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制度
作为新课程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课程,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包括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实施时同时注意融合其他学习领域。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
3、学校和综合实践教师要针对本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一般每小组一个学期确定和研究一个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课题研究的周期以一个学期为宜。
4、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协调和管理评价指导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具体实施。
5、每学期实施前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的内容要具体、可操作。
6、信息技术教育包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
7、学校和教师要加强领导和指导,实施活动时,学校要有专门人员领导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在任何场所的活动必须有专人(教师或家长)组织和指导。
8、综合实践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相对固定。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为该班指导者,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3、学生全班外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另行再安排一位教师协同组织管理。
4、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具体管理由教导处负责。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管理制度
1、开学初,各组拟订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教导处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意向活动,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各组研究计划要及时上交,经审核后开展活动。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只开展1-2个主题研究活动。
2、定期检查组内教师研究情况。各教研组长要定期检查教师的研究、设计和反思,学生资料存档情况等等。
3、建立推门听课制。分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随时听推门课,了解各组的研究动态,相关情况要予以公布。
4、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
5、研究过程中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案例等评选。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1、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可以另行开发一个新的课题。
3、实行每周教研制度。每周周召开一次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由组长召集,主要任务是组织相关理论学习,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进行集体备课等,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4、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一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开发新的课题研究,研究中不仅要提供详实可行的案例,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过程资料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五、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制度
1、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3—6年级每班每周平均3课时规定,负责活动的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排课,每周算2课时。
2、因活动需要、确定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在课表排课时数之内的(星期一至星期五),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
3、因活动需要,星期
六、星期日带学生外出活动,教师算作加班。
七、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做到纲目清楚,内容详实,便于实施。各个年级组呈现的方案要体现课后的调整,要突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2、研究过程扎实,能体现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有特色。
八、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指导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2、实行外出申报制度。指导教师至少要提前三——五天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由校行政审批同意后方可外出。
3、外出活动精心规划
(1)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2)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3)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
4、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一个主题的研究结束后要形成完整的案例。案例中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研究的步骤,包括学生的资料卡、调查表、问卷、采访记录、照片、日记、研究小报告等。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制度
作为新课程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包括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实施时同时注意融合其他学习领域。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
3、学校和综合实践教师要针对本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一般每小组一个学期确定和研究一个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课题研究的周期以一个学期为宜。
4、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协调和管理评价指导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具体实施。
5、每学期实施前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的内容要具体、可操作。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3课时,信息技术教育包含在综合实
践活动课时中。
7、学校和教师要加强领导和指导,实施活动时,学校要有专门人员领导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在任何场所的活动必须有专人(教师或家长)组织和指导。
8、综合实践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相对固定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为该班指导者,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3、学生全班外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另行再安排一位教师协同组织管理。
4、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稿)3~6年级每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弹性课时制(每班每周3课时)负责活动的每一位指导教师按现行规定上课,每周两课时。
5、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具体管理由教导处负责。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管理制度
1、开学初,各组拟订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教导处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意向活动,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各组研究计划要及时上交,经审核后开展活动每个学期每位学生
只开展1-2个主题研究活动。
2、定期检查组内教师研究情况各教研组长要定期检查教师的研究、设计和反思,学生资料存档情况等等。
3、建立推门听课制分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随时听推门课,了解各组的研究动态,相关情况要予以公布。
4、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教研组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研究反思。
5、研究过程中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案例等评选在适当的时机,将推选优秀的指导教师参加市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1、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可以另行开发一个新的课题。
3、实行每周教研制度每周周召开一次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由组长召集,主要任务是组织相关理论学习,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进行集体备课等,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4、定期举行沙龙研讨活动这一活动由教导处负责,要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精心设计,形式丰富,对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5、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一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开发新的课题研究,研究中不仅要提供详实可行的案例,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过程资料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五、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制度
1、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3—6年级每班每周平均3课时规定,负责活动的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排课,每周算2课时。
2、因活动需要、确定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在课表排课时数之内的(星期一至星期五),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
3、协同指导活动的其他教师,参与一次活动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
4、因活动需要,星期
六、星期日带学生外出活动,教师算作加班。
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激励制度
1、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工作量较大,对于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教师,每学期由学校负责发放一定的活动经费。
2、以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和效果为标准,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3、凡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论文撰写、展示课、资料包等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
七、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做到纲目清楚,内容详实,便于实施各个年级组呈现的方案要体现课后的调整,要突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2、研究过程扎实,能体现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有特色。
八、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指导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2、实行外出申报制度指导教师至少要提前三——五天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由校行政审批同意后方可外出。
3、外出活动精心规划
(1)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2)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
(3)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
4、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一个主题的研究结束后要形成完整的案例。
九、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课程开发和实施、评价工作小组名单、相关制度、课程发展长远规划、学校实施方案、总结、培训资料、综合评价方案和评价措施、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料等。
教师:实施计划、指导方案、教案、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总结等。
学生:反思体会、日记、图片、照片、数据、搜集的文献资料、调查报告等。
2、档案的保管整理
所有的档案资料要分类整理,并附目录,装订成册,待活动资料积累较多后,档案资料可以分专题保管学校要有专人负责,一般安排在档案室,由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
3、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是档案资料建立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尽职尽责,严格把关,资料积累情况作为评价学生、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
(2)、档案资料要全面、丰富、内容详细,不突击、不应付,突出特色。
(3)、学生的活动反思、信息反馈等要作为重要的活动资料保管,体现差异性。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和其它档案同等重要,不能另类相待,每次活动之后要有评比展评。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2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制度
作为新课程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包括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我校实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实施时同时注意融合其他学习领域
2、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
3、学校和综合实践教师要针对本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一般每小组一个学期确定和研究一个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课题研究的周期以一个学期为宜
4、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组织领导机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协调和管理评价指导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和实施、评价工作小组”组织具体实施
5、每学期实施前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方案的内容要具体、可操作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3课时,信息技术教育包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
7、学校和教师要加强领导和指导,实施活动时,学校要有专门人员领导负责组织和协调,学生在任何场所的活动必须有专人(教师或家长)组织和指导
8、综合实践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配备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遵循“个体自主开发与团体共同研究相结合”的指导方针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相对固定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由学校指派一名教师为该班指导者,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3、学生全班外出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另行再安排一位教师协同组织管理
4、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行稿)3~6年级每班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弹性课时制(每班每周3课时)负责活动的每一位指导教师按现行规定上课,每周两课时
5、学校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具体管理由教导处负责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管理制度
1、开学初,各组拟订学期研究计划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二周,教导处要组织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意向活动,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各组研究计划要及时上交,经审核后开展活动每个学期每位学生只开展1-2个主题研究活动
2、定期检查组内教师研究情况各教研组长要定期检查教师的研究、设计和反思,学生资料存档情况等等
3、建立推门听课制分管领导要组织相关人员随时听推门课,了解各组的研究动态,相关情况要予以公布
4、教师要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研究活动,完成一定研究任务每学期每位教师或教研组至少要有一份完整的案例研究,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或研究反思
5、研究过程中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指导教师、优秀案例等评选在适当的时机,将推选优秀的指导教师参加市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选
四、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培训制度
1、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和校内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各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可以对已经形成的方案作进一步的探究,也可以另行开发一个新的课题
3、实行每周教研制度每周周召开一次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由组长召集,主要任务是组织相关理论学习,讨论课程进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进行集体备课等,保证活动的有效实施
4、定期举行沙龙研讨活动这一活动由教导处负责,要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现象精心设计,形式丰富,对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5、鼓励教师自主创新有一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可以自主开发新的课题研究,研究中不仅要提供详实可行的案例,还要有具体的研究过程资料以及后续研究方向
五、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制度
1、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3—6年级每班每周平均3课时规定,负责活动的指导教师按学校现行排课,每周算2课时
2、因活动需要、确定指导学生开展活动,不在课表排课时数之内的(星期一至星期五),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
3、协同指导活动的其他教师,参与一次活动算作相应节数的代课
4、因活动需要,星期
六、星期日带学生外出活动,教师算作加班
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激励制度
1、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工作量较大,对于积极参与研究活动的教师,每学期由学校负责发放一定的活动经费
2、以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能力和效果为标准,对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3、凡在校级以上(包括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案例、论文撰写、展示课、资料包等评比中获奖或发表的教师,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
七、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做到纲目清楚,内容详实,便于实施各个年级组呈现的方案要体现课后的调整,要突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2、研究过程扎实,能体现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的研究成果有特色
八、综合实践活动安全制度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指导者要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2、实行外出申报制度指导教师至少要提前三——五天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由校行政审批同意后方可外出
3、外出活动精心规划
(1)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2)提高校外活动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
(3)学生的校外活动应该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学生的校外活动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
4、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一个主题的研究结束后要形成完整的案例
九、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制度
1、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课程开发和实施、评价工作小组名单、相关制度、课程发展长远规划、学校实施方案、总结、培训资料、综合评价方案和评价措施、课程资源开发的资料等
教师:实施计划、指导方案、教案、教学论文、案例、教学反思、阶段性总结等
学生:反思体会、日记、图片、照片、数据、搜集的文献资料、调查报告等
2、档案的保管整理
所有的档案资料要分类整理,并附目录,装订成册,待活动资料积累较多后,档案资料可以分专题保管学校要有专人负责,一般安排在档案室,由档案管理员负责管理
3、注意的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是档案资料建立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尽职尽责,严格把关,资料积累情况作为评价学生、指导教师的重要依据之一
(2)、档案资料要全面、丰富、内容详细,不突击、不应付,突出特色
(3)、学生的活动反思、信息反馈等要作为重要的活动资料保管,体现差异性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和其它档案同等重要,不能另类相待,每次活动之后要有评比展评 附: 西港路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评选条件
1、认真执行教学常规,能正确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年段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围绕主题有计划展开研究,每学期至少要有一份详实的研究案例能完成教研组下达的各项工作,有一定质量
3、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理论,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在组织学生研究的过程中,能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4、班级中各组学生资料包能呈现班级特色,体现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在学习资料袋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
5、每学期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或承担一次校级观摩活动或在教研
组作一次专题发言,效果良好
6、一学期内有一篇相关论文或案例获区级以上奖或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或在校级评比中获一、二等奖,要求真实有效
7、优秀指导教师由组内推荐与个人申报相结合,参与评选的教师要提供相关的事迹材料
8、对优秀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一定奖励
西港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资料袋评比要求
总体要求:主题鲜明、目标明确、过程扎实,能体现出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
具体要求:
1、研究过程解决的是我们想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的问题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或计划,研究的步骤,包括学生的调查表、问卷、采访记录、日记、研究小报告等,2、下载的资料要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把研究中比较重要的资料留下来而不是资料的堆积
3、照片作为重要的研究过程资料的记录,要有文字说明,并加以挑选
4、关注学生的研究过程,教师、家长、社会的评价能适时进行
5、资料记录比较清晰,以学生记录为主,色彩美观大方用笔大致相同,以钢笔为主;用纸比较规范,以A4或16K纸为主
6、尽量以班级中的各研究小组为对象设置资料袋,并作为参评对象
7、资料袋中有特色材料,具有创新性
8、对优秀资料袋学校将给予一定奖励,并留存学校档案室
西港路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撰写要求
一、总体要求:纲目清楚,内容详实,便于实施
二、具体格式及要求:
1、研究活动目标
根据所要研究的主题设计切实可行的目标,有知识目标、能力
目标、情感目标
2、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可以是框架式分课时的设计主要围绕“我们想研究什么,怎样研究,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来制定研究内容
每一课时要有具体研究的内容,并简要写出这一研究中采取的研究策略,学生的研究任务和准备
每份研究方案,体现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步骤清楚,方式方法明确
最后要适当写出研究反思及方案的调整
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要提供具体的搜集方向,包括书名、网络链接,适当也可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所设计的表格也可呈现,比如计划书表格、日记表格、调查表表格等
研究方案要体现课前的预设、课后的调整尤其要突出后续的研究方向
3、设计方案时可以由教研组合作完成,也可由个人独自开发但组内其他成员要有个人的再设计、再思考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制度
花二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制度
作为新课程结构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制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内容包括指定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艺术节),根据我校实际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同时实施时注意融合其他学习领域。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采取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两种组织形式。我诉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
三、我校及其教师要针对本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一般每小组一个学期确定和研究一个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四、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和研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协调和管理评价指导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小组”组织具体实施。
五、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特点,有的活动需要教师协同教,因此,不提倡设立专职教师,但可以根据教师特长相对固定地安排某一活动领域的指导。
六、每学期实施前都要制订三种活动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七、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和我校实际,中小学各年级每周平均3课时,信息技术教育包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中。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学一般安排在每周四下午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八、活动时要确立相对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
九、为了鼓励广大教师承担指导工作,我校根据学校实际,把教师的指导工作计入工作量,纳入教师工作业绩加以考核。
十、学校建立健全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交流研究、教师职责和奖励等规章制度制度,以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和正常运行。
第五篇:综合实践评价制度
北营小学学生综合实践评价制度
学生综合实践评价制度
桓台县马桥镇北营小学
2013年8月
学生综合实践评价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改新增设的必修课程,既是全新内容,又是课改的亮,由于它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均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它的评价也有特殊性。
一、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理念
1、评价的整体观
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进行。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
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即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家长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并且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性评价,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自我教育的能力。
3、评价内容的过程性
即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应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二、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何种方式,都要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基础。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
1、学生成长记录
1)、活动记录:包括学生记录下自己的行动、发现和想法等,还可以说明为什么选择这项活动,是如何进行的,如何完成的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好的方法进行反思和交流。
2)、评价资料:活动档案还包括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活动的评语及学生积累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等。3)、问卷调查表:在某一活动进行完后,老师提供调查表,学生通过填写问卷的形式对自己在活动中的所感、所做进行反思。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思调整活动策略,激发并维持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进行档案袋评定应注重以下一些问题:
1)、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它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2)、教师应指导或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
3)、具体的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作品)展示、活动(或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评比等。
2、协商研究式评定
此评定法通常采用师生间讨论和同学间讨论两种形式。通过协商讨论,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1)、师生间讨论
在一项活动结束后,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对学生的活动作出相应的评价,并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正确的评价和总结活动情况以及活动成果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习好的方法和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方式,共同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
三、评价的基本的内容
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如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是否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能否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设,在活动中是否有不怕困难和合作精神等。
2)、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考察学生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如查阅资料,实地观察记录,调查研究,整理材料,处理数据,操作运用工具,交往与表达等方面的技能、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水平。
四、评价指标的制定 根据评价的基本内容制定评价表。主要包括两个纬度的评价:一是活动过程要素,二是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感发展状况。在划分出评价的各种类别后,要根据评价的重点,赋予不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权重系数,综合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状况。
五、评价的操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过程评价和自我反思性评价,因此,评价一般分为平时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的综合评价,并注重学生的自评。教师评价也应以定性描述评价为主。
平时形成性评价一般在一个系列活动结束后进行,主要是自评和互评(或小组评价),侧重于自我反思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一般在一个学期结束束时进行,是对学生全期活动的表现情况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应把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或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进行。教师评价应将近评语与评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