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统计学答案第七章
估计量的含义是指()。
A.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名称 B.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统计量的具体数值 C.总体参数的名称
D.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 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的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这种评价标准称为()。A.无偏性
B.有效性
C.一致性
D.充分性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A.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B.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
C.一定包含总体均值
D.要么包含总体均值,要么不包含总体均值 无偏估计是指()。
A.样本统计量的值恰好等于待估的总体参数
B.所有可能样本估计值的数学期望等于待估总体参数 C.样本估计值围绕待估总体参数使其误差最小
D.样本量扩大到和总体单元相等时与总体参数一致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等于样本均值加减边际误差,其中的边际误差等于所要求置信水平的临界值乘以()。
A.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 B.样本标准差 C.样本方差 D.总体标准差 当样本量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A.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B.随着置信系数的增大而增大 C.与置信系数的大小无关 D.与置信系数的平方成反比 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A.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B.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增大 C.与样本量的大小无关
D.与样本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一个95%的置信区间是指()。
A.总体参数有95%的概率落在这一区间内 B.总体参数有5%的概率未落在这一区间内
C.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该总体参数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不包含该总体参数 95%的置信水平是指()。
A.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95% B.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95% C.总体参数落在一个特定的样本所构造的区间内的概率为5%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比例为5% 一个估计量的有效性是指()。
A.该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B.该估计量的一个具体数值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C.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大 D.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小 一个估计量的一致性是指()。
A.该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B.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小
C.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该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D.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大 置信系数(1-α)表达了置信区间的()。A.准确性
B.精确性 C.显著性
D.可靠性 在总体均值和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中,边际误差由()。
A.置信水平确定
B.统计量的抽样标准差确定 C.置信水平和统计量的抽样标准差确定
D.统计量的抽样方差确定 在置信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要缩小置信区间,则()。A.需要增加样本量
B.需要减少样本量
C.需要保持样本量不变
D.需要改变统计量的抽样标准差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t分布 C.分布
D.F分布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t分布 C.分布
D.F分布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已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t分布 C.分布
D.F分布 222 当正态总体的方差已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t分布 C.2分布
D.F分布 对于非正态总体,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t分布 C.2分布
D.F分布 根据两个独立的大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当两个总体的方差未知时,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2分布
D.F分布 根据两个独立的大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当两个总体的方差已知时,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2分布
D.F分布 根据两个独立的小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当两个总体的方差未知但相等时,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分布
D.F分布 根据两个独立的小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当两个总体的方差未知且不相等时,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分布
D.F分布 根据两个匹配的小样本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t分布 C.分布
D.F分布 估计两个总体方差比的置信区间比时,使用的分布是()。A.正态分布
B.t分布 C.分布
D.F分布 222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总体数据的方差越大,估计时所需的样本量()。A.越大
B.越小 C.可能大也可能小
D.不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的边际误差越大,估计时所需的样本量()。A.越大
B.越小 C.可能大也可能小
D.不变 使用统计量Zx估计总体均值的条件是()。nA.总体为正态分布
B.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已知 C.总体为正态分布但方差未知
D.大样本 对于非正态总体,使用统计量Zx估计总体均值的条件是()。snA.小样本
B.总体方差已知 C.总体方差未知
D.大样本 对于非正态总体,在大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A.xz22n
B.xz22n
C.xz2ssD.xz2 nn
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A.xz22n
B.xt2s ns2 nC.xz2n
D.xz232 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小样本条件下,总体均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以写为()。A.xz22n
B.xt2s ns2 nC.xz2n
D.xt233 在进行区间估计时,若要求置信水平为95%,则相应的临界值为()。A.1.645
B.1.96
C.2.58
D.1.5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95%的置信区间比90%的置信区间()。A.要宽
B.要窄
C.相同
D.可能宽也可能窄
指出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小 B.样本量越大,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大 C.样本量越小,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就越小 D.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与样本量无关
指出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置信水平越大,估计的可靠性越大 B.置信水平越大,估计的可靠性越小 C.置信水平越小,估计的可靠性越大 D.置信水平的大小与估计的可靠性无关
指出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在置信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就应缩小样本量 B.在置信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就应增大样本量 C.在样本量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可靠性,就降低置信水平D.在样本量一定的条件下,要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就提高置信水平
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多次,其中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称为()。A.置信区间
B.显著性水平
C.置信水平
D.临界值
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x()。
A.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变小
B.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变大 C.与样本量的大小无关
D.大于总体标准差
在用正态分布进行置信区间估计时,临界值1.96所对应的置信水平是()。A.85%
B.90%
C.95%
D.99%
在用正态分布进行置信区间估计时,临界值2.58所对应的置信水平是()。A.85%
B.90%
C.95%
D.99%
在用正态分布进行置信区间估计时,临界值1.645所对应的置信水平是()。A.85%
B.90%
C.95%
D.99%
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随机样本,其均值为x=81,标准差s=12。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81±1.97
B.81±2.35
C.81±3.10
D.81±3.52
抽取一个容量为100的随机样本,其均值为x=81,标准差s=12。总体均值μ的99%的置信区间为()。
A.81±1.97
B.81±2.35
C.81±3.10
D.81±3.52
随机抽取一个由290名教师组成的样本,让每个人对一些说法表明自己的态度。第一种说法是“年龄偏大的学生对班上的讨论比年龄偏小的学生更积极”。态度按5分制来衡量:1=非常同意;2=同意;3=没有意见;4=不同意;5=很不同意。对这一看法,样本的平均态度得分为1.94,标准差为0.92。用98%的置信水平估计教师对这一看法的平均态度得分的置信区间为()。
A.1.94±0.13
B.1.94±1.13
C.1.94±1.96
D.1.94±2.58
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3和4。当n=5时,构造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33±4.97
B.33±2.22
C.33±1.65
D.33±1.96
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其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33和4。当n=25时,构造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33±4.97
B.33±2.22
C.33±1.65
D.33±1.96
从某地区中随机抽出20个企业,得到20个企业总经理的年平均收入为25 964.7元,标准差为42 807.8元。构造企业总经理年平均收入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A.25 964.7±20 034.3
B.25 964.7±21 034.3 C.25 964.7±25 034.3
D.25 964.7±30 034.3
根据n=250,p=0.38的样本计算的样本比例的抽样标准差为()。A.0.031
B.0.016
C.0.043
D.0.052
在n=500的随机样本中,成功的比例为p=0.20,总体比例π的95%的置信区间为()。A.0.20±0.078
B.0.20±0.028 C.0.20±0.035
D.0.20±0.045
税务管理官员认为,大多数企业都有偷税漏税行为。在对由800个企业构成的随机样本的检查中,发现有144个企业有偷税漏税行为。根据99%的置信水平估计偷税漏税企业比例的置信区间为()。
A.0.18±0.015
B.0.18±0.025 C.0.18±0.035
D.0.18±0.045
若边际误差E=5,σ=40,要估计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所需的样本量为()。A.146
B.246
C.346
D.446
某大型企业要提出一项改革措施,为估计职工中赞成该项改革的人数的比例,要求边际误差不超过0.03,置信水平为90%,应抽取的样本量为()。A.552
B.652
C.752
D.852
为估计自考学生的平均年龄,随机抽出一个n=60的样本,算得x=25.3岁,总体方差是2=16,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22.29,24.31)
B.(23.29,25.31)C.(24.29,26.31)
D.(25.29,27.31)
一个由n=50的随机样本,算得样本均值x=32,总体标准差为6。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32±1.66
B.32±2.66
C.32±3.66
D.32±4.66
在一项对学生资助贷款的研究中,随机抽取480名学生作为样本,得到毕业前的平均欠款余额为12 168元,标准差为2 200元。则贷款学生总体中平均欠款额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11 971,12 365)
B.(11 971,13 365)C.(11 971,14 365)
D.(11 971,15 365)
从一个正态总体中随机抽取n=20的一个随机样本,样本均值为17.25,样本标准差为3.3。则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A.(15.97,18.53)
B.(15.71,18.79)C.(15.14,19.36)
D.(14.89,20.45)
销售公司要求销售人员与顾客经常保持联系。一个由61名销售人员组成的随机样本表明:销售人员每周与顾客联系的平均次数为22.4次,样本标准差为5次。则总体均值μ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19.15,22.65)
B.(21.15,23.65)C.(22.15,24.65)
D.(21.15,25.65)
某地区的写字楼月租金的标准差为80元,要估计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希望的边际误差为25元,应抽取的样本量为()。A.20
B.30
C.40
D.50
某地区的写字楼月租金的标准差为80元,要估计总体均值的95%的置信区间,希望的边际误差为15元,应抽取的样本量为()。A.100
B.110
C.120
D.130
在95%的置信水平下,以0.03的边际误差构造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时,应抽取的样本量为()。
A.900
B.1 000
C.1100
D.1 068
随机抽取400人的一个样本,发现有26%的上网者为女性。女性上网者比例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0.217,0.303)
B.(0.117,0.403)C.(0.217,0.403)
D.(0.117,0.503)
一项调查表明,有33%的被调查者认为她们所在的公司十分适合女性工作。假定总体比例为33%,取边际误差分别为10%,5%,2%,1%,在建立总体比例的95%的置信区间时,随着边际误差的减少,样本量会()。
A.减少
B.增大
C.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大
D.不变
一项调查表明,在外企工作的员工每周平均工作52小时,随机抽取一个由650名员工组成的样本,样本标准差为8.2小时,在外企工作的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的95%的置信区间为()。
A.(50.37,52.63)
B.(51.37,52.63)C.(52.37,53.63)
D.(51.37,53.63)
四、选择题答案 A2 B3 D4 B5 A6 B7 A8 C9 B10 D11 C12 D13 C14 A15 B16 A17 A18 A19 A20 A21 A22 B23 24 B25 D26 A27 B28 D29 D30 C31 C32 B33 B34 A35 A36 A37 B38 C39 A40 C41 D42 B43 B44 C45 A46 A47 C48 A49 A50 C51 C52 B53 A54 D55 B56 C57 C58 C59 A60 A61 B62 B63 C64 B65 D66 A67 B68 B69 C70 B
第二篇: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内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目的:描述数据的特征;找出数据的基本数量规律。2.简述推断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研究内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目的:对总体特征作出统计推断。3.什么是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元素称为个体(也称为总体单位)。
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有限总体的范围能够明确确定,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的,可数的。•无限总体所包括的元素数目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总体单位数可用N表示。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记为n。
4.什么是普查?它有哪些特点?
普查就是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而专门组织的、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它有以下的特点:
1)通常是一次性或周期性的
2)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 3)数据的规范化程度较高 4)应用范围比较狭窄。
5.什么是抽样调查?它有哪些特点?
抽样调查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搜集方法和统计推断方法。
它具有经济性好、时效性强、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6.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概念及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答:统计调查方案就是统计调查前所制订的实施计划,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计划书。
它应包括的基本内容有: 〈1〉明确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设计调查项目;
〈4〉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 〈5〉确定调查时间;
〈6〉组织实施调查计划;
〈7〉调查报告的撰写,等等。
7.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和具体方法。
答:(1)概念 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照某个标志(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性质的组,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标志有两种: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2)原则
①穷尽原则;②互斥原则。
即“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3)具体分组方法 ①按品质标志分组 ②按数量标志分组
(A)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B)间断组距式分组和连续组距式分组;
应遵循“上限不在组内”原则:凡是总体中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为相邻两组的界限值,则这一个单位就归入作为下限值的那一组内。
(C)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
8.简述组距分组的基本步骤。
(1)确定组数: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2)确定组距: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
组距=(最大值临界值,拒绝H0 右侧检验:统计量 > 临界值,拒绝H0 31.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陈述原假设H0和备择假设H1
2.从所研究的总体中抽出一个随机样本
3.确定一个适当的检验统计量,并利用样本数据计算出其具体数值 4.确定一个适当的显著性水平α,并查表得出其临界值,指定拒绝域 5.将统计量的数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作出决策
统计量的数值落在拒绝域中,就拒绝H0。否则,就接受H0
也可以直接利用P值作出决策。如果P<α,就拒绝H0;否则P>α,就接受H0
32.简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之间的联系
1)有共同的研究对象:都是对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分析。
2)只有当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时,用回归分析去寻求相关的具体数学形式才有实际意义。
3)相关分析只表明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性质和程度,要确定相关的具体数学形式依赖于回归分析。
4)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确定,建立在回归分析的基础上。33.直线相关系数有哪些特点?
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与1之间。 当r=0时,表明X与Y没有线性相关关系,但可能存在着其它的非线性相关关系。
当 0<|r|<1 时,表明X与Y存在一定程度的线性相关关系: 若r>0, 表明X与Y 为正相关;若r<0, 表明X与Y 为负相关。 当|r|=1 时,表明X与Y完全线性相关: 若r=1,称X与Y完全正相关;
若r=-1,称X与Y完全负相关。34.为什么只能对未知的总体参数作估计? 总体参数是未知的、不可直接观测的、不能精确计算的,能够得到的只是变量的样本观测值。
结论: 只能通过变量的样本观测值,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去近似地估计回归系数等总体参数。
前提: u是随机变量其分布性质不确定,必须作某些假定,其估计才有良好性质,其检验才可进行。
原则: 使参数估计值“尽可能地接近”总体参数的真实值。35.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可比性原则---保证时间数列中各项数据的可比性,是编制时间序列的基本原则。
其具体要求是:(1)、时间一致;(2)、总体范围一致;(3)、经济内容、计算口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等方面一致。36.比较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之间的4个不同特点。答:
①时期序列的各个数据为时期指标值(流量),表示时期现象在各段时期内的发展总量。
时点序列的各个数据为时点指标值(存量),反映时点现象在各个时点上所处的数量状态和所达到的水平。
②时期序列中各期数据具有可加性,通过加总即可得到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总量,有实际意义。
时点序列中各时点数据不能相加,具有不可加性,即它们相加的结果没有实际意义。
③时期序列中数值的大小与所属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是时期越长,数值就越大。
时点序列中各时点数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不是时点间隔长,时点数就大一些。
④时期序列中各期数据是对每段时间内发生的数量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序列中各数据通常不可能、也不必要连续登记,一般是对代表时点进行间断计数的结果。
37.时间数列的分解分析有哪些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是:
(一)现象Y只有四个构成要素:长期趋势T、季节变动S、循环变动C和不规则变动I。
(二)构成要素存在以下的组合模型: 乘法模型: Y = T·S·C·I 加法模型: Y = T + S + C + I 乘加模型:Y = T·S + C·I,等等。
38.简述季节变动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季节变动是指社会经济现象因受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在一年内有规则的周期性变动。
测定季节变动的意义在于:
分析与测定过去的季节变动规律 对未来现象的季节变动作出预测 消除季节变动对时间序列的影响。
39.常用的对比分析方法及其相对数指标有哪些?
答: 根据分析目的和比较基准的不同来划分,对比分析主要有下述几种常用方法。
(1)结构分析,可计算结构相对数(即比重);(2)比例分析,可计算比例相对数(简称比例);
(3)空间比较分析,也叫横向对比分析,可计算空间比较相对数;(4)动态对比分析,也称为纵向对比分析,可计算动态相对数;(5)计划完成程度分析,可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6)强度、密度和效益分析,可计算强度相对数。40.简述统计指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指数是一种对比分析指标,具有相对数的形式(%)。其对比方式有: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实际与计划对比。指数的分类有:“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个体指数”、“总指数”与“类指数”;“动态指数”与“静态指数”;“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等。41.简述加权综合指数的概念及其编制原理。
答:采用加权综合方法计算的总指数,称为加权综合指数。其编制的基本原理是:
⑴.为了解决复杂现象总体的指数化指标不能直接加总的问题,必须引入同度量因素,使其转化成相应的、能够相加的价值总量形式;
同度量因素通常也称为综合指数的权数,因为它具有权衡各个个体重要性的作用。
引入了同度量因素的综合指数,通常被称为加权综合指数。
⑵.为了在综合对比过程中,单纯反映指数化指标的变动或差异程度,又必须将引入的同度量因素的水平固定起来。
要注意同度量因素的两个问题:指标性质(数量或质量指标)的确定、固定水平所属时期的选择。
42.简述加权平均指数的概念及其编制原理。
答: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的总指数,称为加权平均指数。其编制的基本原理是: 先计算出个体指数,再将个体指数加以平均即可求得总指数,这种方法计算的总指数也称之为平均指数。
由于各个个体指数的重要性不同,所以,平均指数通常需要加权。
编制平均指数有两大问题: 采用哪种平均法?
(1).算术平均法计算较为简便,也比较直观,所以其应用较为普遍。(2).根据所掌握的数据和服从研究目的之需要,调和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权数如何确定?
(1).既要考虑实际经济意义,又要考虑获取资料的可行性和简便性。(2).权数主要有:基期总值(q0p0)、报告期总值(q1p1)和固定权数(wi)等三种。
要注意平均指数的两个问题:“权数”的选择、“型式”的选择。
第三篇: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B)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15、年龄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
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 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 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
E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 D、商品使用寿命
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BE)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
D、数量指标
E、变量
9、连续变量的数值(ACD)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 取得
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
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
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BCE)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知识点二:统计调查
二、是非题
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F
2、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F
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T
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T
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F
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T
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F
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T
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F
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T
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F
三、单项选择题
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C)C、重点调查
2、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B)。B、直接观察法
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D)D、统计报表
4、统计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指(A)A、原始资料
5、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C)C、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
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C)C、抽样调查
7、作为一个调查单位(B)B、可以有多个标志
8、(D)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D、真实性
10、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B)B、时点现象的所属时间
1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标准是(C)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13调查时间是指(A)A、资料所属的时间
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C)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
15、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D)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四、多项选择题
1、普查属于(ABD)A、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2、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有(ABD)A、报告法B、采访法C、大量观察法 D、直接观察法
E、问答法
3、专门调查包括(ABEF)A、普查B、抽样调查C、定期报表D、全面报表E、典型调查
4、下列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可采用经常性调查方式的有(ACE)A、商品库存量
B、职工人数C、工业总产值D、企业固定资产价值E、企业工伤事故情况
5、为了解全国乡镇企业情况而进行调查,则每一个乡镇企业是(BCE)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D、调查项目E、标志的承担者
6、统计调查(ABE)A、是收集原始资料的工作 B、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C、是统计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阶段D、所取得的资料都是数字资料 E、所取得的资料直接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7、抽样调查具有(ABCDE)等特点A、随机原则B、数量方面的推算C、适用面广
D、可靠性高
E、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8、统计调查项目(ABE)A、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B、是调查的具体内容
C、是指标名称D、都表现为具体数值
E、是调查单位应承担的调查标志
9、统计报表的特点是(ABCDE)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 C、按规定的报送时间上报D、按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E、一般属于全面调查
知识点三: 统计整理
二、是非题
1、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复合分组。F
2、手工汇总中的折叠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一旦出错需从头返工。T
3、手工汇总中的点线法只能汇总单位数,不能汇总标志值。T
4、统计表中如果不存在某项数字时,应用符号“ — ”表示。T
5、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就是正确划分各组的界限。F
6、在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则宜采用开口组表示。T
7、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且组限只能是重叠组限表示法。T
8、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F
9、次数分布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用表格表示,另一种是用图表示。F
10、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加工处理。F
11、能够对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决定的。F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依据是(A)A、标志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3、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B、反比
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D)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5、等距分组适合于(B)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6、确定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一般要求(B)B、重叠
7、简单表与分组表的区别在于(A)A、主词是否分组
8、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的(B)B、左方
9、在统计汇总时,如果只要求计算各组分配的单位数,可采用(B)B、划记法
10、在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用(C)符号表示.C、—
1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B)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C)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13、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应采用()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
1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C)。
C、230
四、多项选择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一般包括(ABCE)A、资料审核B、统计分组 C、统计汇总
D、统计分析
E、编制统计表
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BCDE)A、职工按工龄分组
B、企业按所有制属性分组
C、教师按职称分组 D、人口按地区分组
E、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ABD)A、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职工按工龄分组
C、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D、企业按年产量分组E、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4、在组距数列中,组距大小与(CE)A、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
B、单位数的多少成反比C、单位数的多少无关系
D、组数多少成正比 E、组数多少成反比
5、统计表从内容上看由(DE)组成。A、总标题 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 D、主词E、宾词
6、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数量变化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7、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分配次数的因素是(ABC)A、组距的大小
B、组数的多少
C、不同的组限 D、变量值的大小
E、分组标志的性质
8、选择分组标志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D)A、统计研究目的或分组目的B、标志能否反映事物本质C、是区分事物数量差别还是性质差别
D、现象所处的客观历史条件 E、变量是连续变量还是离散变量
9、统计资料审核主要是审核资料的(ABC)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代表E、科学性
10、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一般有(ABE)A、逐级汇总B、集中汇总C、手工汇总 D、电子计算机汇总
E、逐级汇总与集中汇总相结合
11、广义的统计表从其用途上看包括(ABC)A、调查表
B、汇总表
C、分析表
D、简单分组表
E、复合分组表
1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D)A、是上限与下限的中点B、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组来确定C、在开口组中无法计算D、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E、就是组平均数
13、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ABC)组成。A、总标题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D、主词E、宾词
14、组距式分组仅适合于(AC)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 E、连续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
二、是非题
1、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有关,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T
2、A、B、C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为100%。F
3、强度相对指标是又两个不同质的指标对比得到的,其计量单位用复名数表示。F
4、如果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F
5、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T
6、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两个被比较的平均数相等。T
7、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T
8、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T
9、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T
10、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大值影响,而调和平均数易受极小值影响。T
三、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B)B、101.9%
2、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D)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
3、在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如果各个变量值都扩大3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平均数(C)C、扩大3倍
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C)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5、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D)D、标准差系数
6、某班学生50名,男女生各占一半,该班学生性别成数的方差为(A)A、0.25
7、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D)D、强度相对数
8、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C)
C、最小值
9、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两个邻组的次数相等,则(B)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10、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标志变异指标是(A)A、全距
11、在标志变异指标中,能相对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是(D)D离散系数
12、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C)
C、甲小于乙
13、平均指标中最常用的是(A)A、算术平均数
14、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常用的是(D)D、离散系数
15、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这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C)
C、加权调和平均法
16、比较相对指标是(A)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
17、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A)A、正确选择对比基础
18、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如果众数组前一组和后一组次数相等,则众数值。(D)等于组中值
19、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B)
B、平均差
20、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特例的条件是(A)A、各组权数相等
21、各标志值加上(或减去)某一常数后计算的平均数(C)C、等于原平均数加上(或减去)该常数
22、平均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中的平均数是(A)A、算术平均数
23、已知总体平均数为15,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0,则方差为(B)
B、25
24、下列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是(D)
D、离散系数
25、已知某局12个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时应采用(A)。
A、简单算术平均法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BCD)A、全年出生人数B、国民生产总值
C、粮食总产量 D、商品销售额
E、产品合格率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B)A、年末人口数
B、钢材库存量C、粮食产量
D、工业总产值
E、经济增长率
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BCDE)A、货币单位B、劳动量单位C、自然单位
D、度量衡单位
E、标准实物单位
4、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CD)A、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BCD)A、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C、随X的增大而增大
D、随X的减少而减少E、与次数多少成反比关系
6、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CDE)A、全员劳动生产率
B、工人劳动生产率
C、人均国民收入D、平均工资
E、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数
7、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有(CDE)A、平均数B、全距C、平均差D、标准差
E、标准差系数
8、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BCDE)A、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
B、相对指标能补充总量指标的不足C、相对指标可表明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D、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E、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都是综合指标
9、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ABC)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
E、众数
10、众数和中位数(ADE)A、都是位置平均数B、都不是平均数
C、都受极端值的影响D、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E、都是代表值
11、标志变异指标(ABD)A、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
B、可用来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均衡性与协调性C、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的离中趋势E、既反映集中趋势,又反映离中趋势
12、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可以是(ABCDE)A、系数 B、倍数 C、成数
D、百分数
E、复名数
13、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A、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1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人口密度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自然增长率
E、男女性别比例
知识点五: 时间数列和动态分析
二、是非题
1、将总体系列不同的综合指标排列起来就构成时间数列。
2、用几何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与中间各期水平的大小无关。
3、编制时点数列,各项指标的间隔长短必须保持一致。
4、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速度,实质上只反映了现象首末水平的变化。
5、对于同一资料,按水平法和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相等的。
6、用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
7、半数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8、通过时间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9、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和它所对应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10、时点数列中各个时点的指标值可以相加。
1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12、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首尾折半简单算术平均法”
13、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长期趋势是根本的因素,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
14、采用偶数项移动平均时必须进行两次移动平均。
15、用半数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如果所给时间数列为奇数项,则可把时间数列的第一项删去。
三、单项选择题
1、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长速度
2、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静态平均数
3、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列项数为()
A、12项
B、16项
C、17项
D、18项
4、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5、历年的物资库存额时间数列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
6、由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以()为权数
A、时期长度
B、时点长度
C、间隔长度
D、指标值项数
7、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发展水平
8、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
A、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B、不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C、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
D、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
9、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10、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B、都可消除现象在时间上波动的影响
C、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1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7.1%、3.4%、3.6%、5.3%,则定基增长速度是()
A、7.1%*3.4%*3.6%*5.3%
B、(7.1%*3.4%*3.6%*5.3%)-1 C、107.1%*103.4%*103.6%*105.3%
D、(107.1%*103.4%*103.6%*105.3%)-1
12、平均增长速度是()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D、平均发展速度减100%
13、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A、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14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15、半数平均法适用于()
A、呈直线趋势的现象
B、呈二次曲线趋势的现象 C、呈指数曲线趋势的现象
D、三次曲线趋势的现象
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正值,则这条直线呈(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
17、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呈(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
18、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适宜配合()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19、累计增长量等于()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
D、逐期增长量之差 20、增长1%的绝对值是()
A、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比
B、逐期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之比 C、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
D、前期水平除以100
四、多项选择题))
1、各项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有()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E、变量数列
2、时期数列的特点是()
A、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B、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C、指标数值通过连续登记加总取得
D、指标数值只能间断计量
E、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历年银行储蓄存款余额
B、历年产值
C、各月末职工人数
D、各月商品销量
E、历年粮食库存量
4、历年国民生产总值数列是()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期数列
E、时点数列
5、某企业2000年总产值为50万元,2003年为100万元,则2003年的总产值比2000年()
A、增长了50万元
B、增长了100%
C、增长了50% D、翻了一番
E、翻了两番
6、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7、平均发展速度是()
A、环比发展速度的动态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代表值
E、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的N次方根
8、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A、时间长短应该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一致
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E、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
9、时间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绝对数时间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E、平均数时间数列
10、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基期一致
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E、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差
11、下列社会经济现象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A、某商店各月商品库存额
B、某商店各月商品销售额
C、某企业历年内部职工调动工种人次数
D、某供销社某年各月末人数
E、某企业历年产品产量
1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具体包括()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增长量
E、增长速度
13、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具体包括()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速度
14、影响时间数列变化的因素有()
A、基本因素
B、偶然因素
C、主观因素 D、循环变动因素
E、季节因素
15、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
C、分段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E、趋势剔除法
16、在直线趋势方程y=a+bt中的参数b表示()
A、趋势值
B、趋势线的截距
C、趋势线的斜率 D、当t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减的数值
E、当t=0时,y的数值
知识点六:统计指数
二、是非题
1、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
2、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
4、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5、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
6、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7、在我国统计实践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固定加权平均法。
8、总指数能说明不可相加现象总变动的情况。
9、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
10、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11、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12、对于多因素分析要使用连锁替代法。
13、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
14、平均指标指数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15、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16、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
三、单项选择题
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4、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6、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A、30%
B、32%
C、2%
D、10%
7、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8、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A、10%
B、30%
C、100%
D、9.09%
9、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10、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个体指数
D、综合指数)))
11、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
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12、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13、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元,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由于价格()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1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5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1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5元
14、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
A、45%
B、50%
C、5%
D、12。5%
15、狭义的指数是指()
A、动态指数
B、总指数
C、定基指数
D、个体指数
16、根据个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
1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都可以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8、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方法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固定权数平均数指数
19、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
A、可变构成指数
B、结构影响指数
C、固定组成指数
D、都不是 20、平均指标指数是()
A、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21、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A、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对个体质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C、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D、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平均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3、某商品基期售出50公斤,报告期售出60公斤,指数为120%,该指数为()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销售量指数
E、个体指数
4、统计中通常所讲的指数()
A、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
B、具有平均数的性质
C、是一种综合性的代表值
D、可用来分析现象变动的原因
E、可用来反映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
A、比较作用
B、平衡作用
C、权数作用
D、推算作用
E、媒介作用
6、综合指数()
A、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指标
B、分子分母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乘积之和
C、分子、分母有一个是假定的总量指标
D、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变动程度
E、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观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
7、平均数指数()
A、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B、是各个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其权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
D、是我国目前编制物价指数的常用方法
E、有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之分
8、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综合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E、可变构成指数
9、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03年为50万元,比2002年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5%,则()
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04.17%
B、生产费用指数为108.56% C、单位成本指数为95%
D、产量指数为109.65% E、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2.63万元
10、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为基期的108%,这个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数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11、平均指标指数包括()
A、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二、是非题
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
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
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
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
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11、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
1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b大于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相关关系是()
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D、现象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2、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变量之间存在着()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3、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变量之间存在着()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A、从0到1
B、从-1到0
C、从-1到1
D、无范围限制
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A、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C、两个变量都是非随机的D、因变量是给定的,自变量是随机的
6、一般来说,当居民收入减少时,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A、负相关
B、正相关
C、零相关
D曲线相关
7、配合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A、移动平均法
B、半数平均法
C、散点法
D、最小平方法
8、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复相关
B、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9、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A、作定性分析
B、制作相关图
C、计算相关系数
D、计算回归系数
1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A、散点图法
B、半数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11、已知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5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12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Y=12000+38X
B、Y=50000+12000X C、Y=38000+12X
D、Y=12000+50000X
12、相关图又称()
A、散布表
B、折线图
C、散点图
D、曲线图
13、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0.85,可以断定两者是()
A、显著相关
B、高度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用方程式表示 B、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密切程度
C、两者都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D、两者都不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15、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1
B、-1
C、+1或-1
D、大于-1,小于+1
16、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A、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B、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 C、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减少的数量 D、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四、多项选择题
1、相关分析()
A、分析对象是相关关系
B、分析方法是配合回归方程
C、分析方法主要是绘制相关图和计算相关系数
D、分析目的是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E、分析目的是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并配合相应的回归方程以便进行推算和预测
2、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有()
A、职工家庭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也相应增长
B、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成本相应下降
C、税率一定,纳税额随销售收入增加而增加 D、商品价格一定,销售额随销量增加而增加
E、农作物收获率随着耕作深度的加深而提高
3、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是()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正相关
D、负相关
E、单相关
4、相关系数()
A、是测定两个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指标
B、是在线形相关条件下测定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
C、也能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
D、其数值大小决定有无必要配合回归方程
E、与回归系数密切相关
5、直线回归方程()
A、建立前提条件是现象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B、关键在于确定方程中的参数a和b C、表明两个相关变量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D、可用来根据自变量值推算因变量值,并可进行回归预测
E、回归系数b=0时,相关系数r=0
6、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件/人)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50-0.5X,则()
A、0.5为回归系数
B、50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
C、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0.5元
D、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5元
E、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减少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
7、相关关系的特点是()
A、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B、现象之间不确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C、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不确定的D、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确定的E、现象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8、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
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D、用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
9、在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B、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 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
E、两个是相关的变量
10、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
C、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
11、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形式分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E、不相关
12、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这种直线关系可用散点图来表示
C、具备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资料,且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E、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是给定的值
13、由直线回归方程y=a+bx所推算出来的y值()
A、是一组估计值
B、是一组平均值
C、是一个等差级数 D、可能等于实际值
E、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等于0
知识点八:抽样推断。
二、是非题
1、由于总体指标是唯一的,所以样本指标也是唯一的。
2、抽样误差是抽样法本身所固有的,但可以尽量避免。
3、有意选择样本单位所造成的误差不是抽样误差。
4、抽样调查不仅存在抽样误差,而且也存在登记误差。
5、抽样平均误差实际上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6、随机原则并不排除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
7、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断。
8、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小于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9、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抽样的随机原则而造成的。
10、抽样极限误差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11、点估计是用样本的统计量直接估计和代表总体参数。
三、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了解现象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变化趋势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C、用样本指标对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断估计
D、为计划和决策提供详细生动的资料
2、从总体中选取样本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可靠性
B、随机性
C、代表性
D、准确性和及时性
3、样本指标()
A、都是随机变量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有些是随机变量有些不是随机变量
D、既是随机变量又是非随机变量
4、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登记性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系统性误差
D、抽样误差
5、抽样误差是指()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抽样误差()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可以避免,但不可以控制
D、不能避免,但可以控制
7、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相比()
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C、两者总是相等
D、不能确定大小
8、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
A、也唯一
B、有无数个
C、不唯一
D、有有限个
9、抽样调查中,无法消除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B、责任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
D、系统性误差
10、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中,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3,则样本单位数就要扩大到(A、4倍
B、2倍
C、3倍
D、9倍
11、点估计()
A、不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B、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C、适用于推断的准确度要求高的情况
D、无需考虑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12、相对而言,用样本指标去推断相应的全及指标,点估计的可靠性比区间估计的(A、高
B、低
C、基本相同
D、时高时低
13、区间估计的置信度是指()
A、概率度
B、概率保证程度))C、抽样允许误差的大小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
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抽样所需的样本单位数比不重复抽样()
A、多
B、少
C、相等
D、难以判断
四、多项选择题
1、从一个全及总体中抽取一系列样本,则()
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样本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D、样本指标也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随着样本的不同而不同
2、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A、重复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不重复抽样
E、整群抽样
3、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中都存在的误差是()
A、系统性
B、登记性误差
C、责任心误差
D、技术性误差
E、代表性误差
4、在总体100个单位中,抽取40个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样本个数40个
B、样本容量40个
C、是一个大样本
D、是一个小样本
E、一个样本有40个单位
5、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A、点估计量
B、置信区间
C、置信度
D、概率
E、抽样平均误差
6、影响抽样单位数的因素有()
A、被调查标志的变异程度
B、允许误差
C、概率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的组织方式
7、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纯随机抽样
D、等距抽样
E、类型抽样
8、抽样推断中缩小抽样误差的方法有()
A、缩小总体方差
B、适当增加抽样数目 C、最大限度地增加抽样数目
D、改进抽样组织方式 E、改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
9、适合采用抽样推断的有()
A、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的质量检验 B、某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情况 C、具有破坏性与消耗性的产品质量检验 D、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评价与修正 E、食品质量的调查
第四篇:统计学单选答案
统计基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B)。
A.工龄B.健康状况C.工资级别D.劳动生产率
2.标志是说明(A)。
A.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B.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C.总体质的特征的名称D.总体量的特征的名称
3.调查某乡镇工业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则调查对象是(B)。
A.该乡镇全部工业企业B.该乡镇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
C.该乡镇全部工业企业的职工的工资D.该乡镇工业企业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4.某班每个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D)。
A.指标B.品质标志C.变量D.数量标志
5.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D)。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D.该市所有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6.下列情况属于离散变量的是(C)。
A.营业额B.工龄C.工厂数D.职工年收入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
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
8.研究农民生活状况。“农民的纯收入”是(A)。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随机变量D.不确定变量
9.某人的技术职称为讲师,“讲师”属于哪一统计学范畴(C)。
A.标志B.品质标志C.标志表现D.质量指标
10.对某地区三家不同企业开展某项改革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其改革过程中的生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为今后的普遍推广积累经验,这种调查是(B)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
11.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12.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13.一次性调查是(C)。
A.只调查一次,以后不再进行调查B.只进行过一次的调查
C.间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的调查D.只隔一年就进行一次的调查
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C)。
A.在我国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单位B.被国家列为发展重点的单位
C.单位数较少但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值绝大比重的单位
D.单位数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
15.某市工业企业2009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0年1月15日前,则调 查时限为(B)。
A.一日 B.十五天 C.一年D.一年零十五天
16.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登记时间是(D)。
1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A.2010年12月31日零时B.2010月12月31日12时
C.2010年11月1日12时D.2010年11月1日零时
17.典型调查的“典型单位”是(D)。
A.工作搞得很好的单位B.工作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单位
C.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单位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18.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作用不同B.组织方式不同 D)。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19.连续性生产产品的企业,按每隔5小时抽取10分钟的产品,作全部检验,并据此推断该企业全部产品的质量情况,这种组织形式属于(B)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类型抽样D.整群抽样
20.调查问卷中,开放式问题一般应该排在问题的(C)。
A.开头B.中间C.最后D.都可以
21.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时,每个工业企业是(B)。
A.调查单位B.填报单位
C.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D.既不是调查单位又不是填报单位
2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C)。
A.确定组数和组距B.抓住事物本质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级界限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23.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B)。
A.对调查资料的审核B.统计分组C.统计汇总D.编制统计表
24.某管理局对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C)。
A.80-89%B.80% 以下
90-99%80.1-90%
100-109%90.1-100%
110%以上100.1-110%
95以上,则数据(A)
A.75在第一组B.85在第二组C.85在第三组D.95在第四组
26.若统计学成绩以百分制来计量,对某班学生期末经济学考试成绩进行分组,你认为应该进行()分组。
A.单项式B.组距式C.品质标志D.复合分组
27.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750,则末组组中值为(C)
A.2100B.2200C.2250D.2500
28.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
A.1个B.2个C.3个D.4个
29.一般来说,指标数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D)。
A、相对指标B、质量指标C、平均指标D、总量指标
30.下列指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B)
A、工人出勤率B、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的比例关系
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31.在全国医院总体中,医院数(a)、医院医生人数(b)和病床张数(c)三个指标(B)
A.都是总体单位总量B.a是总体单位总量,b、c是总体标志总量
C.都是总体标志总量D.b是总体单位总量,a、c是总体标志总量C.90% 以下D.85% 以下90-100%85-95%100-110%95-105%110%以上105-115% 25.按连续型变量分组,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
32.我国 2008年人均钢产量为150吨,该指标是(D)。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33.下列指数中,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A)。
A.产量指数B.生产工时指数C.单位产品工时指数D.销售额指数
34.某商店计划规定本年费用水平比去年下降4%,实际下降了6%,则该商店费用水平计划完成程度是(A)。
A.97.9%B.101.9%C.102.1%D.150%
35.调和平均数(D)。
A.是标志值的算术平均数B.是算术平均数的倒数C.不存在权数
D.其指标内容与算术平均数一致,也是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
36.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标志变异指标是(D)。
A.平均差B.标准差系数C.标准差D.全距
37.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B)。
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38.反应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可能范围的指标是(C)。
A.抽样平均误差B.抽样误差系数C.抽样极限误差D.概率度
39.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A)。
A.函数关系B.相关关系C.随即关系D.回归关系
40.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下降,或者一个下降而另一个上升,这是(C)。
A.完全相关B.正相关C.负相关D.不完全相关
41.吨铸铁成本(元)依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
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
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 D.如果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增加为56元
42.知2001年某地区粮食产量的环比发展速度为105%,2002年为103.5%,2004年为104%,又知2004年的定基发展速度为116.4%,则2003年环比发展速度为(D)
A.105.2%B.109.2%C.102.4%D.103%
44.哪一个指数是总指数:(甲)某地区零售商业商品销售额2003年与2002年对比为125%;(乙)某地区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2003年与2002年对比为115%。(A)
A.甲是总指数B.乙是总指数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45.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148元、200元,中位数为(C)
A.100B.110C.120D.128
46.资料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D)。
A.我国历年石油产量B.我国历年出生人口数
C.某企业历年流通费用率D.我国历年人口数
47.等式中,不正确的是(C)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48.有几万亩稻田,根据上年资料得知其中平均亩产的标准差为100公斤,若以95.45%的概率保证平均亩产的误差不超过10公斤,应抽选(C)亩地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yc568x,这意味着(B)。
(已知F(2.02)0.9566,F(2)0.9545,F(1.96)0.95)
A.100B.250C.400D.1000
49.行职工收人水平问题的抽样调查中,有意把收入水平低的职工不算在内,这种作法必然导致(A)。
A.登记性误差B.系统性误差C.随机性误差D.工作误差
50.无锡苏宁电器去年空调的销售状况按照季度形成时间数列,会发现四个季度之间的销售量会有明显差异,你认为引起这个差异的因素是(B)。
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规则变动
51.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50.甲乙两班统计学考试的平均分数和标准差分别为:甲班平均分数为85分,σ为10分;乙班平均分数为72分,σ为9分,则(C)。
A.平均成绩代表性甲班高于乙班B.两班平均成绩代表性相同
C.平均成绩代表性乙班高于甲班D.无法确定
51.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D)。
A.原来的2倍B.原来的4倍C.原来的1/2倍D.原来的1/4倍
52.计算不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可采用重复抽样公式的条件是(C)。
A.总体容量大B.样本容量大
C.样本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很小D.样本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很大
53.当所有观察值都落在回归直线yc=a+bx上时,x与y的相关系数(B)。
A.r=0B.r=1或r=-1C.-1<r<1D.0<r<1
54.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标准是(D)。
A.同度量因素是否相同B.指数化标准是否相同C.计算是否加权D.包括范围是否相同
55.同度量因素的使用时期必须是(D)。
A.基期B.报告期C.计划期D.同一时期
56.某厂报告期与基期相比,产量增长9%,单位产品成本下降9%,则总成本报告期与基期相比(C)。
A.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
57.数量指标综合指数(∑q1p0/∑q0p0)变形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时的权数是(B)。
A.q1p1B.q0p0C.q1p0D.q0p1
59.公式ΣP0Q1-ΣP0Q0的经济意义是(B)。
A.综合反映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B.反映销售量变化引起的销售额变化的绝对额
C.反映价格变动的绝对额D.反映价格变动而使消费者少付(多付)的金额
60.采用不同时期的同度量因素所计算的指数,其结果是(A)。
A.不同的B.相同的C.不确定的D.以上都不对
61.指数是表明现象变动的(B)。
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抽样数
62.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采用(C)作同度量因素。
A.基期数量指标B.报告期数量指标C.基期质量指标D.报告期质量指标
63.如果某企业利润额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不变,则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是(B)。
A.年年增长B.年年不变C.年年递减D.无法确定
64.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是(B)。
A.前者是后者的连乘积 B.后者是前者的连乘积C.后者是前者的商D.二者之差是一个常数
65.关于平均增长速度说法正确的是(C)。
A.平均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B.平均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平均发展速度-1
D.平均增长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66.存款平均余额=期每日存款余额之和/报告期日历日数,该指标是(B)。
A.算术平均数B.序时平均数C.强度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
67.某种产品产量2005年比2004年增长了10%,2006年比2004年增长了15%,2006年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D)
A.15%÷10%B.115%÷110%C.(115%×110%)-1D.(115%÷110%)-1
68.如果某现象各年的函期增长量相等,则该现象这段期间内的环比增长速度(A)
A.逐年下降 B.逐年提高 C.保持不变 D.无法作结论
69.已知一个数列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3%、5%、8%,则该数列的定基增长速度为(D)
A.3%×5%×8% B.103%×105%×108%C.3%×5%×8%+1D.103%×105%×108%-1
71.在动态分析中,将所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指标数值称为(C)。
A.最初水平B.最末水平C.报告期水平D.基期水平
74.历年的物资库存额动态数列是(B)。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平均数动态数列D.相对数动态数列
75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抽样单位数增加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是原来的(B)。
A.三分之一B.二分之一C.三倍D.二倍
76.可靠度大于0.6827时,抽样极限误差(A)
A、大于抽样平均误差B、小于平均误差
C、等于抽样平均误差D、与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关系依
77.居民用多于基期15.5%的货币额只能购买多于基期5%的商品量,因为物价(C)。
A.上涨3.1%B.上涨10.5%C.上涨10%D.下降10.5%
78.标准差系数抽象化了(C)。
A.总体指标数值多少的影响B.总体单位数多少的影响
C.标志变异程度的影响D.平均数大小的影响
79.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如果掌握的资料是相对数(或平均数)的子项,则计算方法是(B)。
A.加权算术平均法B.加权调和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简单算术平均法
80.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C)
A、600元B、533.33元C、466.67元D、500元
第五篇:吉林大学经济统计学答案
1:某投资项目某年前3年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 %,7 % 和9 %,则该项目的年平均投资收益率为()。(注::选项中符号 ^ 表示乘幂,如:8^1/3 =2)
1.(105% x 107% x109%)^1/3 ?1 2.(105% x 107% x 109%)?1 3.(5% + 7% +9%)/ 3 ?1 4.(105% +107% +109%)/ 3 ?1
2:国庆60周年献礼影片《建国大业》上映第一周的票房收入不属于
()数据
1.数值型 2.品质数据 3.分类 4.定量数据
3:假设某班级20人的英语测试成绩分布如下:
分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1 2 8 6 3 则,这20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异众比例是()
1.40% 2.60% 3.80% 4.20%
4:据调查,某班级20人的上学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以整小时计)分布如下:
小时数 0 1 3 5 6 7 人数 2 2 4 8 3 1 则,这20名学生上学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的中位数是()
1.3小时 2.4小时 3.5小时 4.不存在
5:适合用累计频数进行统计整理的数据的类型最低级别应是()
1.分类数据 2.顺序数据 3.数值型数据 4.定量数据
6:某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人所接触者调查)是属
于()
1.普查 2.抽样调查 3.重点调查 4.典型调查
7:某地区某年7月份的零售价格指数为105 %,这说明该地区()
1.零售商品销售量平均增长了5% 2.由于销售量变动使商品价格平均增长了5% 3.零售商量销售价格平均上涨了5% 4.零售商量销售价格平均上涨了5%
8:据调查,某班级20人的上学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以整小时计)分布如下:
小时数 0 1 3 5 6 7 人数 2 2 4 8 3 1 则这20名学生上学期每周平均上网时间的众数是()
1.3小时 2.4小时 3.5小时 4.不存在
9:某寝室六位学生的捐款数分别是 50元,50元,80元,80元,100元和100元,以下哪个平均指标对这组捐款数而言是不存在的()
1.众数 2.算术平均数 3.中位数 4.以上三种
10:假定某商品的销售量受季节的因素影响,又经计算得1?4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85%,108%,112%,95%,该商品的销售量受季节因素影响最大的季度是()
1.第1 季度 2.第2 季度 3.第3 季度 4.第4 季度
11:下表是某商场2009年1-6月份销售额(单位:万元)资料,月 份 1 2 3 4 5 6
销售额 10 14 12 13 14 12 若以1月份为基期,则5月份的定基增长率为()
1.(14 / 13)x100 % 2.(14/13)-1 3.140% 4.40%
12:在下列数据中,属于顺序数据的是()
1.参加国庆60周年游行活动的人员地区来源
2.为国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和游行活动提供保障的部门 3.我国投入到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药品类别 4.2009年1-3月我国CPI回落幅度排序
13:据调查,某班级20人上学年参加勤工俭学的月平均收入(单位:元)分布如下:
收入 50 150 260 340 450 500以上
人数 2 3 5 7 2 1 则这20名学生上学期每月平均参加勤工俭学月平均收入的中位数是()
1.260 元 2.300元 3.340元 4.不存在
14: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数值型数据的有()
1.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参加表演的人数 2.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表演的节目个数 3.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燃放的焰火种类数 4.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的节目种类
15:与2007年10月份相比,某地区2008年10月份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购得去年同样质量等级的食用油数量的105%,该地区2008年10月份食用油的同比物价指数是()
1.100% / 5% 2.105% 3.100% / 105%
4.95%
16:某单位员工为“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灾者捐款,其中20%的人捐助100元,40%的人捐助200元,25%的人捐助300元,其余捐助500 元以上,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1.500元 2.300元 3.40% 4.200元
17:我国200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属于
()
1.典型调查 2.抽样调查 3.全面调查 4.重点调查
18:我国2005年1月1日开始进行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属于
()
1.抽样调查 2.重点调查 3.全面调查 4.典型调查
19: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4.0%,环比下降0.3%;这表明,2008年10月份CPI总水平与()相比上涨4.0 %,与()相比下降0.3 %
1.2007年9月份,2008年9月份 2.2007年10月份,2008年1月份 3.2007年10月份,2008年9月份 4.2008年1月份,2008年9月份
20:某只股票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
1.10 % 2.15.5% 3.7.5% 4.15.5%
21:假设某班级20人的英语测试成绩如下: 分数 63 70 75 80 84 8 93
人数 2 3 5 4 3 2 1 则,这20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中位数是()
1.80分 2.75分 3.72.5分 4.77.5分
22:“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收视率调查是属于()
1.普查 2.抽样调查
3.重点调查 4.典型调查
23: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2月份,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到了5月份,涨幅已经有所回落,此后这一态势继续,到9月份,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到9.7%,猪肉价格涨幅回落到2.6%。这表明 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9月份()
1.食品价格下降了 9.7% 2.猪肉价格下降了2.6% 3.食品价格上涨了9.7%,但涨幅比5月份的涨幅有所回落 4.猪肉价格上涨了2.6%,同时涨幅也比5月份的涨幅有所上升
24:某地区2007年7月份的零售价格指数为105%,这说明()
1.零售商品销售量平均增长了5% 2.由于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量平均增长了5% 3.零售商量销售价格平均上涨了5% 4.由于销售量变动使商品价格平均增长了5%
25:据一项调查显示:某学院二年级200名学生的学费来源中,80%完全来自于家庭收入,10%来源于勤工俭学和奖学金,8%来源于助学贷款 和助学金,其他来源占2%。则这200名学生学费的众数是()
1.80% 2.家庭收入 3.2% 4.20%
26:收集数据常采用的方法中不包括的是()
1.普查 2.询问调查 3.观察 4.实验
27:某日某农贸市场猪肉按部位每公斤价格如下:1号肉12元 , 2号肉10元,3号肉 14元,当日某人分别花12元,15元和 7元分别购得 三种部位的猪肉,则该人所购猪肉的平均价格是()
1.(12+15+7)/ 3 2.(12+15+14)/(12/12 +15/10+7/14)3.(12/12+15/10+7/14)/ 3 4.(12+10+14)/ 3
28:据一项调查显示:某学院二年级100名学生中,60%的学生的月平均伙食费在300~340元之间,则320元可代表这100名学生月平均伙食 费的()
1.集中趋势 2.离中趋势 3.离散程度 4.中位数
29: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顺序数据类型的是()
1.年龄 2.奖学金等级 3.奖学金数额 4.专业
30:若某个季节的季节指数为110%,则说明该季节的平均水平()总
平均水平
1.低于 2.等于 3.高于
甲、乙两个班级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如下,优秀:2名和3名,良好:12名和15名,中等4名和7名 及格2名和5名,那么这两组成绩中离中趋势较小的班级是____________,其异众比率为____________ 回答:甲、2/5 =40%(12/ 20 =3/5 >15/ 30=1/2)
2:只能用统计条形图和饼图来展示的数据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回答:分类数据
3:异众比率公式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回答:非众数组的次数
4:适合用累计频数进行统计整理的数据的类型最低级别应是
____________
回答:顺序数据
5:加权平均指数是以某一时期的____________为权数,对个体指数进
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指数
回答:总量
6:反映一组分类数据离中趋势的异众比例是这组数据中____________
占全体数据总数的比例
回答:非众数组次数
7:适合用直方图展示的数据类型只能是____________
回答:数值型数据
8:
某地区2008年10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购买3% 的商品,则该地区2008年10月份的同比物价指数是____________ 回答:(100/100)/(97/100)=100/97
9:统计调查的方式除了普查外,还有两种常用的形式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回答: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10:离散系数测度的是总体中各标志值的平均____________
回答:相对离散程度 或 离散程度的相对值
11:
抽样调查是对从总体中随机抽取____________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
回答:一部分单位
12:个体指数是反映____________项目或变量变动的相对数
回答:单个
13:统计某高校学生学费来源,其中80%来源于家庭收入支持,则该校学生学
费来源的众数是____________,其异众比例是____________
回答:家庭收入支持、20%
14:异众比率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非众数组的次数/总次数 或1-众数所在组的次数/总次数
15:
某地区2009年8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多购买2% 的商品,则该地区2009年8月份的同比物价指数是
____________ 回答:(100/100)/(102/100)=100/102
16:计算公式 前期水平/100 所表示的动态指标是____________
回答:增长率1%的绝对值
17:增长率每增长1%而增加的绝对数量被称为____________
回答:增长率1%的绝对值
18:综合指数体系中三个指数间的关系是价值指数等于相应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回答:数量指数、质量指数
19:异众比例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__趋势
回答:离中
20: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和____________
回答:推断统计
1:在首都举行的庆祝国庆60周年演出活动中,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数值型数据的是()
1.演出场次数 2.外地进京演出单位总数 3.演出剧目种类 4.参加演出的演职人员总数
2:在下列数据中属于顺序数据类型的有()
1.专业 2.奖学金等级 3.生源地区 4.外语语种
3:在下列数据中只属于分类数据的是()
1.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育代表团个数 2.2008年某个股票交易日上证指数
3.2008北京奥运会的现场观众总人次 4.美国新一届总统大选的参选党派
4:测度分类数据的离中趋势可采用()
1.众数 2.异众比例 3.中位数 4.四分位数
5:下表是某商场2009年1-6月份销售额(单位:万元)资料,月 份 1 2 3 4 5 6
销售额 10 14 12 13 14 12 则5月份的增长1%的绝对值为()万元
1.1.3 2.1.4 3.0.13 4.0.14
6:假定某商品的销售量具有趋势和季节两种因素,根据以往6年的季度数据测某商品的销售量具有直线趋势为Yt=300+0.3t,又计算得1?
4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85%,108%,112%,95%。根据以上信息,第7年第1季度该商品的销售量的预测公式应为()
1.Y25 =(300+0.3 x 25)x 0.85 2.Y25 =(300+0.3 x 25)x 1.08 3.Y25 =(300+0.3 x 25)x0.95 4.Y25 =(300+0.3 x 25)x 1.12%
7: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数值型数据类型的有()
1.工种
2.工龄 3.奖金数额 4.月工资额
8:以下不属于收集数据常采用的方法是()
1.访问调查 2.电话调查 3.网上调查 4.抽样调查
9:在下列数据中属于品质数据的是()
1.我国进入世界前500强的企业数 2.某影片上演一周的票房收入 3.参加国庆60周年阅兵式的部队人数 4.2008年我国总体经济在全世界的排位
10:下列方法属于推断统计方法的是()
1.用条形图来描述某书店上周所销售的各大来图书的销售量排行分布 2.用饼图来展示某学院08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
3.从某大学10%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抽样调查他们的就业意向情况,并以此来估计全校10000名本科生的就业意向情况
4.某城市09年前6个月份猪肉的平均销售价格比较分析
11: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数值型数据类型的是()
1.职业类别 2.受教育年限 3.缴纳的个税额 4.年薪
12:一个含季节因素的季度时间数列,若第一季节的季节指数为95%,则说明该季度的平均水平低于()
1.第二季度的平均水平2.第三季度的平均水平3.总平均水平4.第四季度的平均水平
13:假设某班级20人的英语测试成绩如下:
分数 63 70 75 80 84 8 8 93
人数 2 3 5 4 3 2 1 则,这20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中位数是()
1.80分 2.75分 3.72.5分 4.77.5分
14: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比上季度回落0.7 个百分点。这表明:
1.与去年一季度相比,经济增长了 6.1%,增长速度慢了4.5 % 2.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经济增长了 6.1%,增长速度慢了0..7 % 3.与去年一季度相比,经济增长了 6.1%,增长速度慢了0.7 % 4.与去年四季度相比,经济增长了 6.1%,增长速度慢了4.5.%
15: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4.0%,环比下降0.3%;这表明,2008年10月份CPI总水平与()相比上涨4.0 %,与()相比下降0.3 %
1.2007年9月份、2008年9月份
2.2007年10月份、2008年1月份 3.2007年10月份、2008年9月份 4.2008年1月份、2008年9月份
16:据一项调查显示:某学院二年级100名学生中,60%的学生的月平均伙食费在300~340元之间,则320元可代表这100名学生月平均伙食 费的()
1.集中趋势 2.离中趋势 3.离散程度 4.中位数
17: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属于()
1.总指数 2.个体指数 3.物量指数 4.单项指数
18:某日某农贸市场猪肉按部位每公斤价格如下:1号肉12元 , 2号肉10元,3号肉 14元,当日某人分别花12元,15元和 7元分别购得 三种部位的猪肉,则该人所购猪肉的平均价格是()
1.(12+15+7)/ 3 2.(12+15+14)/(12/12 +15/10+7/14)3.(12/12+15/10+7/14)/ 3 4.(12+10+14)/ 3
19:某只股票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
1.10 % 2.15.5% 3.7.5% 4.15.5%
20:某地区2007年9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购买5 % 的商品,则该地区2007年9月份的同比物价指数 是()
1.95% 2.100%/95% 3.100% 4.105%
2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4.0%,环比下降0.3%;这表明,2008年10月份CPI总水平与()相比上涨4.0 %,与()相比下降0.3 %
1.2007年9月份,2008年9月份 2.2007年10月份,2008年1月份 3.2007年10月份,2008年9月份 4.2008年1月份,2008年9月份
22: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数值型数据类型的是()
1.职业类别 2.受教育年限 3.缴纳的个税 4.年薪
23:在对某学院300名本科应届毕业生进行的毕业就业意向调查活动中,从中随机调查了30名学生进行调查,如果根据这30名学生的就业 意向来估计全院300名学生的意向,这种统计方法属于()
1.抽样调查 2.描述统计 3.推断统计 4.重点调查
24:某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病人所接触者调查)是
属于()
1.普查 2.抽样调查 3.重点调查 4.典型调查
25:某地区某年8月份的零售价格指数为98%,这说明()
1.商量销售价格平均下降了2% 2.由于销售量变动使商品价格平均增长了2% 3.商品销售量平均增长了2% 4.由于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量平均增长了2%
26:据一项调查显示:某学院二年级200名学生的学费来源中,80%完全来自于家庭收入,10%来源于勤工俭学和奖学金,8%来源于助学贷款 和助学金,其他来源占2%。则这200名学生学费的众数是()
1.80% 2.家庭收入 3.2% 4.20%
27: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2月份,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23.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到了5月份,涨幅已经有所回落,此后这一态势继续,到9月份,食品价格涨幅回落到9.7%,猪肉价格涨幅回落到2.6%。这表明 与2007年同期相比,2008年9月份()
1.食品价格下降了 9.7% 2.猪肉价格下降了2.6%
3.食品价格上涨了9.7%,但涨幅比5月份的涨幅有所回落 4.猪肉价格上涨了2.6%,同时涨幅也比5月份的涨幅有所上升
28:假设某班级20人的英语测试成绩分布如下: 分数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 1 2 8 6 3 则,这20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的中位数是()
1.80分 2.75分 3.85分 4.70分
29:某证券评论栏目为调查股民对下一个交易日股票行情的看法,采取
在网上设置看涨、看跌、看平和不确定四个选项,任由股民选择其一,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1.普查 2.抽样调查 3.统计报表 4.典型调查
30:在下列数据中不属于数值型数据的有()
1.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参加表演的人数 2.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表演的节目个数 3.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燃放的焰火种类数 4.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的节目种类
单位员工为“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灾者的第二次捐款资料如下: 捐款数额(元)100 200 300 400 500 800 1000以上人数比例(%)10 30 25 15 9 6 5则这次捐款中该单位职工50%以上的捐款数额是在____________元及其以上,这个数额也叫做这组捐款的____________
回答:300元、中位数
2:只能用统计条形图和饼图来展示的数据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回答:分类数据
3:
统计学是收集数据、____________,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一门科学
回答:处理、分析、解释数据
4:增长1%的绝对值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
回答:前期水平/100
5:指数按计入指标的性质可分为数量指数和____________
回答:质量指数
6:
回答:50+2 t
7:统计调查的方式除了普查外,还有两种常用的形式是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回答: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8:
假定某商品的销售量具有趋势和季节两种因素,根据以往6年的季度数据测得某商品的销售量具有显著的直线趋势为Yt=500+0.2 t,又计算得1季度和2季度的季节指数分别为102%和105%。根据以上信息,第7年第1,2季度该商品的销售量的预测值较低的季节应是____________ 回答:第一季度(y1=505x102 9: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____________来推断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 支 回答:样本数据 10: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____________ 回答:普查 11:离散系数测度的是总体中各标志值的平均____________ 回答:相对离散程度 或 离散程度的相对值 12:以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指 数叫做____________ 回答:加权平均指数 13: 某单位员工为“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受灾者的一次捐款资料如下: 捐款数额(元)100 200 300 400 500 1000 1000以上人数比例(%)10 30 25 15 8 8 4则这次捐款的中位数是____________,捐款在500元及其以上的累计频率是____________ 回答:300、20% 14:适合用累计频数进行统计整理的数据的类型最低级别应是 ____________ 回答:顺序数据 15:时间序列的四种组成成分中,除了趋势因素、不规则因素外,另两种因素 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回答:季节因素、周期因素 16: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____________的统计学分支 回答:收集、处理和描述 17: 某地区2008年10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如果用同样多的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少购买3% 的商品,则该地区2008年10月份的同比物价指数是____________ 回答:(100/100)/(97/100)=100/97 18: 若某种商品1-4季度季节指数分别为80%,98%,122%,100%,则说明 第1季度的平均水平___________总平均水平20%,受季节因素影响最大的季度是___________ 回答:低于、第三季度 19:分类数据和____________属于品质数据,而数值型数据属于 _____________ 回答:顺序数据、顺序数据 20:增长1%的绝对值是指增长率每增长____________而增加的绝对数 量 回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