,我认为一是,克服制度上的缺陷,解决一把手或者主要的领导干部不受制约的状况。二是,解决政务神秘、不透明、不公开的现象。三是,解决查办不利、监督惩处失职的状况。这三种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得到根本克服,现在有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的出台,已经从制度上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也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有关事项报告办法》突出了对主要领导用人权的制约
[主持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明确规定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12种事项,怎么看这些具体的报告事项,出台对强化对选人用人行为的监督,防范用人上违规现象发生有哪些积极的作用?
[高新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有一定的意义,这里面它针对关键环节、关键人员做了一系列规定,关键环节、关键人员恰恰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这些规定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我举几个例子,这里面明确的讲“领导身边的秘书、近亲属,过了任职年龄继续使用,越级提拔,这些必须事前报告”从实践正负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它对于防止权力滥用,出现违规现象有一定的约束力。“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为考察对象的”,为了防止滥用权力,我们也要进行事前报告。特殊需要的可能来不及做程序,但是得有一个报告,当然突发事件例外。这是对滥用权力的防范。再比如,是对主要领导的规范,条条都指向的是有用人权的主要领导。
[高新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条条都说的是主要领导,是一种制约和规范。同时对上级组织部门也有规范,我向你报告了,你迟迟不答复怎么办?我给你明确规定,15日内明确答复。同时规定了“未经答复不得提交党委党组会议讨论相关任用事项”,这条也很厉害,我在这级党委是一把手,权利很大,只要上级没答复不能开会讨论这个事。这种制约既是对主要领导的制约,也是对上级组织部门的制约。总体来讲这个《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出台是进步。
“一报告两评议”的效果需要党内民主加以保证
[主持人]:有网友问为什么这次要专门设计对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评议制度,按照规定普遍开展“一报告两评议”之后,各地区、各单位每年形成一个评议结果,这些评议结果如何应用并更好的发挥作用,请许老师回答一下?
[许耀桐]:搞好“一报告两评议”以及有了每年的“一报告两评议”结果,最重要的是要强调党内民主生活的开展和党内民主制度的健全。首先,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所作的报告,必须是经过党内全体党员的广泛讨论,这个报告我认为最重要是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能够真实的反映你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的状况,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官面的文章,开会做一个报告,随便的谈一谈。
[许耀桐]:第二,评议也要让大家真实反映情况,不能够事先定一个调子。如果有一种环境让大家心有余悸,不能够畅所欲言,可能这样的评议也收不到效果。
[许耀桐]:第三,最重要的是,评议结果出来了,我们好的一定要坚持,对于不好的要坚决改正。不能评议结果出来了放在一边,束之高阁,要有强大的贯彻力保证它的落实。
[许耀桐]:以上谈的这些归根到底都在我们党内有没有民主生活的问题,有没有民主制度的问题。如果党内民主没有保证“一报告两评议”我认为很难搞好,也很难落实。所以我觉得这个“一报告两评议”的制度很好,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党内民主开展好,这个制度才能落实。
[主持人]:刚才许老师谈到民主的问题。有专家说,重视干部评议是党内民主的具体体现,我们想请问高老师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另外,十七大以来我们把党内民主建设提高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您觉得党内民主的推进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高新民]:党内民主发展方向,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讲的很清楚,一个是党内民主发展的路径就是自上而下、渐进式改革。二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因为政党内部的民主并不是村民自治也不是作为一个组织内部的民主,还要体现党员主体地位。当然党员主体地位的体现不是制定一个权力保障条例就可以体现出来,依赖于多方面制度创新。比如说我的知情权的实现,依赖于党务公开制度。选举权实现依赖于选举制度的改革,是多方面的制度创新。第三,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这是四中全会明确讲的,选举制度跟用人紧密相连,有一些选举类的岗位必须选举,扩大人民的参与,才能有效的遏制“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但是对任命类干部是另外一种措施,可以有民主的参与,还有组织的考察和提名问题。第四,民主决策。民主权利很大层面就体现在我能否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在决策过程中体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意志,我个人认为这几个方面最重要。
约束“一把手”权力还是得靠民主集中制
[主持人]:网友指出,从近年查处的买官卖官等案件可以看出,个别市、县党委书记权力过大,票决干部往往变成“书记定调子、常委举举手”的“暗箱操作”和“潜规则”。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思考,如何更好的规范“一把手”的用人权力,匡正不正之风?请许老师谈一谈?
[许耀桐]:有这么一个事实,山西省翼城县原县委书记武保安,在他主政的短短的八个月期间,曾经有过二十九次收受贿赂。案发以后,他曾经多次感慨的说到:当书记跟当县长大不一样。不一样什么地方呢?因为县委书记是“一把手”,拥有了“官帽”的批发权,因为他说了算。他当县长做“二把手”的时候没有一锤定音的话语权。他当县委书记以后可以预先圈定名单,可以授意组织部门履行程序,所以集体领导沦为虚设。我们说书记是班长,班长成了“家长”,负责的副手成了“听差”。我再讲几句流行话:“一把手掌握绝对真理,二把手掌握相对真理,三把手只有去服从真理”,如果真像流行话这样说的话,我们“一把手”确实位高权重可以为所欲为。
[许耀桐]:为此我们要认识到,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最重要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已经强调监督的重点,我们现在监督的重点就是“一把手”和主要领导干部,怎样做好对“一把手”的制约监督呢?我认为最重要就是真正执行和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凡是党内重大事项集中形成共识决定。书记在班子里只有一票,并不拥有足以否定大多数人的权力。书记的作用和他的领导力我认为就在于集中大家的好主意、好看法,或者引导大家形成新见解、新认识,绝不是动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他人,时时处处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把民主集中制理解好、贯彻到位了,“一把手”的权力就会得到尊重,并且有了合理的权力边界规范,同时也能得到有效的制约,因此,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对一把手加强制约监督的最重要的一个保证。
扩大民主参与度保证“查倒”幕后黑手
[主持人]:谢谢许老师。有网友说到,在选人用人责任的追究上要深挖刨底,关键是要把幕后黑手“查倒”,防止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的现象。责任调查处理就成了非常重要一个环节,中央出台四个监督制度对此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高新民]:网友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大家对于目前的党风廉政现状有这样的担心。这四个文件里对这种担心已经做了一种回应,它的基本办法我想综合起来谈就是,加大群众的参与,通过民主评议、民意调查来解决问题。比如讲《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第九条规定“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民意调查中,本地区本部门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选人用人方面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应当追究负有责任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我自己不想查下去了,如果大家反映强烈,民主测评满意度低,就要追究你的责任。迫使你平息群众的不满,怎么平息?就解决问题。这就是用民主的方式解决这种现象。
[高新民]:另外,主体一个是群众参与,群众民主评议。一个是下一级的干部参与民主评议。一个是纪检监察机关,在这里对于追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条例里看到,纪检监察机关的领导和人员也有一些规定,第七条、第十三条,对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和纪检监察机关干部在举报中怎样做,应当进行调查,做不到就要倒过来追究纪检监察机关的责任。这些都是具体的防止出现“不追下去”的具体措施。从源头上讲,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民主、从公开透明上讲,那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发挥好执行和监督两个主体作用
[主持人]:还有一个网友在留言中写到,四项制度作为“高压线”,清晰了责任、划清了权限。关键是下一步应该如何保证四项监督制度落实,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长效机制,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请许老师谈一下看法?
[许耀桐]:网友提出这样的问题是非常合情合理。可以说这四项监督办法出台以后,我们全党的同志可以说欢欣鼓舞,这四项制度确实是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制度系统。我想再好的一个制度,必须得到有效的和长效的落实,否则都是纸上谈兵,都在是做无用之功。要四项制度得到落实,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有很好的执行主体,另一方面还要有很好的监督主体。前面我们在分析文件本身的时候已经明确了哪些是执行主体,哪些又是监督的主体,文件本身规定得很清楚。我们希望这些执行的主体和监督的主体很好的发挥作用,这样制度本身才可以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许耀桐]:这里还想强调一点,无论是执行主体还是监督主体,都应该要有一定的自主权,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呢?如果没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的话,很难避免干扰和阻碍。比如说纪检部门,它在选人用人方面对党委、党组的主要领导负责人有监督的功能,但是如何避免受到影响掣肘呢,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同级的纪检部门是要受到同级党委的领导的,要去查人家,要去监督人家,要受人家的领导,独立性和自主性就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监督主体在发挥监督作用的时候,能不能直接的向上级负责,直接由上级领导进行选人用人的监督,不涉及其他,这方面可以只受到上级领导直接的监督,对他们负责,这样会更有效一些。做出这样的规定,不影响党内民主基本制度和基本原则,真正使这些制度发挥作用,我们就是要在执行主体和监督主体更好的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刚才提到的,最重要的是给他们这方面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明确的保证,这样制度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实施。
第二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及四项监督制度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及四项监督制度
基本知识资料
1、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坚持党委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严格要求、违规必究的原则。
2、因追究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提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3、2002年7月9日中共中央中发(2002)7号文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4、提拔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当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一般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5、提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由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在副职岗位工作2年以上,由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在下级正职岗位工作3年以上。
6、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
7、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考察,由主管方负责,会同协管方进行。
8、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前,均要先听取纪检监察部门的意见。
9、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员到会。
10、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进行表决,以党委(党组)应到会成员超半数同意形成决定。
11、党委推荐、由人大常委会任命、决定任命的领导干部人选在人大常委会2次未获通过的,不得再推荐为本地同一职务人选。
12、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
13、党政领导干部在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经组织考核认定为不称职的,一般应当免去现职。
14、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 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
15、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是指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 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
16、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制度。公示期一般为7至15天。
17、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18、领导干部辞去公职后三年内,不得到原任职务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任职。
19、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0、坚决查处用人上的违纪违法行为。对行贿买官、受贿卖官的,按照组织程序,一律先予免职,再依据党纪政纪和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21、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中,对民主评议中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人员,经组织考核认定,要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资格。
22、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的,应当报经更上一级组织部门批复同意。
23、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受到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
24、“一报告两评议”中民主评议表的收集、统计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
2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理干部的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体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26、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经过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
27、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
28、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29、部门与地方双重管理干部的任免,双方意见不一致时,正职的任免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协调,副职的任免由主管方决定。
30、市(地)、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上级党委常委会提名,提交全委会审议并无记名投票表决。
31、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
32、选拔任用政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准个人决定干部任免,个人不能改变党委(党组)会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
33、凡本地区、本部门不认真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有关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分管领导成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的责任。
3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淅、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35、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36、《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畅通电话举报、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渠道,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巡视力度。
37、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已经列为考察对象或者提拔人选的,应当首先将其排除出考察对象或者取消其提拔资格,再按照规定作出处理。
38、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
39、“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
40、对民主评议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对其选拔任用情况作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
41、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42、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43、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是指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
44、对因拟提拔使用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检查,一般结合干部考察进行。对因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检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45、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阻挠、制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46、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47、根据中组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规范地方政府助理和副秘书长备配问题的通知》(中组发[2009]3号),省级政府原则上不配省长(主席、市长)助理,省级以下政府不配备助理。
48、《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中所称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员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调任领导成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地方省级以下机关调任公务员须报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49、《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确定了11个党政干部制度改革重点突破项目,分别是:⑴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⑵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⑶推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⑷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⑸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范围⑹坚持和完善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制度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⑻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⑼探索建立拟提拔干部廉政报告制度⑽深化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⑾实行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
50、《公务员职务任免与升降规定(试行)》第十九条规定,晋升乡科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应当符合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二)晋升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副乡科级职务两年以上;
(三)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四)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五)其他应当具备的资格。51、2009年5月召开的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上,李源潮同志在讲话中就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办法”。这“一个目标、三个办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要回答)
答:“一个目标”:党的十七大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目标。
“三个办法”:一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二是强化公开监督,把选拔任用干部满意度民意调查作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三是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52、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发现干部“带病提拔”,如何调查和追究选人用人责任?(简要回答)
答:《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设立了“带病提拔”干部选拔任用过程“倒查”机制。规定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其中,对本级党委(党组)管理的下一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直接进行调查。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责任追究的方式有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两种。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5种措施。纪律处分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及有关规定作出。
第三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行为,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级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报告工作,并负责审核下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
第三条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一)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
(二)越级提拔干部的;
(三)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
四)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的;
(五)其他应当事先报批的事项。
本条第(四)项需要报经更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
报告内容包括提拔调整干部的原由,拟提拔调整对象个人情况、任用意向,职数配备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四条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一)破格提拔干部的;
(二)除领导班子换届外,一批集中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具体数量界限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根据实际确定);
(三)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的;
(四)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的;
(五)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的;
(六)超过任职年龄或者规定任期需要继续留任的;
(七)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本条第(三)项所称领导干部的近亲属,是指与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
征求意见应当以书面形式事前函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随函附报拟提拔任用干部的《干部任免审批表》、考察材料等。
第五条 上级组织(人事)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审核报告事项,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未经答复,不得提交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相关任用事项。党委(党组)会议讨论研究有关干部任用时,本级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如实报告征求意见的情况。
第六条 凡违反本办法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应当予以纠正,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七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八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
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以下简称“一报告两评议”)。
第三条 “一报告两评议”一般安排在当年年底或者次年年初的全委(扩大)会上进行,可以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结或者考核结合进行。下列人员参加民主评议:
(一)全委会成员;
(二)本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
(三)本级纪委常委会成员;
(四)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及本级党委、政府派出机构的主要领导成员;
(五)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
(六)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
第四条 党委负责人代表常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专题报告可作为单独的报告,也可作为常委会工作报告的一个专项内容。报告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选拔任用干部的总体情况;
(二)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
(三)创新选人用人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机制的情况;
(四)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情况(包括上评议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第五条 参加评议人员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表》和《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表》。新选拔任用干部民主评议的对象包括近一年内选拔任用的下列人员:
(一)下一级党委、政府正职领导干部;
(二)本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
(三)由本级党委管理的其他正职领导干部;
(四)破格提拔(含越级提拔)的由本级党委管理的领导干部;
(五)其他提拔担任重要岗位领导职务的干部(具体评议对象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地方党政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时,可以只对本级党委新提拔的正职领导干部进行评议。
第六条 “一报告两评议”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会同本级党委组织实施。本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提前将开展“一报告两评议”的具体安排报告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民主评议表的收集、统计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负责,本级党委组织部门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或者巡视组本已经对该地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过检查和民主评议的,经报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同意,可不再进行民主评议。
第七条 “一报告两评议”结束后,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及时反馈民主评议结果。党委常委会应当对民主评议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措施,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全委会成员通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结果和相关整改措施。
第八条 根据民主评议结果,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民主评议满意度高、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扬;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并督促进行整改。
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干部群众意见集中的干部,本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当对其选拔任用情况作出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
第九条 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应当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弄虚作假、隐瞒真实情况,不准干扰参加评议人员表达真实看法,不准更改、伪造民主评议结果,不得以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民主评议。
第十条 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总结或者考核开展“一报告两评议”。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
离任检查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促进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委书记(以下简称市县党委书记)认真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是指市县党委书记因提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
第三条 对因拟提拔使用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检查,一般结合干部考察进行,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派出的干部考察组负责实施。
第四条 对因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检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重点检查下列内容:
(一)任职期间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
(二)任职期间市县党委选拔任用的干部的情况;
(三)任职期间本地区用人风气的情况;
(四)任职期间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的情况特别是离任前有无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情况;
(五)任职期间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
(六)其他应当检查的情况。
第六条 离任检查一般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报告任职期间第五条所列情况;
(二)在一定范围内对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和市县党委近期新任用的干部进行民主评议;
(三)通过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受理举报等方式听取干部群众意见;
(四)查阅干部任免相关材料;
(五)向下达检查任务的党委组织部门报告检查情况;
(六)向被检查的市县党委书记反馈检查结果。
市县党委集中换届时,对拟提拔使用的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离任检查,除本条第(一)、(二)项外,其他程序可以结合考察工作适当简化。
第七条 对拟提拔使用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民主评议,参加人员范围与考察时的参加民主测评人员范围一致。
对因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的民主评议,一般由下列人员参加:
(一)全委会成员;
(二)本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
(三)本级纪委常委会成员;
(四)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
(五)其他需要参加的人员。第八条 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市县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对民主评议中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人员,经组织考核认定,要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资格。
拟提拔使用干部的考察材料中应当反映检查情况和民主评议结果。
第九条 检查发现即将离任的市县党委书记任职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问题的,以及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要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属实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对于拟提拔使用的,先取消其提拔资格,再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对于在新任用的干部民主评议中满意度明显偏低的干部,市县党委书记应当就其任用情况作出说明。考察组或者检查组应当对其任用过程进行调查了解。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党政机关直属单位党组(党委)书记的离任检查,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测试题》
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
主要内容参考测试题
姓名:
职务: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通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包括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2、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
3、提拔担任地(厅)、司(局)级以下领导职务的,除特殊岗位和在换届考察时已进行过公示的人选外,在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后,下发任职通知前,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七至十五天。
4、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 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5、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应经过民主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任职等程序。
6、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坚持党委领导、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严格要求、违规必究的原则。
7、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由党委(党组)及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行责任追究。
8、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民意调查中,本地区本部门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选人用人方面问题突出、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应当追究负有责任的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责任。
9、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引咎辞职和受到责 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10、领导干部因违纪违法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或者行政职务以上处分且在其提拔任职前就有违纪违法行为的,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其中,对本级党委(党组)管理的下一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过程,由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 直接进行调查。
11、“一报告两评议”是指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
12、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是指市县党委书记因选拔使用、平级交流、到龄退休等原因即将离任时,由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对其任职期间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党政领导干部有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ABCD)工作。
A、组织人事B、纪检监察C、审计D、财务
2、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自觉接受(AB)。
A、组织监督B、群众监督C、舆论监督
3、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CD)的责任。
A、所有参加考察人员B、被访谈人员C、主要责任人D、其它直接责任人E、推荐人
4、担任(ABCD)的,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任职。
A、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B、县(市)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主要领导职务C、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职务
D、公安部门主要领导职务E、事业单位主要领导职务
5、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的亲属关系为(ABCD)。A、夫妻关系B、直系血亲关系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D、近姻亲关系E、远房亲戚关系
6、下级机关和党员、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有权向(ABC)举报申诉。
A、党委(党组)B、组织(人事)部门C、纪检机关(监察部门)D、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E、党委(党组)全体领导成员
7、竞争上岗面试小组一般由(ABC)组成,一般不得少于7人,其中外单位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A、本单位领导B、干部(人事)部门和相关单位领导 C、专家D、一般干部群众代表
8、党委(党组)研究任用干部,凡属(BD),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A、重要问题上有争议的B、属于破格提拔的C、超过任职年限需要继续留任的 D、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提拔的
9、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应当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ABC)的意见。
A、组织(人事)部门B、纪检机关(监察部门)C、机关党组织D、财政部门E、公安部门
10、公开选拔适用于选拔(ABC)。
A、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
B、政府、政协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 C、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成员或者其人选 D、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
11、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ABC)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
A、主体清晰B、程序科学C、责任明确D、科学规范
12、领导班子换届,民主推荐由下列哪些人员参加(ABCD)。A、党委成员B、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的党组成员或者全体领导成员 C、纪委领导成员D、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党委工作部 门、政府工作部门、人民团体的主要领导成员和下一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领导成员E、国有企业主要领导成员
13、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AEFG)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A、违反干部任免程序和规定,个人指定提拔、调整人选的 B、临时动议决定干部任免的
C、不按照规定召开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的 D、个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个人改变党委(党组)会议集体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的
E、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
F、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 G、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阻挠、制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
H、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导致用人失察失误,造成恶劣影响的
I、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
14、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ABCDEFG)情形之一的,追究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A、不按照规定的基本条件、任职资格、方式、程序和范围进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
B、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等情况的
C、不按照规定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对拟任人选的意见,或者不如实向党委(党组)报告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建议的
D、不按照规定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
E、对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不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核实后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
F、对本地区本部门领导成员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行为 不提出反对意见的
G、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不力,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
15、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ABCDEFG)情形之一的,追究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A、更改、伪造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的 B、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范围进行考察的
C、对反映考察对象问题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进行调查核实或者不如实报告的
D、隐瞒、歪曲、泄露考察情况的
E、接受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或者支付凭证等财物,参加考察对象或者考察对象请托人安排的消费活动,以及接受考察对象所在单位特殊接待的
F、不认真审核干部档案,导致干部信息不准确,造成严重后果的
G、按照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的
16、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ABCD)情形之一的,追究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
A、不如实向组织人事部门回复掌握的有关拟任人选遵守党纪政纪情况的
B、不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的 C、对发现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不进行调查处理的
D、对反映拟任人选问题的性质严重、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举报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查核实的
17、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ABCDEFG)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
A、在个别谈话推荐和考察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的
B、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营私舞弊,收受或者给予他人财物,安排或者接受他人安排的消费活动的
C、利用职务便利违反规定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干部 选拔任用工作的
D、要求提拔本人近亲属,或者指令提拔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的 E、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或者选举中搞拉票贿选等非组织活动的
F、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等有关情况的
G、故意向干部选拔任用问题调查部门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不实材料的
18、组织处理的方式包括(CDEFG)等。A、警告B、记过C、引咎辞职D、责令辞职 E、降职F、调离岗位G、免职
19、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ABD)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A、在机构变动或者主要领导成员已经明确即将离任时确因工作需要提拔、调整干部的
B、越级提拔干部的 C、破格提拔干部的
D、党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不经民主推荐,由组织推荐提名作为考察对象的
20、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有下列(ABCDE)情形之一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A、领导干部的秘书等身边工作人员提拔任用的 B、除领导班子换届外,一批集中调整干部数量较大的 C、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的
D、超过任职年龄或者规定任期需要继续留任的
E、领导干部的近亲属在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系统)内提拔任用,或者在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提拔担任下一级领导职务的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
1、干部考察组成员在干部考察工作中涉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2、对拟提拔的干部,在考察过程中反映问题内容具体、情节严重、线索清楚的要进行调查核实。问题没有查清之前,不得作出提拔使用的决定。(√)
3、公开选拔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竞争上岗面向社会进行。(×)
4、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交流的重点是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成员,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党委、政府部分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
5、干部群众四权是指: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6、组织系统专用举报电话号码为12350(×)
7、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不能同时使用。(×)
8、组织人事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群众举报或者新闻媒体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的违反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的问题必须进行调查处理,也可会同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9、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级党委管理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的报告工作,并负责审核下一级组织人事部门报告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
10、授意、指使、强令组织人事部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或者阻挠、制止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对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调查核实以及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的,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干部或者有关领导干部的责任。(√)
11、市、县、乡党政正职在同一岗位任期不到3年进行调整的,应当按照要求书面报告更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经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
12、领导干部因被问责受到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影响期满拟重新任用的,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
13、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受到责任追究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责任追究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申诉期间,暂停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14、对须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批复同意后方可进行的相关干部选拔任用事项,未经答复,不得提交党委(党组)会议讨论决定。(√)
15、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结果作为评价、使用市县党委书记的重要依据。对民主评议中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总体评价“满意”、“基本满意”
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或者用人风气总体评价“好”、“较好”两项比率合计不足三分之二的人员,经组织考核认定,要采取相应的组织处理措施,其中拟提拔使用的,应当取消其资格。(√)
第五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心得体会
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学习体会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和部署,我积极参加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集中教育活动学习,现将本人参加此次学习教育活动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推进民主是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前提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监督,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途径。在监督工作政策法规中明确规定,地方常委会每年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对民主评议满意度明显偏低的,要按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新选拔任用干部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处理。这是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首次明确规定民主评议的方式方法和使用办法,对发挥群众作用,推进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更加重视群众意见,更加重视新任用干部的群众基础和群众评议结果;有利于新选拔任用干部主动向群众靠拢,取信于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利于上级党组织加强对新选拔任用干部的教育管理,促进干部的健康成长。
二、深化监督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保障
没有约束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同样如此,缺乏监督机制,必然导致在干部使用问题上“一言堂”、“带病提拔”等不正常现象。监督工作政策法规在加强“一报
告两评议”工作的基础上对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做了明确规定,对监督内容作了明确规定,监督程序进一步完善,参与监督人员范围广泛,切实做到了民主监督,科学监督。
三、加强教育是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础
自觉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各项规定,是保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在个别党员干部意识当中,习惯于请客送礼、跑官要官,严重损害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力,损害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在加强教育过程中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要加强对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深刻理解四项监督制度的主要内容、主要精神、主要措施,提高思想认识;二要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警钟长鸣,时刻提醒党员干部自觉抵御不正之风。三是教育形式要多种多样,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上学习交流,推进网上评议,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效果。
四、落实责任是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关键
从最近几起违纪违法的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个别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薄弱,用人失察失误,导致许多不合格人员甚至是违法违纪人员得到提拔重用,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害。造成这现象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责任追究制度不严,对责任主体查处不力。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首次提出了责任追究原则,对十种违规提拔调整干部的情形作了 2
详细说明,明确规定了组织人事部门主要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干部考察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以及有关领导干部和人员的责任。对出现用人失察失误,违纪违法用人的,将做出严肃的查处。这一办法的制定,将干部选拔任用与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有关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相联系,做到了权责统一、分级负责、严格要求、违规必究,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对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将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干部选拔任用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使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重点方面都纳入了监管范围,体现了党坚定不移地执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先治官的决心,这必将推动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沿着更加公开、更加透明、更加公正的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