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时间:2019-05-14 02:4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篇: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是每一个教师急需面对的问题,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全程的主体,既是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和评价者,其应有的课程开发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但对教师而言,无论是在职前教育中,还是在职后的培训中,我们的教师教育机构都很少给教师提供获取这种能力的机会。目前我们的师范教育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之类的课程,其出发点只是为了怎样更好的执行大纲和课程,怎样上好课,而并未涉及到有关课程开发方面的知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素质将是每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都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分析认为,通过个人研修、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电子导师制等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1.个人研习和在职进修相结合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可以遇到一些急待解决的教学问题,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学习、研究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深入的总结、反思,不断的将其迁移到类似的教学情景当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研究活动。在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并不是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以应对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除此之 外人类的知识总量在不断的增长,人类在有限的时间内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知识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就会被新的知识所替代,尤其是一些前沿学科。因此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文化传承者的教师更应如此。而长期脱离工作岗位参加进修学习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采用在职进修的方式不失为教师进行继续学习的一种好的途径。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教师在短期内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全新的课程开发技术,以此作为新课程开发的基础。在这些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研究能力可以得到很快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提高,其教学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使教学向一个健康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使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不断向专业化方向迈进。

2.校本教研

个人研习是教师通过自学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学习研究活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语的,但是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也难免会有失偏迫。校本教研是一种基于学校的教师集体所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是立足于学校教学实际和学校特色的研究,其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所要研究的对象是学生和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学生的生理、心理、学习动机等问题,教学、课程、资源、学校的发展等问题,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快速发展。而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点,是需要通过开发校本课程来解决的。

2.1校本教研可以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学生中心的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所有的课程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划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着课程及大纲转,要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为中心只能是一句空话。校本教研,可以让教师立足于本校的实际,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需要不断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因素,找出现有课程体系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找出学生真正的发展需求,这样改进教学才有目标,开发新课程才有依据。在进行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可以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学生中心的意识,促使教师去开发适合本校实际、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这是开发新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是开发校本课程所必不可少的。

2.2校本教研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课程开发的能力 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有别于其它任何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环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都各不相同,形成了每个学生各自独特的个性特征,因此每个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各不相同的。通过校本教研可以找问题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案,使教学 活动得以改进,减少学生学习中的不利因素。从教师方面来说,通过校本教研,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从课程方面来说,通过校本教研,可以找出现有课程体系中不合理的因素以及学生真正的发展需要,作为开发新课程的依据,以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和适用性。

2.3校本教研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特别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建立在学生发展需要之上、并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而且能有效的利用学校资源和周边环境[3]。通过校本教研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的发展潜力,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的现有资源、优势资源等,以及现有课程体系中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因素以及改进的意见或措施。在此基础之上再对学校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学生的初始能力和学生可发展的空间来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并有能力实现的校本课程。这样所开发的校本课程才是科学的、合理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

3.校本培训

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改革,为此都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师资培训,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的教育技术专家组在《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报告中指出:重视师资培养,使教师们懂得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转引自:信息化教育概论P19页),由此可以看出,其对师资培训的重视程度。但究竟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培训教师? 在 目前,各个国家使用比较普遍的方式大都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的,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方式来培训学校教师的一种校内在职培训。(周建平.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1(8).)由此可以看出,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的,因此在培训目标的制定上、培训内容的选取上、培训方式的确定上都是与本校的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能够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性较强,其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既是培训者,又是培训对象,培训的目标性较强,而且是长期的,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培训计划、随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培训积极性。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地域广阔,教育资源短缺,人均教育经费投入较少,用于教师再教育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很难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另一方面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师资短缺,运用校本培训既可以节省培训费用,还可以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

其次,校本培训是教师不脱离工作岗位的一种培训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培训的内容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学以致用。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随时列入培训计划,通过共同学习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从而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

再次,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的学校为受训场所,可以进行持续、长久的培训,保证培训的连续性,可以使教师的能力得到持续不断的提高。可以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培训(以问题驱动为主要方式)让教师带着任务参加培训,既提高了改进了教学,又使教师得到了锻炼了提高,而且教师在通过完成任务有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了其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尽管有上述诸多的优点,但是实际应用中也应注意相关的问题,比如,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多咨询校外相关方面的学科专家,或者说在外来专家学者的指导下来制定,培训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不能盲目随行。如果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培训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4.电子导师制(《电子导师制:师徒带教是新教师培养的一种有效策略》焦中明赖晓云《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前面已对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几种途径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是无论是教师的个人研修也好,校本教研也好,还是校本培训基本上都建立在对教师进行横向的支援和同事间的互助,而从纵向上的高层次引领还是比较欠缺,缺乏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这样只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不利于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而电子导师制可以弥补前面这几种方式的不足。电子导师制是指导与电子交流相结 合的一种指导形式,主要借助电子交流的手段在有经验的导师与缺乏经验或经验不足的个体之间建立的一种关系,目的是形成和发展被指导者的技能、知识、信心以及文化理解能力,以促进其成功[](《电子导师制:师徒带教是新教师培养的一种有效策略》焦中明赖晓云《电化教育研究》2005。10))。教师在个人的研习活动或者是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这种形式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这种方式还有其它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4.1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为电子导师制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目前在这种指导方式中所借助的电子交流手段主要有:电子邮件,QQ,BBS,电话等。借助这些电子交流的手段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被指导者可以在不同于指导者的地方和时间接收指导,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边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边接受指导,指导者及时予以解决,这样的指导针对性较强可以使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在实践中不知不觉的得到提高。

4.2可以减少被指导者的心理压力

对普通教师而言,对专家学者都存在一种敬畏感,感到有一定的心理压力,担心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太幼稚,会让人瞧不起,因此很难畅所欲言,不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完全全的表达出来,不能将存在的问题完全真实的暴露出来,也就不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更不 利于教师能力的提高。而采用电子导师教师直接面对的是这些电子交流工具,而不是真正的专家、学者,没有在其当面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所以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真实的展现出来以利于问题的解决,同时也淡化了指导者与被指导者二者之间的角色,这样教师就更乐于参与到其中,有利于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利于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4.3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全面、高效的指导

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经常以应对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如果缺少高层次专家学者的指导可能会让教师陷入困境,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电子导师制是一种开放的指导方式,指导者是一个团体,对教师进行指导的可以是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社会上本学科领域的权威人士以及学生家长等。不仅在知识方面可以给予教师更高层次的指导,而且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给出良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使教师少走弯路,促使校本课程开发向正确的方向上发展。

4.4指导及时针对性较强

采用这种方式指导针对性较强,电子导师可以通过网络与新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指导新教师有效地教学,帮助新教师建构教学知识,以促进其成长。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可以通过BBS来交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相互取长补短、借鉴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电子导师制是个人研习、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一种延伸,教师在个人研习、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中碰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电子导师这种方式让一些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社会上本学科领域的权威人士帮助解决,这样既提高了教师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也节省了各种费用。从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通过个人研习、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可以让教师在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使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而通过电子导师制可以给教师从纵的方面予以指导,是教师少走弯路,让教师从知识、技能各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不论采用何种措施或方法,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重点都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初步掌握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组织、课程设计等基本理论,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要不断拓宽教师的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的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这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也是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保障。

[3] 《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网络资源,无有作者)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共识

中国教育报 2002-10-09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专

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时需要不断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与教学有关的各种因素,找出现有课程体系中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找出学生真正的发展需求,这样改进教学才有目标,开发新课程才有依据,这就是开发新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是开发校本课程所必不可少的。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社会是一个培养各方面人才的社会,学校是培养爱祖国、爱社会、爱科学等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巨大工程,它不仅对社会的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必然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校本课程的普及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根本变革。因此,要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好校本课程是当今紧迫的任务。

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必将引发课堂教学从教育观念到实施方式、实施策略的一系列的变革,如何有效地将校本课程应用于课堂的教与学,发挥它的优势,为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互动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愿学、乐学,增强中学生学科教学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校本课堂的作用,这是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校坚决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在学校工作中的开发利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在科学教育观的指导下,把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校本课程的内容、任务,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来调动学生不同的各方面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们都能学有所长,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另外,通过校本课堂来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学科内容的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途径和方法

1、开发教材途径、上好校本课程的方法的研究

2、开展校本平台,探索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相互配合的有关理念、教学策略、方法与途径,以及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整体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热情的培养的研究。(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热情,让学生素质有一个全面发展。

2、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爱好,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

3、通过校本课程,使教师们改革学科教学模式,加大融德育于课堂教学之中的进度,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依托所任校本课程的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积极探索,把本课题的开发途径及方法的研究与学科教学方式变革、教师角色转变等具体问题紧密结合,使教师在实践研究中获得锻炼、在锻炼中得到提高。本课题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

(二)主要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挂帅,教研组为龙头,所任教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体。课题组组长:高志平,副校长,负责课题的规划设计。

课题组成员:徐文会 陈达 冯春飞 穆枫 张杨 朱爽 赵志秋 刘峰 王素月

齐欢 董薇薇 贾雪 秦秀梅 潘丽丽 潘贵增 李秀宏 叶春影(2)做好课题的申报及论证工作,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3)组织课题开题,举办课题人员培训会。副校长组织进行专题讲座,让广大教师明确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步骤,提高研究水平。

(4)探讨各个年级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初步形成课程的建构模式。

2、课题实验的实施阶段 第一、是教材的编写阶段

(1)参加课题研究和实践的教师,磋商各种途径的教材来源,逐渐积累相关的课程资源。

(2)把每组积累的课程资源汇总,一起研究删添内容,初步形成书本体系。第二、是教案的形成阶段

(1)教材教案形成:七年级是《热爱环境教育》、八年级是《热爱家乡教育》、九年是《享受艺术教育》。

(2)再次定夺,达成共识,敲定所任学科教师。第三、是课堂实验阶段

(1)全面开展实验,七、八年级每周一节,九年级每二周一节半,教师们认真按教材写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2)教师边教课边写出实验报告,认真总结学生们的反映以及效果。

3、总结验收阶段

(1)收集整理实验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分类装订成册。(2)组织实验人员进行成果总结,并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3)汇编课题优秀论文、教学设计、课件、教学案例等内容。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以及成效分析: 我校力争通过“校本课程“,来推动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实验教师的积极参与下,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校本课程与学科教学相互结合,逐步使教师达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形式以及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适应了当前教育的新要求、新挑战。

(二)校本课程逐步使学生的思想有大幅度提高,他们爱学习、爱文化、爱祖国、爱家乡,并学有所长。

1、七年级的《环境教育》:教师们在讲读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带出校门,察看周边工厂对环境的影响,回来后分别写出了较为深刻的反思,他们真正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八年级《热爱家乡》:地理、历史老师按照我们自编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家乡教育,使学生受益非浅。老师们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并带领学生走出去,观看了家乡的文物、景观,并通过过去和现在的对比,体验家乡的变化,大大增强了学生热爱家乡的自信心。

3、九年级《享受艺术》:我们自编了篮球艺术、钢琴艺术、体操、二胡、口琴等艺术学科,学生们各投所好,信心十足,兴趣盎然,这对于控辍保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4、我们收集了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经验积累等,建成学校的资源库。

5、课题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集。自从开展课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共撰写论文近50篇。

6、培养了一支具有一定高素质教师。他们自身增强了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爱一草一木的意识,并积极和同学们勾通,带领学生共同成长。(三)发出问题

1、九年级的艺术方面的老师缺乏。由于在艺术方面教师人才的缺乏,致使在上这方面课时困难重重。

2、时间紧张,有冲击其它学科的一面。走出去时,有时两节课回不来,造成其它课的正常开展。

六、研究的体会及思考:

实践证明:校本课程的开展,有效地改变了多年来枯燥乏味、单独教育等情况,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们得到全面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辍学生大大减少,确确实实实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今后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第三篇: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浅谈校本课程开发

摘 要: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现在,校本课程已成为国家课程计划的一部分,这就使学校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的责任,正确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校本课程在我国推行的意义,对指导各类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特点;意义

1.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

在国际上,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Furumark & McMullen)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他们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即指那些能够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的有关成员,以学校为基础,为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而进行的课程开发活动。这一描述是人们对“校本课程开发”较早期的认识,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初意义。[1]

目前我国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尚无一致的界定。如徐玉珍(2001):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2]廖哲勋(2004):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等等。[3]

2.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步骤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无论是对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对地方教育部门,以及还是对学校与教师,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其次,就该领域的现状而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开发人员的素质还不相切合,相应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再次,就社会现况而言,校本课程的理念难以与目前的考试制度相协调,所以很难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简言之,目前,我国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适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氛围与机制。在这种情形下,应该分阶段、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4]所以,国内学者将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分为四个步骤:明确理念;需求分析;资源评估和优势评价。这些都是学术上对校本课程开发制定的宏观程序,理论上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在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直观性、操作性比较欠缺。

1.成立团队。在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前期,要多做宣传和动员,目的是组织一支强有力的开发团队。

2.环境分析。每个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不同的。进行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外部环境分析和学习内部环境分析、一般环境分析和特殊环境分析。

3.目标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针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目标;二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

4.方案拟定。在校本课程开发具体实施之前,要拟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5.组织与实施。校本课程实施包括: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和课程实验,校本课程的传播、采纳和推广,教学方法的选择,个别化教学,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

6.评价与修订。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课程本身的评价,可以配套做一个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收集各方建议、意见,从而对课程的修订提供参考。[5]

3.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3.1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配套,达到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统一。

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矛盾一直是教育所赖以存在的条件,这个问题也是教育领域内需要协调解决的基本问题。

国家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虽然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它更多的是着眼于社会需求和社会条件,主要关注的是社会发展问题,在涉及统一的国家基础和共同的国民价值等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问题上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当中,以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学科教学目标及统一的教学评价形式下放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学校为了完成任务、符合要求,必须忠实地执行教学大纲。教师由于有了统一的要求和教材,只需要以此为本,放心讲授。学生为了赶进度,只有跟着教师的步伐向前冲,根本无暇顾及自我发展。

自校本课程开发的法定地位确立之后,国家课程比例相对减少,学校也拥有 了自主决策的权力,学校和教师在保证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自行组织教材,灵活进行教学,既实现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又兼顾了每一个体的积极发展,达到了社会与个体的和谐统一,使社会个体化,个体社会化真正落到实处。

3.2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差异,促进了教育系统中老师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地区发展的差异、教师能力的差异和学生个性的差异,以全国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客观上存在着这么多差异的各级教育子系统,势必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既要严格执行统一的要求以达到理想的水平,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照顾现实的差异。这种矛盾的扩大势必会束缚教育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带来各方面的阻力。校本课程的提出正是对现行教育制度和教育机制反思的结果,其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

(1)这种提倡“多样性”、“可选择”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张扬。

由于认识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最能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并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活动。所以,教师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一员,教师应该有部分权力决定教什么,有资格承担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

(2)这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决策和实施的积极性。因为校本课程适应了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更加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责任心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校本课程的开发直接指向了差异,是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升华,是课程改革追寻人的主体性的集中体现。

3.3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宽广、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合理解决了地区之间的不平衡问题

校本课程“具有弹性,很容易融进最新出现的相关课题,而且鼓励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表达他们的教育观念和要求。”

它的开发使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紧密连在了一起,促进了课程的多样化和乡土化。以往的课程虽历经几次改革,但在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德雷斯尔在评述60年代的课程改革时,指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弊 2 端:(1)仅仅着眼于各门学科的内容更新,跨学科的内容尚未触及;(2)仅仅着眼于各年级的教学内容,跨年级的内容尚未触及;(3)仅仅着眼于学校范围内的教学内容,只研究一些脱离生活的课题。

从这个指责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的范围、形式、方法必须改革。而校本课程正是适应了这样的需要,它的范围可以涉及必修课、选修课,也可以涉及理论课、实践课;可以涉及定向性的显性课程,也可以涉及非定向性的隐性课程。其形式既可以针对某些具体内容、某个课题研究以讲座的形式出现,也可以将一门学科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的半独立单元设计成微型课程,还可以把相关学科领域内的东西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课程。其方法灵活,可采取“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活动”。所有这些皆可以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发展较好、水平较高的学校可以深入开发,发展较慢、水平较低的学校则可以量力而行,合理解决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4.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4.1课程决策民主化和形成学校特色

从学校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打破了政府对课程开发的垄断,赋予了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和职责,使得课程决策民主化,并且使学校成为课程的权力主体,让学校在课程的选择和编制上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与此同时,也为解决课程的统一要求与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广大中小学校各种教育理念和课程理念提供了一片“试验田”。此外,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4.2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从教师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给学校和教师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一直以来,我国教师习惯于做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忠实的执行者,不需要关心课程开发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就较为肤浅和表面。

自实施校本课程后,课程开发的任务摆到了教师面前。教师就成为了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呼唤着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然追求。

第一,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师从原来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使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这对教师知识的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钻研精神,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愿望,随时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同时,善于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使自己位于教育理论前沿,从而适应课程改革的发展。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和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办学宗旨,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课程资源的筛选和组织能力及专业素质。

第四,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使教师面临着与传统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课程环境”。这样,教师在充分掌握所教学生的个性旨趣和知识能力差异的基础上,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素质与能力会逐步提升。

以上这些在很多实验学校都得到了验证。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答,为教师培训亦开拓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开辟了新的视角。4.3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的要求。

从学生方面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的兴趣需要和个性特点在课程上得到了尊重,在学校教育体制内有了实现自由、充分、全面发展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所以,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

5小结

校本课程是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差异需要、体现学习特色,同时它对学校及教师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促进自身和学生个性的发 4 展,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学校,应该通过参与式的校本培训,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进而理解和把握课程的本质,掌握课程开发的本领。作为教师,更要进行自主学习,不断阅读一些课程理论和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期刊,以获得理论指导,深化自身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梦丹.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困境[J].现代教育科学,2011,10:11-12.[2]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概念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01,04:12-17.[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08:11-18.[4]王传金.论校本课程开发[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3:31-34.[5]石中英等.教育学基础[M].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strac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local and school three levels curriculum management system;now,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which makes the school undertakes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and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our count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various types of school.Key words: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meaning

第四篇:立足校本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实践探索

《立足校本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实践探索》

开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新的课程改革在进一步推进,校本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三级课程体系之一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它是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市教育“人本”思想的体现,它以学生的需求为前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其中教师是最主要的参与者,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对于教师来说,校本课程开发即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它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5年我校提出打造以崇正课程为核心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每一位中兴教师迫切面对的问题,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全程的主体,既是校本课程的编制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实施者和评价者,其应有的课程开发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前提条件。校本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但对教师而言,无论是在职前教育中,还是在职后的培训中,我们的教师教育机构都很少给教师提供获取这种能力的机会。目前我们的师范教育只开设教育学、心理学之类的课程,其出发点只是为了怎样更好的执行大纲和课程,怎样上好课,而并未涉及到有关课程开发方面的知识。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和素质将是每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和教师都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和学校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理论层面上,恩哥斯顿、马什等众多国外学者都一致肯定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核心作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校本课程开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众多学者也在肯定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核心地位的基础上,从校本课程开发意识、校本课程开发知识与能力、校内外力量的支持等几个方面对有关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有学者从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对其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进行了研究探讨,认为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缺乏积极性,没有进行角色转换,从而导致其课程开发的实践缺乏,能力不高。有的研究从教师的课程素养角度对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进行了研究,认为教师学科视野狭窄、思维定势、缺乏综合学科素养、与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理念冲突、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明显短缺,学校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和能力欠缺。在实践层面,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早已推广校本课程,这些国家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国内,上海大同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一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纵观这些研究和探索,我们发现,对于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相关研究还只局限在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方面,对于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提升的还不时很多。

三、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具体来说,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是指教师自身所拥有的理解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能力: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力、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能力、课程的管理与评价能力。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影响因素与现状研究

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本课题计划从教师内在和外在两个维度来研究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影响因素。内在因素计划从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技能两个放入手;外在因素计划从教师文化、学校领导、学生家长、教师评价制度、专家指导等方面着手研究。

(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结构研究

人的能力总是与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的,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这是与教师的课程活动紧密相连的,由于教师的课程活动是在极为复杂的关系中进行的,因而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整合性,而且呈现动态、发展的、可变的特点。本课题计划从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实施能力两个维度着手研究。课程设计能力计划从课程开发理论、学校资源分析能力、课程目标制定和表述能力、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课程纲要》的撰写能力和课程内容组织能力等。课程实施能力计划从课程选择能力、课程管理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等。

(三)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提升的培养策略研究

1、通过理论学习提升教师课程意识实践探索

2、通过校本教研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尝试

3、通过校本培训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尝试

4、通过教学反思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尝试

(四)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研究

1、打造教师合作团队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提供组织保障

2、给予资源支持为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提供资源保障

3、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为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提供制度保障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走捷径、求实效。

2、行动研究法。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总结,坚持撰写教学反思和多种形式的案例分析,在反思的过程中,转变反思方式、寻找有效反思策略,形成解决的对策。

3、个案分析法。针对优秀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发掘和提炼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阶段性的研讨进行交流、总结和推广,并形成优秀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同时结合对比法,关注教师在掌握有效反思策略后的专业成长情况。

4、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专业成长以及教学反思中的障碍及解决方法。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6.3)

选题,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向,落实研究力量,初拟研究方案。

2、执行阶段(2016.3——2017.1)

①开展文献与理论研究,并通过专家引领,研究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相关理论,了解把握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与实施情况。

②全面开展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现状调查,了解我校教师急需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

③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学反思等。④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⑤组织教师实施校本课程。

3、总结阶段(2017.2——2017.3)

全面分析研究执行阶段积累的各种资料,总结整理课题研究的实践效果,撰写课题总结报告,整理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

2、相关校本教材及教案

3、相关论文

第五篇:美术学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3级美术学 赵一珏 11330816

摘要: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现今社会研究生所缺乏或不足的方面。从三个方面论述研究生提高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研究素养、导师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关键词:研究生,科研,培养,方法

一、引言

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研究生”不只是一种称呼,不只是一种高学历的象征,更是思维方法与实际践行相互结合而促成的一种能力。而科学研究,正是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学习方法。过往的学习方式,大部分是通过对书本文化知识的学习,老师言传教育学生思考理解,是一种对理论的学习。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使理论逐步完善、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现今社会,对于能力的重视程度愈加深厚。所谓“能力”,可分为思维方式、实际践行两方面。研究生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社会群体,更应当不断提高科研能力,为自身的完善及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和研究素养

对研究生来说,三年的时间不能是以拿到一张硕士文凭为目的,也不能用发表了多少论文做了几个项目来计算,而是应该做到专业知识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科研思路的形成。想要以后真正投入研究实践,那就必须有良好的基础,因为内因是决定问题的本质因素。

2.1 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在本学科的研究领域中,能及时把握最新动向。例如我所学的美术学专业,艺术是一种人文科学,它每天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要时刻关注国内外前沿的艺术研究和发展,而不是闭门造车。这就需要对所学专业知识有全面了解。本科阶段我们多是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忽视了理论方面的研究。研究生阶段除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还可以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听学术报告讲座、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加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从社会需要中发现问题。

2.2 培养自身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研究生阶段需要大量的理论素材支持实验科研,会使用各种检索工具,系统地查阅文献。再对检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就所要研究的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综合处理,整理出所要阅读的报告或文献,获取有价值的内容。

2.3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主要通过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提出研究选题时,通过比较分析前人或者他人的研究与自己研究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有超越性的选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通过汇总资料,从中发现新问题、新关系或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通过发散思维去诱发新设想、新方案。通过特定案例的学习分析,更好地掌握案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或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使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改进和提高。

2.4 提高外语基础。英语是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外的前沿科技研究,查阅外文专业文献及原版书籍都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研究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技能。那么研究生学好英语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定期组织专业特色的英语研讨会是一个重要途径。

2.5 诚信学风建设。近年来,我过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论文作为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其质量却不尽人意,出现大量抄袭、一稿多投的不 良现象。学术的生命力在于求真实求事实,每一位科学工作者的圣神之处在于他们正在使用人类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来揭示未知世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容不下半点弄虚作假。研究生作为一名学术也是一名学术研究者,提高其学术道德、搞好学风建设对科研以及个人学术生涯的良性发展都尤为重要。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的研究生们,在方向上要有正确的认识,不可急功近利。

三、导师的积极引导和教育

与本科阶段不同,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导师的思想研究会直接影响了研究生的创新与发展,带领研究生进入研究领域,摸到最前沿的学科成果。

3.1在专业基础知识上的教导。本科阶段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一般都是浅显落后的知识学习,那么研究生的开始阶段就必须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与研究。但专业基础知识繁多,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都需要导师的指引。对于研究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隐含在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导师通过启发、示范,研究生自身反复实践最终完成。但这点并不容易做到,问题出在课程设置上。我国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基本上是按照专业课和非专业课来划分和设置的,非专业课就是指公共课,包括英语、政治、体育等课程;专业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专业必修课,只有专业必修课是导师所带领的课程研究,课时不足。课程设置表现出来的问题还有课程没有与时俱进,与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脱节,缺乏梯度意识等。当然导师往往专注于自身研究的领域,对别人的研究少有关注,无法及时和全面的了解学术发展的动态,加上课程设置的弊端有时候反而会延滞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研究生要多与自己导师沟通,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3.2在学科前沿的引导。导师往往长期从事某一方向的研究,对于该领域的认识了解程度不是研究生通过阅读期刊和论文可以相比的,对于研究领域的方法是学生主要的学习目标。勇于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与导师交流,一般都可以得到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更准确的认清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时候借鉴学习导师已经建立的理论模型或研究方法,为下一步完善自己的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3导师的集体指导与研究。在研究生阶段,多是一名导师带领多名研究生,在指导上充分尊重每位研究生自身的学术兴趣,同时也会用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集体指导学习研究。集体指导的好处在于有利于研究生开阔眼界,易于扩展知识面。每位研究生根据自身的学术兴趣研究不同的学术方向,在导师的集体指导中各抒己见,同等学历背景的情况下等于进行了一场学术交流,把同一领域的不同方面的知识相互渗透,在一个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集体中,研究生们交流经验、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学术水平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并且在研究生入学后,不仅确定了一名导师。而且还有相关学科的指导委员会,每位研究生的培养计划由指导教师与研究生讨论后提出,经指导委员会通过,这就使得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就注意到学科的渗透和结合。

四、社会环境影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高

除了研究生本身科技素养和导师指导作用的影响外,外部环境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4.1改善研究生的科研条件。通过国家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拓宽筹措经费的渠,增加研究经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实研究的仪器和设备,更新硬件,实现研究条件的信息化,为研究建设良好平台。

4.2优化学科结构,促进学科融合。对重大科学研究,进行多学科、多部门的合作与联合,加强学科群建设产生的共同协调效应,这往往给研究生提供寻求创新点的绝好机会。

4.3完善研究生培养的规章制度。校研部门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管理,要在研究生培养计划中明确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评价定硬指标,除了量的具体规定,更重要的是质的检测。

4.4为学术交流创造良好氛围。学术交流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途径,学校应该给予重视。多提供平台和经费,请具有一定学术水平与从事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无论国内外的专业人士来开展学术报告或讲座,让研究生积极投入交流探讨,从他们身上学习实践经验,进行开放式的指导,无论对研究生的培养还是科研能力的提高都十分有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不是单一的,需要研究生自身素养与知识基础的提高、导师的正确指导以为外部环境因素的支持。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基础,而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学习的重中之重,是未来我国立于世界科技之林的保证。在我看来,科研能力不仅仅是用于科研,在工程、设计、教育甚至是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是一个多方面条件和措施共同推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蒋荣仙.浅谈研究生的培养质量[J].教育与现代化 1994;3:51-53 [2]刘珊珊,张永强.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6:22-24 [3]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 2003

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姓名:赵一珏

学院:美术学院

专业:13级美术学

学号:11338016

下载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途径和方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提高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提高少儿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蒋伟伟 《上海教育科研》 关键词 口语交际能力 途径 方法中小学语文课堂内的口语交际教学一直以来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一方面,它作为......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为使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落到实处,特制定计划如下:一、课程的内容安排:课程内容包括:“安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二、课程的实施方法:我们初步设想一、二......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石河完小 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着眼素质、扎实基础、全面发展、办出特色”的学校办学......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对国家课程进......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研究决定编制本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开发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学校课程多样......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中台学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为保证我学区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依据教研室的相关文件精神,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在充分进行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