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皎皎明月,浓浓中秋”主题升旗仪式主持稿
“皎皎明月,浓浓中秋”主题升旗仪式主持稿
甲:各位老师,乙:各位同学,合:大家早上好!甲:我是来自XX班的XXX。乙:我是来自XX班的XXX。
甲:时光的车轮碾过一道深深的痕迹,留下金秋的收获。乙:皎洁的月亮传述一种浓浓的思念,思念中秋的团圆。甲:青青校园,我们在嘹亮的歌声中把希望起航。乙:秋风飒爽,我们在温馨的笑语中让理想飞翔。
甲:在中秋将临之时,让我们尽情歌唱,歌唱我们充实的现在。乙:在阖家团圆之际,让我们诚挚祝福,祝福我们美好的未来 甲:下面,我宣布,扎萨克镇新街小学“皎皎明月,浓浓中秋”主题升旗仪式—— 合:现在开始!
甲:今天担任升旗仪式出旗手的是6.1班的同学,担任升旗仪式升旗手的是6.1班的同学。
乙:现在进行仪式第一项,请全体立正。甲:第二项:出旗。
乙:第三项:升国旗,唱国歌,请全体少先队员行队礼。甲:在九月的晨曦中悄然苏醒,秋意已经布满了床边。
乙:伴着凉爽的秋风、金黄的落叶,我们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甲:下面有请xxx为我们带来国旗下的讲话《XXXXX》
甲:老师们,同学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长期积累的文化传承,传统节日蕴涵着民族的精神,蕴涵着民族的价值取向,蕴涵着民族的文化根基。
甲:作为当代学生,我们不仅要了解传统节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的价值。时尚的东西是眩目的,但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
乙: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愿中秋来临之时,每位游子都能归乡,每个家庭都能团聚。
甲: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乙:扎萨克镇新街小学“皎皎明月,浓浓中秋”主题升旗仪式—— 合:到此结束。甲:请各班有序带回。
第二篇:传统文化 明月何皎皎 教案
教学设计《明月何皎皎》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让学生配上古诗(生:《静夜思》,老师点评)
(师:李白面对异乡的一轮明月,想起了他那久违的故乡,早在李白之前,有一位无名氏,面对皎洁的月亮,也生发出了无限感慨。那他有什么感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明月何皎皎》。
二、诗歌品读
1.出示课题,播放古诗录音一遍,让学生自由阅读。2.学生展示(2~3名同学),(老师点评)全班齐读。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体悟情感。4.小组推荐代表展示(2名同学)。
5.推举全班读的最好的同学诵读,老师提供配乐。6.背诵古诗,然后找2~3名同学展示,全班齐背。
三、灵犀一点
1.讨论:对于这首诗的含义,有人说是游子思归,有人说是一女子月夜思念客行他乡的丈夫。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就可)。
2.老师出示课件,点评总结。
(观点一:这首诗是写游子离愁的,诗中刻划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 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观点二: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
3.让学生找出诗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忧愁” “愁思”)让学生看看这两个词与什么有关?四个字有没有共同之处?(都和心情有关,四个字都有“心”字)。
4.课件出示“心”字与月亮的关系(“一勾残月带三星——心”)及唐代诗人寒山的诗。(说明“月亮代表我的心”)
四、时空连线
(师:中国古代文人也都有月夜情怀,常以月夜作背景,主题是思国、思乡、怀人的古诗词数不胜数)
1.小组合作,让学生搜集一下此主题的古诗词 2.学生展示
3.老师点评,总结,并出示此主题的名句 4.学生品读、感悟,记忆 5.从中秋节月圆谈起
6.欣赏王菲演唱的《水调歌头》
五:小结:
月,有圆满时温馨的祝福,也有残缺时寥落人心的感伤;月,是孤独,是思念„„
六、拓展升华: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也会有一段时间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朋友、同学。当晚上独自面对明月时,你曾经想念过他们吗?课下请把你当时的心理和行为写出来。
第三篇:主题升旗仪式主持稿
百年风雨,如歌如泣,台望眼,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九十七年的风雨历程。回首这九十七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九十七年的风雨洗礼,留下的是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他用行动诠释着对人民的庄严承诺,让党永远飘扬在人民的心中。
我宣布,本周以“知党情,学党史,跟党走”的主题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本周升旗仪式由高二九班主持,高二九班是一个团结互助、创新向上、依托政治化管理,实现人性化保障的班集体。在困难面前,我们勇往直前,携手共进;
在成长道路上,我们彼此关怀,互帮互助。以年华作笔,以汗水为墨,共同书写美好灿烂的明天。
进行升旗仪式第一项,介绍升旗手事迹,本周担任升旗手的是周纪欣同学、张静雯同学。周纪欣同学为人随和、踏实朴实,懂事明理;
在学习上,他钻研进取;
在生活中他严于律已,他不计个人的得与失,不逃避并且不折不扣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深受同学们的好评。特此评为升旗手。张静雯同学在班级中担任数学课代表一职,她工作认真负责、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为人友善,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是同学们的好榜样,特此评为升旗手。
进行升旗仪式第二项,由高二九班出旗出旗
进行升旗仪式第三项,升国旗,奏国歌,全体师生脱帽行注目礼礼毕
进行升旗仪式第四项,国旗下的演讲,今天由李梓怡同学为大家带来演讲
进行升旗仪式第五项,呼号,请同学们举起右臂,忠于祖国(为祖国服务)礼毕
铁血丹心,经天纬地,火隳立帝之时,赤诚奉献于社稷,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领航灯!同学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应该坚定自已的步伐,知党情,学党史,跟党走,让党常驻我们心中。
我宣布本周升旗仪式到此结束,祝老师们在新的一周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同学们学习进步,谢谢大家。
第四篇:浓浓乡情 主题活动主持稿
“浓浓的乡情”主题活动主持稿
主持人:虞家俨 邵云嫣
开场白:
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皎洁的月光总会引着游子想起故乡来,乡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男:故乡,是游子永远的思念,是游子梦中的牵挂;
女:故园,是远游学子寒冷时的火炉,疲惫时的港湾,受伤时的疗养所。男:天涯游子意,浓浓思乡情,倚立窗前,望向遥遥茫茫的家乡,思念之情源源不断地奔涌而来。
合:五(5)班“悠悠乡情”主题活动现在正式开始!
男:时空变幻,挥不去游子对故土的眷念; 女:斗转星移,冲不淡游子对故土的亲情。
男:请欣赏第一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古诗朗诵。(《除夜作》《客中寒食》)合:大家掌声有请!
男:小时候,最期盼,妈妈带我去外婆的家。外婆的家,去的是快乐的希望,回的是幸福的匆忙。
女:长大以后,离开了家,日夜思念亲爱的妈妈,思念那路,和外婆的家。大家掌声欢迎第一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歌曲《外婆的路》
男: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女:绵绵民族魂,浓浓故乡情。男:谁不爱故乡 女:谁不恋故土
男:请欣赏第二组同学带来的诗歌朗诵《满江红》,大家掌声欢迎!
第三组小品《装病》 男:忘不了临行之前亲人嘱咐; 女:铭记住飘泊万里叶落归根。
男:乡思牵动多少人,乡情牵动多少心; 女:乡梦牵着多少爱,乡愿牵着多少魂
男:请欣赏第四组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诗歌朗诵。大家掌声有请!
第五组 《双簧》(小品)《声声慢》(诗歌)
第六组
第七组
结束语:
男:人是家乡好。月是家乡明。女:山是家乡翠。水是家乡粼。
男: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女: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合:五(5)班“浓浓的乡情”主题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参与!
备用:
男:家乡是,一条街,一条老街;是一壶酒,一壶老酒。女:家乡是,一张照片,一张旧照片;是一幅年画,一幅旧年画。
第五篇:明月何皎皎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
明月何皎皎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3篇
明月何皎皎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
[两汉] 佚名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译文
明月如此的皎洁明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夜里心中惆怅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走出房门如自在月下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
注释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
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寐:入睡。
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
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彷徨:徘徊的意思。
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
裳(cháng)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赏析:
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其主题有两种解读:的说塑造了的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的说刻画了的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全诗充分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以及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的`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
按第的种说法,此诗为游子思乡之作。
游子的乡愁是由皎皎明月引起的。更深人静,那千里与共的明月,最易勾引起羁旅人的思绪。谢庄《月赋》曰:“隔千里兮共明月。”李白《静夜思》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同样是这种情绪。“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
不是过于耀眼的月光打扰他的睡眠,而是“忧愁不能寐”。他怎么也睡不着,便索性“揽衣”而“起”,在室内“徘徊”起来。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的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
诗写到这里,写出了“忧愁不能寐”的种种情状,接着写“忧愁”的原因。“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这是全诗的关键语,画龙点睛,点明主题。这两句虽是直说缘由,但语有余意,耐人寻味。“客行”既有“乐”,为何又说“不如早旋归”呢?实际上他乡作客,何乐而言。正如汉乐府相如歌辞《饮马长城窟行》所说:“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与相为言。”而异乡游子欲归不归的情状和他们所处的客观现实是密切联系着的。即如此诗的作者,大概是东汉时的个无名文人,在他那个时代,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这两句诗正刻划出他想归而不得归无可奈何的心情,是十分真切的。
作者点出这种欲归不得的处境后,下面四句又像开头四句那样,通过主人公的动作进的步表现他心灵最深层的痛苦。前面写到“揽衣起徘徊”,尚是在室内走走,但感到还是无法排遣心中的烦闷,于是他走出户外了。然而,“出户彷徨”,半夜三更,他像梦游似的,独自在月下彷徨,更有的阵孤独感袭上心头。“愁思当告谁?”正是这种“独”、这种“彷徨”的具体感受了。古乐府《悲歌》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乡云树引领而望,可是又不能获得“可以当归”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实在受不了这种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内去。从“出户”到“入房”,这的出的入,把游子心中翻腾的愁情推向顶点,以至再也禁不住“泪下沾裳衣”了。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的个紧接着的个,是的层深似的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手法是很高明的。
按第二种说法,此诗抒发女子闺中望夫之慨。
闺中女子的愁思由明月引起。这里的“罗床帏”指闺房。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的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这的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不能听见,也不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无人可以告诉。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这里诗人以泪写愁,以泪写苦,以泪写思念,“泪下沾裳衣”不但说泪多,而且把情感推向高峰。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明月何皎皎原文翻译及赏析2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翻译
明月如此皎洁光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
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注释
皎:本义是洁白明亮。此处用引申义,为光照耀的意思。
罗床帏:指用罗制成的床帐。
寐:入睡。
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客:这里指诗人自己。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彷徨:徘徊的意思。
告:把话说给别人听。
引领:伸着脖子远望。
裳衣:一作“衣裳”。裳,下衣,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
赏析
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木斋提出《古诗十九首》及建安诗歌的重要组成大部分诗作是曹植之作。李善注《昭明文选·杂诗上》题下注曾释之甚明:“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认为作于东汉时期,这也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今人一般认为它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它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在汉末那个时代,文人往往为营求功名而旅食京师,却又仕途阻滞,进退两难,因此有像《明月何皎皎》这样反映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之作。
明月何皎皎原文翻译及赏析3原文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译文
明月如此皎洁,照亮了我的床帏;
我忧愁得无法入睡,披衣而起屋内徘徊;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是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一个人出门忧愁彷徨,满心愁苦应该告诉谁呢?
伸颈远望还是只能回到房间,眼泪沾湿了衣裳。
注释
①罗床帏:罗帐。
②寐:入睡。
③揽衣:犹言“披衣”,“穿衣”。揽,取。
④旋归;回归,归家。旋,转。
⑤引领:伸颈,“抬头远望”的意思。
⑥裳衣:一作“衣裳”。
赏析
此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关于此诗主题,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写女子闺中望夫,一说写游子久客思归。从全诗情调看,以前说为佳。
此诗写闺怨离愁,诗中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其愁由明月引起。“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夜深人静,孤寂难耐的时候,月光皎洁照耀着床帐。原本“忧愁不能寐”,月光的照临更勾起若许的情思,只好披衣而起,徘徊于闺室。开头两联,就形象生动地把一个辗转徘徊的孤闺女子亮相于明月清辉之中。第三联:“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是女子心头对“客行”在外游子的劝说,有抱怨,也有期许。这一联是对全诗主题的揭示。但说归说,怨归怨,在此时此刻他能听见?他能回来?这满腹的愁思啊该告诉谁去?无可奈何,只好孤独地到院子里去流连彷徨,去对月倾诉。古乐府《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但月亮照我影,却难慰我情,抬头仰望愈久,而“忧愁”愈添,不得不回到房屋里去,止不住的泪水打湿了衣裳。后两联如泣如诉,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