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人生经历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02:2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清照人生经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清照人生经历》。

第一篇:李清照人生经历

一、人生经历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父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又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元佑党籍(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母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或为汉国公王准孙女),也知书善文。可谓书香门第、生活优裕。李清照早年随父住在汴京(开封)、洛阳,受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音律,“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在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建中靖国元年(1101)十八岁时,与吏部侍郎赵挺之幼子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是太学生,喜好收藏前代石刻,后成为著名金石家。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旧党,“籍记元佑党人姓名,不得与差遣”。李格非时为提点京东刑狱,竟因在党籍而被罢官。李清照当时曾献诗给赵挺之试图救援其父,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话,可见在她婚后李家曾经遭到政治上的不幸,她对赵挺之的行事是有所不满的。

约在崇宁二年(1103),赵明诚开始出仕,曾任鸿胪少卿。他们夫妻志同道合,“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金石录后序》)。经他们的搜求寻访,日积月累,其所藏蓄的亡诗逸史、古今名人书画和古器物,逐渐增多。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于京师,赵家随即也遭受了政治上的灾祸。当时蔡京为左仆射,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但因查无实据,所以只追夺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弟兄可能即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今山东益都)赵氏的故里。

赵明诚屏居乡里的时间在10年以上。他们“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更加努力地访求古碑、文物。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是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任满后,改守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编写《金石录》,并继续搜集古物、碑铭,一同鉴赏、考订,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金兵攻陷青州,北方大乱,李清照与丈夫南渡避难,仓促之下放弃了大量文物。《金石录后序》:“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南京)。”这些来不及带上的书册什物,被留在赵家青州故第,堆满了十余间屋子,最后被乱兵所焚。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宁府(南京)。南渡后,李清照极关心国家命运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写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知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的诗句,表达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极大不满。

1129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不久去世。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并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建康形势紧急,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李清照派人先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又失陷,道路不通。并且大部分文物又在战乱中散失。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这件事竟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颂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

之后,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其中,在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传说此年,李清照再嫁张汝舟,但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晚景颇为凄凉。朱彧《萍洲可谈》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啬其遇,惜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载:“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间以卒。”《碧鸡漫志》中说:“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最终卒于1155年前后。陆游《夫人孙氏墓志铭》“夫人幼有淑质。故赵建康明诚之配李氏,以文辞名家,欲以其学传夫人。时夫人始十余岁,谢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孙氏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岁时即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当卒于1151年之后。

二、词学成就 1.词学理论。

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认为词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因称晏殊、欧阳修、苏轼的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称柳永词,“变旧声作新声”,“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是宋代的重要词论。而她的诗、文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南宋时期,诗文的思想性提高了,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如《咏史》诗和《夏日绝句》,通过对嵇康“至死薄殷周”、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的赞扬,批判了伪楚政权,指责了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绍兴三年(1133)写的《上枢密韩公诗》,表现了作者对北方的家乡和人民的怀念,并勉励使者充分估计使命的艰劬,勇敢地维护朝廷的尊严。她在绍兴四年写的《打马图经自序》和《打马赋》,真实地记录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流离迁徙,表现了主张秣马砺兵、抗击金人、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这一时期她创作的很多诗、文都是针对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2.前后期词作(1)前期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如梦令〕(PPT)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翦梅〕(PPT)、〔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独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这种批评正说明了李清照词的意旨在客观上是违背了封建规范的。

(2)后期

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暮年飘零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转为凄怆沉郁,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以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的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宋史·艺文志》中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3.词的艺术成就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她的《词论》极重视词的特殊格调和协律性,所以能够独辟门径,在丰富词的表现手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李清照是抒情的能手,她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抒情词,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闺中生活和流落异乡的思想情感。

她巧于构思,常常选取一些生活片段写入词中,极具体、细致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通过“也拟泛轻舟”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矛盾,来表现自己的痛苦处境。她又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写具体的行动或事物,将抽象的内心活动形象化,如〔永遇乐〕中以“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写自己情怀之恶;〔一翦梅〕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状来写相思之深。她的抒情既委婉、含蓄,又极其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毛病。她的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象〔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即被称赞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黄了翁《蓼园词选》),很值得重视。

李清照词的语言更是独具特色,优美、精巧,却不雕琢求工。她在遣词造句上很有创造性,象她笔下的花树是“宠柳娇花”,“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又以“黄花瘦”比人,都十分新颖、清丽。她还常常以“明白如家常”的方言口语入词,如“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信手拈来,便增添了许多新鲜生动的情味,正像彭孙□所说:“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金粟词话》)。这种语言对于北宋末期华贵典雅的词风无异是一种冲击。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还讲究舌、齿音的交错和叠字的连续运用,像〔声声慢〕的开头一连用了14个叠字,其独创性为历来评论者所盛赞。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

一、导入

豪放派——男性词人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与超脱放达情怀。婉约派——女性词人遭逢国难、几经飘零之后的浓重愁绪。

二、朗诵

请大家预习,讲解拼音和难解的字词(PPT),了解全诗大概内容。一齐朗诵。讲解朗诵要点:低沉、缓慢。示范朗诵。一齐朗诵。

三、解词

问:找出“词眼”:“眼”,传神之所。“词眼”,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的字词。答:学生自由回答然后确定--“愁”字。这首词只在结尾点出一个“愁”字,但综观全词,一字一句、满是悲愁。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让我们将词句一一解读。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14个叠字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教师引导:挖掘“寻寻觅觅”这四字后面隐含的信息;挖掘“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面隐含的丰富情感。

这14个叠字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14个字虽是重叠使用,却绝无重复累赘之感,朗读起来,只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你能感觉到她心中塞满了愁苦,她需要发泄,需要倾诉,她想一口气把心中所有的愁苦全都吐出来。

细细地体味,开篇的“寻寻觅觅”是寻找的动作,词人就好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东西是什么呢?是流亡以前安定、闲适的生活,是丈夫在世时的情意,还是心爱的金石拓片?词人“寻寻觅觅”地找,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这反映词人内心空荡,无可排遣寄托。然而寻找的结果是“冷冷清清”,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包围。“冷冷清清”,此既明指环境,也暗指心情,由环境而感染到心情,由外而内。一句“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词人孤苦无告的凄凉心境。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

感情逐层深入:动作(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冷清孤寂)——心情(凄冷惨愁)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这两句,要说的是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 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这是借气候之冷暖无常,写飘零憔悴之苦。

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看到写酒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愁,本要说的是借酒浇愁,但愁仍难排遣。可此处不明说,却言“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用意含蓄,言酒“淡”,其实是说愁“浓”,以至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比较少女时的醉酒,见PPT)

4、“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引导:古诗词“雁”意象的固定内涵。借“雁”之意象来传达内心的愁苦。

雁到秋天,由北向南,词人亦是北方人,避难南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居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古有雁足传书之说,而此时见雁,却无亲人的音讯,那份思乡之愁绪怎能不油然而生。真是“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词人自己因忧伤而憔悴,非指菊花枯萎凋谢。古人有九九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但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渗透着深刻的生命悲哀。

憔悴损的只是菊花么?更是词人自己。古人在菊花盛开的重阳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词人丈夫在世时,他们夫妻诗词唱和,共同搜集、整理金石拓片,十分幸福美满。面对鲜润亮丽的菊花,词人也曾“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过着雅致轻松的生活。

如今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惨事,良人已逝、晚年孤寂,千万愁绪无人倾诉时,曾经娇嫩的花也憔悴不堪了。正是以菊花的萎败、零落,暗喻如今生活的凄凉、孤寂。

6、“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日长难熬,度日如年,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极写愁苦已极,寂寞难耐的痛苦。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试描绘诗句展示的凄惨情景。并指出此句手法之高妙。

梧桐叶落,细雨霏霏,细雨落在梧桐上,又点点滴滴洒到地上。这是梧桐在落泪,不也是词人的心头在滴泪吗!这里将凄凉的景色与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绪,使词的意境更为深远。

8、“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以口语入词,脱口道: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承担得了、说明得了? “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思。词人满纸呜咽,笔笔写愁,这里除了悲欢离合、春忧秋愁一类私愁外,更有时代的、民族的、国家的“公”愁在,真可谓人生大悲哀,社会大悲痛。这结尾,即是收,又是放;即是对前文的概括,又把诗意推进一层,使通篇余音袅袅,言尽而意不尽。从而扩大并深化了主题。

四、艺术手法及语言特色

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觉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

1、此词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声声慢》写的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黄昏的生活感受,纵观全篇,“乍暖还寒”的天气,晚来的急风,南去的大雁,满地的菊花,梧桐细雨,句句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韵致。

2、以明白如话的语言与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

五、结语

讲离愁,讲孤寂,讲悲秋,李清照的声声慢当推榜首。一杯残酒,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盏孤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染力。李清照的声声慢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它,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长天孤雁,看得见梧桐落叶,黄昏孤灯。无疑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叠字,富有韵律美,为全词奠定哀婉凄凉基调;又借助淡酒、晚风、旧雁、黄花、梧桐、细雨等一系列悲凉景物,抒发了作者亡国之恨、亡夫之痛、流离之苦、孤独之凄。

六、诗词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找词眼,悟主旨//赏析意象//联想想象//缘境明情

知人论世: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以及他的思想感情,这对我们很好地赏析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说杜甫,知道安史之乱后他过着颠沛流离、贫困潦倒的生活,就会明白他为什么把自己比做远浮天边的一片孤云,悬挂于长夜中的一轮孤月--“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也就理解了当他在浣花溪搭建起一座简陋的茅屋时他何以会如此欣喜。当秋风卷走屋上的茅草,雨水漏湿了屋内的地面,作者彻夜难眠,面对艰苦的处境,杜甫发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又是多么难能可贵。历史上多少豪宅大院比起杜甫的茅屋,不知坚固豪华多少倍,可早已湮没于历史中。而杜甫的茅屋,却得到世人的敬重,被一代代保存下来,成为一处陶冶人们情操的著名旅游景点--杜甫草堂。那是人格的坚固、精神的坚固,穿越时空,胜过单纯的物质的坚固。

找词眼,悟主旨:“词眼”是一首中最精练传神、最能够表情达意的一个字活或词。抓住了“词眼”,领悟了主旨,也就掌握了作者的情感脉搏。

赏析意象、联想想象:意境是由意象及意象中所蕴涵的作者的情感组成的,品味意境要从意象上入手。有些意象本身就有某些比较稳定的含义。柳--惜别之情,月--寄托相思,雁--鸿雁传书、盼望亲人的消息,鹤--君子的象征,蜜蜂--勤劳,菊花--恬淡自然的胸襟,梅花--孤傲、高洁、绝不同流合污。

描绘这些意象时所使用的特定形容词,也暗示出作者的情感。寒月、春风、秋风、寒风。缘境明情:中国的文学作品讲究含蓄,讲究意境,披文入境,是很重要的鉴赏方法。文学作品中,写景大都是为了表达情感服务,入境并非最终的目的,入境是为了能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怀。

第二篇: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范文)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文章来自同学精心研讨总结

总结报告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李清照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被誉为婉约词之宗。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她的词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一起,浑然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¹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王朝,饱受战乱之苦,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我们就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来体会她诗词风格的变化。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与家人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陶冶情操,如写于早期的两首著名小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小词写出了清秀的意境,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写作者的一次荡舟野游,天色已晚,一个醉酒的少女划着一叶孤舟误入到荷花丛中,在夜幕中激起一滩鸥鹭。大自然的天光水色,鸟兽鱼虫与醉酒的少女巧妙地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从此词可看出李清照所流露出来发的那种欢快的情绪和投身大自然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和志趣。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后一首词,李清照认为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这种景物和季节的变化也触动了李清照敏感的心,引起了她心中的惆怅之情,这种惆怅之情充分地展现在作者短短的几句词中真可谓语浅意深。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春光的流逝,便预示着年岁的逐增,清照不免由此生发怅惘之情,借海棠花事感叹青春易逝。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词中着意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以景衬情,委曲精工。

再看《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以生动明快的笔墨勾出了一个富贵人家少女天真烂漫的形象。她生活快乐,性格活泼,甚至有些不拘小节,你看那位如花少女刚“蹴罢秋千”,颇有倦意,连纤纤玉手也懒得抬,正“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时,听得有人来了,连鞋子都顾不得穿,光着袜子害羞地往屋里跑,头上的金钗都滑落了,却又倚着门回头嗅嗅青青的梅子,那“和羞走”“倚门”及“却把青梅嗅”等一系列的描写,则将李清照如此忙乱慌张的原因点破,原来客人就是她“青梅竹马”的未来夫君。这一“回首”,再次显示出少女李清照的任性和与众不同。多么真实而细腻,而把这样一位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少女活化出来的李清照,当时不就是一位热爱生活、天真烂漫的如花少女吗?这正是李清照早年的自画像。

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少女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其早期少女词抒写了这一时期的生活及感受,抒发了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向往爱情之意,语调清新自然,不加雕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活泼率真、娇羞可人、烂漫多情的少女形象:加上其细腻的笔法,景物和感情的交叉描绘,使得这个时期的词作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可是丈夫又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了极大地悲愁和苦闷。思

念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文化女性,她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述于笔端。作品的字里行间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词人相思愁苦的爱情主流。

这段时期代表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送别了丈夫,李清照反复回忆夫妻恩爱的岁月却独守空闺,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疏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显示出全词的倾向性。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一种无尽的相思挥之不去,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让她刻骨铭心,离愁别恨跃然纸上。

又如《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借描写重阳赏菊委婉地表达了闺中寂寞和离情,展示出词人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她对爱情的向往,重阳佳节本是团圆之日,可

是此时夫妻分居两地,于是没了赏菊的兴致。一句“半夜凉初透”,写尽半夜凉透的冷寂,凄清,给人以无限寂寞清冷苦况。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以愁字起,以瘦字止,情思绵绵。整首词无一字言情,却句句是刻苦铭心的情语,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

这一时期的李清照用她的女性之笔,进行大胆地真情告白,倾吐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对爱情强烈的执着,为世人谱写了一首凄美动人的爱情悲歌。

一一二六年,金人入侵,汴梁失守,北中国相继沦陷。李清照美满的生活,被金兵的铁骑无情地碾碎了。她无所安居而仓皇南渡。最为不幸的是她丈夫赵明诚的暴亡„„俗话说,少年丧父母,中年丧配偶,晚年丧子女,都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第二年(一一二九年)八月十八日,在这国破家亡的时刻,李清照的丈夫在建康病逝了。真是或不单行啊!到了这年的冬天,李清照“欲语泪先流”,在极度痛苦中写下了《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捋尽梅花好无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词人在这里满含血泪之笔,通过细致的内心刻画和形象的情态描绘,来表现一个孀妇的寂寞和哀伤。战争带来了“天涯海角”,忧伤带来了“两鬓生华”,这就是反映流亡孀居生活的凄寂和辛酸;另一

方面也暗示了政局的危机——“晚来风势”。这既是晚来北风越刮越猛的实写,又可以理解为北方金人连续不断的侵扰。

李清照独处异地,离乡背井之苦,国破家亡之恨,无依无靠之悲,使她词的创作风格上更加沉郁凝重了,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了。如

李清照南渡后写的名篇《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通过对残秋黄昏悲凉景色的描绘,特别表现出作者的哀愁和沉痛,曲折地反映了充满战乱的南宋广大妇女的苦痛遭遇。词中连用叠字,一气贯注反映了她遭到浩劫之后,在孤苦伶仃的日子里煎熬的情景。字字凄苦,声声催泪,仿佛连读者的心也被带进了悲哀的深渊。

李清照是那个黑暗时代的牺牲者,她的遭遇和痛苦都是紧紧地和社会现实连在一起的。可以这么说,李清照这一时期词作表现出深愁惨痛,正是当时统治集团卖国政策的产物,具有历史原因和社会群众的基础。

1155年前后,历尽了悲欢、荣辱的李清照,在寂寞凄凉之中结束了她那痛苦的生命。至此,悬于太空的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陨落了。但是,她留给后世的文学艺术作品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而永远保存下来。

总之,李清照的艺术成就,在此前历代女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亦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后人认为她的词“直欲压倒须眉”,称她是“词家一大宗”。的确,李清照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的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研究结论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在家庭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受到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文学素质,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个性和心灵,奠定了她独立自由的创作风格,这时期的词个性鲜明,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对丈夫的思念。前期词具有风格清新俊秀,充满青春活力的特点。

后期的李清照经历了丈夫的离去和国破家亡的惨痛,使她的的词由青春活力迅速转变为了深愁惨痛,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

时代和个人的经历使李清照的心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创作风格的变化无不受其心态特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吴兆基注译 《宋词三百首》 三秦出版社 2007年5月 陈新璋 《唐诗宋词概说》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10月 罗宗强 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0月

吴世昌:《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9期。

施议对:《宋词研究概述》,载《文史知识》1984年第2期。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1期。杨海明:《婉约——唐宋词的主体风格》,载《古典文学知识》1986年第7期

致谢:

感谢语文老师的评价指导和小组同学的共同努力!

第三篇:经历人生

经历人生

有人曾说过,人的一生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失败,完全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常常会反省自己,回头审视一下,就会发现人生的许多痛苦来。一方面因为许多欲望而痛苦,另一方面又发现了人世间的丑恶、残酷和无情,于是便会产生厌离人世的态度,此种态度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至于生命有没有意义另当别论。每天都会看到太阳升起来,看到太阳落下去。你还可以看到朝阳、看到晚霞;看到月亮升起和落下,看到满天的繁星,这就是生活。)

虽然现实生活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很大。(自身事例:本人参加工作及在校的思想)。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的普通,其实生命中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答 1相貌、2家庭、3学历,这其实跟我们的幸福、成功没有太大的关系。

比如,(1)有人认为,相貌跟未来的成功会有很多的联系;(2)有人认为,自己的家庭背景会跟成功有必然的联;(3)也有人认为,上名牌大学的人会成功,在大学里成绩好的人比学习成绩差的人更加容易取得成功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可能有部分是对的,但大部分基本无效。

1、比如说相貌。如果说一个人的相貌和成功有关,那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因为如果在座的你们认为马云长得好看,我相信那一定是审美出了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相貌好看的人就做不成事情,所以不管相貌如何,都能取得成功,不管是男是女,最重要的是 自己的、内心世界一定要丰富多彩,也包括自己风度和气质的培养,自己胸怀的扩展以及对理想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些会慢慢变成你的智慧,所有这一切才是构成你成功的真正的本质。

(2)那么成功和家庭背景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常可以看到一些权贵富贾出身的人,他们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比如,我们可能会看到,自己左边的一些同学穿着名牌服装,右边的拎着名牌的皮包,前面坐着领导的女儿,后面坐着富豪的儿子,而你可能就一个来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

有的时候你会心存不满,但这个世界本来就存在着这种差异,这种差异常常就在你的眼前闪现。你会说,这个世界怎么会对我这样,为什么他什么都有,而我什么都没有?你会发现你总赶不上他们的状态,倒不如说赶不上他们的脚步。你会发现即使他们停下来,一辈子什么都不做,他们所拥有的东西还是比你多。我们每个人不用攀比,每个人都会有从无倒也没的一个历程(事例:自己打工经历)

(3)你未来的成功和你上什么大学没有什么联系。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首先是一定要坚持走下去,但是,人生总是要有份期待,哪怕是没有希望的期待。可以想一下我们历史上有很多人物,比如说姜太公在河边钓鱼,到了80岁那一年,周文王在他边上走过,发现这个老头用直的鱼竿钓鱼,跟他一聊便发现这个老头很有智慧,所以把他带回去,两人一起打下了周朝的天下。还有齐白石…,有的人在年轻的时候有作为,有的人中年时候有作为,有的人老年时候有作为。花儿总是在不同的季节开放,如果所有的鲜花都在春天开放完毕了,到了夏天、秋天、冬天没有任何的花儿开放你还会觉得这个自然界是如此的美丽动人吗?

所以大家想一想,如果人生所有的精彩都在大学里过完了,后面永远都是平淡,你觉得这人生会完美吗?换句话说,你大学里过的不那么精彩,毕业后却变得越来越精彩是不是更加好呢?事实证明,在社会上,并不是成绩在起作用。成绩只能证明你智商比别人高,但并不能决定你一辈子就一定有出息。最重要的是与社会打交道的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在各种混乱的人际关系中,寻找机会的能力,以及你最后领导一帮人跟你一起创业的能力。)

我们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

是不是我们人生的路、走长了就会有成就呢?不是的,因为人生的路有两种:第一种在平原上走,走到90岁,十分的平坦,但是你却看不到周边美丽的景色。因为平原两岸的风景都是一样的。所以,当回顾自己一生的时候发现一片空白。

第二种人生是像连绵不绝的山脉一样,像青藏高原一样。总是有无数的险峰在眼前需要我们去征服,而一旦我们登上险峰后,生命中无限的风光就会展现出来,整个世界都尽收眼底。当然,攀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必须付出很多代价,但这种代价都是值得的。你爬到一座山头,如果要去另外一个山头,必须重新开始攀爬,因为没有任何两座山头是连在一起的。

精彩的人生是到老年的时候能够写出一部回忆录来,自己会因曾经经历过的生命而感动,会感动别人,这时候我才能说我们的生命很充实。但因为容易得到,所以容易失去。因为容易,所以不会珍惜。而生命中最美好的就是珍惜得到的东西,珍惜的前提必定是因为你得来不容易。

所以说只有被自己感动的生命才会精彩。

其实我们都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故事,比如说我们都向往大学生活,所以就拼命读书。当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真的是仰天大笑然后嚎啕大哭,跟范进中举一模一样。但如果当时没有坚持的话,也许我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所以得出两个结论:

1、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的快,但是要跑的久;

2、不能停下来,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

所以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只要你坚持就一定能获得你所意想不到的东西。

尽管我们出身很平凡,但心中也总是有一种愿望,叫做穿越地平线走向远方的渴望,就是看到眼前的地平线我们总是不满足,总是希望翻开地平线看看另一边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只要你不断的超越地平线一定会有很多的风景在你眼前展示出来。

生命是有各种活法的,所以不管在什么状态下也要像一首诗写的那样“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所以只有当我们的生命有了期待以后,才会有进步。有的时候,我们选择前进,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坚强。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很感动,也变成了我的座右铭:“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没有理由停止不前,否则还有什么希望呢?

我们人生有很多迷茫和痛苦,而只要你坚持往前走,就会迎刃而解。在走的过程中,我们也痛苦得流过泪,也曾经嚎啕大哭过,走到最后你会发现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生命中总要去追寻一种经历,那我们人生的使命,比如父母为我们献出了青春财富,把你养育成人。而我们未来变成父母后也是一样的。我们孩子的成长就是你的使命,而我们其他的使命感,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加幸福,如何帮助别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有意义。

如果我们这一辈子都没有苦涩,没有幸福和甜美,那生命是很遗憾的。

笑话:

偷苹果幸福经历

如何把自己的生命变的更充实,我们要做的几件事情就是:第一,把自己的知识结构打造完整;从此更适应社会的发展……第二,就是要尽可能的多交朋友……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大学里谈一场比较专一的恋爱,但是,你们已经是过去时了,只能在梦里偷偷的想一想了,但是单位有的人可以…….(例如,未有男朋友的两位女生)第四,为未来的工作做好打算,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多读书就意味着眼界更加的开阔,更加会思考问题,更具有创新精神。(实在不行来不及读,你可以到书店看着那些书,记着那些名字用手摸一下,这样也能增加一点人文气质。)有句话叫做“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那么底蕴的厚度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第一多读书,读了大量的书你的知识结构自然就会完整,就会产生智慧;第二就是多人生经历。把人生经历的智慧和读书的智慧结合起来就会变成真正的大智慧,就会变成你未来创造事业的无穷无尽的源泉和力量。

我有一个理念,人活着要过一种诗意的生活,我们有多少时候是停下来看看月亮的,在假期看一下漫天的繁星的,有多少人看着朝霞和晚霞时心中感受过生命的涌动的。当然也要身体力行。所以我们说一个人不能只在语言上表达诗意,还要在现实中去表达诗意。所以你必须克服现实中的障碍和挫折。所以,你变成一个让别人相信的人,比做一个让别人防着你的人,得到的好处要多得多。而建立这种信任,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素:要以别人为中心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要有服务精神,心胸开阔,眼光敏锐。己变成一个别人信赖的人。

还有就是工作问题。工作问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一 个高效、愉悦的工作环境需要我们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才能塑造好。在这个团队中,我们要每天都保持着一种努力工作的强烈欲望。这样就等于我每天都做着许许多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会觉得很充实,而且能从工作中找到乐趣,热爱你的工作就会变成一件容易的事。从工作中慢慢积累自己的才能,自己也慢慢变得成熟,个性也慢慢变得稳定、沉稳,这样获得成功的机会也会多很多。

就是我们的生活。我还是那句老话:把生命活得精彩一点。生命的精彩、幸福只靠自己不靠别人。

人生有平凡,有激动,有慢慢长夜,也有美丽的日子,这

第四篇: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

摘要:李清照虽被称作婉约词之宗,但她也有着作为一个女性最正常的人生经历。在她毕生的词作中,反映出了超时代限制的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她的人生经历都一一反映在了她的作品之中。当她处于天真的小女孩、待字闺中的少女、初嫁的新妇、思念夫君的少妇及飘零的中年妇女这五个不同的人生时期,她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内容也都随之改变。从另一个方面说,正是有了这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才使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词作,也才使得她被称作婉约词之宗。本文通过她创作于五个时期的不同词作对此进行浅要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

词作

人生经历

影响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四库提要》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然而,作为女性,李清照也拥有着众多女性所共有的特质。她的一生,有着大起大落的变化,有着许多的感情变迁。从天真可爱的小女孩,一直到孤独飘零的妇人,经历了诸多的世事变迁,导致她的感情及人生态度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她的这种情感变化是真实的、自然的,也是细腻的,从而导致她在诗词创作的过程中也不经意地透露出了这种变化,最后就形成了她不同时期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

李清照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心路历程和她那自主的生命状态使得她的创作风格在不断变化,表现的情感及内容也不断变化,她将女性细腻、婉约的内心世界,用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开辟了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反映她处于不同人生时期不同人生经历却都饱受赞誉的五首词:

一、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时期--《如梦令》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在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母亲也爱好文学这样良好的家庭环境下,她也就自小习文弄墨,工诗善词,有了较好的文学功底。

幼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蓬蓬勃勃的春春气息。如写于十多岁的《如梦令》就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1]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李清照童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她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像一颗自由的种子,健康地成长着。在她身上基本看不到什么封建闺范、礼教枷锁的影子,而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词中所表现的她早年的这种生活,虽然多少带有贵族少女的闲情逸致,但是,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而这首风格欢快的词也成为她早期的代表作之一,甚至可以算得上其“成名作”。

二、待字闺中的少女--《点绛唇》

李清照少女时期,其家庭状况可以说是相当优越,父亲在京做官,且官至礼部员外郎,而外祖父又是状元,家庭背景可谓风光。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李清照,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这种相对健全和谐的状态,在其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展现。

身为女子,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女子,到了十七八岁,总免不了要论及婚嫁,而处于这个时期的李清照,自然也有少女怀春的小女儿情节。一首《点绛唇》,将她的这种少女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2]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到院子里理花弄草,荡荡秋千。她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女,她还是喜欢做些顽皮的事。当她“蹴罢秋千”,慵整纤手,方觉兴奋,轻衣透着薄汗,“见客入来”,原本不羁的她赶紧“和羞走”,却发现不知何时“袜刬金钗溜”。她有着那么一丝惊慌,也有那么一点娇羞。出于女儿家的好奇心,她“倚门回首”,想瞧瞧那来的客是何人。寥寥数句,一幅少女初长成时特有的活泼与娇羞便跃然于纸上。最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猜到,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而她嗅青梅,只是掩饰,并不是真的嗅,是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所以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以掩盖内心的紧张,只为偷偷地看他几眼。这是青春女孩初涉爱情的特有表现,既慌张又好奇,既期待又忐忑的微妙心理被展现得栩栩如生,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真实与感动。我们甚至可以假设,那个害得她完全失了“大家闺秀”体统的“客”,或许就是她中意的他,甚至可能就是要与之定下要共度一生约定的赵明诚吧!

待字闺中,她仍有着属于她的小女儿的天真与活泼,过的仍是锦衣玉食、恣情欢乐的生活,但她已有了少女的娇羞。对于未来的人生,对于要于自己共度一生的那个“良人”,对于即将到来的婚姻生活,她都充满着期待和好奇。我们可以想象得出那时的李清照是何等的娇羞与可爱!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全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或者说词人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三、初嫁的新妇--《减字木兰花》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一首《减字木兰花》就可以看出她婚后的甜蜜与幸福: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3]

处于花好月圆、清松浪漫、和谐无忧状态下的李清照,沉浸于一种洋溢着快乐与幸福的生活之中。清晨,她买得一朵娇艳无比的鲜花,甚为喜爱,但却又“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生生地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妒的心理。于是,她将花戴于头上,“徒要教郎比并看”。这是他们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也是对自己美丽的自信。一枝含苞待放、生命力强劲的春花,唤起了女词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徒要教郎比并看”,貌似撒娇的执拗中,表现的是女性同所爱之人在情感交流中的主动态势。又是率真与含蓄的和谐统一—口中说要与春花比美,心下又暗暗欲以花为饰装扮自己的美丽。在这里花即是少女,少女即是花,两个艺术形象融成了一体。

我们也从这首《减字木兰花》中看到了她天真的态度,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更是将其初为人妇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四、思念夫君的少妇--《一剪梅》

丈夫赵明诚要经常外出游学、为官,为了前途,感情甚浓的二人不得不忍受分离之苦。在丈夫离开自己的漫长日子里,李清照不可避免的会有无尽的离愁别绪。对于丈夫的思念也是溢于言表。在离别以后,两人时常鸿雁传书,以寄相思之情。她浓浓的思念之情灌注在了她的词作之中。《一剪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4]

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夫妻间的相思之情被描写得细腻委婉,使我们仿佛看到女主人眉头的一颦一蹙,心头的一震一颤,离愁别恨跃然纸上,使婚后不久的相思之情、思念之意,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相思之情、思念之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剪不断,理还乱”,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它刻骨铭心,像游丝一般萦绕于心。它可以从外在情态的“眉头”上消失,却又不自禁地钻入“心头”。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感情特点,也由于多愁善感的一面。

通观全篇,词人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抒写自己对丈夫的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表现新奇的意境。正是由于有了那种夫妻间缠绵悱恻的感情以及离别时“欲语泪先流”的离情依依,才使得李清照创作出如此感人肺腑的作品。此词是李清照细腻深婉的风格的最好诠释,也使《一剪梅》成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

五、孤独飘零的中年女性--《声声慢》

时世变迁,在词人中年时,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多年收藏的金石书画也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难的队伍中。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在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种种苦难之后,处于中晚年时期的李清照陷于愁苦之中。词人终日沉醉于酒,以缓解心灵的苦痛,打发苦闷的岁月,她孤身一人四处飘零,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有着可怕的孤独感。于是她写下了这样一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5]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在寻觅着什么?她已经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了,没有国、没有家、没有疼爱自己的丈夫,她已经一无所有,剩下的只是日渐衰老的身躯和残破的心。她的愁、她的苦,尽落于世人眼中,震撼了人们的心。一个女人,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只能孤独地活于这个冰冷的世界,对她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残忍。没有可以依靠的肩膀,没有能够倾诉的对象,人生何其悲哉!在她的身体衰老之前,她的心已经老了,却不得不勉强自己支撑下去。正如梁启超所说:“那种载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6]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通过对残秋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百无聊赖独守空居的寂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故国灭亡,夫死家破,饱经忧患和漂泊流离的凄惨孤寂的愁苦之情。词人将现实经历及情感体验融入创作之中,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也奠定了李清照在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通过以上几首李清照作于不同时期的词作,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一生的蜕变。“没有真情实感,抒情诗便没有生命。”[7]李清照在词中展示的种种情感之所以打动人,并不只是凭着她突出的语言才能,更主要的是她作品中真情实感的流露。她在不同时期,在经历不同的情感变迁面前,将感情灌注于生活与创作之中,向世人倾诉。我们知道,在“才女”的外衣下,李清照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有所有女性都有的纤细敏感的情感,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爱人的依赖,也有对人生的慨叹。只能说,在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李清照在不断成长,不断蜕变。她的思想日益成熟,不再有小女儿的幻想,更多的则是对于生活的感叹与无奈。

李清照就是这样,从女性视角和女性话语的自身,以女性的感触和明确的自我意识,抒写女性的怀抱与情感,塑造了多方位的女性情感世界,并用自己的话语将它们表达出来。这一个个清晰而深刻的情感形象,肯定了女性生命的独立存在,也开创了一个真正属于女性的情感世界。[8] 正是由于李清照将其人生经历及情感变化融入其作品之中,才使她的作品更加能够触及我们的心灵。而她在这样的人生变化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也使得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女性作家,成为“婉约词之宗”。

注释:[1]《李清照集校注》第七页,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李清照集校注》第八十三页,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李清照集校注》第七十一页,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4]《李清照集校注》第二十三页,王学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5]《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第五十三页,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五回荡的表情法,梁启超学术论著集.上海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古代文学探讨集之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郭预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8]浅析李清照词的女性情感世界,熊作勤.2010年南昌教育学院学报第25卷第1期

古 代 女 性 文 学 研

授课老师:周晓林教授

姓 名:杨 利

班 级:08级8班

学 号:200802340950

第五篇:李清照诗词人生优秀教案

德阳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选修课

李清照诗词人生教案

课题:李清照诗词人生的鉴赏及主题初探 时间:2015.3—2015.7 执教者: 贺 玫

一.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每个阶段的创作风格特点。并能够理解代表作品中所蕴含着的感情。能够将李清照的典故事迹作为素材运用的平常的写作中。二.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同学们,上课!

那李清照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体会过她“人比黄花瘦”的闲适,“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的豪迈,不同的人在心中也会映射出她的多种不同的侧面,那同学们,知道多少关于李清照的事情呢,老师想找一个同学来交流一下,(提示,可是关于李清照的诗歌,她的生平,或者是故乡,或者是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呢,老师感觉,李清照和同学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熟悉的陌生人。。关于她的基本知识呢大家还是很熟悉的,但是我们说呢,了解一个人,要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呀,就像小品里说的,要刨根问底,还得往祖坟里刨。。那下面呢,咱们就一起去刨一刨李清照的诗词人生。。

2.介绍身世背景,家庭情况

⑴首先呢,我们要先对李清照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个呢相信很多同学都比较熟悉了,刚刚也有同学提到了,我们就来简单看一下李清照女士的个人档案!⑵同学们都学过历史了吧,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一般的人家女孩子都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字闺中,专攻女红的生活,那李清照是不是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呢? 我们下面来一起看一首词,引入《如梦令》(朗读一遍)播放视频 找两个同学先朗读一下,然后放视频,再然后全班齐读

解释,这首如梦令呢,一共有两首,都是很著名的篇章,写的也很有灵性,同学们可以课下找来读一读。今天呢我们就着重来看这一首。

A.这里呢老师要问一个问题了。那位同学能够告诉我,这首词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先来看看它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这首词呢写的是词人一次郊游归途中匆忙间“误入藕花深处”的事。)

B.那老师想问一下同学呀,看到这首词,你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提问两个同学。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总结一下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 1

了。

(去野外风景绝妙处“溪亭”游玩应该欢快,因为欢快就喝酒喝过了头,由于醉酒后沉沉睡去在太阳快落山时醒来,于是便匆忙驾船回家;这喝酒是助兴,喝醉酒是尽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表明临出荷花荡还赏到了满滩鸥鹭从荡中齐飞出的壮观场面;即惟其晚归才见到了这平时难得见到的美妙画面。)

好,通过这首词呢,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是过的那种封建女子传统的待字闺中的生活么? 不是,是吧?那李清照为什么可以在女性备受压制的社会中,始终保持那样一种率真的性情呢?又是怎么拥有如此深厚的文学修养呢? 我们要从她的家庭说起

⑶他的父亲李格非,是一个饱读诗书,精通儒家经典的这么一个才学之士,进士出身。深受苏轼的赏识。在古代,凡是中了进士的男子,那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了,在社会上都受到尊重,而且可以在朝廷中做官,李格非这个人是个清官,清廉,刚正不阿。她的母亲是王氏。这个王氏出身可不得了,她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时候的科举状元,王拱辰先后还担任诸多高职。那我们就想想这个家族培养出来的孙女,那肯定也应该不是特别一般。也是知书识礼,贤良淑德的女子。

李清照呢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一步一步的成长,自然也就不是寻常百姓家的 女子所能比的。。3.介绍李清照的婚姻生活

经过了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转眼间李清照年满十八岁了,成为一个大姑娘了,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么就在这一年呢,李清照遇到了他的真命天子,就是赵明诚。找个同学起来读一下关于赵明诚文学常识

⑴赵明诚,字德甫,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是宋徽宗崇宁年间宰相赵挺之的第三子。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赵明诚21岁尚在太学读书时,娶李清照。大观元年(1107年)三月,赵挺之去世,遭蔡京诬陷,家属受株连。赵明诚和李清照从此屏居青州乡里13年。宣和年间赵明诚先后出任莱州、淄州知州。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起任江宁知府。两年以后,病逝于建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赵明诚也属于名门之后了,两人也算是门当户对的。婚后呢,两个人十分恩爱,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是品评字画和金石研究。⑵这里呢给同学们看一首词 找一位同学来念一下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浣溪沙》,是为悼念亡妻所作,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两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大家又没有听说过呀?

其中呢,“赌书消得泼茶香”就是借用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呢,两人由于都喜欢诗文和饮茶,但是当时茶叶是非常名贵的东西,数量不多,那该给谁喝呢?两人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比赛。就是随便说一句诗,看谁能记得这句诗是出处是于哪本书的哪卷哪页,赢得人呢就可以喝茶了。李清照呢,非常聪明,记忆力也很好,所以每次基本都是她喝茶。有一天李清照连续饮了好几杯茶了,而赵明诚一杯也没有喝,正在那里郁闷呢,李清照看到赵明诚那副郁闷的神情然后被逗乐了,手一抖,茶都被泼到书上了。最后两人都没有喝到茶,但两人的恩爱和志趣相投却被传为了一曲佳话。⑶但是好景不长呀,赵明诚受到朝廷的调度要去外地做官,于是两人开始了看似遥遥无期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异地恋。这在这个阶段呢,李清照创作了很多的表达离情别绪的的词。比如说这首《醉花阴》

A.好,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遍。视频,同学读,齐读 B.好了,老师要给大家出难题了,老师想问一下,从这首词里,你读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有哪些表示这种感情的意象呢? 启发段

(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⑷李清照的《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 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哈。好,请坐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什么意思呢 据说,李清照把这《醉花阴》写完之后,寄给了在外地做官的赵明诚,赵明诚看了以后:就想,写得太好了,怎么就写得这么好呢?先是很感慨,很赞叹,看了半天之后又生出几分惭愧来,再看一阵子,就惭愧之上生出一些嫉妒之心,怎么能她比我写得好呢?这不成啊,于是呢,他就痛下决心,不上班了,请假,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边,三天三夜废寝忘食,在那儿写,制造诗词,制造了五十首词,然后他就把那个李清照的《醉花阴》搀到他这五十首词里头,找他好朋友陆德夫,见了陆德夫,德夫你来看看啊,最近我产生了一批作品,你给看看

我这作品怎么样,看了好半天...:说就三句写得好,那赵明诚说哪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正是李清照所写的。

由此可见李清照的文才,不是赵明诚所能及的,但两人之间类似于儿童之间的那种天真纯洁的感情还是十分让人们羡慕的。4.人生后期

但是好景不长呀。突然间的国破家亡使李清照措不及防,幸福而欢乐的生活就这样被金人的铁骑和丈夫的离世给打破了。。在那样一种孤苦无依,漂泊流落异国他乡之时,李清照的身体和精神收到了双重磨难,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在那样一种环境中,李清照写下了诸多的旷世名作,比如这首《武陵春》 ⑴解读诗。

A.看一下这首词的背景,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同学读,齐读。

下面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首词

B.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词的上阕,找一位同学试着翻译一下(没有风,也没有花香,只有孤独的一个人在自己的屋子里。

已经都日上三竿了,我还是坐在梳妆台前面,没有打扮。张张嘴好像想要说什么,还没有说出来,眼泪禁不住掉落下来,滴到自己的衣襟上。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地熟悉,但是熟悉的人却永远不可能再出现,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边的自己,想到在以前的时候,也许镜子里边这个时候应该映出的是两个人的笑脸,但永远只能有她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自己的满面愁容。)好,请坐

C.那位同学能告诉老师,你通过上阕,看到的怎样一位女子,那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位女子的形象的,运用到了那些人物描写的方式?

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D.下面呢,看一下下阕,找一位同学翻译一下

春天到了,跟朋友们出去到双溪转一转,看一看,听说那儿的春色是最美好的,我也打算和我的朋友一样,快快活活地,像我年轻的时候写的那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是现在我这样的一副心境,是一种积累起来的,难以释怀的、沉重的心情,小小的舴艋舟怎么能载得动呢? E.那在这里,同学们能体会出作者的心情么,能告诉老师,作者的心情通篇是怎样变化么?(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刚刚词人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这里呢我们来看“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这首词呢用的第一人称的口吻,大家知道什么是第一人称么?(或许可以分析一下各种人称的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的上半阙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在重阳佳节独自黯然神伤的女子,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而词的下半阙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告诉我们,诗人现在已经不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的天真少女,而是内心埋藏着许多遗憾许多愁苦的老人了,从下阙呢,我们也找到了上半阙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了,人到晚年喜欢回忆,李清照也不例外。在她的回忆当中,不断闪现的是她和赵明诚在年轻时候的美好岁月。可是现在只有她孤身一人独守空房了。充分地表达了李清照在孤独生活中浓重的哀愁。晚年的李清照,越是孤独寂寞,越是思念丈夫赵明诚。怀着对于过去生活的深深追惜,李清照似乎想再一次燃烧她和赵明诚的爱情生活,可是已经物是人非了。

F.这里呢大家注意了,这首词的一个非常巧妙的修辞手法。。同学们能看出来么?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诗歌独具新意。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新颖而不着痕迹。

5.李清照的祠堂和故居

由于李清照的突出的文学贡献和在文学史上杰出的地位。后人们呢,也修建了各种李清照的纪念堂来纪念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应当属坐落在词人故里山东省章丘市明水镇百脉泉畔的“清照园”。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有能力的同学也可将来到济南看一下,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肯定比单纯看这些照片要好得多了。6.课堂小结

好了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呢,我们可以看出来,李清照的人生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少女时期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她,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所以读她早期的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清新明快气息扑面而来;而到了中年以后呢,由于丈夫受朝廷的派遣到外地为官,两人经常两地分离,聚少离多。所以这个时期的诗歌多渗透进了对丈夫的浓浓的思念之情;而到晚年的时候,由于金人入侵,丈夫的离世,国破家亡的双重压力使得李清照的词弥漫出浓浓的哀婉忧愁,词中也经常会呈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的片段。的李清照的存世作品虽然只有70多篇,但却取得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骄人成就,被后人誉为婉约词派的“一代词宗”。在男性居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实在是一个奇迹,这同时也有力的说明了李清照的文学震撼力。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通过三首诗呢,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李清照的坎坷而不平坦的一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的了解一下李清照的诗词,老师呢也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对李清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对大家以后的阅读和作文有一定的启发,同时呢,希望激起同学们对于古典诗词的喜爱。这堂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下载李清照人生经历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人生经历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经历》演讲稿

    生命,总在我们的前方,慢慢的走着。一段路程,几多感悟。风,戏弄着绿色的存在,也吹着我们的衣襟,还滑过我们的额头。那里,都是它拥有的自由。我们,是喧哗还是寂静,是豪迈还是消沉。都只......

    温家宝人生经历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温家宝忆苦难童年谈人心向背 透露父亲过世消息   正文 我来说两句(11人参与) 2011年11月03日09:34 来源:中国经济网    复制链接 打......

    人生经历感悟

    全刘大哥人生经历感悟 人生是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在这个弥漫着鲜花同时也充盈着风雨的过程里,有许多人来到我们的身边,和你共沐风雨,或者和你一起欢笑歌唱。 当你静坐时,象电......

    走进李清照的词作人生

    走进李清照的词作人生 养马岛中学 杨应春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生平,品读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及特点 (二)学会用多种方法品赏诗词,背诵经典语句。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

    人生经历感悟演讲稿

    人生经历感悟演讲稿 人生经历感悟演讲稿1各位主管、同仁,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悟人生》。“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虽然我们普通人可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是,我想......

    雷锋的人生经历

    雷锋的人生经历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他的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弄得家破人亡,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

    我的人生经历

    我的人生经历 一转眼,二十年光阴已匆匆而过,告别了幼稚与懵懂时期的我,如今正以新的面貌面对当下和未来的生活,未来充满了希望与各种挑战,在迎接未来生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过......

    李白的人生经历

    李白的人生经历 2007年09月02日 星期日 17:43 作者:李兆振 来源:新语文 盛唐气象,孕育了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谱写了盛唐的最强音。政治上的失意苦痛,铸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