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管住“舌尖上的腐败”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2013山西省公务员面试热点:管住“舌尖上的腐败”
【热点背景】
此前,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相继“亮剑”,全社会掀起反对浪费之风。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舌尖腐败”依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吃喝风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请简要分析此问题。【参考答案】 [表现]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时提出,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这一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整治公款消费的决心。但同时,一些地方转作风仍存在流于形式、虚与委蛇的现象,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形成了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望风:暗避风头,“硬政策”遭遇“软抵抗”。部分官员对“八项规定”能否长期坚持心存疑虑,同时一些措施开始很严格,到后来就渐渐放松和疲劳,旧的
官僚习气在不经意中悄然回归。观望心态,使中央改进作风的“硬政策”遭遇了“软抵抗”。第二,变相吃:“地上”转“地下”,公开变隐蔽。近来随着对公款吃喝现象开始严打,一些地方的公款吃喝变得更为隐蔽,改头换面之后在暗中继续盛行。例如变地点、变标准、变明目、变包装等。
第三,慢三拍: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或者认为事不关己,或者为了不正当利益,部分官员没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作风的紧迫性,仍从眼前小利、一己之私出发,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对中央政策无动于衷,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更应起带头和表率作用,消灭公款奢侈浪费。“舌尖上的腐败” 是一种更为隐蔽和变相的腐败,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更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政府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中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所以遏制公款浪费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普通百姓的意义都十分重大。[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装进笼子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设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比如财务审计制度、纪检监督制度、各种奖惩制度等等。针对公款吃喝,让各项制度有更明细的规定,更具备可操作性,从源头上杜绝公款浪费的发生。
其次,要加大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则是对权力寻租的有效防范。诸如“三公经费”、财政预算等应该让老百姓知晓的项目,应该对社会公开和公布。对于一些政府官员的违规行为,该曝光则一定要曝光。只有在众目睽睽之下,各种公款浪费的行为才能无所遁形,“舌尖上的腐败”才能被遏制。
再次,加大对思想教育的宣传,转变领导干部对公款消费的观念。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再多的制度规定,再多的规范约束,再多的群众监督,都得需要人从内心重视作为前提,才能从根本上约束自身的行为。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应该从思想入手,转变观念,才能取得实效。加强对干部群体的教育宣传,让节省理念深入干部群体,再配以制度上的管束,对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会有更好的效果。
山西中公教育总部
地 址:太原高新区动力港二层(长治路226号)
第二篇:海南公务员面试热点:管住“舌尖上的腐败”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海南公务员面试热点:管住“舌尖上的腐败”
【热点背景】
此前,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相继“亮剑”,全社会掀起反对浪费之风。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舌尖腐败”依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吃喝风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请简要分析此问题。【参考答案】 [表现]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时提出,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这一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整治公款消费的决心。但同时,一些地方转作风仍存在流于形式、虚与委蛇的现象,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形成了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望风:暗避风头,“硬政策”遭遇“软抵抗”。部分官员对“八项规定”能否长期坚持心存疑虑,同时一些措施开始很严格,到后来就渐渐放松和疲劳,旧的
官僚习气在不经意中悄然回归。观望心态,使中央改进作风的“硬政策”遭遇了“软抵抗”。
第二,变相吃:“地上”转“地下”,公开变隐蔽。近来随着对公款吃喝现象开始严打,一些地方的公款吃喝变得更为隐蔽,改头换面之后在暗中继续盛行。例如变地点、变标准、变明目、变包装等。
第三,慢三拍: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或者认为事不关己,或者为了不正当利益,部分官员没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作风的紧迫性,仍从眼前小利、一己之私出发,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对中央政策无动于衷,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更应起带头和表率作用,消灭公款奢侈浪费。“舌尖上的腐败” 是一种更为隐蔽和变相的腐败,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更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政府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中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所以遏制公款浪费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普通百姓的意义都十分重大。[措施]
中公教育海南分校网址:www.xiexiebang.com
咨询电话:海口市海秀东路22号海秀商城3楼(市九中旁边)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 公教育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装进笼子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设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比如财务审计制度、纪检监督制度、各种奖惩制度等等。针对公款吃喝,让各项制度有更明细的规定,更具备可操作性,从源头上杜绝公款浪费的发生。
其次,要加大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则是对权力寻租的有效防范。诸如“三公经费”、财政预算等应该让老百姓知晓的项目,应该对社会公开和公布。对于一些政府官员的违规行为,该曝光则一定要曝光。只有在众目睽睽之下,各种公款浪费的行为才能无所遁形,“舌尖上的腐败”才能被遏制。
再次,加大对思想教育的宣传,转变领导干部对公款消费的观念。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再多的制度规定,再多的规范约束,再多的群众监督,都得需要人从内心重视作为前提,才能从根本上约束自身的行为。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应该从思想入手,转变观念,才能取得实效。加强对干部群体的教育宣传,让节省理念深入干部群体,再配以制度上的管束,对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会有更好的效果。
中公教育海南分校网址:www.xiexiebang.com
咨询电话:海口市海秀东路22号海秀商城3楼(市九中旁边)
第三篇:2013年山西公务员面试热点:管住“舌尖上的腐败”
【热点背景】
此前,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相继“亮剑”,全社会掀起反对浪费之风。然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舌尖腐败”依然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款吃喝风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请简要分析此问题。
【参考答案】 [表现]
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时提出,从今年开始,要逐步实现县级以上政府公务接待经费公开。这一举措让人们看到中央整治公款消费的决心。但同时,一些地方转作风仍存在流于形式、虚与委蛇的现象,对中央精神的贯彻落实形成了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望风:暗避风头,“硬政策”遭遇“软抵抗”。部分官员对“八项规定”能否长期坚持心存疑虑,同时一些措施开始很严格,到后来就渐渐放松和疲劳,旧的
官僚习气在不经意中悄然回归。观望心态,使中央改进作风的“硬政策”遭遇了“软抵抗”。
第二,变相吃:“地上”转“地下”,公开变隐蔽。近来随着对公款吃喝现象开始严打,一些地方的公款吃喝变得更为隐蔽,改头换面之后在暗中继续盛行。例如变地点、变标准、变明目、变包装等。
第三,慢三拍:没有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或者认为事不关己,或者为了不正当利益,部分官员没有真正认识到改进作风的紧迫性,仍从眼前小利、一己之私出发,因循守旧,裹足不前,对中央政策无动于衷,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
[意义]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领导干部更应起带头和表率作用,消灭公款奢侈浪费。“舌尖上的腐败” 是一种更为隐蔽和变相的腐败,不仅败坏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更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政府和人民群众隔离开来。中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低保人口,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所以遏制公款浪费无论是对政府还是对普通百姓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装进笼子里。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设立完整的制度体系,比如财务审计制度、纪检监督制度、各种奖惩制度等等。针对公款吃喝,让各项制度有更明细的规定,更具备可操作性,从源头上杜绝公款浪费的发生。
其次,要加大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力度。媒体和社会的监督,则是对权力寻租的有效防范。诸如“三公经费”、财政预算等应该让老百姓知晓的项目,应该对社会公开和公布。对于一些政府官员的违规行为,该曝光则一定要曝光。只有在众目睽睽之下,各种公款浪费的行为才能无所遁形,“舌尖上的腐败”才能被遏制。
再次,加大对思想教育的宣传,转变领导干部对公款消费的观念。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再多的制度规定,再多的规范约束,再多的群众监督,都得需要人从内心重视作为前提,才能从根本上约束自身的行为。任何制度的实施,都应该从思想入手,转变观念,才能取得实效。加强对干部群体的教育宣传,让节省理念深入干部群体,再配以制度上的管束,对于遏制“舌尖上的腐败”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四篇:论舌尖上的腐败
舌尖上的腐败
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折合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较保守的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这一组组数据,何止是触目惊心,简直有些耸人听闻。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曾几何时这一优良传统被奢侈浪费冲击的体无完肤。这与权力部门的公款消费有巨大的关联性,由于权力监督的乏力,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在“贪图享乐、营私舞弊”之上,长此以往,上行下效,浪费歪风自然得以助长,形成了铺张浪费的社会积弊。
官员大吃大喝是舌尖上的腐败,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召开会议要大吃大喝,迎接检查要大吃大喝,平行交流要大吃大喝,开展活动要大吃大喝,庆祝节庆要大吃大喝,即使什么事没有也可以随便编个由头大吃大喝。对于超标超规吃喝的报销也“高招”频出:先找个理由走预算内经费;预算内经费不够了,换个发票走别的项目或者干脆开设“小金库”;不想从本单位经费中出,就找下属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找私企报销;实在没有办法,还可以先欠着账,等以后再说„„这种舌尖上的腐败,钱虽然没有揣到个人兜里,可危害一点也不小,这给财政带来巨大浪费,损害了民生福祉。进一步说,财政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税收来,这些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开支最终必然要转嫁到企业和百姓头上,增加了社会负担。同时,铺张浪费,弄虚作假,助长了歪风邪气,提供了滋生腐败腐化的土壤。习惯于大吃大喝的一些干部,渐渐养成了“要办事,先请客”的官老爷做派。如此风气若蔓延开来,必将败坏社会风气。这种不良行为,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的形象。那些“吃货”干部由此开始,慢慢放松警惕,逐渐摧毁心理防线,最终干出违法乱纪的蠢事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喝醉了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平时不能办的事在酒桌上都办了,从舌尖上的腐败开始,渐渐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开展廉政建设,首先从舌尖上的腐败开始。然而纵使有关部门喊声很高,行动却迟滞不前,就是对“贪婪之嘴”和“贪欲之手”的放纵。要关住那张贪婪的嘴和贪欲的手,既要有制度的笼子,又要有公众的眼睛,这给公众传递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要求官员“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如果说运用行政手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扭转不正之风则是根本的途径。单纯从刹住公款浪费开始,无疑是按住葫芦浮起瓢。要想刹住“舌尖浪费”之风,必须要有全社会的正能量,如此形成合力,才能使浪费和腐败得到遏制。
墨子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李商隐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历史的经验中,往往蕴含着深刻哲理,发人深省。细数历史中的盛世王朝,几乎都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中成就;而史上的破败和衰亡,又大多和酒池肉林、骄奢淫逸密不可分。跳出历史周期律,最重要的就是牢记宗旨,自我警醒。向舌尖上的腐败宣战,真的要动真格了!
第五篇: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能管住腐败吗?[范文]
腐败,是老百姓最深恶痛绝的事。建党95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重拳反腐,“打虎”“拍蝇”“猎狐”,成绩有目共睹,群众拍手称快。
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在与腐败的较量中最终取胜,当下有些人还是持怀疑态度:有的认为反腐攻势再猛也挡不住中国腐败的严重,甚至声称会越反越腐;有的认为一党执政反腐不可能成功,中国共产党反腐注定要失败;还有的“预测”重拳反腐将“昙花一现”,腐败必将卷土重来。果真如此吗?中国共产党到底能不能管住腐败?
一、腐败太多反不过来?中国反腐越反越腐?
对于反腐,有人一脸悲观:查处再多也没啥用,隐藏的贪官更多,查的完吗?更有人调侃,把领导干部全抓起来肯定有冤枉的,排成队隔一个抓一个绝对有漏网的,反腐怎么可能反得过来?
这种说法显然不客观。诚然,领导干部当中确实存在贪污腐败分子,有的已经被查出来了,有的可能还没有被揪出来,但不能由此就臆测党员干部大多数都是贪官。因为与党员总数相比、与领导干部数量相比,腐败分子都是很小的一部分,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还是好的,大多数党员干部都还是在踏实做事。尤其是基层干部,并不都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整天喝茶看报、动辄雁过拔毛,“柴米油盐醋,万事都缠身”“五加二,白加黑”是许多基层干部的工作常态。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党员领导干部大都贪污腐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经济不早就崩溃了、社会不早就乱套了吗?
就算还有一些贪官在“潜伏”,也并不能说明反腐“无用”。反腐是个长期的过程,纵观十八大以来的重拳反腐,“老虎”官位坐到再高也会落马,“苍蝇”犯的事再小也会被查,“狐狸”外逃再远也会被抓。中央以实际行动表明了反腐到底的坚定决心,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但恰恰共产党最讲认真。只要坚定反腐,就没有反不了的腐败,隐藏贪官被揪出来是早晚的事。
相比“腐败太多”反不过来,“越反越腐”的论调更有迷惑性,特别是在越来越多的“老虎”被打、“苍蝇”被拍的情况下,此论调颇有市场。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为什么年年都有那么多人被查?不是因为“越反越腐”,恰恰说明反腐越来越深入、越反越仔细。
当然,不可否认,也有个别胆大妄为的领导干部依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作案,但这并不是反腐导致的结果,更不能因此得出“越反越腐”的结论。而且,从全局来看,重拳反腐已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6%的群众认为当前腐败案件高发势头得到遏制。“越反越腐”的论调站不住脚,一目了然。二、一党执政滋生腐败?中国共产党反腐注定不会成功?
一些质疑中国共产党管不住腐败的人,将矛头直指中国的体制,认为一党执政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只有实行多党制才可能实现廉洁。
多党制真的是有效防治腐败的灵丹妙药吗?事实胜于雄辩。在两党轮替的美国,也不时曝出腐败大案。在近期的海军腐败案件中,商人与军方往来密切,甚至能做到“调动”航母。至于财团与政客媾和,为赢得竞选拿金钱铺路等情形更早已不是新闻。
一党执政打造廉洁社会的也并非个例。典型的如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一党长期执政,在领导新加坡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成功地治理了国内的贪污腐败,廉洁程度为世界瞩目。因此,不管是多党还是一党,对腐败都没有天然的免疫力,是否产生腐败、能否管住腐败,与多党轮流执政还是一党长期执政也没有必然联系。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解决腐败问题不应该也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中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建国60多年来的执政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有着持续的生命力。
中国既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又是一个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这注定了反腐并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反腐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长期任务。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够确保反腐的连续性,更易于长远目标的达成。
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广泛动员、高效协调各方力量,对腐败进行有力打击。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反腐成效让世界都为之惊叹。过去,美国等西方国家总想用反腐败问题来拿捏中国,现在,中国在国际上一举转为战略主动,中国的反腐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尊重,有外国网友甚至发出了“希望自己国家有个中纪委”的感慨。
“有人说一党执政解决不了腐败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还就不信这个邪!”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是对“中国共产党反腐注定不会成功”论调的最有力回应。
三、重拳反腐会不会“昙花一现”?反腐靠什么持续下去?
对于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有外媒报道称,此次反腐无论在气势和力度上,还是在规模和效果上,都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未见。就连最苛刻的批评者,也承认这不是“装装样子”而已。很多评论者都指出,其成效已经“超出了社会预期”。
一些人高兴的同时也在担忧,重拳反腐会不会是“昙花一现”,反腐靠什么持续下去?未来腐败会不会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
这种担忧其实没必要。首先,反腐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反腐败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反腐只能进不能退,一退就会溃堤千里”,这些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更重要的是,十八大吹响了重拳反腐的号角,激起了人民群众对将反腐推进到底的强烈期待。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已成为全民的意志,已经推进到了不可逆的程度。谁要停止反腐或反腐不力,人民群众就会起来反对谁。相信不会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次,反腐正不断走向制度化、法治化。去年,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党内监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全国人大也已明确将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有了这些做后盾,反腐未来就不会落得“昙花一现”的下场。
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对党中央在反腐败斗争上的决心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绩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带来的正能量要有足够自信,对反腐败斗争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够自信”。这,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管住腐败”的最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