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定稿)

时间:2019-05-15 10:5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定稿)》。

第一篇: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定稿)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用统计来认识事物的步骤是:研究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结论。这里,研究设计就是制定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计划,抽样调查是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推断是分析资料的过程。显然统计的主要功能是推断,而推断的方法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因为是用部分资料来推断总体。

增加定义: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学是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科学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

统计研究过程的起点是统计数据,终点是探索出客观现象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搜集到的是总体数据(如普查数据),则经过描述统计之后就可以达到认识总体数量规律性的目的了;如果所获得的只是研究总体的一部分数据(样本数据),要找到总体的数量规律性,则必须应用概率论的理论并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

1.3 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各有什么特点?

1.分类数据: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但不区分顺序。

2.顺序数据: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表现为类别,通常用文字表述,但有顺序。

3.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用数值来表现。也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处理和分析。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的含义。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通常是用文字来表述的,其结果表现为类别,因而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

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通常是用数值来表现的,因而也可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1.5 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总体(population)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我们欲了解某市的中学教育情况,那么该市的所有中学则构成一个总体,其中的每一所中学都是一个个体。我们若从全市中学中按某种抽样规则抽出了10所中学,则这10所中学就构成了一个样本。在这项调查中我们可能会对升学率感兴趣,那么升学率就是一个变量。我们通常关心的是全市的平均升学率,这里这个平均值就是一个参数。而此时我们只有样本的有关升学率的数据,用此样本计算的平均值就是统计量。

1.6 变量可分为哪几类? 在统计中,把说明某种现象特征的概念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为变量值。

1.分类变量:一个变量由分类数据来记录就称为分类变量。

2.顺序变量:一个变量由变量数据来记录就称为顺序变量。

3.数值型变量:一个变量由数值型数据来记录就称为数值型变量。

(1)离散变量:可以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可以一一例举。

(2)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多个值,其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例举。

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当离散变量的取值很多时,也可以将离散变量当作连续变量来处理。大多数统计方法所处理的变量是数值型变量,因此有时也把数值型变量称为变量

1.7 举例说明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

(1)离散变量可以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数位断开,可以一一列举。如企业数、产品数量.(2)连续变量可以取无穷多个值,其取值是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如年龄、温度、零件尺寸

1.8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统计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三个例子

我们知道真理往往隐藏在各种繁杂的凌乱的表象之中,很多的科学研究就是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到其内在的规律。面对各种现象,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数据的获得,这就涉及到统计的知识!结合视频学习下面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谈谈几种抽样方法。

(1)分层抽样

如果总体样本是具有明显个性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则在抽样时可将其分为若干部分(具有明显相同特性的放在同一部分),然后按比例在每个部分内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样。

例:现在要了解某市400个国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决定采取类型随机抽样法抽取20个企业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这400个企业按产业分为三类,假定第一产业40个,第二产业200个,第三产业160个。然后,按各类企业在总体中的比重,确定各类企业抽取样本单位的数量。其中,第一产业的企业占总体10%,按比例应抽样本企业2个;按同样方法计算,第二产业中应抽样本企业10个,第三产业中应抽样本企业8个。最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随机抽样方法,从各类企业中抽出上述数量的样本单位。(2)系统抽样

如果总体和样本容量都很大是时,采用随机抽样会很麻烦,就可以使用系统抽样。先将总体的个体编号,按照随机抽样抽取第一个样本,然后按相同的间隔抽取其他样本。例如:某工厂每天生产机器零件15000个,检验员每天要抽取其中的100个进行检验。首先计算抽样距是:15000÷100=150;其次将一天生产的零件编号,比如第一个是1号,第二个是2号,以此类推;第三步从编号为1˜150中随机抽取一件零件,编号是k,下来只需按顺序抽取编号为k+150,k+150*2,k+150*3…k+150*99。

(3)简单随机抽样

从包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个样本,每个样本被抽取的可能性相等。常见的方法有抽签法、随机数法。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首先,将800袋牛奶编号,001,002,…,800,再在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数,例如是7则从7开始往右读(方向随意),得到第一个三位数785<编号800,将对应编号的牛奶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编号800,舍弃;如此继续下去,直至抽出60袋牛奶。

从以上三个方面和实例中来看: 通过实例和学生的实践统计的实用价值,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和解决方法,再统计相关性教学重在数学思想。

1.9请举出应用统计的几个领域。

统计是适用于所有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分析语言 主要有几个研究方向:包括国民经济核算与研究,市场调查分析,社会公共事业统计领域,金融市场领域等等。

统计学研究所涉及领域相当广泛,但归结起来三方面。核算、计量、市场调查。

统计学的应用

企业发展战略发展策略是一个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控制发展战略一方面需要及时的了解和把握整个宏观经济的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另一方面还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把握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所有这些都需要统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产品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质量管理中离不开统计的应用。在一些知名的跨国公司,准则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质量控制应经成为统计学在生产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应用。各种统计质量控制图被广泛应用于监测生产过程。市场研究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首先必须了解市场,要了解市场就需要进行广泛的市场统计调查,取得所需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作为生产和营销的依据。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是股民投资的重要参考依据。一些投资咨询公司主要是根据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和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为股民提供参考。企业自身的投资也离不开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其中要用到大量的统计方法。经济预测

企业要对未来市场状况进行预测。比如:对产品的市场潜力进行预测,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这就需要利用统计方法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人力资源管理

利用统计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资等进行分析,并作为企业制度工资计划、奖惩程度的依据。

2.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需要注意什么?

第二篇:统计学课后简答题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

1.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

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第二章思考题

2.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 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使用时要进行评估,要考虑到资料的原始收集人,收集目的,收集途径,收集时间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2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指出各自适用情况

概率抽样: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操作简单,时效快,成本低,而且对于抽样中的统计学专业技术要求不是很高。它适合探索性的研究,调查结果用于发现问题,为更深入的数量分析提供准备。它同样使用市场调查中的概念测试(不需要调查结果投影到总体的情况)。

2.3除了自填式,面访式和电话式还有什么搜集数据的办法 试验式和观察式等

第三章思考题

3.1数据预处理内容 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适用性和实效性),数据筛选和数据排序。3.2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

分类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用比例,百分比,比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可用条形图,帕累托图和饼图进行图示分析。

顺序数据:制作频数分布表,用比例,百分比,比率。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可用条形图,帕累托图和饼图,累计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进行图示分析。

3.3数据型数据的分组方法和步骤

分组方法: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组距分组又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分组步骤:1确定组数2确定各组组距3根据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

第4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

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集中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4.2怎样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集中趋势的最主要的测度,主要适用于数值型数据,而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4.3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上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

第七章思考题

7.1 估计量: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随机变量

估计值:估计参数时计算出来的统计量的具体值 7.2 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无偏性: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有效性:对同一总体参数的两个无偏点估计量,有更小标准差的估计量更有效

一致性: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计量的值越来越接近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7.3 置信区间:由样本统计量所构造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区间

第8章思考题

8.1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种推断,然而推断的角度不同。参数估计讨论的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总体参数μ在估计前是未知的。而在参数假设检验中,则是先对μ的值提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去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8.2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显著性水平?统计显著是什么意思?

答:显著性水平是一个统计专有名词,在假设检验中,它的含义是当原假设正确时却被拒绝的概率和风险。统计显著等价拒绝H0,指求出的值落在小概率的区间上,一般是落在0.05或比0.05更小的显著水平上。8.3什么是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答:假设检验的结果可能是错误的,所犯的错误有两种类型,一类错误是原假设H0为真却被我们拒绝了,犯这种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所以也称α错误或弃真错误;另一类错误是原假设为伪我们却没有拒绝,犯这种错误的概论用β表示,所以也称β错误或取伪错误。

第10章思考题

10.1什么是方差分析?它研究的是什么? 答:方差分析就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它所研究的是非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10.2要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时,为什么不作两两比较,而用方差分析方法?

答:作两两比较十分繁琐,进行检验的次数较多,随着增加个体显著性检验的次数,偶然因素导致差别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而方差分析方法则是同时考虑所有的样本,因此排除了错误累积的概率,从而避免拒绝一个真实的原假设。10.3方差分析包括哪些类型?它们有何区别?

答:方差分析可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区别: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的是一个分类型自变量对一个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而双因素涉及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第13章思考题

13.1简述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

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趋势,季节性,周期性,随机性 13.2利用增长率分析时间序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当时间序列中的观察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增长率;

(2)不能单纯就增长率论增长率,要注意增长率与绝对水平的综合分析;大的增长率背后,其隐含的绝对值可能很小,小的增长率背后其隐含的绝对值可能很大。13.3简述平稳序列和非平稳序列的含义。1.平稳序列(stationary series)基本上不存在趋势的序列,各观察值基本上在某个固定的水平上波动或虽有波动,但并不存在某种规律,而其波动可以看成是随机的 2.非平稳序列(non-stationary series)是包含趋势、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序列,它可能只含有其中的一种成分,也可能是几种成分的组合。因此,非平稳序列又可以分为有趋势的序列、有趋势和季节性的序列、几种成分混合而成的复合型序列。

第14章思考题

14.1解释指数的含义。

答:指数最早起源于测量物价的变动。

广义上,是指任何两个数值对比形成的相对数;

狭义上,是指用于测定多个项目在不同场合下综合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实际应用中使用的主要是狭义的指数。

14.2加权综合指数和加权平均指数有何区别与联系? 加权综合指数:通过加权来测定一组项目的综合变动,有加权数量指数和加权质量指数。使用条件:必须掌握全面数据(数量指数,测定一组项目的数量变动,如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等)(质量指数,测定一组项目的质量变动,如价格指数、产品成本指数等)拉式公式:将权数的各变量值固定在基期。

帕式公式:把作为权数的变量值固定在报告期。

加权平均指数:以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使用条件:可以是全面数据、不完全数据。因权数所属时期的不同,有不同的计算形式。有:算术平均形式、调和平均形

14.3解释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答:零售价格指数:反映城乡商品零售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生产价格指数: 测量在初级市场上出售的货物(即在非零售市场上首次购买某种商品时)的价格变动的一种价格指数。

股票价格指数: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简称股价指数。其单位一般用“点”(point)表示,即将基期指数作为100,每上升或下降一个单位称为“1点”。

第三篇:统计学第二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法是()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2.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 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3.调查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较大,此种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全面调查

4.需要不断对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物种类等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国铁路货运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A.连续性典型调查

B.连续性全面调查 C.连续性重点调查

D.一次性抽样调查 5.非抽样误差()A 仅在抽样调查中存在 B 仅在全面调查中存在

C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存在

D 在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中都不经常出现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有()

A.采访法

B.抽样调查法 C.直接观察法

D.典型调查法 E.报告法

2.下列情况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的是()

A.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D.农作物亩产量调查 E.城市零售商店情况调查

3.抽样调查的优越性表现在()

A.经济性

B.时效性 C.准确性

D.全面性 E.灵活性

4.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

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

B.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 C.全国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D.工业企业的所有制关系是变量 E.每个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是调查项目 5.以下属于非抽样误差的有()A 调查员的调查误差

B 被调查者的回答误差

C 无回答误差

D 随机误差

E 抽样框误差

三、填空题

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统计调查按其调查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统计调查按其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清点和计量,这种调查方法称为________。3.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________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都属于________调查。

4.无论在全面调查或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________误差,而________误差则是非全面调查所固有的,是不可避免的。

5.我们把应搜集调查资料的全部单位的总体称为调查对象,它是由_______所决定的并由许多性质相同的_______所组成。

四、判断题

1.从统计设计包括的研究对象范围分,同机设计包括全过程设计和单阶段设计。()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这是调查单位。()

3.对全国各大型钢铁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已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属于非全面调查。()

4.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5.工业设备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五、名词解释 1.统计调查 2.普查 3.统计报表 4.重点调查

六、简答题

1.简述统计调查的种类、适用范围、特点与作用。2.简述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的内容。3.简述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能否相互替代?

4.什么是统计设计?统计设计的种类有哪些?包含哪些内容?

第二章 统计设计与统计调查

一、单项选择

1.B2.B 3.B 4.C 5.C

二、多项选择 1.ACE 2.ABD3.ABCE 4.BCE 5.ABE

三、填空

1.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 2.直接观察法

3.全面、非全面 4登记性 代表性 5调查目的 调查单位

四、判断

1.√ 2.√ 3.√ 4.× 5.×

五、名词解释

1.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社会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统计调查是我们认识的基础,分析的前提,决策的依据。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可以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3.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由国家有关部门统一制定的表格形式、指标内容、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上而下地布置,然后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地提供国民经济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4.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总体中,只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总体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是非全面调查。

五、简答

1.统计调查可以按一系列标志来分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

(1)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对构成被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无一例外的都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则是对被研究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主要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几种调查方法。

(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随着被研究现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连续调查获得的资料说明了现象发展过程,体现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所进行的登记。不连续调查获得的资料说明了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天的数量。

(3)统计调查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和询问调查。直接调查是调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察看、测量和计量;凭证调查是以各种原始和核算凭证为调查资料来源,向有关单位提供资料的方法;询问调查是调查人员直接向被调查者进行提问,被询问者的回答是调查资料的来源。

2.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主要内容有:①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②确定调查对象与调查单位;③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④确定调查时间(调查资料所属时间)和明确调查工作的期限⑤确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3.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普查属于不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而全面统计报表属于连续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需要经常掌握的各种统计资料。全面统计报表需要经常填报,因此报表内容固定,调查项目较少,而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在调查时可以包括更多的单位、分组更细、调查项目更多。因此,有些社会经济现象不可能也不需要进行经常调查,但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详细的资料,这就可以通过普查来解决,普查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不宜经常组织,因此取得经常性的统计资料还需靠全面统计报表。4.统计设计是统计工作的首要阶段,是统计工作的务虚阶段。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做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统计设计的种类

1.按统计设计所包括的认识对象的内容范围来分,可分为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两类。整体设计是指把认识对象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整个统计工作进行的全面设计。整体设计的空间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也可以是整个国家,但所涉及的内容是全方位的,如一个企业统计工作的总体设计,全国工业统计的总体设计等,都属于整体设计。

专项设计是指对认识对象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部分所做的统计设计,或者说是对某一专门统计问题的设计。

2.按统计设计所包括的阶段来分,可分为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两类。

全阶段设计是对统计工作全过程的设计,包括从确定统计目的、统计内容、指标体系到分析研究全过程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单阶段设计则是指对统计工作过程中某一个具体工作环节的设计。例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统计整理方案的设计,统计分析方案的设计等。

无论是整体设计还是专项设计,都可以分为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全阶段设计和单阶段设计各有分工,互有侧重。全阶段设计侧重于安排各阶段的联系与衔接,而单阶段设计则要求对每一阶段的工作和方法设计出具体的进度和实施方案。

统计设计的内容

1.统计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的内容。

统计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只是所包括的具体范围有所不同,基本内容一般是类似的。统计设计的具体内容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这是统计分析研究的基本手段,也是统计设计的首要内容。统计工作就是依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来对统计总体进行调查,从达到对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认识的。

(2)统计分组及其分组体系的设计。统计分组与统计指标并称为统计的两大基本要素或两大基本手段。统计指标体系必须产生在科学的统计分组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统计分组,统计只能产生描述总体外部基本特征的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而无法揭示统计总体内部各种结构特征和各种丰富的内部联系。

(3)统计调查方法的设计。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充分考虑研究对象及其统计指标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统计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对其准确性、可靠性的要求、统计力量和经费的允许情况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确定合理、有效的统计调查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调查效果。

(4)统计协调与关联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业务部门及各类企业、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以及不同社会公众对统计资料的不同要求,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等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及其相互联系的特点,做好协调和具体的安排,以保证统计资料的全面性、统一性和层次性。

(5)统计活动组织的设计。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统计力量作为保证来实现统计设计的目标,要对统计机构和非统计机构的整个统计力量及进行组织和安排。

2.全阶段设计的主要内容。

全阶段设计的主要内容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规定统计工作的目的,这是全阶段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统计对象范围、统计内容和方法等基本内容的出发点。

(2)确定统计对象的范围,即明确规定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范围。也就是说,要根据统计工作的目的,具体确定统计工作开展的范围,即在什么范围内向谁进行统计。

(3)规定统计工作的空间标准和时间标准。这里的空间标准是指构成调查对象的具体单位的地域属性,例如人口统计中常住人口的常住地标准,劳动工资统计中“谁发工资谁统计”的标准。这里的时间标准是指统计资料所属的时间范围。

(4)规定调查登记的项目、分组体系、指标体系以及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

(5)制定保证统计资料准确性的方法。提高统计数字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中心任务。因此,应根据影响统计资料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采取各种相应的对策措施尽量减少误差,提高统计资料的质量。

(6)规定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度,时间安排,各个阶段的联系和各个阶段的基本方法,以及统计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工作。

第四篇:统计学课后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4章练习题

1、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3、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称为()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4、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置上的值称为()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5、非众数组的频数占总频数的比例称为()A.异众比率 B.离散系数 C.平均差 D.标准差

6、四分位差是()

A.上四分位数减下四分位数的结果 B.下四分位数减上四分位数的结果 C.下四分位数加上四分位数 D.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中间值

7、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A.平均差 B.标准差 C.极差 D.四分位差

8、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A.标准分数 B.离散系数 C.方差 D.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2,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等于2倍的平均数 D.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A.68%的数据 B.95%的数据 C.99%的数据D.100%的数据

12、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4,其意义是()A.至少有75%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至少有8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至少有94%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至少有99%的数据落在平均数加减4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3、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

A.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C.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4、比较两组数据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15、偏态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程度。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态系数()A.等于0 B.等于1 C.大于0 D.大于1

16、如果一组数据分布的偏态系数在0.5~1或-1~-0.5之间,则表明该组数据属于()A.对称分布 B.中等偏态分布 C.高度偏态分布 D.轻微偏态分布

17、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是()A.等于0 B.大于0 C.小于0 D.等于1

18、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A.尖峰分布 B.扁平分布 C.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

19、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在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A.1200 B.经济管理学院 C.200 D.理学院

20、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A.众数 B.中位数 C.四分位数 D.平均数

21、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赞成 B.69 C.中立 D.22

22、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64.5和78.5 B.67.5和71.5 C.64.5和71.5 D.64.5和67.5

23、假定一个样本由5个数据构成:3,7,8,9,13。该样本的方差为()A.8 B.13 C.9.7 D.10.4

24、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D.众数>平均数 >中位数

25、在某行业种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A.28.46 B.30.2 C.27.95 D.28.12

26、在某行业种随机抽取10家企业,第一季度的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是:72,63.1,54.7,54.3,29,26.9,25,23.9,23,20。该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

A.28.46;19.54 B.39.19;19.54 C.27.95;381.94 D.39.19;381.94

2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侧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A.方差 B.极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27、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60~10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A.95% B.89% C.68% D.99%

28、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10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A.95% B.89% C.68% D.99%

29、某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80分,标准差是5分。如果已知该班学生的考试分数为非对称分布,可以判断成绩在70~90分之间的学生至少占()

A.95% B.89% C.68% D.75% 30、在某公司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测试中,新员工的平均得分是80分,标准差是5分。假定新员工得分的分布是未知的,则得分在65~95分的新员工至少占()A.75% B.89% C.94% D.95%

31、在某公司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测试中,新员工的平均得分是80分,标准差是5分,中位数是86分,则新员工得分的分布形状是()A.对称的 B.左偏的 C.右偏的 D.无法确定

32、对某个告诉路段行驶过的120辆汽车的车速进行测量后发现,平均车速是85公里/小时,标准差是4公里/小时,下列哪个车速可以看作是异常值()

A.78公里/小时 B.82公里/小时 C.91公里/小时D.98公里/小时

33、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A.3 B.13 C.7.1 D.7

34、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极差 B.四分位差 C.标准差 D.平均差

35、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是()A.极差 B.平均差 C.标准差 D.离散系数

36、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A.80 B.0.02 C.4 D.8

37、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38、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大 B.平均数大的,离散程度大 C.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小 D.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同

第五篇:课后作业答案

答:

一、文体特色

首先,我们要明确《野草》作为鲁迅开创的“独语体”散文已经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诗之先河。作为兼有诗歌和抒情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就表现形式来讲它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特色:

1. 是诗歌的一种,本质上属于诗;

2. 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

3. 篇幅短小,情感浓重,有诗的意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具有诗歌语言的精炼性和音乐

美;

4. 用散文形式写出,不受固定格式束缚,不分行,不押韵,有散文表现力的灵活性、多样

性;

5. 语言隽永,内容浓缩,耐人寻味。

其次,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散文诗,它还具有以下两个很重要的特色:

1.它的抒情性即抒情自我。例如: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也说:“大抵仅仅是随

时的小感想。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辞就很含糊了。”又说:“所以这也可以说,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渗白色小花,当然不会美丽。”鲁迅把有感而发都说成是“小感触”或“小感想”,其实它是作者的浓重情绪情感借社会人生某一事物而生发出来,抒写了作者在当时探索和战斗的那种特有的思想感情,是个人情绪情感在艺术上的渲泄。他把自己的散文诗看成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这说明作者在当时的特定社会背景下,所处的境遇,带有苦闷、彷徨、沉郁、寂寞的情绪,然而却仍然顽强不屈地生活着抗争着。“不会美丽”是指社会对它的压迫。但它是压不垮的,将顽强地艳放着。

2.它的“散文”定位。鲁迅《野草》中的篇章,既有叙事抒情式的,也有诗剧、寓言故事

和讽刺小品式的,像《过客》、《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狗的驳诘》等。这说明了散文诗应是诗和文(即各种文艺文体)的整合,它可以以文入诗,亦可以诗入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文,是诗与文交叉、渗透中产生的一种独立的自由的新文体,是一种艺术的新的“格式塔质”。

二、思想内容

首先,《野草》的基本思想内容大致可归纳为:

1.表现对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追求,赞扬为此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如《秋夜》描绘了在肃杀的秋夜里,自然界各种生物与暗夜及严寒抗争搏斗的诗的图景,用枣树坚强、挺拔的形象,象征革命者韧性战斗的精神,全篇充溢着一种诗意。其他如《好的故事》、《雪》等也属于这一类。

2.揭露黑暗势力,鞭挞社会丑恶,如《失掉的好地狱》,《狗的驳诘》、《这样的战士》等。

3.表现自我在彷徨与探索中孤独苦闷的情绪和矛盾的心情,如《希望》、《影的告别》、《过客》等篇。

其次,《野草》中还透露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内容,即鲁迅独特的人生存在体验和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这一生命哲学又包含了三方面内容:

1.韧性战斗的哲学。《野草》里有一篇东西就是《聪明人 傻子和奴才》要开个窗子,不行。最后把墙砸了,行了。非常艰苦,要改变一种东西。鲁迅对中国社会改革的艰难,艰难性了解的深刻,对于“五四”以来的青年,那种抗争的过分乐观、过分急躁的这样一种观察。他用他启蒙者特有的清醒,提出了长期作战的这样一种思想。《野草》开头的第一篇叫《秋夜》,暗示传达的就是这样一个思想,就是这样一种哲学。在《秋夜》中两个对立的势力,一个是以“夜空”为代表的;一个是以“枣树”为代表的,两边的势力。那么在两个势力的对峙中来抒发自己的这样一种生命哲学,就是要一种韧性的战斗,执着的韧性的战斗。

2.反抗绝望的一种哲学。例如在《希望》他用一种无可奈何的、缠绵的、悱恻的调子倾诉了自己这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痛苦:“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哪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其中,鲁迅用裴多菲的诗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发出了抗争绝望的声音,这里的“希望”,实际上正是“反抗绝望”的代名词。

3.向麻木复仇的哲学。鲁迅出于改造国民性的思想,对群众的精神麻木抱有一种激愤批判的情绪和思想。为此,他在《野草》里连着写了《复仇》《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把对社会精神现象的人生思考传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复仇(其二)》用了《新约全书》里耶稣受难的故事,第一篇《复仇》写群众做“戏剧”看客的麻木,第二篇《复仇》不仅写民众一般的麻木,而且写了民众的麻木到了怎样自私残忍的程度,表达的是孤独的先觉者对于社会上麻木庸众的复仇哲学与愤激情绪。

三、创作方法

(一)、运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尤其是象征手法,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四种:

1.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如《复仇》中全身裸露和看客永远对峙的青年男女,《颓败线的颤动》中垂老的女人,《这样的战士》中坚执投枪的战士,都不是写实的,而有着怪诞、变形、夸张的特点。

2.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如《秋夜》中枣树、花草、小青虫与星空的对立。《雪》中江南和朔方雪景的对衬,《好的故事》中那倒映在清澈河水中的山阴路上的美景,这些瑰丽的自然景观都是工笔结合着写意法绘出,带有象征寓意色彩。

3.借助于幻境,特别是梦境的象征性描写,《野草》中有七篇是专写梦境的,如《影的告别》等,造境的奇诡、怪诞前无古人,有一种阴森神秘的气氛。如果纵观《野草》,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是从《秋夜》入梦,至末篇《一觉》清醒,做了一个很长的“秋夜梦”。

4.借助于象征性的寓言故事的创造,如《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等,这些寓言幽默泼辣,意味隽永。

(二)、借鉴西方散文诗的艺术方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吸收中国寓言或短小散文传统的营养。在艺术上,鲁迅进行了广泛的吸取。包括了:

1.屠格涅夫散文诗启蒙主义的思想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法;

2.望·霭覃《小约翰》亲切优美的象征主义的笔致;

3.爱罗先珂童话饱含稚气和童心的抒情格调以及充满哲理的气息;

4.裴多菲诗歌中反抗虚无思想、坚韧前进的乐观精神;

5.尼采文章在冷峻中洋溢箴言和警句的风格特色等。

可以说鲁迅在《野草》中的创作方法除了运用一些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等创作手法,更坚持着一种共生、互补、融化、创造的美学观,是鲁迅在融化中西文化之长基础上的一种独具匠心的创造。

下载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统计学》课后作业及答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T 4、一般而......

    统计学简答题及答案

    统计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1.简述描述统计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目的。 概念:它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 研究内容: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和描述性分析......

    统计学作业

    本科生毕业去向抽样调查方案 进行本科生毕业去向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当今中南大学在校大学生的有关就业意向的各方面的信息。在高校就业率低迷的情况下,为同学们毕业后......

    辩论修养课后作业及期末答案

    1 在学习中,最重要的是:()。  A、发现  B、求合  C、效率  D、知识 我的答案:A 得分:33.3分 2 辩论的最终价值体现是:()。  A、口才  B、争胜  C、求和  D、谋利 我的答案:C 得分:33.3......

    卫生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合集五篇]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B B D B D 第二章 一、选择题:B C B D 第三章 一、选择题:C B A C CA C D A C第四章 一、选择题:C D B 第五章 一、选择题:C B E D CD D D......

    大学英语课后答案

    浅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先进的法治理念能够引领和指导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活动,是国家......

    北航《统计学》在线作业一答案

    1.??某学校有100名教职工,把他们的工资加总除以100,这是对100个( C)求平均数 A. 变量 B. 标志 C. 变量值 D. 指标 ??满分:4??分 2.??实施抽样中,先按某一标志将总体分成若干组,其中......

    大学语文课程作业及答案1

    大学语文作业1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侍坐》一章记述了孔子四位弟子申述各自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其中孔子“哂之”的是 A、“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