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色恋人观后感
红色恋人观后感
130332(32)
游凯
生命、爱情、信仰——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在电影《红色恋人》的男主人公靳的人生旅途中,诠释的是那样清晰、明朗。作为革命家,靳是那样义无返顾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作为文学家、作为一个人,在对待爱情和生命之时,又表现得那么从容与真诚。也许多年来,看惯了钢铁般的共产党人的形象,所以,当文弱的靳出现在眼前时,有些让人无法找寻到作为共产党人个体的靳,与共性的党的光辉形象的交汇点。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愈发感觉到靳文弱外表下的伟岸。不正是这样千千万万个有血有肉的身躯,才筑成了共产党人的伟岸形象吗?
从一个热血青年到一个坚强斗士的秋,在情感旅程中的沧桑也耐人寻味。目睹了生父的人面兽行之后,小秋秋绝望地离开了这个胆小鬼。九年后,本可以在父女相识的时刻选择死亡或自由的秋,毅然举起了正义之枪,亲手杀死了这个叛徒,从而捍卫了自己及党的尊严。恋人的交换,最终也没能换来靳的新生与自由。在美国医生佩恩的陪伴下,秋终于走完了自己的短暂而多彩的一生,并难产生下了一个女儿——明珠。
当银幕上出现明珠在欢庆胜利的人群中那梦幻般的笑容时,我深深地感受到编导们用心良苦的寓意。是啊,有那么多的先烈们去了,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才换来了新中国的的诞生。在新中国红色的历史中,有他们赤诚的生命的旅程,这旅程已化作一个个永恒的瞬间,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看到故事的后半部分,我感动了,悲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感天动地的爱情。30年代,那是一个混战的年代,也是一个智者自智,昏着自昏的年代。理想,在那是表现的如此强烈如此完美,如此让人感动,为了革命的理想,为了圣神的爱情,他们抛弃原本可以的“幸福”,甘愿抛头颅,甘愿受苦受累。我不禁感慨,那种时代为什么成为了历史,那种为理想的时代,为什么就变成了,追求个人幸福,成天无聊冷漠的时代。我震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震撼革命者为追求自由所作出的牺牲,我震撼于他们的决心。我感慨,为什么现代的时代如此苍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陷入迷茫,包括自己。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在大多数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奔波的年代,我们做什么最有意义?我真的很困惑,什么最有意义?我把太多的事情看得太重了,其实那什么价值也没有,我突然想到。我又想到我该去勇敢的追寻自己的理想,可是我的心灵深处对什么最看重,我无法知道。我怀疑我的能力,我怀疑我的影响,我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坚定。我羡慕那个动荡的时代,生生死死,生命可以托付到自己的理想上,生命可以轰轰烈烈,不必为柴米油盐,不必为生活琐事牵肠挂肚。平凡的年代,该有什么样的理想,我的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第二篇:红色恋人观后感
刚刚结束98分钟的电影红色恋人讲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爱情,靳和秋秋笃信革命能够成功,中国人民能够站在国土之上成为主人,影片中经常出现一句话,天阳出来了,一只鹰从地面飞上天空,忽然在天空在凝固,谁也说不清它为什么飞~~他们或许就是那在阳光下,在自由天空飞翔的鹰。靳革命组织中的高层领导,长征时负过很多伤,经常出现间歇性的狂躁和幻觉,组织安排他们以假夫妻的名义去上海治病。这就引出了美国大夫佩恩,佩恩第一次见面便爱上这个中国女人,帮她送药,却被皓明抓住,因而他失去了他的工作,起初,他担心被连累,这是出于本能的拒绝,但是还是追上秋秋把药给她,特别是他经常会问秋秋:那是你丈夫吗?尽管靳已经告诉过他,他们是同志。一个人再深究一个问题无非是在乎对方,佩恩尽管知道但还是问,他就是想听秋秋亲口告诉他,秋秋却没有说过。在新年到来的那天晚上皓明抓了佩恩,准备把佩恩押走,但是秋秋和靳却劫持了租借内的美国警察克拉克,逼着皓明放掉佩恩,佩恩跪在雨里喊着一声声我爱你,但是他还是被留在雨里,靳和秋秋走了,靳知道皓明不敢开枪,佩恩只能躺在雨里看着车灯渐渐消失在视线里,佩恩的心该有多痛。或许,我将本末倒置了,人们都在唱革命的赞歌,革命中的爱情是多么伟大,多么的崇高。试问靳爱秋秋吗?秋秋只不过是他的安霞,靳为革命献身,秋秋为他难产而死,最后收场的还是佩恩,佩恩收养了他们的女儿,起名明珠,我不知道这名字有什么含义。也不愿去亵渎佩恩的意思,但是又怎么能逃得过他对秋秋的思念。
秋秋爱着靳,同时坚定地革命信仰使她成为一名战士,陪伴在靳的左右,细心地照顾他,靳的心里还是已经死去五年的妻子安霞,尽管他不排斥秋秋。秋秋有了靳的孩子,这是对靳的爱的最大的表现。秋秋同时被佩恩一次次的打动,当他们留下佩恩而去,我想秋秋的心和佩恩是一样的痛。秋秋和靳是革命的火种,燃烧了自己只为照亮心中的红星。佩恩和秋秋相忘于江湖,这样的结局未免令人心痛。
第三篇:《恋人絮语》观后感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观后感
记得小时候为了看电影,总是到了大半夜,还不舍得回家,那时候看电影的机会实在少得可怜,仅仅只有哪家办了喜事才会在村里街上摆上器具播放电影,整个村子得人都会集中到这,大家边说笑边看着,好不热闹。渐渐长大了,上学了,看电影的机会也少了,可是想看的心还是萌发着,现在,看电影的方式多了,电视,电影院,网络„„我也越来越喜欢电影了。宿舍同学带了电脑回学校,我也渐渐的在不知不觉中看的电影越累越多。而这学期选修了《影视文学与鉴赏》这门课,起初只是听同学说学分好修,可是,我却收到了意外的收获,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关于电影的发展历程,各时期著名的影片,各个主题的影片以及著名的电影奖项,各类电影的欣赏角度等很多知识,让我对电影有了不同的认识。在这里我就介绍一部我自己觉得不错的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小人物,大世界”是这部影片的主要思想。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子宽宽,去看望退休后独自生活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姨妈,透过宽宽的眼睛,姨妈表现出吝啬、落伍、喧闹和荒谬,而姨妈的邻居水太太也很奇特。但是之后系列的经历使他们彼此理解。无论如何, 这些仅仅是在迅速变化的都市中姨妈有趣诙谐的遭遇,而在一天早晨我们的姨妈在公园遇到了潘知常,一个从广东到上海来发展的“江湖混混”,本想对酷爱京剧的“姨妈”行骗,不想两人竟因京剧成了知音,慢慢的,对于这一个神秘的男人,姨妈倾倒于他,开始了与他的恋爱。但是潘知常最终还是消失了,姨妈的终生积蓄也不见了。与此同时,一个乡下女人金永花的故事也在开始,她为了四岁病重的女儿来到这个大城市工作,为了帮助她,姨妈请她做自己的保姆。很快姨妈便发现她居然靠“碰瓷”来挣钱。这么多的事件再加上姨妈自己发生意外住进医院后,姨妈醒悟过来,决定离开上海,回到在二十年前离开的另一个省份的家,回到她已经疏远的丈夫和女儿身边。一年之后,宽宽来到姨妈的新家来看望她,姨妈的变化真的很大,也许已经听天由命,对她来说,上海像是一个曾经的海市蜃楼,一个梦境„„
本片中有故事的人、出场的人很多,但不显凌乱散乱,他们都以姨妈的生活为线索而联系着,当然,也不是简单松散的拼接串联,而影视文学与鉴赏论文 是因剧情和人物故事发展的需要而技巧的安插其间,他们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对姨妈的生活乃至内心产生了影响。
姨妈在生活中的出现,有些类似于《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初次登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个人生活多年的姨妈像抛却了历史,埋葬了故事,她不交代便没有人知道她的往事,她年轻的岁月,她曾经青春的面庞掠过怎样旖旎的微风。从电影开始我可以看见的姨妈,是已经四十好几,青春不再,身体发福,小气,爱吹牛。这是姨妈知识分子的正气和温善。
而潘知常的适时出现,则填补了姨妈“绿窗人寂静,空负貌如花”的内心寂寥,他高大潇洒,口才了得,学富五车,和姨妈志同道合,简直是天下掉下的美事。姨妈就这样掉进了爱情的陷阱,逐渐深陷无可自拔,我猜测,姨妈即便心下隐隐觉察有被骗的可能,大约也是不会回头的,因为太寂寞了吧,守着一成不变的日子,内心空荡,现实不堪,理想主义遥远而飘渺,潘知常是姨妈生命中的一个变数,原本是被放在理想主义的高楼中,然而他却飘飘然走进了姨妈的现实生活,这种沉溺的诱惑比那份市井气浓重的害怕被骗的担心更叫姨妈神往吧。的确,姨妈和老潘一开始相识就是个骗局,从骗三百块,到每天一斤小排骨,到毕生积蓄.......可是姨妈在那个年纪是需要一份感情的呀,要不然她也不会为了和他去游泳,又担心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挖空心思的给自己织了件联体毛衣,然后不顾一切地跳水游泳,从她毅然跳水和老潘在岸上的表情对比就能看出来,这份感情不是姨妈期待的那样可以依靠,把姨妈从游泳池里救出来的也不是邀她去游泳的老潘,而是素不相识的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恋爱中的女人是靠情商来判断的,而不是靠智商判断的。就连姨妈这样精明一生原则性很强的女人,在恋爱是也是冲昏头脑没有原则可言的。
虽然如此,在老潘和姨妈的爱情中,当然也是不缺乏温馨的场景感动我们:
第一,一个晚上饭后老潘兴奋地拉着姨妈的手,神秘地说要带她看个东西,原是是要展示他收藏的戏服。在月夜里,老潘和姨妈穿上戏服,你低声唱来,我低声和,表情生动而温暖。那一刻,我们都会为姨妈多年没唱戏之后,终于在晚年找到一个知己而欣慰,那一刻的气氛属于温暖的爱情,和年龄没有关系,和心灵相同有关,的确,志趣相投的感情是动人的,自由契合的心灵是动人的。第二,姨妈迫不及待的在投资公司门口等着去交钱,一大早来她就坐在长椅上等候,老潘后来时,姨妈想绕过长椅去和他见面。老潘抬高手牵她,示意姨妈从长椅上跳过来,姨妈很犹豫,说这样合适吗?老潘怂恿她说,没问题,姨妈真的跳过去了.......那一刻,你会觉得姨妈顿时年轻了,在那个年纪竟然能做出和年轻人一样的行为,冲动,不计后果。
正如有人所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三个自我:真实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他人眼中的自我。姨妈在上海的生活远没有让她实现理想的自我,她只有说些无伤大雅的谎言,期望在他人眼中看到到理想的自我,然而,那真实的自我冷冷提醒她:她到底不过是生活的囚鸟,老潘的出现,带给她些许放飞的冲动,而现实的牢笼,早就让她欲振乏力。缭乱的城市,熟悉的角落,她只有和寂寞交换着悲伤的心事,甚至,姨妈连心事都不会有了......但大幕总有拉下的一天。有过高潮,当然就会有尾声。可悲的,是姨妈倾覆了全副心力,赴这一生中之美丽之约,期望大而失望大,于是难以复原,变成了一个傻傻的人。也许生活没有给姨妈的后现代爱情一个圆满的结局,在姨妈从天桥的楼梯上跌下来的时候,似乎她的生活也从天上跌到了地狱,希望彻底破灭。
而她所谓的在“洛杉机”的女儿出现,一个从鞍山坐火车匆忙赶来,一口东北话的新新人类也就是姨妈的女儿刘大凡,她的过去才开始慢慢浮出水面。文革时期被远发东北的姨妈曾嫁给当地的男子并生一个下女儿,当文革结束返城的契机出现,她几乎是无任何留恋地抛弃丈夫和女儿,头也不回地离开东北回到上海。她是被上海情调养出来的,被知识成分灌溉起来的内心,更向往一种优雅的生活,文化的,体面的,精致的;相对的,她抛弃的生活,简陋的,粗俗的,草根的;她一定是鄙弃那样的生活的,所以即便背上骂名,她也不愿忽视内心精致的梦想。姨妈终于在年华老去之后回到曾经被她抛弃的旧土,关于她高等教育的生活,用老水的话来说就是端庄娴熟。
女儿和她之间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母亲,割舍不断的骨血亲情;一方面,心里不是没有恨意。她的生活就如姨妈所厌弃的,是粗俗不堪的,文化的落伍,生长环境的影响,她的生活从被母亲抛弃在鞍山时就几乎是注定的了。她恨母亲,在街头大声斥责她,和男友疯了似的吵架,她不是没有理想,而是她的理想在这样的现实面前从一开始就投降了。蹲在大门口抽烟的刘大凡脸上复杂的表情,和姨妈病床上寂寥的面庞那么相似。好在头顶上依然有一轮暖暖的月亮,给她那理想消亡的空空荡荡的心哪怕一点点的暖意。
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姨妈也不得不对生活低头,勇于接受现实,接受女儿的指责,接受当年想要回到上海获得新生,而今混不下去老了没人照顾不得已离开上海的现实,回到那个她曾经视为苦海的鞍山去过她当年想逃离的生活,接受这一切姨妈是需要勇气的。勇敢接受残酷现实,这和姨妈坚强的性格相关。懦弱的人是不可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的,可是坚强的姨妈接受了,并且在这样残酷的现实中再次找到了生存之道,她和那个刷牙都流口水的粗俗前夫一块去摆摊子做生意。可以说,回到现实中再次投入生活的姨妈是强者,不管她吃的是小排骨还是就着咸菜啃馒头。而在影片的最后,看着那两鬓斑白的姨妈漠然的坐在寒风中的市场里摆摊,而身后旁人的收音机里偏又传来那段熟悉的京剧唱段„„一时间,令人心酸难耐,不禁感慨万千........在姨妈醒后,只有鞍山是此生最后的归宿了,后现代的光芒褪去,生活依旧是现实得如此揪心,姨妈所有的高傲和自尊,都留在了上海的一场繁华热梦里,姨妈,生于此,长于此,离开过,最终又回来,转瞬间,便被时代的车轮踩在了脚底。但唯一没有变化的便是那一份本已经丢失的亲情,一份永恒的亲情。
小人物,大世界。本影片就是从形形色色的人市井小人物开始,也许他们没有能动的影响力,也都是守法公民,顶多有些虚荣心,最有害的武器顶多是流言和吵架,他们相互戒备、伤害,也相互取暖、宽容。片中每个人物性格都很极端,兼有可恨、可怜、可爱,加上喜剧反讽,电影产生陌生化效果,无论对于自恋或自省的观看方式,《姨妈》让观众产生的认同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它像是一部小说,没有对诗意影像的膜拜,而是克制着激情,清晰地叙述着主人翁后面的大的社会。就好似土耳其的细密画,每一笔触都有它的微妙,没有救赎的崇高感,而人与人之间慰藉,如同空气和水那般充满本质感,润物细无声。也许这就达到了本片想反映的小人物,大世界的主题吧!
第四篇:《触不到的恋人》观后感
看《触不到的恋人》有感时间的移动其实是缓慢而单调的,是一种来自八荒四合的声音,毫无边际地铺展着无言的空寂,而生命的曲折竟然如此低抑纠缠,诉说着一场古老的情绪。——席慕容
一个男人叫星贤,一个女人叫恩澍。开始的时候他们互相怀疑,后来他们彼此欣赏,再后来星贤爱上了恩淑,最后星贤为了恩淑死去。
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角落,几乎每时每刻都会有相似或相同的故事上演。但这次不一样,因为星贤生活在1997年,而恩澍则来自1999年。
请不要用所谓的科学去试图解释这一切吧,也不要怀疑这是否真实或合理,只要相信真的有过这样两个人,他们曾经为了爱而欢乐痛苦。恩淑说过:“爱来的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
时间一定有地方褶曲了,否则他们不会相识。在同一个房间里生活,站在同一棵树下从同一个邮箱中取出彼此的信件或小礼物,脸上露出同样的笑容。他们之间的唯一距离是时间,不多不少刚好两年。
他们曾经相见,在1998年。但对于那一年的恩澍来说,星贤是个陌生人,没有任何意义。她对着他大笑,那是因为星贤带着的本是自己送给他的耳套实在滑稽;她在他面前和自己的男友谈论晚上去哪里吃饭,星贤眼中的渴望和激动只能让她感到诧异。最后的一次见面隔着落地玻璃,咖啡馆里的恩澍看着马路上被车撞倒的星贤,恩澍手中滑落的是鲜红的饮料,星贤身下流淌的是鲜红的血液。
他们最终错过,当知道那是爱时已经太迟,爱到终时总是泪。“我还以为爱就是永恒的幸福。”恩澍这样说,她还说“我们倍受折磨,是因为爱情继续,不是因为爱情消失。”星贤回答道:“爱过而失去总比完全没爱过好。”恩澍是爱过的,她一直爱着已经离她远去的男友,星贤也是爱过的,他一直爱着本不该相识的恩淑。
那间他们都曾经居住过的小屋,星贤给它起了个名字叫“Il mare",在意大利语中,这个词的意思是“大海”。他和恩澍之间确实隔着重重的海浪,任谁也无法逾越。海的那一边,乌云一整片,他们都想让对方快乐一点,于是星贤按照恩澍的指点来到游乐场,在一口气喝光一罐啤酒后坐上过山车;恩澍走上一条布满落叶的大道,在路边的一家小店里喝到了星贤留在那里指定2000年才能开封的葡萄酒。只是独自回来的时候,都感到有些孤单。
那只名叫“可乐”的狗,曾随着星贤在海边奔跑,也曾在恩澍落泪时伏在她的脚边。它会不会在有的时候感到恍惚?“可乐”这个名字是恩澍起的,而最开始这样叫它的却是星贤。他们就这样互相交错着,从那个红色的信箱中不断感受彼此的气息,直到时间在那鲜红色的一刻停止不前。
如果时间流转,恩澍是否还会让星贤帮忙阻止她和男友那无可避免的分手?没有这个请求,星贤就不会从世界上消失,可那样恩澍也不会知道自己原来早已爱上星贤。一切都已太晚,恩澍说的没错:爱来的方式不同,却殊途同归。
星贤没有看到恩澍的最后一封信,那时他脑海中所想到的也许只是两年后为恩澍在济州岛建造的小小宫殿。他的梦想最终实现,在他们曾经相约见面的地方,一栋红墙绿瓦的小屋正在兴建。恩澍得到了世界上最完美的一份爱。
恩澍又一次见到了星贤,在那间名叫Il mare的房屋前,在那长长的甬道上。她开口问道:“你是谁?”星贤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那是恩澍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你有时间听我讲个故事吗?不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这一切......” 清凉的海风中,他们相视而笑,可乐在他们脚下欢快地转着圈子。
可谁都知道,他们必须说再见。
第五篇:红色恋人唐鹤德
红色恋人唐鹤德
2016.11.5 刚看完《红色恋人唐鹤德》,真的很感动,眼眶都湿润了。
他们两个的感情可以用细水长流来形容,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他们冥冥中好像有一种缘分,让他们第一次见面后就念念不忘,朝思夜想,最终是哥哥主动找熟人牵线,他后来说第一眼看到一个人一定是最先被他的外表吸引,然后就会进入内心,看看两人合不合拍,两人的眼睛有没有来电,两人有没有感觉,是不是自己喜欢的味道。看来唐先生当年初次见面给了张国荣不一样的感觉,让他们再次走到一块去更深入地了解对方。他们见面了不到20天就确定了恋爱关系。看来双方都很来电啊。
可以看出来他们很甜蜜,哥哥当时还没有很红,只是个普通歌星,后来1983年后因《风继续吹》迅速走红,成为了当红歌星。后来他们吵了架,散了,张国荣十分伤心,拍完片后开车回家,一路开一路哭,一路还听着当红歌曲《旧梦不须记》,回到家后躲到房间里,他妈妈叫他不要这样,她会心痛。
后来他们第一次复合,接着发生了砸东西事件,哥哥把家里的东西全砸坏了,只有唐先生保存完好,真正用事实证明物质不算什么,有你就够了。这份细腻的感情,既勇敢又坚定,令旁人动容。他亲自写了首歌《片段》,据猜测应该是说两人的感情。
1984年他们第二次分手,可能是因为外界压力,而且张国荣迅速走红,绯闻满天,另外他们的家人可能已经知道此事,并表示反对。哥哥很坚决,表示会离开家庭而维护感情,但他的男友唐唐当时可能还未做到。分开后,哥哥和千金小姐的女儿绯闻又满天飞,唐唐当时应该很不是滋味。1985年哥哥与千金小姐分手,又再次与唐唐复合,并在《为你钟情》专辑封面上出现了那只著名的卡地亚三色戒指,表示爱情,友情,忠诚,被张国荣戴在左手戴戒指的手上,据说当时拍专辑封面时,是哥哥特地要求摄影师拍上去的。
唐鹤德认张国荣妈妈为契妈,当中经过多少阻挠,多少家庭革命已无从得知,但这表示张国荣家人已接受了他们的关系,张国荣事业一飞冲天,巨星地位已无人能撼动,两人关系稳定。那几年香港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全部被哥哥包揽,而爱人唐唐全部都有到场。台上哥哥谈笑风生,全心演唱,劲歌热舞,台下唐唐会心微笑,默默注视,幸福有加。1988—1989年二人第三次分手,因哥哥事业如日中天,整日忙于工作,又深陷绯闻中,再加上外界压力加大,这些都导致了他们第三次分手。张国荣在这段时间也得过奖,但他一点都不开心,还说自己事业太忙,冷落了朋友。领完奖后就离开香港,到美国找唐唐了,他待了两个星期才回来,回来后整个人都焕然一新,看来两人这段时间很甜蜜。1989年两人第三次复合,哥哥退出乐坛,与唐唐移民温哥华,过上了平淡,温馨,写意的生活,唐唐申请驻加工作,两人在温哥华都有别墅,相隔不过5分钟路程,唐唐下班后陪哥哥跑步,哥哥上电影课,周末两人去看电影,哥哥返港拍戏,唐唐在温哥华等他回来,连哥哥赴京拍《霸王别姬》,两人都要日日通几个小时长途电话,看来真是见少一会儿都不行啊。
哥哥其实觉得很难为唐唐的,他经常不在香港,要唐唐经常一个人,他萌发了公开两人关系的念头,这样就不用隐隐避避,大家的关系都轻松一点,而且他坚持认为,观众关注的是艺术,而不是艺人的私生活,他们相知相识15年,关系稳定,细水长流,比一般的关系都要坚固,他们已经过了种种考验磨难,而且唐唐也身处高职,工作也繁忙,但他能抽空去探望哥哥,可见其中爱意,真令人羡慕。哥哥的歌曲奇迹写的正是两人关系,分分合合,却不弃不离。后来发生了2000年的撞车事件,有人在车内偷拍他和唐唐一起开车的照片,哥哥很愤怒,就追着那辆车,哪知道两人车技都不好,就撞在一起了,那人还说是因为哥哥红才做写新闻。
唐唐被记者围住在银行,不堪其扰,要公司同事帮忙驱赶,还有人扮作客户,打电话给唐唐,唐唐决定为了哥哥放弃自己的事业和个人生活。