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字塔读书笔记
如何使用金字塔原理来组织思想?------------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商务活动中,人们总需要以一定的方法组织自己的思想,并以合理的方式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表达给他人,以达到说明情况、获得理解或请求帮助等目标。然而,很多人对自己的想法都没有清晰的认识,也不能很好的组织自己的思想,更无法清晰的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介绍了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更有逻辑性的思考和表达的。1.什么是金字塔结构?
一个思想之下有一组具有相同范畴,呈一定逻辑结构的子思想,共同支撑该上一级思想,这种思想结构可称为金字塔结构。
该组思想具有相同范畴,如同属于原因、问题、建议等;该组思想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顺序,如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该组思想共同支撑上一级思想,上一级思想是该组思想的概括总结或是其结果。一个金字塔结构向上或向下延伸可得到一个整体的金字塔结构,从而形成一个只具有一个中心思想的金字塔结构,组成一片文章(或其一个章节、一个段落)。2.金字塔结构有什么作用? 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更好的组织自己的思想。
金字塔结构要求人们对自己的一系列思想以最具体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时,要求根据金字塔原理进行组织。当这样做的时候,人们会需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思想提问和回答,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最终直达最想要表达的那个唯一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人们最终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这一过程,人们也把凌乱的各个思想,通过金字塔结构组织了起来。同时,金字塔原理可以帮助更好的表达思想。
将思想通过金字塔原理组织起来后,再以金字塔结构表达给读者时,读者会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即使不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但也可以更容易的理解作者的思路。因为读者在接受观点时,其思想过程是先接受信息,再从信息上提炼出思想,再连接上下文的总体思想,从而得出最终的观点。金字塔结构首先将思想之间的结构告诉读者,降低了读者理解起来的困难,因此,其思路更容易被读者理解。3.如何使用金字塔原理?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可以构建金字塔结构:
自上而下法
1)明确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
在某一主题之下,通过思考表达的对象来确定可能产生的疑问。2)回答读者产生的疑问
通过对读者疑问的回答,来确定金字塔结构中唯一的中心思想; 3)重复以上过程
提出的中心思想又可能引发读者的进一步疑问,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疑问再次进行回答,这些回答就形成了中心思想之下的第二层次关键思想;同理,仍要继续对读者关于第二层次关键思想产生的疑问再次回答,形成第三层次思想;通过以上不断的疑问与回答过程,最终形成全篇的金字塔结构;
自下而上法
1)更加具体的表述思想
对所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进行更加具体的描述,以便于更好的明确该组思想的逻辑结构; 2)对思想进行分组
对所有的思想进行分组,如通过原因、结论、步骤等进行分组; 3)明确分组思想的逻辑结构
对已经分组的思想,考察其逻辑结构,如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4)对分组思想进行概括总结
对该组思想提出总括思想,即形成上一层思想。5)对概括性思想进行延伸
对概括性思想进行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最终形成最上层的中心思想,搭建出整个金字塔结构。篇二: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法律学习需要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张亚光 1108030 《金字塔原理》一书教我们运用金字塔原理去逻辑的表达、思考、解决问题。而对于学习法律的我们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的内涵是用逻辑去解决问题。我们学习法律都知道,法律所涉面之广,虽涉及知识之多是为我们所共识的。如何学习这一综合性学科,了解庞大的法律体系是我们所一直探索追求的。《金字塔原理》中提到了一个“奇妙的数字‘7’,指出“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
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庞杂的信息在一时间涌向受众时,” 受众往往会选择性的接收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内容无法使受众接受,并记忆,这是知识的传达者和接收者所不乐意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受众能更容易的接受信息,也为了使我们能更轻松的记忆信息,便需要我们运用金字塔原理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再呈现出来。这样,我们先记忆出大的分类,再随之而牵出大分类下的小项目,如此便使得原本冗杂的信息能更加有条理的传达、记忆。
对信息分类是个很好的记忆与表达方法。而另一个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是结论先行。就是说在表达时,我们先将自己的结论传达给受众,然后再把立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这在我们进行案例分析时尤为常见。当我们表达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的观点时,我们往往在综合考虑分析整个案件后得出一个
《金字塔原理》所要传达的方法、理论还有很多,包括序言的写法、演绎推理的步骤等等。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学习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绝非易事。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的理念和方法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与运用中慢慢体会的。书本读完了,而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过程才刚刚开始。如何把金字塔原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尤其是法律的学习中是我今后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深入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内涵,学以致用,运用好金字塔原理去表达,去思考,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篇三:金字塔原理 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你怎样处理写作中逻辑不清晰问题的书,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与人沟通,如何简明扼要地进行写作。采用金字塔方法,能避免逻辑混乱或不清晰。通过对《金字塔原理》的阅读后,让我学到了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让对方更容易的理解自己。其实说和写很容易,但想把一件事情或是一个思想说好和写好并不容易。
《金字塔原理》中所引用的米勒的“神奇的数字七”中所阐述的:“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是非常实用的,自从我懂得了这一理论后,每当在写作时都尽量将要点归纳到不超过5点,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实金字塔原理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并且对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如果我们能把这种逻辑思维方式经常的加以练习,那么在写作和语言能力上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对于学习工作中的我们已经养成了事实胜于雄辩的习惯。而作者无论在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中,都极尽用简单的例子将深刻的道理表达出来,让我们一目了然。比如在如何构建金字塔时,作者讲述了如何使用自下而上的思考为自上而下的金字塔构造创造条件。构造金字塔时,我们首先提出主题思想,这便是金字塔的塔顶;然后针对这个思想,设想从哪些方面来确立塔顶的支撑点,然后开始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序言写作,最后才是塔基的材料。当我们自上而下的构造之后,就是自下而上思考建塔的过程。比如列出塔基上表达思想的所有要点,然后找出各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得出金字塔塔顶的结论。从表达的逻辑,到思考的逻辑,再到解决问题的逻辑,最后到演示的逻辑,这便是思考逻辑的金字塔理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得到了一个完美的作品。
《金字塔原理》中“自上而下”的文章结构,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通过对事项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书面文章要有“金字塔结构”,最顶部就是文章想表达的思想,最底层的就是由句子组成的段落,每个段落只包含一个思想,几个段落形成一个章节,若干个章节就形成一篇文章。文章中的思想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则: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组织思想的四种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
2、时间顺序;
3、结构顺序;4重要性顺序。文中提到的原则中的tops原则:t(targeted)有的放矢;o(over-arching)贯穿整体;p(powerful)掷地有声;s(supportable)言之有据,这些在今后的写作上还有思考上都有帮助。总之,《金字塔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式,帮助我们怎样理清自己的思路,怎么让别人清楚知道我们所表达的东西。
第二篇:《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读完《金字塔原理》,我好似接受了一次逻辑结构设计的重新洗礼,乍一看,这本书的内容讲的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但当仔细拜读之后,就会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感。
《金字塔原理》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以柔克刚,用情景和案例将我带入一个易于理解的关于文字的逻辑世界。之前也有很多老师曾说过,写文章要有逻辑性等话语,不过如何才叫有逻辑、这样写为何不够有逻辑性、怎样可以变得更有逻辑性的解释却并不多,看了这本书之后,对于“向上”、“向下”以及“横向”联系等逻辑关系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金字塔原理》不仅在写作上,更关键的是在思考逻辑上帮助我理清了思路。例如,有时我会根据现有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对于素材本身的逻辑关系可能没有重新的梳理,因此,形成的文件或多或少会有逻辑不清晰的地方;而若是暂时不考虑素材本身,先直接按照目标需求进行逻辑架构的搭建,再对素材按照搭建好的逻辑进行区分整理,反而会更为快速的形成准确的文章架构和纲要。
《金字塔原理》帮助我在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界定问题”和“结构性的分析问题”有条不紊的进行应对。首先,遇到问题时要明确应该做什么,然后从资料入手,建立逻辑树,进行是非问题分析,这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明晰的应对方案必将很快会水落石出。
知道不等于学会,学会不等于做到,《金字塔原理》始终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产生价值,才能对自己实现有效的提升,才能让问题得到最快速和最高效的解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温故而知新,将书中的案例和分析方法再多读几遍,加深理解,更好地将文中的思路运用到写作、思考和问题的解决上,相信这些思路和方法一定会让自己受益匪浅、受用一生。
第三篇: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法律学习需要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张亚光 1108030 《金字塔原理》一书教我们运用金字塔原理去逻辑的表达、思考、解决问题。而对于学习法律的我们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的内涵是用逻辑去解决问题。我们学习法律都知道,法律所涉面之广,虽涉及知识之多是为我们所共识的。如何学习这一综合性学科,了解庞大的法律体系是我们所一直探索追求的。《金字塔原理》中提到了一个“奇妙的数字‘7’,指出“人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一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出现需处理项目增加到4—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纳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庞杂的信息在一时间涌向受众时,”受众往往会选择性的接收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内容无法使受众接受,并记忆,这是知识的传达者和接收者所不乐意的结果。因此,为了使受众能更容易的接受信息,也为了使我们能更轻松的记忆信息,便需要我们运用金字塔原理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然后再呈现出来。这样,我们先记忆出大的分类,再随之而牵出大分类下的小项目,如此便使得原本冗杂的信息能更加有条理的传达、记忆。
对信息分类是个很好的记忆与表达方法。而另一个比较好的表达方法是结论先行。就是说在表达时,我们先将自己的结论传达给受众,然后再把立论的理由一层一层的展开。这在我们进行案例分析时尤为常见。当我们表达自己对案例的分析的观点时,我们往往在综合考虑分析整个案件后得出一个当事人有罪、无罪或是该处以何种惩罚的结论。然后再对案件抽丝剥茧,逐步分析,为什么认定当事人有罪,为什么处以这样的处罚。紧紧围绕着已给出的结论,从案例中寻找支持结论的证据,最终使结论正确而有说服力,也可以使自己的陈述连贯而紧凑。当然,这只是表达时所用的方法,在对案情的分析过程中并不一定要先得出结论再分析,对案情的分析过程是可以逆而行之的,对案情抽丝剥茧,提炼出结论。然而,表述观点时采用结论先行,一方面,可以使受众更清晰的了解到你所要表达观点;另一方面,后面的分析全部围绕结论而展开,罗列支持结论的证据,可以使前后的表述有更强的逻辑性,文字更具严谨性。如果不先把结论呈现出来,就很容易造成你讲了半天人们还是无法理解你的意思。在《洞穴奇案》一书中,五位大法官,五个观点清晰的罗列于他们的陈词之首,让人们可以清晰高效的了解到他们观点的核心。这样给读者一个心理准备,使读者能够尽快地了解他们的分析过程与立论依据。
《金字塔原理》所要传达的方法、理论还有很多,包括序言的写法、演绎推理的步骤等等。其实,我们在平时的写作、学习中也或多或少的使用着金字塔原理,只不过我们使用的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引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绝非易事。运用好《金字塔原理》的理念和方法是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与运用中慢慢体会的。书本读完了,而知识的运用与实践过程才刚刚开始。如何把金字塔原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尤其是法律的学习中是我今后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努力深入理解金字塔原理的内涵,学以致用,运用好金字塔原理去表达,去思考,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第四篇: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
第 1 篇 写作的逻辑
我们只有以某种方式将思想表达出来-说出来或者写下来,才能 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思想.由湖泊和糖的例子想到,记忆时应该发生联想.1 大脑记忆规律 仅记住 7 个以内的思想或概念.
第五篇:读书笔记_《金字塔原理(巴巴拉·明托)》
金字塔原理白栋)
一、搭建金字塔结构的具体做法:
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共性归类,总分结构,以上统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好不好?”(多维思想)
确定主线,罗列元素,简化元素,确定层次,分组总结,形成封闭系统。
咨询的具体做法: 1.界定问题;
(1)背景(切入点+困扰)-> R1(现状Undesired Result)-> How?-> R2(期望Desired Result)
2.结构化问题,搜集数据,分析原因。3.寻找解决方案。
注:1为序言;
2、3为论点。
二、文章中的思想必须符合以下规则:
1.纵向: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2.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统一逻辑范畴。3.横向: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三、梳理思想的过程:
1.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2.各子主题之间的关系。3.序言的叙述方式。
四、文章的写作方式:(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回答Answer)
(序言很重要,以讲故事的形式吸引读者注意力,内容必须为读者已知。S->C->Q->A)(冲突是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吸引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背景中出现的问题或推演出的方式等。)
五、序言的金字塔结构:
六、关键句不仅是要点名词的堆砌,应当是完整的思想、完整的句子。
七、序言的遵循原则: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2.必须包含“S”、“C”、“A”。
3.序言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需要。
八、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现象->原因->解决方案。
归纳推理:找出共性->正确定义。
区别:演绎:第二点是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九、大脑归纳分组原则:【最终要形成一个独立的封闭体系】
1.因果关系(时间顺序: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2.部分整体(结构顺序:分组的MECE原则:各部分完全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3.重要程度(先要正确概括各组思想,确保同组思想一致。然后按重要程度排序。)注:找出因果关系,把部分控制在5个以下。
十、概括归纳思想组时,必须形成概括总结性语句、行动的结果或信息的共同点。
(文章中的任何语句都必须有效,具有不可替代性。)(每一个概括性语句,都必须在之前有过渡,不能突兀。)
十一、措辞必须有明确结果,使得表达形象
十二、标题的原则:
1.必须严格使用“疑问/回答”结构。下一层次的论点,必须回答上一层次论点提出的问题。
2.必须注意论点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有效性)3.必须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内。演绎推理的链条不会有4个以上的论点,归纳推理的链条不会有5个以上的论点。否则,需重新分组。
十三、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用思想观点过渡,不要用内容过渡。可用SCQ过渡。
十四、PPT制作采用金字塔结构:SCA
十五、所有推理涉及的实体:
情况(第三步)+规则(第二步,设计肯定或否定实验)=结果(第一步,提出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