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4.10)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要点

时间:2019-05-14 02:3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4.10)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4.10)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要点》。

第一篇:(2015.4.10)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要点

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不仅得到国内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回应,而且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外国学者如何看“四个全面”?就这一问题,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知名学者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外籍高级研究员进行了笔谈。本报观察版分两期编发这组笔谈文章,今日推出上篇。

——编者

中国正在构建与世界共赢的格局 令人鼓舞的发展战略 卡洛斯·马格里诺斯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积极、果断的领导力是一份稀缺而珍贵的礼物

过去几年,世界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洲仍然在努力摆脱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国际政治议程也积累了许多棘手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令人鼓舞,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的努力和奉献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些内容都体现在激动人心的中国梦里。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旨在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它要求继续推进过去几十年成功的经济社会实践,促进创新、创业和贸易,从而为全体人民创造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主席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

能开辟通往繁荣和进步之路,让所有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享有充分的机会。全面依法治国构成了对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对延续中国经济奇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这也说明,经过多年聚焦于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努力,通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巩固既有成果以及增强社会公平的时机成熟了。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其他三个“全面”的必要手段,其中,消除腐败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

分层次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主要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元素。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驱动,需要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

可见,习近平主席的未来中国蓝图包含了一个战略目标和三个互相支持、互相影响的战略举措。在一个外国人眼中,还看到了他巨大的决心和魄力:除了要在国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在国际上还要承担建设性角色以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与沿线60多个国家紧密相关的发展战略。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是希望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和便利。此外,金砖国家刚刚成立了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且签署协议设立总额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基金,在必要时帮助成员国解决流动性问题。

这些仅仅是中国领导层为构建现代全球治理机制作出诸多贡献的一小部分。我深知,在新时代,国际社会需要新机制,不能用旧的组织机构解决未来的问题。中国正在构建与世界各国共赢的格局,推动实现新的国际平衡,在一个现代和进步的国际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目标。

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倡议密切相关,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在我看来,中国领导人具有明显的使命感。习近平主席对挑战很清醒,愿意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应对挑战。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这样积极、果断的领导力是一份稀缺而珍贵的礼物。(作者为全球中小企业

联盟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原总干事。周小林翻译 观点集萃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向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是一体的,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从中国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从中国与外部关系看,“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倡议,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既帮助沿线国家发展,也推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比如经济总量较大而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经济迅速崛起带来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外安全局势复杂;政府治理能力仍有待提高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将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治理腐败,加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性,将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更高效的政党组织,提升管理和主导社会变革的综合能力。总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向导。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助理鲍里斯·古斯列多夫(欣闻翻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解答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追求的目标。为此,国家必须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公平分配经济发展成果,但这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给世界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解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是通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等具体举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来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

等巩固其执政根基。“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既是为解决中国面临的诸如收入差距、贫困、环境和生活质量等问题而提出的,也将会促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以经济增长为导向转变为兼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显然,这将有效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韩国高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姜晟振(欣闻翻译 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变化。中国经济正在转向新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立足于国内消费和创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依赖出口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一些企业正在适应这种变化,拥抱新的生产技术。今天,中国的制造商能够生产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商品,并持有越来越多的专利,正在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移动。法治的完善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减少不平等和让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已纳入中国政府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清单。中国还明确提出,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根本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扩大就业,使工资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很明显,“四个全面”是一个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也会增强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下走向繁荣的能力。因此,这一战略布局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会被其他新兴国家认真观察以至模仿。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爱迪生·B·达席尔·菲略(徐娜娜、蒋黎黎翻译 “四个全面”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 尤科赛尔·戈迈兹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透露出很强的信息: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

形成。这一发展框架不仅对中国民众很重要,对于外国人也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中国各方面的政策和战略,影响中国改革进程以及今后的经济走势。就这一点看,“四个全面”为与中国经济相关联的所有利益群体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框架。

“四个全面”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和未来发展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积极向中等发达水平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目标。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一直充满活力。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中国家存在因改革乏力造成增长停滞的风险。全面深化改革能有效防止此类风险。无论开放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系统,还是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教育改革、环境保护,中国还有很多基本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地解决。可以预期,中国在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会时刻保持警醒,并使未来充满希望。

全面依法治国在短期内或许与中央银行和宏观经济政策没什么关联,但法律法规事实上对各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它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企业会从法治进程中收获很多。如果企业明确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它们就会更倾向于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

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有关。事实证明,善治是使政府和企业能够更好奉献社会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善治还能推动改革,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有利社会环境。

国际经验表明,落实经济规划需要高效率的中央银行。在这方面,中国的央行具有优势。

好的货币政策框架是有效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条件。货币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最开始,发展中国家在高通胀率的情况下维持价格和金融稳定,损失了一部分资本充足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同样失去了维持长期经济稳定的能力。目前,日本还在试图结束几十年的经济衰

退局面,欧洲也在未知的风险中努力推行货币政策。中国的表现很抢眼。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波动幅度很小。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学者发现,长期以来中国制定 5 年规划的作 用被大大低估了,中国的 5 年规划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称赞。如此看 来,中国人民银行既肩负着重任,也拥有较为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有着非常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同时正朝着人民币国际化、金融 市场和金融服务开放的方向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从来都不匆忙进行金融改革,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标 稳步推进改革。适应性的学习一直是中国央行的传统,这样可以避免 导致自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错误,也可以避免利率或汇率波动给经济 带来的损失。大量外汇储备为本国货币政策改革的独立性提供了保 障。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人民银行被认为是最好的中央银行。总之,“四个全面”对经济发展作出科学布局,富有效率的中央银 行保证各项经济规划得到落实,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光明。中国经济保 持持续健康发展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作者为土耳其 中央银行北京经济参赞。杨福鼎翻译)“四个全面”将强化中国经济特有优势 确保经济转型成功的战略布局 乌玛尔· 朱沃诺 《人民日报》(2015 年 04 月 10 日 07 版)中国坚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是获得成功的秘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影响中国,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积 极影响。中国社会越繁荣,中国经济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改革和转型 越成功,亚洲地区就会越受益。中国正处于向更为

成熟的经济体制迈进的转型期,“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能够确保中国经济转型成功。2015 年,中国制定了 7%的中 高速增长目标。中国经济转型还表现在消费与投资结构调整上。当人 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时,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 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这会增强经济增 6 长的可持续性。同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 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 点。中国有能力发展出一种政府和市场机制相互协同的体系。在市场 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竞争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提 供法律依据和确保经济发展公平公正。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试图采取这 一举措,但并未成功,原因是它们放任经济自由发展,结果与其初衷 ——建成成熟的市场经济——背道而驰,最终发展成为寡头政治集团 主导下的收入极度不平等的经济模式。还有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 陷阱”,不能顺利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是因为其 资源和技术能力不足以支撑创新经济。除此之外,不健全的法律体系 也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所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中国避免重蹈其他国家经济转型 失败的覆辙具有重大意义。“四个全面”将强化中国经济的特有优势: 在国家的合理指导下逐步完善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硬件和 软件,依法治国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等。这些优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加速 转型,实现由生产率提高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增长。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会给亚洲地区带来更多益处。中国将减少大量 低端商品出口,转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且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以此实现贸易平衡、共同繁荣。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国获得成功的保障。在政治发展中,中国 不会实行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让公开的冲突和短视的政策阻碍经济 发展。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加强党纪和问责制有效惩治腐败。问责制度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是 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在对待国有经济的态度上,中国也坚持了自己的 主张。实践证明,消除国有经济不是一个好的决策,很多国家做过尝 试,结果一败涂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政府掌握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此同时,实现经营管理透明化、责任化。国际社会正在密切关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7

如何实施。甚至连那些通常建议经济和政治自由化的评论家也在说,如果能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就有成功的可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坚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是获得成功的秘方。(作者为印度尼西 亚信息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席。吴玥翻译)8

第二篇:(2015.4.10)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

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不仅得到国内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回应,而且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外国学者如何看“四个全面”?就这一问题,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知名学者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外籍高级研究员进行了笔谈。本报观察版分两期编发这组笔谈文章,今日推出上篇。

——编者

中国正在构建与世界共赢的格局

令人鼓舞的发展战略

卡洛斯·马格里诺斯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在我们生活的年代,积极、果断的领导力是一份稀缺而珍贵的礼物

过去几年,世界在政治和经济上都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特别是欧洲)仍然在努力摆脱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国际政治议程也积累了许多棘手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令人鼓舞,受到国际社会关注。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的努力和奉献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这些内容都体现在激动人心的中国梦里。它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旨在满足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它要求继续推进过去几十年成功的经济社会实践,促进创新、创业和贸易,从而为全体人民创造工作岗位和发展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主席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

能开辟通往繁荣和进步之路,让所有中国人活得更有尊严、享有充分的机会。全面依法治国构成了对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对延续中国经济奇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这也说明,经过多年聚焦于经济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努力,通过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来巩固既有成果以及增强社会公平的时机成熟了。全面从严治党是保障其他三个“全面”的必要手段,其中,消除腐败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前提。

分层次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主要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本元素。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的驱动,需要全面依法治国的保障,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的引领。

可见,习近平主席的未来中国蓝图包含了一个战略目标和三个互相支持、互相影响的战略举措。在一个外国人眼中,还看到了他巨大的决心和魄力:除了要在国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在国际上还要承担建设性角色以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是与沿线60多个国家紧密相关的发展战略。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是希望为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和便利。此外,金砖国家刚刚成立了初始认缴资本为500亿美元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且签署协议设立总额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基金,在必要时帮助成员国解决流动性问题。

这些仅仅是中国领导层为构建现代全球治理机制作出诸多贡献的一小部分。我深知,在新时代,国际社会需要新机制,不能用旧的组织机构解决未来的问题。中国正在构建与世界各国共赢的格局,推动实现新的国际平衡,在一个现代和进步的国际社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国内目标。

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倡议密切相关,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在我看来,中国领导人具有明显的使命感。习近平主席对挑战很清醒,愿意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应对挑战。在我们生活的时代,这样积极、果断的领导力是一份稀缺而珍贵的礼物。(作者为全球中小企业

联盟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原总干事。周小林翻译)

观点集萃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中国发展新阶段的向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是一体的,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三大战略举措。从中国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和提高增长质量。从中国与外部关系看,“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倡议,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既帮助沿线国家发展,也推动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巨大挑战,比如经济总量较大而人均国民收入较低;经济迅速崛起带来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外安全局势复杂;政府治理能力仍有待提高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将为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治理腐败,加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性,将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更高效的政党组织,提升管理和主导社会变革的综合能力。总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向导。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助理鲍里斯·古斯列多夫(欣闻翻译)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解答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追求的目标。为此,国家必须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公平分配经济发展成果,但这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给世界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解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中国的发展方向是通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等具体举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来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作风建设

等巩固其执政根基。“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系统,既是为解决中国面临的诸如收入差距、贫困、环境和生活质量等问题而提出的,也将会促使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以经济增长为导向转变为兼顾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显然,这将有效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韩国高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姜晟振(欣闻翻译)

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变化。中国经济正在转向新的发展模式: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立足于国内消费和创新,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依赖出口和大型基础设施投资。一些企业正在适应这种变化,拥抱新的生产技术。今天,中国的制造商能够生产一些世界上最先进的商品,并持有越来越多的专利,正在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移动。法治的完善有利于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减少不平等和让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已纳入中国政府要优先解决的问题清单。中国还明确提出,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根本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扩大就业,使工资持续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很明显,“四个全面”是一个实现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也会增强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下走向繁荣的能力。因此,这一战略布局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会被其他新兴国家认真观察以至模仿。

——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爱迪生·B·达席尔·菲略(徐娜娜、蒋黎黎翻译)

“四个全面”引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形成

尤科赛尔·戈迈兹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透露出很强的信息:一个新的发展框架正在

形成。这一发展框架不仅对中国民众很重要,对于外国人也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中国各方面的政策和战略,影响中国改革进程以及今后的经济走势。就这一点看,“四个全面”为与中国经济相关联的所有利益群体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框架。

“四个全面”充分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和未来发展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积极向中等发达水平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目标。

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一直充满活力。从国际经验看,发展中国家存在因改革乏力造成增长停滞的风险。全面深化改革能有效防止此类风险。无论开放资本账户、开放金融系统,还是推进社会保障建设、教育改革、环境保护,中国还有很多基本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地解决。可以预期,中国在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会时刻保持警醒,并使未来充满希望。

全面依法治国在短期内或许与中央银行和宏观经济政策没什么关联,但法律法规事实上对各行业都有很大影响,它是经济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企业会从法治进程中收获很多。如果企业明确什么是法律允许的、什么是法律禁止的,它们就会更倾向于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

全面从严治党与国家治理有关。事实证明,善治是使政府和企业能够更好奉献社会的关键因素。不仅如此,善治还能推动改革,增强人们的法治意识,并为经济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有利社会环境。

国际经验表明,落实经济规划需要高效率的中央银行。在这方面,中国的央行具有优势。

好的货币政策框架是有效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条件。货币政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最开始,发展中国家在高通胀率的情况下维持价格和金融稳定,损失了一部分资本充足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同样失去了维持长期经济稳定的能力。目前,日本还在试图结束几十年的经济衰

退局面,欧洲也在未知的风险中努力推行货币政策。

中国的表现很抢眼。中国经济增长稳定,波动幅度很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学者发现,长期以来中国制定5年规划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中国的5年规划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称赞。如此看来,中国人民银行既肩负着重任,也拥有较为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国有着非常灵活的货币政策体系,同时正朝着人民币国际化、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开放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从来都不匆忙进行金融改革,而是按照自己的目标稳步推进改革。适应性的学习一直是中国央行的传统,这样可以避免导致自生性金融危机爆发的错误,也可以避免利率或汇率波动给经济带来的损失。大量外汇储备为本国货币政策改革的独立性提供了保障。在主要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人民银行被认为是最好的中央银行。

总之,“四个全面”对经济发展作出科学布局,富有效率的中央银行保证各项经济规划得到落实,中国经济前景充满光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本身,就是对全球经济的巨大贡献。(作者为土耳其中央银行北京经济参赞。杨福鼎翻译)

“四个全面”将强化中国经济特有优势 确保经济转型成功的战略布局

乌玛尔·朱沃诺

《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0日07版)

中国坚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是获得成功的秘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影响中国,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积极影响。中国社会越繁荣,中国经济在法治环境下进行的改革和转型越成功,亚洲地区就会越受益。

中国正处于向更为成熟的经济体制迈进的转型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够确保中国经济转型成功。2015年,中国制定了7%的中高速增长目标。中国经济转型还表现在消费与投资结构调整上。当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时,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这会增强经济增

长的可持续性。同时,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国有能力发展出一种政府和市场机制相互协同的体系。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通过竞争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政府的职责主要是提供法律依据和确保经济发展公平公正。很多发展中国家也试图采取这一举措,但并未成功,原因是它们放任经济自由发展,结果与其初衷——建成成熟的市场经济——背道而驰,最终发展成为寡头政治集团主导下的收入极度不平等的经济模式。还有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顺利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是因为其资源和技术能力不足以支撑创新经济。除此之外,不健全的法律体系也不利于经济长远发展。

所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中国避免重蹈其他国家经济转型失败的覆辙具有重大意义。“四个全面”将强化中国经济的特有优势:在国家的合理指导下逐步完善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依法治国以及合理配置资源等。这些优势有助于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实现由生产率提高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增长。

中国经济转型成功会给亚洲地区带来更多益处。中国将减少大量低端商品出口,转而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且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以此实现贸易平衡、共同繁荣。

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中国获得成功的保障。在政治发展中,中国不会实行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让公开的冲突和短视的政策阻碍经济发展。中国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加强党纪和问责制有效惩治腐败。问责制度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是典型的正相关关系。在对待国有经济的态度上,中国也坚持了自己的主张。实践证明,消除国有经济不是一个好的决策,很多国家做过尝试,结果一败涂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政府掌握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与此同时,实现经营管理透明化、责任化。

国际社会正在密切关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如何实施。甚至连那些通常建议经济和政治自由化的评论家也在说,如果能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政策,就有成功的可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坚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是获得成功的秘方。(作者为印度尼西亚信息与发展研究中心主席。吴玥翻译)

第三篇: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摘要】近些年来,外国学者越来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以关注,他们着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以各自不同的理论及背景,得出各种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国学者;

近些年来,外国学者越来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以关注,他们着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以各自不同的理论及背景,得出各种不同的认识和评价。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认识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国外学者的认识不尽一致。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纽约政经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创始人伊恩.雷布里默,一位“国家资本主义”论的忠实鼓吹者,认为现在世界上有一个自由市场模式,还有一个国有资本模式,中国就是国有资本模式的代表。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美国的消费能力下降、中国的能力上升,再加上中国政府的过分自信以及中国模式的不同,造就了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兴起[1]。

“国家资本主义”产生于全球专制政权,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制造财富,而是为了确保财富创造不会威胁到统治精英的政治势力;其操纵者惧怕创造性破坏,因此当老的产业消亡,工人失去工作和薪酬时,就会促使公民上街向当局挑战。其用意在于劝说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等)放弃参与制订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努力,阻止这些国家的良好发展势头。但这也从反面透露出一个信息,即某些发达国家及其利益集团,担心新兴市场国家采取超越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有效措施,在合法的国际竞争中快速发展,妨碍发达国家及其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2]。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认为,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主导性发展[1]

。2003年后中共领导人的政策选择与中共执政合法性的需求,共同促使了以国有企业高速发展为代表的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他还预测说,在2012年之前,中国将延续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国家资本主义论”的提出,反映了“后危机时

代”海外舆论观察和把握中国发展形势的一个新动向,是继“儒家资本主义”、“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等定位之后的新概括。这种观点无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把独特的中国发展道路先验地放进资本主义范式中加以审视,自认为洞悉了中国奇迹的全部奥妙,实际上并没有逃脱西方中心主义和历史终结论的窠臼——骨子里仍然把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看作是现代化的唯一模式,凡是那些与此不同的发展道路,都被视作另类或异端,因而都是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国家资本主义论”者从创造中国奇迹的若干表面现象和局部特征入手,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方法是主观的,其结论是武断的(2)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阶段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在实效层面无疑是成功的,但其推行的“渐进式改革”只不过把俄罗斯或东欧做过的事情推迟进行而已。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融合体。法国学者罗兰•列夫认为中国的“现实社会主义”,事实上是混合了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现代化”的新颖形式和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变种,但只要行得通,照样可以为我所用,这就是中国的特色[3]。

(3)后社会主义阶段

日本共产党资深理论家不破哲三认为,列宁挑战市场经济的历史与中国1949年之后所走的道路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的发展进程也类似于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时的基础,可以说,今天的中国正进入一个类似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阶段,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后社会主义”[4]。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阿里夫•德里克教授在《后社会主义? ———反思“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中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以一种与现实没有任何显著联系的历史观来为自己辩护的。” 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故意留有余地,因为它试图在概念上捕捉的历史环境的特征极其模糊不清”

[5]

。正是由于他所认为的中国意识形态的矛盾性和不确

定性,他提出像中国这类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发生的转型

或者变化可以用“后社会主义”这个名词进行定性。后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不预示社会主义的终结,而是在原有社会主义的概念陷入矛盾时,使人们能够以新的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反思社会主义。在他看来,“西方一些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误解为资本主义和毫无约束的自由企业。我认为有些人不是误解,而是要以资本主义的理想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导向”。

约翰•奈斯比特夫妇在《中国大趋势》中谈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的争论时指出[6],仅仅根据对邓小平“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名言的误读而进行“关于中国是否是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披着资本主义外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争 论是没有意义的”。他们认为,尽管中国在经济上采取了一种拥抱“黑猫白猫”的方式,实行改革开放,但是中国政治“猫”的颜色从未改变,西方式的所谓民主也从未在中国兴起。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姓“资”也不 姓“社”波兰马克思主义者、波兰科学院哲学和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亚当·沙夫在《我的中国观》的文章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中国式社会主义,也不是中国式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7]。他认为,中国的社会形态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无法给予明确的界定。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诺兰(Peter Nolan)在《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的文章中指出,“如果我们所说的‘第三条道路’是指国家与市场之间的一种创造性、共生的相互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中国2000 多年来一直在走它自己的第三条道路。这是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国的第三条道路是一种完整的哲学,把既激励又控制市场的具体方法与一种源于统治者、官员和老百姓的道德体系的深刻思想结合在了一起。”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与经典社会主义相异的“第三条道路”[8]。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绩效越来越突出,“中国模式”成为国外学者们热烈讨论的主题。在乔舒亚·库珀·雷默的文章《北京共识:论中国实力的新物理学》发表之后,“中国模式”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他在文章中指出:“中国正在指引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在有一个强大重心的世界上保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治选择。这些国家不仅在设法弄清如何发展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想知道如何与国际秩序接轨,同时使他们真正实现独立。我把这种新的动力和发展物理学称为‘北京共识’。”其实,“北京共识”也好,“中国模式”也

好,都是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另一种解读[9]。

俄国学者杰柳辛在《“中国的资本主义”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谈到一些人称中国的现行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另一些人称之为“中国的资本主义”。他认为这种争论没有意义,因为问题不在于名称,只要改革的结果使人民生活能够得到改善,使经济、社会、政治进一步发展,那么,世界上具有最独特和最古老文化的国家挂什么招牌并不重要

[10]。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认知

中国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的显著特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外学者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1)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 美国有大约60%的左翼学者持此观点。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更多地应与计划经济相联系,而不是与市场相联系。中国政府的“市场改革”规划,本意是要恢复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结果却造成了国家越来越走向资本主义道路,日益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态度陷入外国的支配[3]。

(2)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属社会主义性质 法国学者托尼•安德烈阿尼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保留了国家计划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只不过通过间接手段进行,其作用十分强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还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而这种文明又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明[11]。

(3)中国是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探索自己的“第三条道路”。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洪朝辉认为,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既不是西方教科书上所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西方典型的市场经济,它是建立在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之上的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本杂交的混合经济。

“世界的未来属于中国”,这是保加利亚年内畅销新书《处在21世纪转折期的中国经济》里的一句名言,而这部著作在刚刚问世不久便被抢购一空。作者尼·波波夫院士是保加利亚著名学者、保中友好联合会主席,曾3次造访中国,长期关注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他高度评价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最近10年,是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最为曲折的10年,也是成就最大的10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改革开始步入攻

坚阶段。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改革和开放作出全方位部署。决议明确提出,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可以说,上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对于确保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中国着手解决深层次改革问题的过程中,恰遇国际金融危机肆虐,这给中国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了难度。既要保增长,又必须深化改革,这需要中国领导人拿出非凡的智慧和魄力[12]。他认为,世界的未来发展将不会单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进行。除资本主义国家外,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还有社会主义国家,而首先是GDP总量继美国之后已跃居全球第二的中国。在令世界震颤的经济衰退中,认同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国家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据我了解,表示世界未来属于中国的,已不单纯是资本主义国家管理集团的代表人物,还有社会科学界一些公认的世界顶级人物。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解读

美籍华人、麻省理工学院的黄亚生教授在《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一书中,尖锐的指出中国的政治体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用国家的掠夺之手牺牲全社会。文中从公务员提薪、农村土地征用、政府腐败等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政治进行抨击[13]。

而对于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在 2001 年,在美国民主理论家拉里•戴尔蒙德(Larry Diamond)主编的《中国的选举与民主》一书中,大部分作者对中国的民主化前景却表现出乐观的态度。有的作者认为,支持改革的精英将会同普通公民一道,最终形成一种民主的政治体制;有的相信,中国的文化能够支持民主政治的建设,并为民主政治的巩固做出贡献。

2007 年《印度信息网》认为,与西方民主中强调竞争、参与不同,中国民主强调人民当家作主,这种民主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所以“中国式民主制度正在成为世界民主制度的一种新模式”[14]。

关于这种新模式的特点,美国卫斯理大学哲学系教授史蒂芬C•安格尔(Stephen C.Angle)在一篇题为《我们必须选择自己的领导人吗?——中国的人权与政治参与》的文章中认为,中国最明显的政治体制是“民

主集中制”。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董事会主席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指出,中国目前所想的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定义有所不同,尽管他们认识到选举的作用,但还是坚称实行“审议”形式的政治比多党公开竞争权力更合适。

德国《新德意志报》2008年 2 月 7 日的文章说:“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强调中国民主道路要走自己的路,也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民主的价值取向当然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理论预设。他的结论是,“中国不拒绝民主,但也不简单输入民主。这是中国有序民主的希望。”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解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建设。

外国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解读,一方面肯定文化在增强中国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中国文化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过程中十分独特。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以其历史的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已经、并将继续对世界发挥惊人的文化影响力。”美国尼德兰环球娱乐公司总裁尼德兰说[15]。

很多外国人士谈到中国文化,认为其所以从未间断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开放性、包容性与和谐性的特点。莫斯科东方学院手稿研究所所长波波娃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了许多外国文化的优长。在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特有的包容性使其成功吸收了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和西方市场经济体制的精髓,直至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如何加强当代创新文化的对外传播?瓦萨里说:“如太极拳、警句或书法,这些领域是迷人的,但我并

不认为这些东西能吸引大多数西方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今天的中国,电影、音乐、经济和政治发展,简言之是中国当代文化。”安德鲁·塞耶斯说:“京剧、杂技等传统艺术形式确实具有巨大的魅力,但是西方观众更希望看到反映中国当下社会发展状况和思潮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张西立,国外有关中国发展现状的舆论动向[N],学习时报,2010,10.[2] 程恩富,侯为民,乱贴“国家资本主义”标签用意何在?[N],人民日报,2012,5.[3] [4] [5] [6]

徐觉哉,国外学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 3期,P44.[日]不破哲三,マルクスの“科学の目”――二十一世紀の資本主義と社会主義[J],発行ジャパンプレスサービス、,2003(1).秦益成,李荷英,国外学者政要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国外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105页.[美]约翰·奈斯比特,[德]多丽丝·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B],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09 年版第4页.A.沙夫,我的中国观[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4).[英]彼得•诺兰,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J],英刊《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2005年第1期.[美]乔舒亚·库珀·雷默,The Beijing Consensus: Notes on the New Physics of Chinese Power,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2004.[7] [8] [9]

[10] [俄]杰柳辛,“中国的资本主义”还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J],《国外社会科学》1994 年第 4 期.[11] 徐觉哉(整理),国外学术界热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续[J],《社

会科学报》,2008年5月 8日第007版.[12] 张春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N],经济日

报,2012年07月14日.[13] 黄亚生,《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B],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P166.[14] 佟德志,海外褒贬不一的“中国式民主”[N],新华网,2007,5.[15] 李舫,外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文化[N],人民日报,2011 年10 月日/第 017 版.

第四篇:四个外国经典故事

四个外国经典故事

1.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个孩子。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著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狐狸,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误会的事,是人往往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之下所发生。误会一开始,即一直只想到对方的千错万错;因此,会使误会越陷越深,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人对无知的动物小狗发生误会,尚且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这样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则其后果更是难以想像。

2.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著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帮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3.且慢下手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那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四个月过去,就在真正努力为新主管感到失望时,新主管却发威了--坏份子一律开革,能人则获得晋升。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四月表现保守的他,简直像是全然换个人。新年终聚餐时,新主管在酒过三巡之后致词:「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往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

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说到这儿,主管举起杯来:让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这办公室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4.宽大

这是一个来自越战归来的士兵的故事。他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告诉他们:“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不情之请。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当然好啊!”他们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的。”不过儿子又继续下去“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臂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儿子,我很遗撼,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父亲又接著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忘了他,他会找到自己的一片天空的。”就在此时?挂上了电话,他的父母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了。几天后,这对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相信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于是他们伤心欲绝地飞往旧金山,并在警方带领之下到停尸间去辨认儿子的遗体。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没错,但惊讶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故事中的父母就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要去喜爱面貌姣好或谈吐风趣的人很容易,但是要喜欢那些造成我们不便和不快的人却太难了。我们总是宁愿和那些不如我们健康,美丽或聪明的人保持距离。

然而感谢上帝,有些人却不会对我们如此残酷。他们会无怨无悔地爱我们,不论我们多么糟总是愿意接纳我们。今晚在你入睡之前,向上帝祷告请?赐给你力量去接纳他人,不论他们是怎么样的人;请?帮助我们了解那些不同于我们的人。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种神奇的东西称为「情」,你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发生何时发生,但你却知道它总会带给我们特殊的礼物。

你也会了解友情是上帝给我们最珍贵的赠与!朋友就像是稀奇的宝物。他们带来欢笑,激励我们成功。他们倾听我们内心的话,与我们分享每一句赞美。他们的心房永远为我们而敞开。现在就告诉你的朋友你有多在乎他们。

第五篇:学者观察全面理解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学者观察全面理解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今日,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欧阳淞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撰文指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

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学者认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解决中国实际问题而形成的重大战略布局,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具体体现和重大发展。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把握和运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要求。“四个全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统筹协调的基本要求,其中每一个“全面”的提出都是一个历史进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则是在更大范围的顶层设计和协调行动,是更大的历史进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既有伟大事业又有伟大工程,统一于我们党治国理政伟大实践。这一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坚持和发展。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目的的基本观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贯穿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历史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这一战略布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矛盾和动力学说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注重整体谋划的前提下牵住“牛鼻子”,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这一战略布局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政党领导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总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精髓和本质特征。

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色:

“四个全面”反映时代发展对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要求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学者在文章中指出,要做到在开拓中前进,就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对所处时代的基本特点、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作出准确判断和深刻阐释,形成反映时代要求、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和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这样。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时代的要求出发,创造性地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既立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又充分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2015年2月11日,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这就告诉我们,“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全面把握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布局,体现了我们党发现问题的高度敏锐、正视问题的高度清醒和解决问题的高度自觉。同时,“四个全面”也是充分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着眼于我国发展依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历史方位、着眼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现实情况、着眼于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与两个“五位一体”水乳交融、息息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五位一体”在目前阶段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五位一体”的强大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两个“五位一体”的基本方略,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两个“五位一体”的政治保证。“四个全面”中前三个“全面”同最后一个“全面”即全面从严治党,又体现了伟大事业同伟大工程的辩证统一关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两个“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的题中应有之义。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学者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在现阶段就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全面”把远大理想转化为阶段性的战略目标,把相对抽象的两个“五大建设”转化为明确的战略举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对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蕴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锦绣前程:

为如期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为了实现中国梦而提出的宏大战略布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行动指南。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直接指导。到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发展阶段。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反映了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反映了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潮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党的建设是关键,三大战略举措服从和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四个全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同步同向,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指导。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意义不仅限于建党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这一目标的实现必将为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将形成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对于从建党一百周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那28年的奋斗,对于党和人民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都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下载(2015.4.10)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4.10)外国学者看“四个全面”(上)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个全面[范文模版]

    四个全面:继往开来的重大战略布局 历史如同人生,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统战系统学习四个全面论文要点

    明确职能定位率先践行“四个全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 战略部署,确立了党和国......

    四个要点

    一、加强队伍建设,筑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基础。按照“五个好”党组织的具体要求,坚持做到以创新的精神抓班子、带队伍,以务实的作风抓基层、打基础,以科学的方法抓培训、强管理。......

    政治四个全面(范文模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1)2014年12月,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

    四个全面 解读

    四个全面解读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指南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使中国特......

    四个全面5篇范文

    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教研室特编辑此讲稿。请各位任课老师务必将“四个全面”纳入本期“毛中特”教学。该讲稿主要根据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员文章编......

    四个全面学习材料

    四个全面学习资料 一、含义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

    四个全面论文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