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的名人故事
宋濂借书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鲁迅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程门立雪
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第二篇:名人尊重老师的故事
刘德华曾在“华仔天地”的个人日记上撰文《感谢世上每一位老师,请加油》,回忆自己生命中的老师,并说:“没有老师,不会有模范生;没有老师,不会有今日的刘德华。”同日,他在香港举行新碟《声音》签名会时,还自爆曾被老师误会是黑社会分子,被反黑组警员召见。
华仔表示,自己小时候不是一个好学生,也不大会体谅老师。他在文中第一个感谢“女王的教室香港版”--可立中学的训导主任蔡邓燕华,并指蔡太像日本电视剧《女王的教室》中的魔鬼老师一样可怕。过往华仔曾犯错,被蔡太罚“记大过”及“见家长”,害得他被母亲打了十八下。华仔说今天回想起,“心里的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激”.而他在签名会时自爆曾被老师误会是黑社会分子,被反黑组警员召见。原来那时华仔与六个男同学一起合称“七剑侠”,专门保护女同学,结果被人误会是坏学生。不过,华仔在文中称,如果没有被蔡太重罚自己,他就够胆继续逃学,无心向学,甚至变成坏学生。
华仔也感谢了当年的地理及话剧老师杜国威(香港知名舞台及电影编剧),“假如没有你,或者我今天不会这么热爱演艺事业。”同时被感谢的还有当年可立中学的班主任Miss Wan以及后来无线训练班的导师。一张新歌《模范生》的e-card也由华仔送给天下师长。据悉,最近刘德华已主动联络以前教过他的老师,令老师很惊讶。
华仔倡导尊师重教的日记发表后,已有歌迷随后留言。有歌迷称,华仔新歌《模范生》写出了老师的辛酸和无奈,也写出他们为教育下一代毫不为己的付出。“我还是比较喜欢以前老师跟学生的那种关系,该罚时罚,该鼓励时鼓励。”也有歌迷参与探讨时下的师生关系。毛泽东向老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到 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 的毛禹珠老师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 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 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 长张伯岑突患脑塞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 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 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 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 张夫人和子女。朱德给老师让座。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 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 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 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 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 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 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彭德怀穿便服接见老师。1957年8月1日,是中国 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元帅 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 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 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 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 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 鲁迅百忙中脱身探望老师。
鲁迅对寿镜吾老师 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不论多忙,总要抽空去看望寿老先生。1902年至 1909年,鲁迅远涉重洋,东渡日本留学,这8年间,鲁 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 婚,因时间急促,在绍兴只停留了短暂的4天,但他 仍从百忙中脱出身来,1 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曾子避席——孔子弟子尊敬老师的故事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 2 都向他学习。普京冒死救恩师
1970年,普京考入彼得格勒大学(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大三时,他遇到了政治生命中最大的“贵人”——主讲经济学的教授安纳托利•索布恰克,虽然班里学生甚多,教授却偏偏喜欢这位性格桀骜不驯的小个子学生,并经常给普京开小灶,让同学们心生嫉妒。毕业时,普京以一篇《论国际法中的最惠国原则》论文,赢得了索布恰克的赞誉,并让这篇论文得了“优”。
毕业前夕,索布恰克围绕普京以后的打算与他做了一次长谈,教授劝他去做一名律师或者检察官,他却说想加入克格勃。既然如此,教授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叮嘱他,以后不管在哪里,都不要忘了5年间的师生情谊。普京深情地对教授说:“请老师放心,如果老师有难,即使我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感动得教授泪水涟涟。
普京如愿以偿加入了克格勃,后又在彼得格勒大学工作。其间的1989年,索布恰克也弃教从政,成功竞选圣彼得堡市市长后,将38岁的普京调到身边做市长助理。虽有许多人对普京在克格勃的经历颇有微词,但索布恰克淡然一笑:“他只是我的学生,仅此而已。”在恩师的精心栽培下,普京很快升为第一副市长,并兼任市政府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时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苏联作为主权国家正式停止存在。让普京意外的是,叶利钦与索布恰克是政坛上的夙敌,不久恩师遭报复而垮台被监禁。而此时,普京却很受叶利钦赏识,还被总统提升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该职务在国安会及相关的活动中拥有广泛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总理,总理只管政府,而国安会决策的范围却超过政府。
尽管普京位高权重,但他没有忘记自己政治上的领路人,多次精密谋划救出恩师,并利用职权从芬兰租了一架飞机,在1997年“国庆节”深夜,将索布恰克营救出境送往法国避难。做完这件事后,他已做好以叛国罪被叶利钦处以极刑的准备。但当他将事情讲给叶利钦后,总统却对他微笑道:“知道我为什么器重你吗?因为你身上有两个优点,一是具备军人的气质与果敢,二是对于自己恩师的态度。我仔细观察过,虽然我和索布恰克政见不合,多次在你面前故意说他的坏话,却从未见你附和过一次,这非常难能可贵和令我尊敬。好了,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过,以后会有更重要的担子让你挑呢。”也就是从这一刻,叶利钦已在脑海中选定普京就是自己最合适的继任者。
普京冒死营救恩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他只是淡淡地说:“宁愿因忠诚被绞死,也比背叛偷生好。”2000年1月19日索布恰克去世后,还不是总统的普京,又用飞机接回恩师的遗体,并公开前去吊唁。他的敢作敢为,深深打动了俄罗斯民众和叶利钦,为他顺利登上总统宝座奠定了基础。媒体评论说:先抛开普京在这件事上的政治品格不说,仅从他对恩师的态度上衡量,就足以说明他是个大男人,大丈夫。叶利钦本应对普京公开站在自己政敌一面而将他打入地狱,却由衷对他产生了感动和尊敬,最终将国家最高权力交给了他,这就是心诚、真诚和忠诚产生的力量!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梅兰芳“雪中送炭”
京剧大师梅兰芳也是一位丹青妙手,他曾拜著名画家齐白石为师学画。一次,梅兰芳应邀参加一个宴会,他一到就被大家团团围住,握手寒暄。忽然,梅兰芳一眼看见齐白石先生也在席间,由于他衣着寒酸,被冷落在了一旁。梅兰芳急忙挤出人群,快步走到齐先生面前,一躬到地,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然后,坐在老师下首,问寒问暖,敬菜敬酒,直至席终。齐白石深为感动,送了一幅《雪中送炭图》给梅兰芳,并不无感慨地题诗道:“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4
第三篇:名人尊重他人的故事
1、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4、张良拾履的故事。
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后10年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5、名人逸事:钱钟书和护工
这个护工50多岁,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程度,敦敦实实的一个人。她一直在北京一所规格很高的医院里当陪护。一天,我与她闲聊时,她说她曾陪护过钱钟书。
钱钟书!我大惊。对我这等学识低微的草根阶层来讲,那简直是云中庙堂、海底龙王、只可闻其声不可能见一面的“神”啊!阿姨说她陪护他5年,我简直要嫉妒她好命了。我问钱先生是否也住这座楼,她摇摇头,说他只能住南楼的单人病房。我说我极崇拜钱先生,学问那样高,对名利那等淡泊。阿姨立即两眼放光,喜道:“就是啊就是啊,有学问的人,待人真是好好啊!真的真的!”
她知道我是在赞钱先生,于是像遇到知音似地大喜。她只晓得说钱先生好,激动之下一时间不知如何表达。我就像追星族一样,想在心中形成一个有血有肉的钱先生的形象,便急切地追问:“他怎样好?举例子,越具体越好。”
阿姨深情地说:“他心肠好,脾气也好,从不在我面前说半句重话。你想想,像干我这个的,有啥地位呀,可他跟我说话时,极客气,十分尊重人,生怕刺伤你。即使疼得要命,他也忍着,生怕影响到我休息。不像有些人,有一点疼就不得了,能把好几个人支使得团团转„„”
有一次,钱钟书家里人送葡萄来病房。陪护阿姨洗了一部分喂他,他一边吃一边看着碗。吃了一小部分后,说什么他都不肯再吃。阿姨说:“你吃啊,还有这么多。”原来他不肯再吃,是想留下一些让阿姨吃,让她也尝尝新鲜。阿姨说没洗的还有好多,他才“哦”了一声,再开始吃。后来,每次不管吃什么,他都这样。
一天,钱先生闭着眼睛躺在病床上。阿姨以为他睡着了,就和进来查房的护士小声地聊了一会儿天。护士问阿姨为什么从外地来北京的医院当护工,阿姨说家里穷,正在盖房子,需要钱。当时,在北京做医院陪护的,一个月最多只挣五六百块钱。
当天下午,钱钟书的夫人杨绛来医院。钱先生忽然问她要钱,他说:“我要3000块钱!你给我带3000块钱来!”杨绛奇怪道:“你躺医院里,要钱干嘛?”钱先生顿了顿,忽然用家乡话与杨绛说起话来。陪护阿姨当时在场,因没听懂他的家乡话,所以没在意他们说钱的事。
第二天,杨绛再来医院时,拿了3000块钱给阿姨。阿姨惊奇地问:“干嘛给我钱?”杨绛指了指钱先生笑道:“他听说你家在盖房子,怕你缺钱,叫我拿来给你的。”
阿姨向我忆述这件事时,一脸感激地说:“唉呀,我当时都不知说什么好,他是那样有心的一个人!我知道他们不会叫我还钱的。钱先生去世后,杨先生又另外给了我4万块钱。他女儿也极好,平时怕我为省钱不吃饭,每次来都大袋大袋地带许多食品来,都是在大商场买的。她说外面卖的怕不干净。可惜她那么早去世了„„”
这位陪护阿姨不善于表达,我耐心地追问,她才断断续续地讲了这些真实往事。她要回病房继续陪护工作,不能耽搁太多时间,临走向我道别时,她又说了一句:“你喜欢钱先生,我叫钱先生带的研究生给你带本他的书来!”我赶忙问:“怎么带来?”“他们隔一段时间就来看我一次,特别有两位,几乎每星期都来看我一次„„”
6、萧伯纳和小姑娘
爱尔兰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萧伯纳在苏联访问期间,和一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玩了很长时间。分手时,他对小姑娘说:“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萧伯纳。”小姑娘看了他一眼,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玩的是苏联美丽的小姑娘卡秋莎。”这番话使萧伯纳大吃一惊,后来他把
这件事作为教训,铭记在心,并发誓要尊重他人。
7、宋濂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8、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9、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招待印度客人,餐后印度客人把端上来的洗手水喝了,女王面不改色也将其喝了。大臣们见状纷纷效仿,成为美谈。
10、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第四篇: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
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
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1这个故事我们很多人耳熟能详,说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事情。文臣蔺相如出使秦国,使得完璧归赵。在渑池会上,他又机智勇敢的使赵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赵王提拔蔺相如为右上卿,官位在武将廉颇之上。
老将廉颇自认军功了得,总是不服气,扬言如果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于是就称病不上朝,以免见到廉颇。外人都以为蔺相如是害怕廉颇,其实不然。蔺相如是为了赵国国家利益,认为将相不和会给秦国可乘之机。廉颇知道真相之后,主动负荆请罪,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共同保卫赵国。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同僚。
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2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
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
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3中国孔子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程门立雪
宋朝的杨时非常喜爱学习。一个下雪天的中午,他和同学一起去找理学家程颐老师求教。程老师正在睡午觉,他俩就站在门外等候。雪越下越大,为不打扰老师,仍耐心地等候在门外。老师醒了。发现杨时俩人站在雪地里,忙叫他们进屋来,杨时赶忙向老师行礼、请教。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学识渊博,但从不自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其一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孔子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孔子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学生说,“我不如他,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徐悲鸿改鸭子
据说有一次徐悲鸿正在画展上评议作品,一位乡下老农上前对他说:“先生您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您画的是麻鸭,雌麻鸭尾巴哪有那么长的.?”原来徐悲鸿展出的《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画中麻鸭的尾羽长且卷曲如环。老农告诉徐悲鸿,雄麻鸭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卷曲;雌麻鸭毛为麻褐色,尾巴是很短的。徐悲鸿接受了批评,并向老农表示深深的谢意。
孔融让梨
孙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七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你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已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很是高兴。
吕岱哭徐厚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名声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和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名人尊重谦让的故事4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舜的母亲去世以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舜的父亲、继母、继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欢舜,时不时的挑刺、找茬,总想置他于死地。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来,然后再出现,然后对待家人更加友善、谦恭、有礼。面对家人的百般刁难,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计小怨,更没有得理不饶人,化干戈为玉帛。正是因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让尧下定决心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第五篇:马克吐温妙语赢尊重的名人故事
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写了许多小说和评论批判当时的富豪权贵,这些著作广为流传。
其中的小说《哈德森》,更是对缅因州的丑恶权贵哈德森进行了彻底的讽刺和批判,在美国引起轰动。因此,哈德森对马克·吐温痛恨万分,想着要找机会好好整治他一番。
马克·吐温除了热爱写作,还非常喜欢打猎和捕鱼。有一年,他去了缅因州一个树林里度假,那儿有一个很大的湖。于是,他买来渔网,捕了许多鱼。马克·吐温结束这次度假的时候,把一大包鱼带到了车站。
哈德森不知从哪儿听说了马克·吐温来到这里的消息,还得知马克·吐温准备带走一些鱼。他想,这真是天赐良机,一定要好好整治马克·吐温一番。
于是,他特意跑到车站,装扮成一名普通旅客,和马克·吐温聊了起来。
他们先是聊着天气,接着再聊缅因州。哈德森说:“缅因州的树林里有个湖,你如果没有去过就太可惜了,因为那里有许多鱼。”
“是的,我去过。”马克·吐温回答,“我刚刚在那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而且还捕了许多鱼,正放在行李中准备带回家。”
“可是你知道吗?那个湖其实是我的。”哈德森这时露出了真面目,“现在我要让你尝尝写文章批判我的后果。”
哈德森谎称那个湖是他的,并把马克·吐温带到了法庭。他对法官说:“法官阁下,我是哈德森,刚才他亲口承认从我的湖里捕走了许多鱼,我提议法官将他收入监牢。”
马克·吐温这才意识到,这个人就是曾经被自己用来写成小说的丑恶权贵哈德森。他深思了片刻,计上心来。
他故作惊讶地笑着说:“你就是哈德森?就是我小说中的人物?谁都知道那是一个大坏蛋!”
一提到小说,哈德森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忙向大家辩解说:“马克-吐温是美国最大的谎言家,他的话没有一句是可信的。”
马克·吐温听了这话,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一笑,说:“既然你说我是美国最大的谎言家,我的话没有一句可信,那么,你还能用我说过的话来告我吗?”
接着,马克·吐温又意有所指地对大家说:“为人处世,只要你坐得端,行得正,别人根本不会来讽刺或批判你。同样的,如果一个人为人不善,心术不正,那么,哪怕你想誣陷和坑害别人,也注定会以失败告终。”
听到这一番话,在一边旁听的人都纷纷鼓起了掌,法官也点起了头。其实大家都明白,这是哈德森想坑害马克·吐温。
哈德森被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掉入了马克·吐温设的陷阱里。他如果改口说马克·吐温的话是可信的,不仅是自己打自己巴掌,而且承认了自己就是他小说里那个可恶的主人公;他如果说马克·吐温的话都是不可信的,那就意味着马克·吐温说的在湖里捕鱼的话不可信,那又如何告他呢?哈德森一阵权衡后,只能无奈地撤回了诉讼。
马克·吐温凭他的智慧和口才,不仅使自己免受处罚,还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伸张了正义,也获得了更多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